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2024-09-08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共9篇)

1.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篇一

[摘要]为了研究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心理状况,本研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自编问卷《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心理的调查问卷》对江苏省盐城中学随机选取的8个高一年级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

(1)学生对新课程持基本支持态度;对新课程有一定的焦虑心理;普遍对新课程认识不足;不适应新课程的评价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面临困境;现行高考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的进展。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在状态焦虑方面,有25%的学生存在轻度焦虑,有12%的学生存在重度焦虑;在特质焦虑方面,有30%的学生存在轻度焦虑,有14%的学生存在重度焦虑。

(3)在状态和特质焦虑两方面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高中生 新课程 心理状态 焦虑心理

1 引言

1.1 论题提出背景

高中新课程于秋学期在我省全面实施,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课程的变革来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然而,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所面临的是新的教材、学习方式、评价标准,他们究竟应该如何学习以及如何选取相应的课程?原先习惯于“中考” 、“高考”模式的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原有的那种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否还能适用?学生会不会因此产生焦虑、迷茫、困惑、抑郁、无所适从、对新课程认识不足以及担心自己不能很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探讨高中课程实施过程中高中生的心理状况,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自编问卷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为新课改下的高中生们提供具体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推动高中新课程的改革。

1.2 研究现状

本次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在目前来说仍然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和对教师的心理研究领域内,比如陈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一文中指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由新旧理念的撞击、教师权威的重构、教师素质的重塑、课程资源的匮乏、教育评价的滞后等因素而引发的矛盾、抵制、失落、沮丧、危机、恐慌等消极心理反应。正确理解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这些心理压力,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其心理压力能确保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1]。

王运祥在《教师的心理障碍与新课程改革》指出:目前的课程改革教师所面临的心理障碍主要体现为 :教师追求统一、崇尚传统的惰性心理 ;由于思维定势与行为定势的作用而产生的盲目、刻板的逆反心理 ;对课程改革期望值过高的求全心理及缺乏改革的参与意识的观望心理等等。这些消极的心理 ,如不克服 ,课程改革的构想就难以实现[2]。

刘学兰在《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中认为:高校教师面临改革心理压力增大 ,导致一系列身心变化和心理问题。要应付心理压力 ,一方面 ,教师要进行自我调适 :要有效驾驭压力 ,面对压力 ,要形成压力免疫 ,采取积极的压力应付模式 ,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要善于调节情绪 ,通过控制情境、积极认知和行为调节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要勇于改变自我 ,寻找内部安全感 ,撕开消极的自我标签 ,在不断学习中适应环境。另一方面 ,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改革 ,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改革措施之中。任何改革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人获得更好的发展 ,包括心理的成长和成熟[3]。

刘茜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七个问题》指出,他通过对高中试验区的老师和学生的访谈和调查认为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七个题为:教材编写问题;教材的使用问题;教师的不适应问题;学生的学习方法难以改进问题;资源短缺问题;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问题;各类教学辅导书的干扰问题[4]。黄晓标、何艳在《“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试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指出经一年的试教,“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受到了教师的普遍欢迎,肯定态度的教师高达91.11%。67.14% 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一定提高”。学生负担有了一定的减轻,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活动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劳动技术课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新课程计划的实施, 激发了教师积极性, 促进了教师业务的进修提高[5]。白瑞英在《对实施新课程的一些认识》中指出新课程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够自主学习,鼓励富有个性的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与交流中获得感悟与理解。同时教师的角色应从其角色行为表现在: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单向传递向多项交换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这些转变表明,知识传授角色不再是教师的常规角色,而沟通和指导才是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角色[6]。

此外有大量的研究集中在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研究、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各学科的教学方式的研究、高中新课程的结构研究上。由此可以看出基本不涉及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心理研究.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年级随机选取8班,共计497人。收回有效问卷460份,有效率为92.50%。收回有效男生问卷299份,有效女生问卷161份。

2.2 材料

采用自编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自编问卷《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心理的调查问卷》共18题,其中1-5题和第7题属于认知方面,主要用来了解学生对新课程认识方面的心理问题,比如学生对新课程的态度问题;是否接受新课程;对新课程是怎样理解的;是否了解新课程的理念、结构以及怎样在自己的学习中渗透;能否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等等。6、8、10、11、13、14题属于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用来了解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如紧张、迷茫、失望、悲观、困惑、抑郁、退缩等等。9、12、15、16、17、18题属于行为方面,主要用来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方面的心理问题,如高中生的兴趣指向、所喜爱的课外活动以及是否有逃学,抽烟,参加帮派,酗酒习惯等等行为。19、20题属于开放式问题。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Formy),由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于1970年编制,1988年译成中文。STAI由指导语和二个分量表组成。第1-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STAI,Form y-1,以下简称S-AI)。其中半数为描述负性情绪的条目,半数为正性情绪条目。主要用于评定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可用来评价应激情况下的状态焦虑。第21-40题为特质焦虑量表(STAI,Form y-Ⅱ,简称T-AI), 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其中有11项为描述负性情绪条目, 9项为正性情绪条目。可用来筛查高中学生的有关焦虑问题。STAI每一项进行1-4级评分,由受试者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最合适的分值,本试验采用的问卷是由盐城师院教育系心理实验室提供的北京大学的PES心理实验系统(鉴定号:94教仪鉴16号)[7]。

