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共8篇)
1.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篇一
浅谈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与陶粒砌块墙体
相联处抹灰后产生裂缝的防治措施
目前,在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中,非承重墙均采用轻型材料如陶粒砌块墙体,然而在剪力墙与陶粒砌块相联阴角处抹灰后时间不长就出现竖向裂缝及横向裂缝、空鼓,严重影响墙体的美观,并且影响工程度的竣工验收,制约着工程的创优。
在齐齐哈尔市锦湖雅居纯水岸一期、二期工程中,项目部通过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总结出一些防治陶粒砌块墙体抹灰裂缝问题的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
1、由于混凝土剪力墙与陶粒砌块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其线膨胀系数不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是砌块温度线膨胀系数两倍),温度应力超过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出现裂缝。
2、混凝土与陶粒砌块墙体吸水程度不同(吸水率不同)。陶粒砌块孔结构基本上是分散独立的多孔结构,此多孔结构“嘴小肚大”,阻碍了水分渗透速度,吸水速度慢,而砼孔隙率小,吸水率低。
3、粘结力不同,混凝土与陶粒砌块为两个不同的基层砂浆与它们的粘结程度不同。
4、混凝土剪力墙与陶粒砌块墙体拉结未按规定要求做拉结筋未设或伸入陶粒砌块墙体长度不够。
5、施工工艺不当,施工人员对陶粒砌块的操作工艺了了解不够,砌筑方法不得当,上下砌块出现通缝,横竖向灰缝不饱满,灰缝厚度各密实度不均匀,墙面不平整、不垂直等质量通病。砌体横向变形时砖和砂浆的交互作用,竖向灰缝应力集中使砌块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降低,造成墙体裂缝。
6、抹灰砂浆表面收缩(水化收缩、干燥收缩、温度收缩)引起的裂缝。
7、陶粒砌块自身的因素(干缩值、收缩值、吸水性能等原因)。
二、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
为了有效地控制陶粒砌块墙体表面抹灰裂缝的产生,在施工中需采取如下措施:
(一)材料的控制:
1、严格控制陶粒砌块的出厂存防时间,砌块的出厂停放时间宜为45d(不应小于28天),保证陶粒砌块在使用前已基本具备较小的实际干缩值和较高的强度。
2、陶粒砌块进场后,因砌块存在“吸水后难挥发”的不足,必须对其砌块进行防雨覆盖。陶粒砌块吸水后膨胀,脱水后又会收缩,砌块的含水率越高相应的收缩值就越大。砌块上墙后,在完全约束的状态下,极易在表面出现拉应力使墙体开裂。
(二)砌筑工艺控制
1、砌筑时必须严格按施工图和标准图集要求进行施工,加强操作工人技术培训,熟练操作。
2、墙体拉结钢筋采用后植筋方法(植筋抗拉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拉结钢筋根据砌块的模数进行植筋,使拉结钢筋与砌块水平灰缝在同有水平面上。避免预埋拉结钢筋与砌块模数不对,拉结钢筋与砌块水平灰缝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拉结钢筋与砌块连接失去作用。
3、砌块与混凝土剪力墙接槎处竖缝预留20mm,采用1∶2水泥砂浆捣制至密实。
4、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95%,竖缝不低于85%,灰缝厚度控制在8~12mm之间,并随手原浆勾缝,勾缝时间控制在砂浆初凝前,深度约5mm。严禁出现瞎缝和透亮缝。
5、对设计规定的预留孔洞、管道沟槽等在砌筑前采用切割机按尺寸预先在砌块上切割,避免砌筑后开凿导致砌块松动、位移。切割的管道沟槽、孔洞在线管、盒放置后采用C20混凝土补浇。
6、砌块在墙顶与楼板或梁底交接处应用混凝土砖斜砌,敲紧、挤实,空隙处用砂浆填满(下部填充墙砌筑完7天后方可进行)。
(三)抹灰工艺控制
1、砌块与混凝土交接处均挂2φb4钢丝网片(梁、剪力墙与填充墙),混凝土墙、梁每边不少于150mm,砌块填充墙满挂钢丝网。
2、砌块与混凝土墙表面采用界面剂进行毛化处理,用1∶1.5水泥砂浆内掺胶,喷或用扫帚将砂浆甩到墙上,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直到水泥砂浆全部粘到基层表面上,并有较高的强度,有手掰不动为止。
3、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和易性良好的砂浆能涂抹成均匀的薄层,而且与底层粘结牢固,便于操作和能保证工程质量。抹灰用砂浆稠度一般应控制如下: 底层抹灰砂浆为10~12cm 面层抹灰砂浆为10 cm 砂浆的保水性是指在搅拌、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砂浆中的水与胶结材料及骨料分离快慢的性能。保水性不好的砂浆很容易离析,如果涂抹在多孔基层表面上,将会发生强烈的失水现现象,变得比较干燥,不好操作。这样不但影响砂浆的正常硬化,而且会减弱砂浆与底层的粘结力,降低砂浆强度产生空鼓、裂缝。
4、砌块墙体抹灰必须分层抹灰,一般每次抹灰厚度应控制要8~10mm为宜,当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待前一层抹灰层凝固后,再涂抹后一层;石灰浆应待前一层发白后(7~8成干),再涂抹后一层。这样可防止已抹的砂浆内部产生松动,或几层湿砂浆合在一层,造成收缩率过大,产生空鼓、裂缝。
5、加强养护,防止抹灰层干燥过快产生龟裂,养护应在抹灰层表面已完全硬化时开始,一般在抹完1天后进行,养护时间不少于5天,特别应重视门窗洞口四周和阳光直射部位的养护。
(四)各工序时间的控制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裂缝的产生,项目部对填充墙砌筑(陶粒砌块)、顶部塞缝、抹灰进行了施工时间的控制,专职质检员绘制表格记录,对各工序施工的时间、部位进行记录,没有质检员的允许,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控制程序如下:
陶粒砌块进场时间(出厂宜为45d,必须有28天)→墙体砌筑的时间→墙顶部塞缝时间(墙体砌筑后7天)→抹灰时间(顶部塞缝10天)。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措施工的采用,使陶粒砌块墙面抹灰空鼓、裂缝问题得到有效的防治,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中应加强对工人的现场技术培训,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坚持“三检”三上墙制度,培养职工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的意识,才能保证抹灰工程的质量,创出名牌工程。
