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社会实践活动(10篇)
1.班级社会实践活动 篇一
欢迎访问:金堂教师工作网http:/// http:///班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根据金堂县教育局《关于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校七年级学生于XX年10月25日到10月29日、11月1日到11月5日分两批到金堂县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
设立领导机构,成立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班配备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为辅导老师,协助教官管理好本班学生生活及活动中的安全。
本阶段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学生管理条例》,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同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践基地守则》、《生活规则》和《安全规则》,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利用班会课让学生学习《学生须知》,备带各种生活、学习用品,并强调严禁携带打火机、刀具等禁带物品。
本阶段加强对学生公共道德意识的教育,要求学生一定要尊重基地教官、老师,配合教官、老师的管理和教育,爱护基地的各种设备设施等公共财物,严格遵守基地的各项制度和作息时间。
二、活动实施阶段
10月25日及11月1日,学生分别于七点半到校,班主任强调纪律及注意事项。八点在沱实操场集合,八点十分组织学生统一乘坐基地派来的车辆到达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基地给一个中队配备一名教官,实行二十四小时军事化管理,随队老师和营地老师协助管理。
10月29日及11月5日活动结束后,各班乘车返校,清点人数,强调返家注意事项后离校。
三、总结交流阶段
欢迎访问:金堂教师工作网
2.班级社会实践活动 篇二
一、“大家说”的主要特点及其功能定位
“大家说”是我校利用午后(一般在12:40-13:00)或其他时间段,围绕某个话题在班级内部开展的、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发言和讨论活动。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大声“说”出来
说话是人的内在需求,思想的交流、情绪的释放、情感的表达都需要通过说话来实现。但目前学生在校普遍缺少“说话”的机会,也缺少必要的说话训练,导致部分学生说话不注重场合。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学校积极为学生创设说话训练的机会和平台。虽然学生在校学习和参加活动时也有说话机会,但学科教学中的说话是为了推进教学而进行的,其主旨是教学。“大家说”则不同,其主旨就是“说话”,围绕不同主题来“说话”。“大家说”这三个字突出了“你说、我说、我们共同说”的核心特征,因此,每一次的“大家说”就是一个微型论坛。“大家说”以提供相对自由说话的形式,满足了学生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内在需求。
(二)全员参与
传统的班会课一般采用“周周上,先总结,后希望”的模式,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形式相对固定,频次相对有限。因此,学生在班会课上的说话机会并不多,也不自由,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参与说话。“大家说”注重的是全员参与,人人都有机会表达。相对而言,“大家说”以学生为主角,把说话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满足学生言说的自由。在时间安排、主题选择、活动长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如果需要,每天都可以在班级开展“大家说”,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说话机会,最大限度地做到人人“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三)注重自我教育
“大家说”提供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但是,它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之间的言语交锋、思维砥砺、情感沟通,产生相互激励和启发的效应,发挥朋辈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它也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与班会课中主要由教师承担启发、训导和激励的作用不同,在“大家说”的活动中,教师只负责进行相应的准备以及适当点评和引导,主导作用相对减少。相反,学生的作用得以凸显,他们不再是“观众”,筹备、主持、说话、表演等所有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他们可以发表看法,接受质疑,体验感受,真正站到了前台。通过“大家说”的不同话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讨论、进而解决问题,所以,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实践的深入,学校对“大家说”的功能定位也在不断变化。一开始,“大家说”被少数班级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大家说”活动在全校的开展,班主任发现,“大家说”的开展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能听到各种声音,发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有利于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情况。而有些班级问题也会在“大家说”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大家说”事实上已成为班级管理的一个新途径。更可喜的是,在“大家说”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勇于走上讲台,善于演讲和表演的优秀学生和小主持人。他们不仅乐于在班级的“大家说”活动中表现自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为学校争得荣誉。
每次“大家说”活动,学生们稚嫩而自信的声音响遍校园,为校园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目前,“大家说”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建立合作友好的同学关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家说”的活动准备与实施
经过学校全体班主任的探索和实践,“大家说”活动已形成一套比较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准备阶段
1. 确定话题。
“大家说”的话题要事先准备好,活动正式开展前让学生先行思考。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分析班情确定话题,也可以依据时事、学校活动安排确定话题。好的话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选择恰当的话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过实践摸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话题要有适切性。话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才会畅所欲言。话题越小,谈论的事情越具体,越容易贴近学生。如我们开展的“我爱我家”、“我爱老师”、“我爱同学”等“大家说”活动,激发学生讨论身边小事,可以在细微处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其不断升华。再如,我们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利用“大家说”的时间围绕“课前两分钟”、“课间十分钟”、“放学”等话题,对各个细小环节的学生表现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规范个人言行。
