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2024-07-15

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精选8篇)

1.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篇一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参考学时:45学时)

一、课程简介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具有学科新、发展快,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综合性强等特点。它涉及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储存、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环节所使用的各种设施、设备、工具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各种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特点、技术参数、操作方法、管理手段等。课程的特色在于对基本概念的阐述力求透彻清楚,层次分明,而且注意设备使用流程的分析与优化;强调了先进设备与最优配置之间的关系,整个系统各环节的衔接和物流设施与设备合理匹配的关系,具有时代特色。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物流设施与设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包括国内外物流设施与设备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紧密联系实际,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接受与处理能力,选用、管理和支配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能力,对科学发展的应变能力,全面与系统的思维能力,并在毕业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根据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的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演示为主,全面地阐述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术语,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和作业讲解,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从最新的国外教科书、期刊、杂志及因特网上广泛收集现代物流设施与设备方面的最新成就、最新进展等相关资料,从中提炼出适合该门课程教学的新颖内容来充实教学内容,并切入当前科技热点问题,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时代感,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摄取新知识的本领;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施教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科学想象力,并对讨论结果进行讲评以澄清错误,树立正确观点,深化概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现场参观,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密切联系实际,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的机会。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

物流设施与设备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地位、目前国内外物流设施志设备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了解正确使用、维护与保养物流设备的基本知识;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概念,现代物流设施与设备管理的含义;初步掌握现代物流设备的配置原则和步骤。

重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概念,分类,现代物流设施与设备管理的含义及现代物流设备的配置原则和步骤。

难点:现代物流设备的配置原则和步骤。§1-1 物流设施与设备概述 §1-2 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管理

§1-3 物流设备的选择、配置、使用与维护 第二章 包装机械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包装机械设备在物流中的作用,自动包装生产线的作用、分类、特点、组成、布局及典型的包装自动生产线;理解包装设备的概念,自动包装生产线的概念;掌握包装设备的分类、特点及基本结构,常用包装设备的种类、组成及特点,自动包装生产线设备的选择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

重点:包装设备的概念、分类,常用包装设备的种类、组成及特点,自动包装生产线设备的选择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

难点:包装设备及自动包装生产线的基本结构。§2-1包装机械设备概述 §2-2常见包装机械设备 §2-3包装自动生产线 第三章 装卸搬运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装卸搬运的概念、特点、方法;掌握叉车、起重设备、输送设备、堆垛机的主要类型、组成、用途、主要技术参数。

重点:掌握叉车、起重设备、输送设备的特点和用途。难点:叉车、起重设备、输送设备的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3-1装卸搬运设备概述 §3-2起重设备 §3-3搬运车辆 §3-4输送机械

§3-5 其它装卸搬运设备 第四章 集装单元器具

教学要求:了解新型的集装方式及其特点。掌握集装单元的概念、基本类型、基本原则及主要特点。重点掌握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工具的构造、种类、标准、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

重点: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工具的构造、种类、标准、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难点: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4-1集装单元化概述 §4-2托盘 §4-3集装箱

§4-4其它集装方式 第五章 仓储设施与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仓储的概念、功能、种类、任务、现状及发展方向。了解仓储安全设备、种类、特点。掌握仓库的概念、功能、种类、构成、特点、主要技术参数。掌握仓库养护设备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用途及主要技术参数。

重点:掌握货架设备和计量设备的种类、特征、用途及主要技术参数。难点:仓库、货架、计量设备、仓储安全设备的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5-1仓储概述 §5-2仓库 §5-3货架 §5-4计量设备

§5-5仓储其它设备

第六章 流通加工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流通加工的概念、在物流中的作用及流通加工的类型。掌握常用流通加工的方法、流通加工设备的概念及分类。重点:掌握常用流通加工设备的种类、组成及特点 难点:常用流通加工设备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6-1流通加工设备概述 §6-2常见流通加工设备 第七章 自动分拣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分拣的概念、功能及方法。了解邮件自动分拣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掌握自动分拣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工作流程。掌握常用自动分拣机的种类、特点、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重点:掌握常用自动分拣机的种类、特点、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难点:自动分拣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7-1自动分拣技术概述 §7-2自动分拣系统 §7-3常用自动分拣机

