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7篇)
1.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篇一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写人记事文章
1、要素串连法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合并段意法
给文章分部分---归纳段意---合并段意
3、课题扩充法
先借助课题,将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再逐步进行充实,使表达更加完整全面。
4、问题牵线法
5、句子摘录法
二、写景文章段意串连法
具体做法:
(1)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三、状物的文章
具体做法:
(1)明确作者介绍的这个物是什么?
(2)抓住这个物特点是什么?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归纳出来了。
2.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篇二
一、悉心指导,重方法传授
教师要教给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习得这种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比较适合五年级教学。
1. 连接段意
段意是指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如果把每段话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就可以得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对篇幅长、叙事性强的文章特别实用。
以《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例,课文题目中的“飞”“夺”两个字,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明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第二自然段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在29日清晨夺下泸定桥。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红四团战士飞夺泸定桥,迅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这个内容紧紧围绕一个“飞”字。第六至第八自然段写红军战士经过英勇战斗成功夺取了泸定桥。第九自然段写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把五部分的大意连起来就可以得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红军北上抗日必须通过大渡河,而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到命令要在29日的早晨夺下泸定桥,于是他们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经过英勇战斗后,他们夺下了泸定桥。红军主力得以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 找出关键
阅读一篇文章以后,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这篇文章讲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只要回答出这些问题,我们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以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为例,教师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梳理出以下四个问题:“谁发出呼吁?”(雷利)“向谁发出的呼吁?”(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呼吁什么?”(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什么呼吁?”(悼念为维和行动牺牲的爸爸)当四个问题逐一得到回答后,连缀起来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 罗列提纲
根据罗列的提纲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一种易操作的好方法。罗列出来的提纲就是课文的基本框架,我们只要对重点内容进行概述即可。
如《天上偷来的火种》一课故事性很强,教师可将整个故事分成四个部分:求火一偷火一受罚一获救。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依照提纲让学生尝试用最简练的语言叙述这四个部分。等学生会说了,教师可把重点放在“受罚”这个段落上,抓住“悬在崖壁”“无遮无盖”“日晒雨淋”“鹫鹰啄吃”这些词语,让学生自然地把握主要内容。
二、说写结合,重完美表达
“能具体明确,用文字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教师同样要注意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1. 在课堂上训练口头表达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练习口头表达,不仅要准确表达概括的内容,还要把这些内容表达清楚,表达完整。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加上过渡语,让表达的内容更完整,以使文章凝练。
2. 在课内外训练书面表达
3.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篇三
一、常态课上老师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不当做法
概括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但是在常规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很多老师却很少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很多时候,在整体感知环节上一般只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很少去规范学生的语言。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凑齐主要内容,教师便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到了高年级,很多学生的概括能力只停留在第二学段的水平上。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内容的学生不多。
能力是需要训练的,“第一手经验”往往非常重要,可惜很多教师喜欢包办代替,希望通过口授的方式“抄近路”,把我们已有的经验直接“转发”给学生,认为这样会让学生少走弯路:只要讲了,学生就懂了。其实不然,经研究,所有的二手经验如果不经过学生的实践,都是要大打折扣的,只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才是弥足珍贵的。
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一般都会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或者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去尝试概括主要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般只会几个学生说说,对学生的概括情况,“能不能再简洁一些?”是一些教师最喜欢的回应话语。如果几个学生都不能用简洁语言说出大意,一些老师就会自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完事。
回想我的小学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经历,虽然枯燥、机械,但最终我们都学会了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那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每堂课的教学都不会放过机会传授方法,而且老师经常在我们概括完之后,还会把主要内容抄在黑板上,要我们去背诵,一来二去,自己也摸到了一些门道。虽然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可取,但是每节课雷打不动的“概括环节”却让我们在过程中得到锻炼。
二、我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四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准确”、“简洁”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方法一:抓住关键句,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往往会使用一些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如《海底世界》的中心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槐乡五月》的中心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引导学生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全文围绕哪句话写的?2.试着用利用中心句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二:抓住段意,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很多文章它是没有典型段落,也没有关键语句,这时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先提取关键词,再归纳出段落大意,最后合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我们最为常用的“段意合并法”。抓住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最关键的就是提取关键词,任何文体性质的语段都得围绕某个核心话题展开——在教《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句的:出示阅读要求:1.找出课文中第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2.合并起来,说说主要内容。
