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服务的发展

2024-11-27

林业科技服务的发展(共8篇)

1.林业科技服务的发展 篇一

加强林业科技推广 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加强林业科技推广 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罗 田 县 林 业 局 罗田县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全县版图面积321万亩,林业用地22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5%,是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县。全县各类经济林面积现已发展到96万亩,是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和“桑蚕之乡”,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板栗优质丰产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等荣誉。全县共建立了1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现有人员121人,其中获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101人,中级以上职称32人,专科以上学历36人,平均年龄33.7岁,是一支技术型、年轻化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队伍,也是我县两大体系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我县确定“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的战略目标以来,广大基层林业站技术人员立足岗位,积极工作,成为传播林业科技、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广泛开展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我县成功地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板栗、甜柿、茯苓、花卉、木本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日益壮大的林业经济已成为罗田强县富民的重要支柱。在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科技服务职能方面,我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立足罗田县情,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我县的基本县情,林业的结构、比例和产出块头较大,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打造林业经济强县,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务林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县就抓住了国家大别山科技扶贫的机遇,把板栗作为林业的一大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广大林农通过学科技、用科技,相继从中得到了实惠,林业支柱产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每年举办一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的带动,为我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得到了全面迅速发展。广大基层林业科技人员已成为活跃在农村的科技传播者,成为林农致富的贴心人,基层林业站的建设也日益得到巩固和加强。 一是组织机构不断加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林业局专门配备一名科技副局长,主管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科研项目推介和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工作。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加挂“林业科技推广站”的牌子,并配备一名科技副站长,具体负责本乡镇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林业站的职能作用,进一步稳定基层林业队伍,我县在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明确保留了乡镇林业工作站,并对其机构性质、经费来源、机构级别和人员编制实行了“四定”,把保持林业站机构和队伍稳定作为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和林业产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为林业科技推广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科技队伍不断优化。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最宝贵的是人才。我县通过不断吸收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充实林业科技队伍,始终保持技术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定期对林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活动,使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新型林业致富项目的推广技术。并通过与县电大联合开办“林学”专业大专学习班,让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及时进行“充电”,不断优化文凭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与人事部门开展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对技术过硬、服务质量优的人员及时聘任,定向培养了一批科技推广骨干,从而提升了整体技术服务质量。 三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为满足科技推广的需要,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近50万元的科研和推广经费,并先后建立了板栗、甜柿、银杏丰产技术试验基地,联合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张力田、罗振荣等国内知名专家通过科技攻关,成功完成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增产技术”、“板栗增雌去雄技术”、“甜柿优良品系选育”等17项课题,取得了11项科研成果,其中有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通过参与科技攻关,培养了一批自己的专家队伍,锤炼了一批技术骨干,为深入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我县通过积极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原则,建立了全县三级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县级主抓林业科技的开发和研究、制订技术推广方案和开展技术外援活动;乡级是技术服务的主体,林业技术人员90%分布在乡镇林业站,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也主要是靠他们来完成;村级依靠“科技示范联系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促面来实现林业科技应用为农村经济服务。 一是建立科技示范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绿色致富工程”等一批重点林业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县通过对林业生产大户进行定点科技培训和指导,建立了第一批科技示范联系户150户,用林业科技的推广辐射来建立各种经济林基地,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板栗种植示范户方荣华依靠科技实现年纯收5万余元,天麻种植示范户朱贤贵实现年纯收6万元,茯苓种植示范户叶成武实现年纯收8万元,银杏种植示范户金昌明实现年纯收5万元……如今,全县的科技示范户已发展到656户,覆盖了全县412个村。正是通过这些示范户的致富效应,从而带动了周边群众学科技、应用科技的热潮,林业科技推广的链条不断延伸。 二是注重形式多样性。我们把加强科技服务的普及率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断活化服务形式,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通过举办五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和一年一届的“板栗食品交易会”活动,利用成人文化学校、农校等多种载体,先后举办了各种林业科技培训班580多期,培训林农近15万人次;通过召开季节性技术推广现场会,及时将各种经济林的生产管理技术传授给广大群众,扩大技术推广应用的覆盖面。仅板栗管理一项,每年就要召开春季嫁接、夏季花期三喷、秋季栗园施肥、冬季除虫修剪现场会不少于4次;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和技术咨询等活动,对生活贫困且无一技之长的林农实施技术扶贫,推广一批短、平、快的林业致富项目,使他们走上了科技兴林致富的道路;通过建立专家电话咨询热线,随时解答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将林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以满足林农“急时用、急时送”的需求。 三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进一步扩大科技推广力度,我县组织编印《板栗科技》、《银杏丰产技术》、《甜柿栽培》等科普书刊、资料20多种,每年都要翻印季节性管理重点技术资料20余万份,各乡镇林业站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科技下乡小分队,免费将各种资料送到基层干部和林农手中,并现场解答林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特别是从以后,我县将每年春、秋两季的科技下乡活动固定下来,并组织放映队在农村巡回播放林业科教片,科技人员现场传经送宝,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林农的科技大餐。现在,全县65%以上的林农都不同程度掌握了一到两门林业生产应用技术。“发展林业生产,增加家庭收入”已成为广大林农的自觉行动,科技推广应用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围绕产业重点,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通过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坚持不懈地在农村推广应用林业科技,全县已建成300亩以上连片板栗基地600个,年产量过500万斤的乡镇6个,年产量过20万斤的`村78个,年产量5000斤以上、收入过万元的农户多户,使全县板栗总面积现已发展到82万亩,板栗总产量达6000万斤,系列产值4.8亿元;具有天然脱涩功能的优质品种罗田甜柿纷纷走进大都市的商场、超市,成为市场上的紧俏林产品;在清末时期就享受“免检”待遇的罗田茯苓继续漂洋过海,备受东南亚国家客商的青睐……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在不断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林业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继我县传统的板栗、甜柿、茯苓之后,一大批森林食品、食用菌、青茶、水果等特色林产品已发展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20全县林业总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9.7亿元的63.9%。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这样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守清贫和清苦的林业科技人员塑造了林业部门的新形象,林业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县80%以上的乡镇林业站每年都被群众评议为“优质服务单位”,并先后有九资河镇林业站、河铺镇林业站等4个林业站获得了“全国先进林业工作站”和“全省先进林业工作站”的荣誉。由于我县基层林业工作站服务职能突出,创造的成绩显著,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赞誉,在罗田县第十二届党代表和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全县共有4位林业站长分别当选为县党代表和县人大代表,这也是全县人民对林业科技人员的支持和信任。 中央9号文件赋予了林业的“双属性”和“双任务”。为更好地承担起“双任务”,林业科技必须先行。我们将认真学习和借鉴各兄弟县市的宝贵经验,借这次全省林业工作站改革建设现场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建设步伐,不断强化职能管理,不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为建设和谐富裕罗田和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2.林业科技服务的发展 篇二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 林业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 林业需要有稳步、快速地发展。而林业科技水平在林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林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刻剖析, 并提出相关措施来促进林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1 国内发展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林业化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 主要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为主要目标的人工林培育技术, 引发人工林技术体系研究、组装、推广、应用等活动相当活跃。我国的造林树种良种选育也取得显著的成绩, 对很多树种进行种源研究, 选出了150多个优良种源, 改进了传统的育苗、造林技术, 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了容器育苗、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我国的林业生物技术在转基因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如林木品种的研究、生物固氮和菌根技术的研究, 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以及体细胞耐盐抗旱培育技术的研究, 这些技术均取得了有效成果。逐渐出现了一批采用基因工程和种间杂交技术培育的优良林木繁殖材料, 比如毛白杨系列、南方杉木优良品系、马尾松优良品系等三倍体。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加速了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移, 利用计算机将原有的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 使我国的林业信息技术紧随世界先进水平技术的脚步。我国通过10多年来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在木材加工、人造板机械及技术装备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木材及人造板工业体系。在增加原木有效利用、提高制材加工出材率等技术领域展开了全面的开发研究, 取得很大的进展。