第二,话题要有延续性。有的话题需要有一定的延续性,以保证“大家说”活动发挥持续的影响力。如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可以分割为一系列小的话题。这就需要设计具有延续性的系列活动,力求把某一种行为或现象说清楚、弄明白。每一次活动,帮助学生进步一点,促使他们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话题要有时效性。“大家说”每周都要开展,时间久了也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这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的话题,可以引导学生去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成为“新闻小达人”。比如,清明节到了,教师让学生讨论清明节的来历与习俗,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中秋节的“大家说”以“诗会”的形式,让学生化身为诗人,在吟诵交流中感受中秋团圆、思念等情感。
第四,话题要有代表性。开展“大家说”可以帮助解决班级里的一些“疑难杂症”。如班级里的共性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妨把这个问题作为话题,让大家共同讨论。实践表明,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比班主任直接干预要好得多。但是,个别学生的问题通常不适合在班级里公开讨论,而适宜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否则容易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培养。
2. 选定主持人。
“大家说”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主导的课堂犹如一盘散沙,因此在准备阶段,小主持人的选择尤为重要。小主持人的基本要求是能说会道,反应敏捷,有较强的概括总结能力。这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求极高,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要适当地参与,进行训练和引导。中高年级则可以依据话题选择主持人,可以是有故事的学生,让他们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中展开讨论和交流,激发同学的情感。例如,“班级的小能人”,可以让主持人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其他学生则通过提问、采访等形式了解“小能人”的成长;也可以是学生最近比较苦恼的事情,由当事人进行讲述,向大家寻求帮助,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如果班级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表现欲比较强,那么轮流当主持人也未尝不可。总之,小主持人在低年级要重点培养,在中高年级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3. 协定活动模式。
“大家说”的活动模式需要在准备阶段拟定,班主任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商讨,并形成几种常用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同活动模式,能让学生乐于参与,都有机会展示,而且让话题能得到全面展开,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一问众答式。依据话题全程提出2~3个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述说、讨论。比如,在“课间十分钟”的“大家说”中,小主持人抛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课间十分钟你们都做些什么呢?”“你们喜欢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课间十分钟怎样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呢?”学生便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发表意见,也可以说说课间不文明的现象,或者对不同的意见提出质疑。这样的“一问众答式”兼顾了全体学生,在小主持人问题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讨论下来,避免了学生作毫无头绪的发言。
(2)是非辩论式。预设正反两种意见,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是非辩论式”非常适合有争议的话题以及气氛活跃的班级,容易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在面对正反两种意见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会特别高涨,思维也会更活跃。当不同的想法碰撞后,学生很容易作出价值判断。比如,在讨论“路边的乞丐该不该帮”这样的“大家说”话题时,就给出两种观点:“帮”或“不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成两组进行辩论,小主持人所要做的就是控制好秩序。如果在辩论中出现各执一词的状况,小主持人也束手无策时,教师就要适时地加以引导。比如,有的学生会说:“我认为,不帮。因为不能滋长不劳而获的思想。”有的学生会说:“要帮,因为老师说要乐于助人。”在这种看似矛盾的争论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不劳而获”以及“乐于助人”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我们的施舍对于年轻健康的乞讨者是不劳而获,对于年老无助的乞讨者就是乐于助人,我们要识别一些职业乞讨行为。
(3)座谈对话式。预设几位嘉宾与主持人对话,或者让嘉宾与观众对话。这样的模式适合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选择该模式时,要在座位安排上有所设计,突出主持人和嘉宾的主体地位。主持人要对嘉宾有所了解,提前准备好与嘉宾讨论的问题;可以选择学生中知名度比较高的学生,也可以选择有故事的学生担任嘉宾。比如,在进行考前“大家说”时,可以选择班级中的学习小能手作为嘉宾,让小主持人准备好相应的问题,如“你是怎样复习的”、“你考高分的秘诀是什么”等,让嘉宾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主持人还要引导其他学生向嘉宾提问。“座谈对话式”对嘉宾的要求很高,嘉宾必须具有足够的典型性才能起到榜样的引领作用,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经常使用,否则容易失去新鲜感。
形式的选择可以是多样的,但是不管哪一种模式,应事先让学生熟悉话题。总之,形式因话题内容而定,重在保证“大家说”的效果。
(二)实施阶段
1. 确定合适的时间。
“大家说”的开展时间可以利用学生中出现突发状况或者是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更乐于表达自己。比如,在教完一篇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之后,选择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感悟;在学生之间起争执的时候,选择小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辩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发现班级学生存在某种问题时,选择用情景再现的形式,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说说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索和讨论。总之,在时间上确保“大家说”话题的时效性,不必拘泥于计划,更注重于活动效果。
2. 设计座位形式。
常规座位式、小组讨论式、圆桌座位式、论坛座位式……不同的座位形式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学生交流,同时给予主持人、嘉宾、参与者更多的空间,座位的安排设计要适应于所选择的模式。
