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2024-11-29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通用13篇)

1.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篇一

封 面 设 计

施 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能在photoshop中设计出较为和谐、美观、体现个性的封面。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与实物,强调艺术字与图像的排版设计。借助电脑中丰富的图片资源,运用构图、色彩搭配知识与电脑技能设计封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教学重点:

运用美术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技巧,将构图、色彩、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设计封面。教学难点:

美术字、图片与构图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教学准备:课件、书籍实物、电脑图库、多媒体电脑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本内容相同,封面设计未成型与已成型的书籍,如果你去买书或者到图书馆借书,你会对哪本书感兴趣些?为什么?

感受书籍封面的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

2、一本书不仅仅要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美观实用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去了解它,给读者有较深的印象。由于书籍的印刷是非常大批量的,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书籍封面都是用电脑设计出的。

揭示课题:封面设计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图书馆)

喜欢读书的同学们都知道图书馆是收藏图书最多的地方,这里的书籍丰富多样,有很多适合我们的读物。

除了教科书,你平时还看过哪些内容的书籍呢?(学生自由发言)

2、书籍五花八门,我们能否给它们分分类呢?通过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欣赏封面,同时比比谁的观察能力强,记忆书籍的类型又多又准。

学生归纳分类,一般分为: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文学艺术类、休闲百科类、儿童读物类、期刊杂志类等。

3、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带书的封面。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都各不相同,但主要的构成部分是相同的,你知道吗?

看课件,了解主要构成部分:图片和文字。

1)图片:(对照实物)①可一幅或多幅,排列可多样化,大小可根据需要自定;②内容要与书籍内容有关;③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2)文字:①包含书名(面)、作者(点)、出版社(线)等;②文字的字体、颜色、大小、位置合理,要精心设计。

3)有个图片和文字,就能设计出美观的封面吗?

通过感受几组封面的对比,感受色彩的作用。归纳出第三大要素:色彩 板书出示三要素:图片、文字、色彩

4、探究封面设计步骤:(根据以往经验,你认为应该按什么步骤设计?)课件出示,学生说哪一步,显示哪一步。

(1)构思立意、确定内容

(2)挑选素材、编辑图片(3)编辑文字、排版构图

(4)添加特效、调整完成

5、其中要用到哪些电脑操作技巧?(新建文件、打开、粘贴、变换图片、编辑文字、涂色、移动、滤镜等)

6、教师示范,电脑设计一张封面。

三、操作实践

1、提出作业要求:

1)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内容,自选进入不同的小组进行设计创作,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可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

2),在规定的时间内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合格作品多,要求图片合理美观、文字醒目突出、色彩搭配和谐。

出示各组标牌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价总结、德育渗透。

1、各小组展示设计成果(若时间允许,可小组内将作品做成幻灯片展示,配上自选的音乐,由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根据各小组作品完成情况在标牌下贴上不等的星。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封面设计作品,展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关注生活,以后都能像今天这样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美,从小就做一个爱书、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学生。

2.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篇二

新大纲指出,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大纲的显著特点是:在课程目标上, 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结构上, 体现层次性、模块化、职业性;在教学内容上, 突出科学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近年来, 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实现了快速发展。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 社会和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准确发挥物理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笔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中职物理课程单元设计的角度, 对照《新大纲》进行一些思考, 希望能抛砖引玉。

课程单元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一个课程单元, 就是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一次课, 是整个课程的最小教学单元, 也是教师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基础单元和最小载体。中职物理课程单元设计必须符合《新大纲》提出的贴近生活、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这三个重要着力点。

因此, 教师针对某个课程单元撰写的教案和进行的备课, 必须是基于整体课程设计的一个最优化的单元设计。必须考虑内容的承前启后和知识的认知连贯性;必须是有趣和生动的教学而不是生硬乏味的灌输;必须是与生活、社会和所学专业密切联系的有机的系统过程。

中职物理课程单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 中职物理课程单元设计的基本原则

新大纲指出,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符合“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

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 中职学生将主要从事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 我们培养的是勤奋顶用的技术工人, 与主要从事科研、设计和开发等领域工作的高校学生有很大的区别 (见表1) 。

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必然要贴近社会生活, 紧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切实为本地经济服务, 而不是闭门造车, 从理论到理论。因此, 中职课程单元设计与传统课程设计相比有着根本的区别 (见表2) 。

(二) 中职物理课程单元设计基本方法

传统的课程设计, 总是围绕知识目标展开教学, 往往从概念引入, 以教师讲授为主, 辅以逻辑推理和习题训练, 一味地强调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 而缺乏有效的能力训练, 与实际生活、生产和技术革新严重脱节。而参照新大纲提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等5项能力培养要求, 我们必须按照能力目标、项目载体、学生主体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组合, 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中职物理课程单元设计, 有效提高课程生命周期, 抢占教学制高点。

中职物理课程单元设计可分以下五个步骤: (1) 根据中职物理课程内容和授课时间划分多个课程单元 (单元划分) 。 (2) 确定课程单元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 (3) 根据能力目标精心准备, 设计训练能力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 。 (4) 以学生为主体完成任务训练后进行系统知识的归纳总结 (知识归纳) 。 (5) 提出新项目, 再进行设计讨论 (应用拓展) 。

中职物理课程单元设计案例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物理 (通用类) 》1.1运动的描述·长度的测量 (学生实验一) , 是本教材的起始课, 属于《新大纲》基础模块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12学时) 的内容, 是所有专业课程必修的基础内容。第一个单元的教学是否吸引学生, 是否能帮助学生获取能力, 感受成功的喜悦, 关系到学生对于后续物理课程的情感认同度和学习积极性。为了本单元课程更贴近生活, 我确定融合本节内容后的学生实验 (长度的测量) , 设计如下单元教学。

1. 单元划分。1.1运动描述·长度测量。

2. 能力目标。会使用米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工具和各种方法测量日常生活中各类物品的长度。

3. 课程项目。

(1)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 (6人1组, 组长1人) ;活动规则 (PK赛模式, 各组名次计入学期成绩) ;学习方法:先做, 后学;边做, 边学;知行合一。

(2) 布置任务:

教师:各组先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测量任务, 所花时间少、测量精度高的队伍获胜;完成后回教室阐述操作原理, 课后完成实践研究报告。

任务一:如何测量操场跑道内圈的长度?