2.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篇二
1 裂缝的性质
1.1 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 (块) 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 (包括女儿墙) 。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而砼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空腔墙内外叶墙用不同材料或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外叶墙裂缝较内叶墙严重。
2 砌体裂缝的控制
2.1 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 (限值) ,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 (墙体) 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但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0.2mm时,对外部构件 (墙体) 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
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度>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3 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纠其原因主要是:
⑴长期以来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尚无结构安全问题,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⑵房屋所设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在这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 (变形缝) ,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形,又能隔声和防风雨,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可通过设置附加钢筋达到。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其配筋率各国不尽相同,从0.03%~0.2%,或将砌体设计成配筋砌体,该配筋率即抗裂,又能保证砌体具有一定的延性。
4 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⑴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1)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3)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⑵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1) 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2) 控制缝的间距
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
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3) 设置灰缝钢筋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8;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
(4)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墙体的顶部;
窗台的下部;
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
配筋带的钢筋,对19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2,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
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
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
对地震设防裂度≥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面积不应小于410mm;
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5 结语
本文在综合了砌体结构抗裂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更具体的抗裂构造措施, 可以根据场地具体条件,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摘要: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 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大类, 一是温度裂缝, 二是干燥收缩裂缝, 简称干缩裂缝, 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以及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总结了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提出了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关键词:砌体裂缝,温度裂缝,干缩裂缝,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探讨 篇三
