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师复习课教学反思

2024-11-10

高二教师复习课教学反思(共9篇)

1.高二教师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一

高二数学文科复习课《函数图象的变换(平移、对称)》教学设计

课题:函数图象的变换(平移、对称)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函数图象体现了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思想。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3)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4)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5)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如等式。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中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贯穿到了高中的整个数学教学中。特别地对函数图象的研究。我们知道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解决函数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解决函数图象问题既能够考查函数性质的掌握情况,也能够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考查创新和知识迁移能力,所以是各类考试的热点问题。解决函数图象问题,首先要能够准确快速作出函数图象(草图)。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是描点法,我们找到函数图象中的关键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顶点、对称中心、极值点,再根据函数的性质来完成图象。第二是变换法,在基本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三大变换方法(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得到函数图象。第三是分析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特殊点来作函数的图象。对我们解题来讲,通过函数图象的分析可以直观地对它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找到该题的突破点,所以,函数的图象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往往不要求十分精确的图象,只要求能反应函数的基本性质即可。要解决好函数图象的问题,需要在基本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三大变换方法(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得到函数图象。所以我们教师应把函数图象的变换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函数图象变换,是画复杂函数的基础,为研究数量关系提供了“形”的直观性。以形辅数,即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形象性来揭示数之间的某种关系,用形作为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以数解形,即借助数的精确性、深刻性阐明形某些属性。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在作图、画图、用图上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感受函数图象变换的运动美,感受数学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体验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敢于联想的数学精神,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设计这节课时,对内容的编排和选择作了改变,本节课是高二文科第二学期的一节高考一轮复习课,结合文科生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拆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是平移、对称两种变换的学习与巩固。通过具体问题的研究,将学生置身于实践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启发学生,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归纳总结的方法;明白图象变换的内涵,开阔思路,拓展延伸。在不断实践中发现方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思想与方法,感受自我习得数学知识的快乐,让枯燥的数学活起来。【二】学情分析

分院附中是一所普通的完中学校,这是高二文科班。班级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不扎实,但比较听话。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需要教师不断提示才有所反馈。基于此,我决定采用不断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在实践得出作图规律,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加深印象,并用于解决问题中。【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函数的图象两种作法:研究函数性质后的描点作图及利用图象变换(平移、对称)推测预期函数的图象。能够正确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①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②培养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辩化归思想和辩证思想;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两种图象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

2、难点:(1)在观察图象变换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2)图象变换中翻折法的理解与应用

【五】教学关键:让学生在实践和直观感知中理解知识 【六】教学方法:交流、实践、展示、讲解、应用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函数的图象是函数关系的直观表达形式,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是解决很多函数问题的有力武器,所以我们要重视函数图象问题。函数图象有三大基本问题:1.作图:2.识图:3.用图: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作函数图象。提出问题:(投影片打出)

1如何由函数y3的图象得到函数y3的图象?

3xx

(二)知识回顾

问题1:我们是如何作出基本初等函数图象的?(通过前面基本初等函数图象的复习,我们知道 实际画图时,我们是先从解析式分析函数的定义域 和值域,考虑函数图象的大致走向,函数图象与坐 标轴的交点,然后取几个容易计算的点,再描点、连线、画图。)

问题2:画出函数y2x,y2x4的图象。观察这两个图象有什么关系?由第一个函数的图象可否得出第二个函数的图象? 问题3:如果解析式写成f(x)2x,f的意义是什么,2x4的意义是什么?

2(x2)的意义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问题4:f(x)可以是任意一个基本初等函数,由它的图象可以得出函数f(xa)和f(x)a的图象,请你作出一般规律描述。

设计意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得出结论,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学生先做发言,然后教师补充并板书)小结:平移变换有:

①水平平移:y=f(x±a)(a>0)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 左或右平移 a 个单位而得到.

②竖直平移:y=f(x)±b(b>0)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 上或下平移 个单位而得到

(三)变式练习(投影片打出)

变式练习:

1、由y=log2x的图像如何得到y=log2x+1,y=log2(x+1)的图像

2、请你说出图中红色抛物线及蓝色抛物线的解析式。

555的对称中心是?函数y的对称中心呢?,函数y1的对xx2xx3称中心?你能说出函数y的对称中心吗?

x

23、函数y设计意图:知识的实际应用,逐步提升,体会平移变换的实质:点的移动,图象形状不发生变化。

(四)知识回顾

问题5:前面我们复习了指数函数及图象,请你画出函数y2xy2x,y2x,y2x的图象,观察四个函数图象,有什么样的关系?可否由第一个得到后面三个函数图象呢?如果换成 f(x)2x,那么后面三个函数又能如何表示呢?能否得出由yf(x)的图象得到yf(x),ff(x),yf(x)图象的方法?

设计意图:类比学习,得出结论。

(由学生先做发言,然后教师补充并板书)小结:对称变换主要有:

y=f(-x)与y=f(x),y=-f(x)与y=f(x),y=-f(-x)与y=f(x),每组中两 函数图象分别关于 y轴、x 轴、原点对称;

(五)变式练习:(投影片打出)

1、函数y5x与函数y1的图象关于()对称 5xA、x轴对称 B、y轴对称 C、原点对称 D、直线yx对称

2yx2 的图像关于_____________对称;

2、y  x 与

 x11x)(x)

3、f(x与 g

2的图像关于_____________对称;

解决刚才问题:

1如何由函数y3x的图像得到函数y3的图像?

3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了图象变换中的平移、对称变换,总结一下哪些变换是针对而言,哪些变换是针对

而言?函数的图像直观、形象的反映了函数的对应

x关系以及这种对应关系具有的各种性质,使得函数这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的展现出来。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图像在解决问题上的简洁有效,可以对识图、作图更加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数形不分家”,“函数问题多画图”,并把这种意识形成一种习惯。

思考:

1、如何由函数yx24x3的图像作出函数yx24x3的图像?

2、作出函数ylog1x1的图像。

2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哪种变换? 板书:函数图象变换平移变换:①水平平移:

②竖直平移: 对称变换:

【八】教学反思:教学实施后完成

北京市北纬路中学

徐学军

2.高二教师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二

一、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概率的常用方法, 进一步了解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 掌握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规范解题步骤,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 知识梳理

问题1:在概率这一章节中, 你觉得哪些是需要掌握的? (生: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及互斥事件.)

问题2:古典概型如何定义的?几何概型又是如何定义的?

问题3: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有何异同?

问题4:什么是互斥事件?在互斥事件中要注意什么?

问题5: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及互斥事件 (对立事件) 的计算方法分别是什么?

(二) 典型例题探究

【例1】 如右图, 一面旗帜由3部分构成, 这三部分必须着上不同的颜色, 现有红、黄、蓝、黑四种颜色可供选择, 利用树状图列出所有可能结果, 并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 红色不被选中; (2) 第1部分是黑色且第2部分是红色.

