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联故事

2024-10-17

中药对联故事(共11篇)

1.中药对联故事 篇一

1、药名对联是劳动人民群众消遣娱乐活跃文化生活的方式。相传唐代诗人杜甫,老年多病,贫困潦倒,开了一间中药店,对联是:

独活灵芝草;

当归首乌身。

由四个药名联成,寓意深邃。还有一副长联:

白头翁持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簪戴银花,此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去母天仙。

上、下联共用药名18个,对伏非常工整,令人耳目一新。

药名亦可入谜。明代文人祝枝山聚宴赋诗,乐不思归,深夜仆人迎接,手提灯笼,他触景生情,吟成一首诗:

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

熟地不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伏此翁。

既是药名诗,也是药名谜,道出了谜底“灯笼”的结构、用途,可谓工巧神奇。

更有把药名写入戏曲者,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五本有一典写道:

裙染榴花,睡损胭脂;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

线脱珍珠,泪湿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

共用了7个药名,构思厅特,含而不露,道出了张生眼中的莺莺形象,及张生对莺莺的衷情。

中医药是中化民族的瑰宝,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灵魂,是我们炎黄祖先智慧的结晶,无穷的医药宝库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发掘。

2、有位中医,善用中药名做对联,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灯笼,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笑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客人进院后,赞叹道:”避暑最宜深竹院。医生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

客人在院子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假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客人看了病,告辞出来,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认生地熟地。”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霍香木香。”

3、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颇为有趣。

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俩决定返回故乡。临行之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生地人参,附子当时”。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

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

4、古今医药春联

近日翻阅收集的报刊资料,读到几处医人写的春联,奇特有趣。

春联,是我国独有的应用文学形式,沿习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古今的春秋,几乎都是祝福之词,吉祥之句,但也有一些与此内容相异的特色春联。

清代浙江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名叫范文甫,他写过两副奇特的春联。一副贴在自家的大门上,联曰:“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他一反常态,怀着一颗医生所特有的“赤心”,衷心祝愿人常健,哪怕自己诊所无人光顾而“独贫”。另一副对联贴在自己书斋的门上。联曰:“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不生。”

良医此心皆同,真是无独有偶。清末湖南湘乡有位兼开中药铺的名老中医自题一副春联:“只要世上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江西吉水也有一位开中药铺的中医写过一副内容相似的对联:“但祈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清代以文风鼎盛而闻名天下的安徽桐城,至今还流传不少医家的这类春联,如“春夏秋冬,辛劳采得山中药;东南西北,勤恳为医世上人。”有一家药店对联奇巧:“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从前广州漱珠岗下有座小庙,里面塑着“医圣华佗”和“财神赵公”,每年春夏疫情流行,华佗面前香火特盛;秋冬一到,赵公又大走其运。两位神都不相让,都说你沾我的光。庙祝为了息事宁人,也让他二位有点自知之明,便请人写了副对联。其联云:“天上有财难买命;世上无药可医贫。”

有的药铺在店堂前挂对联,对仗工整,含意深刻,如“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做羊”,或“除三亲四友病痛,收四海五岳精华。”意指医生要有救死扶伤、善济疾苦之高尚医德。

5、医学家学会副会长卓儒杰书联赠偏方

●“竭诚开发中医药崭新领域,精心培植世界医学之花。” ——中国湖南慈利中医卓儒杰书赠世界传统医学大会 ●“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

——此为名医章次公所撰,他的得意门生朱良春,学业完成后欲归故里江苏南通市行医,临别前夕他书赠一联相勉,朱氏将它作为终身的座右铭。●“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

——此为北京名中医岳美中自拟一副铭联,一直挂在他的诊室里。●“秋风橘井落甘露;春雨杏林别有天。” ——名医岳美中所拟对联

●“医非学养深者不足以鸣世,书非抉择严者不足以为法。” ——出自秦伯未先生之手。●“徐灵胎目尽五千卷,叶天士学经十七师”

——程门雪先生所拟,流传颇广,概括了医家成器的两大因素——饱读与多师,徐、叶二人堪称千古楷模。

●“士先器识而后文章,医先品德而后学问。”

——此为名医冉雪峰所撰,指明了医家与学者成才有相通之处,强调先修身养德而后方是学问文章,品格比学问重要。●“人之有恒成良医,人之无恒便成庸。”

——出自江西名医许寿仁(1904-1970年)。1947年创办江西中医学校,制定校训“勤读精研”。经常告诫学生“医乃活人术,莫作谋生计。”“志于道,勿志于谷,不以术渔利也;请业宿彦,问道江湖,不固多自封也:临证处方,审慎周详,不精率误人也。” ●“十年读书,十年临证;存心济人,存心济世。”