小组一:绳子替代法, 绳子长度乘以测量次数再加上最后一段长度余量。

小组二:步长测试法, 近似均匀步长乘以步数即为跑道内圈的长度。

小组三:几何近似法, 跑道弯道部分近似为半圆, 测量其直径D, I为直道长度, 最终L=DΠ+2I。

小组四:滚轮测量法, 用一小轮沿跑道滚一周, 记住滚动的圈数N, L=NS, S为滚轮周长。

小组五:……

任务二:如何测量西区1号教学楼的高度?

小组一:绳子垂测法, 绳子从楼顶垂到楼底, 测量其长度。

小组二:标杆测影法, 在阳光下测得一根高为H的竹竿的影长是A, 楼影长B, 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楼高近似值为HB/A。

小组三:镜子反射法, 在地面上放一面镜子, 目测者刚好能从镜子中看到大楼的顶端, 此时测得镜子与大楼的距离A, 目测者与镜子的距离B, 眼睛距地面高度C, 则大楼高度H=AC/B。

小组四:气压测试法, 测量楼顶和楼下的气压, 可近似认为每上升10m大气压强减小100Pa, 使用气压计完成测量。

小组五:……

任务三: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小组一:累积测量法, 将待测纸张反复折叠, 计算总厚度, 再除以折叠层数。

小组二:游标卡尺法。

小组三:螺旋测微器法。

小组四:显微镜法。

小组五:……

4. 知识归纳。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

间接测量法 (累积法、替代法、滚轮法) 。

测量精度:误差、估读、有效数字。

5. 应用拓展。

任务四:如何测量一口井的深度?

任务五:如何测量一座山的高度?

本次课程单元设计有很明确的能力目标, 就是要求学生掌握长度测量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先做再学, 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再在理论中寻求帮助。本次物理课程单元设计始终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 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能力训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 知识的归纳总结也由学生自己完成。充分体现了中职物理课程单元设计“先做后学、边做边学、知行合一”的职业学校特色。优化物理课程单元设计,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帮助中职学生获取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能力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用项目化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Z].2009.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6.

3.“能力本位”的课程单元教学思考 篇三

学生目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个课程单元教学是否成熟有效。而一个好的课程单元教学过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其次要有一个有效的实施机制。就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单元教学而言,重点应解决以下三大方面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与确定课程单元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类型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能力观。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个方面。

其中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它具有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等特点,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信息能力、表达能力、算术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态知觉能力、自制自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修复能力和付诸行动能力等。

专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拓展。

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主要包括可胜任某职业岗位的意志和品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职业适应及应变能力等。

毫无疑问,职业教育“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能力的综合性、拓展性与可持续发展性。面对名目众多的能力类型,在具体的课程单元教学中如何遴选能力类型是每一个一线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课程单元教学授课时间大多为2学时,其教学内容一般相对单一纯粹,教学容量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这有限的时间与容量范围内不可能完成所有能力类型的培养。具体选择与确定能力培养类型时笔者以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突出能力类型的职业属性

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拟选目标能力类型时多考虑一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的实际需要,强调将能力培养类型选择问题放在职业背景中,从职业岗位群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中分析遴选出主要能力类型。这种以职业属性原则选择能力培养类型的做法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特点的。

2.强调能力类型的对位性选择

对位性原则强调的是所选目标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关联性。就是在确定能力类型时考虑目标能力与职业关键岗位能力的对位性;考虑专业知识点与动手能力、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的对位性等。

3.注重能力本位教学实施的效能与可操作性

在目标能力培养过程中,因受环境条件、时间因素、学习主体受训能力差异等影响,某些拟定的目标能力因缺乏现实操作性往往会大大降低预期的实施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可实施条件选择适宜的目标能力类型,进而拟定目标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方案。

4.关注能力类型的持续性、连贯性培养

无论是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还是核心能力,要使学习主体真正具备相应的目标能力,不是某一个课程单元教学所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阶段性乃至跨学期、跨学年的持久性培养训练任务。所以,我们在选择目标能力时应注意所选的单一目标能力是否能适合由弱趋强。由低及高的连贯性、持续性培养。

二、精心设计课程单元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方案

旨在能力开发的教学,其目标指向是:使学习主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有条件及可持续而渐进地改变这一深层结构。那么,课程单元教学模式设计无疑应注重学习主体在行动模式、思维模式、态度模式不同层而目标能力的培养,拟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能力培养方案。

1.行动模式层面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模式层面能力培养方案要求教师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中以职业岗位任务作驱动,目标能力培养为指向,将教学内容及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培训,是一种仿真行动过程性的能力培养。

2.思维模式层面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在“做中学”。这决定了我们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在思维模式层面的训练应侧重培养学生思考如何做,怎样做更规范、更高效,注重督促学生对经验获取程度及自我学习行动过程的反思。

3.态度模式层面能力培养

不管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因此,人文层面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是我们拟定课程单元教学方案中学生能力培养层面最为重要的内容。就职业属性的态度模式能力培养而言,应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建立和职业操守的养成训练,突出学生在行动中养成“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和承担责任等核心职业道德素养”。

三、“能力本位”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个好的课程单元能力教学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的辅助与支撑。笔者以为教学环境的设置、教学模式以及能力评价方案设计的合理与否,是影响单元教学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1.教学环境的设置

教学环境会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师的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师的活动去影响学习主体能力的生成与发展。“能力本位”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空间环境、设施环境、资源环境以及教学组织结构模式有着更高更立体的要求。

比如空间环境强调以职业实景或虚拟实景空间为教学空间:设施环境强调设施配设的先进、齐备、易操作:资源环境侧重信息来源的多样、即时及信息搜集的方便与快捷:教学组织结构模式则尽可能与职业lT作组织结构模式相一致。使学生在实体工作场景中获取真实职业角色的工作与责任体验。

所以,“能力本位”课程单元教学应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营造。力求为每一课程单元教学实施提供最佳的环境与条件,以争取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的设计

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单元教学强调教师在课前“流汗”,学生在课堂上“流汗”。即教师应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课程单元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前知识技能的准备及该单元教学实施方法、教学手段与教法、学法的设计上。

课堂施教模式重在根据单元教学内容拟选以知识组织架构为特征的学科体系推进模式,及将知识融于系统化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重在解决目标能力导向下“教什么、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

