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单选练习题

2024-08-31

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单选练习题(精选10篇)

1.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单选练习题 篇一

二、多项选择题

1. 宪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

a.保障 b.基础 c.核心 d.中心 e.关键

2. 宪法最主要的特征可以归纳为

a.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

b.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c.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活动的最高法律依据和行为准则。

d.在规定事项的范围上,包括社会事务的所有内容或情形成为特别法的母体。

e.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与普通法律的特别的程序。

3. 下列关于行政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a.我国有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行政法典

b.我国没有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行政法典

c.一般可以制定一项统一概括的行政规范性法律文件

d.行政法是由许多个单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

e.行政法是由行政法典和许多个单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

4. 下列关于行政法分类正确的判断是

a.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等属于一般行政法

b.行政组织法、行政复议法、公安行政法属于一般行政法

c.体育行政法、教育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属于特别行政法

d.海关行政法、科技行政法、行政程序法属于特别行政法

e.行政处罚法、体育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属于一般行政法

5. 合伙企业法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有三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者

b.有书面合伙协议

c.有各合伙人实际交付的出资

d.有合伙企业的名称

e.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

6. 申请设立外资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批准

a.有损我国主权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b.危及中国国家安全的

c.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

d.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

e.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

7.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a.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

b.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c.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

d.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e.双方互利原则

8.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

a.物 b.行为 c.补偿权 d.智力成果 e.生存权

9.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自然人有

a.个体工商户 b.私营企业 c.农村承包经营户 d.个人合伙 e.一人公司

10.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划分为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精神病人

e.未成年人

11. 我国《民法通则》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规定的监护人有

a.配偶

b.父母

c.成年子女

d.其他近亲属

e.没有近亲属或者不宜作监护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12. 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e.自由心证原则

13. 犯罪的特征有

a.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因果相关性

d.应受刑罚惩罚性 e.有天生犯罪倾向者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有

a.制定行政法规 b.监督宪法的实施

c.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d.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e.选举、决定和罢免有关国家机关的重要领导人

15. 下列各项公民的个人所得中,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有

a.银行存款利息所得 b.车辆转让价款所得 c.房屋出租租金所得

d.发表文章稿酬所得 e.购买福利彩票抽奖所得

16. 专利权的客体是指能够取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包括

a.发明 b.实用新型 c.外观设计 d.科学发现 e.疾病治疗方法

17. 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8.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职责有

a. 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b. 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和监督

c. 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d. 代理被监护人参加民事诉讼

e. 对被监护人的不法行为承担财产赔偿责任

19.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

a. 犯罪客体 b. 犯罪对象 c. 犯罪主体 d. 犯罪客观方面 e. 犯罪主观方面

20. 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主要包括

a. 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剥夺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c. 剥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 剥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e. 剥夺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2.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单选练习题 篇二

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的理念和精神, 对法律基础教育理念和精神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如何使学生实现内化到外化的过程, 首先是学生对精神和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是用于指导分析和看待社会以及身边的实际问题, 最后则是落脚于学生自觉地形成法律意识, 守法护法并用法。唯有如此, 法律基础的教育才有真正的实效性, 并能帮助学生成长, 我们一切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围绕这一目的来开展。

二、研究教学问题

1. 对原有教材体系内容的理解

教材体系绪论部分体现的法律素质的介绍是一个总起, 同时也是特别明确法律素质的重要性, 在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分三章, 每章的培养目的不同, 第五章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增强权利与义务观念, 增强对宪法的认同感和维护宪法尊严的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增强法治观念,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第六章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涵, 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引导大学生形成公民意识, 培养大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提升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第七章主要是理解个人品德修养的意义, 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依据社会要求, 加强道德和法律修养, 提高学生总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水平。

围绕这些教学目标, 根绝具体内容的性质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块的划分, 笔者主要划分为法治精神模块、法治理念模块、三大生活领域法律模块, 从这三大模块再设置每个模块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教学手段。法治精神模块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法律的起源过程和法律体系的构建, 由此顺带介绍法律文化, 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我国法治进程的艰辛并坚定道路和信心。法治理念模块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对当下社会现实所反映的问题与所倡导的法治理念之间的差距能持科学理性的态度, 了解党和国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和目的, 建立平稳的社会心态。

2. 提炼学生关注的问题

根据当下的热点、重点以及难点问题, 根据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 打破章节的界限, 设置提炼几个大的模块, 下面再设置若干个小问题, 按这一形式重新整合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但对于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五花八门, 如何进行筛选和整合并最终确立有集中教学资源解决价值的问题难度较大。在解决这一问题时, 可以参考党中央关于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成长环境和问题的论述, 找到教学设计的结合点, 避免陷在每一个具体和细节的问题上。

3. 应对优秀网络资源的挑战 (慕课)

“MOOCs”, 中文译名“慕课”, 是由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 只需一个邮箱, 就可注册观看。Coursera与ed X、udacity并称为慕课“三驾马车”。在慕课的世界里, 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 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 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 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不少“上瘾”的学生因此津津乐道, “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 根本不可能开小差, 一秒钟都不能。”

