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2024-11-02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报告(8篇)

1.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篇一

为进一步深化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推进中心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根据市文明办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的战略部署,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创新方式载体、改进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努力使创建工作扩大亮点、突破难点、彰显特点,促进中心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着力完善“一体两翼、双轮驱动”政务服务体系,为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滨江滨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力争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中心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致力于简政放权、提速增效,为行政审批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主要工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认真制定具体学习计划并详细安排,组织好相关学习、讨论活动。通过组织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召开理论研讨会、上党课等形式,不断增强大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真正做到认识上一致、政治上同心、思想上统一、行动上同步,进一步明确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精神和市文明办深入开展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通过扎实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动员和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办事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践行者。

(二)创新思路,丰富载体,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1.持续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继续深入推进中心文明建设活动,定期举办标准化服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倡导文明就餐、合理消费;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倡导文明风尚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增强办事群众文明意识。

2.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讲堂”活动。开展便民代办服务、志愿者服务活动,参与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开展“寻找身边好人”活动,按时上报“身边好人榜”。

3.大力开展“加强诚信建设、提升窗口形象”活动。以加强窗口建设,提高诚信服务水平为目标,以窗口互评、群众评议的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评选优秀窗口和先进个人。

4.深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切实推进信息公开工作。规范行政服务大厅窗口行政审批工作,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断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规范办事程序,进一步提高现场办结率和按时办结率。完善中心公共场所文明创建宣传标牌以及文体设施,打造温馨服务环境。

四、工作保障

(一)强化创建活动组织领导。由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并及时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争创活动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综合处要切实加强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落实工作,明确专人建立相关工作台账,确保创建活动规范管理、富有成效。

(二)确保文明单位创建实效。要从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工作实际出发,着眼我市和行政服务的中心任务,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打造政务服务品牌结合起来、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起来,找准文明创建与推动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依托行政服务本职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经验总结和资料收集。综合处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特别要注意平时的资料积累,包括工作研究,会议记录,新闻图片,创建活动开展的成效、经验等;要加强对市文明办的工作请示、汇报与联系,及时报送有关报表、材料和信息,形成良好的互动格局。

2.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篇二

关键词: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考

随着电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国家相关部门对供电企业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不仅需要其能够为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对电力系统的需求, 而且还要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此, 加大党政部门的发展力度, 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对加强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加强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以此来为今后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加强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以人为本观念的不断深入, 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对职工人员的管理, 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职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1 有助于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导作用

就我国目前供电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来看, 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党领导, 党政共同负责的管理机制, 而运行机制则是以管政工人员为骨干, 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尽可能做到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将工人阶级的主导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充分的表现出来, 从全员、全方程着眼, 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 把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切入点。

1.2 有助于将文化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所谓企业文化, 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能够代表企业特征的思想理念。良好企业文化的建立, 不仅能够为企业塑造优秀的形象, 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精神文明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是, 在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的时候, 不能将其单纯的视为关心职工生活、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企业的形象, 而是要将其与企业的具体管理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以此来将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1.3 有助于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目前, 适应市场需求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根本目标。因此,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掌握市场需求,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融入市场、服务、效率以及效益等因素已经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与此同时, 树立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 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充分将以上任务实现, 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便成为了首要任务, 其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而且还有助于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2 加强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上文提到, 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归根结底就是对党建工作的不断完善。因此, 根据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完善是不容忽视的, 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围绕效益抓党建

目前, 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供电企业衡量党建工作是否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因此, 围绕经济效益开展党建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首先, 供电企业要将党委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必须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其次, 要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重视对党员干部和职工思想政治的教育, 树立主人翁意识, 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各自的岗位中, 以此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最后, 要注重对企业人才的培养, 企业可以根据民主推荐、党组织考察等多种途径对中层干部进行选拔, 为他们提供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同时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围绕安全抓党建

安全运行一直都是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的一项问题, 围绕安全抓党建也是供电企业加强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确保企业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 企业党组织部门要充分认识供电企业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对安全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以安全为前提来开展, 同时, 在对相关工作的检查过程中, 也应该将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其次, 要不断提高企业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 党组织应该通过会议、党课以及简报等形式不断进行安全教育, 提醒职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最后, 党组织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对于发生过生产事故的党支部, 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 反之, 则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 以此来提供各个党员的安全意识, 确保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

2.3 围绕稳定抓党建

从我国目前供电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除了需要确保供电的安全性, 而且还要确保供电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只有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才能够凝聚人心, 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围绕稳定抓党建, 首先, 要加强对党风廉政的建设, 党组织的领导者要充分将自身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 在党组织内部形成大团结之风, 决策讲民主, 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尽可能形成整个党组织部门目标一致, 步调一致;其次, 要以良好的行业作风来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供电企业行业作风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因此, 塑造良好的行业作风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应该提高服务的整体质量, 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从而赢得广大客户的赞扬;最后, 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企业党委把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保稳定的有效手段, 经常深入基层, 深入职工, 找职工谈心交心, 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 抓住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及时给予帮助解决, 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2.4 围绕发展抓党建

发展是供电企业的第一要务, 也是供电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目标。围绕发展抓党建, 首先, 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根据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 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 以此来保证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同步进行;其次, 要面向市场求发展, 企业的发展, 归根结底就是满足市场的根本需求, 因此,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 面向市场求发展的战略机制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新形势下, 企业如果想要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就必须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优化企业形象, 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实现企业经营和党建工作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振鹏, 白学民, 方芳.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思考[J].当代小说 (下半月) , 2010 (09) .

[2]郭娟.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2) .

[3]古玲.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0) .