(在理解题意的同时, 与学生一起回忆解决古典概型问题的方法:枚举法, 如树状图、图标、坐标等等, 并注意解题规范.)

练习1.先后抛掷两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 (六个面分别标有点数1、2、3、4、5、6) , 骰子朝上的面的点数分别为x、y, 则log2xy=1的概率是______.

【例2】 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红、蓝球各一个, 采取有放回地每次摸出一个球并记下颜色为一次试验, 试验共进行3次, 则至少摸到一次红球的概率是______.

生1:至少摸到一次红球有三种情况: (1) 一只红球两只蓝球; (2) 两只红球一只蓝球; (3) 三只红球.

生2:直接做太麻烦, 可以用对立事件:事件A“至少摸到一次红球”的对立事件是事件“一次红球都没有摸到”即“摸到的都是蓝球”, 这个事件一个有1个基本事件, 一共有2×2×2=8个基本事件, 故事件A的概率为7/8.

师:很好!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我们可以从正面以及对立事件考虑, 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你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

练习2.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 (它是一种各面上分别标有点数1, 2, 3, 4, 5, 6的正方体玩具) 先后抛掷2次, 至少出现一次6点向上的概率是______.

【例3】 某公共汽车站, 每隔15分钟有一辆车发出, 并且发出前在车站停靠3分钟.

(1) 求乘客到站候车时间大于10分钟的概率;

(2) 求候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

(3) 求乘客到达车站立即上车的概率.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率模型?

生:几何概型.

师:D区域是什么?

生:可以看作线段, 长度为15.

师:d区域呢?

生: (1) 在[0, 15]这个区间上, 处于[3, 5]这部分的线段长度, 故概率为2/15.

(2) 是 (1) 的对立事件, 故概率为13/15.

(3) 处于[0, 3]这部分区域时, 乘客到达车站立即上车, 概率为3/15.

(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且要求学生注意解题规范, 师板演.)

练习3. (1) △ABC是等腰三角形且∠B=∠C=30°, 在底边BC上任取一点P, 使“BP<AB”的概率是______;

(2) △ABC是等腰三角形且∠B=∠C=30°, 在∠BAC的内部任作射线AP交线段BC于P, 使“BP<AB”的概率是______;

(3) 向面积为S的△ABC内任投一点P, 则随机事件“△PBC的面积小于S3”的概率为______;

(4) 向面积为S的△ABC边AB任投一点P, 则随机事件“△PBC的面积小于S3”的概率为______.

【例4】 设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4-b2=0.

(1) 如果a∈{0, 1, 2, 3}, b∈{0, 1, 2}, 试求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2) 如果a∈{0, 3}, b∈{0, 2}, 求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练习4.在1、2、3、4、5条线路汽车经过的车站上, 有位乘客等候着1、3、4路车的到来.假如汽车经过该站的次数平均来说2、3、4、5路车是相等的, 而1路车是其他各路车次数的总和.试求首先到站的汽车是这位乘客所需要线路汽车的概率.

(三) 课外作业 (略)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方法与步骤, 难点是知识结构的系统整理与复习.

(一) 优点

1.题目的讲解比较到位, 强调了解题的规范性.

2.数学复习课上的习题和练习的设计除数学习题课中所述要求外, 还体现了温故、解惑、一般化、引申等原则, 也就是:①选择容纳尽可能多的有关知识点的范例;②针对学生的学习误区设计的范例, 也演示学生错误的解法,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③设计能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的范例;④选择可以引申、推广、一般化的范例.

(二) 缺点

1.整个复习过程脱离课本

其实在课上已经给出明确的大纲, 在每章的开头有内容概括, 在每章小结又都有总结, 这些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2.结构不完整

求概率并不是仅仅只有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 概率还可以用频率来表示, 这点应该提醒学生.

3.过程不完整

讲解一类问题要从三方面去考虑: (1) 思路即判断; (2) 手段即方法; (3) 表述要规范.

所谓思路也就是在读完题后要先确定这个问题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而在判断了是什么题型的问题后要确定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比如古典概型可以用枚举法和乘法原理, 而枚举法又有列表、坐标及树状图等方式.

在解决概率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四、醍醐灌顶

如何上好复习课呢?在不断学习其他老教师的方法加上自己的总结, 归纳出以下几点:

首先要采用多种复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因此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 否则学生会觉得很无趣, 没有想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采用多种复习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理解要求.例如, 在这一节的复习课上, 可以由教师进行知识梳理, 也可以由学生回忆重要的知识, 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也可以充分利用课本, 让学生自主复习.

其次, 典型范例的选择要有渐进性.

数学学习离不开例题, 数学复习课上更是如此.许多教师为了使复习范例选题新颖、别致、巧妙、综合, 常设计一道道包容知识点多的、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思考全面完整的“好题”, 甚至直接选择一些高考题用于复习课, 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典型例题的选择还要考虑渐进性, 要清楚一道“好题”安排到何处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和效益.

从工作到现在, 选题是最困扰我的一件事.在这节课上所选用的例题, 如练习5, 是关于几何概型的例题, 采取了变式, 让学生理解在不同的题目中, 等可能基本事件究竟有什么区别:如 (1) 中, 点在线上的分布是等可能的, 所以测度是长度;而 (2) 中, 射线在角内的分布是等可能的, 所以是角度之比;在 (3) 中点在三角形内的分布是等可能的, 所以测度是面积.只是又有一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以前接触过的, 是不是有必要对题目进行适当的改动呢?否则是否就成为单纯的回忆了呢?

再次, 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提炼与概括.

就如写作文一样, 只有最后进行升华, 这样的文章才是一篇好文章, 上课也是如此.数学思想方法内涵于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定义之中, 是数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主要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并按分散的方式进行,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感受、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正是由于这种“分散性”带来的不足, 利用单元复习课或其他阶段复习课, 以适当集中的方式, 整理、提炼和概括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这方面我做得很不到位, 基本上只有开公开课时我才会进行小结, 平时一般都很不注意, 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是需要改正的.听过很多公开课, 特别是名教师的课, 最后学生小结的精确都让我很意外, 同时也在思考:他们的学生真的就那么聪明?为什么他们所小结出来的都是那么精确到位甚至连教师都没有想到呢?这是与教师平时精确到位的提问以及让学生自主发挥的习惯分不开的!每一堂课都是讲给全世界听, 这句话应该深深刻在脑海里!

第四, 对必要内容安排专题复习.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有些数学内容由于当时的知识准备不足以与其他知识相关联, 暂时不能深入探讨,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才能进一步加深.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以视大纲要求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专题讲座, 从纵横两个方面予以加深拓宽.

