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2024-06-18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共9篇)

1.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篇一

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总结

光阴似箭,实习就这样不知不觉的结束了!回转身一看,这一段时间我过得充实、有意义。在实习期间,我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深切地感觉到:做一个高中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过与此同时,我也深深地感觉到高中生的可爱、单纯。与他们相处多了,真的可以让自己永葆一颗年轻的心。虽然我离准教师这个标尺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尽管在教师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我依然坚定着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做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完成一个儿时的梦想,更多的是承担一份社会的使命感。在这短短的两个月里,我和同学们以及带课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实习过程中,我更是得到了辅导教师——张然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组同学的细心指点,让我的实习工作以收获颇丰的结局完满结束。临走之前,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是我知道,人生中这样的分离还会有很多次。以下仅对我实习期间做个简单的实习总结。

来学校的第一天确实很兴奋,必定这是我们第一次实习,必定这是我们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走在校园里。在实习学校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对于高中的日常教学和日常工作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尽管自己也当了近15年学生,而高中时代更是在我生命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初次以一名高中教师的身份重回高中去实习、去体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大不相同,而视角更是变得迥然不同了,因此感受也与以往有着天壤之别。

实习第一周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看辅导教师是如何讲课的。这种听课和我们上学时听课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听课的重点是观察老师怎样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而并不是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更形象化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此环节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组织教学,使理论知识更形象化及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在此过程中,我们深感,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有认真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做好充分准备,孩子就会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教学计划。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知道,认真备课准备教具是重要的教学流程,要针对教学工作持有严谨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在这次实习中,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也会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会不断努力,攀登人生的最高峰。通过此次教育实习,我们掌握了大量的实践技能使其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并感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综合发展。

两个月的教育实习结束了,它是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必修课程,既是对师范生思想和业务上的多项综合训练,又是对师范生心理、思想、能力及知识等各种因素的全面检验与提高。它在形成师范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帮助我们增强对小学教育现状的了解,激发我们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理解和热爱,培养优良的师德、师能、师艺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在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的了解有关高中教育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运用于日后的教学中。

一直以来,都知道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当我真真正正的走上讲台才知道那三尺讲台不仅代表神圣,更代表一种责任。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平凡,但我觉得当上教师的都是不平凡的人。有人说当教师太平淡,其实我觉得任何事情最终都会归于平淡。而能把很平淡的事情做的有味道,我觉得这才是本事。这次的实习也让我更加坚定我的目标:毕业之后无论做什么,至少我不会离开教育。最后一天要和学生说再见的时候,我再次看到了教育的美丽,这份美丽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经历了教育的见习与实习这两部曲,我已经开始期待这第三部曲,相信曲子一部比一部要好。我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准教师”!因为选择,所以坚定„„

系别:美术系

实习时间:2010年10月

25日至12月27日

2.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篇二

一、独立学院商科类毕业论文的特点

独立学院商科类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与理工类学科相比, 经济管理类论文的最大特点是研究对象涉及人的因素。从经济管理研究特点看, 研究的前提是需要从社会现象中发现专业性问题, 因此调查和收集资料工作对研究和论文写作显得比较重要, 研究中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工作量较大。商科类毕业论文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等特点。

二、影响独立学院商科类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 学生与指导教师主观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 独立学院受师资数量的制约, 一名导师需要指导多名学生, 再加上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 造成教师对毕业论文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 有的学生心存侥幸, 随意胡编乱造甚至抄袭, 应付指导教师, 也不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 毕业阶段环境因素的影响。

应届本科毕业生除了要完成毕业论文, 在最后一学期还需要找工作就业、考研或者准备出国, 时间紧, 压力也大。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寻找就业机会或考研上, 最终选择仓促完成毕业论文, 从而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三、建立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为提高独立学院商科类毕业论文的质量, 可以从前期控制、过程控制和后期控制三个阶段入手, 进行制度化管理。

(一) 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期控制。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专门的训练, 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夫, 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之前要对毕业生进行专门培训。一是要加强论文撰写训练。论文撰写人不仅要了解论文的撰写要求, 还要加强写作训练。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安排论文写作讲座课, 使学生掌握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二是选取适合的毕业论文指导书, 解决毕业论文撰写的关键问题。

(二) 毕业论文的过程控制。

1.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商科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毕业实习兼有实习和收集资料的双重任务, 它不仅是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而且也是为撰写毕业论文作准备, 能否脚踏实地地深入实际进行实习, 能否全面、详细、充分地占有资料, 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完成以及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 因此, 必须对毕业实习严格要求, 加强管理。

2.加强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检查指导。

毕业论文质量高低与指导教师是否认真指导有高度相关关系。学校教务部门不仅制订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条例, 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 重点在建立详细的指导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奖罚措施, 鼓励和督促指导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检查和指导毕业论文工作中去。

(三) 毕业论文的后期控制。

1.认真组织毕业论文答辩。

通过答辩可以了解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 了解论文的研究深度、广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以便综合考核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为达到毕业论文的答辩目的, 要求答辩小组的所有答辩教师必须提前审阅该组的所有论文, 认真准备将要提出的问题, 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论文提出自己的建议。对论文质量不高、回答问题针对性不强的学生应要求其按答辩小组的要求修改并进行二次答辩。