3.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篇三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然;突出地位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便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

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决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近代以来,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不断向自然索取,使得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反思过去,正视现实,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出现因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修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2]。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3]。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直接酿成社会群体性事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发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直接威胁。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4],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随着全球能源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和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未来各国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博弈会日趋激烈[5]。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谈判和对话交流的位势,有效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空前壮丽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任务。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子孙后代永享蓝天净水绿地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和升华。

参考文献:

[1]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62.

[2]徐菲菲,薛景华.生态文明意识与经济发展[J].商場现代化,2007,(2).

[3]王学渊,李忠健.市场经济生态观之浅见[J].特区经济,2007,(1).

[4]钟世洪,谢辉.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比较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

4.杜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篇四

杜寨柯初级中学

杜寨初级中学目前有教职工75人,共24个教学班,在校生1350人,其中住校生1200人,拥有两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配有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新建的食堂一栋,是我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学校。

我校在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秉承“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拧成一股绳,为我们的办学宗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

一、领导班子建设。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我校成立了以吴广明为组长,徐振斌、朱仰奎、傅武安为副组长,宋承城、汪泰、张智俭、张继武、吕春野、张国平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例会制度,研究解决本校精神文明建设重大问题。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组织制定和部署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计划,并将规划、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抓好落实。

二、教职工队伍建设。

1、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做到:一是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受到忽视和歧视,不让一个学生失去信心,不让一个学生失去梦想,不让一个学生因我们教育不当而掉队。二是依法从教,阳光兴教。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不被金钱利益所诱惑。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坚决查处。三是深刻剖析,以身作则。引导老师人人争做师德师风标兵,促进师德师风有新变化。四是加强监督,及时整改。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监督、考核制度,号召全校教师要把精力集中到上好每一堂课、关爱每一位学生。五是知荣明耻,共铸和谐。要求老师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尊、互助、互爱的和谐人际关系,把学校建成师生愉快工作学习的乐园。

2、狠抓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大培训力度。我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尽最大的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筹集资金为教学服务。在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汲取杜郎口中学和杨氏中学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逐步形成了鲜明的“三结合”教学模式,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文化建设

1、开展礼仪感恩教育,滋养塑造学生人格。学校以礼仪感恩教育为实践活动载体,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繁荣校园文化,从人格和灵魂深处塑造师生拥有热爱祖国的情怀,做自豪的中国人。通过礼仪教育,使学生懂礼仪、知感恩,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了人格品质,夯实了做人的根基,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行为、道德、思想基础,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礼仪感恩教育,让学生从中汲取修身立人的养分,弘扬中华文化精髓。

2、开展书法写字教育,提升师生内涵。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学校在全校学生和教师中广泛开展书法教育,全体教师每周上交一份硬笔书法作品,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师生书法作品展。通过书法教育对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3、通过学校的努力,使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的“慈弘图书角”和“姚基金”落户我校。“慈弘图书角”解决了我校学生以及老师阅读课外书籍难的问题,极大地繁荣了校园文化。“姚基金”的到来,改善了我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激励了广大贫困生发奋学习,积极回报社会的决心。

四、学校治安

学校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校园、建设和谐学校”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平安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广泛深入地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使全校师生充分认识综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全校师生维护学校稳定,创建平安校园的自觉性,无刑事、治安、火灾、踩踏等安全事故发生,全年安全做到零事故。同时,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和班主任经常性地进行治安防范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值周检查记录。建立健全了门卫制度,加强了对进入校园人员的管理,在校期间学生出校门坚持班主任审批制度,门卫人员检查请假条后方可离校。周末放学时,值周领导、值周教师、班主任和门卫共同负责疏导人流和交通,确保学生安全。学校综治机构健全,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的好,从未发生异常现象,无一例责任安全事故,无一例“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五、环境建设

我校坚持“彰显文化,注重绿化、保证净化”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筹集资金,科学规划,整体布置,硬件建设已初显成效。硬化大道旁松树郁郁青青,旗台旁绿草茵茵。巨大的奇石上镌刻着校训“知书达礼,广以明德”八个大字,引人注目。高大挺拔的松树配以用来读书的坐凳,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绿化景观,彰显了我校“以生为本”的良好育人环境。

为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我校加大了对师生的环保教育力度,经常通过生物老师和各班的班主任给学生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努力使全校学生从小就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并且还加强了对学校的卫生工作检查,每周一公布,将成绩与班主任的年终考核挂钩,保证全校师生能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工作。

总体来说我校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工作重心下移,以教职工为主体,抓基层、抓载体、抓阵地,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精心策划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式。组织教职工积极开展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利用板报、标语、专栏、学校广播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提高了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持续开展了评选“文明教研组”、“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思想,继续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再创辉煌,向我们的办学目标“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信息校园,培养志趣高雅、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三高’学子”努力奋进。

杜寨柯初级中学

5.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五

一、当前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

建立地级市以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思想上的共识,清晰的工作思路,正确的方针原则,有效的工作措施。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创建工作实践中,各级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三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福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对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智力支持、舆论引导和道德支撑作用。“文化也是生产力”、“环境质量影响和决定城市综合实力”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二是各级各部门把精神文明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市委市政府以及基层各级组织,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实现富民强市奋斗目标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千方百计从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使创建工作健康顺利发展。

三是积极探索创建工作的规律。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龙头”,统领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反复进行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加强新闻舆论宣传,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各方力量得到有机整合,较好地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促进了创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四是把握正确的创建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在建设,以人为本。按照“源于标准,高于标准”的要求,着眼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建工作思路和办法。五是形成了坚强有力、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多年来,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通过坚持不懈的精神文明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自提出“做文明市民、为港城增辉、创文明城市”这一主题,标志着全市文明城市建设开始起步。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第二批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我市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表现在:

(一)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多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不懈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公共场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贴乱画、乱闯红灯、候车不排队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从80年代的全国劳模、环卫工人庄茂林,到90年代的精神文明标兵、舍己救人的王连全,以侯大山、阎允荣为代表的全省见义勇为先进群体,在海上勇救江苏落水船员的岚山童海集团1007、1008船组,到近几年涌现出的以全省见义勇为模范孙靖杰为代表的一批道德模范,以王立军、刘汉栋为代表的“新时代的农民工”,忍受病痛坚守岗位的优秀组工干部、省优秀共产党员孙培杰、以莒县10名农民志愿者、被列入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榜的好排长杨军为代表的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个人,无不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教材和先进楷模,激发了港城人民建设文明日照的热情和动力。

二)文明创建日趋活跃。在城市,围绕优化细胞,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文明家庭”、“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十佳优秀母亲”等评选活动,通过个人和家庭文明建设辐射带动社会整体文明。在社区,不断深化“四进社区”活动,加快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科普示范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共创建成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绿色社区”9个,省级“文明社区”9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3个。在机关,广泛开展各级文明机关、文明单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评选活动。我市共创建成1个全国文明单位,67个省级文明单位,22个省级文明机关,266个市级文明单位,81个市级文明机关。在行业,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交通子行业、优质服务竞赛、文明示范学校、文明风景旅游区、文明出租车、文明导游员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优质服务窗口”、“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争创活动已经成为窗口行业的品牌创建活动。在企业,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等评选活动,培养市民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营造以守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舆论环境。目前我市有1条街、4家商店分别被评为山东省“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示范店。

(三)人文环境更加优化。一是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近年来我市文化活动活跃,“港城之夏”广场文艺展演、“全市舞台艺术大赛”、“情系热土·走进新农村”大型文艺巡演等已经成为我市知名文化品牌。先后举办了第十届电影金凤凰奖颁奖系列活动、世界帆船锦标赛系列文化活动、聚焦水上运动之都摄影比赛、“倾国倾城”城市推介晚会等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二是行业服务更加规范。目前,全市大多数行业和窗口广泛开展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并且形成了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文明品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行政服务中心的“面对面、心贴心”、日照供电公司的“诚信彩虹”和日照移动公司的“移网情深”三个服务品牌被评为省级服务名牌。市公路局的“日照公路与时代同步,与文明同行”服务品牌已经上升为全省公路系统文明服务品牌。三是政务环境更加透明。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重大社会公共事项决策听证等制度,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通过实行“放权提速”,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实行“窗口式办公”、“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效能。

(四)城乡共建初见成效。多年来,我市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使农村文明建设与城市文明同步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坚持不懈对农民开展理想信念和文明素质教育,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信用户、五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和道德评议活动等形式,引导农民告别不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目前,全市90%的农户参与了“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1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18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8个镇被评为省级文明镇。文化阵地不断健全。以“文明一条街”为重点的农村连片创建、城乡文明共建活动连续开展多年,目前,全市共建设“文明一条街”2981条,街头公园379个,文化大院2659个,“农家书屋”500家,村村建立起了公开栏、阅报栏和宣传栏,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率分别达到83%和4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共结成431个城乡文明共建对子,今年以来投入帮扶资金约2100余万元。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市文明委以清理“三大堆”、治理“脏乱差”,开展“三化”(绿化、美化、亮化)、“五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改排水沟)为主要内容,在全市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观。全市柏油路通村率达98.5%,村镇自来水人口普及率达到79.92%,路灯安装率达65%,乡村级以上道路95%得到绿化。创建品牌不断完善。各区县在多年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注重总结经验,挖掘推广,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如东港区“街心公园”建设、岚山区文明健康新家园工程、莒县文明直通车、五莲县文明生态村镇建设等,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五)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建委、城管、工商、卫生、交通、公安等部门多年来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了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目前,全市城市化率达43.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4平方米,城区人均道路拥有面积21.7平方米,市区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3.9标台。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资金9100多万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荣获首届“世界清洁能源奖”,成为中国唯一获奖的城市。城管行政执法局用“人性化”的手段解决管理中的难题,“人性化执法”、“鸡尾酒疗法”的做法成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市公安局坚持重心下移,一线布警,“五张网”防控体系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肯定,全市刑事发案率、犯罪率、破案率和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等指标一直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全省社会治安较好的市之一。

二、当前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虽然我市城市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差距:

1、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个别部门单位的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创建意识不强,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和“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往往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三是有的单位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突击、轻持之以恒的情况,影响了活动效果。四是城乡差别明显。农村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的生活方式没有彻底改变,文化设施匮乏,利用率低,封建迷信、宗族势力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2、市民素质有待提高。我市是一个由数以万计的农民变市民的新兴城市,建市时间短,缺少历史积淀,大部分市民是从“村民”过渡到“居民”的,城市意识不高,文明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常态化市民教育机制不健全,市民的公共意识比较差,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不文明现象得不到有效根治。抓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合力不足,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还没有完全纳入教育的范围。这些都说明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课题。

3、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目前我市仍处于沿海欠发达地区,根据今年省文明办对我市文明城市测评情况的反馈,我市共有8项指标未达标,其中与经济有关的指标占5项,分别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本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每十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低于省内同类城市平均水平;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0%;单位GDP能耗高于省年度控制目标;节能减排未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等,反映出我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增强经济实力。

4、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群众“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由于长期忽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历史“欠账”严重,我市市区范围内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科技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大大影响了文明城市建设步伐。

5、城管体系尚需完善。规范化综合执法体系未全面建立起来,城市管理、交通管理、食品卫生监管等分属不同的部门,个别部门的职能权限交叉,管辖界限划分不清晰,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了许多管理上“空挡”。与属地化管理相配套的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一些城乡、区域、条块等结合部位仍然处在管理的“盲区”。