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技术上也投入了很大的研究力度, 最终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铁路—公路防沙治沙技术、黄土高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西部沙荒、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改良与治理技术、全国沙地普查技术、绿洲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等都是我国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 国外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一场新的林业科技革命在全球兴起, 尤其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技术性的突破。这场科技革命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森林培育、树木的遗传育种和资源的利用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全球而言, 科技的进步令林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林业局属企业也在不断涌现, 带动了林业结构的优化林业产业的发展, 林业的效益也在大幅度提高。像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林业育种方面制定了多群体、多世代的遗传改良策略, 将第二代种子园的良种普及到日常生产中, 并且正在全力建立第三代或更高代种子园。北美的科学家就已经成功将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成功地导入到白云杉中, 并和白杨杂交, 培育出了抗芽卷蛾、蝶蛾幼虫等新型品种。另外, 无性繁殖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200多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的木本植物, 实现了优良无性系苗木生产的工厂化。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突破了林业的栽培技术, 比如施肥技术、整地技术、造林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施肥, 林木专用有效化肥广泛应用于人工林生产, 人工林生产的水平要高出天然林生产水平的3倍多。总而言之, 无性系林业是一个从育种、育苗、造林到收获、加工的一系列配套体系, 从很久以前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3 我国林业发展趋势

3.1 林业科学的研究趋势

在林业科学领域, 现阶段存在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由于林业对于环境建设的不可替代性, 大幅度提高了林业地位, 并逐渐将林业科学的研究内容向着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方向拓展。第二, 林业科学逐渐向着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第三, 由于研究手段作为决定科研工作水平的关键, 有利于科研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因此决定了研究手段走向精密及配套的方向。第四, 将林业科学的研究目标瞄准高产、高效、稳定及可持续方向也是主要的研究趋势。

3.2 林业科技推广开发趋势

在林业推广开发领域, 当前主要存在五大方面的发展趋势。第一, 为了使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高, 林业逐渐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二, 无论何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林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技术创新成为了一大发展趋势。第三, 随着我国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贯彻, 使得林业科技向着经济手段方向发展。第四, 由于行业融合存在巨大的潜力作用, 使得林业科技发展逐渐朝向多元化。

3.3 国际林业科技交流合作发展趋势

在国际林业科技交流合作方面, 当前的发展趋势是相当可观的。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 高新技术逐渐在林业发展中展露出巨大的优势。因此, 国际林业科技交流合作向着高技术领域方向发展。另外, 由于林业科技的发展, 使不同学科进行综合、渗透以及单一学科获得不断分化, 从而使得国际间的林业科技交流显示出多学科联合方向的发展趋势。

3.4 林业科技管理的未来发展

林业科技管理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决定了其在林业中的重要地位, 而要想营造有助于科技发展的环境氛围, 就必须与法制相结合, 因此, 将科技管理朝向法制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其次, 对关键技术的正确选择决定了林业科技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 这就使得林业科技管理在关键技术的选择上有了重点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最后, 也是林业科技管理当今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即在科技政策上逐渐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4 应对策略

4.1 增加林业科技的资金支持

我国应该提起对林业科技的重视, 并且政府要提供一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林业和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 林业生产虽然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但是社会效益强, 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由于林业的经济效益低, 企业对林业科技投资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不能引起政府机构的足够重视, 从而导致市场失灵。所以, 政府机构应该对林业科技不管是资金还是技术都要提供一定的支持, 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到林业科技的创新中来。

