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2024-06-26

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12篇)

1.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篇一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措施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框架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普遍化,很多院校在管理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管理模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笔者主要是在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阐释的前提下,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活动,在整个学校的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一、新形势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要求

首先,必须以学生为本。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开始在学校内展开,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模式、教学制度、教学服务方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真正体现为学生服务,其次,必须坚持创新性理念。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高职教育更多的重视学生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性,很多时候是一种被动的调试。随着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中一定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积极性,不是去被动适应环境,而应该是去主动创造未来。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高职院校学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再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必须坚持信息化理念。进入新时代,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入,各行业都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新技术领域开始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全方位的素质。所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要从信息技术角度进行探索,发挥其在管理过程中的优势,提高教学管理的改革空间。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1.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理念

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理念尤为重要。首先,优化教学思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任课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依托,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以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其次,因材施教。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提升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老师应该做到具体学生具体对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学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引导学生对自身内心世界进行发掘,实现个人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再次,丰富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同时,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应该加大实践课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真正把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起来,提高社会契合度。

2.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

首先,使“行政化”远离教学管理。从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看,“行政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健康发展。基于此,学校相关领导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确保形成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优化教学管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高职院校的深入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其次,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制。教学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活动,在整个学校的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则是确保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质量监督的重要性,积极聘请校内外的专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提供重要的前提;再次,以人为本积极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制定管理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因素,不断提高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充分的准备。

3.强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在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良好的管理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所以说,在新时期的发展下一定要采取积极措施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首先,加大对学校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依托于学校的有利条件,采取集中短期培训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现有的院、系级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其次,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学习。在可能的条件下,相关部门适当组织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到校外参观、学习,与兄弟院校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扩视野,做到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本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再次,加强教学管理研究。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研究的重要性,积极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的研究,及时对教学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抓好教学管理研究成果的评奖工作,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为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有序提升奠定重要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吴炜,龚谦,卢小萱,万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05).

[2]叶鉴铭.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08).

[3]肖辉赞.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刘宏杰,杨明堂.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2.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篇二

1 高职院校当前科研状态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意识淡薄, 从而导致科研氛围不浓, 难以形成扎实的科研团队, 科研成果不多。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点。

1.1 教学任务重

就全国形势来看, 这几年生源较多, 高校连年扩招, 大多高职院校生师比严重失调, 教师每天疲于教学, 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做科研[2]。

1.2 科研基本功薄弱

大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合并升格而来, 教师学历偏低, 并且中专、技校也没有科研任务及要求, 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学习及培训, 包括文献检索、科研选题、科研方法等。因此, 科研意识及科研基本功都很薄弱。

1.3 缺乏科研动力

一些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考核内容偏重于教学, 对科研方面没有硬指标, 包括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2次评估, 对科研课题及论文也没有刚性指标, 因此, 学校、教师既没有压力, 也没有动力[3]。

1.4 经费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基础、科研水平都不足以申报到重点课题或较大的课题, 得不到足够的科研经费。另外, 高职院校对科研的经费投入太少, 教师得不到足够的经费支持, 科研设备也得不到更新及补充, 限制了科研向更高层次发展。

1.5 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机构大多是随高职院校的建立才设置的, 成立时间不长, 管理人员经验不多, 在科研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上力度不够或力不从心。另外, 科研管理机构也不能正确地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一些教师搞科研完全是为了评定职称, 科研水平及质量都不高, 而且职称评定完, 科研也结束。这些都制约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广泛及深入地开展。

因为评定职称的需要, 高职院校近几年发表论文的数量明显上升, 但有数据显示, 高职院校教师发表的论文主要是教育教学方面的, 专业领域研究方面的论文很少, 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的论文量不足20%。对学校近4年发表的725篇论文统计显示, 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占53.2%, 哲学社科方面的论文占27.5%, 自然科学方面的论文占19.3% (见表1) 。这些数据再次显示出高职院校的科研状态, 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相当薄弱。

2 提高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几项措施

2.1 学校重视, 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

一是增加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 这既有利于人才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有利于科研的开展;二是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及纵向课题配套经费的资助, 使得科研中有足够的资金, 以保证科研项目能按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三是增加学术纸质期刊或电子期刊的购买投入, 让教师及科研人员有丰富的信息来源, 这对科研选题及论文写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2.2 鼓励、支持横向课题的立项及开展

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以技术应用与技术开发为主要特征, 鼓励、支持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行业一线工作, 针对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开展研究,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通过科研, 服务于地方经济, 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4]。学校对各类横向课题要多支持、少约束。

2.3 科研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 做好科研管理及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 其职责一方面是对科研课题申报、立项及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是要多途径、多方式地对教师进行科研技能的指导及培训, 如定期举行科研讲座、文献检索基本功的培训等。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的申报及论文的撰写, 及时向教师传达各种科研信息, 为教师申报课题提供便利, 甚至还可以下达一些课题及论文指标到教学部门, 或将其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体系, 从而使教师主动地参与科研工作。

2.4 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

科研工作除了要有内在的激情外, 还要有外在的动力, 如纵向课题给予配套经费、横向课题政策放宽约束减少、发表论文给予奖励、出版著作给予资助等, 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2.5 培养科研带头人, 组成专业科研团队及多学科的科研团队

学校一方面通过送出去学习、进修来加强本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可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素质科研人才, 来加快本校科研队伍的建设。科研工作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工作, 不可能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来完成。因此, 要组建起强有力的专业科研团队及多学科的科研团队。高职院校大多由多所学校组建而成, 专业多, 学科领域广, 建成多学科的科研团队有利于科研思维及科研工作中的优势互补, 形成最佳的科研阵容。

3 文献检索在科研中的作用

文献检索在科研中的作用易被人们低估及忽略, 在众多的研究中, 从文献检索方面着手来提高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报道并不多。据统计, 高职院校中60%以上的教师缺乏文献检索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不会利用数字化期刊[5]。而对我院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 约74%的教师在科研及教学中偶尔用或没有用过文献检索;约70%的教师在完成一项课题时, 文献检索所占时间都在30%以下, 其中44.4%的在教师文献检索所占时间在10%以下;约80%的教师平时偶尔阅读或基本不阅读科技文献 (见表2) 。

