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2024-07-11

家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共10篇)

1.家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篇一

各位朋友,你们好!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垃圾分类的决策部署,全街道上下都要立即行动起来,走在前、作表率,充分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努力践行垃圾精准分类,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在此,我们发出倡议:

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精准分类好习惯;自觉践行“光盘”“限塑令”等源头减量行动;积极参加废旧电器、废旧衣物、废旧书籍交换捐赠等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置,养成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减少废弃、自觉分类的文明习惯。

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身边的人,充分发挥宣传引领的作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更多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广泛宣传,传播“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生态文明,低碳生活”“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等理念,让垃圾分类常识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把实施推广垃圾精准分类倡议传播到每一个角落,根植于每个人心里,践行于每个人的行动中。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和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广大群众要关注了解垃圾分类工作动态,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履行起垃圾分类“监督员”义务,助推形成全员监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湖州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倡导垃圾精准分类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举措。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是讲究公德、讲究文明的体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崇高事业。让我们一起努力,齐手共建文明幸福湖州,为湖州争创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作出应有贡献!

湖州市龙溪街道

2.家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篇二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环境问题和垃圾分类状况都不容乐观,尽管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观不断被熟知,但是由于这一意识的薄弱,垃圾分类并没有作为一种社会义务付诸实施,未付诸实践的理论都是空虚的。

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后者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而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近年来又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国600多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1]。

正是因为看到我们身边垃圾分类工作的空缺和不完善,我们决定在下沙高教园区展开一次有关垃圾分类的研究调查,让我们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到身边垃圾分类措施所存在的缺陷。作为高校大学生,理应对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都有深刻的认识,事实上我们对垃圾分类又有多少的了解呢?又有多少人会在现实生活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呢?首先,我们在下沙高教园区所有的大学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先后考察了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几所学校,我们发现每个学校的都安置这各种标有分类的垃圾桶,但是垃圾分类现象却不是十分理想。尽管垃圾桶都有标志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但是我们在垃圾桶周围都可以看到各种垃圾充斥在垃圾桶内,没有任何分类,塑料袋、废纸和果壳皮都混杂在一起,而且在考察了下沙高教园区内的大约十几个高校之后,我们发现几乎没有学校有放置回收像电池之类的有毒垃圾的垃圾桶。我们同时还观察到,回收垃圾的工人也从不进行垃圾分类,他们将所有垃圾都倒进同垃圾车,然后运到集中点进行填埋。这样看来,垃圾分类这一措施在我们生活中完全是被忽略的,因此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的回收循环利用率几乎为零。

根据考察结果,我们又对下沙高教园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做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实际情况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乐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垃圾分类都十分熟知,并且知道垃圾回收对我们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有利的,但是细化到各种垃圾分别属于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大家的概念就变的十分模糊。在我们调查的九所高校的500份有效问卷中显示,只有10%左右的人对各种垃圾的属性有明确的认识,80%对少部分垃圾有明确的分类认识。垃圾分类的实施首先要知道该种垃圾是否属于可回收垃圾,再者要知道它属于可回收垃圾中的哪一种,有了如此明确的认识之后,我们才可能在生活总切实做到真正的垃圾分类。通过问卷显示,只有8%的人会在日常生活总注意垃圾分类,而42%的人都是从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只有40%的人会注意垃圾分类的标志,而17%是从不注意的,43%因为赶时间而从不注意看垃圾分类标志就将其匆匆扔进垃圾桶内。而对于电池或者是电子废弃物这类生活垃圾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进行特殊的处理,而是直接扔掉。

这些数据表明,垃圾分类虽然走进了大学生的意识中但还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中,垃圾分类只是一种口头的形式主义。但是垃圾分类这一环保措施还是得到大家的认可的,绝大多数同学表示他们对垃圾分类不重视的原因主要有:(1)对垃圾的系统分类没有很明确的界定;(2)垃圾分类没有形成一种习惯;(3)政府没有支持和强制性的措施,没有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机制。在高校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咨询了很多学生和老师是否认为有强制性实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61%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收集是环保行为,无论有无规定我都会主动积极配合,说明大家对于垃圾分类,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都意识到自己肩负一份责任和义务,环保毕竟是一种道德意识,需要靠大家自觉履行。12%的人认为如果政府出台相应垃圾分类的规定,可以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的实施,因为人们垃圾分类的意识太过薄弱,没有强制性的要求的话很难进行。25%的人认为垃圾分类之所以没有在我们生活中没有得到切实的实施,是因为垃圾分类条件不成熟,目前还难以真正做到垃圾分类收集。中国的垃圾分类技术目前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垃圾分类很难实施。

根据我们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虽然垃圾分类的状况不容乐观,但还是有实现的希望。在通过一系列关于强化垃圾分类的意识的活动后(包括垃圾分类图表设计大赛,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垃圾分类摄影大赛),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垃圾分类的希望不仅在我们高校每一名学生的身上,也担负在社会每一份子的肩上。要如何解决垃圾分类问题,让垃圾分类不再是一个形式主义,而是真正走进人们的意识中和生活中。

首先,当然得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人们对垃圾知识的了解,在这点上,我们可以采取日本政府的做法,首先要进一步强调和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其次要有清晰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切实可行的削减目标,最后要对居民进行系统细致的环境意识教育[2]。最重要的环保和垃圾分类意识应该从小抓起,小孩子如果形成某种意识,这种意识将会对他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就必须在校园里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小孩子理解垃圾分类,而家长也要为孩子做好一个好榜样,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某些方面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仅要渐渐给孩子输入垃圾分类的思想,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