——辽宁名医马二琴所撰,题于其药房门前两柱上。●“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胸中有太和。”

——此为无锡名医朱兴宝(1873-1950年)所撰,他经常教导门人说:“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胸中有太和。凡读书要有恒心,方能有成,否则一曝十寒,终归泡影。尔等当勤学勿懈。”

●“药有君臣千变化,医无贫富一般心。”

——此为福建名医盛国荣所撰,上联道出用药须灵活变化,下联写为医待患须有“贫富一般心”,一视同仁;一说技艺,一说医德,佳联巧思,浑然天成。●“一生哪有真闲日;百岁仍多未了缘。”

——清代曾为乾隆御医的徐灵胎对联 ●“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

“魂返九泉,满腹经纶埋地下;书传四海,万年利济在人间。” ——名医徐灵胎临终前自挽二墓联 ●“九重天子垂青问;一榻先生卧白云。”

——清代名医薜雪自题联。医学上与叶天士并世齐名,称为“叶薜”。薜氏除医外,还工书善画,并酷爱诗联,著有《一瓢诗话》。他性格孤傲,蔑视权贵,联语也显示清高。

●“一钱罄矣还栽菊;四壁萧然不卖琴。”

——明代安徽休宁县吴士彪,医名振乡里,他仗义疏财、扶贫济困,虽生活清苦,但情怀高雅,曾撰此联以明志。

●“谈史有怀经世略;验方常著活人书。”

——清朝中叶,江苏名医之冠何书田,治愈巡抚林则徐夫人所患肝病顽疾。何书田研制的“戒鸦片烟丸”和所著的《救迷良方》,在林公主持的禁烟运动中也大建奇功。在何氏60岁寿诞,林则徐特书撰书此联相赠。

●“独有痴儿惭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名医何九香,他的老母逝世,在悲痛中他题写了此副挽联贴在门口以表哀思。

●“一技半生,精诚所结,神鬼可通,果然奇悟别开,尽助前贤,补苴罅漏;

孤灯廿载,意气徒豪,心肝呕尽,从此虚灵未泯,惟冀后起,完续残篇。” ——名医张山雷(1872-1934年),平日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用毕生精力从事医著撰写,晚年积劳成疾。1934年3月,先生久病不起,乃撰此联自挽。

●“不谏往者追来者,尽其当然听自然”。

——此为民国时南京“首席名医”张简斋亲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

——浙江宁波名医范文甫所撰。●“只望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湖南湘乡一位中医之联。●“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

——清代江苏孟河医派奠基人费伯雄,学养宏深,医术高超,求治者日逾百人。他曾两次被召入京,为皇太后治疗肺痈和为道光帝治疗失音,均获良效。为此道光皇帝特赏赐御联一副。

●“这番与世长辞,穷鬼病魔无须追逐来泉下; 此次乘风归去,春花秋月只当飘泊在异乡。”

——民间初年,广东大埔县名医邓窗珊暮年病笃,危在旦夕,家属子女、亲朋好友无不啼哭。此时邓老先生回光返照,竟然挺身而起,提笔自写挽联如上。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脾能医,气能医,脾气岂能医?”

—— 江苏泰州市过去有位女老中医,人称“女先生”,而不知其姓。医术好,文墨亦佳,她在门前贴了亲书的这副对联。

6、点出经营医药事业的对联。某镇“万春堂”药店,已有50多年历史,这家后人至今仍沿用原大门联,年年书写,一如既往:

万里晴光闲采药;

春风夜月静烧丹。

此联用鹤顶格,造句自然,虚实结合,点出“万春堂”,恰到好处。诗情画意,令人如沐春风。

显示高明医术的对联。有一医生曾从事他业兼当父亲助手行医二十余载,略知其父亲医术眉目,其父去世后,家业及医验亟待继承与整理。名流高士劝其弃俗业而学医,并勉一联:

庆生全凭三指脉;

寿延不属五阎王。

此联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前后呼应,上下相扣,不乏哲理又气势磅礴,意境浪漫又情理高雅。显示了敢从鬼门关救人、敢与阎王争高下的大气概,表露了作者对学医者之厚望。作者出语不凡,非文医兼通者而不可得。

从对联的艺术形式看,构成对联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比如:

⒈有拆开语词使用镶嵌格的对联。闻名中外的“草席之乡”鄞州古林镇的“仙壶堂药店”,店内精选川广地道药材,聘请名医坐堂应诊,生意十分红火。该店的楹联是:

仙曰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对联使用了镶嵌的修辞格,文化味浓。作者将店名“仙壶堂”中的“仙壶”二字拆开,分别嵌入上下联的开头。使意思“暗入无路山”,然而明眼人却能“心知有花处”。被隐藏的店名一经点破,顿时就会令人拍案叫绝。

