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礼仪那点事儿

2024-08-13

面试礼仪那点事儿(共10篇)

1.面试礼仪那点事儿 篇一

关于薪酬

每次面试看到面试者填写的“预期薪水”,我总是问,能告诉我你写这个数字的理由吗?有些人会直接告诉我因为物价一直在涨,这真是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回答。关键的问题在于物价涨,你的能力有在涨吗?如果你还是什么都不会,物价再涨和你的薪资要求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只不过想知道你写的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的,你可以告诉我之前的平均工资是多少,现在希望换个工作,有10%15%的增长;或者你告诉我这是个底薪,我希望另外还有奖金。这些回答我都能接受,因为我能判断得出你的思维过程。但是你告诉我物价在涨,我该怎么判断呢?难道你让我判断发改委的思维过程吗?我可没有这样的能力啊!

所以,我关注的是你自身和有事实依据的理由,也希望你能从自身来回答我的问题,并告诉我你的回答都有根有据。

[面试那点事儿之关于薪酬]

2.压货那点事儿 篇二

你是压货高手吗?

近日,一个很久以前的前同事兼面子上的朋友W君打电话来报喜:昨天终于成功跳槽到另一家规模小得多的饮料公司,干的是一份销售培训的活儿,

我愕然之后不合时宜地“呵斥”他:你放着“山贼”(其实是华北区销售经理)这份大有前途的职业不做,去抢什么耍嘴皮的“穷教书匠”的饭碗?

电话传来W君顿足捶胸的“哭嚎声”:大哥,客户的库房都被我压得冒尖啦,盘库时连一只女人脚都放不进去!编了3年的童话再没一个经销商愿听了,咋整?还不赶快拎包走人!

正在写这篇文章的当儿,《第一财经日报》又有一则新闻出来:著名物流企业越海科技被PC巨头惠普的一位徐姓销售经理“骗”得花了上千万现款吃下台电脑,结果徐经理的承诺全打水漂,最后干脆离职拜拜了。2000台电脑压了7个多月还没消化,让越海老板悲愤莫名。

压货能压到外行手里,而且一压就是千万,徐经理可谓压货高手中的高手。

压货未必就是罪恶的。比如,可口可乐各装瓶厂有个共同规律,一旦一个工厂年销售(其实用压货形容其销售的实际内容更贴切些)只要超过2千万标准箱,随后一年销量会呈井喷式喷发,并保持2~3年。

本文不在道德层面讨论压货,只要销售还在继续,压货就在发生。我辈既然吃的是销售这碗饭,就有理由为压货正名:压货有理!当然,还得补上一句,过量有罪!

如果读者诸君还想将销售这碗饭继续吃下去,那么,有两个问题不得不明确:

1.应该把货压给哪位好朋友?

2.阅尽前辈“压货秘籍”,遍寻名师,如何用最动人的甜言蜜语去压货?

把货压给谁?

很多朋友把第一个问题看成是废话:老子每个月都在为指标恼火得血压飙升,还管谁该压谁不该?肯定是大小渠道老少客户通吃啊!但事实证明,这种压货方法,不出3个月,你一定死翘翘,

如果你是一个新品,或者不是一线品牌,尚能巧舌如簧说动覆盖完善、口碑良好的渠道商付出大笔彩礼来压货,当然是上上之举。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那些比猴还精的A类客户很难上当。这时,找到那些“钱多人傻”但下级覆盖不够或根本没有从业经验的“钻石王老五”,也算你小子运气好。当然,注意别压太狠了,除非你和上文的徐经理一样,事先就准备好拿了奖励走人。

还有一种大客户策略,实际上是更高明的压货策略。有两个公司这一招玩得出神入化,一个是年销售上百亿青岛啤酒,一个是销售过40亿的红牛饮料。十多年来,他们销售的核心政策实际上一直都是被人唾弃、“迂腐不堪”、“陈旧过时”的大客户政策。他们一边威逼利诱软缠硬磨让大客户不断吃进,一边“悲天悯人”地帮助挺着大肚子奄奄一息的大客户一级级把货压下去。

20底,某公司的核算业绩是:sell in(公司卖给大客户)42亿,sell out(大客户出给小批发和终端的实际售出,其实还不是真正被消费者消化)30个亿。100多个大客户朋友用他们肥硕的大肚子装进去了12个亿的“理论”销量业绩。

3.夏天那点事儿作文 篇三

鸟语花香的春天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骄阳似火的夏天。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夏天的那点事儿吧!

夏天,那就一个字“热”!犹其是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炙烤着大地。马路上,警察叔叔已经汗如雨下了,皮肤被晒得黑不溜秋的.。可是,他们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热了喝口水、擦把汗,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为之动摇。

夏天,那就一个字“热”!小草和花朵都弯下了腰,耷拉下了脑袋,摆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一阵风吹过,树上的叶子“沙沙”作响,却不见得有什么精力,植物们瞬间像被夏天抽去了灵魂一样。

夏天,那就是一个“热”!小狗懒洋洋地趴在树荫底下,伸长了舌头,还是无济于事;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扑腾着翅膀;知了在叶子上一个劲儿地叫着,仿佛在说“热呀,热呀,太阳晒死宝宝啦!”

