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调查

2024-06-16

失业率调查(精选8篇)

1.失业率调查 篇一

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大学生就业率数据分析

2017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7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7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20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17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17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1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扩大就业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经济发展。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一季度数据,我国GDP同比增长了6.9%,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从结构上看,一季度服务业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到了GDP比重的56.5%,吸纳就业能力继续增强。从改革的红利来看,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放管服”举措深入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和税收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不断显现。经济和改革发展形势的向好,对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失业率调查 篇二

一、登记失业方法及实施程序

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失业人员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登记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它反映的是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包括在城镇半年以上的农村劳动者)符合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登记条件是在我国法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城镇户籍人员。这样,将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外方人员排除在外。

登记失业办理需要在解除劳动关系60天内,失业人员携带相关资料到户口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窗口办理失业登记手续;也可以登录失业登记网,按照要求上传资料,办理登记手续。根据2000年施行的《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在失业期间,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到户口所在街镇劳动保障窗口报告失业状况,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并根据以往缴费年限享受不超过两年的失业救济金。但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连续6个月未与失业登记机构联系的,失业登记信息将自动注销。找到工作及其他已不再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应及时到登记部门注销。

二、登记失业方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登记失业范围不能包含所有有就业需求的人员

我国实施的登记失业方法的适用人口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城镇户籍人口。对就业状态不稳定、流动性大、常有摩擦性失业的农民工实际作用不大,不能适应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状况,不能将数量巨大的农民工纳入到范围内。

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7 747万人,外出农民工16 884万人,本地农民工10 863万人。农民工由于学历与素质水平低,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现象,调查显示,33.5%的农民工在城市有失业经历,尤其是近几年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农民工失业现象更不能被忽略。

2. 登记失业程序加剧了失业数据的不准确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可按照登记资料给失业人员安排工作,所以失业人员非常积极地去登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原则,失业人员对政府就业公共服务的期望值降低,选择不去登记。同时,很多失业人员碍于面子选择不去登记,严重影响我国失业统计值的真实度。应用调查失业率不管登记与否,只要符合条件就算失业,提高了登记数据的准确性。

3. 登记失业率不能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

失业率是经济的一张“晴雨表”。现在所使用的登记失业率不够准确,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发展情况。

如图1所示,2005年以来的登记失业率基本维持在4.1%左右,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达到最高。从经济增长率变化,可以看出总体呈现波动式的下降趋势,与基本稳定的4.1%左右的登记失业率不相符。即登记失业率不能从宏观上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失业率统计对政府部门判断经济状况的指导意义不大。为了更真实地反映我国失业状况,需要采取调查失业方法,政府部门才能根据更准确的数据,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三、准确的调查失业率能够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

调查失业率是反映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包括在城镇半年以上的农村劳动者)符合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

调查失业人员是指16周岁以上,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并在特定时期内采取措施积极寻找、有心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所有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方法实施的具体流程:第一,国家统计局确定调查范围是全国所有地级城市,采用调查问卷和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频率为月度,调查样本为12万户第二,由统计人员在每月的10—14日走进千家万户,调查登记就业、失业等信息;第三,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汇总,得到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的相关数据,推算出全国的就业和失业数据。

1. 提高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的针对性

第一,运用调查失业率,政府能够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就业结构及失业者的具体信息,包括失业者个体的年龄、学历、技能等。政府要找准帮扶对象,为失业者提供更好的就业规划,进而达到惠民生的实际效果,提高就业公共服务的质量。

第二,调查失业率数据的真实性,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更有意义,提高工作的使命感和积极性,使工作更加高效,提高就业服务指导的水平和效率。

2. 提高用人单位的招聘效率

第一,可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真实的失业者信息。运用登记失业率,一些登记了的失业人员找到工作后,不去相关部门注销信息,而政府部门仍然将信息提供给用人单位,会使用人单位失去对政府部门的信任。而调查失业率的运用,能够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使企业满意。

第二,政府为用人单位提供求职者的完整信息,企业可根据需求在短时间内进行筛选,及时准确地招聘到合适的求职者,减少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

3. 促进失业者就业

第一,准确的失业数据,可使失业者在了解较为真实的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信息的情况下,在求职过程中能够转变观念,调整就业理念。某些求职者会降低自己的期望值,选择能力相当的职位,提高就业率。

第二,在接受培训上,将具有劳动能力、想工作的劳动者都纳入到被统计和帮扶的范围内,接受相关技能培训,使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并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在服务内容上,政府部门根据调查结果调整服务内容,使失业者接受较为全面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上,简化服务流程,减少失业者等待时间。

四、实施调查失业率方法的具体措施

1. 通过宣传,加强公民的参与意识

首先,实现信息公开,在就业部门的网站上建立留言板和调查问卷模块,方便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其次,利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对调查失业方法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册、传单、报纸等形式使调查失业方法进社区、街道、村镇。最后,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等影响范围较大的宣传媒体进行宣传。

