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2024-10-17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通用11篇)

1.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一

没有谁因为孩子身高比不上别人,天天打孩子;没有谁因为孩子跑不过刘翔,天天骂孩子,因为外表的差异看得见,我们承认,升学率也没与这些,学校不因为这个而歧视,但偏偏因为学习你咽不下这口气,你不肯放过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

看不见的差异也是存在的,要不我们怎么没成了爱因斯坦呢?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是应该的,别为孩子的未来太担心,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

为什么会丢三落四?为什么这样磨蹭?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说了千万遍,打了好几场,他还是他,怎么就是不听呢?家长朋友们,很可能不是因为态度,就像学不会、长不高、跑不快一样他做不到,我们只有帮助他进行时间管理,和他一起进行学习生活规划,用表格、用小结帮他,而没有办法怪他。

2.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二

学习钢琴并不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钢琴家, 而是希望通过学习钢琴能够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熏陶孩子们的艺术气质, 美化孩子们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学习钢琴能够开发小孩的智力, 训练小孩敏捷的思维, 培养小孩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战胜困难的意志。系统规范的钢琴学习, 能够让孩子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动脑筋的习惯, 对他们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学习钢琴最难是“坚持”

孩子学习钢琴的第一课, 应该是让家长们对这门学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实钢琴演奏技巧的学习并不难, 最难的是坚持, 因为钢琴的学习周期很长, 少则几年, 多则十年以上, 而且需要孩子每天练琴。我相信很多孩子刚开始的确是即好奇又喜欢, 但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当中, 需要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 以及每天无数遍的反复练习, 于是很多孩子都是从最初的“喜欢”到枯燥练习后的“不太喜欢”。那么这时候家长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如果你觉得学习钢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确实是有好处, 那么就必须想尽一切的办法让孩子坚持,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他们的天性是喜欢玩, 他们的兴趣来的快也去的快, 他们不知道什么对他们有好处什么没有好处, 而这些都只能由家长来帮他们做决定。不管是钢琴家还是专门从事钢琴演奏或教育的工作者, 他们在从小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都曾经有过厌学或者想放弃的时候, 也都经历过泪水相伴的过程, 最后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威逼下继续学习的。所以要想学好钢琴, 就必须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 钢琴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娱乐、消遣或游戏, 而是一种责任。

二、孩子的进步和家长的付出成正比

学习钢琴的确是非常考验家长的耐性, 要让孩子学好钢琴, 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 都需要家长一路陪伴和监督, 特别是在初学阶段。四五岁的孩子学习钢琴, 因为年龄小, 理解能力和课堂的专注力都有限, 一些知识好像在上课时学会了, 但其实并没有完全的理解, 等下课回家可能就不知道了, 所以在孩子初学阶段, 老师往往会要求有一位家长能够上课时一同旁听, 在平时练琴的时候就能起到辅导和提醒的作用, 这对孩子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有感兴趣的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学琴, 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样孩子会对学习钢琴更有兴趣, 而且也更能够坚持下来, 这也是我这十多年钢琴教学中深刻体会到的一点。只要家长有信心, 有耐心, 孩子就能学好, 相反, 如果家长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学习, 那最终的学习效果就无法保证了。很多家长在观看了别的孩子弹钢琴后会疑问, 在相同学习时间的情况下,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弹得比自家孩子好, 而且学习进度也更快呢?那么这时请您先扪心自问, 您对孩子的学习究竟付出了多少呢?

三、通过学习钢琴锻炼孩子的“逆商”

有的学生家长在孩子初学时经常会犹豫是否应该给孩子买钢琴, 是不是可以先不买琴, 等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 如果能坚持再买。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这对孩子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是没有好处的, 一开始就没有培养孩子坚持到底的想法, 以后孩子一旦遇到困难您就让他退缩吗?一旦遇到挫折您就让他逃避吗?孩子的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靠父母从小培养的。一个孩子如果坚持学钢琴6年以上, 他战胜困难的毅力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都会超过一般的人, 也就是学术界所称的“逆商”要比其他的人高, 这对他以后的人生是很有利的。