6、社区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我市的社区建设起步较晚,进程较慢,管理不规范。一是许多社区的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不健全,每个社区居委会一般只有3-5人的工作队伍,疲于应付。二是社区医疗、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许多社区的文化活动场所存在少、旧、散现象,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三是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尚未理顺,如,东港区的社区自起开始起步,目前全区有54个社区,其中纯城市社区26个。除部分由居委会改牌外,其余是由面向社会招考的人员组成,“空降”到社区,与物业管理是“两层皮”,还存在协调配合方面的问题。

7、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市区内盲道缺少,垃圾箱、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售报亭、座椅等公共设施数量较少,并且存在缺失、破旧现象。目前,我市还没有城市主题雕塑。城市软环境不完善,少数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公用事业单位中存在不规范行使行政权、执法权和管理权,行政审批多,办事难,互相推诿、吃拿卡要等现象。

8、对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没有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还只是意识形态部门的责任,缺乏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手段,缺乏进入经济活动的新路子,服务功能发挥不够。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相对单一,与人们的思想动向、精神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三是一些不健康甚至颓废腐朽的思想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阵地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网民数量庞大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上网者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防范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和潜力

虽然我市建市时间短,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差距,但综合分析我市自然、历史、人文等发展因素,我市精神文明建设还具备很大优势和潜力。

1、天然的生态环境优势。我市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城市环境质量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近岸海域水质保持在国家一类标准,是全国唯一拥有3S全面优势的海滨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系列称号彰显了我市的环境生态优势。在文明城市测评中,我市生态环境指标如市政建设、公共交通、环境质量、绿化及废弃物处理等都达到了标准要求,有些指标还超出了规定标准。

2、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我市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被评为新丝绸之路明珠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鲁南经济带的重要一员,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建市以来,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我市城市规划、道路、公交、供水、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交通便捷,素有“两港通四海、一桥系亚欧”之美誉。伴随着亿吨大港的崛起,临港工业快速兴起,已经形成了钢铁、粮油、制造、化工、木材、物流、旅游等产业,为城市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都致力于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尽快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在全省都排在前列。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20,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2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是的2.2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1%;人均GDP达到2318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067美元),突破3000美元,是20的2.6倍。

4、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市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拥有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最宝贵财富。以龙山文化、莒文化为代表的古文化,以农民画、黑陶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刘勰、丁肇中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的生态文化,以“中国水上运动之都”城市品牌为主题的水运文化,以及茶文化、会展文化等,都是我市建设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和内在支撑。

5、新兴城市的巨大潜力。由于建市时间短,历史包袱少,可以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更加完善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避免老城市先建设、后治理的弊端;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也激发了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和自豪感,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开放创新意识日益强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市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与国外5个城市缔结友城关系,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越来越高,彰显了新兴滨海城市的巨大潜力。

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

总体思路: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文明城市、建和谐日照”为主题,以现代化战略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城市文明建设进程,致力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保护好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建设好一批体现先进文化的文化设施,延续城市文脉,丰富城市文化;致力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和诚信建设,塑造高素质的公务员形象、市民形象、窗口形象和社区形象,营造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致力于完善城市管理方式,突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营造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致力于提升城市美誉度,锲而不舍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力争3—5年内创建成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进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把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是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民生,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和全面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规划发展原则。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注重规划文明,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文明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文明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文明视觉污染”。

3、协调发展原则。必须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既要着力改变目前政府投资偏重于经济建设的格局,积极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倾斜,同时又要特别注意关心弱势群体,让城市各个阶层的人各个层次的需求都享受到文明的关心。

4、软硬结合原则。要建设富于时代气息、独特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同时,要建设一批能够凸显现日照滨海文化特点的硬件设施,赋予建筑更多的文化效能,让建筑与人对话,使城市软环境和硬环境和谐一体,相得益彰。

5、生态文明原则。把城市文明建设提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立足生态建市,依托我市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发展循环经济,精心打造一个生态优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适宜居住、创业的城市环境。

6、重点突破原则。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集中力量突破城市重点、亮点、难点工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进而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五、关于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目前城市文明发展现状,今后应以增强日照经济实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城市文化建设、规范社区建设管理为重点,努力实现城市文明建设的新跨越。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在更新思想观念上下功夫。

当前,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就是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把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放在首位,着眼于创新发展,从更深层次上分析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超前性。首先要从破除“官本位”意识抓起,切实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契机,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下大力气破除部门利益至上等落后保守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把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开阔的胸襟投入到干事创业中来。其次要始终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主动适应时代需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配角”“陪衬”,“物质文明抓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的错误观点,树立三个文明一起抓的观念,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树立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找准角度,选准载体,设计好切入点,把创建活动融入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去。第三,要站在更高的位置重新审视自己。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沉溺于昨天的成就与辉煌,不能仅满足于已有的先进成果。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战略眼光,向先进城市和地区学习,汲取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鲜经验和好做法,坚持走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永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生机与活力。

(二)加强教育引导,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上下功夫。市民文明素质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关键是政府要加强教育引导,形成市民注重自我提高、追求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能够激发市民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机制。一是要紧密结合人们的思想动向、精神需求的变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要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凝聚精神力量。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和举办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用先进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另外,针对外来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经济模式对人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冲击,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搞好教育引导,用先进文化和理念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二是要精心设计、搭建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载体和平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道德实践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素质工程,坚持从细小的、具体的事情抓起,营造人人养成文明习惯、处处实践文明行为的社会风尚。三是要挖掘选树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鼓励比学赶帮,在广大群众中兴起学习先进、争创先进的热潮,形成崇尚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四是要坚持日常性工作与集中性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一些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社会关切度高、市民群众满意、受益的主题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提高文明素质,在共建中实现共享。

