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案设计的评价

2024-07-22

给教案设计的评价(共7篇)

1.给教案设计的评价 篇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花团锦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理解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和奉献。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和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作者生平和美好行为的小故事。

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爱美、创造美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

激趣导入

1、孩子们,海记得老师上学期带到教室来的腊梅吗?

2、这是老师家种的各式各样的花草,今天把图片带来和大家分享。(课件:播放图片)

3、老师今天之所以要把它们和大家分享,和我多年拜读过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我们一起再去阅读,看你们有什么独特的感受,看老师是否又能温故而知新。

回忆上学期的情景,(榜样的力量)

看老师种的花,感受美好,接受分享。

认真聆听,带着兴趣和疑惑开始学习。

二、初读指导,感知内容

1、自学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

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检查指导:读生字、词语

3、分段读课文。

4、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自由读文

学生注意生字的字音

学习多音字着

学生读词语

分段读文。

理解部分词语

曾经莞尔花团锦簇

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堵满颇耐人寻味

说说段意

学生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可以从题目入手)

三、指导写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读生字

辨别字形,注意“簇”、“缭”、“暇”等字的字形。要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作业:

一、朗读课文。

二、写生字新词。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2.感受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情怀。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词语

3、哪位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力量什么?

朗读

读词语

德国人种花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看

二、细读课文,感悟快乐

1、浏览全文,勾画出德国人爱花的行为和收获的句子,自己试着多读几遍。

2、交流: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指导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这几个四字词语。

我们请一个孩子来朗读课文,其他孩子闭上眼睛,看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3、想象美景,我们再把我们的想象溶入进去,再一起朗读这两个精彩的句子吧!

4、现在我们请男生朗读自己的花给别人看的句子,女生读在街上看花的句子

5、是啊,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吗?谁结合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6、默读第四段,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没有改变的是美丽”这句话的理解。(这美丽仅仅是看得见的美丽?)

7、现在,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种美好的情怀。

读文,勾画

体会

朗读

读文,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感受

聆听,想象读句子

齐读文

读句子体会种花人和看花人的心情

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明确中心意思。

从外在美丽,内在美丽“爱美的心和与人分享的情怀”

配乐美读课文,全景感受

三、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l.老师介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些小故事。

2.学生讲自己搜集的学会分享美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聆听

介绍,同时也事一种分享。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选2个造句。

2、背诵课文第三段。

板书

看花: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美在眼前

种花:给别人看学会分享美在心头

课后小结: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2.给教案设计的评价 篇二

【朗读评价的误区】

1. 评价过于片面, “一叶障目”。

可能是习惯使然, 学生的评价, 就内容而言只是评价了“字” (丢字、添字、读错字) , 没有对语气、感情等其他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较为单一, 并且是一味地挑错, 而教师对此都给予了点头或肯定。

2. 评价缺少指导, “不得要领”。

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有效的引导, 使得这种“挑错”声此起彼伏。如果教师及时扭转“航向”———让学生综合语音、语气、声调、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 就不会出现此种局面。另外, 教师对于学生的朗读只有评价, 没有指导, 学生对哪里读得好, 哪里需要改进全然不知, 只知道要读准字音, 完全起不到提高朗读水平的作用。可以说这种评价是没有导向功能的。

3. 评价毫无鼓励, “后患无穷”。

这种批评式的评价, 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脸涨得通红, 把头深深地埋在了书里, 打消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要么学生以后再也不敢朗读, 要么学生在今后如果有勇气再来朗读的话, 也会由于怕读错字而小心翼翼, 畏首畏尾, 丝毫融不进自己的真情实感, 读得一定是苍白无力的。对于其他学生而言, 也会怕同学挑出毛病而不敢朗读。这种评价没有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没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也没能激起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积极性。

【启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 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这就明确告诉我们, 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 不能仅限于“语音”一个方面, 因为不只是要“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还要“流利、有感情”, 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来进行朗读。在让学生评价时, 可以让学生“评优”, 使被赞扬者受到鼓励, 信心倍增, 也可以对朗读者的语气、感情进行把握, 对停顿、重点的处理进行指正。结合评价, 可以让学生来读一读, 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范读, 这样不仅结合实际进行了指导, 也达到了评价的促进作用, 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把课文读好。

3.给中职学生不一样的评价 篇三

我校以“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各实验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进行学业综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检验与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知识技能、学习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我校学生学业评价的特点是:

评价模式职教化。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评价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职业教育评价既要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教学评价的普遍性,科学、客观、公正,联系行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评价指标综合化。针对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及生源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结果,更要注意对其学习过程及进步程度的评价,既有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方面的评价,也要注意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职业教育的学业评价中,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主体,社会企业及学生本人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引入企业评价方法,把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过程变成一种民主参与和交往的过程;通过不断自我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评价过程常态化。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把它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通过给予每个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得到肯定与激励,多次评价还可以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和全面。