四、钢琴是给所有爱好音乐的孩子准备的

很多家长会担心我的孩子对学习钢琴是否有天赋或者手指条件是否适合学习钢琴, 其实这两个问题家长不必过多的操心, 只要孩子想学习钢琴, 就是可以学的。钢琴不是专门为少数天才准备的, 钢琴是给所有爱好音乐的孩子准备的。要想学好钢琴, 百分之九十是靠学习过程当中的勤奋努力和练习时间的积累, 百分之十是靠天赋。我们并不否认不同的小孩在天赋和手指条件方面是有区别的, 但普通的孩子只要坚持练习, 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至于手指条件, 手偏大的孩子确实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琴键的控制范围更广, 演奏会更加轻松, 这也是为什么钢琴家当中男性比女性多, 因为男性学习钢琴在手的大小和力量方面都比女性更有优势。但这并不等于普通的人就不能学习钢琴, 只要是正常的孩子, 绝大多数都能够正常的学习, 当然, 如果要想成为钢琴家, 就需要具备这百分之十的天赋和较好的手指条件了。但是我想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 让您的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是在于提高他们的素质, 在于学习过程对孩子的培养, 不是要人人都成为钢琴家。

五、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家长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孩子保持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学习钢琴, 首先必须是孩子喜欢, 自愿学习这一门乐器。要让孩子对音乐和钢琴产生兴趣, 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听一些钢琴或者小提琴等器乐独奏的音乐, 这种音乐旋律性较强, 对培养孩子的乐感是有好处的。带孩子观看现场钢琴表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有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来这儿观看, 在这里能够体会到很浓厚的艺术和学习氛围, 这些举措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另外, 让孩子参加一些小型音乐会或者比赛让他们互相学习, 这样既能提高孩子的演奏水平, 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 又能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只有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才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才能把钢琴这门乐器坚持学下去。

结语

3.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三

健康关注

不久前,美国纽约市公立初中因为增加了一门强制性课程——性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如何使用避孕套,何时避免发生性行为等引发轩然大波,有教育专家认为,中学课堂开设这样的课程绝对有必要;也有人认为,对某些人文和治安环境完全不同的城市而言,此类教学内容反倒可能会有教唆的嫌疑。再者说,由于性教育牵涉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宗教信仰、社会意识等多方面问题,因而不能采用一个标准,一种方式,一个声音。

随着性早熟、少女坠胎等现象的日益增多,对于那些身体快速发育却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他们究竟该怎么办?怎样看待性、情感和自己的身体?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地度过危机四伏的青春期呢?

个案一:8岁女孩“乳”早熟

8岁女孩晔晔在其父母陪同下到了医院,经检查,晔晔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性早熟的症状,包括乳房发育与阴毛生长。晔晔从小跟着外婆生活,不知道乳房提前发育是性早熟。经过检查化验,医生诊断该患儿为单纯性早熟,B超检查卵泡发育接近成熟,很快就会来月经。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呈显著上升趋势。女孩在10岁以前乳房下有硬节、肿痛等迹象日益增多,男孩在12岁前出现变声、长胡须和体毛等现象也不少,这些青春期過早出现的现象,即为儿童性早熟。

儿童性早熟可对儿童造成心理行为和体格发育两方面的危害。患儿可能因自己在体型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而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过早来月经的女孩子,往往精神十分紧张,进而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学习;此外,由于性早熟患儿多伴有骨骼提前发育,骨骺提前闭合等,虽起初身材较同龄儿童高,但成年后身高往往不够理想。

由于性腺的不同,一般而言,女孩比男孩性发育早,因此发生早熟的女孩也相对比男孩多些,男女性早熟比例约为1∶3甚至1∶5。随着营养状况的明显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的提前现象已在多项指标中有所体现,另外,误服含雌激素药品或食用含雌激素食品,如各种饮料、滋补保健品及各种肉、禽、水产品类蛋白质在日常饮食中所占比例较大,部分假性性早熟明显高于真性性早熟。

现在增加较多的性早熟六成左右与吃有关,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大约占到四成,如环境污染、长期使用成人美容用品、不良的心理刺激,包括网络、影视等色情内容;此外家庭气氛和亲子关系质量、所处学校社区环境特点、同伴的喜好等都有可能产生影响。

