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2024-11-02

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共13篇)

1.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篇一

摘 要:本文对公路建设环境保护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与探讨,总结归纳了公路施工、营运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与措施,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并通过与国外公路环境保护比较,指出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路 环境保护 环境影响评价 措施

0 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

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公路环境保护

1.1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2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1.3公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1)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

2)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

3)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

4)公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

5)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

1.4公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5)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6)其它工程(通常包括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公路工程的沿线设施、公路养护管理用房屋及场、厂建筑物以及公路绿化等),特别是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1.5公路环保措施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1)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2)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

3)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

4)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

5)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

6)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针对实际工作需要,现结合国家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施工阶段、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分述如下:

1.5.1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A 生态环保

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4)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5)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6)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B 噪声防治

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C 大气污染防护

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

校等。

2)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D 水污染防治

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3)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1.5.2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A 交通噪声防治

1)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2)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3)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B 大气污染防治

1)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2)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C 水污染防治

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D 潜在风险及农作物污染防治

1)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2)在洪涝季节,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

3)在公路两侧30m范围内严禁种植蔬菜、马铃薯等根茎入口农作物。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美国是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我国对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以1987年西安公路大学编写的《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标志,之后,这一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日臻完善。

2.1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我国目前只做前两项工作。通过对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由于公路是大型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所以修建公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和深刻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评价拟建公路可能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和采取的对策。

2.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目的1)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活动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并评价其未来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合理选线提供依据;

2)通过损益分析,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并反馈于设计,以减轻和补偿公路建设项目活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为路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环保规划提供依据,为决策者提供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科学依据。

2.3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国际通行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及公众参与等。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为上述前四项。

2.4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期限

我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以“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为范围,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我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分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阶段,预测评价以项目竣工投入营运后第7年和第15年为特征年。

2.5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线长面广的特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般采用点线结合,以点带线,突出环境敏感点、敏感区域的评价方法,对大气、噪声环境采用模式计算和类比分析法,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则采用调查分析法。

2.6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效果界定

一个有效的运输系统应当是其所产生的社会净效益最大,即用最少的资源成本取得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效果,同时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科学。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以为公路环保设计、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为采取适合的环保措施提供了界定尺度,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措施的效果可在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综合两方面因素考虑:一是处理环境污染的多少及保护环境空间的大小;二是采取的措施能满足国家规定标准的程度有多大。加拿大公路环保与我国的比较

二次大战后,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加拿大现代道路运输进入发展高峰期。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开始关心重视公路环境问题,对在建公路项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80年代后,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加拿大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已比较完善,国家和各省均颁布实施了多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公路建设和营运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律的框架下得到切实执行和贯彻,公路环境保护技术也得到了飞速进步,全民环保意识非常强,对大中型公路建设项目参与感也很强,他们的意见往往决定了一个建设项目的取舍。

3.1 声环境保护

20世纪50年代以来,加拿大采取多种技术,在噪声控制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首先,合理规划选线,避开居民区、疗养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从根本上减少噪声污染的受体,被迫采取声屏障等有碍景观的环保措施路段在总里程中并不多。其次,采取尽量自然而不漏痕迹的隔声设计,使环境敏感目标处于噪声影响区之外。对我国而言,公路噪声控制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设计体系,声屏障研究还不够深入,只是在某些地区试用,而有意识地结合地形的自然式减噪设计尚未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充分重视,应用也少。

3.2 生态环境保护

为保护河流自然生态和水生生物,加拿大公路部门在公路建设中采取了很多简单但高成本的环保措施。比如当公路跨越河流时,他们尽量保持水流的原始状态,如果在弯曲的河流两岸架桥,这必然会加大桥梁的跨径。我国一般是将河流裁弯取直,然后根据洪水频率等技术指标,计算出桥梁的经济跨径,这样做虽然节约了工程造价,但往往改变了水生生物栖息环境,造成了不利的环境影响。

对于森林、湿地、湖泊环境的保护,加拿大公路部门同样采取了很多非常富有人情味的措施,并不惜血本,这些措施在我国现阶段真难以想象。

3.3 水土保持

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分两部分:坡面侵蚀控制和泥沙沉淀控制。裸露的坡面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加拿大气候较好,雨水充沛均匀,施工中他们及时采取以绿化为主的防护措施,以控制面蚀和沟蚀的形成。对于公路路面径流,不采用分散漫流方式,而是集中汇入污水管,先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设置土工布过滤帘,经充分过滤后再排入水体。

我国公路施工中已逐渐重视了侵蚀控制,但由于忽略了泥沙沉淀控制,仍使工地附近的水体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甚至造成了不可逆的环境劣化。

3.4 公路生态管理

在公路的营运期,环保工作除了维护声屏障等各种环境工程设施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公路沿线的自然风貌,争取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草地植被的建植和养护是最持久、最昂贵也最有效的措施。

加拿大的公路设计,围绕着大地景观思想,多设置了开阔的中央分隔带,许多区段50—60米,全部植草,两侧植被管护范围约10—15米。每公里植被管护面积达到6—7万平方米,采用较低的路基,使公路融合在自然环境之中。路域范围内,始终树木草地不断。

我国高等级公路绿化已受到普遍重视。设计时采用的技术步骤与加拿大几乎一样,但由于各种原因,施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原表土弃之不用,使草地建植时无营养土可用,养分先天不足,施肥以化肥为主,速效但短期;重建轻养,使草地很快退化,造成巨大浪费。

3.5 环境补偿

公路工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环境资源损失。加拿大对此采取了有效地补偿措施,如在公路建设中碰到生态环境中的湿地问题,采取占用多少湿地,就在附近补偿同样面积或更大面积的湿地,使湿地的生态功能少受或不受影响,以恢复往日原有的优美质朴的自然风貌。在这方面,我国缺少严格的法规约束。

