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泵的应用流程

2024-10-13

肠内营养泵的应用流程(精选7篇)

1.肠内营养泵的应用流程 篇一

鼻饲、肠内营养护理要求

【鼻饲管固定】

要求:牢固 美观 舒适 清洁 通畅

方法:采用分叉交织法、蝶翼法、吊线法、固定带法、挂耳法固定 【间断鼻饲】

1、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解释,取得合作。

2、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斜坡位,将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

3、胃管外端接注射器,先回抽,见有胃液抽出,即注入少量温开水(准备温度38~40

oC),再注入温度适宜的肠内营养(准备温度38~40 oC),注入的量需根据医嘱决定,最后注入温开水10-20ml。

4、然后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裹,夹子夹紧或胶布裹紧。有盖子的胃管直接将盖子盖紧。【肠内营养输注】

1、肠内营养配置后置冰箱保存,24h内使用,输注前30min-1h取出恢复至室温。

2、尽量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输注。无肠内营养输注泵时建立输液巡视单,根据医嘱和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滴速。输注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腹胀,并回抽胃液,胃液量小于 200ml,即可开始输注肠内营养;若胃液量大于500ml,说明有胃储留存在,应暂时停止输注向医生报告。

3、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速度由每小时25-30ml开始,根据病人情况每日增加10-20ml不等。

4、营养液输入的温度一般为35oC-37oC左右,寒冷季节输注时先加温再输入,常用的加温方法有:恒温器加温法、热水袋加温法。

5、每2-4h用温开水10-20ml冲洗体内导管一次,输注管道每日更换一次。管腔较细的经皮内镜下造口管或鼻饲管经常冲洗以防堵塞。

6、经营养管给药时,先将药物碾碎溶解后注入,再用温开水20ml冲管,以防阻塞营养管。

7、对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胃排空不良者要防止返流、误吸的发生。

8、采用30-45o半卧位喂养,控制速度。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输注,用力咳嗽、吸引器吸引等方法清除气管内液体或颗粒。

9、记录24h尿量、排便次数与性状。根据医嘱监控血糖的变化。

10、肠内营养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出现症状,立即停止肠内营养。

11、高温季节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过长容易变质,对于输注速度较慢的,可用250ml 输液瓶分装输注。

12、可根据病人治疗及活动需要,采用持续输注法和循环输注法。【注意事项】

1、经鼻胃管输注肠内营养时每班检查鼻胃管是否在胃中。其它营养管在喂养之前,必须确证管端的位置。

2、胃内喂养时,床头抬高30-45o,气管切开者气囊充足可减少误吸。

3、喂养时掌握好三度:速度、温度、浓度。速度由慢到快,温度30-40oC为宜(鼻饲管末端夹加温器),浓度由稀到浓。

4、鼻饲过程中注意保持清洁,营养袋及输注管每24小时更换,每次输注的肠内营养悬挂于常温中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5、管道的维护:为避免发生堵管并确保管道长期正常使用,每次暂停输液时,用30~50ML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冲洗管道,平时每隔8小时冲洗管道一次。

6、鼻部护理:经常更换固定管道于鼻部的胶带。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鼻部皮肤和鼻腔,如有必要,使用能去除胶带的试剂。如果胶带下的皮肤破损了,应拔除鼻胃管并通过另一侧鼻腔重置一根新管。对破损皮肤加强护理。可用0.2%碘甘油涂抹局部,如有必要,局部使用消炎剂或保护物。

7、口腔护理:即使患者不能进食,对口腔,牙齿和嘴唇的良好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患者每天刷牙1~2次。如果是昏迷患者,应每天冲洗口腔数次(1/4h)。为防止嘴唇脱水及增强患者舒适度,应使用润唇膏。

8、不要在已置入体内的管道中再插入导丝,以免钢丝刺破管道或进入侧孔引起胃肠道损伤。

9、更换时间,普通鼻胃管两周更换一次、带导丝鼻胃管45天更换一次。10.评估营养状况。每天留24尿测定氮平衡,每周称体重1-2次;测定血浆蛋白1次周,测定上臂臂围等参数。

