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危险源辨识及措施

2024-08-14

煤矿危险源辨识及措施(共8篇)

1.煤矿危险源辨识及措施 篇一

职业卫生与健康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

该露天煤矿在采、剥和运输的过程中存在岩尘和煤尘,岩尘和煤尘危害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长期从事采、剥工作的作业的职工,易患尘肺病;

1、矿尘的危害辨识评估:

产生的原因:(1)汽车运输道路没有进行洒水消尘。(2)在采、剥工作面采装时产生大量的矿尘。(3)大风天气。

2)可能发生的地点;坑下所有采、剥工作面。3)产生的后果:长期从事采、剥工作的作业的职工,易患职业病---尘肺病;

2、噪声与振动危害辨识评估:

噪声危害: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们感到讨厌和烦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可以使人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噪声还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特别强烈的噪声还能损坏建筑物与影响仪器设备等的正常运行。

《煤矿安全规程》第741条规定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dB(A),大于85dB(A)时,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或等于90dB(A)时,还应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

振动危害:振动病是在生产劳动中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一种职业病,曾有职业性雷诺现象、类雷诺氏病、气锤病、白指等多种名称,以局部振动病为主。

该露天煤矿在采、剥和运输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采装设备、运输设备。这些采装设备、运输设备在进行采装和运输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噪声和振动。对长期操作采装设备、运输设备司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害。

1)产生的原因:(1)挖掘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2)汽车运输时产生的噪声。(3)推土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4)水泵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2)发生的地点:采、剥工作面,水泵房、噪声和振动所涉及的区域、汽车运输路线。

3)产生的后果:对长期工作在噪声和振动范围内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3、管控措施:(1)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2)定期由有资质的医院为劳动者做职业健康体检。(3)购置国家合格出厂的生产设备。

2.煤矿危险源辨识及措施 篇二

1轮式起重机起重作业的事故类型及其主要原因[3]

1.1起重机失衡发生倾翻

轮式起重机失衡分两种类型:1)驾驶人员作业过程中误操作(如超载作业、吊臂伸缩、旋转过快等)、支腿下方有排水管道、地面土质较松、支腿未找平等导致起重机失衡发生倾翻;2)作业场所地面坡度过陡或风力过大等导致起重机倾翻。

1.2起吊物坠落

吊钩或被吊容器损害、重物捆绑不牢固、吊钩悬挂位置不当、起升机构损坏(如制动器失灵、起吊钢丝断裂)、起重机金属框架结构发生物理损坏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发生安全事故。

1.3触电

轮式起重机在高压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发生触电主要有以下原因:1)作业前,起重机上未设警示牌和防触电设备;2)指挥不当或驾驶员误操作导致起重吊臂触碰高压线;3)起重机在高压线下感应带电;4)起重机自身电气设备漏电。

1.4挤压

轮式起重机发生挤压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驾驶员操作不当,在作业过程中运作过快,使重物产生较大的惯性,发生摆动而造成挤压事故;2)在检修起重机或消防车作业中发生的挤压,一是检查人员与驾驶员沟通配合不当,使检测车或消防车吊笼内的人员受到挤压;二是非工作人员进入起重机回转半径内造成挤压。

1.5人员高处坠落

检修人员高处坠落主要有:轮式检修作业车在作业过程中检修吊笼因安装不牢或部件断裂而坠落;检修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没有采取加设安全绳等关键的安全防护措施。

1.6其他伤害

除上述几种典型事故外,轮式起重机还会发生以下事故,如:参与作业的工作人员与起重机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起重机中的液压元件损坏造成液体的喷射伤害;起重机运行过程中机器中飞出物打击伤害;起吊高温液态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时,由于坠落、碰撞散出后对周围人或物造成伤害等等。

2危险源与危险源辨识

2.1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4]。

2.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一般分为两类:对照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定量分析法[5]。

对照经验法即根据已有较为完善的标准、法规、详细的检查表或凭借辨识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依靠于成熟的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轮式起重机危险源的方法。

系统安全定量分析法即使用定量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分析方法对起重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一般用到的定量安全系统评价方法有事件树分析评价法(ET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MEA)、事故树分析评价法(FTA)等。

1)事件树分析评价法是一种从引导果的分析方法,从事故初始原因起,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分析各个环节事件“成功”(正常)为1或“失败”(失效)为0的变化过程,并预测可能事故结果的过程。

2)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根据系统可深层次分解的特性,按照先前要求的分析程度,把系统分解为子系统、元件,接着一个一个对分解后的子系统和元件进行分析,确定其属于哪种故障及类型,并根据已有资料查得该故障及其类型,分析其会对系统造成怎样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消除措施。

3)事故树分析是从结果找事故初始的原因,以便于事后总结经验教训,其既可以用于设备设计之初的安全性能审核,也可用于重大事故的预测和寻找事故起因,是系统安全评价的重要方法。事故树绘制中的符号及意义如图1所示。

2.3结合事故案例分析

例一:轮式起重机超载起吊导致倾翻折臂事故(见图2)。

2015年11月21日一工地,某公司在建设工地用1台50 t的轮式汽车起重机从一辆运输车辆上卸钢筋材料时,准备将一批钢筋放置在廊道西侧双排架子上面,周围半径约20 m。工人捆绑结束并挂好吊钩后,起重司机按照起重指挥人员信号先由卡车上吊起(此时回转半径14 m),然后摆杆、趴杆。在趴杆的过程中,致使起重机倾翻折臂,造成四、五节臂损坏。操作人员在起重机前倾离地面1 m~1.5 m时从驾驶室中跳出,幸未造成人员伤亡[6]。