教学方法则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转换。

3.能力评价

能力评价环节是学生目标能力生成的关键环节。它既是对能力本位教学方案实施成效的检验,又能引导与促进学生能力的整合与提升。

其评价方法可采用“>0”评价法、“分层”评价法、“积分”评价法等;评价原则强调“主动优先、参与优先、协作优先、理解掌握优先、活学活用优先、创新优先”。通过教学试验笔者认为,以上评价方法与原则非常有利于学生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培养,能确保“能力本位”课程单元教学方案的顺利高效实施。

总之,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单元教学是“能力本位教育观”贯彻落实的终端教学环节。围绕目标能力拟选教学环境,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模式,组织课程单元教学步骤,设计教法、学法,进行能力评价等一系列课前、课中、课后活动,是“能力本位”课程单元教学思考的重要组成内容(见下图)。

4.日记本封面设计教案 篇四

课题:日记本封面设计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封面设计,了解实用美术的用途。

2、学习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知识,并用于封面的色彩的搭配。

3、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和技能,完成日记本、作品集封面设计作业。

4、培养学生探索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封面设计的构成元素,掌握封面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日记本封面。

教学难点:封面设计构成元素的组合布置。教学准备:

1、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等)

2、选择几款封面设计简洁精美,供学生欣赏。

3、准备几幅有图案和文字位置的设计小样图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课时: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写日记的习惯么?你们在选择日记本的时候,首先会注意日记本的什么?为什么?

2、师生将自己喜爱的日记本、书籍封面设计(实物)向全班展示,从文字、图形、色彩三方面说说喜欢的理由。

3、师生共同欣赏课本提供的优秀的日记本封面设计范例,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日记本封面及同龄人设计制作的日记本封面优秀范例。在欣赏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日记本的封面图案的内容造型和色彩的搭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手设计制作的强烈愿望。

二、讲授新课

1、介绍封面设计基础知识。

封面设计的目的是要在视觉上吸引读者。运用封面设计形式美法则,努力追求封面文字、图形、色彩的最佳组合,是对具体形象语言取舍、加工、组织的独特再创造。构思新颖、艺术感染力强的封面设计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讲授封面的构成元素。

文字、图形、色彩在封面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而封面设计者是根据书籍的主题和内容,将不同的形态的文字、图形、色彩进行合理布局,产生出不同的效果。

文字:日记本上面的文字主要是指“日记本”、学校、年级、班别、姓名等文字。提示同学们,文字也能有很多的变化。如:变点为花朵形、草形、蝴蝶形„„或者有意识地将某些笔画进行夸大、缩小、移位等,都能获得新颖的效果

图形:封面上一切具有形象的,都可称之为图形,包括了摄影、绘画和图案装饰。有写实的,有抽象的(几何图形、点、线等),有具象素材(人物、动植物、山水等)还有写意的。图形的表现形式呢主要分为具象图形、抽象图形、装饰图形和漫画图形这几种形式。(在《图案与生活》那一课中,同学们还记得学了什么内容吗?图案是来源于哪里的呢?生活,大自然。在那一课当中,我们还学习了图案的变化手法,同学们还记得么?能够将我们原来学习的内容运用到日记本封面的设计中么?)

色彩:色彩是封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具有影响人的心里,唤起人们情感的作用,(给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和提出问题:欣赏这些画给你的感触是什么?)比如暖色调的图片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冷色调的图片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等。在封面设计中使用不同的颜色就产生出不同的设计效果。(提问一些色彩的象征,比如红色热情、喜庆、幸福;黄色愉快、光明、高贵;蓝色平静、和平、理智;绿色生命、青春、安静、平和;紫色象征高贵,黑色象征严肃悲哀,白色象征纯洁高雅等)。如果掌握好色彩的表现力,在封面设计上进行合理的运用,就会创造出有寓意、切题、独特的封面来感染读者,并给读书以美的享受。

3、讲授封面构成的基本方法。

4、构思立意:为什么目的而设计。围绕此目的进行字体选择、图形选择、色彩选择。

合理布局:图形为次要背景,文字为主要元素的封面设计只要根据文字的主次、疏密、大小、颜色进行组合布局。文字、图形同为主要元素的封面设计必须全盘考虑文字、图形的主次、疏密、虚实、大小、颜色进行整体布局,使其完美结合,相辅相成。封面合理布局即“经营位置”,也就是怎么样才能把文字,图形,色彩三元素在封面上以一定的形式法则组合、安排、构成一个完美协调的画面。板书布局样式:对称布局,均衡布局,不均衡布局,三角形布局,水平线布局,垂直线布局,S型布局,环型布局等。

法无定式,要获得封面设计的最佳布局,也可以将封面的构成元素用彩色小纸片按构思剪成若干形状,反复组合直到满意为止。

四、讲解设计步骤:(略)

五、学生作业:

用已学过的装饰或写实绘画的知识技能设计出一至几款日记本封面小稿,择优选用。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表扬有新颖的设计草稿。

5.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篇五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体育,单元设计,科学探讨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日益增多, 甚至感觉体育课不知道应该怎样去上, 才是科学、合理正确的, 因为面对新的教学内容, 又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 的确让体育老师感到无面所适从。面对这种状况, 就对基层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在以课标为依据的前提下, 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操作性的教学计划。因此在制定单元计划的环节, 就成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具整体感的一个关键和重点。

一、对初中体育教学单元的概念解读及其重要意义的阐述

体育教学单元是体育教学中的基本单位, 它以课为最根本基础。具有连续性、时段性的特点。即一个单元既不能跨学期、学年, 且也不能在同一个教学时段内选用两种不同的教材。因此, 单元教学计划必须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 初中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好了, 就意味着可以将体育教学提升到比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 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有多么的重要。优秀的单元设计, 可以为确保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从而完整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此外, 优秀的单元设计能全面考虑到体育教材完整性和层次性, 重视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对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不足可以弥补, 如此使得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且实用。

二、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中的注意事项

1. 合理选择和搭配教材内容。当教师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时候,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就是, 新旧教材的体系是有区别的。旧教材是以学期为单位, 且分成了上下册, 因此内容比较明晰。教师制定的单元计划只要依据课时就可以, 非常简单。而新课程下的体育教材就明显不同, 没有明确规定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只是以学段为单位。此种情况下, 教师若不能对教材吃透, 就很难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2. 依据地方特点。为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中, 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当地的特点, 更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需求作为优先, 逐渐从传统的单一到多样化的改变。因此, 校本课程教学不仅是提高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而且是一种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 制定一个合理的单元教学的校本课程方案设计, 能真正落实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单元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恰当把握。作为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 必须具有研讨精神。对新的教材要尽快掌握和熟悉, 对教学中出现的困惑要及时解决, 对教材的整体难易程度要心中有数, 唯有如此, 在制定单元计划的时候, 你才能创造性地使用多样教学手段, 制定计划的时候也能游刃有余。

