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规划意见书

2024-08-27

学科规划意见书(精选8篇)

1.学科规划意见书 篇一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

韶关乐昌市第一中学地理学科反馈意见

一、主要成绩

1、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11位教师全部本科学历,有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2人。是一支团结进取、充满活力的队伍,能胜任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任。

2、教师能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等为依据,自觉更新地理教学理念。能较好地采用读图启发式、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较好地掌握地理教学策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分层教学。

3、倡导学生应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成立了天文、气候等地理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观测、考察、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一定成效,承担了校本课程《乐昌乡土地理》的编写与实施工作,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不断完善教学、教研常规制度,抓好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查等工作,努力使教与学每一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各备课组教研活动坚持“五有”(有领导把关、有时间保障、有中心发言人、有教学反思、有活动记录),钻透“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优化“两 1

法”(教法和学法),精选“两题”(基础达标题、能力拓展题),达到“五统一”(进度、教学目标要求、典型例题、单元练习、测试)。个人备课上做到“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内容较为科学、适度,教学手段直观多样,教学方法较灵活得当。注重学法指导,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交互活动比较充分,课堂氛围较宽松、活跃,评价反馈较及时有效。课堂教学质量总体较高。

5、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教研课、示范课等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论文,有的获市级奖励。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共同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6、注重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了地理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力争对教学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调节教师的教学。教师还通过教学反思、期末总结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在以“学分”评定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中提倡赏识教育。

7、教学效果显著。各年级学生达到了课程目标要求,学业水平也达到或超过相关要求,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模块考试合格率均在95%以上,优秀率保持在50%以上。近三年的地理高考成绩均居韶关市前列。

二、不足方面

1、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不足,青年教师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2、地理园、地理室等教学设施较陈旧、较落后,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3、课题研究水平需要大力提高。

三、发展建议

1、做好规划,选好苗子,采取措施,重点培养核心力量。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加强对外学习与交流,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努力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

2、尽力完善地理园、地理室等教学设施,并充分使用。

3、大力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研究水平。做到思路清晰,计划可行,过程有序,方法得当,措施有效,保障有力,管理规范,落实到位,解决研究的问题,实现研究目标,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评分

总分:88分。

签名:尹爱良

二0一0年六月二十三日

2.学科规划意见书 篇二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是卫生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天津中医药大学具有50年的办学历史,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水平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天津市中医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和中药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单位,是天津市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医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在国内外均有重要的学术影响。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占地面积和总建筑面积日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同时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中医药产学研基地和中草药实习基地都急需发展空间,鉴于学校所在的鞍山西道已无发展空间,开辟新的校区已成为当务之急。

天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位于静海县团泊新城,东临团泊洼水库,总规划占地面积154.9 hm2,可用地面积133.34 hm2。校园整体建设贯彻立足当前、顾及长远,整体设计、分批施工,合理布局、预留空间的设计方针,把新校区建设融入天津市整体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中,结合发展校园旅游景观产业和高端服务产业的理念和要求,把新校区建成以湖水景观为特点的花园式药用植物生态园、辐射全国的中医药产学研基地。

2 设计综述

天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在规划建筑建设风格上,既体现中国文化底蕴,又有先进设计理念,既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又要融入区域规划的现代中医药大学。新校区规划建筑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2.1 设计理念新颖别致

将新校区建成花园式大学,即以中草药为特色的主题生态药用植物园。将建筑、景观、教学结合起来,选用在天津市容易生长的药用植物,大面积的栽培,把整个校园建成天津市药用植物园。学校开设了中药资源专业和中药炮制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国家标准,在基地进行药用植物的种植、采收、炮制、储存,并可提供给附属医院临床使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形成了产业,同时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实习基地。

建设全国一流的天津市中医药博物馆。目前全国中医药博物馆已建有20余家,其中最多的文物展品仅2 000余件,而天津中医药大学已收集、购置了自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各类中医药文物近4 000件。博物馆内还要建设校史馆、名老中医馆、中医药对外交流馆和中药标本馆,其中中药标本馆包括腊叶标本,更以湿性保鲜标本为特色。整个博物馆不仅用于教学、科研,还将其作为天津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基地。

鉴于以上两方面,整个校区就可成为天津市的一个优秀文化旅游景点。游人可以参观博物馆,观摩、学习药用植物栽培,品尝制作的药膳,根据需要还可以将一些中草药保健品带回家,形成可观的校园产业。

2.2 建筑风格不落俗套

新校区具有优质的景观资源,以湖水景观为特点建成花园式校园,以院部为单位,团组式结构,功能分区合理,利于综合使用。整个校园建筑基本都是4层左右,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都比较低。各院部围绕中心湖建成院落式空间布局,高低相间,各院落间留出绿化空间。与大型现代建筑相比,院落式布局具有更好的亲和力、文化特色与地域特色。根据学校大的规划、理念和风格,各院部自己规划自己的区域,设计自己的建筑群,形成高低相间、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布局。

鉴于是建设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校区本身具有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功能,新校区建筑以新中式(现代中式)为主要建筑风格,或者说在设计中充分融入中式建筑元素。

大水面、大绿化、大文化;大气、洋气、现代、清新、靓丽;高低相间、错落有致、体现韵律和节奏;整个校区是以湖水景观为特点、中医药植被为绿化主体的中医药文化主题校园;是一个大学和园林高度融合的校园,既是一所大学,又是一座园林,水、绿、建筑相互掩映,同时与东侧10万亩的团泊洼水库相呼应;既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高等学府,又是天津地区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文化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和旅游景区。

2.3“馆”“园”“地”“院”相结合

新校区除了建中医药博物馆、植物园,还将建设中医药产学研基地,东侧建设第三附属医院,形成“馆”“园”“地”“院”相结合的格局。中医药大学的产学研基地将近300亩,规划建筑面积15万m2,本身就是一个大亮点。科技园是以中药产业为主,里面要设置中药GLP中心、研发中心、动物中心、示范生产线GMP和企业研究基地。周边绿化与生活区完全隔离开。整个大的产业园是独立的。这样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对外开放的国家中药现代化展示窗口。同时还要建成中药产业教学培训基地,吸引更多企业来投资。这样建成一个大型的培训中心。中医注射剂产学研合作组织挂靠在大学,目前大学牵头对30多个大品种中药注射剂进行改造,要将它做成向全国辐射的基地。