2.增加毕业论文淘汰率。

从以往情况看, 由于很少有学生因为毕业论文质量问题而影响到毕业, 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 因而论文质量不高。增加毕业论文淘汰率可以对那些不重视论文撰写的学生起到威慑作用, 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3.实行指导教师答辩回避制。

3.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机械制造 本科 毕业设计

独立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本科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通过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进行全面检验。做好本科毕业设计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培养目标科学选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是唯一一项综合四年年来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教学环节,是距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间最近的一个模拟训练过程,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实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项目。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但是选题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1)目前学生题目的确定多数以教师分配题目的方式完成,题目评审环节中空洞的条目性选题规定和无操作标准的题目评审过程达不到毕业设计选题的预期目的。

(2)毕业设计选题大多在重复前几届学生做过的研究、实验或课题,学生自己立题的很少,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

(3)设计脱离实际,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使得毕业设计的模拟课题居多,真题真做的少。

(4)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

(5)毕业设计与社会生产实际缺乏联系,部分选题的实际意义不大,甚至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在畢业设计题目选择的时候,应该遵循合理的选题原则,首先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并且应难易适度,工作量得当,既要具有一定的水平,又要使学生在规定期限内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

2.落实开题环节

学生选定题目之后要进行开题,这项工作是本科生第一次完全独立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总体方案、安排设计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万事开头难”,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有些学生在拿到设计任务书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没搞清具体要求就匆忙下笔,有的人没有认识到开题的重要而敷衍了事。结果,开题报告只是把一些原理、算法拼凑在一起,没有比较和方案选定,没有计划和统一安排。

学生在开题期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考虑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好设计全过程。通过撰写开题报告,要求学生讲清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论文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3.过程管理 一丝不苟

本科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相邻学科的知识,提高了他们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最后将成为学生的一种稳定的、综合的个性品质及素质。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阶段,老师责任心不强,学生就业不顺心,都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过程管理。教师要言传身教,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除了有严谨的态度,还要有科学的指导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应该以激励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启发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指导毕业设计的全过程。

毕业设计阶段的过程管理十分重要,在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中,要对师生双向考核,首先要督促学生按照工作计划完成工作,经常组织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定期进行工作汇报。让学生定期汇报自己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互相了解毕业设计的内容,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平常不好好抓,等答辩时算总账,毕业设计质量就难以保证。

4.毕业答辩不走过场

毕业设计成果考核阶段的指导非常重要,这是毕业设计质量的体现。学生完成了毕业设计的工作后,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所设计的装配图和零部件图仔细检查,确保其图纸规范并符合标准。一般学生容易忽视的是标题栏、公差要求和表面质量标注。

毕业答辩是对毕业设计的综合检验和全面考核。科学、规范、严肃的答辩工作,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毕业设计教学情况,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对毕业设计工作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答辩工作的积极作用,我们在加强毕业设计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机制的同时,在毕业设计答辩工作中应在各系成立有权威的答辩委员会,由教授、副教授组成,其中可以外请专家,实行公开答辩。这样,既对学生增加了压力,促使学生平时踏踏实实完成设计任务,不走过场,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促使教师认真指导,把住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

总之,毕业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强、较复杂的教学过程,科学选题,严把选题关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开题工作是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同时,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和丰富专业知识、专业基础课知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关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发展动态,以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负责、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个工作细节,努力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国玉,早热木,周建平.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的突出问题探讨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3).

[2]董翠敏.如何有效提高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考试周刊,2008(42).

4.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篇四

(2014年10月)

毕业论文(设计)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尝试。做好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现对《陇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予以修订。

一、目的与要求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

(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理论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外文阅读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查阅和口头、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

二、组织与管理

(一)学院设立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监督审查委员会,由院领导和各系主任、教务处处长组成,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两级管理体制。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宏观、目标管理,各系负责安排本系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制定计划,落实措施,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二)教务处管理职责:

1.制订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制订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教 学方案和工作计划。

2.汇总各系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安排,检查执行情况,协调有关问题。

3.实施毕业论文(设计)检查制度,对未达到各阶段进度、质量要求或违反有关规定的系提出整改要求。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扣除该指导教师相应的工作量,并取消下一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资格。

(三)各系管理职责:

1.各系须成立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由各系主任、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与指导教师、教学秘书等人员组成,组长由系主任担任。

2.各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负责布置毕业生论文(设计)工作任务,审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遴选并安排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动员。组织中期检查和毕业论文(设计)资料检查,审查毕业论文答辩资格。

3.配合学院统一安排,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中的有关问题。

4.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按规范化要求进行审查,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对答辩小组提出评阅答辩中有争议的毕业论文(设计),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复议,确定最终成绩。

5.评选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并上报学院备案。

6.按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要求上报各类材料,负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存档。

三、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原则上从第七学期第九周开始,时间安排根据陇 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进行。