2. 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

建立与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使用制度,从信息收集、录入、存储、使用等环节加强监督与指导。加快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政府部门应颁布相应条例规章来规范相关环节。提升信息的准确度,为数据使用奠定基础,召集相关专业人员加强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3. 采取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的调查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应坚持在城镇登记失业统计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健全失业住户抽样调查制度,对城镇采取住户抽样制度,加大抽样比率。因此,可运用手机终端发放问卷,或是打电话询问和调查员面谈询问填表的方法相结合,使样本具有代表性与合理性,以较少的经济投入获得满意的统计结果。

4. 建立就业人员诚信系统

为促进就业者的信用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需要建立政府、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就业公共服务诚信系统。其中政府就业公共服务部门在该系统中起主要作用,政府将失业者以及企业招聘信息及时上传并更新。企业和劳动者可进行信息查询,尤其是针对找到工作、却不注销的劳动者应建立信用公示模块。

摘要:在介绍登记失业方法实施程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调查失业方法对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的作用,联系当前公共就业的服务现状,提出实施调查失业方法的具体做法。由于失业数据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现实的失业实际,因此,该方法可提高政府公共就业的服务质量、企业和失业者的双向选择效率。

关键词:调查失业率,失业者,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栋.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之差异辨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3,(2):42—48.

[2]鲍志伦,赵莉华.布置实施调查失业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J].经济论坛,2010,(12):41—43.

[3]宫春子,秦悦.关于失业统计调查若干问题的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1):27—31.

[4]杨宜勇,顾严.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采用城镇调查失业率为约束性指标[J].中国经贸导刊,2009,(24):24—26.

3.失业率调查 篇三

@北京商报 中国有望推出更有效准确的失业率数据,据媒体报道,为更加准确反映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今年7月起,国家统计局将把月度城镇调查失业率由65个城市扩展至全国,并计划从明年起全面公布与就业有关的系列调查数据。目前,中国所普遍采用的失业率指标是劳动人事部门制作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该失业率指标是指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而城镇调查失业率是指调查周内,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占调查周内城镇调查就业人员与调查周内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一般认为,调查失业率比登记失业率更准确,国际上也通用调查失业率。

专家声音

@金勇进(北京市统计学会副会长) 城镇登记失业率一般是指员工失业了,此前交过失业保险,到街道进行登记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是政府发放补贴的依据,并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的失业情况。领取失业金或进行登记毕竟只是失业人员中的一部分,所以城镇调查登记率一般都比城镇登记失业率高。

@欧成中(民建天津市委主委) 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统计就业动态存在两方面严重缺陷:一是指标覆盖范围不全,不能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失业人员的实际状况;二是与国际通行的就业统计指标不接轨,无法进行同类比较。建议国务院在编制“十三五”规划中,停止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这项统计指标,正式启用城镇调查失业率这项新的统计指标监测公告我国就业情况。

4.失业妇女再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篇四

失业妇女再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妇女再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牵涉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关乎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乎社会稳定的大局,因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全社会正在破解的一道难题。xxx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一直享有“煤铁之城”的美誉。但在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正面临资源优势迅速消失的严峻挑战。由于多年开采,矿山资源枯竭,企业陷入困境,最高峰时全市下岗失业人员高达17.7万人,其中妇女占58%。xxx的下岗失业妇女大部分从国有企业分流,相当一部分人“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单一,许多失业妇女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成为低收入人群。失业妇女,作为社会再就业的弱势群体,更应得到社会的关注。

一、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的现状

(一)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取得的成就

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截止xxx年9月底,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4.4万人,占60%,目前,全市妇女就业人员已达3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45%以上。

1、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就业

(1)定期召开失业妇女就业专场洽谈会。在市中心劳动力市场,把每周五定为以下岗失业妇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场洽谈会,组织用人单位提供适应妇女特点的家政、餐饮、商贸服务等用工岗位。xxx年,共举办下岗失业妇女专场洽谈会37次,有2300名妇女通过专场洽谈会实现了就业再就业。(2)加强对妇女的职业指导。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设立了妇女职业指导室,由专职职业指导员为下岗失业妇女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信心,并积极为她们推荐就业岗位。xxx年,全市共对4700名失业妇女进行了职业指导,2900人实现了就业。(3)是开展了适合失业妇女就业的劳务派遣。通过与金融、网通、邮政以及餐馆、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合作,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安置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截止xxx年9月末,签订协议的用工派遣单位已达84家,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实现稳定就业的下岗失业妇女达1998人。同时,着力打造“心连心”家政服务品牌,积极开展派遣式家政服务。xxx年1--9月,共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196人,评出一星级保姆30人,316名下岗失业妇女在家政服务岗位实现了就业。