个案二:14岁少女堕胎辍学

今年14岁的初一女生小娟,因好奇跟一名初二男生同居。小娟竟然对避孕一无所知,直到怀孕4个月后被母亲发现,才被送去医院堕胎。为此,父母不得不让孩子辍学。

“我的女朋友今年13岁了,能否发生性行为?”“我吻过楼下小妹的额头,她会不会怀孕”……如今,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困扰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对未成年女孩来说,普通性行为造成的创伤比成年女性要大得多。因为未成年女性的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阴道黏膜发育较稚嫩,宫颈上皮也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而连续流产等意外,更可能造成子宫穿孔,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造成出血量比较多等严重后果;远期的并发症,则可能造成子宫内膜移位症、盆腔炎症以及不孕症。

据调查,许多出现过早性行为与意外怀孕的孩子,其家庭普遍存在亲情不足、经济贫困等问题,而父母长期忽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观点:父母是孩子性别启蒙老师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性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们安全度过青春期呢?

当“小豆子”还在妈妈腹中时,家人已经对他(她)充满了无限的期待,男孩?还是女孩?如果是男孩,爸爸愿意带他到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如果是女孩,妈妈更愿意把她装扮成可爱的小公主,教她跳舞,让她学琴,自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必然带着性别的标签,按其性别赋予的角色慢慢地成长。在此过程中,爸爸妈妈则是孩子性别启蒙中最重要的老师。

女孩喜欢布娃娃,男孩子喜欢汽车,这种偏好差异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加上父母的导向的双向作用结果。有些特殊的家庭,男孩当女孩养,女孩当男孩养,而父母这种意识行为会使孩子产生角色的转换,例如电影《失恋33天》的男主角王小贱,行为中总带有一些女性的特质。

实质上,不同的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差别是天性使然,以玩积木为例,男孩、女孩的玩法就不一样。男孩会把积木玩得乱七八糟的,女孩则相对规整地来回堆放;又如汽车玩具,有些男孩喜欢把车子拆来拆去,多数女孩则只是把车子推着玩。可见,男孩更多表现出操作性行为,女孩则更多表现出社会性行为,这种表现应该是天性或者遗传的结果。不管是天性,还是在父母的导向下,孩子的性别角色出现分化和固定,父母的引导起更重大的作用。

新知:孩子性别意识发展有迹可循

孩子性别意识的发育可总结为萌芽期、肛欲期、性器期、沉默期、青春期共5个阶段,家长可以通过这些阶段的特征,有意识地以身作则教育孩子。

第一阶段,1岁前(萌芽期)

孩子会通过发声、眼神、行为等,简单地辨别爸爸和妈妈的区别。例如,孩子喜欢跟妈妈玩躲猫猫,但不愿意跟爸爸玩躲猫猫,取而代之的是跳来跳去,举高高等大动作运动,当妈妈想参与进来的时候,孩子同样不愿意跟妈妈玩同样的游戏。可见,孩子是通过游戏方式对父母进行区别对待。这是孩子的天性本能,但是有性别认知障碍的孩子,这种区分能力是较低的,属于性别认知萌芽期。

第二阶段,2~3岁前(肛欲期)

该年龄段排泄机能成为孩子得到性快感的主要目标,孩子从排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快乐。在学习排泄的过程中,孩子渐渐学会区分男性与女性的区别,如男孩要站着尿尿,女孩则要蹲着尿尿,这个时期也是性别分化比较明确的时期。

第三阶段,3~6岁(性器期)

孩子在该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在飞速发展,也是性别角色建立非常重要的时期,他们渐渐知道了性别是固定而不会发生改变的。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我们称为三角关系时期。这个时期,女孩认同妈妈,仰慕爸爸;男孩认同爸爸,模仿爸爸。这也是孩子将来能形成良好亲密关系的基础。

nlc202309032152

第四阶段,6~11岁(沉默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稳定的同性伙伴,不愿意跟异性玩,即使男孩与女孩一起玩也易发生冲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性别角色刻板地遵守,认为逾越性别角色的行为不能容忍。例如男孩只能玩男孩的玩具,不可以玩女孩玩的布娃娃。

第五阶段,11~19岁(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身体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让孩子真正明白性别,是生理与心理的真正统一的时期。有些性别认同障碍的孩子,在这个时期能表现出来。这些孩子会出现心理性别角色的混乱,导致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异性,还是同性。