在实践中,学生学业综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会计专业的小韩,初入学时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性格内向、沉默,学生常规方面经常不符合学校要求。通过深入了解该生的情况,班主任老师发现他对数学非常感兴趣,于是,他就与数学老师联系,希望以此门课程为突破口,激发该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的自信心。班里推选小韩做数学课代表,在课堂上,老师多给他展示的机会,发挥其数学优势。逐渐地,小韩能主动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勇敢地站在讲台上代表小组发言,并且课下也能主动与同学一起研讨,帮助其他同学。一学期下来,在学科评价中他的课堂活动表现、研究性学习及平时课业成绩都是优。通过这种肯定和激励,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也能见到他积极参与的身影,他还经常帮着班级打印文件资料、布置教室、组织文体活动等。通过综合评价,他得到了自信,收获了成长。

金融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中表现一般,但是在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中表现得非常优秀。她待人热情,工作积极,动手能力强,得到了师傅和实习单位的好评。于是,在学业评价中,我们本着重视学习的过程性和参与性的原则,从支持、鼓励的角度出发,综合衡量她的表现,重点关注她的实践和实习情况,最后给予她优秀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突出自身的优势,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平台。

实践证明,学生学业综合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中职学生有着不同于一般高中学生的学习特质,因此,需要教师用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去教授他们,赏识他们。今后,在学业评价活动中,我们应该对中职学生的智慧和主动性给予更充分的重视,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共同参与,加强相互间的理解与对话,让学生通过评价充分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使中职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得以发现和尊重。

4.给教案设计的评价 篇四

习作分析:

本次习作是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教材第十册课本中第八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给长辈写一封信。可以告诉长辈身边发生的事情,可以说说家乡的变化,可以讲讲自己的心里话„„习作目标:

1、练习写信,注意写信的正确格式。

2、写正文时注意说话要得体,把事情说清楚、具体,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情、家乡变化的能力。教学重点:

1、说话要得体,要表达真情实感。

2、信的内容要真实具体 教学难点:

说话要得体,要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

1、生课前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以及《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凡卡》

2、学生每人准备信封一个

3、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调查班上写过信或收到过信的学生,并谈谈他们写信或收信的心情。

2、师谈话:千百年来,书信跨越千山万水,承载着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曾经,有一位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单介绍给联合国写信的小朋友及其信的内容)

3、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揭示本次习作的题目和要求(电脑出示),老师强调今天写的这封信不仅要寄出去,还将在继续举办 “五年

(三)班第五期佳作颁奖会”,评出优秀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板书:写给长辈的一封信

二、修改病文,学习写作

1、师电脑出示《给叔叔的一封信》病文,生修改

给叔叔的一封信

亲爱的叔叔: 你好!我们好久没有通信了,这次就向您介绍我最近感到后悔的一件事吧!这学期我担任班上的图书管理员。前几天,来了一批新书,其中有我最想看的《木偶奇遇记》。我想,这回可以先看了。这时正好小霞走来,她要借这本书,我思索了一下,说:“这本书已经借出去了!”为这件事我后悔了好几天。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侄女宋芬 6月8日

2、快速阅读,找出这封信的问题,并修改

3、小组汇报,师生总结、归纳出以下内容:

一)书信的格式要注意六点:(师板书:格式准确)

1)称呼:第一行要写清楚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面加冒号。(强调要顶格写。)2)问候语: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3)正文:第三行空两格写信的正文。

4)致敬语: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写上致敬语、祝福的话。

5)署名(签名):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6)日期:最后一行写日期。

二)结合学生的汇报,师指导书信的选材和书写内容等方面:

1)学生明确写作对象——长辈。

“长辈”是指比自己年纪大许多的人,可以是家中的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亲人,也可以是年纪跟他们差不多的其他人,如邻居家的大人,父母的朋友,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给班主任、校长、小区管委会负责人、广州市市长、省长甚至是国家主席、总理等名人或自己崇拜的人写信。(随机出示幻灯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用字代替>、班主任、校长、张广宁市长、广州市委书记、曾荫权、澳门总督、温家宝、比尔·盖茨等人)

学生通过直观图片确定一个写作对象(师随机板书:对象明确)2)开拓学生思路,让他们大胆地写出心里话。(重点从写作内容上入手)①师:你最想和他们交流什么话题?

②指导学生写信时,要看对象选择恰当的内容,如果写信的对象是亲人,可以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如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闹矛盾等;如果是老师或校长,可说一些自己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或学习上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等;如果是社区或社会名人,可给他们汇报一下学校发生的大事,或社区的建设、国家的大事等„„

③可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想对长辈说的内容,并推选代表简单汇报

④师总结:总之,从自己身边的事说起,最重要的是要把内容说得真实、具体、条理清晰,这也是我们本册习作的基本要求(随机板书:内容具体 条理清晰)

3)第三步拓展:写信时要看对象说话,说话要得体,态度要尊重;并且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点指导:怎么做到语言表达要得体?