参考文献

3.一堂小结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小结与复习课;尺度;意见;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19-01

小结与复习课,中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课型之一,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小结与复习课要求学生巩固本章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解题方法,了解本章经典题型。同时要求老师通过小结与复习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自己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为后段知识的学习做好一定的铺垫。

《空间几何体》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的内容,2012年5月我参加“湘鄂边”部分省级重点中学的研讨活动。通过亲自参加比赛和现场观摩学习,笔者认为要上好本章的小结与复习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一、准确把握考纲要求,帮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空间几何体中要求学生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和利用斜二测法画出的直观图。了解球、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立体几何初步的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对几大块的整体的把握,分清楚重点和难点,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学生上完一节课后变得无所适从,轻重不分。

二、明确教材编排思路,注重知识形成网络

《空间几何体》本章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例如,对于棱柱,在义务教育阶段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棱柱的结构特征及其体积、表面积。在教材内容安排中要特别注意与前面学习的“空间与图形”相关内容衔接。本章内容先让学生观察大量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几何体的分类,从而概括归纳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能画出简单图形的三视图,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画出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会使用材料制作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要求记忆公式),并能计算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本章中的一些概念都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找到几何体的共同特点,再抽象本质属性得到。本章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从识图,画图到用图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本章知识时,一定要注意由直观模型过渡到几何体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来,充分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化归能力。

三、关注学生心理过程,联系生活应用实际

比赛过程中一个老师是这样引入的: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空间几何体》这章的内容,首先请问同学们,这些图片你们认识吗?

引导学生认识图片,轻松进入课题。

然后该老师问道:我们把这些图形当成我们的新朋友,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之后,最想了解这个同学的什么呢?

学生回答:了解这个学生有什么特长,兴趣爱好等等;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几何体之后,也一样是了解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这样非常自然的过渡到了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知识。该老师使用类比的方法,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形成心理,让学生轻松的自我总结相关的知识,这种方法使用非常巧妙!

四、题型训练具体经典、例题讲解详细规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哈尔莫斯),解题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活动,数学复习课教学离不开题型训练,但绝不能题型训练等同于解题的简单重复,不能将解题的目标只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更要追求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课教学中,在题型训练中要求具体经典,一节复习课45分钟,面面俱到不可能,以偏概全又不行。

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由于时间的紧促,不允许我们像讲授新课一样开展教学,这就对复习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教材“双基”,注重生活实际,开展创新教学,教学效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4.《课内文言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四

中考文言文和古诗共50篇首,内容多,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以课本为范例,以具体文言文中涉及到的诸如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理解、识记常用的实词和了解常用的虚词用法;理解文言句尤其是一些重点句的大意;背诵默写课文及课标中明确要求背诵默写的文言篇段;把握文言文的结构及内容;把握文言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解文言文的写作特点等知识点为中心来展开。

可是我们的学生在掌握常用的虚词用法、把握文言文的内容、写作特点时,就模糊了,学过的东西忘了,复习一遍还是不记得、也没有兴趣。这是造成学生丢分的主要原因。

如何有效地组织文言文的复习?

一、要强化阅读训练;

二、要强化归纳和总结;

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内容和答题技巧。

5.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五

但是在课堂上发现一部分学生由于课前预习的工作不够落实,导致课堂上简单的复习效果不好,从而影响到学生在第二个过程的例题讲解中反映出的思维比较的缓慢及无法进行有效的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课前预习的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 课堂容量(安排的例题的题量太多)偏大,而且在思维上也有比较特殊的地方,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的时间不够,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因此今后在课时的安排上要尽可能的安排更多的课时,以减少每一节课的课堂容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的效果。

6.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六

反思一:抓住孩子们的心。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习近平两年的时间,我扮演的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我更多的时候扮演着朋友的角色。我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反思二:认真准备复习课,形成框架。只有你的复习内容条理清楚,结构明了,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这需要老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有很强的概括能力。讲的时候,抓住重点,抓住题型,让孩子们觉得听课的价值所在。

反思三: 恰当的放手自学,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

反思四:情感教育的渗透,自觉习惯的培养。六年级的孩子们基本上懂事了,知道一定的道理。我们可以站在未来的角度去分析,给他们前进的动力。

反思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不管复习的内容是难是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要给学生思维活跃的空间,要让学生有想跳一跳去摘桃子的冲动。适当的课外延伸是很有必要的,书本知识的变式需要老师平时的积累。

7.高二教师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七

当0<t≤1/2时, 不等式3t2+ct-1≤0恒成立, 求c的取值范围.

事实上, 这是一道较为简单, 但是很典型的例子, 在高中数学阶段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但是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复习, 那是没有太多的意义的.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这个问题, 让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出发, 复习相关的知识点, 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解题.

教师:同学们, 这是一个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这个问题看起来并不难, 条件和设问都很简单, 请大家给出三种以上的解题思路.

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 部分学生感觉用多种思路解题是较为困难的.

教师:其实, 我们之前对含参数方程的有解问题也有过了初步的接触, 请同学们从含参数方程有解的根的分布理论来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基本方法有四种:求解法;值域法;图象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法.

在这一阶段, 学生可以在一道简单的例子中, 思考后得出可用解决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多种基本方法求解, 体现了“以少胜多”, 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当然, 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 所以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从熟悉的含参数方程的有解问题开始思考, 然后再通过其他方式的类比来完成这几个知识点的综合复习.

【解法1】 将不等式看成关于t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之得

-c-c2+126t-c+c2+126,

因为c2+12|c|-c, 所以-c-c2+1260.

因此, 使原不等式在0<t≤1/2恒成立, 只需

-c+c2+12612, 即c2+12c+3.

解得c≤1/2, 从而c的取值范围为c≤1/2.

【解法2】 当0<t≤1/2时, 原不等式可变为c1t-3t.

f (x) =1t-3t (0<t1/2) , 易知f (t) 在 (0, 1/2]上为减函数, 所以, 当t=1/2时, f (t) 取得最小值, f (1/2) =2-3/2=1/2.从而c的取值范围为c≤1/2.

【解法3】 原不等式可变为ct≤1-3t2.

设y=g (t) =1-3t2, y=h (t) =ct,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它们的图象,

要使原不等式在0<t≤1/2上恒成立, 只需要在 (0, 1/2) 上g (t) 的图像恒在h (t) 的图像的上方或者重合.

根据c的几何意义, 所以c≤1/2.从而可以得知c的取值范围是c≤1/2.

【解法4】

设y=f (t) =3t2+ct-1, 如右图所示, 要使原不等式在0<t≤1/2上恒成立, 只需

{f (0) 0f (12) 0

即3/4+1/2c-1≤0.解得c≤1/2, 从而可以得知c的取值范围是c≤1/2.

以上就是笔者对这道习题的教学实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笔者始终以启发性和综合性为教学原则, 努力让学生在四种方法的对比中, 完成对知识的总结和升华, 并学会多种解题方式.这是许多学生所希望看到的教学方式, 毕竟对高中学生, 特别是高三学生而言, 解题是学习的主要任务.