建议: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健康的性别意识

其实父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教育工作,假以时日,让孩子养成健康的性别意识并不难。

首先,父母就是健康的性别榜样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是模仿学习的性别榜样,明确的性别角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别认同意识。例如爸爸对孩子来说是偶像,不管男孩女孩都一样。男孩更多地模仿爸爸,而女孩则仰慕爸爸,模仿妈妈的角色。如果爸爸的角色定位偏差,就容易出现问题。有些爸爸很会带孩子,甚至连妈妈也比不上,这样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容易对性别角色的分工产生偏差。在正确的家庭性别角色分工中,爸爸应该起到教育、引导孩子的作用,妈妈则主要是起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作用。当然,爸爸有时候也可以帮妈妈分担一些工作,例如换纸尿裤,即使笨拙一些也没关系,孩子能从中感觉到爸爸和妈妈的差别。另外,和谐的家庭关系也很重要,爸爸妈妈的关系越融洽,孩子的安全感会越好,性别差异意识会越明确。

其次,针对不同性别玩不同的游戏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日常游戏,引导孩子认知性别差异。例如家里的男孩,爸爸可以多带孩子在户外做些肢体运动,陪孩子一起搭建玩具车跑道,或者拿着玩具枪打枪战等,培养男孩的气质,如果是女孩,妈妈不妨陪孩子给芭比娃娃换装,用玩具烹饪工具玩过家家这样的小游戏,培养女孩的气质。

当然家长有时也不必太刻意地区分,即使有时候男孩会跟女孩一起玩洋娃娃,也可能他们是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假如男孩抱着娃娃喂奶,妈妈可以这样问:“你在学爸爸用奶瓶喂奶啊?”通过这样的方式区别开男性與女性。假如男孩看到妈妈涂口红,想跟着学,妈妈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女孩子才会涂口红,你是男孩子应该跟爸爸一样涂润唇膏。”千万别对孩子异常的模仿行为表示认同,否则孩子会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第三,男孩女孩,要区别对待

除了游戏外,在日常的养育方式上,父母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性别区别对待。例如男孩在公园跑动的时候摔倒了,爸爸要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培养男孩坚强的性格。例如鼓励女孩养可爱的小动物,像小白兔、小仓鼠,培养女孩的同情心和细心的性格。

当然,家长也无需太刻意地关注孩子的性别教育,早期的孩子性别意识还不会太明显,例如男孩也会玩女孩的游戏,当孩子困惑,甚至行为异常时,我们就需要特别关注,到底是哪出现了问题,假如采取了措施而问题得不到解决,则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儿童心理专家了。

没有好的社会环境,便不会有好的性教育。好的性教育,就是合情合理,就是要考虑到让性教育适合孩子的年龄和成长环境。好的性教育绝不会鼓吹禁欲,它会给青少年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懂得性安全、性约束、性道德,并学会尊重他人及正确认知健康的两性关系。

好的性教育离不开好的教授方式,互联网可能是最好的平台,也必将成为最好的传授方式。建立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各级别的性教育网站可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好建议。当孩子们一个人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安稳地学习性知识时,他们便摆脱了面对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的尴尬和担心。

(编辑 墨非)

4.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四

珍惜孩子每一个犯错的机会,这是他的个人成长机会,家长无法代替他成长。上面那个案例,家长希望孩子有选择的交朋友,耽心近墨者黑,初衷当然是好的。但家长有家长判断好坏的标准,孩子也有自己的标准,家长的标准未必会比孩子的标准客观的多。孩子是交友的第一主体,家长并未参与其中,对他人的判断主观性较强。

如果发现孩子有受到不良朋友的影响,家长首先是与孩子分析与沟通,而不是粗暴的制止,更不应该与老师结成攻守同盟,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把向家长打开的心门给关闭了。正如一次次考试一样,测试的目的不是分数,而是关注错题,找到知识的薄弱点。而人生中的每一次错误,只要我们正视它,这不正是我们成长的经验吗?

