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精选8篇)
1.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一
试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导向作用
郭立昌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是专业教育顺利开展与正确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专业教育中存在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实用主义影响、思想认识局限、导向能力不足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应强化导向意识、细化导向内容、改进导向方式、提高导向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导向作用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是开展专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专业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价值,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和发散的教育内容的作用和意义。价值导向的主要依据和主要内容是社会意识形态,“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1它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范畴。专业教育从其产生之日起,就着眼点就是个体的技能培养。更具体说,专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何在专业领域里的研究能力,就是要帮助社会新生个体努力达到以下目标:具有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习惯;能够选择有意义、激励自己的工作欲望和热情的工作价值观;掌握具有确立事业发展方向、寻找和获得工作机会的技能;具有一定可以顺利就业、并在职业社会里获得一定成功的职业技能;能成功地将工作价值观融入个人的整体价值结构中,以便能选择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客观地说,专业教育以个体的技能培养为契入点,关注个体生活技能、工作技能以及社会技能的培养。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个人与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的发展是在国家发展的前提之下而进行的。因此,在发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时刻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为基础,(二)专业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导向,就是享受教育者阐述任务,激发其参与的热情,使其紧密的围绕在这一任务的周围,并促使这一任务的实现。在这一含义上来讲,毛泽东于上个世纪40年代就曾明确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胡锦涛在讲话中多次都提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明确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要注意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更要注意为谁培养。”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这里必须指明的是,我们并不是完全否定个人发展;恰恰相反,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其实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发展只有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洪流中去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我国开展专业教育必须坚持的大方向。我们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自觉将自身的职业理想与社会得共同理想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到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契合点。因此,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明确培养的人才的目标是什么,而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将这一目标贯彻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三)专业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导向
行为导向是指通过树立具有广泛认可度,又有极强感召力的先进榜样,使其他人钦佩而在精神、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加以效仿的行为结果。行为导向一般分为人格导向、行为方式导向、行为导向。为了更好的达到专业教育的预期效果,在专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就要适当201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103070《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92页.推广先进人物、学术楷模,以其成功的人格魅力来吸引青年学生;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意识,增加实践,实现横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成功者心路历程;强化行为的引导,就如同毛主席所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一辈子”就是行为强化引导。
二、专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弱化的原因
(一)实用主义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一理念已远远超出最初的初衷。专业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误认为是找工作的一个途径或是一个手段。其实,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容易受到的社会影响。“片面强调外在工具价值(即维护稳定与秩序的价值),忽视内在本体价值(即育人、育德价值);强调眼前价值(即以当下不出问题为目的),忽视长远价值(即理想信念的形成);追求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长期效应”“,这种消防式的德育有其一定合理性与作用,但如果仅仅满足这种作用,就会陷于事务性、经验性与相对性,而忽视理想信念教育和主旋律教育”。
(二)思想认识的局限
目前,人们对专业教育的了解途径主要是通过文献资料,而这些文献资料更多关注的是理论模型以及技术工具本身。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理论模型、技术工具产生的历史背景、适用范围以及文化差异下的本土化应用。专业教育传入我国,尽管发展很快,但真正研究专业教育本土化的学者和文献并不多,人们对专业教育的真正价值以及适用局限还没有取得比较统一的认识,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找到与其有效契合点的关键。此外,由于缺少专业教育的实际工作经验,人们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抉择困惑其实质是价值取向与就业现实之间的冲突,如果仅仅着力于学生的决策方法与技术的提高,而非帮助其澄清自己的合理追求以及树立科学价值观,则达不到真正帮助学生的目的。最后,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专业教育应实现全程化,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在组织措施上落实不力,造成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
(三)导向能力的不足
在专业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要对专业教育的理念、内容与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其中特别是政治素质、政治导向能力的提高,是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的本质要求。所以,忽视了政治素质和政治导向能力的提高,是导向能力缺乏的关键因素。目前从事专业教育工作的主要是学校各专业的专业教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支队伍由于长期困扰于教学的具体事务,政治素质和政治导向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提高,这对发挥专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也造成了困难。
三、专业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的对策与思考
(一)强化导向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高校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在专业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顺利就业的需要。无论就业政策宣传、择业观的教育还是就业信息的指导、求职技能的训练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为其确定方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就是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落实到个人成才、择业标准、求职道德等方面。《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指出,要“在开展专业教育工作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倡导国家至上、事业为先,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发展同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结合起来。”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要将就业工作机构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防止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两张皮”现象。
(二)细化导向内容
要建立和完善全程化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覆盖大学每个阶段。具体而言,大一重点进行专业发展形势教育与自我认知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优劣势,树立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大二重点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专业、职业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树立职业发展典型,培养学生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的择业观;大三重点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层意识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考察、实习、见习等,帮助学生拓宽就业视野和在基层岗位进行工作锻炼,提高学生的社会融入度;大四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适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为顺利走上社会夯实基础。
(三)改进导向方式
