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的教案

2024-10-03

南昌起义的教案(精选9篇)

1.南昌起义的教案 篇一

大班我们的省会城市南昌社会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了解南昌的城市概况。

2、认识南昌的市树、市花。

3、大胆表述自己对南昌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江西省地图。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程主题。

1、出示江西省地图让幼儿观察,。

师:这幅地图我们已经看过了,但你们发现没有,每座城市的名称旁边都用一个小点标示出来,你们看“景德镇、赣州”这些字的旁边是不是都有一个小圆点呢?

2、幼儿继续寻找其他的城市名称。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城市的名字旁边的标示和其他城市不一样?它是哪个城市?为什么和别的城市不一样呢?

3、幼儿寻找后发现“南昌”旁边的标示和其他城市不同,纷纷猜测原因并回答。

二、引导幼儿知道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

师:南昌是个特别的城市,它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有谁知道什么叫省会城市?(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师:省会城市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在许多市县中,它是老大哥,一个省的政府就设置在省会城市。

三、引导幼儿了解南昌的概况。

师:江西是个好地方,南昌也是个好地方,你喜欢南昌的哪些地方呢?(幼儿回答,引导幼儿从自然风光、饮食、娱乐、历史文化等方面来讲)。

师:每个城市都有代表自己风貌的树木和花卉,我们南昌也有市树和市花,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幼儿猜测并回答)。

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看片刻,然后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师:小结,南昌的市树是“香樟”,会发出好闻的气味,市花是“月季”美丽娇艳。这两种植物深受南昌市民喜爱,现在南昌发展的很快,建了许多高楼大厦,还有“南昌大桥”、“八一大桥”等桥梁,方便了我们的交通,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南昌还有许多珍稀的鸟类、野生动物,植物也很繁茂。南昌境内有艾溪湖、青山湖和贤士湖等,是人们游玩的还去处。另外,南昌的气候温暖宜人,人们生活在这里特别舒适。

2.参加南昌起义的岳阳人 篇二

吴溉之,平江人。1924年入党,南昌起义失败后,回平江参加平江起义,曾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军委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委、中共通化省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书记,1968年逝世。

彭援华,女,岳阳楼区人。1926年入党。南昌起义失败后,1928年底调中共湖北省委机关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教育领导工作,曾任教育部中学教育司副司长、上海教育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职。1994年逝世于上海。

方维夏,平江人。1922年入党。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一师党代表,是参加南昌起义的岳阳人中职务最高者。1934年10月留在湘赣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10月,在桂东县沙田被叛徒杀害。

蔡协民,华容人。1925年入党。曾任中共华容县委书记。南昌起义时任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某连指导员。南昌起义失败后,随朱德率部参加湘南起义,后上井冈山。1934年4月16日,在赴中央苏区瑞金途中被叛徒出卖被俘,7月就义于漳州。

彭遨,岳阳县人。1926年入党。南昌起义时任七十四团某连班长。南昌起义失败后,随朱德参加湘南起义,后上井冈山。1933年2月10日,在攻打江西南丰战斗中牺牲。

黄祖轲,华容人。1923年入党,黄埔三期生,曾参加北伐。1927年7月入叶挺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队,随军参加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曾从事工运工作。1931年入中央苏区,任红军某团政委,参加了长征。后调中共北平市委工作。1945年去山西太原执行任务时被捕牺牲。

罗致夫,岳阳楼区人。“马日事变”后入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任教导队革命委员会委员。1927年10月,在广东潮汕地区汤坑战斗中牺牲。

肖凤仪,又名肖舜华,女,岳阳楼区人。1926年11月初,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1927年8月,随军参加南昌起义。11月,调中共赣北特委工作。年底调中共湖北省委机关工作。此后再无音讯。

肖凤文,女,岳阳楼区人。1926年11月,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1927年8月,随军参加南昌起义,在十一军军部及前敌委员会工作。此后再无音讯。

3.南昌起义的教案 篇三

教师播放巨鹿之战的数字故事

师:这是历史上的那个故事?里面有个成语大家知道吗? 生:„„

过度:破釜沉舟,也就是我们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特殊时 期的特殊做法。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中灭秦的决定性战役,想当初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的时候,自称始皇,希望他的统治能传至千秋万世,可强大的秦朝却二世而亡,只存在了短短的。究其原因,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看一看,秦始皇的千秋大梦,为何会昙花一现?

(揭示课题:千秋大梦 昙花一现)

二、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

要求:1.自主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过关部分。

2.小组内自由订正,决选一人起来汇报结果。

过渡:告诉我,你们走进历史搜集到了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自学展示,论从史出:

你觉得上述哪则材料可以论证你的观点?

生:„„

过渡:秦朝的暴政,已经严重破坏了秦朝的社会经济,深深地伤害了秦朝人民的思想感情,人民对秦朝的统治失去了信心,如果你是秦朝的人民你会选择继续忍受苦难,还是勇敢地起来抗争?最先起义的揭竿而起,对抗暴秦的是谁?

