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2024-09-20

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精选12篇)

1.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篇一

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做法论文

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环境和主观努力不同,因而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实施分层教学。下面就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学生分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分组后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信息反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三、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习题、拓展性习题、综合性习题。C层学生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习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分层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篇二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 我们要承认人的个性差异.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每名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 加上受其基础知识掌握的影响, 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当中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优劣之分有些学生根本不需要教师多讲, 知识便掌握得很好, 一节课下来迫于纪律的约束, 老老实实陪着读书, 浪费了许多时间这种学生一般占一个班的四分之一左右.还有一些学生, 教师正常授课, 他们也只能听到8分懂, 学得糊涂.一个班也占四分之一左右.面对这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如果我们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原则, 势必就会造成好的学生得不到培养, 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时, 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深入了解学生, 多样的分层

分层的理念强调要让孩子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每天都有进步, 都有新收获, 这样成长的日子才最有意义.通过深入的了解, 我把全班同学每4人一组分成若干组, 每组依成绩暂定为1-4号, 并声明, 学习有进步可由4号进为3号, 3号进为2号, 甚至整组成员都成为1号!这样做, 为平时抽查作业, 小组比赛提供了方便, 也激发了孩子们的斗志!有了小组分层, 班布置的作业也有了分层:1-4号学生的作业在难易程度及题量上是不同的, 这也无时不刺激着孩子们的上进心!接下来的测试当然也有分层, 同一张试卷, 我提出不同的要求, 尤其照顾到4号学困生, 让他们品尝到劳动的喜悦, 进步的美好.各种分层实施的同时, 还有“一帮一”、“对手赛”的点缀, 既有帮助, 又有竞争.这样, 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鞭策, 相互促进,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层次化

基础知识目标层次化,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 对A, B, C (下、中、上) 三个层次学生通过“压纲缩本”、“达纲靠本”、“达纲拓本”, 使他们在知识方面分别达到识记, 理解, 掌握.识记:指知识的识别和记忆, 能运用识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推理, 并能直接应用知识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理解:在记忆的基础上, 懂得数学知识的由来和形成过程, 能运用知识分析比较事物, 进行以此推理, 能解决典型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 对概念、性质、规律能深刻认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基本能力目标层次化.A、B、C三类学生基本能力方面应分别达到以下三类目标层次: (1) 模仿 (A类) :能应用概念和规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学会 (B类) :能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中 (如改变部分条件, 变换提问角度等) , 具有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运用 (C类) :对知识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能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综合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教学问题.

四、教学内容层次化

同一教学内容, 对A层次学生一般以识记, 模仿为主, 而C层次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 以理解创造为主.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 对A层次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B层次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 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 并掌握这一方法.对C层次的学生可补充例题, 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 培养C层次学生的理解创造力.

五、分层布置作业练习

作业的分层, 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 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在具体设计练习时, 要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 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答综合题, 以中等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 可作为选做题.这样可以使后进生有选择练习的机会, 优秀生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基本题, 而且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 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 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 同样予以加分鼓励.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六、分层评价, 及时调整层次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 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我.而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 要及时调整层次, 使每名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 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 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 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 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 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 也可以调换到B组, 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 通过评价, 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 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 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3.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篇三

现行教育的推行,提倡教育公正、教育公平。主张取消了重点班、重点校的设置,这对普通老百姓无疑是一件顺民心的好事,但对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又带来了新的教学难度,同一班中学生个体差异大,难以统筹兼顾所有学生,而分层教学对此无疑又是解决这一困难的好办法。现行教育实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在数学学科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结合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探索了一条“班内分层教学”的新路子。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具体做法是:

一、对学生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先向学生宣传分层阶梯教学法的目的。让每位学生真正认识到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界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之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达到个体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目标,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A层为特长发展生,占总人数的33%;B层为能力发展生,占总人数的55%;C层为基础生,占总人数的12%,对这些学生只要求他们把握教材,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这些层次将随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力及成绩的波动而有所变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对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因此,无论是新知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上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中我的那些知识及其掌握程度,由浅到深,又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三、指导学习方法