3.6 空气环境保护

加拿大侧重污染源控制,汽车全部采用无铅汽油,并对车辆排放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我国在这方面已有了很大进步,但尚有较大差距。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加拿大的公路环境保护有完善的组织、可靠的法规,还有十分敬业的环保工作者,其环保行为贯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期、施工期及营运期,内容遍及自然生态和物理环境的各个方面,其思路是保护一切自然状态、地貌、水文和所有生物。我国目前的公路环保则多侧重于声屏障等摸得着见得到的环境保护工程,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只能尽力以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品种为主,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公路环保水平,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更需要领导者、决策者、建设者有先进的环保思想、环保行为。结语

按照交通部“十五”交通环境保护发展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到2005年,在交通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要由现在90%提高到98%以上;全行业基本实现国家规定的环境治理标准,油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率、油污水处理达标率均达到50%以上。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

希望拙文在此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 [JTJ/T 006-98]

(3)刘书套.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篇二

1.1 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2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 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 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 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 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 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1.3 公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 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 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1.4 公路环保功能

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1.4.1 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 结合造地

还田与疏导排水, 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 可使工程稳定坚固, 外观顺适优美, 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1.4.2 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 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 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1.4.3 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 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1.4.4 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

固性有特殊的作用, 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 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1.4.5 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 减少了水

土流失, 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1.5 公路环保措施

1.5.1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 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1.5.2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

1.5.3 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

护条款;

1.5.4 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

1.5.5 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

1.5.6 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1.5.7 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a.生态环保。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 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 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 计划取土, 及时还耕, 及时进行景观再造;在雨水充沛地区, 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 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b.噪声防治。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 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 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 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 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注意机械保养, 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

c.大气污染防护。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 相距200m范围内, 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路面施工, 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 既方便生产, 又须符合卫生要求;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 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d.水污染防治。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 并采取措施, 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 不直接排入水体;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 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1.5.8 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a.交通噪声防治。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加强交通管理, 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 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b.大气污染防治。路边植树绿化。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 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 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c.水污染防治。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 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 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d.潜在风险及农作物污染防治

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2.1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我国目前只做前两项工作。通过对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 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2.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目的

2.2.1 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活动可能带来

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预测并评价其未来影响范围和程度, 为合理选线提供依据;

2.2.2 通过损益分析, 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

并反馈于设计, 以减轻和补偿公路建设项目活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2.3 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产管理和环境

管理提供依据, 为路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环保规划提供依据, 为决策者提供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科学依据。

2.3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国际通行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及公众参与等。

目前,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为上述前四项。

2.4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期限

我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以“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为范围, 特殊情况下, 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2.5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线长面广的特点,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般采用点线结合, 以点带线, 突出环境敏感点、敏感区域的评价方法, 对大气、噪声环境采用模式计算和类比分析法, 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则采用调查分析法。

2.6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效果界定

一个有效的运输系统应当是其所产生的社会净效益最大, 即用最少的资源成本取得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效果, 同时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一是处理环境污染的多少及保护环境空间的大小;二是采取的措施能满足国家规定标准的程度有多大。

3 结束语

为实现这些目标, 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 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 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 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S].1989.

[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篇三

【关键词】高速公路 建设项目 生态环境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U41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44-01

一、引言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速公路是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产物,高速公路建设加快了不同区域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大规模的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提高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也加剧了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的特点,在其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对高速公路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高速公路周围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重建逐步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系统的阐述了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历史沿革,重点分析了高速公路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尽量减小、保护生态环境的防护策略,研究结果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探究我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发展的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高速公路开始在我国建设,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大规模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稳步发展,近年来国内加大投资,加快高速公路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到2008年年底,据统计,中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73万公里,达到建国初期的46倍;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公路建成48896公里,比例达到规划里程的56.5%;根据国家重点公路规划与国家主干线发展规划,至2010 年,中国新建的高速公路就达到24000公里,规划预计2020 年建成约 8.5 万 km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发展,极大地缩短了省市之间与重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不同区域间相关人员、技术、商品以及信息的交流速度,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为拓展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前期输入条件,同时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生存的能力,为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高强度的作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依据历年来的建设实际情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对所在区域或相邻区域内的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是实质性的,对大气环境、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水环境、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空气污染、声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探究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涵盖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项目中取土挖方、土地的临时和永久占用、及其作业等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造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其关键的影响因素,其一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永久占地彻底改变了土地的利用功能,减少了生态绿化面积,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以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系统总的生产量降低;其二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造成了部分水土流失,高速公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路基防护工程、路基开挖、取土、采石采砂、桥梁架设、临时设施搭建以及施工便道等一系列工程,致使原地表形态改变,土地表层的抗蚀能力降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三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对所在区域与相邻区域的植被与其他景观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在主体工程施工、材料开采、取弃土场、材料堆放以及运输便道过程中都会对原有地面进行开挖或填筑,施工期间造成土层地质的改变,土壤的供给能力发生变化,导致施工地区的植物生产能力下降,不可避免地会对景观造成影响,现代化的景观别致,告别了绿色农田的田园景观,新建的景观被公路带蜿蜒分割,高山的地形地貌也渐渐人为的改变,切断了自然风光的连续性。其次是对高速公路路域居民的生存、生活与人际关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速公路开通后是全封闭的,公路附近的居民不能随意穿越高速公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生产体系。最后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的土地利用,地质、水文环境,水土资源,沿线声音环境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保护生态环境的防护策略

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营运等各个阶段。高速公路建期间要实施全过程的环境保护,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探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保护生态环境的防护策略,首先对选址方案进行系统优化。实践工程在高速公路选线、滑坡治理及其边坡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周围植被的有效防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进行环保的专题研究,注重景观与绿化设计。强化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的专题研究,在保证在建工程安全稳定的大前提下,改善、美化道路景观,减少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防护工程的设计要求,解决防护工程的关键技术。在实际工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地质环境的外在环境的影响,开展特殊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的研究,优化设计方案,选择经济性好、施工方便的最佳防护的设计方案。

五、总结与建议

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为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现代社会,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非常重视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在实践工程中需要提出生态防护工程的设计要求,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原则,尽量采用生态工程的技术,解决防护的关键技术,建立稳定的路域生态系统,进行环保的专题研究,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革,张绪宏.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10):50.