(三)加强文化建设,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城市文化建设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随着日照城市化脚步的逐渐加快,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的到来,如何建设高品位的城市文化已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一是要完善文化设施。针对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制约,建议市、区两级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交市委或区委会研究,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在逐年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多元化投融资,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多功能的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设施。建议加快市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将综合文化中心打造成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影剧院、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书刊批销、会展、古玩画廊、歌舞厅、茶艺馆等文化商业设施于一体的设计一流、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服务优良的市级群众文化活动基地。要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到,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文化大院、每个社区有文化中心的目标。二是要发展文化产业。适应时代要求,抓住发展机遇,把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迅速发展壮大。要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及布局进行全面规划;要整合文化资源,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植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团,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要组织好精神产品的生产,努力创作一批思想内涵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要把群众喜爱的“港城之夏”广场文艺展演、“全市舞台艺术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继续推向深入,借鉴“云南印象”、“印象刘三姐”等文化品牌经验,打造体现日照海洋文化特色的“大海情”歌舞剧等文化活动品牌。三是要塑造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要通过组织调查、群众讨论、专家论证、社会发动,把群众观点、想法和意见等集中起来,提炼日照城市精神,并大力宣传,使城市精神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融入每个市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中。四是要建设城市主题雕塑。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面孔,它反映着一个城市独特的个性人文气质。要把城市雕塑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并向全国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广泛征求市民、专家意见;要围绕“港口生态城市”“水上运动之都”、“山海旅游胜地”等城市主题,突出城市活力,彰显城市魅力。可在万平口生态公园设立“水娃戏豚”大型雕塑;要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把关,宁缺毋滥,力争把每一件作品都打造成社会叫好、百姓叫座的精品,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

(四)建立长效机制,在文明创建长效管理上下功夫。城市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构建高效有序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用法规制度规范创建,用科学管理强化创建。一是健全齐抓共建、运转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党政部门各负其责,人大、政协视察指导,群团组织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引导推进,城乡联动,军警民共建,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文明创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对市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所需经费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意见给予保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建立多元化的精神文明建设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文明创建奖惩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实绩纳入干部选拔任用和工作绩效考核,对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因工作原因未完成责任目标的单位,年终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四是健全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并切实办理落实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意见。开展“市民议事厅”、市民文明巡访、“听证会”、热线监督、新闻监督、网上信息等行之有效的做法,问政于民、听政于民、议政于民,畅通民意渠道,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健全属地化的文明创建机制。强化各区县、街道、社区在文明创建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快推进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的属地化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夯实城市基层基础工作。六是健全以城带乡、城乡文明共建机制。整合城乡各个方面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的资源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城乡共建的长效机制,推动城乡文明协调发展。

(五)理顺部门职能,在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上下功夫。积极适应城市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制度规范等方面,科学划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责任、事权与财权,形成“分工明确、各方有责、条块结合、协调一致”的目标管理体系。一是统筹兼顾,建管并重。要确立建管并重的观念,通过有效的管理巩固城市建设成果。要深入研究小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目标,将市容管理纳入城市发展的规划体系之中,使城市管理融合到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快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健全法规,创新机制。要逐步建立系统、规范、具备较强可操作性的城市管理法制体系,理顺部门与部门、条条与块块之间的关系,明确界定管理责任,消除“空白点”,减少“交叉点”,消除管理责任上不落实的现象,形成管理的合力。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强化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及时纠正城市管理执法中的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等行为,确保城管执法力度。三是堵疏结合,标本兼治。要通过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文明氛围,使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告别不文明习惯。要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章行为,使市民的行为习惯在约束中得以规范、巩固和强化。

(六)强化服务功能,在优化城市软环境上下功夫。城市的服务功能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化城市软环境已经成为吸引人才、资本,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关于收费、管理、服务、查处的文件、制度和政策,使软环境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二是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各行各业开展“擦亮小窗口搞好大服务”、“精细管理,细微服务”、“文明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继续开展“文明机关”、“文明示范学校”、“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导游员”、“文明交通子行业”、“文明出租车”、“文明诚信企业”、“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文明创建活动等,打造更多的行业文明品牌,提升行业文明服务水平。三是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行风建设。在党政机关开展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各行业、部门加强行风建设,每年进行统筹安排,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市纠风办等部门加强行风监督评议,查处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纪现象,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七)坚持开拓创新,在凸显城市亮点上下功夫。根据城市的特点、市民的要求、文明的程度,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取在突出城市特色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鲜明的城市品牌。一是生态文明的适宜人居城市。保护我市“蓝天、碧海、金沙滩”的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宣传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体现生态的城市名片,积极争创联合国最适宜人居环境奖。二是独具魅力的水上运动之都。抓住十一届全运会赛艇、帆船帆板等比赛项目和第二届中国水上运动会在日照举办的有利时机,注意搞好宣传,打好品牌,使“水上运动之都”成为日照闪亮的城市名片。三是古老又年轻的滨海文化名城。注意挖掘莒文化、龙山文化、尧王文化、太公文化、太阳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水运文化等宝贵的文化资源,展示日照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开放创新的现代文化,突出文化特色品牌。

(八)坚持以人为本,在着力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实践证明,文明城市建设是推进民生工程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是一项具体实在的民心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把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落脚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上来。要始终坚持“为群众服务、让群众得益、使群众满意”的创建宗旨,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做起,从群众参与热情高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切实优化市民的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和新成效,得到真正的实惠,生活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关于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组工文化是广大组工干部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如何深入推进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 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认识

