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检办法》产生的背景

2024-09-17

《免检办法》产生的背景(精选9篇)

1.《免检办法》产生的背景 篇一

一、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内涵

问题行为指的是个体身上出现的妨碍其社会适应性的异常行为。即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的行为规范和标准, 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插嘴或活动过度等。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这直接决定了教师对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也许一些体育教师认为一些学生总是在未经教师许可的情况下就发言会扰乱正常课堂秩序, 是一种问题行为;而另一些教师则会将其看作是一种情绪激昂、思维敏捷的表现。相反, 一些体育教师会把那些在课堂上总是循规蹈矩、沉默寡言的学生作为遵守纪律的榜样, 而另一些体育教师认为这是思维不活跃、退缩、回避的表现, 甚至有精力不集中、开小差的嫌疑。因此, 戴·冯塔纳指出, 问题行为只是旁观者眼中的感觉,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二、体育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 体育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

所谓管理意识, 是指管理者能够自觉运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原则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智慧、欲望和冲动。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管理实践中, 同时又高于管理实践, 对管理实践起着指导作用。部分体育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 当自己的课堂出现问题时, 经常会不加选择地采取一些不冷静的措施, 导致学生的不尊重和问题的产生。

2. 体育教师对课堂管理对象存在认识误区。

课堂管理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它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分每秒。然而有些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管理的对象仅仅是学生, 让学生俯首听命, 做“木头人”, 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就是成功的课堂管理。他们容不得学生的质疑、容不得学生的偶尔过失。面对课堂管理的失败, 要么对学生恶语相加, 挖苦讽刺;要么毫无办法, 听之任之。对课堂管理对象的单一认识, 使得体育教师不会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管理问题的出现, 不会在优化教学上下功夫, 不会去洞悉学生心灵深处的所需, 最终使得课堂管理走向专制型或放任型的管理模式。

3. 体育教师预防问题的意识不强。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妨碍自己的学习, 有时还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高的行为。课堂管理问题一般是通过学生的问题行为表现出来, 问题行为的出现会使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 教学活动中应该尽量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发展。因此预防是消灭课堂问题发生和发展的第一道关卡。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 分析推测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发展的加剧性和衍生性, 预先设计和实施对策予以阻止和消灭。问题行为的防治策略以预防为主, 处理为辅。但是, 有的体育教师对于预防课堂问题出现的意识不强, 他们往往是在课堂问题出现后, 则像救火队员一样这里扑, 那里压, 忙得不可开交, 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

4. 课堂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仍以专制为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大多数体育教师认识到构建民主课堂的重要性, 且认为自己的课堂是民主的, 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我们身边仍然有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大声呵斥的, 有对违纪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的, 有对学生冷嘲热讽、恶语相加的。教师在处理问题时, 仍然把自己当作了权威, 命令式、强制式的管理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对抗。

三、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危害

1. 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学生存在程度不等的课堂问题行为,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并使他们感到压力很大。当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波及到他人甚至全班时, 有些教师往往会中断或中止课堂活动, 训斥学生的不良行为来维护课堂秩序, 而这种做法本身就干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有时则可能导致与有关学生的更激烈的冲突, 从而引起更大的课堂混乱, 使课堂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同时, 教师也因耗费过多时间在学生问题行为的控制上而变得灰心、烦躁, 感到教学活动难以为继。

2. 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课堂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一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学业成绩不同的学生在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学业成绩好坏与问题行为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从关系。学业失败的学生与学业成功的学生相比, 不仅问题行为多, 而且在程度上更加严重。因为具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 往往频繁地参与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一个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可能诱发另一学生产生问题行为, 也可能使问题行为蔓延开来, 诱发更多学生产生类似的课堂问题行为。

3. 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堂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场所, 也是人格发展的主要情境, 学生正是通过课堂这个情境, 完成了他们早期的个性培养。他们一方面专心致志地从事个人的学习和其他活动, 另一方面在集体中又能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 按照社会所认同的行为标准形成自身的行为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 不但会影响其本人和同学的认知效果, 更重要的是, 一个缺乏良好纪律性和自控能力的学生极易在外界不良刺激的诱惑下出现有害社会的行为, 出现人格偏差。

4. 影响师生关系的融洽。

课堂里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这些人际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个人行为。如果师生的课堂行为达到了各自或双方满意的期望值时, 师生之间将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关系, 而这种和谐正是课堂和谐状态的基础, 这时的课堂将会秩序井然, 这有利于师生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反之, 当课堂问题行为出现, 师生双方或各自的期望无法得以满足时, 师生之间将发生冲突, 在这种状态下, 课堂秩序混乱, 教学活动根本无法正常开展。

四、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办法

1. 树立服务者的角色。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具有新的教学观念,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 以学生为本, 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只能是一个服务者,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为学生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等等。我们应正视体育教师提供服务的特殊性, 它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 并且服务的形式显、隐结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做好服务者,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 使社会和学生都满意。

2. 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发。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 给体育教师带来的不仅是机遇, 更是挑战。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 体育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 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 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体育新课程标准加大了体育教师选择体育课程内容的自主权, 使体育教师由被动执行教学大纲向主动参与课程决策转变,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课堂也不单纯是课程的实施场所, 同时也是体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验室, 体育教师自身要成为一个研究者, 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思索的反思的实践者。在这种对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 不断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 改革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

除了一些球类项目和游戏的内容之外, 很多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形成了反差:学生不太喜欢的项目一直是体育课的主要内容, 而学生喜欢的项目教师选择和安排的比例却不高。由此可见, 我国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没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此, 体育课程内容从设计到选择和安排上应重视从不同学校的实际出发, 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 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 如情景教学法、目标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简化技术法、竞赛激励法、游戏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等教法在体育课堂中得到程度不一的应用。与此同时, 学校体育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师资力量的增强, 也为体育教学方法的开放提供了可能。诸如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出现, 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变革, 是实施体育教育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更是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季浏, 胡增荦.体育教育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论“贵州现象”产生的三重背景 篇二

[关键词]贵州现象 民族民间美术 现代艺术

“贵州现象”发端于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美术史实。在这一时期,“贵州现象”艺术家群体,利用贵州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艺术,为中国美术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现象”——“贵州现象”。

一、“贵州现象”的产生

1979年,五位贵州青年画家在北京西单民主墙上举办了“贵阳五青年画展”,这是贵州艺术家在北京展览的最初尝试,参与的主要成员有:小学教师尹光中,在校学生策展人刘建一,在校学生刘邦一,贵阳工人曹琼德,在校学生旷洋,在校学生策展人王六一。其中,曹琼德和尹光中成为后来“贵州现象”中的代表画家。