2.3 结果统计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前进行统一的讲解,要求学生在每一项上不要花太多的时间考虑,回答无对错,但所做的回答应该是最接近自己的感受的。测验后当场回收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问卷结果直接输入盐城师院教育系心理实验室内的北京大学的PES心理测评系统,可以直接获得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因子得分和等级得分。将状态-特质焦虑得分情况与全国常模对比并做男女差异的研究。自编问卷的结果输入SPSS13.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内,对18道题目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来检验每一项目分类的显著性问题,看是否在.05或.01的水平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还从性别差异角度,来比较他们在认知方面、情绪情感方面、行为方面是否有差异。最后,还将自编问卷的各项选择作为自变量,用方差分析来检验状态-特质焦虑的得分是否在各题目分组上有显著差异。

3 结果

3.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高中生的心理现状分析

3.1.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高中学生的心理概况

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心理认知维度的六道题的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认知心理分析

表1表明:50%的学生对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持有焦虑的态度。59%的学生觉得所在学校改革的是基本成功,26%的学生觉得改革是流于形式。只有30%的学生认为改革给他们带来的是利大于弊.有40%的学生不认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在学习目标而言,学生的主要目标是考上一所大学。52%的学生认为高考是影响新改革的最大因素,其次是教材和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洵.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教育评论,,6.27-28页

[2]王运祥.教师的心理障碍与新课程改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4.62页

[3]陈奇,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97-105页

[4]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26页

2.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篇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给予音乐治疗的患者136例, 男65例, 女71例;年龄29~71岁, 平均 (52.7±2.4) 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1例, 大专23例, 高中28例, 初中21例, 小学及以下43例;疾病类型:帕金森27例, 脑卒中22例, 阿尔兹海默症19例, 脑梗塞21例, 乳腺癌25例, 胃癌22例。纳入标准:对本研究知情, 自愿参与其中, 排除依从性差患者。随机分为2组, 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8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音乐治疗, 确定治疗的短期、中期及长期目标, 制定每日治疗计划, 按照计划给予患者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格式塔心理学, 治疗方法如下:

1.2.1依据治疗方式应用

目前, 临床应用音乐治疗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医生引导患者、医生与患者合作、兼具引导及合作。尽管方式不同, 但具备相同的治疗原理, 因此效果并不存在差别。应用格式塔心理学时, 应以具体的治疗方式为依据, 确定应用的手段。治疗时如采用的方式为医生与患者合作, 所选择的治疗音乐中, “空白”是必须要具备的, 在空白处, 由患者自行进行填补, 比例填写歌词、节奏等,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 知觉一个突出的特征为整体性, 当出现缺失的“形”时, 会显著的提高人们知觉的兴奋性, 促使人们将缺失的“形”补充完整, 而在补充过程中, 即会综合运用自身的经历、知识、兴趣等, 由此, 补充完整的“形”中便具备个人色彩, 而填补过程中, 医生可以适当的给予患者治疗, 提升治疗的效果[1]。

1.2.2依据具体症状表现应用

给予患者音乐治疗时, 医生会以患者具体的症状表现来确定使用的音乐, 便于音乐与患者的心境相适应, 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的同时, 提升治疗效果。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发展与再现可以通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体现, 《命运交响曲》乐章共有4个, 每一乐章中所包含的感情均不相同, 医生可以以此作为治疗的音乐, 结合每一乐章中蕴含的情感, 引导患者, 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2]。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 SAS评分<50分表示患者无焦虑情绪, SAS≥50分时, 分数越高, 焦虑程度越重;SDS评分<50分表示患者无抑郁情绪, SDS≥50分时, 分数越高, 抑郁程度越严重。利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总分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 平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利用t检验,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治疗满意度比较

经调查结果可知, 实验组68例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分 (94.7±4.6) 分, 对照组68例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分 (87.5±4.8) 分,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近年来, 临床治疗患者时越来越多的应用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其中包含音乐、医学及心理学, 融合了生命科学及人本精神, 旨在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音乐治疗具备非常强的个体化特征, 患者经由音乐体验及相应的干预, 调节自身的不良心理, 促进疾病的康复, 达到身心健康。目前, 临床给予患者音乐治疗时, 开始应用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是指完整的“形”, 既包含形式, 也包含形状, 经验中的整体由知觉活动组织而成, 在心理学中, 格式塔属于心理感觉中的“形”, 人们通过本能, 即可直接感知这种无形的“形”。将格式塔心理学应用到音乐治疗中后, 可结合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 让患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改善自身的心理状况, 树立治疗的信心, 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 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灏珂, 王懿春, 刘景诗等.音乐治疗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用于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 19 (10) :599-603.