[2]孟繁萍,段丽杰,任建锋. 浅析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减缓措施[J]. 中国科技信息,2010,(23):22-23.

[3]张明.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措施[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2,(01):96-98.

4.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篇四

浅析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

在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只有做出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正确分析,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本文着重从占用大量的土地和耕地、产生水土流失、对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四个方面,论述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作 者:王军 作者单位: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刊 名:山西水土保持科技英文刊名: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ANXI年,卷(期):“”(1)分类号:X171.1关键词:公路建设 生态环境 人为水土流失 生态敏感地区 生物多样性

5.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篇五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中的功能

本文阐述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内涵,从环境与经济复合系统的角度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内涵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在综合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途径.

作 者:王冬朴 马中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刊 名:环境保护 PKU CSSCI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5)分类号:X8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功能分析

6.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篇六

张石高速公路保定段公路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通过张石高速公路保定段的建设实践,总结高速公路建设对声环境、水土保持及文物古迹的`影响及保护措施,其经验值得类似工程借鉴.

作 者:李平作者单位: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河北,石家庄,050011刊 名:交通标准化英文刊名:TRANSPORT STANDARDIZATION年,卷(期):2010“”(7)分类号:U412.366关键词:高速公路 声环境 水土保持 文物古迹 保护措施

7.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篇七

环境与发展作为当今全球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拥有全世界1/4的人口以及全世界第一的能源消耗量[1]。特别是我国的基础建设,消耗了世界上对大比重的水泥以及钢材。而公路工程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的影响极其显著[2]。

由于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起步较晚,所以关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分析方面的研究要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在环境评价分析研究方面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极大的研究成果: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我国许多学者针对利用公路两旁植被的绿化程度评价公路对生态环境影响这一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

(2)景观环境影响评价[4]:由于公路工程要在满足交通运输的使用时同样要满足与当地自然地形地貌相结合的要求,我国在一段时间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3)环境综合影响评价[5]:随着我国技术实力的逐渐发展,我国逐渐针对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逐渐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因素研究,并针对环境综合影响评价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

1 公路建设环境影响分析

对公路建设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在彻底分析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对公路建设工程对环境影响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通过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研究我们对影响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研究。

1.1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特点研究

公路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影响因素极为复杂。但是根据常年工作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分为以下两类:

(1)影响时效: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时效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时效相同。并会随着施工强度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当公路进入运营期后,影响时效的变化会随着车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并贯穿整个运营期。

(2)影响形态:不同的工程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形态。公路工程由于其自身独特的结构形式对环境的影响形态也有着自身的独特性。由于公路自身的带状几何特性,公路对环境影响形态主要为带状影响形态。

1.2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

根据我国关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定义并结合实际情况,公路建设工程主要对以下几点环境因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社会环境影响:公路的大量建设必然会占用大量的耕地以及土地资源。而公路建设在保证了居民的出行便利时同样会对一些村庄或者社区产生割裂现象。进而导致居民的出行方式变化,聚居方式变化以及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

(2)生态环境影响:修建公路会对原有的地形地貌产生较大影响。大量的土石方开挖以及边坡护坡的建造会对原有地表的植被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排水设施的建设,公路工程范围内的整体生态环境会随着公路的建设产生整体变化。

(3)声环境影响:由于公路工程独特的建设方式以及使用条件,声环境成为了公路工程对环境生态影响较大的影响因素。声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中的影响以及运营期的影响。

2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研究

为了有效地进行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量化评价,必须要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对影响因素的影响量进行数量化调整。

2.1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研究

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体系构建原则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常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设定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保证内在指标不但可以保证内在联系也要避免出现重复指标;

(2)代表性原则:由于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因素较为复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保证指标具有明显的代表性。

(3)系统性原则:由于公路建设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在构建指标时要保证指标具有系统性原则,保证在评价时可以保证评价体系的系统性以及全面性。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指标确定

由于公路是一条带状构筑物,所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复杂。所以在进行指标体系构建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原则性要求。本文根据作者常年工作经验将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五层二级指标结构进行构建:

(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为第一级别指标,分别包含社区发展影响、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民众生活质量等二级指标;

(2)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为第一级指标,包含野生动物影响、绿色植被影响、水土流失影响、自然景观影响等二级指标。

(3)声环境:声环境为第一级指标,包含了施工噪音以及运营噪音等二级指标。

(4)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为第一级指标,包含了石油类影响、悬浮物影响、氨氮类影响等二级指标。

(5)环境空气:环境空气为第一级指标,包含了沥青烟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影响、二氧化氮的影响等二级指标。

关于环境体系的使用,要随着公路工程实际项目地点来进行排序。五个层次可以随着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重分别为0.3、0.25、0.2、0.15、0.1。通过对评价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最终评分。

3 结论

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系统是一个较为宽泛并且复杂的评价系统。本文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对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

(1)根据实际公路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特点;

(2)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特点对公路工程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

(3)在考虑了公路工程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后,进行了相应的影响评价体系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的原则;

(4)根据指标评价原则,构建了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并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保证了环境影响体系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Sherwood B,Burton J,Cutler D.Wildlife and roads:The ecological impact[M].Imperial College Press,2002.

[2]朱照宏.道路交通科技发展趋势[J].科学,1997,49(3):38-39.

[3]晏晓林.基于公路环境保护的GIS应用与开发[J].中国公路学报,1998,11(4):33-37.