《庐山的云雾》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美丽的南沙群岛》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2.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找出了这两个关键的中句子,然且引导学生把它们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当然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时还要注意筛选,有的文章列出了多小标题,我们要选取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加以完善,使之完整简洁,这样就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抓住要素,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抓住这些要素就已经提取了一些关键词。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要素串联法”,如《菩萨兵》一课,我出示六要素来让学生完成填空:
时间:长征途中
地点:藏民居住地区
人物:朱德总司令和他带领的红军
起因: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听说红军来就躲进了深山
经过: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
结果:藏民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将这六要素串联起来,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
方法四:抓住課题,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而且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学会分析课题,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读书中解决了三个问题后,就可以概括出:课文写的是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在莫斯科访问时遇到小姑娘娜塔莎,在同她的对话中,萧伯纳意识到自己太自夸,应该永远保持谦虚的态度,所以称小姑娘为自己的老师。
就这样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相信只要我抓好这一能力的训练,学生一定会在训练中总结出方法,不断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提升。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授课形式。因此,提高复习课有效性应注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自我整理,强调知识网络的个体,启发学生自我质疑,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复习课目的在于明思路、排难点、解疙瘩,试图找出解决疑问的途径、方法并力求其结果的独到创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
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归纳,整理小学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二、通过讨论、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规律、总结学习规律,运用学习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及复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并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通过讨论、归纳、练习复习小学阶段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难点: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与练习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力求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教学准备:
一、课前印发阅读材料《爱的纽带》;
二、准备阅读练习短文两篇:《那个落地的纸箱》《最亮的星星》;
三、制作相关演示文稿。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给你们发了阅读材料《爱的纽带》,都读了吗?这是去年小学毕业会考时所考核过的一篇课外阅读。其中有一题要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你看,老师摘录了其中两位同学的答案,(出示两个有不同存在问题的答案:一个概括得过于简单,另一个概括得过于罗嗦。指生读)假如你是评分老师,你会给他们打满分了吗?(指1名回答)为什么?那我们平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会出现类似这些或别的一些情况吗?(指2-3名说说自己遇到的困惑)[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诉说自己的困惑,引起共鸣!] 你们知道吗?去年考核这道题时,参加考试的同学10人中就有大约8人被扣分了。看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但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是最棒的!经过系统复习,反复训练,我们一定会掌握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更好,有信心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课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鼓劲,激发学习的热情,自然引出课题]
二、复习、归纳
1、现在看第三位同学的答案(示投影,指1生读)这位同学呢?能拿满分吗?为什么?(指名1-2生答)(据生答,板书:简洁、重点突出、完整)[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发现及判断的能力。复习概括主要内容的要求。]
2、同学们真棒!要使主要内容概括得简洁、重点突出就要找到简便可行的方法。其实啊,从中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了,你们还记得老师教过的又或是自己常用的有哪些方法吗?{(生1答)真好!我们给你的这种方法一个简单好记的名字吧!就叫它:要素罗列。请你到黑板上把它写出来。(同法指3生答,引导出:句子摘录、段意合并、课题扩充等常用的概括方法)} 当然还会有其他一些概括方法,如概括要《凡卡》,它的内容有给写信爷爷写信的,也有插叙凡卡回忆的内容,概括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省去凡卡回忆的内容,抓住主要的写信内容概括,这就是取主舍次。它一般适用于比较长的文章。[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复习、归纳出常用的概括方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述与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上台板书一方面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另一方面把老师从繁琐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更多地聆听学生的意见,起到真正的主导及调控作用。]
3、方法归纳出来了,老师想检验、检验同学们的运用能力。看(出示四篇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索溪峪的“野”》《各具特色的民居》你发现这些文章在体裁上有什么特点吗?),下面我们分组讨论练习,全班分成四大组,每大组位负责完成其中一篇课文的讨论练习,请看讨论要求(出示小组讨论要求,指1生读)
[设计意图:要求小组讨论时,发言者站起来,其他组员认真聆听,使组内成员注意力集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
4、小组汇报: 示表格: 写事类
《十六年前的回忆》
写人类
《詹天佑》
写景类
《索溪峪的“野”》
介绍 说明类
《各具特色的民居》
要素罗列 段意合并 句子摘录 课题扩充
(1)指生1汇报《十六年前的回忆》
①请认真聆听,并来来评评他概括出来的主要内容的优缺点。(生1汇报,师在演示文稿上填表)②你觉得他概括得好吗?为什么?(师:你真会聆听!还能结合刚才的要求评价,学以致用。你有好的建议吗?谢谢你!)③哪位同学用了跟他不一样的方法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呢?(指另一生用另一种方法概括,师在演示文稿上填表)你觉得他的方法可行吗?