4.2 加强对林业科技资金投入的督察

林业的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受财政资金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 但是就长期发展来看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财政资金就长期来看对林业科技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 对林业科技的扶持政策要长期坚持, 而不能只是一时的资金投入, 要保持对林业科技资金投入的长期督察。

同时要随时检查林业科技资金投入使用状况, 确保资金用到实处。长期保持对林业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的跟进, 考核林业科技的创新情况。要建立合理的科研指标体系,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科技创新。

4.3 为林户提供科技指导与支持

林业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国家政府机构的科研项目, 要将林业科技用到实处。林业产权下放到个体户, 受到资金、规模的限制, 而无法得到科技的创新, 导致林户的林业科技水平普遍较低。因此, 林业科研机构要给予正确的科学技术指导, 在政策上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益和产值。

4.4 扩大国有林业企业规模

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两种方式扩大规模林业企业规模。将处于林业产业较低端的企业纵向扩张, 延伸其产业链, 提高我国林业企业总体的创新水平和能力, 增加林业生产的总体经济效益, 提高国家总产值。林业行业发展欣欣向荣, 为林业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业领域已经成熟的全产业链, 可以作为林业企业发展的先例。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 林业企业可以通过合并重组的方式扩大产业链。所谓全产业链, 即是从原材料一直到最终产品的类似链条的企业生产模式, 企业将林业产品的所有附加值都归企业内部所有, 在产品卖出时全部实现。林业应该将全产业链的概念引入, 建立从森林资源初期的培育种植到最后的木材开发盈利, 其中包括对原材料的加工。这个过程包括所有的林业产业链, 这将对我国林业科技的创新以及企业生产效益起着重大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林业科技发展虽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生态文明建设及国民经济更好地服务, 有关部门就要针对这些问题, 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林业建设工作。

摘要: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行各业在整体上都有了飞速发展, 林业方面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林业科技领域, 通过科技创新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丰硕成果。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水平还存在不足, 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林业发展的要求, 因此现阶段林业的发展存在限制。基于国内外林业科技的发展现状, 对我国现阶段林业科技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了能够有效改善林业科技发展现状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林业科技,发展现状,趋势,对策

参考文献

[1]邓艳, 蒋迎红.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动态及广西林业科技发展现状和方向[J].广西林业科学, 2011 (12) .

[2]余吉安, 聂森.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12) .

3.林业科技服务的发展 篇三

面对林业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行林业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我国木材自给率和综合利用率成为了林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金光集团APP(中国)林务外宣部总监蒋伏利指出,“科技是提高林业生产力的根本措施,是支撑和引领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木材自给率和综合利用率,才是解决全球木材供给不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双赢的必由之路。”具体到中国,随着社会用材需求的剧增以及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面临着日益沉重的压力,尤其是在全面启动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长期困扰我国林业发展的木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为了在缓解木材供给压力的同时,有效保护并发展天然林资源,重构森林生态系统,不断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实现间接减排的目的,科学发展人工林、积极开展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是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指导世界各国发展现代林业的战略准则。

金光集团APP(中国)在科学发展人工林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中国现代林业的发展。在人工林培育方面,APP(中国)在营林过程中加大科研力度,从源头抓起,定向培育良种纸浆材造林苗木。通过桉树人工林区域性栽培观测、栽培密度试验、土壤生化分析、测土施肥研究以及林木解析等相关研究,为不同区域的品种选择、科学施肥、均衡施肥、轮伐期确定等营林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林木育种改良、抗病虫无性系选育和病虫害监测防治试验,提高了桉树生长力和抗病抗虫害能力。在人工林建设过程中,APP(中国)还积极开展桉树人工林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水分、养分循环方面的研究,以便掌握不同桉树品系对环境的影响状况,从而为苗木生产和科学营林、生态营林提供依据。此外,APP(中国)还积极引进和扩繁生长量高、抗风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桉树人工林品系,作为主要培育品种和主要造林品系,以建设能够满足生态环境管理要求的高产人工林。

为做好林业资源节约工作,严格保护和高效利用森林资源、增加林产品,APP(中国)在木材利用上,通过科技创新,积极实践“大材大用、小材小用”的方针,通过制浆造纸、板材生产加工等产业链的形式达成对林业产业多功能、多效益的循環高效利用。同时,为了恢复林地土壤肥力,APP(中国)在营林过程中保持林地凋落物,把砍伐剩余物归还林地,避免全树利用,以有效补充林地养分,有目的的经营管理林下植被,不断丰富人工林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APP(中国)通过对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不仅把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物质和各种资源,转换成可循环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提升了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的同时,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循环发展,达到了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责编:耿国彪)

