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2024-07-2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共9篇)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篇一

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的建议

中小学的校园安全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市的校园安全隐患较多。如不法社会青年骚扰、敲诈勒索学生,强迫学生交保护费。校园内外打架斗殴,有的学生沉溺网吧,小商小贩在校门向学生兜售过期霉变食品等,给学生心身造成损害,给家庭带来隐忧,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虽然各级政府为解决校园安全做了一些工作,但问题依然很多。希望市政府进一步重视,实行综合治理。

建议:

一、制定中小学安全管理的行政规章,同时明确教育、卫生、食药、公安、城管等部门和街道社区、学校的职责。

二、建立校园200米安全区。在此区域内,不得开设网吧,不能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物品经营,不能摆摊设点向学生出售食品,汽车不能鸣笛影响学习。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要坚持有人管。

三、在城区中小学安装电子眼,有条件的和公安局联网,监控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增强学校、学生、家长、政府的安全感。

四、保障稳定的校园安全投入。要有经常性的政府投入经费,还要扩大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保险险种范围。

五、建立学校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机制。要有教育局、学校、公安、保险公司、社区、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的事故处理小组处理事故,避免长期争议影响教学。

六、规定中小学校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定期举行防火、防震的预防演练,让学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技能。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篇二

关键词: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

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建设校园文化,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为载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是目的,物质文化建设则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中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校园建筑和场所特色鲜明,这都有助于陶冶情操,塑造灵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身在校园中的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学校的个性、精神将体现在校园文化中,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指导学校工作,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要办好学校,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确定建设任务,大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用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格、优美的环境、合理的布局、浓厚的文化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对学校的物质设施和学校的物理环境以及校园的山水和林木花草等方面的建设,包括如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学校的大门、人物塑像、警示牌、宣传橱窗等。通过这些细致的方方面面的规划和布置来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将抽象的学校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精神以形象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表现出来,从而对生活其中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点在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身上都有所体现。例如哈佛大学的哈佛广场、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开放自由的管理机制,处处蕴涵着追求真理的理想;北大的未名湖、博雅塔、华表、百年纪念讲堂、自由辩论的言论氛围,都是从体现学校精神的建设思路出发,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布局设计与学校精神、学风校风有机融合,将无声的校园精神通过有形的载体传达给师生,使身在校园的人们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总是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的包围。

二是深入开展校风学风建设,优良的校风对师生员工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它就像一所学校的灵魂,深蕴其精华,哈佛大学的“让真理与你为友”、北大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浙大的“求是”,无不是学校优良校风的凝聚,优良的校风让校园里处处弥漫着一所学校的特有气质。学校还要注意营造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学术氛围,让优良的学风也一样蔓延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学风不仅受校风的影响和制约,又对校风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培养优良的学风,需要严格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三是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学校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校园文化活动要以每一个个体为目标,避免在舞台上“闪光”的只是“那几个”少数。学校要精心设计和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达到思想上有感悟、生活上在充实、境界上能升华的目的。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一些传统项目有大学生运动会、文艺晚会、社团活动等,学校要关注这些活动开展的深度,不要让这些活动流于形式。对于在学校中较为普遍的学生社团,不仅要充分发挥各种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的建立和活动,为校园良好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搞宿舍文化节类的活动,让大多数项目以集体参加为主,以楼宇或寝室为单位,给每一位同学以表现的机会。另外,学校还要关注教职员工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要让教职员工认识到,校园文化活动也是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举办读书节,教职员工可以单独作为一组参加,也可以作为指导教师参与进来,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在校园之内进行,还要关注其具有的社会辐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发挥学校的辐射源功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例如通过学生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努力,把先进文化、和谐理念、传统意识等撒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向人们宣告着它的重要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在新世纪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会融入新思想新观念,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用优秀的校园文化熏陶人,培养人。

参考文献

[1]、《大学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光明日报》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 篇三

