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历史与社会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24-08-23

学年度历史与社会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6篇)

1.学年度历史与社会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

2016—2017第一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以心灵感化心灵的事业,是以人格撼动人格的事业。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我不敢怠慢我的工作,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教学工作,服从学校的安排。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品格对学生的影响,时常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行,并经常阅读,不断自我提升。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3班、4班的历史与社会及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任务,组织了第16周社会思品月考卷的出卷、磨卷工作,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并且开展了七年级历史电影鉴赏这门拓展课。作为毕业班的科任教师,开学初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2017年中考历史与社会的考试说明,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能经常听取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本学期,我的主要教学工作和成果如下: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认真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课堂讲解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我积极寻访、借鉴先进教法经验,尽量在每一堂课上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注意精讲精练,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三、认真准备和参与教研活动。

作为备课组长,组织了第16周社会思品月考卷的出卷、磨卷工作,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在备课组,经常与其他老师沟通交流。同时,多学习,多听课,主动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一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增进与校领导、其他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多下精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九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是关键时间,我会争取抓住机遇,在2017年中考中取得号成绩。

2.学年度历史与社会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二

一、影响教师引导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1)业务素质。历史与社会学科在课改以前,是单纯的历史教学,课程改革后,综合了地理、历史、哲学、政治等学科知识。这让许多老师无法适应综合课程的教学 , 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而首先需要有创造力的教师,这不仅要求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在人格特质上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而且对他们的智能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精通中学历史、政治、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并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但由于教师主学专业不同, 又极少有进修、培训、调研的机会,加之新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一些教师在新形势下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种情势下,教师教学引导能力下降是一种必然。

(2) 职业道德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素质。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不是教师的学科知识不够,而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有待改进,对不统一考试的学习内容,随便应付,缺乏创新精神,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候学会察言观色,平时不努力,考试穷应付。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完全成正比,教师的非学术因素已经成为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3)对学科的认识有误区。在很多学校,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兴趣度和重视度还是不高。表现在课上不愿意听,作业胡乱完成或者干脆不交,任课教师对此深有体会,在一些班级只能边维持纪律边上课,作为教师,这样的情况是令人痛苦的。

二、提高教师引导能力, 全面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1)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文科课程,涵盖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这就更需要历史与社会教师的知识结构随着综合课程的实施而发生变化,知识面由原先的单科系统知识向各个学科领域拓展。教师要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教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为此,我们更需要学习,需要积淀更加深厚的学科知识,夯实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专业基础,关注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 让自己成为渊博的学者,有着通达的学识,对学科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钧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问题, 渴望得到及时的指导。但在现实教研中教学指导紧贴课堂、紧随教学仅仅是一种理想而已,相对于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的即时性、情境性 , 我们的教研指导总是滞后的。学校应积极创建有利于激发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良性环境,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改革,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类形式的试讲与评课活动,组织各种参观学习与经验交流活动,参与有关学术研讨会、培训班,既把先进的思想传递给教师,又为教师解难答疑 , 为教师注入强劲的内驱力。

(2)因人择法,讲究实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的动态过程, 教师引导得体,方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会按照你的思路去思索。面对班级学生群体,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要善于处理少数与多数的关系, 因材施教,因人择法,区别对待,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的引导能力,让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文化大革命》这节课上, 我说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战略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领袖。没说完,晓俊同学就在下面嘀咕一声:“有那么伟大吗?”我愣了一下,就叫他站起来,问:“你为什么会怀疑呢?说说想法。”晓俊迟疑了一会儿说:“我爷爷老在我面前说, 毛泽东时代农民可苦了,说他在文化大革命时挨过批斗、受过罪。我爸爸说, 还是邓小平好,我家办了个小厂,过上了好日子,重振了家风。”我还没让他坐下,边上有两个同学附和着说:“我爷爷、奶奶也说起过,毛泽东时代大家都很苦,还吃不饱。”听到这几位同学的议论,我觉得有必要引导一下,这关系到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我思考了片刻说:“刚才几位同学的议论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道理,但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片面,一要看当时的历史背景, 二要一分为二地看。毛泽东时代是艰苦奋斗、积累财富的时候,必须勒紧裤腰带,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为新中国打造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和科技队伍,让中国不再受外国的欺凌侵略,也为我们现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说到这儿,我说: “老师唱两句歌给你们听听,然后有个问题让晓俊同学回答。”“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涉及的两个伟人和两件大事分别是什么?”晓俊同学很聪明,想了一会儿说:“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和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我随即表扬了他,并问:“你对爷爷和爸爸的看法,有新的认识了吗?”他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评价一个人要全面,要做到一分为二。”教师合理的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3)增进交流,加强引导。许多学生都认为历史与社会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在课堂上的听讲无所谓,人在心不在。因此,教师必须适时以情感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 一方面,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其新颖性和情趣因素,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用各种引导来保持兴趣的稳定, 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避免课堂气氛枯燥、单调。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把握他们的知识建构状况。真实地了解他们哪些知识掌握得较好、哪些掌握得较差,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基础打牢固,让学生明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会影响自己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而发挥学习的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