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积淀组工文化底蕴,打造组工文化特有形象品牌,丰富组工干部自身文化内涵,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1、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当今世界竞争是经济、科技、人才的竞争,也是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执政文化的竞争。先进才有未来,一个政党的影响力取决于其所代表的文化的先进;凝聚才有力量,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所体现的文化的凝聚力。组工文化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组工文化是党内文化的具体和延伸,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必然要求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

2、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是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对当前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通过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融入组工干部内心,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拓展工作思路,才能使组织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可以认真总结组织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创新实践,进一步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形成科学的组织工作理论体系、价值目标、方法措施和体制机制,从而全面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 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构想

近几年,我县在组工文化建设中获取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积累和实践启示,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共性问题长期难以,比如对组工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抓手还不够明确;所建立的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不明显等问题。我们通过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将结合本县实际,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全力构建具有靖宇地域特色的新时期组工文化体系。

1、立足红色资源,使新时期组工文化“有神”。以弘扬“杨靖宇”精神为核心,使新时期组工文化在发展中“有神”。靖宇县是以伟大的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杨靖宇将军而命名,杨靖宇将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充分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也无憾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杨靖宇的坚守信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舍身献身、艰苦奋斗和民族团结等精神,不仅是全县干部、更是组工干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通过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大力弘扬“杨靖宇”精神,开展以老组工谈体会讲传统、在职组工干部谈认识强素质、党员群众谈建议促发展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使组工干部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公道正派内化于心,自觉做到为人处世讲“谦和”,部门内部讲“融合”,服务基层讲“亲和”,提升组工干部的精气神,推动组织工作上台阶。

2、突出能力提升,使新时期组工文化“有为”。 以提高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为切入点,使新时期组工文化在结合中“有为”。提高组工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转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到行动上。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组工干部对现代科技、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对微机操作、互联网应用等基本技能做到熟练掌握,成为“全频道”的复合型人才。对《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法》和中央关于干部工作文件的重点章节,特别是有关标准、程序、环节、原则等内容烂熟于心,运用自如,不断增强全方面识别人才的能力。强化实践锻炼,每年选派2-3名组工干部到偏远乡镇、基层和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增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本领。

三、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建议

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是一种探索中的实践,是一种进取中的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因此我们建设新时期的组工文化时要着眼长远、创新方式、彰显特色、凝炼精髓、树立典范,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构建价值、能力、制度、行为和环境相融共促的新时期组工文化。

1、制定规划谋长远。组工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是随着组织工作不断发展而逐步成熟,它根植于组织工作之中,但贵在不懈规划建设。部机关要把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局面;要探索建立组工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行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办法,推动组工文化建设顺畅运行和持续发展;要本着“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宗旨制定组工文化建设规划,明确组工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年度计划、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实现总体目标与局部目标的有机统一;要坚持稳步推进,潜移默化,长期培育,把组工文化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组工队伍建设各环节,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同时注重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6.市六小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篇六

自查报告

一年来,我校在区委、区教育局党委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了学校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圆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而且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们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对学校2006年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活动扎实有效。

学校党政领导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速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抓,做到“一把手抓两手,一班子两手抓”。学校明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应摆在重要地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包括中层干部)及教研组负责人对完成日常业务工作任务与文明建设负有同等责任。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按“四好“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在教职工中树立了较高威性。同时,学校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了的总体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并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专项任务,纳入各教研组负责人职责中。同时,组建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支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学校不仅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3年规划,而且结合实际制定每年的工作计划,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规划、有目标、有安排、年终有检查、有总结和表彰。由于齐抓共管机制的建立,从组织上不仅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而且全体教职工广泛参与,取得了显著的实效。

二、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

学校始终把领导班子和教职工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倾注了大量精力,塑造了一支有能力、有道德、有纪律的干部和教职工队伍。

1.抓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思想素质。我们坚持了每周一学习制度,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党章》以及上级有关文件、政策,强化了干部的党性和法律、道德意识;教育干部努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创业,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抓学习,进一步提高教职工队伍思想素质。学校每周一利用教职工大会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结合实际,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利用“冬旅会”和“双创”工作实际,对教职工进行坚持攀枝花精神和民主法制、形式政策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3、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职业素质。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四川省的“八条禁令”。认真指导教职工努力饯行“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尊老爱幼,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教职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教育教学业绩。尊重家长、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民教师形象。

4、学校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校园网络,不定期的举办各种知识讲座或举办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辅导讲座,对教职工进行科学文化教育。还选派许多中青年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教材教法培训或外出听课培训,学习外地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5、学校党政大力支持工会工作。利用各种节假日或纪念日,学校工会都结合实际组织教职工开展乒乓赛、篮球赛、舞蹈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教职工远离“黄、毒、赌”,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三、加强法纪教育,教职工遵纪守法好。

(一)学校党支部在党员干部中加强了法纪教育,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利用支委会、支部大会、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有关廉政自律的文件和要求。与全体党员和干部签订廉政自律责任书。对全体党员建立并落实每月校办公会制度,对重大事项依照政策,进行民主协商,不搞一言堂。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完善工作秩序,规范工作纪律,全体干部无任何违法违纪现象。

(二)学校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尊重家长,尊重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校工会每年还组织教职工对学校书记和校长进行民主评议。工会还监督学校的校务公开情况。因此,学校教职工中未有任何形式的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四、倡导文明风气,创造优美环境。