§7-4自动分拣设备的选型原则 第八章

运输设施与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航空运输系统的构成、航空运输设备的主要类型、系列机型。了解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水路运输系统的构成。掌握道路、车站、铁路、港口的概念、种类、作用。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掌握管道运输设备的构成及作用。重点掌握公路运输设备、铁路运输设备、水路运输设备的概念、种类、特点、技术指标。

重点: 公路运输设备、铁路运输设备、水路运输设备的概念、种类、特点、技术指标。难点:公路运输设备、铁路运输设备、水路运输设备的技术指标。§8-1运输设施与设备概述 §8-2公路运输设施与设备 §8-3铁路运输设施与设备 §8-4水路运输设施与设备 §8-5航空运输设施与设备 §8-6管道运输设施与设备

(二)实践教学部分

主要到烟厂、物流企业、产品包装车间、运输部门及学校物流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分类,包装机械设备、装卸搬运设备、集装单元器具、仓储设施与设备、流通加工设备、自动分拣设备、运输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采集及传输设备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将来搞好物流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时分配表

五、考核

(一)、考核形式

1、基础理论知识,以书面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作业、提问、讨论、案例分析及出勤进行考核。

2、实务考核,以参观实习报告为主,结合参观实习出勤、态度及表现进行考核。

(二)、总成绩评定方式

基础理论知识70%,实务30%;以百分制登记。

说明:

1、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书面闭卷考试占50%,平时作业20%、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10%,出勤20%

2、实务部分,参观实习报告60%,出勤20%,态度及表现20%。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推荐教材

何晓莉.物流设施与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二)、推荐参考书目

1、鲁晓春,吴志强.物流设施与设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4

2、纪寿文,缪立新,李克强.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1

3、姜大立,张剑芳,王丰,杨西龙.现代物流装备.北京: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

2.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篇二

关键词:《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探索

1. 引言

笔者所在的华东交通大学开设《物流工程》课程多年,在《物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上十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物流工程》是我校工业工程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的共同学科基础课,虽然教学要求略有差距,但都安排有2周的《物流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其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前期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此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设施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如何设计目标和给定数据,运用《物流工程》的设计方法,进行工厂及仓库综合布置与设计,要求灵活运用有关软硬件知识;是一项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优化设计课题。

笔者执教《物流工程》课程设计已有5年,共逾18个班级(包括二本和三本),在此过程中不断摸索完善,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结合实践,谈谈心得。

2. 改革措施

(1)设计题目改革。

我们最早的课程设计是根据横向课题项目提炼出的同一设计题目《某配送中心设计》。此题目涵盖了《物流工程》的大部分的知识要点,但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每届学生仅做同一设计,难以防止学生的相互抄袭。现在逐步发展为以《MXX型汽车内饰材料厂综合设计》、《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为代表的两个题目组,每组3个题目,每年轮换。学生自选题目,每个题目参数不同,做到随机抽取,每两个学生做一个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性,收到较好的设计效果。

(2)将学生的模仿型设计转变为思考型设计。

以前设计所需要的条件基本给出,如采用何种货架,何种储存方式等。这样每个学生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内容便相同;同时学生往往提出要参考上届学生的设计案例,这样虽减少了设计失误,但学生的思维会受束缚,不利于其想象力的发挥。现在设计题目故意将几个需要数据和限制条件空缺,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翻手册,合理假设,自行设定,一方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抄袭。另外还要求学生至少得出制定两套布置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增加思考角度。

(3)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能力,因材施教。

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以前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而不是仅限于《物流工程》这门课。比如同是《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要求物流专业的学生结合《生产运作》、《物流装备机械》等,设计出周转箱的型号、数量、装卸搬运方式;要求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结合《生产运作》、《人因工程》、《机械设计》等知识,设计出带速、带宽、带长和两个工件间的间距,工人与传送带的位置方向,以及工人之间的间隔等。学生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的强烈欲望,课程设计的积极性都较高,但二本和三本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差距。因此,对二本学生,我们只给出最终的较宽泛的设计要求,让他们自己对要求分解,给他们自主想象的空间,增强其成就感。

