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2024-11-18

让评价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共13篇)

1.让评价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篇一

让校本培训成为教师成长之路

根据《楚雄市教育局关于2010—2011学年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楚教字[2010]153号精神和《楚雄市〈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培训方案要求,新村镇中心小学于2011年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在中心完小多媒体教室举行《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培训启动仪式。会上,周校长对校本培训工作作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二是要研读教材;三是要注重反思;四是要善于实践;五是要完善材料。高副校长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培训方案》,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观课记录、评课稿、评课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等具体业务作了安排部署;并组织学习《观课议课的几点思考》的课件材料。教科室主任王思平组织学习《教师“观课议课”有效性的探讨》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的课件材料。通过集中培训,广大教师对《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的教材有了整体感知,并认识到了评课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学校的重视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校的校本培训一定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深刻影响,必将成为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心完小赵太贵)

2.让评价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篇二

在成长的道路上, 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 并且一定会出现错误。教师面对学生的学习错误, 是立即否定、责难、打压, 还是对学生的错误表示理解并利用这个错误帮助学生, 让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在本文中, 我将对这个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探讨。

一、面对错误, 不要一味责难打压

犯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 我们教师也在错误中成长, 在挫折中成熟, 更何况是十来岁的学生呢。所以, 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我们的学生, 思维还不够全面, 认知还不够成熟, 自控能力还很有限, 学生就是学生, 怎么可能不犯错, 面对学生的错误, 不要一味责难和打压。教师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学习的途径也是非常丰富的。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节课上, 老师让学生背诵自己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同学甲站起来张口就背出了四句诗:“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春色满园关不住, 浅草才能没马蹄。”老师一听, 乐了, 好家伙, 这哪是一首诗啊?分明是三首诗嘛!老师就对同学们说:“甲同学真利害啊, 一口气给我们背出了三首诗。有谁听出来了?”有的学生还摸不着头脑, 不就四句诗吗?怎么说是三首诗呢?有的学生则已经听出来了, 回答道:“我知道前两句是同一首诗的,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老师说:“很好, 你能把诗句完整地背出来吗?”学生就把正确的四句诗背了出来:“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老师又问学生:“那刚才同学甲背的后面两句又是哪儿来的呢?”又有同学分别答出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和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 并且完整地背出了相应的诗句。老师这个时候就说:“看来同学甲的四句诗还真的是浓缩的精华啊, 让我们一下子就了解了三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 我们要感谢她。不过……”老师的话锋一转, “为什么同学甲会把三首诗混为一首诗呢?我们让甲同学来说一说。”甲同学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背混了, 可能是太像了吧。”老师就让学生们观察, “春色满园关不住, 浅草才能没马蹄”和原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有什么相似之处。结果学生们发现, “住”和“舞”是押韵的, “蹄”和“啼”是同音的。老师进而向学生讲解古诗都是有韵律的, 同学甲之所以顺口就背混了, 正是因为混进来的诗句符合了原诗句的韵律。“那么, 怎么样才能不背混呢?”老师说, “就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品味着诗人所描绘的意境, 慢慢吟诵。”学生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在这个案例中, 我们看到——

第一, 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错误之后, 并没有当即批评学生的错误, 也没有粗暴的惩罚, 而是借此错误引导学生又学习了其它的古诗, 并在最后肯定出错的学生所背的诗句都是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 “是浓缩的精华”, 消解了学生出错后的不安。让该生和班上的同学明白出错并不可怕。有些教师总是对学生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出错, 今天一点小错, 会酿成明天的大错”。这种经常性的强化, 虽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同时也很容易养成学生谨小慎微的性格, 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上的“无差错症”。他们如履薄冰、惧怕错误, 不能宽容自己的哪怕是很小的过错, 偶有小错就惴惴不安, 惶惶不可终日, 既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更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 教师以这个问题为契机, 继续深入学习。她从学生为什么会把诗背混这一问题入手, 让学生了解到诗歌是有韵律的;最后, 教师还向学生强调, 要不把诗背混, 就要理解诗歌的意境, 慢慢吟诵, 这实际上是对出错学生的纠正, 也是对所有学生的提醒, 即诗歌不是顺口溜, 不能只图背得快而忽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一次不经意的出错, 在教师有意识地利用之下, 成为了学生拓展知识的起点, 这不能不说是错误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在学科的教学中, 类似这样的让错误转变成知识拓展的机会有很多。只要老师们留心发掘, 把握时机, 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错误, 巧思变废为宝

尝试, 然后体验错误及其后果, 是个体成长中的必经阶段, 它能够让学生学会从纷繁复杂的情境中选择正确或最佳的方式和策略。换句话说, 犯错误是个体积累解决问题经验的过程。

有一位老师, 在让学生学习“书信的格式”之前, 让学生先按照自己设想的格式写一封信, 第二天交上来。第二天, 有的学生交上来一封格式很规范的信, 显然是请教过父母或者是自习过课本的;更多学生写的是五花八门, 与规范的格式相去甚远。老师就把这些格式不规范的信和格式规范的信都贴到了黑板上, 让学生们对比一下它们之间有些什么区别, 讨论哪些信的格式好, 哪些不好, 为什么好, 为什么不好。学生在这种对比、讨论的过程中, 得出他们普遍认为好的书信格式, 这个时候得到的书信格式就已经非常接近规范的书信格式了。老师再引导学生认识到书信的规范格式还有哪些优点。