4.开学那点事儿作文 篇四

——题记

一转眼,新的一年又来了。伴随着青春的脚步,我们迎来了人生最美的春天。

记得,老师和我们说过:“春天,人生最美的季节,那是希望与活力的象征,是我们新的起点。”

如今,我们即将迎来开学日,那是我们新的起跑线,能让我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大放光彩,成为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新行星。

俗话说得好“日日我常新,新年新气象。”开学了,我们要有新的打算,要懂得竞争。成绩就划船一样——不进则退。我们能做的只有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们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所以辛勤的园丁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尊师敬长,因为如果没有老师和家长,就没有现在的我们,更看到未来的我们。

“未来”,简单的二字,深刻的道理。每个人都有未来,只是不同罢了。我要的未来是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只为日后的自己。

简单,却又不平凡。我计划好眼前的每一步,初中的生活,是我新的起点,是我人生新的开始,所以我不想失败,我要做到每步都“精心策划”,不能让时光虚度,因为我还不想“死”。

5.癞二那点事儿美文 篇五

俗话说:打鸡(狗)还得看主人,何况鸡狗亦聪明。

一个家庭,如果养鸡养狗的,都会因鸡啊狗啊生出一些小事,信不信由你。

九十年代初期,有人说,进了国营企业就是捧了铁饭碗,工资高,福利好。其实这是很错的观念,我所在的大型国企韶关钢铁厂就有不少处在贫困线的职工。我的不少的邻居职工,生活就很贫困。

我住家属区四楼,房子靠近山边,我楼下一楼居户的张师傅下岗了,就把一楼后门庭院用砖围砌起来,因生活拮据,有老人及小孩多要供养,所以就在围成的后院养鸡挑去市场上去卖,换钱养家。

较早时养的一群鸡里有几个小公鸡,小公鸡早熟,个子比鸭蛋稍大点身上没长齐毛就开始喔喔叫了,烦人。便请阉鸡的师傅来阉掉,请来的阉鸡师傅那天可能手软或手艺臭,好几个小公鸡阉的都很好,谁知偏有个小公鸡狡猾骗过师傅,只割了一个卵没阉完全熟,阉不干净还是公鸡。早上非得一两点起床,喔喔乱叫,邻里都齐声说,这阉不熟的公鸡精力更充沛,真了不得,喔喔起来比大公鸡还亮嗓。

喔喔叫的惹人烦厌,楼下的张师傅就想把鸡提去市场卖了,无巧不成书,还真有那么巧,买鸡的人都说这公鸡咋长的这样,毛都不长几根,身上秃着恶心,不帅,不要他。又单个提回来了,小公鸡便不乐意不高兴,记仇。那晚两点钟就开始喔喔叫,一直叫到早上七点还不停。楼下张师傅和邻居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癞二”。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居委会。居委会主任是原来钢铁厂一个分厂的妇女主任,退休了还在居委会挂职。人们都叫她“马列老太太”,马列老太那天一早就找一楼的张师傅做思想工作说:“老张啊!你这工作可没做细哟!我给你两个战略方案,一是今天继续把他卖了,长相差点降价处理还可以吧?我不信送人都不要。二是给他找个媳妇儿,有媳妇儿伴着,看他急躁不?看他还吭声喔喔不?你老张呀!以前在我手下当工人那么木木的,现在还是呆呆的一点没变!”

楼下的张师傅居然不肯实施马列老太的两方案,因为他发现那小公鸡的闪光点确实与众不同。他指着小公鸡对我说:你看,他那脚,粗壮骨大,爪子鹰爪般,身上虽然秃,皮却厚实,冠子高高鲜红,脖子上的羽毛金灿灿,是“斗鸡”斗勇的好材料哦!

自那以后楼下张师傅就宠着那“癞二”,吃香的喝辣的,偏那“癞二”见主人宠爱他,便长的雄赳赳气昂昂,无恶不作,无架不打,打架斗殴,飞檐走壁无所不能,打起架来非得将对手往死里啄不可,有一次打架,从他家后院飞起到二楼阳台,再从二楼阳台飞上三楼阳台,然后飞上我家四楼阳台,我吁一声赶他走,他毫不犹豫扑哧扑通飞跳下他家后院,居然不损毫毛。

居委会的马列老太见一直有人投诉,就说工厂家属区不给养鸡,隔几天便派人过来抓,几个人劳累半天就是抓不到“癞二”,还搞得鼻青脸肿,鸡飞狗跳,走时威胁楼下“癞二”的主人:你赶快卖掉他们!不然重重罚款!

