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与建议

2024-08-15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与建议(共8篇)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与建议 篇一

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xx县紧抓自治区在xx市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和实施“55541”培训工程重大机遇,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深入实施“绿色xx”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抓规划配套。把完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作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根据《xx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结合全县旅游文化、苗木、草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在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出台并提请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了《xx县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9-2020年)》等3个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文化旅游、苗木、草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实施的重大工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了衔接配套、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农村实用人才规划体系,为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规划依据。

二、抓基地建设。依托县职业中学、xx皇达科技示范园、xx牧业、xx万头肉牛养殖园区、工厂化育苗中心等挂牌成立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和4个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按照“六有”(有师资、有对象、有硬件、有制度、有计划、有效果)标准,整合项目资金,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培训中心(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聚集师资力量,拓展培训功能。采取“项目+人才”、招商引人才等模式,为xxxx、xx示范园、工厂化育苗中心等龙头企业引进15名专家及技术骨干,聘请xx、xx等6名区市专家担任我县草畜产业专家服务团成员,构建了高层次人才服务xx改革发展的平台。目前,全县从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专兼职教师共76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5名、大专学历31名,高级以上职称43名、中级职称33名;

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共开设民族服装与刺绣、清真食品烹饪、酒店服务、电气焊等培训课程8门,每年可满足5000名学员的培训需求;

3个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辐射全县7个乡镇,每年可培训苗木、草畜产业人才2万余人次。

三、抓人才培训。深入实施“绿色xx”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采取“理论培训+实践操作+专家服务”模式,培育壮大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今年以来,围绕“旅游、苗木、草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职业中学、县人社、农牧、林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单位)举办村干部综合能力提升、苗木种植营销、肉牛养殖、“农家乐”经营管理、民俗文化传承保护等各类培训班34期,培训种养殖能手、农产品营销经纪人、“农家乐”带头人、民间艺人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4984人次。扎实开展“百名农林专家进农户”活动,选派58名农林专家深入种养殖园区和产业发展大户中,“手把手”送技术,“面对面”传经验,有效提高了种养殖人员技术水平;

组织苗木产业技术骨干、种植大户和营销经纪人20余人,赴吉林、黑龙江考察苗木种植和营销;

选派36名农村技术骨干、种养殖大户到山东济南、甘肃张掖、武威等地实地考察;

邀请新西兰梅西大学3名教授来我县做了肉牛良种繁育及高效养殖技术讲座,有效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带动了1.7万户群众发展草畜、苗木产业和经营“农家乐”,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制定了《xx县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方案》,由县农牧局与xx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班,学制二年,采取集中授课、实践教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60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80名饲养员和150名养殖能手进行培养。

四、抓政策扶持。县委、政府不断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制定下发了《xx县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xx县苗木产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xx县2019年苗木产业实施方案》、《xx县草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有发展潜力、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和贴息贷款,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优势,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立种植、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创办各类经济实体。目前,全县共创建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6个,苗木协会180个,创建育苗示范乡镇2个,建设苗木园区32个,培育500亩以上苗木专业村85个;

建立肉牛标准化养殖园区(基地)49个,打造肉牛科技养殖示范村20个,形成了以产业集聚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良好局面。

五、抓机制完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县委统一领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林水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分级负责、逐级抓落实的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全县人才工作要点暨分工方案》、《2019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先后3次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筹措各类资金160万元,用于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和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力推动了各项任务的落实。指导全县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和师资库。全面落实农村实用人才保障激励机制,县委、政府筹措资金120万元,对6个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先进单位和20名特色产业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奖励。“xx县苗木产业人才能力提升项目”顺利通过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评估验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实效。一是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大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力度,健全完善配套设施,增强培训(实训)功能。二是深入实施3个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加快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努力培育一支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三是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交流合作,聘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充实师资力量,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xx改革发展的平台。四是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创造活力,为建设和谐富裕新xx集聚力量。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与建议 篇二