8.高二教师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八

【摘要】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既要考虑知识方法的系统性,又要考虑问题的可拓展性,通过问题变式,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问题解决,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规律,形成解题技能,上升到通解通法,从而达到会一题,通一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复习课;解法探究;问题变式;解题规律

数学复习课是指一个教学单元或一章结束或期中、期末以及学段的知识回顾与概括.它的作用是系统归纳整理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沟通知识、方法间的联系,深化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合乎逻辑的知识结构.然而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教材蓝本,教师面临庞杂、众多的知识点,变化多端的题型,纵横交错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何处入手?将基础知识一一罗列,将例题一一呈现,将解题方法一一展示?知识的简单罗列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例题接连不断的呈现也容易造成神经麻木;解题方法的层出不穷又易让学生无所适从.怎么办?如何避免以上的弊端,达成有效的、高效的复习课堂?首先要明确目标,削支强干,突出主题,不能要求知识全面覆盖,只有目标清晰,才能突出重点.其次知识呈现问题化,将知识蕴含于问题之中,通过问题的解决再提炼概括主要的知识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温故而知新.最后问题呈现层次化,注重夯实基础,注重落实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式教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是采用变式设计思路,具体操作程序为:“问题情境→知识再现→范例精选→解法探究→变式应用→总结升华”.应当指出,上述六个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所有删减.下面以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变式教学进行复习课设计.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前,班级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了一次以全等三角形拼图为主题的图形设计大赛,下面是从学生设计的图形中挑选出来的几幅作品.(如图1)

作品展示:

引问请你根据图形特点,说说下列每幅作品的设计思路.(如图2)

作品揭秘:

设计说明为了让学生经历全等三角形图形的创作过程,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了若干对全等三角形,让学生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及其组合变换,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对本章常见的几类图形全面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还为学生准备了不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进行顶点重合的旋转拼图,为后面的拓展应用埋下伏笔,整节课由此展开.作品揭秘让学生深层次的了解图形发展、演变,并形成具体的理性认识.图形提炼让学生从活动经验中提取基本图形,自然进入问题的探究.

二、知识再现

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与再现,而是可以通过精心设置一些或开放或变式的问题串,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概括,从而宏观把握本章知识体系,其问题特点是起点低,入口宽.

问题1如图4,B,C(D),E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B=∠E=90°,AB=CE,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ABC≌△DEF.

问题2如图5,△ABC≌△AEF,则图中还有对全等的三角形.

设计说明问题1条件开放,问题2结论开放,其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唤醒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回忆与灵活应用.首先,开放式的提问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的余地,基础弱的学生思维较窄,能够联系的知识较少,而基础好的学生思维开阔,可以不断发掘问题中新的知识增长点,不断完善答案,从中获得成就感.所有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方法互为补充,不断完善,能力不断提升.其次,知识呈现问题化,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取知识,改变了传统复习中,单调的简单重复与罗列,更具思考性和开阔性.

归纳与总结

问题3(自主编题)如图6,B,C(D),E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B=∠E=90°,请从以下图形中,任选一个,添加适当的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

设计说明为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类比问题1的图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更高的层次俯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运用学生自己创作的图形设计问题,既有亲切感,又能消除老师出题的神秘感,增强学生面对问题时的自信心,从而从容淡定的面对问题.

在知识再现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1)设计针对性、启发强的问题,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2)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建立知识结构.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主动参与,积极回顾、探究所学知识的内在本质联系,建立明晰的知识体系,使所学知识在回顾与反思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范例精选

复习课所选的范例应具有四性:针对性——针对复习专题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典型性——根据某一重要的知识点或某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能起到以点带面的典例;综合性——体现在所复习专题的知识、方法在本章及本学科中的应用广泛;层次性——即范例的选排、变式题的探索要有层次性,如由基础到技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等.

问题4如图7,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ABC外做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①证明:BE=CD;②求∠BOD=.

设计说明问题4是全等三角形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问题.问题4①、②的解题方法是一法多用的经典之作(在接下来的“变式拓展”环节中可见一斑),它综合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运用SAS就能顺利证明线段相等,进一步利用全等三角形及对顶三角形的性质就能迎刃而解,求出BE、CD相交的夹角度数.两个小问都具有可拓展性,解题思路和方法承上启下,结论呈现规律性,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典例.

在精选范例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选择符合针对性、典型性、综合性、层次性的题目,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探索空间.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自主审题,为实施解法变式、题目变式作好情感准备.

四、解法探究

通过对范例实施解法探究,追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法多用、解法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法剖析如图8.

设计说明对问题4的解法探究,为“变式拓展”环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清晰的分析思路和解题策略.在解法探究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剖析图形,理清思路,形成策略,为学生探究解法指明方向.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施解法变式,最终对比解法,完成解法探究的最优化.

五、变式应用

通过师生对问题的共同探索(包括变化条件、探求讨论、等价变化、逆向探索、图形变化、推广拓广等),获得题目的变式,从而培养、锻炼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变式1如图9,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外做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BE与CD有什么关系?简单说明理由;

变式2如图10,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外做正五边形ABGFD和正五形ACHIE.连接BE,CD.BE与CD是否相等?你知道BE与CD所形成的∠DOB的度数吗?图9图10图11

变式3如图11,已知△ABC,若以AB、AC为边向外做正n边形ABGF…D和正n形ACHI…E.连接BE,CD.BE与CD是否相等?你知道BE与CD所形成的∠BOD的度数吗?

变式4如图12,若将△ACE绕点A逆时针至图13,连接BE,CD.

①BE=CD是否成立?

②延长BE交CD于点O,则∠BOD=.

变式5如图14,若将变式4中的“△ABD和△ACE”改为“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其他条件不变;①BE=CD是否成立?

②延长BE交CD于点O,则∠BOD=.

变式6如图15,若将变式5中的“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改为“正n方形ABGF…D和正方形AEI…HC”,其他条件不变;①BE=CD是否成立?

②延长BE交CD于点O,则∠BOD=.

设计说明这组变式题是对问题4的变式拓展.图形变式由外旋→内旋;由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n方形;解题方法类比问题4,前后关联,一脉相承.通过问题4的变式让学生发现知识相互关联、问题可以拓展、图形可以变式、解法可以相通,达到会一题,通一片的教学效果.问题呈现的规律性,展示着数学的无限魅力!

在变式拓展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①诱导启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的欲望.②适时引导、点拨,指引学生的探索方向.③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扬探索的精神.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通过独立探索、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全员参与、积极思维,最大限度地探索问题的各种变式.

六、总结升华

在课堂总结环节,一是对解题方法、规律的总结升华,对课堂上所用知识、方法加以梳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二是对研究问题的方法加以总结,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并逐步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问题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让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你获得了哪些经验?

设计说明用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指导学生梳理知识、提炼方法、概括问题、拓展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式,宏观把握整章的知识脉络,富于关联,指向多方.

在总结升华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1)引领点拨,引导学生梳理、概括、归纳、发现.(2)适时评价,激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方法思想体系.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积极思考、自主整合、小组交流,完善对整节课的理解,进一步完成知识方法的内化.

