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会实践教案

2024-10-14

中学生社会实践教案(共10篇)

1.中学生社会实践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学习和比较中外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自主学习。教给学生归纳、比较、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式、归纳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讨论比较、总结归纳、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告诉学生课题,让他们多渠道地收集材料,如通过报刊、杂志、书籍和电脑。既要有中国的节日(含来历、时间和庆祝活动),也要有西方的节日。

1、将收集到的节日名称按中西方分类并按时间的顺序进行汇总

2、请学生介绍各个节日的来历和庆祝活动

3、对材料进行补充完整

4、布置作业:将中西方节日重新整理并进行比较。

(一)

这节课基本上按计划进行,学生对中西方节日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按照老师的吩咐,查阅报刊、书籍或通过网上搜索资料,进行了一番准备。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踊跃发言。但是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这些节日的一知半解,了解得不全面,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错误的信息。所以有必要对学生的态度进行纠正。另外就是由于教学设备限制和条件限制没能提供一些彩色图片和网上显示,没能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体验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小组长的比较结果抄写在黑板上,供全体学生修正

2、老师重点讲解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

3、布置作业:

(1)将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

(2)讲讲从这一主题的学习中,学到了什么?

(二)

课堂上学生都能踊跃发言,积极参与。从学生课堂上气氛来讲是成功的,但是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角度来讲是不太令人满意的。学生所作的比较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也不够全面。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讲解也做不到形象和生动。 第三课时

1、查学生的总结结果

2、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的收获。

(三)

这堂课学生畅所欲言,讲了他们在没有上这些课之前,对西方节日的知之不多到现在的知道一些:讲了他们如何收集材料等等。从学生的自我阐述中,我发现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还是比较差,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还得提高。课堂上感觉老师要讲的还是比较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够,学习渠道窄。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能回答的同学很少。

三节课上下来,我觉得今后还应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括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以便课堂上老师能更好地教学。

2.中学生社会实践教案 篇二

错1.教案不切实际, 可操作性差很多教师的备课看上去写的形式比较误远离花哨, 内容也比较丰富了体育实践课的实, 际但遗, 对于新课程中憾的是教案却及方法所设定, 的教学目标虽然在备课中, 与教学目标结合的内没有切实可行的实现对际容很, 多可操, 但是作性差, , 往往收效甚微在实施中由于教, 作用不大案不切实, 策学生为学习主体真正达到的目标不, 注多。新课程标准要求以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体育教师的教案中似

乎也不乏诸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创造力”“增强合作学习能力”等等时髦的字句, 但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的却微乎其微, 那些教案似乎影响不到体育实践课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也表现出远离教案, 教、学背离的现象, 这也是教案实际操作性不强所导致的。

2.教案形同虚设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 一些可行性、实用性较强的教案不断产生, 但是这些教案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式主义, 甚至教案形同虚设的现象普通存在, 很多教师使用学校统一格式备课本, 教师备课的目的之一是把表格里面的内容填满, 完成一节课教学的第一项环节, 目的之二就是为了应付学校及上级领导的检查, 有的教案甚至是产生于体育实践课之后的, 补教案的事在体育教学中时有发生。教师在填写教案时, 大多是根据自己以往教学经验来填写的, 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 没有创新的教学策略的探究, 其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这种形同虚设的教案对于教学来说也就没有多少可利用的价值了。

3.抄袭教案

由于当前网络的普及, 网上上传的体育实践课的教案也很多, 这就给体育教师抄袭教案提供了方便, 因此, 导致目前体育教师所使用的教案有很多是抄袭而来的。这些被抄袭的教案质量良莠不齐, 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更值得的关注的是有的教案已经严重滞后于新课改下的体育教育实际, 还是被体育教师抄袭使用, 完全不去考虑教案脱离当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 其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 这样的教案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存在诸多错误, 以此来指导体育实践课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体育实践课教案常见错误的对策探究

1. 教案管理的科学化

教案管理的科学化体现在体育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 学校对教案的内容, 形式等方面的管理不要太过于表面化, 要结合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和个体的差异, 对教案侧重点、详细内容和简要内容等做出不同要求, 对于教学经验少的体育教师, 应该要求其将教案写得详细、清晰、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等, 对于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 结合其熟悉教学内容, 对体育实践课的教学能够把握有度的特点, 提倡他们的教案编写突出多样化、提纲化的特点, 学校对教案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表现在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而过于追求僵化的形式主义的规定是没有实效的。

