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诗》杜牧

2024-08-11

《感怀诗》杜牧(精选5篇)

1.《感怀诗》杜牧 篇一

第一个时期

诗人从少年应举到为官洛阳。青年时代的欧阳修从十七岁起三次应举, 二十四岁终于中第, 第二年春天赴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洛阳三年, “幕府最盛多交朋, ”诗人和友人频繁交往, 饮酒赋诗, 构成了他这一时期创作的重要内容。“予生本是少年气, 磋磨牙角争雄豪”。年轻的欧阳修刚刚中得高第, 意气风发, 诗作充满了乐观奋进的精神。他在题为《自叙》的诗中说道:“余本漫浪者, 兹为漫为官。”“平时罢军徼, 文酒聊相欢。”颇能道出这一时期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在许多诗中, 欧阳修倾吐了对于尹洙、梅尧臣、谢绛、苏舜钦等友人的真挚情谊, 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至情至性。如《别圣俞》中诉说友情的深厚, 洋溢于字里行间:“薄宦供羁旅, 论交喜金石。”《哭圣俞》中说:“一饮百盏不言休, 酒酣思逸语更遒。”

第二个时期

诗人被贬于夷陵。景祐三年 (1036) , 主张革新而抨击守旧势力的范仲淹遭贬, 欧阳修激于义愤, 写下了著名的《与高司谏书》而被远贬至夷陵, 外任县令数年。被贬夷陵在欧阳修的人生道路上具有特殊意义, 它使诗人在京城及洛阳的文士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也使诗人的文学创作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可谓是“庐陵事业起夷陵, 眼界原从阅历增。”这次的打击对欧阳修来说不可谓不突然, 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在洛阳时大不相同。政治上的打击和由此而来的遣发边远小县的闭塞生活, 不可避免地会给他带来心灵上的创伤。“西陵长官头己白, 憔悴穷愁愧相识。” (《代赠田文初》) 字里行间不免流露出那么一点伤感之情。在远赴夷陵任的旅途上, 欧阳修的诗作大多有淡淡的忧伤, 如诗人在《琵琶亭》中说:“乐天曾谪此江边, 已叹天涯涕泫然。今日始知予罪大, 夷陵此去更三千。”抑郁之外, 更有几分不平之气。在《望州坡》中说:“闻说夷陵人为愁, 共言迁客不堪游。”诗人的心头更是弥漫着悲苦和寂寞的滋味。又在《晚泊岳阳》中说:“卧闻岳阳城里钟, 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 云水苍茫失江路。”全诗句句写景, 而羁旅思归的情思自在其中。欧阳修虽然身处逆境, 却不以迁谪为怀, 公余之暇, 写下了一些优美的诗篇, 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如《戏答元珍》一诗。此诗是诗人贬官夷陵次年的作品, 描写的是早春时节冬去春来的景象。作者借以抒发了贬官以后谪居僻壤的孤寂苦闷情怀, 寄托了政治上受打击后的人生感慨。颈联虽有病入新年、闻雁思乡的伤感之情, 但尾联的两句议论, 故作宽解之言, 委婉地倾吐了内心的感触, 表明他并不消沉, 仍然乐观自信, 怀着向上的希望。全诗有牢骚而不颓唐, 有痛苦而显达观, 真切而感人, 是诗人政治上第一次遭受重大挫折后的心理写照。

第三个时期

诗人于滁州之任。庆历三年 (1043) , 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 欧阳修任谏官, 积极参与这一政治改革。庆历五年 (1045) , “庆历新政”再次失败之后, 放言直谏的欧阳修成为朝堂上保守派最忌恨的人物和攻击的对象, 甚至被污与甥女张氏有染, 并因此再贬知滁州, 开始了他又一次坎坷的仕途生涯。从庆历五年十月至八年三月, 欧阳修在滁州这方土地上度过了二十九个月, 在这短暂却又漫长的岁月里, 欧阳修再次体味了贬谪生活的苦楚。再贬滁州, 与初贬夷陵相比, 欧阳修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他把欣赏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的情怀融合在一起。所谓“某居此久, 日渐有趣。郡斋静如僧舍, 读书倦即饮射;酒味甲于淮南, 而州僚亦雅。”[2]“某此愈久愈乐, 不独为学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 粗若有成, 固知古人不忽小官, 有以也。” (《与梅圣俞》) 滁州景色秀丽, 民风淳朴。在这里, 诗人尽情地徜徉于山水之间, 寄情于诗酒, 体味着与民同乐的情怀。这样闲适的生活对于遭受政治斗争的诗人来说, 不能不是一种慰藉。滁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欧阳修均一一观赏题吟, 留下了大量留连山水、诗酒游乐的诗作。诗集中就有《游琅琊山》、《琅琊山六题》、《题滁州醉翁亭》、《幽谷晚饮》、《幽谷泉》、《丰乐亭游春三首》、《别滁》等诗。诗人以轻松、闲适的笔调, 摹写质朴优美的景物, 从而表达出洒脱恬静的心情, 基调明朗。如《丰乐亭游春三首》 (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描写了滁州丰乐亭前的暮春景象, 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怡然自乐的心情。但是, 曾经锐意进取、忧国忧民的欧阳修心里怎么可能真正的平静下来呢?流言的中伤, 政治的失败, 在他心灵上留下难以痊愈的伤痛, 甚至一年后听见鸟鸣, 诗人还不由自主地联想起那些可怕的巧舌谗口, 借啼鸟抒写了被贬的愤闷心情 (《啼鸟》) 。