①注意身份。自己是晚辈,对长辈要尊重,要用“汇报”的语气。

②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开始向长辈问好,结尾讲几句祝福语以表敬意,中间汇报情况时语气要尊重 师板书:说话得体 情感真实

三、学生动笔,教师巡视

学生按以上学习的方法动笔写信,师巡视,并提醒注意书信的格式。板书设计:

给长辈的一封信

格式准确 对象明确 内容具体 条理清晰 说话得体△ 情感真实△

(注:△为重点标记)

第二课时

习作目标:

1、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修改书信

2、修改时注意书信格式正确

3、修改书信内容时要注意“内容具体、真实、说话得体、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重点:

1、书信格式要正确

2、内容要具体、真实习作难点:

书信的内容要“说话得体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激发兴趣,修改作文

1、师出示习作修改标准,并说明修改完后每组推选

一、两个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参选“五年

(三)班第五期佳作颁奖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对照标准自我修改。(再次强调修改作文的一些常用标记)

3、同桌或小组四人合作互相修改,师参与并强调修改标准及重难点。

4、修改完后,每组推选

一、两个写得较好的文章,全班传阅

二、全班参与,评出最佳

1、把每组推选的优秀作品贴课室后面的展览板上,让每个学生欣赏并从中选出两篇最佳作品

2、(预设)利用几分钟时间全班投票选出两篇最佳作品,入选下节课“奥斯卡金笔奖颁奖晚会”的最佳作品奖

第三课时

习作目标:

1、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欣赏好作品,修改有问题的文章

2、学生在赏析中再次掌握、巩固写书信、信封的正确格式

3、在评讲中更加明确本次习作内容方面要求:内容具体、说话得体、感情真实

4、充分培养学生欣赏、肯定他人成绩的好习惯习作重点:

1、落实书信、信封格式正确,内容具体。

2、继续落实书信内容“说话得体、感情真实”这一习作要求。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创设评奖氛围。

(1)导入:“五年

(三)班第五期佳作颁奖会”现在开始(播放音乐)。(2)师对本次习作情况作简单总评:指出很多学生的书信都能符合“格式正确、说话得体、真情实感”的要求,跟往常一样,我们这次颁奖会有4个板块:分别是“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断欣赏”、“咬文嚼字”,让我们一起用心参与这几个节目,说不定你的作品就会出现在颁奖会现场哦!)

二、榜上有名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小组推荐,选出了不少优秀作品,请看今天的第一个节目“榜上有名”(播放音乐),师边说边电脑课件出示“榜上有名”四个字和一串姓名,同时大声念这些学生的名字。

三、佳作亮相

1、师:这些同学的作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格式正确、内容具体、说话得体、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随机板书),上节课我们又从“榜上有名”的这十几篇作品中投票选出了两篇最佳作品

2、那么,入选今天第二个节目“佳作亮相”的两个同学会是谁呢?(电脑随机出示“最佳作品奖” 几个字,并音乐响起)师激情洋溢地说出第一个获奖者,在学生们的掌声中,幻灯片出示获奖者作品,请作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佳作。

3、趁热打铁,简单统计投票给这位获奖者的同学,并追问:你为什么投他(她)的票?

4、宣布今天第二个最佳作品奖的获奖者,作者有感情朗读作品。读完后,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跟获奖者请教问题或探讨想法(预设:这次我们来个现场采访,听完这篇佳作,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获奖者?)

5、师针对这两个获奖作品进行点评(主要强调两方面:说话得体、感情真实)

四、片断欣赏

1、接下来,本次颁奖会进入第三个节目——幻灯片出示“片断欣赏”。

2、师:虽然佳作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

3、几位同学上台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断(这些片断,师都在批改时用红笔—一勾划出来)。在学生念的过程中,师适时通过电脑在屏幕上打出这些片断的内容并进行归类:

幻灯片出示“写景”、“写人”、“写事”的精彩片断(带有学生姓名),作者读完后,其他学生谈感受或提建议,以上片断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把内容写具体”这一习作要求

五、咬文嚼字

1、今天的压轴戏是“咬文嚼字”。电脑课件出示“咬文嚼字”四个字,然后再出示从学生作文中找出来的一些有问题的语句(主要是格式不正确、说话不得体、没有表达出感情或感情不真实这几类问题片断)(预设3篇)

2、学生们小组讨论以上有问题的语句,找出这些语句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1)幻灯片出示一段写给局长、市长等领导反映社区、社会问题的病文片断(匿名)学生自读,找出问题所在。此环节主要落实“说话得体”这一习作重难点;

(2)可出示一个写给老师或校长等人反映自己学习情况的病文片断(匿名),学生查找症状;

(3)也可出示一个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长辈的病文片断,集体发现不足之处。以上两个片断主要是落实“感情真实”这一方面。

(机动)

3、在小组内开展“咬文嚼字”的活动,进一步加强落实习作重点。

六、晚会闭幕,寄出书信

1、师对本次颁奖会做小结:说话得体、感情真实等

2、学生当堂填好信封,师借助课件指导信封的格式。

3、电脑出示作业:把你写的信认真、整洁地誊写在信纸上,把它寄出去

5.给材料作文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五

(一)课堂实录

时间:1986年4月12日

地点:北京市十一学校

学生:高中二年级(十)班

教师:赵树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富兰克林吗?