其次,政府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将对我们的自然和生活环境,以及社会习惯等产生的重要影响。政府要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垃圾分类相关方面的科技技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垃圾的循环利用,创造更多的资源和利益。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媒体的传播让大家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可以在电视节目过程中,或者是公共汽车内不间断地播放相关的公益广告,可以在广播里宣传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也可以在电视节目中进行有关垃圾分类专业知识的座谈会,使每一个公民都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我们可以在新闻中播报一些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提醒公众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危害性,从而达到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可以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时刻提醒着我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最后,说到底垃圾分类还得依赖于每一位公民的自觉性。其实做到垃圾分类并不难,只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树立起垃圾分类的意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方面体现出来,举手之劳都是实现垃圾分类前进的一小步。当然,实现垃圾分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一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那么实现垃圾分类就不会是一个遥远的梦,我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家园也将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总而言之,实现垃圾分类就在于你我的一念之间,举手之劳。实现垃圾分类并不仅仅是拥有一个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能够拉近中国的经济发展,加强中国国民的素质,更能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一份责任担在我们每一个人肩上,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创造和谐的环境。

摘要:通过对下沙高教园区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的调查发现,下沙高教园区内垃圾分类现状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考察的结果,了解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及落实程度,并且通过一系列宣传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活动,提高大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以及落实垃圾分类的意识,实现垃圾分类切实化、推广化,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垃圾分类,现状,改善,杭州下沙高校区

参考文献

[1]夏燕.每天都在困扰我们的城市垃圾[J].观察与思考,2009,(17):17-18.

3.垃圾的分类调查探析 篇三

随着资源日愈匮乏,环境问题成为即将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今“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个人的真实行动。但总有人会有各种疑问,归根到底就是“要怎么做才能使生活做到真正低碳?”其实很简单,最基本就是做到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垃圾分类。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真正的垃圾分类,即使是有分类的垃圾桶,也有许多人“视而不见”。做此垃圾分类调查,希望能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活动准备

方案A:在“问卷星”网站上设计一份问卷,问题包括“能做到垃圾分类吗?”、“什么情况下可做到垃圾分类?”、“有垃圾分类意识吗?”等问题,向所有人开放。

方案B:在天一中学随机抽取10名学生做调查采访。

方案C:在街头随机采访几位老人。

方案A主要是将这个调查向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开放,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及全面性;方案B是为更好地了解同年龄段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做法及看法;方案C是为这个社会的特殊人群——老年人准备。

这次调查涉及多层面与年龄段的人,可更好地找出“无法垃圾分类”这一问题的主要来源。

3.活动过程

方案A:实行比较顺利。将调查问卷贴到网站首页,说明意图,做好不泄露个人隐私的保证。许多人尤其是年轻白领与在校高中、大学生,也同样对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十分注重,都填写了问卷。短短两天,收到七十多份填写认真的问卷。在此向这些人表达衷心感谢。

方案B:实行有点波折。首先一些学生对待此问题不是特别严肃,而且有些同学未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回答。反复给他们强调,问题没有对错之分,根据自身情况回答即可,平时没有做到的,现在知道重要性,就从现在开始做。于是有许多同学敞开心扉,调查也得到很大收获。

方案C:最难实行。首先老人对环保本身不特别重视,“垃圾分类”也许未听过;而且很少有老年人愿意接受采访。面对这种态度,首先选择看上去比较“和善”的老人。在一位老人接受采访后,又有许多老人愿意接受采访与调查,方案C告一段落。

分类整理得出调研结果。

方案A:78%的人有垃圾分类意识,但其中只有5%能做到真正垃圾分类;剩下95%中,有70%人认为,使用大街上的分类垃圾桶可做到垃圾分类,而家中的单个垃圾桶则不能做到,理由普遍是使用多个垃圾袋比较麻烦和浪费。

方案B:大多数同学都有垃圾分类意识,但10名学生中只有1名能做到真正垃圾分类,有4名平时基本能做到垃圾分类;7名同学认为垃圾分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是应当为地球做的保护措施;3名同学认为垃圾分类对于环保的意义不大。

方案C:老人普遍不太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也很少有环保意识,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将家中所有垃圾归于一个垃圾桶,所以基本不能做到垃圾分类。

4.活动收获

分析产生“垃圾不能分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公民垃圾分类意识普遍不强。大多数公民家中只一个垃圾桶,所有垃圾全部扔进其中。尽管有许多人在有分类垃圾桶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垃圾分类,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分类垃圾桶。

学生与年轻人基本都有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意识,而中年人半数有环保意识,老年人则基本没有环保意识。因为学生与年轻人在校园和网络等地接受宣传与教育,耳濡目染,对环保有一定了解;中老年人较少参加社会活动,有许多老年人连“环保”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一点值得反思。垃圾分类设施不够完全,社会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渠道不完备,小区收垃圾的垃圾车把所有垃圾都归在一起收集,按照这样收垃圾方法,和没分类又有什么两样?同时,收好的垃圾是如何回收和处理的也无从知晓。所以,要想做到“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需要完善。

5.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不仅使其更加了解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而且培养了的能力与兴趣。这是一次极好的社会实践,也是步入社会后会应用到学习外的能力。▲

4.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篇四

前言:近几年来,垃圾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东西,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所产生的垃圾也就多了。如今科学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能做到节约能源,变废为宝,把可以回收的东西加以重复利用。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呢?为此,我展开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3-1-1调查地点:青春广场方法:调查问卷经过本次调查,有95%的人都了解垃圾分类,但是却只有27%的人真正做到了垃圾分类,他们没有做到的原因大都是因为不了解垃圾分类所能带来的好处。从有95%的人都了解垃圾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已经很出色的做好了宣传的工作,让大部分的人民群众都能了解到垃圾分类。但是只有27%的人做到了垃圾分类,这说明了人们都对垃圾分类不够重视。现在街头巷尾都是分类处理的垃圾桶,照样可以看出政府机关对垃圾分类的重视。但是人们往往会为了贪图这一步两步的距离,随手把垃圾扔进最近的垃圾桶,显然是人们对垃圾分类所能带来的好处不够了解,不知道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环境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其实,垃圾分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好处。垃圾一般可分为这几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如果没有垃圾分类,纸张和铁、铝这类可回收垃圾也将要被填埋或者焚烧,填埋会造成无法种植,是土壤利用性大大降低。而焚烧所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反之,如果进行垃圾分类,每回收一吨废钢铁,能炼好0.9吨,回收率达到惊人的90%,比矿石冶炼节省了47%,由此,垃圾分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可见一斑。

