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班级活动设计

2024-09-12

学会学习班级活动设计(共10篇)

1.学会学习班级活动设计 篇一

鲁教版初一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学会学习》教学设计 莱芜市张家洼一中 程秀芹

【教材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

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学会学习》之一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行为养成教育。教材从学习方式的转变入手,进而介绍学习习惯,旨在进行较系统、具体的学习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更好的珍惜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因此本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所以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2、能力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知识目标: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分析】:

由于初一是由小学到中学的一个转折点,许多课程开设与小学不同,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有些小学的学习方法在中学不适用,有部分同学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显得不知所措。所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非常必要。【教学理念】: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自主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目标导航 明确任务---自主预习学会学习----走进生活 合作探究---拓展练习巩固提高”几大教学环节,努力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充分利用故事案例、活动、名人名言、文字材料、课件展示等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观点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就体现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即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更要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教材、教师钻研教材,并搜集资料编制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自学探究。(2)搜集素材,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3)提前让部分学生进行相关活动的准备。【教学流程】:

(温馨提示: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步入初中生活的你,一定对自己的初中生活满怀希望,如何度过初中这一重要而又美好的人生阶段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你加油哟。)

一、目标导航 明确任务:(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看看自己能不能完成)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2、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知识: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

二、自主预习学会学习:(请你自主预习课本58-63页的内容,找出下列基本问题,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尽量熟悉。)

1、读完本节课的内容,你认为学会学习需要从那几个方面去努力?

2、科学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3、学习方法应该怎样选择,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4、什么是学习习惯,你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三、走进生活 合作探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并用你刚刚学到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吧。)

(一)、小品表演,导入新课

学生表演小品《圆明园是谁烧得》引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从而导入新课-----学会学习。

在一次上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圆明园被烧时,忽见一学生睡觉,大怒于是把他叫起来问到:圆明园是谁烧得? 那学生不知所措,忙答:老师,圆明园不是我烧得阿!老师下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通,学生都哭了。回到家后,把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非常生气,感到后果很严重。第二天,爸爸带着儿子来到学校找到了历史老师对他说:老师,圆明园真的不时我儿子烧的阿!看到老师哭笑不得的样子,爸爸忙说:老师你别生气,那你说圆明园知多少钱,我们赔好了„ „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同龄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机械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黎明在老师和父母的眼中是个很听话、很用功的学生。课上,老师怎么讲他就怎么听;老师怎么要求,他就怎么做。作业也总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但是,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数学大舞台:通过1+2+3+„ „+100=?引导学生认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3、合作交流:我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借鉴好的学习方法。

4、寻医问诊:小平见学习较好的王聪上课笔记做得十分详细,也把上课时间主要用在做笔记上,结果一段时间下来,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小平同学的问题出在哪?你能帮小平同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么?从而引导学生认识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历史故事:《专心致志》的视频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学习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结合课本图表学表自己已有的好习惯寄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6、名言赏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俗语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引导学生找出名言中包含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反省自己是否也具备。

7、教你一招:教给学生克服不良习惯的方法:制作不良习惯监督卡,引导学生学会克法、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四、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认真去做,相信你能行)

(一)、学习诊所:

1、未来的文盲仍然是不认识字的人()

2、有聪明的头脑,好的学习方法,就不用勤奋和努力了()3.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4.学习习惯是在短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5.好的学习方法适用于每个人、每门学科()

(二)、大浪淘沙:

1.下列属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是()

①勤学好问 ②专心致志 ③严格执行学习计划 ④认真思考 ⑤学习劳逸结合 ⑥上课精力不集中 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范围狭窄 ⑧考试前临抱佛脚 A、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 2.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

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②合理安排时间 ③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④搞“题海战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聪明就能够学好一切功课 ②学习方法千变万化,无法借鉴 ③学习方法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可借鉴的 ④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④ D、①②③

(三)、小试牛刀:

宋朝有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从小就能歌善舞,并且具有很强的写作天赋,五岁就能写诗,被乡里成为奇才。但他出名后,整天和父亲到处吃喝受礼,到处游玩,不思进取,终于“泯然众人矣”。问题:方仲永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四、名联激情 课堂小结:

赠学生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离不开勤奋,勤奋方能补拙,方能成功。【板书设计】:

学会学习转变方式+选择方法+养成习惯+勤奋刻苦=成功

2.学会学习班级活动设计 篇二

一个班级学生的个别差异, 绝非学业成绩、能力水平方面所能囊括的, 因为差异是极为多样的, 有思想水平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感知记忆能力的差异等。把因材施教提到突出位置, 但绝对做不到有多少种差异就开出多少门课程, 就教出多少种水平, 就用出多少种方法。所以对于一般生源学校来说, 体现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用“一般要求加特长发展”的办法是一种较好而可行的选择。所谓“一般要求”, 就是对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教材, 在化为对学生的要求时, 只要求掌握基本内容、基本技能, 发展基本能力, 即达到及格水平就可以了。所谓发展“特长”, 就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先天潜能和现实条件, 把自己容易发展的方面发展起来。为使学生发展特长, 可以开设选修课程、学生自由活动课程等。

为了使学生发展特长, 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集体教学、分层教学过程中, 还必须加强与班级课外活动的融合, 这就要求正确理解并妥善地处理好班级活动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出示以下案例:

“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学习, 而且竞争这么激烈……”这是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些学生由于报了太多的辅导班, 班级活动对他们来说就是“负担”。

“由于‘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班级活动的开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 活动与学习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之中。”读罢《班级管理新论》小册子上的这段话, 当班主任多年的夏老师顺手写下了“教义随笔”:“就拿目前流行的‘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来说吧, 奖惩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唯一的, 那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头几名的领赏, 荣誉满堂;末几名的罚款、落聘, 名誉扫地, 年复一年均如此, 似乎这已成为‘铁律’, 谁还敢去开展班级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才是硬道理!”[1]

班级活动妨碍了学习吗?看来, 就班级活动管理领域而言, 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 如何通过组织富有成效的班级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值得所有教育管理者深思!

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从理论上讲, 班集体的群体发展和班集体成员的个体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群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个体的发展才能实现, 个体的发展又必须依赖群体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集体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都是以活动为中介互相促进获得实现的。“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 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2]没有学生的主体活动, 不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各种教育活动, 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由此可见, 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 都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活动才能成为可能。作为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活动, 对于班集体建设及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其最大益处在于可调整学生的心态, 增强他们探索问题的好奇心、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信心等。

教育界讨论素质教育已经多年, 虽然取得了不少共识, 但是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因循守旧、固守陈规, 或者明明知道素质教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也承认进一步扎实、深入、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归宿, 但迫于升学、考核等压力, 嘴上虽然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 实际上都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下, 班级活动, 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开展成为空话。

二、问题分析:适当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显然, 案例反映了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根本的教育观念出现了偏差, 需要予以彻底矫治!笔者认为, 班级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它弥补了课堂教学强调同步、强调统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而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等缺陷, 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是协调和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的重要手段。因而适当地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反而能促进其发展。

1.促进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 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劳、技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而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 部分教师只注重于在考试学科上多下功夫, 拿手好戏教师教会学生应试, 甚至认为其他科目可有可无, 如果有, 也只是装装门面、应付检查罢了。这些主张及相应的做法, 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知识性的, 也可以是趣味性的;可以在室内进行, 也可以在室外开展;可以是个人分散活动, 也可以是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的开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习能力, 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 扩大知识领域;可以提高审美素养, 陶冶情操, 丰富精神生活, 愉悦身心, 增强健康。可以说, 班级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应试教育的空白。

2.促进个性特长发展

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青少年学生, 除了共同的知识需求之外, 还有多方面的个性心理和文化需求。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为具有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譬如, 能歌善舞者可以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展示才华, 体育特长生可以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 勤劳能干者可以在劳动大比武中显示良好的技能, 擅长组织策划者可以在大型活动中脱颖而出。正是在班级活动中的种种成功表现, 使学生不仅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而且使他们的天赋才能和爱好特长获得充分的发挥。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 应该说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可能是相同的, 教师通过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 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 发现并培育学生的特长,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班级活动的适当开展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反而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方方面面的矛盾,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在班级活动和学科学习活动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现其全面发展。