“班内分层教学”利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积极或受阻情况随时调控。这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就不再是主要靠听,而是靠解题。一方面凭借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另一方面是利用已获得的认知结构去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扩充原来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龋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指导学生适应这样的教学。

四、班内分层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班内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由于每节课都安排尽可能高层次的问题,对培养优生也很有好处。显然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内分层教学是通过题组,把本节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显然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就自然地变教师津津乐道地讲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觉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班内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达到因材施教。这里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题目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说,在学生按层次解了相应题目之后,再由教师控制师生共同由低到高地解决各层问题。在解决低档题时,虽然B、C两组学生没有做,但他们完全可以在A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决策并迅速和出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地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同时A组学生回答了简单问题,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中档题打下了基矗在解决中档题时,由于A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解决中档题,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C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中档题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中档题。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A、B、C三组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在解决高档题时,教师根据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A、B两组学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C组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4.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篇四

李志岐

(河北省沙河市第九中学)

摘 要:初中教育是学生重要的教育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相承的桥梁。学生在经历小学教育后,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思路、学习方法等已经基本稳定下来,所以,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不要急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急于将学生的特点整齐划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与“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后进行分层教学。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中有竞争,有合作,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合作前进,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关键词:初中教学;物理教学;分层合作教学

初中教学中,物理学科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难点,这是由学科性质决定的。而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差异更是十分显着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是由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主观因素决定的,但是也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生活的社会环境、接触的时代气息、教师的教学方法、家长的教育方法等,如果教师用统一的方法与内容来教授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可能会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吃不消,学习好的学生缺乏探索的劲头,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采用分层式的合作教学。在本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来浅谈一下分层教学的相关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教学是一个有秩序的过程,它包括制订教学目标、编写教学方案、掌握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实施教学评价。分层教学要将全部内容进行分层,不能单一地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在制定分层合作教学计划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特点,教师要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细致观察每位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划分,将全班学生分为一部分一部分进行因材施教。注意分层的时候,不要以学生的成绩和智力水平作为主要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这样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的自卑情绪,也避免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差生”这样的划分名称,尽量以甲乙丙丁来作为分层名称。

二、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层

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的过程,由多个内容组成。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进行分层,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达到何种教学目标,尽量让学生达到目标时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完善自身不足之处。在撰写教案时教师也要有分层考虑,同一内容以不同方式传授给不同的学生,也可依据学生特点传授其他内容,内容要实用,方式要灵活,将教材变活,融入时代气息,不让教案成为教材的说明书,而是成为教材与学生灵活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分层学生进行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共同前进。课堂中要有问有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改变其单一性,要结合学生特点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布置,让学生真正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初中物理分层合作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合作中更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水平与交际能力,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能够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5.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探究 篇五

[内容提要]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要让学生在数学方面有特长,既要着眼于当前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要看到适应学生今后长远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更新理念、调整思路、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人生添彩。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合作 探究 创新

一、问题提出 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大众数学”、倡导“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等口号。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已成为 21世纪的一个生存概念。以人为本,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合作探究主导数学课堂。这样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认知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接受结论转向探索知识自己去解决问题。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实践的切入口,旨在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的教学形式和新的学习方法,全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课标》中说:“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开展教改,面向全体学生,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立足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学校教育则是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创建一种对知识主动追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及校园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因此,以此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合作探究改革数学课堂。旧有的填鸭式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掌握,忽视能力的培养,不是追求成才率,而是追求升学率,使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探究潜能消磨在为此而设置的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中。(2)重“教”轻学。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灌注式教学方式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主要反映学生多“唯书唯上 ”,死记硬背,人云亦云,依葫芦 画瓢,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敢大胆质疑和推测,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缺乏变通地分析问题能力,形成思维封闭状态,原有的探究学习潜能完全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3)重结果,轻过程。课堂上较重视的是将知识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很少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及知识用于何处。教学评价追求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的结论,甚至强调现成的唯一的标准答案。