生:...........

(揭示课题:揭竿而起 前赴后继)

(一)再现历史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数字故事,了解大泽乡起义的经过,里面

有几个成语,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到

生:观看视频,找出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鱼腹丹书,篝

火狐鸣

(二)结合教材,分组讨论

师:看了数字故事,结合教材,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去渔阳戍边的

途中没有遇见大暴雨,那么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 生:„„

(三)你说,我们听(学生尝试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生:„„

师:相机指导,如何讲清楚农民起义,主要讲清楚三部曲(原因、

经过、结果)和五要素(事件、地点、人物、事件、影响/意义) 过渡:自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以后,天下群雄积极响应,各路起义军不断壮大,其中就包括刘邦和项羽的队伍。他们继续起义,实力不断壮大,公元前2,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于此同时刘邦率军入咸阳,秦朝灭亡。当初起义的时候,诸侯们就有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论实力,项羽自然是最强的,所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一山不容二虎”,楚汉之争由此开始。

(揭示课题:揭竿而起 前赴后继)

(一) 了解历史,观看数字故事---刘邦、项羽入咸阳以后的不

同做法

生:观看视频

(二) 对话历史

结合教材,合作探究:刘邦为何能够战胜军事实力强大的项羽?

(三) 借鉴历史,得出结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三、课堂总结

师: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强秦因暴政失民心而失

天下,刘邦因顺势得民心而得天下!民心是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的兴替中汲取营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纲领,实

行改革开放,抓民生促发展,深得百姓之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

4.南昌起义时的郭沫若 篇四

身为北伐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的郭沫若,当时正在九江。他于八月三日获悉南昌起义的消息后,即与总指挥商定解散政治部,并谢绝总指挥请其同往国外的邀请,毅然决计和政治部主任秘书李一氓及阳翰笙等一道,于当晚出发赴南昌。在那刀光剑影的时期,他作出这一果敢决断,实在难能可贵。

郭沫若一行在当天晚上,突破层层哨岗,分坐两辆铁路手摇车在南浔铁路线上向南昌行进。第二天早晨过了德安,到了九江与南昌中途的涂家埠车站,突然遭遇从南昌败下来的敌军散兵的打劫。乱拳飞腿把郭沫若从月台打下铁轨,又拉上月台打倒在地,扭断腰间皮带,抢走手枪,打破眼镜,连衣物和日记本都被掳光,还险些被手枪打死。待散兵走后,他们又重新踏上征程,丝毫没有懊悔。在手摇车上笑谈这次遇险时,郭沫若和李一氓还凑出一副对联:“郭主任背腹面受敌,李秘书上中下俱伤。”革命的乐观主义跃然显现。

八月四日傍晚,郭沫若等抵达牛行车站,即现在的南昌八一大桥北端沿赣江边马路东行300米的昌北码头处。当日大雨滂沱,江水猛涨,涛浪翻滚,江面上一只船也没有,眼看着南昌城却过不去。于是郭沫若决定,自己先和会游泳的阳翰笙游过江去。正当他们准备脱衣下水时,对面来了一只小船,有人喊话:“我们是贺龙司令派来的,请你们过江。”原来郭沫若在涂家埠车站曾打电话通知了南昌方面。突破这难关,他们来到臬台衙门起义军总部时,已是半夜。周恩来、贺龙等前来相见,彼此拥抱,格外亲热,并赠以蓝布军服和内衣,大家都有说不出的高兴。这时候郭沫若了解到“南昌起义”的详情,还知道自己不仅被列入革命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同时被委任为宣传委员会主席兼政治部主任,给予了重任。

郭沫若之所以如此坚定地历险加入南昌起义的革命部队,并不是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有其深厚的思想基础。

一九二四年四月,郭沫若高喊着自我表现,个性解放,享受自由的泛神口号,去日本战斗。结果他打了败仗,成了“受伤的勇士”,“饱受人生的苦味之杯”。爱国主义思想,美好的社会憧憬,现实的生活境况,促使郭沫若翻译了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这本书的译出,正如他在《<盲肠炎>题记》中所说,从此“我中止了前期创造社的纯文艺活动,开始转入了对于辩证唯物论的深入认识,在这儿使我的思想生出了一个转机。”这里说的“转机”,就是他从此“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方面来了”。

在海外漂流半年,郭沫若携全家回到上海。他目睹了“五卅”惨案,看到了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恐怖政策,看到了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受到更加严重的迫害。原本高唱个性,景仰自由的他,如今觉得在大多数人完全不由自主地失掉个性和自由的时代,应该牺牲自己的个性和自由,争取大众的个性和自由,才合乎情理。可见他已经从纯理论的探讨,渐渐地进入到更现实的阶段了。

