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学试点(精选8篇)
1.数字教学试点 篇一
学习《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心得 体会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省级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和上下联动,把准试点方向,完善政策支持,抓好督促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推动农村发展,必然要置于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考量,只有吹进时代的新鲜空气、发展的新鲜理念、致富的新鲜思路,才能铺牢振兴轨道,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让农民共享数字经济红利,绘出新时代的农村新景。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让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一块田地的天气、土壤、降水、温度、地理位置等数据上传到云端,云平台上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到智能化的大型农业机械上,指挥它进行精细作业。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信息多跑路,农民少下地,“数字”精准服务农业生产。当下,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和投入品使用监测,能够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监控。农产品从增“量”
到提“质”转变,正是数字化带来的新突破。互联网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也正是网信事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特色农产品原本“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弱势”产业,搭乘互联网的快车,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县长直播、网红带货、一键下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汇聚全国消费巨大合力,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数字技术力量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也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光景。
眼下,乡村如何治理?“一端”就能提质。APP 集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游览乡村等多功能于一体,可以实现乡村建设一张图、一体化、集成式管理。村务怎么样?网上就能看。“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法治乡村,手机成为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新农具,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移动互联网数字工具,使得数字乡村走进了家家户户。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是数字化在乡村振兴方面应用有一定的特色和创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要探索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和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既是为其他地区“探路”,也是对一些成功经验的总结,从而进行更多层面的推广。向乡
村振兴要数字活力,希望的田野上正在奏响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歌。插上科技和信息翅膀的乡村定会越来越美丽,百姓越来越幸福。
2.数字教学试点 篇二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总体方案、试点方案以及第一批试点名单的确定,我国三网融合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有线电视数字化做为“三网融合”的基础,全国各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工作不断推进。按照各项要求,广东省于今年底完成全省有线数字电视整转工作,数字电视走进千家万户被大众所接受。为确保有线数字电视相关行业的有序发展,广电总局提出了建设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协调监管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的运行秩序,促进有线数字电视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广东省在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的建设中,秉承了这一原则,同时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将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的功能定位为为相关职能部门行使行业管理职权提供技术服务的工具,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对数字电视的播出质量、传输质量等进行监测监管。
广东省在原有的模拟电视监测系统的基础上, 采用开放的技术构架和设备规划建设广东省有线数字电视监管系统。受现有的条件和投资预算的限制,整个系统规划分为三期分步建设。第一期试点建设主要是省网络公司、佛山、惠州、阳江等4个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数字电视监测试点建设,以此为省数字电视监管平台的二期和三期的扩容建设打下基础。
1 广东省有线数字电视监管系统试点建设方案架构
整个系统建设将在广东省21个地市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建立21个数字电视监管工作站,在现有的连接21个地市的模拟监测专网干线的基础上,构建广东省有线数字电视监管系统。通过初步建立广东省监管系统中心软件管理平台及配置部分服务器、网络设备等,来连接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数字电视播出前端、佛山市有线数字电视播出前端、惠州市有线数字电视播出前端、阳江市有线数字电视播出前端共4个数字电视播出前端,实现广东省有线数字电视监管系统的第一期建设目标。
1.1 系统的拓扑结构
广东省有线数字电视监管系统第一期试点建设的拓扑图如图1。
1.2 广东省数字电视监管系统的组成
第一期试点建设的监管系统,主要由省中心管理平台和选择试点的省网前端、佛山市、惠州市、阳江市等4个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分别建立的“数字电视监测站”组成,包括各类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系统建成后,通过省SDH连接4个前端和省中心的管理平台,当省网前端及3个地市有线数字电视播出前端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实时监测报警;对实时报警的信息和内容进行数据处理和调度上传,对指定的节目录像内容回传至省中心存储管理调用;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前端节目打包上传至省中心多画面显示;同时也为广东省安全播出指挥调度中心提供技术保障,形成集技术监测、集中数据调用管理、集中远程调度、远程管理和配置监测前端的功能和应用于一体,满足监测监管的需求,同时在整个系统建设过程中,为今后新媒体业务监测(CMMB、CTMB等)提供接口。