5.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篇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垃圾随处可见。据有关资料显示:近来,我国城市垃圾平均每年以的速度增长。在全国400个大中城市中,已有2/3的城市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我国历年堆存的垃圾已达60亿吨,侵占了约5亿多平方米的土地。目前我国还在以年产上亿吨的速度生产着新垃圾。这些垃圾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极大的研究兴趣。

二,垃圾的危害:

随意地处理垃圾潜在巨大的危害,这么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变成填埋场?在焚烧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多少有毒气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不断地把有限的地球资源变成垃圾,又把他们埋掉或烧掉,长期如此,我们的后代将到哪里去寻找需要的能源?

三,垃圾处理分类:

难道我们对垃圾的污染就束手无策了吗?不,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直接送到有关厂里重新加工,废物利用。比如:1吨废纸可再造800公斤的好纸;回收电池可提取稀有金属锌、铜和二氧化锰;回收废塑料可以回炼为燃油。

厨余垃圾,如剩饭生菜,蛋壳果皮,菜帮菜叶等,可以堆积起来,使废弃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善土壤。

有害垃圾,如废日光灯管、过期药品等可以集中起来焚烧,使垃圾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点。

其他垃圾,如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又不危害环境,可以有效填埋,减少对地下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四,我们的思考:

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的价值达250亿元,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得到回收利用。废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橡胶的回收率为31%。仅每年扔掉的60多亿只废干电池就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分类回收利用垃圾是大有价值的:

废纸:

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再造出800公斤好纸,可以挽救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厂空间,少用纯碱240公斤,降低造纸的污染排放75%,节约造纸能源消耗而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

废塑料:

塑料来自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石油,回收废塑料就是节约石油。所有的废塑料、废餐盒、食品袋、编织袋、软包装盒等,利用将废塑料还原成汽油、柴油的技术都可以回炼为燃油;从1吨废塑料中能生产出公升无铅汽油或柴油。

废玻璃:

废玻璃回收再造,不仅可节约自然资源,还可减少大约32%的能量消耗,减少20%的空气污染和50%的水污染。1吨废玻璃回炉再制比利用新原料生产节约成本20%。回收一吨废玻璃对环境和资源的好处是:可以节约石英砂720公斤、纯碱250公斤、长石粉60公斤、煤炭10吨、电400度。

废易拉铝罐:

废罐溶解后可100%地无数次循环再造成新罐,而且,还可制成汽车和飞机等的零件,甚至家具。循环再造铝罐可节省95%新造铝罐所需的能源,减少95%的空气污染。丢弃一个铝罐就等于浪费半个铝罐的石油。

有机物:

我们每天从家里仍出来的垃圾中有40%以上是果皮、蛋壳、菜叶、剩饭等厨房垃圾,这些垃圾是可以用堆肥发酵的方法处理为有机肥料或饲料的。

废电池:

6.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 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

1.垃圾的大量产生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人类向大自然抛弃的废品越来越多,大自然已经变得伤痕累累了。未经处理的工厂废物废渣和生活垃圾简单露天堆放,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废物中的有害成分通过刮风进行空气传播,经过下雨进入土壤、河流或地下水源,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健康。

2.垃圾处理的不重视。如何处理垃圾的分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并增强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起到宣传垃圾分类的作用。

三.调查的方法

1.访谈法。即通过身边的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以及做法,从而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做法。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图书馆以及网络文献资料的查询,了解科学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3.观察法。通过对不同街道上人的观察,了解垃圾分类处理是否人人做到。

四.调查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垃圾分类处理是否得到实施,马路上是否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以及大街上和小区里的垃圾桶情况和保洁情况。

五.文献综述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给处理和利用带来困难,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在规模和强度上不断扩大。消耗资源速度也在大大加快。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文明,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加速了垃圾的增长,而垃圾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和处理,那它就会造成公害,破坏生态环境,危及到人们的健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垃圾堆放不仅占用地,还污染土壤及农作物,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2,垃圾经雨水渗沥污染地下水或

进入地表水,造成水体污染。80%的流行病是因此传播的。3,垃圾会发生自燃、自爆现象。由于堆放垃圾发酵,产生甲烷气体爆炸。4,塑料袋、塑料杯、泡沫塑料制品等白色污染是不易分解的。5,危险废物直接或间接威海人体健康。6,乱丢、乱扔、乱吐、乱倒、乱贴现象严重,果皮纸屑、零食袋、槟榔渣、痰迹等污物随处可见;7,垃圾乱倒乱放,旧家具强占人行道;8,扑克牌、纸牌撕碎后“天女散花”;9,“牛皮癣”广告、“办证”电话无孔不入,哪里干净、哪里明亮就往哪里钻,且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10,路面受废渣土、废建筑材料污染严重。

在现代化城市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

六.调查结果以及建议

(一)、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垃圾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产量的增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清运和处理,同时处理垃圾还占用了大

量土地,尽管我们采取了深埋等方式进行处理,但垃圾仍污染了土壤、污染了水源、污染了大气,而且有碍卫生,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机人类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如何让垃圾变害为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把垃圾这个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政府加大了整治力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垃圾分类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大厦,以点带面,带动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建绿色城市,为百姓做实事,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身感责任的重大和意义,但在工作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垃圾分类小区没有做到真正分类。