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直接向学生呈现正确的学习结果, 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避而不谈思维过程中的“拐弯”经历, 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对错误形成正确的认识, 甚至出现了错误也不懂得如何从中积累经验。只有真正了解了错误的价值, 我们才能从根本意义上去正视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 错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对于教师, 错误是反馈教学的镜子。本案例中的老师他不是先告诉学生正确的是什么样的, 然后再等学生来犯错, 再纠错;而是让学生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 把所有可能犯的错误暴露出来, 然后, 让学生自己去反思这些错误为什么是错的, 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规范”, 盲目地按“规范”去做, 而是对“规范”进行了批判性的甄别, 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理性的反思。培养学生这样的反思能力, 不仅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有益, 更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益。

古往今来, 许多科学家的故事都告诉我们, 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 错误是有价值的。但是错误只有被理解、被认识后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也只有这时“失败才会是成功之母”。一个教师能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也就是是否承认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 是否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在教学中讲授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而不是传统的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综上所述,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而学习错误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价值的。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由于反抗自己内部的错误性, 也是依靠自己内部的错误性加以实现的, 这或许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所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正确的认识学生学习上的错误, 不能一味地打压, 批评, 要善于利用错误制造机会生成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巧用错误, 让它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施银燕.课堂学习错误资源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2]廖静华.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21) .

[3]钱丹.错误也是机遇[J].小学教学研究.2006 (12) .

[4]孙桂珍.初中生错题管理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 (10) .

[5]崔浩.新课程标准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让智慧评语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评语;心理特点

目前,很多教师采用对、错、分数或等第来评价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这种方式单调枯燥,很难体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和习惯等综合能力。如果教师在学生作业评价中体现人文关怀,根据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用心地写上几句评语,那么必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教师批改作业时,加上几句恰当的评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比如,对书写工整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字真如你的人一样漂亮!”相反的,对那些书写比较潦草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要是你的字迹再漂亮点就更好啦!”“真好,要继续努力呀!”“你真聪明,竟然想到这么好的方法!”“解得巧!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个方法”等等。像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可以广泛应用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应及时进行表扬,而对比较落后的学生则要多鼓励,少批评,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将闪光点合理放大,积极地进行表扬,如“×××,今天你又进步了!”“老师相信你还可以做得更好!”等,这种激励性的评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促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小军家到少年宫有520米,学校到少年宫390米,小军从家到学校走了8分钟。用同样的速度,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多少时间?一位学生求出了小军家到学校的时间,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因此在他的作業上我会写上:“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再加上一个“加油”的图片。

这样的评语满足了学生渴望被关注的心理,为了能够得到老师进一步的关注,他们便会更加努力学习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从而强化了学习动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知识后内心可以得到充实和满足,也会逐渐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渴望学到新的知识,这样就将外在动机有效地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地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尊重个体差异,提高学生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喜爱,尤其是小学生,即使是老师一句简短的口头表扬,他们都会兴奋好几天,所以书面评语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好胜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写评语时,教师如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写上比较有特色的话,就更能让学生信服。比如,对聪明却不好学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你很聪明,要是能勤奋些,老师会更喜欢你!”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话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

以对、错、分数或是等第来评价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虽然这种方法能比较清楚地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但是它的批改方式太单调枯燥,没有一点趣味性,不能对学生作业做出全面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尤其是当班级人数比较多时,老师很难在课堂上了解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很难做到面对面的批改,而对作业进行评价时加以重视并写上恰当的评语,则弥补了这个缺陷。几句短而有力的评语,不仅可以弥补学生知识的空白,而且能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等方面的发展也充分地体现出来,还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了。

三、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创新意识

在作业中加上适度的评语,可以反映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题往往是灵活多变的,很多解决实际的问题可以一题多解,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解决问题。这时如果能够对那些积极转动脑筋、想出独特解法的学生加上一句“真聪明,你竟然想出了这种解法,老师都没想到呢!”的评语,既肯定了他们的积极思考,也有效地对其大胆尝试和创新进行了鼓励。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该尽可能地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尝试用别的方法试试看!”这种带有期待性的语言会使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解题,敢于尝试新的方法,从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如,解答“安装一条水管,由甲队安装要8天完成,如果由乙队安装,每天装160米,这样可以比甲队提前1天完成,求乙队每天比甲队多安装多少米?”有个学生是这样解答的:160÷8=20(米)。我就在其作业中写下了评语:你真聪明!解法巧妙!这位学生很自豪地介绍了解题思路:因为甲、乙两队安装的水管总长相等,假设乙队也安装了8天,那么就比甲队多安装160米,平均每天多安装160÷8=20(米)。

总之,数学作业评语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反馈,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通过评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关怀、希望、信任传达给学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点燃学生学习的希望之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小金.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中评语的使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4(3).

4.让阅读成为孩子成长的伴侣 篇四

大街小学四(3)班张怡玥指导老师:李任琼

同学们,你们经常读课外书吗?你读过那些课外书呢?有什么收获呢?你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吗?那就听我先说一说阅读课外书的优点吧!

首先,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课外书是知识的精髓,我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吸收语文知识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享受。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

其次,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等到我们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下笔如神。

再次,阅读能让我们快乐,增加我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一旦把学习目标结合进来,阅读就成为我们主动选择的学习,书中的道理就是启发我们心智的钥匙。并让我们从中收获学习的动力,丰富我们自己的业余时间,成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或许大家要说,课外书有谁不会读呢?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提几点建议呦:

1、看课外书不要老是看一种书,各种书都要看。老看一种书只能得到一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就得不到了,所以我们要看各种对青少年儿童有益的书籍。

2、读书要学会做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学会“动笔墨”。我建议每个同学都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将一些好词、佳句,一些精彩的段落,一些读书的心得体会记下来,经常的去读一读,背一背。这样,时间长了,你就能积累好多的东西,对于提高你的写作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3、要学会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大概地看,一目十行的看。精读,就是,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味。这是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对于一些精彩的地方,我们要精读,而有些写得不是很精彩的地方,我们只要用略读即可。