省中心管理平台,采用B/S结构,支持多客户端的同时访问;通过动画、图形化、图表结合等方式来展现监控内容,通过AJAX技术手段,增强人机交互能力;面对不同对象用户需求,通过分级权限配置不同的功能模块,形成个性化的操作界面;通过多画面显示平台,将各前端任意码率的多画面视音频节目调度上传至省中心,进行任意组合方式实现大屏幕多画面显示监管;对每个前端监测站的录像回传节目的码率进行选择调整;能对录像下载、视音频回传的网络带宽进行设置,根据需要实现多路节目的实时回传等。
1.3 监管系统技术监测的主要内容
对数字电视播出质量的监测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 不仅涉及到对数字电视传输流的分析和监测, 还需要对信号的传输质量以及播出内容等进行监测, 具体监测的内容包括:
1.QAM层监测。对多种QAM调制方式(16/32/64/128/256QAM)的监测,可对通道RF功率电平实时监测及报警,实时监测的通道射频性能指标包括:传输信道的功率、载噪比、误码率 (BER) 、调制误差率 (MER) 、对通道性能指标的参数进行实时比对和报警;射频指标参数报警,包括信道失锁, 监测模块不能够锁定信号等。
2.码流层监测
1) 监测的内容
(1) TR101 290实时报警
根据DVB《TR101 290》的技术规范,实现1、2级错误的监测。主要有同步丢失、同步字节错、PAT错、连续记数错、PMT错、PID错;传输错、CRC校验错、PCR错、PTS错、CAT错。
(2) TS流的基本结构信息监测
TS流的基本结构信息监测包括TS流的信息构成、TS包的包长、PSI/SI表的传输间隔、传输流的ID、PID的数量、网络ID和网络名称。
(3) 码流带宽实时监测
码流带宽分析功能包括整个TS流总码率的最小值、最大值、有效值、当前值、TS流中每路节目的码率和所占带宽的比率、PSI/SI中每个PES的码率、空包率和其它数据的码率。
(4) PSI/SI表的实时监测
对PSI/SI表单的解析, 其中PSI包括:PAT (节目关联表) 、PMT (节目映射表) 、CAT (条件接收表) 、NIT (网络信息表) ,SI包括:BAT (业务群关联表) 、SDT (业务描述表) 、EIT (时间信息表) 、RST (运行状态表) 、TDT (时间和日期表) 、TOT (时间偏移表) 、ST (填充表) 、SIT (选择信息表) 、DIT (间断信息表) 。
(5) PCR实时监测
包括对PCR精度(PCR_AC)、PCR抖动(PCR_OJ)、PCR频率偏置(PCR_FO)、PCR漂移(PCR_DR)的分析。
3.图像层监测。在数字电视播出过程中, 对播出的内容进行实时监测, 对播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视音频异态进行识别并报警,可以监测的异态包括:无视频、静帧、黑场、彩条、彩场、无同步、无音频、马赛克等。
2 广东省有线数字电视监管系统的功能
以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的监测为基础,综合有关数据和信息,协助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各职能处室完成对有线数字电视相关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根据相关职能部门行使行业管理职能的需求,广东省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的技术设计具有如下功能。
2.1 安全播出监管
实现对各地市的有线广播电视网中的数字信号进行实时监管,及时了解网络运行的情况,对未经批准播出的频道、频点、非法插播信号和干扰进行实时监测;实时报警及取证各前端各套节目中出现的无视频、静帧、黑场、彩条、彩场、无同步、无音频、马赛克等故障造成的停播、劣播,以及新增频道、非法信号干扰等事故现象进行安全监测预警,并对监测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处理。
2.2 内容插播监管
由省网传输到各地市播出的中央台、省台、境外台节目,将各地发生的节目插播、替代广告内容插播等播出情况,采取内容比对监测技术进行监管预警;对发生插播的频道名称、节目内容、时间段、时长等信息数据进行报警,并记录取证存储、汇总、分析及处理,根据需要能随时进行数据及内容的调用。
2.3 技术质量监管
通过放置在各地市前端的监管设备,接入当地网络末端输出的射频信号,对播出中的所有频道传输的数字信号中的码流的各项技术指标、视音频技术指标进行监测、采集,支持通过相应指标的组合,能够智能化判断出常见故障,当出现故障现象时进行监测预警。对报警数据进行记录存储、汇总分析和处理,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用存储管理。
2.4 节目内容监管
通过在各地有线数字电视前端设置的监管设备,对各地播出的自办节目内容进行采集、存储,实现多方式分组或组合来调度任意频道节目上传至省中心;同时,通过在省中心建立的节目存储系统,实现系统流媒体分发、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的内容监管平台,满足节目调用方便,同时在各市设置多用户接口,为当地监听监看业务部门进行内容导向监管提供保障。
2.5 多画面监测处理平台
实现全省数字电视节目多画面处理监测,配置设备包括多画面组合显示屏、多画面切割控制器等。同时,通过多画面的监测,完成对加扰流或清流输出质量的监测,除了可以对视音频的信息监测(静帧、黑场、无伴音、马赛克等)外,还可以将码流层的报警信息在屏幕上显示(联动报警),使操作员可通过大屏幕直观快捷掌控全省节目的信息预警状态。
2.6 建立数据信息节目内容存储管理平台
实现省中心对省网前端的报警信息、数字电视节目内容的存储,全省各地市的自办数字节目及境外节目内容、报警信息数据上传至省中心存储,同时对各种报警信息等记录存储。
广东省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目前第一期试点)将实现对全省各个地市有线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的数字电视信号进行内容监管和播出质量监测,该平台作为一个综合数据服务平台,将所监测的分前端数据无遗漏的采集、汇总、分析,然后提供给相关的职能处室,以便职能处室根据监测数据更加有效的、针对性的行使相应的管理职能。系统的建设立足自主创新,最大限度的实现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辅以节目的实时回传、存储,人工的实时监听监看和事后的复听复看,实现完备监管。
3 结束语
广东省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的建设结合实际情况,使行业职能管理部门可以更好的加强对有线数字电视的监督与管理,保障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国家广电总局对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建设的规范和要求。
此系统的建立,可以对广东省全省各地市有线数字电视播出、传输质量进行本地和远程实时监测,加强对有线数字电视播出节目的管理和技术防范工作,即时发现播出、传输中的重大停播、劣播事故,为播出和传输机构提供依据,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包勇.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监测监管体系建设[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9 (12) .