2. 教案预设要留有空间

根据对一些优质体育课的分析, 学生在45分钟的课时中, 真正活动的时间大约都在15分钟之内, 这对于实现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标在时间上显然是不能满足的, 新课改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实践中的兴趣培养、选择性、创造性等等, 旨在通过体育实践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神, 因此, 在教案的预设中, 要给予学生空间, 在体育课实践课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可取之处, 对其进行鼓励, 教师在备课时, 尽量为学生留有空间, 让学生结合学习的内容充分展现自己, 勇于开发自身潜能, 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 不会因为课时的多少影响学习目标的实现。

3. 结合新课改改革教案

在教案的设计中, 要结合新课改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 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教案要精心预设, 注重实际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设计, 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在体育实践课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彻底克服那些缺少可操作性、形同虚设、抄袭教案的错误, 从教案改革开始提高教学质量。

4. 研究和借鉴优秀教案

很多体育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感觉比较茫然, 虽然渴望写出优秀的教案, 但是却感觉无从入手, 因此, 不妨采用借鉴优秀教案的方式, 通过对优秀教案的研究,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选择合理的教案模式作为设计的参考, 实现高质量教案设计的目标也就难行能行了。

三、结语

3.综合实践《家乡的果树》教案设计 篇三

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我设计了《家乡的果树》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们肯定会有兴趣和收获。

具体实施

活动目标

1.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社会调查能力,提高搜集与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密切学生与自己周边生活的联系。

2.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过程

1.进行分工,制定方案

我们确立了调查地点和对象后,根据学生居住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了4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1名小组长,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的任务。

2.实地调查

调查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本组所确定的调查对象和地点开展活动,分工合作,通过与家长谈话、对老果农访问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各种果树,填好记录表,同时注意采集资料。

3.分析调查结果

①汇总调查结果

实地调查结束后,学生们将自己小组连日来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并进行讨论分析,大家资源共享,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环组:调查得知,青香蕉、小国光、海棠等多种苹果,都是老品牌,营养价值很高。其中青香蕉还受到中南海周总理的赞誉,但是,现在这些苹果几乎都没有了,说明农民的品牌意识、发展意识还需要提高。

火炬组:调查得出,在集体时,农民的积极性受到限制,村中主要是苹果和樱桃,实行改革后,一部分有头脑的人利用村中果树资源,开办了小工厂,集吸收、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搞活了村中的农业和种植业。

奥运之星组: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种植果树的人多数是中老年人。他们岁数大,出去打工很困难,但由于素质较低,科学知识掌握的少,近几年果树方面没有什么发展,有时自然天气损害果树。因此,果树收入没有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多少改善。

②查阅资料分析

学生们在调查的同时,也注意收集了一些有关的资料。

4.形成结题报告

在进行了调查结果的交流和资料的共享后,各小组结合自己调查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本组的结题报告,参与交流时,学生结合自己调查的所见所闻,谈出了自己的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实施效果与思考

学生们在活动中的不俗的表现也让我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就看你如何去发掘,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提出了许多建议,虽然有些建议并不合理、科学、有效,但从中却能看到学生的一份活动热情和为社会做一份贡献的真心。

4.中学生社会实践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通过社会是另一重要“课堂”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义,才能激发学生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的欲望。并且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本部分内容对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做了总结与归纳,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能正确对待课堂与社会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能力目标: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对自我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知识目标:了解在社会中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在社会中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初中学生,参加的课外实践活动比较少,但是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社会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只有学会从社会生活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课的难点是找到自己最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有很多种,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一样,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指导思想:采用综合活动课的形式开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体验时间的意义。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通过活动,发现、了解学生的志趣爱好,以便将来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的志趣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1、导入

实践活动谈:

学生交流自己曾经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自己曾解决过的一个实际问题。学生的交流内容来自生活的真实经历,参加过实践活动的学生便有话可谈,而实践活动较少的学生也有对自己生活的一个反思,从而间接的引起学生对实践活动参与的欲望,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更具说服力,更具教育意义,从而导入本课题。

2.活动步骤与过程

层次一: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

1实践收获谈:

本活动是对导入部分“实践活动谈”的承接,通过学生对自己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交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让进行过实践活动的学生交流其中的收获,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可以收获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并且让学生谈一谈对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欲望,从而突破此课的重点。