摘要: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质量问题,根据相关分析,砌体结构裂缝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以及客观规律的。也就是说,砌体结构裂缝可以通过相应合理的应对措施来进行控制。本文根据砌体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当前国情并以实践施工为参考,提供一些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士有帮助。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裂缝原因
引言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不但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裂缝大的砌体甚至会出现承载力下降的情况,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甚至导致出现坍塌事故,所以说,对砌体结构裂缝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砌体结构发生刘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基设计的不合理引起的不均匀的沉降以及冻胀、建筑材料的选用不过关、或者是人为上的疏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莫大的潜在威胁。
一:砌体结构裂缝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砌体结构裂缝的类型
引起砌体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如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出现疏忽或者是地基不合理处理以及温度、干缩等原因都会导致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根据实践分析,一般的来讲,可以将砌体结构裂缝分为温度裂缝、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以及干缩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砌体结构裂缝等几种类型。
(二):导致各类型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1):温度裂缝
施工材料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从而产生热胀冷缩的变化,当在约束条件下的温度作用力足够大的情况下,砌体结构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产生温度裂缝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表面温差较大。由于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越来越大,此时,作用在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作用力逐渐增大,而混凝土的抗拉性能低下,最终导致砌体结构出现温度裂缝。这种温差一般只表现在混凝土表面,因此裂缝一般都发生在表明,内部结构依旧完整。第二,结构温差较大。当混凝土浇筑在桩基上的时候,受到外界的约束力,又没有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内部结构很容易出现温度裂缝,从而贯穿整体。
温度裂缝的形成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避免的,我们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将温度的变化对砌体结构的影响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不至于影响到施工质量,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干缩裂缝
水分的蒸发是引起干缩裂缝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由于这种蒸发过程是由混凝土表面到内部的,湿度不均匀,产生的干缩变形也是不均匀的。
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砌体结构出现干缩裂缝:首先混凝土成型之后若对其养护不到位,受到阳光的暴晒之后,混凝土表面受温度影响较大,内部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就会出现表面体积收缩大、内部收缩较小,从而导致内部结构对表面的拉应力变大,引起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第二,混凝土的水灰的配备比值过大,对其的早起养护不符合规定,一般的来说,单位用水量以及水泥用量多的混凝土的干缩变形比较大;第三,混凝土长期对方在户外,表面的温度以及湿度经常发生剧烈的变化,更容易导致砌体结构出现干缩裂缝。
影响砌体结构出现干缩裂缝的原因很复杂,若混凝土发生干缩变形并处于约束状态,同时,干缩的拉应力达到或者大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就会出现干缩裂缝。
(3):温度、干缩及其他裂缝
对于灰砂砖以及粉煤等砌体,也会存在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一般来说,这种其他结构裂缝远比由温度、或干缩而产生的裂缝的后果要严重的多。另外,材料質量的不过关、施工质量差、违反施工流程或者是砌体强度达不到预期的标准等,都会导致砌体结构产生裂缝。若不对其加以控制,必然会导致墙体出现更为严重的危机。
二: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相应措施
(一):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
要对砌体结构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要进行一次科学合理的预测,以保证其准确度。首先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设置伸缩缝,并要保证伸缩缝的合理性,才能够发挥其作用。其次,在建筑混凝土的时候,就浇筑就要开始进行测温,并及时的进行抹压和养护,浇筑完成后,合理的改正养护条件。最后,由于影响温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混凝土的养护也有季节性的不同,一般夏季用蓄水养护,而冬季则采用加盖草袋、海绵,等进行养护。拆膜之后要及时进行放风和保温措施,并及时回填土。
(二):预防干缩裂缝的措施