2、垃圾分类工作认识不够。首先各级领导的认识不够,实施的措施、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种社会的合力。

3、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在垃圾分类工作中采取了培训、设立宣传站、摆放宣传展板、出板报、入户进行宣传、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垃圾分类小区、这样看来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整体的社会氛围,一个全社会的参与。

4、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政府对垃圾分类小区、大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多种原因垃圾分类工作没能真正的实施。

(二)、针对这次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人们对垃圾拈轻怕重不分类;

2、人们没有深刻的环保意识;并且不十分自觉的进行分类;

3、国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

4、市面上有害垃圾太多,不知如何分类;

5、垃圾箱分类不够完善;

6、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不够。

(三)、我对此做出的建议:

1、设计环保奖罚;

2、培养人民自觉的环保意识;

3、定期增多分类垃圾箱;并做好分类标志,标明用途;

4、多搞一些环保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5、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环保成为一种习惯;

7.家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篇七

然而, 如果谁深入京郊探察一番, 他所能看到的难忘景象中一定少不了这些:

北京东边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填埋场, 覆盖着绿膜的垃圾山一眼望不到边, 非常壮观。北京西边的卢沟桥以北直到燕山南麓的永定河呈现出黄褐色, 水面漂浮着大量的卫生纸和塑料袋, 这是因为近10年来河畔一直在进行垃圾填埋。北京南边丰台区长辛店镇辛庄村的三大片垃圾场中, 每处洼地里都堆满了约十米深的生活、建筑和医疗垃圾。临近北京北六环的昌平区小汤山镇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 每日垃圾处理量高达7000吨, 而它于1994年开始运行时, 这一数字是1500吨。

据北京市政府统计, 北京现有的十座垃圾处理设施在今年内将陆续关闭。届时, 北京每天将有1.077万吨垃圾无处堆放。

北京的困境是当今中国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现状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垃圾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 城市的管理者不得不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而寻找出路。大量垃圾填埋会使我们的生活空间会越来越小, 而过多的焚烧又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鉴于瑞典、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取垃圾分类的方法使垃圾得到合理处理与有效利用, 垃圾量大幅度减少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 不少城市都开始尝试推行垃圾分类。今年四月, 住建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 要求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 实现源头减量。

如今, 各地推行垃圾分类进展如何?又遇到哪些困难?

北京早在1996年, 北京市就开始在小范围内安排垃圾分类试点。不过, 当时垃圾量少, 市民对垃圾分类理解不足, 试点工作断断续续。垃圾分类工作的真正铺开是在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作为对绿色奥运的承诺之一, 2002年北京市将垃圾分类提上工作议程, 开始在一些小区、单位进行分类试点;奥运会结束后, 北京市市管委重新重视垃圾问题, 又开展了新一轮试点。

在早先的一些试点地区, 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垃圾已被居民分类, 然而在垃圾收集的过程中又被混在一起, 这样分类就完全失去了效果。

此次试点与以前不同的是, 北京市确定了实现全过程的垃圾分类, 即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目标。

投放环节:北京市致力于加大对居民和各单位的宣传力度。在北京的主要街道, 有关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条幅随处可见。在各试点小区, 垃圾处理指导手册已发放到位。来自600个试点小区的1400多名骨干垃圾分类指导员全部接受了培训, 并在各自社区开讲“垃圾分类课”。

收集和运输环节:在朝阳枣营北里社区西门外的集中处理站, 收集分类井井有条。朝阳区市政市容委环卫基础设施科负责人介绍, 这是朝阳区第一个密闭式清洁站, 负责周边5个小区的垃圾集中收纳。它在垃圾分类上实现了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分开。这里摆放着三个大的密闭式储存罐, 分为绿色和灰色, 门口则停着绿、灰色的电瓶车, 车上装有两种颜色的垃圾桶。枣营北里的分类垃圾桶就是由这些电瓶车去收集, 再送到这里集中打包。

处理环节:海淀区韩家川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中心辐射460多个社区回收点, 将区域内废旧物资进行集结, 运到再生资源利用生产厂家,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中心负责人说, 去年纸类日回收约30吨, 今年50—60吨, 废旧饮料瓶也增长不少, “回收量的增加, 在于垃圾分类做得好。”在西山庭院小区, 垃圾分类宣传栏随处可见, 居民都按指定类别投放垃圾。这里采用厨余垃圾处理, 分类收集来的蛋壳、剩饭菜等厨余垃圾, 经高温发酵后只剩下10%的残渣——有机肥, 用来养育社区的花木。“社区每天就地处理120公斤厨余垃圾, 并能回收约60公斤各类可回收垃圾, 相当于小区每天600公斤垃圾量的30%。”社区物业主管白金龙说。

目前, 北京已拥有包括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在内的各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 分类后的垃圾已能各得其所。同时, 全市建成3638个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3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并在600个小区推广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试点, 其中已有228个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垃圾分类。

北京市的这番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统计数字显示, 今年1—6月份, 北京全市产生的生活垃圾, 比2009年同期减少4.8%。平均到每位市民身上, 减少排放的生活垃圾约有10公斤。这是北京生活垃圾量多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

接下来要进行的是加强制度建设。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陈玲表示, 相关部门已制订了《关于制定〈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工作方案》, 计划在10月底报送市政府。《条例 (草案) 》拟规定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 确定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居住区、写字楼、行政村以及集贸市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及其管理责任, 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再下一步, 为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强化“产生者付费”理念, 将按照计量收费、分类计价、鼓励减量、综合配套的原则, 完善垃圾收费制度。如多产生垃圾者, 混合投放而未将厨余垃圾分出者, 都将多收费。