4、课外阅读贵在坚持。建议每学期看1~2本。

5.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篇五

班级应该是学生的班级,班级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应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黄金法则。

一、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动发展、快乐成长的亲情家园。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在认知能力、道德风貌和精神力量等诸方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师生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生命价值,推进师生个体精神生命的相互创造与主动发展。

1、班级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场所。

班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课堂。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说教,而是形成使人向上、向善的积极氛围。风气是无形的力量,它能引导人、陶冶人、教化人,塑造美好的人格。学生在班级里,通过集体的共同学习与生活,养成行为规范,积累社会经验,逐步培养个人在集体中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班级可以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场所,同时班级也是学生个体与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在班级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转换社会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目标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学生由“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

2、让班级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主阵地。

其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作为班主任,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值得学生尊敬、信赖与欢迎的老师,成为一位学生认可的、保持着一颗童心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这就是教育的逻辑。

其二,以班级的主题教育影响学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往往能将抽象的道理、空洞的说教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活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育的过程。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潜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求。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按照学校的计划,班组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在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大胆设想、安排,自己则以合作者的身份与他们共同商讨,提出参考意见,不过分干预,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由学生自己总结活动的得失。通过活动,学生才能得到了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应该说,活动有助于学生间的了解、交往与人格完善,并能促使学生尽快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活动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教师走近甚至走进学生心里,产生了互动发展的亲情。

二、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助发展、共同成长的文化佳园。

班级的每项活动,都应努力渗透和弥漫文化气息,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1、以民族文化塑造人。

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积极的、理性的研究态度,承担起维护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造就具有扎根于本土又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心态,从而初步造就有创造现代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新人。

在班级中创设民族特色文化,让班级的文化氛围影响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智慧,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来创设具有文化底蕴和自己特色的教室环境。教室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德育基地。优美、整洁、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其实,在有限的教室空间则蕴含着无限的人文教育资源。

2、以情感文化教育人。

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教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民主的气氛、集体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因素。班级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场所,而“爱”是培养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都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班主任更是班级情感文化的引导者。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爱也是情感文化核心。班主任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宽容学生的无心之

过,让学生在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中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在班级中,我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老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内心世界,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3、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建立“班级分级管理制”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自主化。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我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七名班委负责全班的学习、劳动、体育等各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生和卫生;三级管理:课代表负责各学科学习情况的检查工作,及时协助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四级管理:把班内一些细小琐碎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分解到个人,从而使班级的每个人都是班内小主人,都有着为班级、为他人服务的岗位,每个人都要承担一份责任,从而收到了很好的平等培养、民主激励的效应。

三、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动发展、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有了这种生命沟通,教育才能深刻地实现对生

命发展的影响。教师面对的是具有思维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是自我的主体,具有自觉能力。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首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他们的生命性,承认他们的差异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与自觉性,促进自我教育。

1、培养主体意识,开展自我教育。

可从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五方面来进行培养。

2、树立时代精神,养成“四个学会”。

“四个学会”,即:学会自信、学会自强、学会自主、学会负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是道德行为的原动力。可通过班级小干部的培训和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强化。

学生是一本书,教师必须读懂它。学生进入学校,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准青年,教师在一页页往后翻,但真正读懂这本书却十分不容易。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童心表现本真的人性,有效的教育无不基于对人性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然而当我们做了老师,以为自己成熟了,便用一双世故的眼光看学生,往往除了发现学生的缺点与不足以外,很难理解童心之真,鉴赏童心之美。所以以学生的眼光看学生,是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蹲下身来,走近他,了解他,我在慢慢读懂学生这本书的同时,也慢慢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从中体验到了做老师的乐趣。

6.让评价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篇六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同时,它能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高效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写到:“要教会少年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由此看来,教师要不断地思索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教学得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为即使再完美的一节课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所以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只有教师做到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

1.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在全面推进课改的大背景下,创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课改永恒的主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确如此,教师不作深刻的反思,仅仅得到的是一些零散、片面、肤浅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也许会过时,不可能在教法上有较大的改进。经常反思的教师,其专业成长的步伐就会加快,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进行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2.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进入21世纪,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进入角色、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学生喜欢民主、平等的课堂,期待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期待自己在课堂上有精彩的展示,享受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要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精心打造民主、平等、包容、互助的课堂,才能使每个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拓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如,在备课中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备课程目标、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备学法指导,更要备如何促进学生的参与、启发学生思维、照顾个体差异以及促进个性的发展。

3.教学反思能够激发教师自觉的学习行为

“教然后知困”,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促使教师经常翻阅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和报刊、杂志,上网了解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借鉴名师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二、如何写教学反思

通俗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即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对教学行为进行哲学思考,创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写好教学反思,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写成功之处

成功之处要有: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师生相互交融的具体做法;临时应变得当的具体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应用过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训练的`到位及知识的灵活运用等。

2.写课堂教学不足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始终带着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难免有瑕疵之处,所以要把课堂上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如教学重点突破不够;难点没有有效分解;学科兴趣的诱导欠缺;个体差异照顾不够;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处理不当;学生的作业出现差错等。

3.写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因为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教师快速应对,在巧妙地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自觉的行为,若不及时利用待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遗忘,令人遗憾不已。

写作教学反思的过程,是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不断整理、推敲、深化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只有形成文字,才能逐步深入地开展系统研究,使之完善。总而言之,写课后反思,贵在认识,贵在坚持,贵在及时。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以思促研,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扬长避短、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最终成为一名专家型名师。

7.让评价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篇七

一、让个案研究成为教师知行合一的“桥梁”