在这一资源库里, 有众多的公民教育课和其他类型政治课程, 设计的画面冲击效果好, 教师授课精彩。而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没有向这一高地进发, 这种形式的课程首先能从其存在和运行的形式吸引学生, 其次可以引领新的面对面课堂模式, 教师和学生不再像以往的传统模式那样教师主讲, 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简单地阐释教学内容, 更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创新教学方法 (微课背景下)

1. 微课的制作

根据上述对慕课的内容, 把原有的课程开发成微课的形式是当下的主要趋势, 很多专业类的课程也在紧跟这一趋势。微课对思政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制作优秀的微课, 可重新焕发思政课的魅力, 引领更多的学生进步。

将法律基础教育部分的内容制作成微课具有较大难度, 关于法治精神和理念的讲解即便是拆分小知识点, 要在微课的时长内讲明白、讲生动难度也较大。目前很多微课是把原有的完整的课堂内容进行拆分, 并进行加工和修饰, 以保证其完整链条。但原有内容的拆分并不能解决知识点短小精悍的问题, 有的内容甚至比较冗长。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依照微课设计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设置知识点 (体系) , 并进行具体的录制。录制过程还需要注意制作技术方面的问题, 如何使课程画面生动精美也是横跨在众多老师面前的难题,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 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技术的培训指导和协助。

微课的制作不仅是教师团队的工作, 更可以引领学生团队进行微课的制作达到朋辈教育的目的。学生在制作的过程可同时完成两个目标, 一是可以制作教学设计中由学生完成的自主教育部分, 二是可以在微课制作的技术上协助任课教师, 避免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技术手段层面而耽误了内容的提升。

2. 学生的课堂引导

在实施微课后, 课堂与以往的操作模式大有不同, 其更着重强调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 在应对学生获得大量更新更快信息的前提下, 教师的引导需要作更多的准备和梳理, 同时在学生发散思考后合理规整内容, 合理控制课堂的讨论范围。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 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 课后的跟踪交流

微课的普及和开展更强调师生的交流, 诚然, 微课已能解释清楚一个具体的知识点, 但不是解决知识系统的问题, 教师对于学生的发散和整合思考需要更多的引导。微课客观上达到了一对一的效果, 但实质对教师的辅导和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会就某个知识点展开更为详细和丰富的思考, 教师的信息量也必须提高, 如何及时在微课的基础上建立及时和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尤其是问题研究和探讨是增强微课开展意义的重要工程。

4. 实践的开展

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学生的实践, 法治教育的实践多是以学生观摩和感悟为主, 在有限条件和资源的前提下, 如何实现实践教学全覆盖变得尤为重要, 在此, 笔者认为同样的运用学生队伍本身进行覆盖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亲身参与体验的学生制作实践教学的视频资料并进行讲解, 在实践尝试中发现此种方式比直接播放网络的法制教育资源要更能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庆英.实现教材体系转化, 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J].出国与就业 (就业教育版) , 2010 (19) :122—123.

[2]习徐莹.教学媒体技术发展推动教学模式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8) .

3.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单选练习题 篇三

关键词:思想道德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艺术

讲好一堂生动的政治理论课,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妙语连珠地精彩讲课、理论联系实际地启发学生思维等等,这些固然很重要,但妙趣横生的开头与结尾,作用也是丝毫不能低估的,它将给学生留下终身的记忆,并对学生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笔者在湖北职教学会、年会上的公开课,成功地运用了妙趣横生的开头和令人回味无穷的结尾,受到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好评,现将本人多年的教学体会归纳几种不同的开头与结尾,以求教同行。

一、妙趣横生的开头,增添课堂魅力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开头十分重要,既要注意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又要容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还要紧紧扣住学生的思绪。

第一,用生动的描述开场,引人入胜。描述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使情景再现,吸引学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讲绪论第二节“有关历史使命”时,我走上讲台,环视四周,当教室安静后,第一句话就说:昨天晚上我看电视里央视名嘴水均益作客艺术人生,他以自身的经历讲做人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讲了一段非常动情的话,他说:“做人首先要孝顺,不孝顺的人,很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不孝顺父母的人,是不可能爱祖国,不爱祖国的人,怎能完成肩头的历史使命?”继而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发问,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孝顺吗?用这种方法开头导入新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设问式的开头,发人深省。教师在选择上课内容时,可以不直接按章节入手,而是选择与教材的本章节有直接关联的问题,用设问方式入手,扣住学生心弦。如讲“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人生观”时,我设计一个学生很少思考的问题。——“你为什么活着,你打算怎样活着”。问题一经提出,教室一片寂静,沉寂了一分钟后,我请同学回答,有的同学说:“以前没有想过”,有的说:“为父母而活着”,“还有的说为活着而活着”等想法,千奇百怪,无奇不有。通过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诱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再导入新课,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用叙述式的开头,激发思考。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教学内容,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开头,达到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如:在讲第二节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从古代的爱国者的爱国主义故事入手,继而分析历史人物爱国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教育学生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在讲第二章人生价值观时,讲感动中国人物湖南怀化学院学生洪战辉,带着没有血缘关系小妹妹,靠自己勤工俭学求学的故事,来教育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讲第六章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时,列举学校校友在外创业的故事,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总之,用精彩的绘声绘色的语言叙述故事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人生,思考未来。