3. 选择主持人的入境形式。
“大家说”开始时,主持人可以采取不同的入境形式。小主持人可以在同学中间出场,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出场。比如,开展“唐诗宋词”话题讨论时,小主持人完全可以化身为大诗人,进行角色扮演,渲染氛围。主持人还要善于调节气氛,使“大家说”的全过程始终在热烈氛围中进行。同时,小主持人还要善于引导同学对他人述说的评价,比如带头鼓掌,说声“你真棒”、“太感动了”等鼓励性话语。总之,小主持人的入境在结合话题的基础上,以激发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为主。
4.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要领是争取做到“四自”,即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主持、自己总结。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是在与学生一起寻找道德成长的“生长点”,不再以管教训导的面孔出现,真正实现角色的转换。但是,角色的转变并不等同于放手不管,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规避,让学生承担起这项活动的责任。
在“大家说”活动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同时在承担“小辩手”、“小主持人”的角色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了让这些丰富体验对日后的“大家说”活动有所助益,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形成学生个人的经验,尽快适应不同形式的“大家说”活动的开展。
三、对“大家说”活动的反思
“大家说”活动能否成功开展,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话题、气氛、主持人、学生情况等等。“大家说”活动的以下几个环节仍值得深入反思。
1.教师如何点评
“大家说”活动结束之前,班主任要对全班同学进行点评。目前,我校教师的点评主要立足于两点。第一,点评要对话题结论有所总结。第二,对活动过程中的学生表现进行点评。教师点评以激励为主,突出过程中的精彩之处,引导学生学习他人长处。还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言论,以正视听。但是,怎样点评才能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够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2.如何更好地发挥主持人作用
“大家说”是一项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德育自育活动,在没有老师主导的情况下,小主持人显得尤为重要。小主持人必须有捕捉问题的能力、评价观点的能力和小结点评的能力等。因此对小主持人的选拔必须严格把关,还要对小主持人进行提问技巧、敏锐观察、总结概括等方面的培训。但是,在小主持人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班主任老师极有可能代劳,于是,主持人和班主任之间的界限容易模糊。
3.如何更好地促进全员参与
在“大家说”活动中,总有少数学生比较沉默,总会有几名学生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没有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究竟是因为这些学生缺乏自信,还是注意力涣散,或者另有原因,这就需要教师调查清楚。班主任如何调动这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启发不爱说话的孩子参与到话题讨论中,值得进一步探究。
4.如何使“大家说”的效果更加持久
3.“班级德育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篇三
一、有关开设班级德育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鉴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及以往国内相应研究成果甚少等现状,开设班级德育活动课需要认真研讨、精心设计、深入实践和探究。纵观我校开展班级德育活动课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班级德育活动课实施方案
首先通过认真调研所在市、区、校多名班主任,分析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而后对实施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及讨论,统一认识。从“课程的体系模块”、“班级德育活动课时间及内容”、“班级德育活动课活动载体”等几个方面制定出班级德育活动课方案讨论稿,并且多次组织不同类型的班主任讨论会对方案进行讨论、修改,为下一阶段具体实施方案奠定基础。
模块表讨论稿节选:
法纪安全教育:(1)培养法制观念,增强遵纪守法意识;(2)自我保护与维权;(3)公共安全教育;(4)禁毒与反邪教教育
第二阶段:指导撰写班级德育活动课教案
首先对一线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指导,精心选出优秀活动方案给大家做范例,组织他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及熟悉的内容进行活动方案资料的搜集、撰写、创作。继而对收到的主题德育活动方案认真阅读、评审,并进行点评、指导修改等。为充分发挥前阶段研究成果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局域网设置“主题德育活动课研究”专栏,作为教师们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的平台,为在全校所有班级全面推行德育活动课做出有效保障。
指导讲座课件示例:
第三阶段:进行班级德育活动课总结、反思及推广
在进行班级德育活动课推广实践过程中,我们分别对班主任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1班级德育活动课的选题要能兼顾多方面的需要。
德育活动课选题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要与班级学情相结合,要关注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选题要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还要注意做到单个主题与系列主题相结合。
2班级德育活动课设计内容要充实,步骤要严谨。
要将一节课的几十分钟周密安排好,既要有音像资料播放内容,又要有学生讨论交流程序;既要考虑知识传授与指导方面内容,又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与学习兴趣:既要考虑群体力量与智慧发挥的步骤,又要兼顾个人能力与水平展示的过程……总之这些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周密的考虑。
3班级德育活动课组织形式要不拘一格。
德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可多种多样,课上所开展的活动要切实能为展现主题服务,要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朗读、演讲、辩论、小品表演、才艺展示、情景模拟等等,以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展示欲望及才能。
4班级德育活动课实施准备要充分。在班主任层面实施时要求拟好计划,做到提前准备;在班主任指导学生实施时要力求注意合理分工,群体参与。
5强调班主任在实施全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实施德育活动课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出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是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师,是一名出色的导演。
4.暑期班级活动之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实践内容: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工程系14通信技术团支部7位团员至苏州公园进行环保志愿活动。