创设文化氛围,提升办学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优秀的校园文化品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近年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

第一,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传承学校的文化积淀,学校确立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校持续发展谋略。”

第二,确定明确的办学目标。近期目标是完善标准化建设,争创“皖北名校”。远期目标是打造数字化校园,建成环境一流、教师一流、学生一流的中国名校。

第三,修改校徽。校徽,是一所学校的象征,是一所学校的重要标识之一。经多方集思广益,学校确定了以隶书繁体的“实”字为主画面的圆形校徽。

第四,修订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针对学校实际,确定校训为:诚信和谐、知行合一。校风:做好人、读好书。教风:勤、恒、实、活。学风:好学、善思、勤练、多问。

第五,让每堵墙、每块地方都能说话。为更好地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制作了大量的墙体字和宣传图片,校园每个角落都有宣传标语及图画,内容涉及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以及励志、勤俭、廉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布置教室,抓好班级文化建设;更新陈旧设备,完善校园设施,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让整个校园,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

让校园文化、学校的环境建设变成教育课程

学校目前正在做一个打造书香校园的规划,制定书香校园实施方案,力争将校园文化、学校的环境建设变成教育的课程。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首先给孩子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浓郁地读书氛围,力争让每个孩子在校园里,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学校投资数万元制作的“吮知书苑”已初具规模,典雅的环境设置、醒目的牌匾、适宜的座椅都给孩子创设了优雅的读书环境。学校还将充分利用学校的闲置场地、角角落落,继续为孩子营造一些读书的场所。

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向全体师生开放。学校计划将综合楼二楼大厅设计成一个开放的读书广场,给师生提供一个更加宽敞、舒适的读书环境。为更好地创建书香校园,学校编写了系列校本教材《享受母语》,现已被多家媒体报道。

校园中部的景点建设,提高了校园文化环境品位,小桥流水、亭榭楼阁、典型的徽派亭廊,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但此处景点缺少文化韵味,亭廊、小桥、景观石等还没有命名。学校将在征求广大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积极行动,尽早给这些景点以生命,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使校园文化变成学校的课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受到教育。

学校还将设计自己的文化标识,统一各种设施设备的标识符号,打造学校自己的文化体系,进一步加深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彰显独具个性的办学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强化校园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每当传统节日到来时,各种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异彩纷呈的民族传统艺术等,都会营造出强烈的文化氛围。中华传统节日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功效,其中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值得所有人认真汲取。传统节日是民族的黏合剂,传递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传统节日所表现出的崇尚劳动、家庭和睦、敬老敬贤等传统美德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养分,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充分利用“雷锋日”“三八妇女节”“植树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清明节”“五一节”“六一节”“八一建军节”“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春节”,以及已经举办了14届的校园文化节等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搭建读书平台,激发读书兴趣 从2010年开始,学校少年宫成立了“尖尖角”文学社和“小脚丫”记者团,每周一下午开展活动,带领部分爱好阅读和写作的同学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有计划地指导写作。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和各种感恩、法制等讲座,让学生写观后感。

举办经常性的读书演讲活动及读书节活动 学校大队部结合每年儿童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以名人为榜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比赛活动,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学校每学期拟订主题读书演讲活动,以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为内容,以“诵读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班级诵读赛、“心怀感恩与爱同行”演讲比赛、“环保知识演讲”等多种方式,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

今年的读书节以“享受母语,润泽生命”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广大师生积极参加了传统文化主题手抄报、成语或古诗词配画、童话创作、诗歌创作等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和集体。

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日益加剧,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备和使用上迈出了较大步伐。目前全校72个教学班全部实现班班通,每班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手段的更新冲击着教师的传统观念,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更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如何建立健康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成为值得大家思考的又一个课题。

切实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实现高品质的学校教育,打造出一流的学校品牌。接下来,学校将更大程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同时,还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力争提升办学质量,办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