相比导向内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方式的改善与创新更容易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距离。在实际工作中,要妥善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一是导向性与主体性的关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教育者的导向地位,而将受教育者置于绝对服从、必须接受的被动地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不能真正“入脑”、“入心”。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取得效果,首要前提就是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互动关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关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对象的高水平的自我教育,因此,其实质就是“导”与“学”一体化。二是导向性与渗透性的关系。专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不在于向学生灌输过多的理论,而是要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注重实践渗透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环境熏陶、传媒渗透和隐性课程(校园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等)之中。三是导向性与个体性的关系。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单独进行教育,尤其要重点关注那些在专业与职业发展选择中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
(四)提高导向能力
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扮演四种角色:引导者、点拨者、促进者和示范者。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当然,这里所谓的“专业化”更多的是结合本身岗位的基于胜任特征的“专门化”,这种“专门化”除了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掌握专业教育教学方法以及积累一对一的职业咨询个案外,了解企业用人理念与招聘流程、方法也是非常必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育人理念,时刻不忘培养学生成才的终极目的,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简介:郭立昌(1969——),男,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1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印)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0.3郑永廷,江传月.主导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3、
2.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二
关键词:政治教育,德育,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百行德为本, 育人德在先”, 古今中外, 凡从事教育者都认为德育是教育的基础。《大学》中明确定义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换言之, 教育传授的是伦理道德、培养的是人的“德”和“善”, 虽然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新德育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德育, 但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人才, 而科学的人才观是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的综合标准, 因此, 搞好青少年德育工作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
中学课程设置中, 社会科学类学科课程基本上都涉及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 但是肩负着主要任务的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江泽民同志就曾经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说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主要的素质。”但现实的状况是思想政治课收效并不良, 学生怕学、老师怕教, 成为了一门不受欢迎的课, 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开得更有成效, 是各个学校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 协助教育
长期以来, 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错误认识, 影响了其功效的发挥。一种错误的认识是把德育责任完全归于思想政治教育, 正所谓“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这种观点抹杀了其它学科的德育功能, 也给思想政治学科戴上了一顶“高帽子”。思想政治学科虽然担任了德育的主要任务, 但不应是全部, 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共同的任务。另一种错误的认识是把思想政治课看作可有可无的科目, 许多家长、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思想政治这门课总是在讲大道理、宣传大政方针, 学生不爱听, 对学生升学考试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开与不开一个样, 开好开坏一个样, 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导向下, 家长不配合、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给思想政治课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障碍。
事实上, 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 思想政治这一学科是德育的主要阵地, 不能把它完全等同于政治教育, 新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所涉及的是对学生基本人文知识的培养, 而教师的教学中也贯穿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因此, 要想把中学生德育工作开展好, 就不能忽视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作用, 只有转变观念、齐抓共管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效果。江泽民说过:“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
二、改进方法、注重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有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咨询法等等, 但目前, 限于环境和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仍然只使用单调、枯燥的灌输说理法。校长给教师开会, 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像一次会议, 传达精神、执行任务, 久而久之, 学生产生敌对情绪而不可能从中学懂道理、提高自我修养。使用这样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时, 教师教学往往与学生实际严重脱节, 对待学生思想问题都不是未雨绸缪而是亡羊补牢, 这些情况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 影响了其效果的发挥。
鉴于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单纯的“灌输”方法并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教育者们必须研究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可以采用“情景陶冶法”, 即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能结合学校各项活动、各种比赛及时展开教学, 在“无言、无求、无形”中使学生有所得, 此外, 还有“榜样示范法”“情景教育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结合的过程”, 学生不参加实践就没有心灵体会, 实践活动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教师的精心设计、正确引导能使学生受益颇多, 正如周济部长所说:“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 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 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 我们要找准角色, 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思考, 主动探究, 以提高道德认识, 以激发道德情感。组织各种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实施, 在亲身实践中得以感悟和体验。
三、了解学生、贴近生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学生就必须转变角色, 用学生的眼睛, 学生的情感, 学生的心理, 构筑自己的内心世界。要了解学生, 还要尊重学生。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说:“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 一个多彩的世界, 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 首先要尊重他们, 从思想上, 情感上尊重他们的人格, 尊重他们的个性。”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 尊重学生已成为一种时代的要求, 只有建立在尊重前提下的教育才会变得宽容。目前, 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上课“大合唱”, 课后“大理论”教师对学生个体了解太少, 更谈不上个性化教育。正所谓“人上一百, 五光十色”。未成年人具有很强的个体特征, 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为此, 教师惟有走进学生生活, 了解他们才能帮助他们。
了解学生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在于教育学生。早在70年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就指出当时的教育问题是“教育忽视了教人如何在社会中生活、热爱生活并从事工作的基本职责”, 德育培养人的德行, 德行本身来源于社会生活规范, 学生只有学会生活中的基本常识才能更好地生活, 有人戏谑地讽刺过我们教给小学生共产主义信念却要教育大学生不要随地吐痰。作为教师, 我深知在这句讽刺话语背后的人们对教育的失望是何其之重, 其实不是老师们不懂得这个道理, 关键在于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让教育贴近生活。
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来举例, 以初中政治最为典型, 现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 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围绕成长中的我, 我与他人,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 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比如自尊自立、诚实守信、公民权利义务等内容, 教师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 让大家评论自己的事、身边的事,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然, 贴近生活的方法还有很多, 关键在于我们要树立这种意识, 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上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力的德育工具, 它的功效发挥好坏对整个学生的成长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 我们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是国家大计, 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 我们更应该始终走在前列, 当好德育战线的排头兵。
参考文献
