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

2024-07-12

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共7篇)

1.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 篇一

小寨信息

小寨乡综合办2011年11月28日

小寨乡“1234”推动“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

部下基层”活动取得实效

小寨乡在开展“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

中,立足本乡实际,要求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1234”的工作目标扎实开展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突出一个主题。即突出“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促

进发展”这一主题。全乡4个工作队、50余名机关党员,350余农村党员,沉下身子,扎根村组,走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在全乡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了“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热潮。

二是实现两个目标。即实现“建设一个先进的党组织,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员干部队伍”的活动目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排查矛盾纠纷、帮办好事实事,建立“民情、信访、帮扶、实效”四项台帐,确保全乡党员干部在一线倾听民情、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落实措施,在一线总结经验,带着问题下去,形成思路上来。

三是搭建三个载体。即以“面对面访民情、心连心知民意、实打实解民困”为活动载体。全乡党员干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民情恳谈会、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将村情民意和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整改意见记入《民情日记》。通过与群众交朋友、结对子,宣传惠农政策、提供致富信息、帮定发展计划等方式,落实帮扶群众,帮扶干部和帮扶内容等,为一些发展缺点子、干事少路子、致富没技术的群众,解决技术、信息方面的难题,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增强增收致富信心。

四是丰富四个内容。即丰富“走访一批群众、结对一家亲戚、办好一批实事、解决一批问题”活动内容。全乡党员干部按照“送政策、访民情、增感情”的要求,充分考虑农户散居、农忙时节、外出务工人员多等实际情况,采取白天走访田间地块、晚上走访农忙户,随机走访农闲户,反复走访上访户,预约走访结对帮扶户,重点走访贫困户的“五访工作法”,确保扩大走访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把党的阳光、政府的关怀送进了千家万户。目前,全乡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1613户,结对帮扶困难群众377户,结对帮扶户入户走访率达100%,填写入户调查表、征求意见(建议)表100余份,共征求群众对党委、政府以及党员干部个人在产业发展、服务群众方面的意见建议197条,撰写调研报告18篇,村以上党员干部撰写民情日记476篇。

(小寨乡综合办冯碧娇)

2.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 篇二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对策

从现状看, 农村基层建构起来的干部队伍, 提升了原有的凝聚力; 区域架构中的干群关系, 也渐渐被改善。然而, 基层范畴中的党员干部, 仍没能提升原有的整体素养。基层组织若没能提升素养, 就很难发挥本源的指引价值。建构起来的队伍, 凸显了年龄偏大的弊病; 后备范畴的力量没能齐备。如上的要素, 制约着长时段的队伍进展。小康社会特有的进展历程, 不能脱离这一侧重点。应当创设最优的对策, 强调细节特性的培训等。

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养的弊病

农村范畴以内的经济进展, 取得了凸显的进步; 整体态势下的农村风貌, 也快速被变更。基层党员促动了农村进展, 做出多层级的凸显贡献。然而, 比对新时段的水准要求, 整体架构下的干部队伍, 仍应提升原有的素养。与新时段的要求相比, 仍旧潜藏着偏多的疑难。具体而言, 干部队伍既有的素养水准, 存在如下层级的弊病:

(一) 专业特性的认知缺失

村干部缺失特有的专业认知, 阻碍到了素养层级的升高。某些村干部既有的文化水准, 没能超出高中水准, 很难接纳涉农范畴中的专业认知。带有科技特性的、管理特性的干部, 占到的比值不大。经验主导架构下的认知组成, 与现今时段的进展没能契合。偏旧的认知构架, 缺失潜藏着的科技指引。这样的态势下, 村内干部没能带领这一区域群众, 主动去明辨市场走向, 去驾驭区域以内的市场。

(二) 作风中的弊病

基层这一层级的村干部, 缺失本源的作风指引; 这造成关联着的工作方式, 带有简单及粗暴的特性。例如: 没能经由细致的思维指引, 来消解潜藏着的矛盾隐患。群众惯常产生偏大的抵触心理, 为长时段的干群进展, 埋下偏多隐患。短期化特性的做法偏多, 单纯注重这一利益, 忽略掉了长久进展。缺失应有的民主认知, 预设的目标任务, 超出真实情形之下的群众能力。法制关联着的认知淡薄, 没能依法去治村, 激发了潜在特性的矛盾。

(三) 实效特性的培训缺失

提升既有的认知及素养, 应当依托拟定好的培训规划。基层农村特有的干部, 接纳了不同层级的平日培训, 能够明辨农业特性的关联科技。但没能注重常规特性的这一机制, 缺失本源的积极性。拟定好的培训内容, 惯常倾向本源的理论认知, 忽视了应用特性的经营规制。选出来的培训途径, 惯常设定成理论传授。干部没能明辨真实态势下的疑难化解。建构起来的培训体系, 也缺失完备性。

(四) 保障特性的条件不佳

基层培育出来的党员, 平日以内的条件艰苦; 若缺失成效特性的激励保证, 很难调动起积极性。例如: 农村范畴中的集体经济, 凸显出薄弱的总倾向; 村干部接纳的平日补贴, 惯常被设定成偏低的水准。若遇到特有的工作疑难, 很难得到体谅, 也没能获取深层级的心态平衡。工作凸显出来的难度偏大, 供应着的社会保障, 却没能达到期待中的水准。经济不佳的村镇, 对退职范畴中的这些干部, 没能供应应有补贴。

