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精选6篇)
1.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篇一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华安工业(集团)公司实践“三个代表”的调查
孙启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发展经济,兴企富民,这是摆在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特困企业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华安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安公司)是我国兵器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几年前曾是兵器行业的第一亏损大户,也是远近闻名的“老大难”特困企业。以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许远明同志为核心的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是如何与时俱进的?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门调查。
关键在于世界观建设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对待事物的立场和观点,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追求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感,影响着人们的意志品质和认识能力。世界观的核心是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根本的政治信仰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政治灵魂,我们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世界观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正确判断形势,科学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从中获得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华安公司作为我国兵器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曾经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落伍了,甚至在长达近10年的时间里陷入经济困境中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原领导班子放松了世界观的建设,没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至于在企业向市场转轨的时候因循守旧、思想僵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对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在军品生产锐减的情况下,民品生产跟不上,企业亏损逐年增加,拖欠职工工资越来越多,职工生活越来越困难;面对这些困难,领导班子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企业的不稳定局面束手无策,不能依靠广大干部职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华安公司新的领导班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领导班子的世界观建设。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一班人”头脑。公司党委把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世界观建设的论述作为重点学习内容,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把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克服以往零散学习多,系统学习少;突击学习多,经常学习少;结合实际工作学习多,结合思想实际学习少;学习书本知识多,创造性运用少的“四多四少”现象。通过学习,领导班子成员更加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提高了在复杂形势下承受和抵御
各种风险的能力,树立了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二是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在领导班子内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班长”许远明带头开展自我批评,检查自己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他找班子每个成员谈心,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和长处,严肃指出其不足,征求班子其他成员对自己的意见,使久违了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风气在班子内部又得以恢复。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发展目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方向,把克服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增强班子成员对企业解困的信心。四是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抓好企业的文化形象、产品形象、环境形象建设,以此升华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的思想境界。公司领导班子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企谋略,形成了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的独具特色的企业解困文化。这种文化既以寓意深刻、通俗易懂,又琅琅上口、生动活泼的标语口号形式存在于华安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如“风正民心顺,官清民自安”、“人是华安人,心是华安心,创我华安业,铸我华安魂”、“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产品有名气,企业有生气”、“立业先立志,脱贫先脱愚,发展靠人才,振兴靠科技”,等等;也作为一种有华安特色的企业精神融进了华安人的心坎里,成为鼓舞和激励华安人在新的世纪里再展英姿,重铸辉煌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要务是兴企富民
发展是硬道理。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特困企业来说,发展是企业解困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关键。广大干部职工最关心的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必须把兴企富民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解决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始终坚持不断创新,实现经济新的增长;才能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使广大干部职工富裕起来。
华安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广泛调查研究,既摸清了家底,又了解了市场行情,从而理清了发展思路。他们把“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拓展企业生存空间,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解困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为了实施这一治厂方针,他们首先在班子成员中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中心核心不分心,二心合一争民心,互补互助下决心,志在企业旧变新”的工作机制,既强化了班子的整体功能,又使班子成员树立起了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现代企业管理。他们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龙头,把调整产品结构与调整产业结构、资本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传统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努力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产权代表制度、资产营运制度,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他们还建立了灵敏反映市场变化的经营决策、市场销售、信息反馈、售后服务等系统,并动员公司的一切力量,大力推进产品开发,千方百计增加订货,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空间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振兴企业,改革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华安公司由于地处偏远,多年来经济发展停滞,企业危困,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分到这个地方来,而公司的技术骨干大多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即将退离工作岗位,因而出现人才