不管邻居和马列老太太咋凶咋劝,楼下那“癞二”的主人还是宠着他,不让别人加害“癞二”,气得邻居和马列老太骂楼下的张师傅是“癞一”,又不敢对张师傅咋地。www.duwEnz.com

有一次我吃完晚饭,觉得无聊,就想起上午听楼下养鸡的张师傅家人说他家的鸡聪明得不得了,会数数认字,打架斗殴得过武状元,就想去见识一下,去到,主人就指着趴在一只漂亮母鸡身上的鸡说:“癞二”就是他,上次打架时从后院飞上一、二、三楼阳台又从阳台飞下后院的那个。张师傅就把那阉公鸡从母鸡身上叫下来叫着说:“2”,就见鸡喔喔叫两下,然后在地上啄两下,主人说“4”,那鸡就喔喔喔喔四声,然后在地上啄四下。

呀呀呀!厉害死了,看完文戏武斗,我就服了,连称主人张师傅教导有方,这公鸡去到哪都是栋梁之才,赚大钱的货。

谁知张师傅听了叹了一口气说:“唉——!别说了,就那年时请了个阉鸡师傅说阉他,结果师傅失手,两个卵才切掉一个卵,他记仇,把师傅狠啄了一个鸡眼,从那后就对谁都充满仇恨,打起架来死不要命,见母的就去调戏,记性又好,你看见了他数数的技艺了,吃量又大,把我都吃穷了!”我听了惊讶不止,加上看“癞二”的主人也是一付混世魔王模样。就心想:深得主人的遗传基因啊!边说着:奇鸡!奇事呀,奇迹!

那年中秋节一大早,楼下张师傅就不知啥事跟另一家人吵起,我在楼上细听好像是为卖鸡的.事,两人争抢买主,差点动手打起来,后来,又说到谁家的鸡好,谁都不服谁,都说自家的鸡种好,聪明又强健。吵着要让鸡来比划比划,张师傅大声嚷嚷着:比就比,还怕你咋地?

我听到高兴极了,本来钢铁厂里面娱乐节目就少,不像广州、韶关这些大都市,娱乐多。如果能在厂区里演一出鸡斗,真是三生有幸啊!一整天都乐着等着。

闲话少说,只见两家都把最聪明勇敢高大威猛的公鸡带到一个宿舍区外的一个草坪中,围成一圈,因为没做广告,开始围观的人不多,楼下张师傅的“癞二”鸡便不太高兴,看我是他楼上的住户,就瞪着我,意思很明摆着,叫人来看!我赶紧掏手机叫人,渐渐的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公鸡“癞二”就洋洋得意起来,谁都不放眼里,两家的公鸡一放手,就打斗起来。

呀!那架势,先大啄几十回合,根本分不出胜负,公鸡还没用上真功夫,两家主人的眼睛滴血似的通红通红,都恨自家的鸡不争气,最好就是三秒钟结束战斗,脸上有光。后面就是比耐力阶段了,楼下张师傅家的公鸡不愧平时训练有素,越战越来劲,一跳三米多高,又从高空猛啄下来,连续多次,这几啄占绝对优势,主人后来说这是鹰击长空战术,绝无雄鸡能挡。

果然,另一家人的斗鸡幵始只有逃跑的份儿了,偏楼下张师傅的“癞二”穷追不舍,再猛猛的啄几下对手脑侧,对手晃了晃后晕了过去。楼下张师傅看了看时间,说:真不爽,竟然用了四十分钟,本来就十来分钟的事。那“癞二”也趾高气扬,边转圈子边喔喔着,谁不鼓掌,便给谁脚上啄起个鸡眼,我一时漏了喝彩,那眼睛瞪得斗大,后发现我是他楼上的,又叫了很多人来观战,就算了,放我一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又是大过节的!

我暗暗赞叹,这“癞二”呀!素质、气质都真不赖,文武双全,忍不住嘴上吟出打油诗一首:

癞二小公鸡,

幼时最调皮。

谁知文武才,

马列难治你。

癞二大公鸡,

聪明又伶俐。

斗而无不胜,

6.头发的那点事儿散文 篇六

春节前的一天下午,去政务中心开会,碰到过去在局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因为提前到了近半个小时,恰巧我俩单位的桌签又紧挨着,所以,不经意多看了他一眼,这一看不打紧,发现他戴了一顶非常时尚的鸭舌帽,看着人年轻了许多,便调侃他:“主任,您这顶帽子很抬人呀!”他自嘲道:“唉!岁月不饶人,头发掉得厉害,得遮掩一下!”

“你不知道,前几天,碰见一个二愣子,竟嘲笑我头发少,你说气人不?想当年,哥也是浓密秀发一头。不信!你看,我是有证据的!”他心有不甘地说。

接着,打开自己的微信,翻出以前的几张旧照。那是二十几年前的他,时尚帅气,风度翩翩不说,头发果然皆是茂盛无比。尤其是时任办公室主任,在系统内举办通讯员培训班的那张彩色合影照片上,他的浓发更为显著。如今再看他,感觉那时雄狮般的秀发,竟有做假之嫌,好不真实!