[2]林庆辉.浅析数字电视监测系统[J].东南传播, 2007 (11) .
3.数字教学试点 篇三
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九江学院开展“教学剩余”综合改革试点。会计学院是首批参加此次改革的学院之一,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发展和特点进行岗位选择,学院根据教师个人的岗位申报情况进行归类和教学任务调整等工作。
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九江学院在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会计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4个二级学院开展“教学剩余”综合改革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下半年将在全校推行“教学剩余”综合改革。通过建立用人所长、各得其宜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进修基本岗位,形成“1+3”结构,达到总课时量、总课时费用、超课时费下降,总的成果(“1+3”)质量提高、数量增加,教师收入总体不下降的成效;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释放现有师资潜能等举措,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特长和作用,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了解到,九江学院 “教学剩余”综合改革试点的宗旨是通过建立用人所长、各得其宜的教学、科研、进修、社会服务基本岗位,形成“1+3”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释放现有师资潜能等举措,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特长和作用,涌现出更多更高质量的教科研成果,使学院产学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4.数字教学试点 篇四
各小学:
为贯彻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学科试点校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小学品德课题研究。根据市教师进修学校安排,我校决定开展省教改试点项目——南安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小学品德学科试点校研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3年3月27日
二、活动地点:丰州中心小学
三、活动内容:
1、听课(课题: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执教:沈小娜)
2、研讨活动。
四、参加对象:
各校指定一名品德科教师参加。
五、其它事项:
1、请参加的老师于活动当日上午9∶00前报到,9∶10上课。
2、参加的老师请注意交通安全,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丰州中心小学
5.数字教学试点 篇五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于2003年年底得到教育部立项资助,立即组织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学习新大纲和新要求,选定网络教材,制定教学模式,学习新教材及课程改革体系,参观学习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自2004年9月起,正式开始实施试点改革。一个多学期的实践和教学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了许多经验和很好的效果。
一、项目内容与目标
1、英语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转型
教育观念转型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学试点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屏除以往只重考级过关的应试教学模式。允许学生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应能够完成传统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听说训练,能够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从而能督促学生积极学习,促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实用能力有一个较快提高。
2、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为了帮助我国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所设计的一种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并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反复单独地进行听说训练、以及教师可通过课堂进行辅导,传授阅读、写作、翻译知识和技能的特点,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计算机为辅助教学手段,将声音、图画、文字、与动画有机地集成在一起,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同时超媒体、超文本所具备的多种便利的跳转与连接,以及网状的知识结构,使得多媒体外语学习更适合人的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能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 1
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3、本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a.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b.口语表达能力: 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c.阅读理解能力: 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d.书面表达能力: 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e.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f.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二、实施方案和措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可直接在互联网(以校园网为主)上进行听说和读写的教学和训练课件、辅助资料和评估体系。
1、准备阶段
制定本次试点教学改革的教学大纲、基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计划、评估标准以及教学新要求等(见上文)。教材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读写教程》和《视听说教程》两种(1-4册)。
2004级新生到校后,选择理学院04级新生8个班480人为教改试点班学员,并进行试点改革教学前的摸底测试,安排文学院新生为对照班学员。与网络中心一起安排自主学习时间(每周3-5节课),购置了部分教师用教学设备。安排教师,改变观念,安排教学计划和任务。由于三校合并成立南通大学,学校在新校区建立了两个数字化网络教室,而2004级试点班的学生在老校区,因而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室被安排在计算机机房。虽然机房上网有些小问题,如听力问题,上网问题,等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网络及机房的维护,一切都步入正轨。
2、实施教学改革新模式
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包括:课程设置改革和评估改革体系。
调整现有课程设置,改革后课程体现语言能力的培养,改变现在的课程模式,将课程设置为:凸现英语会话与写作等体现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课程,并将学生编成大班和小班相结
合的教学模式:《读写》(大班)+《视听说》(小班)
《读写》(大班,120人左右,每周3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课文重点语言点和语言内容进行讲解,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检查内容包括:单词默写、单元测验和作文作业讲解。课文讲解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自己增加课外有关内容。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师为教学引导的教学理念。
《视听说》(小班,25-30人左右,每周2课时或每两周2课时)。主要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另外增加:《走遍美国》、短篇小说讨论等。突出培养学生日常英语会话能力和听力能力,小班模式让其有充分的锻炼和接受指导时间。
网上自主学习3-5课时(教师辅导)。主要内容包括: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读写、听说、视听说等;课外阅读:英语短篇小说及简易英文名著等;课外听力内容:新概念英语(1-4册)、走遍美国、英语听力(初级、中级和高级)、VOA和BBC特别英语节目等。网上学习以培养学生自学英语能力为主,实施网上与教师的互动与联系。
课外英语训练安排及管理:每天晨读半小时,教师检查考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记载入册;听写(新概念英语或其他,每月20页A4纸),每月检查一次,将作业情况记载入册;作文:每周两篇,每两周交一次4篇。
评估模式改革:参照英语能力测试模式进行改革,体现教与学的进程性特色。
学生学习评估分为平时和学期两部分,学期考试与平时作业成绩比例为7:3。
平时成绩强调进程性和形成性特点,内容包括:考勤、上网学习时间、单元测试成绩、作文、晨读、听写等。