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 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 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与教学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 难以与之挂钩, 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来得快, 这种想法在农村学校教师中极为突出。因此在教育实践中, 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 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对此, 学校应定期开展“五课”听课指导, 即了解教师有无充分准备的“推门课”;针对教学能力差或新上岗的青年教师的“指导型听课”;围绕教师制订的研究小专题进行的“实验研究课”;优质课获得者引领课堂, 其他教师充分探讨交流的“交流推广课”;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安排的“样板示范课”。同时, 积极倡导听原生态课, 授课教师虚心接受大家的挑刺, 不断调整, 直至越上越好。这样, 教师激趣策略手段越来越多,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环节设计越来越自然合理且有层次感, 教学目标越来越合理, 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

二、让个案研究成为教师科研学习的“动力”

皮亚杰认为, 中小学教师正是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学业地位, 他主张通过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使教师获得应有的尊严, 使教育学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学校应将个案学习及研究与培养教师的参与精神结合起来, 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问题情境。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群体可以共同参与对实际个案的讨论分析, 这样就激发了教师参与专业学习培训的兴趣和欲望。他们将自己放到个案所设定的教学情境中, 设身处地地思考对策, 同时希望有理论作为支撑, 这样对理论的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实践和理论就这样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而教师的学习态度也容易从“接受式”向“参与式”转化。

自从开展个案研究以来, 个案研究的“魅力”不断展现, 教师乐于用灵活的个案形式来呈现和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 将个案、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个案研究, 教师学会对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的有效或无效个案进行分析, 结合课改相关理念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并能针对无效教案, 调整教学思路, 采取相应策略, 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个案研究成为教师反思实践的“摇篮”

“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 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实践证明, 纯粹着眼于教师某些行为的改良, 由于不能触及灵魂深处而不能奏效。

学校应将目光锁定在个案研究上, 把目标放在教师的反思与实践能力培养上, 要求教师要突破自己, 做到教学前想一想, 自己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什么教育理念, 实施时能不能顺利落实;教学时充分发挥教育智慧, 对教与学的活动及时灵活地调控, 使动态的课堂不断有新的资源生成;教学后, 好好反思一下, 存在什么不足, 今后怎样改进, 时刻注意反思, 撰写教学随笔。学校可定期开展“六同一”课例探讨, 即同年级、同学科、同目标、同备、同听、同评一节课, 集多人备课、个性化设计、教学研讨于一体, 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 从典型的实际课例中分析教学的成功与不足, 寻求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和途径, 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 最终把个人反思融入“集体反思”之中。

四、让个案研究成为教师研讨共鸣的“擂台”

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 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 个案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 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 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

为了促进个案研究活动的健康发展, 使广大教师都能零距离获取信息并尽快应用于实践, 进而内化为自身经验, 学校可为教师的交流和碰撞搭建四个平台:一是名师指导。实施“青蓝工程”, 重视对新教师的培训培养, 开展“师徒结对”、“骨干示范”、“名师指导”等活动。二是专业引领。组织专家与教师之间的全过程对话, 实现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网上交流。围绕交流的主题———某一教学个案, 利用学科网络平台, 摆设“擂台”, 合作互动、相互切磋。四是资料展示。这样的交流实现了经验分享, 使教师“个体”的成果较快地在所有一线教师中产生效应, 使其中的先进理念转变成为教师的“群体”行为。

五、让个案研究成为记录教师成长的“万年历”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里, 一定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 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 也许就会稍纵即逝。而有些事情或思考又不适合写成论文, 那么撰写个案就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个案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 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经验教训。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 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处理事件的个案,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 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 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8.让学业评价成为孩子成长的标尺 篇八

一、改期末评价为动态的评价,让孩子找到前进的目标

科学的评价方式不应只是期末时的一个环节,它必须是个动态的过程,是贯穿于学生整个发展过程。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测查,我们可改期末成绩评定方式为动态评定方式,从学期初的初评定目标,到阶段小目标的确立与评价、再到学期中的成长足迹展示,直至学期末的最终形成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要定期给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的空间,时刻激励学生自省、自律,不断地引导学生找到新的目标努力进取。当学生了解了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后,为了获得好的评价,就会为自己定下明确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获得了好的评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为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也会更积极地投入到评价中去。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与实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他们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展现自我。

二、改单调评价为生动的评价,让孩子感到成长的快乐

学生的学业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应该采取学生熟悉的、活泼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评价的效果。我们可以选择 “比比谁的星星多”、“欢乐的小脚丫”、“雏鹰争章”等有趣的评价方式,把孩子每天在学习上的收获用星星、脚印、奖章展示出来,让孩子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喜悦中快乐成长。比如为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训练孩子的语文学习习惯,我采用了“学好语文,周游世界”的游戏性考核方式评价孩子。我先把本册语文书上提到的名胜古迹,制成一张旅游地图,再把需要孩子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用分数逐条细化(如每天写一篇日记加一分),最后根据孩子每天的得分标识该孩子在地图上的位置。每每听到“恭喜你已经游览了长城!”“哇,你真厉害,已经到达天安门了!”这些孩子们的互相赞叹声时,我总能看到被称赞的孩子脸上的成就感。

三、改单一评价为多元的评价,促进孩子自我的发展

在不少地区,教育工作者忽视了自己面对着的是一个个充满思想活力的学生,对孩子的学业评价过多地依赖于考试,教师只用单一的分数标准,对其进行简单评估,致使评价普遍存在着简单化,惟量化,目的片面等不足。

其实,老师不应该是孩子学业评价的唯一评判者,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等都应该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我们可改变以前命题和评定大权由老师一手掌控的独裁做法,提倡民主性评估。如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如学生自行出卷,然后互换测评),让家长考评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情况(如生活方式中的“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让伙伴互评(如学生的的合作能力),让孩子自定学习中的收获或不足。当然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但是评价的标准必须是协调统一的,总之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这样不仅能更客观、公平地评价孩子,也利于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促进孩子的发展。