2、活动二:小小辩论赛

在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学生对实践活动与学习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此时,通过对“社会生活与实践对于学习有利有弊”的等相关内容选题的辩论,更加明确社会生活和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将此认识落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层次二:最好的学习方法 方式一:学习方法大比拼:

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或方式,找出其特点和优、缺点,并交流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更好,让学生明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方式二:矛盾我协调:小剧表演《方法我最好》 中学生小明和小亮,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成绩都比较不错,同学们都纷纷夸赞他们的学习方法,可小明和小亮非要在学习方法上争的不可开交,学生通过对二者争吵的调和认识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从而突破本课难点。层次三:学习方法的培养 方式一:超级采访秀

采访学习方法较好的同学是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并且让其将较好的学科学习流程呈现给同学,学生可以在借鉴其方法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方法,培养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方式二:教师视线: 请任课教师进班与同学们交流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并且根据前面关于学习规律和方式的分析,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对如何转变学习观念、学会学习的问题,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总结和反思。

1.成功经验分享:清华学子谈学习方法

方法一:每门课程都要有独立的课堂笔记本、错题记录本和习题本。错题本是学习的必备品。每次小测验结束之后,我都要把全部错题搬到错题本上。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但它却可以让自己找出错在哪里,为什么出错,怎样才能避免出错。

方法二:学会劳逸结合,学会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我一直认为,时间战并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战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提高学习效率,喜欢在最短的时间内干完我最想干的事情。我经常让自己保持在一种兴奋的状态,当我感觉到干某件事我已没有了热情,效率降低时,我会去选择另一件事,而不会去和别人比谁坐在凳子上的时间长。我也曾经学别人在体育课上思考问题,但我失败了。一心不能二用,否则你正在干的事情也会干不好。

在我看来,还有比学习方法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学习心态。心态一:我是充满自信的。拥有自信,就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大考小考期中考期末考,就都成了吃饭喝水一样简单的事情。高考前的一次考试我考得如此糟糕,我也仅仅是迷惑。我并没有放弃,我依然在相信着我的实力。心态二:我乐于挑战自己。挑战自己并不是仅仅把自己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在适当的时候,我需要跳出自己,去看看周围更强更棒的同学,去相信自己的极限不是“极限”,去知道别人可以超过你,你也可以超越自己。乐于挑战自己,会使自己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使自己处于一种战备状态。挑战自己不但能提高自己,而且能够使自己快乐,这难道不是件非常不错的事情吗? 2.学习方法五原则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力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博和精研的辨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辨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展示自己所在班级或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课件使用目的:激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有感而发。2.制作学习流程、学习规律和方式的图表。

5.中学生社会实践教案 篇五

1.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则。

2.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如何做一名小学生,了解小学学习的规划和要求。

2.难点: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入学准备。

活动准备

1.有关小学生(升国旗、上课、课间活动)的照片用PPT幻灯片播放

2.挂图《学做小学生》

3.幼儿自备文具盒等文具、书包、书本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和幼儿园说再见了,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新的学校那就是小学,下面老师有个问题要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吗?

幼:不知道。

二基本部分

1. 播放ppt幻灯片(一、升国旗)引导幼儿观察进行讨论。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张小学环境的图片,请你们观察照片上小学环境是什么样的。图上的小学生都在做什么?

幼儿进行讨论回答

师:图上的小学生都在干什么呀?

幼:升国旗、

师:那小朋友知道他们胸前戴的是什么吗?

幼:红领巾

师:对了。红领巾代表的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尊敬和热爱。

教师小结;小学生不光要升国旗还要唱国歌,行注目礼。

2. 播放ppt幻灯片(二、上课)

3. 引导幼儿观察并进行讨论: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第二副图片图上的小学生都在做什么?

幼:他们在上课。

师:那小学生是怎么上课的呀?

幼:坐得很端正,听课很认真・・・ ・・・(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小学生的上课时间和我们幼儿园的上课时间是不同的,他们每节课要上45分钟,我们上课时间只有25-30分钟,所以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4. 播放ppt幻灯片(三、课间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进行讨论。

师:请小朋友观察小学生在课间活动中都做了什么,什么时间进教室

幼:跳绳,跳皮筋・・・等

师:当他们听见上课铃声响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回到教室知道要上课了

教师小结:小学的课间活动也是和我们不同的,他们是自由活动的我们是集体活动的。

5. 师:通过观看小学的环境和他们的作息时间,你觉的做个小学生应该怎样去做呢?

