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心得

2024-07-17

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心得(共8篇)

1.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心得 篇一

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县教育工委、xx镇教育总支的领导下,xx中心学校党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三项活动”,加强“三项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党建工作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和谐发展。

围绕一个中心

我校党建工作坚持“建强队伍,突出中心”的主旨,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工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主线,着力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为完成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保障服务水平,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突出三项活动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我校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三个到位,突出三个结合,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行动迅速。学校党支部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支部成员为副组长、各年级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全体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带头讲公开课、进行听评课活动。二是思想宣传到位,目标明确。充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例会、黑板报、学习专栏、校园广播等宣传平台作用,广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三是活动安排到位,扎实推进。主要开展了四项活动:

1、党性教育活动。每年七一前夕,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学党史、知党情,“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参观“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展,激发工作热情。

2、“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群众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3、开展“五亮五比五创活动”、“支部创五好,党员争五星”活动、“三抓一促”活动、“两联一谈活动”等党建主题实践活动。

4、开展“五好党支部”、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员示范岗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创先争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推进学校创先争优活动的经常化和规范化。

三个结合:一是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比访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学校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优质课评比和技能比赛活动。一批业务能力强的党员教师大展拳脚,在同课异构、协作区教学活动中、三大教研活动中,精湛的教学技能为全校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带动了各组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党员教师带头承担主要学科的教学任务,带头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把党员教师培养成学科领军人物,把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

激励广大党员教师发扬模范,在完成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创先争优。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增进与家长的沟通,融洽了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二是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积极探索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路子,不断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承诺”和“评选学生最满意教师”等活动,积极促进党员教师争做教育教学的排头兵,争创敬业奉献的示范岗,争当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先行者,师德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校林保华、兰海军、王臣楚等一大批教师被上级主管部门授予师德标兵称号和学生最满意教师。三是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服务学生联系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在学校管理上秉承“以生为本,爱心服务”的理念,强化管理,注重落实,稳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化服务管理模式”,努力打造“四心”学校:“把好一道关,让孩子们吃的放心。做到两到位,让孩子们住的舒心;落实三活动,让孩子们玩的开心;力争四改变,让孩子们学的专心”。

通过“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和谐校园建设”、学生兴趣小组活动举办等活动,转变学校办学理念,现实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保证学生在校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到镇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服务,组织教师到社区参加植树、打扫卫生等义务劳动,每年帮助农村群众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困难,体现组织温暖。为居民办实事,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社区文化娱乐场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在假期和课外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健康的活动。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健康教育,教育学

生遵纪守法,爱护社区的基础设施,保护社区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

近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标兵”、“进步最快学生”“文明礼仪学生”等评选表彰活动,并在学校公开栏中张榜公开,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学生中产生了深刻反响,形成了学榜样、争先进良好效应。同时,每年利用”七.一"、教师节等节日,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模范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目前,我校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学校的各项工作正朝着一个良好的态势快速发展着。

一是抓制度落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紧贴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突出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养成,修订完善了《xx镇中心学校学生一日量化细则》、《xx镇中心学校一日常规》等制度,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二是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新办法。在抓好课堂教学、正面教育的同时,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了学生公民道德、家庭美德和诚信爱心等方面的教育,做到一月一主题,一周一重点,循序渐进将德育目标细分到不同时段、年级教育活动中,并细化为若干具体指标,形成了一个逐级上升的梯度模式,让德育教育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促进了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品行养成的有机结合。三是深入开展师生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立足校园,组织师生开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扶贫助学、奉献爱心等活动,并把活动融入到“文明细胞”创建工作之中,不断增强道德实践的有效性。面向社区,组织师生开展关爱社会、助人为乐、走访家庭、无偿献血活动,通过公民道德的实践,使广大师生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学校工作中,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好学上进;在家庭生活中自觉做到文明向善。

三、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

一是制定学习计划。年初,制定具体的政治业务学习计划。组织党员干部职工重点学习了十七届代表大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纲领性文件和党内法规。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拓展学习模式。以“读书活动”和政治学习为抓手,促进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采用个人先学、集中再学、深入研讨等方式,按照“学理论、抓方向、把全局、议大事、转观念、建班子”的基本思路,紧紧结合校领导和中层班子的实际,围绕“建名园、创名校、培名师、育名人”的总体思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以及依法、科学、民主治校等问题,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更加清醒地看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并坚持把运用科学理论同分析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结合起来,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认真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推进学校的发展同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了科学理论在武装头脑、推动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三是健全学习制度。坚持以严格制度为保证,不断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实效。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并通过检查学习记录、学习笔记,理论考试等督导方式,保证学习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从而推动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三项工作

一、加强机制建设,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学校党支部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健全完善四项机制,确保党建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建立定期议事制度。党支部把学校党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每季度专门研究一次党建工作,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健全“一岗双责”制度。学校党支部始终按照“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思路,坚持把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抓,做到了同筹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评,实现了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二、加强组织建设,构筑坚强战斗堡垒

党组织建设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是提高党支部战斗力和队伍凝聚力的保证,为此,我们狠抓了学校的.党组织建设。一是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促进学校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二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保证了支部堡垒作用的发挥。三是加强党员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培训计划;充分利用电视、微机、网络等电教资源,不断提高党员学习教育效果。