总之,产学研基地,药用植物基地,教学培训基地,对外服务基地,形成了一个大的园区,既是一个花园式的校园,又是一个产业园,同时产业与大学的教学紧密相关。学校融入到区域经济当中,又是一个辐射源,辐射到天津市、辐射到全国。加上中医药博物馆、植物园、第三附属医院,可以将新校区和静海县区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其周边文化教育基地和产业基地,服务于当地的文化、医疗、经济等方面。天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是体现中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的新时代高校校园。

参考文献

3.学科规划意见书 篇三

关键词: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强化;分析和探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33-01

新形势下,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我国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从当前来看,由于国家城市规划工作上取得的良好进展,虽然很大程度上为城市规划学科带来了极为关键的发展机遇,但就当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说,城市规划要想真正实现专业建设的阻力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传统城市规划方式在实际当中的应用,更是进一步将城市问题扩大化。针对这些情况,本文主要从如何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强化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等内容展开讨论,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现阶段国家的城市规划学科进展

城市规划学科,作为建筑学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早期的发展中,仅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了城市规划这门课程,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不过,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及城市化社会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规划课程日益彰显出重要作用。据了解,截至当前,全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超过150所.遍布全国的大部分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国家高等学院的城市规划教学体系已取得初步完善,不过受到各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限制,致使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需要予以更多的重视。

二、当前城市规划学科及其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课程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城市规划学科主要是从理工类、建筑类、农林类等专业发展而来的,在课程的设计上,主要将重点落在对技能微观形态的设计,以及操作技能的培养工作上,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宏观上分析城市问题的能力有限,不利于城市规划的专业建设。一般来说,城市规划的重心主要是围绕“城市”为主的,需要相关人员在掌握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自然地理、建筑艺术、工程技术以及政策法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在对城市规划进行专业建设时,做到科学分析、统筹规划。为此,在城市规划的课程体系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到规划理论和技能课程,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相关的城市经济、政治、艺术、文化与法律等知识,从而奠定城市规划学科的专业基础。

(二)城市规划学科认知不全面。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学科,导致了城市规划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及方法的过程中,受到多个领域知识引进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让学生对于城市规划的本体认知迷茫、不全面,加大了城市规划学科的专业建设的难度。为此,城市规划学科的认知,以及对城市规划的本体思考所引发的一系列职业定位、价值观困惑等问题,日益成为人们讨论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城市规划人员的工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更是增加了城市规划学科全面认知的不易性。

三、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的新道路

在现代化进程下,随着社会需要的城市规划人才越来越多,在高校的教育中,城市规划的学科建设还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学科改革,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合理科学设置课程。

在合理设置课程方面,教育部出台的《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城市规划专业》这一文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要求各个高校在城市规划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追求自身的特色,根据学校的特点、社会发展的特点来制定出适合本校的课程设置,从而在整体上培养出不一样的都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城市规划人才。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是要在人文关怀基础上进行的,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学这个专业能为自己带来哪些方面的发展。同时,教学模式很重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愿意跟着教师的步伐坚定认真的学习。最后,还要有相适应的教学考核,从教学考核中发现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科发展方向的明确。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空间也扩大了,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将城市规划的内涵延伸,如何将城市规划专业与其他学科完美的融合起来,这都是高校改革的重点。将城市规划学科内涵延伸并不是模糊了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相反是使得城市规划的学科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比如说,根据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生态环保的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适当的加入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社会学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城市规划专业融入更多的活力。既要从理性的角度上进行学科发展方向的明确,也要从现实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对城市规划专业提出合理科学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寻求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早已不适应需求了,加上城市规划专业又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那么,在教学中,适当的实验、实践、实习就不可或缺,学校要建设完善的教学硬件设备,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做出一定的物质保证,让学生更多的走进实践实习中,真切的感受到城市规划专业的实用性。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比如说:运用参与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推动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专业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将会赋予更深刻的内涵,高校要结合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城市规划专业的改革,增加教学设施,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若.面向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2)

[2]王宝君.姜云.李孝东.张卓.张洪波面向社会职业需求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2)

[3]赵民.“公共政策”导向下“城市规划教育”的若干思考[J].规划师,2009(01)

[4]张磊,王紫辰.由多样走向规范——北美城市规划理论教学趋势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2(02)

4.11体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篇四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吉林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加强和改进我县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实际,特制订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仅供体育教师参考)

一、课程教学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与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技能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体育课堂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不要一味地抓尖子生、保中间,而忽略了学困生的发展。学困生也是体育课堂的一分子,他们更需要在技术技能上得到提高,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体育上的需求,积极引导,形成良好的课堂学练氛围,达到本课预期的教学目标。

2.规范性原则。

组织与管理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也具有一定的章法。在体育课堂上要用规范的纪律约束学生,做到合理、公正、科学,所以建立具有约束力的课堂常规制度是体育课堂管理的一项原则。规范性原则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体育课堂常规上,体育教师要有常规,比如制定各项教学计划,提前备课,提前安排器材,学生的常规,如服装要穿运动服,上课要站队,师生共同的常规,如师生问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互动。所以说有一个好的课堂常规,就能使体育课堂更加规范,能更顺利地进行体育教学。

3.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体育课堂中各项活动要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对学生尽到教育责任。如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过程,不但要体现出学生的体质能力,更应该有时代性,对学生的教育与社会同步,社会要求什么,体育教学就要努力去实施。比如,通过体育活动增加学生的爱国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过程中,要使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和作风,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的素养,对学生的奖励与处分都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4.遵循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迅速,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在心理发展上,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最佳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萌芽期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体育课堂的组织管理要充分考虑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精选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以及科学的分组练习等。这样才能保证遵循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5.有效性原则。

体育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而且一周仅有二到三节,所以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则起不到锻炼作用。要有效的利用课堂,就要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减少随意性,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从而获得最佳效果的体育课堂教学。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基本要素

1.分析处理教材 2.分析学生情况 3.分析教学内容 4.明确教学目标 5.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6.选择教学方法 7.关注教学过程 8.明确评价与反思

(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1.分析处理教材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分析学生情况