(幼儿自由发言):学做小学生上课要专心,眼睛要顶住黑板看,耳朵听着老师讲,嘴里跟着念,这样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6. 出示挂图《学做小学生》

师:对照图上内容请幼儿说说小学生入学,上课,课间活动,在家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的具体情况,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幼儿自由讨论用回答

三结束部分

1. 教师创设上、下课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书包及用品讨论正确的整理方法。让幼儿练习摆放,学习整理书包

2. 欣赏歌曲《像个小学生》引导幼儿大胆进行表演并大胆歌唱

四延伸活动

1:参观附近小学,观察小学环境及地点,观察小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反思

6.中学生社会实践教案 篇六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太湖流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理解太湖的水乡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太湖流域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体会对于太湖流域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2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南方地区,对水乡城镇有一定的了解。3重点难点

重点: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难点: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4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1.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2.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一、导入新课:《太湖美》视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视频上描绘的是我国的哪儿吗?太湖。

2、太湖在我国的哪儿呢?PPT展示四大地理分区图,根据刚才视频所展示的画面,你认为太湖流域位于我国的哪一地理区域?南方地区。对,教师在图中点出太湖位置。

3、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啊?气温、降水怎么样?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1月平均气温高于0度。除了这些共同的特点之外,南方地区不同区域有其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太湖流域的水乡特色。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太湖流域的范围与地理位置。

1、范围。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张太湖流域的地图。PPT展示。太湖流域包括这样的三部分组成,太湖流域地跨哪些省市呢?答:地跨苏、浙、沪两省一市。这条就是长江。

2、地理位置。

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读图,说出太湖流域的地理位置?可以这样来描述:如北到哪里,南到 1

哪里,东到哪里。答:太湖流域北抵长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三面濒江临海。

(二)水乡的自然环境。

1、水乡的特点。【小组合作】

我们刚才了解了太湖流域的范围与地理位置,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书本第45页图6-25这一张太湖流域的地图。小组合作:仔细读图,你能从这张地图中读出太湖流域具有怎样的特色?水多(太湖流域水非常的多,因此我们把太湖流域这一带也称为江南水乡);城镇多(教师表述:有些城镇在古代的时候已纷纷兴起,一直延续发展到了现在,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古镇。)

水多体现在哪里啊?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下面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河流与湖泊,并在地图上把它圈出。答:京杭大运河、黄浦江、苕溪、新浏河、东青河等,在北还有长江,在南还有钱塘江;太湖、阳澄湖、澄湖、淀山湖等。

2、太湖流域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太湖流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河流与湖泊,形成了河流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的景象?答: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离海比较近,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强烈。

3、太湖流域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小组合作】 由于太湖流域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太湖流域自古就被人们称为著名的“鱼米之乡”。那么太湖流域为什么能成为 著名的“鱼米之乡” ?从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角度进行探究。

地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沛; 河流湖泊:由于太湖流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缓,十分有利于人们开挖运河和沟渠,天然河湖和人工运河、沟渠一起,构成太湖流域完整的水网体系。平缓的地形和丰沛的降水,形成了太湖流域河流密如蛛网,湖泊星棋罗布景象。这也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灌溉。

(三)古镇的特色

1、城镇兴起的条件。【小组合作】

太湖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太湖流域成为了著名的“鱼米之乡”,许多城镇也悄然兴起,如同里、周庄、南浔等,那么这些城镇是如何兴起的呢?城镇的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温馨提示:阅读p46“阅读卡”,找出城镇兴起的条件。

答: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副板书)

2、太湖流域古镇具备城镇兴起的条件。

那么太湖流域的水乡是否具备了城镇兴起的条件呢?(1)物产丰富;太湖流域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农产品在满足自己需要后,会把多余的农产品卖掉,具有了交易的前提;(2)交通便利;太湖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河湖众多,形成了便捷的水上交通。(3)人口密集;因为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水上交通便利,适合人们居住,因此太湖流域人口较多,非常密集。(4)因为太湖流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出现了店铺、街道、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为生的居民,工商业发达。小结:太湖流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具备了城镇兴起的条件,其实所有的这些条件,都离不开一个字:水。太湖流域丰富的水资源确保农作物的丰收,使太湖流域能成为“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从而使太湖流域形成了便捷的水上交通;太湖流域温暖湿润,适合人们居住,人口密集。这些都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也就是水乡孕育的城镇,城镇因水而生。(板书)