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综述 篇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5-0181-02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并存,人民的思维方式、道德准则、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市场经济属于契约经济,它需要契约精神的支撑,包括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平等观念、自由观念、民主观念等。这种契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手段形成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需要有法律意识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人民的法治观念,增加人们的法律知识来普及法律意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引导和影响形成最大化的社会发展合力,既是当前新时期加速我国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时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现状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内容不断丰富,地位日渐提高。根据各国国情不同,社会需要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新加坡政府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教育、双语教育并列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世界各国都把“爱国主义”作为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把爱国主义融入到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中。美国以培养具有责任感、对社会履行义务的“责任公民”作为本国的教育目标,着重培养国民如何做人,如何尊重、理解他人,如何融入集体协作、形成团队精神。英国则是把现代宗教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把宽容、豁达的人格魅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法、德等欧洲国家则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集中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人格塑造。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化作用日益凸显,其巩固政权、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国内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现状
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一直比较关注,但是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又各不相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自然、社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也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同志说“社会越是发展、越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放松不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会伴随社会进步更加凸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社会和谐的最终决定者是人的和谐。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意识的实践主体,人们的实践行为受到思想意识的控制和支配。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又是指引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引发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被童长英、郑素莲、仲爱华等学者认同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第一,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来整合社会资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科学统一全体社会成员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社会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业已分化的社会加以统筹、调整并形成系统化有机整体。要把我国已经逐步个体化和分散化的公民社会整合为高度组织化的政治社会得力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观念向整个社会的延伸和渗透。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社会发展的前提在于社会稳定,“一个稳定的社会不一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但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1]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来强化对社会稳定的控制功能,保证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激励功能。和谐社会虽然是有序的、稳定的社会,但也是充满竞争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来自社会的整合力、有序的竞争、个体的创造性、积极性等。社会活力源自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在利益意识日益强烈的趋势面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进行空洞的说教,不从人们的内在需求出发,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手段,奖优罚劣,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2]。社会主义制度倡导社会公平,但是反对平均,提倡合理的收入差距以体现多劳多得效率差别。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自身的教育功能引导人们认识这种收入分配差别的合理性,以及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必然性,缓和因收入分配差别导致的冲突和对抗。同时,激励人民群众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最大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获得更多的合理收入。
2.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价值
在经济日渐成为社会主导因素引起人们关注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和作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费萍,苏艳丽等学者都提出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理论。第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到位决定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改造过程,而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在生产力的转化、经济价值转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劳动者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这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实施,保证了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我国进行的经济建设是具有公有制性质的社会主义经济,只有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才能实现我国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封建化重商主义逐步转化为实业精神,转变长期以来对自然界肆意索取的观念,树立健康的生态论理精神,宣传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既要保证经济发展速度不受影响又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持续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当前,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在科技,科技进步的基础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我国仲爱华、华启新等学者谈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树立创新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努力方向。“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才在精神层面多种因素综合的统一体。它主要包括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内容。”[3]创新精神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创新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涵盖了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方面,这些是创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内在组成部分。创新精神不是脱离实际、胡思乱想而是要基于对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4]科学的世界观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因此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武装头脑,努力实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坚持积极创新的探索精神同严谨、诚信的态度相结合。创新精神又是团队精神,创新需要团队协作、彼此配合、整合社会力量和各方资源。团队精神的实质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仅要把学问做好,而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
除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政治、思想、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当前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管理水平同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趋势,以前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就能完成的社会管理工作现在看来这“两只手”是不够的,不能充分解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诉求。我国正在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人民群众、群众自治组织和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成为社会管理中重要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各种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应该摒弃狭隘的小团体主义,站在国家、社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去实现社会管理民主化、科学化。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社会关系的和谐、社会矛盾的化解、社会稳定的保持等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任务的实现都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水平、法律意识、团队精神、集体主义观念的提高。公民素质是制约社会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我国社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童长英.构建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9).
[2]郑素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山西科技,2009,(3).
[3]华启新.从创新精神的内涵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9.