三、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应遵循的科学原则

1. 不间断性原则。不间断性, 强调的是在对初中体育的教学单元进行设计的时候, 其教学内容无论怎样的扩展, 必须是在现有的体育知识的基础之上, 且必须保证其是有效的, 延续的。唯有如此, 体育教学知识的前后知识是连贯的, 才能使得在日常教学中不会出现教学形式以及情景和内容的频繁改变, 从而反映体育技术。

2. 时效性原则。对教学时间的具体要求, 是明显区别于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标志。一些初中体育教师犯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 那就是本来适合在冬季开展的教学内容, 放到了夏季, 或反之。针对此点, 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在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 首先要将安全健康放在单元教学设计的首位, 然后遵循实效性原则要将体育教学内容的适宜季节充分考虑其中。

3. 节约性原则。如今, 社会经济日益发展, 国富民强, 国家对教育投资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多学校体育器材配置已日趋完善。然而在偏远地区, 山区学校的体育器材还是不能与体育教学相配套, 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所以, 在设计单元教学的过程中, 务必不能奢侈浪费, 一定要考虑到教学成本, 且不能随意的变更。节约性原则既节约了资金, 同时在实际教学中, 也因为考虑的周密性而节约了组织教学的时间。

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的科学探讨

1.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抛开旧的传统观念, 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对教学进行指导。新的教育理念的认知, 不能只是单纯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的实施。教师必须给自己插上学习理论和进行教学实践的一对翅膀, 这样才能将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到位。

2. 学习方法要灵活多变,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多样选择。在新课程背景之下, 倡导的是师生互动, 共同学习。在体育教学所传授的学习方法中, 既指的是学生, 也指的是老师, 师生共同学习, 是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双赢方案。因此新课标的实施过程, 实则就是一个教师学与教, 到学生学到不用学的过程。

3. 充分提高学生课堂的主导地位。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之下, 对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 在单元模块设计过程中, 不仅要因循传统的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更要加大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在整个的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引导学生用心筹备, 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一切准备后之后, 最后让学生尽情表现。

4. 体育教师在课时设置上, 要科学合理。在新课程标准中,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 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的安排, 看似给教师增加了难度, 实则是给了一线教师广阔的发挥空间。单元教学计划必须根据体育单元的教学容量、内容的需要, 同时还要兼顾到学期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

5. 做到重点掌握, 难点突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后对重点要进反复讲解、诠释。对难点,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突破, 确保每个学生重点掌握, 难点突破。唯有如此, 课堂教学才能张弛有度, 教学组织才能游刃有余。

6. 单元设计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注重学生的经验和感受。在实际的日常常规教学过程中, 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不行的, 这些都无法取代来自学生的自身实践感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活动去感觉领悟, 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结束语

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学单元设计, 是确保课堂高效、高质的保证。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挥棒。可以说, 如果单元设计设计的科学得到, 教学效果自然就会良好, 我们的工作也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反之, 不仅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日常的教学中, 上述问题, 教师往往不能足够的注意或者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 阻碍着我们的初中体育教学, 同时也影响到初中整个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 在新课程背景下, 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 我们对要注意的事项、遵循原则、应对策略进行科学探讨, 从而制定出高效科学的单元计划, 对整个初中体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元新.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的科学探讨[J].科教文汇, 2014, (24) :114-115.

[2]赵娟.对体育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J].考试周刊, 2011, (29) :152

6.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篇六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单元教学设计;制作个人求职简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各国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则是其培养的基础和重点。《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养,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为其后续的专业课程服务。

2 教学背景(Teaching background)

Word是微软公司旗下Office办公软件的重要组件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市场上最流行的文字处理程序。它提供了许多易于使用的文档创建工具,使用户能通过自行摸索就了解和掌握基本功能;同时也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功能集,能提高用户处理复杂文档的效率。

表格是Word文档中常见的处理对象。在Word中,不仅可以用表格来组织和管理数据,还可以用表格实现不规则排版的效果。

一份好的求职简历对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每年高校求职的高峰期,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收到的简历往往都在成百上千份以上,在筛选的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份简历都做到详细了解,因而求职简历一定要简洁大方,并充分体现自己的优异点。

3 学情分析(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速度快。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家庭的普及,以及中学阶段许多学校基本都开设过计算机课,使得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属于非零起点的教学。学生们对枯燥的讲授型教学兴趣不高,喜欢从实际的案例中体会理论,学习知识,得到结论[2]。针对以上特点,本教学单元以“制作个人求职简历”为教学项目载体,实施融教于做、做中促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通过本次课2学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表格的设计与应用,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4.1 知识目标

(1)掌握创建、编辑表格的方法。

(2)掌握合并和拆分单元格的方法。

(3)掌握表格内容排版的方法。

4.2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完成表格插入和编辑的基本操作。

(2)能够根据内容需要修改表格结构。

4.3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善于总结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教学过程设计与时间分配(Teaching process

design and time allocation)

5.1 项目描述与分析(5分钟)

某同学今年6月份即将毕业,他希望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且福利待遇较好的工作。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就得从制作个人求职简历开始。

制作表格首先要明确所设计表格的基本要求、内容和结构。可以在纸上设计好框架,然后按照框架样式来制作表格[3]。本项目将通过创建表格、合并表格和设置表格属性三个任务来介绍制作个人求职简历的方法。

5.2 项目实施(45分钟)

任务一:创建表格

(1)初始化页面:①新建一个Word空白文档。②在“页面设置”对话框的“页边距”选项卡中,将上、下、右边距设为2.4厘米,左边距设为3厘米。

(2)为表格添加标题:输入标题内容“个人求职简历”,设置标题字体为宋体、小二、加粗、居中对齐,并在“调整宽度”对话框中设置“新文字宽度”为8字符。

(3)插入表格:插入一个4列19行的表格,并输入相应内容。

任务二:合并单元格

(1)对表格中的“个人介绍”“教育背景”“求职意向与工作经历”“专业技能及特长”“兴趣爱好”及“获得证书”所在行进行单元格合并。

(2)通过拆分、合并单元格,调整贴照片的单元格,在其中输入“一寸免冠彩照”,并将其“文字方向”设置为竖向文字。

(3)完成“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的文字方向设置。

(4)对表格中其他需要合并的单元格进行合并处理。

任务三:设置表格属性

(1)将整张表格的“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为“中部居中”。

(2)将“个人介绍”“教育背景”“求职意向与工作经历”“专业技能及特长”“兴趣爱好”及“获得证书”设置为“仿宋”“小四”“加粗”,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设置相同的底纹。