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养提升的路径

(一) 预设最优的规划

基层党员特有的素养提升, 应首先依凭拟定出来的最佳规划。这种细节特性的根本规划, 带有综合的特性。结合真实态势下的区域实际, 制定各个时段的长久规划。从宏观视点上, 采纳本源的根治措施, 消除潜藏着的多样弊病。系统特性的拟定规划, 应能调和细分出来的关联步骤, 分步去建构及实施。党员班子以内的各类成员, 应能表征着阶梯特性的年龄构架, 显著改善原初的专业认知。

(二) 促动作风的变更

更替旧有的认知, 明辨宏观态势下的市场导向; 带领区域以内的村民, 逐步去致富。先进特性的典型, 应被确认及树立。比对选出来的这些典型, 寻找潜藏着的差距, 以便明辨提升的路径。树立市场架构下的宏观导向, 创设多层级的经营理念。依循科技兴农这一总体路径, 创设产业化特有的集约方式。

平日作风的更替, 应侧重多层级的法制教育。提升原有的法律认知, 明辨权力的本源价值, 真正去服务这一范畴的群众。有着创新特性的领导艺术, 应当侧重平日以内的调研, 注重接纳群众见解。遇到关联的疑难, 应能聚集民智, 审慎听取多层级的村民建议。对带有腐化倾向的、无视法制这样的干部, 予以坚定惩处。

(三) 培训范畴内的对策

基层层级内的党员素养, 密切关联着拟定好的培训规划。变更偏旧的认知, 选出强化特性的细节对策。拟定的培训路径, 应当分出层级, 建构系列特性的奖惩对策。年度以内的查验及考核, 若没能达到预设指标, 则不得评为这一时段的先进组织。对制备好的培训方案, 审慎查验它的实践性, 有序衔接这一村镇特色。培训关涉的内涵, 应侧重调和多重产业, 增添原有的培训实效。

添加本源的财政投入, 变更既有的落后条件。把基层架构中的培训耗费, 划归到乡村特有的年度预算。改善各时段的办学对策, 协同区域以内的党校、关联着的村民技校, 推广并安设配套特性的基础设施。建构起来的师资队伍, 应配有多重学科, 整合兼职及专职。聘请过来的培训师资, 应当累积着足量的科技经验, 能传授实践特性的关联农技。

(四) 保障及激励的融汇

关爱基层范畴内的村干部, 创设健全架构下的激励机制、有着保障特性的关联机制。对在职范畴的这些干部, 应当备有更高层级的待遇。村镇以内的财政, 应侧重建构转移支付这一新路径, 增添既有的监管查验。经过审慎的考量, 设定统一特性的工资水准, 确保各时段的这种工资, 都被妥善发放。条件许可时, 可以预留某一数值的支出, 以便化解平日以内的补助疑难。

为长时段的干部进展, 供应可依托的新平台。有序整合平日以内的绩效考量、细节特性的规制管理。从村干部这一队伍以内, 选出优异特性的新人才, 调至公职特性的岗位。这样做, 能添加村干部特有的岗位吸引。依循预设的选聘流程, 经由公开考量, 选出最优人才。助推平日之内的政务公开, 创设民主互通的新桥梁, 加大既有的普法力度。

三、结束语

农村基层特有的干部队伍, 应当依循科学的规划。接纳典型特性的先进实例, 全面促动素养的提升。基层干部预设的任用机制、对应着的规制机制, 都应被审慎考量。变更偏旧的认知理念, 创设常规化特性的素质培训。完善配套架构下的保障机制、这一范畴的激励等。调动农村范畴中的干部积极性, 维护应有的正当利益。

参考文献

[1]胡国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高的培训途径选择[J].江南论坛, 2010, (05) .

[2]窦豫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亟待加强和改进[J].学习月刊, 2008, (10) .

3.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 篇三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本文正是结合实际,考察在提高基层干部法治思维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应对方式。

【关键词】法律体系;法治思维;权和法关系

对法治思维的内涵的理解一直是法学界的热点问题。著名法学家贺卫方曾概括说法律思维有以下特点:第一,法律家运用法律的理性途径和方式实现正义;第二,法律家注重程序的意义;第三,注重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第四,时刻注意司法标准的统一性。台湾的王泽鉴先生认为,法律思维指“依循法律逻辑,以价值取向的思考、合理的论证,解释适用法律”。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也明确提出了“法治思维”的概念,强调了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方向及意义。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并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还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习近平主席经常提到: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我们党员干部在自身方面就要做好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这样既是做好工作,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自己遵守法律的需要,更能有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管理工作水平。

一、基层党员干部要了解中外法制史,努力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基层党员干部缺乏法制史知识是形成法治思维的难点之一。在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同与西方乃至其他任何国家的法律体系,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掌握我国的法律体系,首先要了解中外的法制史,以及中外的法制史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所受到的影响。在传统的中国,法律在社会治理中并不占主导地位,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主要依靠儒家学说下的与礼相关的等各种学说,从西周时期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以及“出礼入刑”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的出现,再到汉朝时的“春秋决狱,秋冬行刑”,以及大唐时期的《唐律疏议》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而随着古希腊、古罗马以来形成的自由平等、权力制约、等法制理念形成和发展,深刻影响着近现代西方国家,这种不同的法治理念和法治观念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的法治建设。古今中外的法治理念为我国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国的法律制度也是通过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吸收和借鉴中国历代法律及外国法律中一切有益的精华,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现行的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法律制度。基层党员干部了解法制史,有利于提高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我国的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而各时期的法律都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对法制史的了解也就认清了各历史时期法律与当时社会管理是如何进行融合的。而如今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与封建时期的法律制度的最大区别是统治阶级为人民,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人民是权力的根本,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权力也是人民授予的,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基层党员干部了解法制史,有利于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理解。现行法律法规是依我国历史上的法制为背景的。也是对我国历史上的法制进行改造和发展的结果。现实和历史不能截然分开。了解我国的法制史,不仅有助于了解现实中国的法律法规,而且还可以加深对当代法学的理解,认清这些法律发展的脉络和趋势。这些将促使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对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产生敬畏感,从而增强自觉遵纪守法的观念。