一九二六年,由于瞿秋白的推荐,林伯渠代表党组织安排郭沫若赴广州,担任广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到达广州后,在林伯渠家里,他第一次和毛泽东见面,听取了广东和全国革命运动的情况介绍。自此,他和毛泽东应邀同在东山青年会演讲;应毛泽东邀请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作报告;在广东大学主持欢迎中华全国工农代表大会时晤面刘少奇;出席全国劳动大会召开的纪念马克思诞辰大会时晤面周恩来、彭湃、何香凝等。他广泛地接触了共产党领袖和工农干部,在心目中信赖共产党,追随共产党,把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人身上。经过慎重考虑,他向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毕磊吐露了自己成为共产党员的意愿。党组织研究后,委派恽代英和他谈话,让他再参加一些实际工作磨炼,建议他去参军,到黄浦军校做宣传工作。郭沫若欣然接受这一建议。

伴随着思想的变化,郭沫若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他从文艺界、教育界跳进了革命的浪潮,于一九二七年七月随军出师北伐,任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成了“戎马书生”。在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中,他政治上越来越成熟,有人说他已由尝试革命的阶段进到和革命的本质不能分离的阶段。他曾以迫切的心情写了要求加入共产党的信,由南昌秘密寄给“上海宝山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沈雁冰先生转陈仲甫先生亲启”。陈接后不久复信,对于他的入党要求颇为赞许,同时也说明解决入党问题必须履行组织手续,自己个人不能越过组织允纳。当时,北伐节节胜利,可是蒋介石靠窃取的要职,到处安排亲信,扶植反革命流氓势力制造事端,镇压工农革命力量,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大众。仅一九二七年三月的一个月内,蒋介石就一手策划杀害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解散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南昌市党部、江西省学联,制造九江“三·一七”惨案,捣毁安徽省总工会和省党部,杀害民众、制造安庆惨案等。郭沫若亲睹蒋介石的种种叛变革命的罪恶行径,愤慨地火速离开安庆,化装并化名“高浩然”,由水路辗转到南昌。他借住在第二十军“党代表”朱德租住的两层砖木结构民宅花园角二号,躲进二楼一间光线不十分充足的房子里,于三月三十一日,奋笔疾书,撰写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以亲身经历揭穿蒋介石的假面具,号召民众擦亮眼睛起来反蒋。这篇文章出版后,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如震天的号角,唤醒千百万群众投入反蒋斗争。第二天,他又从理论方面撰写了《敬告革命战线上的武装同志》一文。不久,郭沫若就被蒋介石通缉。

一九二七年七月中旬,汪精卫正式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并密令缉拿共产党员、群众运动领袖和进步人士。郭沫若密切注视着这一切,特别是看到共产党的许多负责人都往南昌汇聚,预感到将有一场伟大的革命风暴来临。于是他向中共九江市委员会负责人表达愿往南昌的意愿,党组织劝他暂留九江视形势再定行踪。待他知道南昌起义已经举行时,他按捺不住渴望投入战斗的心情,急不可耐地启程赴南昌。

八月五日,起义部队进军广州。头天晚上才到南昌的郭沫若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与周恩来、贺龙、恽代英等率大军离开南昌,浩浩荡荡向南方进发。一路上,郭沫若有时吟着自己做的新诗,有时和战士们一起高唱《大军进行曲》、《少年先锋歌》,精神饱满,士气旺盛。九月初的一天,由周恩来、李一氓介绍,郭沫若与贺龙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镰刀、斧头红旗下,高举起握过狼毫笔、执过马鞭的手,诵念入党誓词,表示要做一个永远忠实于党的好党员。参军北伐、投入南昌起义队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为他成为“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迈开了崭新的一步。

5.南昌起义的教案 篇五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是被国民党反动派“逼上梁山”的。

贺龙:起义总指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血的教训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它表明: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李立

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

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南昌起义的指挥所――江西大旅社旧址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从7月25日起,第11、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当天就在城内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张国焘来到南昌,中共前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张国焘坚持认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应该争取张发奎参加,否则不能举行暴动。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认为,“在客观应当是我党站在领导的地位,再不能依赖张”。第二天,中共前委再次开会进行辩论。最后,张国焘表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中共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1927年7月下旬,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南昌武装起义。这是当时周恩来办公的地方。>>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第二天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最终取得了成功!

南昌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8月1日上午,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祖涵(林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

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革命委员会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所属第11军(辖第24、第25、第10师),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1、第2师),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无作战部队),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全军共2万余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一”南昌起义浮雕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计划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北伐。

8月3日至6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

油画《南昌起义》

8月下旬,起义军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国民党军钱大钧、黄绍?等部的拦阻,歼敌6000人,缴获枪2500余支(挺)。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今潮州)、汕头。在此期间,驻广东的国民党军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第25师,令黄绍?部经丰顺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

南昌起义纪念塔

据此,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底,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白石和普宁县流沙与国民党东路军激战不胜,10月初部队大部溃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加入到该地区的革命斗争。退出三河坝的第25师同由潮、汕突围的第3师一部于饶平会合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刘伯承群雕