3、水乡古镇人们的生活

水不仅孕育了太湖流域的城镇,而且还与水乡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前,我们几个小组的成员做了充分的准备,收集了各方面的资料,下面我们请各小组的代表上来展示,下面在座的同学用一句话或几个字归纳出古镇的特色。

建筑(江南人家);交通(船、桥多,水上交通便利);饮食;娱乐活动;文化具有鲜明的水特色。

感谢各小组在课前的充足准备,同学们向我们展示了水乡城镇人们的特有的生活,非常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正是因为具有了浓郁的水乡特色,这些水乡城镇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4、新型城镇的兴起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湖流域水乡城镇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水乡城镇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江南人家――新式楼房;以水为街――宽阔的街道;小桥――现代化的公共设施。生活水平变得更加富裕,一座座崭新的城镇悄然兴起,焕发出新的活力。

你们看了这些图片感到高兴还是担忧啊?高兴,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吴老师却感到了几分担忧:古镇的特色、传统习俗随着现化化的步伐而逐渐消失,所以我们希望古镇在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保存古镇的水乡特色,首先就要保护好水资源。

7.设计“为学生”的弹性教案 篇七

有人也许要问, 既然课堂上有这么多的可能与不确定性, 那么我们煞费苦心地“预设”教案是不是就没有了意义?不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实验中提出,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 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展开教学, 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 并在教学方案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 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看来, 解决“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使之成为辩证的统一, 让课堂充满张力与活力, 就要设计“弹性化教案”。

弹性化教案的基本理念便是“为学生”。加涅曾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的口号, 纵观教育发展史, 无论哪一种教育理论在创新备课思维上, 都强调备课时应设身处地, 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 多问几处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办, 都注重备活课, 课备活, 活备课。备课要“目中有生”, 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 教得精彩, 教得舒畅, 备课的起点、过程、与终点都应是“学生的学习”。所以, 我们设计弹性化教案, 要想学生之所知, 想学生之所需, 想学生之所难, 想学生之所疑, 想学生之所乐, 想学生之所获。

想学生之所知。要了解学生已知, 确定教学的起点。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强调“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任何学生对于新知识、新课文都不是一张白纸, 备课前, 一定要听听、看看、问问、想想: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和文本和老师的教学和群体学习会有哪些距离?《宇宙的边疆》是一篇介绍宇宙知识的科普说明文, 备课时, 我本想紧扣课题, 以人类关于宇宙认识的变化发展导入。但在布置学生预习后了解到, 由于专业术语太多, 他们读起来有点“摸不着头脑”“头疼”。我询问了几个学生和地理老师, 了解了他们对天体知识掌握的程度后改变了导入方式。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词的:我们很多同学写议论文喜欢用递进式:由个人到家庭到集体再到国家, 有的想的远一点的呢, 再上升到全人类, 也就是把眼光投入到地球, 就我们的视界来看, 想的够远的吧。但是, 俗话说“天外有天”, 从浩淼的宇宙看, 地球又是微不足道的“小不点”。我们在高一第一册地理中已经了解了有关天体知识, (边回顾边板书)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今天, 我们跟随卡尔·萨特一起来一次太空旅行, 我们的目标是不是要再上一堂地理知识复习课呀, 当然不是, 我们语文课有自己的目标, (显示学习目标) 。达到这些目标有点难度, 不过这样才有挑战性, 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对手, 在战术上重视对手。果然, 课堂上这样导入后, 学生都变得跃跃欲试起来, 阅读的心理障碍已消除。

想学生之所需。每个学生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心理需要, 都需要成功的体验, 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实际, 注意差异性, 关于《蜀道难》, 一般来说, 将体会其浪漫主义风格作为重难点, 而我根据学生的基础, 教案设计中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吟咏, 理清层次、背诵全诗上, 对于我的学生来说, 无论从长远还是近期来讲, 这是最有效果的目标。另外设计问题也要有梯度, 注意激励性, 有时我甚至把哪个问题要哪些人回答, 都摘记在教案中。同一课内容, 文科班理科班的备课又有不同, 文科生情感丰富而思维深度不够, 理科生更注重理性思考但缺乏形象思维。备课中, 我就有意识地在文科班进行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逻辑性的渗透训练, 而在理科班就进行形象性思维以及想象联想能力与语言的训练。