[设计意图:要学生养成认真聆听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在评价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培养求异思维的能力。](2)生2汇报 ①生2汇报,师填表②你觉得这位同学概括的好在哪里?③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概括?你为什么会选用这种方法?(指名分析课文特点)(3)生
3、生4汇报。(直接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采用此法的原因。师在演示文稿上填表)5总结提升:(1)示表格: 写事类
《十六年前的回忆》
要素罗列 段意合并 写人类
《詹天佑》
课题扩充 段意合并 要素罗列 句子摘录 写景类
《索溪峪的“野”》
句子摘录 段意合并 课题扩充 介绍 说明类
《各具特色的民居》
课题扩充 段意合并
请细心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了吗?(师示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并小结出:①不同体裁的文章可用不同的概括方法。②有的概括方法可适用于不同体裁的文章。③叙事类、写人类的文章比较适合使用要素罗列法概括主要内容。④段意合并法比较好用,适用于各种体裁的文章。„„)
(2)师小结:是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多样,我们更要灵活运用。(板:方法多样 灵活应用)我们就是要在练习中擦亮眼睛,多动脑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在不断的发现与总结中逐步提高能力。
[设计意图:此处为本教学设计的亮点!通过及时的追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在讨论、练习、观察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提高能力,以达到突破难点的最好效果,实现复习的有效性。]
三、练习、拓展
1、刚才我们完成了课内课文的练习。现在我们小组合作运用刚才发现、总结出的规律完成课外短文《那个落地的纸箱》主要内容的概括。请看合作要求:(示要求:
1、默读全文,各自选择方法口头概括主要内容。
2、组内交流、评议,修改,选出最好的答案。生小组练习师巡视指导说)
2、汇报:指1——2小组长汇报,其他同学简单评议。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运用学习收获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解答又降低了练习难度,保护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体现练习设计难易的梯度性。]
3、“众人拾柴火焰高”刚才我们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然而,考场上毕竟只能依靠自己单打独斗。现在让我们拿出另外一篇课外短文《最亮的星星》,提起笔,认真阅读,仔细分析,灵活用方法,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生个人练习,师巡视,挑选应用不同方法概括的两个优秀答案。)
4、展示优秀答案,表扬先进。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检验独立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检查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确实提高本复习课的效率。]
四、总结、提高
1、谁来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指名2-3生谈感受。)
2、师总结:真好!一课一收获,一步一个脚印。是啊!今天,我们只是通过复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这么多的发现,那么,以后在复习别的内容时,同样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我们的复习一定会更有效!
