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学习总结(精选8篇)
1.教师课堂学习总结 篇一
高效课堂学习总结
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主要侧重于教会学生会做题。具体体现就是上课时对理论、过程不够重视,灌充式多、启发性的少,学生参与度不高,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在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于这种现状,通过这次对“高效课堂”的学习和认识,我认为必须要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课堂上,学生是主体。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何让课堂是学生的课堂,首先要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其次,要提高学习效益,通过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做到心动神动。最后,课堂气氛要活跃,课堂上鼓励学生大声说、相互讲。同时,要让学习养成课前预习,课后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师转变角色,改变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教与学的方式变了。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课中教师“抓两头、促中间”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
三、教学模式中出现问题和自己存在的困惑。
1、导学案的适度性与适量性。难度往往过难,量往往过大,加之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就不好把握操作的尺度。
2、巩固检测与反馈。当堂检测落实时间不足,形式单一,知识面狭窄。
3、学生多分组讨论受制约。
总之,通过这次国培学习,对高效课堂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于自己更好的驾驭课堂提供了知识保障,在以后的教学与学习中要不断的创新,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高效课堂模式。
2.教师课堂学习总结 篇二
课堂分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无论是单词教学、句型操练、课文教学, 还是习题讲评、作文, 甚至包括每一堂英语课都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来实现。比如, 颜色单词的教学, 先叫每个学生准备七八张小纸条, 以及他们平时喜欢的五颜六色的小玩具。上课时, 先用课件展示各种颜色的物体, 并把相应颜色的英语单词写在实物旁边。一边展示, 一边讲解, 并教读有关颜色的单词。在讲解的过程中, 运用以下句型:“This is an apple, It’s red.”“That’s a banana, It’s yellow.”“These are cows, they are white and black.”“Those are flowers, they are red, purple and pink.”然后, 还可以用学生的衣服来进行练习, 如:“His jacket is brown.”“Her coat is orange.”等等。最后,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运用以上句型, 借助周围的小玩具、学习用具, 同学的衣物等来操练。同时, 把每句涉及到颜色的单词, 写在小纸条上, 并放在物体的旁边。如果遇到不能拼写和拼读的单词, 小组内同学之间就可以马上相互帮助, 写出来, 读出来。在此小组合作操练中, 学生既动手, 又动口, 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新单词的拼写, 而且还能灵活运用。学生感觉轻松不压抑,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 更是为了运用英语语言来相互交流, 表达思想。课堂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课堂成为“思维场”, 同学间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让课堂产生教学突破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 发挥多重功能, 才能适应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对教师自身来讲, 必须具备自我更新功能;对课堂和学生来讲, 必须具备组织协调功能、创新设计功能、激励引导功能;就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来讲, 必须具备探索分析功能。
1 自我更新功能
首先是观念更新。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的事物,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 就如同把土地还给农民一样。树立新的学生观, 坚持以学生为本, 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新的教师观,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 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把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 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负责组织、帮助和监控。
其次是知识更新。要明确认识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 所以英语教师既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 精通专业人文知识, 又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 才能跟上学科的发展。课堂分组合作学习还涉及到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设计学、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 才能在教学中纵横捭阖, 游刃有余。
2 组织协调功能
要搞好课堂分组合作学习, 教师的组织协调功能十分重要, 它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 也是课堂分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这里的组织协调功能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 组成小组, 同时控制、协调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使之相互配合, 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表现在:1) 科学分组。小组人数, 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合作意愿等各方面要综合考虑。2) 合理配置角色。小组内的组员做到人人有角色, 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任务。3) 其他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要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要注意各组间实力相当, 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 这将有利于教学中对小组展开评价, 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运作中, 组与组之间的关系、组内成员的关系, 相互配合的程度、争议矛盾冲突的化解, 对干扰、影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课堂纪律等问题, 教师要进行全面的了解, 沟通协调。良好的组织协调功能, 能促进组内成员向着平等、和谐的氛围发展, 形成一个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团队。
3 创新设计功能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 积极思维, 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创新设计, 应当以学生为依据, 分析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策略, 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一位专家总结出“深度自学是前提, 疑难问题是纽带, 任务合适是条件, 释疑解惑是关键。”要设计出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创新设计, 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 出现不和谐的心理状态, 指引学生去思考问题, 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相互讨论、认真分析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把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参与。
比如在进行反意疑问句教学时, 并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什么是反意疑问句?”“反意疑问的类型有哪些?”而是先在课件上根据不同的人称、不同的时态设计出十个反意疑问句, 让他们观察这些句子的特点及构成, 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 发现这些句子和以前接触的句子之间的差别。这时再让他们讨论, 小组内同学互相提问, 然后小组之间互相提问, 最后分析总结这些句子的特征。学生发现他们自己也可以总结出和书上差不多的定义, 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而且记得也牢固了。