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性格、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情况。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教学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以及感知的规律,不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3.分析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这四个方面。分配到各教学单元中,教学内容之间内在联系与把握很重要,理解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教学内容的确立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符合逻辑规律,更要体现体育特点,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体育教学内容选用的判断标准 急需开发的内容: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并符合体育性质的内容。例如,心理拓展训练、领会教学游戏、克服焦虑和孤僻倾向的教材,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教材,运动处方的教材,安全教育的教材等。

需要开发的内容:过去有所忽略的好内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等。例如,轮滑、踢踏舞、短拍网球、三门球、花样跳绳、校园定向越野、街舞、跳皮筋、形体锻炼、安全有趣地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等。

不能开发的内容:非活动性或非技术学习性的内容。例如,棋牌类、电子竞技、魔术、劳作和纯艺术内容,非体育的服装和道具、没意义的背景、挂图和多媒体等。

精教类教材内容: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教师能教、场地

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体操等。

简教类教材内容:未来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有必要的、具有一定基础的和教学条件允许的项目。例如,轮滑、滑冰、体育舞蹈、网球、远足与野营、台球、保龄球、跳绳、踢毽子、游泳、飞镖、棒球、手球、滑雪、街舞、瑜伽、健美运动、形体、跆拳道、防身术、抖空竹、珍珠球等。

4.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

为了使学习目标的表述具体而明确,一般来说,目标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课题”(做什么)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基本部分。

体育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相当于最终目的地。体育学习内容(体育教材):适用于体育教学的体育运动技术与知识(教什么)。

制定学习目标建议

(1)心理健康把重点放在“意志毅力”。(2)社会适应要重提“组织性纪律性”。(3)目标要依托教材和教学场景。(4)目标需要努力并有适宜难度。(5)表述应具体、明确和行为化。5.确定体育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准确性 重点:针对教材、内容而言的。难点:针对学生而言的。什么是重点?

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

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短跑教学的重点是途中跑。

例如:足球:脚内侧传球 重点:踢球脚外转,脚内侧对准出球方向

什么是难点?

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

例如:耐久跑途中跑---重点:摆臂与蹬摆协调配合 难点:重心平衡直线跑

6.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方法。7.关注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具体,注重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2)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精准。(3)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应用合理。(4)教学环节严谨、流畅。

(5)教学活动设计,体现教与学过程。(6)学习活动注重适时点播评价。8.明确评价与反思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四、课堂教学评价

1.评价原则:评价不是甄别和选拔,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要发现和发展各方面和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要做到客观性评价与主观性评价的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的结合,单一性评价与多元性评价的结合,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即要有教师规定的内容,又要有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

2.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四个方面。

(1)体能评价: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不同学习水平目标

相关的项目,侧重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与耐力,身体成分等,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基础与进步的幅度。

(2)知识与技能评价:掌握符合一定水平目标相关的运动技能及运用实践的程度,及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3)学习态度评价:即运动参与的行为表现,包括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能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等。

(4)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自控力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在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大局意识。

3.评价方式: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综合表,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制,学期小评、学年总评。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加强对毕业年级学生的成绩评定,安排好二次评定及补考、补测工作。

备注:《课程标准》强调应由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本校学生的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的权利应该下放给教师。

五、课堂教学建议

1.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新教材。2.正确理解新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3.探究学习一定要有相应的“问题串”。4.合作学习要有共同问题和集体形式。5.自主学习必须有作业有验收有安全。6.中学学生少用“情景教学法”。7.要明晰“主题教学法”使用。

8.教学中既要有表扬为主也要有批评。9.每堂课要有以安全为主的教学常规。

5.学科规划意见书 篇五

教师教学常规

第一章

课前准备 1.制定计划

学年或学期初,英语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可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制定)都要以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科组教研计划、备课组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计划以及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教研计划。各类计划大体应包括现状分析、目标要求、活动实施等内容,具体模块应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要发挥计划的导向功能,注重实效,切忌流于形

式。2.课标学习

每学期初,教研组要组织全体英语教师教师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把课标的要求学深、学透,尤其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分级要求、实施建议等。因为课标是教学和测试的依据,只有把握了课标的精神

实质,才能更好的实施英语教学。

3.教材通研

学期初,各备课组要组织组内教师认真通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和能力渐进的层次,理清教材的话题线和语法线;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及英语学习状况。同时还要对上学期(年)、下学期(年)的教材进行通读,以期把握整个初中英语教材的体系。必须了解全学期的教学总

目标和要求; 4.学情调查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实际状况,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因而,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调查,如在学期初、学习中、单元后、期中、期末等时间都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等。不断调整教学进度,修正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集体备课

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每周活动一次。每单元必须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组活动,制订出详实可行的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应包括:(1)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2)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3)单元中心话题;(4)单元中心任务以及任务链活动设计;(5)课时安排,包括每课时主要任务活动及活动方式,教学准备和重点作业;(6)分课时备课。单元整体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思考—分工准备—主备说课—各抒己见

--集体研讨—达成共识。

集体备课时要注意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我们手头的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材料,它不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所以我们要大胆的质疑教材,要根据我们教学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知识的体系,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以利于我们的教学。坚决杜绝因为“教教材”而完不成教

学任务的现象发生。6.课时二次备课

课时二次备课也称个性化备课。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所任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课时教案。坚决禁止用别人的教案上自己的课。二次备课时,要进一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每一单元的知识

点和能力训练点、重点和难点,中心话题和任务,以及教材的前后联系,从而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流程,写出课时教案。教案须包括:(1)教学目标;(2)任务活动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3)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4)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5)作业布置;(6)教学反思。

7.教具准备

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具准备,如实物、图片、卡片等直观教具和录音机、多媒体等电化教具。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模拟的语言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章 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是全面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活动为中心,话题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做事、思考和合作来体验语言,体验生活和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一定的,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去完成既定的任务,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科学的程序。各学校英语学科要配合全县初中开展的“课型研究与达标活动”,逐步完善英语学科各课型的教学模式,并做到人人过关达标。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必须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语音语调准确,适时使用母语。

2.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根据目标设计任务活动,将语言知识问题转化为语言活动情

境,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习、巩固、使用新知的过程,这就是 “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新理念的体现;教师既要按照课时计划与教案上课,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教学进程,灵活地展开教学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有重点、有条理,一环扣一环地上好每堂课。