这里,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事实:在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教务处要求班主任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学科学习上;政教处也要求班主任尽可能多地有效开展班级活动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说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及提高综合素养, 是作为整体学校的全部责任, 但是学校在考评部门工作成效时, 关注的重点分别是教务处在学科教学上的业绩, 以及政教处在班级中的管理, 特别是班级活动组织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业绩予以考评。当两个部门都着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时, 可能原本融为一体的学生发展之智力目标与德育目标便被人为分开, 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可能由互动的过程转化为矛盾与冲突的过程。

三、问题解决:协调矛盾与冲突

1.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协调矛盾与冲突的出路是有的。一般情况下, 班主任同时又是学科老师, 既受政教处的管理, 自然要对政教处的工作目标负责;也受教务处的管理, 要对所教学科负责。这样一来, 班主任自然就成为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组织和学科教学的协调人。班主任作为协调人的作用在于:实现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更好的融合, 使知识目标与德育目标共同发展。在实际操作策略上, 要将学科教学与班级课外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因而必须在学生的学习层面上, 通过组织科技课外活动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来强化学生的学科学习。

例如, 班级开展“爱绿”、“护绿”环境保护活动时, 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打出旗帜、造出声势, 上大街捡捡垃圾、除除杂草或者种种树、栽栽花, 这样的班级活动就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班级活动过后, 学生可能印象不深, 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收获。同样是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就会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环境的变化, 要求学生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 再逐次展开各项活动, 最后总结体验与感受。在这个“折腾”的过程中, 学生必然就会要联系到生物、地理、写作、数理化等一系列学科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 学生用平时学到的学科知识帮助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 也由此形成和深化了环保意识, 很可能还掌握了保护环境的方法;另一方面, 寓各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班级活动的展开很可能又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兴趣。

2.促进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当然, 要使班级活动与学科教学实现有机结合, 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学习与良好发展, 由班主任一个人来负责是难以完成的, 这就需要发挥群体的力量, 需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互理解、精诚合作。完整的主体活动是由外部活动、内部活动、外部活动的内化、内部活动的外化所构成的。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 人们往往重视学生的主体内部活动, 一味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动口动脑不动手;实用主义教育重视的是学生外部的经验活动;人本主义教育高扬的则是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活动……这些在建构学生主体方面都是有片面性的, 或顾此失彼, 或固定一隅。全面建构学生的主体活动, 并不意味着也不可能在学科教学环节中囊括所有类型的学习活动, 而是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充分认识到学习活动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灵活地选择最适宜的学习活动方式。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活动之外, 学校还应该安排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演讲活动、学生文娱体育比赛活动等。同时, 还要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 如学生远足活动、家乡资源环境考察活动、家乡风土人情调查活动等, 这些活动都体现出了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

譬如,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构建“面向全体, 特长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优化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自探互教课堂教学基础上, 加强和创新课外教育活动, 组织实施了保优工程、扬长工程、育能工程, 开展了科技小发明、电脑兴趣组、音体美兴趣组以及大语文活动等。特别是大语文活动, 以创建学生社团 (广播站、文学社等) 为契机,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改革, 广播站开设“新闻之窗”等专栏节目, 评议校园现象, 弘扬文化艺术, 聚集正能量, 促进“三风”建设和营造文化氛围;文学社以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写作才能为主。这些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发展个性特长, 又有利于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特长, 是以允许学生在有些方面学得稍差一些为前提的, 因为“允许有所短, 才能有所长”。做到了在一般生源学校“基本要求加特长”, 那么,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这两点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可以落到实处。

由班级授课制下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这对矛盾的处理演绎看来,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过多考虑让上等生冒尖, 置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于不顾, 当然是不对的, 这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然而, 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抓中下等生, 置学业水平上等生在学业上冒尖于不顾也是不对的。班级管理活动实现“一般要求”与“发展特长”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冯青来.教育教学管理案例选粹.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浅谈班级分组学习活动 篇三

一、活动准备

教师首先要对班级学生素质情况有所了解。诸如性格方面:包括兴趣爱好、活泼程度、是否热心帮助他人等。能力方面:包括语言表达、组织与管理以及交流合作程度等。一个教师刚刚任教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通过一段时间(2-4周)耐心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我的做法有指导学生写自我介绍,召开学生座谈会或个别谈心,进行问卷调查或家访等。平日的教学活动中自己要留心观察,与班科任老师交流学生状况等。