南昌起义部队虽然受到很大损失,但这次起义却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八一”建军节的确定

6.南昌起义的教案 篇六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考点:

考点名称:南昌起义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八七会议:

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代表们在发言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言,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进行镇压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恐怖统治,共产党要不要进行反抗,要,如何反抗——武装起义同时,中国共产党吸取了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自己的军队,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军队的领导权在国民党手中。

2、时间:1927年8月13日

3、领导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4、结果:歼灭南昌守敌3000余人,起义取得胜利;接着,国民党调重兵进行反扑,损失惨重。起义军,一部分进入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南昌起义的意义:(归结为四个第一):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创建了第一支革命军队,这也是为什么把南昌起义定为建军节)的开始,拉开了国民党与共产党十年对峙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汉口

3、内容:

(1)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4)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思想。

4、意义:

7.蔡廷锴在南昌起义前后 篇七

南昌起义次日,革命委员会即发布命令,任命贺龙、叶挺、周恩来、蔡廷锴四人为参谋团参谋,此参谋团主要负责整个军事活动。从这几位参与成员看,蔡廷锴的位置不低。此外,蔡仍担任自己先前任职的第十师师长,还兼任叶挺为军长的二十一军副军长。当时南昌起义的队伍,号称两个军,但总兵力并不充足。而蔡廷锴率领的师却足额满员,且战斗力颇强,是一支可以在军事上充分依赖的队伍。

但出人意料的是,起义后不过几天,在行军前往广东的途中,蔡廷锴却率整個十师,往江西东部、福建方向脱逃,使起义队伍战斗力和士气受到很大影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退既不得,逃更不能”】

蔡廷锴出身贫苦家庭,为改变家境,他参加了旧军队。由于作战英勇,他从一个士兵一步步“打”到了师长的职位。他原属陈铭枢的部下,后投诚蒋介石,蔡廷锴的部队就归北伐名将张发奎指挥。旧军队中,派系斗争颇为激烈,故蔡廷锴虽升任师长,但对张发奎仍怀警戒之心,担心张会撤换或解决掉他的队伍。1927年时,张发奎隶属的汪精卫集团,开始逮捕和杀戮革命党人,这种政局的变化,使蔡廷锴感觉前景渺茫。

此时,武汉当局以张发奎为第一方面军,向南京蒋介石政权发起攻击。全军以叶挺率领的二十四师为先锋,先行占领九江、湖口,以掩护大军集结。此时蔡廷锴率领的十师,也归叶挺指挥跟进。到达九江后,叶挺便开始做蔡廷锴的工作。他告诉蔡:我们就算攻下南京,也属互相残杀,于革命前途毫无意义,且唐(唐生智,此时总辖武汉方面部队军权)之革命比蒋介石相差更远,不如我军回粤休养为高。蔡廷锴是广东人,所率军队也多为广东子弟,此话正中下怀,便向叶挺表示完全赞同。但他也知道叶挺是共产党,与自己主张信仰不同,当时他就存有“待机定进退”的打算。

1927年7月27日,叶挺的二十四师与蔡廷锴的十师到达南昌。当时部队由叶挺带着,蔡廷锴正在庐山参加张发奎召集的师长以上人员会议。两天后,蔡廷锴赶赴南昌,与自己的队伍汇合。可当列车行至乐化站时,即遭贺龙的二十军部队阻拦,因起义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杜绝让其他各方人员过来。蔡廷锴见到这种情景,十分担心自己的部队遭受损失,便立即与在南昌的叶挺通了电话。经叶挺允许,蔡廷锴抵达了南昌。

就在蔡廷锴行进的晚上,南昌起义爆发并取得了胜利。8月1日早8时,蔡廷锴到达南昌后,叶挺、贺龙的部队已将朱培德、程潜驻南昌的队伍缴械。此时的蔡廷锴,“退既不得,逃更不能”。(《蔡廷锴自传》)但他的到来,仍受到起义将领的高度重视。很快,周恩来与张国焘一起,在叶挺的师部会见了蔡廷锴,做了大量说服工作。此时的蔡廷锴,由于事先并不完全知晓这次起义,面对周恩来显得有些紧张。周恩来把起义的意图,将来返粤的前途等,向蔡廷锴介绍了一番。由于叶挺事先已对蔡廷锴表达了争取返粤的意思,所以,叶挺便以老战友的身份,亲切地对蔡廷锴说:“高佬(蔡廷锴身高在1.8米以上,在粤人中罕见,熟识的朋友便如此称呼),就这么干吧!”蔡廷锴略加思索后,表示一切服从指挥。

蔡廷锴当时也确实是这样做的。8月1日早上,曾发生了蔡廷锴部的二十八团与贺龙部队之间的冲突,蔡部打伤教导团队长、学员各一人,又将军部的马匹抢去。贺龙得到报告后,便请叶挺商量,叶挺将蔡廷锴请到贺龙军部进行商议。蔡廷锴得知情况后,立即写信给二十八团团长,命令其将马匹退还。