3.必须明确英语课是技能课,英语是“练”会的,不是“讲”会的。按照听说课、读写课等不同英语课型特点,重点训练学生的某些技能,理清讲与练的关系,切忌满堂灌,要让学生在语言活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讲解要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练的形式必须多样化,有实效。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听说读写)时间至少要占三分之二以上。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中心任务、围绕中心任务做好小任务活动设计,形成完整的任务活动链。任务活动链要做到步骤具体、内容充实、环节紧凑、结果真实,要正确把握教学的三度(深度、广度和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4.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话题和任务做好教学流程设计:

A.语音和书写教学

初一入学阶段要集中强化语音和书写教学,教给学生拼读和记忆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强化,尤其在词汇学习、学生听力、朗读、会话时要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起始阶段要引导学生模仿跟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逐步达到听音正确,读音准确。英语字母、单词和句子书写要规范,标点符号运用要准确。

B.词汇教学

按《课标》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单词,分清主次。单词教学提倡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以达到“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也可采用集中识记、分

散巩固的办法,但一次不宜太多。在学生对所学词汇有了大概的认识之后,尽快将单词带入有情景的句子中练习使用,然后在阅读中体会,在写作中运用。不要

过分机械操练单词与短语。

单词记忆目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老师要告诉学生遗忘的规律,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归类记忆法(同义、反义;前缀、后缀)、分散记忆法(每天背诵、设立单词本)、应用记忆法(会话、阅读、写作)等,也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竞赛活动,如朗读、背诵、默写等。

C.句型教学

句型是语法句式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是句子表达的基本模型。它能帮助学生尽快的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句式去进行交际。句型学习的一般程序是:情境创设—句型呈现—榜样示范—机械模仿—交际应用。注意:情境要真实,要用学生熟悉的词汇;句型要简洁、明了、易操作;教师示范或师生示范要到位;操

练、练习有层次。D.对话教学

对话是英语交际的基本形式。新目标英语的教学内容多以对话式出现,语法句型也隐含在对话中,她给学生提供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情景。但是教材中的对话多不完整,因而教师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情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完整对话模型,然后引

导学生角色扮演。E.阅读教学

阅读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也是知识学习、理解和应用的有效手段。英语阅读分课内和课外两种,也可称作精读和泛读。课内阅读是指对教材上提供的课文材料进行阅读教学,亦即精读。但是教材上的课文数量有限,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

因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的搜集整理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匹配的课外资料进行补充。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是: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Pre-reading 是指阅读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词汇准备、教师引入、导读提纲等。时间不宜太长。While-reading是指阅读的过程阶段,它又分为速读、细读和赏读。速读抓大意,主要训练学生快速浏览的能力;细读研句子,训练学生研读句子的表意功能;赏读悟方法,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材料的能力,领悟作者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课外阅读是指课下阅读,也就是泛读。按照《课标》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因此,教师从初一开始就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生提供足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要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只有阅读能力上来了,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F.写作教学

写作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是语言学习的信息输出。写作练习主要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一般分模写和应用两个层次。模写是指模仿范文写作;应用是指根据实际写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英文作文,并做好批改。要指导学生做好二次修改,直至满意。建议设立英文作文本,定期交流、评比、展览。要让学生保存好作文

本,并不时对照阅读、订正。

G.语法教学

指导学生按照《课标》的要求掌握和理解所设定的语法项目。《新目标英语》的教材设计思想是两线编排,话题是明线,语法是暗线。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即淡化语法,注重交际。因此学习语法时,要结合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理解、去应用。切忌孤立地学习语法知识。

H.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的英语学习活动形式。他以活动为载体,任务为驱动。任务设计要明确,类似“学会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谈论自己的假期”的说法不是任务活动,只是教学目标。活动安排要具体,比如谈论自己或家人的假期计划、写招聘海报、制定班规、问路、看医生等有目的、有情境的任务活动。完成任务活动的过程就是学习、巩固、使用新知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新理念的体现。不要急于检查或者展示活动的成果,要注重

活动的过程。

因而,在布置任务活动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目标”等。如,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使用的活动形式—“Make a surway”,这个活动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调查”,它是要求学生运用“问答”的形式做事情;二是“报告”,它是要求学生运用“陈述”的形式做事情。所以老师还要做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活动前做好示范;活动中巡回指导;活动

后反馈矫正。第三章 课后活动 1.作业设置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巩固已学内容。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可分口头、笔头两种。笔头作业量以中等生用十五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为宜,作业内容初一上学期以单词和编写英语句子为主;下学期可以句子和小短文交替。其他年级新单元开始时以单词和编写句子为主,单元后期应进行对话和小短文编写。有听力条件的学生每天可以有5--10分钟的听力作业,双休日和寒暑假作业提倡布置英语“软作业”,例如办英语手抄报、读英语原著、学唱英语歌、看英语电影或电视节目

等等。

2.作业批改

书面作业要全收全批。批改要及时、规范,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错的地方要求学生订正。用英语作鼓励批语,统一用A、B、C三个等级进行书写评价,提倡面批,做好批改记录和讲评工作。听力、会话、阅读、应用写作等实践性作业可采用家长监督、小组检查、教师抽查的等方式落实。设立英文写作本。

3.课后指导

辅导形式要多样,可采用个别辅导,小组互助,坐诊闻讯等形式;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分层指导;辅导的重点要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的调整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倡教师为学生是编制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等。尤其在当前学生学习自制力差,自主学习能不高的情况下,此举特别重要。

4.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它能创设英语情境,增加实践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接触和运用英语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从组织形式看,可以是个体的、小组的、班级的、年级的和全校的;从活动空间看,可以是室内、室外、校内、校外乃至校际、国际。如设英语角、英语日、英语广播、英语手抄报、英语故事会、英语歌舞会、英语课本剧、英语主题展览会、英语书信海外联谊、英语演讲、看

英语电视或电影等。

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英语水平和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

动,各年级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

第四章

测试与评价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考试分数做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素质教育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即评价的要素必须包含构成学生外语能力的各个方面。测试的形式可以是调查、问卷、观察、表演,口试、笔试以及听力测试等。即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的测试,对学