三、加强群团建设,构建和谐发展新局面

1、加强工会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参政、监督、维权、建家的职能。校工会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几年来我校工会组织召开教代会讨论审议了《绩效工资考核办法》、《xx镇中心学校考勤制度》等,推动了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校务工作的落实。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文体活动,活跃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组织教职工体检,关心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努力帮助老同志排忧解难,注意听取老同志对学校建设的建议和意见,组织开展对老同志的看望慰问活动。

2、加强了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生力军作用。重视和发挥团组织在学生自我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

3、搞好妇委会工作,关心女教职工。每年的“三八”组织女教师进行丰富多彩的趣味竞赛,丰富女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女教师的优势,开展“爱心妈妈”、“小手拉大手”和“巾帼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

3、毫不松懈地做好校园综合治理工作。把安全的教育和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校园日常安全保卫工作,坚持抓好“防火、防爆、防盗”工作和学生防伤害、防群伤事故的教育管理,坚持定期不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维护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几年级来,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我校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我校党支部多次被县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我校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领导要求和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标准,把我校党建工作推向新的、更高的台阶,为学校和谐发展增添新动力。

2.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心得 篇二

一、现状调查: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遵照局领导要求, 笔者查看了各校的校内外环境、总课表、教师任课表及校本教研和培训计划、开学初学校自查情况记录等, 并将调研重点放在技术装备的建、配、管、用、研、培上, 通过与校领导、教师交谈和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 形成了一些总体印象。

1.领导重视, 投入到位

三所学校均高度重视技术装备的基础建设, 不断加大投入, 提高装备水平, 成效显著, 基本达到省级二类标准, 部分条件达到省级一类标准 (见表1) 。

2.思路明确, 管理规范

三所学校都充分认识到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作用, 再先进、再完备的装备, 没有良好的管理和规范的制度, 也只能是一种摆设。三所小学均为小班化学校, 校领导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了具有小班化特色的管理规范。他们引导教师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器材的登记入库、使用借用、损坏赔偿等操作流程, 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装备的作用。从近年来部分专用室获得的省、市级专项认证情况, 可以看出各校在技术装备管理上下足了工夫 (见表2) 。

3.聚焦课堂, 重点突出

三所学校都敏锐地意识到, 课堂是关键, 是技术装备建、配、管、用服务的主阵地, 主阵地上师生的发展, 是技术装备工作的意义所在。为此, 虽然是刚刚开学, 各校均立足课堂教学, 把校本教研、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培训等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要求教师多研究学生, 从而增强师生的主体意识。

4.努力创新, 成果显现

三所学校依托技术装备工作, 在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同时, 也在尝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回龙桥小学结合晨诵、午读等群体性活动, 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 借助学校周边教育资源, 成立了“回龙桥小学少儿信息科学研究所”。青云巷小学建设了“古生物陈列室”, 对学生进行拓展科学教育。马台街小学教师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了多个兴趣小组, 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模”“科技发明”等活动先后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 为技术装备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当然, 在充分肯定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 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高标准建设, 不能仅仅满足于达到既有的“标准”, 学校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和落实。

第二, 学校在器材装备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比如, 如何进一步彰显体育场地功能, 如何进一步规划和利用技能创造室等主题专用教室, 这些都亟须研究和解决。

第三, 在教师的专项培训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不论是经费的投入还是人员的培训以及课程的开发, 都需要不断加强。

上述问题提出的基本出发点是:我们不能仅仅在技术装备的配置上下工夫, 不能仅仅满足于管理好, 还要想办法用好, 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更要创造性地发挥技术装备的作用, 做出成效, 做出特色。

二、管理建议:做强“硬实力”, 凸显“软实力”

做强“硬实力”, 凸显“软实力”, 这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做到的行动。能不能做到, 做得好与不好, 首先要看我们在具体工作展开之前有什么样的决策。教育技术装备调研的初衷, 就是通过调研发现问题, 为学校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笔者着重从如何凸显“软实力”方面提几点建议。

1.立足校情, 优化管理

配备与管理, 始终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程, 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要牢牢站在学校情境之中。这里的学校情境, 包括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 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的个性化主张, 以及学校里学生与教师的发展诉求。这些, 都是决定一所学校的技术装备工作应该怎样做、怎样管的大方略。衡量一所学校的技术装备管理水平, 不仅要依据专项配备标准, 更要看其工作思路与绩效是否服务于学校的办学需求, 有没有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预留足够的空间。因此, 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有所调整。

2.立足教学, 细化服务

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 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使命。我们的工作思路应该是, 所有的教育技术装备要能够服务到每一门课程, 服务到每一节课, 服务到每一名学生。不是说美术专用教室只能上美术课, 科学专用教室只能科学教师来用。要进一步细化所有的教育技术装备的教育功能, 要制订整合性、一体化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做到物尽其用, 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立足发展, 强化创新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终极目标。可喜的是, 在这方面, 三所学校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循着这样的思路往下想, 我们可以围绕专用教室的设置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 形成课程特色;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尝试“大单元整合教学”, 形成教学特色;我们可以充分依托社区教育资源, 借助校园网、图书馆等校内信息源, 构建更大范围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形成特色学习平台;我们可以针对校内小小博物馆, 深度开发各种主题学习单元、活动单元, 真正把这些校园场馆办成富有特色的“主题学习馆”;等等。创新发展, 来源于创新思维, 学校层面在这些方面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三、 同步思考:统一观念, 统整思路