[4]董小林.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环境评价[M].北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8.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初步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

一、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在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后的环境评价,它以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模型及参数的合理性,研究实际情况与预测情况产生偏差、误差的原因;对环境影响评价所采用的方法、标准以及其它相关内容的整体工作进行检查,并分析环保措施的实施状况和运行效果等,它是一种全面准确地反映工程建设项目对沿线及周围环境的实际影响并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的技术手段。

二、国内外开展项目后评价现状

国外开展建设项目后评价起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当时,世界银行作为一个国际开发机构,在大量投放开发性项目基金贷款过程中,实施了一种包括"项目的总结评价制度"、"项目完成报告"、"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后评价制度,世界银行依据自己对项目卓有成效的管理,不仅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而且对世界各国的项目后评价工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意义

进行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有利于:

(1) 真实反映高速公路建设前后沿线地区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验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结论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加强对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工作,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健康发展,检查和监督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建设单位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以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增强评价单位的法律责任意识,从而提高环评质量、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建康发展。

(2) 准确判定高速公路建设中环保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及环保设施的综合效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在工程建设项目准备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的,随着高速公路的施工至运营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的实际条件(无论是施工条件还是沿线地区环境条件) 有可能发生变化,原来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会出现某些与运营后实际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根据环境影响后评估对原有环境保护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 提出解决办法或补救(减缓) 措施是十分必要和有现实意义的。

四、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内容及步骤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与一般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同, 它往往突出表现为评价范围广和不确定因素多。高速公路对环境影响的特点是线形的带状影响, 其长约为几十公里或数百公里、宽几公里或几十公里, 在这个范围内, 其环境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也是多变的。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的内容及其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回顾

回顾包括高速公路环境回顾评价和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

1、高速公路环境回顾评价

环境回顾评价是通过收集的资料,对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建设前某一历史时期的环境质量进行的回顾性评价。环境回顾评价根据收集过去积累的环境资料,包括监测资料和调查资料等,进行环境模拟,推算出过去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回顾评价是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估、分析当前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推测未来环境发展趋势的基础。

2、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

高速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等可能对沿线地区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在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消除或减缓由于建设和开发活动对环境产生不利和负面影响的措施和对策。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很多,涉及的范围很广。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评价拟建高速公路可能对沿线地区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和采取的对策措施。高速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是进行高速公路环境影响验证不可或缺的资料。

(二)高速公路环境现状评价

现状评价一般是根据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几年中的环境资料,特别是目前的环境监测和调查资料,对一个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评定,对其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现状评价的条件和现状评价时所采用的方法、计算模式等都尽量做到与预测时一致或相近,以便于现状评价数据和原预测数据的对比。环境现状评价是环境影响验证的基础资料,同时又是制定环境规划、进行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

(三)高速公路环境影响验证

1、有关工程概况的验证与分析

验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发生较大的变更,以致使环评报告书的内容和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由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允许高速公路运营后对沿线地区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污染状况与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2、环境影响评价要素验证与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要素的验证主要包括对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等环境评价要素的验证。对评價要素的验证要突出重点,对那些敏感区的敏感要素进行验证,这也体现了对预测技术使用是否合适、环境影响预测应用效果是否明显的验证。

对高速公路环境回顾评价、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结果采用图表等形式进行对比、验证和分析,判断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揭示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发展的过程,找出与现状评价结果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改进的建议。

3、控制对策的验证与分析

一方面验证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建议和措施是否合理、适用、有效, 能否满足高速公路施工期、运营期减少环境负面影响、控制新污染源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环保措施运行管理的检验以及对环境管理机构、制度、监督监测等对策建议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验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验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为进一步提出补救措施和监督管理建议提供依据。

五、结语

(1) 环境影响后评估工作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能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有利于深化执行"三同时"制度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2)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工作可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部门或有资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承担,但不能由评价单位自评, 要进行资格认证和分级管理。

(3)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的结论可作为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整改的技术依据。

(4)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是一项复杂而且又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在我国,此项工作的开展刚刚起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它对促进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又是一种更加积极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模式。这一工作势必会在今后的几年中得到迅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传明.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估初步研究[J].公路,2002,(12).

[2]李淑琴,刘志新.高速公路项目后评价方法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12).

[3]高速公路建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Z].交计发[1996]1130号.

[5]建设项目后评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9.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措施 篇九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措施

从保护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噪声污染及防范水质污染等方面提出了公路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并介绍了廊涿高速公路永定河特大桥采取的`环保措施新方法.

作 者:陈淑玲 作者单位:廊坊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处,廊坊,065000刊 名:交通科技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009“”(z1)分类号:U4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保 污染 措施

10.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篇十

摘 要:目前已经有80多个国家拥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总通车里程也超过了20万公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构建起了自己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不但代表着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发展以“快速、安全、经济、舒适”为目标,但是在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同时,它对于环境保护却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境

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毁林占地,高速公路多建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又多以平原为主,沿线一般都是村庄和农田。高速公路对土地的占用是永久性的,我国的高速公路以四车道和六车道为主,每一千米高速公路的占地面积就达五、六平方公顷左右,另外高速公路常常会贯穿大部分的村庄,居民的从新安家也会占用大部分土地。高速公路的占地势必会引起居民开荒毁林种地,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植被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一平方公顷的植被每天可以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0.73吨的氧气,而农作物每平方公顷每年才能释放3-10吨的氧气,以农作物代替天然的植被势必会破坏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

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公路沿线服务设备的污水排放、垃圾制作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公路的修建肯定会带动加油站、修理厂、饭店的建造,这些服务设备不仅会占用土地,还会引起水污染并制造垃圾;修建公路就相当于修建了一条穿越沿线地区的大坝,会改变原有的水流走向,虽然一般的施工方都会修建涵洞来改善这个状况,但是还是有很多地区的排水会受到影响,积水内涝,会使土质发生变化,影响作物生长;目前汽车使用的多为含铅汽油,尾气排入大气后会通过雨水而落入土壤,进入土壤中的铅一部分会渗透到地底层和地下水中,另外一部分则会被土壤颗粒吸附进入植物体内。这样日积月累,势必会对地球的化学平衡造成很大的破坏,而且随着食物链的发展,这些化学物质将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二、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对大气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建设物资在运输和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另外一方面是沥青经过加热、胶结等工序会产生沥青烟。粉尘的含量主要与施工地的气候、颗粒大小、物资质地等有关。沥青烟的主要成分有含碳颗粒、氮氧化物、苯化物等,路面沥青铺设完后在三个月内还会挥发有机性物质。