但我确信,那是真的。

那张照片中也有我的身影,于是,向他索要,顺便加了微信。

他一边给我传照片,一边还恨恨不平地说:“以后谁再说我头发少,就跟他急,我有照片为证!年轻时谁没有一头浓密的秀发,敢跟我叫板?”

下班回家吃过晚饭,我和丈夫聊起了会前的小插曲,顺便斜了一眼他的大脸,揶揄道:“亲,你得注意了,鉴于地球引力的作用,目前脸盘增长的速度和掉发已经成正比了,要好自为之啊!”

“它要掉,我能有什么好办法,大不了,我也买一顶帽子戴上。”他无可奈何道。

“人家戴上,那是艺术家,倘若你这盘子脸再配上一顶鸭舌帽,我只能说‘呵呵’!”

其实,关于头发的困惑,由来已久,有时,真得很无奈。岁月的蚕食,让人到中年的我们,或许只能发出“年轻时,谁没有一头浓密的秀发”的感慨!

但,想当初……想当初,我努力地回忆。

果然,记忆中那些关于头发,以及由它衍生出的事儿,又回到了眼前……

据母亲讲,我满月的那一天,村子里的剃头匠正巧不在,只好由父亲操刀剃头。无奈技术欠佳,剃刀之前又不敢磨得太快,伴着我不停地哭闹,小脑袋便被父亲哆哆嗦嗦地剃破了多处,据说,也因此,落下了“护头”的瞎(ha)毛病。

小时候怕梳头,大概源于此。每次看见母亲拿起梳子就想溜,其实,后来长大了,就明白了,所谓“护头”一说,是因为我天生发质细软,数量又多,不经常清洗黏在一起,梳头时被生拉硬拽,扯得头皮生疼,比较敏感而已。

60年代末,物资匮乏,家家卫生条件差强人意,哪有如今洗发液护发素之类高大上的产品。所幸,在我的老家额济纳旗,有着天然成片的胡杨林,它的“眼泪”——一种树碱,便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天然洗头剂。后来,又有了洗衣粉之类的东西。总之,这些碱性洗剂洗发的最大弊端就是静电太大,洗头后湿梳尚且能忍受,若待先前梳好的小辫,几天后再拆开干梳时,少不了拽得我们龇牙咧嘴,哭声不断。

小时候,农村卫生条件简陋,孩子们头上生虱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大人们每天为生计忙活不得休息,丢空能把女娃们的小辫子梳好,把虱子虮子篦掉,那已经是勤快和贤惠母亲的所为了。

而我,总让母亲格外头疼,几乎每一次,都是被家人围追堵截后,嚎着揪回来,在一阵斥责和打骂声中,才能完成梳头、篦头的活儿。之后,便会有人看见跑到远处的我,摆出桀骜不驯的架势,梗着脖子,扯着嗓子,恣意嚣张地还嘴:“就不梳!下次还不梳!谁让你们给我弄下‘护头’的毛病?”

直到上小学后,村里一个知青姐姐接了梳头的活计,我才得以解放。后来,自己能勉强梳头了,但不会编辫子,家人只好把头发剪短,绑成两把小刷子。上初中后,为了省事,更是直接剪成个小子头,乐得自在。如今回头,再思量过去的时光,似乎高中以前,就没有留过长发。

年少时,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母亲总要给我们梳小辫,麻烦还不省事。长大后,翻看儿时的照片,才发现,那时的女孩子几乎都梳小辫,许是潮流。

再后来,终于知道,其实那个年代,重点是没有橡皮筋,只有头绳。或许,只有梳小辫才能保证头发扎得更持久牢实一些,也不至于松散的头发,被家人说成是披头散发的疯子形象。也才能让忙于生计,操持一家人生活的妈妈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田间或家务劳作。

上高中后,住在姐姐家里,看着周围关系要好的女伴儿都留长发,扎马尾,我也顺理成章地留了长发。

记得一个夏日的黄昏,吃过晚饭,得空洗了头,去赶晚自习。怕时间来不及,也怕头发不干,只好散着头发,骑着自行车一路狂奔,掐着点冲进教室。本来,自以为那头被晚霞沐浴过的黑发,湿润、柔软而美丽,不料,却被某个捣蛋男生高喊一声:“快看!梅超风来了。”众同学哗然,羞得我一头钻到自己的座位上,不敢抬头。

那一年,正是83版《射雕英雄传》电视剧如火如荼上演的季节。梅超风在我眼里,那就是一个又瞎又坏,武功高强的歹毒女人,自己被冠以这样的绰号,当时的心情有多沮丧,可想而知。

上卫校后,伴随着华姿等品牌洗发精护发素的使用,生平第一次发现,过去无数次被自个儿嫌弃的头发,竟然有人羡慕了。缘由是我那柔软而蜷曲的长发,在护发产品的`沐浴下,显得与众不同。

蓬松蜷曲的秀发中央,一道南北分界线清晰笔直的分缝,把头发均匀分成两半,再用小卡子从发际两侧各梳起一绺别在两侧,这,便是当时我的杰作。

真乃“一袭大波浪,佳人在眼前”。

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低一级的新生说的。因为二年级的时候,新生一入校,大家就各自举办了老乡会,我们阿拉善盟,总共三届的学生,合起来大概有近40人。在众多人群中,低年级的漂亮学妹只记住了我的头发,却没记住我是谁。后来,她向相熟的学姐打听我,“就是那个学生会的,一头飘逸的披肩发,卷头发的那个老乡?”