“贵阳五青年画展”使贵州画家在北京初露头角。1982年的“贵州省学习民间工艺美术新作展”可以看作是“贵州现象”真正开端,参展画家有田世信、刘雍、刘万琪、马正荣、范新林五位艺术家。这次展览向中国美术界展示了贵州美术作品的同时,也赋予了更多贵州艺术家走出去的信心。紧随其后,“贵州风”美术作品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的美术馆。1984年,尹光中、田世信、王平、刘雍四人联展在北海公园举办——“1、2、3、4造型艺术展”;1985年,蒲国昌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蒲国昌绘画艺术展”,同年,尹光中在北京人民剧院举办“尹光中砂陶展”,蒲国昌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半截子美展”;1987年,王平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王平现代艺术展”,同年,王建山、熊红刚“现代艺术作品展——古傩系列”在中国美术馆画廊举办;1988年,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陈白秋、陆远明原木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展出了“董克俊版画展”“马正荣蜡染艺术、廖志惠木瓢艺术展”,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举办了“王建山蜡染艺术作品展”;1989年,中国美术馆推出了“田世信、刘万琪雕塑展”“一个夜郎人的世界——刘雍美术作品展”“曹琼德绘画艺术展”,同年,王平第二次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王平现代艺术二展”,并在“中国深圳珠海国际艺术节”推出“王平现代艺术展”。这些展览让贵州画家尹光中、田世信、王平、刘雍、董克俊、马正荣、蒲国昌、王建山、刘万琪等人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他们逐步成为“贵州现象”的重要代表人物,为贵州美术走向外界、外界了解贵州打开了一扇扇窗户。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2年的“贵州省学习民间工艺美术新作展”,到1989年5月的“王平现代艺术展”,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贵州美术家共举办了15次个人作品展。这些展览以较高的作品质量、密集的展览频度,给中国美术界强烈的震动,贵州美术因“贵州现象”的震动效应而在中国美术界广为人知。1990年6月,中国美术界权威刊物《美术》杂志推出《“贵州现象”面面观》特辑,从学术上给予“贵州现象”以高度的定位。至此,“贵州现象”在中国美术界成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原神话”。

二、“贵州现象”产生的三重背景

20世纪80年代的“贵州现象”,以民族民间艺术为基点切入现代艺术表现,以贵州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为依托、西方现代艺术为借鉴,“以其包容一切的大度和自信,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凝聚着一次面向世界的崛起”。在中国现代艺术皆以学习西方为标榜的洪潮中,“贵州现象”中的民族风范更显得卓而不群。直至今日,“贵州现象”对于民族美术的发展仍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贵州现象”的产生与贵州本土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如谢彬如曾经从历史、地理、文化角度方面分析了“贵州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贵州艺术家们的成功无一不是大量地吸收了贵州的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地域文化中的某种形式或精神,使之融铸于自己的美学见解并附诸表现。在其表象上是艺术家们在用傩化了的、巫化了的原始素材为观照对象并使之‘艺术化的结果”。综合考证前人观点,结合民族美术的发展视角,把“贵州现象”置于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发展中去分析,笔者认为,“贵州现象”的产生至少还包括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贵州民族民间艺术:“贵州现象”产生的本土根基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自古世居着17个少数民族及众多支系,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该地区山脉纵横,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各民族在群山阻隔中形成了独立的区域文化。这些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各自独立,贵州省也因此被称为“多彩贵州”“文化千岛”。贵州在地理、文化上的特殊性无疑是孕育“贵州现象”艺术家群体的土壤。在笔者对“贵州现象”艺术家董克俊、尹光中、蒲国昌、王建山、刘雍、刘万琪的访谈中,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贵州的民族民间艺术有所吸纳和借鉴,如尹光中之于傩戏面具,董克俊、蒲国昌之于蜡染、刺绣、傩戏面具,曹琼德之于岜沙村寨,刘雍之于民间刺绣、蜡染、贵州本土陶艺、雕塑,刘万琪之于民族民间玩具、陶艺,田世信之于苗族风俗题材等,他们不仅自觉向民族民间艺术学习,而且保持了民族民间艺术独特的精神特质。

在笔者对董克俊的访谈中,董克俊说:“少数民族艺术中有一种很强悍的精神,比如威宁的彝族和大花苗,他们还没有改变的时候,我们看到那里的人都会感觉害怕,他们有强烈的民族精神,但是人又特别好,朴素、厚道、善良,而且没有失去原始的野性。除此之外,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还有贵州的苗族和侗族文化、四川的传统石刻。”

这是一个在艺术上的选择、吸收、升华的过程,反映到作品当中,我们可以从蒲国昌早期的作品《召唤》《母子》《思维的流程》《傩系列》《天演图》《生命系列》《刺梨花开》,清晰地看到这些作品与民族民间艺术的联系;在董克俊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向民族民间美术借鉴的过程,如大尺幅版画《热土地》《高山家族》《山气》等;尹光中对傩戏面具情有独钟,他利用当地土陶特殊的质地和特殊的烧制方法,向观众展示《华夏神祖》《百家姓》《宇宙生物群》的诡谲之美:田世信则创作出一大批分量十足的民族题材作品,如《欢乐柱》《苗女》《侗女》《高坡上》;刘雍是布依族艺术家,对民族民间美术的造诣很深,曾长期搜集大量的民族民间的刺绣、蜡染、土陶、雕塑等艺术品,在他早期的陶器、陶雕中,在近期的公共艺术中,可以直接地品读民族民间美术的朴素之美;曹琼德的作品取材于民族地区的风景,他的《岜沙系列》不拘一时一地,在取材中多以岜沙民居元素入画;廖志惠则运用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木瓢、草编、牛角等实物,创造出独具民族精神的《合家欢》《守护神》《少女》等作品:刘万琪的作品无论是题材的选取还是创作材料的运用,都来源于贵州当地,如竹根雕《苗女》、木雕《风神》,以及一批描述当地民族风俗题材的作品;王建山、熊红刚的版画《古傩系列》、蜡染《腾云傩神》运用商周青铜元素,将青铜纹饰、金文、钟鼎文、汉画像石、画像砖揉合在傩面中,以版画和蜡染的形式表现出来:陈白秋、陆远明的原木艺术也是经过对本土文化的理解、消化之后的创新之作,如作品《野性》;马正荣对贵州民族工艺有深入的研究,他的作品《龙》《四花壁挂》《丹寨双鸟》取材于苗绣图案,富有民族特色;王平作品的想象力来自于她对贵州本土文化的天然敏感,她的《雨》《山叔、山仔、山爷》《生命》等作品保留着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最直接的天真和质朴。

由此可见,贵州艺术家正是运用最直接的方式向民族民间取材、学习,在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嫁接、融合中,创造了为中国美术界所称叹的“贵州现象”。

(二)西方现代艺术思潮:“贵州现象”产生的外来借鉴

“贵州现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解放运动,改革开放的政策使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在文化上,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时期,中国人以西方文化为参照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出现过杭州的“85新空间”、“厦门达达”、徐州“行动画派”等现代艺术群体,“1989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可谓是这些艺术群体的集体展演。“贵州现象”正是产生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中。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中,一直高扬着“反传统”的旗帜,对于要不要引进西方现代艺术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在这一进程中,大面积对西方现代艺术表面“模仿”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贵州现象”代表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来看,许多作品也透露着西方现代艺术的气息。

然而,尽管“贵州现象”的艺术家经历了“文革”这样的历史时期,但是,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不同程度地对西方现代艺术有所接触,甚至有过深入的研究。王建山表示:“用现代艺术来表达民族题材,这和贵州的地域以及画家对贵州的认识有关,非如此不足以表达他的感情。”董克俊表示:“文革”还没有过去,我就开始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我对现代艺术的接触很早,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很深,大约在1978年或1979年,当时我看到一本书是贝尔的《艺术》,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尹光中表示,在“文革”时期他已经读到了康定斯基的作品。曹琼德多从西方文学作品中吸收新锐的思想,在绘画方面较多地受到印象派影响。蒲国昌、田世信、刘万琪等院校出身的艺术家也都不同程度地接触到西方现代艺术。

“贵州现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现代艺术如火如荼的时期,“85新潮美术”可谓是对西方现代艺术整体的重新演绎,印象派、后印象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等改头换面在中国轮番上演。但是,这种急功近利地向西方学习反而失去了本土文化的根脉,不可能达到与西方同步的进程,更不可能真正树立中国现代艺术。正因如此,“贵州现象”作为立足本土的现代艺术形象,其真正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三)官方的肯定和支持:“贵州现象”成势的外部动力