学期考核分为听力、读写(书面)和口语等。听力为短对话、长对话和短文等听力模式;阅读中增加快速阅读;写作为一篇议论文;还有翻译(中译英)。口语测试为口试,其内容有:语音语调(朗读)、短文复述、观点表述和相互对话等四项,采取录音和面试两种途径。学期考核比例:60%读写与词汇结构;20%听力理解;20%口试。
3、构建开放式和多样性的英语教学环境
利用电脑网络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习的广度和效度,并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并不断在应用中显示出它的巨大应用空间和对教学的极大推动作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则更是增强课堂交互性和快速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构建面向21世纪的开放和通用的网络化英语教学环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校改革试点项目将利用一系列适合本校大学英语教学用的课件与网络资源,构建教与学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课件。《读写》的授课教室安排为网络教室,利用自作的课件,搜寻网上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影像和图片等资料。《视听说》安排在语言实验室,利用《视听说》课件、《走遍美国》软件等教学资源实施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生动,语言输入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多渠道性。
在课外学习中,多多提供信息资源和学习时间。在网络教材的网页上,学生除了可以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外,还可以浏览阅读粘贴的阅读资料:时文、短篇小说和名著等,收听BBC和VOA等特别英语节目,观看影像资料如《走遍美国》、《探索》和《洪恩环境英语》等。
4、以教改试点项目为契机,进行教学科研活动
大学英语教改试点项目为教学实践项目,为了提高本项目的科研含量,本项目因此结合其他教师主持的大学英语研究项目进行共同科研,如杨蕴玉副教授的“研究性学习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2005);积极申报本项目的拓展课题,吴兴东教授的“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成功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的立项;吾文泉博士的“大学英语教改试点与中国特色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获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横向课题立项。
试点班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同时,积极收集资料,并切实开展科研活动,撰写论文两篇。针对主打教材的某些缺陷,以及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积极组织人员编写教材、辅导资料以及选修课教材。
三、教学效果
由于本校开展教改试点工作时间较短(自2004年9月起),教学效果提高幅度不可能很大。
1、构建了一个适合本校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小班授课,课堂辅导、视听说、网上自主学习和新颖的课外作业构架。
2、利用有效的师资进行教学改革,目前试点班教师只有3名,却承担着近500人的教学任务。
3、学生听说能力有了提高。
4、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能基本读懂原版的短篇小说。
5、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明显加强,为今后高层次学习和工作打下外语基础。
四、今后计划或打算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语言学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本项目着重在教改试点的平台上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用以指导今后大学英语教学向能力化和学生学习向自主性转型。本项目在教改试点的同时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摸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教学新路。
1、逐步推广试点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视听说的教学以及网络
自主学习。
2、改革教学评估手段,将总结性测试改为形成性或过程性考核,增加口试和快速
阅读项目。
3、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借鉴试点中的网络自主学习的个性化经验。
4、建设一个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资源库(语料库),或者有关的网站或网页,挂在校园网上。其内容涵盖英文新闻报道、英文名著、阅读文章、科技英文、音像
资料(如VOA、BBC和CNN的英文节目、洪恩英语、探索、影视及其他)、考试辅导、专家信箱和指导、听力阶梯、广泛阅读、作文范文和解析、名言警
句、英文歌曲等资源。
5、结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大学英语教材。
6、改变课程设置结构,在第四学期,开设选修课,如高级口语、英语国家历史文
化、翻译和写作等等,并积极编写选修课教材。
6.数字教学试点 篇六
一体化课程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均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一体化教学抓住技工教育教学规律,促进了技工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推动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习主客体一体化。
日前,人社部在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召开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张斌介绍说,2009年7月,人社部启动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区、市)30所试点院校64个班级中开展了第一学年的教学试验工作,共有2336名学生参加一体化课程教学试验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次会议既是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会,同时也是启动焊接加工等10个新专业课程改革工作部署会。”
张斌说,加快技工院校课程改革,是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确立现代技工教育课程新体系
一体化教学改革历经了试点启动、课程开发和试验推动三个阶段。
张斌表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试点院校已经构建了一体化课程体系雏形,为确立现代技工教育课程新体系奠定了基础。
课程标准、学生工作页和教学实施方案是相互配套的教学材料,也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斌说,试点院校组织开发完成的这些课程教学材料凸显了现代技工教育课程特色。首先,课程不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紧密相连,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关课程、学习任务,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其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张斌告诉记者,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任务和教学活动,实现了干中学、学中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合一。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于一体,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试点院校开发完成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材料,为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保障。
“教、学、做”融为一体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一体化课程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均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做到了“教、学、做”融为一体,很多教师和校长将这种变化归纳为“四个变化”。
一是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授课由传统的灌输变为启发教学,教师 角色变为授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点评者,促进了教学过程由学生“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
二是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发生了变化。学生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勤学多练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的教师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计时比赛”,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能;通过以组为单位集体完成产品工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是教学手段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物呈现,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吸收和消化了理论知识。同时,教学场地也实现了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的转变。