二、精彩的课堂小结,令人回味无穷

课堂小结是每位老师上完一堂课后必须进行的内容,是教学重要环节,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小结。

第一,悬念式的小结,为下节课埋下了伏笔,能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如:讲第四章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时用《楚天都市报》上刊登的四川某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利用自己高学历、高身材骗婚、骗情、骗财的不道德行为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崇高道德情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告诉学生,同是一片蓝天下的社会主义大学里的学生,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呢?通过对比,热情欧歌了社会主义道德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明确告诉大家,“有才无德是次品”。要想成才,必须有德有才,德才兼备。最后我说:“既然道德观如此重要,那么,我们青年学生应怎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呢?这正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课后思考一下。”我的话音一落,下课的铃声就响了。这种方式结束本次课的教学,效果很好,既避免了老师拖堂的尴尬,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下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二,演讲式的课堂小结,令人回味无穷。当一堂课内容基本完成后,老师可根据当堂课的内容,用经典的语言、用富有激情演讲的方式进行小结。使课堂生机再现不断,同时也会赢得阵阵掌声。以此方式结束本节课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如讲“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时,当教学内容结束时,我用这样的几句话小结,我慷慨激昂地说:“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但阳关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有不畏艰险的勇气,有不折不挠的精神,我们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我的话音一落,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如讲第一章第二节课树立科学“理想信念”一节,讲“做忠诚爱国主义者”等,都可以用演讲的方式精炼的语言结束本节课。

总之,课堂上良好的开头与结尾是创新教学方法的要求,是“基础”课课程体系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只有不断地创新“基础”课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使用新教材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最终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基础”课的“规范”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厚刚.让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谈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效果[J].成功(教育),2007,(11).

[2]颜廷华.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提高[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周三庆.紧跟时代引领风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谈[J].成功(教育),2007,(12).

4.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单选练习题 篇四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考点: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提高律师队伍业务素质,完善执业保障机制。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发挥律师协会自律作用,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监督律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化准入、退出管理,严格执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建立激励法律服务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逐步解决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

考点: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建设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

考点:坚持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 篇五

2007年07月29日 思政教研室

一、选择题

1、我们应当确立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B.金钱拜物教的人生目的C.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人生目的D.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2、下列对信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信念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B.信念表达的是一种真诚信服的态度

C.信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D.信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3、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A.理想就是现实

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4、信念是()。

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C.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5、理想具有的特征是()。

A.超前性B.阶级性C.科学性D.主观性E.时代性

6、社会主义是走向未来的事业,未来属于青年。立志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青年,去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要有()

A.真才实学B.献身精神C.艰苦奋斗的精神

D.为个人求权力、求享乐的人生目的E.学习前人并超越前人的民族气概

7、“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二、问答题

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实现这种共同理想的意义何在?

参考答案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 篇六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关键词: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素质法律素质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3.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关键词:理想信念信仰

1.理想和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现实的关系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国防观念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3.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关键词:人生观人生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人生环境人的本质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2.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中的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集体的和谐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关键词:道德中国传统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道德修养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3.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弘扬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4.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关键词:公共生活公共秩序社会公德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3.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关键词:职业职业道德择业创业家庭美德婚姻家庭法家庭关系夫妻关系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3.爱情的含义、恋爱中的道德有哪些?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4.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关键词:法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的运行法治法制依法治国新的国家安全观法律思维方式

1.法律的一般含义?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

3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4.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方式?

5.什么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关键词:实体法律制度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社会法程序法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仲裁调解

1.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2.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3.犯罪、犯罪中止、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4.民事主体的划分?

5.继承的顺序?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青年一代应怎样做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材料分析

1.奋斗者的足迹

“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湖南省浏阳市洞阳镇生基村青年农民张浩开着越野车,车里播放着腾格尔的歌曲录音,载着我们参观他的浩博实业有限公司的农业基地。公路两旁,绿化乔木、名贵花木、名优水果和蔬菜一一掠过车窗。多年前,张浩这位大学生带着几万元积蓄回乡创业,现在他的浩博公司资产已过千万元,乡亲们也在他的引领下走上了致富之路。张浩现在是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青联副主席,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我儿子张浩是1987年考进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跳出农门的。1991年毕业拿到双学位—

—“机电一体化”和“企业管理”,分配进大连大显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选送他到日本进修半年。我在大山里当了一辈子农民,看到儿子成了城里人,还能留洋到国外瞧瞧,我真是做梦都在笑,觉得这辈子没白辛苦。

从日本一回来,公司就聘他为工程师,月工资有5000多块。这时,他来信告诉我,在日本什么温室自动化农场里,黄瓜、茄子一年能够种7茬,亩产量有几十吨,产值达到40多万元,要回来当农民,搞科学种田。我当即回信:我种了一辈子的田,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泥巴里面真的能够盘出金子来?在家种一年的地,还没有你一个月的收入多,哪里有亩产几十万元的?

