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2024-11-19

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精选10篇)

1.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

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学生是一座资源宝库,“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内心潜能,让学业成绩成为撬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杠杆,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多,部分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学业评定唯分数论,作业、练习“一刀切”式标准,希望所有学生学业齐步走,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女同学学业测试得分低或者许多题空白。我们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作业、练习分层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建构提供有利巩固、深化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施《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轻松、愉快地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创造更高层次受教育的机会。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市、县教育局大力倡导教学改革;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作业的改革和评价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多年的建设,教育资源、教育环境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负责人及数学教研组成员均属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的中学教师,属于学校的业务骨干。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制定了实施细则,相信课题一定能取得预期成果。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反思教学,提高师生合作效率,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初中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的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学生分层 ;

2、课内练习分层 ;

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

4、辅导分层;

5、评价分层。

四、研究的原则与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新型合页式分层作业,让作业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确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练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更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与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提高师生教学合作效率,并为同行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改革数学作业单

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作业与练习。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做好以下几点:

1、作业、练习内容精练化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2.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补充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设计阶梯型题组。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一)教师主控,学生自主。1.学生自主留作业

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作业内容、数量以及形式的权利。大胆的进行了学生自留作业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学生自主选作业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提出

(二)作业、练习开放式

课堂要开发课程资源,实行开放式教学。同样作业也要开发作业资源,实行开放式的作业。1.内容的开放性

作业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我们可以跳出课本局限,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2.课前课后开放性

教师布置学生作业不应局限于课后,包括课中,还应考虑课前,而且注重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前预习作业,使得小小的课堂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虽尽而意无穷。

(三)从统一标准转向差异对待

学习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业要求,一刀切齐步走,必然要给不同学生的作业学习带来困难和问题,而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学生作业设计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于是我们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因材施

教”教法。对于每节题,画出所有学生的必做题,把剩余的题目选择出一部分让中等学生做,难度教大让优等学生去探索、研究。若优等生在学习上还有宽余时间,再给补充一些锻炼思维的题目。有时穿插给他们一大部分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题目。

“弹性作业”改变老师强制式为学生自主选择式,作业设置多样化,在题量和难度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做那些一看就会的题目,而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而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在作业完成时间上也允许有弹性,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师辅导以后再完成作业。

以上就是我们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作业布置改革的几个研究重点,作业改革还包括作业批改等,这都有待于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实践和总结,最终会起到抛砖引玉并全面推广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作用。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序研究阶段 号(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查阅资料,了解课题最新研1 2015.9.--2015.12 课题准备阶段

究动态与成果。调查问卷反馈,信息整理,形成调查报告。

初步研究阶段 2015.12.--2016.6.深入研究阶段

撰写“课题”相关论文或体会。

寻找 “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撰写阶梯型报告,整理实践案例。

王丽丽 王丽丽 刘苏琴 王丽丽 王丽丽 承 担 人 2015.7--2015.9 课题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撰写论4 2015.10—2016。1 申请结题验收。

文及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作业精编);

2、结题报告。

2.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二

一、尊重学生差异性,分层设计作业内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作业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设定作业内容,可以先将学生按照能力的不同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能力较强的,有良好的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第二层次的学生是平时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学习努力的;第三层次的学生就是基础比较薄弱的。

比如,教学“相似三角形”部分内容时,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应该设计一些注重基础练习的题目,包括SSS、AAS、ASA等判定定理的理解,并能够简单应用;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注重能力的提升,设计一些让学生提升能力的题目,这时候就需要在题目中挖掘出判定定理的条件;而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来说应该注重能力的拔高,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可以更多地设计发散题目,充分地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在自身的基础上使得数学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增强学生选择性,分层设计作业目标

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是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而采取的有效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当中一般都是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就做什么作业,根本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教师根本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作业目标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只是一味地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面对固定的作业题目,有些学生只能选择机械地完成,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水平与作业目标不相符,所以会出现“抄作业”的现象,导致学生之间出现了严重分化。教师这种强制性的作业目标设定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以更开放的形式来让学生完成作业,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可以提供更多的可选题目。