一、基本情况

该市现有17个乡镇、220个行政村, 8.5万农户, 农村人口和农业人口分别是33.17万人和30.2万人, 耕地262.8万亩。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955元。据调查统计, 全市现有农村实用人才31686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9%。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10850人, 占34.25%;36岁到45岁9909人, 占31.28%;46岁到55岁7906人, 占24.95%;56岁以上3015人, 占9.52%。从职称结构看:获得农民技术员以上技术职称1562人, 占44.26%。获得初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1547人, 占43.84%。获得国家专业技术职称420人, 占11.9%。从学历结构看:受教育年限, 不到6年10235人, 占32.02%。6到9年18131人, 占56.73%。9到12年2786人, 占8.72%。12到16年653人, 占2.04%。16年以上157人, 占0.49%。从专业结构看:生产型人才22628人, 占71.55%。经营型人才899人, 占2.84%。技能带动型人才1253人, 占3.9%。科技服务型人才4945人, 占15.64%。社会服务型人才1961人, 占6.0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虽然经过各级组织的不断培养, 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 但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偏低。从调查情况看,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8090人, 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89%, 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596人, 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1%, 可见农村实用人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二是引领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种养加等产业缺少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领军人物, 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在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好。三是农村人才分布不平衡。目前, 农村人才从事种植业的占58.5%, 从事加工业、流通业、运输业的仅占16.3%。现阶段,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就要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但现在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才并不多, 这对进一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无疑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四是农民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提高广大农民的经营组织化程度, 关键是解决农民怎样进入市场的问题, 尽快地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 实质是要依托农村人才建立一些农村经济联合体和农民技术协会, 带领广大农民共同发展生产。而目前全市农村经济联合体和各类协会虽然与前几年相比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数量不多, 发育较松散, 还不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五是农村人才培训方式和渠道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年有关部门在农村人才培训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由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或培训方式不得当, 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经常性, 这是农村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因素。六是资金投入不足, 缺少发展后劲。现在农村的一些人才很想把事业做大, 但资金不足成了困扰发展的一个大难题, 到银行贷款少部分资金解决不了“大发展”的问题, 贷款资金规模大又受抵押等各方面条件限制,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才施展才能, 只能小打小闹维持现状。

归纳总结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欠账较多。过去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大部分分配到了城市和乡镇工作, 导致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偏低, 整体素质不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数量少, 带动能力弱。二是政策机制不完善。针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 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金扶持力度不大, 没有形成固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三是人才环境不够优化。农村实用人才仍以行政管理为主, 保障人才权益的法制环境没有形成, 全社会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党委、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中心工作, 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够重视, 工作推进力度不大。

三、发展对策

1. 建立运转协调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体制。

一是理顺工作运行机制,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 建立党委、政府领导,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人事、农业部门具体负责, 各相关部门分工实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整合政策资源, 对现有的涉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 打破部门、行业界限, 把相关内容整合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及具体工作项目中,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形成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合力。三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研究设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同时, 积极探索银行借贷、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人才投资方式,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持。

2.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

大力开展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公共事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致富本领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先锋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四大工程。充分发挥职业学院、技师学院、农广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类教育资源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注重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各类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 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技术交流、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 在农村生产经营实践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着力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继续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之冬等活动, 促进和带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 要切实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引进。

要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 更好地落实现有政策,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 吸引那些致力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吸引外地客商到农村创办企业;吸引一些走出去的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回乡办企业;吸引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到七台河市开发农业科研项目;吸引城市工矿企业和下岗职工到农村开发农业资源。要加强人才的管理和使用。要进一步加强人才档案建设, 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要经常教育和引导他们在创业和致富的同时, 积极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提合理化建议;要经常教育他们树立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意识, 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那些对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 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政议政, 共谋经济发展大计;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家属安置等问题,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4. 要强化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

通过在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项目设立、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倾斜, 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成才兴业。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 领办、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示范园等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经济实体。依法保护农村实用人才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鼓励他们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发挥“农技110”、“12316农业专家服务热线”作用, 继续推进实施“村村通”工程, 建立健全面向农村实用人才的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贯通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 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5. 健全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和激励政策。

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 以知识、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指标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体系。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在农村的覆盖面, 逐步推广面向农村实用人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可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认真落实和完善县以下基层单位农林科技人员工资倾斜政策, 积极探索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开展有偿技术服务。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途径和办法。积极树立和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典型, 对重点人才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培育、重点扶持, 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和干事创业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政府表彰和社会激励相结合的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体系, 继续做好农村优秀实用人才评选表彰工作, 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和爱护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6. 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协作机制。

3.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篇三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做法;新思路

一、引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了“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天台县遵照《台州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结合区域特点,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途径,不断创新实用人才开发培养模式,注重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和农民技术人员“四大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并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确认工作,推行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要素构成的科学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对广大农民中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淡化学历、年龄、资历、行业等因素,不拘一格加以评定。天台现有农村实用才2872名,其中11名获评“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称号,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为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农村实用人才参与确立优化产业发展新思路,为现代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近年来,该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带头人座谈会、农业品牌建设恳谈会、农业产业发展研讨会,为该县石梁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农业品牌整合,为拟订土地流转、农用地和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地方政策献计献策,为县委县府确立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作好参谋。目前,该县已出台政策引导石梁山区农户由种植高污染的高山蘑菇产业转向无污染高效益的高山花卉等产业,出台畜牧用地视同农用地等系列扶农政策,全县农业品牌整合工作不断推进。