⒉有铺排药名使用双关手法的对联。四川内江仁和堂老铺门旁悬挂一副隶书木刻金字楹联: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

怀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

对联铺排10味中药,巧用双关。对联表面上是表达“迎、送”人和物的意思,而深层里却是10味中药的简称。巧妙设联,甚为有趣。这10味中药是: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一见喜、淮山(怀山)、牵牛子、甘草(国老)、使君子、千年健。

7、辨证施治胸中随出妙法;L 立方配伍架上兼备良药。zdBQK ©中国中医药论坛--中国中医药论坛

M#|}!论药品好质量顾客来自生熟地;3B:s(讲医德重信誉门庭开出金银花。k)mE& ©中国中医药论坛--中国中医药论坛

3Mt? 济世良方祛邪扶正;x? 回春妙手固本清源。|><0"s ©中国中医药论坛--中国中医药论坛

K3Efm4 附:针砭时弊联语两则:+Gzk;©中国中医药论坛--中国中医药论坛

U 茅台笑纳不妨先“斟酌斟酌”;Tm0KX 彩电喜收无须再“烟酒烟酒”。(.`= ©中国中医药论坛--中国中医药论坛电霸气霸路霸煤霸手中有权便称霸;Dq8:3 吃公喝公欺公损公眼前无利不办公。|

独有痴儿渐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副药店门联:“独有痴儿渐 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 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

神州处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有一年夏天,一位通晓文墨的远方客人到医院看病,一进院门只见满园青翠淡竹,绿叶 欲滴,恰似垂手迎客,顿觉暑气消散,浑身清凉爽快,不禁脱口而出:“烦暑最宜淡竹 叶。”老中医见有人来,随口出对,即在屋内应声对曰:“伤寒尤妙小柴胡。”客人走 进堂屋,即向先生说:“途中炎热劳累,饮食无常,腹中疼痛,浑身困乏,特慕名而来 请先生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开了药方,取药付与来人,并叮咛如何服法。客人 感谢说:“神州处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老中医笑着说:“春风来时尽著花,但 闻藿香木香。”联中嵌入生地、熟地、藿香、木香四味药名,借喻自然,用得贴切,使 联意浑然一体。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红娘子生天仙子,一副生化汤.女贞子产刘寄奴,二包指迷散。

--老骥伏枥,志在美女 烈士暮年,色心不已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8、上联:阳春三月 天仙红娘子 龙骨玉肉 首乌容少 一点朱砂痣 面扑天花粉 头插金银花 身穿罗布麻 项带珍珠 腰挂珊瑚 怀抱太子 在重楼连翘百步 仰望天南星 盼槟榔 下联:冰雪连天 日人白头翁 血竭陈皮 满面花椒

两撮银柴胡 背搓猪牙皂 足登棉皮鞋 披挂穿山甲 颈缠金缨 胸佩琥珀 手拄虎杖 上常山独活千年 欲成威灵仙 弃鼠妇

横联:各有远志

对联内包括了阳春砂、天仙子、红娘子、龙骨、玉果(肉苁蓉)、何首乌、朱砂、天花粉、金银花、罗布麻、珍珠、珊瑚、太子参、重楼、连翘、百部、天南星、槟榔、雪莲、薏苡仁、白头翁、血竭、陈皮、花椒、银柴胡、猪牙皂、绵萆薢、穿山甲、金缨子、琥珀、虎杖、常山、独活、千年健、威灵仙、鼠妇虫、远志共37味中药。

9、中医对联二则

[size=5][color=Blue]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颇为有趣。

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俩决定返回故乡。临行之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生地人参,附子当时”。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

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

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color][/size]

2007-12-2 14:18 周洁

[size=4][color=#0000ff] 据传,明朝年间,有一位对中药对联颇有造诣的文人,听说浙东一带有位姓李的老中医,不仅熟谙医道,还擅对联,联中往往能巧妙嵌入一些中药名,虽在平仄、切竟上不很讲究,但他往往是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确实算得上位“捷才”。一天,这位文人慕名前往造访,老中医出门拱手相迎。来窗口刚踏入院子,见墙根边种了一丛丛的竹叶,一下子触景生情,为了试试老中医的高才,便故意称赞道:“[/color][b][color=#ff0000]烦暑最宜淡竹叶[/b][/color][/size][size=4][color=#0000ff]”。老中医一听便知道对方已开始向他出“考题”了,微微一笑,当即应道:“[/color][b][color=#008000]伤寒尤妙小柴胡[/b][/color][/size][size=4][color=#0000ff]。”升堂入室后,只见墙上挂着老中医手书的中堂对联:“[/color][b][color=#ff00ff]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b][/color][/size][size=4][color=#0000ff]”。客人读后暗暗颔首赞许,深知眼前这位老中医非同凡响,不可等闲视之。待宾主坐定后,故又不慌不忙地念出一句早就准备好的长联:“[/color][b][color=#ff0000]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b][/color][/size][size=4][color=#0000ff]”不料老中医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捋了捋长须,慢言慢语地答道:“[/color][b][color=#006400]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如云母天仙。[/b][/color][/size][size=4][color=#0000ff]”来人闻之大惊,本以为这联定能难倒老中医,没想到老中医竟然不作过多的思考,就能用中医药名对出这句十分工整、妥贴的下联,不禁由衷地佩服。饯别时,见庭院有几盆玫瑰,不胜感叹,又口占一句上联:“[/color][b][color=#ff0000]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b][/color][/size][size=4][color=#0000ff]。”老中医笑了笑,拱拱手道:“[/color][b][color=#006400]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b][/color][/size][size=4][color=#0000ff]。”来人朝老中医深深一躬,赧颜离去。