二、具体实施

(一)合理分组

首先确定小组长,这是分组的关键。小组长的人选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交流能力,在前面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不难选出,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民主选举进行。小组长的人数即班级分组的组数,以50人为例,小组人数以8人为宜。小组设组长和记录员。

再次是确定组员。一种办法是教师组织安排,即由教师按学生个体的成绩及大体素质等分组,做到各活动小组之间整体水平相当,小组内组员的素质互补。另一种办法是学生的自主选人,即让各小组长按一定顺序在班上一个一个地公开召集“自然”形成。也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确定组员。组员的人数6/8左右为宜,组与组之间人数大体相等,视实际情况适当加以调配。一段时间活动之后,教师还要根据活动的情况进行整体或局部的调整。总之,分组既不是班级的纯自然分组,也不是学生的随意组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分组。

(二)组织活动

首先必须对各小组组长培训。可以利用课外兴趣活动培训骨干,说明相关的活动规章制度,组员的角色分工。组长--组织本组讨论,鼓励人人参与,避免个别人的“言语霸权”;副组长--负责纪律,注意安全并提醒本组组员讨论时声音不要过高,以免影响交流;记录员--人人都是记录员,一个人发言时,其他组员均需作适当记录;汇报员--负责汇报本组的的讨论结果,要求汇报时注重概括、精炼。这里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在教师的活动计划中,每一小组至少要有一名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以学困生为主,可以随活动内容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主要被用来检查小组活动的效果。

再次要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内容,包括教具与学具等,使活动得到保证。其中内容的确定是活动的重点。

班级分组活动解决问题是相对于独立解决问题而言的。选择的内容不宜过于简单或要求过高,如一些概念题、判断题、竞赛题等,应选择基础和中等难度题为主,适当穿插部分兴趣题。有些题需要分类讨论,解答具有较多的层次性,应该提倡引入班级分组活动解决的开放题。时间可以是半小时,一小时。长的可以是一天或一星期等,不一定按课而论。活动地点可以室内或室外,也可在校外进行。

(三)检查效果

1、汇报员在黑板上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必要时组员适当补充。或者组与组之间循环检查,即每组抽出一半到其他组开展检查活动。检查后的情况,组长及时向老师汇报。

2、保证每个学生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活动后各人应写出单独的活动报告,包括解题的过程,方法的小结,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收集整理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每个学生的活动报告最后统一交给老师。

3、增强同学间的竞争意识,可由教师设置相关问题,让全体学生练习。

4、组织实施班级分组活动时,要树立学困生优先的意识,特别要考虑到学困生的身心感受。以这些人作为调查对象,可让他们作为汇报员将问题的解答向全班同学展示,也可由老师或其他组的组员直接抽查他们的理解情况,还应当让他们谈谈内心的体会:快乐与收获、失误与进步、同学或老师中印象最深刻的话、自己的建议等。在活动中帮助他们寻找立足点和突破点,促使他们全面提高。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教”是在研究学生的“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给人们打开了新的教学思路:作为一个学生来说,他们各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特定的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建立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身的“再创造”活动,将新知识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中,成为一种有效的知识。显然教师教的思路方法毕竟有限,而从学生的班级分组活动也能学到不少经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互相取长补短。 ·

(二)班级分组活动要保持活动的连续性、渐进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负有教学改革的责任,首先要具有信心,必须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备好相应的教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矫正活动的偏差,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的领导方式既不放任也不专制,应借助规则来建立稳定的秩序。活动的决策、程序和方式都由教师和班集体的核心成员共同讨论决定。课堂上出现的吵闹应视学生的思维表达欲望、参与交流的愿望、情感的外露、课程问题、教师或个别学生的原因、偶发事件和纪律问题等进行处理。

4.《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 篇四

班级,一个小集体,却充满了情与爱,它是师生用智慧和艺术描绘的迷人世界。这个世界曾给学生无数的感动和无穷的力量,这个世界曾教会学生许多知识,培养学生许多能力。为使这个世界能更有凝聚力,成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都因为这个集体而骄傲自豪,让每个学生都发挥特长为班集体增光添彩。这就需要我们每位班主任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一方五彩斑斓的活动舞台。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往往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在所有集体成员为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学生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一个没有活动的集体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集体”而只能是“一盘散沙”。因此,良好的班级活动的组织是形成这个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条件。