生:知道。是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

(有个别同学不知道。同学们等待教师发言。)

师:你们说得很不错。但你们可知道,一个人的成长有的是因为受到一贯的、良好的教育、家庭的熏陶,有的却是由于偶然的契机呢!

生:老师说的“契机”就是“转折点”吧?

师: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有一句话,说得很深刻,你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争先恐后地,串联成句: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师:(感到欣慰)你们还记得这样清楚!我感到很高兴。我的记性就不如你们。记点名人名言有好处,时间长了、积累多了就会融入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修养和写作都有莫大的帮助。富兰克林在七岁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件小小的、几乎不为人注意的事情。这件事对他的一生起了很大作用,有不可否定的影响。

生:什么事啊?

师:它成全了富兰克林,使富兰克林成为美国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哲学家。请大家阅读《哨子》这篇文章。这是富兰克林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见附录)。

(大家先是无声地读,过一段时间后,就悄悄地讨论起来,声音渐大)

师:好,现在我提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学生专注倾听。)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却对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

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它后来对我很有用处”是什么意思?

生1:这句话在全文起着总领下文的作用,下面的故事全在这句话下面展开。

生2:是的。我认为这句话还点出了主题,说明这个故事虽小,但意义重大。

师:对。两位同学说得很中肯,说明你们真动了脑筋。我再提几个问题:

本文从实在的“哨子”引申出去,围绕“哨子”不断生发讨论。可以看出,“哨子”确实在富兰克林一生的生活和事业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学们看到了这点。文中多次写“哨子”,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含义是不同的。那么,我们看看,第一、二、三、四自然段的“哨子”分别指什么?请尽量用文章里的话回答。

生:第一自然段的“哨子”指实在的哨子。

生2:第二自然段的“哨子”指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生3:第三自然段的“哨子”指所追求而又估价错误的某种事物。

生4:第四自然段的“哨子”指为猎取荣禄而侍候权贵,谋求接见。

师:好极了!(兴高采烈,大加赞赏)你们说得多么准确,体会还很深刻。

本文是一篇引申型的议论文,这种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日常见闻着笔,通过联想和类比,由此及彼,生发议论,阐明观点。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当然,“哨子”的含义是多方面的,这一点大家已经看得很明白。

我要说的是,让大家在这篇议论文的基础上再延伸,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确立论点的方法,来确立你的文章的论点,使之更深刻。

要求你的论点角度要新,意思要深

现在四人一组,分组讨论,然后分组汇报。

(讨论起来热烈空前,有的同学兴奋地打着手势)

师:好,现在汇报。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很新鲜的看法和说法。

生1:我组认为可从下面几点确立自己的论点。

1薄吧谧印笔虑榱钊松钏迹细想起来确实给人很大启发。“哨子”是坏事,因为花了冤枉钱;但却又可以变成好事,因为汲取了教训。这就是“哨子”的得大于失。

2庇型学联想到:厄运、失败、挫折,也可以锻炼人,锤炼人的意志。许多有名的人象贝多芬、爱迪生等全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黄艳萍同学还念了一句格言:逆境使人的痛苦升华,顺境使人平庸。

3币灿械耐学认为:象这样的“哨子”遇见得越早越好,那样可以早立志,早成才,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4钡糜械恪拔蛐浴保生活中的现象多的是,可有的人糊糊涂涂混日子,什么也想不出来;有的人,象富兰克林就能逮住机会,深入思考,悟出哲理。“悟性就在你的脚下”嘛!

(同学哄然大笑,活跃)

师:好,这个组的同学领会文章思路很畅达,和作者的观点是吻合的。他们主要运用的是归纳论点和联想的方法。

生2:我代表我们组补充一点:

我们同意第一组的发言。但也有人提出,逆境当然可以是促人成才的加温剂,但要看对什么人来说。若是身处逆境的人就此例下呢?那不就完了吗?那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呢?而处于逆境而能自拔的人是不多的。所以说,还是顺境好。人人都希望有个顺利的环境,况且,真正身处逆境时,心里才不好受呢!

(同学中有人高声说:同意!)

师:(高兴地)

有了争论是好事,大家都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

生3:我认为这两种意见都对,又都有偏激的地方。(同学笑。有人说:就你公平!)

正确的、全面的看法是:我们希望一帆风顺,但逆境来了也不怕!