2.杨乃武的对联故事 篇二

杨乃武,浙江余杭县余杭镇人,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生,咸丰十一年考取秀才,同治十二年(1873)八月考取举人。他是一位有才学并富有正义感的人。下面四则有关他的对联故事,即可见他为人的一斑。

一联救人命

鲁厩焚如,孔子问人不问马;

钱江潮涌,将军问马不问人。

这副联语,是杨乃武写给当时的杭州将军瑞澂,并由此而搭救了一位牧马人的性命。

清同治初,一牧马人给瑞澂牧马。有次,他把马放到钱塘江边的草地上。时值秋天,正遇涨潮,潮水突然汹涌滚来,牧马人驱马不及,有一匹马被潮水卷去,卷去的偏偏是瑞澂的爱马。瑞澂闻讯,大怒不已,下令将牧马人关起来,并声称要杀牧马人来祭他的爱马。牧马人的妻子心急如焚,四处奔走求人,均无办法。后来,她听说杨乃武急公好义,就赶到余杭镇去,跪在杨乃武前哭诉此事。杨乃武听后,恨恨地道:“朝廷提倡尊孔,却不懂孔子爱民的学说,从这件事看,民比马都不如!”他毅然写了一张呈状,并附上前面的那副联语,要她呈给瑞澂。

瑞澂看了呈状,尤其是那副对联,意识到杀人祭马是违背孔孟之道,又怕犯了众怒,就释放了那牧马人。从此,“一联救命”成了杭余一带的佳话。牧马人一家十分感激杨乃武,常去拜望,像亲戚一样,到儿孙辈仍来往如故。

·讽联刺贪官·

大清双王法,

浙省两抚台。

这是杨乃武贴在余杭县衙照壁上的讽联。

当时,余杭县百姓完粮,陋规很多:交银子有火耗,每两要加三分至五分;交粮要折耗,农户把粮食倒入斛中要堆得满尖,粮胥用脚踢三下,堆尖之粮溢在地上,不准农民扫取,俗称“踢斗淋尖”。这些所谓“火耗”、“折耗”都落入了贪官污吏的腰包中。实际上,清代从雍正开始就禁止这些陋规,但屡禁不止。那时,江浙一带的乡宦做京官的不少,这些陋规对于乡宦的利益也同样是受到侵害的。因此,他们纷纷联名上奏,要求取消陋规。后来,朝廷下了一道谕旨,明令取消“踢斗淋尖”,浙江巡抚也出布告,禁止这一陋规。但是,余杭县交粮集中地仓前镇的粮胥们,除了对一些大粮户(都是乡宦士绅)来交粮不敢再“踢斗淋尖”外,对大部分小粮户(主要是一般农户),仍照旧行事。杨乃武认为这是违犯了朝廷谕旨和巡抚布告,就到县里去控告粮官的舞弊。当时的县官,就是后来诬害杨乃武、小白菜的刘锡彤。粮官的舞弊,原是在他默许下进行的,并且他得的是“大头”,对此自然不理,并认为杨乃武是多管闲事。杨乃武生性鲠直,据理抗辩,并责备他包庇下属,不为小民作主。刘锡彤恼羞成怒,将他斥逐出衙。杨乃武愤恨交加,写下了上面的那副对联,亲自去贴在县衙的照壁上。由此,也种下了后来被诬入狱的祸根。