[2]温红英.音乐治疗应用于抑郁症8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9) :130-131.

3.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篇三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报告;常见问题

实验报告既是实验课的重要内容,又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还是科研论文的第一手资料1]。药理学实验报告是药理学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撰写药理学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的途径之一。药理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既需要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又需要有科学、严谨的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药理学实验报告的撰写,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才能站上客观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到科学的经得起推敲与检验的结论。本文就近几年来在评阅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层次学生实验报告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问题,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个不同环节对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同道一起共同交流和探讨。

1 学生写作方面

学生写作实验报告,难点在结果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论等三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撰写要点各不相同、存在的问题也各异。

1.1写作的基本要求

1.1.1实验结果写作的基本要求。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基础的部分,是整个实验报告的源泉所在,需要学生严谨、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药理学实验报告一般只需列出经过整理、归纳过的实验结果,不必包括繁多的原始数据,但原始记录应保存备查。

1.1.2分析讨论写作的基本要求。分析讨论是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主要阐明产生该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其要点是:联系实验目的、依据实验结果、在准确全面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讨论。如果出现非预期实验结果,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1.1.3实验结论写作的基本要求。实验结论是经过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分析之后归纳得到的概括性判断,要严谨、精炼和准确。在本实验中未获得证据的理论不能写入结论,特别注意不能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照抄照搬。

1.2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报告写作的内容包括项目较多,但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验结果记录、分析讨论和实验结论三个方面。

1.2.1实验结果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记录中的问题多属一般性问题,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一是操作过程失误或观察不仔细导致结果误差偏大甚至结果错误,二是实验态度不端正而抄袭他人结果,三是实验过程中出现非预期结果而不能实事求是对待,四是实验者只选择符合主观愿望的实验结果而随意剔除与自己的愿望不符的信息。

1.2.2分析讨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该部分中存在的问题常见的有三种情况。其一,学生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最为常见,尤其是在刚开始学习撰写药理学实验报告时,客观性的缺乏相当普遍。表现为有的学生思维中主观色彩浓郁,致使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在内容上互不相关、各自分离。其二是学生理论基础不足,有的学生还没有准确理解相关知识,就开始动笔撰写分析讨论,结果导致撰写的内容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其三是中文表述能力薄弱,少部分学生文字表述能力欠佳,拙于使用诸如“因为……所以……”等一些较为普通的关联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容,导致撰写时层次不清、思路混乱,用词缺乏准确性,语句缺乏流畅性。

1.2.3实验结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该部分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在撰写时常常忘记自己是客观地进行探究的探索者,因而将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机械地照抄照搬进自己的“实验结论”中,使结论过大甚至出现严重错误。教材中的绝大多数理论都是前人经过了无数次的科学实验才得出的结论,有不少理论知识仅凭一次性或部分性的实验是不可能确定的。诸如“剂量越大,作用就越强(或剂量越小,作用就越弱)”“利多卡因对粘膜穿透力强,普鲁卡因对粘膜穿透力弱”等即属此类。在药理学实验中,相关实验方法较为简单,得到的结论一般是“给药剂量大时药物作用强,给药剂量小时作用弱”“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等两两比较性结论。

2 教师实验教学与报告评价方面

2.1实验教学与报告评价的基本要求

2.1.1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验课中应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为此,实验课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学生实验,除了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实验课讲解准备。

2.1.2报告评价的基本要求。教师评价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使用评语评价学生实验报告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给出相应成绩,以供学生进行自我评判。

2.2实验教学与实验报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2.2.1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设计-→准备-→演示-→学生按程序操作。这种实验过程较简单,学生缺乏新鲜感。有人3]认为,这使得实验课从教学手段方面来讲不生动,从知识掌握方面来讲不全面,从科研能力方面来讲不深入,从思考问题方面来讲不主动。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实验教师从态度上没有认真对待学生实验。

2.2.2报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评价实验报告时评价方法各异。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实验报告时,仅使用等级评价法,如使用“优”“良”“中”“差”等字样给学生一个总体评价,这将使学生分不清哪里好、哪里错,导致学生不得要领,这一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4]。