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人员在选题、立项、开题答辩、研究、撰写论文、结题等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中都必须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阅读的文献越多, 可借鉴的经验就越多, 获得成功的把握就越大。有人统计过, 在整个科研过程中, 查找文献时间要占50.9%[6]。另外, 在调查中发现, 有些教师对怎么做科研, 做什么科研都很盲目。可见有必要对教师进行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培训。

文献检索是科技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功。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 只能通过适当的文献检索方法和途径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否则, 只能是望洋兴叹、束手无策。科学研究具有继承和创造的双重性, 牛顿这样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充分地说明了继承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所以, 我们要做科研、写论文不能凭空想象, 必须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一定的研究基础, 其研究基础可以是自己的, 也可以是继承他人的。科研工作的第一步是选题, 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及硬件条件来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课题选对了, 研究过程会相对顺利, 能较快地取得研究成果;课题选择不当, 研究工作将困难重重, 不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结果, 甚至半途而废, 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上的浪费。要选题就必须要查阅文献, 要查阅文献就必须会文献检索。通过文献检索查找到相关的信息, 了解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这样才能确定研究方向。然后再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的研究信息及成果, 可作为研究基础及借鉴, 在这个基点上再去发挥及创造。我们通过讲座、网络等途径对教师进行文献检索的培训, 主要介绍了文献检索的意义、文献检索的途径及文献检索的技巧。在文献检索的方法中, 详细介绍了我院校园网上的CNKI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方法。通过这种培训, 使教师知道了文献检索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方法, 促使教师在科研中自觉地使用文献检索, 平时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文献, 这对教师的科研选题、论文写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 虽然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都不能与本科院校相提并论, 但必须要有科研意识, 可根据自身条件, 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职科研发展道路, 做横向课题, 做小课题, 使科研能力由弱变强, 科研水平由低到高, 科研成果积少成多。

参考文献

[1]张永胜.论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3 (1) :111~114.

[2]张雪梅, 丁邦俊.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2~3.

[3]王丽华.高职教师科研意识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25~30.

[4]吕一枚, 徐敏.以研致用提升高职教育科研工作水平[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1 (5) :73~74.

[5]陈春蕾, 陈春雨.加强横向课题研究促进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28 (3) :103~104.

3.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篇三

关键词:青年教师;医学院校;科研能力;教学水平

今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规模逐渐扩大,这使得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的數量也与日俱增。现阶段,青年教师已然成为各高校科研和教学的主力,他们肩负起一线教学的任务。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各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激励体系、评估体系和培训体系存在很大缺陷,无法与新形势相适应,这严重的阻碍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1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在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方面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定教书育人的信念等。大部分医学院校中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各高校医学类专业毕业的学士、硕士或博士,他们的专业对口、学业优秀,但是在入职时基本都未能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缺乏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的知识,而且,因为缺乏相应的经验,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也相对较低。因此,现阶段医学院校在建设教师队伍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的成长起来,同时对这些青年教师进行有效、合理的培养和训练。

提升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总结了一下提升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主要措施包括有:青年教师首先必须要把握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次,还需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就医学院校方面而言,应该积极的完善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加强青年教师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

2提升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2.1青年教师必须把握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

医学院校中青年教师应该把握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紧跟所教专业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而且还应该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来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在学科理解展示、科研成果展。示、教学思路等方面的能力。不仅如此,青年教师还应该根据临床和学科的需要,将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最新的科研技术和成果,从而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另外一方面,青年教师还应该安排好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我们都知道医学科研项目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实验、操作、统计、测定等环节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稍有疏忽就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万一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太重,其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障,很可能就造成科研项目成绩平平、课堂教学也应付了事的问题。

2.2尽可能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随着医学院校逐渐扩大招生规模,医学相关专业的人数也越来越大,甚至个别班级会有上百人,这就可能会有大班授课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在严格执行相应教学计划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青年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运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同时根据专业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就应该加强科学调研和教学实践,他们必须充分利用每一次的科研和教学的机会。不管所带课程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教师都应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另外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3积极完善青年教师成长的机制

相关调查表明,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医院、卫生行政部门与高校教学之间在经济收入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医学院校必须要将传统的平均理念打破,对于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建立合理完善的薪酬工资体系。不仅如此,青年教师是一个具有高修养、高素质的群体,医学院校还应该注重激励青年教师的精神层面。青年教师更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与医院的医护人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福利薪酬待遇方面却相差甚远。所以,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关注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诉求,对其给予适当的物质补偿和政策倾斜。

2.4加强青年教师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如果想发展成为优秀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应该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今社会肩负起培养具有勇于担当、爱岗敬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此外,医学院校也应该注重对青年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经常组织一系列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对青年教师的自身修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部分医学专业的人才最后都将从事与人民生命健康有关的医疗岗位,所以,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必须树立好榜样,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怎样提高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和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政府和各高校之间应该通力配合,积极完善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保障他们的薪资待遇。青年教师本身也应该把握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教学中培养自己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为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登群,粟永萍.浅谈医学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028-1031.

[2]张建国,赵英,马爱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讨[J].教师建设,2013,02:26—27.