断档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领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实施“留住老的、培养小的、招聘外来的、请回下海的”人才战略,遍访行业内知名大学、研究所,千方百计地将流失的人才请回来。同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并从制度上给予保障。1998年,公司首次召开科技大会,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一次性重奖5万元。2000年企业又投入34万元作为科技奖励基金。2001年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总计达100万元以上。有投入就有回报。经过全公司先后120多名同志200多个昼夜的奋战,作为华安公司生命线的“9255”生产线终于恢复了生产。1998年底,公司推出多项科研成果,结束了8年来没有一项科研成果的历史。1999年3大系列6个品种的军品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0年军品科研又实现了跨越式突破。科技人员研制的民爆器材产品,已经取得6项专利,其中铝合金高压气瓶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新产品“飞天奖”。核心是始终保持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实践党的宗旨所要求的。事实证明,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走群众路线,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我们的事业才会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从根本上端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始终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真正了解和理解群众的需要,使我们的工作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我们的决策建立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上。
为此,华安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从一开始,就注重把职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作为第一标准,把职工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一目标,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第一追求。
“听”“讲”结合,加强与职工群众的双向沟通。公司新领导班子刚一组建,就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既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又及时向群众据实讲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出路,从而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真实情况和基层的呼声,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当公司启动生产遇到资金缺口的难题时,职工群众在自己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纷纷慷慨解囊,拿出仅有的一点“救命钱”,借给公司用于启动生产。当前,“心系工厂求发展,情注华安盼振兴”,已成为全公司职工的共同心愿,全公司也形成了气顺心畅,同心同德,合力克服困难,推动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办”“学”结合,既为群众办实事,又虚心向群众学习。他们从困扰企业和职工多年的停水、停电、停供暖、停发工资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入手,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在企业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公司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在5年时间内投入近两亿元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如为在职职工增发工资,为离退休职工增发养老金,为特困职工发放救济款,改善企业子弟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更新医院的医疗设备,改造锅炉和供热管网,修建厂区道路和文化广场等等。通过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调动了职工群众参与企业解困的积极性。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公司领导班子虚心向群众请教,求计问策,从群众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稳定的局面不是靠少数人来维护的,真正稳定的力量是广大职工群众。只有真心实意地关注并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广大职工才会珍惜稳定的局面,自觉维护稳定。
2.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篇二
一、改革评价制度, 激发创新活力
以往的教学评价制度是以教师的实绩论英雄, 即只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而对其中间过程教师的努力付出置之一边, 这极大地影响了其工作的热情。面对职业学校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 存在着许多教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却教育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的现状, 固然有其实施方法的原因, 但如果我们只片面考虑其最终的结果而忽视其在中间的辛勤劳动, 会从很大程度上挫伤其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在对其成长不利的同时, 也会对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与广大教师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为此, 我校积极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把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手段, 从其师德修养、情感态度、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工作实效等指标进行多元的评价, 力求做到科学而公正, 既关注其结果又注重其过程, 由此来带动其工作的热情, 促使其由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由单一发展向多元发展的跨越。如我校有个班级生源较差, 班中全是男生, 学生厌学的很多, 班级管理存在着很大难度, 其年轻的班主任花了很大的精力来进行管理却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们在对其考核的时候考虑到其管理的资历、工作的热情还是给予其积极的评价, 这给这位年轻的老师以很大的触动, 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并通过自己不断地摸索实践, 最终使其班级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其管理经验还在全校班主任论坛上进行交流, 最后还被评为校十佳青年。又如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时, 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存在所教科目相对其他平行班成绩不是很理想的现象, 评价时没有只顾其所教班级的平均分, 而是结合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从其平时的职业道德、教案设计、上课方式、作业布置与批改及辅导学生等情况加以综合评价, 既照顾了其面子又帮助他们找回了自信。这种以人为本、注重教师过程性的评价做法给了我校广大教师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同时每学期我校还对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并在其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给予倾斜, 所有这些都极大激发了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的活力。
二、拓宽学习平台, 夯实创新基础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造力。在新课程的改革中,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不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 而是与学生一同构建的合作者;他也不是一种教书的“匠人”, 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富含创新空间的新课程实施中, 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 还要有广泛的学科外知识, 熟知学生心理, 掌握教育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 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善于改革和创新等。为此我校积极打造教师学习型团队, 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发展等方式来拓宽教师学习的平台, 使广大教师在多元式的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教学的智慧。每学期我校都要邀请专家来给我们的教师进行讲学, 通过介绍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来引领我们教师快速成长。另外我校每月各中心教研组要举行一次教学沙龙活动, 德育处每月都要举行一次班主任论坛, 此外还有各级各类的达标课、评优课、观摩课、说课比赛等, 为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引领广大教师深入思考、讨论, 不断挖掘其创造潜能。为给学生时换时新的活水。我们还积极鼓励教师钻研教材教法, 通过撰写教学反思等来加强对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理解, 促进其不断超越自我, 最终实现其由“工匠型”教师转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所有这些学习平台的构建, 为我校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夯实了基础, 在每年全市课堂展示课上我校教师都会因其创新教学的亮点而获得较高的评价, 在每年的技能比赛中我校学生也会凭着创新的本领获得较好的名次。