3 解决问题的措施

3.1加强实验指导初期工作

实验指导教师有必要反复教导学生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完成实验,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客观、真实记录实验结果。在学生首次进行药理学实验时就要给学生讲清楚药理学实验报告的特殊性,讲清楚严谨、真实、客观等词汇的科学内涵。教师尤其要对“客观”一词的内涵反复多次以实例进行示范、讲解。

撰写分析讨论部分时,遵循“客观性”原则是关键。若要学生能客观地分析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教师首先就要教导实验者必须以“客人”的身份,站在中立的角度上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才有可能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客观地进行分析,教导学生切忌离开实验结果的客观实际而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生搬硬套地抄进自己的分析讨论中。

这种在学习药理学实验报告撰写初期的反复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写好实验结果,而且对分析讨论、实验结论等项内容的撰写水平也有较大的影响。

3.2提高评阅实验报告的仔细程度

在学生首次撰写实验报告后,教师必须及时、认真、仔细地进行评阅,然后把评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并给予耐心指导。特别是要利用学生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实例,给学生强化撰写实验报告时相关专业术语的准确内涵,例如,什么是“客观记录”等。一般情况下,经过反复多次(一般3~4次)的反馈、指导、强化之后,绝大部分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水平会在较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

在实验报告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每一学生的问题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并给出扣分值,最后给实验报告一个总得分,让学生知道实验报告中哪一部分没有写好,如何进行自我纠正。

3.3实验课教师及时反馈矫正

教师在下一次实验课中,利用实验等待间隙时间,对上一次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给学生进行集体指导,通过讲解-反馈-矫正的方式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避免“因果关系”的倒置,教师可建议学生不要使用“这说明”“以上结果说明”等词语作为连接语言。

3.4指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若要学生能及时、完整、准确地理解专业知识,教师除了在授课时要仔细讲解、耐心辅导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时间及时复习,并通过图书、互联网等学习途径补充相关知识。一旦学生不能准确及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就会使分析讨论内容中出现张冠李戴、词不达意、前后矛盾等问题。

3.5指导学生加强中文表述能力

由于学生入学成绩较前几年有所降低,汉语基础知识薄弱也成为了药理学实验报告中的常见问题。药理学实验报告不同于其他医学课程的实验报告,大多数实验的实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一个小型科学研究课题的一次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述能力。而现阶段学生文字表述能力欠佳、逻辑思维欠严谨、分析综合能力不足等问题越来越多,要写好药理学实验报告的确不易。还有一部分学生文字表述能力欠佳,拙于使用一些较为普通且常用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容。

针对学生文化功底下降的这种变化,各门课程的教师主动、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汉语知识训练是解决学生汉语基础知识薄弱的重要途径。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全体教师在传授各科知识的同时,都对学生在教与学交流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可以说,这一时刻的“悱与发”,对学生的进步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否则,学生的进步、成长就必然要成为一句空话。

总之,一篇好的实验报告应具备创造性、准确性、客观性、确证性和可读性。要求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表述准确、有逻辑性。要提高学生药理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有赖于全体教师,尤其是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评阅教师的耐心细致指导,同时,也需要广大学生认真、主动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方惠祥.医学生在实验报告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矫正方法[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9(2):97-98.

[2]金有豫.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91.

[3]姚干,王允,江怀仲,等.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323-326.

4.实验预习报告格式 篇四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参考“DSP实验项目”及ICETEK-VC5416-A评估板及教学实验箱实验指导书。

二、实验设备:

ICETEK-VC5416-A实验箱、装有CCS软件的PC机。

三、实验要求:

1.实验前,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设计能够完成实验内容的实

验步骤,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2.实验后,完成实验报告,其中的实验步骤应是经过实验证明为

正确的步骤。

四、实验内容:参考“DSP实验项目”及ICETEK-VC5416-A评估板及教学实验箱实验指导书。

五、实验步骤:自己设计。

5.审计实验报告格式 篇五

班级:2008级会计1班姓名:唐大娟学号:200810303039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实务的学习,使自己能够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完成审计计划的各项工作。

二、实验要求:根据提供的实务操作资料,按照审计操作流程完成计划阶段的各项审计工作并完成各工作底稿的编制。

三、实验内容:(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重要性;(4)分析审计风险;(5)编制审计总体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等。

四、实验流程:(1)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与审计模拟对象签订业务约定书;(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3)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程序;(4)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5)编制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五、实验结果

(一)计划阶段实验结果

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编制《基本情况表》,主要内容包括:

(1)客户名称: 南宁市骏业高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2)经济性质:民营;(3)所属行业:高温材料行业;

(4)经营范围:生产和销售铝工业、钢铁工业、玻璃工业用的高温材料及其产品;生产和销售除气设备系统、部件和模具;生产和销售制造工业用的涂料和精炼剂。主要产品有:除气机、石墨杆、石墨轮和过滤袋等。