四、选题工作

(一)选题原则

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必须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要有新颖性和时代特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与社会、生产、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能反映社会、经济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体现应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3.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主要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企业的课题、实际工作的真实问题、学生的社会调研、毕业实习或实践。题目一般采取指导教师命题、学生选题的方式(学生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方向和范围等自主确定题目)。各专业每年所出选题总数应多于学生数的30%左右,便于学生选择。题目应提前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及时向学生公布。

4.选题应体现中、小型为主的原则,做到份量和难度适当,原则上不得超越本专业主干课程覆盖面,体现专业、方向特点,一般不跨学科选题。

5.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不断进行更新,原则上不与上一年选题重复。6.原则上一人一题,独立完成,不得多人合做。

(二)选题、开题程序

1.指导教师提出选题,经教研室讨论审查,报所在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向学生公布并确定题目指导教师。选题和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2.各系应于第七学期第十二周前完成选题工作,并将毕业论文(设计)学生选题一览表于第七学期第十二周结束前报教务处。

3.学生应于第八学期第四周前根据本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具体计划,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五、指导教师

(一)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硕士研究生助教可以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其他助教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但可有计划地安排协助指导教师工作。指导教师名单由各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审定后,于第七学期第十二周结束前报教务处备案。

2.各系可以聘请校外科研、生产等部门相当于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如聘请院外人员指导论文,各系必须指定专人进行检查,掌握进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3.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2人(有其他助教协助指导者,不得超过18人),鼓励吸收企业技术人员等组成导师小组实施指导。

(二)指导教师职责

1.拟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安排学生作开题报告,拟订指导方案,制定计划和工作进程,在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中,应按教学计划规定保证对学生指导答疑的周学时数。

2.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规定学生应按时完成的参考资料查阅、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各项数据实验、社会调查内容。3.检查学生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4.指导学生对论文(设计)的修改时,每稿须用红笔批改并存档,不得少于三稿(不含定稿)。

5.在学生答辩前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审查,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语,对同意参加答辩的学生仔细审阅论文,作出恰当评价,评定成绩,并指导学生参加答辩;不同意参加答辩的学生进一步进行论文撰写指导,并由指导老师向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申请延期答辩。

6.根据系里安排参加答辩工作。

六、对学生的要求

(一)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二)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剽窃他人著作、论文等内容,否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三)经常(定期)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和遇到的疑难问题,争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四)严格遵守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并于答辩结束后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装订成册,并按系部要求对毕业论文(设计)电子存档。

七、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答辩及成绩评定

(一)写作要求

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扎实阅读、调查、实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写成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符合一般科研论文规范体例的毕业论文。具体要求为:

1.中心观点、分论点和论据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术的探讨符合科学性和逻辑性,论证严密,结论正确,文字通顺,表达清楚。

2.每篇论文字数一般为10000字,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说明书不少于5000字、艺术类设计说明书不得少于3000字;工学类、艺术类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绘图工作量由各系根据专业性质提出后报教务处审批,图纸要有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要求,所绘图纸应反映出设计的内容。图纸绘制要符合国家标准。

3.毕业论文(设计)必须在5月10日以前完成,按统一格式打印,装订成册。

(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

我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共分为选题审批、开题阶段、撰写阶段和答辩评价阶段四个阶段。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按照《陇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的相关规定,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和撰写工作。

(三)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必须认真组织好。各系应成立答辩委员会,具体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答辩程序按《陇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办法》进行。

(四)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答辩 小组按1:1的比例形成,最终换算成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由答辩委员会最终审定后报教务处备案,具体成绩标准按照《陇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进行。要求优秀不得超过本专业毕业生总数的10%;良好不得超过本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0%。

第一次答辩未通过的,评定为“暂缓通过”,并由所在系安排第二次答辩。毕业论文(设计)经答辩通过后,综合评定成绩为及格以上者(含及格),方可授予学位;答辩成绩为不合格或无故不参加答辩者,将不授予毕业证和学士学位。

(五)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需参加系级答辩并永久存档。

八、质量监控与检查

(一)学院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监督审查委员会不定期地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中期和后期检查。

1.前期重点检查落实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审题、指导教师选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计划安排等,视情况组织专家对课题、开题报告等前期工作进行抽查,保证严格的选题、审题程序。

2.中期着重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学生工作态度、指导教师责任心及辅导工作情况,二次审查题目和内容。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3.后期主要检查毕业答辩前的准备工作,抽查毕业论文(设计)材料是否齐全规范,掌握各系答辩日程安排,随机听取毕业答辩。

4.学年末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学院组织对毕业论文(设计)专项评估,对相关资料全面检查,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二)各系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进行审定,对指导过程监督检查,对答辩过程的规范性负责,组织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存档资料、系存档资料以及指导教师业务档案等各项资料一一归档。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各系要认真进行总结,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基本情况统计;执行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本届毕业论文质量的整体评价等。对于个别学生或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较明显和突出的问题需要一一列出,以期今后改进。

九、其它

1.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2.原《陇桥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规定》同时废止。3.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5.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篇五

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加强我院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据《吉林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试行)》要求和教务处关于做好2003级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精神,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有关文件精神,特别是针对本科教学评估检查中发现的往届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巩固教学评估成果,特制定本细则,请各位指导教师严格按此细则要求认真落实。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深化有关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获得阅读文献、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工程训练以及使用工具书和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二、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