学校根据精神文明和“双创”工作要求,针对自身特点,制订专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以此来规范学校的精神文明和“双创”行为。一是为了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地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班主任考核办法》、《班级考核办法》、《教师在校行为规范》、《学生一日为规范》、《教师值周制度》、《日常管理奖惩制度》等管理制度,并建立了评比栏,认真按照各项制度考评和落实,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了精神文明和“双创”相关内容的具体落实。二是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各班根据本班的特点制订班级教育计划,建立班风、班训,教室内都悬挂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定期进行相关教育。教室外走廊上挂上了学生美术作品、名人名言,草场周围设计了古代诗词的文化艺术墙。学校坚持每天的晨检制度、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制度的同时,还请专人进行校园内的卫生清扫工作,保证校园内随时随地都整洁、美丽。为了学生安全并且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卫生行为,学校特制定教师楼道安全值守、走廊值守、学生上厕所、盥洗室班级值守制度以及严格的奖惩制度。同时,学校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职业道德、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考核力度,严肃校纪校规,净化校园环境。发挥班主任在文明创建中的作用,职责分明,奖惩挂钩。认真实施创建文明单位规划,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学校不仅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并成立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办公室卫生进行定期检查,保持了洁净、优雅的办公环境。同时,倡议学校全体干部和教师在自己的居住区,自觉维护周边环境的卫生,积极参与居住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使全体干部教师及所有家属都成为创建文明单位的参与者,取得了良好成效。总之,我校在创建省文明单位的过程中,从干部素质、整体业务、内外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五、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注重组织建设,细胞建设好。学校在精神文明工作中,结合实际,突出学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加强了学校文明教研组、文明年级、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职工及文明家庭的细胞工程建设。党支部牵头,学校行政、工会、妇女委员会、教代会、德育处、团支部及少先队积极配合,不仅制定了文明教研组、年级、班级、学生和文明职工、家庭的评选条件和评选办法,而且每年还进行认真评选并进行奖励。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进办公室,进教室,进家到人,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六、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先,成效显著。

由于,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领导重视,措施具体,检查督促到位,并始终坚持科学管理,实行文明教育教学,坚持优质为学生为家长服务,不仅完成了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而且社会效益日渐突出,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肯定。学校还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学校形象。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学校取得显著成绩如下:

1、第21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一名(2006年6月)。

2、攀枝花市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一名(2006年6月)。

3、第19届“双龙杯”全国儿童书画大赛二等奖(2006年6月)。

4、攀枝花市首届“肯德基”杯红领巾健身操比赛第一名(2006年6月)。

5、攀枝花市第16届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综合团体第二名(2006年5月)。

6、攀枝花市第16届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弹射团体第二名(2006年5月)。

7、攀枝花市第16届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木质弹射团体第一名

(2006年5月)。

8、第十届新世纪星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及书画大赛特等集 体奖(2006年4月)。

9、第21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2006年3月。

10、攀枝花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2005年12月。)

11、区中小学生默写比赛第二名(2005年11月)。12、2004——2005区“巾帼建功”活动中评为“三八红旗集体”。

13、攀枝花市第2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2005年6月)。

14、攀枝花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2005年6月)。

15、东区劳动技能现场制作比赛团体第一名(2005年5月)。

16、东区“绿色学校”(2005年4月)。

17、四川省第2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2005年4月)。

18、东区2005年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一名(2005年4月)。

19、攀枝花市第二届“鸿铭杯”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团体二等奖(2005年4月)。

20、四川省第三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工程设计项目二等奖(2005年4月)。

21、四川省第三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工程设计项目三等奖(2005年4月)。

22、小学生校园环境设计竞赛第二名(2004年11月)。

23、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04年5月)。

24、东区劳动技能现场制作比赛团体第一名(2004年5月)。

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几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精神文明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要出新招,克服反弹和厌倦情绪,常抓不懈。

2、活动月月有中心,周周有重点,还应贴近学校学生实际,创立特色,树立品牌。

3、家长学校的功能需进一步发挥。为了更好地探讨学校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同时还向家长们赠送书籍,如《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败家教启示录》发挥校外德育基地作用,加强家校沟通。

4、积极利用社区资源。我校还应积极参加社区精神文明教育和创建活动,并积极利用社区资源来扩大学校在精神文明创建方面的影响力。

总之,精神文明工作是一项系列工程,任重道远,我们还要继续重视,实施创新思路的研究,注重养成教育,严格常规管理,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向纵身发展,让我校早日成为省级文明单位。

7.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篇七

关键词:供电企业,党建,精神文明,建设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 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要求, 而党建工作的落实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在供电企业文化建设中, 做好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有助于推动供电企业的改革发展, 使其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

一、供电企业忽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 供电企业党务队伍素质下降

供电企业电力系统因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使大多数企业的重心转向经济建设, 过度重视经济效益, 以致逐渐造成企业内部轻党建、重行政的现象。供电企业党务队伍素质下降主要体现在: (1) 重视经济效益, 忽视理论知识、理论素养学习。 (2) 一些党员干部法治观念、纪律观念薄弱, 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制度执行不力。 (3) 政工岗位在企业中的地位认识错误, 被认为是非重要职能部门。

2. 党员缺乏创新意识

在新形势背景下, 供电企业中的党员理论教育内容、方式陈旧, 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创新, 使得党员群众产生抵触情绪。在供电企业党务部门中, 缺乏对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视, 党员的活动内容单一, 而且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在工作方法上, 党员没有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进行有效结合, 也没有应用新思维展开工作, 导致工作出现进展迟缓、不畅及效率低等情况。

3. 忽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供电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 大多数企业认为党的工作是为经济发展而服务, 因此, 忽视了党建工作的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在供电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企业过多片面的重视物质文明的建设, 多以良性生产经营为核心, 将行政管理作为工作基础, 以物质文明作为考核, 造成了企业管理的误区。

二、做好供电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措施

对于供电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可以围绕安全、稳定、效益、发展等方面进行把握。

1. 以安全促进党建和建文明建设

在市场竞争中, 供电企业电力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有助于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 党建工作以企业安全生产为核心, 有利于实现党建促安全、保安全的目的。 (1) 供电企业的党委应高度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 把安全工作作为党务工作的重心。 (2) 供电企业应以多种形式提高党员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如会议、党课等。 (3) 供电企业应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如党员责任区、安全知识竞赛等, 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氛围。