施工中熔化槽附近的污染程度测量

污染物

距熔化槽1m

5m

25m

50m

80m

苯并芘(ug/m3)

1.306

1.012

0.052

0.026

0.011

总悬浮微粒(mg/m3)

3.744

1.630

0.785

NOx(mg/m3)

0.064

非甲烷总烃(mg/m3)

4.030

营运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和汽油挥发,车辆排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有烟尘、一氧化碳、含铅物质等。汽油车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较大,柴油车则主要排放二氧化硫、甲醛类污染物质。含铅物质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停留在空气中,且扩散的高度较低,一般都停留距路面高度五十米以内,而且这些污染物的光解、热解速度较慢,会对大气产生较为持久的污染。

三、对声学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的噪声污染会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但是它的影响带来的后果却是长期的,噪声会使得习惯宁静的居民和动物产生不安的情绪,对居民的生理健康还有心理健康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营运期的噪声污染是长久性的,它主要在于车辆运行中车体与地面的摩擦、车内零部件的撞击、车辆的.鸣笛等。车辆产生噪声的大小与车辆的车型、速度、路况有关,一般来说车辆的型号越大,车速越快产生的噪声也越大。在白天噪声可能使得居民无法正常工作,动物焦躁不安,有时司机的鸣笛声可能会惊吓到居民和动物而发生意外事故;夜间的噪声会影响居民的睡眠质量,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实在睡眠中,没有高质量的睡眠对人类的心理和生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对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于雨水的冲刷导致粉尘和化学品等进入河中,影响地表层的水质,增加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物料、机油、建筑垃圾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水中,在路面沥青的铺设过程中,沥青废水和各种化学物也都会流入水体,在一次降雨中,平均每单位面积的雨水中会有6.8g的SS污染物,有5.2g的CODcx污染物质,石油类的污染物质会有0.132g,原本纯净的水中增加了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它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营运期的水体污染则来自于车辆运输物料的散落、汽车尾气的排放、车辆的漏油;在一些严寒地区,降雪量较大堵塞路面的时候,交警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常常会进行撒盐处理,雪融化后回带着这些盐流进农田和地表水中,对水体的含盐量有很大的影响;交通事故中的漏油、漏气等也都会对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五、总结

高速公路的建造对环境保护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类无法阻挡社会发展的脚步,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促使来将这些污染降到最小,从公路的选址、建设的规划、建设期、营运期等阶段,我们都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尽量的避免。

参考文献:

[1]闫百兴、刘景双.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以吉长高速公路为例[J].农村生态环境.(13)

11.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篇十一

引言

高速公路以其舒适、安全、通行能力大、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对人们的出行、运输行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任何发展都伴随着负面效应,高速公路施工对周边自然环境必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的影响,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严峻。怎样解决高速公路建设时产生的环保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预防环境污染,保护高速公路沿线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使用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项严峻任务。

高速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当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必然的对自然界产生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具有施工地域分布广、自然环境涉及全的特点。其施工造成的环保问题相比其他建设性工程更加严重。

◎高速公路建设中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在早期规划时,如果设计单位对路线选择不当或对地域环境调查不详细,就会破坏沿线自然生态环境。比如,近来跨河道设计多是将河流裁弯取直,根据洪水频率等技术指标计算出桥梁的经济跨径,这样设计虽然降低了工程造价,但却忽略了其对流域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施工建设阶段,若施工单位对环保工作不重视,就会破坏高速公路沿线原有的自然结构;后期运营期防护不当又会造成水土流失。此外,高速公路条带状延伸也会破坏沿线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文化损失。表现如下:

1、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2、对声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夜间施工机械噪声。

3、对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挖泥、取砂、材料冲洗引起水质混浊,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及油料泄漏造成油污染;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垃圾直接排入水体;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因保管不善造成进入水体。

4、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灰土拌合、扬尘、沥青烟、废气。

5、对社会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临时占地及施工作业对周边农田的损坏;对沿线河道、人工渠道的施工干扰、加重了地区道路的负荷。

高速公路全过程的环保措施

探讨环境保护工作应按照事前把关、过程检查控制和竣工验收总结三个环节,以“预防为主”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在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的不同时期,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针对其不同特点需要采取不同措施。

◎高速公路早期立项和建设单位筹备期间的环保措施

从高速公路项目立项到能够满足要求运营通车,环境保护的理念要涵盖每一个方面。首先从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应将公路设计与环境设计相协调,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其次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单独进行环境保护设计,不能盲目减少工程造价,设计思路上要采取一些简单但造价较高的环保措施。比如当公路跨越河流时,尽量保持河道的原始状态,增大桥梁跨径,避免桩基过密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在招标书中纳入国家及行业,甚至沿线地方要求的环境保护条款,在今后的高速建设中应对产生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地补偿措施,如需占用自然物貌,采取占用多少就在附近补偿同样面积或更大面积进行环境修复,使当地的生态功能尽可能小地受影响,恢复建设前的优美质朴的自然风貌,保持生态平衡。

在施工阶段,进行重点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环境监理;在竣工验收阶段,监督单位和建设单位必须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提高环保所占权值评分。

◎高速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1、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环保政策,严格遵守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有计划地取弃土,及时恢复耕地,设计挖方尽量进行纵向调配利用,采用集中取弃土方式设置土坑、弃土堆及弃渣场。在雨水较多地区,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滑坡,冲坡等问题的产生。在路基附近地面水较多的部位,及时设置临时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施工完毕后,及时将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农耕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农耕土土推平,及时进行复耕。