(4)重知识掌握,轻非智力因素培养。心理研究表明,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综合效应性,在个体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其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发挥综合性作用。由于一度偏重以教科书为主的知识掌握,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开发,造成了学生兴趣爱好狭窄,情感脆弱、探究欲望减退,意志品质下降。

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下降,限制了学生身心的发展。这是关系到一代人的素质,甚至是整个民族素质的重大问题。我们深感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素质教育呼唤“探究性学习”,强调素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付之于实践。端正教育思想,革新观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三 新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发展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学力目标包括基础性学力目标和发展性学力目标。•基础性学力目标对所有学生而言都是统一的,•是学生课程学习的最低标准,目的是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发展性学力目标是基础性学力目标的拓展和延伸,•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灵活性特征,对学生没有统一的要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自主选择,自由发展。它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为宗旨,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发展为本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根本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2).注重适应性和超越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超越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强调适应和超越两者之间的辩证结合,•突出对现实的超越,•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协调发展。现实的发展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有赖于超前的教育和对现实的把握。•突出目标的超越性,有助于课程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最基本的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最新的社会科技动态介绍给学生,•有助于把塑造完善的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来统领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终身发展的能力。

(3).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人文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强调科学教育,•强调以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对科学精神的塑造、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实践、科学技术实用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创造思维能力、•探究与发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此外,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还强调突出加强人文教育,•突出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突出人的潜能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和人的自我实现等,来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遵从如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将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自觉需要;教育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通过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主动发展。

2、自主性原则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但这种主导是以保证学生自主性为前提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3、活动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教师所设计的自主学习活动既包括“外显”活动和外显活动的内化。这种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能使每个学生在自身感受中得到发展。

五 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洋思经验、杜郎口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们自己的“学、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以自学探究问题研讨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自学探究展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分为自学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展示点评、反馈拓展四个部分,其中课堂教学活动以小组讨论展示的形式展开。学生在此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集体研讨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感受求知的激情与学习的快乐。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坚持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拓展创新。进而实现 “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主动参与、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例如:我们在学完“勾股定理”后,提出“怎样探求勾股数?”以及学完“圆的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作成圆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四)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围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学习中的成功与不足,反馈矫正,拓展应用,以学为主,开拓进取。在这样自主的总结、矫正中,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知识的积累过程,体会学习的艰苦,同时也感受学习的幸福,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合作探究给学生了解教材、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研究教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营造积极的、宽松的、和谐的气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使之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参考文献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的《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叶尧城 向鹤梅 编著)

6.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篇六

一、“分层成功教学”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分层成功教学”是指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出发, 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他们分成短期性的 (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 A、B、C三个层次, 再根据群体学生的差异, 进行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的分别制定, 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成功, 从而不断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更积极主动的学习。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并达成面向全体, 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宗旨。

“分层成功教学”的实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生个体成长需要更多的关注,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性。学生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 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发展变化, 及时对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做调整。“分层成功教学”是将学习目标细化的过程, 对于学生的学习质效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 而且教学实施过程,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都有帮助, 这也是提升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需要。

二、高一地理课堂教学“分层成功教学”的实施

(一) 分层方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而不是区分学生, 分层成功教学是实现平等教学、尊重教学规律基础上的差异性教学, 因此在学生分层上, 不能单纯通过学习成绩为依托进行机械简单的划分, 这样易造成偏差过大, 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打击。我们要采取模糊类的分析, 进行动态、综合和科学的评价。先根据学科表现进行基础人事, 再对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心理发展水平,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评价。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对学科的潜在兴趣的能力发展研究。这样才可以对学生分层有较客观的处理。且学生分层也应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有所调整, 秉承“因地制宜”教学观, 坚持给不同层次学生创造更加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空间, 更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让学生能感受自己的进步, 有冲劲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