生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与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对于学生:通过测试可以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知识缺陷,调整学习策略,通过评价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于教师:通过测试可以使自己获取英语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通过评价可以使自己正确的认识自我,修正自我,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1.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估,更好地进行后阶段的教学。要注意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除搞好期中和期末考试外,还要进行形成性测试,每一堂课都要进行目标达成度监测,每一个单元都要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坚决杜绝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现象,重点做好问题修正和查漏补缺,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常规、情感态度等进行考查,以帮助学生

调整学习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测试的形式:测试分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三种形式。必须重视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测试。各年级在单元检测、期中和期末考试中都应包含听力测试项目。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口语测试。

3.命题的依据:命题以《课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编制试卷。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命题要覆盖面广,难易适度,针对性强。要注意科学性、综

合性和灵活性。

4.复习指导:考试前要指导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帮助学生订出复习计划,检查、督导学生复习,以期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全面理解和掌握。

5.评卷分析:考试后要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做好试卷分析,总结教学情况,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后续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找出优势与不足,制定修正措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和预期成就的设想,对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科学的发展规划对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目标导引、过程监控和自我调节作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

实践—反思—提升。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有多种形式。从时间上区分,有几个层次:长期规划(10年左右),中期规划(3-5年),短期规划(计划、月计划和日计划)。前两种是长计划,后一种是短安排。短安排比较容易制定,中长期规划则较难做。不

管何种规划都可以根据运行晴光进行适当调整。中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环境和自身的分析,这是正确定位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教师的预见性、反思能力的地方。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总的定位和目标、具体的分项的目标任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定位和目标也应该有差异。三是达到目标应该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下面就规划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做一要求。

1.业务学习

制定读书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要求。所读书目应包括学科教学类(课程标准、学科理论、教材)、教育理论类(名家论教育)、哲学类(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文化类。每学年初进行一次学习效果测试。结果纳入对教师的工作考核。2.公开教学

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公开教学活动。活动前要主动邀请靠科领导和同伴前来听课指导;活动后,安排专门时间进行研讨。研讨时,先作自我剖析(教学计划、学案制定、过程实施、过后反思),然后请听课教师作分析(要有自己的观点,成绩要肯定,问题要找准,建议要切实可行),最后组长作总结发言,达成共识。

同时布置下次活动任务。

3.教学研究

积极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主动承担教学研究任务,如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每位教师至少立一项研究课题,课题不宜太大,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要有过程研究材料,阶段总结和研究报告。

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抽身反省与自我观察。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

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教学理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向度。

教学反思有多种反思方式。例如,在时间序列上,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就一堂课而言,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在主体序列上,有个人反思、教师集体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教师与专家共同反思、教师与家长共同反思;在内容序列上,有个案反思、主题反思、学科反思、跨学科反思,具体到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有讲课反思、作业反思、评价反思、活动组织反思;在教学发展序列上,有学生成长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改革反思;在表现形式序列上,有反思日记、反思档案、反思报告、反思竞赛、反思作业等。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除了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针对具体的条件与问题,创造更为适合的方式方法。因为没有哪一种方式方法是适合每个人、每件事的,创造本身就是教学反思所追

求的境界。

结合我们的英语教学,每位英语教师都应建立反思档案(可结合在教案、计划和总结中),及时进行课时、单元、阶段、期末、学年反思。

第二部分

学生学习常规

学习常规是学生学习时必须遵守的条例,落实好学习常规,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秩序更加稳定,从而促进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科学而条理的学习常规,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实行有效调控,并使之处于有序、良性运行状态,具有较强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它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学科的。叶圣陶先生给《中学生》杂志写的复刊词中特别强调,“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

不尽。”要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就要帮助学生拟定一些学习常规,如预习、上课、复习、作业、阅读、实验、自习、活动等常规。让学生按常规学习,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按一定规范形成的习惯,才是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还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要要求学生在自觉执行学习常规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以下习惯:主动学习;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预习;认真听课;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多思、善问、大胆质疑;上课记笔记;协作研讨;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阶段复习;动手实验操作;观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练后反思;有错必改;查找工具书等等,总之,成长中的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使自己终身受益

1、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搞好学习的核心,它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磨练意志,做时间的主人,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无计划的学习易盲目、散漫、疏懒、松松垮垮。

制定计划的要求:

(1)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身条件和学校教学计划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2)既要有长计划,又要有短安排,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计划要全面,妥善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学校规定的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自习课、课

余、双休日、假期等)。

(3)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确切的完成时间,有保证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措施。

(4)要符合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寻求与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要自觉接受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监督。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第一步,是听好课的基础,它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克服学习上的被动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坚持课前自学受益终身。作为学习常规的预习,主要指根据各科教学进度,在课前所作的尝试性的自主学习。提倡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设计导学提纲等。课前预习的要

求:

(1)了解背景知识,自学新生词汇;(2)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3)试学基本内容,找出疑难点;(4)根据老师要求,做好其他准备工作。

3.课前准备

(1)时间上的准备:提前到教室;(2)精神上的准备: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境;(3)物质上的准备:课本、笔记本、练习本、钢笔等文具;(4)知识上的准备:简要复习旧知、预习新知及预习中发现的疑难;

4、课上学习

教室是学习的基本场所,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人的青少年时代一半在学校度过,而人的学生生活又主要在教室里度过。所以,荒废了上课就必然荒废学业。

上课是学习的生命。上课的要求:(1)听从老师指导,紧跟老师思路。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发言。(3)专心致志听讲,多种感官并用。(4)深入咀嚼思考,大胆质疑问难。(5)做好课堂笔记,强化理解记忆。

5、课下复习

复习是战胜遗忘的唯一武器。只有按照遗忘规律的特点,针对所学内容有计划的不断重现、反复强化,才能形成永恒的记忆。因此,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要求科学而合理地安排复习内容和复习时间。复习的形式和要求:

(1)尝试回忆

就是独立地把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尝试回忆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遗忘,强化记忆。看看能记住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忘记了。

(2)看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带着问题看书。目的主要在于检验记忆的准确性,纠正记忆误差。

(3)整理笔记

上课时记的笔记由于时间关系,不够系统、清晰,通过整理笔记可以进一步把课堂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升华。课堂笔记就是以后的复