2、高速公路建设时减少对周边中的噪声。施工料场、拌和站应在空旷地区进行建设,尽量远离环境敏感点,比如村镇、医院、学校等,如在村镇附近,应尽量少安排夜间施工。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高噪声机械操作,减少工作的时间;对接触噪声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头盔、耳塞等,重视对工人的保护。(3)重视高速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裸露的坡面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对此,我国多数地区采取以绿化为主的防护措施,以控制面蚀和沟蚀的形成,但对某些地区,单独的种植草皮并不适合当地环境,如果不区分环境单纯地进行绿化,并不能完全解决。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对于公路路面径流,我国已逐渐重视了侵蚀控制,但由于忽略了泥沙沉淀控制,致使工地附近的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甚至造成了不可逆的环境劣化。在今后的公路工程建设中,不应采用分散漫流方式,而是采用集中汇入污水管,先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设置土工布过滤帘,经充分过滤后再排入水体。(4)高速公路面层施工时注意减少污染排放。目前高速公路路面大多采用沥青混合料面层。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中有严重的挥发性,沥青摄入量过多对人体会有一定危害。所以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应设在居民区等人群聚集环境以外的下风向处,不仅方便生产,而且符合卫生要求,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采用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运输过程中对材料要加以遮盖,避免热料挥发。(5)高速公路建设施工沿途的水污染防治。明确各种对环境有污染的材料出入库管理。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将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不能直接排入沿线河流等低坡地带。对跨河桥梁施工机械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

◎高速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1、注重高速公路沿线交通噪声防治。对高速公路附近的村镇和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设置声屏了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等,并在城镇沿线的路段禁止鸣笛并设置禁鸣标志。

2、重视行车安全和减少各种潜在风险。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监控,防止事故发生。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在高速收费站、服务区、养护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在特殊天气下,合理安排高速通行状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封闭、限流等措施,避免车辆拥堵造成潜在行车风险。

3、注重沿线的绿化,在靠近高速公路两侧,特别是跨村镇路线附近密植树木、边坡种植草皮,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过往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减少大气中的粉尘含量,又可起到美化周边环境,改善路线景观的作用。严格执行《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管理制度(暂行)》,利用收费站对过往车辆尾气排放状况进行抽查,禁止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结语

虽然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难免破坏自然景观、自然环境,但通过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行业内建立健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让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律的框架下得到切实执行和贯彻,并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这个世界高速公路大国成为一个公路环境保护的典范。

12.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篇十二

关键词:生态影响,生态对策,高速公路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的加快, 高速公路的建设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我国各个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日益蓬勃。毋庸置疑, 高速公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区域间合作、投资环境、生活水平及刺激高速公路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等。但是,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日益发展, 其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不但会破坏自然资源、占用耕地及生物生境,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破坏文物古迹、人文景观等。为了更好的处理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问题, 有必要对高速公路建设引发的生态影响进行相关研究, 及时解决产生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用来指导高速公路的设计与建设, 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高速公路建设生态影响研究

1.1 对沿线植被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自然植被的破坏程度较大。一般情况下, 只要是高速公路经过的地方, 如灌木林地、公园及森林等, 就会对植被造成破坏。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对线路要求非常高, 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因施工而占压土地, 原生植被往往被严重破坏, 并且在短期内无法恢复生境, 同时由于人工植被并不能在短期内快速有效的修复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的破坏, 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另外, 高速公路也间接的对植被产生影响。资料表明, 水盘公路全长91.5km, 共占用地823.6km2, 其中永久性占地约560.3km2, 临时性占地约263.3km2, 如此大规模的占地必定会破坏沿线的植被。

1.2 对景观生态的影响

研究认为, 在宏观的地域尺度上, 对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微小,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 随着研究范围的逐渐缩小, 高速公路建设对景观生态的影响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因此, 在研究高速公路建设对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时, 应该把重点研究区域集中于高速公路沿线建设区域, 而在大尺度上研究意义不大。

1.3 对动物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往往会把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一分为二,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部分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 但不一定会阻断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研究认为, 高速公路两侧200~300m范围内的噪声污染及大气污染, 往往会影响高速公路两侧森林中的动物年龄比、繁殖率习性及鸣鸟的性别比。同时, 高速公路建设会改变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觅食范围、活动区域及迁移路线等, 也会在短期内对动物种群的数量产生可恢复性的影响。

1.4 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1.4.1 耕地损失

通常情况下, 单线铁路区间正线平均用土地约为5.4hm2/km, 双线平均用土地约6.0hm2/km:一般公路平均占地约2.0hm2/km, 而高速公路在平丘地区平均占地则高达9.4hm2/km, 以上数据表明高速公路占地面积非常大。另外, 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 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性质,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土流失, 并导致土壤肥力降低, 土壤团粒结构发生改变。

1.4.2 农业生产

高速公路建设永久性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剧耕地资源缺乏的不良状态。研究认为, 高速公路建设会造成高速公路建设沿线地区的农民经济收入有所降低, 但是与高速公路建设对县级以上行政单位农业产量的影响相比, 其对农民个体的影响比较严重。

由于临时性施工占地, 如拌料场、施工便道及临时住房等, 在短期时间内会降低甚至使农业产能完全丧失。但是, 这些仅在临时占地时间段, 施工结束后经清理和修复, 土地基本上可以恢复原有生产能力, 并不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永久性的破坏。

2 生态影响防控对策研究

2.1 树立生态公路理念, 建设生态高速公路

生态高速公路是指建设工程与环境生态工程按照系统最优化结合起来, 在完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同时, 进行改良环境结构、减少污染、降低噪音的生态工程建设, 使公路交通设施周围景观尽可能的融为一体, 形成美化国土、保护自然、改良环境和抵御灾害的带状公路生态系统。生态公路建设应该严格遵循节约用地、连续性、稳定性、保护自然植被及恢复生态环境的原则, 通过整体和区域规划、景观规划、合理布局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等, 并结合科学、合理、先进的施工工艺。