做好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对学生个人的成长、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班集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或者说与众不同的地方。日常的教育教学就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其长处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走到自己的最高峰,尤其对于班主任来说,更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的长处的到充分的发展.班主任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可以组织和设计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

(一)班级活动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

作为班主任应该明白,某些班级活动给与学生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正当需要,更是一次良好的锻炼。通过锻炼, 学生更了解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知不觉给他们指明了方向,给予了前进的动力。

(二)班级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活动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是学生萌发了自信,激活了新的憧憬.在班级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人,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有良好个性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应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集体的舞台上创造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戏剧”来展示个性和锻炼个性。

二、有利于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班级是学生发展成为社会人的重要环境。班级活动会为学生提供提高“做事”能力,学习“做人”之道,获得“价值”启蒙的场所和机会。推动个体社会化的日趋成熟,为以后适应真正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对于班主任来说,改善班级中人际关系的办法就是设计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加深理解,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三、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

班集体是一种教育集体。它是建立在各个学生的个性积极发挥的基础上,但又不是每个学生个性特征的简单综合。在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是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集体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的。

由此可见,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增强每个集体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班集体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健康发展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参照群体,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斜滩中心小学

5.班级学习雷锋活动总结报告 篇五

本学期开展的“学习雷锋活动月”中,在学校领导老师以及班主任的带领下,我班全体成员积极投入到“学习雷锋”活动中,在校园内外掀起了一股学雷锋热。这次活动开展收效甚好。现将三月学雷锋活动总结如下:

1、在第二周我班召开了班委会,经过班干部的集体讨论,制定了我班以“学习雷

锋精神,争创先进班级”为主题的活动计划。本次活动我班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雷锋同志,并学习雷锋精神,培养班级成员关爱他人,热爱班集体,树文明新风,做合格学生。活动结束后我们也基本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2、在第三周我班制定了本学期的班级计划并开展了以“榜样·理想”为主题的演

讲班会。在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畅谈自己的榜样和理想。

3、我班班干利用第四、第五周的时间出版了以“学习雷锋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这次的板报对宣传雷锋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4、在第五周本班参加了拔河比赛,在比赛中,同学们团结一心,取得了胜利。近

几周在学校举行的篮球赛中,班级队员全力以赴,拉拉队也奋力给队员们鼓励。集体的体育活动充分显示了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

5、在本次活动中班干督促整个活动的实行方案,积极、负责的组织了此次活动,并在活动中起带头作用。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此次活动,配合班干、老师以及学校的工作。全班同学都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雷锋为榜样,把礼貌带进了校园,把微笑带给了同学,把孝敬带给了家长,把谦让带给了他人。

6、在这个月中本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开学以来没有获得一次

流动红旗,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早操和课间操的扣分导致的,班级还存在大部分同学没有意识到做体操对我们的重要性。在劳动卫生方面,也有部分同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

三月已经过去了,但是同学们学习雷锋的精神还是如此热情和积极,雷锋精神依然在我班级内绽放开花结果,把学雷锋活动继续进行,消除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形式主义,为学校贡献出一份应有的力量,让雷锋精神永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班会一直按照班级计划去努力做好,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争创先进班级。

恭城中学228班班委会

6.大学班级学习雷锋活动总结汇报 篇六

*年*月*日是雷锋同志逝世*周年,也是*为雷锋同志题词“为人民服务”号召全党、全国学习雷锋精神*周年的纪念日。*月*日至*月*日也是我校“学雷锋”活动月。为了更好的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在院学生会的积极筹划下,我校政法学院各班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

*月*日,在经干一教*教室,*行管*班组织大家观看了一部非常经典的弘扬雷锋精神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同学们怀着崇敬、激动的心情经历了一番雷锋时代的故事。

*月*日,*行政管理*班全体同学开展学雷锋到福利院慰问老人活动。有的帮助打扫卫生,有的在陪娭毑们聊天,还有的听起了老人们讲述当年的峥嵘岁月。疗养院四周都充满了老人们的欢声笑语。

*月*日,他们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还参加了义务献血活动。

*月*日,*级法学班组织班上的同学开展清理“牛皮癣”的活动。没多久的功夫就把学校墙上的广告纸清理的干干净净。同学们不怕累,不怕脏,向大家展现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同学们心中扎根。