2.肠内营养泵的应用流程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74例通过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的患者, 将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在外。其中, 男47例, 女27例;年龄32~65岁, 平均年龄 (48.56±5.17) 岁;住院时间19~110 d, 平均住院时间 (64.52±15.13) d;33例消化道疾病, 26例严重创伤, 15例老年营养不良。

1.2 方法

临床上肠内营养制剂的主要输入途径有食道造口、鼻胃管、胃造口和口服等, 其中鼻胃管为最主要的肠内营养制剂给药途径, 其对不能通过口进食或是经口进食不能满足生理需要的患者具有显著效果。食道造口主要是将喂养管通过口咽部, 将喂养管放置在胃中, 保留患者正常进食通道, 促使消化功能恢复正常。胃造口主要是在胃镜器械引导下, 将喂养管放置在患者胃中, 实施营养供给, 便于起到长时间保留营养物质作用, 其为肠内营养制剂最佳给药方法。肠内营养制剂可通过连续性泵入、一次性输入或是间歇性重力滴注输入的方法输入, 其中, 连续性泵入为临床上常用的、效果较佳的输入方式。滴注时应注意控制好滴注速度, 开始时应慢滴, 滴注40~60 ml/h, 滴注3~4 h后, 可适当增加低速, 滴注100~150 ml/h。除此之外, 在滴注过程中应保持营养制剂的温度。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早期, 应通过低浓度肠内营养液进行治疗, 治疗后期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 适量加入果汁、米汤和蛋白质粉等自制营养制剂。

1.3 观察指标

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制剂临床治疗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密切观察。

1.4 疗效判定指标[1]

显效: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制剂临床治疗后, 其体力得到显著恢复, 且充分发挥了营养物质和能量的补充作用;有效: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制剂临床治疗后, 其体力同治疗前相比得到一定恢复, 且部分发挥了营养物质和能量的补充作用;无效: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制剂临床治疗后, 其体力同治疗前相比没有得到恢复, 且没有发挥营养物质和能量补充作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74例通过肠内营养剂治疗的患者, 33例消化道疾病, 26例严重创伤, 15例老年营养不良, 其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00%。见表1。

2.2 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74例通过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患者, 2例为恶心呕吐, 2例为腹泻, 其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5.41% (4/74) 。

3 讨论

肠内营养制剂方法同肠外营养方法相比更符合人体生理特性需求, 可有效保护患者胃肠道黏膜, 并且价格低廉, 对于需要长时间营养支持患者为较好的选择。目前, 瓶装乳剂口服较为方便, 同时, 其配备一个相对特殊的瓶盖, 通过一次性输液器连接后便能完成营养输注, 因此应用率较高,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临床上, 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包含氨基酸型、短肽型和整蛋白型三大类。其中,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各种中度创伤、危重患者、中度烧伤、昏迷不醒、意识障碍和严重营养不良等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在我国临床上, 主要分为不含纤维型和纤维型两种类型。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胰腺炎、肠瘘、短肠综合征、胆囊纤维化、肠道炎性疾病、化学性或放射性肠炎、艾滋病、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和大型手术后恢复期等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均存在一定损害或障碍的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在我国临床上主要有百普力和百普素两种[3]。

临床上, 肠内营养制剂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治疗中,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24 h后, 通过吻合口输入肠内营养制剂。对于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在手术结束后实施场外营养支持方法治疗, 治疗7d后根据患者具体状况, 选择相应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进行治疗, 或是通过肠内肠外混合方法进行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空肠造口管输入肠内营养制剂, 基本控制患者病情后改为口服营养制剂[4]。对于危重的肠外瘘患者, 根据患者消化液丢失程度选择相应的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治疗, 从近端肠道口或是瘘口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肠道细菌移位, 促使白蛋白合成, 尽快恢复肠道完整性, 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 肠内营养制剂可显著提高患者营养支持, 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对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74例通过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的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74例通过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患者中, 33例消化道疾病, 26例严重创伤, 15例老年营养不良, 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5.41%, 其中, 2例恶心呕吐, 2例腹泻。结论 肠内营养制剂可有效维持患者营养状况,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清波, 吴文惠, 周喻, 等.蚕蛹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干预2型糖尿病小鼠代谢特性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 2014, 35 (23) :342-346.

[2]吴剑.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对不同蛋白质含量肠内营养支持反应的研究.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4, 21 (6) :377-378.