若对三本学生也如此,则他们会觉得设计题目与平时课后作业不着边,从而丧失信心。因此,对三本学生,我们将大的设计要求分解为几个连贯的小设计任务,循序渐进。等都做完后,发觉综合设计都可分解为简单的几个小设计,增强其自信心。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我们采取适当的因材施教措施。对设计积极、欲望强的学生,在其完成基本的设计要求后,尽可能尊重学生意见,引导其不断完善细节。如《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增加企业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办公室布置等设计要求,引导学生把设计向更加完美方向发展。

(4)设计过程控制,阶段任务检查。

以前在设计期间,教师等学生来问问题,时间期限到,学生交上设计任务。这样学生的错误是到他交上设计,老师检查的时候才被发现,老师不能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同时由于数据的紧密联系性,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造成后续整个设计方案的错误,学生此时修改的工作量就会很大。两周设计时间,学生往往在开始阶段松懈,到后期赶工,设计效果不好,设计过程得不到有效考核。

对此我们建立了课程设计流程控制办法,对学生在某一时间应当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合理分配设计时间。同时对部分学生的阶段任务抽样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予以纠正,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课堂讲解。

(5)改革设计手段,加强CAD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CAD技术发展很快,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校物流管理和工业工程专业都注重工程技术训练,从培养学生CAD应用能力出发,要求学生的设计图纸必须用CAD软件绘制,为其在课程设计阶段提供必要的CAD应用训练。

(6)考核阶段,建立学生互评和课程设计答辩机制。

为检验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客观地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本课程设计在考核阶段采取学生互评(每位学生评阅其他两位学生的课设)和答辩机制。通过互评,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而且可以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培养其怀疑的态度。通过答辩,一方面使教师和学生都对课程设计过程有客观的认识,并及时总结成功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述能力和反应力。

3. 结语

在《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凸显专业特色,不断改进。通过以上六项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善了课程设计质量,促进了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伊俊敏.物流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陆秋琴, 黄光球.《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4.

3.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高职;物流英语;课程教学

一、物流英语的课程定位及开设目的

1.物流英语课程的定位。物流英语是专门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遵循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物流行业的前沿信息,熟练掌握物流专业英语词汇,熟悉跨国物流运作流程。

2.物流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物流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因此,那些熟练物流业务、精通汉英文交流的物流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而物流英语课程正是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而开设的。物流英语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其教学应该引起学校及社会的高度关注,避免出现毕业生不懂外语,或者不懂物流知识的尴尬局面。

二、物流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物流英语教师,从事物流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教师或者是物流专业教师。英语专业教师虽然语言基础扎实,擅长英语专业教学,但缺乏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教材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特殊技能不甚了解,只会对教材进行生硬讲解而缺乏深层次的阐发,无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于物流专业教师而言,虽然他们有很深厚的物流专业知识,但又缺乏相应的英语交流能力,在教学中往往倾向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言知识的教学,使得课堂生硬乏味,影响整个课堂效果。

2.教学模式落后。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都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教材和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物流知识和英语词汇,但缺乏实际的英语运用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

3.教材编写不合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英语教材的编写主要侧重于物流理论知识的英语学习,内容比较宽泛,缺乏实用性。有些高职院校从国外引进原版的物流教材,或者将物流英文期刊里的内容直接编写到教材中,这些内容对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太过深奥,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些物流英语教材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语法、物流知识的讲授为主,缺乏对技能性知识的训练。所有这些实用性不强的教材都无法培养出应用性强的物流人才。

三、高职物流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提高物流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的提高才是关键。首先,学校要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其次,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进行挂职锻炼,使教师加深对物流企业的认知。再次,也可以聘请企业里的优秀人才来为学生讲授物流英语知识,加强校企合作。而作为教师,也应不断提高、丰富自己,在语言和专业知识方面全面提升自己,争取做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高深的语言素养的优秀物流英语教师。

2.丰富教学形式。对物流英语课堂的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可以采取“问题式”教学或者项目教学,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角,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的学习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物流英语专业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物流英语学习方面有较大提高。

3.选择合适的教材。提高物流英语教学效率,必须要有好的教材做保障, 从高职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出发, 选用的教材一定要难易适中,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要紧贴物流行业的实际。另外,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如果单纯一种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可以同时选择不同种类的教材,再配以各种视频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磊.基于湖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物流英语教学现状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3(5).