习资料,要妥善保存。

(4)知识拓展

所谓参考书,是指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读物或有关专题书籍。看参考书要有详有略:相同之处一掠而过,不同之处仔细研读。吸收多种精华,强化深化所学。

6、完成作业

做作业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预习、上课、课后复习实际上就是做作业的准备工

作。做作业是一种智能训练,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英语的作业形式有口头的、书面的、听力的、朗读的、写作的以及一些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有的需要独立完成,有的需要合作完成,要区别对待。做作业的要求:(1)按时保质完成。做到先复习,后练习;先订正,后作业。(2)书写认真规范。不潦草、不马虎、不涂抹、不用修正液。

(3)提倡设立英文作文本。做好每一篇作文,反复修改,直至满意。妥善保管,经常回顾。倡导建立“错题本”,记下错题和疑点,以便随时强化。(4)非书面作业要自觉完成。养成自觉朗读、背诵、记忆的好习惯。如晨读、午诵、晚反思等。

(5)拓展提高。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可自行选择一些拓展练习。这是扩展;也可以对所做的作业进行反思,寻找新解或多解,这是提高。

7.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按照《课标》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因此,从初一开始就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课外阅读。可以通过订阅英文报纸、购买英语读物、借阅英文刊物等方式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课外阅读的要求:

(1)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持之以恒,定有收获。

(2)每天坚持阅读一至两篇英文材料。(3)做好学习笔记,读写结合。

8.考查考试

考查和考试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考查分日常考查、单元考查和阶段考查;考

试分期中、期末考试和学业考试等。考查的作用主要监测和诊断,它能帮助我们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导我们改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绩。考查和考试是在总结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考查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所以,考查前我们要做好复习,考查后要做好分析和反思。考试(期中、期末除外)的主要作用是甄别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升学服务。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心理素质。我们的考场策略是:(1)稳定情绪,坚定信念;(2)文具齐备,精神饱满;(3)明确要求,通览全卷;(4)先熟后生,先易后难;(5)认真审题,读懂题干;(6)及时检查,改错纠偏;(7)字迹清晰,书写规范;(8)诚信考试,不搞欺骗;

9.习惯养成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而我们在自觉执行学习常规的过程中,要逐

步养成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主动学习;⑵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⑶预习;⑷认真听课;⑸上课主动回答问题;⑥多思、善问、大胆质疑;⑺上课记笔记;⑻协作互助、合作学习;⑼课后及时复习;⑽独立完成作业;⑾阶段复习;⑿动口、动手、动脑;⒀认真观察;⒁用英语做事情;⒂课余和假期自觉学习;⒃练后反思;⒄有错必改;⒅查找工具书等等。总之,成长中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好

习惯受益终身,坏习惯贻害万年。下面列出部分歌诀,供参考。

晨读: 晨早起,先健体;

洗漱毕,读英语;

十分钟,了不起。课前: 预铃响,进教室;

静身心,备书笔;

新和旧,简预复。课上: 认真听,重点记;

聚精神,跟思路;

学和练,要积极。课后: 快复习,莫忘记;

先看书,理笔记;

做作业,要独立。自习: 自习课,靠自己;

学什么,要自主;

快节奏,提效率。练习: 听和说,先练起;

读与写,不分离;

综合练,出成绩。晚思: 入寝前,静静思;

一天来,得与失;

想明日,梦甜蜜。

第三部分

教研组长工作规范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是学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教研组长是学校学科教学的管理者、实施者,是和学科教研的组织者、带头人。学科教研组长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研组长的工作

职责和工作规范是:

1、根据学校工作和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教研活动、研究课题、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安排等。

2、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课程标准、学科理论等,开展教材通研、,进行业务培训,经常吸收信息,总结交流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3.主持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听课、评课等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从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校本教研课题,注意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有记录。努力形成本学科特点,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4.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研究,重点抓好先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优培差转、教学研究、考查考试等教学环节,始终保持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5.贯彻落实教导处的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协调、督促、检查本组成员的工作;配合学校行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考查,特别是对教师执行教学规范等方面要有具体要求,要制定一套符合学校和学科实际的落实措施及考核办法。6.组织本学科各年级阶段测试的命题、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对改进教学、学

科建设、提高质量提出指导性意见。

7.组织本组教师指导本学科课外活动。以培养学生学科的全面素质为目标,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兴趣小组,广泛开展读书读报、科技制作、知识竞赛、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

8.搞好教研组建设,形成团结、互助、协作、竞争的良好教研氛围。关心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指导本学科的年级备课组工作和导师制的实施,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青年教师。

9.做好每学年、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要求认真、全面、实事求是,内容包括工

作成绩、具体做法、努力方向等。

第四部分

备课组长工作规范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落实教学环节的最基层组织。备课组长是年级学科

教学和学科教研的组织者,是学科教学的带头人,是学科教学质量的负责人。备课组长应在教导处、年级组的领导下,接受学科教研组长的指导,开展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年级备课组长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是: 1.结合年级组工作计划和学科教研组教研计划,制定本组的教学教研计划。2.组织本组教师搞好新课程理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所用教材的通研,努力提高本组教师理解课标、驾驭教材的能力,大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这是备课组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3.组织好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如听课、评课、反思以及基于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上下功夫。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学科组组织的教研活动。4.组织好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每周进度、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

5.组织教师做好单元测验和阶段测试工作,每次测验后,要分析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发扬成绩、找出问题、及时补救。

6.组织本组教师做好因材施教、培优补弱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好丰富多彩、卓有实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6.加强备课组建设,同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以老带新、青蓝同盛。本组老师及兄弟组之间的团结协作。

附: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思想

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可由教师制定,也可由师生合作制定。

2.目标要明确、恰当、具体,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综合考虑。

3.目标可以通过导入新课或课堂小结等途径加以说明。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过程要始终紧扣目标进行。

三、教学内容

1.根据英语教育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性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明确。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注意整合。另外,要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英语的实践

性和综合性,教学相长。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有效组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学法指导

和常规训练。

3.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教法灵活得当,讲求教学艺术。教学环节合理,课

堂结构完整,时间安排适当。

4.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语言实践为目的,为语言教学实践

服务。

5.提倡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师素质

1.教态自然和蔼。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教学行为规范,热爱学生,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的情感交流。

2.课堂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有节奏感,有激情,富有启发性。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适时使用母语,英语语音语调标准、流畅,汉语要用普通话。