三、农村实用人才成长为新一代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受经济危机影响和农业扶持政策激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农业创业中来,并充分发挥其善于较快掌握种养殖知识和市场信息的优势,引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女大学生杨娇阳放弃原本在宁波企业的会计工作,返乡承包1000多亩耕地种粮,成为该县首个面积超千亩的种粮大户。她带领100多名合作社成员组建田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利用粮食预购定金等资金来源购置大型拖拉机、育秧流水线、插秧机、收割机、机动喷雾机和粮食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开展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在她的影响下,该县掀起了流转土地种粮的热潮,单是该合作社所在乡镇便新增3个耕地承包面积5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学生翁海洋和他的2个合伙人以前从未接触过农业,在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感召下,激起了养鸡的热情,3人共同出资成立天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开发公司,在桐柏岭头村承包100多亩山地,办起高山放养鸡场,经过3年努力,公司开始得到日渐丰厚的回报,下一步翁海洋准备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其养殖经验,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领广大农户增收。

四、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基层农技推广重要力量,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县乡村户四级农技快餐厅是天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方便快捷的技术和信息咨询的服务场所,也是各级农技人员施展技术专长的用武之地。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村、户一级的服务主体,积极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并全面开展面向社会的农业科技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培训等有偿或无偿服务,有力地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产、供、销”一体化的畜牧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生8名、3年以上养殖经验的技术人员若干)及成熟的管理模式,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和营销体系,建有精密的禽病监控实验室和饲料质量分析实验室,能够确保各个饲养环节在公司的掌控下严谨地运转。目前,该公司发展养殖户110户,存栏鸡50万只,月上市量25万只左右,月销售收入500万元,户年均可增收3万元以上。公司计划到2011年发展农户600户,年投放鸡苗1200万羽,为当地农户年增加2000多万元收入。农夫生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庞茂希是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2008年,他带领合作社社员及周边养猪户100多户,实施天台农夫生猪合作社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彻底改变了当地生猪养殖规模小、规划不合理、污水乱排放、销路不稳定、养殖效益不高的状况,大大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户饲养积极性,目前该群体年可出栏生猪3000多头,产值达到300万元。南山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汤汪洋同是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他带领南山敏辽村村民组建全县最早的杨梅专业合作社,实施杨梅标准化生产技术,兴建耗费8万元、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的水果交易市场,筹建投资额110万元的通村公路发展杨梅产业。在他的努力下,该地东魁杨梅荣获“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称号,该合作社获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该行政村被评为“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强村”,全村仅杨梅一项年产值就达到300多万,许多杨梅种植大户年收入在5万以上,最少的农户年收入也有上万元,真正成为南屏乡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五、天台主要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三方面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创新建设

第一,政策支持。出台《天台县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做好设施农用地管理服务的通知》和农业发展奖励政策,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生产经营场地落实难等问题,对于农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达标升级、新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出县外发展特产店的经营户给予资金扶助。实施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贴息政策,对低收入农户、农民大学生、直接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各类帮扶组织,因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产品返销等项目贷款实行利息贴补优惠政策。低收入农户、农民大学生创业增收贷款,县财政按基准利率90%给予贴息,其他符合条件的贷款对象按基准利率的80%给予贴息,资金额度1万元-20万元,期限一年。落实财政贴息的订单储备粮食预购定金政策,2009年,全县发放预购定金50多万元,确保种粮大户有足够生产运转资金。

第二,资金支持。天台多渠道给予农业创业者启动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创业者解决燃眉之急,鼓励创业者开展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部门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新渠道,该县工商部门首开全省先河,帮助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把11名股东因货币借贷形成的1074万元公司债权转变为公司股权,有效帮助农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从而降低企业负债率,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上小额贷款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县农村合作银行为鼓励天台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壮大发展,支持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领农户养殖致富,帮助农户解决因征地、土地整理、搭鸡棚等所需的启动资金缺少问题,2009年该合作银行对78户农户提供每户3万-5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累计发放贷款328万元。县团委领头建立“天台青年创业创新基金”,2008年团县委和县青年创业者协会联合发起成立总额为1550万元的创业基金,每年以不低于2%的增值(约50万元)作为无息贷款用于扶持青年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村级成立创业扶持基金,平桥镇后村通过会员捐赠和无息借款等方式建立总额为200多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该基金会可向有创业愿望、有一定技术、有好的创业项目并且信用度良好的村民,提供最长期限为5年的免息启动资金。

第三,技术支持。全县农业系统自2006年开始开展以“倾注三农360°”为载体的农技服务活动,全面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并落实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业创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近年来,该县在浙江树人大学举办“茶叶营销高级研修班”,在上海与天台驻沪办合作举办“天台籍在沪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集体经济薄弱村村干部高级研修班”,在浙江林学院举办“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和“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专题研修班”,在浙江树人大学举办“来料加工经纪业务高级研修班”,全力提高了该县380多名来料加工经纪人的经纪业务拓展能力,提高了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能力。

