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江镇“四举措”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2024-11-01

五道江镇“四举措”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共5篇)

1.五道江镇“四举措”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篇一

学习五四讲话精神 奋力开创共青团工作

新局面

5月7日,宁武团县委在团委办公室组织学习了胡锦涛

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同志们重点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

须”、“五点希望”和“四个着力”。通过集中学习,大家深刻领会了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实质。中国青年运动 90 年的发展历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启迪。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始终投身人民伟大实践,必须始终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创造辉煌。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

通过集中学习,团委同志们一致认为: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情真意切,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嘱托,体现了党对共青团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当代青年健康成长、为共青团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

中。积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立足岗位,奋力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合力,努力做科学发展的奋力推动者,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者,以实际行动为宁武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作贡献,以转型跨越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五道江镇“四举措”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篇二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留下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来, 高等教育在党的领导下, 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 是同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分不开的。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坚决贯彻中央要求, 高校党建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 不断开创新局面, 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 只有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才能不断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 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 是完成党的十七大赋予高等教育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必然要求, 也是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应对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新挑战的迫切需要。这是我们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 对加强自身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这一根本要求, 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全省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 扎扎实实做好高校党建工作。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 是各种思想文化的集散地, 也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发源地。高校师生思想活跃, 追求人格独立, 民主意识、批判精神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加上网络技术等的迅猛发展, 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快捷、越来越直接。为此, 全省高校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及时掌握、认真分析广大师生的思想动向和校园舆情动态, 妥善处置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积极应对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高校党的建设, 其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在于推动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此, 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党建工作, 从而把握工作规律, 创新工作理念, 破解工作难题, 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要善于把握工作重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涉及面广, 既事关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大计, 又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 因此, 只有善于把握工作重点, 才能事半功倍, 在抓党建方面花“小”的精力取得“大”的效果。具体而言, 就是要抓住“四个重点”:抓住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放松, 在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上下工夫;抓住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放松, 在提高领导高校科学发展的能力上下工夫;抓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放松, 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上下工夫;抓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 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

目前, 我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4所、教职工9.6万人、在校生125万人。全省高校共有基层党组织7100多个、党员17.4万人, 其中教职工党员近6万人, 约占教职工总数的62.5%;学生党员11.4万人, 约占学生总数的9.1%。高校党建工作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统领地位更加突出, “围绕发展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已成为全省各高校党委的共识。尤其是近年来, 我省高校党建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改进, 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大跨越、大发展。实践证明,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做好高校党建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全省高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 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度, 从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高度,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的高度, 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紧密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和师生员工的新期待,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全面加强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努力做到在理论上有新发展、在实践中有新创造, 开创我省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3.勇于创新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篇三

当前机械化生产方式已成为种地的主导方式, 农业机械化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同时也成为解决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全省联动实现农机跨越发展

在2014年, 全省各级农业 (农机) 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 围绕“坚持一条道路, 围绕两大目标, 夯实三个基础, 确立四大战略定位”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 大力加强农机化扶持政策的宣传与实施, 有效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相互融合, 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创新农机技术推广模式, 大力培育农机化作业服务主体, 着力打造农机化示范县、示范片与示范点, 依法开展农机安全监理, 保障全省农机化科学、安全发展,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第一,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有序推进, 实施进度明显加快。广东省农业厅按照郑伟仪厅长在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视频会议上的指示精神, 早在去年3月底就联合省财政厅印发了《广东省2014年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在上一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革的基础上, 推出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对插秧机、收割机和谷物烘干机三个产品敞开补贴;对于申请补贴资金额度在3 000元以下的的机具, 不再组织人员逐台核实, 只按比例抽检;明确因补贴资金规模所限, 当年未能享受到补贴的申购者, 可在下一年度优先补贴。8―11月, 农业厅还专门派出质量跟踪调查组, 深入到9个市, 选取300多个农机用户开展质量跟踪调查, 并对调查中反映质量问题较多的增氧机等进行跟踪处理, 维护群众利益。在全国农机销售总体遇冷的情况下, 广东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稳步推进。据统计, 截止去年11月28日, 全省各地共受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2.345亿元, 补贴各类机具15万台 (套) , 其中手扶拖拉机6 709台, 轮式拖拉机974台, 插秧机236台, 微耕机23 859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1 780台;受益农户42 640户, 带动农户直接投入约8.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 实施进度提高了13.6%。