2、形成了立体交叉的失业妇女再就业服务网络

xxx市妇联在全市226个社区建立了巾帼社区就业服务指导站,在25个办事处建立了xxx市下岗妇女就业服务指导分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以市下岗妇女再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为龙头的市、县(区)、街、社区四级妇女就业服务网络,并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积极开拓社区就业领域,为失业妇女特别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全市所辖的两县四区及开发区,32个街道、35个乡镇、23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人员,并建立起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在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xxx市已经形成了立体交叉的市、县(区)、街(镇)、社区四级较完善的妇女失业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3、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妇女就业

专门从工商、税务、财政等20多个部门以及大中专院校和创业成功人士中聘请了43位专家,在创业专家咨询室,为下岗失业妇女自主创业提供创业项目评价,开展创业辅导、提供创业问题诊断、制定问题改善方案等智力支持和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建立专家咨询基础台帐,做好跟踪服务记录,实行专家轮流值班,举办专家会诊日,开展上门、集中、电话、面谈等服务。xxx年1——9月,为529名失业妇女开展了创业培训,扶持妇女创业带头人259人成功创业。

4、强化劳务输出促进妇女就业

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积极收集适合妇女就业的岗位,为xxx市妇女走出家门,实现域外就业,开辟了就业新途径。xxx年1——9月,全市共组织劳务输出2万人,妇女劳务输出占49%。

(二)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困难

1、失业妇女再就业渠道狭窄

xxx作为重工业城市,过去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充当吸纳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和主渠道。近年来由于结构调整的影响,国有和集体企业不但无力吸纳新劳动力,还要减员、并轨和转制,向社会排遣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已占半壁江山,但由于经济规模有限,在当地经济不振和居民消费不旺的影响下,吸纳能力也大大降低。由于供求矛盾悬殊,形成一些用人单位在用工上门槛过高和不规范的问题,使技能较低的失业妇女无业可就。失业妇女再就业主要集中在工时长、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工资收入低的手工加工业及家政、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就业渠道相对狭窄,这给失业妇女就业选择和岗位竞争带来一定难度。

2、失业妇女再就业遭遇歧视

妇女就业歧视一直是困扰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非正式组织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首先是性别歧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和使用人才上就有更大的自主权,xxx众多的企业在用人上倾向于男性选择,有的单位干脆就将女性拒之门外,使失业妇女再就业难度加大。当前失业妇女再就业求职中还遭到外貌歧视、年龄歧视等。不少企事业单位对所招聘的女性要求年轻貌美,并有一定文化的女性,在这种市场选择和压力下,年龄大、无技能占多数的失业妇女就业更加困难,市场将这部分妇女挤压到那些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职业中。同时由于失业妇女就业层次的下沉,使失业妇女遭受隐性就业歧视。相当多的失业妇女在劳动时间长,待遇低,没有劳动保险等等非正规就业领域就业,种种对再就业中的失业妇女缺乏关注的做法,助长了企业中的隐性就业歧视。

3、失业妇女再就业遭受劳动权益损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失业妇女再就业的过程中劳动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具体表现在:(1)失业妇女的经济利益受损害。xxx一些用工单位不与招录的失业妇女签劳动合同,在临近试用期满时,以各种理由解雇招工对象,不给或少给工资。同时不断地招工,不断地解雇,以这种方式损害失业妇女的经济利益。有的和雇用的失业妇女签订的合同不公平,基本上没有对失业妇女的合法权益如社会保障等等有着明确的规定,而只是单方面强调了受雇者对企业应当履行的义务。(2)性骚扰及人身伤害问题严重。失业妇女在工作过程中,男性老板对女性雇员在性方面的引诱、威胁和讹诈,因加以拒绝而遭到个人和职业上的刁难现象也日益增多。这些行为侵犯了失业妇女的尊严、污染了劳动环境,导致失业妇女在劳动中情绪低落、工作质量下降。而遭受性骚扰的失业妇女大都难以启齿,因此这种侵权现象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另外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无从落实,劳动保护设施普遍缺乏。

4、失业妇女再就业面临双重角色的冲突

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这就使得我国妇女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及家庭负担。这种现象在失业妇女群体中表现的尤为严重。一般来说,积极寻求再就业岗位的失业妇女,她们的配偶也大多从事着工资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或者同是失业人员,使得这部分失业妇女在承担照顾儿女、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的同时不得不出外工作。她们不仅要在家庭中承担照顾老人、养育子女的责任,而且在社会上还要参加劳动,履行工作上的相关责任。正是由于这种双重负担的存在,使企业不愿雇佣有家庭负担的失业妇女,认为这一就业人群家庭负担沉重,有经常需要请假或旷工的可能性,难以有效及时完成相关工作。失业妇女社会、家庭双重角色的冲突,更增加了再就业的难度。

(三)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xxx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加剧了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困境。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包括各类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共同构成了三支就业大军。在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无疑会加剧包括性别在内的各类排斥与歧视。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招聘成本而不断提高门槛,在录用条件中除了要求专业、学历、语言能力等与生产效率相关的职业性因素外,还提出户籍、年龄与性别等方面的非职业性因素限制,后者无疑具有歧视性质。最终所造成的结果是,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中形成不利于失业妇女的就业环境。