三、深化课程改革, 培育创新理念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一线工人。传统的职业教育关注的是对学生的文化知识, 课堂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结果的掌握, 而很少去启发引导学生来进行知识过程的探究, 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去动手实践操作,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我校大力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提出“文化够用, 技能过硬”的教学目标, 并以机电、计算机等省示范专业为龙头积极在全校专业课教学中开展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 尽量减少文化课的比重, 力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找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社会需求的结合点,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做到使学生知识与技能并重。教学时, 我们要求教师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引导,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情感, 积极通过生活教育理论挖掘课程资源, 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进行德育、环保、节约等思想的渗透,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专业实践中去, 以此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 我们要求专业教师积极践行“三性五化六合一”的教学模式, 努力做到知识性、情感性、实践性、方法性的统一, 并把课改实践的过程看作是—个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转化的过程, 通过在教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理念、方式、手段的创新来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注意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生有个性, 老师自己必须首先有个性。正如李镇西先生所说:“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 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老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 无异于缘木求鱼。”教师是行者, 更是思想者, 其教育教学思想有多远, 我们的课改就能走多远。为此, 我校积极注重个性化教师的培养, 擅长理论知识讲授的让他进行理论课教学, 擅长动手操作的让他进行实验课、实训课教学, 擅长科研论文的写作的让他参与到学校教改的课题中去, 擅长与学生沟通的让他担任班主任工作等, 力争做到用其长、避其短, 使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并以此带动学生的创新。我校还将打造专业化、研究型教师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通过启用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名师龙头资源, 创新导师制形式, 凸现他们的“传、帮、带”的作用, 对有个性的年轻教师积极创造条件, 使其个人的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引领他们向骨干教师、名师不断迈进, 由此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如我校通过设立朱劲松、何斌、李兴莲等名师工作室, 积极引领机电、计算机、电工电子等学科领域的教师向名师靠拢, 通过发挥组内集体的优势来加速个人的快速成长, 逐步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为学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五、加强师资培养, 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要创新, 还必须努力实现自身的解放, 去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 为此我校积极加强师资培养, 着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一方面积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报考在职研究生, 鼓励文化课教师报考教育硕士、专业教师报考工程硕士, 通过他们在职进修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校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 让企业师傅来校给专业教师讲授生产经验、与专业教师进行师徒结队, 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工程实践, 来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创新教学的实践能力。此外我校还积极搭建多层次培训平台, 通过派出培养、自我培训等方式, 如每年的“四新”培训、教育技术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来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走来, 面对职业教育新的形势, 我们只有从自身入手, 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师资培养来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以学校的创新体制来促进教师的创新, 以教师的创新来带动学生的创新, 为社会输送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而努力!
摘要:新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因为没有教师的创新难有学生的创新, 要实现行课改下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本文结合学校实际就新课改下职校师资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实践的做法,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篇三
主要观点
□把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使党的思想路线呈现鲜明的时代性。它昭示全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
□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必须弄清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弄清楚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重要论断,不仅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从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对什么是与时俱进、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作出了精辟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于我们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与时俱进是一个以时代特征为基础的动态概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使党的思想路线呈现鲜明的时代性。它昭示全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情况,也都有了很大改变。当今国际国内的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加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只有这样,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只有充分体现时代性,才能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如果看不到这些变化,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党的思想理论就不能发展,党的事业就不能前进,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甚至会被时代淘汰。
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根本在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同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与时代脉搏紧紧相扣,与时代发展息息相通,完整地体现了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内涵和要求,是时代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只要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搞好,就一定能够在解决时代性课题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前进。
全面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既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角度体现了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又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获得了本质的规定性。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与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提出并科