课后反思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学生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更是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很重要,问题的选择要准、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即考试时的失分点;讲解时要立足于“思”、“悟”、“透”.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就必须做好:一要讲透(分析、铺垫);二要展开(变式、开放),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否则就会造成以题论题的低效课堂.

9.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

随着期末脚步的临近,我们的语文课也进入了复习阶段。看了很多复习课的复习方法,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还是不尽如人意,或许印证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上周四,我复习了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做人需具备的优良品质。我的思路是:以题带知识点(联想法:由一个题引出本单元相关联的知识点,然后由优生带学困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师生共同梳理出本单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我发现优生很喜欢做这样的梳理(字、词、句)而学困生在课堂上也收获不小,对于原来掌握不太好的字音、字形能加深印象,补全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等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好的巩固复习。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在找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时:很多同学都把“十万火急”这个词语当成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这一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安排的太多,以至于学生真正练习书写的时间不充分,比如:把词语补充完整这环节的练习,前20个词语找同学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纸上写,然后集体订正。后面的练习也应该是这样进行,可是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我就改为让学生说,而没落实到写,这样处理太草率,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就不得而知了,只能通过下一节课的词语小测进行补救了。这样的不足在接下来的环节还是存在。比如关于诚信的名言、陆游的《示儿》。只是流于形式的让学生说一说,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时间把握的不好,本来课内阅读应该能够在课堂上处理,可是由于我看错了时间,而改为重温课后重点句子。后来又去处理课内阅读,时间就不够了,感觉后半部分的处理太过混乱。

通过这样一节漏洞百出的课我认识到了:1.单元复习课一定要扎扎实实的来,任何环节都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2.内容的安排,一定要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照顾全面,不能片面追求知识点全覆盖。解决学困生“消化不好”的问题,给他们时间去消化吸收。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2

一节设计精美、环环相扣的课会让我们欣喜,一节师生互动、群情沸腾的课会让我们赞赏,一节声情并茂、如沐春风的课会让我们动容……而这样的课,似乎向来与复习课无缘。它可以是含英咀华的讲读课,可能是生动有趣的活动课,也可能是妙笔生花的写作课,却往往不敢戴上“复习”这一镣铐。

复习课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复习就是“学生做练习,教师讲答案”,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有时由于复习紧、任务重,教师讲得又要“面面俱到”,结果成了“满堂灌”,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用了。而为了解决“学生练”的问题,课后便硬塞给学生大量的练习,学生就成了习题的“奴隶”。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加重了他们的学业负担,而且也不能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但是,复习课本身具有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等特点,这就如一副镣铐般困住了教坛上的舞者,令其无法随心所欲大展身手。那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习课就真的舞不出优美的感觉吗?实践告诉我们:戴着镣铐的舞蹈同样精彩!

一、舞出优美弧线。以往的复习模式总是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分解为字词、作家作品、重点句段、主题思想、写作训练等几大板块,分类进行加强型“集训”,基本上都无法逃脱题海式战术的窠臼,复习课也变成了机械式训练而丧失了语文课堂应有的魅力。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找出这些复习内容之间内在的联系,用一根主线将这些知识点巧妙地链接在一起,再将有关知识生发出去,那复习课不也成了一支旋律优美、张弛有度的舞蹈了吗?比如,在制定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复习方案时,我先针对该单元五篇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提炼出分散和包含于每篇课文中的知识点,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等,再将涉及该知识点的内容整合起来,理出一条贯穿整个单元的主要线索,整堂课就沿着这条主线来开展深入。这样,既没有脱离教材,知识由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又避免了一味灌输,方法由学生在归纳中总结,还脱离了纸上谈兵,成果可以马上让学生到实战中检验。这样的复习课,不但形式优美,而且内容充实。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3

复习三个星期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检查一下学生的复习效果,结果让我很吃惊。本以为学生会掌握得很好。但事与愿违,就是基本的知识点也没有掌握扎实。提问字词,结果学生写得乱七八糟,没有全对的;到现在竟然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文章的论点是怎么回事,其实关于议论文的三要素不知在课堂上强调了多少遍了;小说的三要素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竟然也混淆起来;更不用说其他的知识点了。本来讲得很清楚的知识,学生想着的没有多少。有些知识,讲过多次,学生也分不清楚。如表达方式的种类,学生竟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本以为自己的课堂效果还不错,竟然还是出现了这种惨局。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此不好?对此,我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学生之所以掌握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去复习。没有把老师的要求当回事。要求他们好好的复习,结果他们复习得不扎实。一检查就不会了。所以,今后再复习,就要充分备课,严格要求,跟上检查。学生毕竟是学生,是缺乏自制力的。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对学生都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相互监督,并且制定一些激励措施,让优等生带动差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4

高三语文学习是个苦海,高三语文教学是个苦差。但高三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埋头苦干,高三语文教学也需要实践中思考,思考中总结,总结后提升。连续六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体味了艰辛,也收获了快乐,但更多的是感悟。下面是我近年来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感悟:

20xx年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曾展现过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一群大学生正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进行一次饶有兴味的对话。一个学生问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丁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兴趣,兴趣会推动你一直向前走!”

兴趣,最好的老师!但习惯认为高三的学生目标明确,不用再象高一、二学生那样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们认为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成绩,不必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其实不然,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大多是一练一讲,一讲一记的枯燥循环。学生在两轮甚至三轮的题海中摸爬滚打极容易诞生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枯燥感觉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不仅仅是充满实用的工具学科,更是饱含美感的人文学科。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的课堂应该充满生机,应该彰显语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不是对学生做裁判性的引导,而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培养他们健全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调动兴趣永远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创新是现代教育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需要创新,高三的语文教师和教学更需要创新。离开创新高三的语文课堂会沉闷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创新是指高三教师在复习时,不要囿于传统的教法,而应该多思考求创新。以诗歌鉴赏为例,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现今高考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猜题押宝所带来的负面性,鉴赏所选诗歌回避名家名篇。对于陌生诗人的陌生诗作,学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论世?所以我认为“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所以教学诗歌鉴赏时,我们要勇于突破“知人论世”的常规教学柜架,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敢于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

其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应该是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性。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我们教出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立足。

高三复习除了题海式强化训练,还应充分开发利用课本。实践证明,回归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数的有效途径,“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试,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还说 “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话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当今极具灵活性和时代性的高考语文。我们手中的复习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宽度与深度都不及教材。一是其涉及面不会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浅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适中。所以对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学生而言,教材应该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现今的高考命题坚持以教材为依据,所以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在高三的复习中仍不可脱离教材。下面以写作为例谈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因素材太少太肤浅,从而导致“言之无物”。所以高三阶段,教师和学生依然会在积累写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过网络,通过报刊,通过各个途径积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历年的高考话题都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是,均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直接、间接的写作材料,找到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有益的借鉴或启示。20xx年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关系”这一话题在《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就能找到素材获得启示。同时,历年高考的优秀作文相当一部分是得益于“活”读“活”用教材的,如20xx年高考满分作文《哀痛者与幸福者》(话题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还有大家熟悉的《孔雀东南飞》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被采用被演绎。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解决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5