4 激励引导功能
“学生是什么, 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 生命的火种, 精神的火种, 心灵的火种”, 激励引导是教师去点燃火种的重要方式,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动机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当今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 经常不断地批评比经常不断地表扬更易失去效果。实践证明, 鼓励比批评更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在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说“不”,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要怕犯错。成绩差的学生对表扬的反映积极, 对自信心差的学生, 应多给一些鼓励或表扬;对过于自信的学生, 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 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激励引导有助于学生蓬勃向上的学习态度的培养与形成, 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消除学生的自卑感, 增强自信心, 养成积极发言和积极参与的习惯, 调动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探索分析功能
课堂教学就像一个加工厂, 学生就相当于精美的原材料, 进入了加工厂, 用什么方法去加工, 不同的加工方法, 最后的产品质量与价值是迥然不同的。要办好这个加工厂, 我们就得不断探索, 要有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的精神。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 实践上的困惑, 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过程。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探索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 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总结出适合英语课堂教学,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加快加工厂设施的更新改造步伐, 跟上时代的要求, 才能让进入加工厂的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健康成材。
课堂分组合作学习拉近了学生、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小组内、小组间形成了一种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氛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功能, 课堂分组合作学习就会彰显出它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德俊.动机心里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1年修订版) .
[3]柳海民.当代教育理论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师主导课堂与学生自主学习 篇三
【关键词】教师主导课堂 学生自主学习 评价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完全不同的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给现在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正,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使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更好地体现教师主导课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关系,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然而教师在不断探索,不断改正,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对教师主导课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体会和看法。
一、认真设计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自主学习”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学习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对我国当前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深化对它的研究非常必要。作为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每一节课都要认真设计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带领学生复习分数单位、通分及假分数,然后引入新课。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爸爸吃了几张饼,妈妈吃了几张饼,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几张饼?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几张饼?3.还剩几张饼?接下来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这些问题,教师不做任何提示,也不做任何引导。最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整节课一开始教师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表面效果很好;但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一味追求“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却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似乎非常活跃,学生讨论也很激烈,似乎是在自主学习,但是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检验环节——练习中,反映出只有优生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等偏下的学生都是一知半解。评课的时候,我是这样给予评价的:“这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非常新颖,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可是却忽略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没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没有发挥出教师主导课堂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解决‘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几张饼?也就是‘怎样加?为什么可以这样直接加?的问题,在学生有了一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基础并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之后,再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分组讨论探究第2和第3个问题会更好。这样才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标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的最佳途径。”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自主驾驭,积极引导,精心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又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體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是的,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得到了巩固,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果没有这样的教学思想作为指导,教学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地探索并付诸实践,虽然不是很成熟,但也略有成效。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三角形是什么样的,然后顺势引入新课。接着我用“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这个游戏来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先猜猜“高大的孩子和矮小的孩子谁的力气大”,把问题抛给学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都一致认为是高大的孩子力气大时,我说:“我相信矮小的孩子力气更大,不信咱们比一比。”