1)事故原因。事故后测量得知:此次起吊的钢筋总共168根,每根长度为3.6 m,直径为25 mm,共计2.3 t重,而运输人员提供的口头数据为“钢筋不超过2 t”;钢筋就位半径20 m,该起重机的操作半径为20 m,定位额定起重量为2.2 t;后经过检查发现该起重汽车在前一天力矩限制器损坏尚未检修,起重司机为疲劳上岗。

2)事故分析。采用事故树分析评价法对本次事故进行分析。由图3可见,该作业过程中只有满足起重机不超载作业、起吊时不超出工作半径、超出工作半径作业时力矩限制器完好、及时发出警报等条件时,此事故才不会发生。

3)事故预防措施。由上述分析可知,要有效预防类似事故发生,必须做到:作业过程中各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有相应的上岗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有很强的责任心;熟悉起重机的原理和性能,了解所吊材料的详细情况和作业环境;起重机的各项安全防护设备要保持有效、灵敏,损坏后要及时更换或检修[7]。

例2:吊臂触碰高压线致人触电死亡事故。

2012年某天,一物资中转站,一辆5 t汽车起重机准备调运一批电缆管道,起吊前一名工人靠在起重机旁抽烟,起吊过程中,指挥人员看到有人靠在起重机旁并示意让其离开,此人未理睬,同时起重司机(学员司机)继续作业,没有看到起重机上方的11万V高压线,指挥人员发现触碰高压线后立即发出停止作业信号,并大喊“有人触电了”,由于司机经验不足,惊慌间没有降落吊臂,而是转向操作,半分钟后司机才醒悟放下吊臂。现场人员虽然立即对触电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送往医院,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1)事故原因。经检查发现,本次触电事故主要有以下原因:a.轮式起重机司机在高压线下作业,并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属于严重违章作业,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b.起重机由学员操作,且旁边无监护人指导作业,操作不熟练,导致死者长时间触电。c.受害者随意进入起重机操作范围,并依靠在起重机底座上。d.指挥人员遇到突发事故没有先让司机停车。

2)事故分析。本次事故采用事故树分析评价法进行分析[8]。

图4中X1,X2,X3,X4,X5,P1,P2,P3分别表示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由图4可计算出事故发生的概率Q:

3)预防措施。a.轮式起重机驾驶员必须受过专业培训,技术熟练并持证上岗。学员不可独自完成作业。b.轮式起重机不可直接停在高压线下作业,施工时必须由项目专业负责人在场指导、监督。作业时吊臂距高压线距离不得小于规定电压时的最小距离[9]。c.轮式起重机作业区域内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必要时需在起重机周围加设安全网或安护栏。起重机驾驶员和指挥人员需确定作业范围内没人时方可开始作业。d.起重机指挥人员在遇到任何突发事件时都应先向驾驶员发出停车信号,并保证信号有效传递给驾驶员。e.起重机租赁公司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并向参与起重作业的其他人员普及起重机作业安全知识。

3轮式起重机事故的预防措施

以上事故案例分析可知,为确保轮式起重机安全工作,除起重机本身质量和硬件配置要过硬外,还必须从管理上下功夫,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起重机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在用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总体上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规章制度。有效的组织机构、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消除危险因素,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和保障。

2)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是防止操作者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失误的主要途径。海因里希提出“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应该根据起重机工作过程的特点以及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要求,加强安全知识教育[10]。

3)加强安全技能训练。安全技能训练是操作者安全完成操作任务的重要手段,只有掌握熟练安全技能,才能实现操作准确性,因此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安全技能的培训。

4)实现作业科学化。要加强对起重作业现场、操作者和起重机本身的安全管理,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规范人的行为,实行标准化作业。定期检查和维修起重车辆和设备,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要合理布置作业现场,对吊装作业开展危险源识别,并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吊装作业安全性。

摘要:介绍了轮式起重机起重作业常见的事故类型及产生原因,运用事故树分析法,结合两起轮式起重机事故案例,提出了轮式起重机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有效预防措施,旨在提高轮式起重机作业的安全性。

关键词:轮式起重机,事故树分析法,危险源辨识,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畅.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控制研究——以起重设备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5.

[2]张敏.起重机检验中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J].科技风,2015(12):100.

[3]袁化临.起重与机械安全[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

[4]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5]王述洋.系统安全性评价原理和方法[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6]包连武.对一汽车起重机断臂事故的剖析[J].科技资讯,2010(17):56.

[7]文关俊.基于有限元及断裂力学的起重机结构的疲劳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9.

[8]任军平.工业事故风险的定量计算[D].天津:南开大学,2005.

[9]国务院国发[2010]23号,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Z].

3.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及评估研究 篇三

【关键词】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评估

引言

地铁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地铁更加方便、快捷、准时、舒适,在城市交通中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地铁建设施工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施工方法也在不断创新。然而,由于地铁的建设一般是在国际化大都市或者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加之地铁本身的建设施工运行位于地下,其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一旦出现事故将会是很严重的灾难,这就对地铁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路线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尽量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出行需要而又避开地质水文等地下环境复杂不宜施工的地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中,我们对当前地铁施工的危险点半辨识方法、评估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展进行预测、提出建议。

一、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方法研究现状

对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危险点源辨识研究起源于英国,欧盟目前也是相关风险预防法规最完善、发展最充分的地区,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在自己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认识并完善危险源辨识方面的研究,同时由于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对危险评估事故预防的方法研究给予了重视。