5.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正确读书 篇五

不久前,路遇一位老邻居和他上中学的孩子,早就听说这孩子从小就挺喜欢看书,就问小家伙最近在看些什么书,谁知他报出一连串的书名,令我不知所云,这些书多是武打、言情、侦探之类,毫无经典可言,其父还一个劲地夸奖孩子看书入迷的“认真精神”。

由此便想到了一个问题:家长应当如何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

对孩子来说,开卷有益须选择。书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甚至使人终身受益,但也有令人颓废、萎靡不振的书,这种书实为糟粕、毒药。现在书的品种繁多,如果良莠不分,不仅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使孩子步入歧途。作为家长,首先要为孩子选择那些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孩子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书,例如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中外古典名著,文学艺术经典

等等,对侦探、武打、言情之类要严格控制,因为这些书对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其次,要指导孩子科学读书。一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鼓励孩子写点读书笔记,助读助记,留下读书的心得,哪怕是片言只语也是好的,精彩章节和佳句要能熟记,提倡背诵一些名篇名句;二是培养吸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孩子读了书,要鼓励孩子讲给别人听,或把精彩句子用到作文、书信、日记中去,把书读活;三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读书姿势要正确,不要在路上、车上、厕所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也不要在强阳光下看书等等。

6.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篇六

不怕失败

家长常常会鼓励孩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拼搏向上,但面对他的失败,更多的常常是责怪和不知所措。

孩子失败时也正是最需要亲情的时候。比如孩子参加比赛输了,此时最好的做法是,赶快让孩子离开现场,带他到一个只有你们两个人的地方,这样可以不让他在众多小伙伴面前失态而尴尬。然后,不妨让孩子发泄一会儿,并用温和而同情的目光安慰他的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同情可以使孩子感到被人理解,等他冷静下来,你就可以和他深入交谈了。这时千万不要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或者“你不应该为此灰心”之类的话,此时的他不需要大道理,也不需要模糊的建议。不妨对他说:“下次再输的话,你可以朝着天空大喊一声。”此类实际的建议,远比那些空洞的说教对孩子的身心更有帮助。

培养起责任感

在教育孩子宽容、忠诚的好品质这方面,宠物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其实专家认为:“养宠物可以培养孩子照顾另一种生物的`责任感。照顾狗、猫等,可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感。”

譬如,当家里的小狗每天下午3点准时出现在门口等候小主人归来时,孩子就不难理解什么叫忠诚了。而且,小狗会不断将这个道理演示给小主人看。再比如,孩子有时会抓住小猫咪的尾巴,但事后,小猫还是不计较地和小主人一起玩。家长可以通过这件事教会孩子什么是宽容,同时告诉他对待别人的错误也要学会宽容。

当然,如果没有时间养宠物,可以让孩子参与和邻居一起遛狗,或者在放假时让孩子给学校养的小豚鼠做个窝。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学会助人为乐,同时明白,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好。

当着孩子轻歌曼舞

很多家长认为在家的亲昵行为应该避开孩子,否则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专家们却认为,家长间的相爱,反而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有益。

如果你们晚上想在家跳一会舞,完全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因为,让孩子看到你们的轻歌曼舞,拥抱甚至亲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而言,习惯于家长的亲密举动会使他们与周围朋友间的关系更融洽,尤其是对他们将来与所爱的人生活会更有指导意义。

家长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高智商和情商全面发展的孩子其实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孩子。家长要掌握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有规划的教育,逐步培养他们具备刚毅、正直、的精神,聪慧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之从各方面均衡地发展。

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专家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链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7.家长如何正确辅导孩子学习英语 篇七

英文亲子游戏 家长孩子同欢乐

可以设计一些特别的亲子手工游戏,比如比较简单的钓鱼游戏,就可以帮助孩子记单词。让孩子自己动手用纸剪一些小鱼,写上单词并在小鱼背上粘上回形针,然后做一个有磁铁的简易钓鱼竿。然后设定一个时间,看孩子是否能按时钓完全部小鱼,而且记住所有的单词。孩子们通常都非常愿意挑战自我,一旦设定了时间,他们会愿意不断打破自己的记录,并乐此不疲。另外,同一个游戏常常可以举一反三。比如同样的钓鱼游戏可以变成拼写单词的练习。把小鱼上贴上字母,让孩子钓上相关的字母小鱼们来拼成单词。或者变成单词拼成句子的活动。

这里要注意,和孩子在家进行游戏一定要首先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然后顺着孩子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稍稍加一点设计,很多游戏都能变成有趣的儿童学习英语的机会

8.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八

考生落榜了,家长怎么办?