实践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宣扬环保理念,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推进文明城市的建设,使同学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清洁理念的普及。
2.通过本次活动来宣扬志愿服务精神,体现志愿者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的意识,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宣扬一种与时俱进的环保理念。
正式实践内容
依旧是一个夏日炎炎的暑假,但这个暑假注定不平凡。在暑假的最后一天,电子工程系14通信技术班级7位团员在班主任钱少伟老师的支持下,自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至苏州公园进行志愿环境保护工作。
活动前,所有参加人员自带手套,垃圾袋等工具,于9月3日上午9点于苏州公园东门集合。活动中人员明确分工,对公园内一些被忽视的卫生死角以及过往行人随意丢弃的垃圾进行清扫。
我班班主任以及班委会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大力支持,活动负责人对本次活动做了详细的安排,分配好了各志愿者小组的清理范围,并且分发各种清理工具(有的工具为志愿者自带),在活动开展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而确保此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活动现场负责人王雪艳同学以身作则,不仅给大家安排好了各项工作,自己也毫不马虎,十分高效的完成了任务。任洁、杨磊两位女生也不惧炎热,争先恐后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张志强、赵壮志、陈宇竑三位男同学也十分主动积极。而此次活动策划人王晨旭同学虽然因个人原因没能到场,也尽力安排好了各项事务,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实践心得
一、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能力,满足了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不单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而且人生的价值也在志愿活动当中得到体现,从中学会自觉地奉献精神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二、充实业余时间,丰富生活体现
同学们利用空暇余时间,参与了有意义的志愿服务工作和活动;在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不仅锻炼了自身,也学会了合作,增进了同学关系,使得彼此可以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但扩大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圈子,亦可以让自己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新观念;同时,志愿者更可通过服务活动,亲身体验和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我们自身的成长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提供学习机会
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也增加了个人的课外知识,接触到了未知的事物,学习未知的东西。此外,除了可以帮助他人,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交际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也培养了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总
结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家体会和明白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我们才能的好渠道;同时也是提升我们自身思想、修身养性,以及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学生对认识世界的观念的更新,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在短短一天社会实践中,却让志愿者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们终生受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大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以上是我在实践(志愿者)中所学到的知识和领悟。
原本计划和同学们暑假找一天时间一起去灵岩山做自愿者活动的,作为班级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没能成行,昨天团支书给我发消息说已经联系好同学了,在开学的最后一天他们自己去了,我觉得这样也蛮好,提醒他们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注意活动现场资料的收集,三是要注意总结反思。以上便是他们交给我的活动总结,文字部分我没有动,照片是我从中选了几张作了一下拼接,总体感觉是非常棒的。
从此次活动可以看出学生的能力是非常强的,首先他们临时将活动地点由灵岩山改成了大公园,降低了活动的风险,但同样是达到了社会实践的目的;第二他们用A4纸打的班级名称来代替班旗,保留了活动珍贵影像;第三社会实践报告写书总结的非常到位,锻炼了写作能力;第四组织到位,在炎热的夏天能组织一支队伍去从公益活动,表明同学们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5.班级社会实践活动 篇五
活动证明人:吕群刚 ,联系电话:6336363
活动内容:礼仪服务、维持纪律、检查卫生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活动位置:枣阳二中食堂
过程报告:三班是真正奉行自主管理的班级,在班长安排了值勤工作后,同学们都主动投入到值勤工作中,老师一方面放手让大家自由工作,一方面多次检查每个检查点,并鼓励同学们有更好的表现。全班同学以热情、积极的态度进行值勤,站姿端正,微笑服务,并主动向师生们问好,且关心细节,使校园充满了关怀与温暖。食堂值勤的同学们耐心细致的服务,擦桌椅不怕脏不怕累,维持队伍整齐,保证食堂就餐卫生及秩序,使大家有良好的就餐环境。教学楼及寝室门岗的同学不仅以微笑感染着师生,也严格的管理。更值得表扬的是,三班能灵活的调动岗位,比如增设岗位,晚上在校园各道路上,特别是寝室两旁提醒同学不要打闹,静声慢行,为全校的同学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环境,检查跑操的同学认真记录了各班级的跑操情况,并严格登记了迟到情况,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评价。班干部们积极检查,调整各岗位工作,将自主管理贯彻到底。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们为何不牢牢抓住它呢?“学校发展,我的责任”,我们时刻牢记在心。我们的一言一行,塑就的是学校的形象,展现的是学校的品味。我们应成为一名文明的枣二中学生,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一周的锻炼,我们不仅懂得了文明,而且还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提高了我们的素养。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做得更好。
参与人员:邓楠杨舒展郑雪松朱梦琦马琰李墨毛 雨刘宝骏高冉怡尚文杜曼曼罗曼刘怡雯李鹏许谦诺闫曌帝吴杰谢慧卓唐浩然王越文雯乔冰锋王凯方志慧张万怀梁成成王 雪蔡洋中黄雪松王申许 瑞魏珍珍刘华玲惠艳丽杜梵马思原罗金伟谭金平孙芳芳杨明达李奇杨扬严兰兰孟迪惠菊袁温馨陈轶博杨祥毅活动记录报告
闫曌帝学习在生活 集体共成长
小结与反思:
我们班第一次值周,在“发现别人的优点”的口号之下,我们带着学习的态度走遍了校园,在检查别人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
我负责查初二卫生。值周的第一天,学生处的老师告诉我们:查地面时要重点看暖气管下有没有纸,这是卫生的死角,最易被忽略;查讲台时不仅要摸讲台桌面,还要关注讲台下面的卫生;水瓶不能放在桌上或地上;如果班内没人要检查灯和门„„我们一一牢记在心。