(4)教学相长,正面评价。初中孩子的生理、心理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孩子渴望得到教师对其行为、表现的肯定与鼓励。他们通常会有一些具有独特个性的行为表现,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加以批评,就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与学生发生对抗,使教师和学生产生距离;相反,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正面评价学生,给予学生多一些赞扬和鼓励,学生就会和你亲近,与你交朋友, 会逐渐自我改变一些古怪的行为。因此, 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自己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聆听你的课,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虚心接受学生的评价,使自己少走弯路,融洽师生关系,真正得到学生在课堂中的配合,改变上课“人在心不在”的局面。

3.学年度历史与社会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三

一、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

传统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突出了“教师中心”“本位主义”的观念。教师以书本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系统传授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以单纯掌握知识点为根本目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这种重教轻学的做法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的理念。大家知道,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教师不可能将所有历史知识、社会知识面面俱到地传授给学生,现在又是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对人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历史与社会教学必须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教师应将角色定位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归纳能力上。例如,在讲述“文景之治”这一内容时分别讲了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和结果,指导学生归纳中心要点。历史与社会背景:穷(社会贫困),怕(秦亡的教训)。具体措施:减负、重农、节俭、“以德化民”。最后的结果:安定、富裕。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者。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教学,这样通过长期系统的浸润过程,文化氛围的形成,个体素养的提升,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引导学生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历史与社会问题。

二、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是给予与接受,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要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必须把尊重学生作为热爱学生的前提,否则,这种做法的结果只能是造就一批听话的孩子,而不是具有主体精神的堂堂正正的人。在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教师错了,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向学生道歉,从而沟通师生感情,赢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师生之间要讲究平等、相互尊重。只有相互尊重,学生才能消除畏惧,思维才能活跃,个性才能发展。这样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学生不再是迫从者,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思考结果,交流情感,达到相互信任,消除心理障碍。尊重学生,主要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水平及尊重学生状态等。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承认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的权利。教育过程中要认可每个人在认识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而不是强求一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表现出这样那样的不成熟甚至是缺点和错误,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建立自信,因为自信会使他们创造出奇迹。还要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发展日标,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每个学生都有在体力、智力、情绪等方面状态不好的时候,教师要体谅学生的身心状态,而不能过于机械、刻板。总之,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都拥有自信。又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尊重别人,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更新数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历史与社会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

以往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一般靠嘴巴讲,有时挂些图以增加感性认识,但形式上仍比较单一,激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已进入网络时代,教师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历史与社会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和趣味性。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直观性强,课堂容量大的特点。为了把历史与社会课上得更为生动,课前要反复制作课件,准备资料、图片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光盘。如“丝绸之路挂图”“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模拟,“火烧赤壁”宏大雄壮的场面播放等,再加上绘声绘色地讲解,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历史与社会课中,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使课堂充满趣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

1.合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配合历史与社会与社会课综合探究七“我是社会小主人”这一内容,布置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建议与设想、小结等方面展开,从自己的身边、自己关心的事情,如校门口的无证小摊问题、中学生中的抽烟现象、中学生的零用钱问题、垃圾分类问题、生活小区河流污染问题等,进行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建议与设想。在这个活动的小结中,学生纷纷认为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他们的责任意识与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有学以致用的感觉。特别是完成了调查报告后有一种成功感,有信心做好今后学习中的类似的实践活动。