(3)设置整个表格的边框。

(4)根据内容的多少对整张表格进行适当的调整。

(5)完成后(如图1所示),将之保存在桌面上,以“学号+姓名”的方式命名。

图1 个人求职简历最终效果图

Fig.1 The final image of personal resume

5.3 项目升级:制作课程表(30分钟)

操作步骤包括:(1)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将“纸张方向”设置为“横向”。(2)插入一个5行7列的表格,合并后调整单元格列宽,在表格中输入相应内容。(3)采用“样式三”绘制斜线表头,并对其参数进行设置。(4)对整个表格进行边框设置,并将整张表格的“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为“中部居中”。(5)对课程表中的文字部分进行设置。(6)完成后(如图2所示),以“学号+姓名”的方式命名,将之保存在桌面上,并退出Word。

图2 课程表最终效果图

Fig.2 The final image of curriculum schedule

5.4 项目小结(5分钟)

本次课通过对两个项目实例制作过程的讲解,初步掌握了用Word制作表格的基本步骤,学会了拆分与合并单元格、斜线表头设置、根据内容对表格进行排版等表格编辑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5.5 课后练习的布置(5分钟)

给出课后练习的内容“制作出国留学并保留学籍申请表”,提出练习的要求,对关键步骤给予提示。

6 教学效果评价(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因学生完成项目的结果已保存至桌面,老师将对每位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算做一次平时成绩。在评价过程中,可掌握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待晚自习时统一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校正与提高。

7 结论(Conclusion)

本次单元教学设计的特色在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运用,依托实际应用的真实案例为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融教、学、练于一体的教学需要。当然,如果学生能作充分地课前预习,那课程的教学效果将更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聂俊航,夏奕,刘宗旭.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2] 张娜.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以“平面机构运

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为例[J].职业,2014,(5):109-110.

[3] 孙海伦.办公软件应用教程(项目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10.

作者简介:

7.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封面 篇七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系:

级:

号:

号:

设 计 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前 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它旨在使读者学会分析研究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以便选择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以及相应的运算(操作),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和处理,这是一个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训练的过程。在整个教学或学习过程中,解题能力和技巧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8.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篇八

关键词:课程单元 设计 实施 学生 教师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为引领,已经取得了点上的初步效果,对中职学校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实施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作用。但我们从调查了解到,广西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学校还不多,对教师微观教学改革还不能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认为: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改革入手,可以推动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也是教师树立课程改革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设计艺术的有效措施。

一、对“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

课程单元教学是从宏观转为微观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很多教师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义课程单元。什么是课程的一个“单元”?单元,可以是项目的一个部分,可以是章节中的一个单元,可以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可以把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划分成多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就是一个单元。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把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落实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去,“学中做,做中学”;同时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交流,帮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生成新知识体系。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单元教学是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课程单元能力目标设计

整个课程设计要围绕能力目标进行,教师要明确课程单元的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来源于岗位专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要求。根据这些能力要求设计本课程单元能力目标。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是经过企业、行业调研获取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按国家、企业、行业等技术规范,通过小组沟通协作,对设备进行安装与维修等。在学校课程单元能力目标中,根据学生培养层次不同,依据岗位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从技术能力、知识能力和情感素质能力等不同层次的设计实现培养目标。

2.课程单元能力训练内容设计

在明确课程单元能力目标后,教师要设计能力训练过程。一个课程单元有时用一个大任务贯穿会觉得有些单薄,它可以由几个小任务支撑。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各小组学生在进行每一个小任务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收集信息、制作计划、确定方案、现场实施、质量评估、总结汇报六大环节。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故障检修课程为例,课程单元可以分成分析电动机故障现象原因、制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确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现场检修、电动机故障检修评估、学生学习总结汇报。在制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单元中,可以分成了解不同类型电动机的结构、电动机拆卸流程、故障检修工艺三个小任务。课程单元能力训练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训练能够达到培养的目标。

3.课程单元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能力目标和训练内容主导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方法。我们认真分析课程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多以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等安装维修类课程为主,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技术实验法等。以三相异步电动机课程的故障检修单元为例,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来开展教学。学生通过扮演客户、业务部主管、维修工、观察员等角色,了解真实职业活动的整个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教师主要负责过程监控,要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能力等。

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下面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11机电4班的简单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中10kW控水泵线路故障检修单元为例,说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课前准备

(1)明确教学能力目标。从能力目标考虑,学生通过本次课能够对线路原理进行分析,能够使用测量仪表检测线路故障点,能够采用正确维修方法对线路故障进行修复。从情感素质目标考虑,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安全操作能力及评价能力等。

(2)能力训练设计过程。以任务带动课堂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设定三个学习活动:

①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分析。

②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制作。

③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课题,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和故障检修能力,但不够系统,不够熟练。10kW水泵控制线路是新课题,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分析线路工作原理和故障现象,并采用正确的故障检修方法排除和恢复线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本课程将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同时设计多元评价表格,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的方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课中活动

(1)案例导入。10kW供水泵电气控制线路在现场调试过程中,发现水泵无法启动。以这样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能力训练活动开展。

活动一: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线路工作原理,并分派小组代表对控制线路工作原理提出自己和小组成员的想法。

活动二: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故障现象、制作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展示(比较)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完善故障检修工艺流程。

活动三:要求学生根据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对10kW水泵控制线路进行故障排除。排除故障后,要进行工作总结和汇报。

整个学习活动,均遵循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估和反馈等六大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课程开展过程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讨论法、启发法、展示法、技术实验法等教学手段,并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标。

(3)学习成果评价。小组学习总结汇报包括小组分工、任务实施过程、任务完成质量、学习收获、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不足、改正方法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学习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主要从工作态度、学习能力、沟通协作、学习成果、个人能力、安全作业、6S管理七个方面进行考核,如果三方评价分数差距过大,应找学生进行座谈,寻找问题所在。