几天下来,我们发现,高二的同学们对卫生非常重视,值日质量也比较好,老师所说的容易忽略的地方,他们也极少被扣分。经过观察,我发现,高二同学做事很有条理,每次查值日时都是秩序井然,从来都不手忙脚乱;值日效率很高,即使在该查值日的时侯还没做值日,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完,质量也比较高;值日生对于各个时间应该查的项目很熟悉,所以值日有重点和针对性;如果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被扣了分,他们从不互相埋怨或推卸责任,总能分析清楚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因此很少在重复的项目上被扣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从高二同学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团结的精神,这就是一个集体进步的力量。值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仅能让我们体验当值周生的感觉,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是一个完善自我的好机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不足,这样能更早的改正;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应该吸取和学习,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想,这也正是学校安排值周这项活动的目的所在。当领悟了这个道理之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集体一定会越来越优
秀
集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而集体主义意识又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
6.班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500字 篇六
一、 家长最初的反响本次活动因为它的特殊性(家里进行),我们十分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在活动过程的制定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整个活动,我把家长确定为“活动的监督者和督促者”“活动的裁判”(因为有第二次活动的基础,我很信任家长)。早在11月份的家长会上(家长学校),我就把第三次活动的目的、设计过程、要求向家长做了详细的介绍,并要求家长配合。大多数家长表示愿意支持,但是我却看到可他们脸上的迷茫。“现在这书还真难读,事情太多了”“你说,一次活动就能让我们的小姐、少爷改变吗?”“唔,现在学校也是花样百出”甚至有家长在窃窃私语。有一个家长还对我单独说:“我孩子本来在这方面就挺不错的,王老师,你说还用得着继续教育吗?”这时,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的家长尽管素质提高了,但是他们的“培养孩子动手、思考、探究”的意识太薄弱了。他们还是认为学生就是“读书”——啃书本,能考出好成绩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他们是因为“老师说的”,所以不得不“执行”。这就让我清楚地知道——第二次活动时,我还不够细心,考虑不够周到,也许有些孩子就是在家长的“敷衍了事”之中,削弱了一些能力,少了一些“新发现”。我想就让事实来说话吧。所以,我也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下发了一个表格,同时希望家长仔细观察学生的有关行为,并详细填好表格。对此,家长就没有什么意见了,就当是配合老师的教学吧。(附表格):次数接待谁怎样接待什么地方让人满意还有什么不足家长附言
二、 父母的惊喜,肯定了我们的活动虽然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本质并不了解,但是,他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所带来的意义。有一位家长在活动后就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王老师,我还真小看了这综合实践活动。你们学校是应该开展这样的活动,它在无形中教育了我们孩子的,培养了孩子的习惯,我赞成这活动。”再来听听我们班家长的附言——“综合实践活动《请到我家来做客》是培养学生独立接待客人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良好课程,使学生提早走进现代文明家庭。谢谢贵校!”“彤彤的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经过本次活动(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她比以前懂事了,性格开朗了……”“我的孩子以前对客人不礼貌,现在,经过本次活动,我的孩子在对待客人的时候不但非常有礼貌,而且很热情。”……家长们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孩子懂事了,对待客人有礼貌了,有主人意识了……这就证明我们的活动是成功的,我们的课程设置是有意义的。
7.提高班级活动的魅力 篇七
4.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过去评奖有个传统, 叫“精神奖励为主, 物质奖励为辅”。这个原则既是从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角度鼓励学生具备较高的精神追求和人生趣味, 也是局限于学校财力物质不够丰富的客观现实。现在回过头来看, 这个原则还是应该坚持, 但同时不妨适当增加一些物质性的奖励, 比如书、笔记本、书包等, 既实用又有纪念价值, 也可适当增添奖励档次。有些学校还设立奖学金, 这对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尤其具有激励价值。但是, 不宜过分强调物质金钱方面的奖励, 还是要注重强调精神性的激励。因为精神性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是物质所无法衡量的。过分渲染物质奖励, 容易将奖励低俗化, 等同于平时的换购行为, 降低了奖励的精神价值, 教育效果是不好的。
总之, 学生评优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大事, 是学生人生中的灯塔和指南。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评优的目的和意义, 拨开传统中学生评优的迷雾与蒙尘, 将评优回归至教育评价的本真, 并挖掘评优行为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积极构建科学而又实用的评价操作体系, 尤其要注重将学生引入到评价主体中去, 唤醒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意识, 为学生评优后的学习、生活和做人提供正确的指向、激励和鞭策, 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价值, 以此推动学生的人生发展。
笠责任编辑:白文军
筝安徽怀宁县实验小学
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 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主阵地之一。它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补充。班级活动无论是依据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还是结合本班特色实际, 都应该“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出发, 行之有效地设计并开展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得到最优化的发展。那么, 如何提高班级活动的魅力呢?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体会与思考。
一、主题要鲜明
