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幼儿教师观学科论文(共13篇)
1.新时代幼儿教师观学科论文 篇一
我的数学观
数学观,对于每一个学数学的都是有的。在此,就简单聊聊我自己的数学观。幼儿时期。那时根本不懂什么数学。只是,爸爸妈妈常常让我从1数到100、常常让我认钱;幼儿老师让我们摆小棍儿;那时,爸爸是五年级数学老师,我就跟去混,见得他在黑板上写一写简单、方正的数字……当时都没以为这些与一个叫“数学”的有关系。
小学时。有一门可叫做“数学”了。老师让我们背加减法、乘法口诀表等,同时让我们列一些算式,加加、减减,乘除,以至于求一些实际生活中买文具、买玩具等问题。找到了数学一点点眉目。但是,妈妈常和我玩纸牌,我总是输,输了就得干活儿。我不甚理解是怎么回事。我明明会加减乘除啊?这与数学有关吗?
初中时。对于数学的学习深入了好多,分成了几何、代数两门。数学学习也基本成型,基本解题思路都明白,只是需要智慧和练习。记得老师让我们自由组成小组,解决“小纸条”,夺红旗。大大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对于几何,我甚是喜欢。数学,也就是基于基本思路、列表达式、解表达式,以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高中时,随着高考任务的降临。数学是及其重要的一科,150分,三大主科之一。要奔大学,这个必不可少啊。此时少了些对数学的认识,只是找求解方法。怎样能解决,怎样解决好,都是问题。此时,形成了自己一套解数学的知识体系。此时认为,数学,就是高考必要的东西,必须弄好。
大学了。我选了数学专业。分了好多科目: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微分几何、解析几何,实变复变函数等等,很多。其实我并不擅长,只是喜欢了,喜欢它的逻辑、程序、规律……或是由于这个对之后就业好,因为我们高中数学老师就很有本事。虽然学习时数学对于我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我会坚定下去。数学,已经成为了我的朋友。
现在。准备考研究生了,我选择了应用数学的“运筹学与控制论”,我相信,“朋友”陪伴我,我定会生活得更好。数学,我的支柱。
数学,伴我从小到大,是我的朋友,好朋友。有你相伴,谢谢!
2.新时代幼儿教师观学科论文 篇二
【关键词】外语教学;后方法;教师教育;培训
几百年以来,全球应用语言学者和外语教育研究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更为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希望从外语教学方法上进行突破,希望寻找到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或路子,于是各种教学方法纷纷出现。
尽管新方法或者新路子不断出现,但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出现了——这些新的方法并未带来人们所希冀的神奇效果,外语学习的效率也没有明显提高(Brown,1997;文秋芳,2003)。在这种矛盾的困惑下,研究者倾向于不再研究具体的教学方法,主流的语言教学已不再把“方法”视为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和主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们渴望有一种新的思想、理念出现,外语教学“后方法时代”应运而生。
我国的外语教学在很多方面一直受到国外外语教学方法理论发展的影响。“后方法”所提出的“学习者自主”、“教师赋权”“教师教育者”的重新定位和诠释对我们的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其中对教师教育者角色的重新定位对我国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理念,对提高我国外语教师培训的成效性具有重要价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为了提高我国英语教师的素质,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教师培训,教师培训的内容整体上分为“干訓”和“师训”两部分。干训主要包括对校长、骨干教师、中层干部的培训,而师训主要是针对新教师、中青年教师、老教师的。
传统教师教育者所扮演的角色是把各种教学法灌输给教师,指导教师选择“最佳教学法”并进行模拟训练。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教师参加培训的需求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而我们的培训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把教师的需求单一化,培训模式整齐划一,不切合实际,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差异性,教师缺乏自主。在后方法时代外语框架下,教师教育者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教师确立外语教学的理念和掌握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Richards就认为,教师教育有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有关帮助教师学习和应用教与学的重要思想,第二个是介绍在现存背景与教师的角色之间取得平衡的途径,以及介绍改进教与学的可能性。所以,教师教育者要帮助受训者分析,而不是教给他们许多的概念;帮助受训者自己界定知识,而不是教给他们一套通用的规则;帮助受训者自己建立自己的知识,不是直接为学生讲授教育理论、教学固定的原则或讨论原则。
实际上只有体现以教师个体发展为本的教师培训,才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和寻求自我发展的职业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在教师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培训的任务是解决教师自身的问题。
总之,我国的英语教育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方法实践上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层出不穷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对我们教学的影响日益呈现。“后方法时代”的语言教学观对教师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的教师培训者应该超越传统的只注重语言知识灌输和教学技能培训的方式,要把语言教师发展和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构建终身学习的教师教育体系,促使他们能够成为批判反思型的教师,并最终成为一位自主性的个体,从而促进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2]桂诗春:《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外国语》,2007年第3期
[3]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外语研究》,2002年第3期
[4]兰昌勤,曾洁:《对培养我国外语学习者自主性的思考》,《外语界》,2002年第5期
[5]郑玉琪:《试论“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1期
[6]王蔷、张虹:《论后方法时代的教师自主发展》,《英语教师》,2010年第2期
[7]成小光:《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法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
[8]董辉:《论后方法时代的教师发展》,《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1期
[9]王志文:《后方法时代审视“方法”的存亡》,《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
[10]陈力:《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
[11]朱一鸣:《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
[12]朱旭东:《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3.观《新时代好少年》观后感 篇三
11月21日晚20:00,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办的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宣传发布近年来各地开展的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活动中涌现的优秀青少年先进典型。这些少年儿童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乐观进取、向上向善的亮丽风采,为广大未成年人树立了学习榜样。
柴桑小学积极组织全校同学收看,孩子们通过认真观看,让榜样的力量深入人心,内化为青少年心中的行为标杆。新时代好少年节目树立了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为青少年树立了身边的榜样。随着学校宣传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有力地推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将会持续开展此类有意义的活动,把文明之花开到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积极营造学习和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观冰川时代4有感 篇四
今天观看了热片《冰川时代4》。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片,它的丰富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它诠释了亲情友情爱情,它演绎了快乐悲伤,重逢离散,正义邪恶,严肃幽默。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应该是猛犸象曼尼,它给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友者树立了榜样。猛犸象曼尼,个大心细,深爱自己家人,很有担当,可对女儿严管严教:外出不可超越某范围、不可随意结交朋友,特别是同类异性朋友,开始女儿不理解,后来历经了磨难,女儿理解过来了,懂得血浓于水和什么是真正的友情、朋友,曼尼为此也变通了换了个育女的思路,现实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怎样才能处理的好,我想,有的放矢,象爸曼尼与女儿或许给我们多少启示。
而小松鼠奎特的一个不小心让大陆板块四分五裂,导致松鼠建立的亚特兰蒂斯文明沉入海底,猛犸象曼尼被迫与家人分开,与树懒希德以及剑齿虎迪亚哥只能以一块流冰作为临时船只,展开一段海上大冒险的奇幻漂流记。在漂流的途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曼尼始终坚信家中的妻儿需要他,在等中他,一定要回家,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于是一切艰难险阻,一切诱惑都克服了、抵制了。在漂流记中,曼尼也很好的诠释了友情,纯哥们就是不管朋友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不离不弃。
短短的80分钟后只能用震撼能够形容看后的感受,剧中无法忽视的勇敢,乐观,积极,团结,融合的精神,的确是一种强大的文化要素。
观冰川时代4有感(2)
七月的最后一天,欢乐的看了《冰川时代4》。电影这东西,向来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是不管看的热闹还是门道,欢乐片余,足矣。
再次做媒体,踏足影业,一直纠结于如何能拍出好电影,什么样的题材,怎样的宣传,谁演,谁导...?一方面,纠结羡慕着欧美大片,另一方面,紧练内家功,可往往就是“练功”练不到正地方,因而国产影片被人唾弃吧!