比如,在学习函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不同层次的作业:有考查反比例函数定义的题目;有最基本的性质复习;还有一些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问题。这些题目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要全部完成的,而是可以自主地选择完成。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来完成;对于能力稍强的一些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在完成基础性题目的前提下来尝试着利用函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有选择地完成数学作业,选择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作业题目,同时适当地尝试一下高水平的作业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进行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基本上都是写在作业本上然后第二天上交给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得到的作业反馈,无非就是作业本上红色的对号或是错号。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来说都是通过这种书面形式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长期得不到语言方面的肯定和鼓励会让学生逐渐地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其实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作业的合理评价。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的及时反馈以及合理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说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对学生起到一个引导和鼓励的作用,适当地给学生加油鼓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采取评分制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设置不同档次的作业内容,根据学生完成不同档次作业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评价,当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完成了高档次的作业,教师就应该提出表扬和鼓励,说明学生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实现了进步和发展,应该得到教师的表扬。当学生出现与自身层次不符的问题时,教师也要耐心地进行讲解和帮助,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并且彻底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作业评价,有效地帮助学生,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

3.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布置 篇三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布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43-01

初中数学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何使作业更省时、更高效,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及教师教学的成败。因此,初中数学应做到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并进行分层布置,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传统数学作业的弊端:一是习题形式单调、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二是时间、内容一刀切.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优秀生和学困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三是习题中缺乏应用,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而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也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措施

1、改变教育观念

教师要加强学习新课标,提高数学教学思想和业务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养成新的数学学习观,学有用的数学,学自己生活中的数学,端正学习数学态度。

2、深入调查研究

把班级中能“独立完成作业”“请同学帮完成作业”“简单作业自己做、难作业抄袭”“不管什么作业都抄袭”的学生名单找出来,分门别类,确定人数和比例。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了解他们对数学教学和数学作业布置的要求、建议或意见,调整教学计划,制定相应对策。

3、召开类型会议

鼓励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继续努力,发挥独立思考精神,完成高难度高质量的作业,但不能帮别人完成作业,只能适当点拨别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对“请同学帮完成作业”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清请别人完成作业的害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独立完成作业;对“简单作业自己做、难作业抄袭”同学,既表扬他们好的一面,也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批评;对“不管什么作业都抄袭作业”学生进行解剖麻省,找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的深层原因,分析危害性,对症下药,然后在情感态度和个别辅导方面都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和待遇。

三、分层布置的做法

1、分层。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数学考试成绩等情况对学生大致分为五个层次:优等生组、中上等学生组、中等学生组、中下等学生组、后进学生组。我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布置作业时,针对不同的组布置不同的作业,然后在组内对各个成员的作业进行评比。比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法”时,我给后进生组布置数字简单的一步运算,让他们熟悉整式加减法的性质,通过多次训练,熟能生巧,然后逐渐加深难度,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对中等学生组我将提高作业难度,把他们的作业数字进一步反复,由后进生的一步运算扩展到二步运算,在训练中让他们向优等生趋近;对于优等生,由于他们的基础好,通过预习就能完成对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再让他们进行课本作业已经意义不大,为了让他们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我对他们设计专门的练习题,进行整式三、四步的混合运算,由于所分的组的学生处于同一学习水平,相互之间具有可比性,让组内学生进行作业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于课外作业实行分层布置,优等生量少,难度大;中等生组在务实基础的情况下布置有提高性的作业,后进生以课本基础题为根本,同时布置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复习巩固,在复习中学习新知识,逐步提高,最后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发展。定期进行检测,在检测中,如果能力达到中等生组的水平就实现学生的“晋级”,进入中等生组,依次类推,中等生也可以通过检测进入优等生组。

2、布置

布置作业要适量分层次,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课前预习,并做课后练习,以检验预习效果,带着问题进课堂。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供提高组和精英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便于精英组同学完成。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探索教改新路实施“分层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

[2] 周 俊 肖婵婵.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研究,2000(6).

[3] 关于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4] 薛佩琳.关于家庭作业的理性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5).