再后来,那个大个子漂亮学妹也进了校排球队,相处不久后,诗情画意的她,便送了我上述的美句,来夸赞我的鬈曲长发,让我受用无比。

也因此,我开始保留这个发型,竟长达20多年之久。

其实,婚后多年,小姑子也曾怂恿我换过发型。有一次,还向理发师推荐了山口百惠的妹妹头,无奈变换发型后,发现打理起来实在太麻烦,每次洗完头都要吹出造型,重点是要把自来卷的弯曲度吹直,还要向内扣进去,劳神又费事。所以,迫不及待地等短发蓄长后,又按原先的发型打理。

中缝,两绺,用发卡别起,真心省事。

,非典的那一年,我被局里借到办公室帮忙。夏日午后的一个下午,上班走进大门时,无意间,从巨大的绿色玻璃幕镜子中瞥了一下自己的发型,蓦然发现,过去引以为傲的头发似乎少了一些,除却两鬓不如先前那样饱满外,中缝的界限也明显得比以往更清晰了。

想必这些年,我是太不关注自己了,竟然没有发现头发已在日益减少。

岁月,真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除了与日增多的皱纹,难堪的,还有日渐稀少的头发,猝不及防中,你还必须面对眼前既成的事实。

多年以来,我一直想不通,父亲直到73岁去世,都是浓发一头,间或,夹杂着几根白发,为什么我竟没有随父亲,拥有一头浓密的黑发。兄妹6人中,看来,只有妹妹得了父亲的真传,头发硬而密实,我们5人却遗传了母亲的基因,头发软而卷曲。

每次听到妹妹抱怨头发太多,恨不能让理发师修理头发时从中间掏着剪掉几绺子的气话,心中便愤愤不平,“都是一个妈生的,头发的差距咋就这么大?一个秋瓜蛋子,为什么只有她头发这么好?”

这几年,慢慢想通了,这是自然规律,新陈代谢的缘故,只能认命了。至少,比起那些谢顶的人,就算发量再怎么减少,自己也已经是很幸运的人了。

回想多年以前,侄女谈了一位男朋友,人虽很好,但发量不多。那一年的假期,我在师大上在职大学,刚刚结束了一门遗传学的课程。见过未来的侄女婿后,凭直觉告诉侄女:“你要注意了,将来结了婚,如果生个儿子,头发一定和他是一样一样的!”

侄女心存侥幸,说:“未必吧!结婚后我多吃点核桃,肯定能好一些。”

“别自欺欺人了,这叫限雄遗传,生了男孩,将来一定会谢顶。我同学的妈妈怀他时,吃了100多斤核桃,他现在还不是谢了顶?”

所幸,侄女生了个女儿。

前几年,她那不到四十的老公,终于和谢顶不期而遇。侄女婿很苦恼,用了很多偏方,无济于事。后来去省城出差,听人介绍,花了一大笔钱,订了一顶真发做的假发,立时旧貌换新颜,人也恢复了先前的自信。可见,头发,对一个人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前些日子,侄女和我唠嗑,说一天到晚侄女婿总爱往外瞎跑,不是健身打球,就是会狐朋狗友。

“女儿都上高中了,还这么爱跑。”说完,她神秘兮兮地问我:“姑,你知道我怎么管住他的?”

“我趁他睡觉时,把他的假发藏起来,他就不敢随便出门了。”

看她幸灾乐祸地像个孩子,我觉得好玩。但也深信头发于一个人的形象,真的至关重要,被称作“第二张脸”,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一个人,如果不打理自己的头发出门,估计就像女人未化妆蓬头垢面的出去,是一样的效果。毕竟,发型也是妆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以未雨绸缪之远见,提前在侄儿媳妇跟前预定了她那乌黑发亮的长发,预备着有一天发量稀少到对不起亲戚朋友时,用她1/4的长发就可以解我长久之患了。

人到中年,我们不再羡慕谁发了大财,买了豪宅,而是羡慕谁不怎么生病,年过六十依然年轻,脸上少添皱纹,发量不见减少,白发不见增多。

每每听到同事中,那些年轻漂亮的美眉,抱怨自己头发太多,发出“贵人不顶重发”的惆怅时,不自觉会以过来人的经历替她们惋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或者,也会像头戴鸭舌帽的主任那样感慨:“年轻时,谁没有一头浓密的秀发?”