4.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篇四

学科馆员制度: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本文阐述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念及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并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适合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学科馆员制度,以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作 者:罗志慧 LUO Zhi-hui 作者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南,常德,415000刊 名:农业网络信息英文刊名:AGRICULTURE NETWORK INFORMATION年,卷(期):“”(3)分类号:G251.6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学科馆员

5.搭建数字平台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篇五

——关于平房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平房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在市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原有市政110信息反馈系统、建设系统12319服务热线等资源,新建固定视频监控系统、微波移动监控系统,加上正在筹建的集成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组成。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通过视频、音频、网络、微波车巡查等方式采集城市管理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和任务派遣,利用信息化指挥平台和宽带城域网,对城市部件、事件、公众反映的相关问题精确管理和及时协同处理。

我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通过对此项工作整个推进过程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感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促进城管工作迅速上水平的有效手段。

一、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建设和运作基本情况平房区数字城管二级平台的建设工作于2006年自2006年9月投入试运行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成了二级平台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建设任务

平房区数字城管系统是全市数字化城管的二级平台,已经完成的主要硬件设施设备包括:

办公用房:二级平台办公地址设在区政府七楼,占地面积104平方米,现有视频操作台4个。内部硬件设备有:

1、大屏幕显示屏一套。这套设备由于没有上数模转换设备,现在功能无法发挥。

2、管理服务器2台;

3、磁盘阵列1台;

4、UPS一台;

5、交换机一台;

6、视频监控计算机4台;

7、办公用电脑4部。

已完工固定监控点位:全区一二期工程共有监控点位69个安装完毕,其中已开通47个,这些点位由全市统一建设,全市统一维修。建设和维修费用由市里承担。平房区平均每天可视的完好点位大约在30个左右,是全市完好率相对较高的单位。

(二)人员编制和隶属关系需要理顺

平房区编制委员会于2007年8月6日印发了《关于成立哈尔滨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房区分中心、平房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通知》,文件明确哈尔滨市城市管理监督指

挥平房分中心、平房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隶属哈尔滨市平房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管理,为事业单位,不定机构规格,内设科级机构为综合管理指挥监督科,2011年又增加了信息科。

平房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事业编制7名,其中管理人员4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经费渠道区财政全额补助。中心主任由区城管局局长兼任,正科级领导职数2职。

根据市指挥中心要求,也为保持与其他各区保持一致,目前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与按照综合科、督查科(监督员管理大队)、信息科三个内设机构的模式开展工作。

二、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发挥作用前瞻 从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试运行3年来的情况看,数字化在我区城市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还是清晰地体现出来。

(一)隐性问题显性化,发现能力大大提高。我区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原来主要业务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业务人员采集传递、市政110信息反馈系统采集等传统方式进行。实施数字化管理后,拓宽了信息采集渠道,特别是视频监控系统和协管人员的增加,使信息采集由管理的“点时间”“段时间”转化为全程时实监控;监控的覆盖面也扩大到整个城市管理的各部门各角落,实现了全覆盖的巡查和采集,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盲点,问题的漏报、错报、延报

和瞒报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管理的发现能力大大提高。

(二)融入科技含量,处臵能力得到提高。实施数字管理,城市管理的软硬件建设的科技含量同时增强,管理手段更加先进,科技促进管理效能的提高,采集的数据与信息更加详实可靠,更有说服力。科技使城管部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和能力都得到增强。

(三)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实施数字化管理,使工作的运行模式更加科学,各环节衔接紧密,问题的处臵时间缩短,城市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服务意识增强。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其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传统城管无法涉及到的领域和行业,“大城管”的概念和全局意识逐步形成,使得数字城管为重点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快捷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搭建数字城管平台,是形成城市管理“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格局的关键。

数字化,使城市管理机构设臵体系更加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成立,使城管机构设臵更加完善,实现城管监督职能与业务管理职能的适度分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提升工作效果,有利于提高我区城市管理整体水平。

数字化,是完善城市管理职责划分体系的基础。由于城

市管理的内容复杂而繁乱,我区城市管理的部件数目繁多,分布不均衡,属性和状况参差不齐,其中仅古树名木就数以千计,很多问题的责任划分也有难度。实施数字化管理后,采集到的信息的数据科学有力,纠缠和扯皮现象得以避免。特别是地理信息普查工作完成后,使得各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界限划分,办事处内部各社区之间的界限划分,城管部件行业归属之间的划分都得到了明确的认定。电子地图形成并投入使用后,全部的城管部件和事件在图上清晰标注,责任单位和部门容易确认,使管理纳入定点、定事、定人的科学化管理使得派遣任务和追究责任趋于重证据、重协调、重时限,管理重心下沉到最基层。

数字化,使城市管理作业标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实施数字化管理后,市指挥中心制定和印发了《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处理时限》,分别针对5大类96小类管理部件和5大类77小类的管理事件制定了详尽的管理标准与时限要求,是我市城市管理有史以来最精最细,最具科学性的管理标准。与计算机管理软件相配合,使得城市管理作业标准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创下历史最好。

数字化,大大提高了考核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过去城市管理考评全部都是人工考核,由于人为操作和感情驱使的空间大,使考核评价成为整个管理体系中最难把握的一项。数字化管理的实施,使考核的分数与结论全部由计算机系统

自动生成,操作简便,权威性强,实现了制度约束人,制度考评人,改变了过去“人管人,难管人”的难勘局面。

数字化,有利于完善资金供应体系,降低城市管理的运行城本。职责划分的明确,考评结果的权威性都使得资金的核算和拨付更加有理有据,资金供应体系才能完善。同时,数字化,使城市成为拥有天目的“三眼神童”,管理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第三只神眼大大节约了人、财、物,在同等管理标准下降低了运行成本。

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了城市管理格局转变过程中的五大问题,使网格化管理成为可能,大大加速了精细化管理的进程。

四、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急需推进的几项工作 根据市数字城管二期建设实施方案,全市将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规范建设、实用创新等四项原则指导下,从工程建设、体制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快建设进程,以期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系统在城市管理、城市防空、城市应急反应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交通治理等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作用。根据全市的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

1、新设视频监控点位110个。我区现有69个点

位中,有一部分没有开通,2012年我们将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全部开通。同时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监控力度,例如平房公园等园林绿化设施密集的地区,区政府门前等坡路交通事故易发地段、公园与耕地交接的治安案件易发场所和人工湖水上安全重点位臵进行监控。