通过这次调研, 结合自己的工作领域, 笔者认为,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要集中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 即管理、服务和创新。管理是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 即配齐、用足、用好, 要科学规范;服务是为了让技术装备能够切实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是技术装备工作的目的;创新则是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 要充分利用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 开创学校教育教学特色, 形成办学特色, 这是基层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三个维度。

从工作领域上看, 管理、服务和创新是教育技术装备的三个方面;从工作水平上看, 管理、服务和创新则是教育技术装备的三个不同的层次。在三者的关系上, 管理是服务和创新的基础, 只有管理到位了, 技术装备的效益才能发挥出来, 才谈得上服务和创新;服务是管理的内在指向性目标, 即怎样服务就应该怎样加强和提升管理, 服务同时是创新的生长点, 服务水平发挥得越好, 就为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创新是基于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水平上的飞跃, 是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换来的“可能局面”。

从管理、服务、创新三个维度上来看三所小学的技术装备工作, 可以认为:三所学校均十分重视管理, 强化管理的做法扎实到位, 富有成效, 这是我区在这方面工作中一直提倡的, 其他学校也做得不错;在服务水平上, 三所学校也有明确的意识, 不断提高服务和保障一线教学工作的水平;在创新这一层次上, 三校虽有亮点, 但还没有形成品牌特色和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 而我区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通过对三所学校的调研, 笔者看到了各校在技术装备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如果说硬件建设上的投入需要“硬实力”, 学校需要依托教育行政部门才能完成, 那么在日常管理上所花的工夫则完全展现了各校的“软实力”。技术装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通过配置可见的技术设施设备提升教育和教学水平, 对学校来说是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这些不可见的、隐性的成分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 是更加重要的。因此, 从强化管理, 到提升服务, 再到大力创新, 全部的用意都是在促进一所学校“软实力”的凸显。做强“硬实力”, 凸显“软实力”, 应该成为下一阶段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思路。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 对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总体设计, 就应该向凸显“软实力”方向倾斜, 为各校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撑。从学校办学层面上看, 要将凸显“软实力”作为学校下一阶段技术装备工作的重点, 通过课程资源开发、统整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一系列举措,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因此, 各学校在以后的技术装备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科学统筹规划, 明确工作思路, 在管理、服务、创新三个维度上再上新台阶。这样, 我们才不会只拥有“亮色”, 而是绘成丰富的“底色”, 形成鲜明的“特色”, 甚至是叫得响的品牌。通过凸显“软实力”提升学校的技术装备工作水平, 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四、主要措施:注重需求, 协调助力

作为技术装备工作者, 我们不仅要科学合理分配利用资金, 为学校装备最好的硬件, 还要通过整合, 使教育技术装备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使教育教学的三大要素通过装备过程实现和谐的融合, 形成一个学科的高质量高水平建设。由学科到全面, 使得技术装备的最大化运用成为学校提升“软实力”的有力增长点。要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技术装备工作者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 努力成为“软件开发者”“资源设计者”, 协调各方面力量, 为凸显“软实力”, 提升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水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 不仅注重符合“标准”, 更要注重实际“需求”。

过去, 我们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标准”来配备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和现代化装备。这本身并没有错, 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标准, 就容易脱离实际, 忽略校本需求。这里所说的学校实际, 既包括学校所在区域的群众对学校办学的要求, 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指引, 也包括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现状、愿景的特点等, 这些都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方向, 当然也决定了与之相配套的教育技术装备的“需求”。然而, 办学需求对技术装备工作的这样一种“重要影响”往往是被忽视的。面对看似统一的“标准”, 我们在具体执行的时候, 应该立足具体情境, 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我们要配备“技术装备”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需求”与配备的“针对性”, 一些学校已经形成了特色化发展, 配备了个性化、特色化的数字化实验室, 如汉江路小学配备了再生纸创造室, 丁家桥小学配备了机器人工作室, 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将来这些工作会不断得到加强, 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装备“示范学校”。

在技术装备工作领域里有这样一个误区, 一谈到装备, 人们立刻想到各种专用教室, 好像是配备得越多, 就越能反映一所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水平。诚然, 专用教室的配备是现代教育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程, 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为学校配备更多有特色、有意思的专用教室。可是, 如果仅仅是追求数量上的“多”, 而不去考虑使用上的“优”, 不仅会让学校财务不堪重负, 也会造成新的闲置和浪费。例如, 前面提到的技能创造室, 其功能和定位究竟是怎样的?不仅要用于科学课, 能不能更好地和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课程相整合?再如, 很多学校花大力气做了微型专题馆, 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地, 然而, 如何更好地开发其教育功能, 更好地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从而创造性地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所以, 我们不仅要配备“项目”, 更要注重“整合”。