4.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篇四

吴维军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注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应立足于高等应用型物流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物流教学改革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必然要求,案例研讨、作业现场教学、准公司模拟实训、物流游戏、知识迁移等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思索、在思索中求知,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基本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要有较强的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由于高职教育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辨证的观点来说,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和不足之处,所以,教学方法不仅要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而且要把多种教学方法优选结合,这样才有活力,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此,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那种包罗万象的、适用一切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要求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本专业课程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伴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于高职物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认识,并且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1.案例研讨

实施步骤一,案例导入。将企业日常经营所发生的物流案例导入各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情境真实,让学生完全置身于企业实际的经营环境。案例所设置的讨论题目应覆盖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让他们以大的视野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途径去综合利用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拘泥于局部或某一单一物流环节去思考问题,束缚自己的思维空间。步骤二,随机分组。讲授专业课很多情况都是上合班课,案例分析时要打破班级的界限,随机将合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例如采用属数分组法,随机从教室最前或最后排的学生座位开始,让坐在最边上的学生第一个属数,然后按照他所在的横排或竖排的顺序,依次属数,比如1、2、3、4、5、6、7、8,整排属完后下一排同学接着上一排的数字继续属数,直至教室所有同学都报完自己的数字为止,这样全体合班同学被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所在班级不同、男女生比例也不同,真正做到随机组合。步骤三,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由他主持小组的讨论活动。组长要负责任务分工、角色安排,对成员的参与度、贡献大小做出绩效评价,表现积极突出的成员,组长可以考虑给他加分;相反,对于那些投入不够、没有完成所分配任务、表现消极的组员则予以减分处理。小组讨论结束后,要将本组的主要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案制作成PPT,并且选派一位组员作为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做小组陈述。步骤四,成果展示。由各小组所选派的代表用PPT陈述

观点,进行成果展示。每位代表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陈述完毕,然后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质询和答辩,最后由专业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为做展示的小组进行交叉打分,对每个小组的评价做到既客观又公正。这种案例分析方法,以企业的运营实际为背景,通过随机组合和团队协作的模式实施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尽早熟悉和适应企业实际的经营环境,有效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同时又有助于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作业现场教学

当讲授像《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等核心专业技能课程时,可以将其所有的模拟实习和实训单元的教学场所由教室和课堂搬移至合作企业的物流作业现场,聘请企业的管理者或行业的技能专家为学生做物流业务流程的现场教学与交流。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企业实际的运营环境,对物流行业状况建立一个总体认识;了解物流企业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的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文化特征;从企业专家的讲解中获得最新的物流技术、职业技能需求、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前沿问题研究等大量的相关信息,使学生能够进行真刀真枪的实地训练,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缩短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对学校而言,企业现场教学模式是一种对校外资源的有效整合,符合“办工厂化大学”的职教理念。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代表着高职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必定会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所推广和使用。

3.准公司模拟实训教学法

组织学生成立模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分设各职能部门,安排好角色分工,模拟专业物流公司的运营情境。“准公司模拟实训教学法”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物流企业环境,使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充当各个岗位职责的角色,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管理和经营各种物流服务项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比如在进行《国际货运代理》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准公司模拟实训”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组建虚拟的三方公司,由学生充当各个公司不同的岗位角色。所模拟的第一方公司是国内的一家专业外贸公司,在其公司内部设置外贸工作岗位,负责对外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并向货运代理人下达订舱位委托。第二方公司则为国际货代公司,货代人员负责向船方下订舱委托,并与堆场确定集装箱入场箱位,并向海关商检报关报验。第三方公司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分别扮演船方、堆场、报关行开展业务。这三方公司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流程,并且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具有价值增值性的工作链。扮演各种工作角色的同学,以任务为驱动,以业务流程为纽带,相互协作,以工作的高效率和周到的客户服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绩效。这种仿真的工作情景,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战”场所,对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4.物流游戏

教师根据物流企业业务流程自己开发物流虚拟游戏。学生在游戏开始时,物流流程是不合理的,通过游戏发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找出原因,并在下一轮游戏中对不合理的流程进行改进。通过游戏,使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事务处理能力。

5.知识迁移

介绍自动化电子货架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一个身边的可以利用EPC的系统。例如在物流信息管理教学中,学生们仅仅乐于学习一些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而不敢也不能涉及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流信息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EXCEL的熟悉掌握,设计一个针对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既打破了学生对软件设计的神秘感,又熟悉了企业生产与物流的流程,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企业的高级计划排程。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它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数学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咨询者,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媒体将成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中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或协商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