4.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篇四

2011-11-18

内容摘要: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及场所,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创建生动活泼的旅校环境氛围和加强旅校师生精神文化环境的营造,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捷径。主题词:

校园文化 环境与人 环境育人

随着四川省旅游学校新的建设与发展时期的到来,做为学校一位在学校教育与培养成长起来的老教师,我在构建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工作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深化校园文化环境的理解

环境一词,《元史.余阙传》:“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在“十二.五”时期,四川省旅游学校迎来了在新一轮

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机遇,加强四川省旅游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有助于推动四川旅游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既包括软件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含有硬件的、环境建设的因素。

校园文化环境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独特群体共享的校园文化环境。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应该成为学校继教学改革工作中又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二、创建浓郁旅校文化环境氛围

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在全社会高度重视构建学校文化的今天,学校在已有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工作基础上,还要加大力度,大力创建生动活泼的旅校文化环境氛围: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旅游职业育人的文化环境氛围。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一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例如,每当我们走近学校校门口,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国家旅游总局何光伟的题词:“科教兴旅人才为本”,进入校门后,配合极具个性化的学校四川旅游职业岗位培训中心学术大楼,给人以良好第一印象,感觉到四川省旅游学校的文化环境气息浓厚,使全校师生共同明确自己步入四川省旅游学校的工作使命和学习目标。

三、创建处处育人的旅校文化环境

大力创建旅校处处育人的文化环境。在学校前操场,学校两个宣传栏书写了全校党员骨干教师的语丝、展出我校学生参加全国旅游院校职业技能操作大赛的优异成绩,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办学理念与成果。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教学楼正面、后面从左到右设有学校办学各种宣传栏,意在让学生天天受到身在旅校,胸怀祖国,立志献身祖国旅游事业。学校有每周、每日的班风、学风评比栏,提醒每位同学重视“四川省旅游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生日常饮食安全守则”等规章制度。教学大楼里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国旗两旁写着“热爱祖国,勤奋好学”八个大字。在学校各教研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旁边配有梅兰竹菊四幅图画,不仅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并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具有梅兰竹菊的品格;校内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同时,学校上下操场栽种迎春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塔柏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起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四、注重构建师生精神文化环境

四川省旅游学校“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核心理念,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学校师生运用学校的各种校内外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到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饭店参与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教学大楼的走道墙上张贴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师生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

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艺术节,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具有突出旅游职业教育特征的旅游文化艺术节,提高旅游艺术体操比赛、旅游文艺汇演、模拟导游讲解、英语口语大赛、旅游饭店中式西式铺床、中西餐宴会摆台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学生阅览室,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每学期以旅游文化艺术节为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才艺大比拼》,《放飞想象》,《遨游苍穹》,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

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们教研室中,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教研时间,进行研讨。建立教师合唱队、体育代表队,通过这些活动,既能做到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活动上来,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的精神建设。形成祥和宽松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

五、旅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展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篇五

一、基本情况

沧源县班老乡九年一贯制中心校位于沧源县西部,距离县城96公里,学校于1963年3月开办,原名班老完小,2003年复办初中,2006年更名为班老乡九年一贯制中心校。学校共有6所校点,其中中心校一所(班老中心校);完小两所(班搞完小、怕浪完小);村校三所(营盘小学、新寨小学、下班老小学);副设幼儿园一所(下班老幼儿园)。学校占地面积28119平方米,建筑面积2838.74平方米,全乡现有53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共有42个教学班,初中部共有11个教学班。2014-2015学年上学期全乡在校生1599名(小学部1125人,初中部474人)。全校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11人(小学部81人,初中部30人),工勤人员24人(事业编制7人,服务性岗位10人,公益性岗位7人)。

二、森林校园建设情况

1、加强领导。自美丽校园森林校园工作推进以来,校长亲自过问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时组织学校中层领导到各个校点检查督促森林校园建设,把各校点森林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各村校长考核项之内,有效促进了我校各校点森林校园建设工作。