其次, 不仅注重技术装备, 更要加强协调助力。

在实践中, 人们还是习惯于将技术装备等同于“实物”—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 而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却有可能被忽略。例如, 三所学校共同反映出来的体育、艺术、科学等课程专业教师培训的不足, 就是“软件”不到位的表现, 还有一般任课教师的“技术装备应用”专项培训也不到位。随着我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不断推进, 校园内每间教室都变成了多媒体教室,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可是, 我们的培训远远没有跟上, 甚至连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培训都不尽如人意, 更别说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设备开发课程与设计教学了。在这方面, 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为了提高技术装备的应用水平, 发挥其最大效益, 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 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培训, 督促学校自行组织培训, 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如装备管理、实验操作技能、自制教具、多媒体应用、装备新技术应用等, 让装备工作在管理上上台阶, 在服务上上水平, 在创新上再突破。

在“协调助力”这方面, 我们不仅提供培训机会, 还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强化:加大使用“南京教育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力度, 使每所学校全面符合要求并在工作上有所创新;组织参加市级以上的“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和“自制教具比赛”, 并先进行区级选拔赛, 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利用“鼓楼实验中心组QQ群”及时传递信息、交流工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组织装备工作经验总结和研讨活动, 鼓励更多的同志发表优质论文;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教科研工作, 争取专题立项;等等。

3.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心得 篇三

[关键词]高等学校 基层学院 行政管理 制度建设

关于如何做好高等学校基层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和摸索,笔者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 和谐、高效是行政管理工作追求的目标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后来加上服务社会,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任务就是为这些中心工作提供高效率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教育事业发展不是仅仅体现在教学成果日渐丰厚,科研水平显著提高,还应体现在更多的方面,比如建立并逐步完善培养人才的科学的、长效的机制,建设适应这个机制的高效率的工作团队,形成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等等。在这些方面,行政管理工作大有可为。因此,我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在协助完成中心工作的过程中,还有责任让每个人都心情舒畅,个性张扬。内部和谐与服务高效是行政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目标。

二、 主管院长是关键

行政主管院长是学院决策层与日常管理人员之间的重要枢纽,是全院管理干部的工作表率,是上行下效的效仿对象。行政主管院长在塑造学院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把握制度执行、推动管理改革、维护公平公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称职的行政副院长,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过硬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工作方法、广泛的工作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要把持好工作理念,心术要正。心术不正,处事不公。不牟取私利,不徇私舞弊,不搞小团体。工作中要从全局考虑多方利益平衡,力求公平公正。要当好“管家”角色,维护学校学院利益,坚决抵制社会上不正之风对学校的负面影响。

第二要虚心做人,善于学习。要尊重前辈,尊重师长,尊重普通工作人员,先听取意见后做事,努力熟悉业务工作。受学识水平和工作经验能力所限,不能做出决策时,及时向上级请示或尽快提交党政联席会议集体决策。对不了解内情,提出不合适建议和意见的,要耐心进行解释,不能置之不理,一笑了之。

第三要以身作则,踏实肯干。领导干部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一是来自权力,第二是来在威信。要从严从小要求自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干的工作,自己先熟悉。有荣誉,让与他人,有工作,自己承担最苦最累最难的部分。处世清廉,不谋私利,不占公家便宜,不慕浮华虚荣。

第四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用心用行动来体现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和工作的能力远远比用语言更有说服力,更能让他人感动和效仿。

第五要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处理好几大关系。做管理工作,群众基础非常重要,与教授、同事、同学等各种身份的人,都要相处,都要共事,人事关系上的任何障碍都可能成为工作中的不利因素,所以一定要重视与其他人的关系。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关键是,大原则大是非决不含糊,小动作小恩怨难得糊涂。

首先要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要维护正职权威,充分尊重和理解正职,虚心向党政一把手请教。在工作中不但要敏锐地发现存在的问题,还要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

其次,处理好与其他副职的关系。行政主管要多与其他副职沟通,加强相互了解,在荣誉功劳面前,保持平常心,不争不抢,在错误批评面前,主动承担责任,认真反省失误之处,主动维护集体的团结。

再次,处理好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从各个角度多与广大师生接触,了解大家所思所想,千方百计地解决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与人为善,不传闲话,人前人后,表里如一。注意观察发现每一个人的特长,让他们从事尽专长有兴趣的工作,尽可能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最后,还要处理好与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就学院建设而言,不管是教师还是管理干部,都是发展事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对教师要热心敬重,对管理干部要真心关爱。在学校工作中,教师处于强势地位,管理干部处于从属地位,这是由学校的中心工作决定的。由于教师的强势,在平衡处理干部与教师利益关系时,要注意维护管理干部的尊严,为他们争取合理的权益。另外,过激的改革会造成人心离散,对管理工作是严重的打击。在这个消解过程中,要协调好这些群体的利益关系,一方面坚持原则,敢于对不当利益要求说不,另一方面通过学术、健身、娱乐等各种活动,创造机会,加强沟通,使大家和平相处,强化共同利益。