大家知道,语文复习阶段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初中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冲刺阶段,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现将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介绍一下,谈不上经验,只是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认真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

大纲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在复习前,应认真的分析大纲和考试说明,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注意中考的一些新动向,也就是一些最新的信息要了解,避免难易不分,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计划,分阶段复习

在吃透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很重要的。各阶段的复习侧重点要选好,要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切不可孤立的复习。

(一)课本知识的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复习时间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我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以及语文知识(当然非重点的内容也能涉及一些),然后师生应进一步明确哪一些内容是应了解的、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一般运用什么复习方法都要有明确的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查、一般会出现那些问题以及怎样应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文学常识中的作家作品,内容繁多,就要让学生明确哪一些是应了解的、哪些是一般掌握的、哪些是应详细掌握的;字词内容除了集中记忆以外,课文中的预习提示、课后练习,一些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学生作品,在讲解之前都要求学生准确朗读,让学生平时就养成借助工具书记忆字词的习惯,这比强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表达方式、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等一些学生易混淆的内容要让他们分清;课本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及时引入相关的课外材料,注意了知识的强化和迁移的训练等等。

(二)综合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重点训练了这些内容。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6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分类复习:重点的字词让学生从音形义去把握,易出错的字音字形;重点的文学常识;重要课文的阅读片段;综合性学习;作文。这样复习时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复习过程的针对性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复习的自主开放性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这样开放的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在语文复习课的教学中,各师各教,各行其道,但无论什么方法,什么形式,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都会归结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最终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很好地落实训练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如果我们根据语文课本的特点和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将会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只要我们兼顾形式和目标内含的优化整合,把必须落实的目标知识点通过别出心裁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会在复习课中体验到“新”和“乐”。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7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成为一个细心的人。教师所提供的知识信息要力求准确。尤其是在复习时,对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的呈现更要认真关注,及时为学生纠错、指导,把词语说准确,意思表达清楚。

语文课堂教学无论何时何地何内容都要针对中下等生设计。因为好学生大多是靠自我学习觉悟的.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上复习课的目的就是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因为一个差生能把你的全班平均分落下一两分,但一个优生顶多帮你提高零点几分,所以只有把差生成绩提高了。才能整体提高教学成绩。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就针对上中等学生进行教学了,因为这样的教学比较容易展示老师的功力和风采.表现老师的高超水平和渊博知识。检查差生作业的质量是考核复习课实效的抓手,让差生有实实在在收获的复习课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在复习课上,学生的合作交流空间应该再大一些。尽管是复习,但也绝不等同于完全的旧知识的巩固,它还是知识的整合和重构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知识的特点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知识的学习以温故的方式而知新的规律性;同时,复习课也应该有重难点,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突出体现重点的突出及难点的突破设计,使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复习课要合作交流,忌枯燥讲解,反对老师一言堂一讲到底。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很难精彩的.学生不喜欢总是老师在讲解。自己能讲解的也不需要老师越俎代庖。是问题驱动了课堂教学.一节课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学生可以在老师授课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而且每节课下课前老师更应向学生询问:还有什么疑惑,还存在什么问题。老师能在复习课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有教学思维深度的体现。

当然,练习量不宜偏大。教师应该巧妙设计精而突出的练习,应注重实践的过程,多留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适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否考虑在出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规范练习的题目,并加入对学生的一种审题的训练。审题指导是否到位,往往决定了答题的质量。很多学生在考场失分的首要原因就是审题不仔细不到位,很少是视觉原因,多为思维不缜密所致。所以每次大考前都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审题训练。通过审题来研究命题意图。例如命题作文审题方法:一是诠释题目中的每个字或词语,明确底线要求;二是弄清楚写谁:三是将题目中概念化解(化大为小)为可操作的短语或事迹,进而确定中心;四是回忆写过的相近的好作文材料,落实选材。

复习课后,教师要明确指导,你指导后的训练是否落实了老师指导的思路方法。学生掌握教师的指导有个从“懂”到“会”到“用”的过程,这是要反复训练的,复习课上一定要趁热打铁让学生按照老师指导的思路技巧方法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老师及时指导解决操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学以致用,那么复习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课堂上是绝对会有适当的复习测试的。这里要强调的是是否有好中差答案的对比性讲评。是否揭示了将错答案演绎成好答案的过程。

试卷讲评课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一矫正”的过程。试卷讲评课既要“讲”,更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好”的。讲评课前三要。一要及时。二要统计:讲评之前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本次测试中进步明显者,明显不足者。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教师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把出现的问题归类,找出失误的集中点,分析出错误原因和知识的遗漏欠缺,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三要备课:需要讲什么,哪些不需要讲.要重点讲什么,重点内容怎么讲。教师只有对这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评时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扩展和提高,使讲评成为一次知识的巩固、更新和收获。

课堂上老师领着认真研究错因,再对症下药将它一点一点地改成正确答案,这个渐变思维演绎的过程一定要让失误学生有亲身体验。比较法是澄清是非的高效方法之一,有对比才有差距.失败的有差异的教学素材是复习课的重要资源.因为课堂就是纠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复习的重要目的就是纠错,以便减少差错。

1.梳理——本册教材的知识点2.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

3.贯通: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4.补缺: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5.比较:促使认识的深化6.强化:提高训练的深度

7.拓宽: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8.升华:提高原有教学层次

9.分层: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10.迁移: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8

上周我上了一节复习指导课,这节课的目的和重点是帮助学生归纳、疏理、总结零散知识点。

学生往往对测验卷或试卷上出现的题目只知其存在而不知其出处,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只是零散的而没有构架起来。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知识点的提炼,使学生知道原来试卷中的考查点不是老师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课文中都出现过的,是我们天天在读课文时见过面的。学生再读书时就不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

期末复习的时间短,内容多。怎样有针对性,有实效地科学得进行复习呢?我运用了语文精细测评表对每一单元测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使我自己和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况有较清晰的认识。其实老师们常对学生的确实状况较模糊,我自己在教学中也存在盲目性,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我一向认为学生的词没有字掌握的好。但是通过测评表的分析,我发现原来学生的词无论是填充还是理解都掌握得不错,反而生字的失分率很高。这说明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识记生字的重视不够,因此在总复习时就要对这一方面进行加强。当然这只是“面”的分析,具体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我通过指导学生看测评表,使他们了解自己字词句段篇哪方面较弱,并制作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语文复习计划,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效率才能提高。

通过这一节复习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还欠规范,我的言语行为也就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今后我和学生还要在这一方面改进。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9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特别青睐以散文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因此,我们有必要指导和教会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一些要领和解题技巧。