起初没有看懂为什么会有一只松鼠一直再追寻着一个松果,上天下海,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当故事讲述一半的时候才明白,不管是松鼠还是猛犸象,他们都在追寻着自己心里的那“幸福”。对于松鼠,松子就是他的“幸福”;对于猛犸象,家人团聚就是“幸福”;对于大家,一块陆地能继续生存就是“幸福”。
虽然感觉猩猩找猛犸象争夺“海洋霸主”这段儿有所乏味,但是这早已掩盖不住人物带给观众的快乐。相比之下,看惯了拯救世界,酷炫特技,华丽场面,这种故事简单的动画片更能够深入人心吧!为了追寻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我们必有所失,必有所得。
感慨片中人物的搞笑可爱,不得不赞叹整部片子的制作水平。虽然感觉3D版效果还有可以补足之处,但是整体的制作水平非常的棒,比如片中动物的毛发,栩栩如生,不禁对制作人员
心生敬畏。每每之处,我都会想起多年以前在电视中看到的《精灵鼠小弟2》的制作采访,大到场景布置,小到人物细节,最令人惊讶的是,小老鼠身上的毛发都是一根根经过特效后处理的,所以在有风吹过的时候才会有如此逼真的效果,如此敬业的精神,让人敬畏。
5.观《黄金时代》有感 篇五
我不知道《黄金时代》里对萧红的描述是否属实。电影是以倒叙和差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与萧红有关的人之口,将萧红的一声娓娓道来。
电影中的`萧红看似柔弱,却从骨子里透着倔强,她不要父亲安排的婚姻毅然离家,忍受着贫穷与孤独。却也为了不再孤独向未婚夫低头。当未婚夫撇下大腹便便的萧红悄然离去后,她却能安然的待在阁楼中静音创作。我想她就是这样一个如月亮般的女子,清冷,孤寂。
萧军应该是她的太阳,他能带给她火热和陪伴。所以她义无反顾的追随着他,甚至他的冷漠,他的不忠。可太阳和月亮注定是不能同在的,他有他的壮志雄心,她却只想要她的淡泊安逸。于是那怕是爱情,哪怕的骨肉,也阻止不了倔强的心。
萧军走了,她便又陷入无边的孤独。萧军曾嘱咐丁玲“不要让她一个人孤孤单单。”萧红害怕孤独,非常。我想,端木髸良的存在也不过是她太过害怕孤独的结果。记得老师讲过端木髸良是个汉奸,人品不太好,但我不知道,他是否如电影中那般懦弱。庆幸的是在萧红重病的日子里,他并没有弃萧红于不顾。
最让我猜不透的是萧红对于孩子的态度。说她不爱孩子,那不可能,那样温婉细腻的女子怎么会不爱自己的骨肉。但她把第刚出生的孩子转手就送人,接着便投入到同萧军的爱情中。同样第二个孩子刚出生三天就病死了,她同样看不出悲伤,看不出绝望。
6.新时代幼儿教师观学科论文 篇六
【关键词】 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投资观;互动课程系统;课程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自中国学校之学制制度建立以来,高等教育中的培养方案即被称之为教育的“宪法”。这个“宪法”通过培养目标、学分要求、培养环节、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考核、外语、导师指导等环节实现其效力与任务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因要兼顾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共性层次与程度差异,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则更需酌量统筹与分化。特别是在中国艺术学科新的门类语境中,以及基于比较外在的其他学科发展特点,努力建立艺术应有的学科标准、深化各艺术门类与领域的专项研究、培养艺术本学科的专业人才,是艺术学科内所有学科都必须首要考量的三大任务。
一、理解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课程概念
众所周知,课程是高等教育发挥效力的显性形式,教学是发挥效力的隐性形态。课程既是各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的重要结构,也是教学得以具象化的显性存在形式。换言之,课程是研究生获得学科知识、培植专业思维与学科素养、转换生存技能、厚实学科内涵的核心途径之一。在中国艺术学科的新学科秩序下,5个一级学科与33种专业(1)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制定,需要依据其至少能够实现浇铸学生成为本学科的学习者、研究者与学位获得者之目标;获得能够认知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本质;塑型学科完善构成形态;打造具有族群特性的学科文化;有效服务社会的教育效能等五个指标。如何使课程培养体系获得预设教育成效,就需要研究生教学的具体实践了。
由是,艺术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各阶段课程,应该依据考量以下专项指标而有效设计——问鼎如何以学科理想统筹设计;依据怎样的理念构建设计方案;教师所设计课程体系是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术背景、每门课程是否有相对独立与完善的知识谱系;学生习得课程后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素养与能力、对师生关系的内涵构建有无贡献;跨学科的研究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竞争力、对多学科的互动研究能否起到促进的可能……这些都应是理解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课程”概念的应有内涵。
二、树立艺术学科研究生课程是一种投资的观念
树立中国的艺术学科研究生课程是一种投资的观念,就是将研究生课程作为投资学生自身的有效资源,并强调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引领与追随、组织与对话、管理与配合等方面的互动性课程取向选择。可从学生、教师与师生关系三个视角来看待课程投资观。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需辩证地认识“课程=学分”的学制规定与“课程=自我投资”的理念。一方面,要认识到完成课程、获得学分,是学制的规定,也是学生的本分性修习任务目标。另一方面,不能持唯“课程即学分”论,而应把课程看成一种自我投资。自2014年起,所有的研究生入学均需缴纳学费,这个政策的实施意味着研究生由先期的国家投资培养的观念,转变为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由国家、学校、家庭与个人共同投资的行为了。
那么,如何理解“课程应该是一种自我投资”的理念呢?第一,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应该兼顾短期自我投资与长线自我投资的双重含义。第二,短期的自我投资可以理解为:把所学的课程转换成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以使自身具有更好的生存基础,或作为继续进行本学科相关领域深造的基本要求。第三,长线投资的自我投资可以理解为:将具体的显性课程转化成为自我职业规划设计资源,将短期的自我投资持续不断的内化与实践,追问中国艺术学科的个体特性与整体学科群的群体共性,更有实效地推动中国艺术学科的成长,并服务社会。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程能否成为自身的学术发展资源,以及学术职业的品牌。就笔者所知,有些大学的艺术学科教授,上完一门或几门研究生课程,即可出一本教材性的专著。所谓教材性专著,它既可为其他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提供教材支持,又不同于传统教材的材料性整理,是具有自身学术特色的就某一学科或某一门课程或某一类课程的有相对完整系统的原理论著。(2)可以期待的是,如将课程有效地转化为教材性专著,这一实践将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那么,中国的艺术教育学派也假以时日可成。