“中国现代艺术总是与意识形态有关,无论是官方政治性的意识形态与民间的冲突,还是西方思想和东方文化意识的碰撞,或是现代前卫思潮和传统道德观念之间的鸿沟,现代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有对立有贯通,有磨擦有折衷。”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中,“体制”一词一直贯穿其中,这说明现代艺术从开始就与政治和意识形态有关。纵观中国现代艺术的30年发展历史,中国现代艺术的产生、发展不仅与政治体制有关,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到社会、经济、文化之中,虽然中国现代艺术与官方的体制既有对立也有贯通,既有磨擦也有折衷,但是在习以为常的“反抗”与“收编”的二元思维中,中国现代艺术在多数情况下所扮演的是反抗者的角色。

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极少得到官方的支持。然而,同样属于现代艺术的“贵州现象”艺术家群体,却例外地得到了贵阳市美协、文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也使得贵州美术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创作心态进驻中国美术馆这座最高的艺术殿堂。时任贵阳市美协主席的董克俊认为:以前有一个偏见,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意识形态比较激进的、尖锐的流派,主张和体制对着干,用对着干的方式来争取生存的空间。

实际上那只是当时的一种方式,而且也存在一定缺陷。但是,包括贵州体制内的画家在内,他们也一样都参与到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艺术洪潮中。“贵州现象”形成时期,现代艺术给中国美术界很大的冲击,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体制外,他们与体制的意识形态对立,把西方艺术引进中国,是比较直接、相对功利性的,甚至是照搬,以此建立中国现代艺术。恰恰相反,我们一些体制内的画家,通过对现代艺术的接纳和吸取,和本地的民族文化结合之后,形成20世纪80年代新的现代艺术,这是我们的建设。与前者相比,二者并不矛盾:前者借用外来的力量敲门,后者是从内部爆发出来。认为跟政府对着干的才是现代艺术,不对着干的不是现代艺术,那种观点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其实现在所有的现代艺术已经合流了,很多都已经融入体制内。在北京的中国国家画院,现在也已经成立了“现代艺术研究院”,体制外画家被承认,这种矛盾就削减了,对抗性就削弱了,艺术发展本身的独立性显得更重要了。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政治比艺术更重要。当然,在“贵州现象”的画家中,尹光中是“星星画会”的成员,他的个人情况不一样,其他都是在体制内爆发出来而进入到现代艺术思潮中的,实际上“贵州现象”是从这两个方面形成的,现在的批评家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那就是,贵州美术在20世纪70年代末N80年代初也开始了现代艺术运动。

当时,董克俊担任贵阳市美协主席,在他的呼吁和组织下,贵州的艺术家在全国发表了许多现代艺术特色很强的作品,使得美术界认为当时贵州的美术观点很新颖。早在1978年,董克俊已经开始了对现代形式的初步探索。1979年,董克俊的第一批作品曾参加第六届全国版画展,对当时的美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85年以后,贵州的画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们认为,贵州距离象征着美术中心的北京比较远,距离主流的媒体也很远。以董克俊为首的贵阳市美协认为只能通过主流媒体和艺术机构,才能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据董克俊介绍,当年贵阳市美协制定了一个方针,鼓励贵州画家前往北京去做展览,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在北京这个全国的中心办展览,尤其是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由此产生的影响才足够大和足够深远。于是,在1985年以后,贵阳美协就多次组织画家进京展览。

在官方的大力扶持下,“贵州现象”画家自觉进行现代艺术探索,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现象,贵州画家举办的现代艺术个展、联展能够轮番不断地在中国美术馆上演,且展览的频度之高、影响之大,与官方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贵州现象”中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指向,与当时大多数现代艺术所倡导的与官方对立的意识形态并不相同,甚至我们很难从中解读出意识形态倾向,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艺术形式、内容与表现,也就是说他们所关注更多的是艺术本身,尽管他们受到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然而反映到作品中却有意无意地淡化了这种意识形态倾向。

三、结语

“贵州现象”是中国民族美术发展中的成功案例。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还有待深入,以上笔者只对其产生的三重背景作了阐述,并未对这三重背景作用于“贵州现象”的过程具体分析。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现象”经历了分流、延续以及此后新的艺术形态发展过程,其中的很多问题需要结合民族学、社会学、艺术哲学、艺术人类学以及美术理论来进行研究,本人将在今后的写作中作进一步探讨。

3.略论民间借贷产生的经济背景 篇三

所谓金融, 即货币的借贷、资金的融通, 金融的本质在于价值的流通。离开了价值流通, 金融将成为“一潭死水”, 价值就无法转换, 经济亦无从运转。金融一般分为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种方式, 所谓直接金融, 是没有金融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形式, 民间借贷即属此类。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和必要补充, 在客观上了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在我国当前投融资体系中, 民间借贷融资形式表现较为活跃, 这一方面缓解了经济高速发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局部供给缺位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 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加之民间借贷自身的不规范、逐利、无序等特性, 导致因债务不能及时清偿的纠纷案件大幅上升, 使得民间借贷纠纷急剧恶化, 所涉标的急剧增加, 又因为我国目前缺乏一整套关于规范和解决民间借贷问题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 导致实践中对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差强人意, 法律实效难以全部实现。

二、民间借贷产生的经济背景分析

(一)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经济环境

民间借贷是较早出现的信用形式之一, 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但其本质上所反映的却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社会传统。在这种生产模式下, 个体生产规模较小, 而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资本的需求数量却逐渐加大, 但这些相对较小的资金需求往往被那些追求规模效益的正规金融机构所忽略。因此, 企业无法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满足其资金需求, 便将融资的触角延伸向民间资本领域, 通过民间信用来满足求需求, 这为民间借贷提供了最为根本的生存和发展的深厚土壤。同时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乡土社会”, 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强的家族血缘意识, 加上亲朋好友之间互相了解, 交易成本低, 从而为民间借贷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 尽管民间借贷在我国至今未获得合法地位, 但是在许多地区的发展仍呈生生不息之势。

(二) 资金链供需失衡

资金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之一, 而我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资金供给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而且我国资金资源的配置方式较为落后、手段较为单一, 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 导致资金链供需失衡, 资金分配不科学、效率低。这一方面表现为个别行业的贷款利用效率低, 构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表现为正规金融不能有效满足农村经济或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造成资金的供不应求、供需紧张。银行企业从盈利和风险规避的角度出发, 往往把提供金融服务的重心定位于城市优质客户或大型国有企业, 因此农村农业经济、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正规金融服务所带来的实惠。农民贷款难、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难这种严重的资金供需不平衡, 加剧了民间借贷的快速膨胀和扩展。

(三) 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体制的影响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多种因素影响, 银行等金融机构存贷利差逐渐增大, 一些国有商业银行甚至出现了贷款负增长现象, 进而造成了一方面有不少资金在银行沉淀, 另一方面急需用钱的农民、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贷款, 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究其原因, 一是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农户、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足, 由于对后者贷款风险较大, 因此放贷审查需慎之又慎,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审查门槛较高, 贷款程序复杂, 发放一笔贷款需要经过贷款人资信调查、担保 (抵押、质押) 、审批等多个环节, 所需时间较长, 不能及时满足农户和企业的短期融资需求。而民间借贷双方多为亲朋好友, 彼此相互了解和信任, 借贷行为发生时, 只需贷款人出具借条, 即可即时取得资金, 手续简单快捷, 时效性强, 与当前银行等金融结构信贷管理体制下严格规范操作、手续审查复杂、审批环节繁琐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 高额利息驱动

