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离职报告(精选6篇)
1.财务人员离职报告 篇一
财务人员离职交接程序
(一)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之一:整理应移交的资料及未了事项
第一,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第二,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结出余额,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第三,整理好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写出书面说明材料。会计工作负责人移交工作时,还应将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问题和财务人员的情况等向接替人员介绍清楚。
2.准备之二:编制移交清单
移交清单应列明应该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公章、现金、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
(二)交接时的移交点收和监交工作
1.移交点收工作的6项要求
(1)现金交接要求:现金要根据会计账簿记录余额进行当面点交,不得短缺,接替人员发现不一致或“白条抵库” 现象时,移交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
(2)其他资产交接要求: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如有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 1
相符;对重要实物要实地盘点,对余额较大的往来账户要与往来单位、个人核对。
(3)会计资料交接要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不得遗漏。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单中加以说明,由移交人负责。
(4)印章票据的交接要求:公章、收据、空白支票、发票、科目印章以及其他物品等必须交接清楚。
2.监交工作的具体要求
财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其他财务人员及办公室主任负责监交。
(三)交接后的有关事宜
1.会计工作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在移交清单上签名或盖章,并应在移交清单上注明: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单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作为交接双方明确责任的依据。
2.接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不得擅自另立账簿,以保证会计记录前后衔接,内容完整。
3.移交清单一般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财务人员交接实务
(一)交接项目之一:科目余额及账簿资料交接清单
1.科目余额交接目录(离职会计所有账本的科目余额应与总账的科目余额持平,并清楚地记录下科目余额的金额)
2.所交账簿交接目录
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
明细分类账
3.现金日记账及银行存款日记账收支核对情况说明
(二)交接项目之二:纳税资料交接清单
1.记账凭证(注明起止日期);
2.抵扣联扣税凭证(注明起止日期);
3.纳税申报表(注明起止日期);
4.发票专用章、发票使用登记簿、税控IC卡等;
5.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等;
6.其他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三)交接项目之三:其他交接及注意事项
1.各明细科目及总账科目核对清楚;
2.未完事项交接(附明细清单);
3.特别事项交接(附明细清单);
4.前期调整事项明细及原因说明报告;
5.非常规工作明细清单;
6.全面盘点,并核对各资产账项与实物是否相符;
7.上述交接资料一式三份,需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签字并人手一份。
注:财务人员离职需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
蜀菜映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12年6月13日
2.财务人员离职报告 篇二
关键词:财务人员,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写方法
0 引言
2008年6月28日,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财会【2008】7号) 。2010年4月15日, 财政部又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财会【2010】11号) , 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第十六条“企业应当重视财务报告分析工作, 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 以及第二十条“企业定期的财务分析应当形成分析报告”。该“指引”明确规定了企业应该编写财务分析报告, 由此可以看出, 财务分析报告的关键性, 以及在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才能编写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呢?这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 摆在企业财务人员面前需要迫切注意的新课题。
1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概述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财务人员利用财务报告以及其它财务资料、统计资料和生产经营情况等资料进行归纳、推理、分析和研究, 总结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 揭示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提出强化企业管理和改进措施, 以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经济效益, 使企业经营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内部文件。
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 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 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财务分析报告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文件, 一般供企业中、高层领导阅看, 为企业领导在日常工作和经营决策中提供参考。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 财务分析报告一般由企业财务人员负责编写。财务分析报告编写好坏, 对改进企业治理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领导经营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财务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2.1 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任务承揽情况和主要经营成果, 如承接国家、省重点项目、标志性项目、特大型项目情况, 新签合同额、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 以及企业生产能力、质量、安全等企业的基本情况, 分析、总结企业基本经营情况和生存状况。
2.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经济指标是企业经济、生产、经营情况的浓缩和综合反映, 通过财务状况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可以看出企业的经济状况、经营效益、生产情况好坏。
(1)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状况的指标。财务人员应根据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资产分布、负债水平和所有者权益结构, 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 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1)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100%