2、将网络建设延伸到街到办事处和责任单位。目前数字城管正在运行的协同办公系统,我们感到很科学也很实用,通过软件内的各个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市与区中心、市直协同部门,区中心与街道办事处和责任单位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直接通过网络完成受理派遣、查询督办、立案结案、监督评价等全流程服务与监督,每个案件从最初的发现受理到最后对责任单位的评价分数全部由系统自动生成。这套系统很规范很科学,但是由于网络建设只实现了区指挥中心与市指挥中心的联络,区内的大部分工作仍需要人工完成。

随着全市三级网络系统的进一步建设,我区一方面要配合市有关部门完成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应该在本区范围内协同办公软件应用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平房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与责任单位和街道办事处之间的互联互通,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也便于横向信息交流。同时,实现区领导、相关单位

领导与指挥平台的互网互联,便于领导足不出户即可掌握城市管理的全貌甚至细节,缩短工作流程,减轻管理队伍的压力。

(二)完善体制建设

1、与市指挥中心同步完善体制和机构。根据全市统一部署,结合区情,编制《数字城管机构设臵方案》,进一步明确区城管委、城管办、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职能,落实“市、区、街、社区三级管理和四级网格责任”,理顺各责任部门和责任单位的关系,充分调动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加强协调与沟通,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

2、组建三支队伍,发挥风格化管理的优势。一是城管监督队伍、二是应急反应队伍、三是执法队伍,三支队伍同时进入单元网格。城管监督员队伍可一职多能,按照单元网格,落实信息采集和监管责任;执法队伍以执法局为主体;应急队伍以各行业原有的市政110应争抢险队伍为主体,强化职能、落实责任。

(三)是完善机制建设

1、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组建城管委、城管办、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落实网格责任,建立城市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连接的责任体系,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网格化管理,消除职责不清、相互扯皮,交叉管理和管理盲点问题,形成全覆盖、全过程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2、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通过聘用监督员、12319服务热线和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网站,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意见,让市民从决策、执法、监督全过程参与城市管理。

3、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建立以城市管理效率指标、效益指标、百姓满意度等为内容的城市管理综合指标体系,实现对城市管理过程、结果的科学评价。

4、建立多元监督机制。建立行政监督机制,把数字城管系统自动生成的监督评价结果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通过12319服务热线和网站,接受群众监督;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5、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按市整体要求,在区预算中增设城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和无主体责任事故处理专项资金,确保突发事件和无主体责任事故及时处理,提高政府形象和执政能力。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二级平台建设仍需完善。

大屏幕建设需要继续完成。新的协同办公系统建

成以后,在调试、测评、运行、资料刻录过程中的格式转换等工作量更大,需要相应的办公设备和技术支持。

2、区指挥中心人员队伍急待配齐。

市中心要求区级平台实行24小时工作制(夜间微波车司机和行政值班人员各1名),由于区中心工作人员中仅有2名为男性,所以,这2名同志长年白天上班,晚上值班,非常疲劳。

同时,由于视频监控平台没有专职操作人员,夜间固定点位监控处于无人监守状态,所获得的图像资料不完全,无法完成市指挥中心“24小时全程监控”的工作要求。

3、工作人员需要培训。由于二三级平台没有及时对接,三级平台没有确定的工作人员,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行政执法平台与数字城管平台实现对接后,应立即组织岗位技能培训,达到熟练操作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的要求,增强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篇六

【摘要】

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用于高校的管理、决策、学科发展等层面。学科建设下的信息化平台需要满足科研交流、人员双通道管理、成果特征挖掘、一站式管理、考评标准定义、成果数字化、科研分组组合等特色需求与基本需求。因此,本文首先从为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服务、为学科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全面论述了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对学科建设的作用。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构建策略,即构建技术框架、选取正确的开发模式、优化运行系统、明确功能需求等。

7.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篇七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研工作平台,教育科研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各级企业广泛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更新, 这也带动了一批高新产业项目茁壮成长, 从而能够保证我国国民生产水平的稳步提高, 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面对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 如何培养出能够迎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成为了摆在广大技工院校教师面前的头等问题。而技工院校老师必须充分利用技工院校的教研水平, 加强专业技能学习, 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增强专业科研能力, 才能迎合日新月异的企业发展的用人需要。

在技工院校教研工作平台的构建中, 必须充分迎合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水平的需要, 系统构建以实验教学为中心, 校内外实践教育为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

(一) 搭建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平台

技工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人才, 它侧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 因此, 倡导和构建实验教育为中心的教研工作平台对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非常重要, 也能让教师能够充分模拟用人企业的岗位需求, 充分提高专业课程的专业技能培养, 有利于教师将最新的教研成果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充分展示。而通过学院整体实验教学中心和专业综合实验室的搭建, 可以充分加强技工院校各个专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也有利于学生对于各个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进一步提升实验中心的实验水平和教学水平。

(二) 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实验教学中心的系统教学, 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学科的理论知识, 教师也可以将教学成果进行充分的展示。而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以实践育人为目的的教学核心任务。技工院校可以和校园企业、校园研究所、校园实习基地等搭建实践教学基地, 实现统筹规划、互惠互利, 技工院校也可以和合作企业、合作院校、合作机构搭建实践教学基地, 充分实现合作设置、资源共享。这样就可以充分实现教师的实践教学有的放矢, 也能保证将教师科研成果做到最优化配置。

(三) 创建科学研究基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技工院校教研工作的核心动力, 技工院校通过搭建以专业技术为核心的研究中心, 可以充分地实现与国家实验室、省部级各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研究基地的合作, 将技工院校的科研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实现教师专业教育和科研能力能够紧密迎合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能够将国家的宏观政策进行及时引导, 将国家科研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 也能够通过国家各级科研实验室来带动教师教学队伍的建设, 充分地将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教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学习水平和科研水平。

构建技工院校教研工作平台, 可以充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其手段主要通过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作为教师教育科研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实现教学观念、创新模式、教研机制的创新和管理。