七年级上册课本课中的第一三五单元都有散文,在整册书本中散文的比例相当大,特别是《春》、《济南的冬天》、《羚羊木雕》、《散步》等散文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帮助学生从疏理教材知识出发,总结出散文的文体特点,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有关知识和中考考点,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散文阅读,这项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率的散文阅读复习课,成为我们毎一个科仼教师需要用心去研讨的问题。

复习散文,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文体特点(例如:形散神不散、意境深邃、短小精悍),散文的分类(叙事、抒情、议论),散文渉及的考点(整体感知理淸思路、紧扣语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赏析枝巧、延伸探究体验感悟),阅读的步骤(揣摩题干有备而读、品读题目缘文驰想、浏览首句略知梗概、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这些理论性的东西要以学过的课文和练习作为例子去讲解,切忌空洞无物的分析介绍。

其次,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和答题的方式。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要素;2、理顺序;3、抓线索;4、品情感;5、析哲理。至于答题的方式,最好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概括出一套规范的答题模式给学生,例如:词句品味类的题目就可以用“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写(用)得好,它点出了……”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述。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我们都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以确保语言的有序,流畅和准确,提高得分率。当然,要让学生熟练到形成习惯的程度,是需要学生的经常的练习和老师的耐心反复的纠正。但是,如果我们从初一就开始抓,而且毎一种文体都像散文阅读这样抓,到了初三,我们的复习工作就赢得了主动,学生和老师就都轻松多了。

最后,堂上既要讲透,更要练够练透。复习课不要让老师独唱,它应该是全班同学的大合唱。练习的质量是一节复习课最终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关键。因此,练习题的设计,练习时间的多少,练习过程中如何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用什么方式去做练习效果更明显,学生更愿意接受,是毎一亇上课教师必须认真用心去研讨的重要问题。

当然,一节高效率的复习课,既是教师对教材教法理解的体现,也是教师语言(包括表情、身体语言)表达,各种教学手段运用的水平,个人魅力等等的全方位的综合展示。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很多,愿所有语文老师都能上出高效率的散文阅读复习课。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0

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或独自不能完成的学习内容的一种有效方法。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效呢?

在课改的路上,我将跟队生努力编入每一个组,越能干的组长,跟队生就配得差些。一堂课上下来,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效果很好,可是在作业中,那些后进生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因为我看到的是大部分的同学,而跟队生则分步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在进行了复习课的尝试之后,发现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以《触摸春天》复习课为例,来看一下学生的表现:

一、直接入题,学生根据题目质疑。

根据这一单元课文的实际,每一课都可以根据课题提炼出统领全文的问题。学生质疑如下:

安静是盲童,她用什么来触摸春天呢?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呢?

由这个问题,直入中心,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读书。

二、读书。

1、自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小组内合作读,正音。

3、展示读,集体正音,。

4、用心读文,根据统领全文的问题,进行批注准备。

5、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在谈“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用力”时,学生发现,课文其实是从两方面来写的,“生活的权利”和“多姿多彩”。进而再进行全文内容的梳理。(我想,这正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优等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己能力得到提升的最有力的证明。)

6、小组内总结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7、交流。

三、整理复习笔记。

1、按汇报顺序,按:生字偏旁、形近字、多音字、四字词、词组、句子的内容划分,将十个小组分为两部分,进行板演。(总结相同内容的小组,内容可以进行互补)。其作同学整理在复习本上。

2、组长上台订正。师巡视,保证组长订正的正确。

其他同学,根据板演内容,改正整理自己的。完成之后,放声朗读。

3、组长带领、强调。

这一环节,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后面的小组交叉出题检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四、根据能力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背诵三段。

2、背诵一段。

课堂上,带着学生重新走向知识,巩固、总结已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通过多种方法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的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同时,尊重孩子们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堂课下来,程序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提高和收获:“优等生”在课堂上锻炼更多的是总结能力,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实质,相当于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中等生”在前面学生的带领下,也提升了一个高度,并逐渐主动去发现,去质疑;“跟队生”有自己的收获,最好的证明就是关于基础知识的交叉出题中,出错的很少。这样的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1

复习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检查一下学生的复习效果,结果让我很吃惊。本以为学生会掌握得很好。但事与愿违,就是基本的知识点也没有掌握扎实。提问字词,结果学生写得乱七八糟,没有全对的。更不用说其他的知识点了。本来讲得很清楚的知识,学生想着的没有多少。有些知识,讲过多次,学生也分不清楚。如表达方式的种类,学生竟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此不好?对此,我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学生之所以掌握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去复习。没有把老师的要求当回事。要求他们好好的复习,结果他们复习得不扎实。一检查就不会了。所以,今后再复习,就要充分备课,严格要求,跟上检查。学生毕竟是学生,缺乏自制力。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对学生都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优等生带动差生。共同提高,共同学习。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2

今天出了一节复习,我仅仅围绕“记、积、探、赏、比、展”六个环节,引领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复习,自认为为环节设定,科学合理,课堂复习的容量大,并且不泛泛复习,停留在表面上,而对重要的文本,语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细分起来,现将优缺点总结如下:

优点:

1、“记”不唯从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是考官,而让学生走上黑板命题。

2、“积”重视知识灵活积累,一题多考,尤其是只有熟练掌握课文的同学才能答得上来,只缘于我设计的积累实词“四步曲”,是我看的“艺术创想”的电视节目给我的启发。这个环节从设计意图上,看到自认为很成功。

3、探究文章主题,不空洞,和课文背诵,关键词语的深入挖掘相联系。

4、赏析语言,由组长来赏析,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赏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于金石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透彻、精彩。

缺点和不足:

1、平时没有抓好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背诵,实词积累等不过关,所以复习课上频频出现“答不上来”,“不会”等现象。

2、 语言的赏析,只锻炼了四个组长,全班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全班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3、 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死,不灵活。

总而言之,此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可能是教师放不开,学生也放不开。我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怨学生还学习,怨学生怕吃苦,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但我会坚定地前行。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3

古诗的理解对中学生来说难度在于:一是诗歌创作的时代久远,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古诗中的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三是古诗中某些词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偏差较大,需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时代背景来理解。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应分三步走:

课前预习自学清障

针对古诗的上述特点,课前可布置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除学习上的“拦路虎”。预习需完成的任务:(1)了解诗人的生活朝代、生平事迹、历史背景;(2)利用工具书理解难懂字词的意思;(3)读通诗歌,大致了解诗意;(4)试译全诗,运用勾画圈点读书法和生疑发问读书法找出问题;(5)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归纳诗歌主旨,找“诗眼”,找艺术手法。通过预习,学生基本扫除了学习障碍,变过去的被动听取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教师组织分组式讨论,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彼此的预习成果,互相弥补预习漏洞,解决一些问题,交流思想打开思路。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及难点问题进行点拨教学。