第二, 农机化推广与培训力度增强, 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初步统计, 全省共组织召开水稻机械化现场会及技术培训班近250多场, 培训人员超过2万人。此外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 有针对性地开展蔬菜种植、花生收获、茶叶加工、山地水果采收运输以及植保飞行器统防统治作业推广演示, 据统计, 2014年全省针对先进新型特色农机各类培训达500多次, 培训人数4.1万人次, 其中技术人员1.5万人次, 派发技术资料4万多份。通过传播农机化新理念, 推广新技术, 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日益增强, 农机化发展的氛围越来越好。

第三, 农机化项目管理和资金扶持同步加强, 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为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 农业厅专门安排2 000万元资金, 按区域布局在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培育5家区域性大型农机合作社, 为全省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农机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明显增强。

第四, 农机合作社发展加快, 实力型农机合作社群体初步形成。广东省农业厅高度重视发展各种农机经营服务主体, 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社, 今年现代农业装备工程项目, 都对农机合作社给予倾斜。至2014年11月, 全省农机合作社达到959家, 比去年新增了160家, 同比增长20%, 其中, 国家级示范社16家, 省级示范社42家。涌现了一大批发展速度快、作业能力强、发展理念好的农机合作社, 服务半径不断扩大, 作业领域不断拓宽, 作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实力型农机合作社群体初步形成, 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五, 农机安全保障能力日益增强, “平安农机”创建成效显著。据统计, 全省现有“平安农机”示范县 (区、市) 15家, “平安农机”示范乡 (镇) 200多家, “平安农机”示范村800多家。通过“平安农机”等创建活动的开展, 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农机安全深入人心。

第六, 农机化政学研试合作氛围浓厚, 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一是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二是试验鉴定检测能力得以提升。广东省农机试验鉴定机构通过了相关认证, 为农机化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农机同行间合作更加深入。农机同行之间互相支持, 互相促进, 大局意识强, 能够积极开展各种交流研讨活动, 深化多领域的合作。

开拓创新再创农机化新辉煌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连续12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向主产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扩大节水灌溉设备购置补贴范围。”这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5年我们要认真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紧紧围绕“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 凝心聚力, 奋力拼搏, 努力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开创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局面。

一要坚持早谋早动, 全力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根据农业部2015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的要求, 结合2014年改革试点省份的实施成效, 积极稳妥探索广东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深化改革, 进一步简化农机购置补贴程序, 以便民、安全为原则, 提高全省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效率。

二要加强管理引引导, 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加强对部、省两级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的检查、指导、管理工作, 确保项目实施成效, 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要加强对2014年现代农业装备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导, 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农机化管理部门的作用, 强化项目的规范管理、规范实施, 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 争取地方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夯实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

三要加大推广力度, 努力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整合农艺农机力量, 提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烘干环节机械化。大力推广生产型温室大棚和节水灌溉等设施技术, 加大特色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 扩大花生、马铃薯的种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试点, 推动山地丘陵水果生产机械化应用示范推广, 争取在甘蔗生产机械化探索上有所突破, 探索新型机具如畜禽无害化处理、植保无人机等的推广应用。

四要大力培育主体,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应规模经营的意见》的要求, 适应新时期土地流转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的趋势, 大力扶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动农机合作社多元化发展, 探索创新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和机制, 引导农机作业、维修、供应等三大市场发展, 加快推进区域性大型农机合作社的建设,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五要坚持依法行政, 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水平。坚持依法行政, 规范管理, 巩固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 形成农机安全监管合力;开展专项治理, 排除安全隐患, 对个别地区由于历史原因, 目前仍然在监管的“变拖”进行专门登记造册, 备案管理;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红线意识;加强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规范监理业务;加强基层农机监理部门的装备建设, 提升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监管能力与服务水平;加大对“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开展农机安全咨询日活动, 组织省、市、县开展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营造农机安全生产环境。

六要集思广益, 增强宏观发展管理能力。各级农机管理部门, 要总结“十二五”期间工作的成效与不足, 经验和教训, 履行部门责职, 立足本地实际, 联合高等院校、研究、推广机构, 发挥农机同行的集体智慧, 扎实开展调查研究, 了解掌握国家大政方针以及部、省“十三五”农业规划有关精神, 根据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因地制宜, 认真梳理我省“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 着手开展编制“十三五”规划的相关工作。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四化同步”发展战略, 最近中央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国家农机政策的调整、技术装备的创新, 农机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前, 广东省农机化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中级阶段, 与先进省份相比差距明显, 与建设广东现代农业强省的要求不相匹配。