六、措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与不足,该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工作开展不平衡、政策不完善,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另外还有实用人才管理服务手段滞后、开发培养单一、作用发挥局限性较大等问题。因此,今后天台将立足实际、立足本地,大力开发本地人才资源,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并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能力,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的政策措施,努力解决人才需求总量不足的问题,努力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第一,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平台。深入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强化县级专业公共服务机构队伍建设的同时,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综合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县乡村三级农技人员知识培训,保障农村创业人员得到更便捷的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持。实施农村信息化大联动工程,整合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农民信箱、天台农业在线、天台气象网等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各方平台信息同步更新、多方使用,提供统一的农业市场供求、农业技术咨询、农业监测预警、特色生态农业服务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平台无所不在,信息人人享受”的信息服务局面,并大大提高该县农业外向度和开放水平,为该县农村实用人才创造更加宽阔的创业平台。

第二,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平台。深入开展“粮食功能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内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建设,大力推行循环、高效、生态、安全、清洁生产模式,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规程,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引导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实用人才到“两园”创业致富,并通过大项目支持和省市县专家直接性的技术指导,大幅快速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水平。创新建设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努力探索政府职能服务与企业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农产品营销与旅游产业有机衔接的模式,努力把优质农特产销售展示中心建设成为全县近4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专卖店”,成为天台名优特农产品的“天天农博会”,有效解决农业创业人员缺少农产品营销平台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第三,优化职业农民成长环境。积极创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特别支持大学生毕业生、打工返乡农民投资农业进行创业,着力培养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使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农业创业时能详细了解政府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了解当前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以便选择自身最适宜的产业进行创业;进行技术服务与培训,全力跟进科技增收能力、实用技术、市场经营能力等方面的服务与培训,解决创业者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祥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09(6).

2、陈文权,李颖,周静.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区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探析[C].中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对策研究,2007.

4.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与建议 篇四

作者:县人才办 来源:岱山党建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根本目标,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重在培养和使用一批能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为进一步做好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近期我部根据上级组织部门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的要求,组织了有关人员,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

总体来看,我县目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比较缓慢,总量明显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偏低,年龄老化,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与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不适应。从调查显示,全县94个行政村达到人才界定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为1438名,仅占农村总人口的0.97%,占全县农村总劳动力的1.37%。1438名农村实用人才中从事第一产业的相对较多,为949人,占到人才总数的65.99%,农村经营管理人才117人,占人才总数的8.14%,能工巧匠171人,占人才总数的11.89%。从学历上看,大专及以上只有12人,占人才总数的0.83%,中专(含高中)为178人,占人才总数的12.38%,初中894人,占人才总数的62.17%,小学及以下为354人,占人才总数的24.62%;从专业技术职称上看,有技术职称的人才只有8人,且都只具有农民技术员职称,仅占人才总数的0.56%;从性别上看,女性人才所占的比例不高,男性人才1370人,占人才总数的 95.27%,女性人才仅68人,占人才总数的4.73%,女性人才中从事经营、技能、及加工领域的45人,占女性人才的66.18%,女基层管理人员21名,占女性人才的30.88%;从年龄上看,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偏大,35周岁以下的人才仅200人,占人才总数的13.91%,45周岁以上的人才674人,占人才总数的46.87%。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加快“七大产业”经济发展的大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确立了“人才强县、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使用力度,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一)摸清底数,扎实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基础工作。

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统计与分析的基础性工作,是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科学化的前提。近期,我县对活跃在农村的各类实用人才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认定范围包括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运输、农机、建筑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民间技术服务业绩突出的人才等,并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库,实行统一管理,把农村实用人才切实抓在手上。

(二)优化环境,创设农村实用人才良好发展氛围。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在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关心人才成长,支持人才创业的浓厚舆论氛围;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我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岱山县2004-2006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渔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出台了一些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措施。如对渔农村乡土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实行政策倾斜,并成立了渔农民职称评定领

导小组;建立了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以乡镇成校为骨干,以村成校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渔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保证每年有一定的财政拨款投入成人教育事业,并做到逐年增长,设立了渔农村成人教育奖励基金;确立了三年内培训渔农村乡土人才1500人次的目标,到2010年,渔农村实用人才达到2138名;对新品种引进、试养、推广及新品种、养殖新模式研发项目给予适当的补助;支持兴办创业项目,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等方面,按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和扶持;农村实用人才被评选上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或优秀专业人才后,县委、县政府一次性奖励5000元或3000元、每人每月500元或300元的政府津贴等。三是提供服务保障。近年来,各乡镇和相关县属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地为农村实用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开通了便民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信息,在种子、技术和农用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并在费用上给予优惠,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拓宽渠道,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

