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已编辑)

2024-09-17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已编辑)(精选8篇)

1.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已编辑) 篇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学生是怎样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自主学习、理解语言文字,并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教学的基本目的。

[教材分析]

《皮巧根桥》是语文S版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皮巧根在爷爷的帮助下,砍倒一棵大柳树,在一条小河上架起一座木桥,为过河的人们提供了便利,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的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大家一直叫这麻桥为“皮巧根桥”。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引导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启发。同学们见过什么桥?(生答:见过木制的小桥、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桥、立交桥……)

2、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桥有关的,课题是《皮巧根桥》。(板书课题)这是一座什么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桥,在此基础上再引出课题,巧设悬念这是一座什么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因为文字浅显而忽略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和对课文的初读而直奔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些学生的课文能读得比较熟练,但读得不正确。因此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初读课文是学生理解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的第一步。)

三、根据“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进一步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是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去交流解决,深刻地感悟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

2、学生汇报。(1)皮巧根是怎样架桥的?(2)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正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突破重点和难点。因此,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四、自读课文,深入感悟

1、围绕“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是怎样架桥的?在书上画一画。

(2)、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喜欢叫“皮巧根桥”?

2、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3、集体交流。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生答:因为上学路远,跳过急水河比较近,可是要跳过急水河还有人掉进河里,发生危险,在河上架桥会很方便。)

①指名读一读课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读了这些自然段的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课文中写第一个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个孩子想做打鱼英雄,第三个孩子想第一个飞到月球上去,他们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实际。)

(2)、皮巧根是怎么做的?你画了些什么句子。

①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教师随机出示:

A、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动手砍柳树。

B、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

C、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

②教师根据学生读出的句子,概括板书:磨斧子--砍柳树--树架在河岸上--砍树枝--加栏杆。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在造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为什么后来有了新桥,人们还是寻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①学生读14-15自然段

②指名汇报(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无限感激。)

(让学生带着问题,抓住重点句子去阅读思考,去合作讨论,去交流解决,去领悟表达,这样做。既是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需要,又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到阅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一、总结全文,鼓励练笔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生答:我感受到了皮巧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他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他真了不起,我应该向他学习。)

2、在生活中,像这样有爱心的人还有很多,你能以“爱心”为题,通过一两件事来体现人物的良好品质--爱心吗?

(学完了课文,总结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既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又激起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由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练笔写一写身边的好人好事,既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文章结构简单,语言朴实,字里行问蕴含着真诚的“爱心”,教师没有作讲解分析,只是作点拨引导,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理解感悟,受到教育和启发: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皮巧根桥 (S版四年级上册)]

2.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童年是一幅画,画中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诗,诗中有我们明媚的笑脸。在作家张益眼中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题。

2.、介绍麦哨

师:谁见过麦哨?它是农村孩子特有的玩具,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打一个小洞,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

3、感受麦哨声音的美

模仿麦哨的声音

二、自读检查生字

1、自读课文

师:孩子们,好听吗?那我们就在这麦哨声中走进课文,去寻找更多的快乐吧。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师:听到同学的读书声,我就知道了你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拿出词卡)

师:我们就开火车来读一读,来,这一组。

三、品读赏析,感受风光美

1、读第四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那我们快到第四段去看看,欣赏一下那的田园风光。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原因写在旁边。

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

师:这位女孩画得可认真了,用直尺画,线条很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画的句子。

预设1:(感悟颜色,丰收)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师:还有谁喜欢这句?请你来读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颜色)那么多的颜色,让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五彩缤纷】还有谁来说说,这句话还让你看到了什么?(嫩荚、豆荚、萝卜种子)真是硕果累累,好一幅(丰收的景象)!快丰收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快乐地读一读吗?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快乐。

师:我们接着交流。谁再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预设2: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根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

师:真好,我也有这种感觉。好像连麦穗儿都要唱歌了一样。它唱的是(丰收之歌,也是喜悦之歌,)谁来高兴地读一读?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高兴。谁觉得自己可以比他读得更好?

预设3: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

师:季节的变换,田野的色彩也在变换,就像一幅流动的画。

四、再读文,感受活动乐(玩、吸、吹)

师: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是那么的美,那在田园上割草的孩子们呢?他们美不美?美在哪?

预设: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师:这写的是孩子的衣服,嗯,很有眼光,还有谁来说说自己找到的美?

预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这写的是孩子的外貌,

3.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 篇三

1.识字与写字

(1)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2)认识24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及教参中要求的带生字的词语。(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2)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逐步做到边读边思考。

(3)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注重词语的运用和积累。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抓住段中的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内容。

(6)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体会逗号、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3.习作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经历过的有趣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读给别人听,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学写观察日记、请假条两种应用闻。

(3)看图作文,能根据多幅图展开想像,把图中描绘的内容写清楚写明白。

(4)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2)在交谈中要努力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听完后再提出;在交谈中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5.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2)在两次“语文大课堂”活动中,要精心准备,积极参加。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动口、动脑、动手,把活动——表达交流——习作结合起来。2009-2010 学 下 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别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教学活动时数备注 1导言——

1、大海的歌

22、帽子和鸟窝——

4、沙滩上的童话 3语文百花园一——

6、蜗牛

47、寓言两则中秋节

58、好伙伴——语文百花园二运动会 6语文百花园二国庆节

79、电脑棋手——

10、走马灯的奥秘 810、走马灯的奥秘——语文百花园三 913、古诗两首——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1016、赵州桥——语文百花园四 1117、七颗钻石——

19、倾斜的伞 1220、一颗豌豆——语文百花园五 1321、群众也在淋雨——

23、“神童”的秘诀 1424、说话算数——语文百花园六 1525、古诗两首——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1628、南极,一片净土——语文百花园七 1729、炎帝创市——

31、阿凡提的故事 1832、哪吒闹海——语文百花园八元旦节 19复习20复习21复习22期考

教案

课名导言课新授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本册所学内容,使学生对本册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2、提出本册学习要求,并规范课前预习和课前五分钟要求。

3、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了,三年级的同学们在学校已经是哥哥和姐姐了。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给小弟弟和妹妹们做出榜样。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比原来我们所学的又加深了不少,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目录。大家翻开书

二、分析本册所学的内容

师:我们先来看看从目录上看这个学期我们一共要学习多少篇课文啊? 师:除了课文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学习内容那就是——语文百花园

师:说得对,在这个美丽的百花园里,大家都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我们要向勤劳的小蜜蜂那样,勤劳地在这些物产丰富的百花园里吸取丰富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下来,就可以酿造出最最香甜的“蜂蜜”来!这个蜂蜜谁知道是什么啊?