(5)总资产额:20,631,884.16;主营业务收入:9,432,580.00;税后利润:1,259,156.44。

2、初步评估审计风险,编制《承接业务的风险初步评价表》,从委托人、被审计单位、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等综合考虑,将风险评价为中等水平,理由是:行业发展状况良好,销售情况良好,企业无亏损因素,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审计上保持了独立性。

3、进行分析测试,编制《横向趋势分析表》、《纵向趋势分析表》、《比率趋势分析表》、《分析性测试情况汇总表》,发现报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主营业务收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各个项目波动幅度比较大。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主营业务收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

4、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编制《重要性水平初步评估表》,按税前利润法对重要性水平进行评估,计算基础:以当年未审数为准,适当参考前2年平均数;比率为0.5%,计算结果略有调高以降低审计成本。

5、制定总体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总体工作计划表》,采取的审计策略是:不用

预审,由于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决定进行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按业务循环进行; 计划审计日期是:2006年1月12日开始外勤工作,2006年1月31日结束外勤,1唐大娟:项目负责人,负2006年2月5日提交审计报告;审计小组分工是:○

2甲:注册会计师,负责销责编制计划、出具审计报告、对审计工作指导监督;○

3乙:注册会计师,负责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4丙:注册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5丁:助理人员,负责货币资金、筹资与投会计师,负责生产与服务循环审计;○

6.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篇六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概述

1、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最常见的心理现象,能够直接影响人们对各类事物的主观印象。基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知觉指的是人们大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体反应。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大脑中各类具体事物的印象,是身体各种感觉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故而言之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

2、视知觉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不但是一种观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人们能够通过视觉、知觉活动,将简单的图像进行分离、组合等,而这种分离亦或者是组合的效果,也会因为人们的生活经验、文化程度以及认知能力等有所差异。

3、格式塔视知觉的组织特点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均具有与生俱来的组织能力,格式塔心理学中提出了多种知觉组织原则,主要包含完形原则、视错觉原则等等。

二、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具体可以通过巧妙完形原则,打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巧借简洁原则,突出主体信息的内容以及巧借图底原则,赋予全新的设计效果等方式灵活开展,为人们带来不同的平面设计感受。

1、巧妙完形原则,打造强烈的视觉冲击

完形原则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基础性观点之一,主要内涵为当某一事物呈现在人们感官面前时,人们的内心当中会形成一个与之相符的“形态”,这种形态如果和外界的客观事物不相符,那么这种“形态”则会出现一定的缺陷特点,人们内心当中会自发的出现补足“形态”的心理特点,这种思想即为完形思想。

格式塔心理学中完形原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形态的完整性特点分析,对“形”进行深入的研究、有意识的分解,使形态能够呈现出一种略微缺失的感觉,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人们的好奇心理。

2、巧借简洁原则,突出主体信息的内容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觉可以看成是一个在整体上进行抽象的过程。人一方面能够自发的保存图形完整结构,但是另一方面人的知觉还会对图形实施适当的简化,具有一定的简化能力。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中认为,简化心理也是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事物的重要思想特点。

将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简洁云泽应用到平面设计中,有助于减少画面设计中不必要元素,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所需要表达的信息,使画面主体形象能够更加突出,成为受众的视觉中心。这种简洁原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不但表现在形式的简单化处理方面,还需要通过简单的设计方式,展现出复杂的内涵,故而对设计师的个人设计能力、认知能力等要求相对较高。

如图1所示,平面设计中的简洁化原则并不代表仅仅采用简单的线条进行勾勒,忽视其思想内涵。简洁化原则需要注重风格手法的多样性与兼容性特点。设计师需要做到平面设计中形式虽然简单,却包含着深刻的内涵。

3、巧借图底原则,赋予全新的设计效果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认为,人们不管是对图形、背景亦或者是各类形象,其初始的心理印象均会对人们的整体事物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纵观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能够看出,知觉的对象和知觉的背景均可以相互转变,实现互动。人们能够通过视觉中心的改变,将知觉的对象转变为背景,而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一些事物也会从背景转变为知觉的对象。这种心理特点,即为格式塔心理学原则中的图底交互原则。

将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底关系原则应用到平面设计中,能够实现平面设计构图方式的创新,使平面设计中的构图能够更加贴近于人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图形、背景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交融等方式,巧妙设计图形与背景,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体验。

三、结束语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是基于人们心理特点而开展的理论研究活动,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应用到平面设计中,能够更加贴近于人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平面设计中可以通过巧妙完形原则,打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巧借简洁原则,突出主体信息的内容以及巧借图底原则,赋予全新的设计效果等方式,真正展现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价值,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平面设计感受,在真正达到平面设计目标、平面设计价值的基础上,使生活能够更加多姿多彩。

摘要:简单概述格式塔心理学的内容,并提出巧妙完形原则,打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巧借简洁原则,突出主体信息的内容以及巧借图底原则,赋予全新的设计效果等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平面设计,视知觉,完形原则

参考文献

[1]曾丹.国内近十年平面设计应用研究状况——基于CNKI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5,11(16):202-203.