民间借贷者大多无法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 而不得不通过民间金融渠道获得资金。有资料显示, 当前民间借贷除少数地区参照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外, 大多数年利率在10%到15%之间, 个别地方甚至能达到20%。另外, 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虽一般不会约定还款利息, 但作为“人情债”, 借贷者仍会通过其他方式回报资金利益, 如以“实物”等方式偿还, 这在事实上亦高于正常的贷款利息。由于民间借贷整体利率较高, 社会上现已出现专门从事民间借贷为营业目标的“理财公司”等群体, 依靠高额利息牟取暴利, 这使得本来就无“法”可规范的社会经济秩序更加混乱, 加重民间借贷者债务负担的同时, 也积累和加剧了涉及民间借贷问题暴力犯罪的风险, 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三、结语

民间借贷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的资金融通方式。民间借贷的发达和规模不断扩大, 究其原因是我国日益增长、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 尤其是民营经济与当前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资金借贷失衡之间的矛盾。要化解民间借贷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 必须着眼于其产生的经济背景分析, 并加以因势利导, 通过法治实现对民间借贷市场的长效调控。

参考文献

[1]陈斌.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安排的理性分析[J].调研世界, 2005.4

4.“免检”与“刺头” 篇四

作为《荷城日报》这家地市级党报的“大牌”时政记者,于琚一直负责市委书记龙海的相关新闻报道。说实话,于琚自认为已经对龙海的话语体系、施政风格、心理活动了如指掌,他自诩自己的稿件是“免检”产品,一次就过,写好后不用编辑再修改。

于琚每次交稿时都要在稿件上注明这么一句话:稿件已经市委审定,编辑擅做改动,文责自负。久而久之,大家便称他为“于免检”。于琚以为凭着自己的“免检”地位,干到退休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但最近,他却感到了强烈的威胁。

威胁来自刚分到报社的实习记者陈铭。

陈铭毕业于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的新闻系,刚进报社便被分到时政部。

在于琚看来,这极不正常,因为时政部专门负责市领导的新闻报道,记者不经过三五年的历练,是不可能到这个部门来工作的。陈铭刚参加工作就进了时政部,而且总编还安排他参与龙海的新闻报道工作,于琚认定他一定有来头。

这让于琚心里非常别扭,因为他已把龙海的新闻报道视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允许任何人染指,但之前带着陈铭跟龙海下了一次乡,他发现小伙子的悟性挺高,他只要把意图一说,陈铭就能把稿件写个八九不离十,他则有了相对充足的时间去和龙海身边的工作人员套近乎,所以对带陈铭去采访也不再那么反感。

但是,于琚发现陈铭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在报道全市扶贫工作会时就让他吃了个“哑巴亏”。

荷城经济较为落后,扶贫是头等大事。龙海对开好这次扶贫工作会非常重视,他提出的要求是既要开好会,又要改会风。

会议一开始,龙海就给大家出了一道“难题”:随机抽选发言者,要求脱开讲稿汇报工作,并且每人汇报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

会场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宁城县委书记普彬没有脱稿且汇报超时,被龙海毫不留情地“叫停”并给予严肃批评。当着全市干部的面出了这么大的丑,普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会上,当陈铭按于琚的要求把消息稿写好后,又提了个建议,说今天的会风比较特别,想再写篇鲜活的侧记。

“你懂啥!”于琚拿出资深记者的派头训斥道,“时政报道是有一定规矩的,什么级别的领导写多少字、放在报纸的什么版面、什么位置刊发,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今天这种会,按惯例只能发一篇消息,再写一篇侧记,就超规格了!年轻人,你刚来报社,好多规矩还不懂,得慢慢学!”

“可是,今天的会议确实新风扑面,作为记者,要不把这种可喜的变化报道出来,就是失职……”陈铭脸涨得通红,小声辩解着,但于琚不屑地把脸扭向一边。

于琚以为陈铭也就是说说而已,哪知这小子竟会付诸行动,偷偷写了篇生动鲜活的侧记发回报社。

离谱的是,这篇由陈铭单独署名的会议侧记,第二天竟跟扶贫会的消息稿一同见报了,还加了边框,做了突出处理。更离谱的是,陈铭竟在稿中指名道姓地把普彬被龙海批评的事原原本本写了出来。

“这下有好戏看了!”于琚在心里幸灾乐祸地想。以他的经验,市委机关报写这样的报道通常都比较隐讳,一般不会指名道姓。而陈铭的做法,明显犯了忌。

愣小子,毕竟还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于琚想到此,拨通了普彬的电话,简单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了一遍,并说陈铭那小子搞“暗度陈仓”,自己根本约束不住他,所以才捅出这么大的娄子。

“我立马打电话给你们老总,让他处分这小子!他要是敢护犊子,宁城县今后将不再向《荷城日报》投放广告!”听电话里普彬气急败坏的声音,于琚心里乐开了花,同时又有些同情总编,不过马上就释然了:这都是总编自找的,谁叫他审版时不征求一下于琚这个“免检”的意见!

奇怪的是,小半天儿过去了,一切风平浪静,并没有出现于琚想象中的情况。

也许事情还在发酵之中,于琚决定再添把火。

他给市委办公室主任江涛打了个电话,自作聪明地把陈铭会议侧记稿中的不妥之处说出来,谁知江涛只淡淡地说了句“那只是你自己的看法而已”,便挂了电话。

这是怎么了?陈铭这个愣小子闯下这么大的祸,难道后台硬到连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和报社总编都不敢轻易得罪?于琚心里直犯嘀咕,整天都在胡思乱想。

几天后,报社接到通知,说龙海要去宁城县棉籽村召开现场会,要报社派记者跟踪报道。于琚知道棉籽村是龙海的挂钩联系点,正想摩拳擦掌大干一场,把上次失去的面子挽回来,总编布置的采访任务却让他差点晕倒:稿件由陈铭主笔,于琚配合采访。

于琚心里恼火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寄希望于江涛。哪知江涛见了他显得很冷淡,对陈铭却比较热情,拍着陈铭的肩膀鼓励他好好写稿,看着眼前的情景,于琚只好把话憋在心里,同时更加肯定了陈铭有后台。

棉籽村去年遭了特大洪灾,龙海当时陪着上级领导去查看灾情,只见村里一片汪洋,上级领导要求龙海一定要搞好恢复重建工作,龙海拍着胸脯做了保证。在龙海的提议下,市里决定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将棉籽村整体搬迁,并为村民统建房屋,目前村民已搬进了新居。

会议召开前,龍海带与会人员参观村庄,只见栋栋宽敞明亮的小洋楼错落有致,水泥道路四通八达,人工湖波光潋滟,好一番新潮气派的新农村景象。

“小普呵,工作开展得不错。我这人奖惩分明,上次开会批评你的事不要放在心里。”龙海对普彬说道。

“我将时时以书记的鞭策为前进的动力!”普彬分寸得当地说道。

龙海被普彬引进几户村民家里,只见每户村民家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都一个劲地说:“我们现在住洋楼,吃穿不愁,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有的甚至高兴得泣不成声。

“我总觉得这场面像‘作秀’。”陈铭在于琚的耳畔小声嘀咕。

nlc202309090936

作为一名老记者,于琚当然也看出了这一点,但他对这些不放在心上,只想写好稿件交差了事。

见没得到于琚的回应,陈铭一个人东瞧瞧西望望,后来竟没了踪影。

正午时分,会议结束了,龙海踌躇满志地准备返回,可陈铭仍没回来。

于琚心里忽然生出一股得意之情,他正好可以借机向龙海和报社总编告陈铭的“刁状”,说他擅离职守。但让他失望的是,车子才刚刚发动,陈铭就带着五六个老农模样的人回来了!

一见到陈铭身旁的老农们,普彬神色大变,要求司机别停车,赶紧回县城去吃饭,理由是龙书记开了一上午的会,肚子早该饿了。但龙海却示意司机停车:“那不是报社的陈记者吗?小伙子稿写得不错!再说他身边的群众好像有话要说!快停车!”