最后,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课程的投资观,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共赢”。一方面,教师把握“因材施教”之道,组织、安排与设计课程模块。例如,作为“艺术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笔者的导师梁玖教授就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术背景、潜力特点、优势与兴趣领域,针对不同年份入学的博士生,开设《艺术教育社会学》、《艺术教育与族群》、《艺术教育学术规划》、《艺术教育对话》、《艺术教学艺术研究》、《艺术学术》、《审艺学研究》、《艺术课程开发研究》等不同类型的学位课程或《影响做博士学位论文的因素指标》、《“泽园行”(3)年度学术研讨会》等讨论专题,并依据博士生们的不同情况有选择性地排序讲授。学生在课程之中,建立专业认知与思维,受导师学术思想的熏陶,与同门学术群体形成某些共识性认识,逐步熟悉、了解、理解该学科的制度、知识体系,完善建设空间与可持续研究的领域。如此,导师开设的课程是在逐步深化自身的研究领域,学生也得到逐步推进“学科之门”的价值熏陶,此为共赢之一。
另一方面,从师生关系的本质上看:其一,以课程为纽带,可以期待中国艺术学科的学派生发。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约翰·菲利特力赫·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被誉为“教育学之父”,以他的中心学说系统建立起了世界著名的两大教育学派之一的“赫尔巴特学派”,在他身后,他的学生分化成为“拥护”与“学说”的两个阵营,这两个阵营后来都成为赫氏学派的有机构成。其二,在课程教学中,学生获得自身在学科中发展定位的自知,教师帮助学科遴选新的学术候选人。以此,学生的身份可获变更,具有与教师相同或角色重合的社会身份,从“门类艺术学学习者”转换为“门类艺术学教育者”、“实践艺术学创作者”、“理论艺术学研究者”、“实践艺术学传播者”(4)。此为共赢之二。
nlc202309051538
由是观之,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建设质量,于学生、于教师、于师生的学术共赢都是可视作一种投资的。
三、中国艺术学科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应着力多学科互动实验
如果将课程作为一种投资理念,接下来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何种方式获得收益。笔者认为应着力探讨多学科互动的课程实验。
多学科互动实验是指中国艺术学科的内部多个学科间,以及与其他不同学科间做多学科的交叉关注、探讨、发掘与对话。多学科合作是跨学科的核心概念。“跨学科”作为一个综合概念,是各种程度学科合作的统称。从初级到高级的合作程度,分为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复杂学科(pluri-disciplinary)、交叉学科(cross-disciplinary)、互动学科(inter- disciplinary)、超学科(trans- disciplinary)。目前,中国艺术学科的多学科交叉课程,还停留在多学科、复杂学科、交叉学科的程度。即缺乏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只是对知识的简单累加,并由一门学科概念处于支配地位,学科间的互动是单方面的。“互动学科”即是学科间呈现高度的合作性,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这种共同的理论框架,可以通过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设计的具体方案反复地实验实施。
任何一种反思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都是一种实验行为。广义言之,任何培养出“大师”的教育都是在反复实验中,推翻与构建、摸索与变革、制度制约与自立我法中得来的。互动课程系统是一种建立在其他学科与艺术学科交叉形态之上、具有应答现实艺术学科教育问题的课程体系。互动课程系统包括:学位基础框架类课程、多学科的交叉课程、学科间性对话课程(5)。
具体来看,学位基础框架类课程:即获取学位需要完成的学制课程,类似于短期自我投资范畴里的课程;多学科的交叉课程:是寻求其他优势学科的资源以关照本体学科的课程。例如:师范大学里的艺术学院,是否考虑将教育学院里的优势资源为己所用。比如:借鉴教育学科里已经较为成熟的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与艺术学科进行交叉建构,可以开发出《艺术赞助史》(美国的大学课程之一)、《艺术生存论》、《艺术教育哲学》等交叉课程;学科间性互动课程:是不同学科内外生态之间相互有对话状态与可能性的课程。可以是学科间的理论的建构,也可以是成熟文化理论与学科的融合,这应是中国艺术学科目前大力开发的课程丛。比如:利用国际学界已经成熟的“社会性别”视角,探索性别区分度的艺术教育实践,可以开发出《艺术创作本土原典》、《艺术学科职业生涯开发》等课程。另外,建设互动课程需要注意每门课程的个体性与整体性、交叉课程的优先资源开拓性、互动课程对话与交流的发掘与自觉等维度的酌量与把握。
同时,还应关照五种基本课程取向作为互动学科的课程教育实验参考的依据:(1)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该取向支持课程内容与知识体系,明确主导学习者的需求和社会需求。课程应塑造善于合作的、有政治觉悟的、懂科学的学生作为生产力量与公民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2)认知发展过程取向。该取向支持学生学习超越特定内容领域的认知策略,能使用科学的方法,有熟练的技能解决问题、设计决策策略,同时有批判思考的能力;(3)个人适应取向。该取向强调课程提供一些机会或创造一种可以进行选择的环境,使学生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4)社会适应/重建取向。该取向强调课程提供使学习者成功适应社会的经验。学生应掌握那些在竞争社会中成功存身立命所必需的概念和技能;(5)情境化教与学课程取向。该取向强调前四种取向如何圆融地在情境中影响当下的课程设计,并考虑其平衡问题。
当然,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互动课程系统的探讨,也将在不断的实验行为中酝酿、改进、转化、生成、发展,以求得教育成效,持续开发深层的互动课程,深化艺术学科的课程研究与教学实验。
注释:
(1)5个一级学科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33种专业包含:艺术史论、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等29个基本专业和影视摄影与制作、书法学、中国画、艺术与科技等4个特设专业。
(2)笔者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梁玖教授在其所开“艺术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艺术教育学术规划》的“学术艺术教育”专章讨论中就这一话题有专论。
(3)接受梁玖教授研究生培养的学生,以其主张的“润泽教育思想”自发创立师生学术团体,命名“泽园”。在“泽园”中进行相关学术议题的讨论,举办研究生论坛、读书会、学术报告会、作品创作展览与评介会、以及一年一度的专题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泽园行”为研讨会之名。笔者为2009年首届“泽园行”策划人。“泽园”群体举办的首届泽园师生艺术创作展“风开花”,于2014年5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展出。
(4)杨梦婉.外国艺术学“需求满足”指标的评价研究[J].艺术研究,2011(01):85.