[2]陈鲲.古与今的对话——浅谈中国古民居的室内审美心理对现代室内装饰的影响[J].华中建筑,2011,04(23):163-165.

[3]黄崇岭.中国画传统技法“留白”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借鉴及运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05(12):84-86.

7.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篇七

大千世界色彩纷杂,色彩属于我们感知里非常敏感的焦点。在自然界,色彩能够分成彩色及黑白两类。自19世纪末诞生了电影艺术开始[1],人们就渴望借助色彩、光影的变化来刻画五彩缤纷、富于变化的大千世界,从而走进某一时空交错的三维色彩空间,呈现除了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诗歌之外的“第七种艺术”。在英国的历史上,以前把电影院叫做“生物镜”,由于它可以录下生物具体运动的现实状况,展现自然状态。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这本书里,作家麦克卢汉把电影界定成为“拷贝盘上的世界”[2],更显示出了色彩刻录的实际含义。可是色彩既可以展现出自然,也极具情绪的象征意味。在叫作《色彩》的诗歌里,闻一多借助于色彩话语,给人生赋予某一灵魂。在时下的电影艺术里面,色彩的情绪象征意味已渐臻化境。于是,对于电影色彩来说,具备了某一特殊的隐喻及涵义。自很早的“黑白”胶片时期肇始,在电影艺术里面就显现出了色彩话语的迹象,众多的电影制作者分析色彩传达的意义,可是借助匀调黑白灰的深浅现状来表现电影的涵义,这一表达效果有太多的限制。此时,彩色电影应运而生,这给电影色彩的出现及完备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所谓色彩,即光之子也。“对于色彩来说,它是某一靠三种要素整合而成的实际现象:反射光线的事物、光线、还有靠大脑及眼睛组合的可以读出光线里面内涵的感官。”[3]换句话说,在抓住各种色彩的时候,我们的主观心智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色彩属于我们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虽说它难以自成单独的艺术形式,可是却属于全部视觉艺术里面必不可少的部分。时下的电影制作者把电影色彩当作传播信息的途径,在变幻莫测的光影世界里面,要么将自然的自身色彩信息加以还原,要么被添加某一具有象征意味的主观信息。而在“格式塔”完整心理学里面,提出了“心理物理场”这一概念,恰恰能够对这展开某种关联性的阐释,完全可以把电影在光影世界里面加以开拓,将其界定成“心物场里面的色彩世界”,借助于电影心理学某一原理,发现电影艺术里色彩话语的使用技巧。

二、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电影艺术探讨

对于电影心理学来说,它属于某一边缘性的科目,重点针对电影艺术的运动感及视觉状况展开完形心理学分析,也叫做“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诞生于1912年,先是在德国创建,属于德文Gestalt 的实际音译,大致意义为物体的形状、形式,往往把它直接翻译成“完形心理学”或者是“格式塔心理学”。[4]它研究的基础就是“形”。此处所言的“形”,具体指人经验里面的某一结构抑或组织。最早的代表者为考夫卡、苛勒及韦特海默,他们借助众多实验分析点明,对于人的感知活动来说,属于某一完整的历程,一些特殊情况一定要处于整体氛围里方能感知到。由少数要素组合的整体,绝非诸单元要素机械叠加的和,绝非取决于某个要素,反之,此类单个要素却决定于完整的内在特点,某一整体的现状具备其自身的整体特点,也就是“格式塔质”,它不可以分解成纯粹的要素,其特点又不涵盖在要素里面。比方说:某一三角形,它靠三条线段互相交叉搭建起来,可它具备的单独特征却并非把三条线段的特点机械地加以相加。知名的电影人阿恩海姆曾说,“不管处于何种状况之下,如果不好把控事物的整体构造,就始终难以发掘并赏鉴艺术品”。[5]

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这本书里,考夫卡点明了“心物场”这一核心思想。他觉得,世界是属于心物(心理物理)的,靠物理及经验两个迥异的世界建立起来。[6]观察者具体感受实际的观点叫做心理场,而被感受的实际对象叫做物理场。心理场与物理场间并非属于一一对应的关系。可是,人类在展开视觉感知的时候,与之相伴的视觉思维状况却属于某一心理活动历程,它能够填补视觉对象的一些缺陷及改变,能够把物理场里面的对象变化成贴合自身实际的心理场构造,所以我们能够将它看作两者有机融合构建的心物场。电影属于视觉感知的艺术门类,在看电影的时候,随之进行一系列的视觉思维,正因为这,能够借“心物场”的含义来阐明电影里的光影及色彩世界、电影艺术。远在20世纪20年代,在电影还未自不入流境地里单独出来的时候,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1917)这本书里,明斯特伯就自人的视知觉的心理及生理的视角分析电影影像的运动感及纵深感。他觉得,自心理学视角看,电影并非出现在胶片的上面,甚或也并非出现在银幕的上面,而是出现在观众的内心里。[7]