2.开展“亲情父母”活动。①“我给父母过生日”活动。让学生谈谈,今年准备用什么形式给父母过生日。并建议学生从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给父母过生日。②“我对父母的爱”活动。在“五?一”长假里,父母专门为孩子准备了爱吃的饭菜,又一起去玩,一起去买新衣服。但是,过几天就是“母亲节”,有几个学生想到了这个节日?并想好了到时给母亲的礼物呢?六月份有个“父亲节”,谁知道哪一天是“父亲节”?教师这样的提问,激起了学生对父母的亲情。他们纷纷表示在今后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一定对爸爸、妈妈有爱的表示。他们还表示对父母的爱更重在平时,就是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中學生。

在这样的活动中用美的东西去熏陶,用善的东西去唤醒。在这样的交流中,师生平等,互敬互爱,老师多了善言,少了厉色,多了关切,少了灌输,让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家长间那种爱与宽容的思想情怀如细雨和风般滋润心田。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心灵愉悦、宽松和谐,把课堂的舞台真正让给学生,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充分展示,使学生心理上没有障碍,思想上没有压抑;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说会道。实现人生态度与人文价值的统一,确立对真、善、美的理想的向往。

五、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新型课堂教学的能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师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新课程对历史与社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历史与社会研究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要融人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广泛汲取知识,为自己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教师通过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首先就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历史与社会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发展。

4.学年度历史与社会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四

七年级是初中三年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黄金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准备阶段。

本人一直担任七年级(4班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兼班主任,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

1、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期末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学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三、抓住学生心理,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学生考试成绩竞争,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不管优生和学困生,他们的学习都是被动型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能动

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工作怎样努力也没用,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学生的心理,找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

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以此来确定工作的重点和具体措施:优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学困生---辅导。优生有较好的思维习惯,上课前我们先把问题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已先研究,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让他们舒展自己的见解,然后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化、类比和提高,从高、严、难三个方面要求他们;中等生是一个大的群体,是学习的主流,上课时我们以他们为主,力求在课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识点,作业和练习题也以基础题为主,强化训练,普遍提高。对于差生,我们本着提高一个算一个的心理,用爱心从思想上感化他们,用耐心从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编出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的题目,力求使他们每节课有事可做,每节课有所收获,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形象和抽象相结合的学科,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比如给学生及时的辅导;给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的提醒;给有好的解法的学生及时表扬;给失去信心的学生及时的心理安慰;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潜能的机会。只有教师与学生有充分足够的情感交流,才能是教学中在一种愉悦、竞争、合作的环境下完成。

四、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力求课堂教学高效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每节课的高效益。三年后中考要取胜,必须从初一开始抓起,打好基础很重要,当然每个阶段复习的工作也十分重要,要在初一最后的阶段,不讲技巧,不讲方法,不拿出有效的措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后一阶段,我很讲究“精讲”这一环,学校给我们的教学时间与别的学科一样,时间紧,任务重,要做到“精讲”,对教师来讲,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和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述;注意新旧知识、新题旧题的对比,把复杂抽象的问题作连贯解决;注意解题方法的延伸,摸索解决的规律;注意富有理解性的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

5.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师期末总结 篇五

回首本学期的工作和教育教育工作,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本学期来,本人能时刻牢记“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之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焚膏继晷地主动开展班级教学、管理和德育建设,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紧跟课改步伐,在上级诸多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并且有了良性的发展。

通过上学期的努力,班级情况基本正常,教学秩序井然。这学期主要是强化自觉学习的意识,将班级成绩提高一个档次。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班级学习氛围较浓。

1、管理好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上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及时掌控课堂秩序。让学生在书上学习记一些简单的笔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个体制定措施,帮助其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2、坚决制止学生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要求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并且经常完成限时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平时对学生奖勤罚懒,严格要求。在期末复习阶段,积极辅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3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仔细的批改,对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作业及时的批改,认真的书写评语,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区别的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

二 防差转差落到实处,效果明显。

1、经常找班里的基础较差的学生谈心,稳定他们的情绪,及时帮助他们发现身上的优缺点,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缺点,督促其改正某些不良习气,促使他们加强自我管理和纠正,不断进步。

2、采用多种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在家里的表现,让家长们起到协助、配合与监督的作用,使家庭教育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

6.历史备课组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篇六

吾辈平日自诩此心仍如少年,生活于我每一刻皆是崭新闪亮,然不惑之年已飘然而至,“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偶遇困厄之事,犹豫徘徊,抑或茫然彷徨,与年少之辈无异,今年购书颇多,熟读精度之书又几何?