(5)该理念作为笔者代表北京师范大学46个一级学科中艺术学科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提纲探讨。
参考文献:
[1]梁玖.“艺术教育社会学”成为学的思考[J].艺苑,2014(1).
[2]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3](美)恰瑞罗特.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M].杨明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美)威廉·派纳.自传、政治与性别:1972—1992课程理论论文集[M].陈雨亭,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14.
[6](美)小威廉姆斯·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宏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美)内尔·诺丁斯.批判性课程:学校应该教授哪些知识[M].李树培,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8]杨梦婉.中国艺术教育性别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探讨及评价[C]//潘鲁生.创意与实践:全国艺术与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讨会文集.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7.观《冰川时代4》有感作文 篇七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蓝天影院看3D电影《冰川时代4》,这部电影是冰河世纪的改编版本。
我们买了一杯柠檬水和一桶中杯爆米花进入场地,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立体眼镜。戴上立体眼镜看3D电影就像真的一样,如果不戴立体眼睛看就会很模糊。
这部片子主要讲了一个发生在冰川的故事。故事要从小松鼠奎特对它的那颗松果的疯狂追逐讲起。奎特日以继夜、废寝忘食的追逐着那颗宝贝松果,可每次都差一点就拿到了。因奎特的疯狂追逐,地球也受到了影响,从而地表分裂产生了四大洲七大洋。导致生活在冰川时代的`动物们被隔离,猛犸象曼尼、树懒希德、剑齿虎迪亚哥都因冰川破裂,被迫远离家乡,漂泊在海上。希德的奶奶无意间与他们三人一起漂流到了海上,一路上她给他们增添了许多麻烦。在途中,他们遇到了一群被长臂猿肚肚船长带领的海盗堵住了去路。肚肚船长要他们变成他的仆人,可希德他们只想要回家,便拒绝了肚肚船长,于是肚肚船长就要他们去喂他的鱼。情急之下他们破坏了肚肚船长的冰船逃离了他们。肚肚船长因希德他们破坏了自己的冰船后很生气,暗暗发誓,一定要报仇。
这几个难兄难弟逃离了险境后看见不远处有座岛屿,于是就到了岛上,可肚肚船长一伙人也上了岛,并且要造冰船报仇。于是希德和被肚肚船长欺压的松鼠们达成协议:松鼠们引开肚肚船长的注意,他们救出松鼠们的同胞,并且一起逃离这座岛屿,最后他们大家顺利逃离。可身为海盗的母剑齿虎希拉却因帮助希德们逃离被肚肚船长撤职和打骂,剑齿虎迪亚哥喜欢上了希拉,每天都在想着她,可却没表露出来。他们一起回到了家乡,与大家团聚,可肚肚船长挟持了猛犸象曼尼的妻子和女儿。最终大家一起打败肚肚船长,救出希拉和曼尼的妻子和女儿,让所有动物都乘上冰船,去了一个“人间天堂”,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
8.新时代幼儿教师观学科论文 篇八
青芒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多么坚定的信念!这就是作为无产阶级代表之一的雷锋写下的日记。
雷锋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旧社会的剥削,使得这个原本就贫苦的家庭更加破败,父母因此早亡,哥哥也在贫病之中去世。“我的手上和身上都是旧社会刻下的仇恨。眼看着我快活不下去的时候,是党和毛主席把我救了过来。”雷锋依靠着邻居的救济,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又在党的关怀下进入学校学习,接触新知识。对旧社会的仇恨,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感激,对新社会的向往,这些坚定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信念,使他能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一次执行公务中,雷锋不幸牺牲,年仅22岁,在青春正茂的年纪,如开得正茂的山茶花突然凋谢。毛主席亲自为其题字,号召全党全军全民向雷锋学习,并将每年的3月定为“学雷锋月”。
青春是短暂的,却是永恒的。在他有限的生命里,雷锋挥洒着青春,把对人民的热爱融进生活的点点滴滴,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从团结中凝聚力量,在劳动中开启智慧,在行动中迸发思想。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就是雷锋精神;认真钻研,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就是雷锋精神;下定决定,克服困难,这就是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就是雷锋精神。
今年是学习雷锋精神五十周年。当下,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十七届三中全会也对“学雷锋”作出重要指示。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雷锋正渐渐被我们淡忘,尤其是年青一代。有调查显示,九成多受访大学生不知雷锋纪念日;有不少小学生已经对雷锋非常陌生。因此,弘扬雷锋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学雷锋”活动,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有着重要意义。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时代,需要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涵义。在新时代,我们应当认识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并深入学习雷锋精神。我们要用雷锋精神改造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合格的具有伟大理想的并不懈为之奋斗的人。
“要记住:‘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对待工作,保持应有的热情;对待生活,要节俭朴素。保持热情,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因为工作需要热情来点燃。投入热情,我们在工作中才能注入更多的智慧,才能创造价值。艰苦朴素,在新时代有新的内涵。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物质丰饶的时代,家家有彩电,人人配手机,我们处于一个全民消费的时代。但是,勤俭才能持家,家和才能万事兴。我们要做到:钱用到实处,当花则花,不当花则不花。
“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是的,我们不应将物质享受作为唯一的追求,而应寻求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富足。如今,有很多人都迷失在纸醉金迷的世界中,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提升,我认为这是很不好的。“拜金主义”要摒弃,我们不应将自己局限在低层次的水平。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仍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青春是一场短暂的烟火,当繁华落尽、曲终人散的时候,我们要像夏天的蒲公英一样,迎着风,潇洒地彼此转身,然后各自飞向那远方。等待我们的前方,是更美好的岁月,更美好的人生。正因如此,青春更显珍贵。我们年青人,应该朝气蓬勃,趁着年轻的岁月,好好把握时光,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为青春书写美丽华章。
也许我们会迷茫,迷茫从来都会有的;也许我们会彷徨,彷徨总在转角处;也许我们会动摇,动摇从未远离。但是,如果我们能像雷锋一样,怀着崇高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咬定青山不放松,便可如高山岩石之松,自岿然不动而愈加挺拔苍翠。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学习雷锋钉子一样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不懂的地方先自己揣摩,自己弄不明白的,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老师或同学也把握不准的,那就搜索资料、查找文献,总之要充分理解正确把握。“打破沙锅”从来不应被耻笑,得饶且饶反而不可取。
9.新时代幼儿教师观学科论文 篇九
一、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首先,学科研修中教师的定位不同了。在听课评课中,上课教师是一个被选择者,是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展示者、呈现者,他的工作状态被审视被打量,即使他在课堂教学中滔滔不绝,但他仍是一个被彻底剥夺了话语权力的人,是听课评课者对面的一个客体,一个被评价对象;在观课议课中,上课教师更有可能是一个课堂教学的主动敞露者,即使他仍有可能是一个被选择者,也同样是一个课例的提供者,话题的制造者。在听课评课中,听课教师粗暴闯入课堂教学,对课堂施加压力,改变课堂气氛,他由自己的主观立场支撑,对上课者指指点点,进行批评,其身份,是专家、权威、领导,其努力扮演的角色,是专家、权威、领导的角色;在观课议课中,观课者回归教师身份,主动放弃专家、权威和领导的视角与话语。在听课评课中,上课教师是课堂上的表演者,听课评课者是台下苛刻严厉的观众,表演者极尽所能投听课评课者所好,而观众则吹毛求疵,以满足自己有别于上课者的优越感和场外感;在观课议课中,因为取消了舞台,台上与台下混为一体,此时观课教师所面对的,不再是教师的表演,而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这一特殊的时空背景下的交往与互动,是师生的情感智慧围绕某一知识技能的流淌,教师与学生都不再是舞台上的演员,而各自成为某个教育故事教学情境中的主角,观课教师作为上课教师的同谋,与上课教师形成新的伙伴关系。在听课评课中,听课评课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在观课议课中,观课议课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帮助者。在听课评课中,上课教师因过度紧张而失去自我,观课评课教师则因缺乏紧张而失去自我;在观课议课中,上课教师和观课议课教师不再由任务紧张驱动,而是由教学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所驱动,教师不仅不会失去自我,反而很容易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重拾教育教学的信心。