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要求我们研究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规律,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内在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赋予这一思想路线“解放思想”的时代内涵,提出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解放思想,同时强调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根据和目的,从而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到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精神实质上来。江泽民同志从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出发,强调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并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后加上了“与时俱进”。将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与时俱进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世界与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时代,我们只有立于时代的潮头,与时俱进,才能视野更开阔,思想更解放,思想和行动才能更加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与时俱进,把握规律性,是对党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一个总体要求。在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与时俱进,把握规律性,集中起来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指导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解放思想,激发主体的活力,以积极、能动、进取的姿态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体现着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以“求”为中介,从“实事”到“是”,超越事物的现象状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内含着创新的要求。与时俱进则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从以“引进来”为重点的开放战略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转移的交汇点上。面对这样复杂深刻的历史性大转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任务极为紧迫和艰巨。我们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而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充满生机和活力。
与时俱进,富于创造性,是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因循守旧等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相对立的。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持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不顾时间、地点和时代条件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条件下做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终极真理照抄照搬。还有的党员干部,不注重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思想脱离实际,习惯于单凭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诸如此类的现象警示我们,与时俱进,富于创造性,首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转变思想作风,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冲破各种落后的条条框框和旧的思想观念的藩篱,开拓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的新天地。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活动。它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不畏艰险的创新勇气;另一方面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所需的理论功底、知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必须
建立创新的机制,既包括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也包括有利于创新的用人机制。同时,还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真正在全党和全社会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
深刻领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必须弄清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弄清楚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破除前进道路上错误思想和陈腐观念的障碍,最好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反过来,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站在时代的前列,才会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视野,才会有思想的真正解放。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如同解放思想一样,与时俱进也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发展的时代,才能符合变化的实际。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与时俱进从外在表现上看是顺乎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其实质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以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反过来,与时俱进又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目的。与时俱进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方法论,又是一个实践的范畴。人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实事求是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时俱进贯彻到理论创新上将结出实事求是的思想成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则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实践价值。因此,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又是一种互为条件和目的的关系。
4.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篇四
一、在思想观念上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是指,超越组织工作中已经形成的习惯思维定势和一些陈旧观念,建立起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组织工作新理念和新思维。目前我们组织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与新形势发展相脱节的、陈旧的观念,影响着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在干部工作中出现“领导不提人事不去碰、班子勉强凑合不去碰、问题不暴露不去碰”,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上级不推不动、组织不点不整、领导不压不抓、矛盾不大不理”,党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等待自然成熟、忽视组织培养,只讲发挥作用、忽视教育引导,重视组织处置、忽视平时监督”等不良现象。我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思想观念滞后导致的。换句话说,只有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工作上的与时俱进。从我县组织工作的实践来看,也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几年来,我县组织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在干部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领导干部选拔制、任前公示制等“四制”改革;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积极实施“三级联创”、规范化建设;在党员队伍建设中积极探索“党员素质工程”、“党的先进性教育”等,使全县组织工作基本上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住先机,赢得了主动权。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组织部门更要认清形势,与时俱进。