4.五道江镇“四举措”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篇四

2009年对于地区经济工作来说,既是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一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地区经济工作基础已比较扎实,新一轮机构改革又赋予了地区经济系统更加丰富的职能。但同时2009年又是充满挑战、困难较大的一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进一步推进地区经济工作面临着较高的台阶,社会各方面对缩小区域差距的期望越来越高。我们要抓住机遇,正视挑战,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团结互动,更加全面、积极、深入、富有效率地开展工作,努力巩固当前的好局面,继续开创地区经济工作新的辉煌。

近几年特别是过去一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工作部门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地区经济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区域协调发展迎来了新局面。

过去一年地区经济工作的主要成绩与突出特点:一是立足于强弱并举,切实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二是立足于内外联动,不断提高地区经济协作和国际区域合作水平。三是立足于水陆统筹,积极推进国土空间整治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相关工作。四是立足于软硬兼顾,扎实打造地区经济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五是立足于上下一体,大力促进地区经济工作系统的协调互动和自主能动

当前的经济工作形势表明,推进地区经济工作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也遭遇严峻的挑战,面对许多棘手的问题。一是从发展态势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困难不可低估。二是从现实基础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较为复杂。总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并不扎实,环境较为复杂,我们必须以更加科学的思维、更加高超的技巧和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应对复杂的局面,推进地区经济工作。基于以往的经验和现实的需要,从操作角度看,推进地区经济工作,还要紧紧把握如下两个关键方面。一是大力强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实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方式转变。2009年地区经济工作的具体任务与推进方式:

2009年对于地区经济工作来说,既是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一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地区经济工作基础已比较扎实,新一轮机构改革又赋予了地区经济系统更加丰富的职能。但同时2009年又是充满挑战、困难较大的一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进一步推进地区经济工作面临着较高的台阶,社会各方面对缩小区域差距的期望越来越高。我们要抓住机遇,正视挑战,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团结互动,更加全面、积极、深入、富有效率地开展工作,努力巩固当前的好局面,继续开创地区经济工作新的辉煌。2009年,要努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做好区域规划的编制实施

这几年的经验表明,区域规划在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要围绕已有规划的贯彻实施和具备条件地方规划的研究编制,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一)加强已有规划的贯彻实施和督促检查。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区域规划实施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目前颁布已近一年,2009年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规划所提出重点任务的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跟踪检查,以保障规划的严肃性和实施效果。《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等已完成上报或即将上报,一旦国家批准,要会同有关方面做好规划的宣传和实施动员工作,同时指导和督促有关地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和工作机制,推动规划分步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将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规划实施进度与效果的跟踪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难题,并在合适时机将规划实施的全面情况向上汇报。

(二)加快重点地区规划研究编制与论证上报。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成渝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以长吉图为重点的中国图们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或合作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进度,力争2009年完成并付诸实施。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重点地区和城市群开展规划调研与编制工作,主要是组织开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郑汴一体化等相关规划研究,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研究论证编制,启动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等。支持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区域一体化规划研究与实施,对一些地方基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提出的编制相关规划的构想和要求,我们将给予积极的指导,鼓励地方结合实际自行探索。

(三)完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编制工作。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是贯彻实施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推进“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把规划的编制作为当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将积极会同中部六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在明年上半年完成规划编制并颁布实施。中部六省要抓紧开展规划贯彻实施的相关基础性工作,制定好具体实施方案,保障规划落到实处。

(四)积极稳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

组织实施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机构改革后地区经济工作系统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贯彻实施,关系到加快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而规划涉及到的内容广泛,牵扯到的利益关系复杂,所面对的区域环境又千差万别,实施难度很大,要高度重视规划实施的困难并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俟规划发布,积极稳妥组织实施。主要是:及早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制定应对预案;加强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特别是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人口迁移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办法等的研究;着手研究并推动建立灵敏有效的组织实施体系和运行机制;等等。

二、继续加强区域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

要立足于缩小地区差距,在服从国家整体布局和统一部署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体现地区特点和优势的区域政策的研究制定与贯彻落实。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实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措施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积极推动相关区域政策的贯彻落实。