由于情况相对紧张,对于蔡廷锴的应允,当时的前敌委员会还是信任的。所以,在发布的革命委员会令中,蔡廷锴仍被任命担任自己原先部队十师的师长,并兼代国民革命军十一军副军长,以及参谋团成员的职务。

但蔡廷锴毕竟是旧式的军官,且是国民党员,政见与共产党多有不合;加之战事仓促,除周恩来做了一番工作外,没有更深入的思想甚至组织工作跟进,所以,蔡廷锴很快率部从起义军中脱逃,这样的结果就显得并不突兀了。

【蔡部共产党员得以顺利逃脱】

起义后不过两天,在根基未稳的情况下,起义队伍便匆匆向广东进军,蔡廷锴要求自己的十师担任先头部队。8月3日,十师离开南昌,向广东方向进发,并领命3天内占领抚州。

蔡廷锴部第一天行进60里地后,便扎寨宿营。此时,这支队伍再无上级领导及周围其它起义部队辖制。蔡廷锴召他最亲信的二十九团团长张世德前来密商。蔡廷锴对张说:我师现在已脱离虎口,今后行动,应有妥善之计划方可。如果随叶(挺)、贺(龙)返粤,他是共产党,不会合作到底。欲听张军长(发奎)消息,又不知何时始能联络。为今之计,只有先与共党脱离关系,再做第二步打算。

张团长听后,只有诺诺:而今怎么办就怎么办,总凭师长慎密处置,我是十二万分服从。张是蔡廷锴心腹,有了他的支持,蔡廷锴便下定决心,要与起义队伍分道扬镳。

随即,蔡廷锴与张团长商定自己队伍中共产党员事宜。蔡廷锴告诉张,三十团团长范孟声及以下全团军官都是共产党员;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也有不少共产党员,恐怕需要及时清理。对全师的情况,张团长并不了然,听蔡廷锴介绍情况后,一时缓不过神来,只说:范孟声团长及全团官长都是共产党,我想不到……师长如何处置,我全部服从。

经商定后,蔡廷锴立即下令改变行进计划,将进贤县作为第一步落脚点。为防止部队发生意外,蔡廷锴将自己心腹二十八团做前卫,将共产党员较多的三十团放在中间,以二十九团殿后,并密令张世德团长监视三十团的行动。由于气候炎热,辎重太多,部队到第3天(8月5日)早上,才全部到达进贤县城。

按照先前的布置,蔡廷锴的心腹二十八团,进城后即占领各城门内外,二十九团驻扎在城边附近;共产党员居多的三十团入驻城内,以防脱逃。上午8时,蔡廷锴命令特务营执行师部警戒,之后下令三十团架枪休息,全团军官立即到师部听候训话。与此同时,蔡廷锴又选了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中的非共产党员军官,接任三十团各级职务。

nlc202309081033

当三十团团长范孟声及该团军官及政治部人员到达师部空地后,蔡廷锴便以师长身份发表讲话。他对这批已被解职的原部属说:国共合作以来,一直相安无事。我北伐革命军抵达长江,伸展至黄河流域,竟告分裂,这是最不幸的事。分裂经过中的是非太复杂,此时我也不加评论,但我是一个国民党党员,且是最贫苦的农工出身,任何牺牲,我都可以,任何艰苦,都能忍受。若不顾信义,口是心非,我是不敢苟同的。

接下来,蔡廷锴为举证共产党员破坏国共合作,讲了前面的一件旧事:前月,政治部报告二十八团中校团副魏某,说他通陈铭枢,并伪造书信,使张(发奎)军长不加审察,就提往枪决。当时不仅我抱不平,就是全师官兵,无不愤愤,使人不寒而栗。自魏某被枪决后,各级官长忧心如焚,纷纷向我请长假。我问他们为何请假,他们说怕枪决。他们说师长都不能保障我们,在此生命朝不保夕。如果政治部再报告我们通陈铭枢,就一千条命都不够死……这样的现象实在使人难以忍受。

最后,蔡廷锴摊牌:共产党员的努力,我是很钦佩的,但对人的手段,我是不能容忍,所以為保全本师,我不得不请本师共产党职员暂行离开,各人的薪饷,当然发给,并且护送各人离部,使大家安全。

下面的人一看,没有办法,只好接受。随后蔡廷锴让副官发给每人一定的川资,并派人送他们离开。几个有影响力的共产党员军官,如三十团团长范孟声、团参谋长陈某、营长胡天桀,二十八团参谋长徐石麟等人,蔡廷锴当时并未释放,而是押解他们再往前走了一段时间。到达余江后,蔡廷锴部已与张发奎取得联系。当得知蔡部扣有数位共产党员后,张发奎命令立即就地枪毙。蔡廷锴不忍加害,便一边将张发奎的电报拿来给这几位共产党员看,一边发给各人百数十块光洋不等,等于给彼此将来见面留个念想。