3.课后反思

采用课程单元教学使学习任务更加具体化,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化、戏剧化。对照教学目标,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个人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吴伞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篇九

一、教学目标设计

在设计单元教学的目标前, 要准确地确定学生所需的职业能力。本次课的专业授课对象是高职药学专业四年级学生, 一年后即进行顶岗实习, 主要面向药房、药企的药品调配、药品营销等岗位,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药品调配、指导用药、问病荐药、健康教育等基本药学服务能力。因此, 药理学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的目标就是通过各个单元的学习及训练来培养所需的岗位技能。“抗心绞痛药物”这一单元是常用药、处方药。具体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则为:

(一) 能力目标。能够识别处方并正确执行;能够正确介绍抗心绞痛药物;能够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能够为心绞痛患者提供基本的健康教育。

(二) 知识目标。掌握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掌握硝酸甘油及其他抗心绞痛药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等。

(三) 素质目标。具有关注健康, 关爱患者的职业道德;具有细心严谨、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

二、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束缚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而高职生基础薄弱、自律性差, 因此我们力求避免单纯的填鸭式, 改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资源设计

传统的教学资源有教材、板书、教学视频、习题集等, 内容有限、形式单一, 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我们根据岗位需求致力于开发立体化、仿真化的教学资源, 具体到“抗心绞痛药物”这一单元, 我们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硝酸甘油片及说明书、心绞痛患者发作视频、医生处方、临床案例、医院关于心绞痛的健康宣教传单等来丰富课堂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仿真教学资源来训练职业技能。

四、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需要教师利用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充分的训练才能实现。因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可操作的设计将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能。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以“抗心绞痛药物”这一单元为例进行说明。环节一:案例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心绞痛患者发作的视频。学生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并讲授心绞痛疾病的相关知识。环节二:项目训练:通过辨认医生处方、调配药物的任务来掌握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分组训练, 学生代表演示, 教师点评并归纳总结重点和难点。环节三:情景模拟:根据临床案例, 给出特定情境,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选取一组演示, 模拟药学服务情景, 目的是训练学生正确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并能对患者进行基本健康教育的职业能力。教师点评并归纳总结重点、难点。环节四:教师讲授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注意与硝酸甘油的比较和联系。环节五:项目训练: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辨认处方, 并分析处方的合理性。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环节六:总结与提炼:突出重点内容, 强化能力目标。环节七:深化和拓展:通过一例心绞痛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无效的临床案例来深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医院关于心绞痛的健康宣教传单的修改来拓展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这一环节在课后完成并上交作业。

五、考核设计

考核方案的设计应把检验是否达到了岗位需求的能力目标摆在突出位置, 从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完成度以及课后任务的完成度来进行过程考核, 并与全部课程结束后的结果考核结合形成综合性考核。

六、结语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药理学教学单元, 以学生为主体, 以项目为驱动进行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改革。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 使药理学教学内容化静态为动态, 化抽象为直观, 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 使原本呆板的教学活动充满了活力, 顺利地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不再枯燥难懂,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更强化了学生药学服务、药品调配、药品销售等岗位技能, 有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药学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为社会输送医药行业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桦.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海峡药学, 2012

[2] .李秀英.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实践[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10.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篇十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与地球的质量比、体积比)

3、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有利条件:4点(主观题背记)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能量来源:氢、氦、核聚变、发出电磁波

2、太阳大气层分布:从内而外:光球、色球、日冕

3、太阳运动:黑子(光球表面)、耀斑(色球表面)

4、太阳运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大气层扰动、磁暴、极光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重点掌握)

1、自转运动:北极星、地轴、恒星日和太阳日、角速度和线速度

2、公转运动:恒星年、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夏半年和冬半年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四大主要节气及日期

4、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晨昏线(弧)

5、时差:15度一小时、24市时区、国际日界线(作北极俯视北半球时区图分析)

6、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

7、昼夜长短:冬夏昼夜长短变化与极昼极夜

8、太阳高度角变化:以春分秋分为基准,夏至日为重点(结合作图)

9、四季和五带:四季的时间、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由外而内: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互渗透);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重要图表讲解

1、“黄赤交角与二分儿至地球的位置”P15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精讲课程教案

2、“时区和国际日界线”P17

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P19

对于重点章节难点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察与讲解

(1)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角速度与线速度(客观题中对角/线速度进行比较)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主要节气、黄赤交角(识图、结合作图)

注意:近日点与冬至日、远日点与夏至日不是同一概念。(主观题推算节气、日期)(3)昼夜交替:晨昏线(圈)、昼弧和夜弧(客观题判断晨线与昏线)

(4)时差与时区:时区与经纬度、国际日界线(结合世界地图识图考察)(主观题计算不同地区的地方时、选择题推算日期+1或-1天)

(5)☆昼夜长短:日照时间与极昼极夜、日照区域(结合作图)(主观题推算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

11.封面与封底教案 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该教学内容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3单元第2节第4课时的内容,课题为《制作封面和封底》。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封面封底的组成和布局,以及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和大小位置的更改方法,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完成封面封底的设计。一个好的封面可以立刻吸引人的眼球,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通过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也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操作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各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同,水平高低不一,个性特征也是多样化的,而且每个班级都有些学生较易动,好奇心强,爱表现,上课时容易操作或和左右同学谈论与课本教学无关的内容。所以,教师除了组织常规教学外,更多的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七年级学生的一些特点,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活动,将知识融入其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不同,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外,还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而对这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一定进步的时候要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所以我在分组过程中注意将不同能力层次的同学分成一组,让小组中能力最强的学生可以帮助组内能力较差的学生,旨在达到同组的成员乃至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封面、封底的组成和布局。(2)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方法。(3)学会更改图片、艺术字的大小和位置。(4)框架的合理布局。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3)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封面、封底的布局设计,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4.行为与创新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

1.封面和封底的组成。

2.封面和封底的基本制作方法。

3.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的插入与编辑方法。

五、教学难点

图文混排的综合运用和技巧。

六、教学方法

坚持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探讨实践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探讨,进行实践操作,并结合教材,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帮助,并对某些难点操作进行强化,加深学生记忆。本节课应是一节充满探究、充满体验的实践活动课。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用一本有封面的书和一本没有封面的书作比较,让学生认识封面的重要性。日本装帧设计师杉浦康平有这么一个很好的比喻:“一本书就像一个人,而封面则相当于人的脸,书的大致内容、品位高低,可以从封面设计的风格上基本反映出来。” 因此,封面也是书籍的外貌,它既体现书籍的内容、性质,同时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并且还起着保护书籍的作用。

引入本节课的任务:在学习了制作作文选的正文、卷首语和目录的基础上,为作文选设计封面和封底。

2.引入任务,知识铺垫

展示一组书籍封面和封底样例(“图片素材”文件夹)。

封面1

封底1

封面2 封底2

封面3

封底3

引导学生思考:封面、封底上包含哪些元素?