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不仅节省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扩充了知识的信息量。

2.视频教学

在讲授专业课的课堂上,安排学生观看3~4个多年积累和精心挑选的物流专业录像,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的物流运作经典的视频教学资料,如日本大福物流管理运作中心、嘉里物流公司,供应链物流运营专题片,第三方物流业务流程和现场作业等资料。由于课时有限,故安排观看其中的3~4个即可,每个视频资料都提出了一些问题供学生观看时思考并组织讨论,辅以课堂点评,以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5.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篇五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物流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少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了现代物流课程,将此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但物流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就整体而言,“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还处于一个起步与摸索的阶段。为更好地促进物流业发展,满足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不断提高物流教育水平,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专业课程。就“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而言,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以下问题:(1)教材的不足。课程教材、案例资料与教学内容等更新较慢;(2)师资的缺陷。教师自身缺乏物流管理的实战经验,不能及时补充新的案例和实践经验;(3)教学条件的限制。缺乏足够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这不利于培训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此,对“现代物流基础”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6.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篇六

国际物流行业是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业务流程相对标准,但是本科院校在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上存在较多的不足,就此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游戏式”课堂教学设计,以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转变,用职业标准要求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调整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教学思路,以期对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关键词]“游戏式”教学;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

进入21世纪,国内高校普遍形成一股新的潮流,即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模块,也是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养成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物流业务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实务、国际运输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中偏重于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的联系不够密切,而且学生就业的岗位主要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货运代理。因此,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必然成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先锋。

一、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以教师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教师认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且传授的知识越多越好。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并通过考试来考核学生掌握情况,因此教学工作主要放在备课、讲授、考试上,学生的精力则放在被动学习和应付考试上,至于知识点的理解,考完就忘。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下降,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差,对实务性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如人意,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

(二)以教材学科工作为基础,缺少学生自主技能培养

以教材学科为主的教学是一种传统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会依照教材体系进行教学。但教学内容仍局限于教材自身,这样组织教学容易将一项学生所需技能和知识分割开,不易形成对典型职业活动的整体和连续认识,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也较弱,不太适应整体学科体系的学习模式。

(三)以知识体系考核为主,缺少过程考核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学习,还跟考核方法有关系,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考核,学生平时会产生惰性听课,然后期末考前的突击记忆和短期记忆就成为主要的方式,后续课程用到前面学科的知识点时,学生已经没有记忆留存了,因此以知识体系考核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国际物流管理这门课的实践性知识点和实操技能点又需要平时参与学习和训练,因此知识体系考核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以理论课堂为主,实践课堂不足

开设国际物流课程时,在校学生基本没接触过物流企业,对企业的实际物流作业比较陌生。因此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整个物流系统中各项模块的具体运作和综合系统功能发挥的机制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部分学校的物流实验室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如货架、数据采集设备、自动化仓库、叉车、搬运机器人等设施设备还没有完全到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只能抽象地想象或看看图片,没有办法亲手接触这些设备,所以就造成了对国际物流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认知也比较肤浅。

二、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以学生为主的“游戏式”课堂教学设计

“游戏式”教学,就是结合所学内容,以现实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对象,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引导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物流人的魅力,从玩中学,寓学于乐,从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探究所学,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如“委托、揽货、订舱”是国际物流业务最基本的操作,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与客户沟通合作的一个基本过程,我们可以模拟这个情景,转换学生角色,让学生扮演货主、货代(货运代理企业的业务员)、船东(船舶所有人),完成委托、揽货、租船、订舱等业务内容。通过游戏扮演,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二)设计以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转变