近年来,我县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一是开设各类培训班。结合“暖促”工程,依托县委党校、县职业技术学校、乡镇成人学校等阵地,开展订单式培训,如县教育局的电焊工培训班、县海洋与渔业局的海运四小证培训班、县经贸局的机械加工培训班、县农林局的种养殖培训班、长涂镇在全市乡镇首次举办了渔业外海三等证书培训班,岱西镇积极培训“盐嫂”队伍,成立了“清平乐”盐帮菜馆。2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0多期,累计培训人员达到5000多人次。二是开展实践指导。通过科技下乡、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专家、农业专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各村农业基地进行现场示范指导,通过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水平。三是推广电化教育。县委组织部拓宽了党员电化教育的外延,在“农村基层电教播放点”充实了农村实用技术片库,通过电教内容对农户进行通俗讲解,开展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县农林局建立了“岱山农林网”,及时提供农业政策法规、病虫害防治、市场行情和农业技术资料与信息等,方便农户的学习与查询。四是开展“三培养”工程。结合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深入开展渔农村党建“三培养”活动,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04年以来,共有212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243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139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五是打造培训基地。目前我县已形成了以县职业技校为主的船舶修造技工培训基地、以衢山镇为主的编织培训基地以及以岱东镇为主的“五匠”培训基地等“三大基地”,逐步打响了“常石焊工”、“衢山编织”和“岱东五匠”培训品牌。

(四)以点带面,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示范作用。

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创评农村经营示范户、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农村能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已确定了若干个示范点,如10个家庭工业示范点、岱西六大创业示范基地和秀山四大示范基地等。激励实用人才以多种形式进行“传帮带”,把经验和先进的知识、技术面对面对地传授给周边群众,让更多的农民掌握谋生技能,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牵引辐射作用,带动他人共同致富,努力产生一种 “培育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地经济”的人才效应。如秀山乡实用人才袁家成,通过几年艰苦创业,积累了丰富的家禽饲养技术,在自己致富同时,不忘困难群众,积极发挥自己一技之长,帮助带领他们走发展禽蛋业脱贫致富之路,创办了全市第一家禽蛋专业合作社,免费向他们供应苗鸡,无偿传授土鸡养殖技术,解决养殖资金,帮助许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农户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带动了周围一批农户一同发展,目前其创办的双凤禽蛋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从当初26户已经发展到了186户。合作社曾荣获省级示范社称号,本人也先后被评选为省农村科技示范户、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杰出带头人、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户等。

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我县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初步培养出了一批 “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的领导、规划和管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综合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目前县里还未成立一个统一的工作管理领导班子,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制度、办法和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

2、教育培训与开发经费不足。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所需的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了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了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另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得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从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3、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对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实用人才,给予了一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起到了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但对于迫切需要发展壮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还是显得力度不够,特别在资金、政策、技术、就业、税收等方面扶持和倾斜力度不够,对农技推广方面的实用人才需要纳入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并经常化地开展技术职称的考评晋升问题没有明确意见。

4、现有人才的带头示范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培养、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人才自身所具备的科学素养和掌握的科技知识,带领身边的群众创业致富。但我县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大部分只局限于自身产业的发展和滚动,受“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教会徒弟打师傅”等老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想法,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帮扶致富”结对等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在帮扶中也只是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以致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与思考: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实用人才是离农民最近的致富能人,对农民的带领和带动作用最直接、最具体,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要站在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上来认识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应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县委组织部门牵头,人劳、农林、科技、科协、教育、海洋与渔业、盐业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培训,提升素质。一是请农科技术专家,对农村实用人才分期分类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和知识培训;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弥补他们理论知识的不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帮助他们与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实现优势互补;三是组织大规模科技下乡活动,把信息、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四是多方面为他们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如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参加各种学术技术交流会议,组织到外地参观考察等。五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揽,加快推进农村教育机制改革,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逐步改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文化、专业结构不优的现状,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

(三)营造环境,热情服务。一是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先进事迹和发挥的积极作用,确立他们的社会地位,明确“一

5.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篇五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边陲,现有耕地面积135万亩,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近年以来,饶河县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各项部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提高了人才使用效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在于管理。我县专门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进一步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挖掘人才资源,对全县人才状况进行了普查登记。在建立全县人才库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农村人才队伍的管理,形成县委组织部门牵头,人事、农业、科信局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党委具体抓落实的农村人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牵头抓总的作用,通过调查摸底,群众举荐和组织考核,将农村中大量的“土专家”、“田秀才”、“养殖大王”、“种植大户”、“经纪能人”等登记造册,评选出县乡两级优秀实用

1人才,建立农村人才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名。

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一)政府扶持,齐抓共管。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乡镇党委政府、各村组织积极引导和扶植农村培训事业,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协调运作,立足自身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政策指导、督促检查以及各项服务工作。坚持统筹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到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实效。

(二)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农广校、党校、职教中心等及正在实施的“阳光工程”等农村培训基地、农村远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农村各类人才开展集中培训,加大对农民、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使农民及时、便捷地接受各种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对种植业、养殖业、电汽焊、农用车驾驶、维修等实用技术的应用技能。与此同时,重视和推动农村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技术协会的发展,并成立各类协会,健全各种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培训人员,着力扶植一批智能型的农村实用人才。目前,全县建立养殖协会、各种作物协会、农民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个,参加入社的农户3000多户,吸引和带动农户8000余户。围绕畜牧业、种植业和新兴农业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开展“三农”服务,重点对农村优秀青年农民进行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培训等。全县开展种植、养殖、农机等各类培训班共128个班次,培训人数达到12903人次。