(一) 专业设置与行业岗位实现无缝拼接

在技工院校的教研平台构建过程中, 可以实现教学手段与岗位需求的充分结合, 可以满足教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充分黏合, 也能够满足学生就业和教师科研的充分整合。通过搭建技工言笑教研工作平台, 教师可以将教学工作从实践教学出发, 充分转向实践育人的终极目标, 学校通过设立实验教学改革项目, 可以促进广大教师将教育实践改革推向深入, 也能够通过岗位实践改革, 引导教师将教研反哺给教学, 推动教学的实践化操作。

(二) 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视线无缝拼接

在技工院校的教研平台构建过程中, 教师承担着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任务, 其主要是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协同配合, 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过程中, 教师通过学校教学资源来教导学生专业技能知识, 通过和企业技术人员的配合, 来指导学生实践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协同努力, 可以将教学工作推向专业技能培养, 而教师通过参与到企业的教学实践, 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的技术革新, 了解最新的设备改造, 从而建立起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沟通和互动, 可以充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提高技术创新。

(三) 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的无缝拼接

技工院校教研工作平台的核心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现技工院校的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车间的充分结合, 可以将技工院校实训基地的理论专业性和企业生产车间的技术优越性进行充分地结合, 实现校园和企业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将企业完整的生产流程引入到学校的实训基地, 教师可以在实训基地担任学生导师的重任, 做到教书育人, 也可以在生产车间辅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做到实践育人, 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 可以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 也为科研项目找准了方向, 使得企业实训基地具有了自我更新的能力。

切实提高技工人才的岗位水平和动手能力, 是摆在广大技工院校教师面前的重任。通过技工院校教研工作平台, 教师可以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岗位、技工人员和生产车间的衔接, 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 切实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岳刚.技工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中的难点与突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04) .

[2]王莲英.加强教研教改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J].中国培训, 2010 (03) .

8.浅谈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构建 篇八

关键词:科研团队;高职院校;构建

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要载体。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团队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尤其需要经过精心的孕育和培养。相关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高职高专科研团队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1]、“大范围动态”科研团队模式[2]、边缘大学科研团队的构建[3]、创新型教学科研团队创建[4]等领域的研究。系统地开展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构建模式研究,对于高职院校有效管理科研团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因素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基本功能一样,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组成的群体。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活动主要受以下方面额因素制约:

(一)科研人员的基数小

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服务教学的教师为主,大部分教师为“教学型”的教师,而“科研型”的教师相对较少,组建科研团队时团队内部结构受到科研人员不足、可选择面窄的制约。

(二)科研投入时间少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特点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这就决定了绝大部分教师需要比本科院校更多的时间承担教学工作,因此,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科研人员投身科研活动时间受到教学工作时间的挤压。

(三)用于科研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少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实验室配置的仪器设备主要是用于学生技能培养,因此能用于科研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少。日常的教学安排中,仪器设备被学生技能训练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受影响。

(四)科研课题来源少

高职院校来自校外的科研课题主要集中在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组织的科研课题,并且获得的立项支持主要集中在一般资助课题上,缺乏重大专项课题的立项支持。此外,与企事业单位开展的横向课题相对较少,科研人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与高职院校科研力量不足,科研人员走出去的动力缺乏有关。

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构建模式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构建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发松散型的科研团队

该类型的科研团队通常基于特定的科研项目,按照既定的研究方向,由团队带头人联系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依据不同任务分工,自发地组成的科研群体。 该类型的科研团队具有灵活机动的优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动态地组成科研团队。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基数小,根据科研项目临时组成的科研团队,人员稳定性不强,大部分松散型的科研团队随着课题的完结随之解散。此外,松散型的科研团队的研究领域可能会随着科研团队的变更,研究领域也随之变化,不利于对特定研究领域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

(二)院校导向型的科研团队

高职院校根据重点研究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从院校层面推动,组建的科研团队属于院校导向型的科研团队。该类型的科研团队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际的,由于有院校的重视,可以在短期内汇集专家型人才集中开展特定领域的研究,容易形成合力。同时,在院校的仪器设备资源的支配上具有优先权,可以便捷地开展科研活动。此外,在成果推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以工程技术中心为载体的科研团队

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通常会组建特定领域的工程技术中心,以此作为对外技术服务的窗口,开展纵向课题的研发、横向技术服务。以工程技术中心为载体的科研团队具有科研人员稳定、研究领域相对固定、服务对象相对集中的特点。工程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由于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生产实际,可以促进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融合,通过共同研发、联合攻关,可以将科研成果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三、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管理的举措

在高职院校中,把那些有着共同的愿景、技能互补、围绕着共同的科研目标和任务并且拥有团队协作精神的科研人员组织起来,共同从事科学研究,并配以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创新体系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可以更好地整合人才资源,使人才有效配置,有效实现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要破解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发展的因素,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效能,可以考虑以下举措:

(一)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

通过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按照科研工作量的方式,引导“科研型”教师从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科研型”教师除了通过科研工作量获取酬劳外,鼓励“科研型”教师加强与企业合作攻关获取报酬,并且重奖在成果转化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在院校内营造利于科研人员成长的环境。

(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加大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投入,为科研人员提供固定的研究场所以及相关的办公设施。加大校内立项的力度,培养科研人才。

(三)加大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

设立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基金,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按照青年科研人员培养规划,提供进修、培训和立项扶持等方面的资助,加速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

(四)加大培养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力度

科研团队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科研团队带头人领军能力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主要通过技术开发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国际视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深厚学术造诣、扎实理论基础和战略眼光的科研人才。

(五)大力发展工程技术中心

通过工程技术中心,向合作企业输送技术,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在与企业的技术交流中,加强技术合作、联合研发和联合攻关,提高科研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通过以点带面,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科研人员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高职院校只有合理的组建科研团队,科学引导科研团队有序发展,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成长的科研环境,才能不断提升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稳步提升。

【注释】

[1]陈犁.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中国电力教育,2009(05):43-44.

[2]梅斌.WBD: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6-7.