想学生之所难。人说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 一怕文言文, 二怕周树人, 三怕写作文。了解到这些“怕”后, 我就想办法让学生变“怕”为“爱”。学习文言文, 我们的学生主要是背诵障碍和语言障碍。在备课时, 我就将听录音朗读变为老师范背, 以身作则, 增强学生的信心, 多多搜集背诵方法与技巧, 根据具体课文进行渗透。在语言知识讲解中, 全力搜集学生已知, 做到用旧知带新知, 还注意联系现代汉语中相同与不同的用法。学习鲁迅的文章, 我主要采用“主动质疑集体解疑法”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告诉他们“提出问题是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思维品质”。自己在备课时, 把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先提出来, 思考如何归类、引导, 然后, 还把与问题有关的拓展知识用课件打出来, 不一定会用, 也不一定按顺序用, 只是为课堂做好准备, 为鼓励学生的精彩“生成”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以前从未写过议论文, 一听说写议论文都咂舌。那就可以在教学内容上作相应的调整, 将古文议论文单元与议论文写作单元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并且特别注意“第一印象”, 第一堂课的导入, 我是这样准备的: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写议论文很难, 有点怕。其实生活到处可见“议论文”, 我三岁的小侄女也会写议论文:我最喜欢姑姑了 (中心论点) 。姑姑喜欢我, 不骂我, 买冰激淋给我吃, 还带我到游乐场玩 (四个论据) 。所以我最喜欢姑姑 (总结, 照应中心论点)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怕”。

想学生之所疑。进行议论文写作指导中, 我反复强调运用事例论据不可采用:论点+事例+事例+总结式。学习《过秦论》, 我料想学生会有此疑问, 为什么贾谊犯了我们常讲的老毛病, 花了大量笔墨记事, 还有如此说服力?于是设计了几个问题来认识本文论证手法及特色:这一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作者的写作目的又是什么? (提醒当朝统治者要施仁政) 如果你以此为中心论点按我们平时的训练来写《过秦论》, 你会用到课文中的哪些材料? (第三段中秦的愚民、弱民、防民政策及第四段秦的灭亡) 你所写的与贾谊所写有何区别? (贾谊更多地写秦之崛起、发展与鼎盛) 贾谊为什么要大量地写秦的兴盛? (与后面的瞬间灭亡形成落差、写秦兴是为了与秦亡形成对比) 文中还有哪些对比?哪组对比是最主要的线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 文中的记叙不是单纯的记叙, 材料都是为观点服务的, 并领会到金圣叹的评价———通篇只得两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 一句只是以陈涉之微。

想学生之所乐。学生喜欢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像文言文的学习有时会很枯燥, 于是, 教师可以在备课中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小史实, 小故事, 小笑话。理解《师说》中的“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在教案中, 我就设计了个向十岁的小妹妹学“道”认师的事例, 并让学生思考此“道”与彼“道”的区别。在备第二段研读的时候, 想到学生在辨析对比的过程中会比较沉闷, 就抛出个疑问“‘句读’真的是‘小学’吗?”穿插了个“句读之不知”而闹笑话的小故事, 让学生入得课本又出得课本。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为了引导学生多读经典, 我在备课中就穿插了些《红楼梦》中的小故事, 比如在赏析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时, 我就穿插了第三十八回王熙凤“拍”史老太君在枕霞阁碰了的鬓角窝的故事, 认识其“红楼第一拍”的特点, 还补充了兴儿对她的评价, 通过这些小故事的穿插, 撩起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让经典不再是“人人希望自己读过而人人却不喜欢读”的作品。

想学生之所获。弹性化教案是构想于课前, 生成于课中, 完善于课后。每次上完课后, 都要反思一下, 学生真正得到了什么?我还有哪些不足?并将思考所得写成后记, 并以此为依据之一来调整下一堂课的备课与教学。

8.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篇八

本活动的首要目的是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单一的学校教师指导转向教师、家长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社会人士合作指导;从学校独立操作完成转向寻求有关部门、学校的协作共同完成;从个别少数学生的参与转向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并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各校独自为阵转向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从少数学生有限范围的独立活动转向跨班级、跨年级的合作互助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初步探索一条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有关部门对科技教育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再次,新课程改革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为科技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将科技教育设置为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使科技教育从“业余课外活动”正式成为“正规的校内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制高点,结合校内社会实践活动,将科技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学习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

二、活动的具体内容

本活动是在银川景博学校的学科月活动“水——生命之源”