二、基层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形成系统的法治思维

基层党员干部平时忙于具体工作,而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到位也是形成法治思维的难点。基层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我国的法律制度,而学习法律制度并不是一味地背诵那些法条,最主要的是要明白法条背后的法理,而不是拘泥于字面意思。因为再详细的法条也无法涵盖工作中的所有细节,只有深入领会法律原理,才能避免生搬硬套。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出现偏差,才不会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

首先,各级要对党员干部在知法学法方面施加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让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要认识到规范执法首先要知法。规范执法也是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的重要途径。调动党员干部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一位党员干部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地学。

其次,建立严格的学法考核机制。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在学法用法方面的考核力度,特别是要突出用法方面的考核,在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中存在着暴力执法、以权压法的现象。这些都是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的集中体现。各级应将这类现象直接列为考核方面的内容。

第三,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可以借助法律培训机构,也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请法律方面的专家授课或有法律方面实践经验的党员干部进行经验的传授。鼓励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司法考试。通过培训使我们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能领会我国法律的内涵,使其溶入到骨髓和血液,转化成为自己的法律思维。而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这样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真正做到执法为民。

三、基层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权和法的关系

基层社会的大环境是基层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淡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基层社会中法治文化的淡漠与缺失以及“权大于法”的社会现象的客观存在为基层党员干部丢掉法治思维提供了温床,成为基层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形成的瓶颈,有的干部在面对权与法的时候,没能掌握平衡。他们法治意识淡薄,有法不依、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甚至一些极个别的基层党员干部胆大妄为,欺压百姓,无法无天,无视法律和法规,更有甚者还说出“我就是法”的狂言,更是拿着百姓的疾苦和怨言置若罔闻。说到底,是权力受到了利益的驱动,制度对权力监督和制约失去了效力。

4.万名干部下基层(共) 篇四

中共金沙县委办公室

关于印发《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帮扶各乡镇

开展抗旱救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产业园区、冷水河风景区党工委,县委各工作部门、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织,县人武部党委,县直各人民团体、副科级以上行政企事业单位党组织:

为使县直各部门扎实帮扶各乡镇开展好抗旱救灾工作,经县委主要领导同意,现将《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帮扶各乡镇开展抗旱救灾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11年9月5日

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帮扶

各乡镇开展抗旱救灾的工作方案

近期以来,我县一直持续高温天气,抗旱救灾形势十分严峻,为确保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确保重灾区域无疫情、无次生灾害发生,确保社会稳定,及时帮助和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工作的通知》(黔办发电„2011‟70号)及《中共毕节地委办公室关于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帮扶旱情重灾乡镇抗旱救灾的紧急通知》(毕委办字„2011‟18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地委关于“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的工作部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群众办实事、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帮助群众解决当前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任务

(一)确保饮水安全。一是合理调度用水。及时帮助重灾

乡镇制定应急供水方案,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增设临时供水点,统筹计划供水,保证群众用水需求。二是紧急寻找新水源。工作队要协调专业机构和人员,深入受灾第一线,指导灾区群众打井找水,组织群众寻找应急水源和后备水源点。三是组织运水送水。要动员当地党员干部组织运水送水队,成立党员、团员志愿送水服务队,广泛向灾区群众开展运水、送水活动,重点解决好鳏寡孤独残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饮水困难。四是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饮水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二)组织生产自救。一是抓好农资调运储备。及时协调帮助调运储备改种、补种农作物、蔬菜等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尽量满足灾区需要。二是加强大秋作物管理。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受灾群众抗旱保苗,防治病虫害,抓好大秋作物田间管理,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三是搞好秋季农业规划。帮助指导灾区制定秋种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抓好技术培训和指导,调整产业结构,把各项生产自救措施落到实处。

(三)强化民生保障。一是搞好灾民救助。积极协调和投入财物、粮油等,及时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济。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迅速排查摸清受灾群众的生活状况,妥善安排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二是防止疫情和其他次生灾害发生。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防止疫情和其他次生灾害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动物疫情防控,防止重大动物疫病。三是强化市场监管。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做好物价平抑工作,严防

出现假冒伪劣农用物资坑农害农和乘机哄抬物价等现象发生。四是维护社会稳定。按照“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工作要求,采取深入群众调查走访、召开矛盾纠纷分析会、发放工作联系卡、设立群众诉求接待点等方式,认真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并认真协调解决,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三、工作时间

从行文之日起,各工作队立即赴乡镇开展工作。挂帮时间到2014年8月31日。县直各部门要抓紧派出干部深入挂帮联系乡镇、村开展工作,确保10月底前每个部门有三个之一以上的领导和机关干部深入挂帮联系乡镇、村开展挂帮联系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工作队必须高度重视,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不讲任何客观原因,坚决服从安排,深入联系帮扶点开展工作,抽派的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准更换。各工作队组长必须亲自带队深入重灾区域,亲自协调解决问题,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已经明确“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工作联系点的县直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本方案精神,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下基层、帮群众的主要工作内容,抓紧抓实,同时按时报送相关工作信息。各工作队每周四向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实绩考核办和县作风办上报工作队本周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每天要将工作信息报县防汛办。