师:此外,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好汉字不但会写还要会灵活运用,所以编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还帮大家安排了三次的识字。而且每次识字里都有好听的儿歌,还有许多的好听的故事,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想不想赶紧学习到这些知识啊?

师: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三、总结提出学习的要求 生述,师小结板书。

1、课前要认真预习。(1读2划3想)

1读就是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和课后的生字读五遍,如果五遍读完还没有读通顺和流利那就再读五遍,直到自己读给自己的家长听他们觉得满意了才行。读好了之后,每篇课文都要给家长签字,怎么签呢?xxx已经读了课文()遍,读得()流利。2划那就是读好了书之后还要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还记得怎样去找自然段吗?(对,去找前面空了2格的地方),划出了自然段的序号第二项的要求就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划是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把每一课里的生词给划出来)怎么样知道哪个是生词啊?(对了,翻开后面的生字看看,再去课文里找,只要能与生字组成词的我们就叫它——生词)比如:第一课里.....3想,又是什么回事呢?古代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勤奋求学而不用心思考,最终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心中有疑问而不想办法去解答,久面久知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点一点地忘光。

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个会学习的人,更要做个会思考的人,会提出问题并能解答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最全面的人,最最让老师和同学钦佩的人。所以我们在预习时还要学会想,想什么啊?(有很多,比如:课后的思考题,还有对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清楚的词语啊句子啊,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宝贝?,对啦,用它来记录下来,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甚至同学之间也可以,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解答,也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快乐的果实。

2、课前预习我们会了,接下来还要注意什么呢?对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专心听课可是学好知识和本领的关键。上课学习也有个小窍门:1听2想3笔记

3、提出课后复习的要求

认真作业,勤读背书,认真写字,勤写日记,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4、提出课前五分钟的学习要求

四、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师:老师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桌的努力、全班的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教案

课题 1大海的歌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2课时 教 学 目

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 学 重

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教 学 难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教学手段、方法谈话、讨论、交流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

(二)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看了录象,再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四)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3)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个人修改

计a播放录象一: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课件出示填空: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a播放录象,(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第二课时

1、复习会认字。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4.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树叶(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浏览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生字,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双竖线分段)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⑵学生按要求自学。⑶组织班内交流:

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7.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⑷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选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④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组织一次小组活动 3.预习下一课。

内容:①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②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③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

2.《芦叶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5.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 篇五

那些笑容如同撕裂朝阳般甜美灿烂,她用饱含深情的腔调去演绎一场惊骇世俗的美,她的名字叫爱……。

每一天晚上都习惯着在香樟树下看着书,那些厚重的树荫像芦苇循序地疯狂生长着。树叶与树叶之间的罅隙透出一点点的光晕,如同凤凰花在一夜之间静静地绽放。聒燥的虫鸣在张狂地蹂躏城市的落寞,宁静的水泥路深沉地呼吸着,来往的路人目光涣散,平凡。却因为拥有着不同寻常的梦想,他们的世界却是璀璨的……

午后的阳光是最透明的如同薄薄的蝉翼萦绕在茂盛的夏里,电视像一场无声演绎的电影,琳琅满目的是那些华丽而破裂的广告,画面不断地跳帧。最后,画面出现的却是今年的快乐男生八进七决赛的预告片,饶有兴趣地回想起去年的的快乐女生像夏跋扈着那些没完没了的热度,相比之下这届的快乐男生像是一种乏味单调的海选,记忆如同夕阳般惶惶然地沉入地平线,去年的夏天,和煦的风吹落了簌簌掉地的樟叶,膨胀的空气里掺入一种辛辣的清新。喧嚣的教室里每一个双眸都透出无比的明亮。还记得,他们讨论的是去年的快乐女生。谈论的话题像是一个巨大的树荫覆盖着整栋的教学楼一样,斑驳的碎片氤氲着如同冰冷的湖面,那些盘旋的雾气久久地没有散去。在晚修课的时候,看着邈远的黄昏一点点地被吞噬,竟然会感觉到青春就这样地打马而过,穿过了紫堇,穿过了流年。

6.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六

本单元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 ,由四篇课文与语文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观潮》、《火烧云》与一篇略读课文《四季童话》。

《古诗三首》分别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元稹的《菊花》和张继的《枫桥夜泊》。

《望洞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菊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爱菊之情。《枫桥夜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愁闷的心情。

《观潮》一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时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奇丽、壮美的自然景观。

《火烧云》这篇课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季童话》以春姑娘、夏娃娃、秋姐姐、冬哥哥四个可爱的人物形象为主人公展开情节,描写出四季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单元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随文识字,会写28个生字,会认11个字。重点字词:渐、眠、卧、沸腾、恍惚、葡萄、霞。

2.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兴趣。3.学习课文时能“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单元学习重难点:

学习课文时能”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意在使学生在欣赏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同时,还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从而达到读中悟写的目的.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

5、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学习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学习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望洞庭》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学习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2.解题。

3.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二、结合注解,自读自悟

三、思考: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四、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五、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六、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湖光秋月---交相辉映

望洞庭 潭面无风---平静朦胧 景色迷人

洞庭山水---浑然一体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菊花》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学习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2.解题。

3.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二、结合注解,自读自悟

三、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四、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五、学习生字词(1)学习生字词。(2)理解诗句的意思。(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5)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六、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板书设计:

秋菊满院---似陶家 绕篱赏菊---日西斜

菊花 爱菊情深

不是花中---偏爱菊

菊花开后---更无花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枫桥夜泊》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学习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2.解题。

3.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二、结合注解,自读自悟

三、思考: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四、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五、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六、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所见所感

枫桥夜泊 凄凉愁闷

所闻

学习反思: 观 潮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学习重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学习重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准备:PPT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写生字,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潮来前

观潮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学习准备:PPT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4、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板书设计:

潮来前

观潮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学习反思: 火 烧 云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准备:PPT 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自学课文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

(二)检查、反馈、交流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 10 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三、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②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避免重复、点题、与后文照应,写出火烧云动感。“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四、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

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这样写不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写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五、总结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继续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学习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一)自由读读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自然段,说说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颜色形状)

(二)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1.你从天空中找到哪些颜色呢,用“——”划出来。你有什么感觉?(颜色真多呀)

2.这么多的颜色,怎样把他印在脑海中呢?试着把这些颜色分分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导:“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一样的()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3.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①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玫瑰红、苹果绿、辣椒红„„)②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5.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个一会儿)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多:马、大狗、大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板书:样子)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板书:消失)教师引读。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形态美;“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的动态变化美等)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重点让学生体会:“那条狗十分凶猛——大狗也不见了。”的生动情景美;“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的形态美。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7.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来组段。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把你的想象说出来?