虽说“家有落榜生”不是一件开心的事,但如果此时家长再表现不佳,轻者孩子受气,心理遭受打击,重则可能引发孩子与父母的激烈冲突,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甚至为此而做出某些极端行为。

父母怎样才能“善于”甚至是“巧于”面对、处理这样的事情呢?家长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应对措施?

1、及时进行心理调整

面对“家有落榜生”,家长必须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地认识现实,走出心理死胡同。既然考试已经过去,既然录取已经无望,一个劲地唉声叹气又有何用?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自己的言行中体会到:成败并非只此一举,一次的失败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尽量淡化落榜对家庭、对父母自身、对孩子的心理压力。恢复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气息。

2、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落榜的学子大多处于青春期和生理、心理待健全期,因为心理和生理等诸多原因,处于易冲动、定力不够的成长阶段。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地教育、引导,高考落榜的打击就很容易造成他们暂时性的心理失衡,从而使他们陷入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境地。专家的意见是,一方面要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引导孩子认清现实,正确对待成功与暂时的失败,正确面对现实,并尽可能利用自己或者亲友中的例子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教育,让孩子尽快从失意和消沉中走出来,客观地看待自己,正确地面对现实。

如果孩子出现了沉湎网吧、迪吧、电子游戏厅、酒吧等行为,家长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孩子加强管理,并尽可能地组织孩子外出旅游、走亲串友活动。切忌不管不问、言必称伤透心、话必说失望极,要从根本上消除孩子极端言行和心理失控现象的发生。

3、莫在孩子面前夸人之长

高中毕业的孩子,正处于自尊心强烈、心理敏感时期,外界的一个小刺激也极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掀起轩然大波,因为社交等原因,在孩子的周围肯定有金榜题名的学子。在生活中,家长要尽量避免落榜的孩子与这些金榜题名者的接触。如果避不了,家长要先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金榜题名的同学。同时,要在同学面前多谈谈自己孩子的优点,正确地与孩子以及同学们一道分析一下失利的原因。家长切忌在外人和亲友以及中榜者面前说类似于“看看人家看看你”、“人家某某就是聪明”、“你怎么不跟人家比比学习呀”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尽量不人为地在孩子心中造成大的心理和精神波动。

4、帮助孩子选择道路

“天生我才必有用”,成材之路有千万条,家长要根据孩子失利的事实情况,分析孩子是暂时性的意外失利、不适合走高考这条路,还是不适合继续求学,从而有选择地为孩子的下一步成长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上海市张江专修学院学历+技能考证这一新模式也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相对于拥有迥异文化背景、生活成本昂贵的国外留学,同样具有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环境的上海市张江专修学院为高考落榜生提供了一条更合适的成才之路。

张江专修学院其国际化的资深师资团队、丰富的学院文化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已培养了大批像包禹这样的优秀毕业生。希望高考落榜的学子们尽快走出阴霾,与其身陷高考失利的痛苦中,不如摆正心态,走出一条同样会带你走向成功的成才之路。

9.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九

孩子求知欲非常旺盛,总是不停的问这问那,请家长不要厌烦,尽可能的为孩子解答,实在不知道,可以告诉孩子,这个问题妈妈也不太清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去找答案。这样既增进了感情又让孩子增长了知识,可千万不要糊弄孩子。

发展智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做,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阻止孩子,让孩子随心所欲、自在的玩耍。

10.父母如何正确的和孩子沟通的方法 篇十

正在上重点高中的鹏鹏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全家都很喜欢这个内向懂事的孩子。姑姑送给鹏鹏一个MP3播放器做为新年礼物。鹏鹏很喜欢这个小礼物,开学后也常常带在身上,期望在课间和上学放学的路上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歌曲。

一天,数学老师走进教室时,鹏鹏还在专注听音乐,直到同桌示意他,才赶忙将耳机摘下来。老师盯着他淡淡地说:“我知道你上学期数学考得不错,但上课前请你不要听这个,以免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鹏鹏脸上顿感火辣辣的。

第二天的数学课上,坐在鹏鹏前面的一名同学因为没有听明白老师刚才讲的例题,趁老师写板书时扭头问鹏鹏。老师转身看见鹏鹏和同学说话,联想到昨天发生的事情,便用黑板擦拍了一下讲台,怒气冲冲地指着鹏鹏说:“你要是不想上课就出去!”