收稿日期:2011-10-26
作者简介:张新颍(1981-),男,河南漯河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孙晓黎(1989-),女,河南驻马店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4.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四
摘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便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而且是一个能让每一个个体的要求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的时代,是一个注重个性和能力的时代。本文将着重探讨个性培养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对个性的培养、个性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个性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作用
一、个性培养的内容。
每个人都是一个主体,而且每个人的主体性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主体性在个体的身上有着不同的展示和表现,哲学上这种个体的不同表现称之为“个性”。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提到,人的个性与人的主体性始终都是统一的。人的主体性越强,人的个体性便越强,那么这个人便更具有自身的个性。反之,人的主体性越弱,人的个体性便越弱,那么这个人便具有较少自身的个性。所以,个性的培养离不开主体性的培养,个性的培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个性培养的基本内容便是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对于被动性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在人的主体性有计划的实现的过程中,将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也会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便需要人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求主体必须发挥出个人的主见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特征的个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所以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的状态中。不仅如此,人们还能够自觉的调动自身潜藏的无限能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次,个性培养的核心内容是自主性的培养。只有存在依赖性,才有主体性,所以主体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具有依赖性的人。因为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自立自强、坚强进取的品质特征,既能够积极的调控好外部的客观环境,又能够主导自己的主观意识。培养人的自主性,能够调动和支配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能够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独有的能力和品质,从而最大限度的取得进步和发展。
最后,个性培养的最高目标是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不仅是超越外在事物,也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它能够充分的表现出人的主体性。具有创造性的个人品质特征的个体,不仅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而且非常具有批判精神,能够独立的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有敏锐的观察力。只有具备了创造性,才能真正达到个性培养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对个性的培养。
首先,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根据历史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来看,马克思把人类的发展概括成三个非常基本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宗亲和血缘关系,个人只不过是“狭隘人群的附属物”;第二个阶段是市场经济以物的经济联系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第三个阶段是人与人之间不仅摆脱了相互之间的以来,也摆脱了对物的依赖,成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社会向前发展的速度越快,社会生活越丰富多彩、多样化,越需要人们发展和培养自身的个性。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人的个性,不断的确立和弘扬人类个性培养的基本趋势,充分调动人们对于个性培养的重视。
其次,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自主性要求。现如今,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是肯定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它要求人们摆脱个性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性研究王红梅(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 陕西省 721016)摘 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便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而且是一个能让每一个个体的要求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的时代,是一个注重个性和能力的时代。本文将着重探讨个性培养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对个性的培养、个性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社会上的一些限制和束缚,独立自主地走向市场。人们只有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进行行业竞争,追求自身的目标,这就需要人们培养自己的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个性的培养。
最后,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进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教育;对道德信念和人格、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重视和追求;对自身的关注和尊重以及自主性的张扬和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由浅入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个性培养,个性培养有利于创造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三、个性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首先,个性培养有利于提高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给人思想上的保证,包括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人的能力并且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个性培养能够促进人们提高创新意识和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现的垫脚石。人们的个性和差异性是创造思维生成、发展的环境和土壤。独特的个性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意识存在于人的个性之中。只有不断培养人们的个性,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其次,个性培养有利于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人们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人们的全面发展营造出了宽松、包容、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全面发展,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其他人的观点也要认真的考虑。这样有利于人们学会与人合作,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包括能力与个性的发展。
最后,个性培养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善。正是由于必须要培养人的个性,现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倡培养人的个性。在培养人的个性的同时,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同时还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在教育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改变,鼓励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率。个性培养促进思想教育方法完善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发挥其功效。
四、总结。
5.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五
文献综述
一、引言