8.同学们想象得真美!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瞬息万变——)9.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一番。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1.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你是怎样理解“恍恍惚惚”的?“沉静”与“沉浸”的意思一样吗?区别在哪儿?

②“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3.导: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摄录了下来。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穑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 13 的脑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美丽,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幸福和多彩呀!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五、作业布置

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火烧云 颜色

变化 形状

多又快

四 季 童 话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

7、个生字。学习重难点:

了解课文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四季风光图片。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读了课题后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三.小组交流,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季节的特点的?

2、学生选内容,找句子,圈词语,写感受,感情朗读。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组内以各种形式品读句子,体会“把景物形象化”的写作奥秘。

四.全班交流,深华感情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

2、汇报过程中,引导他们边读边想,再通过配乐和图片再现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体会感悟文本。

3、用一个词(一句话)概括四季的特点。

4、积累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7.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本单元由四篇课文与语文百花园三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三篇精读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成长》与一篇略读课文《球王贝利》。四篇课文写的是不同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忘怀的事情,是以“成长”为题材的文章。

《满山的灯笼火把》一文,是作者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遇到了危难,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救援的动人情景。既表现了孩童时的“我”具有自救意识和野外生存能力,有体现了浓浓的亲情。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写的是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在学生时期,启蒙老师的教学方法给她的其实,影响了她的一生,使她在以后的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事,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成长》描述的是一个意大利的小男孩儿约翰买香肠、可乐和送报纸的故事,告诉人们约翰的父母从小培养他生活能力的做法,更利于他的成长。

《球王贝利》讲的是世界著名的“球王”贝利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想方设法刻苦练球,他的天赋和真诚赢得了教练的帮助,后来成为了“球王”的故事,从而证实了“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单元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随文识字,会写30个生字,会认15个字。2.让学生明白人的成长少不了别人的关爱帮助和教育。

3.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讲述的事件,用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明白人的成长少不了别人的关爱帮助和教育。

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讲述的事件,用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

满山的灯笼火把

教学目标 :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充满关爱亲情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充满关爱亲情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充满关爱亲情的品质。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满山的灯笼火把。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本课生字词。瘦 杂 盲 婆 幕 溜 亏 恰 肢艰苦 坚信 渴望 喧哗 悠长 哆嗦 焦急 挣扎 援救 幸亏 盲

3、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问题3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发言。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送到乡下吗?(因为“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充满关爱亲情的品质; 2.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教学重难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课

1.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大家默读课文3、4、5自然段。反馈:坚强、勇敢、沉着、冷静、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

2.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找出书中有关句子。老师边指导理解边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是心理描写,说明他坚强、勇敢、有头脑。指导朗读出坚定的语气

第四自然段:表现出他坚强、沉着、冷静。(板书:不哭也不喊)第五自然段:他坚持什么?你坚持过干什么吗?

1.文中的我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在孤寂寒冷的时刻,也害怕过,也着急过,文中哪儿写了?你从哪儿看出他害怕、着急的。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

A第二自然段末尾。体会“哭着、喊着、挣扎着”指导朗读(注意要读得重些。快些)板书:哭喊着

B第四自然段末尾。这一句没有写作者怎么样,为什么你却感觉作者害怕、着急呢?

我为什么会坠入土里?

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天气的恶劣,行走艰难。(找出重点词语,注意朗读)在遇到坠入井中的危险时,我先哭喊着,挣扎着,很快,我明白这样不行。于是不哭也不喊,拽着井边的杂草坚持着、坚信着,我坚信的来救我的亲人们真的来了吗?结果怎样?默读课文6至8自然段。

1.我当时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体会:一声又一声、一线、一片、一大片等词语,指导朗读。

2.我当时怎样?泪如泉涌(板书:泪如泉涌)理解:泪如泉涌

3.师述: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除了指泪是热的,还有什么是热的?心为什么是热的?(被乡亲们的关爱之情感动了,这是感激的泪)板书:关爱之情、感激之情(师述:亲情是伟大的。由于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所以我们更要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设问句)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

1师述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9 满山的灯笼火把

沉着 冷静

坚强 勇敢 关爱之情

| |

我 --- 哭喊着 --- 不哭也不喊 --- 泪如泉涌

| |

有头脑 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挂图、生字卡

一、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度读熟。

2、默读思考:(1)课文讲了林巧稚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3、指定学生朗读,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

4.学生默读全文 5.、然后议论

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学习课文内容,体会红作者情感。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讨论、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3、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理解感悟

第2、---

1、0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其中

2、—

8、段简明易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可引导学生理解。

三、交流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教学教程

四、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摘抄好词好句。板书设计: 成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反馈比赛情况。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

(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

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

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

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

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

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

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

1、-

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3、体会第7、-

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4、齐读第1、4、自然段,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没有相类似的经历,结合生活实际和大家谈一谈你的看法。

三、总结全文

1、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是不是该记住他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

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

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

四、作业

1、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2、把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文章《乌塔》和《爸爸错了》。板书设计:

球王贝利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四、默读课文,思考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2.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五、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1.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1)教练看出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3)教练爱护这样的人才。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教练满足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打动了教练。

(2)教练认为他是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教练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 板书设计:

球王贝利

8.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已编辑) 篇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 的语言美、韵律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

演示文稿(小草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作家王宜振把我们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诗歌世界,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首文字,韵律都很优美的诗歌《小草之歌》,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2、板题