·愤联讽官场·

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

学台充刑台,乃武归天。

这是杨乃武被诬入狱在狱中写的一副对联。

同治十二年七月,杨乃武被知县刘锡彤诬陷入狱。他虽坚不屈供,但刘锡彤多方施毒计诱逼毕秀姑(即小白菜)、钱坦(即钱宝生)诬供杨乃武,并严刑拷问,将他们屈打成招。其姊两次京控,三司会审,均未能平反。后由翁同和出面上奏,慈禧才派筒放浙江学政、礼部侍郎胡瑞澜为钦差大臣,重审此案。但由于浙江巡抚杨昌(氵睿)官官相护威胁利诱,刘锡彤重金贿赂,胡瑞澜终于同流合污,用重刑拷逼不让杨乃武翻案。在杨双腿被夹断、昏迷不省人事时,胡命狱卒拿起杨手,在一份所谓的“供状”上按了手印,遂定“维持原判”,杨乃武斩立决。至此,杨乃武认为再无平反的希望,就写了上述这副对联,吐自己的怨气,讽胡瑞澜的昏愦,刺官场的腐败。后来,杨乃武案平反,胡瑞澜亦被罢官。

·赠联悼钱坦·

名场利场,即是戏场,做得出满天富贵;

寒药热药,无非良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横批:镜花水月。

这副对联,是杨乃武平反出狱后送给“钱宝生”药铺的。

“钱宝生”在所有杨乃武、小白菜的文艺作品中,是个为虎作伥的坏蛋。其实,在历史的真实中,“钱宝生”是杨毕冤案中的一个冤死者(唯一的)。“钱宝生”本无此人,是杨乃武屈打成招时乱供的一人。刘锡彤严刑逼供,要杨招出砒霜从何而来?杨在无奈中想起了仓前镇有个“爱仁堂”(即“宝生堂”),老板姓钱,他便随口而出。刘锡彤又问他名字,他并不知道,就编了个“宝生”的名字。刘锡彤就将“爱仁堂”钱老板抓来。钱坦上堂对证以实相供:一、自己不叫“宝生”,而是单名一个“坦”字;二、他和杨乃武、小白菜素无来往;三、他的“爱仁堂”是爿小药店,从不经营砒霜,有账可查;四、杨乃武虽过去来店撮过药,但他中举后从未再来过。但刘锡彤却不管这些,为了要致杨以死地,威胁逼钱作证,可钱仍坚否认卖过砒霜给杨乃武。刘叫一个地方痞绅陈竹山(此人和杨乃武有宿仇,也是制造这个冤案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后监毙)去劝诱,答应只要他承认卖给砒霜给杨乃武,即可给他无干的谕贴,释放回家,钱坦才违心地作了伪证。岂知此案一再反复,钱坦也无法脱去干系,一直系狱无法解脱,最后病死在狱中。后来,杨乃武出狱,他觉得虽然钱作了伪证,但钱之牵进此案还是由他乱供而起,心中终有歉意。他后来做蚕种生意,常乘船去桐乡等地,途径仓前,总要去钱家看望,并为钱家的爱仁堂写了这副对联。这联句,是借用杭州药王庙中的楹联,也是杨乃武的心声。

3.对联——对联故事 篇三

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2012-07-22 17:23:07| 分类: 对联大全 |举报 |字号 订阅

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对联赏析

对联故事

1.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翻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拋

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县官想找碴,故意请“贼二爷”和众乡绅到黄鹤楼吃西瓜,县官出了上联,无人以对,“贼二爷”即应下联,顺手把西瓜皮朝县官身上甩去。

2.水底月是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宋代寇准出上句,杨大年对下句)

3.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明朝解缙七岁時,随父亲去长江洗澡,父亲脱下衣服掛在老树上说了上联,解缙即答了下联。

4.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上联为张之洞,下联为梁启超)5.鞭打黄牛背 棍戳黑狗牙

一私塾先生课余闲走,脱口而念出上联,正巧被迎面而来的讨饭小孩听见,接口应了下联。

6.武侯祠的楹联

武侯祠遍及我国各地,其中最出名、至今保存最好的是南阳和成都的两祠。两祠中的两幅楹联,令人回味。

其一(南阳武侯祠):

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

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巧妙地使用数字,对得工整,概括了诸葛亮出山后27年的戎马政治生涯,综合了世代传说的种种事迹。

其二(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对联道出诸葛亮治政治军的经验和他的高远境界。他的用兵之道,以功心为上,功城为下;治蜀采用严刑峻法,使蜀中风化肃然。

7.三味书屋

周树人幼年时,在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当然那时他还未用“鲁迅”这个笔名。

一天,老师出了个对子让学生们对,上联是“独角兽”。

学生们纷纷对下联:“两头蛇”、“八脚虫”、“九头鸟”、“六耳猴”……又有一学生对“四眼狗”,老师越听越气。

这时周树人对道:“比目鱼。”

老师回嗔作喜,连说对得珠联壁合。

8.巧用词牌

苏东坡有一次出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小妹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9.朱元章的妙联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另对:江上红霞,江染红霞霞染江 珠落碧荷,珠滚碧荷荷滚珠