(有学生喊:我们进击!有学生鼓掌)

生4:我赞成!

(有人大声喊:“我也同意!”气氛热烈)

生5,我同意其中一点,悟性越高,成熟越早,成才越快!小富兰克林七岁时就有这样的悟性,真不简单呀!

(众大笑,热烈)

师:(望着这群可爱的学生,欣慰地)

看着你们这样争论,真高兴。其实后几个同学已经开始运用逆向思维,和作者的意图“逆潮流而动”了。(同学“哗”地一笑)这样的论点很新颖,也很深刻。

生6,我还有一点和作者的意见不同。

文中说:“当我看见另一个人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之中,因而他自己的事情却被忽视,被耽误了,我说,他也的确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当我看到这段话时,我感到和作者看法不同。

不错,政界确有纷扰,但如果投身政界是为了大众,为人民,象邓小平同志,几起几落,自己却从不气馁,使中国的局面向好处转化,那么,即使自己的事情被耽误了,又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师:好。这位同学的思想方法是“就文章一点,切磋而成”的。

我想改两个字,把“政界的纷扰”中的“政界”改成“人事”,那么我就同意富兰克林这句话的内容了,并且深有体会!

到现在,同学的论点色彩纷呈,做到了新颖深刻。请大家把自己这些看法写出来,一定是篇很不错的文章。

(同学作文,下课)

[附录一]板书设计(整堂未写一字)

[附录二]参考文章

哨子[美]富兰克林

李苏苹译

当我还是个七岁孩子的时候,有一次过节,朋友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半路上,我却被另一个男孩手中的哨子叫声吸引住了,于是就主动要求用我所有的铜币换了他这个哨子。然后这回到家里,吹着哨子满屋子转,非常得意,却打扰了全家人。我的哥哥、姐姐和表姐们知道了我所做的这个交易,便告诉我,为这个哨子我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他们还使我懂得,用那些多付的钱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啊。大伙儿都笑话我傻,竟使我懊恼得哭了。回想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那只哨子所给我的快乐。

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却为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因此常常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

当我长大走进了社会,观察了人们的所为,我感到,我遇到了很多、非常多的人,他们都为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一个人过分热衰于恩宠荣禄,把自己的光阴牺牲在侍候权贵,谋求接见之中,为了得到这种机会,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由、品德,甚至自己的朋友。我便对自己说,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另一些人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之中,因而,他自己的事情却被忽视、被耽误了,我说,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如果我听说有个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宁愿放弃各种舒适的生活,一切为别人做好事的`乐趣,所有的同乡们对他的尊重,以及慷慨无私的友谊的欢乐。可怜的人啊,我说,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遇到一个寻欢作乐的人,他不愿使自己精神上或命运方面得到一切可赞美的改善,而仅仅为了达到肉体上的享受,为了这种追求损害了自己的身体。误入歧途的人啊,我就说,你真是有福不享自找苦吃;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如果我看到一个人沉迷于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收入的水平。为了得到这一切,他借债,最以以被投进监狱而告终。天哪!我说,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到一位漂亮温顺的姑娘嫁给了一个生性恶劣,人面兽心的丈夫,多么遗憾呀,我说,她为了一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总之,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所作出错误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但是我应当对这些不幸的人们抱点同情,我想到,尽管我具有所有这些智慧而骄傲,但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确实是那样地诱惑人,比如,约翰王的苹果,幸好那是不好出售的。如果一旦这些苹果被拍卖,很可能我会轻易地在这交易中将自己毁灭,然后发现自己又一次为了那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选自《青春》1980年9)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很不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时候,他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那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地火车上的白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司机,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总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的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病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前来,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分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气绝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看得破,想的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二)实录说明

本次作文指导课是想通过一两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散文、杂文,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调动学生探讨哲理的热情,深入分析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得出自己的新颖、深刻的论点。

这种深入探讨的精神,这种逆向思维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

除了富兰克林的《哨子》以外,我让同学阅读了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进行了分析。现把原文和我及同学的文章附录在后面。

此外,我在同学作文时自己也做文章。这样做很有必要,有必要,这样做的好处是:1教师“下水”,可以亲自探知“水”的温度、深浅,获得第一手材料,指导起学生来就有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点学生作文能切中要害,使学生心服口服。

2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水平往往有着直接的、不可估量的影响。“言传身教”向来是我国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亲自作文,这种行动本身就是对学生的良好教育,教师的范文往往又比其它外界的各种范文亲切有效得多。学生反映教师的文章,“离得近,看得准、学得快”。

3语文老师经常“笔不离手”,可以锻炼笔力、积累素材,久而久之,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而语文老师会写文章,本是必备的“看家本领”。

4可以沟通师生之间感情,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题条件之一。

多年来,我坚持这样做。各种文体,我全有范文。有时在班内读,有时印发给学生参考,久而久之,积累的材料多了,我也就“悟”出一些道道来。

请看我作的两篇文章,就给学生做了示范--这就叫“论点深刻”!