3、齐读课题

4、结合上节课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你谈谈小草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答)小结: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草。

5、师:老师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老师走到谁面前,谁就读一小节)(伴乐)。

小结: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声音真好听。

6、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并解决了两道自探题,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1)小草之歌中的“之”相当于什么?(生答)师:那小草之歌,也就是——小草的歌。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课题。

2)看第二题:按结构、内容,诗歌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

师小结:上节课同学们收获不小,老师真高兴。

二、学习诗歌,理解感悟

(一)学习1~3小结

1、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朗读1~3小结,并根据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2)生提问。

3)师:老师归纳了几道自探题,找同学谈一谈。(出示)(自探题下写有自探方法),学生在下面边读边自探。

2、解疑合探

1)这一部分写了小草什么特点?回答、板书:索取很少。

2)修辞方法:拟人。

小结:把小草比作人进行自述,显得生动、亲切、易懂。在写作时,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形象。

3)“我向大自然索取很少。”什么意思?(生答)师: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含义,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小草不渴求什么,只有阳光、雨露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带来绿意。

3、找2组女生读1~3小节(一组三人)(要读出对小草的喜爱)。

师小结:小草是渺小的,他却那样乐观、自信;小草是弱小的,他却那样勇敢坚强。让我将小草的喜爱融入到课题朗读之中,齐读课题。

(二)学习4~6小节

1、设疑自探

1)师导入:诗歌前3小结结构上相同,且用得都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我们可以用继续用学前三小节的方法学习4~6小节。在提问时也可以分析、总结前面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我们看一下1~3小节的问题(师带领学生分析从那些方面进行提问)。(内容结构上,写作方法上,重点语句上)

2)请同学们默读4~6小节,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字词查字典解决。

3)提问。

4)师归纳自探题和自探方法。

5)生自己探究。

2、解疑合探、汇报

1)生答:_______。师:是呀,那微不足道的小草在防洪固沙方面还是大功臣呢!请看这几张图片......师:山坡上的小草将根深深地扎入泥土之中,并连接成网,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稳固沙土。

2)生答:_______。师:(出示图片)每个城市如绿毯般的草坪,给祖国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活力。

3)特点:防洪固沙,美化环境。师:(无私奉献)。

4)让我们将对小草的赞美之情融入到课题之中,齐读课题。

3、师:朗读这一部分时要用坚定的语气,读出小草自豪之情。(找2轮6名男生读)。

师:诗歌具有节奏美,要读出抑扬顿挫,体会诗的内容和意境是读好诗歌的关键。

(三)学习第7小节1、1)设疑自探

在万木萧条的秋冬季节,小草又作何感想呢?

2)全班齐读第7小节

3)面对这一小节你又有何问题要问呢?(别忘了我们总结的提问方法)

4)生提问

5)师归纳写于黑板上

6)生自探

2、解疑合探

1)先同桌互相说一说。

2)汇报“枯槁”草木干枯,枯槁的小草什么样?看一看大屏幕。

3)师:为什么不要担心我面容枯槁?师:我不禁想起了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出示诗,并读)。

师小结:小草用不死的心灵支撑着枯黄的面容,用泥土孕育新的生命与希望,看冬去春回,草地上又是一片生机勃勃。

4)特点:生命力顽强(板书)

5)让我们将对小草的崇敬再一次融入到课题朗读之中。(齐读课题)。

3、表演读这一小节

(四)、质疑再探

1、师:在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下,解决了所有问题,这既是我们自学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同学们,还有什么质疑呢?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小草之歌呢?(生答)(借赞美小草,赞美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2、多么美的一首诗,谁愿意美美地读出你喜欢的小节?(学生选后展示)师:真是以情动声,生动感人。

(五)、运用拓展

1、师: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在你的小草图上写几句赞美小草的话(伴:《小草》歌曲)。

2、展示

三、总结全文

师: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海角。伴着这首动听的《小草》我们的课即将结束,愿同学们也成为一棵小草,平凡、可爱、坚韧、顽强,为世界争光添彩。

18、争吵

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体会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争辩()聚精会神()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⑪西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⑫()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⑬()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19、小泽征尔的判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2会用“全神贯注”“再三”“只有。。才”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欣赏小泽征尔演奏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交响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交响乐,请欣赏。(教师随机介绍什么是指挥家、指挥棒、乐队、乐谱)

师:这位风度翩翩,洒脱、豪放的指挥家就是日本的小泽征尔。

2、“学生判断”的活动

师板书“小泽征尔’教师故意把“尔”写成“耳”,看学生反映,对大胆给老师提出错误的同学提出表扬。让学生评价这位同学为什么受到老师的表扬?

师:从这位同学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发现了错误。更值得表扬的是你在众多听课老师面前,你能勇敢地站起来说出你的判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啊!大家鼓掌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许没有发现错误,也许发现了不敢说出自己的判断。我想学习完《小泽征尔的判断》这篇课文,你一定获得很多启示。

二、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问: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感知,复习新词。

1、导语:同学们心中有这么多的问号,这很好!,(虽然同学们的问题还有些肤浅,但是没关系,因为“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那么,围绕乐谱错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默读课文。(出示要求)(1、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字音。

目的 附和 桂冠 和谐 权威 夺魁全神贯注 考虑 再三 郑重声明

3、小泽征尔是什么人?

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指挥——发现——重奏——还发现)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指挥家大赛——决赛——面对国际大师——

他判断的对吗?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记叙了小泽征尔参加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不附和音乐界权威的意见,坚定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而夺得大赛桂冠的事)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惑。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导语:这个故事发生在小泽征尔24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指挥,那年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前三名的决赛中,作出了“不,一定是乐谱错了!”的判断。正是因为这次比赛他成了家喻户晓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呢?

1、在前三名的决赛中,他最后一个出场。问:他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着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①指名读,评价。指导读重点词语。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如果让你参加这样的比赛,你的心情会怎样?

出示:这是一场()的比赛,如果我参加这样的比赛,心情会()。

(世界一流、紧张、激烈)带着你所理解到的心情再读。

③能参加这样世界一流比赛的人一定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板书:出色的音乐才华。)

④小泽征尔来到欧洲参加指挥大赛,可不是来紧张的。“聚精会神”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有到小泽征尔有着怎样的梦想?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小泽征尔就是在这样的比赛中,带着自己的梦想,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饱满的激情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乐曲是那样的激昂,那样的流畅。突然,小泽征尔发现了乐曲中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问:此时,小泽征尔会怎么想?