三、制度建设是龙头

推动制度建设,首先要形成制度。制订制度的指导原则大体上有四个:一是依法办学、按章办事原则;二是服务社会、服务师生原则;三是注重效率、增进工作绩效原则;四是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拟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制度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实行。要认真研究教学科研、行政管理、财务、人事、学生管理、成人教育等高校工作的规律,在多方调研,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制订一系列工作制度,编辑成册,利于大家学习交流。规章制度确立后,如何执行也极为关键,只有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出应有作用,切实改善工作机制,使每个人各司其职,工作逐步形成按部就班、井井有条的局面,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制度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长远有规划,近期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各方面工作。发现不合理或不适应现状的制度,应当积极思索创造支持新思想新方法,不失时机进行改革。

四、队伍建设是根本

当前高校管理队伍建设不能很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流的学生、二流的教师、三流的管理是很多高校的真实写照,本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有三大原因。一是缺乏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机制。二是对管理人员发展空间重视不够。三是管理人员工作素质整体来说比较低。

在现有人事管理体制下,高校涉及管理人员进口与发展空间的相关政策制订解释执行在学校人事处,学校决策层应认真考虑以上所提前两个问题,这是关系管理队伍能否建设好的大事。从二级学院角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要在第三个问题上做好文章。第一要科学调整岗位,进一步理顺各个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张弛有度的岗位职责,建立简洁、高效、顺畅的管理运行系统;第二要贯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敬业爱岗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政策水平,把微笑服务、满意服务的工作作风落在实处;第三要提高干部政治素养,提倡讲精神、讲觉悟、讲奉献,商品物质的丰富不能取代精神力量的地位和需要,制度法律的完善也不能掩盖觉悟的可贵与强大,有位学者讲的好,制度保基础,觉悟上水平。觉悟是更高一层次的东西,是我们追求高层次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素质。有了高素质的管理干部,才可能做好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才可能形成干部良性培养模式,建设出专业化的生生不息的队伍。推动通过实践,努力锻炼基本素质高、服务意识好、工作能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是学校管理水平发展提高的根本所在。

五、思想工作是保证

充分有力的思想工作是开展各项事业的保证。事实上,绝大多数组织都不会有尽善尽美合人心意的人际关系,而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矛盾甚至是斗争。怎么办?做好思想工作,促进和谐发展。

4.学校基层党建年度工作总结 篇四

学院党支部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和要求传达贯彻落实学校党委有关文件和重要会议精神,制定了支部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措施,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考核。将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贯通,将理论学习与学科学习相贯通,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思政建。

二、创新活动载体,不断强化思想引领

学院党支部牢牢把握学校党建工作目标要求,引导广大师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实际要求,切实强化思想引领。一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严格执行党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定期谈心谈话,发扬党内民主,支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党员。

三、

强化自身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5.基层党建工作心得 篇五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以思想建设为基础,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一是深化思想教育。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要求,深入学习,全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挑战,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理论素养。二是强化队伍素质。结合业务大练兵活动,举办专家讲堂、领导讲堂、科长讲堂等理论学习培训,并通过分组讨论、交心谈心、撰写学习心得等形式,深化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干部职工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严格“三会一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不断丰富内容、改进方式,注重学习质量,避免流于形式,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创造力,上半年共召开支部大会3次、支委会24次、党小组会31次,各类党课16次。

(二)以组织建设为抓手,打造高效务实团队。一是抓好班子建设。撤销原__党总支部委员会,成立中共__机关委员会。二是壮大党员队伍。在抓好按期交纳党费、上报党建信息和统计报表等基础党建工作的同时,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和要求,严格考察、积极发展新党员,上半年按期转正预备党员1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人。三是积极开展党团活动。坚持以党建为抓手,带动群团工作,组织开展__知识竞赛和“__演讲比赛,深入__和__作题为“__的宣讲报告,并到__开展__爱心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党员干部视野进一步开拓、思想进一步统一、力量进一步凝聚,热情进一步激发。

(三)以作风建设为主线,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一是服务群众有新突破。树立执政为民、勤政爱民、廉政亲民的从政理念,密切联系服务基层。扎实开展__,依托__、__、__、__、__和__等活动,积极开展真帮实扶,慰问困难党员、群众132人(次),开展联系服务活动14次,深入基层实地调研11次,支部报到3个、党员报到56个,报到率100%。二是服务水平有新提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政务服务水平上新台阶。上半年共收文2097件,发文215件;筹备__会及各类__会221次;圆满完成国家、省、市领导到__考察、调研的政务接待共6批(次);妥善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个,发布信息228条。三是服务方式有新转变。开通__信息直报点,创新建立__提示制度,上半年共上报__政务信息291条,采用99条、专刊2篇,获__市长肯定性批示2次、__主要领导批示4次,信息采用量名列全市__;服务__主要领导政务调研30余次,发表调研文章12篇,为领导提供决策建议10余篇,获__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10余次。

(四)以廉政建设为载体,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一是深化反腐倡廉教育。通过廉政党课、专家讲堂、警示教育等形式,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央“八项规定”、中纪委“六项禁令”和省、市、区相关规定办法,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确保干部职工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二是细化廉政主题讨论。结合主题教育__主题,认真开展“依法履职、廉洁从政”学习讨论,引导大家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明辨是非、弘扬正气,干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为促和谐、保稳定献策出力。三是强化廉政文化建设。以“新、深、细、实”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办公区宣传栏、__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要求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深化干部职工勤政、廉政意识。