四、改简单评价为综合的评价,让孩子施展个性的特长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成绩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及发展速度和轨迹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因此考试用同一把尺子,评价用同一种标准,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方法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符合人才的培养要求。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评”,体现综合化。以语文为例,其学业评价体系应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学习品质”,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评价时参考内容可以是思考发言、作业书写、完成情况;读、写姿势、收集各种信息等;二是“认知能力”,它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包括:看书报及新闻并摘要做笔记、写周记、办手抄小报、写观察日记、随文练笔、参加语文学科竞赛活动等;四是“自我展示”,即让学生挑一个自己最拿手的内容(如朗读、书法、写作等)进行展示。我们提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单项或多项选择,参与多项内容的测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9.让评价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篇九

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镇第二小学校长

**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镇二小创建于1985年,学校现有76个教学班,学生3738名,182名教职工,在历经近30年的风雨历程后,学校凝炼出了二小独特的学校文化,以“责任担当”为学校精神,以“做最好的自己”为核心理念,孕育了二小优良的传统。在不同的办学时期,二小均以“让每位师生都成长,使每位家长都满意”为办学的总目标,几代二小人在传承与创新中铸就了自己的教育品牌。现作为二小的现任校长,庆幸自己可以在这样重要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之时更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和使命的光荣,这也是教育局党委对我的信任,所以我没有理由不为二小的发展奉献一份让人感动的思想和情怀!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办学理念,它既表达了我们对教育的思考,也表达了我们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做最好的自己”是我们的育人目标,更是“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理想教育”这一江华民族教育梦的最好体现。因为教师幸福是学生幸福的前提,教师爽朗的笑声,向学生传递的自然也是幸福与快乐的信号。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我校实施这一办学理理念的做法。权作抛砖引玉,不当之

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坚守这样的办学理念,首先就是要提升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在学校,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为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承载着学校教育观念和文化,是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思想的观念基础,没有清晰鲜明的办学理念,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和优质的学校。然而面对当时的学校现状:校园环境与学校不配,学校经济状况让人堪忧。。这些都让每位教师深感失落,践行这一办学理念何从下手?唯有改变学校面貌、提升形象,重塑教师对学校的认同,于是学校行政一帮人首先借势唐局长提出“美丽校园,幸福师生”江华民族教育梦和城区学校“扩容提质”的契机,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两年后,随着学校扩容提质工程的推进,校园环境不断优化;省级安全文明学校和第一批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的取得,学生阅读成果展示的成功举办,每一次教学质量刷新,每一次学校社会声誉提升,对老师们都是一次感动,一次激励,老师们对学校对校长认同感在提升,凝聚力在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提高。用老师们的话来讲,就是“能在这样的学校工作好,跟这样的校长干事值”。期间工会在各种节假日定期组织形式多样团体活动强内部凝聚力和谐同事关系,如爬山徒步、体育趣味比赛、郊游、文化活动等等。这些小活动不仅密切了同事关系,更增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学校充分利用QQ群、微信、教师例会等高调弘扬正气,抑制不良风气,使正气上升。对于对增强团体团结有利的人和事,大力进行宣传;对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予以揭示,防止形成不良思潮,坚决杜绝小团体、小圈子现象出现。最后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让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上来以增强学校管理的共识。2014年来学校重新组建职代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制定学校各项制度和办学方案,这些制度和方案的实施都能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支持,杜绝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体现这样的办学理念,关键是看一所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落实。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往往是靠学校开设的课程得以体现,孩子们在不同的课程中会获得不同的知识,形成不同的能力,体验到不同的愉悦与快乐,养成求知、求真、求善的习惯。因此,我校十分注重课程的开设。在课程开设上,学校特别强调“全课程”。具体做法是:

1、确保计划课程

①学校坚决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计划课程。学校每门课程都要求扎扎实实上好,教学目标都要求落实到位,一是按课程计划开足课时;二是抓好音、体、美的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每学期末各学科均要举行考试,有书面的也有非书面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考核,也是考核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项最主要指标。

②在课程落实上,我们一是特别强调“全历程”,即每学期初,要求上课老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学期末,所有学科都要进行期末考试。二是特别强调“全过程”,即要求教师扎实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特别是课后辅导这四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全面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全面地发展。

2、开发校本课程

为了丰富孩子的知识,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打造学校特色学校专门开设了以下两项校本课程:

①阅读课(每周1节,全年级统一);

②晨诵、午读课。(每天早晨15分钟诵读国学经典,每天下午30分钟课外大阅读(低年级以绘本为主,中高年级以课外读物为主))

具体做法是:

①节约各项开支建设开放式的阅览室,增加图书藏量、征订大量的期刊。

②全天候开放阅览室,学生们可随时走进阅览室看书看报。

③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三种类型的阅读课,即好书推荐课、阅读指导课、读书成果汇报课。利用“阅读课”这一阵地,老师们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了阅读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领悟读书的要求,掌握做读书笔记的一般方法”等等。为此学校还专门设计和印制了学生专用的“阅读笔记本”,期末作为评选“阅读之星”的依据之一。

④学校规定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学生既有任务性的阅读内容,也可以自由选择其它的阅读内容。学校通过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向学生每月推荐一本好书,并张贴好推荐海报,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推荐自行购买或由学校图书室购买。

⑤广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低年级段开展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活动,中高年级段则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并辅之于朗诵会、佳作欣赏会、阅读经验交流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跳蚤书市等。

⑥大力开展“中华儿童背诵经典”活动。我校从2015年上期开始开展了“中华儿童背诵经典”活动。学校要求就读于**镇二小的学生在小学六年内必须背完《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和《声律启蒙》六本书,使孩子们系统地直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小扎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每学期的经典背诵,学校均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有考核。