1994年8月,他向公司打了辞职报告,带着几万元的积蓄,硬是回来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大学生张浩的成功有其必然性。从物质条件来看,到农村去好像由‘长子’变成了‘矮子’!但农村有更为广阔的天地,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准让你‘矮子’变‘长子’!1953年,我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来到了偏远落后的湘西,那里贫穷落后,更坚定了我为农民造福的信念,经过奋斗,我们搞出了杂交水稻。农村落后的现状要改变,谁来改变?怎样改变?20世纪50年代粮食亩产是400公斤,而现在是800公斤。这依靠的就是技术!技术哪里来?得依靠人才,依靠更多的像张浩这样愿意当‘矮子’的‘长子’呀!”

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鱼类多倍体基因库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鱼类发育生物学家刘筠表示:“不少大学生渴望进大企业、大机关,端上个‘铁饭碗’。张浩的成功充分证明,大学生到农村去,人尽其才,自己就能创造出个‘金饭碗’。现在很多大学生把目光盯在了城市,其实在农业、农村这一块,大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

根据材料论述:

你对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有何设想?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给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引起热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给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是: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你如何理解和践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3.“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3日同20位来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谈,共话青年成才之路。

温家宝总理对青年成才提出五点希望:

——有理想。青年要树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理想;树立为实现世界繁荣和进步而奋斗的理想。“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生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青年要树立终生的远大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善学习。青年是一个人学习最好的时期,最少保守思想,最能接受新生事物,要刻苦学习。不仅学知识、学本领,而且要学做人。学习要持之以恒,尤其要打好基础。要善于求知求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既要学会动脑,又要学会动手。——讲道德。青年要懂得真善美,懂得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年轻时起就培养讲诚信的良好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自立。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从年轻时就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确判断;还要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勇奋斗。青年要树立为实现崇高理想勇于献身、不怕牺牲、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温家宝最后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青年一代身上。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奋发有为的青年,那就没有未来;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诚实、正直、果断、善良和勇敢的品格,那么它将无法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也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的命运就是中华民族的命运,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他希望大家好学上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你如何理解和践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

案例分析

1.基本案情: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采访报道:重庆邮电学院女大学生马琳,在校期问,与男友发生性关系,不慎怀孕。马琳在校医院就医时,被校医发现怀孕的事实。校医向校领导反映了此情况。校方认为马琳及其男友“品性恶劣,道德败坏”,责令当事人作出深刻检查。马琳在给学校的一份“认识与反思”中,她承认“过错在于学生期间发生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并确实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健康”,但是她坚决不同意将自己的行为归类为“品性恶劣,道德败坏”。“这纯属个人隐私。”她说,“不论何种理由,传播议论公民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隐私都是同宪法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校方没有理会马琳的辩解,最终将其与男友一同开除,并称二人“认识不到位,仍为自己的失范行为狡辩”。当事人不服学校的处分决定,向南岸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以该案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当事人不服上诉至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驳回其上诉,维持南岸区法院的不予立案的决定。该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国政法大学著名法学家江平、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清华大学教授王宝树在内的数十名学者上书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妥善解决此事。建议中提到,“建国五十年来,全国各类学校对学生恋爱和‘性’问题的处理一直采取过于极端甚至有悖于法律的做法,一些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青年学生成为牺牲品”。专家们建议教育部责成有关部门撤销对两位学生的不当处分,恢复他们的学籍。国内不少知名宪法学家也发表评论。(该事件被评为“2003十大宪法性事件”之一)

请结合相关宪法原理及宪法、法律的规定分析:校方哪些做法欠妥?涉及原告哪些宪法权利?

2.基本案情:

刘某(夫)和陈某(妻)是农村的一对夫妻,有一年玉米大丰收,二人为了节省,自己借了一辆马车把玉米送到集市,在驾驶途中,马受惊导致翻车,丈夫当场死亡,妻子在被送去医院途中也死了。丈夫家里只有一个弟弟刘二,妻子家里只有一个妹妹陈二,二人家里再没有什么亲戚,现二人同时提出对夫妻财产的继承权。

问该遗产应该给谁?为什么?

3.基本案情:

王某和金某是一对夫妻,有三个儿子,夫妻有共同财产16万元和8间平房,后王某去世,问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财产该如何分配?

4.基本案情:王丽16周岁,已工作两年,用存款买了一条项链,父母不同意,要求她去退货,请问,她的父母有这样的权利吗?