进一步做好《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的贯彻实施与督促推动,推进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好国家关于支持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文件的贯彻实施与跟踪检查,积极协调解决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继续做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个比照”政策的贯彻实施与调整完善,督促中部重点县(市、区)比照西部享受中央投资比例等关键性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研究扩大中部地区“两个比照”政策实施范围问题和有关政策统一后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支持力度问题。

(二)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推动重点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继续深化加快条件较好地区开发开放政策措施研究,尽早出台支持海峡西岸等地区发展的政策文件。抓紧研究制定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城市群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加强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开展促进有关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积极支持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推动重点地区发展的战略思路与政策措施的探索研究。

(三)加强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发展政策研究。

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支持经济特区发展、增创新优势的相关思路和政策措施,适时组织相关座谈会听取意见。加强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的政策研究,特别是加强促进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促进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等的研究。

(四)加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法律法规建设。

根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放到突出重要位置上。2009年,要适时启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法》的基础性工作,并积极研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法规体系的整体思路。与此同时,结合相关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的贯彻实施,探索建立相关法律保障机制。

三、继续拓展区域合作的广度深度

区域合作是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工作,努力拓展区域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推动国内外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一)大力推进国内区域合作。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要求,从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不断拓展合作领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及各种类型的试验区或示范区、联系紧密的城市群、经济圈和经济带等要以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和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为重点,推进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中西部地区要抓住全球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通过资源要素交换、合作兴办示范区、企业联合协作等形式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等要借助政策扶持、对口支援等途径,培育提升产业基础,改善拓展市场环境,强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以提升质量、增进效果为核心,不断拓展区域合作的形式、完善区域合作的机制。提倡紧扣核心地区、积极融入周边,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广泛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与条件;全面运用市场交换、企业协作、园区共建乃至规划编制、管理一体等多种形式,推进区域合作向宽领域、深层次方向发展;建立健全区域间、城市间多层次、多种类的区域合作协调组织,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协作互动的推进区域合作的立体网络;广泛运用政府间定期协商交流机制及各种其他有效平台,协调解决跨区域合作中的重大问题,推进区域合作持续发展。要加强国家部门和地方间的沟通互动,探索建立适宜的管理体制与政策体系,不断改善区域合作的环境。着手建设区域合作统计制度,建立健全区域合作信息交流体系和发布制度;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和规范区域合作组织机构;加强促进区域合作的政策措施研究,推进保障区域合作规范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二)务实开展国际区域合作。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尽快完成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战略研究,提出下一阶段我国参与合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领域。努力提升合作机制的层次,抓紧合作开发规划的编制,充实完善专家咨询队伍,全面加强与俄、朝、韩、蒙等国家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发挥我国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平台,重点加强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双边贸易便利化。协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中欧区域政策对话机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与对话深度。直接参与各类国际区域合作的地区,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利用国际区域合作的平台,促进本地区域发展。国内其他地区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借船出海”、“见机行事”,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合作利益。与此同时,我们将适时启动中国参与国际区域合作总体战略研究,较为系统地谋划我国同周边国家及其他地区合作的基本思路。

四、继续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地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发挥地区经济系统扶贫开发的工作职能,全面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努力扩大扶贫开发投入。

加强资金投入力度,是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有效创造和整合其他扶贫工具与机制的重要条件。今年,经过努力我委安排的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达到近年来的最大规模。明年,我们要把握好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机遇,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国债和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规模、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规模都有进一步的增长。与此同时,严格监督管理,切实用好扶贫资金。各地要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加大检查频次,确保扶贫资金的拨付准确到位、使用优质高效。

(二)积极完善扶贫开发政策措施。

根据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一些重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在国家的扶助下,这些年来发展状况有明显改观,但总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我们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着手制定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思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经过在西部地区近十年的试点,效果显著,适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需要,明年将把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贫困地区,进一步探索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认真总结以工代赈的经验,进一步健全计划管理、项目建设、劳务报酬发放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三)加大扶贫开发重大问题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扶贫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诸多因素对已有的扶贫方式提出了挑战。要正视形势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深入研究扶贫开发的一些重大问题,从而革新工作理念,完善运作方式。主要是:关于扶贫开发范围的研究,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某些非贫困县比贫困县穷、富裕县因灾返贫和贫困标准提高后贫困县增多的问题;关于扶贫开发内容的研究,如何处理好集中连片开发和点线面的关系,处理好集中重点还是多方兼顾的关系,处理好解决温饱还是缩小差距的关系;关于扶贫开发方式的研究,如何把解决应急之需与消除致贫之根结合起来,把扶贫政策和其他政策结合起来,把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关于扶贫开发机制的研究,如何解决约束机制缺乏,一些地方把争取贫困县“帽子”当目标,取得后不思“摘帽”的问题,以及扶贫开发机构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问题;等等。