(三)作文选录

“哨子”的得与失

赵树丽

美国著名哲学家富兰克林曾写了一篇题为《哨子》的优美文章。大意是说:富兰克林七岁时去玩具店铺买东西,半路上他被一个小男孩的哨子吸引,于是倾其所有买下了这只哨子。他得意非常,可是到家以后,哥哥、姐姐、表姐却告诉富兰克林:他买这只哨子付出的钱远比哨子本身的价值高出四、五倍。这使小富兰克林懊恼极了。不过他也得到了启发: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的钱,不要为了无价值的事花费太多的精力。

幸亏他买了这只“哨子”,而且当时只有七岁!

他失去了一些钱,为这只哨子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然而却悟出了宝贵的经验:不要为类似“哨子”的事花费太多,不要热衰于恩宠荣禄,不要醉心于名望地位,不要沉溺于寻欢作乐,不要陷入错杂纷纭的人事纠葛。富兰克林后来成了有名的科学家、哲学家,这只“哨子”有很大功劳。他失去了一些,但得到的更多,得大于失,终生受益。

生活的辩证法就是这样:有失必有得,得与失,相反相成,相辅相依。得与失可以转化,福与祸也可互为消长,这转化条件就是主观努力,创造条件,依靠自己的天资与顽强的毅力,去“获得”,去拥有一切。

我国古代也不乏这种事例。著名乐师师旷,为了集中精力学习音乐,竟然弄瞎了自己的双眼,他励精图治,终有所成。他失去了双眼,却成了谙熟音律的一代乐师。今天,不会有人这样去干了,但其中的哲理却发人深思。

假如没有这只“哨子”,会怎么样呢?

很难逆料。生活的湍流中会出现曲折、旋涡。富兰克林若没有遇到这只“哨子”,也许会干出一番事业,或者大器晚成。但那要浪费多少时间、精力,绕多大的弯子呀!要有走出迷津、战胜暗礁的勇气,要有矢志不渝的决心,就需要不徘徊瞻顾,不软弱动摇,在这一点上,“哨子”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养料。

“哨子”有功劳,而且遇凶“哨子”越早越好。

有些人本来也有抱负,有志气,可惜并没有抓住象“哨子”事件这样的生活契机,悟出哲理。反而“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把精力、才思消耗在无谓的事情上。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是一心一意、义无反顾,而是逡巡犹豫、留连于路边的花花草草。 这样,到头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哨子”事件中悟出道理,或从逆境中自拔。教益本身就是财富,阅历也是一种文化。我们应当提高自己的悟性,随时吸取教训,不懈地追求。

鲁迅先生在《过客》中指出:“坚韧地追求,无需成功与胜利的保票,即使前边是荒坟,也照样往前走。”

追求本身就是快乐。最大的快乐不是在于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预支胜利的保票本身就是缺乏毅力和决心的表现。这种人享受不到奋斗的快乐,他们一定会为“哨子”付出高昂的代价。

“哨子”有得有失,得大于失。它教诲我们:在追求的路上要专心致志、义无所顾、矢志不渝。我们都应当及早领悟,捺下头皮,沉下心来,从名利地位、患得患失、纷扰人事中解脱出来。“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期望一定成功”。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语)

“得与失”的启示

孙宇红

世界上具有诱惑力的东西太多了。有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奋斗了大半生,有人为了暂时的寻欢作乐而陷入泥坑。而事后,他们中有些人后悔不已。富兰克林小时候有一次用高于四倍的价钱买了一只非常吸引他的哨子,十分得意;可家人却笑话他太傻了,竟使他懊恼得哭了。为了一只哨子,他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因此,我们对于事物要做出正确的估价,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毫无价值的东西而付出巨大代价,致使成为终身悔恨。

富兰克林为了得到一只哨子,付出了高于它的价值的钱,只是钱上有些损失而已。而有些人为了追求他的“哨子”以致被投入监狱,他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前程、乃至于生命,实在是得不偿失。三国时曹操曾慨叹过“人生苦短”。几十年倏忽即逝,而短短的几十年正是要建立一番事业。为人类作贡献的大好时光,如果一个有志之士拿着自己的生命去偿付一只“哨子”,岂不是枉费此生吗?

人有所欲,才能有所求。但是当有些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人就使用一切手段,非达到目的不可。殊不知,你所孜孜以求的“哨子”也许是水中月、镜中花,枉费心机。它有时也可能是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引诱你陷入其中……可是有人却把这些“海市蜃楼”当成自己苦求的目标,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精力!现在,有许多人犯了罪被关进监狱。他们有时想起,从前为了追求得不到的东西,为了暂时的寻欢作乐,为了发泄心中的气愤……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得到的全部都失去了。而失去的一切又永远回不来了。

有人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哨子”,但是他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远超过了“哨子”的价值,而他的欢乐远不及他的悔恨。为了得到那些无用的东西而失去了非常宝贵的东西,表面看来得不易,其实得来又何用?而失去的又怎么来补偿呢?