不过, 市市政市容委也有负责人表示, 现在还存在一些困难, 最主要的是硬件设施上的资金投入需求较大。目前北京很多处理设施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 比如传统的混合垃圾楼需要100多万, 现在个别小区使用的分类密闭垃圾楼则需要投入200万元;许多地方还在使用人力三轮车, 一辆人力三轮车需要1500元, 而升级成电动车则需要几万元。但这些投入将会换来环境效率的提高, 所以仍然是值得的。

广州9月8日,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送审稿) 》通过广州市法制办公开征求意见。《规定》要求各级政府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相关管理及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并明确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它垃圾四类, 要求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对不分类投放且拒不改正的, 个人处以每次50元罚款, 单位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广州成为内地首个立法保障垃圾分类的城市。

其实, 广州在1998年就被列入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然而, 由于重视和投入不够, 一直都未取得显著进展。这次, 在市领导的关注下, 广州终于重新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工作力度。“垃圾分类, 变废为宝”, 这样的公益广告开始大规模出现在广州街头, 垃圾分类再次引起民众广泛关注和参与。在此轮垃圾分类活动中, 越秀区东湖街被确定为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在这里, 可以看到四种颜色的垃圾筒:可回收物容器为蓝色、餐厨垃圾容器为绿色、其它垃圾容器为灰色、有害垃圾容器为红色。据东湖街党工委书记冼丽冰介绍, 目前社区已有86%的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投放中, 另外, 街道和分类的公司联合建立了小型餐厨垃圾处理点, 实现了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到分类处理的全过程分类。

据悉, 除了东湖街, 城管委今年还将在白云同德围、番禺、花都等区域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城管委主任李廷贵说, 每个区人口结构、人文素质、经济水平、资源环境等各不相同, 因此, 必须因地制宜制订垃圾分类的标准, 一切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检验标准, 首先将生活垃圾中占一半左右的餐厨垃圾分离出来, 由简到繁, 从低级向高级过渡, 由局部向全局, 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但是, 仍然有市民提出, 某些试点分类好的垃圾, 又被环卫工人打包混在一起运走了。

按照《规定》, 投放分类完成后, 垃圾应当分类运输, 禁止将分类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混合运输。分类收集后的有害垃圾运输应当由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运输。餐厨垃圾则由具有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企业运输。有城管委工作人员表示, 经粗略测算, 彻底实现分类运输至少要增加2000多辆车, 会对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到底该如何施行, 还有待研究、试点。

几个月前, 几位垃圾分类志愿者城管委送去了一只挂钟, 寓意“时光流逝, 垃圾分类不能再拖。”实际上, 他们送去的是一种期待, 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工作步伐。

横县广西横县在2000年正式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如今, 垃圾分类已经融入到横县大多数居民的生活中。因此, 这个县城堪称中国城市垃圾分类的一个范例。

横县是个分布着大片的果园和农田的农业大县, 一直到90年代中期, 横县的垃圾都是直接送到附近的果园和农田去堆肥。此后, 伴随着城区建设加快, 商品增多, 垃圾类型复杂起来, 混在一起无法再用作肥料了。

1994年到1999年, 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 (IIRR) 来横县推行“旨在提高农民的生存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平民教育。横县派出由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员组成的参观学习团队, 来到菲律宾的西朗镇, 考察当地井井有条的垃圾分类情况, 回来以后就决定在横县推行垃圾分类。

先进行了一年多的准备工作, 由IIRR项目负责, 对几十所学校的教师、许多乡镇企业经理和环保人员及几百名村干部进行培训。

同时, 由环保部门、环卫处和科研工作者完成了横县垃圾的成分调查, 结果表明, 横县垃圾中, 可堆肥的占了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横县开始在部分城区进行试点。政府给试点区每户居民发放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一个放餐厨垃圾, 另一个放其他垃圾。每天环卫工人会上门收集。而电池等有害垃圾则另外放置, 每周收集一次。环卫工人会细心做好每家每户的登记, 分得很好的家庭, 每月会得到洗衣粉、肥皂之类的小奖励;不按规定分类的, 当面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分, 如果不在家, 就在家门口贴一个提醒改正的小纸条;屡教不改的, 就不收他家的垃圾。大家渐渐开始觉得垃圾分类是一项很光荣的任务。

3个月后, 试点获得成功, 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都已实现。

香港浸会大学的黄焕忠教授对大陆一个偏僻的县城能在短时间内做出这样的成绩大为赞叹。通过黄教授牵线搭桥, 横县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赠予的10万元支持。这10万元作为配套资金投入, 垃圾分类开始向整个县城推广。在垃圾分类试点逐步扩大的过程中, 政府倾其全力, 投入273万, 先后建成三个垃圾中转站, 一个垃圾填埋场和一个生物堆肥厂, 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据了解, 至2008年6月, 横县的分类工作已经普及推广到整个横县70%的居民, 分类正确率达到95%以上。

至此, 横县被媒体誉为中国垃圾分类的样板、模范。然而, 横县仍有不为人知的困难。

垃圾分类的资金筹措一直是个问题, 推广在2005年后就举步维艰。

横县建设局局长陈增洪表示, 垃圾分类在横县, 如果要继续推广, 难度很大。在这个2009年财政总收入终于突破7亿元的农业大县, 财政收入常年入不敷出。为垃圾的数百万投入, 已属“巨资”。横县也试图招商引资, 但“因为垃圾的规模太小”, 所以暂时还只能由政府大包大揽。

不过, 陈增洪说, 虽然横县花了20万做垃圾分类的普及, 但收益是巨大的。以前每天要填埋60到80吨, 现在只要填埋20吨不到, 光这一项, 就能让垃圾填埋场延长3倍寿命。“如果再加上解决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加上资源回收利用的价值, 我们赚大了。从长远来说, 我们还是得想方设法把剩下的30%也推广了。”