我认为,这个“时”,主要是指“时代”,它集中体现在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体现在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时”的内涵,以更高的参照系,更高的水准来要求自己,确立公开操作、公正处事的新观念,确立超前谋划、主动服务的新思维,努力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二、在工作方式上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大局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织工作既要坚持以往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新的实际,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要改变上面怎么说、自己怎么干的思维定势,改变习惯于照本本、凭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改变以行政命令为主和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从满足于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低层次、低水平上跳出来,一切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运用市场、经济、行政等综合办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组织工作上新水平。多年的实践证明,组织工作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体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近年来,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我们采取典型示范的做法,建立了一批村级组织规范化示范点、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社区党建示范点、社团党建示范点、学校党建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去年,我们在全县开展了“百人百万扶百村”活动,这一新做法,既培养了一批后备干部,也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地改变了经济欠发达行政村的面貌。在学教活动中,我们在榆洋镇开展了“末位帮扶制”试点工作,推行了“乡镇干部示范园”制度,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良好效果。这些新做法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些做法能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今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提出的“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要求,我们积极设计新的载体,通过新的工作方式,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在乡镇机关中我们将开展“五查五做”活动,转变乡镇干部的思想作风;在县直机关中将开展“一学二树三创”主题教育,转变机关干部的作风;在组织部门中将开展“创一流业绩,迎接十六大”活动,转变组工干部的作风。总的一条指导思想是,我们要用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水平。
三、在制度建设上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时期组织工作规律,形成一套指导工作健康开展的规章制度。近年来,我们围绕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出台了不少新的举措,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规范性文件,如《平阳县党建工作责任制》、《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制度》、《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若干规定》、《关于选拔任用干部实行任前公示制的暂行规定》等。但就总体而言,我县组织工作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于新形势组织工作的新实践,有的制度还是很早以前制定的,适应性不强;有的制度比较笼统,不够具体,需要增强操作性。因此,在制度建设上的与时俱进仍然是我县组织工作的一个重点。今后,对已有的各项制度,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对实践证明成熟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要力求形成规范性的制度;对与新情况新形势不尽符合的,要逐步解决,重点解决制度不尽完善的问题,使制度具有完整性;解决制度原则化的问题,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解决有章不循的问题,使制度的执行具有严肃性;解决监督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使监督具备有效性;解决制度类别不清的问题,使制度具有层次性。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周密、切实可行的制度,确保组织工作健康开展。
5.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篇五
一、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潮 局党委把掀起学习“三个代表”思想新高潮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做到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学习考核“四落实”。特别是要求各学校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继续教育的系统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讲堂、进网络、进头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老老实实的艰苦创业,踏踏实实的艰苦奋斗。在教育系统教职工中开展“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活动,随时主动查找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的差距,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投身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抓党务群团工作,带动文明创建工作
1、局党委十分注重加强党建工作,认真搞好“三会一课”,坚持党员组织生活,学习党的十六大有关决议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优秀党员的先进模范事迹。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生活会中,党员同志之间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向组织汇报思想,认真履行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各学校严格坚持学习、议事等制度,切实加强各学校党(总)支部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搞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按党员标准积极发展党员,做好党组织关系接转、预备党员转正、党费收缴等工作。
3、进一步加强各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建设,壮大队伍,加强教育,开展好活动,增强团队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认真抓(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好工会工作,工会工作成绩显著。各学校工会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开展好工作,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搞好民主管理,搞好民主监督,支持校长工作,为学校工作排忧解难,配合学校搞好校务公开、政务公开。
三、弘扬精神文明主旋律,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加强
1、教育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认真落实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任务,改进了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注重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着力提高师生的思想素质,始终高扬精神文明主旋律。以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契机,通过征文、演讲等活动,全面落实公民道德20字基本规范,普及率达98%以上。以开展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双有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实践活动,强化诚信观念,并按诚信要求,修订完善规章制度。2005年,在全县中小学学生中开展了“学法用法”法制教育征文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了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坚决制止体罚、侮辱学生。把从严治教、强化管理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始终围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开展工作,抓好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及宗旨、理想信念、师风师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大理州教师“十要十不准”》,以铁的纪律,整顿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师德考核评价,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晋级、晋职、评先、聘用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继续开展和深化“教育服务进万家”活动,广泛开展“四评”、“三比”(即:学生评议教师,家长评议教师,教师之间相互评议,教师评议学校领导;比工作好,比奉献大,比业绩突出。)活动,每年教师节都评出一批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受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师风师德明显改善,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育人环境优级校,文明单位和文明学校创建工作,成效明显。2003年瓦厂中学被州教育局评定为育人环境建设优级学校。截止2004年全县中小学共有省级文明单位1所、省级文明学校2所、州级文明单位5个、州级育人环境优级学校11所、县级文明单位28个。