2、失业妇女就业劳动成本高

从市场利益化的角度看劳动力的使用,就会发现女性劳动力的成本高于男性。第一,生育和抚养孩子将要耗费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二,妇女生育福利和“四期”保护,增加企业支出。第三,女性比男性早退休5——10年,一般比男性领退休金的时间长。第四,建立妇女基本的卫生保健设施,增加企业基建开支。基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她们对工作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如不能承受较强的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的工作,更关注人身安全问题等。除非雇主有办法抵消雇佣女工带来的上述负效应,才可能雇佣女工。否则,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面对维护妇女的权利与保护企业的利益之间的矛盾,自然会选择后者。由于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失业妇女在雇佣市场上不得不面对更加严格的筛选,从而在竞争力上失去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3、就业机制发生变化

由计划就业机制向市场就业机制的转变对失业就业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期,在国家强有力的行政干预下,女性的劳动权利和就业数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但是在国有企业以“减员增效”为运作机制的改革声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以下岗、待业、转岗等方式被边缘化,这其中包括大量低文化、少技能的女性。同时,用人权力主体由国家转向企业,一方面是国家行政干预手段弱化,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自主权在增大。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对女性就业的保护功能在逐步削弱,那些文化技能素质较低、年龄较大的女职工率先被企业给淘汰了。许多失业妇女进入非正规部门,成为低收入人群。也就是说,当劳动的性别分工失去了国家的主导力量而进行平衡时,失业妇女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

4、法律和制度不完善

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和缺乏可操作性,给失业妇女就业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一是现有的法律保障已不能适应市场体制劳动关系变化的需求。如当前的法律法规中并无有关反对年龄歧视的条款,也无保护女工免遭性骚扰伤害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两个方面却恰恰是女性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二是缺乏对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惩治条款。如《劳动法》第12条、第13条规定了妇女与男子有平等就业权,但未规定违反法律规定者应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三是政府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不足。当前,在xxx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一些用人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明知故犯地侵害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一些地区管理部门,偏重扶持企业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侵犯失业妇女劳动权益的现象视而不见,甚至对三资企业和利税大户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姑息甚至纵容,损害了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

5、失业妇女个人因素阻碍其再就业

失业妇女的心理因素和文化素质对其再就业影响也很大。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影响,主要是择业观念陈旧、竞争意识不强。有些妇女失业多年,“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再就业要求工作轻松、收入高、离家近,而很少考虑自身条件的不足。在xxx市妇联与市就业局联合举办的多次失业妇女专场用工洽谈会上,一些适合女性但报酬较低的岗位,常常无人问津。同时失业妇女的就业观念一直不如男性积极。在就业选择上,失业妇女往往倾向于稳定,这必然会影响她们去富有成效地参与社会竞争。另一方面是文化素质的影响。失业妇女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是她们就业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受教育较少,缺乏技术专长,首先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受教育少还使她们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时因缺乏再学习能力而遭淘汰。

二、促进xxx市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对策

由上述分析可知,失业妇女再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而xxx失业妇女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有经济的原因,有制度的原因,有文化的原因,也有失业妇女自身的原因。根据xxx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实际情况,为促进失业妇女的再就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失业妇女再就业

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就业弹性,才能为失业女性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解决失业妇女再就业问题的首要前提。要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进一步改善xxx市软硬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和提高引进国内外投资的规模和水平,加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组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放宽限制、鼓励更多民资进入投资领域和经营领域,创造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的增长点,为失业妇女再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吸纳失业妇女再就业最多的产业部门,具有涉及面广、市场广阔、吸纳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势。xxx市失业妇女在第三产业再就业占多数,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层次较低、发展空间较小的行业中。作为扩大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最主要渠道,xxx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政府应加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使越来越多的失业妇女找到适合她们生理特点和心理特质的岗位。在发展战略思想上,应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鼓励全社会力量兴办第三产业,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方式,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应当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如商业、住宅和各种新兴服务业(如信息咨询、金融、社会保险)等;同时要把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与发展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商品流通业、旅游业等更适合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产业。

2、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微观经济单元,其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均表明:中小企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税收。有数据显示,每创办1个小企业,平均可以创造6个工作岗位。虽然xxx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普遍存在着数量偏小、质量不高等问题,发展的意识和环境条件也较差,一系列相关配套设施和制度也亚待完善。当前应当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从失业妇女就业现状出发,在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同时,政府有必要建立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规章,适当放宽市场准入范围和限制标准,简化审批程序,减轻税费负担,完善为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并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政策上予以积极扶持,支持小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城镇集体、乡镇集体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群,争取吸纳更多的失业妇女再就业。