4.林业科技发展策略论文 篇四

1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林业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此之外,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林业需要有稳步、快速地发展。而林业科技水平在林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林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刻剖析,并提出相关措施来促进林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2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发展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林业化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主要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为主要目标的人工林培育技术,引发人工林技术体系研究、组装、推广、应用等活动相当活跃。我国的造林树种良种选育也取得显著的成绩,对很多树种进行种源研究,选出了150多个优良种源,改进了传统的育苗、造林技术,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了容器育苗、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我国的林业生物技术在转基因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林木品种的研究、生物固氮和菌根技术的研究,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以及体细胞耐盐抗旱培育技术的研究,这些技术均取得了有效成果。逐渐出现了一批采用基因工程和种间杂交技术培育的优良林木繁殖材料,比如毛白杨系列、南方杉木优良品系、马尾松优良品系等三倍体。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移,利用计算机将原有的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使我国的林业信息技术紧随世界先进水平技术的脚步。我国通过10多年来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木材加工、人造板机械及技术装备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木材及人造板工业体系。在增加原木有效利用、提高制材加工出材率等技术领域展开了全面的开发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技术上也投入了很大的研究力度,最终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铁路—公路防沙治沙技术、黄土高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西部沙荒、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改良与治理技术、全国沙地普查技术、绿洲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等都是我国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国外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新的林业科技革命在全球兴起,尤其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技术性的突破。这场科技革命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森林培育、树木的遗传育种和资源的利用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全球而言,科技的进步令林业的面貌焕然一新,林业局属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带动了林业结构的优化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的效益也在大幅度提高。像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林业育种方面制定了多群体、多世代的遗传改良策略,将第二代种子园的良种普及到日常生产中,并且正在全力建立第三代或更高代种子园。北美的科学家就已经成功将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成功地导入到白云杉中,并和白杨杂交,培育出了抗芽卷蛾、蝶蛾幼虫等新型品种。另外,无性繁殖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目前全世界已经有200多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的木本植物,实现了优良无性系苗木生产的工厂化。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突破了林业的栽培技术,比如施肥技术、整地技术、造林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施肥,林木专用有效化肥广泛应用于人工林生产,人工林生产的水平要高出天然林生产水平的3倍多。总而言之,无性系林业是一个从育种、育苗、造林到收获、加工的一系列配套体系,从很久以前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3我国林业发展趋势

3.1林业科学的研究趋势

在林业科学领域,现阶段存在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林业对于环境建设的不可替代性,大幅度提高了林业地位,并逐渐将林业科学的研究内容向着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方向拓展。第二,林业科学逐渐向着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第三,由于研究手段作为决定科研工作水平的关键,有利于科研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决定了研究手段走向精密及配套的方向。第四,将林业科学的研究目标瞄准高产、高效、稳定及可持续方向也是主要的研究趋势。

3.2林业科技推广开发趋势

在林业推广开发领域,当前主要存在五大方面的发展趋势。第一,为了使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高,林业逐渐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二,无论何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林业的科学技术水平,技术创新成为了一大发展趋势。第三,随着我国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贯彻,使得林业科技向着经济手段方向发展。第四,由于行业融合存在巨大的`潜力作用,使得林业科技发展逐渐朝向多元化。

3.3国际林业科技交流合作发展趋势

在国际林业科技交流合作方面,当前的发展趋势是相当可观的。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逐渐在林业发展中展露出巨大的优势。因此,国际林业科技交流合作向着高技术领域方向发展。另外,由于林业科技的发展,使不同学科进行综合、渗透以及单一学科获得不断分化,从而使得国际间的林业科技交流显示出多学科联合方向的发展趋势。

3.4林业科技管理的未来发展

林业科技管理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了其在林业中的重要地位,而要想营造有助于科技发展的环境氛围,就必须与法制相结合,因此,将科技管理朝向法制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其次,对关键技术的正确选择决定了林业科技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这就使得林业科技管理在关键技术的选择上有了重点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最后,也是林业科技管理当今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即在科技政策上逐渐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4应对策略

4.1增加林业科技的资金支持

我国应该提起对林业科技的重视,并且政府要提供一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林业和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林业生产虽然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但是社会效益强,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由于林业的经济效益低,企业对林业科技投资的积极性相对较低,不能引起政府机构的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市场失灵。所以,政府机构应该对林业科技不管是资金还是技术都要提供一定的支持,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到林业科技的创新中来。

4.2加强对林业科技资金投入的督察

林业的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受财政资金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就长期发展来看却有着深远的影响,财政资金就长期来看对林业科技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对林业科技的扶持政策要长期坚持,而不能只是一时的资金投入,要保持对林业科技资金投入的长期督察。同时要随时检查林业科技资金投入使用状况,确保资金用到实处。长期保持对林业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的跟进,考核林业科技的创新情况。要建立合理的科研指标体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科技创新。

4.3为林户提供科技指导与支持

林业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只是政府机构的科研项目,要将林业科技用到实处。林业产权下放到个体户,受到资金、规模的限制,而无法得到科技的创新,导致林户的林业科技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林业科研机构要给予正确的科学技术指导,在政策上提供一定资金支持,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益和产值。

4.4扩大国有林业企业规模

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两种方式扩大规模林业企业规模。将处于林业产业较低端的企业纵向扩张,延伸其产业链,提高我国林业企业总体的创新水平和能力,增加林业生产的总体经济效益,提高国家总产值。林业行业发展欣欣向荣,为林业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农业领域已经成熟的全产业链,可以作为林业企业发展的先例。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林业企业可以通过合并重组的方式扩大产业链。所谓全产业链,即是从原材料一直到最终产品的类似链条的企业生产模式,企业将林业产品的所有附加值都归企业内部所有,在产品卖出时全部实现。林业应该将全产业链的概念引入,建立从森林资源初期的培育种植到最后的木材开发盈利,其中包括对原材料的加工。这个过程包括所有的林业产业链,这将对我国林业科技的创新以及企业生产效益起着重大作用。

5结语

5.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意见 篇五

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生产力水平低、林区发展滞后、林农收入增长缓慢,林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了农民的

经营主体地位,实现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内在积极性。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的战略举措,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农业安全与生态安全,事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是金融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强农惠农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当前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加就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拓宽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意义重大。

二、切实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有效信

贷投入

在已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地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充分利用财政贴息政策,切实增加林业贴息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覆盖面。对于纳入国家良种补贴的油茶林等林木品种,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提供信贷支持。稳步推行农户信用评价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免评估、可循环小额信用贷款,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鼓励开展林业规模化经营,鼓励林农走“家庭合作”式、“股份合作”式、“公司+基地+农户”式等互助合作集约化经营道路,鼓励把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法人授信和对合作组织成员授信结合起来,探索创新“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担保机构”信贷管理模式与林农小额信用贷款的结合,促进提高林业生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林业的经