我国对于危险点源辨识的研究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这也是与我国的经济工业建设发展水平相关联的。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关的研究才逐渐展开,其中,由原劳动部组织的国家“八五”科技公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危险源管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并由此提出安全管理模式。此外,我国针对危险源辨识标准提出国家标准规定,明确了危险源的内容,采用限定规定物质及其数量、以临界量为标准的方法进行辨识,这也与当前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方法一致,但是无论从危险源划分还是临界量确定上目前都没有一个标准。在辨识过程中,主要采取直观经验法、系统分析法、半经验方法等具体方法。

二、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评估简介

地铁施工危险源的评估作为风险衡量的拓展、安全评价的一部分,评估技术和衡量标准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在危险源评估方面,不同国家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半定量评估和指数评估几个大类,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各有优劣。系统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与数学概率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开发出了不少计算机软件包,例如危险辨识、事故后果模型、事故频率分析、综合危险定量分析等较为适用的危险评估软件,这些软件的使用也很好的减少施工风险、提升了经济效益。

我国的危险源评价伤害模型库是经过充分研究之后建立的,此外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用于风险评价,在多个领域采用。其中,使用最广泛的还是概率风险评价技术,其中的可靠性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都是经典的实用算法,为危险点源的控制评估、施工安全等提供了可靠的手段。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缺乏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从检测辨识到预警到应急预案等整个系统的建立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危险源的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估及处置,针对这些环节,很多学者分别从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管理学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总体来说,我国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评估研究一般为定性分析或者半定量分析,实现了对隧道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决策以及风险跟踪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1]。

三、地铁施工危险点源研究探讨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源是指施工过程中危险外界条件的影响,主要包括周围环境、地质条件、水温条件、施工运行设备及技术管理、施工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等因素。这些危险点源有的是直接存在的,有的是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转变为危险源的,情况复杂,需要严谨认真的辨识和评估确定,并根据危险点源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案,避免引发事故,给民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地铁施工中的危险点源一般是可以检测的,这也就使得这些危险本身可以预防,只要正确辨识评估,在施工中和实际运行中合理处置,就可以避免这些危险。例如北京地铁的军事博物馆段建设时,由于复杂的地下水系统和独特的岩层,使得建设施工和维护都复杂而艰难,然而路线的规划又难以避开这段工程段。由于辨识早,针对这段路线的施工方案经历了多次讨论完善和勘测确定,最终顺利通车,只要确保按照设计规定维护相关设施,就可以顺利使用。再如地铁安检措施,就是为了避免运行中的不安全行为、危险物质造成的事故。

目前,我国在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和评估方面的完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危险源因素库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分析和总结地铁事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探索辨识原则,同时与城市水文地质研究相结合,对风险源进行分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危险源的因素库。其次是危险辨识-评估-处置体系和准则的确立,相关组织管理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健全,采取责任制,从而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化危险源内容和评估方法,尤其要注意应急预案的建立完善,使得整个研究成为一个体系,不仅方便施工,也为后续研究搭建了一个框架。

结束语

地铁是城市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在环保方面表现良好。地铁施工中,危险点源的辨识和评估工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为保证施工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当前地铁施工中危险点源的辨识和评估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结合有关实例,探讨了在危险点源辨识和评估中可以采取的方法和发展方向。希望地铁设计、施工方面对有关危险点源辨识评估和处置方面的研究处理可以更加细致,使地铁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贺爱群.地铁施工重大危险源评估与识别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张斌,黄羽燕.城市地铁工程项目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J].建筑与文化,2013(5).

[3]黄德华.关于地铁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4]周荣义,黎忠文.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危险辨识与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5(12):93-96.

作者简介

4.煤矿危险源辨识及措施 篇四

处领导岗位危险源辨识

岗位:处长

危险源: 1.未做好全处安全管理工作。

2.未严格签发、审核处各类文件及安全管理制度。3.未严格执行值班、带班制度。

4.矿井发生紧急情况时,未及时启动应急预案。5.未按规定召开安全办公会等会议。6.未成立本单位风险预控领导小组。管控措施:

1.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安全规章制度,研究解决重大安全生产问题。2.严格审核、签发将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及文件。3.严格执行值班、带班制度。

4.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处长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的控制事故的扩大与蔓延。5.处安全办公会每周召开一次,会议由处长主持,相关处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参加。6.按要求成立本单位风险预控领导小组并明确小组职责。

辨识人: 岗位:党委书记

危险源:

1.未做好全处安全管理工作。

2.未严格签发、审核处各类文件及安全管理制度。3.未严格执行值班、带班制度。

4.未做好全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及纪检监察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5.未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工作,未指定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工作。管控措施:

1.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安全规章制度,研究解决重大安全生产问题。2.未严格签发、审核处各类文件及安全管理制度。3.未严格执行值班、带班制度。

4.负责抓好处内的各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党风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5.负责全处团组织、工会工作,加强团员青年培养、工会温馨之家的建设工作。

5.煤矿危险源辨识及措施 篇五

2018年,古交项目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集团公司、山西公司各项安全文件工作要求,对工程施工危险源实行分级管控,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估工作。现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基本情况

通过开展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估工作,截至到九月份,共发现安全隐患16处,其中一般安全隐患16处,重大安全隐患0处。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已基本整改完毕。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危险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我项目部编制了《危险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危险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的策划和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实现本质安全。

(二)风险防控形势研判

我项目部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对风险防控形势进行研究判断,组织学习上级公司安全文件及近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明确安全管理思路,分析当前安全形势。

三、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部分安全隐患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存在整改后信息反馈不及时的情况。

