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意识论文(精选8篇)
1.文体意识论文 篇一
基于文体意识
发展语用能力
【摘 要】当语用成为教学的关注焦点时,就要警惕缺少思维含量的语言运用。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富有思维含量的语用能力,需要用一定的文体意识找寻文中隐藏着的语言规律。用文体意识观照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应对文体语境中的不同表达及不同年段中的同类文体加以关注,让学生的语用能力朝着更为本真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语用能力 文体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缺少思维含量的语言运用,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追求片面的语用,将“语用”仅理解为书面语言的操练,没有“理解”参与的语言“运用”,不是完整的思维过程。又如,脱离语境的语用,忽视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舍弃语境来理解和运用语言,也是不可取的。再如,学生在照样子写句子时,只把原句中的个别词进行机械的无意义替换,并没有激活其生活经验,更没有将感知认识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进行运用表达。
那么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有思维含量的语用能力呢?
一、寻语用规律亟需文体意识
利用语言规律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用思维,提高语用能力,是语用教学的真正目标。作者特定的思维结构、语言形式、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等,会以不同的文体呈现,相同的文体有相同的内在规律,请看几种文体的比较:
可见,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描写方法、结构特征等有着显著差别,不同的文本隐藏着不同的语言规律,这规律就是学生习得语言运用的基础,基于文体意识,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有吸收才有表达,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思维参与到由理解到运用的过程中,从而拥有言语智慧呢?笔者在实践中推导出这样的模式:
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直面文本,对文本提供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释,然后关注语义内部的规律或特定语境下的得体表达,引导学生认识特殊表达与特定文体之间的关系,最后才能实现语言运用。要把握好这关键的中间环节,就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在文本中挖掘出语义内部的规律,分析特定场景下的得体表达,最终让学生产生有效的再表达,将言语智慧投向语言运用实践。
二、用文体意识关照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不同文体的具体功能、目标及阅读方式加以关注,基于文体意识,就能更好地发展语用思维,培养语用能力。
(一)关注文体语境中的不同表达
在语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增加思维含量,就得关注文本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重点挖掘文本在不同文体语境下的独特“意蕴”。
1.描写方法――据文体语境区分
一个词用得好不好,一种表达方式妙不妙,单独考虑意义不大,要将其置于特定的文体语境中,其巧妙之处方能显现。以环境描写为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五年级下册《白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六年级下册《各县特色的民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
上述三例同属环境描写,《穷人》是小说,其目的是为了烘托桑娜忐忑的内心世界;《白杨》是散文,其目的是为了反衬白杨的可贵品质;《各具特色的民居》是说明文,这里的环境描写就是为了交代清楚客家民居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学生如果能结合文体的具体语境来领悟其要义,就知道自己运用时也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实践。
2.表现形式――与文体语境相合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诗歌以“意象”组合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寓言常把简单的道理隐藏在简短的故事中;散文通过情境来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说明文也是小学教材中一类典型的文体,准确严谨是它突出的表现形式。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月球之谜》在阐述不解之谜时,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进而论述其神秘之处。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独有的表现形式进行语言迁移,让学生在交流收集的资料时模仿文本,先介绍月球的奇怪现象,然后根据独特现象进行提问,最后利用资料进行论述。这样的语用教学既利用了说明文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与文体语境相融合,让学生的语言运用做到文“适境”,言“得体”。
3.结构特征――随文体语境而变
不同文体的结构是文本语境的载体,如《桂林山水》是总分结构,《颐和园》按游览路线展开。我们的语用教学,要抓住文体的结构特征进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一篇脉络清楚的游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找过渡段,先画出作者游览的线路图,再学导游根据线路图介绍行程的主要途经地及景点安排,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语用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这样的文体结构后,能改变自己写游览文章时最常用的“先到哪里,然后到哪里,再到哪里”的形式,将合适的结构形式在同类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关注不同学段中的同类文体
各类文体分学段反复呈现,教师要明确各学段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体现这类文体的教学价值。以童话为例,不同的学段,语用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应是不同的。
1.第一学段:激发阅读兴趣
第一学段的童话,情节有趣,易于认知,目的在于让学生喜爱阅读童话,在兴趣中感知童话的美好。我们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教师可这样设计。
(教师播放课文静音动画)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想请小朋友们做做配音演员,可要看仔细了!
学生根据插图试着给画面配音,创造性地加上动作表演讲述。
在这里教师利用给动画配音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也培养了听说读多方面的语用能力。还可采用角色扮演、交际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童话世界。
2.第二学段:体会语言特点
第二学段童话的学习要求集中明确:“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这就要求更多地去关注童话的语言特点。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时,可这样设计。
师:大家品读了一个个奇妙的画面,探寻到了花园变化的原因,接下来,又将发生什么呢?请发挥你的奇思妙想,续编奇妙的故事吧!
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续编童话,以巩固对童话奇妙语言特点的体会和运用,引导他们进入对童话的理性把握阶段。当然,还可以借助围绕童话开展的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对童话这种文体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
3.第三学段:领悟主题表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第三学段极少数同类文体的经典代表,我们更要利用好它进行教学,如结构上的多次反复、对于人物命运的关注等,教学时可这样设计。
师:对比课文的前、后两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了残酷的现实生活与小女孩的美好梦想是完全相对的。
师总结:弱小与强大,黑暗与光明,痛苦与欢乐,就在这样的阅读对比中,我们发现了文章的结构。我想,你的思考一定没有停止,还会产生追问。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继续就主题结构进行提问。
上述教学涉及体会童话的结构特点,关注主题表达的深刻性,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思维的矛盾,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就是童话类文本学习更进一步的要求,达到了抓住本质的高度。
我们要基于文体意识,因文而异地选择语用资源,发展语用思维,让学生的语用能力朝着更为本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臧松刚,阎宗学.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审视与重构[J].小学语文教学,2013(8).[3]熊生贵.语文教师需补一课:语用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3(1).(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 314400)
2.文体意识论文 篇二
关键词:文体,文体意识,语文阅读教学
文体意识是人们在文章写作和阅读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 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文体意识不仅是写作教学中应关注的, 而且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失的思考。它是读懂和理解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 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关系到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恰当、准确, 以及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高低。
一、强化文体意识是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其实, 不管是“教教材”, 还是“用教材教”, 都必须关注教材本身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材仍是主要的依据。而长期以来, 语文教材大多是“文体结构”, 即以文体作为单元编排的体例, 不论是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
拿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来说, 必修课程有“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以文体划分为若干个单元。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 是根据不同的文体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的, 即诗歌与散文 (系列1) 、小说与戏剧 (系列2) 、新闻与传记 (系列3) 、语言文字应用 (系列4) 和文化论著研读 (系列5) 。由此可以看出, 文体意识的培养和运用, 是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在语文新课标中, 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要求, 但处处涉及文体意识培养和运用的内容可以说缺少文体意识和对文体意识的培养, 就没有真正落实新课标语文教学。