五、继续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开发

重点流域治理开发,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重要内容。要站在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继续做好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工作。

(一)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相关地区政府与社会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责任,健全机制,细化措施,继续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和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采取有力措施,有重点、分步骤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力争2009年在点源治理、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继续做好“三河三湖”、松花江、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着手实施《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中期评估和考核工作,继续深化研究流域水资源、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相关政策,推动建立流域有效管理的体制机制。

(二)进一步做好流域治理规划的编制与修订。

抓紧修改完善巢湖、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做好实施的相关基础性工作。配合做好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与辽河、太湖等重点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积极推动加快实施。指导完善湖北大东湖水网构建总体方案,督促推进水网连通和污染控制第一阶段相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指导地方和流域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指导编制完成与《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规划》配套的水源地安全保障、水源地环境保护、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及卫生安全保障四个专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贯彻实施。

(三)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核和管理。

指导各地扎实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搞好项目储备。严格项目审查程序,积极发挥相关部门作用,切实做好2009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和下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制度,确保工程进度按投资计划要求如期推进。适时开展对已建成项目后评价工作,促进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

(四)深入开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各项活动。

以区域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为重点,探索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研究建立区域流域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选择若干重点地区和流域开展相关试点,积极推进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事务,积极跟踪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最新动态,进一步加强同有关国家沟通与合作。认真组织我国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7次会议筹备工作,做好参会对案准备。认真做好中英可持续发展高级别对话机制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及高官会筹备工作,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推动深化合作领域。继续做好中日绿色援助计划的培训工作,推动完成相关示范工程建设。

六、继续抓好优化国土开发相关工作

要立足于统筹陆海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科学发展,进一步拓展地区经济工作领域,着力做好土地利用管理、海洋开发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国土开发与整治有关工作。

(一)加强土地管理与政策研究。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制定与下达,进一步加强土地计划管理,密切跟踪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和集约节约政策研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及时提出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的政策意见与建议。

(二)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和防震减灾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做好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地质灾害调研、论证与防治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和处置机制。认真总结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教训,继续做好有关后续工作,积极研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动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积极参与地震灾区重建规划实施工作,配合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三)大力促进海洋事业全面发展。

进一步强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海洋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力度,抓紧制定有关配套文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与推进机制。加快出台《进一步加强围填海管理的意见》,推进围填海行为规范管理和海洋资源合理开发。推动有关部门加快编报《全国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强海岛保护、利用、开发与建设。积极维护与拓展国家权益,加快推进国际海底区域、极地等事业发展。

(四)努力拓展国家测绘事业。

深入开展基础测绘发展方向、工作领域、服务手段等重要问题研究,探索参与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基础测绘计划编制下达和管理工作,切实加强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

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地区经济工作的部门和职能也不尽相同,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条主线,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整体部署,统筹协调,有力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适应新形势,履行新职能,创造新局面,使地区经济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也越来越大。圆满履行好地区经济工作职责,要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加强能力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方式。第一,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求,结合应对区域协调发展面对的各种挑战和推进地区经济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不断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形成一批立足点高、前瞻性强、应用价值大的理论成果,使之成为地区经济工作实践的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与此同时,加强现代经济科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吸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第二,要积极健全工具体系,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加强信息工作,全面了解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和相关工作情况,建立资讯全面、数据完整、处置及时、使用便捷的地区经济工作信息库。加强地区经济形势监测预测和动态分析,及时交流沟通地区经济工作情况,努力为制定科学的区域政策,为各级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地区经济工作提供依据。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地区经济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加强地理空间信息的开发利用,完善相关技术系统,健全省级地理空间信息机构,提高全系统运用地理空间信息参与地区经济工作的能力。第三,要着力完善沟通机制,全面增强协调互动。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有效运用各种手段,推进系统内的团结合作与协调互动。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推动地区经济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营造全社会协力同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工作的良好氛围。第四,要继续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适应攻坚克难、提升跨越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地区经济工作组织体系,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地区经济工作干部队伍中。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与作风建设,切实树立甘于奉献意识、积极进取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当前,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不流失、人员不损失。