2.2 防治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对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公路建设者应该坚持依法建设、依法管理, 从而提高的水土保持责任意识。防治水流失的主要技术手段有控制坡面侵蚀、控制泥沙沉淀、选择合适的护坡植被及科学搭配植物等,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 应以种植乡土植物为主, 不但能够减少外来植物入侵, 而且还能够能减少后期养护;采用浆砌片石进行护坡处理时, 可以考虑与其它植物防护措施相结合, 如采用石砌网格护坡时, 尽量在其中间种植草皮。另外, 在深挖高填路线的路基施工中, 路基两侧应首先建设雨水导流和收集沟渠, 将冲刷路基的泥水引至沉淀池, 防止大规模水土流失。

2.3 优化高速公路建设的全过程

对高速公路全过程进行优化, 主要包括对路线的优化、保护自然资源、降低污染及加强环境管理等。其中路线优化主要是指通过比选, 从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沿路线分布的特点出发, 合理的选择出对周围环境敏感性最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最优的路线方案;保护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对高速公路沿线的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如避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食源、水源、繁殖季节、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保护措施等;降低污染主要包括控制车辆的废气排放量、完善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运输的管理措施及降低噪声污染等;加强环境管理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的环境评价、监测及相应的交通环保法的制定与实施。

2.4 制定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决策、建设及建成后的全部过程中, 都应该借助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和经济手段, 从而尽可能的保留当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避免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 就有必要制定与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而使高速公路的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经济效益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化、法制化。

2.5 建立生态防护林

高速公路两侧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 研究认为高速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不宜种植农作物和发展林果业, 更应杜绝蔬菜或食茎作物, 以降低污染物对人类的影响。资料表明, 高6m、宽10m绿化带可使高速公路两侧大气颗粒物降低65%, 而高12m、宽25m的绿化带可使有毒物质含量降低75%。因此, 为防止污染源扩散和降低污染, 可以在高速公路两侧建设具有生态作用的防护林带。在生态防护林带的建设过程中, 必须考虑植物本身抗污染能力、净化能力及植物物种间的关系, 植物与动物的关系等, 建成的防护林带, 必须有利于高速公路沿线原有生态平衡或新生态平衡的创建。

3 结语

高速公路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它加速物流、信息流、能量流的运动与周转, 对于促进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高速公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建设过程中穿越的地域长、生态类型多, 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而复杂, 所以有必要考虑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保护, 应着眼于长远利益, 严格遵循保护生态的优先原则, 保持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生态及水土的稳定, 并且要结合一定的人工措施尽可能的恢复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景观, 同时要在最大限度上节约土地资源。

因此, 高速公路的建设应该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建设期间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连文前.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及对策[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7, 19 (3) :60~62.

[2]曹力媛.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 2002 (2) :7~8.

[3]朱罡, 程胜高, 余伟.建设“生态高速公路”的方法初探[J].自然生态保护, 2003, 6 (12) :31~34.

13.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 篇十三

一、基本情况

规划实施单位:海南省交通运输厅

区域范围:根据国际旅游岛发展趋势分析以及“省部共建”要求,拟建设旅游公路共计1102.49km,其中“十二五期”共30条,679.79km。依托干线公路,建设一条环岛滨海旅游观光公路,连接并展现海南东西部不同地区、不同海岸的景观特色,可使旅游资源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展现。规划拟建滨海旅游公路15条,共459.93km(不含旅游公路大桥),占旅游公路规划总里程数的41.7%。规划拟建山地雨林旅游公路共计347.3km,占旅游公路总里程数的31.5%。按特色类型分,山地旅游公路以自然特色为主;按功能类型分,以干线至景区公路为主。规划拟建滨河沿江旅游公路共95km,除万泉河沿河旅游公路外主要于十三五期建设。按特色类型分,主要以自然、视觉特色为主;按功能类型分,主要以景区内部公路为主。规划拟建其它旅游公路共199.16km,其中十二五期拟建129.16km。按特色类型分,主要以文化特色为主;按功能类型分,主要以干线至景区公路为主。

规划水平年:本规划基年为2009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特征年为2015年、2020年。规划分近期、远期两个阶段: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规划目标:海南旅游公路发展目标是:“打造一个体系、提升三类水平、突出五大特色、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打造一个体系”:依托全省现有及规划的公路网,打造国内第一个省级旅游公路体系,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的17大旅游景区和22个特色旅游小镇通达性达100%。

“提升三类水平”:配合国际旅游岛建设,重点提升公路旅游设施服务水平、公路景观环保水平、公路旅游信息化水平。

“突出五大特色”:旅游公路建设重点是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突出视觉、自然、历史、娱乐和文化等五大特色。

“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分期、分段建设以沿海观光为主的旅游公路,配套完善观景点等旅游设施,最终形成环岛滨海观光公路。

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新改建近700km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公路,东部滨海观光旅游公路基本建成。

到2020年,新改建旅游公路达到1000km以上,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的17大旅游景区和22个旅游小镇通达率100%。

环评编制单位: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二、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与减缓措施和对策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在各种生态系统中,耕地内旅游公路最长,路段长度为332.08km,占规划总里程的30.12%;其次为防护林、灌丛、热带季雨林和草原,路段长度分别为216.5km、164.7km、153.64和140.1km,分别占规划总里程的19.64%、14.94%、13.94%和12.71%;数量最少的为用材林、红树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路段长度分别为10.07km、7.03km和2.32km,分别占规划总里程的0.941%、0.64%和0.21%。

耕地、防护林、热作园及经济林、用材林等人工林生态系统内的路段长度为598.65km,占规划总里程的54.3%;草原、灌丛等天然生态系统内的旅游公路长501.38km,占规划总里程的44.84%。

在自然植被中,旅游公路涉及的木麻黄防护林,陆均松、稠木、子京群落山地雨林,枫香、黄牛木-蕨菜群落等8种灌丛,蝴蝶树、青皮、油楠群落等4种热带季雨林、白茅、扭黄茅、蜈蚣草群落等4种类型草原路段较长,红树林较少。