蔡廷锴当时说:张发奎太无人情,蔡某愿保留尔等合作余地,并雇小舟送你们几人他避。这样,几位共产党员得以顺利脱逃。

【南京与武汉方面竞争的对象】

为敷衍张发奎,蔡廷锴发电报过去,告诉他这几个共产党员已经处决。张信以为真,随后在多家报纸发布了消息。当年8月23日的北京《晨报》,就刊载了这样一份张发奎发给武汉军事委员会的急电:“贺(龙)叶(挺)倡乱,蹂躏南昌,胁迫十师附和共党。幸蔡师长廷锴,忠于党国,阳顺阴违,师次进贤,即转赴余江,脱离贺叶,并将共党分子范孟声、徐石麟等尽行扣留,本日来电请示进止,除已电饬即将范孟声、徐石麟等枪决,以泯乱源……”

逃脱的几个共产党员,后在九江等地,还见到上海、北京报纸刊载的余江电讯,言蔡廷锴枪决共四人,姓名等言之凿凿。逃脱的这几人,1949年后仍在为革命工作。可是,不熟悉内情的人们,依照当时报纸提供的消息,认定蔡廷锴当时将几位共产党员杀害,以致1949年后许多研究文章还持这种看法。后来当事人之一的徐石麟(后更名徐石林)与党史研究者通信,才大致说清了当时的情况。

不仅这几位共产党员领导没有被杀,其余一般党员,也确实发放川资让他们回去了。陈毅从九江追赶南昌起义队伍时,曾在李家渡遇见几位军人。他后来回忆:“过李家渡后……在路上碰到了几个军官,是蔡廷锴的第十师的。蹲在路边吃西瓜,我们一打听,才知道蔡又叛逃过去了。到了进贤,蔡就把不稳的营连干部清出来送走了。这几个军官就是从进贤来的。我们问他们出了什么事,他们说:蔡廷锴把我们赶出来了。”这应是一个有力的旁证。

蔡廷锴在和平清理了内部的共产党员之后,在进贤住了两天。在这里,他与营以上的军官商讨,看全师前景及给养如何解决。蔡廷锴提出了三个方向:一、追随南京政府;二、返回自己部队老家广东;三、等到张发奎消息后再跟回张发奎。当时,除一陈姓团长表示愿意等候张发奎消息外,其余军官均认为即使得到张发奎的消息,也不便追随,因恐以后张发奎又对部下痛下杀手;同时,也不愿追随南京当局。结果,大家一致主张先行独立,然后再寻出路。当时决定,先向上饶地区出发,之后再定行止。会后,他们马上通电,声明脱离原来的起义部队,脱离共产党。

蔡廷锴部队叛逃后,武汉方面的张发奎以及南京方面的陈铭枢等,纷纷向蔡伸手,想争取这支力量。张发奎以军长的身份,一面对蔡的作为表示庆贺,一面又下令催促归队,可谓恩威并施。南京政权,则利用蔡廷锴的老上级陈铭枢(此时任总政治训练部主任)的关系,与蔡廷锴的老战友蒋光鼐一起,乘车赴沪,并由此转往浙东,希望即刻与该师接洽。蔡廷锴成了南京与武汉方面竞争的对象。

【蔡廷锴脱逃的教训】

蔡廷锴率师从起义队伍脱逃后,对全军影响甚大。据后来刘伯承的报告:除蔡部之外,又影响“第二十军参谋长陈浩新及第二十军第五团约700人,都叛逃归唐生智去了”。李立三在向中央的报告中也说,从南昌到抚州,由于疾病,逃亡,“仅行军三日,实力损失已在三分之一以上”。

从出身说,蔡廷锴也是寒苦人家,本应跟从共产党才是,但当时因党见束缚太重,以致坚持立场,又在南昌起义之后脱逃到敌人一方,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但当时共产党的活动和工作,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蔡脱逃后,当时参与南昌起义的多位重要人物,后来都对此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深刻检讨。

首先是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在从李家渡往抚州途中,周恩来得知了蔡廷锴脱逃的消息。由于信息不畅,大家对内幕并不知情,所以,周恩来见到张国焘后说:这件事是我的大意,我应完全负责……当时虽经同志们劝阻,周恩来没有提出引咎辞职之类的话,但此后很久,周恩来仍耿耿于怀。据当时报纸误传被害,实际被释放的共产党员徐石麟回忆:十年后的卢沟桥抗战,毛主席号召国民政府一致抗战。我和陶新畲、王逸常三人在汉口欢迎周恩来、邓颖超等同志便餐。周恩来同志对我说:“南昌起义时,编成第一、二两个纵队有一个错误,即应调出第十师(即蔡廷锴所率师)两个团编入第一纵队,另从二十军、二十四师中调出两个团编入第二纵队,就可以防止蔡廷锴脱逃。”