6.给教案设计的评价 篇六

直面:课堂评价的“三种姿态”

场面一:空泛型的表扬

一位老师在教学《蜜蜂》一课时, 在一个交流反馈的环节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师:同学们, 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生1: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 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

师:嗯, 很好。

生2: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 而是一种本能。

师:哦, 你很棒。

生3:老师, 我觉得法布尔太粗心了, 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20只, 可只飞回来17只, 那还有3只去了哪儿, 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 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

师:哦, 你是这样认为的。你真聪明!

【反思】课堂上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泛化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 不是“好”“很好”, 就是“真聪明”之类的评价语言。“法布尔是粗心了吗?还有3只去了哪儿?”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课堂生成点, 可老师却一笑而过, 一味程式化的表扬。廉价的表扬和赏识不能产生激励的功效, 反而会适得其反。

场面二:盲目型的赞赏

一位教师在上《春雨的色彩》一文时。

师:谁能把课文读一读?

生1: (结结巴巴地读完课文)

师:你读得真好!你知道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

师:现在我们这儿是什么季节?

生2:现在是春天。 (当时是春天, 该生答对了)

师: (不假思索地) 你真聪明! (其余学生听了一脸不屑的神色, 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声嘀咕:“这么简单, 我也会。”)

【反思】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 学生在读课文时, 教师并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朗读。第一位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自然段, 教师还表扬他读得真好。试问, 他读得好吗?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很有可能会误认为“结巴读书”就是好呢!而对第二位同学的激励更是让人脸红。

场面三:浮华型的激励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在上《秋天的果园》。课已接近尾声了, 教师在指导小朋友们背诵。课文只有两句话, 学生们轻而易举就能背出, 有的甚至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可能是教师为了再次掀起一个教学高潮, 于是捧出一大把新鲜的水果:“谁背出了, 老师就奖励一串葡萄!”顿时, 教室里沸腾了, 学生们不亦乐乎, 教室里上演着“礼品大派送”。

【反思】课上奖励一个水果, 开展一些“争红花”“夺红旗”之类的活动, 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节课堂气氛。但著名的“德西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真对活动充满兴趣时, 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 反而会降低活动本身对他的吸引力。因此, 从长远来看, 物质奖励过多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持续发展。

从以上三个案例不难看出, 老师评价语言的空泛、盲目、浮华已经让课堂评价失去了它的激励功效。

把握:课堂评价的“三种性质”

如今的课堂上很难听见“不对”“错了”之类的批评性评价。诚然, 激励性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遗憾的是, 大部分教师矫枉过正, 一味地使用那些空泛的、盲目的、浮华的激励性评价语言。那么, 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易经》

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笔者以为,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中应该多些“形而下”, 也就是多些具体感性的富有针对性、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评价。

1.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

福建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 一味表扬, 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 过多的夸奖并不能起到鼓励作用, 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 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所谓针对性就是要针对学生的特点, 在关注学生的统一性的同时, 更要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 让学生了解本来的自己。评价如果缺乏针对性, 那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贾志敏老师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 他的渐进性评价语言精彩而富有针对性。下面是教学片段:

师: (投影出示句子: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生1: (皱着眉头, 满脸不高兴地读起来。)

师:哦, 你看到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很难过!

生2: (一脸惊奇, 速度较快地读。)

师:是呀, 才几天不见, 美丽的小路怎么会不见了呢?真的很令人惊奇。

生3: (左顾右盼, 好像在找什么, “不见了”读得特别慢。)

师:你还想再欣赏一下美丽的小路, 可是看不到了, 你很失望。

生4:老师, 我和他们读的不一样。 (读句子)

师:呀, 你看到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心里多着急呀!

师:同一句话, 小朋友能读出这么多的意思, 真不简单哪!

同样的一句话, 四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 贾老师及时的评价语言也因人而异。这些贴切的评价语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 让学生受到启发, 学会了如何思考、感悟, 提升的同时也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2.课堂评价要真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 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必须动情。真诚的评价是心与心的交融, 是情与情的碰撞。所以, 我们在课堂评价中, 应多些真诚, 让学生发现真实的自己。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地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 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 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 并赞赏地说:“你读得太好了, 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 我不如你, 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 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 更是送给能真诚评价学生的于老师。

在课堂中, 针对朗读有感情的同学, 如果老师说:“你读得生动、有趣, 我们听你读书就像听小故事一样。”对于写字不整齐的学生, 当他偶尔写好了一个字时, 如果老师说:“你的进步真大!原来你是可以写好字的呀!继续努力!”听了这样发自内心的赞赏和评价, 学生的心里将是怎样一种激动呢?这种激动又将化作怎样的一种动力呢?反之, 那种盲目的、言不由衷的评价语, 不仅无实效性, 而且会深深地伤害学生的心灵。