5.基本案情:

2001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经四川省人事厅许可,在成都某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招录行员启事》的广告,其中第1项规定招录对象为“男性身高1.68米,女性身高1.55米以上”。四川大学法学院学生蒋韬虽然学业优良,但是身高只有1.65米。因此尽管其他条件均符合招录方广告中的报名条件,由于招录启事中“男性身高1.68米”这一硬性规定,蒋韬丧失了报考资格。蒋韬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招录行员过程中的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因为银行仅仅因为身高就剥夺了其参加招录考试的资格。他提出:“如果让我参加招工考试没考过,那我还想得过去,但现在仅因为身高不够我竟失去了报名资格!”

在此情况下,蒋韬向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002年1月7日,成都市

武侯区法院受理了该案。蒋韬的诉讼请求为: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招录行员过程中发布的广告里所提出的身高的条件对其平等权构成了侵犯。

7.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单选练习题 篇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用笔者所授课的5个2012级的3个二本专业, 共247人作为研究对象, 为区别于全校2012级本科学生, 称之为“研究组”。

1.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以笔者所制作的课程期末考试自编测试试卷, 并辅以平时成绩依据为研究材料。主要以试题难度为分析指标, 另辅助使用SPSS19. 0检验研究组与全校组的区别, 以及检验研究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关系。

2 分析与讨论

2. 1 研究组与全校组的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采取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试卷由笔者制作, 上一级教学管理者审核的自编测试。试卷满分100分, 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材料分析题共4种题型87题客观题组成。其中, 材料分析题每题2分, 其余题型每题1分; 采用机器阅卷。研究组与全校组期末考核成绩基本情况见表1。

研究组与全校组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教学策略上。研究组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 把考核知识点贯穿于教学全程, 突出学习的过程性和形成性特点。这一策略未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2. 2 课程成绩评定

课程的学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期末成绩主要指期末开卷考试的卷面成绩, 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 由任课教师评定。

2. 2. 1 研究组平时成绩的评定

笔者在考察平时成绩时, 主要依据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3个数据, 各占10分。我们安排了7次作业, 其中5次是课后作业, 2次是课堂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三者的评分相互交叉影响。学生的全勤率范围[48. 1%, 76%], 平均65.6%。

2. 2. 2 研究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相关检验

表2数据说明, 0.712 >0.05, 研究组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没有相关关系。这不符合教学形成性和过程性理念: 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应该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3说明, 平时成绩比期末成绩平均高出37. 53分, 配对差异及其显著。表2和表3突显: 研究组的教学主要依靠提高平时成绩来评定课程学习是否合格, 迎合、讨好学生, 降低课程考核要求倾向明显。

2. 3 课程的教学进程

笔者主要结合讲授、合作学习和视频学习三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来跟进教学。教学过程中, 讲授课在有效保障教学进度的同时, 牺牲了一些教学互动, 多数学生不喜欢这一方法。学生在道德部分的学习中表现自负与厌学, 在法律的学习中表现自卑与兴趣。

合作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自信心。笔者在教学设计上为每个学生提供1次与全班学生分享交流的机会, 这一目标基本实现。少数同学争取了五至六次机会, 一些同学则放弃了。合作学习是笔者考核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交流合作、换位思考、尊重、倾听等素质的主要渠道。同时, 合作学习希望同学正确定位, 自卑或自负不应成为同学的学习态度。

学生比较喜欢视频教学, 他们非常配合。笔者主要选用《感动中国》《大家》《东方时空》《社会观察》《今日说法》栏目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经过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氛围的营造、同学的交流分享、教学点评, 同学至少在情感和认识上有了一定变化。这种方式不利于推进教学进度, 与反复强化训练相比, 短时内帮助同学提高分数不理想。但它却是促进学生提升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较好方式, 它在考核情感层次的教学目标方面贡献较大。

2. 4 试卷的难度分析

采用通过率 ( 答对试题人数与参加测试的总人数的比值) 表示试题的难度。通过率越高, 试题越简单, 反之, 通过率越低, 试题越难。通过率在0 ~ 0. 4之间, 属于高等难度, 通过率在0. 4 ~ 0. 6之间, 属于中等难度, 通过率在0. 6 ~1之间, 属于低等难度。试卷的平均难度为0. 656, 属于中等偏易难度。

本试卷的知识考核点涵盖了教材的所有章节, 难度系数在0.500以上, 知识点考核达标, 72. 41%的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

3 结果

3. 1 试卷的突出问题

3. 1. 1高出错知识点11个。这些知识点分别是: 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对慎独的理解, 道德理想的实现途径, 文化传统在爱国主义中的地位, 个人主义的主要内容, 对合理利己主义的理解,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最低层次要求, 法律部门的概念,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来源, 民法的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3. 1. 2模糊知识点7个, 它们分别是: 课程的定位, 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人生态度的概念, 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权力性质, 我国劳动法律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起始。

3. 2 原因分析

3. 2. 1 大学学习理念还未基本建立。中学学习模式是其应对学习的习 惯性策略, 即使是开卷考试, 绝大多数学生也非常期待教师勾画考试重点, 以便临考前反复背诵, 或者缩印成笔记应付考试。

3. 2. 2 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和学生的最低要求: 所有学生至 少能考 60 分, 而全校的及格率没有超过 60%, 这是师生必须正视的一个 问题。

3. 2. 3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严重缺乏。学生擅长解 决记忆水平的知识点, 而难以对付理解、综合、分析与应用层次的知识点。

3. 2. 4 学习目标不明确。半数略多的学生在笔试中不及格, 补考学生 的平时表现都较好。笔者就一直在思考: “60 分万岁! ”难道是其学习目 标吗?