5.五道江镇“四举措”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篇五

关键词:班主任,职责,关爱,班风

班主任相比于其他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为频繁, 是学生成长的航标, 是学生成才路上的铺路者, 因此班主任的责任重大。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农村班主任工作的教师, 我立足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得失, 对如何开创班主任工作新局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不惧困难, 切实履行班主任的职责

作为班主任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无限大, 所涉及的工作不仅要管而且还要管好。清晨, 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 班主任就必须来到学校, 第一件事就是到教室里巡查一次, 即使今天不是班主任值班。课间, 只要有一点点事情发生 (例如某个学生扰乱课堂秩序) , 班主任都得第一时间出面处理, 哪怕这堂课不是你的。中午, 刚放下手里的饭碗却不敢将心放下, 生怕哪个学生惹出点事情来。晚上, 再精彩的电视娱乐活动都无心理会, 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 也要到教室去转上几圈, 有时甚至就守在教室, 学生晚寝时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查寝。是的, 当班主任的确比其他老师辛苦很多, 但是班主任必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师生间的感情才更加深厚。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班主任还要关注留守儿童, 不仅仅只是教给他们知识, 还要用心抚慰他们内心的孤独并给予他们深切的关怀, 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用爱感染学生, 做学生欢迎的老师

班主任要用爱去管理班级, 不仅仅是要关爱好学生, 更要用爱去感化问题学生。学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对老师的言行他们能很快明白其中含义, 最后做出评定和反应。学生只有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他们才能逐渐与你亲近, 肯定老师的观点和行为, 并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反之, 如果学生们认定了你没有在关爱他们, 学生们会逐渐地疏远你, 对班级和老师采取冷漠无视、反感甚至是反抗, 严重地影响到了班级的建设, 无论老师怎样耐心教育, 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注重投入更多的爱, 这对于班级质量和班级教育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对学生爱越多, 班级管理就越好。

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周围环境的影响, 学生的自卑感比较重。针对这种情况, 农村班主任要正确引导, 给予更多的鼓励, 创设情景, 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的性格健康发展。另外, 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做到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方面地给予学生细心的帮助和关爱。对学生的表现, 班主任要立足于实际给予恰当的评定, 对学生存在的缺点, 要及时指出并引导改正;对学生积极的行为, 要善于发现并加以鼓励。总之,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学生所喜欢的, 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源泉, 是提高班级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 切实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要创建优秀的班级组织。首先, 教师要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的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制定, 形成一个真正的集体目标, 这才能使学生将自己与班级建设目标紧紧相连,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另外,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有个稳固的核心, 学生集体的形成是由一支被班级成员所信任所拥戴的班干部队伍决定的, 这支队伍能够带领全体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最后, 班级的管理必须民主化、细致化[1]。在班级的管理上要注重细节, 从细小问题抓起, 这样班级的建设就会发挥成效, 但是, 细致并不代表独断, 必须注重民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下意识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 创造各种锻炼机会, 最大程度上调动全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班级民主的管理给学生表现自我搭建了平台, 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 民主意识不断深入学生行为, 学生的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样, 既增加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又培育了学生。

四、开展各种活动, 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学生大部分的成长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 和其他学生、老师一起的。因此, 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都是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极好时机。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 班主任要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全身心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 并意识到集体的荣誉和自身的努力是相连的, 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进取心和克制力。另外, 鼓励学生团结协作为班级争光, 当学生经过大家的努力取得成功时他们便形成了集体荣誉感, 并享受在其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比赛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搭建与家长的沟通桥梁, 家长、老师共同协作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不仅仅只注重学生, 还要加强家长的工作。班主任善于利用家长座谈会、家访或写信等各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在家的动态, 也要掌握家长的思想动态, 对思想落后的家长要适时引导, 最终将家长的教育思想与班主任尽量达到一致。

正如沃尔特斯在《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中所说的那种老师“那些深深留在我们记忆里的是帮助我意识到‘不是最差’的价值的老师;相信我能从困境中崛起的老师;帮助我计划未来的老师”[2]。农村学校的班主任要用真诚的爱和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 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努力开创班主任工作新局面, 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彬.对农村班主任工作的反思[J].教育周刊, 2010 (12) .

上一篇:建党99周年主题演讲稿下一篇:销售员的求职信范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