具体方法根据以上原则, 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没有好的学习习惯;B层次的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但不够自觉, 缺乏主动性, 且自控能力较差;A层次的学生是指学习基础好, 学习很主动, 对学习有兴趣, 有热情、有能力。而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度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促进学生学习。还可以实施小组合作,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小组, 互相帮助与监督, 可以采取座位相邻的原则进行分配。

(二) 分层实施

1.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指的是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具体要求和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可能性, 做出不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起学习导向和激励作用, 在保证基础学习的前提下, 不断提升学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考虑C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 可以适度安排一些辅导内容, 保证他们的学习基础的达成。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保证他们对课程标准的完成基础上, 注意能力的发展。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达成教学准则之上, 增加难度, 关注其知识迁移运用。

例如:学习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目标设定。C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B层次的学生要能绘制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 明确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与分布, 让教师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能灵活运用。A层次的学生就应该学习用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比如说气候类型的成因或是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课堂教学的分层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需要做的是成功引导学生在各自需要努力的学习发展区域内前进,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和掌握一定知识与能力的满足感。这是一个挖掘自身能力的学习过程, 关注好学生的学习变化。比如说在完成“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节的教学任务中, 可以设定三个类别的问题, C层次的学生了解陆地淡水占水体的比例, 并叙述相应环节及意义;B层次学生的能作图表示水圈各部分的组成, 并制图描述水循环过程;A层次的学生则关注以上两类基础之上, 还能联系生活理解三类水循环的差别并作相应的水资源宝贵表述。

而在实现“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 就可以联系分组形式, 采用小组报告, 由简入难, 彼此合作, 每个人都有任务, 每个都要做一定表达, 彼此都要对报告内容有认识, 在这样的报告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被很好的鼓励, 有的同学负责报告成因类型、分布规律, 有的学生谈如何解决地理问题等的等。而在布置作业环节, 也要体现分层教学的内涵,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完成水平布置。

三、关于实施高一地理“成功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以实现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

实施分层成功教学的基础, 在于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自由安排, 但必须是以实现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的。这样才能避免分层成功教学出现片面化或是教学目标的降低。因此教师在执行过程中, 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认为, 做出适度的调整, 明确自由的限度, 在这个大范围内给学生创造出自我认识、自我努力、自我强化, 从而达到进步的空间。个别学生教师可重点培养, 但不可以牺牲全体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时间为代价。

(二) 要摆正心态, 不可模糊分层教学的重点

“分层成功教学”为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教师的心态问题, 教师要以公正、平和的心态看待分层, 我们分层的目的不是划分学生, 而是划分教学, 教师如果对层次低的学生的有偏见, 学生就会感受到并产生消极情绪,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有对他们层次的要求, 而应是让他们多努力充实自己, 最终达到从一个学习成功走到另一个学习成功。其次是教师的教学问题, 教师不可以模糊了分层教学的重点, 因此要更加努力的钻研教材, 改进教学, 多关注一些学生又喜欢、又促进能力提升的教学活动, 形成较好的激励机制、教学氛围, 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 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喜欢上地理课, 并尽可能从课堂上多学到一些, 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提升。

(三) 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实施基本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哲学认识, 但用在“分层成功教学”中却十分有效,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正是以学生为本的, 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表现, 学生是学习成绩的关键主体, 让学生感受到分层教学中对学生的关心和期待, 让学生愿意相信自己能做到相应的要求。分层要成功, 就一定要灵活, 看到学生的进步, 就要及时的对分层进行调整, 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变化提供激励, 要观察学生的动态, 成绩变化很大, 但没有定性的学生不建议调整层次的频率太高。