因此, 根据教材以文体作为依据对课文进行单元划分的具体情况, 以及文体在理解、体验、感悟课文中的特殊意义, 真正理解和落实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和运用文体意识, 这是真正读懂和理解语文教材的基本的、原则性要求。
二、文体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体归属, 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不同特点, 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语文教师除了关注学情外, 更要顾及文体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这就是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它需要教师对文体有一定的了解, 并能够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逐渐帮助学生习得一种文体阅读的思维和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 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 ,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比如, 阅读论述类文本,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 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
根据不同的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着力点, 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 是语文教师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以诗歌教学为例。诗歌是情感的艺术, 也是语言的艺术由于表达形式的限制, 诗歌中情感的抒发更需要语言的提炼和纯化, 而且常常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法。因此,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具有很强的模糊性, 是虚化而空灵的, 表现出来的往往只是一个个的意义支点, 其中蕴涵丰富而复杂的心理积淀和思想情感, 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诗歌教学应以这些特征为着眼点, 只有抓住意象和意境, 突出诗歌情感这一主线, 才能品出诗的感觉和味道。如教学《再别康桥时, 意象的把握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在分析意象时, 要着眼于这些意象与作者的情感的关系。抓住诗人的情感, 才是教学的核心, 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诗人为什么不是与人或校园告别? 诗人眼中的康桥是怎样的? 意象的选择突出了什么特点? 与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何关系? 在思考时, 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 联系诗人的生活与情感经历, 并借助个人的生活体验, 从而把握诗人的“情”。这样学生不难体会到, 诗人表面上是与云彩、金柳等自然景物告别, 实际上是在与自己的“梦”告别, 与自己的回忆告别。之所以选择宁静与沉默, 是因为诗人内心的隐秘无法向人诉说。于是他“轻轻的来”, “悄悄的走”其中的爱恋、缠绵、沉醉、洒脱、沉重等, 需要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加以补充与还原。这种通过诗性语言走入诗人心灵深处的教学, 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
相对诗歌, 散文的情感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沉淀后的心境是内在情感的自然流淌。在所有文体中, 散文是最自由、最灵活的一种抒情方式, 而且写的是真人真事, 真实地体现作者的人格和性情, 这种真实感、独特性与个性美, 以及蕴涵其中的人文底蕴, 是散文的最大魅力, 也是散文教学的着眼点。同样是散文, 类型不同, 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如果是一篇说理的散文, 文本解读就应该从“说什么‘理’, 如何‘说理’”展开。
小说、戏剧作为不同的文学样式, 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的文体特征, 这决定了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设计思路。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文体意识, 加强对不同类型文体的个性研究, 才不致使文体的特性淹没于共性之中。
三、文体是阅读理解的规范
文体是写作的形式规范。对作者来说, 写作的过程就是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 恰当地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 (具体包含体裁的特征、功能、作法、要求等) , 建构自己的作品, 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的过程。尽管不同作者的写作或艺术风格有其独特性, 但都以某种文体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 都必须遵循某一文体的基本框架和规格。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也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规范对读者而言, 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 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 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 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的过程。
可见, 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文体模式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信息得以畅通传递的桥梁和保证。英国的卡勒在《结构主义诗学中曾说, 文体概念提供了“指导读者同文本遭遇时的标准或期望”, 把读者的阅读“纳入规划”, 给它以可知形式, 赋予它以语境和框架, 减少复杂性, 使读者严格按照文本原意“阅读”。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教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时应用一定的方法, 形成一定的能力。钱理群先生说过, 要读懂并讲清一篇文章, 关键在要弄清其文体。在阅读教学中, 文体意识是不可或缺的, 要教会学生用适合文体特征的思维阅读。
阅读思维换言之就是文体思维, 阅读技法受制于文章体式。同样一个题材, 用不同的文体加以表现, 行文思路会有所不同, 它的意义和内涵也会发生变化。可见, 文体不同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不同, 更体现了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表达需要因此, 在阅读时必须根据文体特征去把握文章思路, 从而理解文本内容,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章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
是否具有文体意识, 对文本解读是有很大影响的。有人说, 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 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 而采用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 如果不顾文体特点, 千篇一律地使用模式化教学方式, 则在抹杀文本的文体特点的同时, 也会使对文本的理解概念化、表面化, 甚至造成对文本的误读。
“教是为了不需教”,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 必须授予学生阅读方法, 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 让学生明白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 摄其精华;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因为阅读也是习惯方面的事, 仅仅心知其故, 而习惯没有养成, 阅读能力就难以体现。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师必须充分地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 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 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 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 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向东.找回失落的文体个性[J].语文建设, 2008 (01) .
[2]杨永良.谈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 (09) .
[3]钱理群.说什么“理”, 如何“说理”[J].语文建设, 2009 (04) .
3.规范文体增强材料意识 篇三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感觉到作文文体规范和考生材料意识的重要性。下面结合考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从文体规范和材料意识两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非叙非议,文章体裁失范
近几年高考作文的要求是“文体自定”,这说明对文体还是有要求的,只不过不限定某一种。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有“符合文体要求”这一项,在“评分说明”中又具体解释了这个标准是“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可见,对目前高考作文中的“文体自定”应作这样的理解:一道题目没有规定写作文体,而是提供给考生多种选择的机会,便于考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自由发挥,展现自己写作的最高水平。
如果对“文体自定”理解出现偏颇,就会信马由缰,缺少约束,导致文章“四不像”。因此,我们在构思时,一定要做到“写什么是什么”,至少能“写什么像什么”。高中生要掌握并写好各种文体是不现实的,应该以一两种文体为主,其它的文体作一般了解即可。教学实践中,一般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规范。
记叙文的目的是要动人以情、示人以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记叙的单纯性、材料的直观性、结构的时空性、语言的形象性;议论文的目的是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导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观点的鲜明性。有不少考生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基本文体只是有点感觉,却把握不好分寸。在文章构思阶段,把握住这样一点:要写记叙文,就主要以讲故事来表现思想或感情;要写议论文,就要阐述观点,用各种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而从2014年湖北高考阅卷情况看,这方面考生做得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开头引用或概括一下作文材料,提出观点,中间记叙了登山的经过,结尾来了一番议论。从开头结尾看,属于议论文;但从主体看,却又像记叙文。文体不伦不类,最后阅卷老师只能根据其语言功底,给个三类文上下浮动的分数了事。
不详不略,材料意识欠缺
写作就是观点、材料加上表达,也就是前人说的“义理”(观点)、“考据”(材料)和“辞章”(表达)。三者之中何者重要?何者优先?从写作学原理上说似乎应该是观点,因为“意犹帅也”,见识为先,可是从作文教学实践和高考阅卷情况来看,材料处理也很重要。