(三)加强管理,强化考核。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实绩考核办和县作风办将组织督查组,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县直各部门单位深入联系点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问责。

(四)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各乡镇务必将抗旱救灾工作摆到当前各项工作的首位,及时组织本乡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同时要密切配合工作队的工作,做到村组全覆盖,真正达到“为民排忧、为民解难”的目的,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各乡镇要将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于每周周四分别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实绩考核办和县作风办。

县委督查室联系电话:7226658

县政府督查室联系电话:7221651

县实绩考核办联系电话:2222589

县作风办系电话:7225792

县防汛办联系电话:7221238

附件:

1、金沙县“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牵

头单位、工作队队长名单

2、金沙县“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工

作队帮扶村名单

主题词:抗旱救灾通知

5.万名干部下基层调查报告 篇五

第一阶段工作调查报告

根据局党组的工作安排,9月21日至10月10日,综合监察科和州劳动监察支队在刘大慷副局长的带领下,对挂钩帮扶的龙里县龙山镇16维护村1社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镇情

龙里县龙山镇地处龙里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80平方公里,辖16个村、3个社区,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距省城贵阳33公里,距龙洞堡机场18公里,贵新高等级公路、黔桂铁路、湘黔铁路、321国道线、厦蓉高速公路和在建中的贵广快速铁路穿过镇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极为便利。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50元,财政收入2.13亿元。2010年,该镇被授予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黔南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经济强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该镇社会稳定,辖区内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二)旱情

自今年6月下旬以来,龙山镇遭受了罕见的高温天气,旱情形势异常严峻,受高温气候影响,该镇农作物普遍受旱灾,据调查统计,全镇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共有15个村民组278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4660亩,成灾面积达9280亩,绝收面积3410亩。其中:水稻受灾6300亩,成灾4200亩,绝收面积2030亩;玉米受灾5100亩,成灾2780亩,绝收面积960亩;蔬菜受灾3660亩,成灾2300亩,绝收面积500亩,灾情共涉及全镇16个村98个村民组,3975户,该镇平山片区摆谷

六、桥尾、新水、纸厂和平地、播箕、大竹等村受灾特别严重,绝大部分土地绝收,部分村寨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灾情给灾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今年粮食产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在对该镇新水村

1调查中,村支书龙进友同志告诉我们:由于本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作物变卖,去年天气好,大部分农户都将主要粮食变卖得了现钱维持生计,而今年受旱灾的影响,绝大部分土地绝收,70—80%的农户缺粮,下半年的生活将陷入困境。

二、龙山镇组织抗旱救灾工作的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千方百计保障人畜饮水。为搞好抗旱救灾工作,龙山镇严格按照抗旱“保民生、保稳定、保秋收”的基本要求,以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搞好农业生产自救为重点,结合该镇实际,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300天农村供水、农业生产恢复和困难群众缺粮供应工作预案。目前,该镇对饮水困难的村寨,因地制宜采取从有水源的地方抽、提、引、挑的方式保证群众用水,对有水源点的村寨,组织群众应急打井。截止9月25日,全镇共打井3口,其中:播箕村毛栗寨群众自行打井2口。8月21日贵州省地矿局在坝上村厉家庄打井一口,日出水量250吨,可以解决800人的饮水问题,目前正待水质检验,水质合格后将修建100立方米水池,同时更换厉家庄、水井湾、养老院、白岩脚等村寨的入户水管,保证群众饮上安全卫生饮用水。省地矿局还将在该镇神奇矿泉水厂、城区四方井、平地村下坝继续打井三口,打井出水后,将缓解该镇部分村寨饮水困难,从调查的情况看,通过村镇两级组织的努力,全镇基本上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

二是真心实意帮,认认真真组织农业生产自救。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该镇为把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投入了20余万资金为群众购买水管、抽水机等农机具,帮助群众抽水灌溉,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生产自救,共为群众安装农田灌溉电表9块,在坝上厉家庄安装

0.4千伏的电路伸延180米,投在余下村、坝上村安装0.2千伏的电路伸延1200米,为余下村蔡家院安装变压器一座,目前正在为大竹村安装0.2千伏的线路130米,大冲村大土0.2千伏的线路130米,投入农机具13台,投入抗旱资金5万余元为群众购买抗旱用油及维修保养抽水排灌机械补助,维修拦河坝1处,清理和维修沟渠8000余米,同时,在莲花片区改种2000亩蔬菜示范点正在进行中。镇村干部积极开展“干部下基层”和‘四帮四促”活动,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深入群众核查灾情,组织群众找水和通水,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为纸厂村坪子上、新水村干坝等村寨解决了饮水等困难和问题。

三是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切实做好困难群众的缺粮调查统计工作。为确保受灾群众灾后生活,该镇在组织群众寻找水源、搞好生产自救的同时,还认真做好了农村困难群众的缺粮调查统计工作,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摸清受灾户数,特别是掌握五保户、孤儿、农村低保户、重病重残人员、缺乏或丧失劳动力等对象在耕地面积、减收产量,人均收入,粮食库存和按300天计划需要救助月数和数量等基本情况,全面掌握了全镇困难群众季节性缺粮底数,对调查出的缺粮对象登记造册,建立分类台帐,按台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供粮计划。