3、在《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的指导下,针对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学生心理研究,使德育工作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一是从行为规范入手,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二是积极让学(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理解德育;三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提高了学生对健康水平和健全人格的认识,提高了自我调控能力;四是部分有条件的学校以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等方式拓展育人空间。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局领导团结协作,清正廉洁,树立整体形象,形成整体合力,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全体教职工。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要用教育的方针政策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领导才能。校长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我局一直重视对校长的选拔、培养、使用和考核。2002年底,全县50所完小校长全部进行公开招考任用,2003年初,全县11个乡(镇)中心校校长也都进行了考核任命,使一批富有朝气的骨干教师走上了校长岗位。各位校长积极主动,勤勤恳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抓敢管,了解教学,参与教学,指挥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学的内行,为我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鼓励、支持教师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现在全县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7.92%,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6.81%,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7.59%。2004年完成了22名中心校校长和中学校长及63名完小校长的培训,中小学校长实现了100%持证上岗。2003—2004年累计完成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2057人次。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先后培养、培训了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州级骨干教师12人,县教育局正在组织培养、培训县级骨干教师30名,完成145名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基本功考核工作。开辟教师培训新途径,通过教学改革实验、研讨培训、送课下乡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3、顺利完成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县教育系统内部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现在“以县为主”已基本落实,中小学人事管理,教师编制工资管理等已经收归到县。2004年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县教育局制定和下发了人事制度改革的四个配套文件,完成了定岗、定机构、定职责、定内部工资分配、签订聘用合同等各项工作,全县教职员工1112人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定岗后有81人变动岗位,79人提前退休,4人调出,46人进行转岗培训,进一步创(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教师全员聘任,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等机制逐渐形成。通过改革,教师队伍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危机感普遍提高。搞活了教师工资分配,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优化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1、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办法》,抓好日常教学工作,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严格课堂常规,向过程管理要质量。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检查、督促的机制和过硬的措施,确保把教学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我局一直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推动力,树立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新理念。完善教研机构,建立了各乡镇中心学校教研人员管理新机制,通过对全县教师的有效管理,落实教研师训工作,使全县教研师训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成效。广泛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的教研活动,建立教育科研基地、课型研究、课题实验取得成效,学校在教研活动中广泛开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研究。大力倡导自学指导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启发性教学摸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近两年指导全县中小学教师撰写各类教学设计、经验体会、成果论文共320篇,其中,91篇参加全国、省、州学科论文评奖,并获得奖项。
3、积极稳妥推进校务公开,健全和完善了校务公开制度,对政务和财务实行公开。在教职工中评优晋级都做到了公开指标、条件、程序、结果,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在经费的开支使用上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建立完善教代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在涉及学校重大事项和发展大计上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予以执行。
4、切实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一步抓好学校食堂建设。各校都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重视搞好清洁卫生,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到每周两次大扫除,每天一次小扫除,并保持清洁。学校有专人管理、检查清洁卫生,并作好纪录,期末进行评比。
六、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原则,把方便学生上学与扩大学校规模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适度集中办学,扩大复式教学班,节约教育资源,办好寄宿制和半寄宿制学校,确保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完成义务教育。近几年来,我局不断努力通过向上争取,寻求外援等方式积极筹措经费来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按规划安排“危改工程”项目学校11所,共排除D级危房4264m2,危房拆除重建校舍4777m2,州以上补助专款149.2万元,县乡配套63.9万元。2003—2004年新建校舍7929m2,排除危房6312m2,共投入资金473.7万元。争取到上海大屯煤电帮扶等一批项目,县一中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世行贷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完成了龙潭乡、顺濞乡、脉地镇3个乡镇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建设任务;完成16校(32套)中小学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建立。截止2004年全县共有电脑191台,卫星电视收点4个,“明天女教师”培训项目点3个,光盘播放点20个,现代教育技术学校1所。教育局完成“局域网”信息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26万元,实现办公自动化,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按时完成省、州教学仪器、图书专款匹配任务。切实加强了各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求学校认真净化、美化校园,给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抓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抵制低级庸俗、腐朽的文化进入校园,制止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腐败因素污染校园,让健康、进步、高尚的文化和舆论占领校园。
七、推进依法治校,确保稳定安全