影视作为一种传播思想、文化、价值与意义的媒介体系,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与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红色影视”是指一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创作的影视作品。从广义上认为,凡是反映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进行的浴血奋斗,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的影视作品。从狭义上说,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先进事迹的作品称为“红色影视”。近年来,红色影视一直占据着荧幕的重要位置,大批优秀红色影视作品不断涌现。人们在享受影视带来的愉快感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形塑自己的思想,建构自己的价值观。由此,红色影视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研究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意义表现在:一是通过把握红色影视社会的具体方式、路径与过程,我们能够深化红色影视社会影响规律的认识,为中共掌握宣传工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规律借鉴。二是通过对红色影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学理上把握红色影视的政治教育功能序列,从理论上把握红色影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条件、路径、过程与功能障碍。三是通过红色影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的认识,尤其是影视媒介的认识,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我国高校发挥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教育等,但反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难发现高校相当部分学生思想等存在较大反差,充分地反映了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瓶颈和学生红色思想观念的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学者写文章来论述红色影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研究如何运用红色影视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提高,这表明该类研究已备受关注,这次,我们结合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受红色影视影响的情况,参考相关文献,促成了本次的研究。
二、正文
本次文献查找主要是一些硕博论文和期刊文章以及一些网络文献,分析总结这些文献资料后,我们发现近年来学术界对红色影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于立足于红色影视的基本内涵、功能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等内容的研究。
关于利用红色影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研究中,现有的成果,大多数立足于红色影视的基本内涵、功能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等内容,主要的代表成果如下:
胡梦恒对在《论红色影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中对红色影视下了定义:“红色影视”就是指以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创作的影视作品,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形式,提出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充分把握红色影视的当代教育价值,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陈刚通过调查,重新归纳了红色影视文化教育的基本涵义,分析了高校运用和发展红色影视的基本现状,论证了高校开展红色影视文化教育的优势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红色影视文化教育的基本对策。何国祥的《红色影视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在文中提出了“红色影视文化”的概念,将红色影视的基本内涵做出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并且系统的分析了红色影视文化相较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独有的特征,以及红色影视文化在啊思政教育运用该过程中应注意和把握的几大关键性的问题,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刘晓在《试析红色原创影视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中提出红色影视符合了时代的需求,对90后的大学生思想的提升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也有文章提出红色影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该高度重视红色影视的重要价值。李晓燕、吕敏也提出红色影视对大学生的作用和影响。
(二)关于高校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和发展现状研究 目前,关于高校高校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和发展现状研究,其观点层出不穷,高校对红色影视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视不够,缺乏对红色影视的运用和发展,其代表成果有:
蒋俊耀在《论大学影视教育课程特点》提出大学生在影视文化活动方面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吕敏在《红色经典影视对大学生的影响》(《传媒观察》2010.8)一文中提出:红色经典影视教育逐渐在一些大学生得以发展,这个层面主要普及影视的基础知识,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还认为红色经典影视教育一直未被列入正式的系统教育等现状。
姜洪友在《试论高校影视文化的负面效应》(工作研究)一文中提出
影视文化在高校运用和发展给学生带来的困境。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里也有一篇相关的文章,说出由于影视文化内容丰富而庞杂,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因而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三)关于高校运用红色影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学术界对积极开展高校红色影视文化教育的对策研究较多,但多数研究都只立足于红色影视教育实施途径的分析和论证,没能有效的讲红色影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缺乏全面系统的方法理论体系研究,代表成果有:
李良虎在《以红色影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提出红色影视艺术教育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别从是哪个方面提出了红色影视发展的基本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红色经典影视周活动;(2)举办各类大型红色经典影视讲座;(3)开展红色影视选修课;(4)成立红色影视研究呢讨论会等。何玲玲在《大学生经典教育的实施途径分析》一文中也提出了红色影视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具体运用方法。赵勇在.《论红色电影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 中 在论起红色影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同时也涉及如何运用红色影视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此外,对本文研究具有借鉴意义的学术成果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指出。
三、总结
以上陈述的研究成果,红色影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就有代表性的指导意义,但也存有一定的局限:一是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角度出发提出运用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础理论以及路径研究,忽视了红色影视文化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因素;二是多数研究局限于对红色影视文化的基本内涵,对功能作用研究以及高校对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体系的研究不够完善,研究结果有待深入。
本次选题针对以往研究的某些缺陷进行补充研究,具有以下意义:第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红色影视文化教学手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的完善和新补充,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第二,进一步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勇于尝试和实践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特征;第三,加强对红色影视的研究,运用红色影视文化教育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也具有积极意义;第四,开展红色影视文化教育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要求,有助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形成和发展,等等。
参考文献
6.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六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包含着两个重要内容:其一,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料、情报信息,使读者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实践证明,要在大学本科四年中,把一个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单靠课堂教学已远远不够。因为课堂教学受到专业范围、教材内容、教师水平、课程时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学生可以在里面进行广泛的学习。这样,图书馆就起了消化、充实、扩展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其中不仅能扩大知识视野,还能增加信息量。因此,人们把图书馆看成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不无道理。其二,大学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青年时期既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们既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又缺乏对社会和现实的了解;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又缺乏对事物的鉴别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正处于心理学中所谓“心理断乳期”的他们,情绪波动性大,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很敏感,反映强烈而易动感情。但是,他们思维敏捷,勤于思考,对整个社会及人生的追求具有极大的热情,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又很容易导致他们主观武断,以偏概全,以感情代替理性,甚或走到事物的极端。对大学生的这种心态特点,单靠几十堂政治课及党、团组织的一些政治思想工作是难以完全奏效的。因为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日积月累又潜移默化的过程。图书馆是大学生最喜爱的地方之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主动地向他们提供一些精神食粮,帮助他们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使他们具有对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他们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大学图书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无论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还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来看,图书馆都有独特的优势作用,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