3. 2. 5. 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普遍存在。研究组的平均出勤率为65. 6% , 同时, 至少95% 以上的知识点反复在课堂上强化。但试卷分析表明, 很多课堂上重点强化的知识, 学生没有掌握, 或者掌握得不理想。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也佐证了同学的隐性逃课。

3. 2. 6 懒惰、被动、严重依赖教材。至少 40% 的知识点在教材上能够找 到现成答案, 其余知识点需要稍加思考。如果不认真听课, 又因为开卷考 试而不愿意熟悉教材, 在仓促的考试中落第将在所难免。

3. 2. 7师生的教学目标各异。笔者的最低课堂教学要求: 帮助、强化、督促学生关注、记忆更多的必要知识, 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最高要求在于加强其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知、情、意、行的辨证统一过程, 以促进同学全面而自由发展。而多数学生只希望能应付考试, 最好与专业无关的课程都不要开设。师生的教学目标未在同一教学场域相遇, 这是令人痛苦而尴尬的现实。

4 结论

从试题难度考察, 教学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从平时成绩的考核看, 教学策略强化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 不利于学生自立、自律、自强的品格养成。针对问题, 提出以下改进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建议。

4. 1 加强学风建设

学生的“等、靠、要”被动、功利思想普遍存在, 教学管理应围绕学风, 狠抓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 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 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 开拓创新的学习精神。家人、民族、国家拒绝投机和务虚。

4. 2 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批判意识

学生在主观上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愿望, 但面临独立时机, 惶恐、迷茫、虚度、无所适从的心态展露无遗。面对教材、面对权威、面对偶像, 不怀疑, 不思考。独立批判意识的缺乏, 是制约大学生开拓创新的重要因素。

4. 3 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引导学生正确定位

自负与自卑是学生的两个突出表现。一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良好, 看不起同学, 看不起老师, 看不起学校, 到了高年级, 他们也许还在纠结自己的大学学习环境。而一部分学生过分自卑, 郁郁寡欢, 封闭自我, 无法做到心灵的开放和接受。两种人格特质都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教育有义务和责任给学生提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平台, 引导学生正确定位。

4. 4 树立学业考核的正确理念

学业考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必要而且重要。对于教师, 主要是了解教的质量和存在问题, 以便改进教学。对于学生, 主要是检测学的质量, 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引导师生正确对待考试, 我们必须有信心、勇气和能力接受任何形式的考查。

4. 5 重视形成性评价, 合理定位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较难检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性要求, 我们的自编测试最多能测试到认知层次。课程的情感、意志、行为层次的教学目标更多地依赖于形成性评价。因此, 加大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力度, 同时重视形成性评价, 不仅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优良学风, 还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发展, 端正教风。

4. 6 坚持因材施教

重点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实际, 加强中学学习与大学学习的过渡与衔接研究。多数大学新生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和创新学习等理念还未真正树立, 其中学学习经验在很长时间是其基本的大学学习策略。因此, 我们的教学及管理必须以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内化学习经验, 而引导、内化的前提是贴近学生实际。

摘要: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实现教学相长, 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自查教学效果, 发现敢于正视现实的勇气和能力是超越自我、实现自觉发展的动力源, 具有自觉教育意识的教师主体的发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学质量,自查,难度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8.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单选练习题 篇八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不是对教案简单重复的讲解,更不是像搬运工一样简单机械地将知识从教材上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学生。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悬疑和不确定性,整个过程蕴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轨迹,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情况,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些意外包括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也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及发表意见等。我和很多教师都十分害怕这种“意外”发生,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探索的过程是艰难的,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困惑,这些困惑、矛盾和问题值得不断反思、总结。

一、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如果学生总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展开讨论,他们的内心就会因为缺乏那种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因而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愿意参加这样的讨论,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发言人数少,讨论不热烈,时常有人“开小差”。究其原因,还是我把自己看得太重,让学生提问不够。没有了感兴趣的問题,学生怎能积极地投入精力去研究呢?我应该做的是让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将时间让给学生探究问题,而我现在还让得不够,原因在于自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思想中还有传统观念在支配着自己。其实教师要勇做先行者,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而不应该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

二、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每章的教学内容都十分丰富,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能够做到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的确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时,我引导大家合作、探究,展开想象后交流:“什么样的人生观是有意义的”,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尽情发挥,有时教学内容没完成,留下了遗憾。可见,在这里老师要把握一个度,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有责任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三、要反思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和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9.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单选练习题 篇九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选题

1、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是()

A生理特点——身体发育基本成熟期B心理特点——心理等基本成熟期C明确社会责任D进入青春期

2、大学生活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培养目标:专业化和高层次B、学习内容:素质教育和宽口径