综上所述, 在高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成功教学”, 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也使教学目标和任务更好的达成,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发展自我, 可以说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追求,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通过“分层成功教学”, 使学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适宜的方式, 使其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学生不再把地理学习看的很难, 而会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夯实自己的知识掌握, 可以说是一种积极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周燕.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2 (12) :131-132

[2]伍成贵.浅谈分层教学在地理课堂提问中的有效实施[J].科教文汇 (下旬刊) .2012 (03) :77+84

[3]马新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体现“因材施教”[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2013 (01) :13

7.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篇七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分层次教学 学生英语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055-02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现在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它强调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能更好的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一、为何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隐性分层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身心发展虽有着相同特点,但是在性格、知识基础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又存在着个体差异,甚至差异还很突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中,由于受到教学班额、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层次高的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的发展受到了牵制,不能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迫于进度、内容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形成分化。

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具有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在班内明文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出各种层次,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导致班内分层教学难以实施,为此,隐性分层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二、分层次教学的含义和作用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坚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立足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研究,以目标分类为基础,以形成性评价为动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使英语教学任务顺利高效地完成,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

1.学生分层

分层次教学与分快慢班教学不同,它是班级学生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也称为隐性分层。A层为优等生,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对英语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期终考试成绩优秀以上。B层为中等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但接受能力稍差,基础不扎实,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给以一定督促和辅导。C层次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思维反映慢,在英语学习上有障碍,考试成绩差。

2.教学目标分层

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适当补充一些练习题,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学习潜能。

3.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次教学不是复式教学,它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教学重点,带动差生,提高优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异。教材要一步步呈现,采取走小步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第二,设置阶梯,分层提问。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优化设计课堂能有计划的把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4.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单纯依靠课堂教师的讲解和一些操练,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被大量的统一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作业太难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不愉快。那么面对多层次的学生,如何利用作业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扩大知识面呢?因此,课后作业要进行分层,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教师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5.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相对应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或单元练习中,按各层次教学目标来评定优、良、中、不及格等等次。指明三个层次学生的等次是同分不同质的,它只说明该生达到本层次目标的等级。如果学生完成高一个层次的练习题,及时予以表扬或及时予以层次上的调整,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8.生本课堂 怎样在教学中实施 篇八

在开始生本教学研究中,我发现这样几点问题值得引起我们注意:

第一,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有的老师觉得:课上,交给学生问题,学生准备,再交流,也是先学,答案是否定的,生本教育中所谓“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是将新知识、新任务提前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思考,也就是自己学,让学生进入课堂的时候胸有成竹,有备而来,让课堂成为展示先学的舞台。有的学校和老师认为一二年级不适合做生本,也是错误的认识,也许有老师要问:一二年级的孩子这么小,能养成这个习惯吗?我想:生本教育模式从入学开始,养成习惯,才更有发展潜力,试问若是中年级或是高年级凭空做起,不是一样从零开始,而且半路杀出的学习方法难道是对一二年级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所以,生本绝不是中高年级的事情。无论路有多迷茫,我们还是竭尽全力寻找着回家的路,以生为本是方向,比起漫无目标的走,当然容易的多。

第二点,前置性作业布置。在各类观摩课,常态课上,常看到老师设置的前置性作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前置性作业是任务性作业极少,腾出时间给孩子大量阅读,预习。有的老师要问,大量查找资料,我们都是做过的,不见其效,其实,以往我们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搜集的资料,在生本课堂上是要求学生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汇报给同学。大家都知道,要与人交流是需要思考的,尤其是将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首先,他要吸收这段文字,还要通过逻辑思维使句子完整通顺、讲得生动。课前,学生大阅读、课上大交流,久而久之,语文能力不是无形就在提高吗?要比我们逐字逐句的帮助他咀嚼,消化吸收,来的不是自然和有效吗?