1、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局坚持以法治校和以德治教相结合,按照普法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每年集中组织“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平时通过板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我局还多次向学校师生及社会大力宣传普法知识,创造普法舆论环境,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教育管理和教育工作之中。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两部专门法律,要求各校以学习两法为重点,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校还利用广播、黑板报、班级主题会、国旗下讲话等大力宣传两法知识,创设情境,让广大师生接受法制教育,师生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2、保稳定、保平安。教育局节假日都安排值班人员,晚上也有专门的保卫人员,建立了相关制度,我局内部治安状况良好,从未发生盗窃和其他案件。要求各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组织,有专人具体负(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责,责任明确。学校开展的重大事项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遇到突发事情,能及时妥善解决处理并上报。随时掌握师生各种思想动态,不断增强工作的遇见能力。对于教职工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妥善输导的办法,多做工作,化解矛盾,把各种不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被评为文明单位以来,全县师生中无违法犯罪事件,无伤亡事故。
6.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篇六
广播体操是学生每天锻炼身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利用学生课间集体活动的锻炼价值和德育功能, 我校在充分开展广播体操的基础上, 安排了比广播体操运动强度稍微大一点的集中跑操。我校为什么要以“跑”代“操”转变学生集中活动的传统模式呢?缘由如下:
1. 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的需要。现在,
尽管广播体操的动作都在不断改进, 但万变不离其宗。而且, 广播体操的双重功效都呈现严重的下滑趋势。我们在日常组织早操、课间操过程中都能观察到, 现在学生做广播体操流于形式的多, 动作质量差。老师费尽了心, 出尽了力, 但学生做操的质量始终不理想。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的运动快乐比以前少了一些, 依靠广播体操来锻炼身体的效果有些下降了, 并且做广播体操的学生个体行为明显, 学生集体运动的精神与气势不容易展示出来, 不能形成一个学生集体运动的气场。跑操却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弥补广播体操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补偿了传统广播体操存在的一些教育缺失与精神熏陶的盲点。鉴于这种思考, 我校积极尝试在两操形式方面的改革, 学生绝大部分集中运动时间实行以“跑”代“操”的锻炼模式。
2.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现实
的学习负担占据了学生的自由运动时间, 而且年级越高,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例越小。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课时规定, 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 三至六年级和初中, 每周3节体育课, 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年级越高, 体育课的课时就相应减少, 年级越高, 升学压力也越大。现实中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 “不那么重要”的体育课往往就被其他更为“重要”的科目占用, 体育课也就成为了“说起来重要, 忙起来不要”的“副课”了。再加上现在很多学校对学生的自主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张, 学生的锻炼时间也就自然减少。另外, 学生对运动的科学知识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往往出于“好玩”和省力气的心理而对长跑等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敬而远之”, 学生的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习惯、学校体育文化氛围都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客观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 学生的锻炼氛围、锻炼习惯都间接地反映着一所学校的精神, 诠释着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从这个角度思考, 学校必须改革现实中存在的学生锻炼与学生体育的理念误区与实践误区, 创设新的学生锻炼模式, 让学生集中运动强化学校精神的更新与丰富。
3.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需要。学校
家庭与社会的综合压力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使得学生中过早出现了成人才会有的心理负担。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综合压力转化为对学生的学习高要求, 而这些要求大多都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 使学生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 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 形成了程度不同的焦虑、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 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科学告诉我们, 体育运动能缓解压力, 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因为通过参加体育运动, 特别是有氧运动的慢跑, 随着身体的发热、血液循环的加快、血管的扩张, 能使工作和劳动所带来的神经紧张、脑力疲乏、情绪紊乱得到一个积极的调节, 同时在跑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美妙的快感。这种快感不仅会使运动者产生自尊、自信、自豪的心态, 还能消除忧虑、舒畅心境, 而且会使人内心充满欢喜, 享受运动的乐趣;有氧慢跑能使身体产生一种被人们称之为脑腓肽的激素, 这种激素能愉悦神经, 调节心理, 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 把压力和不愉快化解而使之远离于个体, 所以人们也把身体产生的脑腓肽激素称之为“快乐因子”。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是学校在新时期新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这种思考, 我校尝试通过集中学生跑操调节学生心理, 从而构建新时期学校的新精神层面与新的文化内涵。
4. 营造学校文化氛围的需要。通过
学校层面的跑操改革激发学生的激昂斗志, 长此以往可以影响到我们的民族精神与中华儿女的文化素养。结合国家相关研究机构的报告, 结合党和政府各种科学的决策, 在群众锻炼方面, 在学校学生的集中运动方面, 跑操运动是上至国家教育部、下到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产物, 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现实需求。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认为学校教育是国家教育、民族教育的基础, 学校精神教育与学校文化培养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底座, 学样应该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做扎实, 应该放大自己的教育责任。
二、跑操的概念界定
跑操是学校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学生集中运动的形式之一, 是以班级为单位、以方队为形体、每分钟大约150~200米的速度进行的有氧慢跑步活动, 它是充分利用校园内场地资源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活动形式。跑操中, 要求学生统一着装, 喊响班级口号。
三、改革跑操运动的具体实践
我校从2006年起, 把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近七个月的上学时间的早操、课间操改为跑操。其中高三年级除需要参加早跑、课间跑外, 还要参加晚跑即课外活动跑。跑操时, 以年级为单位, 各班排成方阵进行。整齐统一的步伐、此起彼伏的口号、旋律优美的音乐, 形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1. 将跑操改革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意
见中, 为培养学校新精神新文化确立了方向。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 从本学期开始, 学校要打造以“跑操为代表的大型活动仪式化”文化品牌, 打造学生精神培养的新境地。由校长室牵头, 组织政教处、年级组、团委、班主任、体育老师召开跑操专项工作会议, 参与制定活动方案, 策划跑操线路, 亲临现场指导跑操的每一个细节工作。在学校教职工会议和学生会议上, 学校强调, 跑操活动是打造“勇往直前、永不服输、追求梦想、勇创一流”的威中精神、实现“精致威中、活力威中、创新威中”新一轮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与可视化途径。要把跑操纳入学校、班级的日常管理之中, 要把跑操纳入到班级量化考核之中, 要让跑操活动成为展示形象、凝聚人心、提升内涵、完善人格的一个亮点、教育改革与创新之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学校的领导的精神面貌反映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 也反映着这所学校的学生的精神面貌, 反映着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领导如果身先士卒, 积极参与到学校跑操活动中来, 学校的精神面貌必然为之一新。为此, 我校专门成立跑操质量督查评估领导小组, 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任组长, 政教主任、体育教研组长任副组长, 政教处、团委、年级组、体育组、班主任、学生会任组员。督查评估领导小组负责跑操强化训练期间的督查评估验收和日常跑操督查工作。年级组长是本年级跑操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班主任是本班学生训练工作的领导者和责任人, 体育老师是任课班级跑操质量的直接责任人。通过层层落实责任, 确保跑操质量在规定时间内得到突破。