2、森林校园规划。在开展美丽校园森林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我校各个校点认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绿化规划并及时落实,因为各校点情况不同,工作开展进度也不一样。目前营盘小学森林校园规划的工作已经完成,绿化工作已取得成效。班搞完小绿化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2015年春季学期将基本完成。中心校、怕浪完小、新寨小学、下班老小学等几所校点因为正在进行或者处于规划校园硬件设施建设项目之中,森林校园建设进度较慢,随后将在相关硬件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后进行更加完好的森林校园规划和建设。

3、取得的成果。2014年以来,我校各个校点积极安排和组织学校森林校园建设,截止目前为止,已累计种植龙血树450棵,坚果树200棵,灯台树350棵,芒果树50棵,姑娘果树30棵,菠萝蜜树(牛肚子果)50棵。

三、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计划

6.传统文化进校园(范文) 篇六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它所蕴含的崇尚道德、重视思想、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等许多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曾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可见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总书记谈话精神,结合我校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与加强学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与学校教育教学及发展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文化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活动时间及内容

(一)活动时间

2017年3月至2017年4月

(二)内容形式

1.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开展一次主题为“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人人诵读中华经典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推荐读物、读本,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2.组织主题班会,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等开展讨论。并在各班之间进行评比。利用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礼仪教育,在校园营造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3.利用道德讲堂,举办系列讲座,上好一堂传统文化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利用道德讲堂,开展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讲座。发挥道德讲堂文化育人的功能。上好一堂传统文化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保障措施

(一)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领广大师生自觉和主动参与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宣传栏、展板、微信公章号等媒介做好活动宣传报道工作,加深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知识的力度,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力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广泛宣传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的情况。

(二)做好几个相结合。以优秀传统文化课题为切入点,做好传统文化与校园特色文化的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举行特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三)抓师生互动,做好示范。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学生干部要积极主动参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带头研读经典,带头践行中华传统文明,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学习、宣传、实践活动,努力形成师生互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全体师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7.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例谈 篇七

1.1、做好课间操

课间操是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最佳方式, 一是参与度广, 二是相对时间统一,彼此不受影响,三是时间相对较长。 当前,为了让所有在校学生保证足够的活动兼休息时间,绝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大课间, 有的地方还强制学校设立大课间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运动。这一时间一般在20分钟到半小时之间,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在这段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锻炼活动。一般可以安排学生做广播操,但各地办学条件不同,如果学校不具备条件,也可以组织一部分学生做操,其他学生到操场跑步。实践证明,这种劳逸结合的管理方式不仅让学生得到了足够的休息时间,也增强的他们的体质,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和精力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1.2、做好眼保健操

在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指标中,视力应该是最严重的一项。 小学已经有不少同学戴眼镜了, 初中学生有近一半视力存在问题,更有部分学生已经达到离了眼镜无法正常学习生活的地步。虽然引起视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手机电视电脑这些现代娱乐手段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我们只能通过做好视力保健工作来预防或减轻视力的下降趋势。 过去好些年来,许多学校都保持着下午课间时间能组织学生统一做眼保健操, 但近年来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学生的课余时间一再被挤占,以至于连做眼保健操的几分钟时间也被剥夺了。 为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建议各学校给学生留出适当时间做好眼保健操。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动作,保证保健操的有效性。此外,还要让学生懂得爱护自己的眼睛,明白做眼保健操对他们的重要意义。至于做操的时间也可以不统一,只要学生自己有时间, 甚至息课上在完成作业后也可以做一做。

2、办好两赛

2.1、开好学校运动会

每年春季和秋季的学校运动会应该是学校最重要也是参与度最广的大型体育活动。 在运动会的组织上,要鼓励大家本着健康第一,比赛第二的心态积极报名。参赛是对运动的一种热爱,要重在通过参加比赛传递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和全民健身的意识。比赛中除设立正常的竞技类项目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常规性的活动甚至是游戏增强比赛的趣味性。 另外,体育教师一定要保证比赛中的公平公正,让那些有体育专长的同学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如此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对文化课学习也有所帮助。