生动丰富的材料不仅使文章形神兼备,血肉丰满,生动感人,而且推动着作者思考,生发孕育了作者的观点,而思考的结果又推动着他进一步审视材料,使他的认识不断深化。观点和材料纠缠在一起,互相作用,使作者一步步超越事物的表面,去发现事物隐秘的内在联系,最终走向深刻。因此,我们说在作文题目审题立意没有难度的情况下,材料比观点更为重要。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本次高考作文中,考生表现出的材料匮乏令人咋舌。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有些考生有一定的宏观思维能力,总体构思尚可,立意也较新颖,但论述时只是浮光掠影,融靴搔痒,论述不深入,不到位,说理仅停留在表面,文章也就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例如,有考生写“实践出真知”的哲学话题,先化用毛泽东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吃一吃梨子”,再说你要领略“云海茫茫、群山隐约”的壮丽景色,就要亲自登上山顶看一看。这个立意有新意,扣题紧。但是接下来的论证过程只是把“吃梨子”展开叙述,大谈特談“吃梨子”的体验和感受,缺乏相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议论蜻蜓点水,文体不伦不类。这篇作文最后只得了33分。
2. 粗枝大叶,没有细节。这主要指的是记叙类文章。有些考生的记叙功底尚可,记叙六要素完备,但缺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材料,人物形象不鲜明,语言表达不生动,故事情节一般化,距离一类文的要求甚远。若能适当加以完善,在故事细节上稍加展开,有望进入一类文章。
例如,有考生写记叙文,立意类似于《游褒禅山记》中的“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讲述自己登华山的过程与体验。但是叙述的过程平铺直叙:重点介绍“事”,大量笔墨集中在写什么时候登山,和哪些人登山,缺乏波澜起伏的情节;写登山的体验就是反复强调“累”,缺乏具体的神态、细节和心理描写;写山上的风景重点强调“险”,没有注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篇作文最后只得了36分。
3. 素材贫乏,一事到底。与平时作文中泛泛而谈比较相似的是,不少考生由于缺乏积累或者考场中想不起来,通篇只运用一个材料。有的考生语言功底尚可,分析能力也可以,只进入二三类文,非常可惜。其补救办法是充实文章的材料,丰富文章的内容。
如有考生与王国维“治学的三种境界”相对接,写“人生的境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是小景——人生的最初境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是中景——人生的第二境界;‘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是大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个立意,如果能把几种风景的象征意义说清楚,也还是切题的文章。但是考生在论证过程中用刘翔的材料一事到底:2001年,刘翔获得全运会、东亚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冠军,这是“小景”;刘翔集奥运会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这是“中景”;刘翔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荣勋、“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这是“大景”。因为观点模糊、材料单薄的原因,这篇作文最后只得了30分。
4. 堆砌材料,不做分析。与素材贫乏相反,不少考生以为,多运用一些材料,文章内容才算充实。于是,他们在作文中堆砌了大量的材料,却不懂得去分析材料与观点存在怎样内在的逻辑联系,结果材料和观点不能融合在一起,材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例如,有考生的题目是“勇攀高峰,永不言弃”,说大多数人都能看到的风景算不上美景,只有付出了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这个立意是很符合题意的。但是在材料的运用上,这个考生搬出了大量的名人名句: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蒲松龄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鲁迅说“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贝多芬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好好的一篇作文,被写成了素材大全和名言集锦。这篇作文最后只得了37分。甚是可惜。
4.浅谈唐宋文学中文体意识之 篇四
关键词:唐宋文学 文体意识 文学史 辨析
摘 要:本文以文体意识为角度,对文学发展史的思路进行了探索研究。先是阐述了文体意识的定义与我国古代文体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文体意识研究要与具体的历史背景结合,并分析了唐宋时期文体的存在的状况和五大主要文体;然后通过唐宋时期文体意识的辨析,提出了古代文体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重点阐述了文体研究的多面性和文体研究的作用。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中国文学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且其文体形式也极为丰富。而以往对于唐宋时期文化的研究,则呈现出了一种重内容轻文体的倾向。本文就从文体的角度出发,对唐宋文学中的文体意识,进行探讨。
一、文体意识的定义与研究现状
(一)文体意识的定义
所谓文体意识,按照陶东风先生的解释,即“一个人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形成的对于文体特征的或明确或朦胧的心理把握”。一般而言,文体意识比较强的人们最热衷于确证规范、辨析源流。
(二)文体发展史与文体意识的研究现状
谈文体意识研究离不开文体发展史的研究,两者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包含与渗透的关系。文学发展的历史以文体的发展为基本内核,考察古代文体形态演变的历史,同时也就是考察古代文学创作、文学观念变革的历史。每当一种新的文体产生,我们的文学史就向前推进一步;每当一种文体成熟,我们的文学史就会增添许多优秀的作品。正是在各种文体的不断产生和成熟的过程中,中国文学史不断地发展并高潮迭起。
1、古代文学发展史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古代文学史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是20世纪才开始的。西方学术对我国初始的文学史研究影响巨大,从当时的古代文体形态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方面来看,古代文体研究未能从实际出发,对中国古代原来非常重要的一些文体形态相当忽视。这是因为,以现代学术研究的眼光看,古代许多重要的文体呈现出是“非文学”的文体形态,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实用文体形态与文学文体形态是浑成一体的。故此,为避免以西方的文体形态分类学的框框来套用,削足以适履,我们研究古代文体史,一定要从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的实际情况出发。
2、文体形态意识的研究现状
唐宋文学的研究以及整个文学史的研究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文学史着作甚丰。突出作家的地位,细致介绍作品的内容,具有清晰的历史的线索等是这个时期研究的特点,也是其存在的理由。但由于这个时期的文学史编写甚至教学过程都是根据时间的序列来安排,以作家或作品为主线,辅以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理解,呈线性模式编写或讲授。且在文学观念上,则由于当时的政治条件和研究水平,有重内容轻文体的倾向。在这种文学史里,文体的演进轨迹难以勾勒,文体的发生和发展被作家和作品的线索湮没。文体的演进与文学发展的关系自然也无法得到清理。
事实上文体形态是文本存在的基本要素,也是作品的语言存在体。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文体形态看成只是无足轻重的形式,因而忽视了文体形态的研究。其实文体形态并不是纯粹的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文本诸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特殊关系,从而构成了某一体裁的独特的审美规范。而且文体形态具有深广的语言学和文化学内涵。作为一种语言存在体,文体形态是具有一定规则和灵活性的语言系统的语言规则,是依照某种集体的特定的美学趣味建立起来的。人类在长期文学实践过程中创造了文学的体裁及其体式规范,它从萌芽、产生到成熟往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文体形成的历史长河中,个别作家的努力对于某些文体可能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有综成之功,但是从根本上讲,文体形态的形成及演变是长期的集体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果。
众多学者开始重视文体形态研究是近来的事。近年来对某一文体形态史研究的着作,如诗史、词史、小说史、散文史、戏剧史、批评史等,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只是对文体形态发展与某一时期文学史发展的内在关系研究不够,缺乏可信的理论基础。因此,探讨文学史中文体形态的演变规律,了解文人的创作心态,评价各种文体所实现的文学成就,还是一项新的任务。
二、唐宋历史文化时期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
前面我们说我国的文体意识研究要摆脱西方文学分类束缚。研究文学形态要考虑具体的历史背景,研究唐宋文学形态就要熟悉唐宋时期政治、社会背景。唐宋时期不是仅指唐朝和宋朝两个朝代,在文学形态研究中它是指以唐宋时期为最主要历史时期的文学时空。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全面繁荣的阶段,产生了多种文体形态,其中诗和词发展到鼎盛阶段。该阶段包括有隋、唐、五代和宋辽金四个时期。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它巩固统一的措施被唐朝承袭,是唐代封建盛世的前驱。隋代文学是由汉魏六朝文学到唐代文学过渡的桥梁。李愕、王通反对六朝骄丽****的风气,启发了唐代的诗词革新。隋诗中边塞题材之作,开唐代边塞诗先声。唐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唐代文学兴盛的主要社会原因有:
1、没有文学禁锢,思想比较活跃,使各种倾向的作品得以存在和发展,文学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
2、科举制度和均田制度的实行,使得庶族地主力量迅速发展。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了文学发展的主流,打破了宫廷和贵族对文学的垄断。他们比较了解民生疾苦,具有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又能够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使创作开了新生面。
3、国家的统一使文风融合,统治阶级对儒、释、道三教并重并能包容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各种姊妹艺术的繁荣,都促进了各种流派、风格的建立,促进了变文、词等新的文学样式的出现。
4、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战乱频仍,只有西蜀和南唐偏安一隅。诗词适应了统治阶级酣歌醉舞的需要,得到了发展。宋朝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制约文学发展的主要社会原因如下:
5.文体意识论文 篇五
自2009年以来,我一直在尝试各种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和研究,最初仅仅是对自己文本解读能力和课堂教学艺术的一种挑战,想看看自己在语文教学上能走多远。这种对于课堂生命潜力的好奇一直持续激励着我的教学探索,于是这几年来,我以一类一类文体教学、一篇一篇文本解读、一个一个典型课例的方式奋勇向前。也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行走,使我对当下的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省察。尤其是面对阅读课堂“所有课文,一种教法”的教学现状,我觉得正须大力提倡文体特征的彰显。如此,才能让老师的教直指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事半功倍,举重若轻;也才能让学生的学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学习和运用特色的语言表达。