第四个时期

诗人归隐颍州。欧阳修晚年身居要职, 地位显要, 虽然没有外任, 却依然不能尽展抱负, 当经历了治平四年 (1067) 二月又一场大风波———“长媳案”之后, 诗人终于坚定了致仕之心, 决心彻底与政事仕途决裂。退隐之心既决, 诗人的心境与以前也不可同日而语, 渴求尽早解官回归颍州, 成了诗人晚年诗歌创作的主旋律。《夜宿中书东阁》:“白首归田徒有约, 黄扉论道愧无功。攀髯路断三山远, 忧国心危百箭攻。”《下直》:“报国无功嗟已老, 归田有约一何稽!终当自驾柴车去, 独结茅庐颍水西。”《秋怀》:“节物岂不好, 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 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 包羞食万钱。鹿车终自驾, 归去颍东田。”这些诗, 表达了诗人急流勇退、渴望归隐的愿望。在《寄圣俞》中, 诗人对自己平生的挚友道出心声:“壮心销尽忆闲处, 生计易足才蔬畦”。《秋阴》:“却忆滁州睡, 村醪自解醒。”《摄事斋宫偶书》:“谁为寄声清颍客, 此生终不负渔竿。”反复地吟咏滁州之醉、颍州之乐, 透露了诗人渴望归隐的心绪。《书怀》:“齿牙零落鬓毛疏, 颍水多年已结庐。解组便为闲处士, 新花莫笑病尚书。青衫仕至千钟禄, 白首归乘一鹿车。况有西邻隐君子, 轻蓑短笠伴春锄。”《岁晚书事》:“一麾新命古三齐, 白首沧洲愿已违。轩冕从来为外物, 山川信美独思归。长天极目无飞鸟, 积雪生光射落辉。腊候已穷春欲动, 劝耕犹得览郊圻。”《偶书》:“决计不宜晚, 归耕颍尾田。”《述怀》:“何日早收身, 江湖一渔艇。”《青州书事》:“君恩天地不违物, 归去行歌颍水傍。”《谒庙马上有感》:“自怜思颍意, 无异旅人愁。”《忆焦陂》:“明日君恩许归去, 白头酣詠太平年。”晚年的欧阳修还把十三首《思颍诗》刻石纪念, 编写《续思颍诗》十七首, 从而见其归心之迫、意志之坚。

欧阳修的感怀诗, 充分地展现了诗人多番起落的宦海生涯中的心路历程。无论是身处高位, 还是蹉跎仕途, 诗人都不曾颓废丧志, 而是以宽容的心胸, 旷达的态度面对人生路途中的风雨。欧阳修的这类诗歌感情上更加外显、更加真挚、纯正、深沉, 从中可以看到他达观的人生态度, 这为后人全面理解欧阳修的性格及为人提供了真实生动的记录。

参考文献

[1]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 2001.

[2]洪本健编.欧阳修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 2001年.