(1)图书馆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资料。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空谈抽象的理论,需要有丰富、充实的内容。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地采购、收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的资料,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帮助。
(2)图书馆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大学生一般认为课堂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而图书馆是学习其他知识,博览群书的地方。因此,图书馆成了广大学生经常汇集的场所,相比于课堂,这里更多了些民主、自由的气氛,而思想问题的解决必须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在这种氛围中人们会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比较、互相督促,因此,若引导得当,可以让学生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审美观。
(3)图书馆在板报、橱窗宣传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的教学区不能建立板报和橱窗,只能在路边设置。而许多学生并不愿意专门跑到大路边去看板报和橱窗里的内容,而图书馆可以在大厅、走廊、过道等设立板报栏、橱窗栏,悬挂一些科学家、政治家的名言,发布各种最新消息,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4)图书馆有条件举办各种小型的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活动。图书馆都有较大的报告厅、阅览室,可以合理地安排组织一些学生论坛和学术报告活动,以此吸引学生自由参加这些活动,逐渐形成一种研究政策、研究理论问题的氛围。
(5)图书馆有自己的电脑网络。许多学校已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广大师生非常喜欢到校图书馆上网,一是消费低廉,二是信息针对性强。图书馆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个优势,在传播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性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现在有许多学生沉湎于不良网吧,浏览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若大学图书馆能把学生们都吸引到自己的网上来,无形中就会起到其他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6)图书馆有条件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新信息。如把全国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动态、有关理论专题最新发表的文章、最有影响的书刊及时推荐给学生和教师,让教师教起来有新内容,学生学起来有新感觉。优化大学图书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策略
3.1 书刊采购中的筛选与把关
图书馆要想更好地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藏书体系。这就要求书刊采购人员既要有近期的采购计划,又要有长远的采购目标。我们不仅要根据学校的性质与任务采购专业文献资料,组成一个科学的、适用的、有特色的知识体系,还要合理采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书刊,以便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完善和提高大学生的个性、才能、品质等整体素质。优秀书籍不仅能使大学生得到艺术熏陶,而且还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因此,大学图书馆应加强这方面的采购,而对一些宣传封建迷信、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腐朽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格调低下的书刊,则应严禁采购,以保证馆藏图书资料的纯洁性,不能让它腐蚀学生的灵魂。如果大学图书馆不了解这一点或者对这一个问题不给予应有的重视,放任学生在自己简单、单一的借借还还的循环中阅读和学习,必将对学生的成长及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造成极其不利的后果。反过来,如果我们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做得好,就能够推荐思想先进、内容健康、观点正确、知识密度大、艺术格调高的作品给学生,能够引导学生去阅读优秀的作品、学习科学的理论,使学生在习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过程中得到熏陶与教育,铸造他们的人文精神,能够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2 利用多途径、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做好读者工作
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是联系文献信息和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馆员深入细致的读者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文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读者服务工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编制导读书目,加强阅读指导。图书馆有针对性地编制一些导读书目,引导学生多读优秀书刊,就能够提高其思想觉悟,改善其精神消费结构,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配合形势教育,利用橱窗栏开辟信息窗口。图书馆应及时采集有关资料,组织专题剪报,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及国情教育,还可以把同学们关心的热点以及风土人情等古往今来有益于学生成长的知识,列于橱窗进行宣传展览,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祖国灿烂文化和新貌的阵地;以读者座谈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召开座谈会,组织学生对当前热门、有争议的作品进行评论,借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摒弃资产阶级丑恶腐朽的东西,以求正本清源、净化灵魂,达到教育目的。
3.3 馆员要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严于律己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边疆教育事业,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应该说,馆员们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不能含糊的,这正是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再者,馆员应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作为把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教育目标的学校的一个成员,不应该在公开的场合表现出一些不文明的言行,或者违反馆内的规章制度。
3.4 大力提倡馆员的服务育人精神
馆员的服务育人精神是一种在长期服务育人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风尚。这种精神是指馆员除了具备一般社会群体应具备的政治态度、远大理想、高尚风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外,还必须有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精神,读者至上、服务至上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怕苦累、淡泊名利的精神,热爱图书馆事业的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此,馆员们必须做到为读者服务的热情主动、耐心认真、文明。所谓热情主动就是做到对读者的文献需求要积极主动,乐于为读者服务,不做与服务工作无关的事。不是对读者不理不睬,而是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主动为读者服务。所谓耐心认真,就是对读者的需求、询问、疑问,要做到百问不厌、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并且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去对待。所谓文明就是言谈举止必须表现出应有的文明素养,在工作中形成使用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而不能油腔滑调、冷言冷语,不能挖苦读者。这样,使读者感到图书馆的确是他们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好地方,而对图书馆员在为他们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文明、耐心、敬业的精神感到温暖和钦佩,认识到图书馆员确实是他们在知识海洋遨游的导航人,从而获得美好的、深刻的精神体验,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大学图书馆人服务育人精神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7.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七
1 由马加爵、药家鑫事件引发我国对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反思
1.1 马加爵杀人事件