五、作业:
请在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综合复习的几篇课文中选择2-3篇课文,说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概括它们的主要内容,并试试把它们的主要内容写下来。板书设计: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简洁 重点突出
要素罗列
句子摘录 方法多样
段意合并 灵活运用
课题扩充
5.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篇五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1、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要注意: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2、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回答出来这些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我们就可以提以下问题:本文讲的是谁?(当然是邱少云。)讲了他的什么事情?(他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这件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战斗取得了胜利。)把这些回答连起来,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本文记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 391 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一动,直至壮烈牺牲。
3、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4.重点突出法(取主舍次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6.要素归纳法。
6.概括主要内容 篇六
教学重难点: 技巧的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
2.呈现
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二是在概括时分不清那些该删,那些该留。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词典的故事》第1题“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一道整体感知题,可先找出六要素,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综合概括为: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2、课题扩充法: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借助文章的课题。首先读懂课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如:《在沙漠中心》课概括为:我在沙漠中心的感受和思索。
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别让委屈再版》第2题“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
”做好此题,必须在整体感知过程中理清思路,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段(1-4)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小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第二段(5)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的考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是抄的。第三段(6-9)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于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再根据题目要求,合并段意,找共性(类似点),即可概括出:老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
4.关键问题法。(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
3.练习与检测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 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13.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3分)
答:
4.小结
5.从全文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致内容”等词语。叙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内容;写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人;状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与人的关系;写景文概括出怎样的景物。
从某一部分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如何”“怎样”“哪些”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7.利用关键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篇七
关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学段目标,此目标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的梗概”。这足以说明“包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内的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落实。而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把词语与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概括这一抽象过程更具语文味。
一、 把握精确度,让词语点石成金
并不是课文中所有的词语都能信手拈来让学生练习概括的,这需要教师在精心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选择。只有把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放大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它们才能变成闪烁的金子,为学生所用。
1.选择关键性的叙述词语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显示这些信息的词语要特别关注。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景物的名称及特点的词语就成为概括这类文章的关键所在。
2.选择关键性的概括词语
这类词语或能概括所在段落的内容,或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可以选择 “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等词语让学生进行概括。聚焦到这些词,你会发现“欣赏”“抱怨”是从第三、四两段筛选出来的,这两个词很好地概括了这两段的意思。“狮口逃生”是从第六段“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中概括出来的,而“精美别致”“匀称”这两个词又是美丽鹿角的概括。
3.选择出现频率高的词语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树”“鸟儿”“唱歌”,概括出的课文主要内容必定少不了这三个词。
二、 把控梯度,让训练循序渐进
1.教师直接给学生关键词语让其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教师直接出示“列宁格勒”“高尔基”“小摄影师”“胶卷”这些词语,然后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接受一位(小摄影师)的拍照要求,但是小男孩却忘带(胶卷)跑开了。(高尔基)还在等待他的到来。
把关键的词语填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填空题中,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在练习的初级阶段是值得尝试的一种好方法。
2.教师让学生自己去选用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初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归类摘录活动,经过交流,出现如下表格:
这三组词其实已经提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摘录,学生聚焦这些词语,有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通过对这些词语的重组,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寻找或概括关键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师出示第一段1~3句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在讲什么?引导学生从几句话逐步精炼到一句话,直至四字词语“天崩地裂”“天塌地陷”。到这里教师并没有打住,她让概括出“天崩地裂”的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并指导学生在句子中找到关键词——“天”“地”,圈出来,告诉学生,找到关键字,可以帮助概括。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水深火热”概括出了该段的后一部分内容。接着,她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在交流反馈时再次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最后教师让学生用概括出的6个词语简单说说女娲补天的故事。
三、 掌控力度,让练习扎实有效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教学片段。
师: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说得过于详细。)把长话说短也是一种水平,我们可以让关键词语来帮忙,教师出示:“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我们一步一步来用上“欣赏”“抱怨”这两个词来说说课文前面一部分的内容。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
师:真能干!运用关键词语,说得又清楚又简单。后一部分呢?谁能像刚才那样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
生: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现在我要提高要求了,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你用上这些词语,说得很通顺。要是中间用上连接词,就更连贯了。(板书:起先 后来)
生:起先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后来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抓住关键词,自己说清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舍得花时间,对学生逐步提出要求,在课堂进行扎实训练取得了实效。本案例中的概括指导包含着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说得过于详细,教师出示关键词语分两部分让学生练习概括。第二层次:能把两部分连起来初步讲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次:引导学生运用连接词说连贯。这个过程教师足足花了五六分钟,这个看似奢侈的语言训练过程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的,只有在教师的不断推动下,学生的概括能力才能得到提升。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推荐阅读:
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07-07
如何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08-02
概括事件主题学习10-05
教师口语考试内容概括10-17
西游记第65-71回内容概括09-13
报关员考试学习方法及主要内容介绍07-06
概括新闻06-24
合同概括转让三方协议07-04
中国梦的概括07-25
最好的我们小说概括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