1、毕业论文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创见性和科学性,做到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有必要的相关资料、图表、参考文献、引文和注释等。坚决杜绝毕业论文剽窃和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一经发现按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毕业论文必须按统一格式打印输出,中英文题目要求黑体3号字,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开头要有100左右的论文提要,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正文字数应在6000字以上。论文必须有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可用页下注,也可以用尾注。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参考过的文献,并要有6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并翻译成外文。排版为16开纸,横开本,左侧装订,(长26cm×宽18.4cm)。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 每页下方要有页码,页眉右侧注明: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三、毕业论文的组织与管理

1.本科毕业论文经过选题、课题论证、收集资料、调研、实验、撰写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几个过程。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2007年11月1日-2007年11月15日,以系为单位组织指导教师申报指导论文题目。选题应贯彻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开拓性和创新性。应用型、调查研究型、理论探讨型的题目均应占一定的比例。要避免题目的内容过大或过小,毕业论文应一人一题,题目及内容不得与往届重复和雷同。

(2)2007年11月15日-2007年11月30日,由学院向学生公布课题题目,并组织学生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工作。学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配,最终确定具体指导教师与学生名单。

(3)2007年12月1日-2008年6月10日,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做毕业论文。

(4)在6月10日前必须将毕业论文交指导教师。

(5)6月16日-6月22日,以系为单位组织毕业论文答辩。

2.学院将对毕业论文各个阶段进行检查,主要包括:前期着重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课题安排、任务填写、选题等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中期着重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进展、教师指导情况及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 1

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后期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检查学生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成果验收及答辩资格审查。

四、答辩和成绩评定

1.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应仔细审阅,并写出不少于100字评语。评语要言简意赅,有针对性,提出论文的优点与不足,指出论文解决的关键问题,避免评语空洞。千篇一律等现象。

2.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后,必须进行答辩。

3.答辩前,各系成立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任组长。

4.答辩前,学生毕业论文全部资料应由评阅人详细评阅。学生的指导教师不担任其评阅人。评阅人应写出不少于100字的评阅意见。

5.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应为答辩的毕业论文写出不少于100字的评语,并给出成绩,交答辩委员会审核。答辩评语要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和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避免千篇一律。

6.成绩评定必须严格掌握标准。按优秀、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也可按百分制评定。优秀成绩的不超过15%。

7.毕业论文成绩经答辩委员会审定,主管院长批准,在学院备案。学生毕业论文成绩存入学生档案。学生毕业时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只发结业证书,不发毕业证书,毕业后一年内回校补做毕业论文,补做及格,换发毕业证书。

五、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2.帮助学生做好选题工作。学生选定题目后,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论文题目的意义和要求,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必读的参考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等。

3.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课题论证书,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作计划和写作提纲,审阅论文初稿,检查学生论文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

六、学生职责

1.学生要尊重指导教师,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检查。

2.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独立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不得弄虚作假和抄袭、拷贝他人的成果,否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不及格论处。

3、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校。遇事病等,请假1至2天,需经指导教师批准,请假3天以上,需经学院批准,累计旷课5天(含5天)或请假15天(含15天)者,其毕业论文(设计)按不及格论处,需重修。

经济学院

6.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篇六

(提纲)

为实事求是地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工作情况,客观评价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今后毕业环节工作的方向、措施及建议,特制订本提纲,以供院(系)在总结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时作参考,各院(系)最迟于每学年秋季学期第4周结束前连同成绩评定表一并报教务处备案,以便教务处开展对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检查工作。

参考提纲:

1、本届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工作概况。

2、与往届相比,本届毕业论文(设计)作了哪些改革的尝试,具体作法与效果如何?

3、本届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对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计算机能力培养等方面效果如何?

4、在选题上有何改进?如何体现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情况下结合生产、科研实际情况?设计性与研究性课题的比例是多少?

5、怎样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护和支持学生的探索、研究、创新精神?

6、从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所反映出的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如何?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对今后教学改革有何建议?

7、本届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如何评价,有哪些突出成果?

7.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篇七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向材料与能源学院2010届880名毕业生发出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8份;向近百名指导教师发出问卷回收81份。采取随机访谈法,与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问卷和访谈的内容分为三大块: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规章制度模块、指导教师模块以及应届毕业生模块。本次调查时间从学生完成毕业答辩开始,直到学生离校为止。

2 调查统计分析

2.1 规章制度的了解

师生被问及对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规章制度的了解情况参见表1。结果显示仍有个别指导教师对规章制度了解不够,这少数的教师基本是新引进的教师。经谈话了解,新进教师多为应届博士毕业生,其由研究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仍需一个过程。学校的人事部门和教务部门可在新教师岗前培训环节增加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测试,各院级部门也可开展新老教师座谈会。

相较指导教师,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规章制度的了解情况更为严峻。对规章制度一概不知的多达上百人。在409名对规章制度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中做进一步调查发现(结果见表2),通过手册学习规章制度,作为教务部门力推的主要途径,其所占的比例仍不够大,教务部门仍需做进一步的动员工作。