当他将这个发现说出来之后,现场的作曲家和评委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现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是小泽征尔的错觉。

①“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②当小泽征尔说乐谱中有错误,现场的作家和评委会怎样对他说?(指导郑重声明应该脸带严肃,声音肯定。)

出示:当小泽征尔指出乐谱中有问题时,所有评委和作曲家郑重声明:“()。”

导语:面对众多音乐大师的质疑,面对他们的郑重声明,小泽征尔是怎么想的?观众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面对众多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①读,他评。引导学生再这样读。权威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②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你有什么样的疑问?(为什么考虑再三?考虑什么?)

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泽征尔为什么考虑再三?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参赛的小泽征尔,你会考虑些什么呢?(到底是

乐队的错、还是自己的错、还是乐谱的错?)

④是啊!到底是谁的错呢?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一读这两段话,与小泽征尔一起来进行考虑判断。

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着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对。

⑤结合上述内容讨论完成填空。

不是()的错,因为();不是()的错,因为();

因此一定是()错了

⑥那么由此小泽征尔做出了他考虑再三的正确判断,(板书:正确的判断)

是什么?出示两句话“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顶是乐谱错了!”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试着读一读两句话(教师指导感叹号的读法。)

⑦、在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时候,现场的观众会怎样呢?现场的观众会说:“()”

⑧导语:面对权威的质疑,面对观众的怀疑,小泽征尔大吼一声,大吼一声是什么样子?大吼一声地读。从“大吼一声”中你可以体会到小泽征尔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出示:面对权威的质疑,面对观众的嘲笑,小泽征尔心里想:“()。”读出你的感受理解。把这句话带进课文中再读!

⑨导语:同学们,小泽征尔如此的表现让我突然有了想表演的冲动。下面我来当权威,找一个同学当小泽征尔。(指导学生说出郑重的语气和小泽征尔的自信)

⑩从小泽征尔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品质?(不怕权威、坚持正确判断、有自信)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导语:是啊,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门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此时你又有什么疑问?学习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找答案。

2、读出原因。

3、出示: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坚持正确判断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又不附和权威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4、现在你明白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大赛夺魁了吗?

5、如果你就是比赛的评委之一,除了为这位坚持自己判断的指挥家热烈鼓掌之外,你还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如果我是比赛的评委,我会对小泽征尔说:“()。”带着对小泽征尔的赞许再读。

6、另外两个选手也发现了问题,但是面对环境的压力,他们没有坚持。他们在放弃了自己的意见的同时也放弃了冠军?如果你是另两个参赛的选手之一,面对小泽征尔的夺冠,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小泽征尔的夺冠,我想说()。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只有坚持正确判断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7、总结:是啊,小泽征尔除了他出色的音乐才华以外,更重要的他坚信自己正确的判断,不依附权威们的意见,所以他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四、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现在,看一看我们之前提过的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回顾问题。是啊,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你的收获会更多啊。

2、再一次面对这位儒雅而伟大的音乐指挥大师,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谈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3、出示格言(有关信心的格言)”。

4、就是这样一位指挥大师,不但以他深厚的音乐修养让世人折服,更以他坚持正确判断、自信、不依附权威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世界。让我们带着崇敬再读题目“不!是乐谱错了

5、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小泽征尔出色的指挥艺术。(出示视频)

五、作业设计.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亲人听。

2、阅读《科学家的问题》,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20、皮巧根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导入谈话。

回忆本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一定见到过许多桥吧,老师准备几张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这里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跟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遇到问题怎么办?(查找工具书、请教同学等)同学们真会学习,那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89页,按照自学提示要求自学吧。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借助音节认读生字,“陡、峭、朽”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的?注意区分:“陡与徒”、“峭与俏、悄、稍、哨、捎、梢”、“朽与巧”的区分。认读词语:绕道、陡峭、朽烂,说说词语的意思。

2、本课有三个生字(课件:陡、峭、朽),看看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写三个。请同学们独立写峭和朽。用部首查字法查“陡”字时,应该查什么偏旁?还有什么字也是左耳旁?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好,让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分自然段读一读吧!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呢?请15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定学生分段读课文,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2、课题是“皮巧根桥”,通过读课文,同学们认为课文究竟是什么体裁?是写景物或是说明文吗?(写事)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的发展顺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围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

1、谁架了一座什么桥?

2、他为什么要架桥?

3、是怎样架桥的?

4、人们为什么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

5、后来有了新桥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这样叫?

带着问题读文,用“---”画出架桥的原因。用“﹏”画出架桥的经过。(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奖与评价的语言。)

六、感悟写作特点

1、比较下列句子中“某某说”的后面使用什么符号。(课件)

课件出示:

A凡是过桥的人都说:“有了这皮巧根桥,过河真是方便多了。”

B“最好发生火灾,”一个孩子说,“那我就能从大火中把娃娃救出来。我就是救火英雄!”

C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

提示语“某某说”的后面使用什么符号,要根据提示语所处的位置来定。仿照上面的例子,试着写句子。

2、课文开头写其他孩子关于怎样做英雄、如何出名的议论和皮巧根的不声不响,从而突出了皮巧根的性格特点,这种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关的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修辞手法叫衬托。

仿写:深秋已过,公园里一片凋零,月季、百合、海棠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梅花凌寒独放。---

七、巩固练习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板书设计:

20皮巧根桥 架桥的原因:

架桥的经过:

磨斧

砍树 爱心

把大树架在河上(尊敬、喜爱、赞美)

砍光柳枝

加上栏杆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我们的解读】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目标】

1.认识“垛、哄、遗”等生字,会写“哄、爹、砸”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悟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导入新课。

谈话激趣: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板书课题)。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好了在小组里说一说。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展示:

1、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1.结合资料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 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 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68 下渗冻结成冰

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

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 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 巨石的由来。学文探究:

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反 复读句子,练习读出语气。

3.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

操作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4.学生汇报: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

看插图。练习读出语气:小朋友们认为“太可笑、太奇怪”了

(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

李四光真会动脑筋。

5.“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开这个谜题。他是如何研究

的?默读课文,划出

有关语句。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第九自然段:抓住“学习、考察、想”等词语,感悟李四光对大石头能产生那么多“为 什么”!