盖天性使然,绝非读书治学之良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成绝响,凡此种种,不可胜数,恕不赘述,思之,羞愧难当!

言归正传,本期蒙年级领导厚爱,担任历史学科组长,内心惶恐不安,恐有辱使命。本人才疏学浅,管理之能力更是付之阙如,常有如履薄冰之感,绝非虚言。

本期历史组共有同仁九人,老中青梯次配置,各有所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提携,关系融洽,新进老师三人,虽为新进,但都有较长教学之经历,实为新人中之老人,本学期历史组主要有两项工作可圈可点,不足之处也不讳言,汇报如下:

一、学科素养的培养

本学期历史组最大之任务,是加强教师学科素养之培养,现今什么翻转课堂,生本教育,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目不暇接,但归根到底,教师能站稳讲台,传道受业解惑者,学科素养也!没有扎实之学科素养,不博览群书,不了解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不把读本学科的学术书籍视为第一要务,其安身立命之教学工作实乃空谈。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大量阅读学术书籍,想为人师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皆为误人子弟之碌碌无为之辈。为此,我身先士卒,多次在集体备课上强调读书之重要性,并建议同仁每月有计划购买学术书籍,(本人这学期购书50本左右,花费两千余元,在我号召之下,其他老师等都大量购书)并经常集体讨论读书心得,历史组读书风气渐浓,学术讨论渐成风气,望长期保持下去。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先生有言:教受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之功力,此言如黄钟大吕,吾辈应该铭记在心!否则课堂之上,面对学生一双双如饥似渴求知之眼神,现实中,家长殷切望子成龙之心情,吾辈又应如何应对?扪心自问,应该“老牛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二、不打折扣毫不妥协的围绕学生展开教育教学工作

开学伊始,集体备课时本人就屡次提及,多次阐述,学生不是工厂之产品,不能流水化生产,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高中生更是不同于一般学生,处于少年向成年过度之特殊时期,思维敏捷,又内心敏感,兴趣广泛,又自我封闭,求知欲强,又难以为继,明白道理,又认识肤浅等等不一而足。这就要求教师,做学生之良师益友,充分尊重学生,平等交流,善于倾听学生之倾诉,每一位教师都是心理学教师,都是学生之心灵导师。

学生是赤子之心,理应以诚相待,不应敷衍了事,更不能恶语中伤!严禁体罚学生,更不能侮辱学生,其实很多教师都是应试教育中体罚方式之受害者,影响终身!学生毕竟未成年,很多错误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谁没年轻过?我们那时所犯错误还少吗?理解万岁,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作为教师让他们放任自流,没有积极干预,积极疏导,以至于积少成多,终成大疾!至于学生成绩上不去,更要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备课不充分,是不是讲课方式欠佳,时长听有老师埋怨讲过多次,学生仍不会,那直接可以断言,你讲课方式出了极大问题,责任不在学生,出在教师本事,孔夫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别说每日,更遑论三省,教师本人有没有一星期省一次?执笔至此,血热直抵顶梁门,深感汗颜,教师应“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不足之处:

1、集体备课时争鸣还不够充分,集体备课是集思广益,对事不对人。应该敞开心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没有分梯度教学,各层次班级用统一模式,同一个班级,也没有理清梯度,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效果不好!

3、培养优生的意识不强,没有跟班主任及时沟通,不清楚班级哪些是优生,应提前予以培养。

4、教师对阅读学术书籍,加强学科素养的意思还不强,意识不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5、集体团队意识还应继续加强,不应该单打独斗,闭门造车!

上一篇:实习报告要怎么写才好下一篇:12月3日-国旗下讲话稿:《交通安全_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