授之以渔 指导点拨

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授之以渔,“渔”即学法,译诗有“释、留、补、调”四步法。释:解释难解字词;留:保留字词愿意;补:把诗意跳跃、压缩、省略的地方连缀起来,引申出来,补充完整;调:遇到诗中词序变换的地方,译时把它们的位置进行调换。理解诗意有“分、释、理、连”四步法。分:将诗句划分成一个个词或词组;释:解释字词;理:解释诗句意思;连:说说整首诗的诗意。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具体步骤应该是:挖掘教材,钻研学法---精心讲授,渗透学法---回顾过程,揭示学法---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如高二选修中杜甫的《登岳阳楼》,教师的教学设计第一步,请学生介绍杜甫及本诗写作背景;第二步,初读全诗,交给学生古诗“释、留、补、调”四步法,指导学生释词句,说诗意;第三步,激疑品词,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宽阔宏伟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会杜诗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第四步,带领学生展开想象,反复吟咏,感受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第五步,回顾学习过程,揭示学法----知作者→解题意→译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对比阅读 探索发现

接下来,布置学生自学《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及《旅夜书怀》,主要让学生运用从第一首诗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实践,教师可安排如下步骤:明确目标---运用学法自读实践---讨论汇报---评议点拨---总结整理。学生自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独立学习,第二阶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学生自学时,教师进行巡视,随时了解学情,进行必要地点拨指导,放手让学生阅读、品味、想象,入情入境。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带学生“入境”。如《旅夜书怀》可提问,这首诗与《登岳阳楼》在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又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在写景抒情方面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又有哪些不同?就第一个问题,学生能想到从写作时间、作者境遇、诗风、缘景明情等方面思考。而对第二个问题,学生能想到从诗人性情、艺术手法等方面探究。教学效果表明,此种自主学习的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明确了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不再茫然无绪且乐于去讨论探究,学习兴趣盎然,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记忆深刻,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感受祖国文化瑰宝的无限魅力!

新课程强调“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确立教学目标尤其重要,特别是对单元目标的准确构筑把握。以必修课为“点”,“点”上求精求深,“点”上求辐射;以选修课为“面”,“面”上求广博,“面”上求补充。“选修”是必修的辅助与变通,是更有弹性的发展性教育的延伸。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是教材配套的读本,是极好的阅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讲读课学到的方法进行自读实践的机会。教师应深入钻研赏析指导,精讲赏析示例,引导学生自主赏析,并向学生推荐作品。当然,课外阅读的面是很广的,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和读本,可组织学生搜集不同类型的诗歌做对比研究,或者鼓励学生就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分时期、分风格的搜集整理,将古代诗歌的鉴赏类别化、体系化。我想如果教师能将学生被动式学习提升至自主性学习,将事半功倍地提升教学效果,而如果能将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到研究性学习的水平和高度,就可以肯定的说他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4

试题知识含量增加,这种增加带给我们哪些思考?举例说一下。

第13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由过去的4分增加到6分。这是一道纯知识题,考查内容为《贾谊·过秦论》、《孔雀东南飞》、《李贺·李凭箜篌引》、《姜夔·扬州慢》,涉及到古文、诗词,两汉、唐宋,范围更宽,难度增加。从实际情况看,失分也应比较多;当然我们可以预期,题目的区分度也会比较好。知识因素含量高的题目,例如考查字音、字形的题目,一般来说,区分度都会比较好。这也反映着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但是,我们也有必要注意它的导向性,权衡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第13题要求默写的八句,基本都不属于一流名句,不是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内容。学生即使在备考前强化成诵,也难以成为持久记忆,除了专业人士,大概谁也不会凝定为持久记忆。背诵默写,是需要理解,需要兴趣的,是需要与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有机结合的。名句在流传过程中能成为一流,不是谁册封的,正因为这些名句易于理解,富含兴趣,相当程度地活跃在现代人的思维、语言中。不错,第13题的确在语文教材和《考试说明》要求默写的范围之内。可是,如果能够把《考试说明》划定的篇目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尤其在单纯为了默写分数,完全脱离理解、兴趣和鲜活的思维和语言应用的情况下,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语文老师往往会圈定一些重点,一流名句会被囊括在圈定的重点范围之内。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圈定重点呢?一是考虑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实际,二是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以此充实、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这第三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和实践。而且学生在写作中也能应用,娴熟地引用名句,形成论证的力量。但他们的默写成绩并不乐观。

固然,语文老师的目的是分数,但学生也会在分数的驱策下不自觉地丰富语文积淀。现在试题突破“一流名句”的范围,突破了老师圈定的重点线。在这种导向下,一部分同学要占用大量时间完成《考试说明》的要求,而并无多大语言积淀的意义;一部分同学,或时间,或精力,或兴趣不逮,索性放弃。毕竟在现行的教育机制和求学心态的氛围里,语文学科已沦落为弱势科目。现实中,高考几乎是高中学习的唯一动力——令人惋叹,令人不满,甚至令人愤怒,但这是现实,我们不能不充分顾及的现实。

二、《合欢树》阅读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北京高考阅读题《合欢树》在文学鉴赏的要求上可说是跨出了一大步。这一大步迈得考生们极不适应,本来已经让学生最为头痛的大阅读,这次更应是答得惨不忍睹。

1、首先,看阅读文本的选择。

前三年北京高考的阅读文本,更体现出理性色彩,说理的意味比抒情浓,作者的情感没有那么含蓄和深沉。这次在文本选择上完全不同,选了一篇意蕴很深的真正的散文,其特点是没有生字生词障碍,没有背景知识障碍,不会因文外因素干扰阅读。较少情感体验障碍,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作品主旨大致明了,但深入理解作者的独特感受却不易。作品的情感线索并不明显,需要读者认真品味方能找到。文中的深沉含蓄的语句影响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这显示了命题人在文本选择上的要求——这样的文本将是考查的重点。

而我们平时训练缺乏。

2、学生的阅读问题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5

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很多很杂,对于复习,一直让我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系统的复习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阅读的复习重在强化转化思想,基础知识复习课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浪费”点时间,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复习课的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会复习语文知识的方法,所以课堂教学中以学法指导和知识梳理为主,主要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

一、导入实际,不求花样

导入直接切入主题,同学们,课前你们梳理本册书的阅读知识点,整理举手示意,愿意小组交流吗?组内交流分工明确。

二、重视知识点的梳理

我在复习时,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梳理知识要点,学生表现得热情高涨;采取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上台讲解自己梳理的知识点,学生不亦乐乎;充分利用课件讲解阅读中的难题,让学生在欣赏情景画面时解决不懂之处,可谓是一举两得。总之,在复习任何功课时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学、爱学。

三、学法指导到位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梳理知识时,让学生梳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

需要加强的地方:

1、学生在学习中举例子有难度,在备课时备学情不足,以后备课要充分考虑学情。

上一篇:布衣元帅的教学设计下一篇:2015年教育部课题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