另学校下期将开设每天中午15分钟的写字课和每周一节的书法指导课

3、着力活动课

为了张扬孩子的个性,拓展孩子的素质,学校着力搞好三大活动课程:

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学校坚持开展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太极拳、舞蹈、跳绳、书法、绘画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和开展活动。

②艺术体育节

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艺术体育”节。以“我自信、我能行、我参与、我快乐”为主题,开展校园歌手比赛、文艺汇演、小书法家、小画家评选、体育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与体育素养,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展示孩子们的个性风采。

③实践课堂

我校经常开展实践课堂活动,即组织学生到农村、到社区、到野外去实践、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一是学校每年都开展了“城乡学生手拉手,心连心结对”

活动,从而将课堂搬到农村学校与大石桥中心校的学生结对子手拉手,了解了农村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条件,了解了农村孩子身上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学会了怎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也与农村孩子结下了深厚友谊;

二是学校每年开展两次“走进大自然的春游和秋游”活——以拓展了孩子们的素质,激发了孩子们的热爱家乡之情,培养了孩子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识,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虽然,实践课堂活动做起来非常艰难,如:管理工作难度大、安全工作压力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难度大、要花费教师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但是我校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下来。如2015年上学期,一年级在**镇舒家山的舒翼烈士墓举行了“缅怀先烈,光荣入队”活动;二年级开展了“走近春天——参观县园林苗圃”活动;三年级、四年级开展了“野外生存能力考察”活动;五年级、六年级开展了“九龙井文化考察”活动。每个年级的活动都是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其意义深远,极大的铸就了我校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提升了我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品位。

三、实施这样的办学理念,少不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个孩子将来的发展能力大小,发展空间大小,生活品质如何,幸福指数多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孩子小时候(尤其是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也是古人说过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学校一直致力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学校制订了具有“二小”特色的《学生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内容及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文明守纪”、“爱心”、“责任心”、“诚心”、“自信”、“自控”、“自主”七个方面。每个方面又都提出了非常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具体要求。如“知道庆祝父母的生日”、“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嫉妒别人,乐于赞美他人”“主动帮助他人”等)并在每年的新学期进行强化培训,平常坚持做好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评价,学校每学期对每一个孩子进行至少两次以上的“行为与习惯”全面评价。学期末,每班均评选出班级和校级的“美德少年”、和单项明星(如爱父母明星、讲卫生明星、自理明星、自信明星、守纪律明星、礼貌明星、作文明星、写字明星等)。在一次又一次的评价中,孩子们逐步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孩子的良好品行习惯在一天天地养成,孩子的自我发展能力也在一天天地提高。

四、实现这样的办学理念,还要有科学的管理体系作保障。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现行仅靠行政管理学校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新的办学形势。为了使决策更科学,目标更切实,管理更到位,责任更具体,学校管理的支点急需前移,于是我们就建立年级组管理与德育、教学、后勤、工会、党建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分线与分块相结合的年级组管理模式,这一做法,充分发挥年级组的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作用,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具体做法是:

(一)科学设置年级组工作(中层兼任年级组长、另选2人担任副组长)并确定有效的工作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爱岗敬业的情操,高雅整洁的工作环境、浓厚的年级组文化)。

(二)切实做好年级组与学校管理工作的“四个结合”。

1、与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年级组长(中层管理员)认真做好本年级教师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力争让每一个教师都得到快速发展。

2、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年级副组长1协助抓好本年级组的班主任工作,了解、掌握年级学生管理动态,督促班主任加大管理力度,改进管理措施,增强管理实效。持之以恒地抓好本年级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及时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对本年级楼道楼层安全、区域卫生打扫与保持、室内公物保护等进行管理,检查督促教师按时打扫好办公室清洁卫生,让教师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3、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年级副组长2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要勤于巡视本年级两操、晨读、课间、自习以及平常上课情况,对本年级教师不遵守教学常规和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要予以批评、指正,并及时做好记录,并对评优选先活动提供考核依据。

4、与学校财务管理结合起来。(1)学校每月下拔年级组办公费、教研费、班级活动费(其中各自比例为3:4:3)。年级组经费由年级组正副组长每月按相关的财务规定报批支出(单项开支在500元以上的须提前请示分管副校长),并定期向本组教师公示;(2)协助总务处做好本组学校财产的登记、检查、修理、赔付等工作。

当然,关于年级组管理模式,我们思考得还不够成熟,也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现在我们所做的,只能说明我们愿意不断向困难挑战,正在向一个方面不断前行而已。或者说是想通过一种新的管理体系去改变一些观念从而达到促进学校工作不断发展而已。

五、这样的办学理念的背后,还要有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

一所学校的办学,不光要让全体师生员工了解、理解之外,还必须得到全体家长的认同,学校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必须让家长清楚并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杯,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家校联系,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交流与合作。具体做法是:

1、在沟通内容上,力求做到学校的工作向家长全面开放,如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规章制度、节假日通知、办学成绩、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表现情况等等。

2、在沟通方式上,充分发挥电话、手机、“移动家校通平台”、校园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现有1200多人关注)、校报(我校每期校报均做到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并让学生带回去给家长阅读)、家长会的桥梁作用。可以说,能采用的方式都利用上,有时候,可能就是一个通知,为确保通知到位,学校既会发文字通知,也会发“家校通”信息,还会在校园网站上进行公布。