[3]孙海嵩.肠内营养制剂对脑卒中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2) :2935-2936.

3.肠内营养泵的应用流程 篇三

[关键词] 肠内营养;胃肠道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64-02

营养支持疗法是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易出现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减退、恢复效果不佳等现象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在肿瘤患者术后的治疗中,营养支持疗法已经获得了普遍的认同。笔者所在医院对2007年7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分别采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7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80例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其中胃癌47例,直肠癌33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男2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胃癌24例,直肠癌16例。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治疗,男24例,女16例;年龄35~77岁;胃癌23例,直肠癌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发展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实验组放置鼻肠管或空肠造口管,手术后24 h肠鸣音恢复后通过置管注入5%糖盐水450 mL,速度20 mL/h;术后第2 d注入短肽制剂百普力(nutricia company)400 mL+5%糖盐水400 mL混合溶液,速度40 mL/h;第3~7 d根据体重逐渐增加剂量和速度至相应全量,不超过1 800 mL/d。对照组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术后每天1 500 mL由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脂肪乳等配置的糖盐水溶液静脉滴注,或根据身体情况由500 mL逐渐加量至1 500 mL,营养液热量同实验组。两组均治疗7 d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价

手术前及术后第5天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以肛门排气为胃肠道功能恢复的金标准。

1.4 随访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其中64人完成随访,57例定期来院复查。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中所有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第5天再次检查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恢复较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恢复较迅速,术后第5天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检测指标比较

组别术前术后第5天

ALB (g/L)PA (mg/L)TF(g/L)ALB(g/L)PA(mg/L)TF(g/L)

实验组46.84±4.07218.22±16.422.57±0.7142.76±5.32202.53±20.242.21±0.53

对照组45.76±3.82220.27±17.742.48±0.6539.43±4.76195.31±21.321.89±0.66

表2  两组患者Ig水平比较(g/L)

组别术前术后第5天

IgAIgGIgMIgAIgGIgM

实验组2.61±0.3715.97±2.411.22±0.422.53±0.5214.95±2.131.19±0.52

对照组2.57±0.4616.06±2.731.18±0,472.21±0.6312.56±2.870.93±0.51

2.3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比较

实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7.7±3.1)h,排便时间(71.8±23.5)h;对照组为(55.4±6.3)h,排便时间为(90.1±34.8)h;实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实验组多数患者除轻度腹胀外无明显不适感,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未出现切口感染或静脉导管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消化道肿瘤占60%左右,以胃癌和直肠癌最为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病灶直接侵犯消化道,以及肿瘤本身造成的蛋白质代谢负氮平衡,术前多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减退倾向[1],术前肠道准备的禁食更严重干扰了胃肠道功能,加重了胃肠粘膜损伤和营养不良。

传统营养支持治疗采用的肠外营养,主要通过静脉通路对患者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维持患者体内的代谢平衡和各器官组织的代谢,减少蛋白质分解,增强机体免疫力。虽然静脉输入的营养液具有使用安全、吸收快、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是除价格昂贵外,肠外营养还存在血管栓塞性静脉炎等潜在并发症。虽然本次实验中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肠功能紊乱、肠粘膜萎缩、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和细菌易位、肠道免疫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一样,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促进器官组织功能恢复。而且肠内营养的形式更接近于生理方式,可以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止细菌易位,提高对手术和化疗的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3]。以往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由于考虑到消化道受累,所以常采用肠外营养,而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小肠受手术影响微弱,功能恢复快,可以接受肠内营养治疗。从本研究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晋林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短肽营养制剂百普力的使用,使得肠道消化吸收更高效彻底,产生粪渣少,减少排便对手术切口的影响[5]。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具有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接近生理,给药方便、安全,费用低廉,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使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身体状况,促进机体恢复,起到术后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Painter N S,Burkitt D P.Diverticular disease of the colon:a deficiency diseas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J].BMJ,2008,2(5):450-458.

[2] 黎介寿.围手术营养支持的需要性[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3),129-131.

[3] 刘少杰,刘建伟,杨小红.肠内免疫营养作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州医药,2007,35(2):25-27.

[4] 晋林,边芸芸,张淑霞.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场内营养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71-72.