四是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典型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互动性增强。
实践证明,促进技工院校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百舸争流课程致胜
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后,人社部将正式启动9+1个新专业(9个专业课程+通用职业素质课程试点)的一体化课程试点工作。
张斌介绍说,从今年10月至明年6月,人社部将组织试点院校开发完成10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教材及教辅资料(教学实施方案和工作页)。明年9月新学期起,正式开始进入课程试验阶段。目前,试点院校已经开发完成了5个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以及5个专业98 门课程四学期的教学实施方案、学生工作页。同时,培养了一批技工教育专家队伍,为全面推动一体化课程储备了教学研究力量。
据介绍,2011年8月,人社部利用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项目,依托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了5个专业一体化课程师资培训。试点院校共有800多名教师参加了一体化课程培训、教学研讨、教学实践和示范观摩,为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试验工作培育了“种子”教师。
人社部有关部门要求,各试点院校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审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快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同时,各地人社部门要优先考虑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争取多种资金渠道,支持和推进试点院校教学改革工作
材料2 夯实成效 深化改革 开创技工教育工作新局面 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 在广州工贸隆重召开
人社部张斌副司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2011年10月27至28日,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院隆重召开。会议不仅是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会,也是启动焊接加工等10个新专业课程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会。会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主办,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我院协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张斌、培训处处长冯政、调研员田丰,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资格处处长殷振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指导处处长葛恒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职教分社机电室主任刘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斯毅,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秦、党委副书记黄远飞等部省市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27日上午,冯政处长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主持会议。会上,陈斯毅副厅长、杨秦局长分别代表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致辞。陈斯毅副厅长在致辞中指出,广东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事业,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我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大计。杨秦局长在致辞中强调,我市在探索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具有岭南特色又代表全国技工教育缩影的“政校企”一体、“工学评”一体、“技艺道”一体的三位一体“广州模式”,这些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取得与人社部的正确领导,省厅的大力支持,各兄弟院校的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
我院李木杰院长、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包英华书记、常州技师学院陈立群副院长、杭州技师学院陈金伟副主任、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张友山院长分别介绍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经验。李木杰院长用“校企双制、工学一体”高度概括了学院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和成效,即学院通过校企双制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创工学一体、共组教师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搭管理平台、共享教学资源,构建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和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创建“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可行之路。
27日下午,我院精心组织策划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商务与文秘、动漫设计与制作、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六个试点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观摩课。参加大会的32所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的校长、系主任和骨干教师,以及省属、市属80家技工学校的校长和专业教师近200多人观看了观摩课,对6堂观摩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均认为学院观摩课准备充分,别出心裁,将校企合作的理念深入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实践专家,注重第三方评价,真正体现了工学一体化,展示了“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职业教育新理念。
27日下午,张斌副司长等与会领导在李木杰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学院一体化课程改革成果展和学习工作站。在参加成果展的过程中,部领导对我院自制的“人体晒黑机”、“环保电动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听到我院学生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动画片“机甲兽神”现正在南方少儿频道等全国40多家电台播放时,频频点头称赞。接着,张斌副司长一行参观了学院各专业学习工作站,与老师和学生亲切交谈。田丰调研员还亲自体验了学院录音棚的高水准录音。在参观世界技能大赛机械设计CAD工种中国选手集训基地时,张斌副司长强调:一定要充分利用集训基地的资源,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和苗子,积极备战2013年世界技能大赛。
28日上午,田丰调研员在学院学术报告大厅主持会议。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教研所所长朱永亮和我院教研室张利芳主任主讲了《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田丰调研员用“破题、解题、答题、命题”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讲课。作为本次会议启动的改革试点专业“10+ 1”中的“1”—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唯一一家试点院校,我院核心能力建设中心王红梅主任在会上主讲了《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田丰调研员表示,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体系重在重塑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意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以“软能力硬道理式”形成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他强调,课程是一个院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谁在课程改革中赢得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未来。