(二)部分安全隐患资料不齐全。个别安全隐患虽已完成整改,但整改资料未形成闭环,仅存有整改通知单未见整改反馈单,整改情况监督落实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秋季防火工作。开展秋季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秋季的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提前做好防范应对措施,切实加强风场道路施工部位及升压站工程的隐患排查工作,做好相应记录。

6.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范文) 篇六

编 制:罗洪阳

矿 长:鲜光平

编制时间:2010年4月 根据江源煤矿井下地面具体情况,确定爆炸物品、瓦斯、水和煤尘为矿重大危险源。

一、爆炸物品监控措施

1.仓管员和井下放炮员必须经公安机关培训,持证上岗。2.保证爆炸物品仓库24小时有人值班

3.建立爆炸物品领退制度、运输制度和井下放炮制度。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及“三牌交换制”及瓦斯巡回检查制度。

4.采掘工作面放炮作业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要求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严禁明火放炮和放糊炮。

5.处理卡在溜煤眼中的煤、矸石时,必须有专门的措施,严禁用炮崩,如必须使用炮崩时,则应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

6.严禁在井下作放炮器短路试验,放炮器钥匙加强管理,不得任意转交他人。

7.仓库设立防盗报警系统

8.爆炸物品一旦出现帐物不符或失盗,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汇报

二、瓦斯监控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及时处理瓦斯积聚。

1)通风队长及时地为井下各用风地点调节风量,保证有足够的风量稀释瓦斯。2)严禁任意两个采掘工作面串联通风。分区域开采,在独立通风形成以前,采取上下盘交替作业的形式。

3)掘进碛头严禁任意停电停风,临时停工地点不许停风,对计划停电停风的地点,必须有经审核批准的停风措施及排放瓦斯措施,并由机电队根据停送电的有关措施配合,在矿长和总工的指挥下方或进行瓦斯排放。

4)对因故停电停风的地点,应立即将人员撤到进风巷中,并报告调度室,由总工确定工人是否撤到地面,及是否进行瓦斯排放。

5)工作面过联络巷或收尾后,必须及时与采空区联通的巷道,所有的通风构筑物必须按质量完成。

6)定期对主扇进行检查、维修,保证主扇处于完好的状态。7)严格执行瓦检制度和我矿关于“一通三防”的有关规定,每个头面配置专职瓦检员,实行一班多检和一炮三检,严禁空班漏检、假检。

8)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时,采用打风障或局扇送风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冲淡上隅角的瓦斯浓度。

9)掘进巷道若出现瓦斯积聚,则采取加林积聚点的风量和风速的方法,降低瓦斯浓度。

10)采掘面内体积大于0.5m3,瓦斯浓度超过2%时,附近20米以内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2、煤与瓦斯突出的监控措施 1)组织措施

为使防突工作顺利进行,组建了防突领导小组,由矿长任组长,安全生产矿长、总工、安监科长任副组长,防突队长、通风队长、调度室主任任组员。

矿长对防突工作全面负责,总工对防突负技术责任,安全矿长、生产矿长、安监科长对措施的落实、实施监督责任。

防突班由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责任心强以及井下工作三年以上的探放工组成,负责落实和执行防突技术措施。

2)防突技术措施

在突出危险区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①石门揭煤防突措施:石门揭穿煤层前经预测有突出危险时,必须采用打排放钻孔的方式排放煤层内的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并且必须编制石门揭煤的专门措施。

②煤巷掘进防突时采用MZ-12电煤钻配Φ42麻花钻杆打排放孔的方法,钻孔布置及钻孔参数在防突措施中详细说明,钻孔应布置软分层中,其控制范围为巷道走向8m,巷道碛头上帮2m,下帮2m。

3、矿井监控系统管理措施

1)新水平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前,矿技术负责人必须组织 编制瓦斯监控系统方案设计,并严格按方案设计贯彻执行。

2)编制采掘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瓦斯传感器的种类、数量、位置、主机、动力开关的安装地点、控制电缆和电源线的敷设,控制区等作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3)瓦斯监控系统设备的安装、电缆选型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条之规定,并严格按规定执行。

4)每一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安装完善瓦斯监控系统。安装瓦斯监控系统时必须根据已批准的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在安装配电系统时,机电部门必须根据断电范围要求,提供断电条件,并接通井下电缆及控制系统线,在接通时必须有监测人员在现场监护。

5)瓦斯监控系统,瓦斯断是仪等检测、报警、断电设备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八条和《重庆小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使用管理试行规定》第九条之规定执行。

6)各采掘工作面,瓦检员必须根据采掘工作面的掘进情况,及时迁移瓦斯传感器,保证瓦斯传感器设置位置符合规定。矿级跟班人员要加强对瓦检员管理,督促瓦检员认真正确使用瓦斯传感器。

7)掘进工作面每班放炮前,瓦检员、放炮员、碛头负责 人必须将掘进工作面瓦斯传感器迁至距掘进碛头30米的巷道中,放炮后将该探头恢复至掘进碛头原安设地点。

8)必须对瓦斯传感器及其传输电缆进行维护、保养,做到设备清洗干净,悬挂高度合理,电缆悬挂整齐,防止无关人员损坏瓦斯传感及其传输电缆。

9)每班必须利用光学瓦检仪对瓦斯传感器进行校对和记录,若误差值超过允许误差值,及时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立即通知瓦斯监控系统专职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10)根据瓦斯传感器显示瓦斯浓度及其报警信号,正确指导安全和生产的开展。

11)当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电气设备的动力电源后,严禁自动复电,只有当瓦斯浓度降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以下时,方可人工复电。