这时,学生既惊奇又不可置信地睁大眼睛看着我,仿佛在说:“老师吹牛。”“怎么可能,老师肯定是骗我们的。”到此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我因势利导,让一位高大的学生拿出一个三角形木框拉,让一位矮小的学生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谁将木框拉变形了,谁的力气就大。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想知道到底谁能将木框拉变形。大家带着疑惑,比赛正式开始。当教室里“加油”的声音刚刚响起时,矮小的学生已经获胜。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这时我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打开书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看谁最先找到“矮小的孩子能够赢”的答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建立了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鼓励学生大胆探究、质疑和创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每一节课,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过去的课堂评价,总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一地评价,教师说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好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宣判一样,老套,刻薄,又缺乏新意,学生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对评价的结果也感到无所谓。
在教学中,我不断地探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评价的新意。那是一节公开课,一个教师在上《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非常新颖,用“抽奖”这个游戏开题,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抽奖游戏是这样的:一个圆形的大转盘上分别写着数字2、3、4、5、6、7,然后让学生转转盘,每转完一次必须按指针指着的数字向后退相应的格数,如果指针最后停在奇数上就可以得到大奖。这个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想去试一试。教师趁机请了5位学生上来自己动手在电脑上操作转动转盘,结果总是不能得奖。此时教师很平静,学生却开始着急了,忍不住在下面悄悄地说为什么会这样。又有两位学生抽奖没有中奖,有的学生似乎知道了什么,有想说的欲望了。此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大胆质疑、大胆探究的意识。有的学生就说:“任何时候指针都不可能指向奇数,因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教师并没有马上给予评价,而是问这位学生:“你能举例证实自己对的想法吗?”再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想法作个评价:“你觉得他的想法怎样?”最后教师用赞赏的目光和肯定的评价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表扬了他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问题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同时将这位学生的表现板书在课堂上。后来学生的大胆探究、质疑和创新又一次得到了教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肯定,这是评价模式的改变和教师引导与鼓励的结果。从那以后,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常常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究、质疑和创新,也时常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鼓励,如“我认为我的书写有进步了”,“我的想法很独特”,“我是这样证实我的想法的”等等;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互相评价,如“我认为他的做法很简单”“我觉得他的字写得比以前好了”“我觉得他进步了”等等,教学效果还真的大有改观。
4.教师课堂学习总结 篇四
总结
2012年8月3日至6日,我参加了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修班。研修班上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王金发的《站讲台--研究性教学与课堂教学设计》;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万华《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教育部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高占先《研究性教学》;清华大学教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申永胜《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如何讲好一门课》等讲座。内容涉及了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的各个方面。通过本次研修班的培训学习,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等方面获得了提升和拓展。
本次培训使我获益匪浅,收获良多,现将本次培训学习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爱岗敬业和对学生的挚爱是服务于教学、搞好教学的基石教学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敬业精神促使教师不怕困难、不惜代价,不计报酬,踏踏实实教学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把教学看的比天大。有敬业精神的强大动力推动,教学就能搞出缤纷多彩的突出成绩。
王金发教授以自己亲身实践和自己的做法谈起,循循善诱,将枯涩的经验说教融入实践中,每天身体力行,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回复学生的邮件。我想他的一举一动感动着他的每一位学生。他从教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里,用录像机记录着自己的教学、讲课、演讲,然后每天拿回家去跟爱人一起探讨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后应该改进的方式,我想之所以王教授如此的兢兢业业,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岗敬业的心,有一种为学生服务、为教学而付出的心。
作为教师,教学要时刻想着学生,想着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如果连这点都没法做到,那么这一辈子都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开拓创 1
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班上的后进生,更要给他们多一些的爱。要经常找他们谈心,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督促他们不断前进。
感情是最具感染性的东西,一个人的情感可以诱发别人产生同样的情感,教师情感的弥散则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因此,感情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仰慕感,可以使他对教师所讲的道理心悦诚服,使教师的要求通过感情的“过滤”和“催化”变成学生自身的思想和要求,形成觉悟和决心,推动他去实践自己的诺言。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有的老师面对学生不自觉地戴着“面具”,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深埋心底,从不流露,明明内心似火,处处为学生着想,却貌似冰霜,不苟言笑;有的老师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少有鼓励、首肯,却动辄训斥、讥讽,以为如此的“心直口快”可刺激学生的上进心,却不料常常事与愿违;有的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保持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过失„„殊不知,正是这种种师生关系的片面理解,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障碍,学生对教师望而生畏,冷淡疏远,教师则失去了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机会,难以对症下药。
二、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人生道路树立前进的榜样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楷模,正如加里宁所说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教师更应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平时严格地要求自己,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让学生心服囗服,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良师益友,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