由于混凝土本身的特性,要想完全避免混凝土出现干缩变形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造成砌体结构出现干缩裂缝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所以说只要裂缝的宽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都属于正常情况,不必太过担心。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就是减少混凝土出现干缩变形,并能够控制干缩变形的宽度。
首先,可以选择额使用干缩性能较小的水泥,并合理的调整混凝土的水灰配备比值,同时尽量采用粗砂,适当的减小水灰比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掌握振捣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同时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延迟干缩变形的发生。最后,合理的伸缩缝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小约束范围。经实践证明,上述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混凝土发生干缩变形的情况都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预防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砌体结构裂缝的措施
若地基发生不均匀的沉降,沉降大的地方与沉降小的地方就会产生相应的作用力,当这种附加的力达到或超过砌体所能承受的力度时,砌体就会产生裂缝。要预防由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砌体结构裂缝,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房屋外形复杂多变或砌体结构相差太远,就要设置沉降缝,此沉降缝要有一定的宽度,在就是施工的过程中要保持沉降缝内部的清洁,防止任何杂物掉落;第二,为能够适当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适当的提高砌体的抗剪能力。第三,加强地基检查工作,一旦发现任何不良地基,需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理,然后才能继续施工,以免为将来埋下隐患;第四,若必须要在刚度不同的地基上进行施工,就要事先对其进行精确的计算,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从而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
(三):砌体结构裂缝的处理措施
(1):针对建筑出现裂缝,不能给予对其进行处理,要先观察一段时间,在确认其裂缝已经处于稳定状态之后,再进行裂缝处理。待裂缝基本已经稳定之后,检查其周围有没有空鼓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
(2):若砌体结构的裂缝数量不多,裂缝较细,且裂缝基本不会再继续扩大,可以采用灌浆加固法对其进行处理。而对灌浆加固的强度要事先进行试验,并确定其允许范围。根据以往是实践经验表明。采用灌浆加固法对砌体结构进行处理之后,其强度甚至能超过原有强度。
(3):对于老房子来说,以上的办法已经有些不适用了,如果墙体内部结构已经变得不平整或者有大面积空鼓的情况,要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石膏板等进行重新处理,否则,墙体会经常出现开裂的情况。对待这种情况的砌体结构裂缝,业主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修补处理。
总结语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不仅会影响房屋质量及其使用寿命。还给业主在感官上以及心理上都带来一定的影响,现实中有很多业主以墙体出现裂缝为由,将负责人告上法庭,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屡次发生,有效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刻不容缓。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无法得到完全的根治,也无可避免,想要控制砌体结构产生裂缝,就要从预防上着手,各环节都要落实到位,从根本上控制砌体结构产生裂缝。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李谦,陈娟.浅谈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
[2] 竺立新,丁伟贞,牟连营.浅谈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和防治措施[J].河北水利科技.2001(03)
[3] 韩巧云.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2013(03)
[4] 李文峰,王曙光,苗启松,刘金龙.砌体结构加固及加层隔震模型的非线性数值模拟[J].土木工程学报.2014(S2)
4.砌体结构裂缝浅析论文 篇四
【论文关键词】砌体结构;受力裂缝;非受力裂缝;裂缝控制措施
1简介
砖石材料是房屋建筑中采用较广泛而经济的地方材料,因宁夏当地的地质环境及条件,砌体结构在宁夏的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很多。砖石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火性,材料便宜,方便取得,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等优点。但砌体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缺点,裂缝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砖砌体出现裂缝,轻者影响外形美观和使用功能,损害结构整体性,降低工程寿命,重者使建筑失去使用价值,甚至倒塌。
2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产生砌体结构裂缝的原因很多,如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干缩变形等,或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按裂缝的成因,墙体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墙体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而砌体因收缩、温度、湿度变化、地基沉陷不均匀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又称为变形裂缝。