4.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四

尼三中数学教师:黄冬霞

我们学校数学组的课题是《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我研究的子课题是《数学课堂练习变式训练的研究》,我经过一年多的认真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现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在逐渐进步,我相信以后的学生进步会更大。现将我的研究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课题的基本目标:

一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数学课堂练习变式训练的研究,来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二是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我自身的学习,使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使我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研究本课题后,我就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展开了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被我调动起来了,但考试成绩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比较下来,感觉没有太大的变化。我认为可能是实验时间较短的原故。

等进入下一年的研究时,我会调整一些做法,加大题型变化,适当降低变式难度,多给学生以大大的表扬;我要再辛苦点,加大对成绩弱的同学的关心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这一年多的研究中,我认为我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上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2、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意识增强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均名列前茅,成绩提高很快。

3、通过课题的研究,增强了我和学生间的关系融洽。很多同学和我交上了朋友,我们之间不仅只讨论数学问题,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也经常在一起交流。

四、经验与教训反思

5.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五

榆林市第二小学 房剑 曹艳丽

一、课题的提出:

练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首先,受长期以来“精讲多练、以练代讲”的思想的影响,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机械重复的多,课堂练习是例题的重复,课外作业是课堂练习的重复„„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继而布置大量的练习。这样做不但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而且与教师自己理想的效果背离。其次,受应试教育的顽固影响,作业设计形式单一,过份注重书面,而忽视了实践操作方面的练习。特别是在课外作业上,很多老师无非就是把配套的同步练习与作业本完成好,而同步练与作业本有许多地方是重复的,作业的内容、形式比较单调。学生疲于应付,毫无兴趣可言。对学生学习的延续性极为不利。再次,很多教师对数学练习存在着比较片面的认识,过于强调练习与教材的一致性,课堂练习题大多是一些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明确的封闭性习题,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的涵义:

本课题主要针对现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中出现的弊端,如:技能训练数量不足、联系生活的数学过于牵强、实践性练习不足、练习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练后反思不重视等。开展有效的课、内外练习设计进行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教学现状出发,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让练习设计真正体现“高效”的特点。实现真正意义的“减负提质”。

三、课题的基本目标:

1、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安排合适练习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探索多种课内外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3、转变教师观念,正确认识有效的数学练习能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使教师建立效率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通过练习,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练习,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练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差异性原则。首先,学生方面,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得饱,让优等生吃得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进行。

五、研究的操作措施:

(一)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往更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设计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的形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尺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有这样的安排:

1、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教学内容的不同,重、难点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班级现状出发,抓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

(1)、专项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花大力气安排专项练习。如在教方程的时侯,首先要理解等式的意义,所以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口算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安排。但是练习后,必须有强化性的检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

(3)、反思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易错、会错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进行训练,会提高练习的效率。

2、探索“多样化”的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按部就班地练是低效的,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发现式练习。如在整数除法的估算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估算方法。(2)、对比性练习。如在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单位“1”已知与单位“1”未知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3)、变式性练习。如在教学学生春游“乘船”、“乘车”“搭帐篷”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做衣服”、“装车轮”的问题。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以发展。

(4)、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题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重在说),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

3、“拓展延伸”的练习设计。

在课堂练习中,适当增加一些原创题。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针对一部分学生),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可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2)、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如“购物”问题、平面图形表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等,可以把书本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更多的练习形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渐发现和完善。

(二)、有效课外练习的实施策略。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老师们的抱怨由此而起。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觉得应该少布置书面作业,甚至可以不布置。用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代之。有这样几种作业形式课供参考:

(1)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后,可以让学生到各个领域去寻找百分数,理解各中的意义;学了千克与克后,可以让学生到超市自由调查一些物品的净含量,这样的案例有很多。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调查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去研究“怎样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为什么要用草稿纸”、“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等。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方法进行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练习形式最后必须经过教师的归纳、提炼,方可收效。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通过课题的理论学习和对教材的梳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

(1)“数与代数”教学中的分层作业

在计算教学中,要求A层同学完成C层作业要做到熟练、正确,能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计算,在拓展题的练习中,寻求计算的规律和方法,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B层同学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提高计算速度;C层同学掌握计算方法以及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中的计算分层设计。

A组题:

把下面左右两组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2/3+4/13+1/3 1-(1/7+6/7)

1-1/7-6/7(2/3+1/3)+4/13

4/5+5/6-4/5+5/6 7/12-5/12+1/8

7/12-(1/8+5/12)(4/5-4/5)+(5/6+5/6)

B组题:(1)光明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基地有一块7/8公顷的空地,其中3/8的面积种番茄,其余种黄瓜。黄瓜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学校食堂四天烧完一堆煤,分别烧了3/7吨、5/12吨、4/7吨、7/12吨。这4天共烧煤多少吨?

(3)五(1)班将举行“情系奥运,爱我中华”主题队会,买来两根彩带美化班级。一根彩带长14/5米,比另一根短1/5。两根彩带一共长多少米?