3.板书规范,字体美观,纲目清楚,设计合理。

4.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宽广的学科视野,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教学效果

1.学生的活动态度。学生活动多,学习效率高,学习质量好。

2.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能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主动参与教学,参与范围

广、过程长、程度深。

3.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空间大,思考时间充分,思维状态活跃,效果良

好。

4.目标达成状态。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不同层次学生身上都有较高的达成度。既有近效,也有远效。说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不限制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而且鼓励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比如:设计与众不同而且教学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案;在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文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创造良好的教

点击此处输入内容

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运

6.规划意见书 篇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和《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建设项目规划意见书,作为审批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法定附件。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鹤峰县容阳半岛(长友公司宗地段)

建设单位名称: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恩施州金海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建设项目依据:鹤发改投资(**)60号《鹤峰县容阳半岛修建性详细规划》

建设规模:90706平方米(长友公司地块66036平方米)

建设单位拟选位置:鹤峰县城容美镇原长友茶厂片区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选址意见

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经鹤峰县规划局工作人员现场踏勘,提出如下规划意见,必须遵照执行。

1、用地位置、界限、规划技术指标

鹤峰县容阳半岛位于县城南岸,其包含原茶厂、林业局、部分道路用地及相邻的地块,总用地面积24588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90706平方米。

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恩施金海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容阳半岛长友公司地段,其用地位于容美镇原茶厂片区,根据县人民政府批准的《鹤峰县容阳半岛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总用地面积11335.5平方米,规划A、B、C、D四栋建筑,建筑面积66036平方米;用地范围北侧与林业局地段相邻,南侧与茶厂路中线相距10.0米,西侧为规划10.0米宽的滨河路,东侧与一中路中线相距10.0米,具体位置详见用地规划红线图,建筑物的位置详具体的建设工程规划红线图。

按照县规划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的审核,该宗地块总建筑面积66036.00平方米,建筑占地地面积为5589平方米。

2、建设单位应遵守的事项

①必须严格按县人民政府批准的《鹤峰县容阳半岛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施工图设计,经图纸审查后报消防部门审核,完成后必须报县规划局进行审核备案,再办理相关建设审批手续。

②建设过程中应该搞好四周的环境卫生,开挖的各类土方及建筑垃圾不得四处撒落或堆放,必须清运到城建部门指的位置。

③基础开挖及主体施工时,不得对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损害。拟建项目位置必须由规划部门现场确认后,才能进行施工。

④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规划道路用地,必须按县规划管理局所出具的规划红线图留出足够的距离。

3、其它说明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它相关批准文件后,必须到县建设局办理建设工程报建手续,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经县规划局工作人员现场放线并签发记录后,方可破土动工。

7.学科规划意见书 篇七

1机遇

1) 学分制课程体系提供大的学科融合平台。2012年,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进行全面学分制教学改革。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注重对学生的差异化培养, 注重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融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培养需求, 设计多元化选修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分为三部分 (如表1所示) , 其中, 通修通识模块和学科核心模块是每个专业根据高校专业评估要求设置, 是学生必修课程, 而开放选修模块则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这三个课程模块中, 适度压缩必修课程的总学分, 提高选修课程比例, 增强教学计划的弹性,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这对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学科融合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学生不仅可以选修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 还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比如, 某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对城市经济学很感兴趣, 或是需要经济学的知识来解决城乡规划问题, 那么他还可以选修金融、财会专业的相关选修课。这样, 学生就可以在具备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选修课程, 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进行新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实现差异化培养。2) 教师专业背景多样, 涉及知识领域广。目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城乡规划系拥有专任教师7名, 南京大学兼任教师7名。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有建筑学、建筑结构、景观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道路交通、土地利用、城市空间、城市设计、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等等。每位老师都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文化背景。他们的教学理念, 学术思想, 文化底蕴, 个性和创作风格都不相同。而城乡规划正是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专业领域。这样的师资力量无疑是该院的城乡规划专业实现多学科融合良好的基础。如果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时创造良好的机制, 让每位老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不断发展的同时, 又能学习到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 形成思维多元化, 那么,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将这样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 从不同的学科领域, 不同的空间层次, 不同的设计方法, 不同的技术层面去考虑城乡规划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2问题与挑战

1) 学制本身决定了实行多学科融合模式困难重重。目前, 国内大部分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都是五年制, 由于教学周期比较长, 所以想要实现多学科融合是比较容易的。在课程设置中, 1年级~2年级涉及色彩、形态、建筑等基础类课程, 3年级~4年级涉及城市规划基础理论, 详规、控规、景观规划、城市设计等中观层面的知识, 4年级~5年级涉及城市社会、经济等理论知识以及总规、区域规划等宏观层面的知识。这样按部就班, 从微观到宏观, 从简单到复杂, 学生学习城乡规划的专业知识是循序渐进的, 理解城市规划知识比较容易。最后通过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类课程, 将景观, 规划、建筑、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知识融会贯通, 运用于城市规划设计中, 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而独立学院的城乡规划专业大部分都是四年制, 教学周期短, 如果将这么多的课程按部就班地安排在每个学期中, 那么会导致学生每学期的课时量和作业量大大增加, 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 完成作业的质量会随之下降,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下降, 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想实现多学科融合, 必须从另外的角度去考虑, 建立互动式, 关联化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才能够真正实现多学科融合。2) 多学科融合模式下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容易盲目。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基本是理工科学生, 在进入高校之前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了解少之甚少。但大多只限于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 对于专业自身特点、学习要求以及专业的知识体系都不清楚, 更谈不上结合自身的学习优势选择专业方向, 建立适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而我们在以实现多学科融合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中, 强调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大更广泛的学习平台, 所以选修课的比重大大增加。学生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学习优势, 不明确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 在选课中会容易盲目, 这样最终会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能根据专业方向和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知识体系, 那么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就无所意义。所以,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引导机制, 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优势, 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