“生命在于运动, 教育在于活动。”组织有效的班级活动, 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 所确定的主题应以学生为本, 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动机和兴趣, 还要凸显时代的特征, 把握鲜明的德育倾向, 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如果活动主题缺失, 那么活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小学低段的活动主题可注重常规、习惯的培养;中段的活动主题要在常规习惯的提升、品格的养成上做文章;到了高年级, 活动主题的重点则放在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的引导上, 多与生活实际、社会经验、实践活动相联系,
苏本发
努力达到活动主题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如我校在开展以“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第四届经典文化周活动中, 各年段都精选主题展开活动。一年级的“孝敬父母”、二年级的“夸夸我身边的好朋友”、三年级的“争当‘四好’少年”、四年级的“我是怎样应对挫折的”、五年级的“民俗知识知多少”、六年级的“我做文明实小人”等, 活动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有的是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 有的是他们的迫切愿望与需求。特色鲜明的主题, 使班级活动更有感染力。活动中, 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可思、有感可发, 在快乐的活动中受到了激励和启迪, 自主受教育的效果更扎实。
二、内容要丰富
“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内容是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重要前提。班级活动内容不能是“年年花相似, 岁岁皆相同”的简单重现, 也不能每次都面面俱到, 越多越好。重复味不高, 贪多嚼不烂。选取班级活动的内容宜坚持“三贴近、五结合”的原则, 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校的德育活动相结合、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与重大纪念日和传统节日相结合、与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经历相结合”, 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受到教育。
为贯彻落实学校“全面发展打基础, 培养个性扶特长”的办学理念, 每学期各班级在教室里都开辟了“我能行”展示台, 让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优秀文章、趣题妙解、书法绘画、手抄报等作品如期分类展示,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的空间和独特的志趣, 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 为了让学生的兴趣更持久, 学生的能力再提升, 班主任还组织学生定期对所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他评、互评, 并将评比结果作为特长学生评价的依据之一。多样化的展示, 多维度的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鼓励和教育, 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个性都得到了尊重和张扬, 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同时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三、形式要多样
内容决定着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班级活动不仅要注重主题的鲜明性, 内容的丰富性, 还要重视形式的多样性。形式的选择要以内容为中心, 既要改变只求表面热闹的做法, 也要纠正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的不足。实践告诉我们, 同样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形式所产生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因此, 在开展班级活动时, 活动形式一定要新颖多样、易于操作, 这样才能提高活动的效果。
我校在申报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评估验收时, 为了丰富特色内涵, 各班围绕“与圣贤为友, 伴经典飞翔”主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开展系列活动。低年级举行了古诗文竞背比赛, 评选“诵背之星”;中高年级举行了读书笔记展评、读书交流会、故事演讲会、“读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主题班会、文艺节目比赛, 开展“少年君子”、“诚信少年”……等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投入、乐于参与的情趣, 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视角和新的思路,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那种“天下为公”的理念, “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做人准则……帮学生筑牢了做人的根基, 使学生终生受益, 也为顺利通过市级特色学校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 提升了办学品位。总之,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更能突出主题, 发展内容, 让活动效果更加真实。
四、目标要明确
班级活动目标是活动的方向, 是主题设计、内容选择、形式确定的“总开关”, 是提升活动效果的关键所在。目标的设定只有符合学生教育需求、情感需求、心理需求、道德需求,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确定目标一要适度, 目标“过高”易脱离学生实际, 如空中楼阁, 无助于学生群体的发展;目标“过低”也无实际意义, 同样达不到活动的效果。二要明确, 目标切忌多而杂, 含糊不清, 要尽量做到具有可控性、可操作性, 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的积极性, 并在亲身实践中受到教育, 以凸显活动的效果。
如我校三 (2) 班在开展“遵守交通规则, 文明礼让出行”主题活动时, 对目标定位如下:1.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 了解交通规则;2.观看交通事故图片展, 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懂得安全出行的重要性;3.通过活动让学生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争做文明学生的良好习惯。这样科学实际、准确合理地制定目标, 能使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的放矢, 避免盲从。通过目标明确的班级活动, 一次宣传一种观点、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习惯、坚守一种信念, 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会生活,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能力。
五、主体要突出