2.2 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

关于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74.5%的学生反映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基本上获得了专业技能的锻炼,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表示肯定或赞许。但仍有高达25.5%的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表示不满意,这其中缘由较为复杂,经进一步的问卷和访谈,发现学生对教师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可归为表3所示四类。

学生对指导教师不满意的一大主因是不适应教师的指导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新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能力不足或个别教师固守老一套指导方式,未能很好做到因材施教指导。另一方面则由于个别学生选题时未能选择“心仪”的指导教师而对当前的指导教师带有一定的偏见。因此有必要加强新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指导能力的培养,可由资深老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提升师资水平。

学生不满意指导教师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完全由指导教师的研究生代劳。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找研究生代其指导部分学生实为无奈之举。对于这种情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学院及教研所应合理分配工作,适当减轻这些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量。如条件允许,也确可考虑接受个别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来代替教师完成部分指导工作,但教师必须承诺做好这些研究生的监督和管理,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均无法解决的问题,指导教师也应及时给予指导和解决。

至于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不管不问的个别指导教师,显然是一种工作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学生的不满也就理所当然了。对于这些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应责成其纠正错误,必要时采取惩罚手段。但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情况,更主要的还是提高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2.3 指导频率、方式和学生数

关于师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频率、指导方式和指导学生人数方面的调查结果见表4,从表可见师生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定》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每周见面至少1次,调查发现师生基本做到这一点,且师生对传统的面对面指导方式仍较注重,同时也接受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和qq等通讯工具进行交流。调查结果也显示仍有教师指导的学生数超过了规定的8人,个别甚至达到13人。这主要是由于学院的生师比较大,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这个情况。对此,学院一方面可通过聘请校外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引进新教师,壮大教师队伍。

2.4 学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的态度

学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的态度及其对抄袭看法的调查结果见表5和表6,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持认真学习的态度。对于部分未能正确对待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分析发现他们有的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走形式,认真不认真都可以通过答辩,随便应付一篇了事,有的则将其视为一次较大的课程设计或综合实验,还有的则因已找到工作或考上研究生,不自觉地放松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对于抄袭的看法,虽然大多数学生认为抄袭是一种不道德的可耻行为,遗憾的是仍有部分学生认为抄袭是无奈之举,接受抄袭或适当的抄袭。

由此可知,大学生在心智上虽已趋渐成熟,对人生和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易受社会或校园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毕业设计(论文),甚至认同抄袭。对这些学生,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指导教师及政治思想辅导员应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对于非毕业班学生,应坚持加强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观念,教育学生诚信做人。

2.5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面临的困难

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学生认为主要有就业考研影响、实验条件是否完备、自身知识积累是否够用、图书资料是否充足等,具体见表7。

不难看出,当前毕业与就业和考研考证仍旧是比较突出的矛盾,学校和学院仍需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力度,建设便利的就业平台。比如发掘教职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面对庞大的学生队伍要不断改进实验条件、增加实验设备数量或进一步扩增产学研基地数量,为毕业设计(论文)提供更为有利的硬件环境。在今后的本科教学中,专任教师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对前沿课题的了解。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规章制度、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因素三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要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仅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更需要将其普及到广大师生之中,并做到令行禁止才能发挥其效用;不仅要做到科学合理分配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还应设立奖惩制度,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要恪守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职责;不仅要加大学生就业工作力度,加强专业课程学习,不断改善毕业设计(论文)的硬件环境,更需要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坚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观念。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广东某工科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规章制度、指导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得知,规章制度普及程度不足、指导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学生就业影响等是影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8.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篇八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校园和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存在着主客观诸方面复杂的因素。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全程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拓展就业渠道,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促使毕业生充分就业,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全程就业指导 搭建就业平台

[作者简介]徐辉(1968- ),男,山东荣成人,徐州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江苏徐州2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型本科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SJD88007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052-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的职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将本科学历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一所院校的社会影响与发展空间。因此,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如何为毕业生搭建走向社会、顺利就业的桥梁,理应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入探讨并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1.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人数逐步增加,就业情况不理想。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渐形成,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规模日趋扩大。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6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63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79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已达百余所,毕业生达四十余万,虽然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但初次就业率和协议就业率不够高,就业层级和岗位质量也不够理想。

2.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依旧追求门类齐全,向综合性院校过渡的趋势十分明显,导致办学特色不突出,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差。如由于开办工科专业所需投入大但效益低,一些院校便把精力用于开办文科或管理类专业,投资少效益却很高。这种教育短期行为造成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或数量极少,而社会不太需要的又供大于求,必然凸显为就业困难。

3.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较高,但其真实就业质量却处于较低水平,如反映就业质量的专业对口率、实际就业率、就业稳定性、毕业生薪金水平、毕业生就业后在职业技能方面获得的奖励及贡献率等指标均不理想,这反映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并没有完全掌握相应的技能,毕业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成因

1.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影响就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和锻炼,已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大多数有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充满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就业期望值偏高,在择业中往往过高估价自己,不能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品格、爱好、气质及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做出正确判断,由此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不够、综合素质欠佳影响就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有的综合素质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有的缺乏社会实践知识,应变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就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许多良好的机遇。