不同文体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是不同的。说明性文章教学内容的确定
说明性文章没有铺陈和渲染,对读者来说免不了抽象枯燥。就像叶圣陶先生在他的《文章例话》中说的:“作者的态度是非常冷静的。道理本该怎样,作者把它说清楚了就算完事,其间掺不进个人的感情呀、绘声绘色的描摹呀这一套。”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字里行间有作者的情感流露,但其语言也依然坚守着科学与严谨,那么我们改站在怎样的立场去发现说明文的魅力?说明文的教学怎么教才能彰显它的文体特征呢?审视和关照说明性文章教学,我以为有以下共性的语文内容需要落实:
一、感受严谨的结构
一般来说,说明性文章更讲究结构的瞻前顾后,前呼后应,语段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难以分割。四年级课文《蝙蝠和雷达》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仔细观察文本的语言,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再有,比如五年级《鲸》《新型玻璃》等等,也都是前后粘连,层层递进的。这是说明性文章的一大特点。在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结构梳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进行移易或置换,如此可让学生直观地领略到说明性文章细致周密的表达特色。
二、体味迥异的基调
说明性文章一般有两种基本的情感基调。一种是作为冷静的叙述者,克制感情,保持一以贯之的智者面孔,如三年级《太阳》、四年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五年级《鲸》《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另一种是讲自己的爱憎情感全都融入说明对象中,讲起来饶有趣味,使你立刻被他所感染,如《蟋蟀的住宅》《松鼠》。所以,学习说明性文章的时候,面对不同的情感基调,要领悟并把握它的语言表达,尤其是科学小品,要体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渗透在字里行间却又使表达能够准确简练的。
三、学习语言的运用
朴素平实,娓娓道来。不同于散文,叙事性文章在表达时随意地抒发性灵,说明性文章往往要求语言的准确,因此大都朴素平实。比如《鲸》的开篇: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就像是在跟你娓娓闲谈。为什么要说到象而不直接说成“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因为鲸不常见,人们脑中没有前验,对这个“大”无从体味。以象作比,象就比较常见,而且体形上也可能是我们常见的动物中最大的了。如此作比,既直观又准确到位。
简洁明了,表达缜密。说明性文章的语言力求简洁流畅、滴水不漏。比如四年级《蝙蝠与雷达》中: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从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的语言范例,像这样的表达在说明性文章中非常普遍。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仿写;比比哪只蝙蝠的飞行本领更绝;用“无论_____,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________,它也能______”的句式想象练笔,如此不但可使文本语言学以致用,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其表达的简洁缜密,并形象地领略到蝙蝠飞行本领的高妙。
多用设问,注重受众。说明性文章比其他体裁文章更加注重对读者(受众)阅读兴趣的激发。区别于散文的心灵独白,说明性文章更加注重读者的始终在场。所以“你可能会问?你或许会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原来„„”这样的句式特别普遍。比如二年级《太空生活趣事多》开篇:“你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吗?”三年级《月球之谜》:“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引导学生感受这样的语言现象,学习并运用这种读者意识强烈的表达方式。
讲究对仗,用词准确。说明性语言在用词上力求准确。比如二年级《我是什么恶》:“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池子、小溪、江河、海洋,形成一个由静到动、由小到大的连续对称;再看用词,池子里是“睡觉”,小溪里是“散步”,江河里是“奔跑”,海洋里是“跳舞、唱歌、开大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水也越来越激情澎湃;尤其是这个语言节奏,睡觉、散步、奔跑,紧接着连续的“跳舞、唱歌、开大会”,仿佛这水一下子被释放出来,迫不及待、喜不自禁的样子。如此,把水的特点与情状表达得淋漓尽致。
所以,说明性文章有其独特的趣味。爱因斯坦曾经强调科学的美学就是“真简美”,它凸显出与含蓄缠绵截然相反的练达与洒脱。其实,大到宇宙、星系、生物的进化,小到身体的器官,乃至细菌的产生,说明性文章为我们洞开了大千世界另一方美丽的天空。而说明文的大量读写,也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求生活和自然奥秘的兴趣;更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复杂的事理通过怎样的叙述会变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现行小学教材中,小说的选编并不能算多,因为小说的表达相对深刻。然而仅以数量不多的几篇经典小说为例,如托尔斯泰的《穷人》,谈歌的《桥》,节选的《少年闰土》以及古白话小说《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我们也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小说文体的典型特征:注重典型环境的营造、情节的推进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刻画。下面我以《少年闰土》为例,谈谈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揣摩典型环境的营造
《少年闰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神异的想象,也是最为典型的环境营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我相信任何一位读过《少年闰土》的人都会留下深深的烙印。究竟这语言的魔力何在?且看“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这些密集的色彩融汇在整个画面之中,柔和中透着亮丽,明净中透着鲜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天空、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所编织出的是一种空间的旷远辽阔、浩渺无边,如此使整个场景透着一种神秘的静谧。再看少年刺猹,以“其间”开头,语言短促,节奏分明,动感十足。少年的英武不凡和猹的狡猾生猛呼之欲出,而且就其语势、用词,直如评书中等人物“开脸”般酣畅淋漓。整个空间的舒缓悠远与刺猹的短促激越构建出超乎寻常的文本张力,最终却又和谐地编织在一起,达成了一种美的极致。
我们知道,这样的画面环境其实是作者独特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酝酿发酵的结果。由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三十年后回到故乡,想到童年的玩伴闰土,他是怀着非常热烈的向往的,以至三十年后,他仍对闰土充满着温暖的记忆。也是情感使然,才出现这样神异美丽的场景,这正应了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这个典型环境的描写,使得我们阅读期待里的闰土更加神秘、更加勇猛、更加生气淋漓尽致。其实,在《穷人》《桥》《临死前的闫监生》中,典型环境也往往在文章的开篇就密集呈现。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加以关注,仔细品味和揣摩,就能感受到小说语言的巨大魅力。
二、把握情节推进的技巧
《少年闰土》有四个明显的情节设计,从回忆进入,由相识写到相处最后写到离别,详略得当,一气呵成。这种情节设置的方式是非常典型的,也是值得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其中“相处”写得最为详细,毕竟这是最具体、印象最深刻的,回忆和离别写得最为简洁,作者看似随意,其实构思极为精巧。因为没有相处的快乐和融洽,就不会有离别的悲伤和思念,更不会有三十年后美好的回忆,而且回忆中的“看瓜刺猹”正是相处中闰土讲得最详细最惊险的,如此形成情节间的一种呼应。小说都有自己独特的推进情节的技巧,比如《穷人》中桑娜大量内心独白推进情节,《桥》中以洪水的惊险和人群的混乱推进情节,《临死前的严监生》以大侄子、二侄子、妈妈以及赵氏的猜测推进情节,各有巧妙,精彩纷呈。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以此为主线,推进教学,正所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三、领悟人物形象的刻画
《少年闰土》教学中,我始终引领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刻画。比如在对“回忆”有滋有味的朗读之后,我问学生:面对这眼前这个在碧绿的西瓜地中间,戴着项圈、手捏一柄钢叉的闰土,如果你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机智勇敢、英武不凡„„我随即让学生批注在文本旁边。在解读相识的过程中,作者写闰土只用了一笔白描: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我也尝试着让学生用词语来描绘眼前这个真实的闰土,诸如:活泼可爱、憨厚淳朴之类的词自然流泻。在相处的解读中,我让学生直接用四字短语概括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然后一导——此时,在我的心里,闰土简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学生畅所欲言:无所不知、见多识广„„到此,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而且学生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文本平平无奇的语言之下的独特风景。比如在“相识”的片段中,我就做了一个颇具创意的聚焦:看看作者描写闰土的外貌的方法,比较比较跟我们平时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有何不同。说实话,在流行的、格式化的学生习作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已经走入一个僵化的程式,学生马上感知到作者写闰土寥寥几笔,没有对人物五官的细致刻画。我又引入丰子恺的漫画作品进行比对,让学生发现两位大师在刻画人物上都没有对五官的细致刻画,活灵活现的原因是抓住了人物外貌的特点。如此引导学生直观地感悟到作者人物刻画上的精妙。小说的目的就是创造人物形象,因此教学小说,直面人物形象成为最为核心的语文内容。严监生的俭省守财、桑娜和渔夫的善良,诸如此类,都是小说着力向展现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知到人物形象,更要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语言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最终感悟到人物形象刻画上的一些技巧。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很多老师都说散文难教,难在哪?难在其语言看似散淡闲适,而细究之下,却密集酣畅到几乎无一处、无一字不在“神”中。正是由于散文表达上的这一特点,正所谓“提领一顿,百毛皆顺”,散文教学自当执其神而感其形、悟其言,如此才能洞见散文的无穷魅力。
一、执其神