C组题:

(1)小明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本书,已经看了其中的2/9。没看的与已看的相差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已知:1/2=1-1/2,1/6= 1/2-1/3,1/12= 1/3-1/4,1/20= 1/4-1/5

①请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根据发现的规律计算: 1/2+1/6+1/12+1/20+1/30+1/42

(2)“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分层作业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图形特征、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圆的面积后,要求A层的同学可以有选择地做常规练习题,还要会解答与圆有关的综合性题目或拓展性题目,体验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同学除熟练地掌握常规练习题外,还要有选择地解答与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有关的变式性问题;C层同学做课本上的常规练习题,根据不同条件求圆的面积。

A组题:

1.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圆的直径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B组题:

1.如上图,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

2.把一个圆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是12.56厘米,求原来圆的面积。

C组题:

一个半圆形羊圈的周长是10.28分米,求这个羊圈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作业分层

在统计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后,教师要给A层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B、C层作业,同时要求他们调查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或生活问题,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进行绘制;B层学生先要做部分C层作业,然后再根据提供的原始数据,自主绘制折线统计图;C层学生设计一些已绘制了统计图的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成另一部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作业分层

在 “解决问题”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差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要想提高全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作业上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解答开放性题目时,提倡解法创新,要做到举一反三;对B层学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意,尽量用综合算式解答,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 C层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多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直观手段(如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写清解题思路,分步解答,或先分步,再综合解答。

可以看出,以上体现的是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

除了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外,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年级作业的分层设计考虑,低年级以游戏性作业为主,中年级以实践性作业为主,高年级以综合性作业为主;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学生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作业量的分层设计,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举一反三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除了重视课内作业的分层设计外,还重视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比如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时,我们有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要求B、C组的学生完成基本的书面作业,要求A组的学生完成综合性的调查实践作业,并自主设计填好调查分析表,写好调研小论文。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启发提问、例题讲解、练习巩固等,注重针对他们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提出不同的要求,多鼓励,多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5、评比推动,促进相互交流。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进而达到整体推动,消灭无效作业的目的,学校先后多次组织“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评比活动。通过评比促进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也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

6、骨干引领,深化课题研究

分层作业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实施课堂教学展示。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带头上好示范课、研究展示课。骨干教师的引领为组员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能自主选定一个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前集体备课,被调研的老师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作业设计的形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以提高,作业效果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然后进行试教、研讨,评课等,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七、经验与教训反思:

本课题的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一定数量的分层次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学习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

(一)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接近尾声,回顾走过的历程,研究过程是求真务实的,研究成果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为:没有运用统计学原理对教师的发展情况作科学的测量、统计,从而得出正确、科学的结论,只是直观感知,形象描述了实验以后教师和学生的进步,并且对研究过程中的案例剖析不多,深度不够。

6.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六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中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案例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效性,从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教学案列:

三角函数中的计算是为学习三角函数奠定基础。所以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在计算这一内容上掌握的程度。在布置做教科书的“课后习题”和“拓展探究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案列分析:

(一)分析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C层,成绩中等的为B层,学困生的为A层。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等生和学困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基础性作业,供B层和A层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C层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试到学习的喜悦。

优等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学困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一个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B层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A层。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对学困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等生和学困生可适当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基础题和中档题只供A组的同学完成,中档题和拔高题是优、中等生都要完成,而基础题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7.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 要有启发性, 分量要适当, 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 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 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 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钢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 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文内涵和多元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 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然而, 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设计多元化的语文作业, 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 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 却依然关注不够。目前, 相对于农村小学作业设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 农村家庭、农村社会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文化教育条件差, 农村学生文化面相对狭窄, 学习能力不强;同时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家庭教育观念和意识淡薄;大量年轻父母外出打工, 出现了留守儿童现象;加之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等条件的限制, 导致教师作业设计上, 客观性太强,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 忽视学生能力发展, 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 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 生硬操练, 甚至重复作业。。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 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作业:是指学生的一种活动方式, 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 是学生以某一主题或某一领域的问题为主线进行的一种探究工作或活动, 是学生对事物的认知, 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对材料的不断观察、筹划和思考, 寻找合适的工具, 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究达到认知的过程。

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就是立足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 面对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现状, 对作业多元化设计进行研究。

作业多元化设计:就是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层次的弹性作业,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 拓展学生思维训练的外延,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作业多元化评价:即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内容的作业多角度地进行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借鉴价值。多元智能理论对作业的启示:1、作业设计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2、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提供契机。3、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扩展学习的领域。4、通过作业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5、作业成为他们的人生履历。