其次,上课及观课议课活动的性质不同了。听课评课常常是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管理的工具,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利用听课评课来监督检查教师的工作,评优树模,确定绩效工资的等次,虽然听课评课也有教学研究的可能,但多是为了宣传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师中寻找并发现支持该观念的标榜;观课议课则不再具有监督检查的性质,它只是教师们进行校本研修的常规常态方式。听课评课中的评课行为是对课的定性行为,归根究底是对上课教师的定性行为;观课议课中的议课行为则是对课的梳理分析,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归根究底它指向课指向教学本身而不是上课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因为上课教师面对的是挑剔的专家、领导,是权威,上课教师及他(她)的课需要他们打分、定级,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上课教师会千方百计对课进行包装,上课就成为所谓做课、秀课,它往往脱离上课教师一贯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孤立的而不是普遍的课堂教学现象;在观课议课中,因为上课教师面对的是与自己同样身份的教师,他们需要上课教师的帮助,由上课者提供教学研究的对象,上课教师既是一个帮助者,又是被帮助者,因为没有了利害关系,课堂自然呈现本来的面目,上课就是上课本身,相应地,课成为上课教师教学理解及课堂教学的真实反映。在听课评课中,课是完整的,是封闭的,它的开始就是它的结束,因为听课评课者需要通过它窥一斑而知全豹,故而课承担了过多不属于课的功能,显得不堪重负;在观课议课中,课是开放的,它只是上课教师整个教学序列中的局部,无法映射上课教师的完整教学,也就无法承担评价上课教师教学的重任。受其工具性的要求,评课评的常常是教学的各种不可能、不允许或禁忌、限制;相反,摆脱了工具性,议课则要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拓展多种教学路径、方法、行为、效果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空间。听课评课是对上课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动干预,相对听课评课,上课是被动的;而观课议课则是上课教师要求干预,相对上课,观课议课是被动的。
再次,研修所构建的教研文化不同了。参与教师的准确定位与上课及观课议课性质的变化,将促使学校教研文化发生深刻变化。首先,观课议课活动强调教学相长。与听课评课单纯把上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状态作为听课评课的焦点不同,观课议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状态同样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既讨论教的方式也讨论学的方式,既讨论教的品质也讨论学的品质,既通过学生的学来反映考察教师的教,也通过教师的教来反映考察学生的学,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境。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碰撞。其次,观课议课强调问题意识。与听课评课活动中上课教师竭力掩饰自己的缺点不足不同,观课议课鼓励上课教师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不足;与听课评课追求完美不同,观课议课承认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是不存在的,暴露问题、认识问题、预测问题发展方向有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课议课充分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致力于建设安全的、敞开的课和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再次,观课议课强调教师间的平等对话。与听课评课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包括上课教师的普遍失语不同,观课议课主张参与者平等互助的关系,参与者既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观点,又尊重他人,同情理解对方的行为和处境,在对话中看到他人,并保障他人发言的权利。在听课评课中,上课教师往往唯唯诺诺,评课教师常常居高临下;而在观课议课中,所有的参与者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在观课议课中,只有对话题、对问题的选择,而没有对教师的选择,更没有忽略与删除。教师和教师之间原来因为一节课而导致的危险紧张的关系没有了,教师由观看他人的课堂而开始观看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课的成功与否,只是观课议课的一个方面,它不再是学科教研追求的最终价值。
最后,即使是“评”,评的标准也不同了。由于听课评课者急于对课及上课教师定性,所以他们常常使用“成功”和“好”这样的评价性词语来描述课及上课教师。然而成功是就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言的,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学目标达成了,一节课就是成功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就不成功;从学生的角度而言,问题解决了,一节课就是成功的,问题没有解决,这节课仍然说不上成功。“好”则更抽象更含混。但不论是以“成功”还是以“好”来最终定性,评课者都需要巧妙地梳理上课教师的优缺点,以建构一种“成功”或“好”的整体印象,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观察分析显得客观甚至科学,这常常大伤评课者脑筋,使评课者若有所思最终却欲言又止,使一节课的教研价值大打折扣。观课议课因为不执著于课的整体印象整体效果,所以不作“好”这样的判断,甚至不使用“成功”这样的词语,而是说,课的哪个环节、现象、故事等触动、感动人,使人兴奋,给人启迪,促人思考,催人上进,教育人,改变人,发展人。观课议课中,议课教师甚至不能将一节课仅描述为“精彩”。虽然一节精彩的课并不就是一节成功的课——说课上得精彩,并不是说课上得成功,因为成功只有一个理由,但精彩的原因却可以有很多,但“精彩”仍然属于评价性话语。既然是用来定性的,在观课议课中就需要尽力回避。在听课评课中,听课评课的教师常常产生一种优越感和代入感,他们常常会说:如果是我上,我会这样做。或者:这一部分应该这样上而不是这样上。但事实上,应然不同于实然,一节课选择如何组织学习过程以及最终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不仅取决于教师——如教师的个性特征、专业知识水平、文本解读能力、教学智慧等等,而且取决于学生,学生的阅读、生活经验、课堂学习品质等,不仅依赖于静态分析,而且依赖于动态生成。这也是说课这种教研活动最大的局限性所在,说课只能说出教学理解,只能说出课堂上应发生什么,却无法说出课堂上真正会发生什么。总之,说这是一节好课,太笼统了;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是说目标实现了;说这是一节精彩的课,也只是说它在某些方面超出了我们的观课预期。
其实这一切只是说明,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听课评课产生于上世纪,其背景是讲授法的成熟与普及,但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深入人心,深入课堂, 单纯用听已远远不再能应对丰富多样的课堂现象了。也就是说,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事实上是对课堂教学变革的积极回应。
二、语文学科研修中如何分工合作以实现观课议课
合理分工是观课议课最有效也是最高效的组织方式。观课议课中教师的分工是指教师聚焦范围、角度的合理分配,就一节语文课而言,它理应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与回应、教学过程、教具使用、课堂评价和不记名测评等多个方面。观课前对教师聚焦范围、观察角度作合理分配,会降低教师观课议课困难,增强观课议课的针对性,并进而使观课议课拥有足够的深度和丰富的细节。议课是观课教师对自己课堂聚焦范围、角度的现象学描述,是对部分课堂教学信息的汇报呈现。分工同样会有效规范和约束议课教师的发言,使议课客观,议题明确,有利于在持续的对话中更快速地找到教研的焦点和主题。
(一)教师活动观察。包括教师的精神面貌描述——这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很容易成为一个话题,但即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评课教师真正理解上课教师不同的精神面貌与学生和课的走向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行为描述;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即观察教师处理临时突发事件的过程及能力,以及观察教师的课堂情绪变化,教师是喜悦的,是失望的,还是并不把情绪表露出来,教师有没有表现出困惑,有哪些因素使教师发生了变化等;以及,教师是否有自己的立场,是怎样的。作为一节语文课,情绪情感的变化可能是非常丰富甚至突然的,它极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最有趣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二)学生活动观察。包括学生的精神面貌及分布描述,学生课堂行为描述,认知过程描述,共性与差异,个案观察与研究,小组学习过程描述,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兴奋的产生,学习倦怠的产生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间的对话,并不都依靠语言,更多的可能是通过非语言手段如肢体、表情或眼神等表现出来的。