在1932年,美籍心理学家爱因汉姆借助于完形的格式塔心理学思想,在他的著作《电影作为艺术》里面[8],重点分析了电影艺术的心理特征及电影影像的物理特征。为给电影美学找到理论支撑,法国有名的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自电影心理学这一视角,借助“格式塔”理论体系,细致有效地分析了比如说电影的色彩、构成、蒙太奇、音效、布景等层面的电影状况,他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这本著作,被称作电影界里“百科全书式”的理论著作。从这里来看,电影制作者早已把电影心理学当作电影美学的理论根基,当做某一单独的边缘性科目,自物理场及心理场这两个视角,加以细致地理论分析及实践探究。

三、 心物场中的电影色彩使用

对于色彩来说,它是电影里面某一必不可少的要素,往往需附着在影片里面的环境、场景及形象上,可是,色彩又明显地高于此类现实,其改变及解决许多时候细致得很难觉察,却制约着影片全部的实效,是把控情绪氛围的核心。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觉得,“色彩对于形象来说,就如同是伴奏对于歌词的功效,不仅这样,有的时候,色彩属于歌词,可是形象只属于伴奏,色彩就改变了其地位,不再是附属品,而是一跃成了主体”。[9]远在黑白胶卷的时候,俄罗斯的蒙太奇派代表人物,电影艺术家爱森斯坦就让人借助手工着色这一途径,在极具时代特征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里面,把影片里水兵起义时候所升的旗子染成红色的。借助红色火跟血的色彩预示,既代表血气方刚、激情豪迈热,也代表实力、战争、进攻,力求借助着色的旗帜,向观众传达某一心理提醒及极强的感官刺激。对观众来说,既能够自理智角度感受到这代表着上革命,也能够自情绪甚或生理层面产生诸多反应。在记录片《辛德勒名单》里,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在设计这一色彩的时候,也显示了同样的妙处:战争惨烈、和平不易、生命脆弱,这些均呈现在置于黑白画面背景之下的穿红衣服的女孩子身上。到了彩色电影时期里,电影制作者将黑白跟彩色的胶卷加以剪辑,依照这造成心理生理层面的极大反差,传达出迥异变化的氛围内涵及戏剧内容。

色彩属于力量、感觉、思想。电影里面的“平面、色彩、形状等,均如同视觉景象那样让人兴奋,也一定要看作极具多种视觉内涵的事物来了解”。[10]笔者把电影里面运用较多的颜色——“红色”当做例子,来具体研究心物场里面运用电影色彩的情况。依照生理学上的分析,“红色波长可以对循环体系、肾上腺及心脏产生刺激,使其持久力及力量得到增强”。正由于这一生理现象,让红色具备了众多的跟它匹配的非常繁杂的心理“力的形式”:最让人关注的颜色,具备极强的震撼力,这属于血与火的色彩。在过去的文化群体里面,大家均觉得红色隶属生命之色,故而大家把红涂抹于死者身体上,从而保证其可以得到新生。红色鲜艳,极具阳刚意味,代表着奔放、浪漫、欢快、健康、热情、喜庆(中国)、和谐、活力等,又代表着战争、冲动、灾难、政变、进攻、机警等。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作品《红色沙漠》,被称作“首部实际的彩色片”,这部影片借助于浓烈的大红主色调,塑造出某一发人深省的影像世界。在此,红色显示出人类情感的困顿,体现出女主人公朱丽娅娜忧郁而孤单的内心世界。女人想寻觅到爱情与理解,可这都属于枉然。在影片里面,描绘了在如此一个文明的现代社会里,物质的富足让女人最终失掉了自我,她内心里非常寂寞、空虚,如同是某片荒凉的红色沙漠。另外,还有两种辅助的颜色——蓝色及黄色,后者代表着厚重、冷漠及忧郁,显示着在当今社会,人跟人缺乏交流沟通,关系隔膜;后者代表可憎、浑厚、混沌,暗示着当下西方社会的腐败、龌龊及邪恶等。自“心物场”这一理论出发,导演匠心独运地借助色彩,颜色的改变不受实际的物理场限制,而全部依照剧中人的内心世界而改变,显示出某一张力,这自然给大家预留众多的情感体验及哲学思考,心物场的有机融合到达了某种美的艺术境地。