(二) 现代课程评价理论

突出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 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的多元化作业的设计方式、方法, 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及评价, 感受自己的价值, 乐于作业,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 研究内容

1.语文作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1) 调查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的学习情况;调查教师对多元智能的理解;调查教师作业布置、评价情况。

(2) 调查学生对作业的态度;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查学生对作业的反馈情况。

2.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重点

(1) 开放化原则。 (2) 兴趣化原则。 (3) 多样化原则。 (4) 层次化原则。 (5) 实践化原则。 (6) 综合化原则。

3. 高效课堂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研 究

(1) 根据学生的语言环境、思维能力、认知表现、实践能力等多元表现, 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把作业设计为听、说、读、写、做、玩、观等多种类型。一二年级学生作业注重趣味性;三四年级学生作业注重综合性;五六年级学生作业注重创新性。

(2) 根据学生智能的差异, 把作业设计为趣味性作业、层次性作业、多样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

五、总结反思

1.课题研究接近尾声, 回顾走过的历程, 一定有遗憾和不足。繁重的事务, 课务, 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 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2.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 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 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 而在这方面, 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

3.作业的内容丰富了, 形式多样了, 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 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解决。

总之, 本课题虽然即将结题, 但研究却不能停止。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标, 全心全意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2]杨俊权.《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2008年第三期

[3]肖川主编.《名师作业设计经验》

[4]王群方.《改革课外作业延伸任务型课堂教学》.《上海教科研》.2006年第6期

[5]余琼.《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刍议》

8.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作业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23-01

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经历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其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新课改带来了义务教育的整体变革,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上,这也是教学理念上的一大进步。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区域性分化现象十分明显,这就导致了在初中伊始阶段,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在基础知识储备、扩展视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表现的十分明显,城乡之间、不同生源地之间、不同学校毕业生之间这种差异性正在逐渐的分化扩大,应试教育促使学生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解题技巧的练习上,也进一步认为划分了学生的等级和层次,如何在新课改的大环境背景下,针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分层教学方法概述

分层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提出采用纵向分层和横向分层的方式,将学生群体进行隐性分层,并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练习作业类型和考核方式,重视不同层级学生的进步情况,并以此作为该方法施行效率的检验标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唯成绩论”教学模式的新型素质教学方法。

二、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初中数学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学习难度系数都有了质的飞跃,学生们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性。分层教学方法的首要任务是要准确的掌握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现状,考核方式主要以小学数学内容为主,同时适当检验学生们在已学初中数学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藉此可以将班级学生隐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级,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将边全等、角度全等这样的显性全等判断条件作为初级教学内容,以巩固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基础印象;而同时具有边角条件的判断方式则可作为中级教学内容展开,对于高级层级的学生,则可以讲问题进行发散,即如何寻找出最少的条件来判断三角形之间的全等关系;作业和练习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同样也是分层数学教学方法中的核心步骤,本文将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分析

1、练习实例

以三角形角度练习为例,图1中ABC为等腰三角形,CE、BD分别为角平分线,练习任务是要找出相等的角,首先抛砖引玉的问题是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可能性答案可能会有4个、6个,但是真实答案是8个,这就考验了学生对于三角形定义的理解程度;全等角包括了对等角,同一角的补角、余角,相同角的外角等情况,以前两项作为初级学生的练习内容,同一角的补角、余角可以找出∠ABD=∠ACE,∠AEC=∠ADB,对等角可以找出∠EOB=∠COD等,这些可以直观的检验学生对于不同全等角的概念熟悉程度,进一步提升问题难度,即图中共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这不仅考验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了解程度,还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图中的三角形个数,并进行排列组合,找出所有的可能性;对于高级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问题,即如果去除等腰三角形和角平分线这两个条件,上述问题中那些答案还可以成立,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更加需要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作业实例

课后作业能够有效的检验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提出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题目,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对初级学生,则要求实际解决课后相关的应用题,并写出解题思路过程;对于中级学生则要求在原有应用题的基础上,添加条件和减去条件能够求出相应的结果,对于高级层次的学生,则应该叫课后作业的任务目标放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上,要求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并且得出相关结果,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还包括了数学简化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数学归纳能力,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总结