没有哪一种文体像散文这样直率而不加掩饰地体现出作者对生命以及周围世界最本真的思考和感受。小说、叙事性文章,作者都尽量深地埋藏在文本后面;只有散文,你可以毫不费力地触摸到作者的心境和他所要表达的意趣。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这些生命经历和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审美情感还有待熏陶的群体来说,散文也不好读。毕竟,散文是瞬间情意的流泻和独特意味的抒发,如果没有宽厚的阅读经历和生活阅历,没有敏锐的情思意趣,读散文就很容易迷失。在教学中,力求不逮的学生就常常产生读散文不知所云继而望之兴叹的无奈。一般来说,教材选文已经在着力规避这一点,因此所选择的都是学生能把握的,这些散文的“神”几乎都在文本中直接呈现,比如《匆匆》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何警醒;比如《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作者要表达的独特性灵在题目中已有涉及。教学散文,“执其神”是第一位的,如此,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至迷失,始终保持准确的观感,继而发现形象、感悟语言。这正是所谓的纲举则目张。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尽情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让他们直接地感知到作者表达的灵魂。
二、感其形
散文往往有表述、依托的对象,这就是散文的“形”。比如《山中访友》中那些古桥、树林、山泉、落花,《桂花雨》中那香飘十里的桂花等等。这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眷注的对象,或者可以叫“举象”。通过作者诗意的表达以及独特的审美过滤,这些都附着了特殊的情致。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想象、唤醒经验、感受体味、移情入境、参读自我等各种方式引导学会直面事物本身,与作者实现心灵的共振,触摸其独特的意趣。比如在《桂花雨》的教学中,对于桂花香的描述在整篇文章中比比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举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桂花香,并藉由这桂花香,循着这桂花香,抵达作者琦君内心深处对于故乡的深深的怀念。桂花其实就是故乡的符号,桂花的香味其实就是故乡的味道。所以,举象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知人论世、互文解读等手段触摸到作者文字背后的情结,如此,才算真正做到了散文的“感其形”。
三、悟其言
仔细研究散文的语言,尽管乍看起来信手拈来,肆意流泻,但细究起来,其质地文理、审美情味均有独到之处,在教学中,我们如果不加以引导发现,则未免暴殄天物。比如赵丽宏《山雨》的行文脉络就是以雨悄然而来,由远到近肆意渲染,雨声、雨色尽情呈现,最后雨又悄然停止这样一个过程来写,这样的叙述方式、语言特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另一方面,深入语言现象,为什么山雨悄悄停止之后,山中的幽静作者要让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呢?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学上的“鸟鸣山更幽”笔法。热闹过后的沉静不能是死寂的,而是应该充满生机的,是继续热烈喧腾的预备和酝酿,就像《安塞腰鼓》的最后:从远处传来渺远的鸡啼。课堂上我们如果能如此这般地引领学生细究语言,发现其独特的文学情味,才算达成了散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
童话编织和创造了一个诗意温暖的世界,所以在童话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努力还原出其温暖的模样,真正把童话教成童话,小心翼翼地保护、延续和扩散童话那美妙的感动、诗意的氛围和真挚的哲学。
一、浸润在诗意中,沉醉在想象里
童话的语言总是如清泉汩汩流淌出来,那种充满质感、饱含稚气、毛茸茸的语言让每个阅读它的人都滤干了喧嚣和烦恼,怀抱着神奇和欢喜。因此,童话教学中,静心阅读是其必要的过程。我们可以少一些搅扰和担负,愉快地进入其中。因为在那里,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完成别样的亲历。我以为这是童话教学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所以,在童话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尽情想象着到文本中走一个来回,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促进理解,加强感受,赢得情感的共鸣。比如四年级《去年的树》。鸟儿对树的不离不弃震撼着我们,然后文本语言却没有歇斯里底的悲伤,更没有哀痛欲绝的场面。但鸟儿一直追寻去年的树并要为他唱起去年的歌的情景,却让我们越过了所有的哀痛,留下一个淡淡的永远无法抹灭的印记。在这种高贵的忧伤里,其他一切都黯然失色了。于是在教学中,我一直尝试让学生倾情忘我地投入到文本中,变成那一只鸟,又变成那一棵树,移情提验,使故事与我们的生命无缝对接起来。梅子涵先生说:“儿童文学更有天真和梦幻,最简单地把深刻说完,最幽默地讨论了哲学,艰辛啦、危险啦,乃至生命的告终,都会很诗意也很好玩,不让你望而生畏,不让你觉得是高山和阻碍。”我想,童话正是如此。我们常常能丛中参读自我,印证自我,继而发现人世间的真诚与美好。
二、发现纯美的语言,感受清亮的节奏
童话并不难读,因为那些语言大都浑然天成、大朴不雕,更值得欣喜的是,好多童话其语言本身就具有鲜明的节奏,而且不断地进行着回环和复沓。这使得童话的阅读更具有情趣。教学童话,除了感受其诗意,亲历其过程,我们还得引领学生关注童话语言上的巨大魅力。我们读《小蝌蚪找妈妈》,能发现“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我们读《春雨的色彩》,能发现“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瞧„„”这样的节奏鲜明、情感复沓的语言现象在童话中比比皆是。它不仅迎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契合了学生儿歌、儿童诗阅读所形成的语感图式。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童话语言的这种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故事讲述会等方式让学生全心感受语言的纯美与和谐。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模仿练笔: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动物,你又会怎样表达?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另一方面,像《去年的树》这样的童话,在语言上更加精致和温暖。那种淡淡的忧伤自始至终都弥漫在文本里边,可细究语言却毫无一丁点的情绪外露。这可以说是童话语言的至高境界,让故事本身来说话,用波澜不惊的笔触、轻柔淡定的语言征服人心。它所构成的是有别于诗歌、散文绚烂夺目之外的单纯诗意。而正是这种单纯的诗意,却能照彻我们的心,洞见我们的灵魂。在课堂中,这样的语言也是要让学生通过还原比较等方式感受到的。值得一提的是,童话的语言单纯清澈,晶莹剔透,更具有儿童气质,也最适合儿童悦纳和积累。如果我们不及时引导学生栽种下来,将会错过时机,导致学生生命诗意的一种缺失。
所以,循着文本的文体特征,把童话教成童话,把小说教成小说,把散文教成散文,我们才能使语文教学朝着更为本真自然的方向发展。而且就课堂而言,有文本意识,目光自然聚焦在文本表达的最大特色上,教得必然准确;有文体意识,课堂必定讲求整合,疏密有致,教得必然大气。
当然,彰显文本特征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文体的概念,或者先入为主地讲解一类文体的特征,使其演变成系统的知识讲授。我们是要通过直观感性的课文学习让学生感知到这种文体的特征。也只有让学生元气淋漓地感受过,才能真正在他们的语文生活中产生价值和意义。
6.文体意识论文 篇六
文体活动总结1
一年来,我公司工会文体活动方面,在公司党政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职能,为建设和谐单位、进一步活动公司的文化氛围,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用心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使广大员工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营造了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文化、体育活动氛围。现将全年文体活动开展状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领导支持,活动开展点多面广
回顾20__年,在省市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分公司的文体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我司共组织各种活动15项,有6县1市,9个支部600多人参加了活动,切实做到体育活动有创新、文艺活动有亮点,参与人员点多面广的局面,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二、用心宣传,文体氛围活跃有序
活动之初,我分公司公司针对每项活动的具体状况,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透过OA、内部QQ、油站宣传栏等广为宣传;其次,制定活动方案,设臵奖励制度,做好总结评比,确实提高员工用心性、参与性、互动性。
三、活动资料丰富,形式多种多样
1、圆满完成竞赛比武活动
根据安徽石油分公司20__年技术比武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和部署,我分公司组织了532人参加零售竞赛比武初赛,66人参加非油品竞赛比武初赛,10人参加商客的竞赛比武初赛,2人参加信息竞赛比武初赛,5人参加安全数质量竞赛比武初赛,1人参加企管竞赛比武初赛。透过努力,零售线条技能大比武取得了团体第五名好成绩,零售非油品技术比武荣获全省团体第7名好成绩。
2、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
4月20日省公司举办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经过激烈的竞争,我分公司代表队便利店优秀服务标兵徐庭超以“跑腿服务送货到家”感人事迹和生动演讲取得了全省第二好成绩。
3、踊跃参加“青春〃职责”中华经典作品朗诵赛
5月我分公司参加了省公司举办的“青春〃职责”中华经典作品诵读比赛。全省共有十七支代表队组织参加了诵读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司代表队徐庭超、汪程以诗歌《翻开五月的日历》勇夺三等奖。
4、用心参与职工书画、摄影大赛奖
我分公司在中国石化安徽石油分公司庆祝建党91周年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大赛上,我司刘勇拍摄的《送油到田间》荣获摄影类二等奖,魏玉刚的作品《芙蓉》荣获绘画类三等奖。
5、组织参加市直羽毛球比赛
三八节来临之际,我分公司参加了我市总工会举办的庆“三八”女职工羽毛球赛,我司胡晓冬和工王桂红代表经过比智、比勇、比体力的激烈对抗,在参赛的19支队伍中获得团体第三的好成绩。
6、参加市团委举办的趣味运动会
5月2日,我分公司2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团市委开展的“五四青年节趣味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上,我司团委共参加了“投掷沙袋”和“时代列车”两项团体赛。经过激烈角逐,我司青年获得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
7、用心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
我分公司用心响应省公司普及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的通知,召开动员大会,用心组建参赛人员,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训练。此项活动,推广普及了第九套广播体操,营造了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
8、用心筹拍微电影,展现企业形象
为展示石化员工精神风貌,提升中国石化企业形象,我分公司响应集团公司的号召,组织“微电影、微图片”拍摄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发现、挖掘、宣传“微镜头下的温暖”。公司以20__年新进大学生为主线,拍摄了《心温暖新未来》短片,真实反映了党委关爱一线大学生的工作、生活状况。
9、组织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切实加强以梦想信念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我分公司组织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机关科室人员,观看了影片《雨中的树》和《信仰》,并要求下属9个支部做好影片的宣传和组织观看工作。
文体活动总结2