(三)问题观察。包括问题提出的时机,问题的难度(过易,适中,或过难),清晰度,问题的开放性,问题是否改变了课堂,学生回答与问题的吻合度,是否有意识地联系自己生活及语文经验?回应量统计分析(回应过度,适度,或匮乏),争议的产生,争议激烈程度,争议的解决,教师对问题的理解,教师的问题是引导性的还是建议性的,问题的认知水平如何,教师的问题能否促进深刻理解或促发反思等,以及学生是否提问,问题的认知水平如何,是否推进或打断或干扰教学,问题是否突兀,及教师如何反应。问题及回应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师生对话最基本的行为及手段,也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一节语文课的深度和广度往往是由关键的几个问题决定的。
(四)教学过程观察。包括课的结构与走向,教学目标及目标的达成情况等,以及课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师生的共同努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否发生,层次如何,是否自愿自主,当师生都处于沉默中时,这种对话是否仍在继续,学习在多大程度上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辅助完成的,有课堂讨论或小组学习吗,课堂讨论或小组学习是有准备的吗,是如何准备的,教师如何指导和总结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预设是否失准,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是否出现知识或程序性错误,哪些错误是可以忽略而哪些错误是不可以忽略的,学生是否出现知识或程序性错误,为什么。
(五)教具使用观察。包括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板书及媒体使用情况,板书描述,板书的生成,板书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具使用统计,课堂教学与教具的关系(过度使用形成依赖性,适度使用,还是教具匮乏造成某些方面的缺憾)。
(六)课堂评价观察。教师是否使用评价性语言,是否出现不当评价如过度肯定和肯定不足,教师是否使用歧视性语言或讽刺等,以及评价时机观察,学生之间是否使用评价性语言,是否出现不当评价如过度肯定和肯定不足。
(七)不记名测评。即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及效果反馈,应即时封闭,随堂制作,强调课堂教学的重点,不针对学生学科素质。问题应区间窄小,清晰具体,有字数限制,以不超过100字为宜。如针对小组学习与交流提出“你所在的小组的观点是什么?(该小组有推荐代表发言)你的观点是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观课议课的分工不应是固定的,尤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应轮换并循环,如第一次甲老师的任务是教师行为观察,第二次任务就应是学生行为观察或其他。不可模仿即不可学习的因素在议课中可以不涉及,如女教师的年龄以及由该因素激发的课堂活力,但即使如此,由年龄带来的人生态度、语文素养、与学生沟通的独特的言语手段等等,也不应一概排除在观课议课之外。鉴于上文对观课议课的思考,议课中教师应尽力避免使用诸如“好”、“成功”、“精彩”这类定性语言,时刻警惕自己角色的变换。
10.观《互联网时代》有感「优秀」 篇十
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二十周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即将在中国举办。在这样的时刻,拥有6亿网民和超过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中国,俨然早已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正因如此,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是这个崭新时代送给每个人的一份厚礼。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引起了我们每个人的共鸣。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模式;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交往方式;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带给我们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这个时代,如果不懂互联网,一定会被时代淘汰,一定会失去无穷的、千载难逢的珍贵机会,会发现慢慢地无法融入当代社会,互联网语言叫OUT。互联网的历史确确实实改变了我们的整个的文明形态,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完全可以说,互联网影响、改变着全世界民众的生活,或者说,全世界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
二、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林业信息化工作
《互联网时代》向人们展示了信息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都强大,在这个时代中,互联网让人觉得无所不能,任何事情都变得一切皆有肯能。对我们整个文明形态的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我们每一个个人人生发展的改变,正在发生。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每一个我都使你变得更强大,每一个你都能够变得更有效。”这是对互联网最好的解释。互联网基本的技术内涵,跟所有的电信通讯不一样,它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创造者。虽然那些缔造者是互联网之父,但是互联网发展至今,是每个参与者即全世界数亿网民共同创造的结果。作为林业信息化工作者,能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能直接从事信息化工作是幸运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过去了,以“追随者”姿态进入网络时代的中国,今天已是互联网巨浪中的弄潮儿。6亿的中国网民和腾讯、百度等中国网络公司正在重划世界互联网版图。中国创造的4G网络标准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之一;全球最大的15个社交网络中,6个来自中国,其中包括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微博和不到3岁就拥有4亿多用户的微信。我们林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从数字化到智慧化,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林业信息化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
我们作为林业信息化的管理者,应该跟随互联网的脚步,带领整个林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让更多人了解并且进入互联网,让林业彻底改变传统方式,给林农带来更多的福利。在将来,林业电子商务成为林业产业发展新趋势,林产品更需要互联网精神,切断一切中间环节,从工厂到工厂,从买家到买家,这是互联网的精髓,让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另外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变化,那么我们林业各类系统、各类知识的培训也可对于互联网的开放,也可以让千万林业人或者更多的人对待知识库一样去完善它。如果我们将智慧林业建设各项任务方方面面都落到实处,那么林业将在互联网时代有一场山呼海啸的革命,让林业的产值更上一层楼。
三、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林业建设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了新技术产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等都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技术,逐渐地,通讯与计算机融合,智能终端与社交网络并发,数据内容产业具有更高的市值,信息化发展促进业务的融合与渗透,颠覆性技术重构产业格局,互联网充满创新空间。
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电脑、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设备,通过我们的生活、生产等行为等产生的那些大量、高速、复杂、变化不定的数据,再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实现信息的收集、存储、分配、管理和分析,而体量大、类型多和速度快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大数据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走到了数字时代,走向了智能时代,大数据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智慧林业的到来,必将带来林业生产力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林业信息化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遍布智慧林业的方方面面,从信息到智慧,从数字林业到智慧林业,大数据使数据采集转变为数据挖掘、数字技术应用转变为智能决策服务,有了大数据,林业真正拥有了“智慧”。
11.观《媳妇的美好时代》观后感 篇十一
观《媳妇的美好时代》观后感
最近事情很多,《媳妇的美好时代》洋洋洒洒看了好长时间,但我终于把她看完,说明她确实有吸引我的地方。我想,首先她是一般家庭伦理剧-----且是一部爱情片,再者就是海青扮演的媳妇毛豆豆深深打动了我,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被那种“美好”所陶醉并意欲将此与我的情感所联系,所以可以说是内心世界的一次升华。
毛豆豆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女性对于家庭生活的困惑。她的俩婆婆曹心梅和姚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典型代表。她既想与现代接轨,又害怕失去传统,害怕和婆婆闹纠葛,最后导致演绎婆媳间的恩恩怨怨。豆豆的伟大之处在于她能够化解矛盾,能够委曲求全,这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媳妇欠缺的。当然,我认为豆豆的父母很识大体顾大局,他们一家的……
12.新时代幼儿教师观学科论文 篇十二