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王金发老师每天早上定期回复学生邮件,定期回答学生的问题和约见学生,他的这种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辛勤工作的精神必定会给每一位学生带来榜样作用。
三、研究型教学是当代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趋势
研究型教学是当代大学人才培养的正确选择,也是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次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修班,授课教师不约而同的谈到了研究型教学,为我们教学发展指出了方向。
几种典型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初创于哈佛商学院。1910年,科普兰(Copeland,D.)博士最先在哈佛商学院使用讨论法进行工商管理教学。当时有许多工商管理人员走进课堂,向学生展示自己在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写出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1921年在当时的校长多汉姆(Donham,B.)的建议和鼓励下,科普兰出版了一本案例集,由此推动了该校教师运用案洌法进行教学。哈佛商学院将案例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来源于实幂的工商管理情景,常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地方在于,教学内容有着独特的来源、性质、内容编排体系,教学方法不仅指向教师,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由于案例教学是针对实际的案例问题展开的学习与讨论,因此,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一些固定的原理和规则。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得知识,增进才干,并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提高表达能力。案例教学还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学生能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增强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首先强调案例的真实性。托尔(Towl,A.R.)认为:“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为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因此,案例教学注重叙述的是一个有完整情节和一些戏剧性冲突的故事,而且故事还被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用来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教师的责任就是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选择适当的案例。如果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授内容的案例,教师就要自己动手撰写案例。因此,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与组织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2.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Problem—solving Stud—ying)是美国数学教师协会于1980年在《关于行动的议程》的文件中正式提出来的。它将学习内容设计成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问题图式(problem schema)和观念性理解(conceptual understanding)。因此,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动机与牵引力。它通常以学生发现问题开始,而问题又经常被构想成故事情景,用于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况。但它不同于课堂上的问题解答,也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以设问来组织课堂教学,或那种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它首先需要在“课题”开题和方案论证中,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常规性问题和非常规性的问题。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习者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通过积极的分析生成新的理解、新的假设。这一教学过程的结果既可能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丰富、充实,又可能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调整、重构。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在学习过程的始终诱导和鼓励学生发现“较复杂、较深层的问题”,把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等,作为课题结题重要的评价标准。它注重问题解决是基于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正如加涅在论述“问题解决”学习时指出的那样:“在学生的能力范畴之内,即在先前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的范围之内时,最为有效。
3.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I。)或译为“问题本位学习”,创始于1970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近年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医学
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广泛运用,而且在欧美的工程教育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项目设计训练和实验类课程。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的能力。特拉华大学数学与科学教育资源中心的Barbara J.Duch归纳了美国的四种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模式:医学院模式、流动促进者模式、同学导师模式、大班模式,主要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其共同的教学环节包括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行动汇报、问题后反思五个环节。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real—world)问题,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训练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在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源于实际的问题进行小组工作。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及调整工作计划,组织讨论会,最后以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会议组织、会议纪要写作、项目报告的写作与宣讲等过程中,学生也很好地锻炼了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与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的不同,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所需要的新知识。通过这一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该教学方法的特点。
研究型教学是当今正在不断深化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是以问题意识为先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意识,采取师生互动的多种教学手段,探讨、研究、回答和解决一系列教学难点、热点问题,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重要内容,促进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
这次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修班的学习培训,让我感受着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创新的理念,看到了做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的前进方向。我知道,自己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期间的学习已经结束,但终身的学习还在继续,这次培训就像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5.教师远程培训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篇五