自任职以来,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创新职工文体活动载体,引导职工用心、自觉、持续地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我根据不一样人群、不一样爱好、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性别,明确活动主题,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职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放松一下情绪,为职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娱乐氛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文体活动主题明确。在职工中搞一些文体活动能调动大家的用心性,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所以,在领导的安排下,我充分利用节日组织开展了4次职工普遍参加的专项主题文体活动。主要有庆祝春节文体活动、庆“三八”女职工爬山活动、庆“五一”文体活动、庆“十一”文体活动,这些文体活动的开展,在职工中引起了参与活力,激发了职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了整体的凝聚力,培育了携手共超越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搞好俱乐部和职工文化娱乐中心日常文体活动。为保证职工的日常活动,我坚持俱乐部和文体中心实行12小时工作制,确保各个班次的职工都有娱乐时光。在用心各项活动的同时,我还根据基层单位工作特点和职工的业余爱好,组织职工以普遍参与的形式大力开展文体活动,组织了篮球兴趣小组、羽毛球兴趣小组和乒乓球兴趣小组,激发职工活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力争做到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以陶冶职工的高尚情操、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三、组织参加集团公司第五届运动会成绩斐然。ongwen。1kejian。fanwen1527外出参加活动、比赛对开展文体活动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第五届职工运动会上,我矿职工参加了15个项目比赛,获得了团体第六名的好成绩,其中我矿的团体操项目获得了集团公司第一名。透过外出参加活动比赛,增强了我矿的影响力和职工的团结拼搏精神,展示了我矿职工团结奋进的无限活力和精神风貌,促进了企业精神礼貌建设和文化建设。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都是在领导安排后再去干。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中一向是按部就班,没有突破现有模式。
五、下年度工作计划
1、组织好节日期间各项文体娱乐活动,活跃节日期间的氛围,营造欢快、愉悦的节日气氛。
2、抓好俱乐部和职工文化娱乐中心的日常工作,为职工带给良好的娱乐环境。
3、及时组织一些有益职工的文体活动,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和整体凝聚力。
4、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文体活动总结3
近年来,随着公司建设任务的加大,以及经济大环境对企业运营带来的冲击,公司基础管理工作异常繁重,一度使企业文化、职工文化这些软件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就着手制定近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重点建设工作,包括三八、五一、七一、国庆等节日职工文体活动安排,分阶段组建文艺类、体育类、职工培训、技术比武等8个队或职工专项活动小组。这些工作得到市总、住建局工会及公司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其核心工作就是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富有特色、贴合公司实际的职工文化阵地。
1、三八节开展女职工趣味健身运动会。今年,经女工委员用心发动、精心准备,在三八节组织女职工开展持球平衡竞走等多项职工健身活动。各科室、营销公司、制水公司等基层单位包括部分退休职工,100多名女职工参加了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是我们多年的传统,在企业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使我们开展文化建设、搞文体活动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说,我们要继续发挥这种优势资源,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同时,逐步培育、打造富有企业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品牌。
2、五一节开展《职工书画摄影展》。今年五一前夕,我们组织开展本年度《职工书画摄影展》。为保证影展质量,激发职工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和发掘一批有特长、爱学习、善钻研的文化骨干人才,我们先期开展集中采风活动。组织爱好摄影、绘画的职工深入龙祠水源地、净水厂、深度水车间、泵房等生产场地,用镜头画面、用手中画笔,反映企业的改革发展和供水职工勤奋火热的劳动场面。同时,采风组还群众到汾河风景区,拍摄精彩画面、体验美丽风光、感受城市发展成果。本次书画摄影展共收集参赛作品近200件,其中摄影110幅、书法63幅、绘画11幅。参赛职工65人。
3、七一开展职工答题活动。七一前,我们组织了《职工迎七一知识问答》活动。答题资料分党建知识、工会知识、公司常识三大块。参与职工256人。除去四倒班和管道安装、外线作业人员不方便组织外,其余职工全部参加答题活动。
4、职工读书月活动。根据省市及住建局工会指示精神,公司工会以获得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挂牌为契机,以《职工书屋》规范建设为平台,大力推进职工读书活动。今年10月份,在全公司组织开展了职工读书月活动,先后有150多名职工参加该项活动。交回各种题材的读书心得笔记,152篇,经初审、复审,一致认可的获奖作品10篇,工会对这10位职工进行了奖励。为到达市总关于《职工书屋》考核的硬性指标,我们坚持开展“送书下基层”活动。目前,工作仍在有序推进。
5、职工体育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又一载体,职工体育活动,在我公司有着50多年的历史。为了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强身健体、提升素质,今年我们购置了两套乒乓球台和两套羽毛球器材,职工在工作之余,坚持开展健身锻炼活动。
6、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今年,根据全总、市总关于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要求,我们结合企业特点,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职工文化活动标兵单位的实施办法》,并与2013年4月8日在公司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透过。
根据该实施办法,工会将在今明两年间,本着成熟一项、实施一项,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全面开展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重点落实“职工文化阵地建设”、“职工文化活动开展”、“职工思想道德建设”、“职工文艺骨干培养”在内的八项重点工作。
1、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目前,计划建立的四个多功能职工文化活动阵地中,年内已筹建三个,(泉通管道公司、净水厂和公司大院)并在五一前分别挂牌。除必要的粉刷、装潢、购置器材外,还添置部分图书。
2、职工文体活动组织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动职工文体活动的开展,5月份组建出台“成立公司职工文体协会”的通知。目的就是落实职责、分工负责,大力推进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
3、用心参加市总活动。年初,根据市总安排,组织参加临汾市大型灯展活动。同时组织参加市总举办的职工演讲比赛。
4、完成《工人日报》、《山西工人报》、《山西工运》、《中国工会财务》等征订工作。
文体活动总结4
为提高社区居民文化和身体素质,东园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区居民身心需要为出发点,以社区党员、群众、青少年为载体,以社区居民满意为目标,用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下方将社区文体工作具体开展状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社区文体组织网络,确保社区文体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为完善社区文体工作网络体系,不断提高社区文体活动居民的参与率,加强社区文体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开展社区文体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东园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用心探索社区文体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把社区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纳入到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社区党组织、辖区内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为一体的社区文体工作网络体系。制定文体工作计划、方案和要求,妥善解决文体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用心探索党员在新形势下为文体工作增光添彩的新方法。透过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切实有力地保障了社区文体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将文体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不断完善社区文体的组织机构,挖掘和发挥社区资源。社区目前已成立了等多支文体队伍,共有多人的规模。她们来自社区,活动在社区,透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潜移默化陶冶居民的情操,提高辖区居民的素质。
二、整合和优化社区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社区现有四处文体活动场地,分别是、、、;其中,东园新村小区1#、3#楼楼后、12号楼楼下、活动场地还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设有健身路径,较好的为社区居民带给了晨练、晚练场地。同时,社区内建有市民学校,社区及辖区内各物业小区、社会单位还建有图书室以及各类宣传橱窗、宣传栏,为社区居民群众带给生活、学习以及交流环境,满足了社区不一样人员的文化需求,奠定了社区文化教育工作的阵地资源。其次,充分挖掘社区内各类文体人才资源,培育组建社区文体各种活动队伍。社区干部透过深入社区,走访居民,了解掌握了社区文体人才资源,以社区党员为龙头,发动、鼓励居民群众、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参与到社区文体队伍和活动中来。建立了社区人才资源库,成立了社区腰鼓队、太极拳剑队、舞蹈队、乒乓球队、健身操队、象棋队等文体活动队伍。这些队伍的建立,繁荣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礼貌程度,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了社区民心。同时,也有力地抑制了邪教组织的浸入。
三、社区文体活动开展正常有序、成效显著新春佳节期间,社区举办了活动,有余名社区居民用心参与。
结合“三八”节社区举办庆“三八”妇女代表座谈会及庆“三八”等活动。
结合计划生育的重大节日组织社区居民及计生信息员出版报期。在建党90周年之际,社区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到市博物馆参观了,在社区文化广场与共同举办了文艺汇演,有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10月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影片。
为庆祝重阳节、丰富和活跃社区老年朋友们的精神生活,重阳节那天社区与社区舞蹈队等到博爱敬老院举办了活动。