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

——第十自然段:“考察研究、发现、推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 的可贵品质看插图,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 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三、总结全文

1.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蕴含着巨大价值。所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1.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22、地图上的发现

【我们的解读】

课文记述的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表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教学目标】

1.认识“魏、廓”等生字,会写“吻、锯、拼”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

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宣布课题,导入新课。(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三)思考:

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

[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理成重点问题,使其 他问题迎刃而解。]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展示:

2、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讨论、探究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

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

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 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72(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

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

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三、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1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请写一写。

23、新型玻璃

【我们的解读】

《新型玻璃》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这篇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学性。【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高科技产生兴趣。2.展开想象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并把它介绍给大家。3.以推销产品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能通过想象设计新型玻璃,从而对高科技产生兴趣。掌握推销产品的表达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作为华能科技公司业务部的经理将以《新型玻璃》一课对大家进行培训,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小小推销员,大家有信心吗?(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四)思考 :

公司新开发了好几种新型玻璃,大家想了解吗?快点打开书,谁来读读第一段?其他人想想这是什么玻璃?它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板书: 名称 特点和作用 夹丝网 防盗玻璃自动报警 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展示:

3、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集体交流

1.我们公司有一位推销员在推销这种玻璃时,遭到了客户的拒绝,这是为什么呢?

2.一位施工单位的工程师想要为修建中的一所医院购买病房需要的玻璃。

推销员:嘿!我是华能科技公司推销部的业务员,我公司新开发了一种产品,名叫“夹丝网防盗玻璃”。

客户:(表情)不满意地皱起眉头。

推销员:这种玻璃的特点是可以自动报警,用到医院里简直太合适不过了。这种玻璃非常便宜,100元一平米,如果你们需要,可以找我。

客户:(不耐烦地)太贵了!我们这里根本不需要这样的玻璃,请你快离开这里吧!

3.应该怎样做呢?谁来读一读“推销方法启示”?其他人想这四条中哪一条最重要呢?

幻灯:推销方法启示

(1)说话要有礼貌,态度诚恳。

(2)了解客户的需求,说清楚产品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产品带给客户的好处。

(3)根据客户的心理,实施相应的价格优惠。

(4)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4.谁愿意按照这四条方法来试一试?其他同学都来当评委。实践阶段

(三)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

24、人类的“老师”

【我们的解读】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精巧奇妙的构造和特殊的功能,为人类创造发明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人们根据蛋壳的外形特点,建造了许多有名的建筑物,如:悉尼歌剧院。这其实是运用了“仿一仿”的方法。现在已经有了新兴的科学,叫“仿生学”,简单来说,它就是“仿一仿”(学一学)的创造方法。我们可以模仿某些事物的形状结构或学习它的某些原理,创造出新的物品,产生新的效果。

本活动,通过了解人类运用仿生学进行创造的实例——薄壳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创造发明提供有益的启示。【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向。

2.引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理解“雷达、原理、关键”等词语。【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向。【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思考: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

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二)整体感知 :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展示:

1、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集体交流

1.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抽查识字效果。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2.读完课文,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3.学习链接:P111“仿生学”

4.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填写表格。5.汇报交流

三、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阅读《鼹鼠的启示》。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绍清楚。

4、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进一种笔,能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展开想像,将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语文百花园。让我们开始语海畅游吧!

1、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这个游戏有的同学可能玩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1)自己读例子:藕断丝连——连绵不绝——绝处逢生„„ 轻易而举——举一反三——三长两短„„ 微不足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

(2)小组内练习:

1、2小组3、4小组5、6小组分别进行一组练习。(3)指名学生班级内展示。

(4)师生共同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如:生龙活虎——虎头虎脑——恼羞成怒„„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1)自己读例子:小船远去了。(轻快的)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哪些内容? 什么样的小船?怎样地远去了?

(2)自己先独立做练习并写到书上,然后小组内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4)同桌互相检查修改。

二、积少成多:

老师知道许多同学积累了好多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谁愿意给大家说几个?今天我们在学习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1)出示:读读背背的词语和名言警句。

(2)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3)师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79(4)指导背诵: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教师抽查。

三、阅读平台

(1)自己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短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启示,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默读短文,想一想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什么启发,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4)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说出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哪些许多方便吗?(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哪些收获?(如:我们人类往往可以从其他生物那里获得启示。)

四、总结: 第三、四课时

一、能说会道:

我们日常与朋友沟通是通过口头的语言传递来完成的,口语的表达是需要反复训练的,下面我们就进行口语的表达的训练,看看谁口齿最清楚,最能说会道。

(1)将课前搜集的关于笔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出示课件:笔的发明及演变的过程。

(3)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一种笔介绍给他听:注意把笔的结构、质地、发明及演变的过程说清楚。(可以采用“笔的自述”、“笔的对话”等拟人化的方法表演。)

(4)指名汇报,集体评议修改,看谁说的好,演的棒。(5)回家后讲给家长或邻居听,请家长或邻居评议。

二、笔下生辉:

平时喜欢写作的同学,现在是你大展才华的好时机,看谁写的文章最出色。(1)你最喜欢哪种笔?你了解它吗?(可以从它的外形、质地、结构、功能和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去思考。)

(2)小组内交流:展开合理的想像,未来的笔会是什么样子,会具备哪些新的功能。

(3)打好腹稿,写出初稿。

(4)班内交流,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5)自己修改初稿,读给学习伙伴听,征求意见。(6)把你们习作读给家长听。

三、小结: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继续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曾经”“终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

一、依据学案内容,自主学习。

二、学习字词,教师指导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学习多音字、四字词语。

三、指导学生分清课文层次

1、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自己依学案思考,标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展示)

一、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导入新课。

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纵横11个省,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使红军失去了千千万万坚强战士,以敌人失败、我军胜利而告终。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在红军过草地时,发生在一个小红军和一位首长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分组交流 围绕问题:

1、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

2、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军的倔强?