12)持续超限,瓦检员必须电话报告调度室,说明原因。13)每隔7天必须使用有资质单位生产的瓦斯标准气样和空气样,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对瓦斯传感器进行一次调校,使各项指标符合规定,并作好记录。

三、煤尘监控措施

我矿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杜绝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1、通风队根据各作业点实际情况,合理调节风量,控制 风速,防止煤尘飞扬。

2、巷道掘进必须坚持湿式作业,严禁打干眼。

3、在采掘工作面及产尘点均铺设防尘管路,并按规定使用,在主要巷道吊挂隔爆水袋。

4、放炮时必须使用水炮泥,爆炸点前后20m在放炮后应洒水降尘,冲洗岩帮。

5、对积尘的巷道应定期冲洗,并根据具体情况对积尘进行清理,防止其再次飞扬。

6、搞好个体防护,按要求佩带好防尘口罩。

四、水灾监控措施

1、加强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

1)详细了解并准确掌握井田周边小窑的采空情况,开采深度,开采范围及井巷积水情况。

2)了解采掘面地表水分布情况,采掘过程注意观察井下涌水情况及地表移动情况,掌握透水的可能性。

2、加强管理,加大设备投入,严防水灾

我矿涌水点较多,随着+570水平采空区的增多,采空水量必将大量增加,为有效防治水灾,需采取如下措施:

1)在设计施工时,必须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2)在掘进接近采空区煤巷时,必须按按设计要求探水,并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且必须保 留足够的安全屏障。探水前必须制订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方可进行探水工作。

3)在+570m水平南、北运输巷接近车场的地方,各设一道防水闸门。

4)定时清掏水仓内的沉淀物,随时清掏水沟,保证水沟内畅通,水仓有足够的容量。

5)加强工人对透水预兆的识别,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南川区江源煤矿

7.煤矿危险源辨识及措施 篇七

安全, 是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 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过程、科学试验、经济运作等各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 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 人们对安全的要求和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1 煤矿危险源的事故致因机理

煤矿危险源有学者已做过初步研究。同时也提出了矿山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三类危险源理论, 本文认为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三类危险源, 即煤矿三类危险源是:

(1) 第一类:能够引起顶板、瓦斯 (煤尘) 、水、火事故的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2) 第二类:为预防事故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 即安全防护系统。

(3) 第三类:组织管理。

第一类危险源是煤矿事故发生的物质基础, 它决定了事故的危害程度。这类危险源的产生, 主要受矿山地质、作业过程及设备设施的影响。

第二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触发条件。是第三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的中间控制。煤矿中的安全防护系统主要通过灾害监测、预防技术, 设备设施防护、维护、检测等措施来实现对危险源的约束。

第三类危险源是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几乎所有的煤矿重大安全事故, 其本质都是组织管理的原因。

2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

2.1 煤矿事故类型分析

结合灾害事故的特点, 发现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最大, 发生事故数最多的有以下五类:瓦斯爆炸、火灾、煤尘爆炸、顶板事故。及水灾等事故。

2.2 煤矿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瓦斯爆炸事故

煤矿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定的瓦斯浓度;足够的氧含量;一定的引燃温度。

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 瓦斯浓度:在井下气候环境中, 瓦斯只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爆炸, 这个浓度范围称瓦斯的爆炸界限。

(2) 氧含量:有研究表明, 瓦斯爆炸浓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如柯卡得爆炸三角形。氧浓度降低时, 爆炸下限缓慢升高, 基本保持不变。爆炸上限则有明显的降低。当氧浓度低于12%时, 混合气体就失去爆炸性。

(3) 引燃温度:瓦斯的最低点燃温度和最小点燃能量决定于空气中的瓦斯浓度, 初压和火源的能量及其放出强度和作用时间。煤矿井下的明火、煤炭自燃、电弧、电火花、炽热的金属表面、摩擦火花和设备失爆, 都能点燃瓦斯。此外, 采空区内砂岩冒落产生的碰撞火花, 也能引起瓦斯的燃烧或爆炸。

2.2.2 煤炭自燃事故

煤炭自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煤具有自燃倾向性、有连续供氧、热量易聚积。

煤炭自燃事故的发生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 地质构造:煤层中有地质破坏的地方煤质松碎, 有大量裂隙, 从而增加了煤的氧化活性和供氧通道与氧化表面积。自燃的危险性也就增大。

(2) 煤中瓦斯含量:煤孔隙内存在的瓦斯, 能够占据煤的孔隙空间和内表面, 降低了煤的吸氧量。

(3) 煤的碳化程度:煤的碳化程度越低越容易自燃。从无烟煤、半无烟煤、烟煤、褐煤, 它们自燃倾向依次增加。

(4) 围岩性质:顶底板的物理机械性质 (结构、硬度、可塑性等) 也能够影响煤炭的自燃过程。围岩破坏区域漏风大, 易发生自燃。

(5) 开采深度:煤层埋藏深度增加, 地压和煤体的原始温度增加, 煤内自然水分少, 这将使煤的自燃危险性增加。

(6) 漏风条件:井下在既有风流流通, 而风速又不大的情况下, 煤才能自然发火。

(7) 开采煤层和倾角:开采煤层厚或倾角越大, 自燃危险性就越大。

2.2.3 煤尘爆炸事故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 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存在能引煤尘爆炸的高温热源。

大多数煤尘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引燃, 并能产生猛烈爆炸破坏, 一般情况下, 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 煤的挥发分:一般来说, 煤尘的可燃挥发分含量越高, 爆炸性越强, 即煤化作用程度低的煤, 其煤尘的爆炸性强, 随煤化作用程度的增高而爆炸性减弱。