(五)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围绕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现有制度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细致梳理,进一步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公务接待、车辆管理等相关制度,推动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有效经验固化为制度化成果。上半年,新建了_____等规章制度,真正实现用制度控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上半年,__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__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活动开展还不够深入,活动形式和内容还需进一步创新,党建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狠抓思想建设,提高干部素养。认真学xxx省、市、

__关于__相关规定,并结合__为主要内容的__活动,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按照“__的要求,先行自我教育,提前投入__活动,做到早启动、早实施、早整改、早见效。

(二)健全党员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研究制定新形势下__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意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严格发展标准、工作程序和纪律,提高党员质量,在条件具备和自愿的条件下,充分考察,积极发展对党忠诚、爱岗敬业的创新型优秀人才,不断为党注入新鲜血液。

(三)转变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__和__发展战略,针对__中心工作、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充分掌握一手资料,以调研拓宽新视野、找准新方法、升华新境界,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鼓励机关干部多走出办公室,到困难多、条件差、矛盾突出的地方察民情、听民意、集民智、摸实情,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6.基层党建工作心得模板 篇六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模板两篇

温馨提示:参考范文只是提供给大家参考学习之用,可根据需要任意编辑,文本内容仅供参考,切勿对号入座,感谢您的阅读下载!

一、上__市党建经验做法

上海作为中国特大型开放城市,既有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金融贸易区,又有老旧小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居住形态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原有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向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协调治理转变,上__市基层治理从单纯依靠行政管理向注重协调、协商、合作转变,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需求导向创“优”

在五里桥街道、梅陇社区党建中心、陆家嘴金领驿站、阳光驿站等处开展“双向认领”,形成“三张需求清单”:整合区域内企业、党员和群众在政治、工作、生活、文化、公益等方面的需求清单;整合驻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机构的优质资源,形成资源清单;通过区域党建促进会,将需求与资源精准对接,形成项目清单,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并建立覆盖资金筹集、项目申请、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成效评估等全流程的运行机制,实现需求在这里提取、资源在这里整合、项目在这里产生,成效在这里评价。

坚持多方联动扩“面”

五里桥街道依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党建联建,动员区域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依托街道层面区域单位党建联席会议、居民区层面党建共促会和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三个平台的融合联动,使园区党总支、社区党员群众和区域单位党组织的需求在平台上表达、协商在平台上开展、项目在平台上对接、资源在平台上统筹,推动形成驻区单位党建、两新党建、居民区党建的“三建联动”党建格局。

坚持自治共治双“赢”

五里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居民自治共治,化解社会矛盾。以“错时互助停车”为例,作为__市中心,停车难是当地群众反映烈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江南智造园区党建服务站牵线搭桥,将居民区党总支、学校党总支和园区党总支聚集在一起,召开协调会讨论解决方案,利用园区白领、学校老师和居民上下班错时、错峰的方法,与小区原有车位合作来解决停车难题,使有限的停车资源得到化利用,实现共赢。

坚持示范引领添“彩”

上海浦东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商务楼宇高度集中区域,集聚50万白领员工,8000余名党员,为了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主动适应社会群体结构、社会组织架构,建立以上海中心为旗舰的“金领驿站”。将教育培训、政策咨询、阅读健身、文化健身等资源汇集到此,为区域内党员提供服务。除此之外,金领驿站建立“双向认领”、“双培工程”、“积分管理”等五大机制,以全覆盖、微驿站形式开展楼宇党建新模式,将党旗插在城市处,为中国添彩。

二、体会启示

结合“大党委制”,强力推进区域化党建

建立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制,积极探索党建区域化工作格局。以“组织融合、制度融合、党员融合、服务融合”的工作方式解决社区党组织条块分割、服务资源分散、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结合“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建立“公益创新园”,为创新园提供阵地支持,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和发展提升提供有力平台。以“党建引领、政社合力、治理创新

”为工作理念,全面构建以党组织为龙头,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使社会组织成为服务居民“主力军”,创新社会治理的“助推器”。

结合“三张清单”,全面开展项目化服务

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辖区各方资源,推动区域内各单位相互开放党建、教育、文化、体育等阵地,限度发挥现有阵地作用,开展驻区单位和所在社区党建双向认领活动,互相提供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通过对接,形成可实施的项目清单,聘请专业第三方对开展的项目进行测评,形成群众最喜爱的党建品牌项目。

结合“红色讲堂”,打造党性教育平台

进一步深挖区域内各类优秀师资力量,汇集以社区志愿者和群众骨干、驻区单位党组织等各类群体参与的讲师班子。不断探索创新党课工作新方法新思路,采用你点我送的菜单式服务机制,为基层群众输送党课,发挥红色讲堂“锻造党性”的作用。

20__年11月,我很荣幸参加区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北京清华.科技园基层党组织能力提升研修班培训学习。培训内容有新时代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的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工作创新、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培训课程从理论上到实践具有丰富的指导意义,通过一周的学习培训,使自己的理论基础,党性修养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通过培训学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体会。