3、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收失业妇女再就业的重要渠道。xxx作业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国有企业吸收就业的压力一直较大,也造成过包袱过重、隐性失业人员过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逐步改变xxx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状况,对各类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积极的放开政策,消除一系列体制障碍,创造良好条件,帮助非公有制经济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以开辟新的失业妇女再就业门路。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促进失业妇女就业、增加失业妇女收入和保持社会稳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积极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引导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非国有企业吸收国企下岗失业人员,支持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并鼓励个体和私营业主帮助和引导更多的失业妇女自谋职业或到民营企业中就业。

(二)加强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法律保障

面对失业妇女在再就业过程中遭遇的不平等及性别歧视等问题,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制措施,以约束各行为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从而保障失业妇女拥有平等、公正的就业环境。

1、健全维护失业妇女劳动权益的相关立法

要尽快建立针对失业妇女“就业机会平等法”,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禁止从职业进入到工作评价、职业安全等就业全过程的性别歧视。xxx市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政策及其他规制措施,并尽快制定这方面的惩罚和补偿制度,确定惩处和补偿细则,规定用人单位在消除就业歧视中的责任和义务。

2、完善失业妇女法律援助机制

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失业妇女正是法律援助与支持的重点。xxx市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失业妇女就业问题法律援助中心,招募热心于失业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志愿者”,为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失业妇女提供全面而及时的法律援助。还要通过成立由法律专家和妇联干部组成的妇女维权志愿团,开展一系列主动维权活动,切实为失业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和社会保护。同时充分发挥“巾帼社区维权站”的作用,经常向失业妇女进行法律常识培训和宣传,增强她们在再就业中自我保护的维权意识。

(三)落实失业妇女就业扶持政策 失去了行政政策的保护,失业妇女在与男性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在传统国有经济占优势地位的xxx体现得更为明显。为此,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应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进一步完善失业妇女就业帮扶机制。针对目前由于市场竞争造成失业妇女就业的边缘化趋势,政府应当及时进行一定的行政干预,对失业妇女就业给予适当的优惠条件,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1、通过政策支持保障失业妇女应享有的权利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它只承认强者而不会自动保护弱者。如果对失业妇女就业不给予适当保护而让其与男性完全竞争,结果只能是失业妇女被排挤出就业市场,失去获得工作的权利。妇联作为妇女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作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组织,在参与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时,要特别体现性别意识,把失业妇女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关爱。如在失业妇女就业创业中降低从业门槛、实行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社保补助、重点帮扶等,为失业妇女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立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监督机制网络

为使失业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招聘、录用,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更加规范,应形成以xxx市政府为主导,其他非政府组织为辅助的监督机制网络。一方面是政府的积极作为。xxx市人大首先要设立专门的性别平等政策评价、监督机构,劳动部门相应的设立“性别平等”监督办公室,劳动力市场设监控窗口处理投诉,使遭遇性别歧视的失业妇女有正常的投诉渠道。要建立由xxx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合作执行的积极的反对就业歧视的行动计划和方案,加强政府的执法力度,对违规的用人单位应严加惩戒。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非政府组织的维权作用,工会和妇女组织有权要求雇主定期汇报本企业录用、报酬福利、职位晋升的性别情况,并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处理。

3、增强政府主体在就业领域的社会性别意识

失业妇女想真正实现平等就业,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重视。xxx市政府首先要加强社会性别意识,要将两性就业机会平等、经济社会发展与妇女发展相协调的理念纳入到各级决策部门,使之在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过程中注意到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社会公共政策的理念,应以人为本,体现社会公正,要有现代的文明的性别意识,使政策在制定、执行的过程中不因性别意识的缺失和性别盲点而产生性别歧视,切实为失业妇女平等参与就业问答题做出政策上的强势保证。

(四)推进失业妇女实现非正规就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铁饭碗”、“终身雇用制”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合同制”、“承包制”、“租赁经营”、“临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尤其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和雇主主张实行“小时工作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业妇女如果只是一味地想在“正式”单位就业,就会使自己失掉许多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许多失业妇女认可并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包括自我就业、家庭就业、阶段性就业、工时就业、家务劳动等。过去寻求稳定、舒适的择业原则,正在被以收入和发展机会为决定因素的择业原则所取代。

1、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开发非正规就业岗位社区中蕴藏着大量的非正规就业岗位。社区服务业具有资本密集度低、劳力密集度大,劳动强度弱,劳动时间富有弹性,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介入性强等特点,是非正规就业的主要形式,可以为失业妇女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xxx市社区就业的潜力十分巨大。社区中可开展的就业岗位非常广泛,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社区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岗位,可以促使部分文化高、素质好的失业妇女通过公开招聘走上社区管理工作岗位。逐步做到社区管理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便民利民服务岗位,主要有托老、托幼、日常维修、清洗、家政服务、钟点工等弹性和阶段性就业岗位。(3)社会后勤保障服务岗位,面向社区内单位服务,开发快餐配送、卫生清洁、房屋维修、办公设备维护、保洁、保安、保绿及进行劳务派送等岗位。(4)社区小企业和家庭手工业就业岗位,可以利用社区内的闲置资产、场地创办投资少、见效快、机制灵活和适应性强的社区家庭手工业,包括个体合伙合作的多元化劳务密集型企业,促进失业妇女社区就业。