(2) 瓦斯浓度:随瓦斯浓度的增高, 煤尘爆炸浓度下限急剧下降。煤尘爆炸往往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有煤尘参与时, 小规模瓦斯爆炸可能演变为大规模煤尘瓦斯爆炸事故。

(3) 氧含量:井下巷道内氧含量高时, 点燃煤尘的温度可以降低。氧含量低时, 点燃煤尘困难, 当氧含量低于17%时, 煤尘就不再爆炸。煤尘的爆炸压力也随空气中含氧的多少而不同。含氧高, 爆炸压力高;含氧低, 爆炸压力低。

(4) 煤尘浓度:煤尘浓度在上、下限内时, 有爆炸危险。

(5) 煤尘粒度:煤尘粒度越小, 所需引燃温度越低, 且火焰传播速度越快。

(6) 引爆热源:引爆热源的温度越高, 能量越大, 越容易点燃煤尘。而且煤尘爆炸的强度也越大;反之温度越低, 能量越小越难以点燃煤尘, 即使发生爆炸, 初始爆炸强度也越小。

2.2.4 巷道顶板事故

巷道顶板事故。指在井下采、掘维护过程中, 由于矿山压力或支护不当造成巷道内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等顶板事故。

巷道顶板事故的发生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 地质构造:由于地质构造的作用, 造成的断层、褶曲发育、挤压、破碎带、冲刷、节理、裂隙。使煤层的赋存状况极为复杂, 以上地质构造特征使巷道处于不稳定状态, 容易引发顶板事故, 不利于安全生产。

(2) 巷道围岩状况:巷道围岩状况是巷道顶板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巷道围岩状况包括围岩岩性结构、围岩移动、巷道断面、服务年限等。

(3) 开采深度:开采深度较大会使巷道支撑压力增加, 从而造成巷道变形。此外, 在顶底板围岩稳定或坚硬、每层具有冲击倾向性的条件下, 容易发生冲击地压。

(4) 煤层倾角:煤层倾角大的地段, 由于重力作用使围岩倾斜下推力增大, 巷道出现鼓帮、底板滑落及顶板抽条冒落等形式的破坏。

2.2.5 透水事故

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 由于防治水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 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通常也称为透水。

矿井透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即充水水源和涌水通道。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采空区积水。通道分为自然通道和人为通道。自然通道有岩石空隙和构造孔隙。人为通道有废弃钻孔和开采围岩破坏孔隙。

透水事故的发生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 地表水:大气降水渗入或流入, 往往是开采地形低洼且埋藏较浅煤层的主要水源。

(2) 地下水: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并不断接受地表水的补给, 开采越深水压越高、裂隙越大含水越丰富, 它是井下最直接、最常见的水源。

(3) 老空水:矿井废弃的旧巷道常常有很多积水。当采掘工作面与之打通时, 很短时间内会有大量水涌入, 造成透水事故。

(4) 断层水:有的断层内会积存水。断层还将不同的含水层联通, 有的甚至于地表水相同。当开拓掘进或采煤接近或揭露这些的断层时断层水便会涌出。

(5) 涌水通道:由于地质因素形成的孔隙通道、裂隙通道、隔水断裂带、透水断裂带都是天然的涌水通道。

4 结束语

总之, 煤矿是安全事故的多发地点,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煤炭自燃事故、煤尘爆炸事故、巷道顶板事故、透水事故在煤矿灾害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 对煤矿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研究,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摘要: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自然条件、技术装备水平、生产者和管理者素质、安全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其中安全管理是自然条件、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等因素之外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同样的条件下, 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安全生产水平的高低。

关键词:煤矿危险源,致灾机理,触发条件,组织管理,采场安全,巷道维护,预防为主

参考文献

[1]王培, 李新春.煤矿事故单危险源测算与风险评价思路探讨[J].工矿自动化, 2009, (4) .

8.煤矿危险源辨识及措施 篇八

为了有效减少重大事故和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灾难性事故,煤矿对矿井的各种事故隐患进行了细致的排查、检测和评估,并作出了相应的措施和预案,以达到最低事故率。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碓臼沟煤矿隶属于准旗蒙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南部,行政区划属准格尔旗马栅镇管辖。

矿井井田东西长约3.4km,南北宽约1.8km,井田面积5.0752km2,可采煤层为4、5、6号等三层煤。其中,4号和5号煤局部可采,6号煤属于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瓦斯含量低,为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为易自燃煤层。井田内资源总储量为41.13Mt。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综观全井田开采技术条件优越,适宜于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开采和建设现代化矿井。

一、矿井地理坐标、交通位置

东经:111°18′53.5″~111°21′10.2″ 北纬:39°26′19.8″~39°27′18″

区内交通比较方便,榆树湾~魏家峁砂石公路由南向北贯穿矿区,距薛魏线17km,距沙榆线10km,薛家湾到东胜市约160km。到旗政府约70km。黄河流经本井田东缘,河内可通木船和小型机动船,上达包头市下抵喇嘛湾,交通便利。

二、地形、地势

矿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呈典型的现代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广厚的黄土和风积砂十分发育,沟壑纵横,沟深壁陡,支离破碎,植被稀少。本井田东部低,西部高,最高标高+1112.3m,最低标高

+562.0m,高差550.3m。

三、电源情况

在矿井工业场地建10kV变电所,供电电源应为两回路电源,当任一回路故障停电时,另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从矿井工业场地北向10km处的魏家峁110kV变电站引一回10kV电源线路作为碓臼沟煤矿的一个电源。从矿井工业场地西向3km处的榆树湾110kV变电站引一回10kV电源线路作为碓臼沟煤矿的另一个电源。