当然,你要敢和我“叫板”,我也会说,我是有“证据”的!

生活,总是在失去之后,才明白它的珍贵。

7.深度报道之——实习那点事儿 篇七

实习那点事儿

——找实习难,难于上青天

“滴滴滴滴滴——”

电话里传来一串忙音。已经为小实习的事儿焦头烂额了近一个月的宦如意,悻悻地挂断了电话。这已经是她第N次得到这样的回应。

宦如意是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0级新闻系学生,寒假准备找个实习的机会。“毕竟都已经大三了嘛,今年暑假的实习大战中我败下阵来,没有找着实习单位,很多同学在今年暑假就已经实习过了,今年的寒假实习生可能会少点,所以不能错过了。”在今年4月份,以10级为主的新闻学院学生纷纷行动开始找实习单位,掀起了一场“实习大战”,而从6月份起,宦如意就投入到实习单位的联系中。

“我先后联系了《安徽商报》、《合肥晚报》、《安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有的没有回应;有的直接说不需要实习生;一直持续到六月底的时候又以实习生已招满为由拒绝了我。”直到7月,部分同学已经展开了实习,她依然没有确切的着落。“看来今年寒假的实习依然很悬。”宦如意捏着手里的电话有点无奈。

像她一样在寻找实习过程中处处碰壁的并非个例。根据记者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8%的学生表示找实习很难,另外的52%认为只要有关系就能找得到。靠亲戚朋友的关系就能进入媒体实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可就愁坏了没有人情关系的学生。

同为10级新闻本科生,杨冉可能相对幸运。由于怕实习生扎堆,杨同学也着手较早,起先便找院辅导员开了合肥多家媒体单位的介绍信,随后一有空余时间便和室友挨家挨户对媒体单位的行政部门“探索”。“不招短期实习生是听到的最多的被拒理由。”虽然最终在《江淮晨报》文艺部的学姐引荐下得以顺利实习,但对此她仍表示些许疑惑,“明明是学院老师建议我们进行暑期小实习的,但媒体又以周期过短拒绝我们,这其中的矛盾感觉难以调和。”

“如果你拿着一封学校的推荐信或介绍信联系一家媒体,相关人员可能直接说你应该到总编办去。而总编办这样高级管理层又不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可以轻易

接触到的。除此之外,可能还要到人事部备案,管理部门走流程等,冗杂的程序化和在此过程中部门人员的‘踢皮球“现象,早就将实习生打磨的差不多了。”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刘勇老师的陈述与杨同学的情况不谋而合,可见老师对于矛盾的出现并非毫不知情。“如今实习难找是个普遍存在的情况,如果没有亲戚朋友的人脉关系介绍,学生想通过毛遂自荐找到实习单位可能并不容易,但校方也比较无奈。现在所处的媒介环境与五年前已大有不同。当年的大学生数量较少,且质量有保证,加上媒体也需要一些这方面的人才帮他们做些事情,而近几年的扩招政策使新闻学学生激增,僧多粥少,实习难找是必然现象。”根据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的资料透露,我国目前有新闻与传播教学点800多个,在校本科生16万人,加上硕士、博士高达25万人。我国各类高校每年产出各层次的新闻人才约25万,而我国媒体实际从业人员约20万,高校扩招必然带来供求矛盾。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来说,近几年在招生人数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状态。

与杨冉一同在《江淮晨报》实习的是安徽农业大学中文系10级学生,“他们虽是中文系的,但貌似也开设了新闻学的选修课程。”在实习过程中,杨苒觉得自己虽是正统的新闻学系出身,但与中文系学生相比并无多少优势竞争力,相对而言,中文系的学生在新闻写作上反而更具优势。据了解,进入媒体实习的非新闻学出身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仅安农大中文系在《江淮晨报》实习的就不少于10个人,另外,还有外语、法学等专业的对媒体感兴趣的学生也会选择进入媒体实习。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倪敏谈到他从事媒体工作时的数据,新闻专业的学生就业机会为60:1,他认为,中文系、法律系的学生更具竞争力。非新闻专业学生的竞争,无疑让本就严峻的实习形势更为复杂。

同样为找实习弄得心烦气躁的学生段丽娟就一直想不明白:“明明院里都知道找实习困难重重,为什么校方没有出面寻得固定实习基地帮忙解决相关问题?难道我们院没有实习基地?”据新闻学院系主任刘勇老师透露,我院其实是有实习基地的,但是由于主要针对的是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因而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并不知情,学院也没有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刘老师表示,“关于暑期小实习,并不是学校规定学生必须践行的,只是我个人的建议。我是觉得,新闻毕竟是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仅从课本上难以对当前媒体生态有个系统的认