三、讨论交流。说说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红军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从中体会小红军的倔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至十自然段,特别要读好描写小红军言行的部分,读出小红军的倔强、可爱。

五、默读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1、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

(1)调转马头,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2、“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陈赓“调转马头、奔跑起来”说明他已意识到小红军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险。“狠狠地打”表达了陈赓深深自责、十分悲痛的心情。他明白了:让小红军骑马,他为什么不肯骑;要同他一起走,他为什么找借口不肯和陈赓一块儿走;给他青稞面,他为什么不肯接受,说自己的比陈赓的还多„„

八、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是从哪些内容当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

(明白了小红军很倔强,一心为别人着想,即使自己因过度疲惫、饥饿而死,也不拖累别人。)

情”“回顾”“往事”)

十、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一、作业:

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第三课时(检测)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新词。

三、指导用“曾经”“终于”造句。

1、出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体会用法。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练习用“曾经”“终于”写句子。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整体把握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红军倔强、一心为别人着想;陈赓关心、爱护小红军,小红军牺牲了,十分悲痛,深深自责。

2、注意感情的变化,读好对话。

3、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指导。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书写生字词,带有生字的生词要能默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6、小兵张嘎夺枪记

一、引入新课,复习旧知。

1、课件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看一个电视剧片段,请同学们边看边想,片中讲的人物是谁,他想得到什么。请!(出示课件1:播放电视剧《小兵张嘎》片段)

预设:生:片中讲的小兵张嘎想得到一把真枪的事。

师:看来,《小兵张嘎》这部电视剧大家都已看过了。嘎子为了给奶奶报仇,为了打鬼子,他多么想得到一把真枪啊!后来有一天,他真的就如愿以偿了。你们想知道嘎子是怎样得到这把真枪的吗?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26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

老师想先看看你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2)龇牙咧嘴 恶狠狠 气势汹汹 目不转睛 得意 兴奋 生齐读。

很好,再仔细看看这些词,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板:鬼子嘎子)这个故事就是围绕鬼子和嘎子展开的,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个嘎子与鬼子斗智斗勇,勇夺手枪的故事吧!故事的起因是————(生:发现枪)师板书

经过是————(生:勇夺枪)师板书 结果是————(生:比试枪)师板书

3、请同学们再看看这些词,再联系课文内容,静静地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鬼子?怎样的嘎子?生交流。

二、口述目标:文章是怎样表现鬼子的凶恶野蛮和嘎子的聪明机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1——5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1-5自然段:找出描写嘎子的句子,画上“﹏﹏”。

2、师导入:同学们读了1——5自然段,我先提个问题:嘎子看见鬼子东张西望地朝这边走来,你们知道鬼子来干什么了吗?(来搜查院子,看里面有没有八路军。)

眼看着鬼子来搜查八路军的下落,嘎子是怎么做的?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要干什么?”

“眼珠子一转”,说明嘎子在干什么?(想问题。)他在想什么问题呢?

他想出办法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看看课文插图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横在门口? “横”字能换成“挡”字吗?为什么?

你们觉得嘎子怎么样?(聪明、机智)(板书:机智)

齐读这句话,读出嘎子的聪明、机智来。

3、师导入:鬼子怎会把一个小小年纪的嘎子放在眼里呢,一个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长枪,龇牙咧嘴地嚷了几句,让嘎子让开,他们要进院子里去。眼见鬼子要进院子里去,嘎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找........出这个句子。

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指名读后请同学们评论一下,他读得好吗?哪些地方读得好?你能再读读吗?

4、师导入:鬼子可不吃嘎子这一套,恶狠狠地用枪把嘎子往旁边一拨,大步往院子里闯去。此时的情况更加危急了,嘎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道:“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

读了这句话,请同学们体会一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嘎子的聪明和机智呢?

从嘎子的一言一行中都能让我们看到他的勇敢他的机智,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下吧!(师读写鬼子的话)

5、同学们,课文学到这,我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虽说嘎子非常机智勇敢,可他毕竟是个孩子呀,面对那么凶的鬼子,小小年纪的嘎子为什么还要去夺枪呢?

6、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嘎子很想得到这支枪)从哪几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呢?

7、交流(预设)

A、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眼睛一亮”说明他看到枪后心情怎样?(兴奋)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他很想要这支枪)要把嘎子想得到枪的心情读出来的话,应该重读哪几个词呢?(一下子、亮)读读这句话。

还有哪句话也体现了嘎子非常急切地想得到这支枪呢?

B、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你读读这句,看你能读出嘎子对枪的向往吗?你为什么要重读“目不转睛地盯着”和“伸手就摘下来”呢?

从这个自然段中,除了感受到嘎子对枪向往,你还感受到什么?(他恨鬼子)他为什么恨鬼子呢?在书中把他恨鬼子的原因找出来画上“——”

你从哪句话中可看出嘎子对鬼子的仇恨呢?那你再把对鬼子的恨也加入你的朗读中好吗?(指名读B句)

8、师:你们知道吗?奶奶可是嘎子在这个世界上与他相依为命的亲人呀!就是与嘎子相依为命的奶奶,就是每天想方设法给嘎子做好吃的奶奶,就是把嘎子视为命根子的奶奶,却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他是多么的恨敌人。正因如此,他才要当兵,他才要夺枪,他才要为奶奶报仇!看到鬼子官腰间的手枪,嘎子(生——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可是,鬼子那么凶残,会让嘎子轻而易举地摘下来吗?(生:不会!)那么,嘎子是怎样 84 寻找机会,从鬼子手中夺下这把枪的呢?下面,我们学习6——10自然段。

四、学习6——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小声地读6-10小节,边读边想象嘎子与鬼子斗争的情景,看看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让你觉得惊心动魄?(9、10自然段)

2、请同学大声读这两个自然段,把这些惊心动魄的场面用短语概括出来,写在课文右侧的空白处。

2、生交流(出示课件3)

(关门绊鬼子 扫帚拍鬼子 身子压鬼子 咬手腕夺枪)

3、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嘎子夺枪的精彩场面。同时,把描写嘎子动作的词用圆圈圈出来。反复读读这几句话,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嘎子非常勇敢)

是啊!嘎子在枪口下没有退缩,没有害怕,而是勇敢的和鬼子搏斗,看!他使出浑身力气扑向敌人,怎么压?(用身子使劲地压)怎么咬?(狠狠咬)因为他对敌人充满了恨!他仿佛要把对敌人的满腔仇恨都发泄出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恨再来读读这段话。(小组比赛读)