[3]马瑞君,尹湘兵.边缘大学科研团队的构建与作用[J].科研管理研究,2007(08):247-258.

[4]白晓丽,阮竞兰.创新型教学科研团队创建理论及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09(09):22-23.

9.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篇九

信息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方式,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和财富。而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铁路创新管理水平。当前,铁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铁路信息网络平台的基础性、全局性优势日益增强。信息网络平台在加强信息处理提高管理系统性、完善计划手段提高决策科学性、改进管理流程提高控制精确性、扩大管理幅度提高组织的有效性、改善沟通网络提高职工满意度等方面的显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建立开放、稳定、受控的铁路信息网络平台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人们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网络。近几年,铁路在信息网络技术利用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从12306网上购票到手机客户端购票,再到95306网上办理货物托运,铁路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离不开信息网络。但鉴于信息网络安全性的问题,铁路信息网络系统采用办公网和互联网严格物理隔离的形式,互联网使用管控严格,对铁路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实施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信息网络中,办公网和互联网应该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依存共赢的关系。即使互联网的安全性及管控性弱于办公网,但对于互联网不要天然定位其为不可控的猛虎,敬畏而不敢处之,应转换思维,扬长避短,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共享信息等优势,挖掘其长处,使互联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依托大力发展信息网络平台,开发利用互联网资源、有效利用办公网优势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开放、稳定、受控的铁路信息网络平台亦是大势所趋。什么样的网络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网络安全防御系统自身的强大,能够有效抵御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才是真正的`安全。铁路信息网络平台需要结合现有铁路信息网络的特点,把握信息网络平台的设计思路与定位,引进先进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优化网络设置和系统功能,进而构建灵活、安全、稳定、高效的铁路网络防护体系。只有应用了可靠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才能建立开放、稳定、受控的网络平台,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先进技术,提高铁路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铁路创新发展。

二、利用铁路信息网络平台搭建企业与职工的沟通桥梁

铁路信息网络平台具有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全球化的特点,是铁路对外宣传、对内沟通凝聚的有效桥梁。网络使用者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信息网络接收信息。1.双向交流互动平台铁路职工网上家园为铁路系统干部职工搭建双向交流互动平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开放互动的铁路职工网上家园可以让人敞开心扉、消除顾虑,职工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建议、交流技术应用、开展互动讨论、了解信息资讯、丰富业余生活。畅通言路有利于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呼声,为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紧密联系提供媒介,为职工谋好事、办实事,传播正能量,为干部职工提供网上精神食粮,便于干部职工建言献策,促进铁路和谐健康发展。2.全方位信息发布经营发展信息向干部职工公布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要利用微信、微博、微大厅、手机一点通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信息发布,整合多渠道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多媒体的自身优势,建立一个干部职工之间畅通便利的交互联系通道,实现信息动态实时更新。透明、及时、完整、可靠地发布铁路各项经营管理信息,使干部职工可以为铁路的发展建言献策,参与到铁路的发展决策中。3.多样化宣传载体微视频、微动漫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媒体技术,是投入小、效果好的新型宣传载体。微视频具有短、快、精、大众参与性强的特点,视频形式多样,通常涵盖微小电影、DV短片、纪实短片、视频剪辑短片等形式。微动漫的形式为动画,而语言更接近于漫画,就是用简单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瞬间。铁路可以巧妙地利用微视频、微动漫等宣传载体的优势与特点,制作操作性强的关键岗位作业规范微视频、安全警示微动漫等宣传教育短片。利用微视频、微动漫简洁易懂的特性,激发铁路职工情感与思想上的互动;以标准化作业教学片为媒介,规范关键岗位工作流程,促进岗位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三、利用铁路信息网络平台优化民主监督和廉政教育职能

信息化时代,任何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信息化管理。铁路信息网络平台有助于优化民主监督和廉政教育管理,有助于规范和优化铁路系统的经营发展,指导铁路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铁路信息网络平台依托于互联网络搭建,其实时性、广泛性、开放性和交互性能够加强各项公共权力的透明度和参与度,方便干部职工在网上表达心理诉求,申报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了解铁路经营发展事宜,让广大干部职工知晓路情局情,随时随地参与监督、保障干部职工的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铁路信息网络平台,扩大信息互动公开范围,用诚恳的态度、公开的信息、实事求是的精神,了解干部职工心理状态,接受民众监督和评价,保证民主监督职能的有效实施。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铁路信息网络平台设置一个展示铁路廉政教育情况和廉政文化的功能板块,可以有效地增强廉政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设立廉政文化信息动态、廉政文化作品等栏目,可以使廉政教育更加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拉近群众。

四、利用铁路信息网络平台提升教育的渗透力

当前铁路教育信息网络存在分散建库、自成体系、相互隔离、局部使用、技术标准不一、可共享性差的现象。铁路信息网络平台能够解决铁路教育信息孤岛问题,统一整合铁路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网络数据和教学资源的信息共享。铁路信息网络平台可以采用先进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空间,为干部职工搭建新型的自主学习环境,实现跨时间跨地域的学习与管理。信息网络平台还可以为铁路干部职工构建一个“思想互联的生命系统”。在这个生命系统中,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互动交流学习的主体,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互相丰富彼此的思想,通过思维碰撞,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育的渗透力。信息网络平台还可以实现对干部职工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有效管理和信息交流、共享,降低教育工作成本,提高学习效率,增进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提升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五、结论

10.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篇十

尊敬的各位教师:

您好!我是南华工商学院科研处教师,为了研究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障碍,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非常感谢您的协助!