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对教师提供的封面和封底相互讨论,总结封面封底组成的元素及制作时要注意的事项。

组内讨论后回答:

(1)封面组成:醒目的书籍名称;相呼应的图片装饰;出版社名称;期刊号等。(2)封底组成:图案;条形码;定价;设计者等。3.探究任务,自主学习

(1)结合前面学过的word知识,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实现封面封底各元素的方法。

(2)分组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讨论内容和排版风格,挑选素材,确定任务。

任务2:组内探究如何改变图片或自选图形的大小、位置、叠放次序以及图形的组合。学生对封面封底的制作进行探究性学习,组内同学互帮互助,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解决疑问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及时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4)突破难点

任务3:利用图文混排,完成整体美化。

这一部分是难点,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布局合理、色调统一、风格独特的封面封底设计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之间开展互助,完成封面封底的设计和整体的美化。

4.作品评价

每个小组上传作品,学生欣赏并评出最佳封面封底和优秀封面封底设计,然后共同点评。

5.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为作文选设计了封面和封底,很多同学都完成的非常好。封面、封底看似简单,但在制作过程中却要用到很多工具,能否运用好这些工具来设计出一组精美的封面封底非常重要,也是这节课必需掌握的技巧。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为作文选设计封面和封底,虽然有些word操作前面已经学过,但要将旧的知识和这节课的新知识综合起来设计一组封面封底,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所以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合作来完成这个作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已成为我国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小组成员个人的合作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是以学生探讨为主,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对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的提高等。

12.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篇十二

1.教材的词汇量极大, 学生在掌握词汇方面有困难。

2.教材中学习和要求掌握的语法的难度加大, 比如: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现在完成时态;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等。

3.阅读中单词量加大, 句型多样, 理解难度加大, 阅读实践活动加强。

4.由于整体难度的提升, 班级两极分化现象加剧, 严重阻碍了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5.根据毕业班的教学实际情况, 在教学教材新内容的同时, 兼顾对以前所学内容的归纳和复习。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

1.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处理。

比如在“课标”九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叫self-check的复习模块, 以unit 4 self-check中第2部分为例, 其中讲述了一位同学诉说自己的烦恼并请求帮助的情景, 而我们在进行教学处理时, 将它提至section B第一课时中, 既可做一个mini阅读, 又可让学生用单元的句型来操练如何提建议。这样教师不仅节省了备课找素材的时间, 也更加高效地完成了课本的教学章节。

2.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层次。

对于教材内容和新出现的结构和词语, 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住“度”。

(1) 主要的内容、结构和词语: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其中包括内容、运用结构和词语。

(2) 理解和把握的内容和结构:只要求学生听得懂和看得懂, 而不统一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的教学内容。

3.整体处理单元词汇教学

(1) 单元教学之前的词汇集中教学。

此阶段要达到以下要求:能够认读, 知道基本词义, 拼写正确率60%以上。循环复习的方法主要是默写、听写、英汉互译、中英连线、单词竞赛等, 检查结果纳入单元平时成绩。

(2) 单元教学中有区别的整体处理词汇教学。

(1) 对于影响学生理解的关键词语可以在听或阅读之前教授。教师应该尽量运用情景和通过英语学习英语的方式来教。

(2) 教材中大量词语可以让学生在听或阅读过程中学习。这样, 可以不断增加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猜测或推断词语意义的机会, 提高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学习词语的能力。

(3) 单元教学中的单词教学方法。

(1) 教师首先要示范朗读、领读。突出重点, 让学生自己根据读音规则, 字母组合, 记忆单词。可让学生首先按词类分散整个单元单词。

(2) 可将一单元的词汇编成若干段小故事。根据一单元单词编成的故事培养学生能根据语境猜测生词意义的能力。

(3) 围绕单元词汇展开谈论式话题交流。交流时除了用“开放性提问”外, 还用了“闭锁性提问”来限制学生的思路及表达, 在引导时应注意切断与主题无关的联想, 因而能集中精力解决新词汇的呈现问题及记忆问题。这样, 不仅能帮助学生速记新词汇, 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活跃了课堂气氛。

4.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课堂类型设计。

(1) 听说操练课。

对话课的教学模式应当紧紧围绕与本单元的交际主题相关的句型来设计情景, 还可以设计故事情景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根据每单元section A的1a至3b, section B的1a到part 3部分的教材特点, 进行听说练习 (听说技能的落实) 。

主要操练形式:听录音, 模仿朗读对话, 两人模仿表演, 两人情景操练, 根据情景编对话等。

试验步骤:引题———初步整体理解对话内容———细节理解及句型归纳———语言点的处理———交际练习———复述巩固———自由交谈。

教学原则:

(1)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 也要有生生之间的互动, 让整个课堂教学步骤紧凑, 课堂又省力。

(2) 有序性原则。练习的内容应该是先练习教材中所提供的与conversation相关的难度较低的对话练习, 然后再设计情景让学生模仿交际。

(3) 容忍性原则。要让学生自由交际, 不必有错必究, 允许学生有差错。

(2) 阅读讨论课 (精读) :

课文教学是通过单元内课文的阅读了解本单元所提供的信息, 培养学生通对对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间关系的判断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材内容为各单元中section A与section B中的3a部分。

教学原则:

(1) 树立整体意识。

(2) 注重阅读的节奏。

(3) 精讲多练。

(4) 正确处理精读、泛读间的关系。

(3) 阅读课 (泛读) :

教材内容为每单元中的最后一长篇阅读。

试验步骤:话题讨论———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脉落———介绍阅读技巧———课堂实例操作

教学原则:

(1) 整体感知, 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 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 从首、尾段入手。

(3) 从归纳主要内容入手。

(4) 从结构入手。

(5) 适应中考要求, 针对每篇文章设计5道阅读选择题。

(6) 学一带二、课外阅读———加强学生阅读能力。

(4) 单元复习课 (知识点讲解与习题精做) 。

单元复习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区别、归纳、总结语法规则, 培养学生观察和辨异的能力。