(2)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资产
(2) 反映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状况的指标。财务人员应根据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 分析企业有效资产和不良资产结构和比例, 分析企业日常资金占用和运作情况, 通过总资产周转率 (次) 、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企业资产营运能力。
(1) 总资产周转率 (次)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2)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
(3)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100%
(4)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100%
(3)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的指标。财务人员要根据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各项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 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1)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 每股收益= (本期毛利润-优先股股利) /期末总股本
(3) 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资产总额×100%
(4) 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财务人员应根据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分析企业净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情况、分析企业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分析企业生产规模与净资产的变动关系、分析企业当期利润增减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
(1)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2)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2.3 企业资金运转情况分析
企业财务人员应该通过企业大额资金的周转情况分析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运作能力, 通过财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流入、流出情况, 重点关注现金流量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关注现金流量能否保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的需要, 关注企业是否资金长期闲置, 无法发挥效用或者资金长期短缺, 周转不灵。
2.4 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它事项
财务人员应该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重大影响的其它事项, 包括预计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投资、筹资、变卖资产、资产重组的计划购并以及重大的未决诉讼的进展情况等在财务分析报告中予以揭示和分析。
3 编写财务分析报告应该注意的事项
3.1 要有明确的编写目的
编写财务分析报告的目的为了给公司管理层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 是供公司领导层经营决策之用, 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 只有明确的编写目的, 才能编写出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
3.2 有正确的分析方法
财务人员应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各项资料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经营活动才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3.3 充分利用本部门、本专业以外的资源
财务人员应懂得充分利用本部门、本专业以外以及外界的各项资源;对外要虚心请教、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充分、灵活地运用各项资料, 与各部门沟通、征求各部门意见, 不断修改完善。这样的分析报告反映的信息量才会大、才会全面, 才有深度、有内涵, 反映的内容才完整,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财务分析报告。
4 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财政部经求企业重视内部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 为企业向深层次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企业基层, 财务管理第一线的管理人员, 应更坚定信心学习与撑握国家的有关规范规定, 广泛收集基础财务资料, 编写分析资料成常态化、规范化, 全面深入地编制分析有分量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 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2000.8
[2]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6
[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制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2008.6
[4]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制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2010.4
[5]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0.7
3.财务人员离职注意事项 篇三
①会计工作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并应在移交清册上注明: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册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
②接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不得擅自另立账簿,以保证会计记录前后衔接,内容完整。
③移交清册一般应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特别提示:会计交接注意事项
第一:交接表要写清楚。看交接表上的内容与事实是否相符。
第二:发票要看仔细。发票本数与事实相符。企业账要与银行账相符。现实和实务往来是否相符。保管账与实务是否相符。要清点仓库。固定资产也要盘点。
第三:有时间的话,单位往来账要相核对。个人账要核对。
4.销售人员离职报告 篇四
但是我因为个人原因需要辞职,因我新购房屋在城南,到公司的距离超过15公里,每天往返公司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这对我的工作已造成不良影响,(离职原因也可以写成:因本人身体的缘故,需回家调养,希望不要因为我的个人原因,影响了工作的进展。)因此,我不得不忍痛离开热爱的岗位。
这三个月,我也有很大的收获,也许再踏出光越的大门以后,我的这些电话联系客户的经历、学习关于设备知识的过程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我认为它们教会我的是交流的艺术和提高自己、竖立自信的重要手段,这些都将让我一生受用。
但因为某些个人的理由,我(网 提供)最终选择了向公司提出离职申请,并希望能于今年12月正式离职。希望领导能早日找到合适的人手接替我的工作,我会尽力配合做好交接工作,保证业务的正常运作, 对公司,对客户尽好最后的责任。