根据江苏某应用型本科院校连续三年来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评价较高,选择对毕业生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很满意的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78%和65%;而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的评价较低,选择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很满意的只占到调查总数的52%和46%。调查反映出了高职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深厚,知识储备不充分,缺乏就业竞争力。

3.思想观念滞后影响就业。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总希望到经济发达的地区、高薪单位和企业去,不愿意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和自主创业。另一方面,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观念也比较陈旧,片面追求高学历和短期效益,强调实际工作经验,不愿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忽视新进毕业生的系统培训和相关待遇的兑现。

4.就业指导的乏力造成毕业生就业难。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将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化就业转变,而毕业生对此认识不足,还用原有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择业行为。而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和舆论引导不够。目前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注意共性指导,忽略了个性指导和个案咨询。

5.就业市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不完善,服务功能和手段相对滞后。社会就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面向市场自主择业、灵活就业。

三、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思路

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时走出就业困境,应用型本科院校除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素质外,还亟须加强就业指导。当前,较为有效的是加强对在校生的全程就业指导。

全程就业指导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在大学四年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使学生带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的实践技能、广博的知识内涵和敏锐的观察视野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全程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让大学生自始至终关注就业前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成才计划和就业计划。全程就业指导主要包括职业与就业政策指导、职业意识训练与指导、创业技能指导、就业技能指导四方面内容。

全程就业指导符合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它不仅仅局限在特定的专业之上,更符合“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它与平台培养模式同样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每个内容都有明确的目标,逐步提升,针对性强,且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全程就业指导要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纳入平台培养计划,使全程就业指导的层层要求得以实现,势必会极大地提高就业指导的成效,充分体现大学的教育职能。

从进入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以来的就业工作实践看,全程就业指导是成效最为显著的比较成熟的就业指导方式。第一阶段(大一)主要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新老生互动交流、讲座,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形式加强大学适应性教育,指导新生及时做好角色转变,积极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第二阶段(大二)主要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学业指导、技能指导、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资格认证讲座等形式,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初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明确发展方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三阶段(大三)主要通过邀请成功校友讲座、校友交流会、举办考研与就业讲座、举办求职就业的准备讲座求职技巧与面试礼仪讲座、模拟招聘训练和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人才市场情况和招聘应聘程序,掌握求职择业技巧,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做好求职应聘的心理准备。第四阶段(大四)主要通过宣传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学校就业工作流程,讲解获取信息的渠道、利用信息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就业心理指导、择业观指导和求职技巧指导及诚信教育、就业安全教育、组织参加双选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就业政策、认清就业形势,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积极参与就业竞争,诚信履约;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毕业教育、职业教育和事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实现顺利升学或就业。

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关键在于切实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作用的认识,使其成为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穿插于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之中,形成人人关心就业工作、时时处处抓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人员、经费、阵地建设上加大投入,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水平。要确立校院(系)两级、以院(系)为主体的就业工作体制,并把具体工作进一步向班级渗透。就业指导队伍中专兼职人员的比例要适当,采取校外聘请和校内培养相结合,形成“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人员团队。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要从单一的管理职能转变为管理职能、服务职能和教育职能并重,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为学生服务,通过快捷、优质的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同时,还要努力实现就业指导的全员化。要通过动员,使全体教师都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要让全体教师认识到就业指导教学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只有学校全员参与,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投入,研究如何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结合授课计划,联系就业实际,联系未来市场需求,自行设计与就业的教学联结点,结合实际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四、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举措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一定要拓宽就业渠道,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

1.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建立及时有效的就业供需信息系统。一是毕业生信息系统。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机构要建立毕业生个人信息系统,对毕业生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身高、专业、特长、就业意愿等情况进行整理,建立电子档案,供指导者随时查阅,便于推荐,也便于用人单位查阅,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起到真正的桥梁作用。二是就业信息系统。就业信息是学校开展和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包括信息的采集和发布。信息采集可通过以下渠道:学校就业指导人员主动深入到用人单位采集;主动从各地的劳动、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中获取;发动全校教职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充分利用网络等传媒作用,收集用人信息,为毕业生自主选择就业提供条件。

2.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为毕业生代办就业所需的相关证件。二是对毕业生的来电来访要作详细解答。三是将毕业生输送到就业岗位后,应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在毕业生就业集中地,有条件的要设立就业服务站或办事处,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毕业生提供再就业服务。四是要注意收集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可根据相关情况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改进和调整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实习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是不断提高就业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和稳定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对做好毕业就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各地校友会的资源,设立毕业生就业基地,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毕业生牵线搭桥,主动占领行业就业市场。

4.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学校、政府、社会市场的协调合作。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社会化工程,学校除了开发相对独立的职业活动领域以外,还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界、人事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门类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收集、处理社会信息,提高职业信息的可靠性和针对性,使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职业状况的分析与预测,是建立在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体系基础之上的,加快学校、政府、社会市场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的转换,推动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要条件。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协调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贺轶文.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5(5).

[2]宋宗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创新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0).

[3]黄海涛.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思考大学生就业指导[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夏科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2001(5).

[5]黄娟.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探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5).