(三)开拓视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质。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实用人才走出家门,到附近经济发展有特色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如2009年夏季农闲时,县农委组织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到友谊农场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友谊农场发展现代化农业、实施标准化作物生产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加强乡镇农村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既介绍自己的先进经验,又学习其他人才的成功做法,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按需培训,注重实效。一方面开展现行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等政策理论培训,增强农村人才的兴业意识。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紧密结合,组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科技等部门,采取理论讲授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并印发简明易懂的实用技术手册,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又帮助提高理论水平。

三、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使用机制,做到人尽其用,才尽其能

(一)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各类农村实用

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土地征用、资金筹措、证件办理、技术攻关、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县科信局在科技立项上,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

(二)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坚持结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县乡科技人才与农业人才开展“一对一”活动,即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种、养、加、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农村实用人才倾斜,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扶持基金,帮助他们创业致富。

四、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一)宣传上侧重。为了激励和鼓舞广大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将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工作纳入到整个农村党员“争先创优”活动中,开展了树立“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和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评等活动。同时,在精神上激励,利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事迹。各乡镇也组织自己的先进典型深入到各村巡回演讲,通过

宣传,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使他们感受到县委、县政府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更大热情,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二)政治上重视。在政治上,开展“两个培养”活动,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了更大的舞台。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对那些政治素质高、技术过硬、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优秀年轻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把条件成熟的及时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村干部。经过确定对象、学习培训、帮带培养、实践锻炼等步骤,依照程序优先把党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村干部,促使他们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致富转变。我县今年共培养名农村实用人才为入党积极分子。全县已有名优秀实用人才到村“两委”班子任职。

(三)经济上关心。为创建拴心留人的环境,我们对那些在示范带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重奖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

(四)政策上支持。开辟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优先评定技术职称、优先推荐担任村级干部,打破职称限额和职称评选年限,按照工作能力和实际贡献,积极为农村实用人才做好“农民技术

员”、“农民技师”等职称的评定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6.如何搞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篇六

2009年09月25日 09:

3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如何更好地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近日,我们结合有关课题研究,对吉林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队伍的现状

目前,吉林省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有83万人左右,主要包括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和养殖能手;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部分农民工;从事运输、营销、中介服务的农村经济能人;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等。这支队伍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多样的身份构成以及不同的成长经历,发挥着引领广大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辐射效应、推广创新技能的倍增效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效应。

存在的问题

服务机构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吉林省县乡两级有不少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人员培训、鉴定、评比及组织劳动力转移等服务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大都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受自身体制和机制影响,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基本上是靠自己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摸索成长起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不多,在扩大生产、带动群众致富方面后劲不足。

资金和政策扶持没有完全到位。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经测算,吉林省每年需要培训约10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如果按100元/人计算,则需资金投入1000万元。目前吉林省开发办每年在农民“绿证”教育上的资金投入仅为200万元,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其次是发展环境欠佳。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和经营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规范的做法,一些管理部门不是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帮助,而是一罚了之,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组织管理明显滞后。一方面,许多部门在想方设法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出力,但由于牵头部门不明确,导致谁都管,而谁都管得不深、管得不细,政出多门,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专业(行业)协会以及民间组织大多还不成熟,而且跨村屯、跨乡(镇)的较少,也没有得到认可和备案,多数处于“自发散打”状态。

解决的途径

整合培训机构。可以将现有的市(州)、县(市)农业培训机构建设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承担本级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对乡(镇)一级培训机构的人、财、物进行重组,将其建设成为集培训、鉴定、劳动力转移、政策咨询、信息服务于一体,与县(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相联系的“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中心”。依托大中专院校,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

优化创业环境。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和经营活动,既要加以引导和规范,又要进行鼓励和支持。应在市场准入、税收、融资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提供多方面的有效服务;建立财政

投入、银行信贷、社会投资和民间自筹等多元化的投资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专项基金。

7.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与建议 篇七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 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 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 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同时还强调:“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 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 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纲要》之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出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完全是根据当今世界人才发展趋势以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纲要》曾明确提出, 人才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力量。在当前, 我国农村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阶段, 推进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需要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这是当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现实条件, 也是其直接原因和政策背景。同时《纲要》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提供了各种政策方面的指导, 详细论述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指出要“到2015年,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300万人, 到2020年,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800万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 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这些指导不仅为新农村建设中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还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指导。