自参加新课程远程培训以来,作为培训学员通过认真收看视频教学、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从中我学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我的精神受到很大鼓舞。现将我在培训中所学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的理论得到转变。在集中培训学习中,听了好多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专家讲座,结合新课程,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程观上,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创建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己也体会到,要转变观念,解放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导学生,去感染学生才是我们应有的教育价值观。新时期师生关系在业务上应是双方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业务组合。在理论上应充分体现个性、民主和发展精神;而情感上应在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情感联系,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体现,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同时我们应该去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全新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的教学监控能力,熟练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在教学评价上,应着眼于学生,注重长期的效应,注重过程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提高。听了专家的精彩的讲解,我深受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各种类型的课,怎样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通过讲解与交谈,我体会到,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既然是科学,就要按规律办事,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要讲究艺术性,尽量上好每一节课。另外要加强说课和评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这一阶段里,我努力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煅炼自己,对课堂教学有了很深的体会和思考。体会一: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体会二: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二,课前、课内、课后的关系,课前要吃透教材和学生,课内要重示范、点评、变式的教学,课后要及时跟踪、反馈,暴露学生的错误。体会三: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如下几条原则,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第二,要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学习,去解决问题,提示矛盾;第三,教师要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第四,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要常教常新。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将学习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教师首先认识到你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思维和思考。教师必须摒弃过去的那种师道尊严的脑筋,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朋友,要尊重他们,关爱他们,营造师生和谐的环境。教师才能向下实施你的教学行为。所以,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果的。
6.《教师怎样驾驭课堂》学习心得 篇六
—— 同利娟
这学期我读了《教师如何驾驭课堂》这本书,这本书是分专题介绍的,每个专题都有相关案例指导。接下来我讲一下我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1、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指导教师采用恰当的开课技巧,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全班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主要做法和要求是:(1)组织好教学情境。上课准备铃响,要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上课铃响,教师立即登上讲台,此时要环视全班学生,检查有无缺席,情绪怎样,同时也以自己的饱满的精神状态为示范,暗示学生要振作精神,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感的氛围。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教学的情感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促使他们表现出与老师配合的积极性;(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开课技巧。
2、抓好课堂纪律的管理。管理好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师生教学情绪的稳定,有助于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课堂纪律管理的做法和要求是:(1)创设好合理的课堂情境;(2)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3)调节控制好学生的学习焦虑;(4)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5)采用适当的制止手段,排除各种干扰。课堂纪律管理需注意的是:(1)始终明确纪律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根本;(2)要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3)当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已出现或已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要把学生看成教学的合作者。
3、运用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调控教学情绪,以平衡教学活动。这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反馈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表情、动作等)排除干扰,调节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以求得教学活动的平衡。教师运用语言信息控制教学情绪的做法和要求是:(1)教师输出的语言信息要准确、清晰,有启发性;(2)要善于借用声调、音量、速度等辅助性语言信息吸引学生;(3)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给予学生恰当的认可和鼓励;(4)控制好语言信息的量度;(5)借用语言信息的输出控制好教学节奏;(6)适当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7)对于外来干扰信息,可采用指令性或辅助性语言信息加以排除。
4、运用注意规律,把学生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有效地唤起和组织学生的“注意”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条件。运用注意规律驾驭课堂教学的做法和要求是:(1)掌握注意规律的分类,一般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类;(2)掌握唤起学生“不随意注意”的方法;(3)掌握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的方法;(4)掌握唤起“随意后注意”的方法,这是由随意注意发展而来的高级的注意形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学生学会学习;(5)通过设计问题,控制与引导学生的注意。
5、运用教育机智,随时调节控制好课堂教学情境,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机智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而是建立在观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教育经验的结果,属教师的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教师运用教育机智排除课堂干扰的做法和要求是:(1)树立教师必要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产生向老师模仿的意向。这种威信使教师在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课堂干扰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2)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观察学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透过学生外在的表现,找出其心理原因,以使自己具有正确估计情势的能力。(3)把握和控制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4)掌握排除课堂干扰的方法。