知。而在大一大二期间的小实习并不是要你能在其中学多少业务上的知识,至少可以了解到媒体人的工作状态啊,流程啊之类的,然后再回到学校将所学与所见相结合,这其中是个有效的消化和转化的过程。”

针对找实习难的现状,刘勇老师表示校方也很无奈,扩招、竞争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他建议学生可以拓宽实习渠道,县区级小媒体也是个不错的去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多学生认为小媒体学不到东西,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学生对小实习的期望值也不要过高。另外,学生自己也要走出去,新闻学系的学生本就该积极与人交流,多与记者师兄师姐们沟通交流,也可以让实习路变得宽广起来。

——学、业界冲突,新闻人的无奈

“实习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老师常说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差距,”10级新闻学陈敏一提起实习感慨颇多,今年暑假她在《安徽商报》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就唯一跟老师出去的那一次,我们是采访XX局的,当时并没有对当事部门进行相关的采访老师就发稿了,我怀着疑问的心情问老师的时候,老师的回答很轻描淡写,说‘没事儿,我跟他们比较熟,情况都了解。’而且平时他也是这么做的,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但课本上就没允许过这种情况吧。还有关于新闻标题的拟定,老师大多都是通过网络搜集然后稍作改动的伪原创,拿来能用就行,没有那么多的高标准严要求。”

面对这一困惑,刘勇老师表示“业界与学界本来就是有差别的,这一矛盾本身就困扰着学业界双方很多年了,但学生也不必为此而感到苦恼,理想要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嘛。”

如果说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个本就矛盾的存在,那么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则是亟待改善的现实。根据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52%的学生认为在实习期间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接到采访任务不知如何下手,对于那些实习期间本身与指导老师交流互动并不多的实习生,更是手足无措。在被问及学校设置课程与媒体现实需求之间的关系时,72.4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当前媒体业务要求只有一小部分关联,24.14%则认为完全脱节。另外,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对采访内容深入思考的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为广大学生所缺乏并呼吁。

《安徽青年报》谢婷婷记者回忆起在带实习生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学生力不从心,一个采访选题给实习生,实习生经常是完全无从下手,相比较前几年的实习生,能力不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08年12月,全球新闻改革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会上指出新闻教育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新闻教育与新闻需求脱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高校培养的新闻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新闻采写教学中的困境也是近几年我一直比较关注并在思考的问题,”戴振雯是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目前,我院的大部分课程包括新闻采写课程依旧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局面,实践课程份量轻;另外,大多数老师没有新闻报道与写作的经验,在新闻经验双匮乏的前置下,老师依靠什么去理解新闻实践,又依靠什么去传授属于经验的技能呢?”

而新闻学系主任刘勇则认为,“针对学生反映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不能一味地归咎于课程设置或老师的原因,学生自身也该进行反思,就拿上课听讲情况来说,有多少学生一堂课40分钟有35分钟是在认真听课?一大半学生都在玩手机。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每年我们也培养出了优秀的学生啊。”陈敏同学在自己的实习总结中写道:实习那么难那么难,其实仔细想想,自身方面也是有原因的。就拿平时老师课堂上推荐的书籍来说,我经常去图书馆借,但真正读下来的几乎没有。有的翻不到一半就扔到一边去了。感觉专业书读起来比较„没那么多吸引力,或者比较苦涩难懂。一直自恃自己成绩不错,实习了才知道自己的认识有多荒唐可笑,今后的学习中要端正态度,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要求阅读的书目。

据了解,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也正在积极筹建小班实训课程教学,虽师资力量有限,但新闻采写课程的实践还是不容忽视,“10级学生可能赶不上这趟迟到的早班车了,很有可能从11级这一届开始,拟开设在大三上学期。”刘勇老师表示,“但10级学生也不要对实习、对你们自身的业务能力丧失信心,好好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8.过年那点事儿作文600字 篇八

团圆饭

三十早晨天还没亮,妈妈把我从美丽的梦幻中拉回现实,接着大家都陆陆续续起床。我到一楼去洗漱,突然,一阵香气扑鼻,顿觉心旷神怡,我顺着香味来到厨房一探究竟,是小伯伯忙忙碌碌在地炒菜,她将土豆丝如天女散花一般倒入锅中,“咝咝啦啦”的声音传入耳际,不禁让我浮想联翩,馋涎欲滴,这应该是满汉全席中的最后一道菜了。直到小伯伯将香喷喷的土豆丝装入盘中,突然间我才如梦初醒,急急忙忙洗漱,端端正正坐在桌前等开饭,大家也万分期待中。

“开饭了!”,小伯伯高兴地叫了一声,全家人满面春风立即围成一大桌。大人们神采飞扬,彬彬有礼;小孩子喜笑颜开,狼吞虎咽。土豆丝脆鲜鲜的、藕片麻辣辣的、猪肉肥腻腻的等等,还有许多鲜香迷人的佳肴。大家吃得不亦乐乎,大人们举酒祝福,我们小孩子举牛奶欢庆,一屋子的嘻嘻哈哈,一桌子的谈笑风声。