济特征、林权证期限、资金用途及风险状况等,合理确定林业贷款的期限,林业贷款期限最长可为10年,具体期限由金融机构与借款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市场原则合理确定各类林业贷款利率。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林权抵押贷款,其利率一般应低于信用贷款利率;对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小额林农贷款业务,借款人实际承担的利率负担原则上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的倍。各级财政要加大贴息力度,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逐步扩大林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

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发挥在林农贷款中的重要作用。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加大林业信贷投入,同时依托“惠农卡”,积极开展符合林业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应利用结算网络完善、网点众多等优势,积极提供银行卡、资金结算、小额存单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项目。其他各国有银行要采取直贷、贷款转让、信贷资金批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林业贷款业务。其他各商业银行设在林业发达县域内的分支机构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林业贷款业务。

支持有条件的林业重点县加快推进组建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和专业贷款组织通过委托贷款、转贷款、银团贷款、协议转让资金等方式加强林业贷款业务合作,促进林区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参与的贷款市场体系。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林业重点县的县级分支机构要合理扩大林业信贷管理权限,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面向林区居民和企业的林业金融咨询和相关政策宣传。探索建立村级融资服务协管员制度。

三、引导多元化资金支持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

鼓励符合条件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类融资工具,募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鼓励林区从事林业种植、林产品加工且经营业绩好、资信优良的中小企业按市场化原则,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鼓励林区外的各类经济组织以多种形式投资基础性林业项目。凡是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与个人,按法律和政策规定程序受让集体林权,从事规模化林业种植与加工的,资金不足时,均可申请银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基金投资林业种植等产业。支持组建林业产业投资基金。

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开办林业融资担保业务,大力推行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由林业企业和林农自愿入会或出资组建的互助性担保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结合担保机构的资信实力、第三方外部评级结果和业务合作信用记录,科学确定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对

以林权抵押为主要反担保措施的担保公司,担保倍数可放大到10倍。鼓励各类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提供林业生产发展的融资担保服务。

四、积极探索建立森林保险体系

各地要把森林保险纳入农业保险统筹安排,通过保费补贴等必要的政策手段引导保险公司、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积极参与森林保险,扩大森林投保面积。各地可设立森林保险补偿基金,建立统一的基本森林保险制度。

保险公司要遵循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森林保险业务。在推进森林保险业务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林种的不同需求,不断完善森林保险险种和服务创新。在产品开发中,要综合考虑当地林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针对性地推出基本险种和可供选择的其他险种;在保险费率厘定中要充分考虑到林

业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强度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保险费率;在承保中要坚持“保障适度、林农承担保费低廉、广覆盖”的原则;在保险理赔服务中,要按照“公开、及时、透明、到户”的原则规范理赔服务,提升森林保险的服务质量。

加大森林保险宣传力度,普及保险知识,提高林农保险意识。鼓励和引导散户林农、小型林业经营者主动参与森林保险;创新投保方式,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体投保,支持以一定行政单位组织形式进行统一投保,提高林农参保率和森林保险覆盖率。探索建立森林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各参与森林保险的经办机构,要对森林保险实行一定比例的超赔再保,建立超赔保障机制,提高森林保险抗风险能力。

五、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和内控机制建设

建立林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林权证登记、抵押、采伐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进程,将上述信

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方便银行查询及贷款管理。推进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林区的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林业企业的电子信用档案,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充分发挥信息整合和共享功能。

正确处理加大支持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和林业投资风险的基础性研究,建立符合林业贷款特点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贷后检查和跟踪服务,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信息系统,不断充实和完善林业企业、林业合作组织和林农的数据信息,切实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和林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大人民银行对林区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力度。对林业贷款发放比例高的农村信用社等县域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可根据其增加林业信贷投放的合理需求,通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和适当延长再贷款期限等方式,提供流动性支持。

鼓励和支持各级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增加林业贷款贴息和森林保险补贴资金,建立林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或注资设立或参股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按照市场运作原则,参与林业贷款的抵押、发放和还贷工作。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森林资源勘界、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保证林权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木、林地经营权依法流转管理。各林权证登记管理部门要简化林权证办理手续,降低相关收费。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银行合法债权,对在抵押贷款期间所抵押的林木,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予发放采伐许可证、不予

办理林木所有权转让变更手续;贷款逾期时,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抵押林权的处置工作。加快建立林权要素交易平台,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大力推进林业专业评估机构、担保机构和森林资源收储机构建设,为金融机构支持林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障。那一世范文网

林业贷款的考核适用《中国银监会关于当前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对涉农贷款的相关规定。林业贷款的呆账核销、损失准备金提取等适用财政部有关对涉农不良贷款处置的相关规定。

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林业局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加强对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协调。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与同级财政部门、银监会派出机构、保监会派出机构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必要的协作与信息交流机制。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会同同级

财政部门、银监会派出机构、保监会派出机构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意见精神和辖区林业发展实际特点,制定和完善具体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和支持辖区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林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并加强林业信贷政策的导向效果评估。各金融机构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涉林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加强涉林贷款的统计与监测分析。

6.林业科技服务的发展 篇六

人民银行 财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林业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银发〔2009〕170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银监局、保监局、林业厅(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生产力水平低、林区发展滞后、林农收入增长缓慢,林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实现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内在积极性。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的战略举措,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农业安全与生态安全,事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是金融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强农惠农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当前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加就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拓宽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意义重大。