10.英雄气概

这是李自成作的联: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11.梅子酸牙

有个叫伍文定的人与一个知府出游,见一家墙头露出一张少女的脸,知府出对子说:

“墙内桃花,露出一枝难入手。” 伍文定对道:

“园中梅子,不消几个便酸牙。”

——清?梁章钜《巧对录》

12.爱铜钱

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句与他开玩笑说:

“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

马承学应道:

“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

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清?梁章钜《巧对录》

13.医生对

有个医生,自夸很善于对句。有一次,他到一个达官家里去,主人正用绸缎裁衣,便指着锻料出句说:

“一匹天青缎。”

医生对道:

“六味地黄丸。”

主人很高兴,把医生请进内院款待,并出“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让他对。医生立刻对道:“伤寒莫妙小柴胡。” 正应对之间,忽然闻到微风吹来的一阵花香,主人便出句说: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医生对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清?梁章钜《巧对录》

14.无钱赎当头

旧时送到典当铺去当的货物叫“当头”,如期用钱赎出来就叫“赎当头”。又古有“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的对子。有个人典当了东西,换了几个钱去赌博,进了赌场,手提着钱串说道:

“万事不如钱在手。”

旁边马上有人应道:

“一年几见赎当头。”

——清?梁章钜《巧对录》

15.双月与半风

有个人同朋友一块回家来,正碰上妹妹在窗前捉虱子。妹妹出对子说:

“阿兄门外邀双月(朋)。”

哥哥对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风”之繁体为“風”,“半风”隐指“虱”字)。”

——清?梁章钜《巧对录》

16.刻意求对

有个人作了一首《百韵诗》献给他的上司,其中有一联写道:

“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 上司看了,动了恻隐之心,说:“真没想到你家里的灾祸竟到了这种地步!”这人却回答说:“实无其事,我哥哥也没死,弟弟也没亡。我只是为了追求诗句对偶贴切才这样写罢了。”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戏谑他说:“你还不如写上‘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呢。若这样写,还可以保全你兄弟的性命啊!”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7.不改父业

一个衙役突然成了暴发户,就千方百计地供养他的儿子读书,还专门为他请了教书先生,为的是将来能改换门庭,光宗耀祖。无奈他的儿子已学会了做衙役的行当本色,终究难以改变。一天,这个衙役的哥哥手持羽扇踱步走来,教书先生就趁机出了上句让学生对下句:

“大伯手中摇羽扇。”

学生对出:

“家君头上戴鹅毛。”

先生无奈,只得又出六字对;

“读书作文临帖。”

学生忙对:

“传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五字对:

“读书宜朗诵。” 学生对道:

“喝道要高声。”

先生又出四句对:

“七篇古文。”

学生又对:

“四十大板。”

先生越听越有气,就责骂:

“打胡说。”

学生以为又是让他应对,就连忙答:

“往下站。”

先生更生气了,骂道:

“放屁。”

学生马上对出:

“退堂。”

先生见学生实在无法引导,就只得无可奈何地用鼻子“哼”了一声,学生很机灵,当即对出下句:“喝。”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8.朱督学书联杜后门

清代有一姓朱的督学,浙江人。一年,回浙江监考,为防同乡来走后门,便书一联,悬于堂上: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19.蒲松龄落第自勉

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徐广文

明代人徐广文,性情狂放,善调谑,机智聪敏。他年轻时,曾与侍御唐万阳一起游历。一天晚上,二人坐在灯下,广文打瞌睡,万阳将他叫醒,并出句子让他对。上句说:

“眼皮堕地,难观孔子之书。”

广文对句说:

“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万阳听了大笑。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21.于谦对僧人

明大臣于谦年幼时,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角。有一天他在学馆玩,僧人兰古春见到后,逗他说:

“牛头喜得生龙角。”

于谦立即对出下句:

“狗口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听了感到很惊奇。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以后不梳双髻了。”过了几天,兰古春又过学馆,看到于谦已梳成三角发髻,又逗他说:

“三角如鼓架。”

于谦又对道:

“一秃似擂槌。”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2.戴大宾妙对

戴大宾八岁时在学校里,老师指着厅上的椅子出对说:

“虎皮褥盖学士椅。”

大宾立即对道:

“兔毫笔写状元坊。”

老师很惊奇。十三岁时,戴大宾在乡试中得中,有个做官的来访谒他父亲,见大宾在庭院游戏,还是个稚童,以为不过是个小学生,就出对子试他说:“月圆。”大宾即对道:“风扁。”那人问:“风怎么会扁?”大宾答道:“一有缝就钻进去,不扁怎能做到?”那人又出一个句子说:“凤鸣。”大宾应声答道:“牛舞。”那人问:“牛何尝能舞?”大宾解释道:“《尚书》上说:‘百兽率舞。’牛不在其中吗?”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3.云生足下