2.1受力裂缝受力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砌体结构设计中墙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没达到规范所要求的强度,墙体由于外荷载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了墙体自身可承受的极限而开裂。受力裂缝破坏基本上分为受压、受拉、受弯和受剪破坏:
①受拉破坏时裂缝成竖向平行分布。
②受拉破坏时可分为沿齿缝开裂和沿墙面垂直开裂。当砖块的强度等级较高而砂浆的强度较低时,砖体的抗拉强度大于该切向的粘结强度,砌体沿着与砂浆的交接面处处形成齿状裂缝,墙体开裂破坏。反之,砖体的抗拉强度小于交接面处的粘结强度,易形成自上而下贯穿墙体的垂直裂缝,墙体开裂。
③受弯裂缝破坏与受拉相似。
④砌体局部受压是常见的一种受力状态,如基础顶面的墙、柱的支撑处,梁或屋架端部的支撑处。
2.2非受力裂缝非受力裂缝又分为温度裂缝及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等。
2.2.1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对于砖砌体结构,混凝土由于温度改变而引起的变化是砌体的两倍。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2.2.2斜裂缝常见于建筑物顶层两端内外纵墙门窗洞的上下角上,对称产生,呈八字形,向下一层的斜裂缝比顶层裂缝小。这主要是由于屋面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屋面板对墙体顶端产生水平推力,使墙体与屋盖的接触面受剪。而剪力与屋盖挑檐或女儿墙的垂直压力构成了墙体双向应力,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便开裂。沿墙体分布的剪力大致为两端大,中间小,由于端部正应力小,其主拉应力接近于剪应力,使横墙及内外纵墙端部出现八字形裂缝。
2.2.3竖向裂缝常见于门窗间墙上,情况严重的还会延至以下几层,甚至出现贯通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这是因为从屋盖传给墙体的主拉应力,在门窗洞口处约为平均应力的两倍,窗间墙一般比较薄弱,当窗过梁搁置在窗间墙的.两端,搁置处受过梁传来的局部压力较大,过梁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引起窗间墙受拉、受剪的动力较大,易产生垂直竖向裂缝。
2.2.4水平裂缝常发生在顶屋圈梁下的水平砖缝中,有的在建筑四角形成包角裂缝,即会在两端间四周墙上有一圈水平裂缝。当纵墙门窗洞口多时,水平裂缝常发生在门窗洞口上的砖缝中。以上两种裂缝是由于屋盖的热胀冷缩作用,墙体内产生水平轴压力和偏心弯矩,当应力大于砌体的拉力时,在薄弱的水平砖缝中就会产生水平裂缝。
2.3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裂缝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裂缝尚随时间长期变化,裂缝较宽。沉降大处地基会产生局部凹陷,此时其上部荷载只能由砖砌体承担,则砖砌体上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当该应力大于砖砌体的承载能力时会出现裂缝。这类裂缝大多会发生在底层,在顶层大量的竖向裂缝或接近竖向裂缝,在底层多数为斜裂缝。
2.3.1斜裂缝常见于房屋底部,通过门窗口,与地面成45°角,少数有可能向上延伸到二层。这类破坏可近似的按弯曲破坏进行分析,如建筑中部沉降大,而端部沉降小,使建筑物产生正弯矩,结构中下部受拉,端部受剪,墙体由于剪力形成的主拉应力破裂。
2.3.2竖向裂缝常见于底层窗下墙的中部,裂缝上端宽下端细。原因是窗下墙两端在窗间墙上部的集中荷载作用下,使窗下墙的两端受的压力大,地基压缩下降量大,而中部向上弯曲,产生弯曲裂缝。
2.3.3水平裂缝窗间墙上下沿灰缝常出现水平裂缝,沉降大的一端,在窗间墙的下面灰缝中产生水平裂缝,沉降小的一端水平裂缝在窗间墙的上面。究其原因,建筑物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作用时,使窗间墙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当剪应力大于砌体的抗剪强度时产生裂缝。
3裂缝的控制措施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控制裂缝应该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如何预防裂缝的产生。砖砌体由于本身的特点,对于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应力都很敏感,一旦出现了裂缝就无法啮合,当危及到安全时还要采取加固措施,既影响美观又影响使用,有的即使进行了加固也不能恢复其本来面貌,因此对砖砌体的裂缝问题,应着眼于预防,把症害消除在发生之前。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①为增强外纵墙及内纵墙的抗剪及抗拉能力,控制裂缝出现,外纵墙厚度宜采取370mm,内纵墙厚度宜采取240mm,增加墙的厚度后,圈梁和构造柱仍占一砖墙厚,使圈梁和构造柱不暴露在大气中,有利于控制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②在现浇屋盖部分及现浇挑檐,每隔15米左右设后浇缝一道,缝宽600~800mm,缝内混凝土断开,钢筋不断,待主体结构完成需做保温层前,再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并加膨胀剂。砖混结构顶层墙体裂缝早已引起人们关注,实践证明,采取和不采取预防措施截然不同,一般采取措施后不再出现裂缝,而且预防裂缝方法简单,施工方便,增加工程造价不多,效果显著。
4加固处理方法
采取砌体灰缝中嵌筋法:将裂缝墙体灰缝剔除,用空压机吹扫干净灰缝,用结构胶将φ6钢筋嵌入灰缝中,外抹水泥砂浆保护层,可有效抑制墙体裂缝达2倍以上强度。此方法施工简单且有效提高了砖砌体抗裂缝能力。砌体墙外贴钢筋网片,喷射细石混凝土,增加砖砌体整体刚度,抑制裂缝发展,但此方法施工工艺复杂,施工作业面大,施工周期长。综上所述,施工中应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的措施减少温度缝的产生,产生裂缝后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加固补强。
5结语
5.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篇五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砼构件裂缝产生的`原因,从监理角度提出了控制砼构件裂缝产生的技术措施.