1998年,德国发行、由汤姆·蒂克执导的电影《罗拉快跑》,体现了时间的“后现代”游戏跟“新人类”间的“炫酷”。红色这一重点色块的猛烈冲击,就跟电影的快节奏完全吻合,可以说给影片带来了不少的看点。在罗拉的生活里,他的头发是火红的,家里的电话也是红色的,就连他奔跑时道路的背景红色的,这些均反复暗示他为爱狂奔的恒心,加强了女性挽救地球的力量,也彰显出电影制作者对地球的不平稳感及危机感的诠释。虽说红色冥界不止一次地来到,然而动态世界始终处于未知状态,红色电话只要一响铃,罗拉就会继续快速奔跑下去,或许在下一秒,她会收到世界带来的惊喜。在影片里面,红色涵盖并显示着宽广的人性意义及哲理内涵,电影、生命以及世界的种种可能性,色彩超出了物理场,属于另外意义上的真实。此类真实能够超出概念、文字的理解局限,让观众的心理场深受震撼,从而让传受双方不断地交流,产生思想的火花。

我国著名的电影制片人张艺谋,他出身于摄影师,尤其重视依托色彩语言把控电影意绪这一特点,早已打拼出隶属自身的电影格局。他导演的处女作品《红高粱》,就是借助了一股充满狂欢、野性、阳刚的红色之潮:太阳是火红的,土地是橘红的,轿子、盖头都是红色,高粱地也是一片大红,鲜血殷红,就连酒也是用红高粱酿制的……直至影片终结,更是到处红色。在此部影片里面,张艺谋借助人物红、背景红、景物红,把红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狂野的最初基调,“革命”的激进思想也在荧屏上呈现出来。可以说,“红”这一心物场的张力体现到了极致——“在我们过去的色彩思想里,色彩并非某一纯粹的客观规律抑或视觉感受,它跟社会潮流、宗教理念等紧密联系,也体现出‘助人伦、成教化的能效及涵义,这跟别的民族是同样的,都有自己的色彩习惯及象征内涵。”[11]而他导演的《英雄》这部影片,虽迥异于《红色沙漠》重视主题性的陈述,也迥异于《罗拉快跑》重视时间性陈述,然而其灵活地借助色彩却依旧赢得了众声喝彩。

有关有效地运用电影色彩视觉,依旧有众多的搭配模式及深层内涵,不可能都列举出来。然而就视觉感知而言,其自身就属于较高层次的思维形式,它将现实跟经验世界衔接起来,从而在心物场里面实现意义的飞升。大家唯有感受到此,方能切实搞清运用电影色彩的真正秘密。

参考文献:

[1]胡智锋.新中国60年电影艺术发展之路与经验启示[J].电影艺术,2009(6):88-89.

[2]李国顺.十七年中国电影译制片创作历史研究再思考[J].艺术百家,2010(S1):259-262.

[3]蔡冠群,徐亚男.电影色彩运用的格式塔心理学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4-146.

[4]王定升,赵国瑞.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21-22.

[5]史风华.阿恩海姆的电影美学思想[J].学术研究,2005(10):114-116,148.

[6]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7-99

[7]韩薇.电影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现状浅析[J].今传媒,2011(4):140-141.

[8]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15-18.

[9]刘欣然,郑华,洪晓彬.从丹纳《艺术哲学》中寻找古希腊体育运动的线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44-48.

[10]鲁敏,汪晓娥.阿恩海姆格式塔艺术心理学及其色彩理论研究[J].大众文艺,2012(14):123-124.

8.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篇八

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

4/g始读数

终读数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cnaoh

/mol·l-

1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

/mol·l-1

m样

/g

v样

/ml20.0020.0020.00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

例二

合成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骤现

1.加料: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9.化学教学实验报告格式 篇九

***姓名,居中写,小4号仿宋

(2012级*班*实验小组,电子信箱)居中写,小4号仿宋

空一行。正文格式

一、实验原理(黑体,小四号)缩回两个字位置 正文用小4号宋体,首行缩回两个字位置。

二、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黑体,小四号)缩回两个字位置

正文用小4号宋体,首行缩回两个字位置。图表居中排版,图的说明文用黑体,在图下排,标的说明文用黑体,在表的头顶。图表文字比正文小1号。即5号字。

三、实验应注意的事项(黑体,小四号)缩回两个字位置 正文用小4号宋体,首行缩回两个字位置。

四、相关文献与重点文献综述(黑体,小四号)缩回两个字位置 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过查阅国内外该主题,特别是实验教学文献进行评价,并,以右上标方括号形式标注在相关句子末端。首行缩回两个字位置。

五、参考文献(黑体,小四号)缩回两个字位置

对四中所涉及的文献在这里排序列出。用5号宋体,格式如下

上一篇:有关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下一篇:高一新生心理调整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