车刚停,陈铭身边的老农们跳上车就嚷开了:“龙书记,你可要替我们做主哇!”再看普彬,则已脸色苍白地瘫坐在椅子上……

一切都乱套了!市委书记龙海原本是要去总结推广棉籽村的搬迁重建经验,《荷城日报》本应该发表一篇歌功颂德的长篇通讯,但发表出来的却是陈铭采写的《“庆功会”缘何成了“挑刺会”》,把棉籽村搬迁重建中的问题翻了个底朝天,之后各大网站纷纷进行转载,一时间,荷城市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原来开现场会那天,陈铭怀疑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便独自一人钻进村民家里去采访,这一下摸到了真实情况:村里好多人家的房子都存在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屋顶漏雨等质量问题。

论原因,一是普彬急功近利,为赶工期,仅仅两个月就建起了全部楼房,地基打得不扎实;二是工程层层转包,自然使得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监管。所以,出这么大的问题也不奇怪了。

对房屋存在的质量问题,村民们不断上访,但一直未引起重视。每当有上级领导来调研,县里双管齐下,领去看的都是村里的几家示范户,同时还把村里的几个“老上访”用车拉到十多公里外的深山老林里,等他们慢慢走回村时,领导已经离开了。

那天,陈铭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花两百元钱包了一辆车,在村民的带领下接回了几个“老上访”,终于让龙海在离村之前了解到村里的真实情况。

龙海大为震怒,立即要求重新召开会议,带着与会人员饿着肚子参观“问题房”,并迅速成立调查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调查,为存在质量问题的房屋“把脉问诊”。

于琚分析,在整個事件中,龙海是最尴尬的角色,他对“挑刺者”陈铭应该讨厌至极,他满心期待着市委对报社“兴师问罪”,从此陈铭不仅不可能再参与龙海的新闻报道,只怕还要灰溜溜地滚出报社呢。这样想着,于琚是满心欢喜。

等了一个星期,于琚等到的结局却是部主任宣布调整他的工作,龙海的新闻报道将由陈铭独自承担。

“这是总编的决定!”部门主任加重语气说。

于琚气得快发疯了,他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发了一通“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后,一下冲进了总编办公室,决心讨个“说法”。

“你来了。”总编好像早就预料他会来似的,摆摆手示意他坐。

他没坐,情绪激动地说:“我不会舔着脸永远‘傍’着龙海!但请你告诉我,陈铭的背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接二连三地违规,你们就是不处理他?为什么他一来我就走背字,原先欣赏我的龙书记如今越来越不待见我!”

“说出来你也许会失望,陈铭没有任何背景,只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寒门学子,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念大学时发表了几十万字的作品。”总编喝了口水,慢条斯理地接着说,“你的失误就在于,缺乏记者应有的新闻敏感和‘铁肩担道义’的精神。现在从上到下都倡导讲真话、办实事,陈铭只是做了一个记者应该做的而已。之后让陈铭全力承担龙书记的报道,这是市委的意思。龙书记说,把这种有问题意识和冲闯精神的记者放在自己身边,基层那些糊弄人的把戏将会收敛很多——我还不得不告诉你,其实龙书记跟我说过,早腻歪你写的那些‘八股文’啦!”

当听说龙海对自己的报道早就不满时,于琚沮丧地蹲在了地上。

这时,总编过来扶起他,语重心长地说:“就在调整你工作的决定宣布不久,陈铭便找到我说,你作为一个老记者,有着文笔老练、风格沉稳的特点,他和你在一起,正好可以优势互补,共同把龙书记的新闻报道搞好。我采纳了他的建议。明天,龙书记又要下乡调研,你和陈铭一起去吧。我希望你能振作起来,真正写出自己的‘免检产品’!”

“好兄弟……”

一股暖流从于琚心里流过,他是那样迫切地希望尽快见到陈铭……

5.我为“废止食品免检制度”叫好 篇五

我不禁为国务院的此项决定叫好!它不仅会大大完善我国的质检制度,更重要的是切实做到了关注民生。

一段时间以来。各种交通事故、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前不久发生的三鹿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质量总局又紧急组织开展了中国液态奶三聚氰胺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但仍有少数饮品存在含量超标的现象。这不禁让我们为那些嗷嗷待哺的幼小生命捏一把汗。那些稚嫩的生命因此患上肾结石症,甚至有的刚降生就匆匆离开母亲的怀抱,而这一切都是毒奶品惹的祸!

“对于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这句话出自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之口。这就是说。质量保证是企业立足于世界的最重要因素,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而食品的质量维系千家万户,关乎民族、国家的未来,更是不可小觑,不能打半点折扣。曾几何时,国家实施食品免检制度,是对那些名特优食品的市场准入开辟绿色通道,同时也为食品的安全隐患颁下了一张“免死牌”。封建时代皇帝奖给功臣“免死牌”,规定祖孙三代无论犯何种罪都可以免死,这是人治社会的极大荒唐!名特优食品企业一旦获取了“免检”的特权,如果不视质量为生命,不以消费者为上帝,不讲求商业道德、信用,那么在“免检”光环的照耀下,“问题奶粉”、“问题奶”就会“现身”我们的市场,危害我们的健康。“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国务院及时废止食品免检制度,如同在食品走进千家万户之际,又上了一道安全保险。它将有助于国家加强对食品的质量监管,促使企业完善内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说:质量大如天!要让国民真正喝上“放心奶”,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增強诚信意识;作为质量监管部门,应该始终以保护人民利益为己任,以维护国家形象为天职。高擎质量之剑,给“问题奶粉”、“问题奶”等伪劣产品以无情的痛击!

我们要为“废止食品免检制度”高声叫好!

6.《免检办法》产生的背景 篇六

凝集试验可以用来测定免疫机体抗体效价 (抗体检测) :常用于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禽减蛋综合征、犬细小病毒病、兔病毒性出血症、鸡传染性鼻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的抗原和抗体检测, 依据抗体的监测结果, 制定相关疫苗的最佳免疫程序, 验证疫苗的免疫效果, 进行疫病的辅助诊断, 达到及早预报疫情的目的。凝集试验是化验室中简便、快速、灵敏、准确且最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但不规范的操作经常会发生一些问题, 影响试验的精确性。

1 常见问题

1.1 抗原效价和血清抗体滴度发生偏差。

1.2 对照孔异常、前滞现象、滴度跳孔。

l.3沉淀与凝集不明显或整板无血细胞凝集现象, 无法判定结果。

1.4 对照孔凝集。

1.5 全部凝集。

2 产生原因

2.1 抗体 (被检血清) 腐败变性。

2.2 缓冲液配制时间过长, pH值发生变化, 使凝集和沉淀不明显。

2.3 样本悬液和红细胞悬液在使用前没有摇匀, 加入时浓度高低不一, 人为造成误差, 从而使所测抗原效价和血清抗体效价发生误差。

2.4 红细胞悬液受到污染, 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

2.5 在使用加样器时, 一些液体加入量发生误差。如红细胞使用量相对较大, 在加入时加样器管嘴插入较深。留在管嘴外的液体也滴入孔内, 吸取量发生变化, 使抗原效价和血清滴度发生影响。

2.6 在使用加样器滴加液体时, 有时会将管嘴与凝集板孔相接触, 造成污染尤其是在加入红细胞悬液时, 孔内已有稀释液、抗原、血清等, 如果管嘴接触到孔内混合液, 会造成各个孔内液体相互污染。