*月*日,*级行政管理*班在经干草坪上开展了男生女生“一帮一”系列活动之心理辅助游戏。通过松鼠大树等系列游戏,促进男女生之间的交流,加深男女生之间的感情,从而进一步帮助那些存在对未来一片渺茫的心理的同学从游戏中获得乐趣,寻找激青,收获希望。

另外,*汉语言班还去省植物园捡垃圾,让社会上的人也能感受到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把雷锋精神传播的更远。当然不少班级也召开了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思想上有个提升,真正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学雷锋是我们从小就铭记于心的,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它更不会只是一个空口号,也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或活动,它是我们需要日夜实践的一种道德,需要融入己身的一种精神,需要发自内心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

7.学会学习班级活动设计 篇七

《网络教育学习观与传统教育学习观优势互补研究》是我院承担的

势互补研究》的子课题, 于2002年8月立项, 2002年12月26日开题, 在学院内外和阳泉市内外的大中小学校的近40名教师的参与下, 于2006年7月通过由总课题组组织的专家鉴定, 圆满结题。现就对此课题的研究做一简单回顾。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经过对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的认真分析, 我们认识到了进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对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优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深入反思和对现实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粗放教育”和“粗放评价”概念, 认为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人, 人的思想和理念的教育和养成才是教育的真谛。并认为教育评价要倡导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评价——“人文评价”。

指导理论及研究的方案、方法

指导理论:黎世法教授的异步教育教学理论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研究的方案与方法:首先成立包括课题领导组、课题指导组、课题组和课题顾问组的课题组织机构。由学院党政领导担任课题顾问和课题领导组的组长, 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领导组的成员和指导组组长, 具有一定研究经验的领导和教师担任课题组的成员, 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汇报和讨论。课题组成员本着“我要研究”的原则, 主动参与、提出问题、设计专题、潜心研究, 在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寻找问题, 从问题入手进行研究。具体对收集的大量关于网络教育的和传统教育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对教育教学的现状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分析和反思, 对整个课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与分析。

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院教育教学的特点, 我们重点以学生为研究对象, 以“学习观”研究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对网络学习观与传统学习观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研究分析之后, 提出了虚践学习观 (隐性学习观) 与实践学习观 (显性学习观) , 即务虚学习与务实学习应互补优化的观点, 并提出了“学习观是天下第一观”的观点。

研究的主要过程设计

讨论了如何运用当前的网络硬件和软件及设备的应用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重点讨论了教师如何运用网络的思想和技术, 学生如何把握网络的思想和技术。

1. 整合学习、学会发现、异步设计、同步激励、优化发展设计

整合学习 (B-learning) 即混合式或结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进行优势互补。

学会发现, 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即要将网络作为我们创新的平台, 去尝试和探索“异步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异步设计, 即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性和个性差异, 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学习设计, 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同一模式、同一方法和同一进程, 从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学习进程、学习速度等方面进行的个性化设计。

同步激励, 即评价激励要一致。使得每个独特的个体在异步学习的过程中, 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同步的激励和评价、指导和促进, 保证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发展, 即科学发展和人文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需要以人的优化学习观为指导。

2. 课堂“3-1/3”和“2-1/2”探索研究

课堂“3-1/3”具有两层含义。第一, 课堂结构划分三个1/3:1/3教师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引导或总结;1/3教师让学生联系网络学习的资料内容,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总结归纳;1/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第二, 对学习群体设计三层目标, 使得每层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课堂“2-1/2”也具有两层含义。第一, 课堂结构划分两个1/2:1/2教师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引导或总结;1/2教师联系网络学习的资料组织个性化学习。第二, 根据学习群体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设计二步目标, 分别进行不同的指导。

“n-1/n”是动态建构概念, 是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异步课堂完全是由教师自主建构的, 可以拓展为多步甚至n步, 根据学生个性、学科特点、学科内容的不同进行自主设计。

在实验中, 我们选择家中拥有接入了互联网的电脑的学生和家中没有电脑的学生组成了课堂上的学习小组和课下的动态学习实验小组, 利用网络学习和传统模式进行整合学习, 实现课下积累“量”, 课上提高“质”的教学目的。即让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共享资源, 在课下大量地积累资料、知识、方法和思想;充分发挥异步设计的作用, 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独特个性, 提高学习质量。