当时担任革命委员会参谋团长的刘伯承,在后来的报告中,也对蔡廷锴的脱逃做了讨论:“在此时,蔡廷锴及其军官有些还是不稳定的,贺龙等主张,一并扣留制裁者,终未实行,以致演成进贤叛变的事来,为后来失败一种原因。”深通军事的刘伯承,十分清楚蔡廷锴十师的重要,所以不无遗憾地认为:“如对蔡廷锴有了断然的处置,保存这一师至汤坑决战,敢断言绝对打大胜仗,立稳了我们在东江的脚跟,李济深的基干部队可说是完全失败了……”

聂荣臻在《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一文里,对当时旧式军队未经改造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南昌起义的重要参与者朱德,在1957年的一次讲话里,也反思了这个问题:“那时的军队是旧军队,暴动(当时对‘起义’的称谓)以后便走了,没有在工人农民中搞政权,建立根据地。当时同志们只是看到单纯的军事,靠军事吃饭,失败就是这个原因。”“南昌暴动时有三四万人,但是没有改造这个军队……如当时把军队改造一下就好了。”

南昌起义以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并建立起共产党自己的军队,在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蔡廷锴部的脱逃,固然给这次起义造成了很大损失,但它也为后来人民军队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后来在领导军队时,“把支部建在连上”,应当就是集许多经验教训后的有效作为。

(作者系文史学者)

8.看电影《南昌起义》后有感 篇八

一、时代背景简介:

风云突变的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宁汉合流”的反革命步伐加剧。陈独秀置险情于不顾,反对武装工农掌握军队。7月15日,汪精卫发动政变,第一次大革命惨遭失败。影片反映的正是在这一危机关头,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党,以前委书记周恩来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执行党的决议,冲破重重困难,领导并取得了南昌起义胜利的革命峥嵘岁月。

二、故事梗概: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大败奉系军阀张作霖。这时汪精卫突然下令撤兵河南,回师武汉。陈独秀没有看清汪精卫的嘴脸,反对武装工农。贺龙向周恩来表示坚决跟党走。汪精卫准备从湖北总工会工纠队开刀,中共中央先发制人,解散工纠队,将全部人员编入贺龙部队。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在这生死关头,党中央接受了周恩来等人的意见,举行“南昌暴动”,并委任周恩来为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乔装身份抵达南昌。汪精卫邀叶挺、贺龙上庐山,想乘机缴械,叶剑英在庐山获悉汪精卫“鸿门宴”的阴谋,连夜下山将此事密告叶挺、贺龙。叶挺、贺龙当即把部队开赴南昌,参与起义。周恩来听取了朱德的情况介绍,拟订了“南昌暴动计划”。敌方派人探听叶、贺部动向,汪精卫的特派员刁铁民胁迫起义前敌总指挥贺龙清党反共,贺反而将他逮捕。张国焘赶至南昌想阻止起义,周恩来与之激烈辩论,多数人拥护周,起义仍按原计划进行。因有人出卖起义情况,周恩来当机宣布起义提前。8月1日清晨两点,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叶挺、贺龙、朱德率部分路出击,在大家的浴血奋战下,黑姑完成了双喜、贺长生等烈士的遗愿,把红旗插到了城头。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新世界就要诞生了!

三、观后感: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9.八一建军节之南昌起义历史 篇九

关键字:八一南昌起义历史点击数: 第一部分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的形势下爆发的。1924年初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5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正式师北伐。北伐军在出师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形成了北伐战争的高潮。

北伐战争的巨大胜利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触动了蒋介石反动派的利益。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倒在血泊之中。紧接着,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又在武汉宣布分共“,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惨遭失败。面对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严峻形势,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愤起抗争。国民党著名左派人士邓寅达愤然发表宣言,辞去他在国民党内担任的一切职务。

这一时期,江西人民在中共江西地方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下,开展了多次声势浩大的反蒋斗争,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这是群众书写的反蒋标语和反蒋示威中张贴的漫画。

第二部分南昌起义的酝酿与决定

革命的失败,使中共中央认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7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改组,摒弃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7月13日,发表了”中共中央对政局的宣言“,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7月中旬,周恩来同志在军事部,宣布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书记的前敌军委,指示他们前往九江,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开展工作,为起义作好准备。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历史背景及过程意义

7月19日,国民党下令在军中清党,加快了我党在国民党军中组织武装起义的进程。[]中央又根据九江同志的建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暴动,并指派周恩来代表党中央领导这次起义,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这是前敌委员会委员:李立

三、恽代英、彭湃。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准备南昌起义的同时,国民党武汉政府也加紧了在军队中的”清共活动。1927年7月24日,张发奎通知叶挺,贺龙上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当时,得知会议内幕的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由庐山赶到九江。在九江甘棠湖的一条小船上与叶挺、贺龙商定:二人不去庐山开会,率领部队分别于25日和26日乘火车开赴南昌。