班级活动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性活动, 学生无疑是活动的主人, 班主任的任务是力求创造和谐、合作的环境。活动中, 要让学生个个都动起来, 人人参与其中, 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所以, 在内容的选定上, 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 吸纳学生合理的提议, 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班级我做主”;在目标的定位上, 针对活动主题和班级学生实际, 与学生共同商量确定;在形式的选择上, 最大限度地选择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活动形式;在活动的过程上,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级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施展的机会, 心理上都有成功的体验。当然, 主导的作用也不能削弱。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中虽不能包办代替, 但也不能放任不管, 毕竟小学生年龄小, 知识面窄, 经验还不足, 需要班主任在内容的选定、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环节上出谋划策, 适度引领, 让活动过程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成为一个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的过程, 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充分的发挥,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起学生的热情, 点燃学生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总之, 有效开展班级活动的因素很多, 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只要我们把班级活动的个性与时代性有机融合起来, 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活动思路, 与时俱进, 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8.班级社会实践活动 篇八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创新
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既要有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又要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管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班主任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必须格外细心与耐心,才能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小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以诚待人,树立威信
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应该以诚相对,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入学的学生来说,真诚的态度更容易树立教师的威信,更能增强学生对于班主任的尊重和信任。如果这时教师能够掌握好火候,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的信任,更容易今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激励制度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如,在一些学习活动中设置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必须履行自己的承诺,不能为学生开空头支票。这样,才能够获取学生的信任,树立自己的威信,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六一”儿童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笔者在当小学班主任期间,曾经在“六一”儿童节前答应学生,如果考试取得好的成绩,就送给他们一件礼物,在六一儿童节那天,我按照约定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发给那些近段时间学习进步比较大的学生,并附上贺卡,上面写着:“继续努力,加油!”“宝贝,你是最棒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些鼓励性话语,不仅增进了学生与教师间的感情,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关心以及学习的乐趣。
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最头痛的学生就是那些脾气大,个性比较强的学生。这些学生不怕班主任的威严,简单的说教以及鼓励对其作用也不大。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学生经常表现为散散漫漫、漠不关心、丝毫不感兴趣的态度,尤其是那些比较“讲义气”的学生,则更加严重。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学生的错误,就会在班级中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针对这类学生,在管理班级时,班主任不能与其“硬对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其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放下架子,只有这样,这类学生才能够静下心来,感受班主任的关心与期望,听从班主任的教导,改正自己的错误。笔者在当班主任期间,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些淘气的学生。有一次,几个淘气的男生在班级里踢球,我看到后并没有立刻指责他们的错误行为,而是直接坐在椅子上,向他们几个说:“好累呀,谁给我倒点水来。”此时,几个淘气的男生见到我,羞涩地低下了头,并争先恐后地为我拿水,这时,我“毫不客气”地接过他们中最淘气的男生手中水,大大地喝了几口,稍休息了一下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很听话,也很爱老师,争先恐后为老师倒水,但是,老师很操心,工作很忙,你们能不能少惹点事呀,成吗?”看到我的态度,这几个学生都低下了头,保证以后再也不会“惹祸”了。自此以后,他们不仅认真学习,上课注意听讲,还主动帮助教师管教那些有时不听话的学生。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更有利于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三、关心学生,积极开展各项集体活动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小学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仅要懂得关爱学生,更要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各项集体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关心爱护学生,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事务中关注小学生的思想变化,感受小学生内心的需求,只有了解他们,才能够正确引导教育他们健康成长。开展班集体活动,既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有助于在班级里建立和谐的氛围,加深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如,利用一些节假日,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唱歌、跳舞、做游戏,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爱好,又提升了班级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得到锻炼,为今后的因材施教做好准备。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懂得关心学生,通过交流与沟通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柴振东.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1(14).
[2]刘宗颖.浅谈加强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J].教师,2014(33).