C、教学方式:多样化D、生活方式:自由性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A、体是条件B、智是基础

C、继往开来D、美是内容

4、不正确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

A.躬行实践B.知行统一

C.积善成德D.坐而论道

5.人才素质的灵魂是()

A.德.B.智C.体D.美

6.在当代中国,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

A.中国传统文化B.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C.共产主义道德要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多选题

1、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是()

A、理想远大 热爱祖国

B、追求真理 善于创新

C、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

D、视野开阔 胸怀宽广

E、知行统一 脚踏实地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任务是()

A、培养合格接班人B、了解基本路线

C、了解高等教育的性质D、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E、专业化和高层次

3、大学生活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培养目标:专业化和高层次B、学习内容:素质教育和宽口径

C、教学方式:多样化D、生活方式:自由性

E、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方法是()

A、学习理论B、进行实践C、检验理论D、深入实践

E、熟背理论

5、四育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E、教育

6、三德是()

A、家庭美德B、职业道德C、社会公德

D、社会道德E、传统道德

7、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A、德是灵魂B、迎接科技文化挑战

C、迎接发展任务挑战D、迎接国际环境挑战

E、认识社会角色

8、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

A、继往开来B、智是基础;

C、体是条件;D、美是内容。

E、明确社会责任

思考题: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3、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D

3、C4、D5.A6.D7.A

二、多选题

1、ABCDE2、ABCD3、ABC4、ABCD5、BCD

6、ABC7、BCD8、BCD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习题一

一、单选题

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

A.生活理想的内容B.职业理想的内容

C.道德理想的内容D.社会理想的内容

2.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

到达彼岸。这说明()

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3.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解放军

战士,要当一个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

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这些都是人生理想中()

A生活理想的表现B社会理想的表现

C道德理想的表现D职业理想的表现

4.获得真理性认识并不等于确立了科学信念。要使真理性认识深入人心,成为科学信念的根

本途径是()

A大胆畅想美好未来B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C不断提升人生境界D努力保持心理平衡

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伟

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B.人道主义

C.科学主义D.革命英雄主义

6.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社会道德风尚

C.对外开放程度D.传统文化积淀

7.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

8.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A.信念B.理想C.情感D.意志

9.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A.大同世界B.小康社会C.和谐社会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理想否定现实B.现实否定理想

C.理想与现实无关D.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

二、多选题

1.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明确的理想,才能在人生的追求上不断去攀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人若没有明确的理想,就会像没有舵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迷失方向,甚至搁浅触礁。这就是说()

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C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E理想等同于现实,是立即可以实现的2、理想的特征是()

A、目标性:对自身实践行为的价值方向进行选择;

B、超前性: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

C、时代性: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联系;

D、阶级性:一定社会群体内的共同理想;

E、现实可能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3、理想信念的作用是()

A、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D、决定制约个人理想

E、体现社会理想

4、理想实现过程的特点是()

A、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

B、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

C、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D、理想的实现具有稳定性

E、理想的实现具有及时性

5、所谓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诚信仰。今天的青年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B.大胆地随心所欲地畅想未来

C.讲求实惠,放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D.积极参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E.满足于最基本生活需要的实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6、理想按照主体划分()

A个人理想B、社会理想

C、道德理想D、职业理想

E、生活理想

7、信念的特征是()

A、稳定性:一旦形成,终生不渝并具有巨大惯性。

B、多样性:人们需要的丰富多彩,导致信念的丰富多样

C、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是不罢休

D、亲和性:志同道合: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

E、实践性:根源于实践并积极反作用于实践

8、一般来说,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B、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

C、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D、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E、以上都不对

思考题:

1、理想、信念的涵义。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一、单选题

1、D2、A3、D4、B5、A6、B

7、D8.A9.D10.D

二、多选题

1、ABC

2、ABCDE3、ABC

4、ABC5、AD6、AB7、ABCDE8、ABCD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单选题

1、从逻辑上讲,每一个具体的法律规范,都由两个部分组成,即()

A、权利和义务; B、主体和客体; C、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所调节的是人们的()

A、权利; B、义务; C、思想; D、行为、依据法律关系主体的自觉意志做出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是()

A、法律事实; B、法律事件; C、法律行为; D、合法行为、犯罪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主观过错性; B、社会危害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罚惩罚性5、犯罪客体是指()

A、犯罪人具体实施的危害行为; B、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危害结果; C、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对象; D、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的完成形态包括()

A、既遂; B、未遂; C、预备; D、中止、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应当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B、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C、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后意思表示一致; D、不违反法律,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所有权是()

A、相对权; B、请求权; C、绝对权; D、具有时限性的权利、特殊诉讼时效的期间是()

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 D、四年、我国专利法所称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不能称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是()

A、非职务发明人; B、职务发明人; C、共同发明人; D、单位发明人11、商标权所有者的权利不包括()

A、商标申请权; B、商标专用权; C、商标转让权; D、商标许可权、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体现了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