2. 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实用人才。

在当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传统发展模式逐渐被新型农村建设模式所取代, 农村建设逐渐向更高的标准和方向发展, 农民开始具有市场竞争意识, 开始掌握运用新的技术开拓市场、驾驭市场, 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 同时也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种情形下,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引领农村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全国小康社会的发展程度, 所以, 从这个层面来说,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中, 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农村新型化道路。所以在此意义上, 只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才会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才会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 反之亦然。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 实用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国家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 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对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严重问题。

1. 整体素质不高, 且分布不合

理。在目前, 农村人才在农村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低下, 且农村实用人才中, 中专以上文化水平仅占3.9%, 并且老龄化水平也日益突出, 40岁以下农村实用人才仅占41.3%。另外, 在如此数量少的农村实用人才中还存在分布结构不合理, 大多数人才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传统农业层面, 而在传统农业之外的技能型、科技型人才比重较小, 由此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 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2. 人才评价标准模糊, 对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 并不能立竿见影, 由此导致政府对人才特征辨认不清, 认为只有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才可称为人才, 而土生土长的农村实用人才并不能称为人才, 从而忽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 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大批农村人才外流。虽然中央和政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工作召开了层层会议, 但仍然没有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 并没有形成浓厚的对人才的开发培养氛围。

3. 培养教育机制不健全。

在农村, 由于地域广阔, 人口居住分散, 并且相关实用技术种类繁多, 使得对于农村的实用人才培训教育工作难以展开。另外, 在为数不多的培训教育中, 大多数教育都集中在对种植、养殖等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 而对于企业经营、现代信息等领域的培训则很少涉及。农村多数实用人才很少经过专门的培训, 大多是靠实践积累成长而来的, 此类实用人才在面对农业发展问题方面, 大多具有目光不长远, 处理问题保守等缺点。另外, 在具体培训环节方面, 采取同一式培训方式, 忽视人才层次的高低, 缺乏人才培训的针对性, 由此导致培训资源的重复性利用。另外, 除了培训之外, 还缺乏有效的配套培训机制, 对人才培养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 将人才培训工作简单地等同于人才培养。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 培养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对策

1. 积极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为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众所周知,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 但农业并不是强势产业, 自然经济占有很大成分, 技术含量低, 市场竞争力弱, 抗自然灾害能力低, 劳动力素质不高,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另外由于过去过分对工业注重, 对农业投入较少, 极大影响农业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所以, 加强农业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 国家政策的扶持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首先, 政府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政策体系建设, 优化政策服务引导功能, 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 带动人才队伍服务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其次, 政府要健全组织体系建设, 成立农村实用人才组织机构部门, 积极发挥其带头引导作用, 成立人事部门管理体系, 建立并联合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农业部门等有关部门的集体联合作用, 齐抓共管, 改变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无序现象, 真正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吸收进管理队伍之中。然后,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投入机制建设, 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 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以及继续教育措施, 发现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广泛引进人才。

2. 建立科学的机制体制, 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

在我国, 农业的发展核心必须要依靠人才的整体促进, 合理的制度政策和制度机制对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为此, 为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一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制度, 根据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制定根据贡献来评价业绩的农村实用人才的认定制度;二是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培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之中, 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培养制度化、专业化;三是要创新用人机制, 对于作出重大贡献的农村人才给予选拔、提升和重用;四是要制定完善的表彰制度, 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 要积极及时予以表彰奖励, 更加激发他们努力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动力。

3. 开展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相

结合的具体培养模式, 从多角度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第一, 要从观念角度强化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和培养工作的紧迫性, 真正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带头作用;第二, 要摸清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以此来确定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路径, 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第三, 要拓展多种人才培训渠道, 例如采用分级分类的培训原则, 开办并利用农民夜校以及远程教育手段, 将实践锻炼和网络课堂学习相结合等学习载体来进行学习培养;同时, 积极倡导下乡活动, 鼓励城市人口和企业家以及相关科研专家积极深入农村, 指导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 鼓励大学生村官制度, 多方位引进人才, 驻村入户, 亲身向农民传授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先进知识, 用积极有利的措施引导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

8.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与建议 篇八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2-0094-03

十七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山西作为我国中部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建设情况,不仅关乎农业产业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关乎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村实用人才,依靠科技进步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困绕,已成为推动山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山两省农村改革的关键。

1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1.1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今后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山西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人与全国平均收入的比较中可以看出,2007年1~3季度山西省农村居民每人来自农业、林业、牧业的收入分别是495.5元、10.7元、252.8元,约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0.9%、25.7%、45.4%;2006年粮食产量只占全国的2%,畜产品仅占全国的1.6%;粮食单产只有200多千克,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3;农产品转化率只有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这些差距的形成是山西省农业生产条件薄弱,农业生产效率低,种植养殖科技含量不高所致,农民未能从土地上获得预期的效果,是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表现。因此,山西发展现代农业迫在眉睫。

发展现代农业实际上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利推进,与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密切相关。当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中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优先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在安置农业劳动力就业、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因此,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发展山西省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