改革前的教学内容是学科体系的,而进行改革后教学内容将分解成若干个结合实际的任务。比如将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海运提单、国际空运、国际物流报关和报检等知识模块,可以给学生下任务,让学生制作装箱清单和商业发票、填制国际海运提单、制作国际空运单证、进出口报关单的申请和填写、出入境报检单的填制等,学生要完成这些模块,就需要课外查阅资料、做练习、小组讨论、知识咨询等。然后通过上台演讲、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所制作的工作任务进行总结和升华,激励学生对经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职业标准要求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国际物流管理课程应设计一些实践性知识,要突出教师主导、学生自学自评的模式,强调过程考评。根据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重组教学内容,并进行课堂设计。在具体考核中,包括日常考查、业务操作、期末考试,前面2项占比达到60%-70%,期末成绩仅占30%-40%。学生的考勤、课堂发言、业务操作、小组报告等多方面是平时考核的内容,平时投入越多,收获就越大,总成绩也就越好。此外,学校可以通过校企模式,让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邀请企业的相关业务主干来学校开展教学、讲座和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校大学生对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小型叉车、正面吊(重叉)、桥吊、龙门吊、集装箱堆高机(空叉)等装卸搬运设备,既陌生而又充满好奇。通过多媒体课件,配以视频资料和现实图片的教学,直观易懂,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很多物流设备销售企业为了销售业绩,通常会把相关设备制作出较完美的宣传视频或图片,使用户了解其产品,这个可以借为使用。例如在讲授沿海港口及业务时,可以把福州政府对福州港的宣传视频分享给同学看,让学生直观又全面了解福州港,起到了参观的效果又达到教学要求。

(五)以双语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本身涉及很多国家的介绍,海运、航空运输业务的相关单证,以及合同、国际公约、法律和信用证等结算方式都是通过英语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能全面掌握国际物流的运作流程、实务知识、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使其成为具有双语能力的国际化物流人才,应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开展双语教学。

三、结语

国际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实训课程的演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熟悉流程操作,巩固理论学习,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国际物流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具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调整,并寻求更加优越的新教学方法,促进高等院校本科物流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国际化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丹.基于闽台高校合作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6(11):151-154.

[2]夏成钢,覃B.高职院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改革探讨―――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4):187

[3]邱玉琢,方玄婧.基于慕课的管理类专业主干课双语教学模式探究―――以“运营管理”双语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7(28):226

7.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篇七

1.1 必要性

以高职学生需求为导向。当前高职学生学习目的更加多元化, 据有关调查显示,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为满足就业、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学习深造等需求, 因而在学习中更多地表现出注重课程的实用价值, 虽然对于企业的实际运作及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认识肤浅, 但多数学生对如何应用管理理论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目前, 职业教育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工厂、生产线托管、模拟市场等创新教学方式也在积极摸索实践, 但是相当部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过程仍需要在校园和课堂环境内实现, 采用案例教学可满足学生走向目标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物流课程特点使然。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 如果只是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会使学生觉得理论空洞抽象, 难以理解, 而开展案例教学, 把物流管理典型案例作为主要内容, 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讲评等过程, 却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将所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培养学生清晰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手段。

1.2 特殊性

(1) 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在教学内容上, 物流案例分析课程与一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存在很大差异。一般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 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教材提供一个完整形式上的知识理论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按照这个理论体系进行讲授, 教学目的也就能达到。而物流案例分析课并不是这样, 案例分析更注重实践, 教材提供系列物流案例, 教师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将所有案例从头讲到尾, 它需要教师从众多案例中选择典型案例, 指导学生学习、讨论, 最终形成书面文字报告, 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 以提高学生灵活和综合地运用物流基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 教学方法相应也有很大不同。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 很多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 但案例分析课并不是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案例教学法是用引入案例的方法为阐述的理论服务, 即运用一个或者几个案例来说明某一原理, 让学生能够理解。很明显, 案例在这里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注释器”而已, 而对于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一最具价值的功能却远远没有发挥。案例分析课程正是瞄准教学案例这一最具价值功能, 不再是为说明一个原理对某一个案例的偶尔应用, 而是面对实际, 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串联起来, 让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熟悉和学习, 从案例模拟的情景中认识物流企业或部门的资源要素及其变化的规律, 从中体会管理原理、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技艺。

2 课程教学目标与思路

2.1 教学目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学习, 使学生掌握从事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活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流案例分析课是在物流管理专业高年级开设的课程, 学生在此之前已储备相当的专业知识, 对有关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 现在是通过大量、系统的案例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从总体上、从实际的运行规律上去认识和把握那些物流企业管理原理、发现新的知识和萌生创见。很明显, 这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经验总结, 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活动, 远比从事某一孤立的实践活动的收获要多得多。