[5] 朱明炜,崔红元.肠内营养制剂的合理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6):14-15.

(收稿日期:2012-01-12)

4.肠内营养泵的应用流程 篇四

一般中、浅井段可采用钻井泵注水泥固井工艺。现场实际工作中,只要技术、设备和物资准备工作扎实,指挥发令和操作程序正确,就能顺利完成固井作业和保证水泥环质量。

一、钻井泵固井作业流程

(一)建立固井作业领导组织

1、成立固井领导小组。由平台经理担任组长。井队工程师担任副组长,井队干部及生产骨干为小组成员

2、贯彻固井施工技术设计

井队工程师根据设计(项目部审核)制定固井施工步骤、水泥浆液的总量与密度、添加剂的种类与加量、最大施工压力和排量值、各作业环节时间以及施工总时间等技术参数和技术措施情况。

(二)地面准备工作

1、检查、保养动力设备

必须保证柴油机运转正常、技术状况良好且有一台备车。

2、检查配制水泥浆的循环罐

清除吸入管内及管口循环罐底沉淀物;检查循环罐各连通闸阀关闭严实程度和操作灵活情况;检查循环罐内搅拌机运转是否正常。

3、检查、保养钻井泵

(1)检查(或更换)钻井泵保险销子;察看泵压力表是否完好;查看空气包气量是否充足。

(2)检查吸、排凡尔座和凡尔体、缸体内完好情况;察看拉杆活塞磨损程度;查看拉杆冷却液及塞线情况。

4、试泵、管线试压

开泵查验其运转上水情况,同时按固井施工最高压力对地面送液管线进行耐压试验。

5、隔离液配制,水泥浆清水及替浆准备

钻井工程师负责按固井施工技术设计配制足量的前、后隔离液;清理干净循环罐(现场3#或4#罐)沉淀物并储足水泥浆配置所需清水,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罐底无法打出的水泥浆量;储足预定的替浆量。

6、安装供灰管

在循环罐上选择合理位置安装固定出口向下的供灰管(自行加工不少于两个出口,采用内径较大钢管焊接),主要将出灰方向对准两个搅拌器,使配制水泥浆时尽可能均匀。

7、水泥浆检测仪器准备、供灰车连接。

对水泥浆配制过程中的密度检测仪器和工具放置到位;循环罐上供灰管与水泥供灰车供灰软管相连接。

8、井内连通性检试

慢速开泵注液,井口返液即停。以证实环空通畅情况。

(三)现场会议

地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固井领导小组组长召集所有参加人员进行情况汇交,对准备工作进行查漏补遗的逐项梳理。当确认准备工作全部妥善后,明确指挥者、规定联络方式和进行各工作口人员分工并即时到位。

(四)水泥浆配制

1、开动搅拌、循环设施。

开动循环罐搅拌机;开动混合漏斗(循环)或其它临时投入的增匀设备。

2、供灰搅拌

(1)专人负责发出供灰信号

根据供灰管出口灰量与搅拌状况需要,向供灰闸门掌控者(一般由灰车驾驶员担任)发出增大、降小(或特殊情况关闭)供灰流量控制信号。

(2)专人负责水泥浆密度测试

取自罐内不同点水泥浆作密度测试,并即时向指挥者提供测试结果。

3、供灰结束 当水泥浆平均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或干水泥量尽时,向供灰闸门掌控者发出关闭信号。其它搅拌、增匀设备保持运转。

(五)注隔离液(前置液)

慢速启动钻井泵,向井内注入设计量隔离液(清水)。

(六)注水泥浆

按设计排量注水泥浆。当罐内水泥浆液面达泵吸入口最低限时停止注水泥浆。

(七)注隔离液(后置液)向井内注入设计量隔离液。

(八)注替液

专人测量、专人监视罐内替液面下降高度,准确无误的计算替入量。当替入量达到设计值(不包括后置液量)时停泵。

(九)候凝

根据固井设计时间内候凝

二、注意事项

采用钻井泵注水泥固井工艺虽然省钱、省力、省时,但也存在风险。尤其在动力设备技术状况不稳定,相关设施配置不足、现场组织管理工作欠佳时容易发生差错。因此,钻井泵注水泥固井作业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劳动组织管理方面

