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语文教研活动安排(精选3篇)
1.2023年上半年语文教研活动安排 篇一
(1)教师资格证笔试
2023年上半年教资报名时间预计为2023年1月中下旬,笔试考试时间预计为2023年3月11日。
(2)教师资格证面试
教资面试报名时间预计为4月中下旬,面试考试时间预计为5月15日至16日。考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进行考试报名。
教资考试科目
一、笔试部分:
1、幼儿教资。两个科目的考试,一是《综合素质》、二是《保教知识与能力》。
2、小学教资。考两个科目,一是《综合素质》、二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初中教资。三个科目的考试,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4、高中教资。笔试考三个科目,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5、中职教资。三个科目的考试,即《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二、教资面试部分:
不同类型的教师资格证,教资面试的形式一般为结构化面试,但具体的题目设置不一样。
三、普通话考试:
教资的考试,通常要求普通话的水平在二级乙等以上。当然,如果是语文教师岗位,则普通话的要求为二级甲等以上。
三个部分的考试全部通过,才能拿到相应的教资证书,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证的体检标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按照体检要求及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加体格检查,体检结论为合格。
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5、教师资格证面试其他报考条件: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的,与不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面试。
2.2023年上海春季开学安排 篇二
下面是上海市部分高校新学期的开学时间
复旦大学:新学期开学时间定为2023年2月19日。
华东师范大学:新学期开学时间定为2023年2月26日,是上海市春季学期开学最晚的重点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新学期开学时间定为2023年2月19日。
华东理工大学:新学期开学时间定为2023年2月20日。
华东政法大学:新学期开学时间定为2023年2月19日。
上海科技大学:新学期开学时间定为2023年2月5日。
东华大学:新学期开学时间定为2023年2月18日。
上海音乐学院:新学期开学时间定为2023年2月24日。
同济大学:新学期开学时间定为2023年2月19日。
开学需要带哪些东西
1相关证件
1.录取通知书、准考证
2.身份证及复印件
3.团员证、转团关系资料
4.一寸证件照(建议多备几张)
2防护用品
一次性耳挂式口罩(必备)
75%酒精湿纸巾(必备)
免水洗手液(常用)
高度近视同学可以自备眼镜防雾喷雾
学习用品一周消毒1~2次(用医用棉球蘸消毒液擦拭即可)
自备垃圾袋(每天更换)
有条件的自备餐具(每天清洗)
水杯要消毒(可以自备消毒液,煮沸)
课桌酒精湿巾擦拭
医用手套避免双手接触公共场合病毒
3学习物品
1.荧光笔。
划重点的时候会用到,但是也不要买很多,挑自己喜欢的颜色。也不要到处都划,这样会显得很杂乱,一般2支就够了。我推荐黄色和紫色,一个比较亮,一个比较显眼。
2.笔记本。
有自己喜欢的本子很重要,我通常都是各科一个笔记本,薄一点。或者是买一本厚的,可以并在一起写。
3.单词本。
英语记单词本,喜欢用小王子系列的,很小很精致。
4.便利贴。
推荐用最朴素的黄色的,如果是有横线的就更好了。当然卡通的也可以。
5.彩笔。
彩笔的作用就是为了上课记重点。是用黑蓝红这三种颜色,看久了就会眼花。没有兴趣,推荐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很醒目,也会让自己有动力。
6.订书机。
就是随身带一个,理考卷的时候把考卷定在一起,这样就很干净。带那种小小的就可以了,不用很大的。
7.夹子+发夹。
夹子,是夹考卷的,整理考卷的时候用一个小夹子夹起来。发夹,推荐最简单的黑色的钢丝发夹,因为老的东西质量总是很好。
8.镜子。
女生必备,每次吃完饭后,总是不好意思问同学嘴巴有没有擦干净,去厕所有麻烦,镜子很管用,头发乱了,看看镜子也就知道了。每次都要同学提醒,总觉得不好意思。
9.文件夹。
夹卷子,夹什么都行。好学生都要有的。
10.眼药水。
作为学生,眼睛经常会痛,会出血丝,会肿,滴一滴眼药水真的很有用。
新学期学习目标计划
在日月如梭的日子里,我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抛开新年的欢笑,又进入了紧张的学习中。新学期,新气向,新目标,新方向。在这一学期中,我打算从两方面着手。下面,就来谈谈我新学期的打算。
一、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行为体现了自身的素质。在新学期中,我要做到以下要求。
①排队做到快、静、齐,并督促别的同学整好队。
②吃饭时不讲话,餐具轻拿轻放,不浪费粮食。
③保护课桌椅,不乱涂乱刻。
④遇到考虑要敬礼,不乱扔垃圾,见到废物主动捡。
二、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在新学期中,我要做到以下要求:
①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②做好预习,复习工作,有时间拓展课外知识。
③遇到难题,先思考,再不会再问老师,同学。
④帮助基础差的同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自己。
⑤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⑥善于总结与反思。
3.2023年端午节放假调休安排 篇三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我国以下地区,端午习俗缤纷多彩。贵州地区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地区的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我国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的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我国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的风俗传统
风俗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风俗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风俗3: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风俗4: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风俗5: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风俗6:收五毒
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风俗7:贴葫芦花
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风俗8:点雄黄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解除,驱邪避害。
端午节的节日由来
端午节其真正来源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后来经过历史发展才衍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传说。从古至今,端午节由来最普遍认可的是用来纪念屈原,端午节要吃粽子纪念,要赛龙舟比赛,十分热闹。
屈原正色道:“我们都知道,刚清洗过头发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尘,刚刚沐浴的人要穿清洗过的衣裳。谁会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躯蒙受尘土的污染呢?
对屈原来说,宁可远离那混沌的庙堂也不能忍受与他们同流合污。哪怕要投入这汩罗江中葬身鱼腹,也不愿让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洁的污垢。”于是屈原怀抱石头,以身投汨罗江。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屈原身后400多年的事了。
端午节的来源
【2023年上半年语文教研活动安排】推荐阅读:
17年上半年小学语文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07-06
2023年上半年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总结10-30
经委2013年上半年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06-17
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计划(产品支撑中心)09-17
残疾人联合会关于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10-21
上半年城市管理年活动工作总结07-17
2022年上半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总结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