2、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开发公益性岗位在整体缺少就业岗位及其它政策措施对增加就业机会作用有限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直接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创造就业机会,可弥补市场就业的不足。在做好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开发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发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可推广适用的岗位,如政策法规宣传、综合卫生监督、文化教育员、体育健身、两牢人员帮教、社区配送、居家养老护理、病残人员看护、公益小饭桌、小学生接送等就业岗位。同时加大在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要件的审核力度,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和实地检查,要实行劳动、财政、审计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检查。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核对、调整,随时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变化,及时调整、更新数据库,从而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动态管理,促进公益性岗位的有效使用。

3、加强对失业妇女从事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护失业妇女更多地从事非正规就业和传统服务业,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失业妇女就业层次偏低,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劳动权益容易受到损害。此外,在经济萧条时,妇女往往成为首选淘汰者。因而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在努力扩大失业妇女就业领域、开拓失业妇女再就业渠道的同时,重视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妇女利益和失业妇女的职业发展问题,努力完善对非正规就业失业妇女的社会保护。在法律和政策上确立非正规就业的地位,保证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失业妇女享有社会保障。探索适合非正规就业形式的“一揽子”简单社保品种,探索对非正规就业妇女实行以劳动时间为依据的社会保障管理和缴纳保费制度。制定合理的保护性税收政策,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对非正规就业失业妇女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筹建社区工会和妇女组织,提高非正规就业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五)鼓励失业妇女自主创业失业妇女的成功创业不仅能为自己获得工作,还能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我们应该要看到在目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失业妇女的自主创业无疑会给紧张的就业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缓解,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因而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失业妇女自主创业。

1、加大对失业妇女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失业妇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各关部门要积各关部门要积极为有创业愿望的失业妇女创业提供资金服务。2009年底,辽宁省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省妇联联合下发了《转发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辽财债〔2009〕1000号,以下简称《通知》)。今后,辽宁省从事微利创业项目的城乡妇女可根据项目发展需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中央财政全额贴息。辽宁省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后,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城乡妇女,个人贷款额度可由原来的5万提升至8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人均贷款额度可提高至10万元。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xxx市小额担保贷款的业务流程,为失业妇女创业铺路搭桥。

2、构筑多层次的失业妇女创业服务网络 各级妇联及政府就业部门要紧密配合,构筑多层次的失业妇女创业服务网络,为失业妇女创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发挥以xxx市下岗妇女再就业指导中心为龙头的四级失业妇女再就业服务网络的作用,对有创业愿望的失业妇女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开展创业和开业指导、企业管理、项目咨询等内容的创业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在各劳动力市场组建的妇女创业指导室的作用,专门为失业妇女进行“一对一”职业指导和自主创业指导,提供政策信息咨询、职业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扶持失业创业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就业困难妇女实现就业。络和开展扶持活动,支持失业妇女创业。

(六)提高失业妇女综合素质,增强再就业能力目前失业妇女的综合素质不高是其就业难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劳动者,她们更容易受到下岗和失业的冲击。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最大障碍是妇女就业技能差,就业观念落后。失业妇女要想实现再就业,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再就业的竞争能力,才能为自己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1、转变择业观念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失业妇女转变就业观念。针对失业妇女思想陈旧,观念滞后,就业要求过高的实际,加强就业形势教育、转变观念教育、帮助失业妇女认清就业形势,增强竞争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再就业,同时,通过层层举行“巾帼创新业”事迹报告会、宣传表彰巾帼创业和再就业典型等方式,引导失业妇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失业妇女不再留恋“铁饭碗”、“大锅饭”,要认识到进入私营企业、个体企业打工,自主创业、自谋出路、临时工、季节工、计时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都是实现就业的渠道,只要愿意“低就”,失业妇女再就业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5.失业率调查 篇五

不少“80后”、“90后”的青年人,都期待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其中不少正是来自家长的影响。同样,在父母的溺爱下,一些年轻人逃避社会、逃避工作。

是什么让上海目前约有8万青年人登记失业?是什么让高学历青年人相继失业?早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部分青年人自身条件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眼高手低、对工作要求高等自身原因,父母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小觑。比如,有的父母只愿孩子从事稳定的工作,有的父母因家境良好纵容孩子失业;而用人单位普遍喜爱的劳务派遣制,已经影响了一部分青年人的择业,亟须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上海青年人失业现状

2011年底,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人约80000人,约占登记失业总数的30%。失业青年群体的主要特点是高学历化、失业周期加长,登记失业青年中约有20000人失业1年以上。

青年人失业三大原因

个人原因:一部分青年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一部分青年心态失衡,主要表现在浮躁、更愿进相对稳定的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等。