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校本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的开展,以九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逐步组织进行。具体内容是污水处理厂的实地参观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净水设备使用及亲眼目睹污水的净化过程,并亲手操作。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会到水资源的来之不易和生产、生活中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而在生活中时刻把节约用水放在心上。再通过自己日常生活的表现,带动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此活动还能增进学生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兴趣,也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三、活动步骤

活动第一阶段:

1.我向校领导汇报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争取校领导对活动的资金、人力、场地等的支持。同时,积极主动联系史、地、生、政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这个活动。

2.我和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教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出发,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及参考书籍事先对污水处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组建一支合格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团队。

3.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集体培训和讲解,明确活动目标和方法及分配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科技探究能力。

4.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各学科教师对学生宣讲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这一阶段在2015年9月结束。

活动第二阶段:

1.组织学生到水洞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前团队开会讨论此次活动的具体操作:①九年级7个班分为物理组、化学组、生物组,并为每个组分配了学科指导教师。②考虑到人数过多不利于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从各班分别挑选10名学生作为代表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考察。③确定活动时间、活动路线及活动过程。

2.参与实地考察的学生在活动前对各小组要研究的内容进行资料调查,初步了解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

3.各小组指导教师在实地考察前写出各学科活动预案。

这一阶段在2015年10月结束。

活动第三阶段:

1.学生写出本次活动的感悟,并以幻灯片的方式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展示、讲解。

2.活动中要求各教师和学生认真考察过程、捕捉信息收集资料,活动结束后,在学校总结的基础上,写出该活动的总结报告。

这一阶段在2015年11月结束。

活动第四阶段:

充分利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个活动来检验本次活动的成果,在此期间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

这一阶段在2016年1月结束。

四、本活动的具体结果

1.参加的所有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科技创新素养的培养,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师科技教育业务得到提高,每人至少承担并完成一个以上项目的指导任务。

3.总结出一条进行中学科技教育的新方法,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活动成果向更大的范围推广。

五、预计本活动方案对学生具有以下教育作用

1.通过完整的活动,学生学习到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和科学探究方法,初步掌握创造发明和科学探究的原理、方法和

步骤。

2.通过系统学习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意识,这是本活动必须达到的目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比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能力要经过长期的不断积累才能慢慢提高,不是初中阶段就全部能完成的工作,可是意识是能够在初中阶段就培养起来的。

3.通过参加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六、開展这一方案的优势

1.本活动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宁夏银川市科协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活动的开展在专业技术指导、宣传等方面有了保障,解决了学校教师知识的局限性等问题。同时与这些单位的协作,能引起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注,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2.本人从2011年就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从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

七、活动方案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作用和贡献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科技教育活动从过去的课外业余活动走进教室,作为一门课程来实施,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

2.通过系统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会得到大面积、大幅度的

提高。

3.通过大面积地开展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培养,能转变以往只有极少数学生得到培养的局面。

4.通过与协作单位的协作,能够引起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关注,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同时弥补学校在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局限。

5.通过专家和协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特别是青少年对专家的崇拜心理,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并能学到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6.通过活动还可以培养出一支优秀的科技教师队伍。目前科技教师严重不足,让更多的教师投身到科技教育中来,是提高科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的一个好办法。

7.该活动结束后,其成功经验可供有关部门参考,推广使用。

八、开展这一活动得到的各种资源

1.银川景博学校学科月活动“水——生命之源”课题研究成果;

2.各学科的教学人员及实验教学设备;

3.各协作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研究设备;

9.中学生社会实践教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朝的服饰特点和“瓦子” 难点:“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三、教学资源: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课件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宋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宋朝人的生活状况。首先看看这节课的课程要求: 课件显示:

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的衣、食、住、行、娱乐、节庆风俗等内容。

2、通过对 “缠足”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3、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重点:宋朝的服饰特点和“瓦子” 难点:“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讲授新课:时下流行“穿越”,今天,我们也来一次“穿越”!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去宋朝。要想不让宋朝人认为我们是外星人,给我们200%以上的回头率,我们首先应该改变什么?要想改变我们的衣着打扮,就要先知道宋朝人的服饰特点。

看图片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衣服来打扮自己。课件显示宋初皇帝服饰、宋中后期皇帝朝服、宋代皇后礼服、宋代贵妇礼服、宋代文官服饰、宋代普通妇女服饰、宋代劳动者服饰等图片,得出宋朝服饰的两个特点:

1、统治者的服饰由节俭到奢侈;

2、劳动者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还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课件显示: 练一练!