有个叫丘琼山的人,小时候跟着老师在乡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读书。他很聪明,远近闻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却最不喜欢读书。有一天,老师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琼山还在学堂学习。当时天下大雨,丘琼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个瓦缝,雨漏下来,滴在丘琼山的肩上。于是,丘琼山就把那个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换过去。老师回来后,官家公子看到丘琼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师告状。老师说:“我出对子给你们对,谁对上了,就算谁有理。”接着说出上联:

“点雨湿肩头。”

丘琼山脱口答道:

“片云生足下。”

这个下联暗含自己将来会步上青云的意思,老师十分赞赏。官家公子对不上,觉得既羞愧,又恼怒,便回家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大怒,把丘琼山召来,又出个对联考他: “孰谓犬能欺得虎?” 意思是:“谁说狗能欺负虎?”把自己的儿子比作虎,把丘琼山比作狗。丘琼山立即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意思是:“怎知鱼有朝一日不能变成龙?”相传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古人常以此比喻某人科举中第,一下由平民变成高官。这位做官的听了丘琼山的话,很吃惊,明白他将来怕是不同凡响,便说好话安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

24.诉衷情母女巧联对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 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

女儿嫁出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忽然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在房内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女儿的房子,只见是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 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 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一会儿,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了屋。苏小妹坐定之后, 环顾室内,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但却有条不紊,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一听,想自己在上联中故意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没想到女儿也真机灵,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对上了,而且还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女儿听出了母亲是说因想念儿放心不下才来的,但也知道母亲这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她便故意扑上去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然后又很亲切地为母亲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了出耿了,她这才对娘说: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她在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得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放心了。临走时,她还给女儿留一些钱,女儿再三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25.乾隆出对点探花

一次殿试,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但他是个独眼人。乾隆皇帝钦点他时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才识卓著,就给他功名。乾隆帝出的上联是: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浩应电报对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此对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出道: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浩只略一思忖,即信口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4.苏轼趣味对联故事 篇四

(一)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这人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便说:谁不知下句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

善,拿出一道吃吧”

(二)一次,苏轼与弟苏辙去见佛印。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轼即对:“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辙听了,对兄长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何水能如河水清’是否更好

些?”

佛印与苏轼听了,都表示赞同。

(三)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任地方官,浚湖筑堤,颇有政绩。他写过不少盛赞西湖的诗篇,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相传苏轼与其父苏洵及小妹,就有过一次“深浅随所得”的撰联比赛。这日,他们来到五云山之西的的云栖。此地因五彩云霞飞集停伫而名,向以清凉幽静、花香醉人著称。“云栖竹径”为西湖十八景之一。苏洵见此美景,要大家各作一联,并限定收尾之字为“冷”和“香”苏轼思维敏捷,当下说道:“拂石生来夜带

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小妹也不甘示弱,说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

香。”

苏洵听了,连连摇头说:句子都还不错,就是与此间景致离得太远了些。你们听我的:“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苏轼和小妹不得不叹服,直夸此联是神来之笔。

(四)相传,苏轼有次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阿兄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听了,又气又羞,要不是有客人来,真想过去捶阿兄几拳。

(五)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象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僧眠

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住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佳人汲水,绳牵井

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

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一个佳人望月,人

间天上两蝉娟。”

(六)苏东坡乘船出川,赴京赶考,因风急浪大延误了时辰,主考官自然不准入场应试。苏东坡诉说了延误时辰的原因,请求主考官破例。主考官觉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有心网开一面,但又觉得不可轻易放过,便出一上联为难于他:

一叶孤舟,载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上联嵌进数字一至十,对应难度甚大。苏东坡才华横溢,稍一思

索便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誓一定要进。

上联以顺序嵌数,下联以倒序嵌数,不落槽臼,官其为满意,准予他入场应试。

5.趣味对联故事 篇五

1、杨慎,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池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2、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十一月二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一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3、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观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4、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责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5、蒋介石竞选总统时,续范亭戏作一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此联把蒋介石的丑态勾画得惟妙惟肖,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6、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7、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8、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某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9、汤某与友上街游玩,见酒店吊着一盏方灯,四面都写着酒字,出对曰: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时夜已深,报更者出,友曰,我对矣:三更鼓,两面锣,汤汤汤汤。

6.有趣对联故事 篇六

有位著名中医老先生,最喜欢用中药名作对联。

一天,一位客人来访,看到院子里的丛竹,赞叹道:

烦暑最宜淡竹叶,

老医生马上答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进屋坐定后,客人又说: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志;

老医生对答道: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蓯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联中全系中药名,对仗工整贴切,颇有风趣。客人看到几盆玫瑰,不胜感叹道:

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老医生捻着银须,笑着答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7.短篇对联故事 篇七

2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3、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4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 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击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5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8.对联故事 篇八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着一个葫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我这里有水,不过要对对子,你们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广东农民报》一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他对的下联是:

9.对联故事 篇九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10.对联故事有哪些 篇十

谢阁老,单名迁,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东山乡人。他为官清廉,敢作敢为,自明成化十一年中状元曾先后成为三朝帝王之师,历经四朝,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尤其精于诗赋联语,不但满朝文武望尘莫及,就连前朝宪宗和当朝孝宗两位皇帝也自叹不如。

明弘治八年的深秋,孝宗皇帝卧病在床,命谢迁陪同太子朱厚照到外面去体察民情。他俩及随从人员奉旨来到河北怀来县微服察访。这一天,他俩不带随从,徒步来到南山堡附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天公不作美,中途遇到一阵秋雨,因而误了归程。眼看已到傍晚时分,他俩只好找一户人家投宿。这家户主是一位年约八旬的老妇人,虽已满头银发,却依旧耳聪目明。她弄清客人的来意后就说:“客官想吃饭借宿可以,但得答应我一个要求。”太子思忖:乡间老妇,无非是想得到一份殷实的回报,多给些银两不就是了。于是他回言道:“老人家,你要多少银两尽管吩咐。”没想到老妇人的要求却是要客人对出她的上联。对得好,自然是丰盛的农家菜和暖和的被褥;倘若对不出?老妇人笑着说:“那就怨不得我小气,只好请两位客官另寻他处了。”

令阁老和太子吃惊的不是续一句下联,而是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居然有这样的人物。两人也很想知道这位老妇究竟有多少学问,于是阁老开言道:“那就请老人家出题吧!”老妇人当即毫不客气地说了上联:“客官寄寓寮家寒宵寂寞。”

太子听罢,喜形于色,道:“妙!妙!”原来,明朝的历代帝王、太子都擅长楹联,这大概是对联天子朱元璋的遗传吧!老妇人的上联不仅将他俩乡间借宿的情景融进对联,还歉言自己一户小小农家,客官未必能习惯“寒宵寂寞”,最令人称奇的是上联十个字全是“宝盖头”,毫无疑问,下联也必须是相同的偏旁。

尽管太子搜肠刮肚,一下子到哪里去找合适的下联呢!他只好用眼神求教于恩师。太子的举动,阁老当然心领神会,只见他不紧不慢地向老妇人行了一礼,从容地道出了一句下联:“謇宦安宁富室宇宙宽宏。”他的下联一对,老妇人脸上顿时浮现出惊讶的笑容,她原以为两位只是过往的客商,没想到居然还识文断墨,连说:“今日大人远道来访,令寒舍蓬荜生辉啊!”阁老疑惑地问道:“老人家,我俩不过是在县衙里当当差,您凭什么理由肯定我们是当官的呢?”老妇人坚信自己的眼光,摇摇头说:“地方官吏?不像。我们怀来的州府县吏只有贪官,没有謇宦,而且几乎全是草包,根本无人能领会我刚才这句上联。你竟能随口念出一句下联,并且毫无堆砌斧凿之痕,实在令老身佩服,今日既遇大人登门,又有幸碰到联坛高手,失敬!失敬!”站在旁边的太子也对恩师的下联非常赞赏,对句十个字同样全是“宝盖头”,内容不但隐约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还透露出坦荡的襟怀、宽宏的气度。

阁老见老妇人只有赞许之词,还没有让他俩进门的意思,于是上前躬身一礼道:“敢问老人家,现在能否让我们进屋?”经阁老一提醒,老妇人才意识到刚才出题考客人时,还把客人挡在墙门外没让进院子呢!她满脸羞愧地赶紧把他俩迎进客堂。当阁老和太子一进门,老妇人客气地又是让座又是敬茶,要他俩原谅她刚才的怠慢。家人更是杀鸡宰羊,温酒备菜,忙得不亦乐乎!

11.有趣对联故事 篇十一

宋代的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大文学家,两人见面,常互相对对子,来增加谈话的兴趣。

有一次,两人在松树下边下围棋,苏轼刚投下一子,忽然落下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过了一会儿,又落下一颗。苏轼盯着松子,随口说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完,看着黄庭坚。黄庭坚心里也有数:这是让我对对子呢。黄庭坚抬起头来,向四面张望,寻找对联的题材。他一眼看见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条小河,河边上几株柳树,清风吹来,长长的柳丝悠悠荡荡,划过水面。树下正坐着一个渔夫,握着长长的鱼竿儿在钓鱼。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对子吗?黄庭坚对出下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上一篇:团学工作个人总结下一篇:经营承包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