9.班级社会实践活动 篇九
1、获奖证书(级别 省〉校〉院〉班)
2、参加文体活动次数及获得名次(级别 省〉校〉院〉班)
3、参与运动会情况
4、参与的活动与等级
5、班级活动必须参加
6、学年考核优秀
7、平均学分绩点>=2.148、缺勤次数不多于3次
社会实践奖:(2人)
1、校内外支教
2、暑期社会实践
3、志愿者
4、社团(证书、干部)
5、兼职情况
6、学年考核优秀
7、平均学分绩点>=2.148、缺勤次数不多于3次
文体活动奖与社会实践奖获奖名单 文体活动奖:
季超丁旭
社会实践奖:
袁涛冷寿阳
10.班级社会实践活动 篇十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差异教育 个性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差异教育理念概述
差异教育最早是在研究天才学生的成功教育中提出的,随着学术界对差异教育的不断重视与研究,发展到今天,差异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一项重要的教育理念。单纯从教育领域来看,差异教育通常是指在完成我国规定的“统一”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学校或班级在面对不同学生个体时,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而开展的针对性、差异性、层次性的教育模式,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在差异教育理念下,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实情而开展差异化管理。差异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具有多向性、选择性、独特性多元性的特征。
二、小学班级差异管理调查分析
1.现状调查描述
针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现状,通过查阅文献与理论资料,设计调查问卷与访谈问卷,分别针对学生与小学班级教师进行现状调查。调查内容结合差异性的四要素,即多元性、选择性、独特性与多向性,问卷内容则包含:需求差异个别指导、能力差异目标设定、选择差异干部培养、平台差异活动设计、标准差异多元评价。以我校小学生与教师为调查对象,将问卷分发给学生,并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问卷调查。
2.差异管理问题
从问卷调查与访谈的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当前基于差异教育的小学班级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班级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缺乏多元性,在管理中多以班级为整体进行“统一化”管理,重群体轻个体;二是班级管理的目标缺乏针对性与层次性,没有突出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重共性轻个性,缺乏管理内容上的独特性;三是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班干部选拔与培养方式过于单一,班干部的培养过于重视精英,忽视全员,缺乏互补性;四是在班级活动个设计中,通过活动内容过于重视内容,忽略了形式,导致班级管理活动缺乏选择性;五是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评价多以整个班集体为对象,用同一标准进行评价,重统一,轻差异,缺乏多向性。
3.原因分析
对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寻找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差异教育与管理存在的一定的阻力,通常会面临传统管理的惯性推动,导致班级管理缺乏创新;二是多数教师对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差异化管理的认识较为模糊,缺乏差异管理的理性认识;三是由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琐碎,导致班主任或教师散点式思维的形成,进而导致缺乏实施措施的聚焦推进;四是评价体系较为传统,缺乏对个性的评价,导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缺乏积极性。
三、小学班级差异化管理策略
1.基于学生能力差异的班级管理目标设定
在班级管理的目的制定中,班主任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框架,然后和学生一起制定科学可行的班级管理目标,让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首先,班主任制定切合班级实际的班级整体目标,具体需考虑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新课程的育人理念。在目标中要提出需达到的要求,目标难易适度,且具体有层次性;其次,师生共同制定有差异的学生个体目标,通常可选择班会的方式进行讨论和收集学生需求信息,还可让学生通过填写“梦想卡”“学习需求卡”等方式来收集学生的实际需求信息。这种具有层次性、针对性与个性化的班级管理目标,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进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2.基于选择差异的班级干部培养
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班干部选拔与培养直观重要,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干部培养中,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要让学生能够在位置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特点,锻炼自己品质。在班干部的选择机制方面,尽量采用“轮岗制”,确保人人有岗位,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比如在班级管理中的班干部岗位设置中,可采取“自主创设岗位”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特长。
在班干部岗位选择上,要确保人人均有选择岗位的权利与机会,给每个学生提供被尊重的选择权,提倡“我想选”与“我能选”。班主任在岗位设置与班干部选拔培养中,要对班干部工作需求有正确的解读,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机会,并且在班干部选择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挥奇思妙想,以致力于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发挥聪明才智。班主任要确保班干部的“不固定性”,要进行阶段性评估,并进行差异评价,给学生足够的动力。
3.基于需求差异的个别指导
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的教学中,以班级为整体的学生群体中,学生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由于思维发展的不同,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而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除了要制定“统一”的班级整体目标,还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体目标,并在学生需求差异的情况下进行个别指导。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可强化“个案分析”,记录了解个别差异。比如每天反馈的“家校联系手册”,学生个案研究,学生成长档案,“新朋友”主体班会等。班主任在班级差异管理中,对??别学生要结合实际实现“私人定制”,通过个性家访来满足个体需求。
4.鼓励形式差异的班级个性化活动设计
个性化活动是班级差异管理的关键环节,班级活动是学生展示特长的机会,是彰显个性的舞台,因此在小学班级差异管理中,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事情积极开展个性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能。首先,班主任广泛收集学生的“奇思妙想”,并结合学生需求开展“特色”舞台,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在班级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通过不同的任务角色体验,展示自己才华。其次,除了个性化舞台之外,班主任在班级活动设计时,还可设计“团队舞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选择队友,合作互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取长补短。再次,班主任还可设置“微型”舞台,如“新闻播报”“课前演讲”等,要由易到难,逐步提升。最后,班主任还可开设“分享”舞台,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与特长养成,使其建立自信。
5.实施方法差异的多元评价
评价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指引班级管理活动不断进步的推动力。教师在设计评价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体现学生的自身个体价值。比如,在班级管理评价中,开展“差异化的自主选择,获得有差异的个体成功”,“差异化的教师评语,肯定有差异的个体发展”,“差异化的家校沟通,促成差异化的个性评价”等。参考文献:
【班级社会实践活动】推荐阅读:
班级社会实践活动记录10-05
班级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实践活动论文08-30
班级活动记录范文06-28
美术班级活动方案07-11
特色班级活动总结07-16
班级团日活动材料08-13
班级中队活动总结08-20
班级学期活动方案08-24
班级创意活动方案09-18
班级职业体验活动方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