2. 各级部门分工协作, 将培养学校
精神的跑操活动具体到各自的岗位分工中。学校精神的培养与学校文化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 精神与文化的内涵是抽象的精神活动, 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具体到学生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才能由活动转化为教育内涵, 由具体德育实践转变为学生的精神境界。跑操活动是一项大型的全校性活动, 每天都要组织全校学生在有限的校园中集体有序跑操, 工作量较大, 头绪较多, 因此学校要求全员参与, 协同工作, 坚持不懈, 长期推动, 努力把跑操活动做好, 做优, 做长久, 做出实效, 把它当作一项常规学生活动来做, 当作学校常规德育载体来体现与强化。
在“跑操突击强化训练月”的训练活动中, 进行课间跑操时, 各年级的分管校长都亲自到现场督查, 深入一线抓落实。政教处先后召开四次体育教师会议, 组织观看衡水中学等学校跑操的录像, 让体育教师通过对比找出差距, 加强跑操分解动作的研究和训练, 注意对体育委员、领操员等进行有关跑操标兵的动作培训, 以达到跑操活动先进学校的水平。学校多次召开班主任会议, 要求班主任密切配合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和活动课时间搞好跑操的训练, 以保证训练的质量。另外, 学校还成立由班级干部组成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并多次召开会议, 传达学校制定的跑操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 要求及时反馈每天的督查结果。
为了提高跑操活动的质量, 学校对跑操活动采取了多项推进措施。首先是日常测评推动。政教处对跑操活动评分标准进行细化, 规定跑操时, 集队不迅速扣分0.1~0.5分, 有一人说话扣除0.1分, 有一人未戴胸卡扣除0.1分。在指定地点未喊口号, 少一次扣除0.2分, 一次口号不响亮扣除0.2分, 有一人在没有到政教处办理请假手续的前提下未到的扣除0.1分;队列中, 要求学生前后左右的间距要一致, 成密集队形, 有一人未达标准的扣除0.1分, 步伐、摆臂不整齐扣除0.1分等。值周班级学生分段检查, 根据跑操活动评分标准, 对该班跑操认真督查, 真实填写跑操检查表, 每天跑操的分数取平均值为该班当天的跑操分数, 次日及时反馈到学校值日情况公布处, 作为该班每日行为常规量化内容之一和本学期评比先进班级的标准。
其次是荣誉激励推动。为了形成班级之间互相竞争的局面,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跑操突击强化训练月”期间, 督查评估领导小组对各班的跑操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 表扬一批表现突出的班级, 也对一部分不合格的班级提出批评, 并责令限期整改。若认为本班的跑操达到合格的标准, 可由班主任、体育老师提出申请, 经督查小组验收达标后, 学校将授予该班“跑操先进班集体”称号, 并加班级常规管理分5分。在“跑操突击强化训练月”尚未取得此项荣誉的班级, 将扣除班级常规管理分2分, 并限期整改。经过强化训练, 所有班级均能顺利通过验收。在跑操过程中, 从各班所举的红旗就能清楚地看出各个班级的荣誉情况, 既可以表彰先进, 又能激励后进, 使得跑操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深化, 促进日常班级管理的深入开展。
3. 整理与反思阶段性成果, 稳步内化跑操的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
“跑操突击强化训练月”结束后, 我校的跑操已经以崭新的面貌为各级学校所瞩目, 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通过几年的跑操实践, 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的新时期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生敢于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处理逆境的心理品质成熟了许多。学校在整理与反思跑操的阶段性成果后, 又在一个新的高度思考如何让亮点更亮, 如何让跑操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心的精神需要与文化追求, 并找到了解决新一轮提升的有效途径。首先, 学校要求全体师生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把以跑操为代表的大型仪式化活动做精做细, 高标准、严要求、可持续, 在保持上下工夫, 在质量上再提升。其次, 把跑操的管理作为班主任常规管理、常规考核的内容, 把跑操的质量纳入到每周的纪律、卫生量化考核之中, 每周公布跑操优胜班级和跑操加强班级。最后, 每年的5月和12月举行跑操比赛, 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班级进行重新表彰奖励, 并授予“跑操星级班集体”荣誉称号。
四、跑操活动取得的成效
早操、课间跑操本是一件极其平常的活动, 但是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大型集体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 并深入挖掘简单活动所隐藏的教育价值与激励价值。我们认为, 学生的课间运动或以往的广播体操只是一种简单的存在, 没有从另一个高度来研究其潜在的价值。经过多年的精心组织与实践, 经过我校全体教职员工与全体学生的努力, 早操跑操、课间跑操、晚间跑操在我校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体育锻炼与体育活动, 而是成为一项诠释新课程新时期新教育环境下的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的集体励志活动。近几年来, 我校的爱心纸助学活动、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化管理、学生跑操运动已经成为我校的德育的三大亮点, 使我校的德育可视可察, 使德育不再抽象与空洞, 赋予德育崭新的载体与全新的生命活力。其中以学生集中跑操为代表的大型仪式化活动已成为我校德育的一个最大亮点, 吸引了众多学校来校观摩、取经, 我校也已经成为杭州地区乃至浙江省内德育工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1. 通过跑操运动使我校学生的体育
运动成绩显著提高, 学生体能素质明显增强。这是跑操运动所产生的短期的生理方面的效应, 是跑操运动带来的最为直接与直观的成果, 2010年我校学生在杭州市体能测试中, 综合成绩获杭州七县 (市) 第二名;1000米 (男) 、800米 (女) 的测试中, 学生的优秀率占90%, 参加体能测试的学生有60%的同学获得了满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个硬性的指标得到了明显提升, 跑操运动的积极意义有了直接的说服力。现在学生感冒、发烧、头晕等常见病例比往年下降, 学生有了更加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无形之中促进了学校智育的发展。
2. 通过跑操全程的运动与呐喊, 宣
泄了各种情绪, 调整了各种心理, 对学生的心理调节与心理锻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跑操不仅从身体和生理方面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 还可以通过跑操调节学生的情绪运动, 调整学生的心理活动,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是其他说教教育所不能达到的。运动产生了快乐, 运动促进了学生全面的健康。通过跑操过程中呼喊班级口号, 学生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得到发泄, 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特别是高三学生, 学习紧张, 平时锻炼少, 跑操除增强体质外, 还可起到情绪发泄作用, 有利于稳定心理状态, 克服心理焦虑, 这些变化与积极意义在学生的反馈调查中得到证实。
3. 在跑操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双重
健康的基础上, 学校将跑操运动上升到了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的高度, 跑操成为展示学校精神的显性载体与可视化渠道。通过学生的跑操运动, 不仅让学生获得了身体上的健康, 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快乐, 更重要的是通过跑操运动深刻地影响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影响到学生人文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积极的、高尚的, 是崇高的。跑操激发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生活激情, 展示了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对班风、校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学校在早晨、课间等出操期间, 以前存在的那些迟到、早退、讲话、队列不整、动作不到位的现象几乎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队列整齐、精神饱满、动作快捷、口号响亮的震撼场景, 以前那些乱丢、乱抛、乱扔、吃零食、讲脏话、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已经消失, 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奋发向上的风气成了学校的精神面貌的主旋律。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推荐阅读:
浙江精神达到07-06
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真抓实干09-22
浙江大明山的导游词07-13
参考的浙江横店影视城导游词10-02
来自浙江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报告09-01
浙江高考真题06-28
浙江遴选真题07-07
浙江作文范文08-11
浙江特色小镇案例06-17
浙江事业单位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