3.“整合学习、学会发现、异步设计、同步激励、优化发展”的教学评价与发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要从学生首先是一个发展着的、有差异的人这样的一个前提假设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育评价倡导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 如, 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 以了解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与训练方面, 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的特点, 采取了异步训练的方法, 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训练题目, 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以致达到可持续发展。

8.学会学习班级活动设计 篇八

一、活动室环境区域化,桌椅硬件组合成区

学习性区域活动,需要个人独立地摸索、探索,自主地学习、练习。因此相对游戏性区角活动而言,区域环境要追求互不干扰、互为方便的环境效果,让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1、布局合理,便于幼儿静心投入。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场地特点,巧妙布局。如将各个区角、窗台、柜子等设计为自由活动区,拓展空间,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其次,利用墙面整体布局,海陆空一体。如将将墙面做成软性的、活动的,让幼儿可以自由操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墙面空间,甚至是隔断面的空间,促使幼儿与墙面互动。另外,活动区的布置也不宜过于花俏,以简洁、温馨、一目了然为好,力求创设一个轻松优美的学习活动环境。

2、巧妙构思,区域活动与创游互补共进。当我们把学习性区域活动与创游分类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空间里平衡这两个环境。我们尝试着方法一,相对固定“纯”区域。将材料多、整理难、需要相对稳定环境的区角进行固定。如根据主题内容的开展,我们在幼儿科学探索的时候开辟了相对稳定、安静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的思考和探索,孩子们可以随时投入到自己的科学发现中去。避免大量材料的移动。方法二,相互交融“活”区域。如娃娃家游戏就可以装箱开展,幼儿拿着归类箱可以找空地方安家。而区域材料性对摆放固定。方法三,流动起来的“隐”区域,将材料较少、取放容易、幼儿可以自由发挥的区角用流动材料箱的形式开展。

二、材料投放整体规划,班际主题流动

学习性区域活动它是以操作摆弄类学习为主的。生活、健康等内容与技能的学习(生活区);数概念、科学常识等内容与方法的学习(探索区);语言、美术、音乐等内容与方法的学习(表现区)等。进行合理规划尤其重要。

1、材料一体化设计。根据主题、课题设计材料,分别归入不同领域区域中。如同集体备课。每个主题有领衔设计班级,先出方案,再团讨。既有个人创意,又发挥小团队优势,考虑更缜密。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区角活动的目标相对于集体教学活而言,通常是大目标、阶段性目标。有时,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区角来实施。如,小班上学期要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可以通过串珠子、用小勺喂食、夹玻璃球等系列活动来达到阶段目标。有时,一个区角也可以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奇妙的口袋”里摸图形、拼图形活动,既是数学形状概念的学习,又是触摸能力的培养。

2、材料多层次投放。材料要有层次合理性。学习性区角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配对”练习的区角,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材料不同,难易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层次性要求。最后,环境宜安静。

3、创设班际互动平台。我们在开展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注意班级间主题错开,班级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色,材料可共享。班级之间以原型为基础,增加补充,创意调整,进行发现性学习。过程中有经验传递,有不足可修整。这样避的材料资源共享,节省了教师重复劳动的时间,获取了更多教师互相欣赏、学习、迁移、创新的平台,变单向为双向,师幼在共同的学习和探索中一起成长。

三、指导有重点落实,以点带面突破

1、在观察中支持幼儿。我们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主要观察:一是重点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二是看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指责,不要轻易评判。

2、以间接指导为主。这种间接指导,第一是靠学具、材料为媒介。如,小班幼儿拼动物六面图活动,当老师观察到大多数幼儿已驾轻就熟,且兴趣下降时,应及时投放九面图、十二面图等,使幼儿从材料中获得探索学习的新的激情。第二是靠问题为媒介。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学习兴趣疲软时,教师可以假设问题,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如启发幼儿:“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再放放看。”等等,以激发其继续学习的欲望。

3、指导要适时适度。即何时介入指导要灵活掌握。适度,指教师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一般是在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时,缺少材料、学具时或发生问题纠纷等困难情况下,老师要予以及时的支持与帮助。