7月27日,周恩来来到南昌,当晚住在朱德同志的寓所--花园角2号,与朱德同志共商起义大计。

第三部分南昌起义的准备及战斗经过

7月27日前委成立后,根据准备的情况决定,起义由原定28日晚改为30晚。

7月28日,周恩来来到贺龙指挥部,将起义计划告诉贺龙并征求他的意见,贺龙同志表示坚决拥护党的决定。周恩来当即以前委的名义任命贺龙为起义军的总指挥。

7月30日,张国焘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到南昌,前委立即召开会议,会中张国焘指出起义应积极拉拢张发奎,得到张之同意,否则不可动,前委一致反对张国焘的意见,认为中国共产党应站在起义的领导地位,经过二天一夜的激烈争论,起义的时间决定于1927年8月1日凌晨4点,后由于军中出现叛徒,起义提前2个小时为凌晨2点举行。

贺龙部主攻敌军总指挥部,占领江西省政府,歼灭驻守大营房等地的敌军和警戒昌北水陆交通要道。

叶挺部围歼贡院、松柏巷天主堂、新营房、敌卫戌司令部等地的敌军,攻占敌军在佑民寺的弹药库。

朱德部负责军官教育团驻地附近的警戒工作。

7月31日,朱德同志遵照前委部署,利用他的威望和社会关系,以请客、吃饭、打麻将为名,在大士院32号,牵制了敌人的二名团长和团副,有力地配合了起义的战斗。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起义部队二万余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指挥下,向敌人驻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全城内外响起了一片激烈的枪声。

战斗进行了四个多小时,起义军完全控制了南昌城,歼灭南昌守敌三千多人,缴获机枪八百多挺、步枪四千多支、子弹七十多万发。

战斗打的最激烈的是进攻敌军总指挥部。敌军的精锐部队驻扎在这里,并且早已得到叛徒告密,事先做好了准备。战斗打响后,起义军奋不顾身英勇作战,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等也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起义军很快占领了敌人的军政首脑机关。那个可耻的叛徒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攻打敌军总指挥部的同时,起义军分别攻占了贡院、松柏巷天主堂、匡庐中学、新营房等地,并且攻占了敌人在佑民寺的弹药库。

城外三个四合院式的营房,是当时南昌敌军的主要驻地有:江西省政府、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贡院、松柏巷天主堂等地,共有敌军六千左右。我军以打野外、移防等名义驻扎于敌军驻地附近,甚至与敌军只有一墙之隔。起义打响后,我军地以迅速占领敌军驻地,取得了起义战斗的胜利。

第四部分人民军队的诞生

起义胜利后,为了统一指挥,将部队进行了整编,仍然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历史背景及过程意义 番号,下设有三个军:11军、20军和第9军。[)第五部分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8月1日上午,在江西省政府的西华厅,召开了主要由国民党左派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所发表的宣言中,全面地阐述了起义的宗旨和纲领。

8月2日,南昌各界群众数万人举行集会,庆祝起义胜利和革命委员会成立。

第六部分南下转战与井冈山会师

8月3日至5日,起义部队按原定计划分批撤出南昌,南下广东。起义军由南昌出发,沿赣东、闽西,9月下旬到达潮汕地区。准备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集蓄力量,再次北伐。自古以来,劳师远征乃兵家之大忌。而且南进途中曾三次分兵,削弱了主力的力量,最终导致了起义军的失利。

8月底9月初,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的壬田和会昌与敌人发生激战,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胜利。

会昌战斗后,部队返回瑞金做了短暂休息。根据贺龙同志的多次申请,在瑞金的绵江中学贺龙、郭沫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9月上旬,部队进入福建长汀福音医院的代理院长傅连幛自动组织人员救治起义军的伤病员。

9月23日、24日,起义军分别占领了潮州和汕头。革委和总指挥部设在大埔会馆,在这里,南方局书记张太雷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

9月底10月初,起义部队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下,先后在揭阳汾水一线,潮汕地区和三河坝失利。于是,一部分起义军在董郎、颜昌颐带领下到达海陆丰,与当地农军会合,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另一部分起义军在朱德、陈毅、王尔琢的率领下在赣南一带开始了艰苦的转战。

在转战开始时,部队减员很大,思想混乱。为稳定军心,保存革命力量,朱德在安远县天心与开发军人大会进行政治动员,使全体官兵重新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心。

朱德等同志还领导部队创造性的开展了赣南三整即整纪、整编、整训,使部队的整体战斗力有显著的提高。

1928年元月初,朱德率部队进入湘南宣章地区。1月12日,智取了宜章县城,发动了著名的“湘南暴动”。

1928年3月,朱德等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万余人,在耒阳击溃追之敌后,向井冈山进发。

4月28日,朱德率领转战千里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宁冈磐市胜利会师。

5月4日,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是红四军的建军光广场。

南昌起义的火种,迅速燃遍了全国,点燃了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这些标有火炬的地方就是曾经发动过起义的地点。

上一篇:小学教师节主题班会主持稿下一篇:桥涵工程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