曾经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90%的公众支持垃圾分类, 但也有90%的人不会分类或者懒得分类。这种说法认为, 中国普通民众素质不够高是妨碍垃圾分类推广的一大因素。这也成了不少人消极看待垃圾分类推广的一个理由。

然而, 横县的例子足以证明, 面对公众垃圾分类意识差这个现实, 如果相关部门推动力充足、宣传工作到位, 是能够克服这一先天不足的。毕竟, 日本、德国等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也是在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数十年的全民教育后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局面。

早先时候的垃圾分类工作之所以没能取得实效, 除了政府本身动力不足, 工作流于浮泛外,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未能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四个环节都必须到位, 才能发挥真正的功效。政府应当增加投入, 保证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这四个环节衔接好。此外, 必须用法规来支持政策, 设立奖惩机制, 既给动力又给压力, 才能让垃圾分类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不仅如此, 垃圾分类工作不能单靠政府包揽, 如何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也需要政府更多去思考和行动。

可是, 即使在住建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之后, 大部分城市仍然没有积极行动起来。用一句老话说, 这些城市“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

8.家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回收利用

本次调研的应用价值:  (1)全面分析了城市中的各种类型垃圾的处理现状,分类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分类处理的对策,继而为提高城市垃圾处理效率提供思路。(2)可以为各城市的环境管理相关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发展,创建绿色健康的和谐人居环境。

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基本情况

国外研究现状: (1)欧盟: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在欧盟的一些地方里,张贴着“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而同样,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为居民提供垃圾收集的服务或不按分区规划管理新住宅的开发,也将受到社区居民的起诉。欧盟所有的社区生活垃圾都由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垃圾箱和垃圾收集处理的费用由地方政府征收的房地产税及其他税收支付。居民家中一般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一个装有机垃圾,另一个装无机垃圾。收取垃圾时,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则对垃圾进行分类,或把不适当的东西放到垃圾里,将会拒绝收集这些垃圾箱甚至罚款。 (2)美国:垃圾公司深入乡村。美国城乡的垃圾处理,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来承担。公司的员工也是居民,他们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也收取一定费用。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虽然美国有的居民住得分散,但是,垃圾公司会深入到每个社区和乡村的每个角落。具体来说美国对垃圾分类收集问题,采取大类粗分与部分居民分类相结合的方式。目前,美国有70%居民不分类混倒垃圾,约有30%的居民垃圾只分两类收集,一类是资源垃圾(玻璃、金属、塑料、纸类),另一类是其他垃圾。另外,美国政府对办公和校园垃圾,对园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分别组织回收利用。 (3)日本:各种垃圾分类回收。在日本,垃圾分类非常清楚,能回收的垃圾与生活垃圾都分开投放,各放其箱。在有些地方每周回收不同的垃圾,包括玻璃制品、不燃物质(塑料、橡胶、皮革等)、金属、家电等。这样的好处是,垃圾车装运同一种垃圾,可直接送到处理厂去处理,省工、省时。日本运送垃圾的垃圾车也很讲究,全部是自动封闭式、自动加压式的,装车的垃圾可以自动压实,易拉罐之类的废弃物可以压扁成片。

国内研究现状:相比之下,国内的状况就显得不容乐观,不仅是垃圾分类的实施不足,而且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合理化研究也不足。武汉每年要产生500多万吨的生活垃圾。调查显示,洪山区的生活垃圾物理成分中,11.07%为纸类垃圾、12.70%为塑料垃圾、0.27%为金属垃圾、2.46%为织物、1.76%为玻璃,这些垃圾都属于可回收垃圾。垃圾分类收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操作起来困难重重,目前,有近半数的居民不能清楚地说出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许多人在回收过程中,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也依旧比较模糊。还有居民反映,相关部门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力度不大,对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也不够。

据有关专家介绍,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依然有欠缺,这是垃圾分类在各城市屡遭尴尬的原因之一。在我们对于多个小区的抽样调查中,近75%的被调查垃圾桶是混装的。他们认为,虽然以洪山区为代表的一部分城区在推行垃圾分类投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武汉的其他城区,垃圾分类投放仍缺乏社会氛围,大部分居民还不能进行“大类粗放”式的分类投放。另外,他们提出,相关部门还应在垃圾桶的设置、厨余垃圾的处理等方面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加符合经济性。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其中有很多针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做的调查,也有许多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应如何设置进行的研究。但就大学校园这个特定地点而言,国内虽也有一些研究,但大多是针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可行性研究,研究了校园垃圾中都有哪些是有回收可能性的,哪些垃圾回收的价值较大。还有针对大学校园内的垃圾回收现状及学生意愿的调查,以及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提供改进意见。然而校园垃圾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区域性差别大,如宿舍、食堂、教室、居民区这些地点产生的垃圾种类有明显的差别。这引发了我们对于不同区域进行不同分类设置的价值和可能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立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时,要进行不同地区的不同分类设置,以达到最优的分类回收状态。而不仅仅针对能否回收,回收价值,回收现状作片面研究。

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

市民对垃圾循环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和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很多市民对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对各种垃圾所属类型没有全面的知识性了解,难以做到对号入座。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对重要性特别是对垃圾污染对人类环境和生活影响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比如,电池的污染、电子垃圾的污染、白色污染等。对垃圾的有效利用认识不足,比如能源、金属资源等等。武汉市统计局今年曾对年龄结构与市民年龄结构基本相同的样本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获取成功的1000个样本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市民并未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仅两成多的受访市民在扔垃圾时是“先分类,再扔进对应的垃圾桶”的;36.9%只是“将废电池等有害垃圾挑出,其余则都放在一起扔”,还有近四成是所有垃圾都放在一起扔。调查中有市民表示,不是不愿意垃圾分类,只是搞不清楚分类标准,而且很多老的小区中没有分类垃圾的垃圾桶。对市容绿化管理局去年发起的“绿色账户”活动的市民知晓率非常低,仅3.1%的受访者知道。而不知道“绿色账户”的受访市民中有78.3%表示,如果在居住地附近可以定点、定期收取可回收垃圾,“会收集好了去上缴”,而“觉得麻烦,还是会直接扔掉”的只占13%。也就是说,垃圾分类试点15年来成效不佳的原因,在于广大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普及工作不到位。