三、还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走访,龙里县龙山镇在抗旱救灾过程中深得群众好评,也确实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把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但由于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城区附近明显好于高山村寨,还有不少急需解决和关注的问题。

一是人员缺编公益性岗位需求大。据龙山镇反映,该镇下辖16个村、3个社区,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还有2万多流动人口,工作人员少,工作压力大,现镇上的工作人员有的身兼数职,尤其在当前抗旱救灾的特殊时期,工作人员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度。从走访龙山镇16村和1个社区的情况看,这一种情况确实存在。西山社区共有16个小区,辖区内驻有60多个单位,户口登记10068人,还3000多流动人口,而该社区除书记和社区主任外,仅有工作人员3名,繁锁的社区内部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仅仅迎接检查这一项工作就需2人。该镇所属各村虽然各类组织都已建立健全,但村干部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虽有工作热情和干劲,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没有新意,拿不出实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村的发展。

二是抗旱救灾生产自救资金缺口大。龙山镇根据今年旱灾情况,拟决定转产1000亩土地用于种植洋芋,目前还缺种子钱20多万元;该镇新水村有一水库,因当年在水库旁开挖煤矿,使这一水库受到严重污染和损坏,如果将这一废弃水库维修后重新启用,完全能解决该村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可要维修该水库,目前还缺资金5万余元;该镇平地村,每个村民组均已修通公路,但由于缺少后续维修维护资金,时间一长,经过雨水的冲刷,现公路通行较为困难,要改变这一面貌,还有不小的资金缺口。

三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还需完善。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龙山镇新水村一户孤寡老人(饶天培、倪月珍)无儿无女,现已70多岁,体弱多病,生活主要靠民政救的每月60多元的补贴,根据据村支书龙进友的介绍,这户孤寡老人又不属于政策范围内的五保户,只能享受农村低保每人每月30多元的待遇。类似的情况在平地村也有3户,这些

孤寡老人不是残疾就是体弱多病,生活十分困难。同样,在该镇西门社区走访贫困户时,情况较上述两村好多了。我们走访的贫困户叫岳菊成,46岁,腿脚不方便,丈夫已去世,有一姑娘在黔南医专读书,现居住在社区一低矮破旧的民房内,平时靠捡垃圾生活和供孩子读书。该社区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多方联系为岳菊成解决了50个平方的廉租房,同时让她在社区做保洁员,还为她购臵了相关工具,在工作之余还可以烤包谷和红薯卖,目前能保障基本生活。

四、几点建议

根据调查了解的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我们走访的莲花村、新水村、平地村的情况来看,莲花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地理环境和地势条件相比其他两个村都占据很大的优势,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都比较齐全,像今年的大旱,就很方便找到水源。而新水、平地两个村的地理环境相对较差,地势较高,除了人畜饮水基本能保证外,农田灌溉基本靠“望天水”,一旦出现今年这种大旱,庄稼便颗粒无收。虽然这两个村的公路已通行,但由于没有后续维修维护资金的支持,时间一久经过雨水的冲刷,现在的通行状况太差。

二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我们在加快推进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同时,在政策范围内找到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结合点和平衡点,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从调查的情况看,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很大,特别是部分劳动能力丧失的孤寡老人,仅靠民政每月几十元的救济金实在很难维持生活,而他们居住的村落大部分又是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贫困村,大部分村民自身难保,更不可能去救助这些老人。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民维持生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新水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寨,总人口756人,外出务工的仅有103人,而其他人因为没有相关技能,仅靠在家种粮食和卖点蔬菜维持生计,去年的粮食已卖完,今年由于大旱庄稼无收,该村到下半年就有70—80%的家庭缺粮。

四是开发公益性岗位,缓解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五、下步工作打算

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在前期的调查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只走访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寨,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按照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深入一线,切实掌握了解民情,为局党组的帮扶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一是继续走访未走访的村和社区;

二是力所能及的解决群众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龙里县龙山镇帮扶组长:刘大慷

组员:罗庭学

王小平

黄泽明

6.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篇六

驻点村:杨柳镇笕冲湾村 工作队: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队员:陈质彬

通过为期二个多月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在工作当中学不到的东西,也使我对该活动由来更深入的认识,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决策。

(一)“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有利于增强与群众沟通能力、为群众办实事能力。

省委提出的“万名干部下基层”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帮助农村发展经济,让农民群众尽快摆脱贫困,过上文明、民主、富裕的生活。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帮助村委会发展集体经济和在群众中开展智力扶贫,解决村级无钱办事的问题和群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扶贫造血”的作用。否则又会出现“工作组一走,集体经济项目跟着跑,群众贫穷继续有”的怪现象。因此,我们驻村工作组一到,就把发展集体经济和开展智力扶贫作为驻村工作的最终目标来统筹规划,一件件来认真抓好落实,并沿续下来。工作人员按照责任分工到所负责村庄进行调查,采取现场提问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并认真的填写。主要是针对党和政府制订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借助这次机会,与农民朋友们面对面、心连心、手拉手地进行沟通,倾听农民朋友的心声和期盼。掌握基层实际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和矛盾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推动下一步工作有效开展。

(二)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有利于掌握农村一线情况

这次下基层活动,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似的“身入”,而是饱含感情和责任的“心入”。只有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他们的期盼,为改进工作、解决干部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困难积累经验。在下基层过程中,通过与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零距离”的交流,聆听他们朴实的语言,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最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盼。