张斌副司长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益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的共同努力,得益于试点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积极关怀,更凝聚了全国技工院校教学一线全体老师和专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他强调,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工作任务,切实增强做好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还提出,技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深化探索。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一项重点工作,对于推动我们技工院校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做好试点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试点院校必须按照《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坚定信心,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技工教育工作新局面最后,张斌副司长还表示,本次会议得以顺利召开离不开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辛勤付出。28日下午,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辜东莲副主任在学院第三会议室主持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座谈会,围绕“一体化课程的概念、课程开发的区域性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获得、文科类一体化课程的开发难度”等问题进行研讨。由与会代表进行提问,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关专家进行现场答疑解惑。会议形式新颖,各位与会代表研讨热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体系,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了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了技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开创了全国技工教育工作新局面。工贸学院作为第一批试点院校之一,作为本次会议唯一一个启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改革的试点院校,将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着力贯彻落实张斌副司长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确保学院作为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示范校、标准制定校和输出校的地位,为全国技工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材料3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社职司便函﹝2009﹞2号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厅(局):
根据《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的部署,今年我部将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专业
汽车维修专业、数控加工专业、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钳加工专业、电气安装与维修专业。
二、试点院校
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等25个技工院校(名单见附件1)。
三、组织机构
我部成立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2),负责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
四、工作要求
按照《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的要求,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指导试点院校做好相关工作;各试点院校要在我部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做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切实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达到试点工作的预期效果;各试点院校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相关合作项目。
五、联系方式
试点工作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我部联系。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田丰 联系电话:010-84208452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万象 联系电话:010-64962052 附件:1.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名单 2.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1: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名单
1.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2.北京工贸技师学院
3.天津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 4.河北技师学院 5.承德技师学院 6.山西交通技师学院 7.黑龙江技师学院 8.无锡技师学院 9.常州技师学院 10.江苏盐城技师学院 11.宁波技师学院 12.厦门技师学院 13.青岛技师学院 14.山东工程技师学院 15.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16.开封技师学院 17.襄樊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18.衡阳技师学院 19.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20.广州工贸技师学院 21.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 22.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23.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24.成都高级技工学校 25.西安技师学院 附件2: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吴道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 副组长:
张 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
金 龄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副总编辑
宋 建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
张亚男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
王晓君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秘书长 成 员:
冯 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处长
田 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调研员
万 象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三编室主任
何绪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蔡 兵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处长
陈 蕾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处长
7.数字教学试点 篇七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张鹏高副处长点击并开通绵竹市“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网站,这标志着绵竹市“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网站正式开通运行。张鹏高副处长说:“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依托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各项工作指标和任务均严格依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是《标准》下重要的配套应用项目,是对“新课标”及国内英语教育,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育极为有利的补充。“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应用试点建设工作,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听说水平,具有非常广阔的实验推广前景。他希望教育界的同仁共同携起手来,为国家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四川省教育厅信息中心主任刘聪对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试点工作提出的希望是:绵竹教育上下齐心合力,使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试点工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最后,绵竹市教育局车明全局长、朱琦副局长等领导同志对相关部门提出要求:教育信息与装备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及各试点学校要对“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系统协调,分步推进。既抓建设,更重应用,在教育信息化的高速路上走出一条充分应用教育城域网进行英语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