总结今年的工作,我社区用心响应全民健身事业的号召,真正做到了活动质量高、形式活泼多样,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了本辖区的精神礼貌建设,并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明年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社区文体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一是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在人力、物力上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和帮忙,并且在活动经费上争取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文体节目资料,不断提高文体工作效率。三是做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开展社区文体工作是一条坚苦、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弥补此刻工作中的不足,使社区文体工作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共同努力奋斗!
文体活动总结5
___村位于镇中心东郊,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1037户,3029人。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太阳庙村“两委”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好建设文化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体育健身
我村共有一个室内健身房、一个篮球场和一个乒乓球室,透过这些设施来宣传和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在天气许可的前提下,村民会用心的利用空余时光有仪式的锻炼身体,氛围浓厚。
二、文化活动
在村文化活动方面,我村经会请相关部门给村民宣传科学知识和法律常识,提高村民的素质。我村今年共举办有关科普、消防安全、卫生和农业等方面的讲座共计20余次。
在文化素质方面,我村的农家书屋每周开放5天,有专人负责,满足了村民的文化和精神需求。今年,我村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成立了由包村工作组、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建设方案。工作中,我们用心进行宣传,为强化申报“农家书屋”建设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建设用心性。包村干部及村组干严格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对“农家书屋”建设进行指导,安排了一间面积达30多平方米的房间作为农家书屋活动室,现我村有6张图书厨具,累计共有二千五百多册图书,涉及科技、文化、艺术等多学科,并将配套的照明、书架、桌椅等设施配备到位,明确了图书管理人员,增加了600多册图书,目前图书共计2500册,并且不断加强完善做好图书上架和借阅工作,并结合本村实际状况,做好“农家书屋”的编目登记、分类陈列、借阅登记等工作,使村“农家书屋”实现科学规范管理。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我村将农村远程教育与农家书屋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推进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切实增强农家书屋的实用性。
“农家书屋”的建设,惠及了全村的农民群众,也丰富确农村的文化生活。此刻,“农家书屋”每一天都聚集一些爱看书的群众,有的看文学作品,有的看美食烹饪,有的看种养技术资料,看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时尚、一种乐趣,赌博的吵闹的少了,发家的致富的多了,“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的朋友,成了提升素质、丰富业务文化生活的有力阵地。
透过一年来的文体活动,让我又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透过活动,不仅仅增进了村民间的情感,还增强了村委文化氛围,这一年活动样式丰富,也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但需要我们改善工作的不足还有很多,为了更好的做好明年的文体工作,我村20__年的计划如下:
奋斗目标:以十八大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丰富的村委文化生活为主题,以构成特色和强化优势为标志,以整体推进和服务中心为目的,建立和完善与我村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体发展格局,构筑与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服务体系,用先进文化全面占领村级文化阵地,不断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一、加强村级文体工作队伍的素质潜力
加强村级文体工作队伍的个人素质潜力,组织必须的培训,多向别的村学习,吸取经验,结合本村特点用心动脑,创造出富有本村特色的节目、活动。
二、用心开展村级文化体育活动
搜集村内人才库,整理一套各个方面有特长、才艺的人员名单,扩大村级文艺队伍,充分利用村级各种文化活动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继续做好村级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文化环境
7.基于文体意识 发展语用能力 篇七
关键词:语用能力,文体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但是, 缺少思维含量的语言运用,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追求片面的语用, 将“语用”仅理解为书面语言的操练, 没有“理解”参与的语言“运用”, 不是完整的思维过程。又如, 脱离语境的语用, 忽视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舍弃语境来理解和运用语言, 也是不可取的。再如, 学生在照样子写句子时, 只把原句中的个别词进行机械的无意义替换, 并没有激活其生活经验, 更没有将感知认识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进行运用表达。
那么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有思维含量的语用能力呢?
一、寻语用规律亟需文体意识
利用语言规律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培养语用思维, 提高语用能力, 是语用教学的真正目标。作者特定的思维结构、语言形式、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等, 会以不同的文体呈现, 相同的文体有相同的内在规律, 请看几种文体的比较:
可见, 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描写方法、结构特征等有着显著差别, 不同的文本隐藏着不同的语言规律, 这规律就是学生习得语言运用的基础, 基于文体意识, 利用好这些资源, 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有吸收才有表达,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思维参与到由理解到运用的过程中, 从而拥有言语智慧呢?笔者在实践中推导出这样的模式:
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直面文本, 对文本提供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释, 然后关注语义内部的规律或特定语境下的得体表达, 引导学生认识特殊表达与特定文体之间的关系, 最后才能实现语言运用。要把握好这关键的中间环节, 就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 在文本中挖掘出语义内部的规律, 分析特定场景下的得体表达, 最终让学生产生有效的再表达, 将言语智慧投向语言运用实践。
二、用文体意识关照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对不同文体的具体功能、目标及阅读方式加以关注, 基于文体意识, 就能更好地发展语用思维, 培养语用能力。
(一) 关注文体语境中的不同表达
在语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增加思维含量, 就得关注文本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重点挖掘文本在不同文体语境下的独特“意蕴”。
1.描写方法———据文体语境区分
一个词用得好不好, 一种表达方式妙不妙, 单独考虑意义不大, 要将其置于特定的文体语境中, 其巧妙之处方能显现。以环境描写为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屋外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 溅起一阵阵浪花。”五年级下册《白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没有山, 没有水, 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都是浑黄一体。”六年级下册《各县特色的民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
上述三例同属环境描写, 《穷人》是小说, 其目的是为了烘托桑娜忐忑的内心世界;《白杨》 是散文, 其目的是为了反衬白杨的可贵品质;《各具特色的民居》是说明文, 这里的环境描写就是为了交代清楚客家民居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学生如果能结合文体的具体语境来领悟其要义, 就知道自己运用时也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实践。
2.表现形式———与文体语境相合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诗歌以“意象”组合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寓言常把简单的道理隐藏在简短的故事中;散文通过情境来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说明文也是小学教材中一类典型的文体, 准确严谨是它突出的表现形式。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月球之谜》在阐述不解之谜时, 先列举实验结果, 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进而论述其神秘之处。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独有的表现形式进行语言迁移, 让学生在交流收集的资料时模仿文本, 先介绍月球的奇怪现象, 然后根据独特现象进行提问, 最后利用资料进行论述。这样的语用教学既利用了说明文特有的表现形式, 又与文体语境相融合, 让学生的语言运用做到文“适境”, 言“得体”。
3.结构特征———随文体语境而变
不同文体的结构是文本语境的载体, 如《桂林山水》是总分结构, 《颐和园》按游览路线展开。我们的语用教学, 要抓住文体的结构特征进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一篇脉络清楚的游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找过渡段, 先画出作者游览的线路图, 再学导游根据线路图介绍行程的主要途经地及景点安排, 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语用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这样的文体结构后, 能改变自己写游览文章时最常用的“ 先到哪里, 然后到哪里, 再到哪里”的形式, 将合适的结构形式在同类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 关注不同学段中的同类文体
各类文体分学段反复呈现, 教师要明确各学段不同的教学目标, 才能体现这类文体的教学价值。以童话为例, 不同的学段, 语用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应是不同的。
1.第一学段:激发阅读兴趣
第一学段的童话, 情节有趣, 易于认知, 目的在于让学生喜爱阅读童话, 在兴趣中感知童话的美好。我们可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小壁虎借尾巴》一文, 教师可这样设计。
(教师播放课文静音动画)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想请小朋友们做做配音演员, 可要看仔细了!