一、理论知识得到了提升

学习是进步的基石,我们常常把学习挂在嘴边,但实际上真正像这样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机会很少,平时忙于工作,本次培训班对于我本人来说,能够系统地进行学习,确实是一次极好的机会。通过培训学习,本人对党的基本理论的掌握更加系统了,领会和理解更加深刻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了,在思想认识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必须把党的__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切实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扎扎实实的做好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

二、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

参加这次培训班学习,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离新时代合格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聆听专家、教授的讲授关于对基层工作的讲解,更加明确了新时代干部的任务:

1、是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员管理教育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会”和“党日活动”等活动,抓好“两学一做”教育制度化常态化。

2、发挥支部服务功能,着力提高工作实效。基层党支部的主要职能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不能只是强调管理,安排任务,还要讲究方法,科学推进组织建设,要注重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做到政治上关心激励,思想上交流疏导,学习上答疑解惑,工作上支持帮助,生活上关爱帮扶。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7.基层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初探 篇七

1. 传统的学校运动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

间, 师生共同参与。看起来是是规模很大, 但是实际上由于比赛项目的设置的问题参与比赛的学生并不多。多数的学生充当着啦啦队的角色, 不能够参与比赛, 不能亲自体验比赛的紧张与刺激更无法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运动会结束后他们最大的感受就是除了喊“加油”, 就是在操场内到处看热闹。

2. 传统的学校运动会是以田径比赛的形式来组织的,

所以学生们普遍认为运动会是那些跑得快, 跳得远的同学的事。最多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班有某, 某, 某他们, 我们的体育不好也用不着了”。在运动会开始报名阶段就有一定的困难, 有的班级甚至是班主任老师为了完成报名的名额而强行安排的。这些被安排的学生虽然报名了, 但是根本不去参加比赛。他们的理由是即使是参加比赛也取不了好的名次, 挺丢人的。

3. 传统的运动会也给德育处的老师带来了不少的麻

烦。没有比赛任务的学生思想上就容易放松, 不遵守大会纪律操场内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去, 结果是操场内十分混乱, 甚至有个别的学生趁老师不在时打扑克, 被德育处的老师发现后, 情节严重的要被处分。有的学生为了不参加学校运动会想方设法地和班主任老师请假。他们的想法就是我也参加不了比赛, 不如请假在家休息或者出去玩儿。这些问题都给班主任老师的班级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二、我校的学生运动会

1. 我校的学生运动会是遵照“和谐校园、和谐班集体, 我参与、我运动、我快乐”的主题思想开展的。

是将传统的学校田径运动会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思想相结合总结出来的。我们在原来的运动会基础上精选了部分比赛项目, 新增加了一些容易操作, 但是具有一定运动难度的个人或集体项目。

2. 我校的运动会项目设置。

讨论与分析: (1) 表1所列的是径赛项目, 是保留了传统的田径运动会的一些项目, 但是在男、女学生的参加项目上做了调整。 (2) 短跑项目, 男、女学生都参加。它保持了运动会的紧张与刺激, 中长跑项目是为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 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接力跑项目是为了培养学生集体观念, 通过合作, 努力为班集体争取荣誉, 同时也是运动会上不可缺少的, 是运动会的高潮部分。 (3) 保留了竞技性较强的项目也是为了一部分体育特长生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在这些竞争比较激烈的比赛中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讨论与分析: (1) 表2例举的是田赛项目。把女学生的推铅球改为了掷实心球, 由于重量的减轻, 女学生掷的距离就远了。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比赛积极性, 也避免了女学生推铅球 (4公斤) 出现4~5米的尴尬场面。 (2) 夹包掷远和实心球掷准项目是针对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设立的。目的是让这部分学生也有比赛的项目, 从比赛中获得成功与快乐。 (3) 从表2例举的项目不难看出, 取消了长投项目。由于学校运动会参加的人数较多, 参加比赛的学生不是专业的运动员, 他们的赛场安全意识较差, 取消长投项目也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4) 保留了跳高、跳远、三级跳远, 保持了运动会比赛的紧张激烈和可观赏性。

讨论与分析: (1) 表3例举的集体项目竞技性不是很强, 这些项目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它给不参加田径比赛的学生提供了比赛的机会, 给这部分学生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2) 这些项目要求参加人数较多, 这样就基本上把班级里的学生都涉及到了, 真正的做到了人人参加比赛。给学生的感受就是我也能参加比赛, 也可以为班集体拿成绩, 也能为班集体做贡献。 (3) 这些集体项目简单, 易操作。比如:跳绳、打沙包、有轨电车就是我们日常学生们课外活动比较常见的活动内容。把这些活动内容引入运动会, 也促进了学校课外活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 (4) 表3的比赛项目是按照名次取8名, 双倍加分, 促使学生为了班集体的总分努力拼搏, 争取获得好的名次。

三、裁判工作

在下发运动会的规程之日开始, 由学生会组织并选拔运动会所需的各类比赛裁判。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 发动学生报名参加裁判工作的培训和学习。最后把一些比较认真, 做事责任心强的学生选出来组成裁判员队伍, 在比赛中负责裁判工作。这样就减轻了老师们的工作, 让老师们也有时间参加教工比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在组织比赛中学习了相关的知识, 更重要的的是懂得了公正、公平的道理。