下一步就是要建好家长学校,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如今**镇第二小学办学声誉与日俱增。近两年曾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优秀英语教研组”“**市安全文明校园”、“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县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县第32届中小学运动会小学组团体总会第三名”“县少先队‘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学校师生先后在省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以上是我校在办学过程中的一点思考、实践和体会。当然,二小在办学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和不足。作为学校的校长,我经常也会为日常的繁琐工作而烦恼,也会为学校还有着这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而忧心,也会为有着许多的无奈而无奈。但是,我时常告诫自己,一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我是一位教师,我还是一位校长。也许,除了能当一名教师,能当一名校长之外,再没有哪一门工作能更适合我。二不要有太多的埋怨,不要有太多的等待和依赖。

总之,办教育,一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幸福负责;二要对教师负责,要对教师的事业和人生负责。教育也需要坚守,“板凳须坐十年冷,办学要看十年后”。因此,我校将更加关注学校办学目标的高远,关注管理行为的文明,关注课程设计的厚重,关注教学质量的有效,关注师生生命的质量。进而使学校的育人模式、课程体制、社会口碑更为大气高远。一个学校只有高远大气的教育,才有高远大气的未来。

谢谢!

10.让评价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篇十

(2)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3)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4)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5)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6)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7)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11.让调查分析成为教师成长的基石 篇十一

这对教师的启迪是深刻的。我们的课堂就像超市一样,知识、能力、意识、习惯、情感、價值观、教材、教参、习题、媒体、预设、生成、过程、结论等等,摆满了“货架”,我们习惯于按照专家和领导的理念来经营,从来不主动地去调查和分析我们的“顾客”——学生。

这完全可以从我们课堂教学的现状中反映出来。在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如下误区:当把“预设”与教学目标摆在一起时,我们把课堂精致到“秒”,每秒钟学生学什么、做什么都在预设之内,不能有半点逾越;当把“生成”与教学目标放到一起时,我们又在海阔天空闲聊般的“对话”中,耗掉精力与时间,抓住一些毫无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没完没了地开发、解读;当把“过程”与教学目标摆在一起时,我们又迫不及待地去掉课本上本该存在的“结论”,提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本身这一点儿也没错,关键是有些结论学生根本归纳不出,而这些“结论”将影响到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以上这些失误,看似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关,而与教师的教学调查分析无关。实际上,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准确把握“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没有体察到学生的真实需求而造成的。这是教师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调查分析的必然结果。

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点,不去进行调查分析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工作离不开调查与分析,而迷信专家是教师放弃调查分析的主要原因。我们总认为专家的理论水平高,他们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是经过长期实践、调查、研究的结果。事实上,专家的一些建议,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在实践层面,如果没有与我们的班级实际融合,是很难产生预期效果的。

笔者不是反对专家、领导的指导,更不是低估或者贬低教师关于学生需求的分析。我只是想告诉教师,在学生的真实需求方面,拥有真正发言权的不是专家和领导,而是深入教学一线的教师。因为教师整天与学生打交道,学生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视线之中,教师所获得的信息是原始的、真实的,比专家和领导要丰富得多、可靠得多。

教师只有拥有自己的思想,并使之进入自由的状态,才能更好地解读专家、领导的设想与建议,才能把从调查中获得的、一系列多元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带入课堂,从而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但要重视如何教学生和教后反思,而且要重视教前的调查与分析,因为我们所作的教学预案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遇见的意料之外的生成性资源的挖掘,必须基于预设目标的达成。这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不能改变教材,但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变教师训练学生的策略。教师再也不能坐等学生问题成堆时,才施行补救措施,不能把一些不良现象都归咎于教材、教学理念。教师要面对现实,面对学生,面对未来。而要做好以上这一切,我们就得扎扎实实地进行调查,认认真真地进行分析。

相信自己的判断,做自己应该做的调查、分析,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新教师要想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观察、调查老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应答”情况;新班主任要想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需要观察、调查分析老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的方式方法、培养优良班集体的做法。

刚做教师时,我们迷信专家、领导。总以为自己的学识、经验肯定不如他们。不信他们,信谁呢?做了五年教师后,尤其是做了十几年、几十年后,我们就容易被自己的经验捆住手脚,迷信起自己的经验来。总以为,自己一睁开眼睛,一看到教材,一碰到学生,就能想出学生是怎么学的,就能知道教师该怎么教,用不着再去进行调查分析了。

“迷信”是影响我们成长的因素,不断地调查、分析和反思才是“迷信”的克星。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勇于打破常规,这才是一个教师成熟的表现。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去经营课堂“货架”,也只有这样,才能经营好学生!否则,只能徒有表面的“热闹”与“繁荣”!让我们在调查分析中不断成长、尽早成熟吧!

12.让情感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 篇十二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在现实教学当中, “唯师尊严”的观念仍普遍存在,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板着面孔、过于严肃甚至冷漠的不在少数.据调查, 70%的学生认为教师严肃有余, 活泼不足, 多数时候僵硬而平淡, 缺乏生气, 这对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是不适的, 甚至是残酷的.因此,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我们要加强教师自身情感修养, 除了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还要加强少儿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 加强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 从而提高自身情感修养.此外, 要加强同学生的课外交流, 主动找学生谈心, 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还要挤时间同家长联系, 特别是未当班主任的数学教师, 更要补上这一课, 采取电话、家访或发电子函件等形式, 建立师、生、家长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营造情感教育的外部氛围.

二、激活课堂数学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实施情感教育, 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倾向, 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学习就不用别人催促, 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兴趣, 才能主动地学习、思考, 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 设疑激趣, 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美、结构美诱发兴趣, 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

第二, 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 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 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因此, 教师要有和学生做朋友、做小伙伴的意识, 要蹲下身来同学生对话.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 对学生坦诚相待, 与学生沟通交流, 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优缺点, 让学生在课堂里保持心情轻松愉快, 而不是焦虑压抑;要多组织探究式、讨论式、表演式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从言行到思维都空前活跃.