二、切实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

在已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地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充分利用财政贴息政策,切实增加林业贴息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覆盖面。对于纳入国家良种补贴的油茶林等林木品种,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提供信贷支持。稳步推行农户信用评价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免评估、可循环小额信用贷款,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鼓励开展林业规模化经营,鼓励林农走“家庭合作”式、“股

份合作”式、“公司+基地+农户”式等互助合作集约化经营道路,鼓励把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法人授信和对合作组织成员授信结合起来,探索创新“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担保机构”信贷管理模式与林农小额信用贷款的结合,促进提高林业生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林业的经济特征、林权证期限、资金用途及风险状况等,合理确定林业贷款的期限,林业贷款期限最长可为10年,具体期限由金融机构与借款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市场原则合理确定各类林业贷款利率。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林权抵押贷款,其利率一般应低于信用贷款利率;对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小额林农贷款业务,借款人实际承担的利率负担原则上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的1?3倍。各级财政要加大贴息力度,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逐步扩大林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

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发挥在林农贷款中的重要作用。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加大林业信贷投入,同时依托“惠农卡”,积极开展符合林业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应利用结算网络完善、网点众多等优势,积极提供银行卡、资金结算、小额存单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项目。其他各国有银行要采取直贷、贷款转让、信贷资金批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林业贷款业务。其他各商业银行设在林业发达县域内的分支机构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林业贷款业务。

支持有条件的林业重点县加快推进组建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和专业贷款组织通过委托贷款、转贷款、银团贷款、协议转让资金等方式加强林业贷款业务合作,促进林区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参与的贷款市场体系。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林业重点县的县级分支机构要合理扩大林业信贷管理权限,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面向林区居民和企业的林业金融咨询和相关政策宣传。探索建立村级融资服务协管员制度。

三、引导多元化资金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

鼓励符合条件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类融资工具,募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鼓励林区从事林业种植、林产品加工且经营业绩好、资信优良的中小企业按市场化原则,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鼓励林区外的各类经济组织以多种形式投资基础性林业项目。凡是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与个人,按法律和政策规定程序受让集体林权,从事规模化林业种植与加工的,资金不足时,均可申请银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基金投资林业种植等产业。支持组建林业产业投资基金。

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开办林业融资担保业务,大力推行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由林业企业和林农自愿入会或出资组建的互助性担保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结合担保机构的资信实力、第三方外部评级结果和业务合作信用记录,科

学确定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对以林权抵押为主要反担保措施的担保公司,担保倍数可放大到10倍。鼓励各类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提供林业生产发展的融资担保服务。

四、积极探索建立森林保险体系

各地要把森林保险纳入农业保险统筹安排,通过保费补贴等必要的政策手段引导保险公司、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积极参与森林保险,扩大森林投保面积。各地可设立森林保险补偿基金,建立统一的基本森林保险制度。

保险公司要遵循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森林保险业务。在推进森林保险业务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林种的不同需求,不断完善森林保险险种和服务创新。在产品开发中,要综合考虑当地林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针对性地推出基本险种和可供选择的其他险种;在保险费率厘定中要充分考虑到林业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强度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保险费率;在承保中要坚持“保障适度、林农承担保费低廉、广覆盖”的原则;在保险理赔服务中,要按照“公开、及时、透明、到户”的原则规范理赔服务,提升森林保险的服务质量。

加大森林保险宣传力度,普及保险知识,提高林农保险意识。鼓励和引导散户林农、小型林业经营者主动参与森林保险;创新投保方式,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体投保,支持以一定行政单位组织形式进行统一投保,提高林农参保率和森林保险覆盖率。探索建立森林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各参与森林保险的经办机构,要对森林保险实行一定比例的超赔再保,建立超赔保障机制,提高森林保险抗风险能力。

五、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和内控机制建设

建立林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林权证登记、抵押、采伐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进程,将上述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方便银行查询及贷款管理。推进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林区的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林业企业的电子信用档案,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充分发挥信息整合和共享功能。

正确处理加大支持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和林业投资风险的基础性研究,建立符合林业贷款特点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贷后检查和跟踪服务,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信息系统,不断充实和完善林业企业、林业合作组织和林农的数据信息,切实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和林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人民银行对林区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力度。对林业贷款发放比例高的农村信用社等县域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可根据其增加林业信

贷投放的合理需求,通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和适当延长再贷款期限等方式,提供流动性支持。

鼓励和支持各级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增加林业贷款贴息和森林保险补贴资金,建立林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或注资设立或参股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按照市场运作原则,参与林业贷款的抵押、发放和还贷工作。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森林资源勘界、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保证林权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木、林地经营权依法流转管理。各林权证登记管理部门要简化林权证办理手续,降低相关收费。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银行合法债权,对在抵押贷款期间所抵押的林木,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予发放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木所有权转让变更手续;贷款逾期时,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抵押林权的处置工作。加快建立林权要素交易平台,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大力推进林业专业评估机构、担保机构和森林资源收储机构建设,为金融机构支持林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林业贷款的考核适用《中国银监会关于当前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银监发〔2009〕3号)对涉农贷款的相关规定。林业贷款的呆账核销、损失准备金提取等适用财政部有关对涉农不良贷款处置的相关规定。

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林业局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加强对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协调。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与同级财政部门、银监会派出机构、保监会派出机构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必要的协作与信息交流机制。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银监会派出机构、保监会派出机构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意见精神和辖区林业发展实际特点,制定和完善具体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和支持辖区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林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并加强林业信贷政策的导向效果评估。各金融机构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涉林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加强涉林贷款的统计与监测分析。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会同所在省(区、市)财政厅(局)、银监局、保监局、林业厅(局)将本意见联合转发至辖内相关机构,并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和细化落实措施,切实抓好贯彻实施工作。