前置性作业设计是要动脑的,一定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抓住知识中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后,再从中选择出最适合学生的起点、用最直接的方式交给学生。“低入”。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从而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做。真正的“低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坚实的支持、清晰到位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去感悟知识。

第三点,生本教学中的大阅读。难怪我们的教育被人戏称为“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我们甚至二三十年来都拿着同样的备课稿去给学生们讲课,这样的教学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啊!束缚,束缚,还是束缚。束缚中包涵了对教师能力,对学生能力。

暂不说阅读教学策略,单是阅读一个字眼,就让我们联想起,犹太人嗜书如命,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在以色列,平均每6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我国学校和学生的图书拥有量是很可怜的,民众阅读相当匮乏。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在以色列本土,大概有600多万犹太人,全世界的犹太人加起来不超过3000万人。这个在公元70年以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并寄人篱下的民族,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世界级杰出人物?

马克思、爱因斯坦、卓别林、毕加索、、卢森堡、基辛格、摩根、巴菲特……在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名人中和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占美国总人口2%—3%的犹太人占了一半;在全美名牌大学教授中,犹太人占1/3;全美律师中,犹太人占1/4,华盛顿和纽约两地的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犹太人占40%;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1/3;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60%……不胜枚举。一个民族获得这些杰出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犹太人精神成长历程中对于书籍宗教般的情怀。

很多人说,我们天天不都在读书吗?天天都在看教科书、教辅书。但是,这些并不是我的阅读观所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这些书相当于母亲的乳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很安全又容易吸收。但如果一个孩子终生都吃母乳,我相信他肯定是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每个孩子在两三岁之后就要开始自主进食,甚至更早。教科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思想。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对于人类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精神发育肯定不健全。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的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所以,我们应该向生本语文教学以大阅读为核心看齐,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研、以读引写的。

第四点,小组评价。大家都在努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课上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汇报交流,这里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交给小组最恰当,如:晏子使楚一课,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围绕晏子的第一次反驳过程,结合前置性作业,抓住描写晏子动作和语言的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夸父追日的找到夸父想法神奇感动你的句子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汇报。一定要有一个对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评价的具体评价方式。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不但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好学,善于思考,还要形成生生互评,组组互评,更要有具体的评价结果。

9.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篇九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三中

王勤功

邮编:748100

【摘要】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创造积极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

生物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生物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利用学科知识,不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及价值 河南大学教科院刘济良教授曾说:“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一种活动,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是唤醒人的生 命意识的一项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和生活的,是生命的生活形式,理所当然应该在生命生活的层面上展开。”“生命教育”理论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三个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理论蕴涵着对教育的重建与对人生命的尊重,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

生命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来认识生命,读懂生命,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及价值,从而学会如何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和尊重生命。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引出学生的精神来,因为精神的丰富就意味着生命的充实与完整,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学生在这种精神丰富的教育中就能够得到全面的关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附庸,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生命发展体。这样,我们就会拥有一个丰富的人生,幸福的生活。

二、当前生命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面对学习、生活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自身欠缺经验和抵御挫折的能力,便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部分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面对困境、挫折,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由此产生的青少年自残,杀害他人的案例也与日俱增,并日益严重。据统计,青少年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例 数已占犯罪总数的30%。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跳.楼自杀和残害他人生命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事实都呼吁全社会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并且刻不容缓。