第三, 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

在数学学科中, 有许多教学内容毫无情感色彩, 既枯燥又抽象, 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 教师应尽可能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 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 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简便计算1346+199和732-399”可谓毫无情感因素, 但在教学中, 一位教师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明天是妈妈的生日, 爸爸有732.00元, 要给妈妈买一件礼物 (投影仪打出部分商品的价格表:戒指399.00元、皮鞋199.00元、项链1999.00元……) , 如果让你来扮演爸爸, 你能办好这件事吗?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模拟超市购物, 让学生口述购物时如何付款, 如何找钱, 并将过程列出算式.一位顾客说:“我原有732元, 买一枚戒指要399元, 付给营业员400元, 找回1元, 还有333元, 算式是732-399=732-400+1=332+1=333.”一位营业员说:“我原有1346元, 卖一双皮鞋199元, 顾客付给我200元, 我找回1元.算式是1346+199=1346+200-1=1545.”……

这样,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既感受到数学的无限乐趣, 又较好地渗透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教育,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首先, 可以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如开设“数学游乐园”, 让学生在游乐园里做数学游戏, 如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智力竞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享受快乐, 还可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 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 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 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或记下困难、挫折, 倾吐心中的不快, 使心情变得舒畅, 以便调整心态, 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 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数学手抄报”,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数学书籍, 查阅数学资料, 积极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编进手抄报中.在办报的过程中, 要选文、编排、设计、绘图等, 这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创造美与欣赏美的快乐.

13.让评价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篇十三

山丹县南关学校谭永琴周慧琴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如何把笑声带入科学课堂,把快乐融入科学教学,这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建构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张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快乐走进科学课堂。让学生快乐的同时,让我们教师也感受到教学的乐趣。

关键词:快乐科学课堂

教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即便是同一个文本,经过不同教师的演绎,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对于文本的理解,有些时候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本教育”已渐渐深入人心,成为课堂的主流,科学课也不例外。这种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快乐,它成了师生互动交流的快乐天堂,使教师教的快乐,学生学得更快乐,引起了学生极大地科学兴趣。让快乐走进科学课堂,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学生只有快乐起来了,他们的素质才能提高。

一、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发现快乐。

新课改要求,科学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科学老师到喜爱科学学科。只要是人,多喜欢开开玩笑,在玩笑的环境下,人人的神经系统都是异常的兴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成倍地增加。有道是“笑一笑,十年少”,谁不盼望自己笑口常开,青春不老?如果教师把人人喜欢的玩笑搬进课堂,教学上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下面我去异地借班上课的一堂科学课,我们会体会玩笑在科学课堂中无穷魅力。

“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也很激动,有机会给你们上课,一路上,阳光明媚,春风轻拂,你们家乡美丽的风景让老师深深陶醉,但遗憾的是我感冒未好,还有点头晕,怕风,大家能否允许我把门关上。”听我赞美他们的家乡很美丽,学生美滋滋回答可以,于是我去关门,故意把手按在门轴上推,用力推了一下又一下,关不上,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富有爱心的一个小男孩马上跑上帮我关上门,我耸耸肩膀做了一个鬼脸报答。突然有个小男孩嚷起来:

“哈哈,上当了,上当了。”这一嚷全班顿时反应过来,乐得一塌涂地。我一边笑一边说:“今天是4月1号愚人节,和大家开个玩笑,不过,这个玩笑和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有关。”学生有点乐不思蜀,嘻嘻哈哈,饶有兴趣打量我,看来搞笑手法大合人心。有时候一节课就需要一两个玩笑,营造出愉快轻松的课堂。这样学生乐了,教师也因此感到幸福。

二、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科学课堂中感受快乐

学生生活于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学生和他人的生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课堂教学不能远离现实世界,更不能成为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屏障.课改给科学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和学生们融入现实世界,一起学习,一起享受成功时的喜悦,一起锻炼耐性磨炼意志,一起享受探索的快乐。在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和发现很多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索中不断成长。比如:开学的第一堂科学课,三年级的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人从哪里来?”“人为什么要睡觉?”“人老了为什么会死?”“太阳会掉下来吗?”“母鸡会生蛋,公鸡为什么不会呢?”…… 说实在话,学生提的问题我不一定全知道,即使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宇宙中仍有许多奥秘等待有心人去探索。但是,学生的这些问题,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长,解读生活现象的认识过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体验,才使得学生产生如此强烈的探索热情。因此,科学课堂教学只有与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学生才能快乐的学习实践,知识才会变得丰满、深刻.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快乐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

科学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很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四、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享受快乐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言如:“某某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某某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还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颇受至深。我还结合实际,进行了“两会两能”评价法。就是上课时会听,会看,能说,能做。学生在科学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进行自评,自己认为做到了,就可以到科代表那儿要求加一颗星,当然也要结合学生互评。学期结束前,教师可根据组长统计的情况,满15颗星以上可以得“优”,10颗到15颗可以得“良”,5颗到10颗可以得“中”,这就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切工作完全可以让学生来操作,既方便,又真实。这事实表明,“课改”后教师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

出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让学生学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但会增加师生感情,还会令你感受到教学的乐趣呢!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快乐,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科学的课堂散发出更多的快乐吧!

[参考文献]:

1、《快乐教育18法》东子著,漓江出版社 2007年5月第1版

2、《最快乐的家教》东了著,漓江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3、《科学课程论》佘自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论文信息:

参赛组别:小学科学组

作者姓名:谭永琴周慧琴

工作单位:山丹县南关学校

邮编:734100

职称(务):小教高级

联系电话:***

上一篇:实验小学2016年“新两基”工作总结下一篇:人物场面描写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