与群众的交谈过程中,我细细地品味群众质朴的话语,用心记录大家谈到的问题。村里穷、路不好,盼望新农村建设早日解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问题;村小学校舍虽然修建了,但教师力量不够,教学设备简陋,盼望暑假后增添师资力量,解决娃们的上学问题。

(三)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有利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一是有利于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这次“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重要内容就是宣讲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把近几年来中央出台的农资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等文件进行汇编,并将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各项普及百姓的民生政策一起编制印发给群众,做好解释和宣传,让群众掌握政策。二是有利于培养起群众的法律、法制观念与意识。我们搜集整理了一些民事案例,给群众讲法律,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条例,让更多的群众知法懂法。

二、通过“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工作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煅炼和提高。

一是增加了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为了做好“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工作,我认真学习了近年来党的各项有关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乡村一线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的方式方法,认真向农村“五老”学习处理农村事务中的一些方式方法,让自己积累了更多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二是增进了和群众的感情。农村群众对我们的善意与热情,以及在我们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时表现出来的感激之情,让我触动非常大,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结识了一批农民朋友,使我对群众的感情更加浓厚。三是让我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以更踏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农村工作无小事,只有多深入到农民家中,实实在在与农民一起开展各项工作,农民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主动和你商量工作,换句话说,只有以真诚的心去帮助群众,群众就会理解你、支持你。

常言说得好: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只要我们真正走进基层、走近群众,就能得民心、受民敬。下基层空喊口号,老百姓很反感,下基层哪怕是做一件实事,老百姓一辈子都感激你!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深入基层 感受基层

----笕冲湾村民情走访入户调查心得体会

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石柱

带着公司领导的期望和寄托、带着任务和信心、带着真心和感情,我们来到了杨柳镇笕冲湾村进行走访民情。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会议精神,公司认真按照要求,选派干部到基层,扎实做好进村入户活动,按照整个活动时间节点,迅速进入笕冲湾村,不知不觉,投身“三万”活动已有两个月,作为驻村工作组的成员,随队驻村入户走访工作紧张、忙碌。闲下来时突然问自己:辛苦吗?是的,的确很苦、很累。然而扪心自问、静心思量,作为年轻人能得以到群众中获取“真经”的机会和过程,又觉苦中含甜、累中有乐。

谈到农民粮食直补时一位村民说:“种了一辈子的田,交公粮交了不少,后来负担越来越重,种田亏本,公粮不交又不行,不然的话要捉人,真没想到如今政府竟取消了交公粮,还给我们补钱,在原先,这事想都不敢想呀,党和政府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是的,我们要感谢党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培养和关怀,因为有扶贫帮建、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这样的活动,才让我们有机会真正接触现实农村、真正感知老百姓的所盼所需所想。同时,我们也深知公司党委和领导对我们工作组的厚望和信任,期待和关怀。要求我们年轻干部要深入笕冲湾村,沉下身子当好入户调查的“潜水员”,努力做到不仅“身”要下,而且“心”要下,更要耐得住寂寞,把脚印“印”到每个农户家中。真正让我们年轻干部受锻炼,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让老百姓得实惠。

提到村干部的问题时,他说道:“现在的村干部作风真不错,原来收公粮时,又搬东西又骂人,现在态度好多了,经常下基层访贫问苦,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我隔壁这家父子俩都有病,生活过不来,老房子快要垮了,村干部积极向上报告,争取了镇民政部门不仅让他们吃低保,还出钱给他们建房子,很多干部都来帮忙,现在的干部真不错。”

看到农民感激党的惠农政策时的微笑。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免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当向村民询问这 3

些政策是否得到落实时,他们都不住的点头,表示对中央的政策很满意,也很感激。笕冲湾村二组村民更是伸出大拇指对我们说到:“真没想到,现在种地不要钱,而且还给补助,感谢政府、感谢党!”从这些感激的话语中不难发现,农民已经从党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中得到了实惠,我们想他们以后的生活也将会更加美好。

这份乐来自于与村民打成一片时的欢畅交流和无限信任。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真正设身处地的与他们沟通,就很容易在情感上被他们接受。同样,村民也将我们这些队员看作知心朋友和亲人,敞开心扉,将家里的困难和对政策的建议如实向工作组娓娓道来。在这个双向互动、增进感情的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农民生活还很艰辛,只有沉下身子,了解农民所需、所盼,才能无愧他们的信任和期许。

作为公司一名职员,与农民打交道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进入“三万”活动之初紧张、忐忑。但在连续多日的入户走访中,从农民那里了解到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方向,从村干部那里学到了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从基层农技站那里了解了第一手资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亘古不变,所有自认为成绩的取得,都是在将“心”真正沉入村里,将“情”真正烙在村民身上获得的,而一点一滴的收获也正在逐渐积累,成为日后工作中的无价财富,为此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次的走访民情,入户调查使我深刻的认识到,笕冲湾村只是广大农村贫困村当中的一个缩影。对于无劳动力、有心无力改变现状的贫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们更多的是需要社会关怀。希望政府福利、社会保障部门能够把阳光播洒到这些角落,我们党员干部应该更多的深入基层,实地了解老百姓的疾苦、掌握我们农村农业农民的实际情况,有代表性,有针对性开展工作,进而提升我们的自身素质,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方胜利