2.7 有些操作者在实验过程中, 急于想知道结果, 将凝集板随时取放, 使凝集和沉淀受到影响。

2.8 凝集板清冼不干净, 可能是在洗涤液或盐酸中浸泡时间短, 或没用棉花将孔擦拭干净。

3 解决办法

3.1 被检血清要在4℃冰箱内保存, 不可过久, 要力求新鲜。

3.2 缓冲液 (PBS稀释液) 尽可能现配现用, 浓缩液不要保存太久。浓度和酸碱度要准确, 可用HCI或NaOH液调节酸碱度, 并用pH试纸进行测试到pH值合适为止。

3.3 抗原和红细胞使用前一定要摇匀, 保证每一孔中加入的浓度准确一致。由于在本实验中红细胞悬液的使用量相对较大, 在滴加时会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污染,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红细胞悬液要用多少取多少, 多余的红细胞要用保存液保存。

3.4 在使用微量加样器时, 管嘴浸入试剂瓶面下约2~3 mL深处, 不可过深。待管嘴撤出液面后斜贴在试剂瓶的瓶壁上, 淌走多余的液体, 防止形成液滴滴人凝集板孔中, 特别是在加入红细胞时, —定要保证加量准确。所以在使用加样器时, 一定要保持加样器管嘴与凝集板孔间的距离, 以保证每个凝集孔内液体数量和浓度准确。

3.5 微量血凝板的清洗, 对试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使用过的凝集板, 要按程序清洗干净。一般的清洗程序是:试验完毕后, 立即将凝集板用自来水反复冲洗, 再用冼涤剂的温水溶液浸泡30 min, 并在洗涤剂溶液中以棉拭刷洗凹孔板面, 然后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每个凹孔及板面, 待反应板干燥后, 放到23%浓度的盐酸中浸泡24 h以上, 捞出用自来水冲洗多次, 最后以蒸馏水冲洗2~3次, 在37℃温箱中烘干备用。在静置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 不要急于求成, 等时间到时再看结果, 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7.试论影响月份牌产生的背景特征 篇七

一、旧上海的政治与经济特征

由于上海特殊的环境, 自从《南京条约》的签署后, 英国首先在上海划分了租界。接着, 美法相继通过《中美望夏条约》和《中法黄浦条约》而取得了和英国相同的在华的权益。后来, 英美合为一家, 于是上海就形成了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的特殊格局。在经济上, 在西方列强瓜分上海的同时, 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 也将西方的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也带入了上海, 使得上海一跃为一时经济、文化的膨胀发展, 一度成为中国乃至全亚洲的经济中心。在外国商家占领中国市场时, 中国的民族资本家也迅速崛起, 在爱国情绪的高涨中, 中国的提倡国货的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外商家的产品较量中使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这就造成近代上海物品的较为丰富。

经济的发达、竞争的激烈, 中外商家需要大量的广告宣传, 一时间, 大街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品, 老式的招幌、报纸广告、车体广告、月份牌广告、甚至包括电台广告都达到了繁荣的时期。这些广告中, 女性第一次以单独、个体的身份出现, 并成为住在月份牌的主要形象, 没有说教或阐述故事, 而是打上了商业的烙印, 成为各类商品的代言人。

二、上海的文化特征

在文化上, 近代上海在文化类型上始终兼跨中西, 代表了百多年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全过程, 它将中国五湖四海、西方美英法俄等不同国家文化结合起来, 形成人们所说的“十里洋场”的光怪陆离的色彩。作为商业都会, 上海文化事业的商业化几乎是与商业发展同步进行的。上海文化市场的发达, 使经商牟利与普及文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之所在[1]。然而, 文化的结合并非易事, 是需要几代人的吸收和转化。因此在更多情况下, 上海这种“过渡形态”的生活方式往往是一种拼接, 显出不中不西, 亦中亦西的痕迹。”[2]

具体的分析起来, 一方面是传统文化收到冲击, 新兴文化得到崇尚。文化大一统、等级制、中心论等传统文化观念遭到了时人的质疑, 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多元、文化的平等观念得到了许多近代上海人的赞同。另一方面是本地文化与异地文化的多方面的碰撞、渗透、融合。同时, 西方文化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上海的都市生活中碰撞与交融。如西方文化思想的散播、西餐、西服、西洋马车的普及;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播以及英语的盛行。最后是通俗文化的迅速崛起与广泛传播。近代以后随着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上海都市生活中的通俗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形形色色的娱乐场所如舞厅、游乐场等风起云涌般的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 不少来自西方各国的文化活动也涌进上海。还有西式戏院、健身房、外国酒馆等。上海市民逐渐形成了重消遣、求享乐、多花费的崇奢之风。

在近代上海的文化特征逐渐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 市民阶层的人物特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由洋人、江浙移民和文化人士组成的新兴的市民阶层, 他们在价值观念、文化心态、人格品性方面与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表现出上海都市市民那种颇有“海派”风格的精神面貌。“海派”是近代上海城市变化的俗指, 由“海派绘画”“海派”京剧、“海派”电影等组成。沈从文先生将“海派”直接说成“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3]。这种“近商”的“海派”精神对月份牌广告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唯美主义与颓废主义

开放的近代上海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 许多的思潮并存, 其中唯美主义与颓废主义在近代上海占据一定的位置, 它影响了上海市民的消费生活。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不仅是一种文艺思潮, 它还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而这样的生活方式只有在当时的上海, 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里才能充分地体现。30年代的上海,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思潮伴同比亚兹来的颓废主义深刻地影响着上海这个东方明珠, 受到人们特别是艺术家的认可和接受, 月份牌画家的笔下描绘了上海市民在商业社会中对当前物质生活的重视与追求, 对瞬间快感的玩味和欣赏。人们沉醉在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中, 追求享乐成为上海上层社会的一种趋势。而对于市民阶层或更底层的人们来说, 富足奢侈的生活何尝不是他们的梦想和愿望。但是经济的限制, 使他们望尘莫及。月份牌恰恰描绘了一个他们理想的生活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虚荣愿望, 因而深得大众的喜爱。它是上海人的一所梦工厂, 是浮世中一幕真实的幻影。它是充满希望的上海人当年心目中的理想新生活——那是一种实在的可以望得见或许可以争取得到的好日子。

四、绘画印刷技术的发展

石印与胶印技术刚从国外传进, 水彩画也从西方流入, 中国炭精擦笔画法也在发扬应用。近代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处在中外两种势力的相对矛盾之中。那些外国画片, 例如带有西方色彩的美女、骑士、宗教画等很难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 这就是使得厂商们不得不重新考虑适合的题材来满足中国老百姓的兴趣爱好, 由此所产生的月份牌广告画糅合、平衡了中外绘画形式内容技术的矛盾, 创造出这一特定的时代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月份牌广告画脱离了中国用绢、宣纸、绵纸作画的习惯, 而是用比较结实的图画纸绘制。然后印在一张约日报大小、粗细适中、质地优良的一百二十至二百磅纸上。纸的上下加以金色铜条边, 一方面增加厂商炫耀资金雄厚的气势, 一方面增加画面的重量, 以便于悬挂。这种商业味很浓的设计与传统国画装裱、上下加轴的作用大有不同。由于月份牌的印刷量大。对我国的印刷技术的要求就不断提高。印刷品要经过复杂的工序, 我国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 但在绘画的印制方面仅限于传统的木刻插图以及民间年画, 而现代西方印刷术发展要比我国先进的多。因此, 最初的月份牌广告画是通过手工制版, 在一种特殊的石板上 (表面带有颗粒的专门印刷用的石板) 制版工人把原作反拓在石板上, 凭经验用手工点描分色, 以点的疏密来区别色彩的浓淡, 然后分色套印, 往往同原作的差距很大, 这种办法行内叫做“落石头”。后来传入了照相制版技术, 拍摄在涂有感光材料的玻璃上, 叫做“珂罗版”或“玻璃版”, 这在造型上以比较准确, 而在色彩上还需要人工修整, 完全是凭个人的实践经验。再到后来是通过胶