三、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

1.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结合生物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认识生物的过程中走进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通过人与其他生命的比较,探讨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从而悦纳生命,真爱生命。例如:在讲到“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节时,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影像资料,同学们看到了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的田野,各种花、草、树木,许多虫、鱼、鸟、兽,这时他们精神振奋,激情盎然,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讨论着各自熟悉的生物,欣赏着各种生命现象,才真正认识到,有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生物地球才显得生机勃勃、繁花似锦。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圈里,人类的生活与发展都离不开其他生物和生活环境,为了生存,我们应该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2.引导学生欣赏生命。通过到植物园观赏植物,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观看有关“人与自然”影像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美感。学生感受到各种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清洁、幽静、优美、温馨的生活环境;动物那生动的姿态和神韵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遐想和启迪,让学生能体验生命的美与真。同时还要让他们欣赏人的美丽和丰富,青少年将面对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他们需要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现象,了解自身的发育特点,了解赖以生存的环境,还需要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认知、正确的态度和情感,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利用教材中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内容来进行尊重生命教育。例如:通过观看“地球与人”的影像资料,深深地触动学生,他们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从原始生命到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生命世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地球上复杂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他们在地球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许多生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生物圈中地位平等的一员,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所以我们绝不可以任意扼杀任何一个生命,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我们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生命,从而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4.鼓励学生真爱生命。通过学习“生殖和发育”等知识,唤醒学生真爱生命的情感。例如在“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教学时,让学生观看受精卵形成的影像资料,在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中,每次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有一亿左右,最后通常只有一个最健康、最具生命活力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而人的生命就是从受精卵的形成开始的。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大约280天成为成熟胎儿,通过分娩一个新生命才来到世界上,在分娩的过程中母亲承受的巨大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生命来之不易,同时每个生命都有产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其实生命也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特别珍爱生命。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生命,人类最珍贵的也是生命,生命教育是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健康生命的意识,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身心,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0.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篇十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分层编组 分层备课 问题情境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各个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对不同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也不同,在学习上针对不同的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是有差别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知识。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最优的教学过程就是选择最有益的教学方法,制定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之下,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在这种形式之下,实施分层教学是最佳的选择。

数学在高中阶段被认为是最难学的学科之一。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之间学习成绩分化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进行分层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编组

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是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进行分层编组。对学生实施分层编组是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既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智能、心理,又要综合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方法,还要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庭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类归档。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小组,并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和所处的层次。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这三个层次的小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为了保护好学生,不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出现逆反心理,教师不应该让学生知道所有的分组情况。只有这样,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学生丧失信心,要和学生一起积极努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二、如果想使分层教学顺利实施,还需要教师分层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在课前精心备课才能够使课堂效果有所提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实施分层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对于优等生,教师要允许他们提前学习,加快学习进度。对于中等生教师也要多加关注,帮他们找对方法,巩固基础,发挥他们的潜能。对于学困生,教师不能有太高的要求,要从基础出发,采取先简后难,由慢到快,逐步深入的教学方法,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把大纲中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分成不同程度的几个小要求,让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确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逐步达到数学大纲提出的整体要求。

教师在备课时,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但是各层次的目标也不能太高,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给学生带来学习的负担,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目标的制定也不能太低,如果目标太低,完不成我们的教学任务,也会使学生感到知识简单,从而沾沾自喜,形成自大的心理。所以,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

三、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现代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采取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模式下,在采取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设计不同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于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分解成不同的层次,逐步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在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要关注所有层次的学生,把握好提问的策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针对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发挥优等生的作用,通过优等生的带头作用把教学内容深化,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针对基本知识,教师可以提问中等生,简单问题可以提问差生,通过提问帮助他们进一步理清知识的脉络,巩固基础知识。

11.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篇十一

建设和谐社会, 需要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各种形式来实现的, 和谐教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体现了时代精神。如何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和谐教学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平等对话、合作过程及教学内容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学的前提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外国语言的教学, 更是一门美的艺术, 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呈现和谐的美呢?

1. 建立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确立平等对话的民主关系

英语的教和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动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 尊重每一个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 师生可以共同讨论, 共同商榷, 在双方情感的交流中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师生双方在民主的气氛中共同学习, 携手去发现和探求问题, 这样才可能会有创造。

2. 追求学习方式的和谐美, 倡导合作共享的学习理念

英语课堂应该是活跃的语言与思想的交流场所, 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与表现自己语言才能的平台。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 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 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 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3. 实现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构建“水到渠成”的线型结构

在教学时, 先让学生总览教材, 大体掌握学习内容, 把握基本知识点, 人为地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找出自身已经掌握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内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