[6]黄昌建.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

[7]夏鲁惠.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中国发展观察,2009(2).

[8]胡家增.大学生就业指导要适应新变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

9.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篇九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西安邮电学院教务处 二零零五年十月

.西安邮电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主要教学环节,也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阶段性综合检验,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过渡环节。为进一步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加强管理,在总结以往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特修改制定本办法。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对预定的任务目标进行全面了解,通过调查研究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分析各种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以及关键要素,提出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佳解决方案,并加以实现。

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教学要求是:

1、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能力训练,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

2、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以及运用工程经济学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科学技术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调查研究、检索资料、文献综述、设计与计算、制订方案、测试设备、模拟处理、数据处理、撰写论文、分析与评价、口头表达等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推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团结互助、协调工作的优良作风。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学院统一领导下,采取院、系分级负责的管理办法组织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具体内容、要求、进度等均应按“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见附件1)执行。

1、各院(系)必须成立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履行监督和指导的职责。

2、各院(系)应对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资格进行审查。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各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应对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逐个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可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名单。有关审查标准参照《西安邮电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格审查规定》执行。

3、应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的管理和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检查采取学院检查与院(系)部自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答辩检查三个阶段,院(系)部自查由各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学院检查由教务处组织实施,检查应按照《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办法》(见附件2)执行。

4、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各院(系)应成立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负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审核、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

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原则

合适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指导教师在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课题的选择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专业基本训练内容、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其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相应的实验条件。

2、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其选题应结合当前的科技、经济发展,学科前沿。课题要有思想性、学术性、科学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应有意识引导学生接受综合性课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自学与探索能力;同时课题的类型要多样化,使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课题。以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课题的高质量完成。

4、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特别是理工类专业)应尽量从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中选择具有实际工程应用背景的题目,有利于强化工程基本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5、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必须保证一生一题,禁止重复性课题。同一届学生中不能出现相同的设计(论文)题目,也不允许出现同往届毕业设计(论文)相同的题目。对于需要多名学生共同完成的大课题,要求每个学生要有相对独立的子课题,每个子课题要有独立的要求。

6、选题审题的工作程序

①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提出,并填写立题申报表(见附件3),经教研室集体讨论审定,报院(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② 各院(系)将审定后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汇总提交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对课题进一步审核,并将专家意见反馈给各院(系),各院(系)应对有问题的课题进行调整或修改。

③ 课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应认真按任务书中的内容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见附件4)和工作计划(见附件5),写明课题的设计内容、技术要求、设计进度,并列出推荐参考文献。任务书由学生所在院(系)分管主任统一审核签字。

④ 课题应于进行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末落实到学生,以便学生及早做好各项准备,任务书应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发给学生。⑤任务书一经审定批准后,指导教师不得随意更改课题,如有特殊原因确需更改,必须由指导教师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变更原因,重新报教研室审定,经院(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批准,报实践教学科备案后方可改题。

四、指导教师的条件与职责

1、条件

① 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程技术知识,一般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其他人员不能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具有硕士学位的初职人员例外)。

② 首次参加指导工作的指导教师,各院(系)应安排副高职称以上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其工作进行指导。

为保证教学质量,规定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正高职不能超过10人;副高职不能超过8人;中职不能超过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初职研究生不能超过4人。

2、指导教师职责

① 选择课题,规范填写立题申报表、任务书、计划书,并及时向学生布置课题任务。

② 根据任务书要求,对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方案或开题报告给予指导和审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新技术、新理论、新工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要针对学生特点和程度,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和优秀学生的培养。

③ 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并进行指导和答疑(每生每周不少于1小时),认真填写过程检查记录表(见附件6),每周至少填写一次。同时应按规定向教研室汇报。

④ 指导教师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反复认真的修改(不得少于2次)。如发现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教师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⑤ 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全过程中,应本着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态度,全面履行教师职责。毕业设计(论文)结束阶段,按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要求检查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工作态度、知识与能力、成果水平、报告(论文)质量等写出恰如其分的评阅意见,同时给出推荐成绩。

⑥ 对学习不努力、不认真、敷衍了事、回避指导、未完成各阶段任务或无故缺勤、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指导教师可在评语中建议给予该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降等或不推荐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⑦ 积极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⑧ 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译文、批阅被推荐的优秀论文小论文(摘要)。⑨ 收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成果,按学校要求整理归档,上交院(系)办公室。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以下环节的管理与检查工作。

1、各院(系)在毕业设计工作启动后,应召开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大会,组织学生学习毕业设计工作的各项规定,明确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2、各院(系)应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落实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并组织好学生的选题工作。

3、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后,教务处及各院(系)部均应按要求安排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工作,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检查表(见附件7,附件8,附件9)。检查的重点是:

① 前期:着重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课题和任务落实情况,学生开题报告提交情况,毕业设计(论文)条件等,并积极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② 中期:着重检查学风,工作进度,学生出勤率、学生提交的中期总结报告,同时检查指导教师指导状况,及时处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③ 后期:着重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及资料进行实测和验收,并对答辩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毕业答辩小组组成情况、答辩学生的资格审查、答辩安排情况、答辩实施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