1、开好现场固井工作会议,岗位人员配置齐整,分工明确,避 免混岗、乱岗、人力不足顾此失彼现象;工作指令要集中、统一、清晰,防止出现多头指挥的无可适从情况。

2、贯彻固井施工设计要认真。使生产技术骨干,作业参与者了解、领会设计的技术思路、施工步骤、安全措施、作业要求等内容。防止走过场。

(二)设备、物资、地面准备方面。

1、符合设计种类、数量的固井水泥及时到场。

2、下完套管后对设备再行检查,动力机械,液力设备,相关设 施(如搅拌机等)不能带病工作。

3、水泥浆测试仪器、工具要具有一定可靠精确度。

4、劳动保护用品(如口罩等)发放到手。

5、现场水源充足或水储量足够。

6、供灰出口应至少两个,应预先加工好,以增强出灰分散、搅拌均匀性。

(二)技术要求方面

1、把握配、注水泥浆、替液等各环节作业时间,严格控制施工 总时间在水泥初凝时间内。

2、固井作业环节要紧密衔接,不能中途人为停顿。

3、罐内残留水泥浆避免与替液混合替用。

4、搅拌水泥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混合均匀度,并实施有效手段防止干水泥堆积。

5、替液计量必须准确(特别要防止因循环罐间闸门封闭不严互窜)。使用后置液(隔离液)时,应根据实际注入的后置液量再计算随之而注的替液量(即:实际后置液量+实际替液量=总替液量)。

各岗位施工的注意事项:

1、钻井工程师为现场施工指挥,计算数据要求准确,人员分配落实到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泥浆工程师主要负责罐面工作,计算配制达到所需水泥浆性能(主要是密度)需要提前打入清水量,必须将预留量(罐底不能泵入的量考虑进去);罐上闸门的倒换;水泥浆及替浆量的计量;储备罐提前备好足够的清水(清罐时用);提前将污水泵架好在配制水泥浆的循环罐上,打完水泥浆立即组织人员将剩余水泥浆打到地面进行固化,残余的水泥浆清罐时打入沉砂池(提前清空),根据情况也可打到地面,一定注意环保和污水量控制。

3、值班干部开固井前会议时将人员分配好,固井时人员不要到处跑动,司钻负责钻台开泵停泵;机房负责柴油的转速,听从工程师指挥需要提排量或降排量;副司钻负责固井前检修泵,固井完成后清洗缸套活塞及泵的上水管线;其他人员主要集中在循环罐上,提前做好清罐准备,有条件的接好高压清洗管线,所有人员动作必须迅速,防止水泥固化,造成清罐困难,设备管线堵塞。

5.肠内营养泵的应用流程 篇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HIS系统,择取2007~2008年住院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药相关信息,包括药品品种、销售金额、用药科室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综合2007~2008年肠内营养药的销售金额及各科室用量,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数据采用Excel进行分类、计算、统计和排序。

2 结果

2.1 肠内营养药销售金额占西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

2007~2008年肠内营养药销售金额占西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情况见表1。

2.2 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6位的科室

2007~2008年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6位的科室统计结果见表2。

2.3 药品销售情况排序

2007~2008年药品销售情况排序结果见表3。

2.4 个别科室用药情况排序

2007~2008年个别科室用药情况排序情况见表4。

3 讨论

早期EN在创伤后的应用非常重要,有诸多益处,例如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等[4]。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提供能量需求,还可改善胃肠黏膜的血液循环,中和胃酸,保护胃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预防菌群失调和应激性溃疡。此外,肠内营养还可通过对全胃肠外营养(TPN)缺乏的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的吸收,为胃肠黏膜的修复及体内重要成分的合成提供底物。

由表1可知,我院肠内营养药年销售金额呈逐年大幅上升态势,肠内营养药的年增长率为84.67%,西药的年增长率为35.24%,肠内营养药的涨幅明显大于西药,这说明肠内营养药的应用已引起临床的充分重视。