4. 把握学习内容的和谐美, 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有效

教学内容的丰富, 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课堂上抓住德育教育时机, 实施德育教育, 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学好文化知识本领, 为自己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学的重要基础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 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 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 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 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 教师要关爱学生

常言道:“琢玉要先爱玉, 育人要先爱人。”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 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爱是教育的灵魂, 也是师生的桥梁, 爱能缩短学生与教师心灵的距离;爱是一个信任的眼神, 一句鼓励的话, 它能给学生坚定的信心, 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 教师要了解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能引起我的兴趣, 总想知道他们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 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他有哪些快乐和苦恼等等。”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能放下身段了解孩子, 着实让我们感动。教师如果事先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能力、感兴趣的事等, 那么在备课或上课的过程中就会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 和学生聊聊天、谈谈心, 通过这种聊天式的交流,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英语学科的认识, 学习英语的困难等等, 有了了解才会有理解。

3. 教师要理解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 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 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 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 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 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增强学习的信心, 发挥学习的潜能。

4. 教师要尊重学生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 学生也不例外, 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鼓励他们提出独到的见解, 不过多纠错, 不打断学生的思维, 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要给予正确引导, 不讽刺挖苦。

5. 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

卢梭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才能在人世间当一个真正的老师。”可见教育活动中平等民主的关系是让师生互爱和理解、沟通的基础。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课堂气氛应是民主、愉快、和谐的, 让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的态度应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在其共同的生活中要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识, 平等相处。

6. 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

教师面对一个学生时, 要看到学生的优点, 相信学生的潜能, 诊断学生的智力优势, 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哪怕取得微小的成功和进步, 教师也应及时给予鼓励, 激发其成就动机, 不然, 他可能因为看不到成功而停滞不前。

三、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环境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学的重要条件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 影响和制约和谐英语教育教学的因素非常明显, 英语教学的硬件设施、教材、人文环境等方面滞后, 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水平, 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 需要学校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 尽快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学校和谐的英语软硬件教学环境, 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1. 树立正确的、适宜于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观念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基础普遍比较差, 学生本人的学习障碍也很多。农村英语教师接受英语口语环境熏陶很少, 英语知识的更新也很少, 很多知识来源于大学时期的老底子, 部分教师专业水平明显退化。所以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更要不断学习, 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2. 改进落后的教学条件, 加强英语教学环境建设的力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英语教材体系的不断改革, 需要农村初中学校的英语教师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所以需要学校努力去构建和谐的英语教学环境, 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实践表明, 在学校建立了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的前提下, 教师们在英语课堂中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教师们也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振国等.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12.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篇十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化学课第一节是启蒙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结构的同时,我们增设了《有趣的化学》专题,把有关的“化学史知识”(商代制造精美的青铜器)、“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及生活中的化学(如调味品、食盐、纯碱)等内容编成讲义制成了动画图片,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最后通过“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及“变术”等十几个趣味化学实验的演示,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里。同时戳穿了巫婆妖术的秘密,从而加强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由于化学启蒙教育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保持了很高的积极性。

二、优化演示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在“酸、碱、盐”的化学教学中,如果按教材演示实验的要求,就是直接向盛有碱性溶液的试管中滴1―2滴酚酞试液。我把这一实验进行了改革,按氢气实验室制法组装了一套装置,使产生的气体通入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中,塞好瓶塞(双孔胶塞),把盛石灰水的`广口瓶放在一个水槽中,且水槽中的水滴有几滴酚酞试液。当打开氢气通往石灰水瓶间的弹簧夹时,无色澄清的石灰水喷出后落到水槽中,却变成了红色,宛如一个喷泉小魔术。实验完毕立刻提出质疑:(1)为什么石灰水会喷出?(2)为什么喷出后的液体会由无色变成红色?(3)为什么会产生气压差?这样不仅复习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气体压强的物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自我实现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自身良好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和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上一篇:第九期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工作简报下一篇:英语培训机构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