2.浅析即事感怀诗的诙谐 篇二

在唐诗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类幽默风趣的诙谐句,在即时感怀诗中尤其多见。这类诗范围广,多写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诗人常常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而诙谐句子一般都是诗人偶得的灵感,以一种稍带隐喻的手法对事对人进行别样议论。对事,作者多从送别,战争,思亲着手;对人,多于政治相关,写他人也写自身,含宽慰,也含讥讽和批判。

诙谐,暂时把它粗分为两类。第一种,指诗句语言的风趣幽默,多用夸张的修辞引起读者的兴趣,譬如送友诗、闲情逸趣诗等。

送友诗中,作者多用戏语来感叹别离之情,来掩盖内心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从类似宽慰的语气里,不仅减轻了离别时的压抑,也能从另一方面对友人鼓励,更加能够显现出不同寻常分别时眼泪汪汪相送的新意来。

如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既是送别诗中的名篇,更是诙谐送友的典范。李白本身就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为人大气。即使是送别也褪却一般人小家子气般的伤感,而是用极度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友人与自己真挚无比的感情。桃花是李白访汪伦的缘由,而要离开了,李白带走的不是桃花的娇柔之瓣,而是汪伦作为一个东道主对他的情谊。那一句的诙谐,让读者在轻松之余感受到的是美丽的离别图景。

闲情逸趣诗也常用诙谐句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一般都是出行在外游历已久的仕者,或者是淡漠远观世事的隐士。我想,热爱生活,感谢自然的一个人的记忆里保存的估计都是欢乐的事吧?即使是以写边塞诗出身的岑参诗中也经常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忽略描写战场上的打打杀杀文字,他的闲逸诗同样会让人眼前一亮。

像《戏问花门酒家翁》就用极其口语化的语言,诙谐幽默的格调写了一件旅途中的暖心小事。“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春意盎然,榆荚欢开。在这个生活安定、闾阎不惊的边塞之地,连年迈的老人都能安逸的卖酒自足。酒碗摆满了门口,作者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当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读者可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乐事,乐事!

第二种诙谐则不同于第一种,它不是侧重在表现文学效果所得到的意象,而注重议论性和批判性的加强。我们一般可从人生感悟诗中找到这类诙谐之句。它不同于前者的风趣之意,而有嘲讽与戏谑之解。

还是以李白的诗歌为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他的诙谐让人想笑之后却因为下一句“缘愁似个长”而陷入沉思。李白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将这三千丈的白发,比作内心的愁绪。不过李白竟在诗中自嘲,完全不同于之前大气地对仕途官僚的嘲讽。

相似的还有与其并驾齐驱的大诗人杜甫。连浪漫主义的李白都自嘲了,更何况活在衰唐以抑郁顿挫风格著称的现实主义杜甫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岳阳楼》中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都是他在黑暗政治下摸爬滚打后的暗暗自嘲。诙谐似的话语却给人一种幽幽的落寞感。

以诙谐之句来批判现实的句子也不在少数。杜牧的《过华清宫》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前文设下那么多的铺垫,让人疑惑是什么样的“一骑‘换来千门次第开”。而当谜题揭开后不禁让人咂舌一惊。快马带来的不是重要的军事情报,而是“荔枝”。多么戏剧性的场面啊!“妃子笑”,这诗情画意的三个字也变得不觉使人唾弃。作者的诙谐带出的是人们的愤恨,它讽刺了唐玄宗为了取乐杨贵妃让人日夜兼程地从千里之外送来荔枝的事,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层层的疑团拨开后却给人如此大的意外,心理的落差让人愈发不平衡。特别是帝王过分的奢侈给穷苦的老百姓的强烈打击,使人失望万分。

诙谐中,我们读出了唐代即事感怀诗的自然风趣,也从中瞥见了当时的政治状况,更读出了生活的哲理。由浅到深再到浅,只是调侃浅笑,也可以体验出不同的情绪,品味出不一样的思想意境。

3.杜牧诗山行赏析 篇三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赏析:

4.山行杜牧诗配画 篇四

《山行》

【原文】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2。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

【今译】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

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

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

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鲜花。

【赏析】

诗人在深秋的一个午后出游,来到林木萧条的山前,一条石路蜿蜒而上,仿佛在黄绿的草木中画出一条白线,而这白线的顶端是山颠缭绕的`白云,白云下面隐约可见有些房屋。那里居住的一定是世外高人吧?诗人很想去拜访他们,可是突然他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在落日的映照下,经霜后的枫林如火如荼,每一片叶子都像燃烧的火焰,比二月的春花更红艳。他停下车来,静对这自然生命的

壮观,心里充满感动,不由得发出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不只是美的联想,色彩的比较,更是生命的礼赞。在寒山的萧瑟背景上,红胜二月春花的枫叶洋溢着旺盛的生机和无穷的生命力,饱含着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作者简介】

5.杜牧《张好好诗并序》 篇五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上一篇:大学语文第一课下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随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