义务教育全面改革带动了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集体革新,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导向,重视因材施教和素质培养。传统大班制集体教学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分层教学提倡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划分、作业划分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育。

参考文献:

[1] 罗 淬.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J].课程教学,2013(7)

9.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九

结题报告

课题《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批准立项后,课题组随即根据课题计划有序而富有成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现按照要求对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一)课题的开展过程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的工作重点是设计、研究和积累高中生物学案中的作业设计的调查问卷和教学案例,并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和初步总结。课题组成员确立了“以课题带教研,用教研工作深入推进课题研究”的思路,要求全校生物老师围绕作业设计教学这一主题开展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并就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如何有效地利用生物学案的作业方式、生物学案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和研究经验交流。

(二)课题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制定和落实实验的控制条件。为了课题顺利地进行,保证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尽量要求做到:

(1)备课组对参加课题的实验教师给予全力的支持,其他老师从教学组织、安排、测试等方面给予配合。

(2)注意收集和整理实验资料,注意典型案例的采集和整理。

2、课题组坚持进行每月例会。

每月安排一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举行课题组成员例会,要求中心发言人根据课题进度,进行每章节的学案作业以及学案作业中渗透的教法、学法和教材研究等方面的介绍,其中学案作业要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每一小节。与会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通过每月的例会,总结前段成绩,研究后段教学,调整教学进度,优化作业设计的教学过程。

3、定期进行教学研讨课。

每周的教学研讨课由讲课老师写好“学案作业”,由备课组讨论通过后进行授课。课后全体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过程与效果,对“学案作业”进行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和结论

1、问卷调查结果

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是关于实验的赞同度。结果如表一:表一 学生对“学案作业”的态度

意见 赞同 中立 否定

实验前 45.8% 5% 49.2%

实验中 86.4% 6.8% 6.8%

开始实验前,部分同学们对实验的开展持否定看法,即使是部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可见,此时同学们的态度是相对消极的;在实验后,同学们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可见,学生对实验所产生的效果感到满意。对学习能起到帮助作用,学生自然愿意接受,表明实验是成功的。

表二学生生物学科素养能力的得分率

班级 理解记忆 掌握应用 实践创新

实验班 89.6% 66.2% 79.5%

对照班 83.8% 53.3% 69.5%

从表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证实,学案作业对于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运用计算、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

2、课题阶段性研究结论

(1)把学案作业与有效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学案作业”进行教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究知识,这也是有效教学的要求。把二者相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学生在听课中无意识的漫游或者在学习过程的各种偏差行为;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清晰。因为“学案作业”是利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认为,设计好“学案作业”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学会为会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作业”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作业”进行自主学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有了“学案作业”,他们可以根据“学案作业”,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作业”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作业”,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研究和实践,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明显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比对照班学生宽;解决信息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有较好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明显增高,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修正措施

虽然《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与科研的矛盾问题。高中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显得非常紧张,用来整理记录的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少,有一种自顾不暇的感觉。好多好的想法稍纵即逝,有的可能涉及诸多方面,实施起来限制较多。可能与个人的经验有关,相信经过不断学习,会解决好这一矛盾的。

2、课题研究遇到协调问题。各课题组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和借鉴,也各自为政,没能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对此,我们积极联系,争取关注,协调各种关系;借助网络平台与类似课题研究者,加入好友,借鉴参考,学习切磋,努力提高。

3、课题组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是课题组的个别教师在实验的开始阶段虽然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生物学案作业的教学尝试,但放得不开,老是担心影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学案作业体现得不充分,因而影响了课题研究。二是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总结研究的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实施了学案作业,但在每个实施阶段深入研究的少,不能象积极进行实验研究的教师那样,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带着问题,反复实践,反复研究。三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还不够规范,具体的案例分析还较少。对此,我们继续加强每月的课题组例会和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提升全体课题组成员思想认识和研究素质,打消顾虑,切实抓好本课题的深入调研、反复实践和研究工作。

三、课题研究下阶段努力方向

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深入的地方,今后,我们要增强信心,深入细致地进行课题实验。

首先,课题组成员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与我校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将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由于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我们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继续借鉴省内外较成熟的经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10.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十

大丰新丰初级中学

冯金辉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随之起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老师则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改革教育方法,探索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是每位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刻研究的课题。