1、南宋学者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这说明:A、宋朝人喜欢穿少数民族的衣服 B、少数民族的衣服在那时很流行

C、宋代服饰受少数民族影响 D、市场上卖的都是少数民族的衣服

2、以“衣”取人:根据服饰判断他们的身份!给出图片让学生判断。

我们到了宋朝之后会看到一些女子走路摇摇摆摆,而且她们的脚特别小,为什么呢? 课件显示小脚与大脚、精美的小鞋子等图片,然后提问学生:你怎样看待缠足?你欣赏什么 1 样的美?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和总结。

我们到宋朝之后,先找个酒店把行李放下来。宋朝把酒店叫什么?

我们放下行李之后,先吃点东西吧!宋朝的饮食情况怎么样呢?课件显示《宋代庖厨图》、羊、鱼、冰酪、蟹盏、鱼羹、东坡肉、东坡肘子、开封灌汤包、包子、米饭、腊八粥等图片,总结出宋朝饮食特点:

1、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2、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南方人吃鱼多。让学生猜猜“貊炙”、“拨霞供”、“浮团子”、“米花”各是什么食物。吃饱饭后,喝点儿茶消消滞!课件显示“斗茶”和“献茶”的风俗。在喝茶的同时,仔细观察一下饭店和周边的建筑。课件显示一些住宅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住宅的主人的身份!让学生欣赏一下北宋名园沧浪亭和南宋名园沈园的图片。

我们吃饱喝足了,想去逛街,但又不想走路,有什么代步工具可以选择呢?课件显示: 练一练!

在北宋的东京城,你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B、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 C、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D、人们出行多乘马车 思考:为何宋朝缺马?

课件显示船、牛车、驴子、轿子等图片让学生辨认。相比较来说,牛车比较舒适,我们选牛车做我们的代步工具吧。如果我们到了北宋的都城东京,然后问当时的宋朝人,我们最好到哪里去玩,他们会推荐我们去哪里?瓦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

课件显示:1.北宋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有个地方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这是什么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图表显示瓦子与勾栏的关系。勾栏里有很多穷苦的卖艺人卖艺,那么,这些艺人卖什么艺呢?课件显示“说书”、“木偶戏”、“皮影戏”、“杂剧”、“猴戏”、“角诋”、“斗蟋蟀”、“卜卦”、“蹴鞠”等图片。让学生想一想:两宋时期,瓦子迅速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平常,宋朝城市人民的生活都挺热闹了,到了节日就更热闹了!宋朝有哪些节日? 练一练!

1、节日连连看:课件显示元旦(即今天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及其习俗,让学生连线。

2、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3、以缠足和春节为例进行讨论:为什么有些风俗消亡了,有些风俗却流传至今? 提问学生,讨论结果,然后进行评价、总结:缠足是封建社会的陋俗,是对妇女的残害和压迫。春节则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更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所以,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好了,我们要回到现实中来了!

课件显示:想一想,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本课小结: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由节俭到奢侈; 受少数民族的影响;

缠足

2、食:北方:面食,羊肉(北宋)

南方:稻米,鱼(南方)

3、住:邸店;茅屋、瓦房、四合院、私人园林

4、行:轿子、牛车、驴车、船等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2、节日: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课堂练习:

1、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2、大家来找茬!

端午节前,农民王五和同伴骑着马前往京城临安赶集,只见路上行人个个衣着光鲜,远远的便闻到临安城内羊肉飘香,一行几人大饱口福后,便来到最热闹的瓦子里,观看了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回家时王五深感不虚此行!写一写!

1、我还有哪些疑问?我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10.中学生社会实践教案 篇十

设计意图:

春天的脚步款款走来,微风吹上了我们的脸,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微笑和欢乐。因为春天来了,因为植树节要到了,每当植树节来的时候,天气总是暖暖的,小鸟总是唱着欢快的歌曲。为了让幼儿知道春天来了,植树节要植树的基本常识,特意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植树节。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

3、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2、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3、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活动过程:

一、讲树

1. 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 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 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

幼儿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1.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幼儿说说如何种植“柳树”

(1)种植工具

(2)种植方法

2.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3.插上小标志,便于日后负责照看和护理。

编后语:

上一篇:依托党建带团建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下一篇:骂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