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我国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推广与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想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需要做到:“政府倡导、政策倡导、公众参与、企业运作、科技支撑”。

(1)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技术提到政府议事日程,将垃圾的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加工、分类处理等环节一一落实,建立垃圾分拣中心和资源化利用工厂等硬件设施。我区有部分小区已经安放了分类垃圾桶,但取效甚微,有人说是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不高,宣传工作不到位。其实,市民垃圾分类投放只是有利于政府分类收集,即使市民做好了垃圾分类投放,政府的垃圾车一来,分好类的垃圾又混着装上一个车拉走,这样一来先前的分类投放变得毫无意义。只有落实好分类运输、分类加工、分类处理等环节,才能使得市民“分了不白分”。垃圾分类从市民投放垃圾开始着手抓,但更需要政府后续的处理环节和制度建立健全,两者缺一不可。(2)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自发运行作用。垃圾分类体系主要由市场自发运行,由众多企业自发形成的利益链驱动实施,缺乏政府的主导推动和有效指导,正是垃圾后续处理环节与垃圾分类法的完全不配套,使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处理最终流于形式。如果能够落实配套措施的建设,政府再鼓励资源再利用和综合处理技术的产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广泛宣传,提高市民意识。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向居民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减少后期垃圾分类运营成本,采用公众能够接受的科学方式,促其知行合一,使政府、公众密切配合起来,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处理。(4)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入普及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媒体具有社会责任,作为政府也有能力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广播、报刊资料等,有效地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垃圾资源的再利用知识教育,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归类知识的宣传教育。很多市民至今尚对哪些是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厨余垃圾等的分类不能很好界定。(5)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培训宣传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社区居民点是各类家庭残余生活垃圾,包括厨余垃圾、电子垃圾、废纸电池、塑料等的最重要集聚地,垃圾分类也最复杂。对广大居民,特别是年龄偏大、居住分散的社区居民而言,知识的匮乏和分类不当的现象最为集中。有些居民对一些新闻媒体和电视频道有所偏爱,媒体报纸等不能完全覆盖,因而,从街道和社区入手,是解决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重要场所,必须加强。也可以借鉴日本横滨的经验,据说日本横滨为了提高垃圾处理的效果,分类达到了10类之多,为了帮助人们适应新的垃圾分类方法,还专门为市民发放了一本27页的说明手册。不妨我们也可以采取发放分类书册的方法。(6)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国外特别是日本的成功经验之一。中小学教育中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是解决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的根本环节。据了解,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就是从垃圾分类做起的。这些学生回到家和在社会上也是很好的普及宣传员和监督员,将对家庭及周围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教育,使得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实施推广定时分类回收,在垃圾回收箱标明分类与回收时间标志。分类和分时回收,是被公认为垃圾分类作的最好的国家日本等国很成功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一是首先做好分类工作;二是在回收时在每周的特定日进行特定种类的垃圾集中回收,以便很好的循环利用。在垃圾分类做的最好的日本,可以在大街和路边的任一回收点,都贴有垃圾分类知识和每周定期回收的时间安排,非常醒目,对普及和实施垃圾分类与资源再利用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其它配套与辅助措施。除了上述具体措施外,其它国际上很好的经验都可以借鉴。例如,①分步实施逐渐完善推广,先行赠送分色垃圾袋(如,绿色为可循环垃圾),袋子上印制类型标志;②对电池类的重点监管,继续普及“绿色账户”回收网店(这一点与台北回收可回收垃圾的做法类似),市民可以定点、定时将家中废弃的电池、玻璃瓶、饮料纸包装、过期药品等可回收垃圾用以兑换积分,换取相应小礼品;③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与监督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回收的逐步推广和加快实施。

9.垃圾分类社会调查报告 篇九

调查时间:3月21日

调查地点:xx城小区垃圾站

采访对象:物业工作人员

为了废物利用、保护环境,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社区里,我对小区的垃圾分类进行了调查。

一.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大类,要分开处理。厨余垃圾通常带有汤汤水水,放久了会产生污水和臭气,滋生病菌、蚊蝇,容易导致疾病传播,冲进下水道又会堵塞管道;有害垃圾需要特殊处理,如果丢入普通垃圾桶,埋入土中会污染土壤;而可回收垃圾丢入不可回收垃圾桶,就白白浪费了一次回收再利用的机会。所以,垃圾费的第一步就是在家做好垃圾分类。

10.垃圾分类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十

——

生活垃圾分类的阻碍与对策

上海大学环化学院环境系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指导老师:XXX 2011年X月X日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到现如今的万物之灵长经历了万年的时间,对地球的索取从也从最初地球可以承受的范围到如今的岌岌可危。人类在发展自身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完全应用,那些我们所不能产生效益的东西被称之为废物。战争年代,或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地球有大的威胁,但是在如今的和平大环境下,却也有暗流涌动。人类要生存,就会有生存的副产品出现,我们称之为垃圾,如何处理好它们,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因为人类数量的极具增加,若是不能妥善地处理好,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危险的未来。

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废物并非真的一文不值,有害无益。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或许如今的科技水平并不能完全地將垃圾转化为资源,但是转化个五六成还是做的到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答案就是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分类则是最重要的一步。