8.数字教学试点 篇八
为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建设,规范试点教学管理,提高学习支持服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实现试点项目预期目标,提升电大综合办学实力,为电大开放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县级电大本科教学点和考点专项清理的通知》(电校教[2005]20号)文件精神,我校高度重视,从试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教学点清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抽调专门人员严格按照《分校电大本科教学点和考点专项清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全面、深入地清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学点基本情况
长海电大位于长海县县政府所在地大长山岛镇大盐场教育区,位居中心,辐射全县,承担全县范围成人专、本科开放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任务。学校创建于1983年,初为教学点,1985年扩展为工作站,2000年8月升格为大连电大分校。2000年9月参加“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累计开设了7个本、专科专业课程。
学校现有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以开放教育试点专科、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各类在校生700多人,占全县人口的1%。配有符合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双向视频电教室、卫星电视接受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远程辅导的需要。拥有专职教职员工23人,兼职教授、讲师、高级教师20余人,交互组成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管理、教学、科研、技术队伍,保证了各类学历教育,特别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
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方针,在大连电大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和中央电大关于试点工作的文件精神,借鉴和吸收大连电大及其他兄弟电大开展试点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积极投身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努力探索走有长海特色的开放教育之路。为了顺利实施开放教育,学校做出了不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拓展专业领域,扩大招生规模。多年来,长海电大为长海县培养了1200多名留得住、用得上的中、高等人才,对提高海岛人口综合素质、推动海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长海做出了应有贡献,成为不可替代的海岛远程教育中心。
二、教学点办学条件
(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显转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能否顺利有效进行,关键在于全体教职工,特别是领导、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为先导,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教育部、中央电大、市电大下发的一系列文件资料,尤其注重学习现代远程教育理论,通过双向视频系统听取大连电大校长所作的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的专题报告。根据市电大部署,紧密联系我校实际,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加深了对试点工作的目的、意义、内涵及内容的理解。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指引下实行开放教育,其核心是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破和取消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使人人都有终身受教育的机会,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专业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由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方法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转变;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转变,认真做好试点工作。
(二)教学设施满足试点的需要
在长海县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自2000年开始,逐年投入经费用于试点硬件设施建设。2004年6月长海电大新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新建了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共有学生用机100台,生机比达到6:1,一个120余座的双向视频电教室,一个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并配套了扫描仪、电视机、打印机、VCD机等一大批现代化教学设备。
现在我校已建成了三级平台,2兆专线宽带连接INTERNET,百兆带宽的校园网系统全面启动。安装了KU波段卫星接收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通过功分器连接三台卫星接收机,使卫星接收系统可以同时接收三套KU 波段的节目,向八个教室发送教育资源,实现了天网、地网、校园网“三网”合一,基本满足了我校开放教育试点的需要。
(三)四支队伍基本适应教学要求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传输教学信息的新的教育形式,对教师队伍、技术队伍、管理队伍、科研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这“四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搞好试点工作的关键。为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由远程教育办公室负责对全体教职工开设计算机应用和网络资源使用方法的讲座。四年来,我校共组织培训20余次;二是有计划抽调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到其他学校进修;三是积极参加市电大组织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四是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自学。通过以上措施,四支队伍的业务技能迅速增强,特别是教师的网上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基本上能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
为充分有效地发挥校园网作用,学校成立了有4名技术人员组成的远程教育办公室,配置专职网络员和维护人员,同时开设多个电子信箱,为教师和学员提供了交流和反馈的工具,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效地实现了上网查询、网上答疑、在线学习等多种网上学习方式,实现了对学员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了远程教学质量。
三、教学点教学管理情况
质量是电大的立校之本,质量是电大的生命线,没有质量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上下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紧紧抓住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题,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力度,狠抓实践教学环节、形成性考核和考纪考风建设,使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
(1)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我们要求教职工每学期开学提前到校,制定工作计划、岗位职责,安排开学工作,教务处在学生注册报到时就能拿到一份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清楚地列出本学期开设课程、辅导教师、面授时间、平时测试以及作业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自主学习;教务处依托各专业教研组负责教学计划的实施,课程辅导以及教学组织,作业布置、批阅、平时测试、考前辅导;信息中心按照教学计划,负责资料的搜集,直播课堂的录制,学生录像教材、电大卫星接收小站的课程辅导的记录、刻录和发放。各处室工作规范,既分工又协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加强教学支持服务。针对学员实际,学校不定期将有关课程的辅导资料、知识答疑、考前辅导等网上资源及时刻录成VCD光盘分发给学员自主学习;对具备学习条件的学员可根据学校提供的网址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其余学员可利用休息日在学校学习。为方便学生共同学习,每班按照学员的实际以单位或行业又成立了学习小组,每组指定专门辅导教师,定期开展辅导,作业讲评,问题答疑,即灵活又方便,将教学落到实处。(3)我校在试点实践中重点对构建“一主一辅,三个结合,突出小组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传统的教育模式有了明显改变。