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物流案例分析课程自身特殊性, 物流案例分析课程的设置应该定位于直接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服务, 在必要的知识传授基础上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地考虑问题, 透过表面现象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看到问题的本质, 灵活和综合地运用物流基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提高物流管理意识, 增强实际操作技能。

2.2 教学思路

结合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 物流案例分析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材导向”的书本型教学模式, 建立适应职业技能需要的“引导探究—仿真创新”的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对物流案例分析课程进行管理技能定位, 即打破原有的书本教学体系, 将教材中的案例选择和高职培养目标一致的物流管理专业动态技能点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的力度。

现代教育观、教学观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与之相适应, “引导探究—仿真创新”的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教练”逐步转变为“导演”, 再逐步转化为“评委”。教师角色的转换必然带动学生角色的调整, 即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技能的主动学习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 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同时利用案例引导、实物展示、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 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

3.1 教学内容

企业岗位设置和专业素质需求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 教学内容也以此为依据。物流案例分析教材中案例较多, 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物流案例分析》为例, 国内外经典物流案例有61个, 涉及物流战略与规划、采购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以及客户服务与服务质量等众多层面, 若要以传统的“教材导向”教学逐一讲授, 面面俱到, 教学任务一学期无法完成。根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特点, 选择以就业为导向、与相关理论知识配套、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近的案例进行教学, 突破教材章节体系结构, 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是提高物流案例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根据调查,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等业务部门中的基层操作、基层管理岗位, 依此可将教材知识分为两大部分:宏观物流战略规划和微观作业管理,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后一部分。微观作业管理主要包括采购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及客户服务与服务质量等内容。案例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正确的分析过程,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 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其得到一个对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机会, 此外, 案例分析可让学员通过扮演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或其他各种重要角色去设身处地地体验在企业组织中关键岗位的责任, 学习运用权力解决企业各方面的问题, 从而提高从事管理工作的能力。

3.2 教学实施

(1) 精心设计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案例分析课堂。

接触案例分析, 学生经常感到很无措、知识点比较凌乱。这主要是因为案例多是跨学科综合反映实际社会经济背景下的物流活动, 反映某一管理情景真实而全面的情况, 将有关信息几乎都包括在内, 往往掺杂多余无关信息, 而且有关信息还不完整, 其基本问题与理论表现得也不是很清楚, 既有浅显的, 也有深奥的, 有可能清晰, 也有可能混沌, 需要学生自己下工夫去找出问题, 理出思绪, 分清主次, 即“梳理辫子”, 然后利用找出的机会, 拟定各种备选方案, 权衡决策。采用“引导”为主要教学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教学, 意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观察视角, 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由于案例较多, 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 是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 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时, 必须选择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理念、战略规划、企业变革、作业方法、经验特色以及技术水平等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笔者在教学中选择的主要案例为:海尔供应链约束下的流程再造实践、一汽大众的“零库存”、国美电器的物流体系、联邦的两种连锁和物流配送、中铁货代业务操作信息系统、UPS的物流服务及美国耶路全球公司在华扩张的反思7个案例。

(2) 积极开展以“仿真创新”为主的主题探索。

传统的案例分析将别人现成的经验教训和做法和盘托出, 从教学方法论本源上说, 本质上是代理式的学习, 与课堂讲授如出一辙。从教育的目的和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来看, 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案例应是物流案例的主体。问题待决型的案例, 要求学生找出问题、诊出“病因”、开出“处方”, 并在比较各项备选方案优劣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仿真”解决管理问题的全过程, 所以其能力培养功能远大于已解决问题型的。可见, 案例的重点与主体应是待决型。

将上述想法应用于案例分析, 以本土企业为材料, 分析特定假设场景下物流作业流程管理, 设置相应的题目供学生自学、提供多渠道供学生收集资料、调查分析,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操作过程中, 这种主题设计很难, 教学过程中常选择既包含已解决问题, 又包含未解决问题的案例为主体内容, 如先描述一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然后将以后新出现的或扫尾、遗留问题的解决任务交给学生。如根据安庆市现有路网, 分析连锁企业万家旺超市的配送管理问题。