6、运用小结、布置作业等手段做好一堂课的结束工作。指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结束前,为继续维持好良好的教学气氛,以做好课的结束工作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一堂课的结束环节十分重要,一般做法与要求是:(1)小结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加以整理归纳,突出重点,理出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使之条理化;(2)做好课外作业的布置工作。结合学习的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且能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的作业布置给学生;(3)讲究课堂结束时的艺术。如结束前留下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思考,或给学生留下一个含蓄结尾,以“言尽而意未尽”的魅力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或在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之后提出与下节课有关的新问题,造成悬念,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等等;(4)要按时结束一堂课,做到准时下课,不可提前,也不可拖堂。
7、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以保证学习气氛的轻松、和谐。
做法和要求是:(1)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2)在学生中享有威信;(3)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4)树立正确的学生观;(5)善于建立以教师高尚师德为主体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6)善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集体;(7)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并认可他们提出的不同意见,创设一种谅解、宽容的教学气氛;(8)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9)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10)对学生能作出客观而又公正的评价;(11)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12)要求教师具有人际交往的技巧,通晓青少年社会心理学;(13)要扮演好心理顾问或知心朋友的角色;(14)在教学中创设使学生畅所欲言的情境和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为荣的气氛。
7.教师课堂评价语对学习者的影响 篇七
一、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评价语言贫乏、单调。新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于是我们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但细细听不难发现, 教师的评价语言批评、否定的少, 表扬激励的多, 且总是“很好”、“真棒”、“真不错”, 不仅仅语言单调, 而且没有程度的区别和量的轻重变化。如在学生回答完一系列的问题后, 老师总是重复的说“很好”、“真棒”、“真不错”, 这样刻板, 枯燥的评价, 久而久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得不到提高, 就连最基本的学习兴趣也会泯灭。
2.一味表扬未必好。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现在老师上课时, 特别注重肯定和表扬学生, 甚至有些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也是一味肯定。一位老师上《小马过河》, 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老师在指导学生学完小马和老马的一段对话后, 让学生谈谈对老马的话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回答说:“老师, 我读完这句话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试一试。”老师说:“你说得真好!”《小马过河》是小学二年级的课文。试想, 如果这些只有八、九岁的孩子在上完这节课后, 真的做什么事都自己亲自试一试, 那将引起多少潜在的危险?而教师面对这样的危险, 不仅没有给出及时的指导, 反而一味地给予肯定。这样的教师评价语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3.评价语言含糊、失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 爱护他们的好奇心, 求知欲。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 常出现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或者是教师教学中预先没有涉及的。这时教师不能立即作出判断, 常常会急中生智, 把问题抛给学生, 然后含含糊糊的问一句:“懂了吗?”学生也懵懵懂懂地点点头, 然后就不了了之, 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或者回答不太准确时, 教师一般都置之不理, 直接喊另一个学生回答, 通过对后者的肯定来回避对前者的直接评价。
4.看似独特实际无效。听课中的另外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上《小音乐家扬科》一课时,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有的同学表达了对扬科遭遇的同情, 有的同学则表达了对统治者残暴的愤恨。突然,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扬科也是罪有应得, 他不应该随便进别人的屋子, 当然要管了。”老师一愣, 但马上微笑着评价道:“你很有创新意识, 谁还想谈?”显然, 老师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想引导学生同情扬科、鞭挞黑暗社会。但是, 面对学生“不符合教师预期”的答案, 教师却没能及时做出反应, 指出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评价语对于学生情感的引导显然是无效的。
二、何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
1.评价应有针对性。我们认为要想通过课堂评价语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就需要加强评价语的针对性。对于学生答案中的闪光点, 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并且要说明为什么肯定;对于学生答案中反映的问题, 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指导, 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帮助学生弥补不足。
在我的课上, 学生回答的很好。我会紧跟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就会说:“老师, 我是从刚才那两位同学的回答中总结出来的。”我会说:“你真棒!你会倾听。倾听也是一种能力。”这样, 不仅当时的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优点, 其他同学也明白了──以后要注意倾听别的同学说话, 从别人的回答中吸取优点。这比老师简单的说教“要注意倾听”有效多了。
2.激励评价作用大。课堂评价语发挥激励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促进学生学习。例如一位老师上《海底世界》一课, 当一位同学朗读海底动物“窃窃私语”声音过高, 过于响亮时, 老师评价说:“你这么读, 小动物都被你吓跑了。”这位老师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巧妙地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这种幽默的方式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更利于学生接受。
3.正确评价重取向。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阅读教学来说, 课标就明确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因此。评价语在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 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
纵观课堂教学评价语, 它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简单肯定与否定, 而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指向标, 折射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能够引起我们在实践新课标时的诸多思考, 值得细细品赏。
参考文献
[1]李琪, 张永昌.即时性评语在教育中的新尝试[J].天津教育.2000 (01) 7-9.