2. 以稳定促进党建和建文明建设

供电企业发展的前提是稳定, 因此其党建工作应通过加强企业稳定开展。企业生产目标的实现, 需要企业在稳定的基础上, 集中力量抓好生产工作, 贯彻落实党的相关方针和政策[2]。 (1) 供电企业通过实行党风廉政建设, 有效加强企业的稳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 企业党委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注重企业党内团结, 出现问题时, 领导间共同协商以进行民主决策, 充分发挥解决企业问题的决定性作用。 (2) 供电企业党委深入基层做好员工思想工作, 是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及时了解员工实际的生活和思想情况, 并对其关注的热难点问题进行解决, 可使员工专心工作, 将影响企业稳定的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 (3) 供电企业内部作风优劣情况, 会给社会稳定、企业效益与党和政府形象带来直接影响。为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应提倡优质服务, 加强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

3. 以效益促进党建和建文明建设

在供电企业党建工作中, 应把经济效益的好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 企业应围绕效益展开党建工作。为使党建工作与企业效益实现良性发展, 应在企业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中积极创新, 不断开拓新思路。 (1) 充分发挥党委在企业重大决策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2) 强化人才队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 供电企业应做好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素养, 树立企业主人翁意识。 (3)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可以给企业带带来经济效益。供电企业贯彻落实选拨和培养中层干部的相关政策, 实行民主推选, 确保在职干部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

4. 以发展促进党建和建文明建设

发展作为供电企业党建工作的首要目标, 应从几方面开展。 (1) 面向市场求发展。电力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与电力体制形势下逐渐激烈, 因此在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下, 企业的生产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供电企业的党建工作应遍布电力市场的每个角落, 以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电费回收等工作。 (2) 牢牢树立学发展观, 抓住一切机遇促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中, 供电企业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方针, 处理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3]。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做好供电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有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在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浩大, 供电企业应以经济建设为目标, 实施电力系统科学发展战略。除此之外, 党建工作的完善, 在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同时, 也使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玉品.供电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探析[J].科技与企业, 2012, (17) :278-279.

[2]陈珍娇.浅谈供电企业如何加强党的建设[J].企业家天地, 2010, (11) :47.

8.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篇八

精神文明;油田矿区;平安;和谐

加强矿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双千油田”的重要保证。“十二五”时期,是重要的黄金时期。在“发展”上,油气规模要保持千万吨级、经济总量要达到1000亿元;在“转变”上,努力实现向综合能源型、技术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管理创新型的“四个转变”;在“和谐”上,努力实现和谐矿区建设目标。油田实现“发展、转变、和谐”三大战略任务,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物质支撑,也需要有坚实的思想、文化和精神支撑作保障,从而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凝心聚力的作用,为推动油田又好又快稳健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动力。

1.加强矿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矿区的迫切需要

公司党委、公司始终把构建和谐矿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全力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员工群众和矿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日益得到改善。但由于油田整体原油生产形势的严峻,稳产难度的逐年增大,矿区又呈现多地域、多单位、多体制、多群体、多利益诉求共存的特点,在建设和谐矿区中还要做更艰巨的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步伐,为构建和谐矿区、持续改善民生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更需要大力推进矿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群众和矿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和文明水准,不断满足员工群众和矿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凝聚力量,汇集智慧,激发活力,努力形成“矿区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矿区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2.加强矿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深化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公司党委构建了以思想政治保障体系为基础,以党委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五个一”党建载体为支撑的党建工作体系。深化“五个一”党建工作,不仅要抓好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加强矿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深入,更好地发挥党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思想政治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和文化优势,为公司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公司深化“有作为”党建奠定坚实基础,注入勃勃生机。

3.贴近实际,继承创新,推进矿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

第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主线,打牢和谐共建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效凝聚矿区各个利益群体、广大居民群众的有力理论武器。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积极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广大员工群众和矿区居民的思想防线,凝神聚气、强基固本。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石油的具体体现。要不断建立健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长效机制,着力在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化、具体化和实践化上下功夫,通过举办主题报告会、征文、演讲等形式,引导广大员工群众和矿区居民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使之成为广大居民群众推动发展、构建和谐的强大精神动力,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共同文化基础,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

要突出特色文化的认知认同和深入践行,坚持用辽宁省优秀城市美容师、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查新兰、房亚凤等人的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员工群众和矿区居民热爱油田、忠诚企业,见贤思齐学模范,道德力量促和谐,争做社会好公民、企业好员工、社区好居民,争当员工好家属、家庭好成员。

第二,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重中之重,营造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浓厚氛围。

要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和居委会建设,理顺关系,强化管理和服务职能,深化“打造辽河新形象、提升油田软实力、实現事业新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创新党建工作模式。

要牢牢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这一重点,扎实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突出宣传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重大决策部署和形势任务目标,突出宣传公司和本单位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举措,自觉地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公司上下目标同一、方向同向、行动同步的可喜发展局面。

要坚持员工群众和矿区居民思想现状、思想倾向和矿区舆情动态定期分析研判制度,着力加强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积极主动地做好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政策解读,做到瞄准问题要害深入剖析、针对认识症结解疑释惑、掌握认知火候因势利导,努力构建良好人文环境、正确舆论导向、和谐稳定的矿区环境。

要结合实际,按照广泛深入、突出重点和日常化的原则,以宣传学习“八荣八耻”、矿区文明公约和居民文明守则、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等为重点,通过开展巡回宣讲、政策问答、座谈讨论等形式,不断加强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教育。

第三,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上一篇:下雨天悲伤的说说下一篇:绿色中国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