主要操练形式:听, 听写, 小组活动与讨论, 口笔头相结合操练、提问与答疑等。

试验步骤:听力———巩固操练———归纳总结———机械性练习———活用输出。

教学原则:

(1) 教师要多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语言、语法知识的能力, 把课堂变成语言实践和交流以及能力培养的舞台。

(2) 注意讲练结合。

(3) 活学活用。

(5) 写作课。

在阅读的基础上, 通过写作来对学生进行写的基本功训练, 如造句、组段、成篇等。学生的书面练习要有针对性, 要求当堂做, 当堂讲解订正。

目的和要求:写作训练

主要操练形式:词汇、语法、句型等专项练习, 选句练习, 翻译练习, 改写对话, 写日记, 缩写课文, 看图写话, 命题小作文等。

试验步骤:激趣导入———浏览试题———明确任务———五官并举, 巧记答案———构思提纲, 列出要点———组织语言, 形成短文——通读全文, 修改定稿。

三、研究成果与讨论

1.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回顾一年多的教学实践, 笔者的英语实验课堂上发生了三大变化: (1) 把“满堂灌”变为“满堂言”, 单元教学法对知识点和语法的讲授为群体、系统、集中的教学模式, 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语法知识同时也生活化; (2) 把逐句分析课文变为形象生动的情景; (3) 把“信赖性的被动接受”变为“独立性的主动学习”,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对加强阅读是难能可贵的。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阅读课模式和课外阅读除阅读技巧之外, 主要靠大量的阅读训练。因此, 单元整体教学中加强阅读是完全正确的。因此, 单元整体教学中词汇集中教学突出, 后又循环复习, 致使学生词汇记得又准又好, 由于加强了阅读训练, 致使词汇量大幅度增加, 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

3.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 单元词汇集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在集中识词过程中,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第二, 编故事或短文都应以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为依据, 故事、短文的语言难易程度要控制在学生的语言范围之内, 如果故事、短文中大部分的词句学生理解不了, 再精彩的内容也会令学生索然无味。

(2) 出现了典型问题“优秀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等。老师照教学法一步一步地进行, 而又在大班复述操练及背诵, 这样一来往往容易忽视少数优等生和特长生的培养。

四、启示与感悟

单元整体教学力求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活动为中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新途径, 但仍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比如如何使知识更好地转化为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语言, 如何把合作学习与因材施教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 值得深入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熊川武.教育研究.原题.创新教育.2002.7

[2]王振强.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验与研究[J].甘肃教育.1999

[3]王俊.浅析英语中的整体教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

13.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篇十三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项目;教学单元

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围绕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教学。“课程项目化”是当下职业教育界比较推崇的课改方向。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项目可由若干个任务组成,以项目完成的流程来确定具体任务,作为划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学习项目的依据。根据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流程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活动,实现工作任务向学习任务的迁移,以任务完成的过程和最终产品的质量作为项目学习考核的依据。

一、项目选取

(一)选取原则

基础理论知识的选取力求体现“实用为主,必需、够用和管用为度”的原则,强调基本操作技能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药物制剂工”(高级工)的考核、国家“中药执业药师”的资格考取做铺垫,将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结合,真正体现出“工学结合”。

(二)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胜任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等岗位工作,并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开拓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知识方面要懂结构、懂性质、懂方法、懂原理。职业技能方面要会书写、会阅读、会操作、会应用。职业素质方面要做到能沟通、能协作、能创新和能总结。

(三)生产所需的设施分析

天然药物的研究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基础设备要有回流提取装置、水浴箱、旋转蒸发仪、紫外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索氏提取器等可作为少量天然药物的粗提取和分离,大量的提取设备需要有中药提取浓缩机等。

(四)生产所需的成本分析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需要一定量的药材、试剂和对照品。同一药材的不同提取工艺生产成本相差甚远,要通过核算,选择成本较低的、操作简便的工艺去完成。不同类的药材在鉴别时选择的对照品不同,有的对照品价格较高。

(五)生产工艺的分析

天然药物中的同一种化学成分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在选定提取目标后,要根据成分的性质选择可行的提取和鉴定的方法。在选择提取分离工艺和鉴定方法时要充分考虑现有的教学设施。由于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时间较长,还需考虑在现有的教学时间内项目完成的可能性。

(六)生产过程的分析

设施分析、成本分析和工艺分析都要考虑到项目实施可行性的客观分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设计天然药物课程的项目时还应考虑学生的主观因素,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并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项目。

二、工作任务的确定及实施过程分析

天然药物化学项目的学习主要包括化学成分结构的识别、提取、分离和鉴定四个方面,而单纯的结构识别比较枯燥,学习项目任务分解时以设计提取工艺流程为依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提取对象的结构性质来完成工艺设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天然药物化学项目的完成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一)设计提取分离工艺

小组进行分工。学习小组采用学生自由组合和教师调配的方式相结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互补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尽量使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均衡,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和分工。由小组成员在课前制定项目完成计划及常用试剂的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选择项目分解的任务,在任务单签字确认。

设计工艺流程。通过分析提取对象的有效成分的性质及特点,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设计初步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

修正工艺流程。在课堂教师有针对性地讲授典型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特点,小组完善工艺流程。以PPT形式分组汇报,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小组总结等环节完善工艺流程。

(二)提取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准备试药:根据任务分工,由小组成员称取药材,粉碎处理,量取溶剂,按要求配制试剂。安装仪器:安装提取装置,根据提取工艺进行提取操作。提取浓缩:分离提取液,进行浓缩处理。

(三)分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抽滤过滤:根据提取分离方案,粗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計算产率:对粗制产品进行干燥,称量计算产率,记录汇报产率。精制产品:采用工艺设计方法对产品进行精制,计算精制产率,并汇报。

(四)鉴定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化学鉴别:采用设计的化学鉴别方法步骤进行,记录现象。色谱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别,点样、展开、显色并计算Rf值。分析结论:根据鉴别的现象和结果,分析结论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项目设计的原则

(一)依据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

在设计天然药物化学项目时,对提取方案设计时涉及到的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特点,提取和分离方法的基本操作,都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

(二)依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

把工作过程设计成教学活动或教学过程,是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原理。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把工作任务学习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分工不同,可发挥协同作用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三)参照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实施项目考核

上一篇:给同学写一封信英文下一篇:圆满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