8.教师课堂学习总结 篇八
[关键词]:自主学习 探究讨论 课堂模式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目前,教学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以探究讨论为基本形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得到广泛推广。这种课堂模式的本质在于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课堂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本,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以听为主转变为以思为主,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得到深刻体现。这种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转变观念,破除自我中心,谋求自我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难,很大程度难在教师自身。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长期沿袭传统的惰性。通常表现在虽然口头上接受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说法,但一到课堂上还是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不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生哪有主体地位可言?所以,一定要改变自身思想,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改造传统教育观念。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地是能不能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学生权力,学生自学探究水平就一定会提高。教师要从实践中去改变自己,因为实践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教师一定要放弃自我中心的观念,相信学生,放手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学习别人的经验,包括向学生学习。能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就能在实践探究中提高,改变自我中心,实现自我发展。
二、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所以,教师不能设置各种条条框框,先把学生手脚捆起来,要求学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而是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去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而组织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它要求教师要很好地加工处理教材,自己要明确教什么,到底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组织这些知识。并且要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生探究的规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到会用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他能把握探究的方向,使之不偏离教学的要求。
三、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通常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以“自学——讨论——辅导——检测”的四段式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1)自学:学案设计有自学指导和自学检测,学生可以按照学案要求阅读教材,在预习和自学中会产生困惑和疑难,学生带着困惑和疑难进入第二个环节。(2)讨论: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点拨讲解,进入第三个环节。(3)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自学讨论时,教师深入学生,对学生进行随机指导;二是就学生共性问题和知识的应用拓展,做指导性点拨和引申。(4)检测:一节课学生自学和自练的效果如何,教师要组织题目加以检测,一方面,摸清学生底细,另一方面,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下节课进行针对性解决。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四个步骤,只是提供基本程序,并非固定不变,可根据具体内容设计有个性的课堂环节,强化重点,精析难点,使课堂教学的设计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另外,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发现式、自学式、活动式、问题解决式等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运用这些方法上下功夫。另外,问题解决的方式也可以是独立思考、小组内合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不同小组的交流和教师指导等多种形式。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和发展能力,怎样有利就怎样做。
四、走出探究误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1.要明确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学生是探究式自主学习的主体,要想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教师主导过头,使本应由学习主体实施的探究学习变成教师控制之下的独舞,就失去了探究的价值。
2.不要过分追求探究之形,使探究学习形式化。探究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并非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探究性的,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是选题或学习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否则就没有探究的价值。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而不是漫不经心的发问。课本中的内容很多,但并非所有内容都有探究的价值。
3.探究式自主学习不能排斥讲授教学。探究式教学必须在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中进行,即便是在探究式教学中也包含多种教学方法,如學生对某一现象已有大量感性经验时,讲述法可能会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另外探究也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没有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本身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4.探究的方法有多种,实验不是唯一途径。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都要经过实验,而且有些内容在现有条件下根本无法用实验来验证。因此,不能脱离实际,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探究而探究。
总之,探究讨论式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成果,比旧教学体制更适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作为中学教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位,更要加强学习,总结和积累经验,使自己能适合新形势的要求,而不是被淘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7.
【教师课堂学习总结】推荐阅读:
做高效课堂教师学习体会06-19
小学教师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06-25
教师个人课堂教学总结08-22
教师课堂教学培训总结10-26
最新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总结07-25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总结10-19
课堂教学教师实习工作总结10-28
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总结06-21
教师反思《蒲公英的梦》课堂总结09-04
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总结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