作 者:张永春 史慧彬 洪伟 作者单位:张永春(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杭州,310000)
史慧彬,洪伟(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淮安,223200)
6.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篇六
施工阶段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的出现极大部分是由于温度、收缩和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变形引起的。在地下室施工时,因为上部荷载不大,地基下沉的可能性较小,主要还是由于温差和收缩变形引起的。其出现的直接原因有:1)设计方案不完善
2)泵送商品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增加。
3)混凝土的等级日趋提高,水泥的用量相应增加。
4)由于地下室底板较厚及大量采用超静定结构,使结构的约束应力不断增大。
5)施工方法不当。
控制裂缝的措施:
1)合理设计钢筋
钢筋的弹性模量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7~15倍,合理的钢筋配置可以起到减轻混凝土收缩的程度,在相同的配筋率下,应选择细筋密布的办法。
2)合理留设伸缩缝
伸缩缝是为了防止结构因温度效应而设置的一种结构缝。我国现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式结构处于室内或土中条件下的伸缩缝间距为55m,合理设置伸缩缝对大体型结构防止温度裂缝是非常有效的。
3)后浇带
它是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变形缝,是一种特殊的施工缝。设计后浇带的目的是取代结构中永久性的伸缩缝。要求在浇捣后浇带之前,结构混凝土至少30%的收缩已完成。
4)选用相应的水泥
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升,主要取决于水泥用量及水泥的品种。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在符合设计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水泥的用量。地下室外墙施工时,考虑到矿渣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量大25%,因此墙板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好。
5)骨料
目前泵送混凝土的碎石规格一般为5~25mm。根据试验,采用5~40mm石子比采用5~25mm石子,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5kg左右,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水泥用量减少20kg左右,因此尽量选择大粒径粗骨料。
6)砂
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必须控制在2.3以上,含泥量控制在2%以下。因为采用细度模数为2.8比2.3的中砂每立方砼可减少水泥用量约30kg,减少水用量20~25kg,从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温差引起的收缩。泵送砼时,砂率应控制在38%~45%。
7)使用粉煤灰等矿物质外掺料
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为中空结构,主要成分为SiO2、Fe2O3、Al2O3、CaO、MgO,因此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替代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提高抗裂性有着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掺入粉煤灰后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低,掺量应根据水泥的品种、不同的`工程对象、施工工艺,通过试验确定。
8)外加剂
为达到抗裂、防水的目的,在配制砼时,一般需要掺入减水剂、缓凝剂、微膨胀剂等。外加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影响非常大,掺入有效的外加剂可以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收缩防止裂缝.
9)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根据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浇前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夏季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过高,可用冷水作为搅拌用水,也可将粗骨料遮盖,防止日晒以降低温度。
混凝土浇筑以后,混凝土升温而达到的最高温度主要是混凝土入模温度与水化热引起的。故控制浇筑温度可以降低混凝土后期温度和温差.
10)注意混凝土施工的操作程序
除在施工中应切实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外,还应做好:a)、控制好坍落度,混凝土为便于泵送,一般要求有较大的坍落度,一般搅拌站是通过外掺高效减水剂来解决。施工单位在定货时应在合同中提出所需砼的坍落度值。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20±20mm为宜。b)、泌水,商品混凝土在浇振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泌水,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脚接近尽端模板时,可改变混凝土浇捣方向,即从尽端往回,与原料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用软轴泵及时排除。c)商品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捣后要进行处理,一般先初步按设计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在初凝前用滚筒碾压数遍,再进行二次抹面,提高砼表层密度,消除收缩裂缝。
11)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塑料薄膜覆盖或浇水草袋覆盖养护是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防止产生裂缝的一重要环节,目的是控制温差,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早期强度,使温度产生的应力σmax抗拉强度Rf,防止产生贯穿裂缝。另一方面,潮湿的环境可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的干缩裂缝,浇水养护不少于14d。
12)做好测温工作
底板混凝土测温工作是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大小。通过调节措施来控制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和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会产生裂缝的临界温度。
7.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篇七
1 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及类型分析
砌体裂缝是工程上常见的质量事故之一,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 按裂缝的成因, 墙体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 墙体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砌体房屋的裂缝中变形裂缝占80%以上, 其中温度裂缝更为突出。相对于受力裂缝, 变形裂缝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复杂得多。砌体结构裂缝一般是单因素典型裂缝, 而这种裂缝的形态与产生的原因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大致分为温度收缩裂缝、地基沉降差异裂缝及干缩裂缝等几种类型。