1.2提高农民素质。壮大农村人才队伍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统计显示,山西省每万名乡村人口中有农村实用人才84.3人,每万名乡村劳动力资源中有农村实用人才173人。人才密度低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兄弟省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托高科技含量、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客观需要一大批文化素质高、技术本领大、适应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然而据调查,山西省目前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技术特长的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的1.73%,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0.15%,低于国家2.7%的水平。近年来,虽然农村技术人员队伍增长很快,但与我省农村总人口相比,数量极为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据专家们测定。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1年,GDP就会增加9%。目前山西省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全省2300万农业人口中的1100万农村劳动力,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3%,绝大多数都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支拥有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实用人才队伍,才能加速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才能加速少数落后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才能加快广大农村走上可持续地发展之路。

1.3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近年来,山西省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城乡差距仍在持续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0年起,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6年低于城镇居民;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4342.6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972.6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0比1;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913.9元,农民为2890.6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08比1,城乡差距再一次进入一个持续扩大期。由此可见,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首要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传统农民的收入。只有通过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村经济,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为农民收入保持持续、较快速度增长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加快山西省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对策思考

2.1强化认识,加强领导

2.1.1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思想认识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关键需要解决认识问题,增强广大农民的人才意识。首先,各级政府应大力宣传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运用村镇宣传栏、标语、广播、电视和各级农村信息网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最终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可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可以实现先进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视,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其次,应组织广大基层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广大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到农村实用人力是带领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是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最终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对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力度。

2.1.2完善领导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完善领导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各县、区要真正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由组织、人事、计划、劳动、农业、财政、科技、畜牧、林业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职责,建立各部门的工作细则和工作标准,强化工作职责,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和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各部门应加强沟通,从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局出发,群策群力,共同为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提供各项组织制度保障。

2.2优化政策、健全制度

2.2.1健全激励机制,优化政策环境

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关键。首先,应将基层组织建设与人才建设相结合。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培养技术素质较高的中青年农村实用型人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其次,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技术含量高、适合本地特色的项目。可通过发放配套贷款,解决他们的资金困忧。最后,要制定政策,给予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一定的荣誉和待遇。要树立好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2.2.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狠抓落实

再好的政策,关键还要看落实。首先,应制定工作计划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各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都要结合山西省“三大优势”、“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优势农产品”的建设规划,继续围绕省内“十一五”期间农村开展的各项国家、省支农项目,实施“项目带动人才”的创新工程;继续围绕农村科技示范户,实施“科技示范户”人才培训创新工程,给予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和精神奖励;继续实施调动农村妇女积极性的“巾帼实用人才”创新工程。创建妇女技能培训基地。其次,建立定期检查评比制度。对各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列入组织人事部门、相关涉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并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为标准,对各地工作成效进行比较。最后,建立严格奖惩制度。对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不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要进行批评。鼓励和吸引相关职能部门、教育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等投身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去。

2.3深化改革、加大投入

2.3.1建立专项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支持

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资金是保障。各级政府应设立农村人才开发和农民培训资金,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经费。省级财政应先注入一定的启动资金,以后县乡政府每年应按一定比例提取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金,省财政应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等办法,逐年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经费。同时,省内重点农业项目工程及地、县安排的农业发展项目,也应分出一部分预算资金,用于实用人才的开发,从而使项目和资金以及农村人才开发实现有机结合。

2.3.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盘活农村实用人才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事业。试行财政提供再保险或直接补助的农业保险制度。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加强农业银行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投融资服务力度。研究并建立适合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特点的借款条件、审批程序、确定贷款的主渠道。通过各项金融措施,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从而盘活各种实用人才。

2.4完善体系。加强培训

2.4.1完善多元化的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大力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是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础。首先,应针对山西省各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一步规范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扩大招生范围,教学内容要以实用知识、实用技艺为主,增开与本地区农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就业技能和致富能力为导向。改革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为普通农民、乡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等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班。其次,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普惠农兴村等项目、星火科技培训,发挥农校、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资源的作用,注重依托各类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和成果展示,着力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善于创业、乐于奉献的复合型人才。

2.4.2优化整合各种农业教育培训资源。

农村、农业的教育资源目前比较分散,今后应通过优化和整合现有资源更好地服务“三农”。首先。应明确不同层次培训主题的功能。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大园艺学院等本科院校和山西农业专科学校培养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各类职业学校和农业广播学校培养初级农村实用人才,并成为向农村实用人才传播技术、传播技能的培训基地;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科技园区、国家涉农项目要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实践基地。其次,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科技平台,继续抓好和整合绿色证书、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最后,重点做好山西省“十一五”期间优势产业带建设及农业发展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等,各类培训。通过整合农业教育资源,提高利用率和产出率。

2.4.3创新培训方式。务求实效

上一篇:和谐广场工程总结下一篇:初三语文全年学习计划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