3城乡规划专业多学科融合模式的架构

1) 分层次设置选修课程, 避免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在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中, 必修课的比重大大减少, 选修课的比重大大增加。这样虽然容易实现学科交叉融合, 差异化培养, 但是也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盲目的现象。所以, 我们在课程设置中根据城乡规划专业发展方向,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将专业分为城市规划模块和城市设计与景观建筑模块。城市规划模块更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更加关注宏观层面的城市问题。而城市设计与景观建筑模块则注重学生空间分析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更加关注微观层面的问题。我们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设置了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 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选择其中一个模块来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 相应的专业选修课是学生必须要选修的 (如图1所示) 。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方向选修其他专业的选修课, 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 实现差异化培养。

2) 引入导师制, 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目前,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城乡规划系拥有专任教师7名, 南京大学兼任教师7名。每位老师的研究领域都不一样, 几乎涵盖了城乡规划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在多学科融合模式的课程体系建构中, 我们引入了导师制。在1年级~2年级专业基础学习中, 老师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优势和兴趣所在, 然后选择相关领域的导师。由导师指导如何选择课程, 如何建立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老师相互探讨, 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差异化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向有了分化, 学术氛围就会很活跃, 学生在交流, 探讨问题的时候就会从各个方面去思考, 有利于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3) 教学方式关联化, 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独立学院的城乡规划专业往往都是四年制, 教学周期短, 要想实现多学科融合就必须优化教学结构体系, 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 我们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中, 将所有的专业课程在教学大纲、教案体系, 课程作业安排等方面进行联合设计, 从理论讲解到案例分析、到课程设计、到学生作业的安排注重时序性, 关联性, 形成关联化的教学方式, 整合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结构体系。比如, 学生在做居住区规划设计时, 安排城市规划专业背景的老师和建筑学专业背景的老师合作。同时, 景观规划与设计这门课的课程作业安排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那么, 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就不会只从一个空间层次, 一个知识领域去看待居住区规划的问题。他们会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角度去解决居住区规划的空间问题。很多学生做居住区规划的时候总是死守设计规范, 设计的空间单一, 死板, 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楼间距不符合日照间距的时候, 他们的设计就无法深入下去, 就会选择放弃方案, 重新做。如果将底层架空作为停车或健身的场所, 或将其设计成组团公共活动空间等等, 整个问题迎刃而解, 方案得以继续深入, 而且空间的层次丰富, 更具人性化, 富有创意。这样的关联化教学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学会多维度思考, 当这样的思维模式运用于教学中, 必然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志强.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J].城市规划学刊, 2005 (6) :2-10.

[2]汪芳, 朱以才.基于交叉学科的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思考——以社会实践调查和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城市规划, 2010 (7) :53-61.

8.学科规划意见书 篇八

浙江省从2014年秋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分年逐步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为适应我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需要,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科教学的专业引领和指导,省教育厅组织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在研究相关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制定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为必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两个模块为选修模块。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及“说明”三部分,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模块学习应达到的要求,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题的范围;“发展要求”则是部分学生模块学习能达到的较高要求,列入学业水平考试加试题的考试范围。选修模块按专题及单元提出化学学科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其内容和要求列入学业水平考试加试题的考试范围。

2015年10月、2016年4月两次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与《意见》具有很高的吻合度。我们可以利用韦伯的一致性分析模式,从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平衡性四个维度对其一致性进行分析。

一、知识种类一致性

知识种类一致性是指评价与《意见》呈现的内容相同或一致,这一维度考查的是试题内容范围与《意见》对应的程度。例如2015年10月考试卷中30题第(3)小题与2016年4月考试卷中30题第(2)小题的第二空,考查的都是焓变△H的相关知识,即《意见》中的发展要求“知道盖斯定律,初步掌握应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焓变的简单计算”。

所考查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连续两年的试题均考到了相同的知识点,即《意见》中的发展要求“认识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了解卤代烃的化学性质”、“醇的催化氧化”,充分体现了知识种类的一致性。

二、知识深度一致性

知识深度一致性是要检测评价内容的认知水平与《意见》中期望学生达到的认知要求是否相一致。例如2015年10月考试卷中32题第(4)小题与2016年4月考试卷中32题第(1)小题,都考查《意见》中的发展要求“了解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原因,理解有机物碳链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等现象,知道存在立体异构现象”,且题干都极其相似(如下图所示),体现《意见》“能根据1H核磁共振谱及化学实验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这些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都是高频出现点。总体来说,有机题范围和难度都没有太大变动,注重化学基础及做题规范性,预计2016年10月份仍然会从课本的基础出发,适当拓展与创新。

三、知识广度一致性

知识广度一致性指的是评价与《意见》覆盖相同的知识范围,检验知识广度一致性即是测定评价覆盖的具体目标数目有多少。

例如2015年10月选考卷中31题第(1)(2)小题与2016年4月选考卷中31题第(1)(2)(5)(6)小题,对大多数较重要或常用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了检测,蒸馏、抽滤、分液、滴定,这些是高中化学必须掌握并且能够灵活操作的基础实验,《实验化学》部分明确指出“理解萃取的原理及萃取方法的适用范围”、“掌握溶解、过滤、萃取、分液等基本操作的要点”、“学习减压过滤的实验方法”、“学会使用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初步学会用滴定法测定液体样本中总酸(或总碱)的方法,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数据记录及处理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发展要求中提到“知道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掌握使用酸式、碱式滴定管进行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包括《化学1》基本要求“了解过滤、萃取、分液、结晶等实验方法”。

由此可见,浙江省化学选考出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试题所涉及的内容、类型及命题思路基本保持一致,问题设计角度多样、层次鲜明,既符合化学逻辑思维,又符合学生的应试心理。要想具有良好的分层选拔和教学导向功能,知识广度一致性既是前提又是保证。

四、知识分布平衡性的一致性

纵观浙江省这两次选考加试题部分的命题特点和知识点分布,总体趋势是比较稳定、比较一致的,三个大题分工明确:30题大致考查范围为《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相关内容,31题考查的是《实验化学》相关内容,31题考查的是《有机化学》相关内容。各个模块的“发展要求”都有涉及,分值都为10分/题,达到知识分布平衡性的一致性可接受水平。

在考查化学知识、原理和应用方法的同时,以能力立意,考查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文字表述和计算能力,如2016年4月30题、31题中的文字、化学用语、图标和数据,较好地考查了学生“接受、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2015年10月31题第(3)(4)小题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整体性。虽然考查形式具有多样性,但这不影响知识分布平衡性的一致性。

上一篇:员工参保证明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学生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