(4)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加强学员对本专业的理论实践,落实实践性教学。我们依靠校外资源,和长海县法院,长海县检察院、四块石小学等多家单位联系,落实实践教学,深受学员好评。特别是法学本科专业,我校经常集体组织学员到法院参加听庭,还要求学员就法学专业某一课程到相关部门进行实践,写出实践笔录。如《律师实务》。(5)严肃考风考纪。“以考风促学风”是我们多年坚持并确保落实的又一重要措施。每学期期末考试都成立有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参与的考点领导小组,下设考务组、纪检组和后勤组,分别负责考试的内务管理、外围组织和违纪考生处理。每次考试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对严格执法、公正无私、执纪严明的监考教师给予奖励,对在考试中违纪、监考不严的教师通报批评,责其公开检讨甚至调离本岗位。上学期末考试,考试工作逐步理顺,考纪考风逐步优化,杜绝和扭转了“替考”、“抄袭”、“混文凭”的现象和风气。
(6)规范招生工作。我校能够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规定进行招生宣传,严把入口关,不违纪违规招生,不向学生承诺按期毕业,不保证过关率;能够按照中央电大和省电大批准的招生方案和招生计划招生,不贪大求洋,不超计划、超指标招。
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师资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师资队伍是学校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现代远程教育要求电大专任教师除具备高校相应层次、相应课程教学的学科水平和教学能力外,还要具有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但我校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此,我们拟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继续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本校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
(2)加大与其它兄弟院校的合作力度,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用有教学经验、专业技能水平高、在本地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教授为外聘教师和兼职教师,并坚持“事业育人、情感留人、待遇育人”的用人理念,真正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
(3)将“试点”项目的科研工作作为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深入开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通过科研带动“试点”工作的深入发展。
2、教学常规管理仍需加强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我们还存在诸如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全面和个别环节不规范等问题,我校将从如下方面着手改进:
(1)完善教学制度建设,根据学校的实际和试点工作开展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需要,逐步完善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的管理制度体系,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保证。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主要抓好八个环节的工作,一是抓好入学测试,把好入口关;二是抓好入学教育,以《开放教育入学指南》为主教材把好学员对电大学习的认识关;三是改革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传统的按年级和班级组织教学,实行按专业和课程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四是严格形成性考核,按照试点工作要求,规范阶段测试、平时作业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五是强化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认真选派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参加省校的辅导教师培训会,根据所开专业,进一步完善集中实践性教学实施方案,严把毕业论文指导关;六是建立个人档案,要求辅导教师掌握每个学员的基本情况,做到信息准确,心中有数;七是加强教学督导,通过随堂听课、集体座谈、个别指导、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学工作及时督查,提出改进措施;八是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平时教育,考前练兵,考中监督,把好教学过程最后一关。
(3)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在学校管理中,招生、教务、考务、学籍及其他管理工作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经过有效的组织管理,考风考纪得到了全面改观,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3、实践基地教学设施不完善
我校的实验实习条件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学校对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不足,不能及时进行设备、材料的更新;同时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校外实验实习基地的教学设施也严重不足,实践教学活动质量不高。我校计划从如下几方面整改:
(1)充分认识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完善和改 进校内实验设施。
(2)开展合作办学,积极与相关单位合作协调,签订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协议,完善校外实践基地教学设施。
(3)利用电大远程教学优势,选购和制作一些可行的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片,以解决实践基地建设的部分困难。
4、学员多媒体资源利用率低
我校已基本建立起了多形式、全方位、多渠道的助学服务体系,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的能力逐渐加强,基本能保证学员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校网络畅通,可以接收到中央电大和省校提供的教学服务信息;中央电大和省校提供的教学辅导资料基本能提供到学生手中。但学生对网上文本材料和期末辅导资料比较认可,而对IP课件和直播课堂等多媒体资料的认可率较小,利用率较低。为此,我校拟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整理、制定完善网上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的规章制度,从而激励教师开展网上教学,保证和吸引学生上网学习,提高网络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2)将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作为入学教育的必修课,对新生进行上网和计算机使用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保证上网学习行之有效。
(3)加强校园网网站建设。对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师生信息交互,网上直播、答疑讨论功能;及时更新补充中央电大、省电大的网上多媒体资源;及时在网上发布教学管理信息,有关招生、授课、考试、学籍管理等内容都在网上发布,便于学员及时了解教学工作动态,保证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畅通。
五、自查结论
我校开放教育教学点设置规范,符合《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和要求,教学点设立及所开专业、层次均经过中央电大审批,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等条件符合中央电大规定要求,能够按照试点要求开展招生和教学与教学管理、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无严重教学质量问题,不存在违规设点、违规办学及不规范操作等情况
(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长海分校
【数字教学试点】推荐阅读:
数字电路实验教学07-05
《数字阅读》教学设计07-18
高一数字教学论文08-08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09-03
数字化音乐教学07-27
数字编码 教学设计(自己)08-15
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08-18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教师培训试题答案07-02
数字化时代下的字体设计教学方法创新论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