3.课堂评价要有客观性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具有得到别人赏识和表扬的愿望, 小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需要从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里感受成功。”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激励性的评价更要注意客观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正因为此,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一位老师教《生命生命》时, 有这样一段评价:一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 老师非常认真地倾听着。读完后, 老师说:“这么长一段文字, 只有一个字读错了。‘骚’是平舌音读成了翘舌音。”老师又请学生在黑板听写四个词语, 一个学生写错了一个, 下面的同学喊起来:“错了, 错了, 老师, 他写错了。”上台听写的同学脸一下涨得通红, 老师却不紧不慢地说:“是啊, 他最后一个写错了, 可是, 你们没发现他前面三个都对了吗?”那个听写的同学羞愧地笑了。

老师客观地肯定了学生读得不错, 又指出了错音, 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客观的评价, 教师关注了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 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 教师坚持以鼓励为主, 但并不摒弃批评。尤其是当那位学生上黑板写错字时, 老师那诙谐有趣的评价, 就像一味上好的调料, 不但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巧妙地调和了学生的心理, 使课堂高潮迭起, 使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结语:关怀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 虽不是蜜, 但可以黏住学生;虽不是磁, 但可以吸引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 用针对性的评价挖掘学生沉睡的潜力, 用真实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用客观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切教育都是为了人的发展, 给课堂评价一点“形而下”的关怀, 就是给学生以人性的生命关怀。拥有这份关怀的教学是一种高境界, 一种大智慧。

7.让评价给学生一双飞翔的翅膀 篇七

关键词:教师 学生 评价

学生是正在发展的人,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我们不可预测的,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基石,既可以铺垫学生的人生道路,又可以引领学生的人生方向,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运用有效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一、格高意愿——给学生一双翅膀

发展性评价就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价值观,主动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学生的发展性的人性的人生教育发展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使用评价技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开发自我、成长自我,并不断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而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放弃形式性、样板性、档案性的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性、立体型科学性的评价,使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评价认知,改变认识观点,完善评价标准,丰富评价内容。在认知上,教师应该更加科学地认知学生是一个发展性的人,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足性发展;在认识观点上,教师要更加全面地认识学生,更加人性地关照学生,因此在评价上不能一刀切、一篮子,要有差别认识,差别的不是学生智力,而是人生发展的某些方面;在评价标准上,教师更应该使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堂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评价内容上,教师要更加完善自己的评价意向。

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就立刻对教育界产生飓风性的影响。它直接改变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认识,使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客观,促进教师形成科学的“学生认知观”。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是有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而每个人都是这九种智力的随机组合,因而每个人的智力表现都是千差万别的。

二、左宜右宜、德才兼备——飞翔要有方向

道德品质是学生内在的素养,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果说学生每一次飞翔都要有方向,那么这个方向就是学生内在的意识,学生认识上的价值观。而对于学生来言,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积极性引导。所以,飞翔方向的两个边框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如果要更形象的比喻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成长就是一座高大的楼厦,学生的道德品质是这座楼厦的地基,厚德方能载物,广德才能友邻;楼厦的高度就需要学习能力的建设,这是外因对外在美的彰显;交流合作则是对楼厦的补充和完善。

三、意气风发、信息百倍——给学生一片天空

教师若能及时合理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发现其闪光点并进行评价,使其闪光点更加闪烁;发现其不足之处并进行“修补、完善”,使其更加完美。

(一)一视同仁,给予学生自尊

每一位教授都应该一视同仁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这一点应该从内心里来做,而不只是行为上的细腻。尊重学生就是给学生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视同仁,给予学生的自尊更应该是情感上的。在教学评价的情感上,教师应从情感维度关照学生,并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评价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作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评价中运用婉约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会给学生一片温暖的天空。

(二)适时、适地、适事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其实应该说即时评价。即时性评价的好处是即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或否定,并改正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合适的地点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是一个外部环境的渲染,这就需要教师在内心中关照学生的人格塑造,在合适的地方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抓住合适的事情对学生经行教育,那就更会产生对症下药的感觉。

(三)有的放矢

针对性评价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全面关照学生的基础上,在立体化认识学生自身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某一点做出具有针对性的,不影响学生人格构建的框架内做出的目标性评价。比如说“你是小小书法家” “听你朗读真是一种享受”等等。针对性评价应该是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的一种鉴别,这种鉴别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与教学或学习产生共鸣或产生兴趣。

总之,学生的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学评价,或许有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增加教学评价,或者说是怎家教学评价是对教师“增负”。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真真正正地认识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实事求是的做教育,用心去观照教育、观看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式引导,到最后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这收获就是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一双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周智慧.中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要约和承诺的区别下一篇:旅馆业的治安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