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 2004年2月上旬在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与其同学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等人为琐事争执, 认为邵瑞杰、杨开红等人说自己为人差、性格古怪等, 并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名声受到诋毁, 原因都是邵瑞杰、杨开红、龚博等人所致, 感到很绝望, 于是决意杀害邵瑞杰、杨开红、龚博, 因担心同宿舍的唐学李妨碍其作案, 决定将4人一起杀害。2月13日至15日, 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的同一犯罪手段, 将唐学李等4名被害人逐一杀害, 并把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
仅仅是怀疑并认为寝室同学在背后诋毁自己, 使自己没有面子, 伤到了自己的自尊心, 为了报复和祭奠自己在同学面前失去的尊严, 发生了这样的惨案。马加爵的行为不仅剥夺的是4个年轻的生命, 更是剥夺了4个家庭的希望。马家爵事件让我们感到痛心, 更令我们深思。正如特雷沙修女曾说过的:“世界上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孤独和冷漠。”
马加爵杀人事件, 让我们感到可惜更让我们感到痛心, 该事件的发生, 值得学校、家庭、社会的深思和反省, 不难看出当前大学生在处理问题上, 暴露出的冲动, 承受能力差, 思考问题单一, 易走极端等, 在困难和问题面前, 选择逃避, 对情感和生命的漠视。这也警示我们要关注关心当前青少年大学生的成长, 要加强人格教育, 情商教育, 人生教育, 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教育, 同时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死者已逝, 比制裁马加爵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防止类似悲剧的继续重演。通过这个案件, 可以正确的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增强法制意识, 做守法公民。同时, 也希望能够促进社会各方面认真思考如何更加关注青少年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 坚持智商与情商的并重, 将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 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有用之才。
1.2 药家鑫撞人杀人事件
2010年10月20日晚11时, 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21岁的药家鑫在返回学校途中将同向骑电动自行车的女服务员张妙撞倒。药家鑫下车后, 发现呻吟中的张妙在记车号, 便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连刺八刀致张妙当场死亡。杀人后, 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 当车行至翰林路郭南村口时再次将两行人撞伤,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撞人杀人事件。
药家鑫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13次奖励,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属于内向平和的好学生。一个在大家的眼里看来很优秀的孩子, 怎么会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呢?首先要分析药家鑫的家庭教育, 药家鑫出身知识分子家庭, 家里经济条件一般, 父亲是八十年代从农村考进城市的大学生, 曾经是一名军人, 对儿子要求非常严厉, 曾因学习成绩下降把其关入地下室中, 除了吃饭时可以上楼, 其他时间都要在地下室里度过。正是由于面对家庭压力、学校压力、社会就业的压力过大, 加之练琴的负面情绪点燃了悲剧的导火索。父母认为孩子考入大学就是成才, 但他们却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正忽视了对孩子本身成长产生着负面的影响。一个年轻有为的男孩, 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 做出令众人无法理解的举动。由“撞人”到“杀人”, 这其中的心里变化, 这样用心良苦的父母不仅培养和管教出了成绩优秀的孩子, 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懦弱而残忍自私又狭隘的孩子, 他们忽视了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
药家鑫撞人杀人事件再一次给社会、学校、家庭敲醒了警钟, 对于药家鑫杀人动机幼稚可笑, 只是认为农民难缠, 有可能会被讹诈。极端自私冷漠的心理表现, 先入为主的社会舆论思想, 认为把人撞了就要承担一辈子的责任, 把人撞伤了还不如直接把人撞死, 一次赔清。药家鑫连续八刀, 分别刺中受害人前胸, 手臂, 后背, 也就是说在受害人用手遮挡, 以及为逃避攻击而挣扎着转过身去的过程中, 他却毫不同情连续捅刀, 可谓是手段极其残忍。交通肇事演变成故意杀人案, 不仅毁掉了两个家庭的幸福, 当他挥刀的瞬间也让两岁的孩子没有了妈妈。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么一双弹钢琴的手, 残忍的将被害人杀害, 人性的丧失, 情感的缺失, 对生命的轻视, 混淆是非, 唾弃弱者, 试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仁慈心和羞耻感哪去了?希望被害人张妙的离去, 能唤醒和找回丢失许久的道德感知。
药家鑫缺乏对生命的尊重, 丧失对法律的敬畏, 让一起简单的交通肇事瞬间演变成血腥暴力的悲剧。药家鑫案虽然只是个案, 但我们却不能忽视现阶段大学生群体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能影响对情感的缺失, 重视智育的发展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学校、家庭的关注和教育, 不能仍停留在物质供给的阶段, 而应当走进他们的心灵, 倾听他们的诉求, 提供更多健康的心理能量。作为大学生这一群体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 也要学会处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以冷静稳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社会更要充当一个积极引导者的角色, 让他们在更为和谐优质的公共秩序中生活。该事件反映出价值教育的缺失, 心理健康的缺失, 包括爱的缺失、善的缺失、道德的缺失, 这些严重的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通过这个惨痛的事件能唤起教育部门、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对孩子心灵的关爱。让他们对心灵对生命的敬畏, 那么这个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会指日可待。思考以什么样的标准培养人、教育人, 是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反思的问题。
2 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1 情感教育的调节作用
青年大学生正值18-24岁的年龄段, 是生理及心理的成熟期。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急速分化, 由于家庭、地域、生理及心理条件的不同, 使他们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差别。特别是刚入学的大学生, 由中学过渡到大学时幻想平息后, 开始深深地感到一种调怅失落, 并且这种感觉与日俱增, 进而产生一种压抑感。这种压抑感体验最深的是大学里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另外, 由于竞争的需要和人格自我保护的需要, 每个人又把自己最关注的问题对外界封闭, 有意识的隐藏起来。上述情感体验既构成了交流和沟通的屏障, 影响了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又因少数大学生在这种情感体验下, 对集体所要实现的目标采取不合作和疏离态度, 影响了集体的凝聚力。所以, 在利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 就要求教育者要善于掌握时机, 把受教育者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 以达到教育最优的效果。
2.2 情感教育的传递作用
在情感的表达与接受的过程中, 能够以情动情, 引起情感共鸣, 使情感具有感染传递的作用, 这也是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传递性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施以影响的作用, 以个体的情感来传递和激起彼此的情愫。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被父母捧在手心是为掌上明珠, 并没有完全了解社会, 心理素质不强, 容易走弯路受挫折。此时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利用情感的传递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方面以饱满的热情, 诚挚的表情, 亲切温和的语气, 和蔼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 在生活上细心的照顾, 学习上耐心的关怀和工作上的信任,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师长的关怀和爱护, 并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情感的传递就是打开受教育者心灵大门的钥匙。
2.3 情感教育的感化作用
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爱是情感诱导的根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个体的真挚情感来打动他人对个体言行的接受性, 以情动情—这就是情感教育的感化作用和陶冶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该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 关爱他们, 尊重他们, 与学生真诚相待,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是家人是朋友, 这样学生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 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 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教育者的真情和热忱可以引发、激起受教育者强烈的共鸣。工作中必须用情感的力量去打动人、感染人, 用逻辑的力量说服人。“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以满腔热诚打动受教育者的心灵, 取得教育的成功。
2.4 情感教育的驱动作用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和推动受教育者不断前进, 而只有教育者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 自己受到欢迎和接受时, 才能增强肯定性情感。情感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感, 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成就感, 使客观要求和外在约束更容易变成引导学生前进的内在驱动力, 可以用极大的热情和毅力, 积极的投人到教育者所倡导的事情中, 并能自觉地克服种种困难直到成功。