由表2可知,脑外科、ICU、神经内科3个科室的用药量一直居于前3位,因为在严重创伤、感染、缺氧、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由于内环境的严重紊乱,使体内交感-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胃肠黏膜细胞缺血缺氧,屏障作用受到严重损害,常发生广泛胃黏膜糜烂和出血,即临床上所谓的应激性溃疡[5]。近年来研究发现,ICU住院患者在入院18~24 h内行胃镜检查,胃十二指肠损害的发生率高达52%~100%,其中应激所致显性出血的发生率为20%[6]。少数患者出血量可达到出血性休克的程度,这对危重患者的恢复极为不利。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已引起足够重视,尽早采用胃肠内营养对恢复和维持胃肠道的生理功能较静脉疗法有益[7]。

由表3可知,了解氨基酸型的肠内营养剂使用量明显下降,因为其主要特点是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成分明确,无残渣;缺点是口感较差,浓度过高或输注速度过快易导致腹泻,刺激肠功能代偿的作用较弱,主要用于肠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耐受整蛋白和短肽类EN制剂的患者,而高能量型肠内营养剂使用量显著上升,原因是其营养素全面、易消化、吸收较完全、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特点,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患者,这符合医院大多数患者营养要求,因此这种变化是营养剂使用日趋合理的表现。由于患者因疾病、手术等应激因素,加上本身可能存在糖代谢异常,而导致血糖过高,所以糖尿病用型肠内营养使用可以减少血糖的剧烈波动,因此使用量相对较大。

由表4可知,科室使用肠内营养品种出现明显变化。由于指南推荐在重症疾病的急性期和开始阶段,外源性能量补充不应超过20~25 kcal/(kg·d),否则可能会对患者转归造成不良影响。在重症疾病处于分解恢复期时,外源性能量摄入应提供25~30 kcal/(kg·d)的能量[8],可见肠内营养液(高能量)在ICU病房、脑外科的2008年消耗排名明显下降,说明临床在给予肠内营养时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及时进行评估,适时调整,对症给药。肠内营养乳剂(TPF-T)的脂肪含量占50%,碳水化合物为32%,并含有膳食纤维、ω-3脂肪酸、核苷酸和中链脂肪酸,能量密度为1.3 kcal/ml,肿瘤组织缺乏降解脂肪的关键酶,很少利用脂肪供能,而是依赖葡萄糖的酵解而获得能量。减少葡萄糖供给可能减少肿瘤的能量来源。同时,肿瘤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性较差,因此不宜大量使用葡萄糖。因此,TPF-T是肿瘤专用的肠内营养制剂,但在肿瘤科虽然肠内营养剂使用品种增加,但是却从未使用过TPF-T。膳食纤维是结肠黏膜的营养物质,能够刺激结肠黏膜增殖,避免肠黏膜萎缩,增加粪便容积,预防便秘和腹泻,并提供大约5%的热量。膳食纤维能够增加肠内营养制剂的黏稠度适用于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需要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危重患者和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因此大部分科室对含纤维素的肠内营养制剂使用量保持不变或明显增加,如ICU病房、脑外科等。

综上所述,危重患者早期应激阶段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符合生理、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应尽可能、合理应用肠内营养。

摘要:目的:评价我院肠内营养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8年病区肠内营养药的销售金额、用药数量、用药科室等资料,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肠内营养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多,2008年比2007年增长84.67%。结论:肠内营养药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其销售金额和用量在我院均呈快速增长趋势。

关键词:肠内营养药,销售金额,用药趋势

参考文献

[1]黎沾良.现代危重病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3.

[2]陈仁.现代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62-267.

[3]Gramlieh I,Kichian K,Pinilla J,et al.Does enteral nutrition compared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result in better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aduh patients:a systematic rewiew of the literature[J].Nutrition,2004,20(1):843-848.

[4]余彦,吕恩,唐朝晖.肠内营养支持对ICU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2):113.

[5]焦勇,李鸣,何东权.应激性溃疡56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6,(6):767-768.

[6]姚希贤.临床消化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98.

[7]陈仁.现代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62-267.

6.肠内营养泵的应用流程 篇六

[关键词] 重症脑血管病;肠内营养;预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29-03

Aplication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SU Yuekang  LI Qin  QIU Ya  LI Ping  DING Qi  ZHANG Shuo  YANG Guop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Gejiu People's Hospital,Gejiu 66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for 56,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enteral nutrition preparation,other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parenteral nutrition, biochemical and immunological indexes,scores of NIHSS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Results All the indexes after 1day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ere no difference(P>0.05), however,the biochemical index after 21 day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NIHSS scores and the indexes except IgM and IgG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nutrition and immune,and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 rate and deserve to clinical.