首先,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潜心研读原著,把握精神实质,真正学通弄懂
一是要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系统和全面的阐述,将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这是党的文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阐述,是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本依据,必须反复研读,深入领会。这是学通弄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保证。
二是要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生动教材,必须系统学习,深入学习,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三是要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专题论述摘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根据这些讲话编辑而成的系列专题论述摘编,涵盖“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体布局等各方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各领域的具体展开,是我们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文本和专题教材,需要认真研读,反复学习。
四是要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工作文集。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实践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至中央等多层级领导岗位,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系列工作文稿。据此编辑而成的《知之深 爱之切》《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系列工作文集生动记录了习近平的从政实践和心路历程。认真研读这些工作文集,对于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和生长过程,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进行学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深厚的理论沃土,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以及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增强学好这一思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这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的灵魂和主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党九十多年接续奋斗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了新的光明前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增强学好这一思想的理论自觉和历史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大意义,增强学好这一思想的信心和决心。
再次,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它在对实际工作的指导运用中学会贯通。
习近平同志指出:“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坚持强化担当担责抓落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奋力拼搏、鞠躬尽瘁,勇于直面矛盾、勇于攻坚克难,一切工作都要与党委对标对表,接续奋斗、创新竞进、争先创优。
13.观《摩登时代》心得体会 篇十三
平心而论,在国内极致追求娱乐化的市场下,尤其是暑期档,像是《摩登年代》这样偏文艺、轻喜剧的亲情题材可能会鲜有关注,石沉大海。但有了后《泰囧》时代的徐铮,其个人影响力足以让本片平地起风雷。《摩登年代》有了足够的曝光率,还要回到电影本身方面,看一下这部电影的质量能否对得起如此高的关注度。
其实不太好评价《摩登年代》,本片会让很多抱着看《泰囧》式爆笑喜剧片的观众失望,因为该片喜剧成分浅尝辄止,更多还是从小人物的悲惨境遇和父女亲情入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摩登年代》讲述一个骗子与从天而降的“女儿”行走江湖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以亲情为切入点,将魔幻、喜剧与情感进行巧妙融合,父女搭档一唱一和的配置,以同类作品为参照模板,本片既有《十分主播》的搞笑,《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温情,温情要明显大于搞笑成分,这就是本片所要给观众呈现的效果。
徐铮是一个很有志向的演员,当年主演《嘻游记》之后,在微博上向观众致歉,许诺从此不再拍烂片,从《人在囧途》、《搞定岳父大人》到票房称霸华语影坛的《泰囧》,至今这个诺言似乎没有被打破。《摩登年代》也未让徐铮食言,这部笑料不如预期,但亲情却超出预期的电影固有缺点,但不是烂片。
《摩登年代》的名字很明显在致敬卓别林的名作《摩登时代》,其实该片更像其另一部作品《寻子遇仙记》。本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魔术的虚幻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有一丝童话般的色彩,然而这个童话是不完美,一个到处行骗的三流魔术师的惨淡神话,莫名其妙出现的小女儿的纯真天性,成人与孩子格格不入的世界观,将他们联系在一齐的正是魔术。这个桥段不仅仅让人想起来两部作品,其一是法国动画大师的名作《魔术师》,其二是北条司的经典短篇漫画《天使的礼物》。本片与这两部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始终在牵动着观众的内心,父女二人面临生活与事业的压力在厦门街头流浪,体验着他们最艰辛最酸楚的底层生活里伴随着爱的温意和感动。而这一部分编导采用含蓄的手法,经过一些惹人发笑的幽默来展示底层生活,典型的卓别林式“苦中作乐”的手法,观众的心境也会随着电影的情节而上下波动。
所谓过程是悲惨的,结局是圆满的,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是所有亲情片中一贯采用的方式,正当观众认为徐铮饰演的欧大卫会为了女儿、为了自我的事业最终绝地反击,在所有人面前完成一场旷世的魔术表演时,但电影后半部分的走向却没有如观众猜测的那样,魔术表演失败,父女之间出现裂痕,事业人生双重失败,而电影真正的结局却让人眼前一亮。
正如《天使的礼物》与《魔术师》那样,电影的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结尾桥段照应开篇,一个带有魔幻色彩的结局,可谓皆大欢喜,却不乏现实笔触,魔术是虚构的,现实世界却是真实的,虚幻与真实的交织,演绎的是残酷与温情并存,绝望与奇迹同生。
电影在后半部分的煽情段落有些过火,人物也趋于脸谱化,这些都是本片的缺陷。而从整体上而言,《摩登年代》能够说是为徐铮量身定做的一出温情小品剧,很有诚意,经过这个卓别林式的故事、欧·亨利式的结尾,能从中体会到电影的内在含义:女儿是上天赐给自我的礼物,亲情才是最伟大的魔术。
观《摩登时代》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因为这部影片超越了其他单纯以他个人特点为卖点的悲剧性主题作品,改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他利用滑稽搞笑的形式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不轻松的寓意。
影片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而主角查理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最后夏尔洛失业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所以为了进监狱,查理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现实生活虽然困苦,但要怀抱希望的去生活。因而,影片结尾之处夏尔洛示意女孩改变一脸严肃的神情,满怀期望与喜悦的和他去寻找新的生活。
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还有查理第一次从监狱里被放出后的流浪生活,在大部分人都失业的情况下,找一份工作难上加难,因而查理想再一次进入那个可以免费吃住的地方—监狱。这是何等的无奈和辛酸啊。然而查理和那个受他帮助的女孩始终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他们梦想着有一个美丽的家,过上一个不用挨饿的日子。
影片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写,运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一种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反思。看过影片之后,我开始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的多么的幸福。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时代,然而我们现在的发展也沿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模式。因而《摩登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应该使每个人都要反思。虽然说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们也应该为了创造出美好和平的社会而努力吧。
观《摩登时代》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今天同事问我,资本主义是什么鬼?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我想了想,应该回答最简单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区别吗?还是回答文化的不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想到深处,突然想到只有这部电影可能会告诉我想要的答案!