人民银行 财 政 部 银 监 会 保 监 会 林 业 局

7.林业科技服务的发展 篇七

林业统计工作作为林业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林业建设的综合反映和林业管理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 也是林业发展的“温度计”、“监测仪”, 是提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的重要筹码。近几年来宁德市林业统计工作在省林业厅关心、支持和指导下, 在市各级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林业统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得到良好的发展, 为有力支持林业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以提高统计质量为中心, 全力服务林业中心工作

林业统计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林业统计数据质量。针对以往林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差等问题, 宁德市进一步加大统计工作中规范数据采集和评估分析的工作力度, 有效提升了全市林业统计数据质量。一是严格数据采集。主要把好“二个关”:一抓源头关。对各县上报的数据从严把关、逐一核对, 认真审核。对明显错误的数据, 及时打电话求证, 如果是人为的录入失误, 立即要求更正。对于数据与去年或上个月统计情况起伏较大的, 要求查清事实, 并实行相关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及单位盖章后上报, 做到数据有根有据。二抓审核关。对于各县上报的统计数据, 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会审把关, 经确认无误后, 由相关科室负责人签字, 组织统计汇总。同时, 及时将统计的数据与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核对比较, 切实防止虚报、漏报情况发生, 确保林业部门和统计局数据相一致。二是认真评估分析。做到“三结合”, 即结合林业的发展现状、林业存在的问题和林业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做到每季度提出评估报告, 每年度提出统计分析, 特别是重点加大对营林生产、林业产值等主要数据的计算机和人工逻辑审核力度, 确保数据真实可靠、逻辑严密。同时, 通过加强统计分析, 实现了全面客观反映林业工作实际, 为及时发现林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 积极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意见和办法,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在2011年“大造林”工作中, 通过各地统计报表的数据采集和评估分析, 及时发现各地在造林绿化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大造林”任务量大, 营林上报数据的时间与统计不同步, 造成数据偏差, 短短两三天的时间造林面积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二是各县上报的营林数据未经验收, 只是大致的数据, 经过后期的检查验收后, 数据发生变化, 甚至出现减小的情况;三是由于气候条件差, 加上自然灾害、苗木质量等因素, 影响了造林成活率, 需要“秋造秋补”, 加大了造林难度;四是“大造林”任务重, 时间紧, 为了及早完成造林任务, 部分县市存在虚报、谎报数据的情况。为此, 宁德市迅速组织部署造林绿化“回头看”工作, 及时将自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 进而在全市再次掀起加快造林绿化工作热潮, 为确保如期完成“大造林”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以林业产业作为抓手, 着力凸现林业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 林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特别是随着林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 林业产业的内涵不断丰富, 由过去单纯的木材生产, 向木本粮油、木本药材、生物质能源、森林旅游等方面加速拓展。及时、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宁德市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是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林业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基础。通过对省统计局向宁德市提供的2008年、2009年林业产业总产值及主要林产工业产品产量相关数据的对比, 发现按照省统计核算, 2008年、2009年宁德市林业第一、第二产业产值分别为92亿元和126.8亿元, 而宁德市统计上报数据仅为53.5亿元和56亿元。在分析中发现, 各级林业部门在统计林业产业产值中还存在漏统计和少统计的情况, 主要有:一是第一产业中的“茶、食用菌、竹笋和山野菜种植”在统计口径上还存在差异;二是第二产业中涉及到社会化较为广泛的木竹藤家具制造、木竹浆造纸、木制工艺品等, 有的认为属于工业范畴, 有的则认为是农业范畴, 统计口径不一, 造成行业统计不全, 部分加工产值漏统计;三是第三产业只统计林业系统管辖范围, 没有统计全社会产值;四是各县 (市、区) 担忧今年的大幅增长, 影响往后的产值比增, 不敢上报数据。对此, 宁德市及时根据省林业厅闽林计财[2011]150号文件精神, 督促各县 (市、区) 积极与当地统计局联系, 认真查找差距原因, 坚持实事求是, 做到 “应统则统, 应报则报”。 2011年度宁德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03.7亿, 同比增加227.5%, 位居全省第一。林业在宁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进一步显现和提升。

三、以提升队伍素质为重点, 努力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是林业统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宁德市在加强以计财科股长为统计负责人, 市县两级和国有林场设置专职统计人员, 林业企业配备兼职统计人员的林业统计队伍建设的同时, 始终高度重视林业统计人员素质提升, 主要采取“三个抓”:一抓认识。进一步加大林业改革发展形势和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不断提升广大统计人员对林业统计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 切实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依法履职的自觉性, 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意识, 努力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积极的态度, 在平凡的统计岗位上争创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二抓业务。切实强化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力度, 每年均组织开展由各县 (市、区) 相关领导及统计人员参加的统计业务培训, 及时传达省厅和统计部门有关会议精神和相关规定, 注重加强对新实施的统计制度、新增统计指标的解答和分析, 明确界定每个指标的定义和指标统计的范围, 同时, 结合组织开展经验交流等举措, 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抓检查。结合省林业厅、市统计局相关检查要求,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 及时发现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 促进统计工作的改进和水平的提高。

四、以统计制度建设为保障, 促进统计工作规范管理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紧密结合市林业统计工作实际, 制定下发了《宁德市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林业统计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 健全了林业统计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定, 规范了统计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工作流程, 严格了统计资料管理、原始记录归档和数据保存等措施, 实现了统计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同时, 将统计工作纳入全局量化目标考核内容, 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级统计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