此次“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使我受益良多,使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党中央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我们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在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进驻调查村开展入户调查工作,在调查的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干部下基层一定要要带着“真感情”去,一定当好“服务员”,要说实话、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决不能走过场、摆花架子、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千万别把自己当“客”,一定不能坐在车里“体”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会议室里搞调研,宾馆里面听汇报,如此一来,不仅不能帮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还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感。

下基层真的很累很苦,尤其我连续几次上乱山子回来后腿都要疼了两、三天;无论在烈日下,还是阴雨天,我仍坚持去走访农户。两个月来,我走访了大部分农户,受到了群众的赞扬,我认为县上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很有必要很及时,尤其能够锻炼一部分干部的意志,增长他们的才干,能够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能够检验出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成效,能够增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尤其当你真正地放下臭架子近距离与农民朋友拉家常为他们服务的时候,才能深刻体会到群众是多么渴望我们干部能够经常下去看看他们,多么需要我们的干部能够为他们真心办一些事实好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即使没有给他们争取到资金和项目,但只要尽力了,只要与群众心连心,带着真情去看望他们了,只要耐心倾听了他们意见、建议和批评,大部分群众依然是高兴的欢迎的赞扬的。尤其在我第一次入户的时候,在群山环绕的小路上遇到一位70岁的老人,并与他亲切地拉起了家常,没想到那位老人得知我一人冒雨还要坚持上那么远的农户去,他竟这样称赞我说:“你真是好干部!”的时候;当我在要吃锅里的锅巴粥,69岁的老大妈竟不让我吃,非要给我重做的时候;当我一人冒着烈日去3组农户查看旱情,一位60多岁的老人竟主动为我带了半天路的时候;当我去看望一老农因病卧床年余,老人被感动的落泪的时候„„多么善良多么朴实多么热情多么辛苦多么可怜的老百姓啊!此刻,我为我所做的一切感到无比自豪!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虽然我没有权没有钱没有关系,只是去看望了群众,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但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时刻牵挂群众,时刻牵挂民生,时刻倾 5

听群众呼声,时刻把人当人看,把事当事办,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情办,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做任何事情都要对的起天地良心,对得起所领的工资,对得起老百姓的养育之恩。因此,今后不管我将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都不会失去信心,都不会放弃,我都会做好战斗的准备,都会一如既往地搞好工作。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即将结束了,今后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我决心都要继续发扬良好的工作作风,继续发扬“三苦”精神,继续深入群众,力争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用真情架起一座座“民心桥”,用一流的工作作风做出一流的工作成绩。

我建议每个党员干部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应拿出一定的资金,下决心真正去帮扶一户困难户;及时下到困难户中去,帮助他们出主意找门路,指导那些智力低下、老弱病残的特困户搞好生产,真正把那些困难户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要真帮而不是走过场,不脱贫不罢休,并纳入年终干部考核,连续几年仍没脱贫的应追究责任,不得提拔重用,还应扣发一月的工资用于扶贫等。同样,那些事业干部和领导人员也应纳入帮扶困难户之列。如果谁真的太忙而没有时间去,那完全也可以出钱。因为困难群众缺的就是钱,有了钱才能发展生产,才能生活。

总之,万名干部下基层很有必要,关键要捧着精神去,种下和谐回;要带着真情去,带着实情回;要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虚假;多一些深入,少一些轻飘;多一些实际,少一些浮躁;有关部门要多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少搞一些花架子。只有这样,才能把有关活动做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下基层工作的苦与乐

驻村:杨柳镇笕冲湾村 工作队: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队员:肖本新

转眼之间小轿车的已经开展快三个月了,作为一名工作队员,到基层锻炼是一个挑战,又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都说“基层是个小政府,居民的事由它管”,我和基层工作人员一起入户摸底,让我走近了基层、走进了居民。更是让我看到那些兢兢业业,辛勤工作的基层干部,感受到了他们的敬业与执着。

笕冲湾村位于杨柳湾镇东北部,所辖11个村民小组,553户,1703人,其劳动力800人。全村面积4.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89.4亩,林地1000亩。除了基层的日常工作,走家串户是基层工作者每日必做的功课。大家把基层比做一块农田,基层工作者好比是在农田上耕作的老黄牛。顶着似火的骄阳,穿行在基层里。从东家长到西家短;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农民增收、农民工就业,到帮助寻找就业岗位,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样样离不开基层干部,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动。

入户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一项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鲜事务,但是真正通过入户以后,才知道基层干部,为了掌握居民的详细资料,基层实行错时工作制、全程代办制,帮助农户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下午利用下班时间,我跟着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始了入户,他边和农户们打着招呼,边告诉我,基层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入户调查,入户可不是简单地一家一户敲门,要讲究方法,既要等大家下班回家,又不能影响人家休息,因此,晚8:00-10:00是基层工作者最忙的时间段。最头痛的是一些外出户,入户时不是扑空儿,就是吃闭门羹,而且需要不断回访。

“有怨气就让他们讲,等气消了我们再做工作”。刚刚入户的我碰到了一件事。当我们敲开一家的门后,出来一位妇女没好气地说:“你们这些人,每周都要来,烦不烦。”当时我就感到很委屈,书记耐心地给她进行了解释,然后告诉我,“碰到这种事情,先让他们把怨气撒出来,然后我们再解释。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服务群众,帮群众排忧解难,消除群众的不满。不光是不被理解,不被信任,随着基层矛盾纠纷增多、直接面向基层农户的基层干部,往往就成了群众的撒气对象。”

通过下基层、入户使我真正懂得了,走出机关、潜心基层,与群众面对面而感同身受,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这里;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与群众心贴心而信念坚定,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在这里。只有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才能把百姓的忧苦当作自己的忧苦,基层工作有苦也有乐,真诚地向基层工作者们致敬!