四、结论与建议

1. 有选择的继承传统比赛项目, 既保证了学校运动会的紧张、激烈、精彩的比赛场面, 也检验了学校运动成绩的情况, 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 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

2. 新设置的比赛项目, 满足了不能参加田径比赛的学生们参加比赛的愿望和需求, 很好地让学生都能体现自身价值, 为争取班集体荣誉奉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与鼓励, 关怀与信任, 也能感受到站在领奖台上的激动与快乐, 体验到成功的自豪。这种成功的体验将会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自信心, 去开拓, 进取。

3. 学生参与比赛的裁判工作不仅学到了知识, 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懂得了做人、做事一定要公正, 认真负责。

8.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心得 篇八

【关键词】学校 课程管理现状对策

学校的课程管理应该是课程管理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环节,由于我国长期秉承全国统一的课程管理传统,学校管理课程的权力尤其是基层非常有限。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教育改革逐步赋予地方和学校以适当自主权。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但这一政策在基层落实的不够到位,加快相关改革势在必行。

1 我国当前课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校课程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由于受全国统一的管理课程政策的影响,课程管理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上级行政部门的指示,学校大多被动等待,直到有了详尽的指令后才照章行事。习惯于这种课程管理模式的中小学校,很少考虑课程管理问题,从而造成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课程管理意识极其淡薄的现象。学校课程管理意识淡薄就很难自主地、创造性地将课程作为其自身的东西加以实施,遇到问题也很少从课程管理方面寻求解决办法。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推行后,国家对课程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宏观指导,从而留给广大中小学更大的管理空间。淡薄的课程管理意识必将使学校许多工作放任自流,最终将影响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2学校课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亟待提高。我国课程管理是典型的“外控管理”,这种管理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要求较低。在学校课程管理中,如果完全依赖行政手段,那么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如果学校领导单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解决一切问题,课程管理信息多为单向输出,得不到及时交流与信息反馈,就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课程决策失误。对行政手段的过分依赖,会限制课程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事实上,学校课程管理的专业性非常强,不但要熟悉课程理论,而且要深入研究课程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新问题,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校课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如果学校仍然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课程,不去研究课程管理中的问题,必然使学校课程管理停留在较低水平,最终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1.3学校课程管理领域需要拓展。在现行课程管理体制下,我国课程管理的领域非常有限,主要集中于对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这其实仅仅涉及了学校课程管理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学校课程管理应该包括从课程计划、编制到实施、展开以及最后评价的全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行后,学校课程管理既要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又要协调、优化和整合三类课程。学校要做到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除了进行常规教学管理外,必须组织力量研究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目标和标准,创造课程有效实施的条件,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1.4领导和教师的角色急需转变。现行课程管理体制体现了课程与教学的二元分离,把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图纸”与“施工”、“设计”与“操作”的关系。在学校领导看来,管理就是“控制”“督促”“检查”的同义语,他们习惯于发号施令,制定奖罚分明的规章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的“长官意志”,强化了学校的“官僚体制”特征。教师是既定课程的忠实执行者,他们乐于接受管理,宁可按部就班也不愿承担责任,教学活动非常被动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的是一种大课程观,重视课程与教学的密切关系,要求重建学校课程管理体系。中小学领导应该从上级行政部门指令的执行者转变为学校课程发展的领导者,这就要求他们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扬民主,充分依靠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努力使学校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应该从既定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反思与批判意识,进行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

2 加强我国学校课程管理改革的对策

2.1重视课程管理的研究。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制约着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但课程管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涉及学校教育中最核心、最复杂的课程问题,与学校教育目标直接相关,因此决不能简单套用学校其他管理工作的做法。这就需要我们把课程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加以探讨。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小学在学校课程管理方面面临许多困境,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新问题将会层出不穷。因此,研究者应该从我国实际以及具体问题出发,对学校课程管理的问题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课程管理研究才会真正发挥指导学校课程管理实践的功能。

2.2改革学校的课程管理模式。目前,我国课程管理明显表现为经验型与行政型两种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方面,学校管理课程的活动多表现为某种经验的再现和延伸,缺少对管理活动的自觉反思和总结;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课程较多地依赖行政手段,特别强调管理的有序性。虽然,经验和行政手段对于学校的课程管理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管理者把学校组织视为封闭系统,那么这两种管理模式显然既不利于学校课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碍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总之学校组织的特点以及学校课程管理的复杂性呼唤着科学型学校课程管理模式。科学型学校课程管理模式首先要求学校课程管理的信息沟通顺畅,要建立起学校与校外其他相关机构之间、行政领导与普通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机制,保证学校课程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其次,要求教师有机会平等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体现学校课程管理的民主性;最后,要有利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課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提高学校课程管理的科学性。

2.3建章立制,依法治校。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学校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应当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管理学校的基本方略。学校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首先,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遵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其次,必须建立健全严格而又规范的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世伟,基层学校管理之我见,《安徽师范学院学报》[J],2008年第5期,42—44;

[2]李夏同,浅论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优化配置,《教育工作》[J],2009年第3期,19—21;

上一篇:中远物流介绍下一篇:看电视剧战神的个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