五、加强部门协同配合, 完善林业统计工作机制

林业行业统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加强相互协调配合, 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 宁德市全面推行“内部密切配合、对外沟通协作”的统计工作机制。首先, 针对营造林工作涉及的造林面积大、类型多的实际, 加强与营林、统计等部门的配合, 认真掌握各指标的界定标准, 做到造林面积与营林上报面积相一致, 做到全面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各地年度造林绿化成果, 有效提高国家对营造林实际综合核查核实率。其次, 加强与各县 (市、区) 林业局、林场、企业以及办公室、防火等相关部门的配合, 做到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 互相支持, 及时提供统计所需要的原始凭证和资料, 保证统计数据的采集渠道畅通。再次, 加快业务或专业口的统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 实现信息互补共享, 并实行会签制或集中审核制度, 有效避免数出多门。

8.剑河县林业科技发展问题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 林业科技;发展思考;贵州省剑河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96-03

1 贵州省剑河县林业科技的发展

现状

1.1 成效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维护国土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而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则是培育、管护、发展森林资源,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确保森林资源的永续发展和利用。剑河县进入“十五”以来,遵照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是关键,科学技术要先行”的指示,根据县情,依靠科技进步,抢抓机遇,使该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森林覆盖率高,县域生态环境得到了优化。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8.2%,现有林地15.33万 km2,木材蓄积量达824万 m3,是黔东南自治州多林县,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剑河县如今被誉为“生态天堂,森林氧吧”。

(2)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进了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全县发展了近万公顷经济林,建成了钩藤、茯苓为主的优质药材基地,建成了以板栗、杨梅、金秋梨、冬桃和枇杷等特色果品基地,建成了以牛羊为主的养殖基地,成功打造了全国知名的无公害油茶、板栗、金秋梨等名优产品,开发了剑河温泉、八朗古生物化石群、百里原始阔叶林、仰阿莎湖和盘溪瀑布群等地理生物景观旅游品牌,第2、3产业比重稳步上升,县国民经济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收入3 036元,贫困人口由7万人减少到3万人,农民脱贫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突飞

猛进。

1.2 问题

(1)剑河林业科技工作总体来说,还存在起点低,科技含量不高,科研与生产不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问题。

(2)没有形成林业科研、推广项目、基金、人员相统一的组织整体优势,各干各的事,各念各的经。

(3)政府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没有配套的经费,加之林业科研推广项目补助资金不能按时按需到位,使得可以立项,却无法实施,大部份科技人员无事可干,有技无法施。

(4)县、乡林业科研推广机构经费缺、设备差、手段落后,林研科研推广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严重地制约科技兴林工作,制约林业生态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2 剑河林业科技发展的对策

(1)树立科学求实意识,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兴林,林业生态兴县的战略指导思想,加强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建立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林业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科学化,促进林业生产力的提高,形成生态型产业规模。

(3)在推广已成熟的科技成果基础上,要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行项目、基金、目标、效益、奖励和职称相结合的机制,在项目和基金上做到高投入、高起点、高标准、高素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把科研成果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科技人员走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战场,用科技成果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4)林业科技工作的发展要转变观念,要把等、靠、要的观念转为更多的依靠政策、市场、自身努力与外力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上来;要从依靠常规办法、传统产业向依靠高科持、高新技术求发展转变,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县特色林业产品;要全方位开放,用好国家和省制定的一系列林业生态建设政策,用政策激活内部潜力,用政策借鉴它山之石,吸取外部先进的林业科研成果和人、财、物。

(5)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把科研与生产、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与市场、林业科研工作与农民普及适用技术结合起来,把科技人员及农民群众与开发名特优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特色产品及市场信息结合起来,科技人员与项目实施目标效益、奖励相结合,科技人员与成果效益、质量水平、技术职称相结合。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兴办各类科研联合经济实体,形成科研、推广、应急相互衔接、紧密结合的新型科研推广体制,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6)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民群众技术技能培训力度。要以调整林业产品结构,增进农民群众经济收入,加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出发点,加大农民群众科技培训的力度,以农村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为主线,利用县内自然资源优势,形成农、林、牧、科、教、种植、养殖、加工和开发等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使林业科研成果真正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催化剂,林业科技人员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财神爷”。

(7)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立足点,开展科技推广、成果转化、森林资源保护及优质资源开发,不断提高县域林业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8)要用世界的眼光和大市场观念选准科研项目,结合县情,因地制宜,有侧重地抓住关键环节,组织科研项目攻关。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面向生产,实施调查研究,找项目、找农户,选择一批实用性强,适应范围广,见效快的项目,实行定人员、定项目、定基金、定效益、定奖励、定指标制度,使各种急需的适用科学技术尽快推广应用,提高科技人才和科学技术在农民群众增收增益中所占的比重,使科研成果真正得到推广和

普及。

(9)加大无公害生态林产品基地建设。要抓好原建的金秋梨、杨梅、油桐等林业品种的改良换代研究,由点向面大力推广果品提质、增效、丰产栽培、低产园改造、病虫害防治、优质苗木培育、野生植物种植、野生花草种植、野生菜种植、野生药物种植以及珍稀动物养殖等多种项目,壮大县域特色生态产业规模。

(10)对野生资源详尽地调查掌握,与林政管理执法部门共同采取措施,确定重点农户、重点野生资源,对重点农户分期组织科技服务,指导他们对野生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县域内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永续利用的生态型特色绿色产业,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县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剑河县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奔小康

步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家必须用世界的眼光,大市场的观念抓好林业科研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法规、条例、决定,落实发展科研推广事业经费、项目经费,落实科技人员的各项优惠政策,稳定壮大科技队伍,充分调动、发挥科研推广单位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互惠互利,利用科研工作谱写出剑河县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生态强县的辉煌诗篇。

上一篇:企业文化发展趋势下一篇:英语翻译大赛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