2.2、举办各类业余比赛

学校运动会半年一次,间隔时间太长。 为了丰富师生的业余活动,让师生在平时也有参与竞技的机会,体育教师平时的课余时间也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小规模的体育赛事。 如跳绳,投篮,乒乓球等。 通过这些小比赛,敦促大家参与锻炼的积极性。试想:参加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借机出出风头,既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找到了自信,有时候还能够拿到奖品,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呢?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业余赛事不要占用太多时间,以免牵扯学生精力,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3、上好两课

3.1、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保证学生参加锻炼的主阵地,也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一种强制手段。 有些体育老师对体育课不够重视,以为只要带领孩子们玩,哄他们高兴,保证孩子们不出安全事故就行。对学生来说,平时的学习压力太大,正好借体育课放松一下,他们感觉只要跑跑跳跳玩玩也就心满意足了。上述想法和做法都违背了体育课的初衷。体育教师是课堂的第一负责人,在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给学生安排合理恰当的活动内容。而且,因为一个班里有好几十人,如果同时参与一项活动,会有好多同学一直处于等待状态,因此,一节课中可以同时安排几项不同的活动,也可以把男女生分开参与不同的活动,或者学习同一内容时分组练习,这样能够保证大家都有机会练习。

3.2、做好宣传课

上述活动是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项目的重要工作,但要让全体师生都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仅仅靠体育教师的嘴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度宣传。 如可以借助学校的宣传栏,把一些国际赛事的最新消息及图片贴在里面,可以把学校运动会上那些运动员的风采做成宣传画,还可以把一些平时比赛的照片加工后放在宣传栏里,让大家在领略体育名人风采的同时,自己内心也产生参加比赛的冲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正在成长的孩子,因为学习时间紧导致放弃或失去了参加锻炼的机会,这导致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社会需要的是身体与智能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健康意识在人们头脑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大家的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治病不如防病, 要在身体健康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自己的体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有责任加强宣传,让大家积极参与,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摘要:学校体育课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今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日益下降,增强孩子的体质,学校责无旁贷。体育教师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要通过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让师生及家长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形成人人参与锻炼的良性氛围。本文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谈如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篇八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给学生一个特定的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校园文化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力度。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一切任务的完成,各项制度的落实,都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健康向上、洁净宽松、富有诗情画意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有利于广大师生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达到“人心所向”的目的,便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力度。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造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在这样一个系统建设过程中,师生员工都是直接参与者,都是设计者和建设者,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激发和强化。同时,由于优美的环境、宽松的条件是自己劳动创造的,谁也舍不得破坏,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各项规章制度由学校的强制要求而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在这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不断受到思想熏陶,使自己的道德水准不断提高,进而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这一切建设好,离开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这就要求具备统一的规范部署和严格细致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创造出民主与科学的管理环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包括时间要素、空间要素、软件要素和人的要素。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把握上述四个要素的基础上,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校园文化建设要准确把握其内涵,不能把校园文化单纯理解为第二课堂或娱乐文化。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在学校教育、学习、工作、生活和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而形成的人文环境氛围。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发展。它揭示了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校园人的发展,人的活动结果最终表现为人的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文化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主导下,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具有本校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如合唱团、篮球队等社团活动。

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单是知识的简单传授,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貌,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 以中小学生为主体,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核心, 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 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必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良好的校园文化渗透在学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体现在他们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沃土。如校园音乐文化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可组织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并进行讨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正确引导,如让学生拿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比较,让学生听到流淌在我们血脉源头的民族乐声。坚持良好的音乐文化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能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学生追求的是高品位的精神生活,他们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及年龄心理特征,都使他们向往高尚的文化生活,寻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形成高雅的文化生活氛围。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校园文化活动妥善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诸多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文化活动,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更为活跃高雅,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得到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技能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得以结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扩大视野,个人特长得以发展,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校园文化建设,还能促进在校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9.加强道德建设[范文模版] 篇九