Long long ago,那个年代的美国,资本还大多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手中。他们有机器,有大批的生产设备,尽管他们有钱,可是为了更有钱,还是要不断的压迫工人阶级,无限的压迫。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因为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穷人因受他们的压迫和社会不完善的制度越来越穷。那么问题来了,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社会中的消费能力慢慢的跟不上生产能力,工人阶层没有这个能力去如此消费。产品慢慢累计,富人们的公司的产品没人买,资金无法尽快回笼,资金周转不过来,慢慢的公司也没有钱给工人付工资,开始给工人减薪,裁员。公司开始倒闭,失业者增加。他们吃不饱,开始偷,开始抢。
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和资本主义低阶的生活写照,就像刚开始的一个镜头,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这样的蒙太奇手法把当时工人暗喻为任人宰割的羊羔,成为资本主义、资本家和金钱的奴隶。
卓别林以独特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虽然可笑,但反映出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惜缩短工人吃饭时间至使机器化的工人连休息时间手臂还在不停的运动,使人们对那个几械化的社会的深深思索。
卓别林弱小的身躯被生产线吞噬着,而这个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种讽刺,这是一个异化的机器工业时代,人与机器仿佛混为一体;这是一个抹杀人性的时代,上司对于工人如奴隶般的压迫;这是一个荒.唐无法理解的时代,一个善良人会在不长的时间里入狱五次。
这部片是一部默片,但片中运用文字解说,加上演员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让观众更易理解剧情,从而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虽然此片的画面是黑白,但是这种反差恰恰给人强烈的鲜明感。
其喜剧形式背后是对于社会、对于梦想的思考,有其嬉笑的荒诞和其真实的反思。尽管是一部喜剧,涵义却完完全全的悲剧化。我们要感谢卓别林,正因为他凭对当时社会的敏锐观察力和天才的想象力,记录了那个悲哀的时代,是他为观众生动的演义了一名处在乱世下的小人物,也是他为世界无声影片画上了一个辉煌的句号。
卓别林的电影是一面镜子,在得意的笑料后,原是生活的骸骨。也只有看镜子的人才知道,欢乐和悲哀原来都是同一服嘴脸。
大约是过了看默片的时代吧,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看看这部片子!
观《摩登时代》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摩登时代——卓别林》这一部电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它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出来。资本主义国家残酷、黑暗的现实,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让许多人民无法生存,流浪街头,沿街乞讨,就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被剥夺,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 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时间,帮资本家获得更多利润罢了。
在影片开始时,首先是有一群羊走过,紧接着就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很接近,让我产生一种哑然失笑的感觉。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这么的机械受社会控制着,而查理正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影片中还通过幻想中花园别墅和现实中的破旧木屋,暗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卓别林扮演流浪汉那时就希望永远都关在监狱里,无忧无虑,就不用为了找工作养活自己而感到烦恼。在街头,人虽然获得流浪的自由,但要为无家可归、难以充饥而痛苦。就如与卓别林一起流浪的女孩,在那现实社会,只能靠偷东西吃来养活家里的兄弟姐妹,最后,却弄到无家可归。在工厂,人虽能维持生计,但他却是机器的奴隶。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在卓别林自己评论来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卓别林这一部电影《摩登时代》让我们在笑声中感受到当时农民工被资本家的欺压,担任了机械的工作,我永远都忘不了主人公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眼里充满的只有迷茫。这就是摩登时代。
观《摩登时代》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昨晚看的《摩登时代》,至今不能让我释怀。最近看电影很多,也被感动过很多次。可只有《摩登时代》,让我既悲且笑,让我想把这份感动记录下来。《摩登时代》是卓别林自导自演的一部拍于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无声电影。记得大学时我看过,没有看完,但对卓别林滑稽的动作很有印象,还特意模仿过他鸭子式的走路。当时欢笑居多。而昨晚是一个人无聊,特意找的喜剧。想不到看着看着想流泪。电影的时代意义和所表达的讥讽我不想多说,大抵时代不同。我想说的是引起我强烈共鸣的东西,让我不能释怀的东西。电影首先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小人物。生活如此不易。他机械的上班,木然的被抓到精神病院和警察局。这是小人物的悲剧。还有那个女孩,抢劫超市的工友。都是被现实所逼,为生计所累。每个时代都有底层的人,他们的悲喜如此简单,他们的表情最后木然。人,要么随波逐流,要么就此沉溺,要么踩在沉溺人的头上。
【新时代幼儿教师观学科论文】推荐阅读:
观《裸婚时代》有感06-26
科学技术观时代意义09-05
走进新时代 教师征文范文09-06
经济时代市场营销论文11-10
新媒体时代环境设计发展分析论文08-08
新媒体视觉文化时代初中美术教育论文07-24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管理的创新模式论文07-26
全球化时代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论文10-21
数字化时代下的字体设计教学方法创新论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