7.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 篇七

1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发现,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好的,思想政治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习培训惰化,理论素养不高

调研发现,虽然大部分的单位和部门都能坚持例会学习和开展各种培训课程,但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多情况下是想听的听不到,不想听的听得多,因此效果不够理想。部分党员干部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崇尚学习无用论、过时论,不学习不进步,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素养低、实践经验不足、工作业务不精等问题,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遇事想不出点子,拿不出办法,表面上忙忙碌碌,做样子,实际上不解决任何问题。

1.2宗旨意识淡化、奉献精神缺乏

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一些党员干部更多关注自身的发展或者自己发家致富,功利主义思想严重,一切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在很多问题上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害怕影响到自己的权利及收入,进取精神不强,因循守旧,小进即满,惰性意识、依赖思想较重,权责意识、为民意识、服务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化。有了好事抢着干,有了困难往外推,讲待遇多,讲奉献少,做一点小事讲一堆条件,奉献精神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不见踪影。问卷显示,近50%的人认为现在党员干部缺乏奉献精神。

1.3工作思维僵化,创新意识不强

问卷显示,仅有不到40%的人认为工作中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座谈时发现,个别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自我感觉良好,满足现状,因循守旧。个别干部嘴上讲解放思想、讲实事求是,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唯书、唯上、固守教条主义,不善于研究新情况,不主动想办法解难题。凭经验办事,习惯拿“以前怎么样”“过去如何做”来衡量是非对错。有的遇事先考虑小团体利益,不积极沟通协调,互打“太极拳”。一些干部目光短浅,没有创先争优意识,没有积极探索经济新常态下各项工作新途径的勇气,工作推一下,动一下,不思进取。

1.4全局意识不强、带头作用不够

党员队伍是一个整体,党员干部是这个整体中的支柱,谋全局、一盘棋是基本的思想主流。一些党员干部,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但是站在全局考虑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工作的长远发展,全盘谋划,还达不到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要求。单线思维,局部思维居多,兼顾全局干事、照顾全盘协调干事的意识淡薄,形成合力的效果差。另外,个别党员干部不想出头,很少人有“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先进思想,从众思想太重,做表率的动力不足。

1.5农村基层党员管理相对滞后

一是结构不合理。农村党员结构总体呈现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女党员偏少的“大、低、少”现象。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造成党组织后备人才缺乏。二是党员管理相对涣散,党组织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个别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向党组织汇报个人思想情况,很多支部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碍于面子,起不到应有作用。三是党员管理的人性化滞后,党员缺乏归属感。座谈中有人反应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过多,管理教育和关心较少,感受不到党的温暖,没有归属感。党员受人尊敬的地位受到冲击,荣誉感减弱,入党动机不纯,由此导致很多党员干部政治热情下降,产生失落心理,工作积极性不高。

2进一步改善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状况的对策建议

2.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是把个人日常学习和集中培训学习相结合。调研中一致肯定了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集中培训学习的好处。仅靠单位和自学不够系统,随意性强,没有计划,集中培训相对氛围较好,效果明显。二是要充分发挥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调研中有人提议,目前该市各级党校拥有丰富的师资队伍,党校教师能够时刻坚持党校姓党原则,是进行党性教育的不二选择。

2.2继续强化纪律约束,让遵守纪律成为一种习惯

思想领域的教育要常态化、制度化、具体化,不能流于形式。通过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不断增强,但很多党员干部现在还停留在不敢的层面,没有到不想的层面,没有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没有及时处理,而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表面上一团和气。因此,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自律意识、廉洁意识,让作风建设常态化,让遵守纪律入脑入心,形成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习惯。这次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是强化党员干部纪律观念的一场“及时雨”。

2.3充分挖掘正面典型,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风气正,风向正,身处其中的人们才能受到感染,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如果大家听到的、看到的都是一些负面消息,心中的党员干部多是一些消极腐败的人员,自然会对作风的好转失去信心。因此,要加强组织、宣传、群团部门的联动,充分发挥党员、劳模和先进人物的示范带动、教育引领作用。首先要多挖掘本地人物的正面形象,树立一些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典型,并且能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逐步形成大家的共识。比如可以把这些典型人物事迹编成小品等文艺节目;把有利于提升公民素质的经典言论汇编成音乐或舞蹈广泛宣传;利用街边显示屏宣传一些正能量的东西等。其次要抓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道德讲堂”和基层农村的“道德课堂”,进一步创新其内容和仪式流程,让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道德修养的魅力和乐趣。

2.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

一是改善结构,把好入口、出口关。发展党员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严格把好党员质量关,真正把“心中有群众、脑中有思路、自身有闯劲”的优秀青年充实到党员队伍当中。二是覆盖延伸,把党建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李集镇按照“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在自主创业上”的思路,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进一步扩大了的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三是创新基层党组织管理方法。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媒体对流动党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网络党支部、网络党小组,网上、网下“双网”联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通过建立新平台,及时向党员通告村内重大决策、灵活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等,确保这些党员“人行千里有党管、风筝高飞不断线”,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全社会有效覆盖,努力做到凡有群众的地方,都有党组织,都有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上一篇:小学生一分钟英语演讲稿下一篇: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