[Key words] Sever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Enteral nutrition; Prognosis;Complication

重症脑血管病是临床神经科常见病,常因体内的高代谢反应状态,诱发营养不良或低白蛋白血症,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或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脑组织功能损伤程度加重,增大患者发生感染和死亡的风险[1]。营养支持作为一种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减少负氮平衡,维护细胞正常代谢的有效手段应用越发广泛,其中以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应用较多,二者各有优缺点[2]。营养支持形式以往主张早期采取肠外营养,而后过渡至肠内营养,但近来研究表明对于危重症患者,尤其是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缺乏食物对胃的刺激和肠道营养素,极易导致菌群失凋,细菌和内毒素移位诱发系统炎症反应,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3]。笔者所在科室对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了肠内营养治疗的运用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住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112例,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28~78岁,平均(42.6±10.4)岁,脑出血61例,脑梗死51例。

所有入选病例符合以下条件:(1)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2)病程在72 h内并伴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3)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4分或洼田氏饮水试验3级以上,NIHSS评分≥10分;(4)治疗时间达21 d以上。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营养不良;(2)合并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伴严重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患者;(5)在3周内死亡或家属不同意治疗的患者。

1.2 分组情况

112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GCS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NIHSS评分及各项检测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1.3.1 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根据病情进行相应正规治疗,同时给予保护脑细胞、抗感染、保护胃黏膜、稳定血压、血糖水平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1.3.2 治疗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剂选择生产的复方营养混悬剂(海汇要素,青岛海汇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H20003562)。用40~70℃的温开水稀释4倍后经鼻胃管匀速鼻饲给入,温度维持在38~40℃。初始滴速控制在25~30 mL/h,温度根据患者胃潴留量、腹胀和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将滴速控制在80~100 mL/h。第1天总量控制在300~500 mL,第2~3天控制在750~1 000 mL,而后逐渐增加至1 000~1 500 mL并维持。

1.3.3 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组患者给予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等,并参照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基础消耗量(BEE),以BEE×应激系数×75作为每天热量供应值。第1~2天内静脉输入热量供应值的50%,随后逐渐增至全量。10 d后逐渐给予肠内营养,并酌减肠外营养供给量。

nlc202309010949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后1和21 d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以及NIHS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免疫学指标包括:血中IgM、IgA、IgG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NK和CD4/CD8。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支持治疗后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1 d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 d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

2.2 免疫学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21 d后免疫学指标见表2,治疗组在IgA、CD3、CD4/CD8和NK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

2.3 NIHSS评分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1 d NISS评分无差别,治疗21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重症脑血管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加之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无法正常进食,机体往往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外源性补充不足,蛋白质的净合成率显著下降,进而导致负氮平衡的出现。

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影响脑血管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4]。2005年美国急性缺血性血管病早期处理指南推荐:对所有住院的血管病患者应该进行营养基线评定,采取措施纠正或改善营养障碍。目前常用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大类,以往认为危重患者急性期胃肠排空延迟、颅内高压,不适于过早给予肠内食物刺激,而多采用肠外营养为主,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对于危重症患者,尤其是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缺乏食物对胃的刺激和肠道营养素,极易导致菌群失凋,细菌和内毒素移位诱发系统炎症反应,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3]。Jeejeebhoy[5]认为20%左右的患者可以通过肠内营养达到口服饮食的作用,EN的药理作用往往大于其营养支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1 d在营养状态生化指标、NIHSS评分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21 d

后治疗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1.4%,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肠内营养对于纠正低蛋白血症有着明显的作用,且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改善体内营养和免疫状态,从而减少感染、多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近期预后。

总之,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营养、免疫状态,降低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近期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杭春华,史继新.创伤性脑损伤的代谢变化和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3,10(3):223-226.

[2] 黎介寿.瞻望我国的临床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1):1-3.

[3] Colomb V,Goulet O.Nutrition support after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how important is enteral feeding?[J].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09,12(2):186-189.

[4] 蔡姝萍,蔡妹娟,付志新,等.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52-54.