四、矿井涌水量

预计矿井达到设计生产600Kt/a的生产能力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0m3/h,最大涌水量为200m3/h。(通过可采矿井涌水量45—80 m3/h)

五、瓦斯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在碓臼沟煤矿周边的两个钻孔(Y10、Yi16)采取了6号煤层瓦斯样,测定了瓦斯成分及其含量。自然瓦斯成分中,可燃气为0%,二氧化碳为0.65~10.47%,氮为89.53~99.35%。瓦斯成分带均在二氧化碳—氮气带中,属瓦斯风化带,根据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2011年检验结果认定6号煤层为低沼气煤层。

六、煤尘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资料和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2011年检验结果认定,煤尘具有爆炸性。

七、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资料和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2011年检验结果认定本区煤的自燃倾向属于I级自燃。

八、顶底板情况

区内主要煤层顶板岩性以泥岩、中粗粒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次之。底板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发育裂隙,据小煤窑调查资料和实际可采情况看,矿井涌水量较小,顶底板的稳定性亦较好,坍塌、掉块现象少,所以煤层顶底板岩层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属于较稳定型。

九、矿井开拓方式斜井

主斜井:担负全矿井煤炭皮带提升任务,兼做进风井。下井管线、电缆均沿该井筒敷设。

副斜井:担负全矿井人员升入井、无轨胶轮运送材料设备等所有辅助提升任务,是矿井的主要进风井筒,兼做安全出口。

回风斜井:担负全矿井的回风任务,兼做矿井安全出口。排水管路及压风管路沿风井敷设。

十、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即为“两进一回”回风斜井安装两台FBCDZ-N025/2x132KW对旋轴流式通风机。

十一、矿井压风系统 地面设有固定空压机站,站内装有1台FHOG—180型空气压缩机,额定排气量20 m3/min,另一台是MLGF—21/70—132型矿用移动式空气压缩机。第二章 顶板事故

一、检测

为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根据我矿实际情况,保护煤柱按《煤矿安全过程》规定尺寸留设,消除空顶作业,有效地较少顶板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后果

顶板伤人,工作面冒顶影响生产。

三、安全防治措施

1、采掘工作面严格按作业规程要求的材质、规格、支护方式进行支护。

2、杜绝空顶和无支护状态下作业。

3、充分利用班前会、职工安全活动学习安全知识,讲解小煤柱危害和有关顶板事故的预兆及发生灾害后的自救互救方法。

4、一旦发现顶板来压,必须及时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5、严格敲帮问顶制度,要经常对采掘工作面进行探顶,随时掌握顶板变化情况。

四、应急措施

1、迅速到现场查明灾情。

2、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支护好灾区的空间,防止事故继续扩大。

4、被堵人员应结合实际利用好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的装备。

4、立即组织矿救援小分队进行有序救灾。

5、撤出与救灾无关的人员和设备。

6、掌握事故原因、落实责任、及时抢救伤员。

五、安全评价情况

掘进过程中为保证安全,采取有效支护,没有长时间空顶;回采工作面和两道超前及时支护,加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观测、支护,缩短工作面架前空顶时间。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第三章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一、检测

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地点不确定。

本矿井根据多年的开采经验和专职部门的检验为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按目前矿井正常“一通三防”和检测监控管理,及时消除隐患,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的可能性不大。

二、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井巷破坏,煤尘吸入人体肺内,影响人体健康。

三、安全防治措施

加强通风,安装了瓦斯电闭锁,保证瓦斯超限时及时切断供电电源。停止工作面作业,井下安设了防尘管路,并定期冲洗巷道积尘,放炮前后及时洒水。

四、应急措施

1、迅速撤离人员,采取自救、互救,并到现场查明灾情。

2、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向签约的矿山救护队求救。

4、撤出无关的人员。

五、安全评价情况

根据资料及经验显示,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采掘工作面严格综合防尘措施,定期进行巷道冲尘等措施,本矿符合安全生产条例标准要求,不会造成瓦斯、煤尘事故。

第四章 水灾事故

一、检测

地下水源,主要有地下砂岩含水层、断层水和采空区积水,可以通过透水通道流入矿井。地表裂缝与井下连通,易受暴雨、洪水的侵袭。本矿与川宏煤矿、永旭煤矿、电力一矿、布尔洞沟煤矿相邻。

二、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淹没井巷。

三、安全防治措施

1、观察地表裂缝,一经发现及时堵死,在井口周围砌筑防洪坝、泄水沟,防止洪水灌入井下。

2、按积水量、涌水量组织加强排水,同时堵塞地面补给水源。

3、进入汛期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防洪检查。井口四周有妨碍泄洪的杂物及时清理和疏通。

4、摸清相邻煤矿采空区积水情况。

四、应急措施

1、迅速到现场查明涌水情况。

2、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向签约的矿山救护队求救。

4、撤走无关的人员和设备。

5、组织人员迅速排水,排水后侦察。抢险中,要防止冒顶和二次突水。

五、安全评价情况

本矿井四周无废弃的小窑,水文地质情况简单,地表无积水点,所以发生水害的可能性很小。

第五章 电气设备

一、检测

我矿为两回10kV电源线路,由从魏家峁110kV变电站和榆树湾110kV变电站各引一回10kV电源线路作为碓臼沟煤矿电源供电。

二、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生产。

三、安全防治措施

1、一路突然停电时,可以立即起动二路供电,然后组织人员检查停电原因。

2、井下电缆按机电质量标准化要求吊挂整齐,全部为阻燃电缆,保证不使用绝缘层破损的电缆。并做到“三无”电压、、电流不超过额定值。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3、供电、通讯、等系统均在井口装设避雷、接地和绝缘装置,并保证其完好。