生活垃圾可分为以下4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而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则是指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其他垃圾是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先不谈需要特殊处理的有害垃圾以及被填埋的其他垃圾,光是那些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若是处理得好就將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本次的调查旨在了解当地对垃圾处理的现状如何,是否进行了分类等问题。由于个人精力有限,就对家附近做了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2个农村:崇明县永乐村、窑桥村(家乡);3个普通商品房小区:宝山区呼玛二村、呼玛三村、通河三村;3个高级住宅区:和欣国际花园、宝宸怡景园、宝宸共和家园。三个区域的选取也是考虑到了不同的生活水平居民对与垃圾分类处理的态度。虽说不能完全代表上海,但也可以管中窥豹,略具一定的代表性。

在崇明岛永乐村以及窑桥村,由于当地居民都属于务农的,可以说是个农村。那里真正产生的生活垃圾并不多,要煮菜,自家的院子里摘点新鲜的瓜果就成,无需去菜场。有的垃圾也就是一些塑料袋之类的,由于当地还在使用老虎灶与秸秆煮饭,那些塑料也被一起焚烧掉了。而余下的一些厨余垃圾大部分都是直接倾倒在自留地中,由于人口不如上海稠密,所以倾倒量也没有超出环境的自洁限度,那些厨余类垃圾反而会慢慢变成肥料。真正如纸箱子,塑料瓶之类的还会有人定期收取,到也不算是垃圾,已经算是被纳入回收的范畴了。总之,永乐村与窑桥村的垃圾分类处理还是很不错的。

而在宝山区呼玛二、三村,情形就不如想象中理想。由于是老式居民区,建造的时间也在92年到93年,所以居民大多是上海本地人,上海人的素质还是不错的,但是垃圾分类的问题也没有做好。问题出在哪里呢?整个小区,一共有6个小型垃圾站,但是其中的垃圾桶都是统一规格的黑色大垃圾桶,并没有什么分类的举措,而垃圾桶内也都是一袋袋的居民的生活垃圾,并且也经常看见有拾荒者翻开居民们的垃圾袋寻找有价值的东西,十分混乱。每天早晨都会有垃圾车来將垃圾收走,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將一桶桶垃圾倒上车,也并没有什么分类处理。

通河三村略好,垃圾桶有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之分,但是居民们却也还是如呼玛二三村的一样,將垃圾在家打包好,没有分门别类的投入制定垃圾桶。而垃圾车更令人失望,直接囫囵將不同垃圾桶的垃圾倒入同一辆车内。

最后是高级住宅小区,其特点是居民素质比较高,物业硬件条件好。先说和欣国际花园,它在每幢居民楼楼下设有垃圾桶,但是并没有分类。接着是宝宸怡景园和宝宸共和家园,两者同属宝宸集团下,其垃圾桶有两类: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按照其上的标签,可回收的标识:纸类等(报纸,杂志等)、塑料(袋,盒等)、金属(瓶,罐等)、布类(衣,被等);其他标识:除可回收物、废玻璃、有害垃圾以外的各种生活废弃物。

虽然有了难得的分类,但是事实情况仍不容乐观,依然是居民的各种袋装垃圾在其内,所以垃圾并没有起到分类的效果。

通过以上三个区域的调查,我发现垃圾分类的确还是存在巨大的困难和阻碍。但是总的说来,我认为可以把阻碍分为2类:来自前端的困难和来自终端的阻碍。

先说前端,即垃圾的制造方,小区以及其中的居民。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民的环保意识更不上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其素质与高速发展的物质生活不能很好的配合起来,不能做到属于哪的扔哪个桶里,比如宝宸怡景园和共和家园中,虽然有分类的垃圾桶,但当地居民依旧我行我素。第二,家庭垃圾分类有困难。我们也不能光说居民的不是,的确,如果要分类,那么家里就必须要准备几个不同的垃圾桶,是挺麻烦的,但是这个我认为可以克服。第三,宣传不够到位。我记得在05年的时候曾经在上海刮起过一股垃圾分类的高潮,那时候有四种垃圾收集容器,分别收集有害垃圾、废玻璃、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颜色分别为红、绿、黑和兰。但是现如今确不了了之。我认为应该继续这种宣传,至少让我们这些生活的人们知道垃圾是如何分类的,以方便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第四,社区的硬件还是不到位,在我调查的三个区域里,只有宝宸为首的少数社区拥有分类的垃圾桶,而其他的要么没有分类,要么连垃圾桶都没有。

然而相比较于前端的问题,终端我想才是问题的核心。在05年后四色垃圾桶时代,我就亲眼见到运垃圾的工人将四个桶中的垃圾全倒进了一辆垃圾车中。这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即使被居民进行了一次分类,但最终还是被混合运走,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据我从网上不完全调查所知,上海现阶段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有两种,其一为填埋处理,其二则是焚烧发电。而这完全违背了垃圾分类的原则,一埋一烧,更是有巨大的经济支出,据悉,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450元至600元人民币。这是一笔怎么算都亏本的买卖。

政府虽然出台过相关的政策,比如08年的《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但是却没有做到真正的行之有效,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0年,原建设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成为首批试点的8个城市。10年时间,尽管各城市一直在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垃圾分类问题一直在“原地踏步”。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应该解决它们。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发现其中的效益。为什么说拾荒的人是最忠实的环保主义者?因为他们可以从垃圾中发现利益。在垃圾分类的整个过程没有形成整体产业效益,或者说是效益与投入明显不符,当然这个和科学技术的不发达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打通某几个关节,比如建立大型分拣中心,建立堆肥场等。我想在如此上行下效的环境与利益的推动下我们的垃圾分类才能真正进行地有声有色,而不是说说而已。

其次,我们可以建立有效的赏罚制度而不再仅仅依靠道德约束居民,虽然这样的日子可能对于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发展为先的现状还是有些遥远,但也是未来可行的方法之一。

上一篇:二年级上期末数学总结下一篇: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