汉图形印与画像石对比分析

郭新生魏蕾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汉代是印章艺术的鼎盛时期, 汉印在金石史上可以与文学史上的唐诗、宋词、元曲等相媲美, 是中国灿烂历史上最浓郁的一笔, 在这些璀璨的汉代印章中, 有一类被称作图形印, 兼有绘画雕刻之美, 是印章中别开生面的作品, 且在方寸之间, 以精巧的雕工, 刻画出无数生动精美的画面, 韵味无穷, 令人赞叹。画像石作为整个汉代文化的象征, 深刻而清晰的反映当时的社会, 且与图形印是同一时代的产物, 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文化内涵、历史渊源, 共同传递了汉代艺术之美。本文通过从雕刻技法、内容题材、艺术风格、功能属性、文化内涵五个方面对汉代图形印和画像石进行简单对比分析。

关键词:汉图形印;画像石;儒家思想;原始崇拜

图形印兴于周秦, 发展到汉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根据有关学者统计, 目前所见到的图形印大约有四、五百种, 其中汉印占百分之八十, 它的品类繁多、内容丰富, 用简洁凝炼的艺术语言, 表达了当时和平安乐、大气包容的社会现实, 同时也彰显出驱邪祈祥、封检物品等多样化的功用, 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还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汉图形印艺术的产生与盛行, 并不是偶然的产物, 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除了汉代篆刻艺术空前发展之外, 还与汉代画像石艺术的大为流行有着本质的联系。鲁迅先生曾评论汉画像石“唯汉人石刻, 气魄深沉宏大”, 汉代画像石艺术, 是汉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图形印则是小中见大, 是微型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 且与画像石一样, 同为汉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图形印风格为

版复印到胶皮铜版上, 这时称作胶版印刷。月份牌广告画通过应用这种精良的印刷技术来保持原稿中的清晰鲜艳的颜色, 既可以大量印刷发行, 而且画面的品质也可以得到保证。

月份牌广告画中最突出的一个技法发明——擦笔水彩画。西方绘画理论传入中国之后, 中国画家接受到西方绘画中表示明暗、色彩、立体的挑战。他们试用毛笔和水彩笔蘸上炭精粉, 擦在画纸上, 如同打下一个素描的架子, 然后在上面涂以不同层次的水彩, 这样的效果可以使画面细腻, 形象逼真, 具有立体感。在近代的月份牌画家大都没有经过正式的美术训练, 他们或从学徒出身, 或自学成才, 对西方的理论知识可能一知半解, 应用起来往往会出现明显的错误, 如光源来源与投影方向的不符合, 或身材夸张的拉长, 但是这都是画家在探索道路中出现的不成熟的错误, 反映了他们接受新观念并不断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五、女性解放运动

长期以来, 一直压在旧社会妇女身上的三从四德、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尤如几大绳索对女性从肉体到精神进行摧残与迫害。封建社会的女性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言的。在封建统治和儒学礼教的双重桎梏下, 中国一般家庭的女子大都被禁锢在深宅内院, 极少有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在这种历史现状下, 女性挣脱这一切, 获得人格上的独立、自由和解放, 确实经历了一场艰难困苦的斗争。

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岁月, 革命成为了发展的要求, 在社会全方位地展开, 女性解放也成为这些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伴随着对中国旧有文化的批判与改革, 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意识到妇女社会地位的问题, 并在全社会呼吁妇女解放运动。五四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中国妇女传统的地位在新思想的冲击下转变成追求解放、追求自由的新女性生活的社会旋律。男女平等观念, 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传播也开始逐渐深入人心。月份牌的活泼鲜美活波、独立自由的新女性形象伴随着月份汉代画像石中常见, 与当时的画像石有共同的艺术特征, 与其相互辉映, 一起见证了大汉盛世的繁华。

汉画像石与图形印是同时代产生, 且同样繁荣突出, 结合汉代画像石刻欣赏图形印, 就不难发现, 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一、雕刻技法

汉代图形印和画像石都是融绘画与雕刻两者于一身的美术品类, 雕刻技法的不同造就了艺术风格迥异的图形印和画像石。

印章上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 凹下的称阴文, 反之称阳文, 而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 为避免误会, 也把阴文称为白文, 阳文称为朱文。阳文印是先勾出图像, 然后剔去图外部分, 而使图形突出, 阴文印正相反。至于汉画像石的雕刻艺术共有四种基本表现手法:平面阴线刻、剔地凹面阴线刻、剔地浅浮雕、浅浮雕兼阴线刻。这些丰富的雕刻语言形式, 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雕塑, 对比汉代图形印艺术的朱文、白文表现形式正好对应汉画像中的阴线、阳线刻法, 这就证明同时代的篆刻艺术和画像石在雕刻技术上存在相似性, 而且互相影响和借鉴。

二、题材内容

1.祥瑞灵异和神话故事

祥瑞观在汉代是整个社会普遍而强烈的信仰, 同时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下, 人们重视自然万物, 崇拜祥瑞灵异, 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图形印和画像石中便是大量对祥瑞灵兽、神话传说题材

牌广告的宣传成为了那个时代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侧影。商家发现了这场运动背后带来的巨大商机, 开始绘制体现女性解放运动的月份牌画, 画面的女性有打高尔夫球、跳交谊舞、游泳等, 不仅表现了历史真实的一面, 也在另一方面推动了这场女性的解放运动, 具有积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当时激励并鼓舞了一大批年轻女子走出家门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历史翻过了新的一页, 月份牌广告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它的辉煌和鼎盛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在经历了以传统工笔、擦笔淡彩、擦笔重彩技法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后, 月份牌广告画终于在传统国画、民间美术与西洋水彩激发之间找到了适合本土的广告画形式。尽管月份牌的艺术形式在当时褒贬不一, 但是, 它却真实地为我们见证了近代上海发达的经济和特异的文化特征, 给今天的广告业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周小仪.北京大学出版社.

[2]《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及其社会生活》, 忻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

8.《免检办法》产生的背景 篇八

关键词:川东地区;休闲体育;背景及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306-01

一、川东地区休闲体育产生的背景

(一)川东地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们只有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基础,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提高其精神文化生活。体育休闲是以经济基础为保障的。随着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川东地区经济高速增长,达州天然气的发现,使中石化和齐鲁石化入驻达州,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本质上的改变。川东地区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为本地的休闲体育的产生和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川东地区群众闲暇时间增多。闲暇时间是相对于劳动时间而存在的,是指除社会劳动时间以外用于休息和娱乐的可以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余暇时间明显增多,尤其是实行每周40小时劳动用工制度和延长“国庆”、“五一劳动节”休假时间后,余暇时间进一步增加。对川东地区居民进行时间利用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居民每天平均劳动时间为9小时,睡觉休息时间保持在8小时,平均一天用于睡觉、餐饮等个人活动时间最多,几乎占半天时间,而用于学习培训时间平均仅为30分钟,每天交通花费时间30分钟,用于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3小时30分钟,占一天时间的14.58%,可见川东居民有足够从事休闲体育的时间。

(三)川东地区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川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在国家形成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为主的相对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现状下,川东地区政府也更加重视本地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必要条件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减少了贫困、提高了人口素质、改善了人民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基本完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了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就为本地人们休闲提供了保障。

(四)川东地区政府更为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川东地区重镇达州市为例,该市较为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于2009年7月,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国运动健身科学指导工作在达州进行,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次活动进展顺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另外,该市对竞技体育发展也投入较大,国家曲棍球训练基地设在达州,在当地政府部门支持下,2007年全国女排联赛开幕式设在达州进行。