一、基本资料

1.您的年龄:[A] 25-35岁[B] 35-45岁[C] 45-55岁[D]55岁以上

2.您所在学校:

您的学历:职称:周课时量:

3.您曾主持过的课题及数量:[A] 省部级[B] 厅局级[C]校级[D]其它

二、问卷正文

我们把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科研的障碍分为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个原因分别设置调查项目。问卷中{1=非常同意;2=同意;3=一般;4=不同意;5=非常不同意}。请依问卷中选项为依据,纸质问卷请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中打“√”,电子版把相应答案涂成红颜色即可。

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

1.社会对高职教师科研水平缺乏信任,有偏见12345(发表论文、申请项目看重学校背景)

2.学校领导层不重视,科研投入少,科研地位缺失。12345

3.科研所需经费不足,科研工作无法开展12345

4.缺乏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科研基础条件12345

5.学校科研部门服务管理不到位(信息不通畅、服务质量差)12345

6.科研成果激励力度不够(科研成果奖、项目配套资金等)12345

7.缺少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提升的指导培训12345

8.所在部门缺乏科研团队,科研氛围不浓12345

9.部门缺少科研带头人和指导人12345

10.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科研。12345

11.认为自身科研能力偏低,对科研工作没信心。12345

12.高职院校重在教学,教师没有必要搞科研。12345

您认为的其他原因:

11.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篇十一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高职教育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引导大学加强基础研究和追求学术卓越,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集群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建立创新能力评估基础上的绩效拨款制度,系统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创新水平,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就必须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科学研究的推进产学进步,社会服务完善人才培养的渠道和机制,使教学科研的成果服务于人才培养,满足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创新科技的需要。高职院校只有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但是从国家示范校以及骨干校建设的成效来看,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与社会服务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研究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二、科研与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科研和社会服务在高职院校功能中居于重要地位,学校应该非常重视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工作,而现实的情况却并不乐观,部分院校在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存在观念陈旧、没有与时俱进、对科研的认识存在偏颇、社会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

(一)政府、学校缺少指导、激励社会服务的相关政策

政府在指导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实施细则、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未能从政府层面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开展。学校自身需要完善社会服务机制,规范社会服务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激励机制等措施,激发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二)学校定位不明确,育人观念待更新

高职院校最基本的服务对象是区域和地方经济,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然而在现实中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影响力,极力追求本科院校的标准,瞄准全国一流大学,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定位不明,引发了育人观念的扭曲,有的院校高度重视基础教学而忽视应用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没有突出的专业特长, 最终在就业市场中失去竞争力。

(三)科研观念偏颇,应用研究能力不足

科学研究是高校提升内涵的重要途径。鉴于高职院校主要培育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的现实情况,相应的科研也要服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应用技术研发。对于前者,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一方面在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需要各种科研数据,尤其是政府层面发布的各种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另一方面,教师为了评职称, 需要科研成果,而基础研究的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者专著,比较容易实现。对于后者,教师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关注度不够,不能对行业的需求做出积极回应,与企业的研发进展缓慢,效果不佳,将研发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不足,聚集资源和对接市场方面也缺乏实战经验。

(四)社会服务形式落后,不能与时俱进

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是高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咨询和企业员工的培训; 二是通过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参与企业实践教学活动; 三是通过 “产学研合作” 将学校的优质研究资源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四是参与政府和企业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上四个方面各院校的侧重点不同,开展的活动也不完全相同,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需求不断涌现,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形式还处于之前的水平,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

三、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

(一)创新社会服务机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探索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校教师在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在政策、制度、财务、人才等多方面配套改革、整体联动,形成激励创新、充满活力的制度安排,调动教师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加强多方互动服务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学校在实现社会服务的时候涉及多个主体,包括学校、政府、企业、市场等,这就需要政府有效推进激励机制,促使产学研合作有效地开展。学校需要加快推进科研创新和成果落地,完善高校和企业在合作管理、教育、研究、经营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寻找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和生长点,实现共赢。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合作发展的新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健全科研资助体系,提高科研实力

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是高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尽管学校在近几年取得了不错的科研成果,但是距离国内一流高职院校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健全科研资助体系,促进学校科研实力与科研水平的提升。

1.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

组建联席议事科研工作委员会,明确在科研工作中各主体的责任、义务、权利,严格实行负责人分级管理制度,形成“统一领导、协同合作、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紧跟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步伐,及时根据国家省市新政策、新法规的精神,修订完善校内科研管理制度,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创新机制、导向机制等促进科研快速发展。

2.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健全科研资助体系

增加校内科研经费投入,建立常态化的校内科研人才及项目培育体系,设立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创新团队建设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培育基金、技术开发创新扶持基金,逐步建立重点突出、覆盖面广的校内资助体系。

3.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提升学校科研能力

首先,调整科研人才队伍结构,引进、培育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瞄准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组建若干文理贯通、优势互补、多学科交融的“双师型”科研创新团队。其次,要以项目研究为依托,锻炼、培养学术带头人,研究骨干。

(三)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与优势,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联合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特别是行业企业,共建一批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践创新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在推动企业科研创新发展的同时促进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影响力。

1.新建一批实验室、研究中心(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实验室、研究中心(所)作为学校专职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实现了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和高技术的先导,带动提升学校整体科技创新的层次与水平。学校在现有科研力量和成果的基础上,集中学校优势资源,有侧重地选择实力较强的研究方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争取建设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校企合作研究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依托工程中心、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助力产业发展

工程中心作为学校技术服务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兼顾教学、科研、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内容,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将企业的真实环境、企业的真实需求带到中心,将教师、学生、企业的工程师融入其中,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等工作。

依托学校现有的工程中心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硬件优势,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将教学、科研、开发、实训实习融合一体,打造“四位一体”的教育创新载体。深化校企合作,继续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一方面充分引入企业资源,在学校内部建立研发中心,促进学校借助研发平台提高自身科技研发能力,同时利用学校资源助力企业研发和生产技术提供;另一方面鼓励学校主动出击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内部共建工程技术中心,采用市场化运行方式联合申报科技攻关项目和产业化项目。

3.共建科技实体,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学校要按照市场需求,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产业等领域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并把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转化,实现科研价值。学校逐步健全与科研成果转化和奖励、人才培养和职称晋升等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转变科研成果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充分调动教师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鼓励有技术、有成果的教师成立科技实体,并按照市场化运作,最大程度发挥产学研合作功能。