读得不错。不过,你们对鬼子的恨还不够深。

(出示课件4)同学们,别哭了,把所有的悲痛化作对敌人的仇恨,再读这段话吧。全班齐读。

五、学习第11自然段

嘎子勇敢地从鬼子手中把手枪给夺下来了,我们心中才有了一些安慰。正是嘎子机智地给八路军报信,勇敢地与鬼子拖延时间,让八路军有了充分的准备,为后面的反攻赢得了时间,抢占了先机,让八路军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痛打鬼子的喜悦吧。男生读第11自然段。

六、学习第12自然段

1、嘎子梦寐以求的枪终于夺下来了,拿到枪后,嘎子的心情又如何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小结:这个嘎子,当上了八路军,淘气劲却一点儿也没改,真个是天真可爱的孩子。(板书:天真可爱)

2、发散:同学们,嘎子凭借他的智慧和勇敢夺得了手枪,敌人也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有滋有味地读了这个故事,但你们可曾知道,在8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曾涌现出多少像嘎子一样的少年英雄啊!家在河北涞源一个小山村的王二小,1942年10月25日,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王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王二小的胸膛„„《鸡毛信》中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

上路。不料途中遭遇敌人,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绵羊的大尾巴下面,瞒过敌兵。敌人逼迫海娃带路。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抓住带路。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敌人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像嘎子、王二小、海娃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出示课件5)

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来的这些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表达对这些少年英雄的敬佩之情,让我们在小英雄嘎子面前,恭恭敬敬地给他,也给所有的英雄们行个庄严的队礼吧!(起立!敬礼!)

板书设计:

小兵张嘎夺枪记

发现手枪 机智

勇夺手枪 勇敢

比试手枪 天真

27、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按学案内容展示 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87 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

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四、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第二课时

一、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二、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28、“0”的突破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 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教学重、难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学前准备:查找资料、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你对中国奥运史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放录像(雪海风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任命共和国国歌声中学学上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情学习兴趣。

2、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

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有关描写许海峰设射击时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怎样理解?

(有必要时可重放录像,让学生体会在奥运赛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民族自豪感。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五、作业

1、生字、写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办小报活动。题目为“我与祖国的奥运”。

语文百花园七

语海畅游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目的: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话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过程:1 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打比方”或“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节日的北京,人多极了,鲜花也很多。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里的人们都情绪高涨。★夜深了,这个山村寂静极了。★汹涌的海浪猛烈地向岸边扑来。3 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

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过程:

1.认识修改符号。

(1)引导学生看例句和说明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2)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完成书上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修改符号些正确,并且要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2)同住两个同学互换互查。(3)老师给以正确的答案。

(4)扩展联系。老师再提供几个病句,加大练习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目的: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过程:1 自己出声的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2 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3 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5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的诵读句子。鼓励学生背诵句子。(要求不要太高,能背几句都可。)

阅读平台 目的: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过程:1 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2 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3 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并展示合作诵读。

29、重阳节的传说

【我们的解读】

《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在汝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了瘟疫,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的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反映了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赞扬了桓景根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94 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课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浓厚。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教师在课上给足时间,每次读书应明确要求,注意读的质量。]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交流“妻、拜、瓶、侵、袭”这 5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二、展示:

1、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 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从写作角度说,传说故事多半是口头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能模仿上文去说就可以了。]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4.学习第二部分:出示灯片

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2)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简单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 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师父的办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 的准备。](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 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三、总结全文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 ——、——、——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 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反思:

30、寓言两则

【我们的解读】

教育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 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

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4)熟练地读课文。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99(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三: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二、展示:

2、朗读展示。

2、生字词展示。

3、交流体会。

二、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讨论、探究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 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的心情吗?(试读)2.第三自然段。

101(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三、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反馈:

1、背诵检查。

2、习题。

二、作业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反思:

31、快乐王子

【我们的解读】

《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得意之作,也是近百年来世界公认的优秀童话之一。文中的王子和燕子,一个原本快乐、高贵,令人羡慕,一个原本自由自在、快乐高飞;可他们都因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在作家营造的浓浓悲情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极善”,领悟到了一种“大乐”。文章语言平实,讲述性强,字里行间蕴涵着一种荡气回肠的美,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目标】

1.认识“雕、柄、迁”等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行动的词语,读懂课文,理解人物,体会快乐王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3.分组表演并评议,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感受快乐王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品质。【教法】

自主、探究 【学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学生依学案自主预习。

二、小组交流展示:

(一)1.出示课件: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欧洲式的广场及雕塑画面,一幅幅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后画面定格在快乐王子的塑像上。

2.导入谈话。

这一幅幅滚动的画面,使我们欣赏到雄伟华丽的欧洲古建筑及流淌

着异国风情的广场。看,这尊造型独特、金碧辉煌的雕像是谁?让我们学习第31课,破解谜团,聆听发生在这里的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3.板书课题,围绕课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问题意识。)(二)合作学习,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做到:学会要认的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小组交流。

(1)理解词语:金箔、塑像、流离失所、英俊、寂寞、无忧无虑、信使、破涕为笑、轰然倒地、朱门、基座、乞丐、载歌载舞。(2)讨论:故事主要写什么?(3)介绍作者、地名及相关名胜等。A.简介王尔德、维纳斯。

B.(展开地图)介绍英国、埃及、尼罗河。C.(看课件)介绍金字塔。

(4)讨论:故事发生在哪里?什么季节?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A.群燕是怎样赞美快乐王子的?那只小燕子为什么要留下来? B.快乐王子在小燕子的协助下救助了哪些人?为什么要救助他们?是怎样救助的?

3.再读课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着重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重点词语来体会快乐王子善良无私、关爱穷人的高贵品质。)

(1)“快走吧,小燕子。”“快快动身去埃及。”(反复出现三次,这是王子在自己十分孤独,没有眼睛,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对小燕子一遍遍说的话。从王子对待小燕子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王子关爱他人,胜过关心自己。朗读时要读出他急切、诚恳的语调。)

(2)“虽然„„可还是忍不住泪落如雨。请把我剑柄上的宝石,给无助的母亲送去救急。”

上一篇:感人的英文情书下一篇:好听的儿童英文名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