()

A.人治 B.法制C.以德治国 D.依法治国

二、多选题、法律关系的主体参与法律关系,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这些资格包括()

A、表意能力、B、行为能力; C、权利能力; D、义务能力、法律权利的内容包括()

A、权利人可以自主决定作出一定行为的权利;

B、权利人要求他人履行一定法律义务的权利;

C、权利人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保护的权利;

D、义务人同意、以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须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法律行为可以分为:()

A、诺成法律行为;

B、实践法律行为;

C、有偿法律行为;

D、无偿法律行为、承担一般民事侵权行为责任的条件包括()

A、实施了损害行为;

B、有损害结果、C、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D、行为人有过错、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社会危害性; B、具有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制裁方法的严厉性、根据法律规定,下列哪些个人所得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A.甲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而获得的利息收入 500 元

B.乙向保险公司投保获得的保险赔款 200 元

C.丙因工负伤获得的抚恤金 3000 元

D.丁获得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教育奖金 5000 元、在我国,可以设立抵押的包括:()

A、动产; B、不动产; C、债权; D、知识产权、共同犯罪必须具备的要件是:()

A、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B、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C、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D、必须具有共同过失、民事诉讼参与人包括:()

A、诉讼参加人; B、证人; C、鉴定人; D、翻译人员、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有()

A 过错责任原则; B 无过错责任原则; C、行为违法原则; D、公平责任原则 思考题:、法律的一般含义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3、谈一谈您对法律关系特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C 2、D 3、C 4、A 5、D 6、A 7、C 8、C 9、B 10、D11、A 12、D

10.自考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后作业 篇十

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一节道德及其发展

1.[单选]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科学说明了道德起源问题。

2.[单选]通过道德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调节功能。

3.[单选]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认识功能。

4.[单选]道德不是亘古不变的,它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共产主义道德。

5.[单选]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被称为道德的社会作用。

6.[多选]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下表现了这种特殊性的有:

(1)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2)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3)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7.[多选]道德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道德发展的规律有:

(1)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2)道德沿着衄折的道路向上、向前发展进步。

8:[多选]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有:

(1)道德调节的方法也不断完善。

(2)道德的认识论内容不断加深。

(3)道德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4)道德对社会和谐及个人精神完善的促进作用不断增长。

9.[筒答]什么是道德的社会作用及其表现?

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10.[简答]道德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也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有了自觉的意识,人才会有意识地建立关系并改变和调整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1.[单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励志自强,崇高精神界的精神。

2.[单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

3.[单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精神。

4.[多选]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有:

(1)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

(3)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4)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其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5.[多选]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有二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6.[多选]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是因为: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7.[简答]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社会主义道德是现时代的先进道德,吸收了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道德文化和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时代精神而形成的。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优良的道德传统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1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也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8.[简答]简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1.[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单选]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3.[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才可以做到在实现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4.[单选]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5.[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是既能使个人的价值、荣誉和尊严合理地得以实现,又能集体中每个成员都关心集体、热爱集体。

6.[多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

(1)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3)要求发扬融人集体合力的丰富个性和自觉创造精神。

(4)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刨造精神。

.7.[多选]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不同层次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属于为人民服务要求的有:

(1)一心为公、无私奉献。

(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爱岗敬业、办事公道。

(4)遵纪守法、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

8.[多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的层次有:

(1)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2)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9.[简答]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和各种道德规范的系统整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因为;首先,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道德责任,一种人格力量,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安身之本,为人之道,成事之基。其二,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其三,诚实守信是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消除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社会公害,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单选]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荣辱观。

2.[单选]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3.[单选]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指的是光荣。

4.[多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引导人们:

(1)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2)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3)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

(4)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

5.[简答]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可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热爱祖国是首要_白{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群众史观是我们服务人民和哲学依据。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技术始终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崇高科学,追求真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热爱劳动、勤勉敬业光荣以少奉献、多索取,甚至不奉献、只索取为耻辱。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团结互助是维系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进程之中,是民族繁衍不息、强盛统一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守信既是为大处世的根本,也是成就事业的根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氏中国,诚实守信是全体公民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遵纪守法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构建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是一种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活动中不畏艰难困苦、顽强拼搏进取的斗志和甘于吃苦耐劳、在生活消费中自奉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的精神和作风。6,[论述]论述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就是要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起强烈的荣辱意识或荣辱心。.荣辱之心人应有之。爱荣誉而知羞耻,是人的社会性本质的表现之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东0方还是西方,都认识到人成其为人,应对荣辱之心有特定的要。求。重视荣辱,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精神财富。对今天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分清荣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古人早就有“不知荣肆万未能成人”的论断。只有知道了什么是人生的荣,什么是人生的耻,才能帮助分清人世间的是非、善恶、美丑,才能知道弃恶从善,学做真人。全体社会成员应当认真学习、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决不能以耻为荣,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美丑不清;应当明荣辨耻·扬荣斥耻,明确判断行为善恶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人格美的重要前提。

上一篇:龙华药业公司上半年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