二、休闲体育的发展对川东地区的影响

(一)川东地区休闲体育发展促进了当地体育人口的增长。精心组织的主题鲜明、新颖独特的休闲体育活动,能吸引成千上万名体育爱好者参加,由此带动广大市民健身休闲,体育人口不断增加,每次休闲体育活动都深深地吸引社会各界体育爱好者踊跃参与。以达州市政府于2011年2举办的达州“元九”登高节为例,据统计,当天参与爬山的有20万人次,在“群龙闹春”活动中,达州市管辖的各区县都有民间舞龙队伍参与。

(二)川东地区休闲体育发展促进了当地体育设施建设。川东地区休闲体育的发展,使人民健身热情日益增长,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川东地区各体育局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健身基础设施建设。以达州为例,当地体育局为满足群众休闲的需要,购置了乒乓球案子近百余张,全民健身路径配套设施齐全,还专门在体育中心空地上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川东地区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向“两头”延伸。向上在中心绿地和人口密集的地段修建了健身广场,向下在居民区修建了健身馆、健身园、健身室,在居民区楼间建体育长廊和健身园,在农村乡镇建体育活动场所,并配备优良的器材。

(三)川东地区休闲体育发展促进了当地体育产业发展。休闲体育的发展带动体育消费,体育消费激活体育市场,体育市场推动体育经济发展。川东地区正在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健身市场、体育培训市场和体育竞赛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花钱买健康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体育健身市场兴旺发达。个体、民营企业主入积极进入到市体育中心,从事体育项目经营开发。

(四)川东地区休闲体育发展促进了当地体育旅游业发展。川东地区当地特色的休闲体育发展吸引了附近乃至全国的很多游客驻足观光。当地每年年初的石桥烧火龙成为远近闻名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休闲项目,在红彤彤的铁花中穿越、飞舞,展现了当地淳朴的民风和不屈的精神;元九登高节上,漫山遍野的群众攀登比赛的壮观场面更是令人感叹;达州第一漂流更是吸引了广大漂流爱好者的前往。川东地区众多的休闲体育旅游景点促进了当地体育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

结束语:川东地区休闲体育的产生是在川东地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当地群众闲暇时间的增多、当地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城市社区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当地政府较为重视体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川东地区休闲体育的发展对当地的影响重大:休闲体育发展促进了当地体育人口的增长、休闲体育发展促进了当地体育设施建设、休闲体育发展促进了当地体育产业发展、休闲体育发展促进了当地体育旅游业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9.《免检办法》产生的背景 篇九

1药品在生产过程产生质量风险的原因

1.1药物本身存在特殊性。药品的生产不同于其他的生产工艺, 由于药物本身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 不同药品的制造工艺也有所不同, 导致生产中的风险来源存在多种途径。

1.1.1生物药物生产的主要风险。生物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上的特殊性, 二是检验过程的特殊性。在生产中, 由于原料的杂质较多, 导致提取工艺较为复杂。且药物的稳定性较差, 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另外, 药物存在易腐坏的特性, 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在检验方面, 不仅要对其理化形式加以检验, 也要检测其生物活性指标。

1.1.2中药生产的主要风险。中药作为传统药物,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较为安全。但随着药物的不断进化, 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不良反应。中药在生产中, 其质量风险的产生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既有原料方面的影响, 也有生产工艺的影响。从中药的来源上看, 药材的生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质量也因地域分布而有所不同。由于各个企业所指定的标准不同, 导致原料在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影响了药品的质量。从生产工艺上看, 由于制药材料来源于天然的生物, 易受污染, 增加了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

1.2生产技术落后。在当前阶段, 我国的药品生产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与国外的先进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无法做到对客观条件的控制, 检测方法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大多数的制药企业中, 通常用终点的时间判定相关生产, 没有充分考虑到原料的变化。抽样检测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导致风险的产生几率较大。另外, 生产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材料符合相关规定, 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问题。

在我国的制药企业中, 还存在着自动化水平偏低的现象。由于监控设备的缺失, 导致生产中的参数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产生不同批次间的差异, 造成质量问题。

1.3生产管理不足。从我国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药品问题中可以看出, 药品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由于企业的风险意识不足, 导致生产中的风险加剧, 生产管理上的缺陷反应在很多方面。首先, 是由于质量管理制度与GMP之间的严重脱节。GMP注重生产过程的控制, 对规范企业管理有很大的作用, 其实施能够使企业建立风险意识。但目前很多企业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 对标准的实施太过僵硬, 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现状制定相关规定。虽然在形式上符合标准, 但实际执行能力较差。其次是生产流程存在随意性。目前很多的企业采用标准化的框架对生产进行约束, 使生产更加明确化。但在实际生产中, 仍有很多企业存在风险意识不足的现象, 没有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 甚至擅自改变工艺流程, 造成人员上的伤亡和药品质量上的缺失。

2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控制办法

药品生产中的诸多问题使药品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必须针对这种现象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办法。

2.1提高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随着药品企业的发展, 药品的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工作中的重点。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监管体系, 并成立了针对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监测机构, 明确了药品监管的立法, 对药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我国现阶段仍以行政监管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 没有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可以参照的指导性意见。为了完善我国的药品生产, 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指导性作用, 提出评价方法与报告指南, 在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我国的药品生产制度, 使药品生产能够得到保障。

2.2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保障药品的质量, 加强风险的控制, 必须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过程分析技术逐渐得到重视, 这种技术的运用能够使药品的生产过程及生产工艺得到更好的保证。过程分析技术能够测量药品的性能和质量, 并以此来控制生产系统。针对具体的药品, 进行不同的分析, 以确定控制的关键部位和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除此之外,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也是发展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技术, 其应用能够有效的控制生产过程, 实现设备的数字化运行。除引用先进的设备外, 企业还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学习, 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获取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 并结合生产实际, 将技术加以改善, 运用到自身企业建设之中, 保证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控制。

2.3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完善, 能够使产品的生产过程得到更好的控制。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 要建立授权人制度, 确定相关的法定代表人, 对药品的成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 并完成市场放行。授权人的主要任务是对药品质量进行监督, 确保各个生产批次的一致性, 使投放市场的每一批药品都能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这项制度的建立能够使人员的定位更加明确, 避免了其他部门对产品质量的干预。也能使药品负责人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 从而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其次要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建立风险体系可分为几点, 一是建立企业内部的控制标准, 这种标准要高于法定的标准。二是要建立原料的管理制度, 保证每一批原材料的合格, 从生产源头上阻隔不安全因素。三是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 在遵守相关准则的基础上, 合理运用管理手段, 对生成的各个步骤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风险较高的操作步骤, 要采取控制措施, 使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并制定审核文件, 药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才能够予以放行。

结束语

由于药品生产的特殊性, 导致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较大的风险, 这些风险的成因主要包括药品本身的特殊性, 技术上的落后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 必须加以合理的分析, 并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 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新技术的引进, 使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 从而真正提高药品的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对药品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 然而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给药品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障碍,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对风险产生原因加以了解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能够改善药品生产的环境, 提高药品生产的质量。

关键词:药品生产,质量风险,控制办法

参考文献

[1]沈红宾.风险管理在小容量注射剂生产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D].济南:山东大学, 2014.

[2]周中仁.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监管中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09.

[3]康恺.浅析药品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药品风险管理实施要点[J].机电信息, 2012 (26) .

[4]康恺, 梁毅.浅析药品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药品风险管理实施要点[A].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册) [C].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2012 (4) .

上一篇:投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下一篇:2019届高考政治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