(四)推进科研成果培育,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学校近几年取得了不错的科研成果,但是成果的培育与转化率低、利用率小、经济效益弱,教师不重视成果转化,市场意识薄弱,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为此,学校设立成果培育及扶持基金,加大对重大科研成果的培育及保护,制定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从政策上予以指导和保障。进一步转变科研成果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将科技成果产业化业绩作为学校教师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充分调动发明人在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性,注重保护学校和成果发明人权益。

(五)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加大社区服务力度

1.协同学校优质资源,开展培训服务,探索培训新模式

利用学校特色专业与优势学科,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发展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充分发挥“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社会服务职能,面向全国开展职教师资与干部培训;全力推进移动互联网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项目落地,推广“学分+证书”的培训与取证模式。

2.利用技能鉴定中心,提升企业在岗人员技能

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资源、一流的实验设备、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发挥职业资格认证与技能鉴定中心的社会服务职能。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认定和考证服务;积极面向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3.利用学校公共资源,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一种理想模式,是学习化社会的一种有效模式,是教育发展的新亮点,利用学校公共资源积极参与市民素质提升计划,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六)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实现社会服务

1.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社会服务、教学、科研一体化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除了承担实践教学外,还要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研发与产品生产,同时可以承接企业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成技术研发课题,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既促进了产学合作,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服务了企业,因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打造成为集社会服务、教学、科研于一体社会服务综合体,实现社会服务、教学、科研一体化。

2.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促进创新创业发展

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学校将在修订《创新创业经费管理办法》、制定《大学生创业园入驻企业管理办法》及《2188创客空间管理办法》等制度,完善大学生创业园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课程,邀请创业导师或培训机构,积极储备创业教师资源,帮助创业者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并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法律、知识产权、投融资等创业辅导服务;加大创新创业培训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3.拓展社会实践基地,丰富社会服务内容

学校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与社会实践工作,将继续新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更加丰富的社会服务,实现学校的社会责任。组织学生志愿者进行“三下乡”活动,把知识、专业技能带去,为当地的百姓解决日常困难;拓展更多的社区实践基地,让服务走进社区,开展各种便民服务及国家政策、理论宣讲活动。

四、结语

科研与社会服务在高职院校中处于重要地位,它不仅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象征和标志。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让每个高职毕业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霍丽娟.高职院校如何实现社会服务功能[N].光明日报,2008-07-23(11).

[2]雷久相.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2(36):8-10.

[3]陈云涛.高职院校社会责任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4):75-77.

[4]冯志新,郭瑨,蔺月松.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工作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4(11):43-44.

[5]王运泉,缪志波.志愿服务: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 2013(3):70-72.

[6]方美君.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77-79.

[7]刘明星.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9):83-85.

[8]杜佩莲.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不足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8-30.

[9]申晓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7):28-30.

[10]耿金岭.对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59-61.

[11]王滢.高职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4(6):77.

[12]王江涛,张丽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制机制研究——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55-60.

12.构建科研管理平台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篇十二

1.1学院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不仅是传播知识和技术的场所,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地飞速发展.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型或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如何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了解、调查、研究来获得大量社会信息:国内产业的不断优化和调整;新兴行业与产业的不断涌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频繁发生。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办学,才能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推动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1.2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主力军,高职教育鲜明的培养目标首先在青年教师身上体现出来。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青年教师在继承了前人的知识的基础上, 将知识创造性地传授给学生。面临着本学科领域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挑战。我们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逐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位移。

“研”与“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保障。科研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站在新的高度从事教学.同时科研也能够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上课的吸引力开展科学研究是教师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策略.为了能够更好地使青年教师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及时跟踪国内外最新最全面的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和新信息,有效地改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清楚地认识所教课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充实课程内容,使讲课与实际密切联系。科学研究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都能有所提高,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2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

2.1教师科研意识有待提高

提到科研、课题,大部分青年教师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字“难”,第二反应是没是境。继而,向后退。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科研的认识,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承担了大部分教学任务,他们认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使得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很难投入到科研当中,实际上, 科研就是从教学中来,再回到教学中去的过程。

2.2科研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弱.往往认为科研是教授和专家的事,科研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增强;有些青年教师即使已经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想在科研方面有所作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大部分青年教师不知道如何运作科研课题,或者对本学科和专业的知识理论、 学术动态等前沿信息掌握不够.研究方向不明,专业知识的视野不够开阔,申报课题经验不足等等,许多人参加工作以来从未申报或参与过任何课题研究。实际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3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措施

3.1树立科研意识,在科研中成长

高职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了科研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到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研究。高职教师如果不关注本学科领域的动态,不钻研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只有我们的高职教师的观念转变为科研是教学的一部分,对科研工作产生兴趣,克服科研中遇到的时间少精力有限等问题,边教学边科研,享受科研带给我们的乐趣,在科研的实践中积累经验,获得锻炼,提高自已的科研水平、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2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

科研从教学中来,从社会实践中来, 教师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的创新,教师的科研就是运用一些科研方法将我们的观点、经验加以整理的过程。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要懂得基本的研究方法。学会选题, 学会课题论证,学会查阅文献资料, 学会制定研究计划,学会归纳总结,学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青年教师只要系统地掌握科研政策、 申报科研课题流程及进行科研的技巧、科研课题组织运作的方法及成功经验。

3.3高职院校的支持

(1)政策引导,加强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为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 培养学术带头人,带领青年教师一同科研,从而培养出年轻的学术骨干,也要为教师创造具有浓厚氛围的科研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公平、 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教育成果, 奖优罚劣。

(2)为青年教师提供科研平台

加大与各级科研部门、研究院所、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广泛收集科研课题信息,及时公布国家级、省级、院级的科研计划、科研课题,使青年教师能够及时得到各类科研课题信息。让青年教师能有更多的机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科研机会。

4结论

上一篇:2018宁夏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网约车安全隐患下一篇:六一儿童节家长会老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