1.1 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 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砌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温度裂缝出现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的顶层两端墙体和山墙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山墙上部的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 (块) 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 (包括女儿墙) 等。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 不再继续发展, 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温度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 顶层重往下轻, 阳面重阴面轻。
1.2 干缩裂缝
砌体结构中的混凝土相对于其他结构更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因为在砌体结构当中,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化时, 其中的水分更容易逐渐蒸发, 使毛细孔中形成负压, 随着空气湿度的降低, 负压逐渐增大, 产生收缩力, 当收缩受限制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本身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而产生干缩裂缝。此类裂缝, 无方向性, 裂缝较细为0.1mm~0.3mm.平常我们看到的有些面层空鼓的斜裂缝, 往往也是由于墙体面层空鼓、水泥干缩引起的。阳台栏板与砖砌体接槎处裂缝多由于混凝土二次浇筑引起。施工时未能在构造柱上留出钢筋进行搭接和焊接, 导致钢筋混凝土栏板由于温度变化而使混凝土产生收缩, 形成裂缝。
1.3 沉降裂缝
地基沉降差异是引起砌体结构建筑物裂缝的一个主要的因素。由于地基沉降差异引起的裂缝多为斜裂缝, 此类裂缝一般情况下裂而不鼓, 往往贯通到基础。尤其对于软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 当地基处理不当时, 很容易在底层墙体产生斜向裂缝和窗下墙竖向裂缝。在房屋纵横墙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 将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当结构刚度稍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会导致墙体开裂。另外, 当房屋层数相差较多而没有设置沉降缝时, 容易在交接部位产生竖向裂缝, 这类裂缝常伴有较大的地基不均匀下沉。
1.4 其他裂缝
当然裂缝的产生还与材料、施工、环境及荷载等因素有关。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 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 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 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 如砌体通缝, 灰缝砂浆不饱满, 含水率掌握不当, 脚手眼设置不当, 组砌不当等。
2 砌体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1) 增强相关砌体抗力如提高砂浆强度提高饱满度空斗改实砌, 加筋砌体, 加设构造柱, 在易开裂处设置水平钢筋承受拉力
(2) 现浇混凝土构件砌体结, 要加强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 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包或油布。
(3) 严格按规范规定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沉降缝, 尽量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差, 合理设置伸缩缝, 最大间距不超过50米。
(4) 作好地基处理, 对松软土、湿陷性土及填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避免地基疏密引起不均匀沉降。
(5) 合理施工, 在混凝土制作的过程中各环节严格进行过程控制。改善水泥性能, 合理使用水泥用量, 降低水灰比, 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在170kg/m3以下, 水灰比在0.6以下, 选用良好的粗、细骨料和合适的坍落度。
(6)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问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 出现裂缝后的处理措施
(1) 剔缝埋入钢筋法。在裂缝处每隔5皮砖剔开一道砖缝, 每边长50cm, 深5cm, 各埋入1φ6钢筋, 钢筋端部加直钩, 钩子深入砖墙裂缝中, 用M10水泥砂浆灌缝。注意不要在墙体的两侧剔同一条缝, 且必须在加固好一面、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处理另一面, 防止因扰动而降低砂浆强度。
(2) 在墙体单侧或两侧加钢筋网加固法。先将墙体的抹灰铲去, 刷洗干净, 用U形钢筋按一定的间距钉入砖缝, 以固定钢筋网, 再用水泥砂浆分层抹平。
(3) 嵌缝填补法。将裂缝两侧抹灰凿掉, 并清理干净, 采用M10聚合水泥砂浆, (掺入107胶) , 用工具将砂浆填入缝内, 然后重新抹灰, 经过一段时间后, 会继续开裂, 通常要比原来小许多, 可用白胶泥填补, 最终可以从外观上消除裂缝。
(4) 钢筋混凝土联结法。在裂缝处, 每隔8~10皮砖, 抽砖嵌入预制钢筋混凝土块, 四周要清扫干净, 润水以M10水泥砂浆砌筑, 保证四周密实且按原砖墙砌法及裂缝走向而定, 混凝土标号C15, 内配φ4钢筋, 其他部位以M10水泥砂浆填补密实。
(5) 设置灰缝钢筋,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 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 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6) 加设拉条法。沿裂缝每隔5皮砖钻孔4个, 分别埋入φ10螺栓和φ6S形钢筋拉杆将裂缝两侧螺栓焊接, 然后以M10水泥砂浆将砖洞及裂缝补抹。
(7) 拆砖重砌法。裂缝处拆除50~100cm长砖墙, 用比原设计标号高一级且不低于M5的砂浆重新按原砌体走向进行砌筑, 新老砌体结合密实。处理时要注意拆除一处修补一处并注意安全。
(8)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3 结语
综上分析, 砌体裂缝因温差和砖的材质因素产生的较普遍。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应从设计和施工阶段提早采取措施来加以预防。如果遇到建筑物出现裂缝, 首先要查明并分析裂缝和变形产生的原因, 评估其对结构的危害程度, 确定有效的补强加固措施。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 应迅速采取相应对策, 排除动力源, 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 如变化趋缓、稳定, 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
摘要:砌体裂缝是工程上常见的质量事故之一。我国相关资料统计, 沉降裂缝、温度裂缝以及干缩裂缝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具体构造措的建议
8.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篇八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
砌体结构是由各种砌块和石头通过砂浆铺缝砌筑而成的结构。特点是整体性较差,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或施工等原因,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受温度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作用,比较容易产生裂缝,使房屋的安全使用寿命下降,给用户造成心理困扰和压力。因此,我们通过对砌体结构裂缝和变形的分析,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原因