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滨海旅游公路,石梅湾至大花角滨海旅游公路,水口庙至南湾猴岛滨海旅游公路等12条公路穿越个别自然保护区;有江东至铺前滨海旅游公路,文昌滨海旅游公路等8条公路与保护区之间距离在1km之内;棋子湾滨海旅游公路,龙滚立交至凤园村旅游公路等5条公路与保护区之间距离在1~3km之内,其余17条公路与保护区之间距离在3km之外

微度侵蚀的规划路段长度为1010.49km,占规划总里程的92%,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内路段长度分别为57.7km和33.2km,仅占规划总里程的5%和3%,规划路段水土流失现状以微度侵蚀为主,表明本规划实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轻微;位于水力侵蚀类型内的路段长度达1022.49km,占规划总里程的93%,位于风力侵蚀类型内的路段长度达78.9km,仅占规划总里程的7%。旅游公路发展规划中有7条路段,共计181km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16.4%;旅游公路发展规划中有12条路段,共计314.86km位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28.6%;旅游公路发展规划中有22条路段,共计589.03km位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53.5%;1条公路16.5km路段位于非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1.5%。旅游公路发展规划中有15条路段,共计489.53km位于地质灾重点防治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444%;旅游公路发展规划中有16条路段,共计383.3km位于地质灾害此重点防治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35%;旅游公路发展规划中有11条路段,共计228.56km位于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20.6%。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旅游公路规划对水体的影响主要是公路路面径流和服务设施等产生的生活污水。

五指山水满至南圣旅游公路等4条旅游公路穿越4个饮用水源保护区,1条公路距水源保护区较近。对于穿越水源保护区的路线需要进行方案调整,靠近水源保护区的公路在下阶段设计中注意避让水源保护区。

博鳌核心区沙美内海滨海旅游公路、石梅湾至大花角滨海旅游公路、水口庙至南湾猴岛滨海旅游公路、叉河互通至霸王岭旅游公路、霸王岭至王下旅游公路、白沙细水乡至琼中黎母山镇旅游公路、保亭迎宾桥至七仙岭旅游公路、琼海万泉河沿线旅游公路、万宁尖岭旅游公路、母瑞山至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旅游公路、儋州滨海公路、五指山水满至南圣旅游公路、昌化江沿线旅游公路13条公路涉及到万泉河、龙滚河、太阳河、大山河、陵水河、石碌河、南尧河、南湾河、龙尾河、珠碧江、山鸡江、南圣河、昌化江13条河流,其中万泉河、陵水河、南尧河分别有3条、2条、2条旅游公路跨越。

(4)公路建设不属于水污染严重的项目,其主要污染源来自于施工期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运营期服务设施生活污水及路面径流。只要在建设和运营中采取加强管理,并采取相应径流收集处理设施,旅游公路规划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水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42条旅游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共有敏感点90处。

规划实施期,旅游公路建设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的作业环节主要有灰土拌和,混凝土搅拌,材料运输和装卸,土石方的挖、运、倒,车辆辗压土路带起的扬尘,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的尾气等,其中以扬尘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营运期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中42条旅游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共有敏感点90处。规划实施期(施工期)可能对规划公路附近声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混凝土搅拌机、震捣器,打桩机以及挖掘机等。

规划实施后对周围声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环节为车辆鸣笛与交通噪声。

4、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规划旅游公路充分覆盖衔接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及的17 个重点旅游景区和22 个特色旅游小镇中,并注重了景区与景区间,景区与游客集散枢纽间的衔接与串联,形成游客自选的多条旅游线路,有效的催进了海南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本规划中共有16条旅游公路建设可能会涉及到矿产资源中的黑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稀土元素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6中类型矿产资源的17个大型矿床、14个中型矿床和2个小型矿床。

5、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分析

本规划中的环境分析重点为为交通事故引起的油箱泄露带来的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但仍需考虑到极少数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车辆途经此路产生的危险品泄漏事故。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和应急结束。

规划实施的减缓措施和对策

本规划中尖岭立交至尖峰岭旅游公路与石梅湾至大花角滨海旅游公路2条公路不需要调整;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路与黎母山旅游公路2条公路进行自然保护区内部调整;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滨海旅游公路、水口庙至南湾猴岛滨海旅游公路、东方至棋子湾滨海旅游公路与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枫果山旅游公路4条公路进行外部调整;白沙细水乡至琼中黎母山镇旅游公路建议缓建;万宁尖岭旅游公路与六连岭革命遗址红色文化旅游公路2条公路缓建保护区内部局部路段;红坎瀑布旅游公路缓建缓冲区内部局部路段建设再进行保护区内部调整。

博鳌核心区沙美内海滨海旅游公路涉及到红树林生态系统,建议利用既有道路进行改建。

五指山水满至南圣旅游公路、万泉河沿线旅游公路、定安南丽湖旅游公路、岭口至南丽湖旅游公路及昌化江沿线旅游公路5条路段调出饮用水源保护区。

其他规划有关建议

建议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尽快制定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方案,减少旅游公路建设的制约因素。

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规划经过调整后,不存在法律制约因素,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较强支撑能力,污染排放可以控制在达标水平范围内,与相关规划协调,本规划合理。

三、评价总结论

“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建设的需求,以实现“打造一个体系、提升三类水平、突出五大特色、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为规划目标,本规划的实施能达到“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开通交通主干道连接旅游景区及景区之间的通道”的效果,本规划以充分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升级改建、适度进行必要的公路新建为规划思路及理念,提出的规划方案总体基本合理。但本规划中因自然保护区问题有1条路段需要缓建、7条路段需要局部调整,因饮用水源保护区问题有5条路段需要调整。在下阶段设计中,尽量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海防林、红树林、学校村庄等环境敏感点(区),严格控制旅游公路与高潮线的距离。

经过优化调整及下阶段设计中充分避让环境敏感点(区)并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规划不存在法律制约因素,规划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较强支撑能力,污染排放可以控制在达标水平范围内,与相关规划协调,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总体合理。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环境监督管理处

上一篇:我的数学与生活下一篇:留点感动在心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