家庭原因:不少家庭家境尚可,不需子女负担家庭责任,父母非常希望孩子找个稳定的工作。

社会原因:不少用人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机制,让青年人感觉“不公平”、“没希望”。

上海本地人,毕业于申城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今年只有25岁,集这些优秀条件于一身,小沈毕业后两年多,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现在,小沈对未来有着明确的要求——除了考研或是考公务员,似乎没有别的出路。但在屡屡考试受挫后,她成为上海约8万名登记失业青年中的一员。在有关统计中,她还被划为两类失业人群——高学历失业青年、长期失业青年。

日前,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应鸿庆在上海扶持失业青年就业“启航”计划的启动仪式上就曾表示,目前,上海失业青年职场心理群体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有两个,即高学历化、失业周期加长。

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年来,上海城镇登记失业青年人数及占比逐年上升。2011年底,约有8万名35岁以下青年人登记失业,约占城镇登记失业总人数的30%,其中,又有约2万人是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青年。

有关部门人员称,目前统计的失业人数,仅为主动在政府部门登记的人数,实际上,散布在社区中隐性失业的宅男宅女的数量还不止这些。

是什么让这8万名青年失业?又是什么让高学历失业青年、长期失业青年不断涌现?稳定工作的强大吸引力

在失业两年多的时间里,小沈也曾经不断求职,也曾抱着只要是行政类低级文职都愿意做的想法,但她从没成功过。像身边的许多同龄人一样,她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份足够稳定的工作。

春暖花香,在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已经30岁的赵静由父亲陪同前来求职,她中专毕业已有10多年,却几乎从没正式工作过,是一名长期失业青年。因为家境还不错,父母常常劝她:“家里有几套房子收租,不需要你的工资。”父母长期的思想灌输,让赵静习惯了不工作,直到最近,她的父亲才开始着急,“希望女儿能有一份简单的工作,至少将来有退休金。”

和赵静一样,30岁的王凯也因为父母“找稳定工作”的要求,失业已有一年多。王凯通过进修取得计算机本科学历,如今每天在家中捣鼓电脑。

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青年就业“启航”导师武亭曾建议王凯,IT知识更新很快,鉴于他失业时间比较长,直接应聘大型企业有困难,可以先去中小企业积累工作经验。这一建议尽管得到王凯的认同,却遇到其母亲的坚决反对:“孩子最好是进国企,那种一进去就能干到退休不用担心的企业。”

在武亭看来,不少“80后”、“90后”的青年人,都期待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其中不

少正是来自家长的影响。一方面是不少家庭的经济条件尚可,不需要子女来负担家庭;另一方面是很多中年人曾经经历过下岗、失业的大潮,不愿在子女身上再发生这样的情况,因此往往非常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个稳定的“铁饭碗”。

家长对当代青年人就业的影响有多大?在市人保局对失业青年的调查中,约12.8%失业青年坦承“家长对自己的就业几乎完全包办或干预较多”,另有约17.4%的失业青年称“(家长)会给出自己就业的意见建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失业率调查 篇六

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公司近日发布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和专科生”“专科毕业生创业所占比例最高”。

报告对全国1300多所高校、9.8万多名2014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94.90%),其次是本科生(91.53%),专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低(90.93%),但2014届大学各学历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整体就业率均高于90%,就业率与学历呈现正相关。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和工作内容的满意度更高,也更看好未来职业发展前景。

7.失业率影响美国经济整体恢复 篇七

经济学家之所以对就业问题意见不一,因为他们对影响就业的因素持有不同的看法。这些因素包括美国经济潜在的健康问题、欧洲金融危机影响、华盛顿的财政政策以及劳动力参与率的波动。

经济学家史密斯认为2012年平均失业率为7.8%,2013年为6.4%。后一个数字接近于充分就业,估计在5%~6%,这是在工资膨胀加剧之前失业率的最低值。史密斯预测,2012年经济增长率为3.9%,2013年为4.5%,史密斯表示,企业即将在投资和雇佣方面花费大力气,因为“如果企业想保持竞争力,必须有最新、最好的设备和最好、最聪明的人员。”

夏洛特市富国银行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西尔维娅却并不那么乐观。他预测2012年失业率为9.2%,2013年的失业率为9%。对于欧洲可能带来的影响,西尔维娅比史密斯更担心,主要是通过这两个地区相互交织的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虽然他支持华盛顿更加清廉的财政制度,但他担心削减赤字的短期影响将是抑制需求,从而影响增长。西尔维娅说,对工人们来说,更为糟糕的是,公司扩大产值而不依靠增加雇佣工人。他说,“我们正在增加更多的资本,其作用超过增加劳动力,而且我们在改变我们所生产的东西。这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是一个挑战。”

最有可能的是,失业率将降至史密斯的看涨预测和西尔维娅的看跌预测之间。失业率大幅下降并不总是好消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下降。失业率的计算,是通过将所有向政府调查员报告找不到工作的所有人员数相加,然后以劳动力中的所有人数——即那些已经被雇佣或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相除。因此,如果人们放弃寻找工作,他们不再算作失业,失业率就会表现出下降趋势。2011年11月份在失业率改善中约2/3来自退出劳动力,因而退出了失业的计算,只有1/3是因为实际创造的就业机会。