4、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一周,各院(系)应将成立的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情况及答辩时间、地点安排报教务处(见附件10)。

5、答辩结束后,各院(系)应及时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统计表、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见附件12)、优秀论文原稿及小论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汇总表电子稿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见附件13)等材料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其它材料留院(系)部保存备查。

6、教务处应组织专家对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复评和对及格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由专家填写评议表(见附件19)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

1、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学生必须进行答辩,答辩前各院(系)应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

2、各院(系)成立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由院(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以及若干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人数应在5人以上,组长应由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成员可以是本专业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必要时可聘请院(系)外或院外相应职称的教师。

3、答辩前,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成果的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给出书面评阅意见和成绩;答辩委员会应组织安排答辩小组对本组学生论文进行评阅并对完成的成果及资料进行实地验收,分别给出评阅意见和评阅成绩及验收意见和验收成绩,同时,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在答辩时间进行提问。

4、答辩前,每个学生都必须预先写好发言提纲或演示文稿,汇报发言15~20分钟,然后接受答辩委员会的质询。

5、答辩小组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按评分标准给出成绩,并认真填写《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见附件11)。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组长应召集小组成员对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写出评语,并结合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语、验收情况、答辩情况评定总成绩,按要求填写《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见附件14)。在院(系)答辩委员会确认成绩以前,不得向学生公布成绩。

6、答辩委员会必须认真评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对成绩有争议的情况或其它有关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并组织对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和成绩为不及格的学生进行复答辩。

七、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

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采用指导教师评分、评阅老师评分、验收小组验收评分以及答辩小组答辩评分相结合的办法。各部分分值比例原则规定为20%、30%、30%和20%(各院(系)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2、指导教师指导成绩、评阅老师评阅成绩、验收小组验收成绩以及答辩小组答辩成绩应严格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见附件15)评定,评定时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

3、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采用五级制,其对应关系如下 百分制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五级制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4、毕业设计(论文)总评成绩应按分值比例评定,并且优秀成绩人数所占比例不得超过15%,成绩为优、良的总人数不能超过45%。

5、对不遵守毕业设计(论文)纪律,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随机抽查3次不到者或受院(系)级通报批评3次的学生,不准参加正常程序的答辩。学生须作认真检查,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后,可准予在最后参加院(系)级答辩,且成绩下浮一等。累计旷课的时间达到或超过全过程1/3者,不能参加答辩,成绩均按不及格处理。

6、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在答辩全部结束后,由院(系)答辩委员会复查审议,以集体讨论方式评定出最终成绩。

7、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必须在答辩工作全部结束、院(系)答辩委员会审定后,统一向学生公布,事先任何人都不得向学生透露。

八、对学生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取得毕业设计(论文)资格的学生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并完成这一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做到: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充分发挥主动性,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

2、尊敬师长,团结互助,虚心接受教师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检查,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进度。

3、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始的第1周周五之前独立完成开题报告(见附件16),并交指导教师审阅。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记好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的原始记录,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成果。

4、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节约材料及水电,确保安全,培养文明作风。

5、严格遵守纪律,按时在指定地点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或接受指导老师指导。因故缺勤的应向所在院(系)及指导教师办理请假手续,凡请假日期超过1天以上,必须按学院有关规定由院(系)分管领导批准,否则作旷课处理。凡随机抽查3次不到者或累计旷课的时间超过全过程1/3者,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均要作相应处理。

6、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完成后,要积极提交论文(要求及规范见附件17)并准备成果及资料的实测和验收。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在规定时间内装订好论文交答辩小组教师评阅,并做好答辩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7.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每名学生至少要阅读一至三篇与课题相关的专业外文资料,并完成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号外文资料的译文(翻译成中文3000字以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附件与论文一起提交。

8.毕业设计(论文)由指导教师推荐为优秀的学生,答辩前应提交一篇3000~4000字的小论文,具体要求和格式见附件18。

九、关于到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到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为加强对到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管理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特作如下规定:

1、课题由校外指导单位和院(系)部根据教学要求共同选定,选题应满足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要有利于巩固和拓宽知识面,要能满足工程基本训练要求或从事科研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难度要适当。

2、指导教师由学校或院外指导单位选派,由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一切手续须按我院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办理,到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应填写有关表格报学院审批。

3、在校外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单位应提供场地和必要的仪器设备等条件;院内也应明确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并给予必要的答疑和指导。

4、在院外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原则上应回学院答辩,学生比较集中又有较强指导力量的院外毕业设计指导单位可由学院派出教师在该单位组织答辩。答辩小组成员由所在单位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组成,并严格按答辩要求组织答辩。

十、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整理及归档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各院(系)应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归档要求(见附件20),规范有序地作好善后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附件:(见校园网-组织机构-教务处-毕业设计-2006年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下载)1、2、3、4、5、6、7、8、9、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 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办法 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立题申报表 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 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记录表 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检查表 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验收表

10、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安排表

11、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12、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

13、各院(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提纲

14、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15、西安邮电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

16、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7、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要求及规范

18、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小论文格式要求

上一篇:农村书记辞职报告下一篇:拔河比赛-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