本来我对销售充满了信心,但从三个月的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我发现不论是我的性格、毅力、学识都达不到一个业务员的要求。三个月,没卖出去一台设备,这样的销售业绩着实令我无地自容。销售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我们不愿面对努力付诸东流,可现实就是这样斩钉截铁。
希望公司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
此致
5.技术人员离职报告 篇五
首先,我要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在这一年里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在xx公司的这段时间将会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宝贵财富。同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技术部的日子里,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和同事们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从心底里希望这份友谊能够延续下去,天长地久。
但是现在,由于我个人的原因,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辞去现在在公司的职务。对于给公司带来的不便,我深感抱歉。
最后,衷心祝愿xx公司在未来的建设发展征程中,一步步走赢、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6.财务人员离职报告 篇六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厦门市某医院2009-2013年关于护理人员离职情况的登记资料,主要包括离职人员的数量与基本信息。
课题组自行开发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年龄、职称、学历等)、离职原因、离职去向和对医院的感言等四大部分。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自愿的原则,让已提出离职申请的人员在离职前进行填写。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73份,回收率为,有效率为100%。
1.2.2资料分析的方法查阅大量国内外与离职有关的研究文献,全面把握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医院护理人员离职问题奠定理论依据。
对收集来该院的登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出近几年该院离职护理人员的总体情况及人口学特点。同时对收集到的问卷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出护理人员离职的主要原因与离职去向。
2结果与讨论
2.1医院护理人员总体离职情况
2009-2013年间,该院共新进护理人员310名, 与此同时有180名护理人员离职。表1表明,从整体上看,5年的平均人员离职率为6.87%,要高于平均人员增长率5.01%。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2011年为离职率最高的年份,分别达到10.60%、8.47%。这可能与2010年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负担加重有关。
注:2008年护理人员总数为471;人员增长率=(本年人员数量 -去)/去年人员数量×100%;离职率=(离职人数/在职人员总)×100%。
2.2近5年离职护理人员的人口学特点
分析2009-2013年间离职的180人的人口学特点,从年龄上,≤30岁有168人,占离职总数93.1%, >30岁有12人,占9.9%;从工作年 限上,≤3年有113人,占62.8%,4~5年的有67人,占38.2%;从编制上,编外的有158人,占88%,编内的有16人,占9%,其余的为返聘离职人员 有6人,占3%;从学历上,大专离职人员有128人,占71.1%,本科学历和中专学历,分别有36人、16人,占20.1%、8.8%;从职称上,士级100人,占55.6%,中级15人,占8.3%,师级65人,占36.1%。总体来看,离职的护理人员具有年轻、工作年限短、学历职称低、大部分属于编制外等几个特点。
2.3离职原因与离职去向
大多数学者对护理人员离职的原因总 结为三大类:个人因素、工作环境及外界因素。从表2可以看出,本研究中护理人员离职的原因首先是工作环境类, 即对待遇和激励机制不满意,在离职原因排序中比较靠前,具体包括奖金、工资、公积金、过节费等与心理预期有较大差距、“同工不同酬”让部分离职人员感觉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其次是个人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大、 体力吃不消等。
关于离职后的去向,36人(48.65%)至待遇更好的上级医疗机构,12人(16.22%)到相对轻松、不用值夜班且是编内人员的社区医疗机构,其他的去向依次为非护理行业、考入本院编内、民营医疗机构、下级医疗机构、家庭主妇和继续教育等。
2.4讨论
2.4.1医院护理人员离职现状不容乐观该院在2009-2013年间的平均离职率为6.87%,医院的平均离职率为6.5%,同一时间段内,张亚琴等人研究的郑州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的平均离职率为6.5%,葛静研究的鄞州人民医院的为4.1% ,这说明该院的离职率处于较高水平。高离职率带来的后果是护理人员的短缺和护理质量的下降,为了保持人员进出的平衡, 医院必定花费较大精力引进护理人员,医院的数据资料印证了这一推论:近两年医院护理人员的引进力度超过了其离职的水平,这无形中增加了医院诸如招聘、 培训及培养护理人员的成本,不仅存在护理质量下降的风险,还影响护理学科在该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人口学特点上看,这些离职护理人员的共同点是年轻、工作年限短、学历职称偏低、编制外等,她们中的大多数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临床一线工作任务,由于工作重、经验少,加上缺乏归属感和对工作单位的忠诚感不强,使得她们成为了医院护理人员中的离职的高风险群体。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薪酬及福利待遇是他们离职的首要原因,而大多数学者学者的研究结论是将劳动强度大或者同工不同酬放在离职原因的首位。这可能与该院护理工作相对轻松、近年来该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缩小编外与编内的差距有关。
2.4.2医院采取的应对举措有待进一步强化近年来,医院层面也意识到了护理人员离职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一系列的针对性举措,包括:通过“基础平衡奖”来缩小经济效益不同的科室之间的奖金差距,照顾经济效益过低的科室;改善编外人员待遇,增加晋升机会:缩小编外大专及以下人员与编内护理人员的收入差距,如规定编外人员若符合“取得本科学历和学位或者取得中级职称”两条件之一者可以在工资待遇上完全套编内人员标准,向同工同酬迈出了一大步;对工作压力和强度较大的科室如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在职称聘任等方面优先考虑;培养那些业务素质高的护理人员做业务骨干,承担科室“总带教”等教学工作,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技能竞赛,鼓励大专及以下护理人员利用业务时间加强继续学历教育;院领导和相关行政职能科室人员定期到各科室行政查房,尤其是开展院领导与临床一线人员座谈会,了解一线人员工作和思想动态,从基层听取意见、采纳好的建议;协助解决户口问题,增强护理人员对城市和医院的归属感。
3建议
通过分析离职情况表,可以发现近年来该院护理人员的离职率自2010年以后逐步回落,并显著低于人员增长率,离职情况已逐渐得到改善和缓解。但笔者认为离职率还有下降的空间,结合前述分析的离职护理人员的人口学特点,可以发现关键在于设计出一套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符合公平合理原则的岗位绩效薪酬分配方案。要保证绩效薪酬分配方案对护理人员的激励作用,必须同步采取配套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对单位的忠诚度。
【财务人员离职报告】推荐阅读:
有关财务人员辞职报告07-28
财务人员的实习报告07-05
财务人员述职报告范本08-13
部队财务人员述职报告10-10
关于县公司财务人员工作转型的调研报告06-18
非财务人员地产财务09-06
财务人员证书07-08
财务人员职责分工07-02
财务人员廉政谈话记录07-27
财务人员工作转正总结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