实施开放式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会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去主动地探求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变“苦学”、“厌学”为“愿意学”,使学生学习数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一种愉快地学习,变解数学题的枯燥感为“苦中有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不断发现,不断探求,不断创新的其乐无穷的思维过程,从学习中获取乐趣,实现成功,从成功中树立信心,又回过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培养出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迅速使学生进入“角色”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我们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是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同时能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目前,中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形成各种兴趣的最佳年龄阶段,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然而,如今的数学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只有少部分学生数学讯息能力教强,或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半数左右的学生把数学当成考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强迫自己去学、去背、去记,这部分学生把数学学的枯燥乏味,学的身心疲惫,把数学当成苦任务去完成;其中,20%左右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实在太差,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学”,甚至“弃学”。另外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无用直接放弃他,而不是底子差,对这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难题,也是我们目前旺清门中学八年级学生的一个现状,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破在眉睫。(1)高效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效发展的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提高与改革。因此,高效的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2)高效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节省时间,多办事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高效的课堂教育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必须。(3)高效是珍惜课堂时间,珍惜学生的生命必然体现。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珍惜课堂时间,就是珍惜学生的生命”,珍惜学生的每一分钟时间,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回报。高效的上课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教师与学生分别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课堂能量才能高效的被释放。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于高效发展的社会环境,从初中数学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针对本学校的教育现状,引进«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初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数学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数学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数学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中用数学,学数学,让学生喜欢了数学,知道数学的价值,才能上出高效率的数学课,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个性特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以教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由班级中尖子生讲解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为方式,以课堂互动为重点,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自主、主动、活泼、有序地参与课堂活动,加强数学课程内容、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是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人们所追求的最务时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积极向上的课堂。

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效率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世纪的知识爆炸鞭策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新的教育体系为我们指明了课题研究的导向,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与支持,为我们课题小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保障;另外我们旺清门中学数学教学一直处于薄弱阶段,也是我们数学小组研究的动力源泉。我们有信心将《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研究到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在其所著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最优化”这一术语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而“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P67)“最优化的前提是:从所提出的标准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该班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的)发挥效能。”(《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第5期P50)它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手段,而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有科学根据的、引导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以少量时间和力量取得巨大的效果”的一种安排。巴氏的最优化教学的标准有二:一是效果,二是时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研究在时间和效果上找出最优化的关系,因此,此理论为本研究奠定了最基础的研究依据。

2、有效教学的理论。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基本观点是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是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学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相当稳定的相互联系,学习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此,本研究指出的初中数学课堂高效率,就是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大化。因此,有效教学理论成为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据。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尝试创新教育,力图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数学教学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2、发展目标

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成功的欢乐中品味学习的兴趣,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从而提高旺清门中学的数学成绩

四、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研究范畴的界定,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初中数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45 分钟的每一秒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 “四让”: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让学生多讲一些,让学生多做一些,让课堂更轻松一些,让学生学得更多一些。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喜欢情况;

②结对子后,对尖子生能力的提高及差生转变问题。③数学笔记对成绩的帮助(2)案例法(3)文献法(4)行动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大家共享。

1、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到解决数学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阅读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学习数学,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在历次期中、期未区统考中各年级的数学平均分均排在前面,走出了从前数学总是末位的阴影。

3、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教师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程度更明显了。加速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并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4、提炼并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心得和论文等。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论文:《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设计:《一次函数》 导学案设计:《勾股定理复习》

七、课题研究过程

1、从兴趣和能力入手

①、每堂课一个轻松数学话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需求感;

②、让快乐走进课堂,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弱者,让学生自主讲课

③、动态多媒体教具,使学生体会数学课的奇异,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

④、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数学有探求感,2、活而不乱的合作讨论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②、让欢笑充满数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③、记好课堂笔记,整理错题本。

④、多媒体随时走进课堂。

3、①、好帮差,尖子生与暂差生双丰收

②、容许学生犯错误

4、有层次的作业练习(设计开放性数学题型)①、设计“基础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自信能力 ②、设计“一题多解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③、设计“举一反三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④、设计“易错类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⑤、设计“猜想性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5、师生的共同反思

教师反思,使本人建立了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也提高了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更能使自己逐步成长,逐步完善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型”。

学生反思,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同时看到自己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想法而信心倍增,增强了探索的勇气,反思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认真反思产生错误的根源,细致地做好除“根”工作,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它的意义在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

八、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1、结题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既将结题,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2、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上一篇:公鸡与蚯蚓儿童寓言故事下一篇:很爱我的奶奶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