学生根据插图试着给画面配音, 创造性地加上动作表演讲述。
在这里教师利用给动画配音引导学生讲述故事,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丰富了语言文字的积累, 也培养了听说读多方面的语用能力。还可采用角色扮演、交际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 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童话世界。
2.第二学段:体会语言特点
第二学段童话的学习要求集中明确:“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品味童话语言, 体会童话的特点, 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这就要求更多地去关注童话的语言特点。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巨人的花园》 时, 可这样设计。
师:大家品读了一个个奇妙的画面, 探寻到了花园变化的原因, 接下来, 又将发生什么呢?请发挥你的奇思妙想, 续编奇妙的故事吧!
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续编童话, 以巩固对童话奇妙语言特点的体会和运用, 引导他们进入对童话的理性把握阶段。当然, 还可以借助围绕童话开展的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学习, 对童话这种文体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
3.第三学段:领悟主题表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第三学段极少数同类文体的经典代表, 我们更要利用好它进行教学, 如结构上的多次反复、对于人物命运的关注等, 教学时可这样设计。
师:对比课文的前、后两部分,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了残酷的现实生活与小女孩的美好梦想是完全相对的。
师总结:弱小与强大, 黑暗与光明, 痛苦与欢乐, 就在这样的阅读对比中, 我们发现了文章的结构。我想, 你的思考一定没有停止, 还会产生追问。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继续就主题结构进行提问。
上述教学涉及体会童话的结构特点, 关注主题表达的深刻性, 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思维的矛盾, 不断地提出问题, 学会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就是童话类文本学习更进一步的要求, 达到了抓住本质的高度。
我们要基于文体意识, 因文而异地选择语用资源, 发展语用思维, 让学生的语用能力朝着更为本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臧松刚, 阎宗学.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审视与重构[J].小学语文教学, 2013 (8) .
8.提高文体意识 拓宽写作空间 篇八
关键词:不限文体 文体意识 文体优势 展现个性
“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淡化文体、取消文体,反而是更重视文体,需认清文体,提高文体意识。这对于解放学生的写作思想束缚,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展示学生的写作个性,减轻学生的写作心理负担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明晰文体,提高意识
文体,指文章的样式和种类。它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形式。学生如果不了解文体,忽视文体,甚至舍弃文体,写起作文来就难免会随心所欲,不伦不类。为此,写文章必须首先明晰文体。
(一)明晰文体的分类及特征
记叙文体,一般是写人、叙事、摹景或状物。真实性是记叙文体的一个根本特征。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应该要体现六要素,并能恰当地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议論文体,旨在阐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以宣传真理、批驳谬误,使读者信服。议论文重在告诉读者“为什么”。说服性、逻辑性和感染性是议论文体的主要特征。在议语文的写作过程中应体现其三要素,观点要鲜明正确,论证要充分有力等。说明文体,旨在解说事物或阐明事理。客观性、科学性是说明文体的两大特征。在说明文的写作过程中应该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准确使用说明语言等。诗歌,应该要有比较鲜明的意象、充沛的感情、精炼的语言,还要有大体的押韵……总之,各种文体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能够准确地认清、区分文章的体裁,对于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如果掌握了它,就可以根据体裁的不同特点来进行赏析和写作。
(二)提高文体意识
首先,让学生在认知文体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文章来提高文体意识。不同文体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语言代码和组合程序。学习、赏析不同文体的文章,是辨识文体的一面鲜明的镜子。
其次,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与叶圣陶所说的“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不谋而合。
二、挖掘潜能,发挥优势
文体,是客观存在的,是写作中“外化飞跃”的最终成品样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文体优势”。
(一)激发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和兴趣
兴趣能引发人们从“未知”走向“已知”。可见,善于激发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爱好和兴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文体优势”。
在认知文体时,我们可以有机地结合具体的文章来激发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爱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认真赏析不同文体的文章,使其仔细领会各类文章的“闪光点”,如记叙文中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议论文中富有逻辑的严密论证,说明文中精密准确的科学说明、小说中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诗歌中耐人寻味的意象描绘、小品中幽默诙谐的调侃味道……这样,通过激发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爱好和兴趣,便会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文体的优势”。
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和兴趣达到了一定的热点后,我们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爱好的文体变成自己写作的兴趣对象,点燃他们写作欲望的圣火,鼓励学生乐于写自己所爱好文体的文章。久而久之,学生的自身写作文体优越感也就会不显自露。这是把对文体爱好的表层现象转化为实际写作兴趣的重要一环,也是让学生认识自身“文体优势”的关键所在。
(二)挖掘学生擅长的文体
“以差异性或多样性为基石的生物学,赋予了每个人以一系列独特的属性。就思维、潜力而言,每一个新生婴儿都是一个未知量。”写作教学中,虽然我们不能也不可能通过生物学来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但透过学生的一些写作“成品”我们便会发现,学生的写作思维方式明显有别:有些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有些学生则长于理性思考,有些学生善于独辟蹊径,有些学生则喜欢浮想联翩……而面对这些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应该视之有别,另起“炉灶”。对于长于形象思维、喜好浮想联翩的学生,我们要多鼓励他们写记叙文、小说、散文等,引导其有枝有叶地把所叙、所抒、所想象的尽显出采;对于长于理性思考,善于独辟蹊径的学生,我们要多鼓励他们写议论性之类的文章,引导其有理有据地把所议,所感倾吐出来。
三、认真选体,展示个性
选准文体,是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展示个性的前奏曲。有个性的文章必定是文体选准了,但文体选准了,写出来的文章未必会展示个性。因为“个性是人的素质的总和,是人类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的结晶”。这意味着个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把人的素质在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创造的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中,自由、自主地结合起来的一个熔铸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结晶的整体,而并非是孤立、割开的,不是说谁学会了吹笛,吹笛就成为他的个性。所以,在“不限文体”的写作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尊重学生写作选体的不同爱好和兴趣的差异性。
要想让学生的写作个性充分展示出来,我们更要在写作中引导学生大胆拓展个性的空间,倾注自我的情感、道德、审美、创造等东西。
四、结语
【文体意识论文】推荐阅读:
文体学学期论文10-27
公民意识论文06-25
意识管理论文08-1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论文08-24
关于安全意识的议论文07-02
学生篮球攻防意识培养分析论文10-05
常用写作文体08-11
社区文体团队09-28
文体局长个人总结07-03
应用文体写作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