2007年9月20日,是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六周年,也是我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纪念日前夕,首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来的“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云集首都接受表彰,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会见。

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涌现出来。

但依然有一些地方放松道德建设,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一部分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有损国格人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严重损害党的形象。

这次在全国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支撑,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健康的市场机制和正常的市场秩序,这就迫切要求加强诚信建设,引导人们在市场活动中遵守契约,重信守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必将带来社会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等,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克服和抵制不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二、公民道德建设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正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这有助于人们开阔眼界、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思想,更好地吸收借鉴国外道德建设的有益成果。与此同时,又必须看到,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和西强我弱的总体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国作为西化、分化的主要目标,加紧与我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国家腐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一部分群众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迫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抵御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和应对外来腐朽文化的冲击,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把全体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

三、公民道德建设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重大突破不断涌现,对人们生产生活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为人际交往、思想交流提供了新渠道和新手段,开辟了社会精神生活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同时,也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对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影响越来越大。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引导,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四、公民道德建设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还会对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五、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的环境、渠道、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仅就公民道德建设对象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和外出经商人员日益增多,流动人口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加强这些组织从业人员道德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和客观环境的改变,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日益突出;还有随着宗教的迅速传播,信教群众的道德建设问题也日益突出,等等。面对这些情况,公民道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相对滞后,工作覆盖不到位、针对性不强、方法手段滞后、基层工作薄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就要求准确把握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使公民道德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切实增强工作的实际效果。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和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倡导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精神,把伟大的民族精神转化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是引导人们参与道德建设、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成功经验。要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

进行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通过治理城乡环境,革除社会陋习,搞好卫生防疫,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构筑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使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生活更加健康文明。紧紧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下决心遏制工程建设、商贸餐饮、医药卫生、电信通讯、旅游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击制假售假、欺诈经营、虚假广告、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引导人们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千方百计帮助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失学儿童等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紧紧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在全国城乡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百城万店无假货和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各类创建活动,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改起,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三、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使道德宣传教育经常化、大众化。广泛传播道德知识、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切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要把道德建设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科学规划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把道德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讴歌人民群众积极向上、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崇高思想品德为己任,努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道德和新时期良好道德风貌的文艺作品,给人以鼓舞和启迪。文化、广电部门要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展映、展演、展播、展示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场所等基层文化阵地,要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文体表演以及健康民俗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道德和法制宣

传教育。城市街道社区、乡村集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要在显著位置设立宣传基本道德规范的公益广告,让人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四、完善各行各业的职业行为准则,使道德建设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是把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对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和已有的市民公约、社区公约、乡规民约,干部、职工、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要重视修订完善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和娱乐服务场所的行为准则。既要体现道德建设的要求,又要同有关法律法规相统一。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各项行为准则易记、易懂、易行,易于监督。要把修订完善行为准则的过程,作为道德宣传教育的过程,作为干部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过程。各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都要带头做好具体行为准则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并引导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觉遵守,努力践行。

五、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把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要形成激励机制,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类创建活动,都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评选标准;新闻、出版、文艺、体育、教育、科技等各类评奖,都要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重要标准。要形成监督机制,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加强舆论监督,揭露、批评有悖社会主义道德的言行和丑恶现象。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都要在黄金时段开设道德栏目,对道德热点问题进行评议。社区、农村、企事业等基层单位要依靠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评议活动。公安、卫生、税务、工商、质检、城管、环保等行政部门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对各种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通过发挥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耻辱,讲道德受人尊敬、不讲道德受到批评的良好社会风气。

六、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把公民道德建设列入党委和政

上一篇:青教培养计划及总结下一篇:100条电话销售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