9.党校学习心得 班级活动故事会 篇九

今天下午在党员之家开展了第二次班级活动,主题为“沧桑岁月,我讲党旗下的故事”的故事会,每一位学员都准备好一个故事在课上讲述。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上台,讲述的有革命先烈个人的事迹,也有关于红军抗战的故事,民族小英雄的故事,如鸡毛信的故事等。

每一位学员都准备充分,积极的上台讲述,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党旗上书写着忠诚的誓言,在和谐发展中注入永不休止的奉献。先烈们在血雨腥风中,把坚强化为理想与信仰的旗帜,无畏的战士在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的洗礼中,把生命和热血化作一片朝霞,迎来了民族解放的胜利。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坚持不懈,为民解忧,用于开拓的无私精神和坚定意志,让我们仰视,让我们学习。

我准备的是重庆谈判的故事,讲述了抗战胜利后,考虑到当时国内外的政治气候,中共中央在争取胜利果实的时候,也希望用和平民主的方式改造中国,为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谈判。在重庆的欢迎宴会上,蒋介石谈笑举杯,可是在谈判中间,要求又咄咄逼人,重庆谈判43天,毛泽东同蒋介石会谈了11次,蒋介石与毛泽东互不让步。

抗战胜利后国共争夺的焦点,那就是“抢东北”。当时的东北集中了全国绝大多数的重工业,毛泽东在此前就说过,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为此,中

央抽调的2万干部,11万八路军和新四军靠两条腿日夜兼程,抢在美国军舰运送的国民党军队前面,进入东北并抢占了先机,这一成功就为后来夺取全国胜利,做好了第一步的战略布局。

伟大的事业熔铸着历史丰碑,艰苦的斗争锻造出铁骨英雄。在漫漫的革命征途上,无数革命英烈与先进模范人物,忠实践行党的主张,把自己的一生融入了人类最辉煌的共产主义事业之中,给历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群众危难之时,党旗下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表现出党与人民永远的深厚情谊。他们用鲜血与生命,用坚定和激情,用无私与大爱,镌刻了“有一种倒下,可以托起生命;有一种抉择,愿为人民点燃希望;有一种榜样可以成为永远的旗帜”的箴言。他们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他们是一面面如血如火的党旗,他们是时代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一座永远不倒的历史丰碑。

10.学会学习班级活动设计 篇十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一、区域设置,适合幼儿

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为孩子创设了益智区、美工区、娃娃家、阅读区、私密区、操作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二、有计划地投放材料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

有计划、有目的投放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三、区域活动的总目标

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促使幼儿乐意和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四、各活动区域分目标

1、美工区:喜欢参加美工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

2、操作区:乐意用多种感知周围的物品、现象,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摆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3、娃娃家:喜欢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学会分享、等待与轮流,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动规则。

4、阅读区:喜欢看图书,并愿意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小朋友听,在讲讲看看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词汇。

5、益智区: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思维能力。

6、建构区:培养幼儿搭建能力,促进空间只觉发展。

五、区域之间的联系

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比如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幼儿对这些活动会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能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六、活动开展内容

1)

美工区:苹果、香蕉、印章画(萝卜)、手指画、毛笔画、小汽车、小房子、轮船。

2)

益智区:迷宫、拼图、口琴、停车场、电话机。

3)

娃娃家:我和爸爸妈妈是一家、招待客人、爸爸妈妈去上班。

4)

生活区:纽扣、叠衣服、剥花生、豆豆分类

5)阅读区:我喜欢看图书、看地图找家、我叫XXX、我给你讲故事。

6)

操作区:披萨、连一连、照片书、捏取物品、螺丝钉和螺丝母。

7)建构区:软积木、木头积木、交通标志、纸箱、纸盒。

七、加强指导,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要重视讲评,以讲评推动活动的深化。小班幼儿评价能力差,开始可先组织幼儿说说:你今天玩了什么?和谁一块玩?以后逐步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玩的?谁玩得好?为什么?让幼儿在讲评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而教师的讲评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广幼儿的成功经验,把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告诉大家,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和规则,使幼儿在愉快、自信的感觉中结束,并激发幼儿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幼儿园小班

上一篇:培养宝宝社交能力三大妙计下一篇: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