鹏鹏顿时感到羞愤难当,眼泪在眼睛里直打转。尽管前面的同学站起来主动道歉、解释后,老师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分别看了他俩一眼,继续上课,可鹏鹏的脑袋却嗡嗡作响,再也听不进老师后来讲的任何一个字。

那一天对鹏鹏来讲过得很慢、很长,好不容易熬到放学,匆忙回到家的鹏鹏无法静下心来写作业。晚饭后,他实在觉得内心很憋闷、很委屈,便向爸爸妈妈诉说了这两天在数学课上发生的事情。让他意外的是,他不但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情和理解,爸爸还没收了他的MP3播放器,妈妈也责怪他不该在临上课前还听音乐、和同学上课讲话。

从此,原来嘴角总带着淡淡微笑的鹏鹏好像变了一个人,变得沉默和消沉了。他不想再见到数学老师,对数学课也渐渐失去了兴趣。最初他只是数学考试成绩下降,而后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并逐步产生了厌学情绪。可他的父母并没有察觉到鹏鹏内心的苦恼和挣扎,反而在亲友面前哀叹、抱怨孩子不争气。

用共情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鹏鹏的父母能够认真倾听儿子倾诉他在学校受到的委屈、内心的烦恼,用暗示的言词和语气鼓励孩子将心里的话说出来,例如:“原来是这样啊,还有呢?”孩子的情绪就能慢慢得以释放。

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和技巧,同时也是一种修养和境界。父母用心听孩子倾诉完他在学校的遭遇后,应当再表示适度的共情,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或后背,并充满诚意地对他说:“我理解你的感受,儿子。要是我处在当时那个情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老师这样责怪和误会,我也会感到很尴尬,我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一些伤害。”

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麻烦、困惑或受到委屈时,内心深处便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孩子带着情绪表达他的感受时,这种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当家长用心倾听,用理解、接纳、共情等积极的方式回应孩子时,这种能量就可以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慢慢释放,帮助孩子回归理性思维。

英文里的Empathy(共情)和Sympathy(同情)虽然只有一个字母之差,但意思却有很大差别。同情是指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会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而共情能力则是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话将会怎么样?”共情是尽力深入到对方的思想里,体验对方的感受,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协助对方处理情绪,帮助对方从情绪中走出来的一种能力。

如果鹏鹏能得到父母的共情和慰藉,内心不仅会很快平静下来,而且会感到爸爸妈妈是他的知心朋友,能理解他,遇到问题时彼此能碰撞出心灵的火花,在内心产生一定共鸣。这对孩子恢复自信,以积极的方式应对挫折,对孩子后来健康人格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共情之后,父母要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权利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除非孩子需要家长提供一定帮助,千万不要包办或代劳。

等孩子情绪渐渐平静了,父母可以试着问鹏鹏:“儿子,那你计划下一步怎么办呢?”

鹏鹏可能会说:“我明天和老师谈谈,告诉他我以后上学不带MP3播放器了。如果同学在上课时再问我问题,我也会告诉他们下课以后再回答,以免打扰周围同学正常听课。”

人都有自尊和自爱,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不便、烦恼或损失时,往往有自我修复和尽力弥补的意愿,并努力做出相应的行动。只是孩子这种自我修复和改进的能力,有的被父母替代了,有的被父母或老师“无意”扼杀而悄悄流失了。

父母应抓住时机帮助孩子谅解老师对他的误解和不合理的责难:“老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他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上课注意力集中,高效吸收他所讲的内容,只是方式和言语有失妥贴。”

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原谅老师,内心的郁结也就完全散开了。同时,他也会因此吸取经验,在内心提醒自己,长大后要做一个宽容、待人得体的人,以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父母还可以趁机告诫孩子:“你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也会遇到伤害、误会你的人,你对此不必在意,只尽力做好自己,不虚度时光,善待自己和他人就可以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父母要用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言行,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根据具体状况提供适时的引导和恰当的鼓励。这样孩子既能释放心中的压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抗挫和抗压能力,使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得以提高和拓展,以全新的热情投入学习。

11.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十一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 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

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资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上一篇:读安妮日记有感600字下一篇:房产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