放烟花

过年放烟花是必不可少的,乡下无论是哪儿,随处可见闪烁的金光。大家站在院子里,爸爸去点大鞭炮和冲天猴,随着他快跑的身影,后面“啪啪”地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飘飘扬扬舞着鲜红的“爆衣”(包爆竹的纸),空中弥漫着一股冲鼻的味道。“呯!”的一声巨响,又打断所有人的思考,冲天猴摇摇晃晃地上天了,墨缸似的苍穹赫然展现出闪耀的金星图,众人惊叹连连。此时远处的“鲜花”在空中竞相开放,美不胜收。小孩子们点上无杀伤力的星星烟花,吵吵闹闹地玩起来,那温热的烟口断断续续喷撒出耀眼的光芒,美轮美奂。

9.心情随笔:再说“码字”那点事儿 篇九

儿子上大学后,我也用上了4G手机,接触了微信,加上去了乡下支教,少了伺候孩子上学的忙乱和当班主任的心烦,心里宁静了许多,这才又重拾写作,记录自己的心路里程。起初写下来,偶尔发发朋友圈,后来又申请了公众号,起了一个“景森原创”的名字,每周发一篇自己的原创文章,竟引来了不少朋友的围观,好多人还不吝点赞,这更鼓舞了我的码字勇气。我的学生董飞龙鼓励我给《诸城文学》投稿,我试着往纸刊和公众号编辑那里投递了几篇,却是杳无音信,正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一封电子邮件使我眼前一亮,那是《诸城文学》公众号曲鸽老师的一封回信:“不好意思刘老师,过年一直在忙东忙西,邮箱一直没顾得打开,公众号也一直没有更新,年后紧接着又上班,各种安排……今天看到邮箱里您的这么多春节稿件,很是汗颜……赞一个,文笔优美情感细腻的有心人,我会尽快更新一期,放上您的大作!”不久之后,我的《浓浓的年味 浓浓的情》如期推出,点击量创下本公众号之最,这又重新燃起了我写作的希望。后来,同事于海波老师把我拉入了“诸城作协群”,在群中领略了很多文学前辈的风采,开阔了视野。我又斗胆尝试向好多平台投稿,好多文章陆续在《作家地带》、《一线作家》、《第五季微刊》、《重头戏》、《楼兰居》、《齐鲁文学》、《茗酒荟》、《最爱乡情》、《婺江文学》等微刊发表。在暑假中,我写了多篇亲情美食的文章,在微信共享中,无意中被《中国食品报》执行主编刘玉波老师读到,他看中了我的文笔舒畅和满满都是追忆,决定在食品报“传统好美食”栏目陆续刊载,刘老师的抬爱对我来说,无疑是知遇之恩,无以回报,惟愿写出更美的文章,才能对得起以刘老师为代表的贵人。

我的文章的确是满满的回忆,忆童年,少年,忆老物件,忆旧趣事,***俗,老家规, 忆牵挂的故乡和亲情。好多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因为共鸣而特别喜欢,他们在文末纷纷留言表达阅后感受,甚至主动点赞打赏,或转发出去,与更多的人共享,在此,我就不一一写出他(她)们的名字了,我把他(她)们的好,默默记在心里,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10.回想寒假那点事儿 篇十

寒假的刚开始,是十天的补课学习时间,这八天里,每天虽然过的和平常差不多一样,有些无聊,但之后的春节会让这一切消失,就想是 “黑暗过后便是光明”,但是学习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十天过去了,大家都沉浸在准备回家过年的气氛中:超市里,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货架上的商品被数不尽的双手拿进自己的购物车里;人们的吵闹声,有的在争吵某件物品该属于谁,有的在讨论买些什么好,还有的因为太闷太挤在抱怨,我喜欢这种气氛,它让人觉得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很激动。南大桥下,椰树集团的旁边,各个卖花的商店将一盆盆盛开美丽的花摆好,大家都纷纷来买,那一盆盆美丽的花都不管人们会不会选到自己,个个张开笑脸,以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我们一下选了五盆,放在阳台上,再粘上红包,这样会更增加喜庆的气氛。解放西路更是热闹,各个店主都在各家的小店里买对联、“福”字等装饰品,利用传统习俗希望自己的亲人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等,还有红红的鞭炮,特别是小朋友买好多来放,使春节里更添喜庆的生机。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约除夕那天,路上冷清清的,回家的到家了,人们在一起吃着团圆饭,桌上的菜比平时多了很多,热气腾腾的。一些在外打工的亲戚坐在饭桌上,互相说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一些原本在一起的.,比平时也亲热了许多。

最难忘的要数元宵节的夜晚,随然今年的元宵节万绿圆没有放美丽的烟花,但是今年的元宵节也非常的好玩,所有的小朋友们坐在一起桌子的中间就是一大锅香喷喷的汤圆,大家吃的可香啦!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高一英语单词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