[5] Jeejeebhoy KN.Enteral nutrition versus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risks and benefits[J].Nat Clin Prac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4(5):260-265.

(收稿日期:2012-02-14)

7.肠内营养泵的应用流程 篇七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颅脑大手术后应急性高血糖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颅脑大手术患者84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试验组患者行肠内营养,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行不同营养方式后血糖变化情况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中空腹血糖高于≥7.8 mmol/L的患者数明显对照组减少,少30.9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人数较对照组少,少26.1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有助于控制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即6至7.8mol/L,不但可避免減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也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关键词】颅脑大手术;应急性高血糖;肠内营养

颅脑损伤主要指由于暴力导致的脑损伤?头部软组织损伤或颅骨骨折,其中以脑损伤最为严重,而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因损伤部位感染或颅脑手术等原因[1],造成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及到了患者的生命?营养支持作为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主要措施之一,常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观察的84例为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行颅脑大手术并应急性高血糖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在13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7±5.6)岁;临床类型包括:硬膜外血肿14例,硬膜下血肿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干损伤5例;造成损伤原因:打伤12例,车祸伤15例,跌伤1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在15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5.8)岁;临床类型包括: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干损伤6例;造成损伤原因:打伤16例,车祸伤14例,跌伤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临床类型及造成损伤原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方法为:将患者所需营养素由静脉途径输入体内,采用的是肠外营养混合液(卡文,华瑞制药公司),内含维生素?电解质?复方氨基酸与脂肪乳剂等?试验组患者选用含膳食纤维的EN液(能全力,纽迪希亚公司)进行营养支持,针对患者的个体病情变化情况,采取鼻胃管或鼻肠管两种形式将营养饮食注入留置鼻肠管病人体内[2],其中鼻胃管患者采用推注式注入而鼻肠管采用重力滴注式注入?使用规则为:留置胃肠管当天滴入等渗盐水500ml和低渗型“三九全营素”100ml作为EN过渡液,若无不良反应,第2天按照患者每天需要营养量的1/4量开始,并从使用EN液第二日往后,每日增加1/4量,于第四日达到每天所需量?另外,在行肠内营养时,需注意在为患者灌注食物时应用25ml左右的温开水进行鼻饲管的冲洗,避免造成细菌侵入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行不同营养方式后血糖变化情况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血糖变化情况包括:⑴空腹血糖高于≥7.8 mmol/L;⑵空腹血糖<7.8 mmol/L[3]?

1.4 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 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试验组中空腹血糖高于≥7.8mmol/L的患者数明显对照组减少,少30.9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因创伤或手术等原因造成严重的代谢紊乱[4],极易出现免疫功能降低及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医学研究学者发现,营养支持可有效缓解因颅脑手术造成的应急性高血糖,且临床效果显著?血糖水平常作为判断颅脑大手术后预后情况的指标[5],其血糖越高,造成重度残疾或死亡情况就越高,而血糖的升高常由于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出现的应激反应使得患者机体胰岛素分析障碍而导致的血糖增高[6],而血糖浓度的增高不仅可造成患者正常营养状态的失衡,也可导致部分神经功能出现障碍?通过临床资料显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相比,可有效控制患者因术后造成的颅脑损伤出现的高血糖状态[7],同时有效的控制了低蛋白血症?研究结果显示,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手术患者血糖值较肠外营养明显降低,且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人数相对减少?结果显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有助于控制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即6至7.8mol/L[8],还可避免减少上消化出血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对行颅脑大手术后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保证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也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作出一步研究并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石 俊,元艺兰,玄汉石,等.ICU 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体会[J].中国临床营养学,2003,11:151-152.

[2] 徐 锋,欧阳林辉,管 军,等.肠内肠外复合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46-47.

[3] 余芾成,周 成,谭梦芳,等.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J].中国康复,2001,16(1):16.

[4] 赵 旦,刘惠祥,宋小平,等.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3(l):33-34.

[5] 金仙妹,王海燕.危重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5-487.

[6] 赵三虎,陈道莅,薛德麟,等.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0,8(1):28.

[7] 林中平,李云辉,黄建龙,等.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6):617-618.

上一篇:寻找最美对联作文下一篇:听名师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