4、电器作业人员经过专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井下对外通讯电话畅通便捷。

四、应急措施

1、迅速查明原因。

2、先切断电源,后灭火。

3、若火势较大,应就近到消防材料存放点,取出消防器材灭火。

4、现场人员必须佩带好自救器,注意自身安全。

5、在人员无法撤离时,应采取躲避措施。

6、在利用现有一切器材灭火无望,应立即通知签约的矿山救护队。

五、安全评价情况

本矿的电气设备基本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标准。

第六章 运输

一、检测

采掘工作面煤全部由胶带输送机运输,设备材料由柴油机动车运输。

二、造成后果

电气设备或机械事故,影响生产。

三、安全防治措施

1、主运输系统各部胶带输送机均安装了综合保护装置,并安排专人负责保护装置的检查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2、主副运输系统各部胶带输送机、柴油机动车包机到人,落实责任。充分利用检修班时间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加油(水)、维护、保养及备件更换,保证其正常运行。

3、各岗位操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4、各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四、应急措施

1、迅速查明事故原因。

2、先切断电源,后检查处理。

3、处理事故时,必须专人指挥,指定专人发送信号,并设置警戒。

五、安全评价情况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小。

第七章 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

为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12-2000)等有关标准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一、管理措施

1、矿井进行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

2、成立“重大危险源”专门管理机构及领导小组。

3、由矿长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自然发火的费用、材料、设备。

二、技术管理

1、矿井开采设计必须制定专项预防自然发火措施,采区巷道布置、工作面回采方式、采区隔离煤柱的留设和通风构筑物的设置符合要求。

2、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必须在45天撤出一切设备、材料,进行封闭。

3、做好对采空区的密闭堵漏,对报废采空区一定要及时封闭。采空区的密闭墙一定要达到质量要求。密闭墙要严密不漏风,并经常检查,发现有裂缝等不合格现象要及时修补。必要时要进行预防性灌浆,浆料的配制要合理,保证灌浆质量。对钻孔及灌浆要及时封闭,不能出现漏封及封闭不严实的现象,减少漏风通道。

4、开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定期检查回采及封闭工作面的一氧化碳、温度等情况。建立防火管理制度。

5、在采区设计时预先选定构筑防火门的位置,并储存足够的材料,以备随时封闭。

6、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管路,设置井上下消防材料库,消防器材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7、刮板输送机及胶带输送机要合理匹配、可靠安全,能力要为快速推进留有余地。

8、优化开拓部署和巷道布置,实施均压通风,尽量降低采区进回风侧的风压差。对于压差大的采区,可采用“调压法”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并保证通风设施的质量。

9、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及时做好井巷的维修工作,以降低井巷的风阻,减少通风设施。

三、加强矿井监测工作

1、常测定可能发火地点的风量、一氧化碳含量和温度,定期检

查废弃巷道的密闭情况,分析掌握发火动态。

2、对各工作面和采空区进行束管检测,及时掌握自然预兆和控制明火源,迅速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3、生产中应对局部埋藏较浅,开采时裂缝带可能切入沟谷的地带高度重视,并采取及时填埋、压实等措施,以免采空区与地面沟通,因漏风而引起自然火灾。

4、束管监测系统

为确保矿井安全,早期预测预报井下内因火灾,设一套束管监测系统。

监测点设在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将井下采空区、工作面等处气体经束管抽至地面监测,并由微处理机对其进行分析,实现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气等气体含量的在线监测,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报,以防止瓦斯爆炸和火灾的发生。

上述气体为煤层自然发火时的常规性标志气体。针对本矿井,投产前应作相关试验进一步明确标志性气体的种类,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监测的准确性。

系统由束管、抽气泵、气体采样控柜、束管专用色谱仪及虑水器、粉尘过滤器等组成。系统具有收集、分析、储存、显示、打印功能,并留有与矿井生产安全集中监测系统的通讯接口。

5:防灭火系统

我矿属于严重自然发火矿井,为确保安全,在地面建立永久性注浆站。系统由浆池、搅拌机、注浆泵、空压机、注浆管路和风管路组

成。工作面每向前推进40米埋设一趟4寸管路,连续注浆96下时后停止;工作面再推进40米后又开始连续注浆,如此循环。防止自燃发火。特殊情况时间可根据实际延长。

5、KJ76监测系统

KJ76型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作为整个矿井综合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用来监测井上、下的各类环境系数和皮带、水泵开停等主要生产参数。在主要变电所安装电力参数变送器后,可以及时了解各点的供电状况,发现故障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处理,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使值班监测、胶带机监测、主井提升监测、工作面综合监测等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善的、实用的矿井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集散型的系统结构,其信息的监测及分站等设备的布置完全按照矿井的特点设置,使各部设备都能充分合理运用,以满足矿井管理的要求。

四、其它措施

1、井下机电硐室及附近的巷道,要设防火阀门和防灭火器材。

2、必须保证主要通风设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保证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有效的反风。

3、主要机电硐室必须用不燃材料支护。在井下和井口房严禁采用可燃材料搭设临时操作休息间。

4、所有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品种的数量,备有明细卡片,指令人员定期检查更换。

5、加强矿工井下安全防火教育,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以免发生火灾。

6、井下必须设置消防洒水系统。

7、定期检查废弃巷道的密闭情况,分析掌握自然发火动态。

8、井下变电硐室、水泵房均设置防火栅栏两用门。

上一篇:2023防震演练方案下一篇:多彩的秋色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