(3) 教学组织与实施。

“引导探究—仿真创新”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 主要实施方式为引导探索, 仿真创新, 再引导探索, 仿真创新。教学过程中, 首先选择中短篇、有现成的方案与计划案例, 介绍某一管理事件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对之进行评价, 指出其长处与高招, 同时也点明它的疏漏与不足, 要求以所学的理论作为论证依据陈述其评价的理由。其次, 选择情况描述中隐含一些问题的案例, 要学生把这些问题发掘出来, 分清主次, 探究原因, 拟定对策, 最后作决定。这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工作能力, 体现了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最后, 结合本土企业, 自由选择主题, 独立完成该专题的策划, 资料收集, 组织整理, 表达演示与辩论报告等。如此展开更高层次的新一轮案例分析, 从而使得分析者的能力不断获得提高。

(4) 教学实施效果。

“引导—探究—创新”螺旋上升型教学思路与传统的“教材导向”书本型教学模式相比, 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明显提高, 能够运用常见的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解决企业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而言, 学生分组自学、自我管理、互相监督、头脑激荡, 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收获的是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 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自主选题, 选择身边的企业, 兴趣引领学生带着专业问题展开探索, 多方收集资料, 甚至咨询生产经营企业, 能够以比较生动的图片、实物、课件等形式展示出来, 这样, 虽然每组学生只掌握物流管理部分业务管理知识, 但是通过汇报讨论和全班共享后, 每个学生便能触类旁通, 掌握多种操作技能。

4 课程综合成绩评定

由于案例分析课程的独特性, 其成绩评定与一般专业基础课也有所不同, 它来自教师评定 (70%) 和学生评定 (30%) 两方面。教师评定主要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一般由学习态度 (10%) 、讨论发言 (10%) 、技能展示 (40%) 、期末考试 (40%) 四部分构成;学生评定主要反映小组学习情况, 一般由学习态度 (20%) 、小组讨论 (20%) 、团结协调 (20%) 、小组贡献 (40%) 四部分构成。其中, 期末考试拟采用开卷形式, 适当减少固定知识点的考核比重, 增加对技能点的考核。题目以案例题为主, 主要包含基本知识应用考查 (30%) 、物流背景常识考查 (20%) 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实出现的物流问题能力考查 (50%) 三部分。

总之, 物流案例分析的教学, 不论是案例分析的引导, 还是探究创新案例的总结点评, 对教师来说, 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摘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物流案例分析课程既有必要性, 又有特殊性。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和要求, 确立了提高职业管理意识、增强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 提出了“引导探究—仿真创新”的螺旋上升型教学思路, 建立了系统的教学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物流案例分析,“引导探究—仿真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惠英, 金家祥.实施案例教学主体角色定位研究[J].基层后勤研究, 2009, 8 (3) .

[2]应宏.团队教学法的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 2009 (14) .

[3]尚立云.需求导向的高职工商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14) .

8.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体系

一、《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简介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实用性和应用性。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企业组织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经营决策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物流企业客户服务能力、管理沟通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发展空间。

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清。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有些定位为物流管理的课程,有些定位为企业管理的课程,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理解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课程定位与教学。

(二)课程内容混杂,缺乏实用性。《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的内容是物流管理的内容,有些是采用企业管理的内容,根据教师理解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混杂。而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综合性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企业管理共性的教学内容比较缺乏;同时,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涉及的概念、原则等相关的知识非常多,因此许多院校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容易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教材缺乏。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大部分是《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类的教材,适合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非常少,只有寥寥几本,而且都是2008年之前出版的。高职专业教材的内容应当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必须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选编,既不能太深入,又不能太肤浅,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流企业管理技能。

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

(一)课程目标。职业教育是与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就业教育,它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直接为企业输送实用性技术人才。从这一角度上说,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企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应按企业需求的模式来办学教学。高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要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应该围绕毕业生的就业来展开。根据中南部区域经济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点,应结合物流学生和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开展课程社会实践,努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许多学生没接触过企业,对物流企业管理没有具体认识。在教学中就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到教学实践基地实习、与企业主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管理物流企业的认识。通过组织课程社会实践、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

(三)教学方法。(1)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积极性,在“做”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2)角色扮演法。指根据学生就业可能担任的职务,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3)分组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4)案例分析法。以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

(四)课程评价。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整个评价体系由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组成,过程评价主要考核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课堂表现、课中测验、考勤、实训成绩等组成,重点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结果评价以期末考评为主,注重考核学生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整个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物流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上海市园林绿化养护合同下一篇:七年级政治上册11我上中学了课件粤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