“降低失业率如此困难的原因是,新人不断进入劳动力队伍,而已经工作人员的生产率不断提高,减少了雇佣新员工的需要。为了降低失业率,经济增长速度应足够快,以克服三重挑战,即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经营状况改善和雇佣前景好转时工人重新回到劳动力队伍中所带来的挑战,”科罗拉多州行动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英格伦说道。

8.失业率下降,美国经济独秀? 篇八

根据美国劳工部2011年12月22日公布的数据,在此之前,美国领取失业救济的人连续第3周下降,降至36.4万人,这是2008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2011年11月新增了12万个工作岗位,总失业人数降至1330万人,失业率从9%大幅回落至8.6%!于是,关于美国是否已经复苏甚至在全球一枝独秀的说法再度引起争议。

那么该如何看待美国的失业率统计数字?美国的经济又是否一枝独秀呢?这至少要明了失业率数据U-3/U-6(两种不同的失业率计算口径)、GDP甚至企业投资数据之间的关系。

U-3和U-6

为什么美国当月就业人口只增加了12万,但失业率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呢?美国的总就业人口大约为1.3亿,每下降0.1个百分点大约需要13万新增人口就业。也就是说,如果只增加12万人就业的话,总体的失业率只会下降约0.1%。

这主要可以归因于美国对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失业率的统计以“失业者”为基础,必须是在过去四周里一直在积极找工作,并在相关部门登记,才能被记录在案。如果一些人因为心灰意冷而放弃找工作或者退休了,那么,他们不再被视为“失业”,而是放弃就业。失业率计算的分子,是这样抽样调查出来的。10月美国失业人数减少了59.4万,这其中可能有部分确实重新就业,还有一部分也许是退休或者放弃找工作。这种失业率计算方法是一种“窄口径”计算方法,被称为U-3,是美国6种失业计算口径之一。美国还有一种也经常被使用到的“宽口径”计算方法叫U-6,即把兼职者、临时工也计算在部分失业人群中。按照U-6,美国11月的失业率为15.6%——上个月为16.2%。与去年同期相比,情况还是在显著好转。2010年11月美国U-3口径失业率为9.8%; U-6口径失业率高达17.0%,接近上世纪的大萧条时期。

所以,结合U-3和U-6的数据来分析,美国就业市场,既不像一些人说得那么好,也不像一些人说得那么糟,真实的总就业人口在稳定增加,但是也并没有显著降低实质的“非就业”人数。

奥肯定律

那么,美国的经济是否在好转呢?我们还是要回到“万能又万恶”的GDP上,从GDP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一些有益的信息。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经验发现了规律:美国的GDP每增长3%,失业率将下降约1个百分点。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规律呢?因为,GDP就是劳动力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所产生的增加值。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技术进步对增加值的影响比较小,因此,GDP的增长主要体现在劳动生产率增长上,每年大约1%左右,而新增的劳动力会促进经济增长2%左右。在新增的劳动力中,一部分来自于美国的外来移民、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劳动力增加,一部分则来自于失业率的下降,即适龄人口的再就业。

正因如此,美国的GDP大约需要增长2%以上,才能降低失业率。这与中国的“保八”道理是一样的。

让我们看看美国的GDP增长情况。根据美国商务部2011年12月23日发布的数据,2011年第三季度美国GDP环比增幅按年率计算增长1.8%,低于上个月首次修订后的2%,但高于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增幅,这样一个数字大体上可以保证美国的失业率不会提升。

从就业率和GDP的关系来说,美国的经济确实可能正在趋向于停止下滑,但是,要想进一步降低失业率,也很可能需要GDP进一步加速增长。根据多家机构预测,美国2012年的经济增速大约在2%~3%之间,所以,缓慢爬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前提是欧债危机没有进一步恶化,也没有其他重大意外。

谁在复苏

人们一直担心美国是“无就业复苏”,目前看起来这种风险没有完全排除,但也未必非常大,另一些数据可能揭示出美国就业市场背后的更多问题。

一方面,美国的消费市场并没有显著增长。2011年第三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仅增长1.7%,增幅高于第二季度的0.7%,小于11月首次修订后的2.3%,这说明,占据美国GDP总量2/3的消费数据依然困顿。

另一方面,纽约的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公布,美国11月领先经济指标上涨超过了预期,这是连续第7个月上升,相应的标准普尔企业利润增幅仍然在双位数,第三季度美国民间设备投资增幅为15.7%,大型企业的现金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这说明,企业这部分其实早就开始了复苏历程。复苏慢的是普通消费者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99%”的人的消费能力,这是一种结构性矛盾。

上一篇:秋天的颜色小学生作文350字下一篇:2020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总结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