1.1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
房屋在建设完成之后地基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下沉。当地基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其表现形式大多是底层墙体开裂,严重时可能向上继续延伸。由于地基沉降量较大,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从而使窗间墙水平产生裂缝。但是假如能够一起沉降其实也没问题,就怕发生不均匀沉降,这个时候唯一不同的部位就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的内部出现附加的拉力或剪力。例如,斜裂缝的产生。斜裂缝一般发生在建筑物纵墙的两端,或建筑物的中部以及建筑物的阳角。由于这些附加内力逐渐增大超过一定极限的时候,砌体中的裂缝便不可避免了。
1.2温度变化大产生裂缝
一切物体都是遵循这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众所周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当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会发生变形。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城市,这样就会对砌体产生裂纹。但是这些裂纹一般都是第一年产生以后,以后时间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裂缝的宽度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略微的变化。有时候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以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而内部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由此造成应力变化而出现裂缝。
1.3施工质量不合格产生裂缝
首先,材料不合格。例如,水泥出厂时强度不足,水泥受潮或过期,可能使混凝土强度不足,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将导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其次,施工工艺没有达到要求。例如施工时,模板構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砼开裂;砼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钢筋的是否调直就是现浇板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钢筋未调直就意味着钢筋受力后达不到屈服强度,随着混凝土内部拉应力的增大,应变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应力的增长速度而在板中产生微裂缝。
2.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2.1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监理到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的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合理设置沉降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或将沉降不同的部分隔开一定距离,其间可设置能自由沉降的悬挑结构。要作好地基处理,严格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尤其对松软土、填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处理,避免地基浸水引起不均匀沉降。建筑物的体型力求简单。建筑物体型复杂常常是削弱建筑物整体刚度和加剧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基条件不好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型,实践证明,这样的建筑物,由于整体刚度好,地基受荷载均匀,所以较少发生开裂。合理地布置承重墙体,应尽量将纵墙拉通,尽量做到不转折或少转折。避免在中间或某些部位断开,使它能起到调整不均匀沉降的作用,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与内外纵墙连接,以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进一步调整沿纵向的不均匀沉降。
2.2实现温度裂缝处理
在过长房屋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将伸缩缝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降低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2尽量控制在450kg/m以下;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0以下;改善骨科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少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千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同时,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纹处理。
2.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严格按规范规定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沉降缝,尽量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差,在抗震区适当设置基础梁,合理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不超过50米。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屋盖上宜设置隔热层或者保温层。为了环保起见,而且可以解决了裂缝问题,还不降低抗震能力,屋面保温层都逐渐取代了炉渣保温,对于保温材料的选取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含水率。有的时候对于保温要求比较高的房屋在设置了保温层之后,还要增设架空隔热层。当试用了刚性防水层的时候,还必须设置隔离层、分隔缝、隔热板。还可以在顶板与墙体间设置滑动层,为了保证刚度控制圈梁与顶板之间只可以进行微小的变动即可。对于砌体材料进行含水率检测,从而掌握好使用材料的含水率。混凝土的空心砌块的含水率一般都是控制在5%~8%。其他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质量也要控制好。
3.结束语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应从设计和施工阶段提早采取措施来加以预防。因此,对于砌体结构裂缝应从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不断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曹晓婧.房屋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
[2]墙新.墙体构造设计浅述[J].考试周刊,2011(50).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推荐阅读:
砌体结构施工方案110-15
砖混结构住宅常见裂缝分析及预防措施09-04
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09-06
砌体实训总结09-09
砖砌体抹灰劳务合同07-31
钢结构桥梁质量控制07-28
钢结构工程安全措施08-28
钢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07-16
钢结构焊接施工通病与措施10-05
静安钢结构主体结构评估报告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