2.5 情感教育的疏导作用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 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认知问题, 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正面的启发和诱导, 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互动, 进而使学生可以敞开心扉, 畅所欲言, 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观点等充分的表达出来, 教育者以平等的身份去聆听受教育者心底的声音, 将受教育者的言论和思想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 理顺学生的情绪, 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 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用诚挚的爱去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心灵的桥梁。情感教育能使人与人之间情感融洽气氛和谐, 易于接受。反之缺乏情感的沟通教育, 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逆反和抵触。因此, 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疏导作用, 奇妙的使用情感这一催化剂, 已达到良好的效果。
3 结语
情感犹如绵绵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犹如一团热火融化了学生心灵的坚冰, 犹如一把万能的钥匙开启了每一个学生的心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切实的把情感教育合理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使之发挥到最优。关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他们, 放下教师的架子, 只有尊重学生, 学生才会尊重你, 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朋友的关系, 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找到有归属感的校园。
摘要: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 部分学校过多的关注智商的发展, 而忽视了情商的培养, 注重文化水平的提高, 忽略了情感, 没有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收到实效。情感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的真正需要为出发点实施的教育。它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 充分发挥情感的特殊效应, 以情育人。因此, 要始终把情感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使之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形成良好的品德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调节,传递
参考文献
[1]罗大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光丽.情感教育[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5.
[3]孙红玖、连煦译.情感的力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4]邹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10) .
[5]何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因素[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1) .
8.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八
随着网络技术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几乎国内所有的高校内均有网络的存在,这已经直接影响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形式,现在大学生需要的多数东西基本上就可以在网络中实现。
二、电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电影具有激发人的道德情感、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作用
电影很容易感动他人,甚至可以影响到人的现实生活。电影所呈现的真实任务、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使得学生建立了基本的惩恶扬善标准。比方说《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播出之后,便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连锁反应,此种教育结果是任何形式均不能替代的。
电影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客观的思维艺术,也能够带来拓展和健全人的思想素质的效果,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使得人们的综合水平得以提升。
(二)电影是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何让那些枯燥死板的理论教育转变为可听可感、活灵活现的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把道德教育和生动的电影结合在一起会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剧照
电影是结合现实人物表现与故事曲折来反映高深内涵的艺术,将多数想象的画面用演员的内心读白与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同时人物的形象不仅仅是作为偶像,在学生心目中有了更深入的感情投入,对于电影中的思想和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一些正能量的人生感悟如无私的爱、伟大的奉献、强烈的责任担当等,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已经慢慢融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促使学生自主思考,潜移默化产生感慨和敬仰之情,打消了学生对理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叛逆想法,学生会自我审视,对自身素质的提升有了较高的要求,对自我道德思想的改观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会以电影人物的高尚行为为榜样,去发现和改变身边的事物,唤起自己的正能量。
总而言之,把电影观赏作为一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参加的课程,通过电影的各种思考和感悟,传递积极向上的道德思想,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品质,这种教育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无与伦比的。电影故事情节与人物直接深入人的内心,所以说它具有感化教育的作用。因此,通过电影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无疑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三)电影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电影不仅仅是艺术表演,同时它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电影的题材来源于生活,不同题材的电影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文化和不同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利用电影,引导和教育学生不断深入反思,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现在有不少的电影反映我国人民为革命而献身的历史事件,比如《长征》生动形象地将红军二万五千里路程的艰辛与奋斗历程表现出来;《重庆谈判》直视当时中国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周恩来万隆之行》映射了中国外交斗争的不平凡历史……
(四)电影是校园文化生活的主体
大学校园组织的文化活动担负着大学生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任,校园是学生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直接场所。目前许多学校都有较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宣传栏、知识竞赛、文艺晚会等,这些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方式老套,缺乏新鲜感,学生感到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根据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理应紧跟时代前沿,改变教育模式,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深层次培育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新事物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想素养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电影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方案。每一个群体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人,大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一些具有欣赏能力和善于研究思考、探讨问题的学生,他们的关注焦点不是哪个明星出演,而是更多的评价电影自身的价值。所以,电影所散发出来的艺术芬芳对大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他们是校园电影活动的主要观众,对于电影带给他们的教育意义,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必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推荐阅读:
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09-08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功能09-16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09-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索08-03
反腐给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08-28
2.12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08-08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07-18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