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2024-10-06

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通用8篇)

1.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一

基于移动学习背景的“慕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慕课”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学模式,将学习与开放网络资源结合起来新的课程模式,移动学习运用于“慕课”教学中给“慕课”教学带来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模式。旨在研究基于移动学习的“慕课”教学模式,为“慕课”教育教学的开发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移动学习慕课教学模式网络

一、前言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在数字化学习基础上更加网络化、多媒体化。特别是近几年,移动学习设备涉及到很多方面,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MP5等,以运行于移动设备终端的APP更是接踵而至,快速发展了起来。移动学习灵活多便、先进高效,学习时间与学习地点随时变化性是移动学习最明显最有利的特点。学习活动使用互联网,借助于移动学习方式,都可以加入到一个新的虚拟课堂教学模式中,这个新的教学模式就是“慕课”。

“慕课”的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意思,是以网络化学习和连通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其自身具有课程体系严谨完整、课程短小微视频、课程碎片化互联、授课时间灵活以及课程资源开放等特点。“慕课”的出现,大面积扩展了教学内容的覆盖程度,音频、视频等常用教学方式也节约了教师的书写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同时表现形式更生动形象,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慕课”作为一种崭新的在线课程教育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公平,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全面发展推广基于移动学习的“慕课”教学模式,改革原有的“慕课”教学模式,重建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传统“一言堂”注入式教学模式,创新“慕课”课程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O2O(Online To Offline)一体化教学、微视频与交互式练习相结合模式。追求兴趣教学和个性化培养,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的协作学习模式,更加方便的使学习者获得更多学习的机会,实现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对教学教育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二、“慕课”教学模式发展现状综述

“慕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讲解范围的大范围扩大,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的支持,这种教学模式着重讲究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一点点地把初学者培养成专业知识的高材生。同时,学生在整个“慕课”学习过程中,都在同一程度开始学习的,可以有效地减少学者的学习压力。“慕课”教学模式的教学水平较传统的课堂教学要高,微课程内容不断丰富,选择教师资格方面比较严格,教学质量水准有一定的提高。目前,“慕课”这中教学方式在高校中非常流行,优秀教师的生动讲解,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远远超过传统的课堂教学。

“慕课”教学模式的发展主要是注重专业知识、技术的训练和培训,强化学者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投入大量时间在专业知识的应用方面,大大提升应用能力,能使他??在以后的工作中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以最快的速度适应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与传统的“一言堂”课堂教学相比较,明显加强了对知识应用的运用,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考试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动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的水平。

“慕课”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讲课传授式微课程,教师需要遵照课程的要求,通过模块化一段一段进行授课录制,然后经过后期剪辑转换,最后完成微课程,时间通常控制在6~10分钟。第二种就是PPT模式的微课程,是由音效、文字、图画组成,设计PPT转换为自动播放功能,最后制作成视频格式,时间通常在5~8分钟左右。最后一种就是情景剧式的微课程,对要授课的内容采取情景剧策划设计,撰写脚本,选择老师、场地开展拍摄,然后经过后期的视频剪辑制作,最后完成微课程,时间通常在6~10分钟。“慕课”的微课程与传统的在线视频教学相比,向学习者传授课程不容易造成他们的视觉疲劳,可以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和提高学习效果,微视频给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更有利于学习者保持一个优良的学习状态。

John Daniel认为“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稍有差距,但差距不大,是传统授课模式的变形,较大程度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但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它在开始提出时就以独特的大规模开放性获得了特别关注。邓宏钟认为“慕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崭新的模式,与现代的课堂教育模式相比没有时间空间的约束、开放程度大门槛低,特有的在线课堂、知识学习方式都赢得了全球的青睐,推动了全球的资源开放共享。除了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好的教学资源,“慕课”是实际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它特有的自主学习充分给学习者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时间和环境来合理安排课程学习。

“慕课”教学模式的发展革新了当代传统的高等教育,利用网络便捷性等优点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使得教学不再枯燥。但是,光是通过这一种微课程的“慕课”教学模式不足以推动更大的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课程时也会受到网络的限制,在没有计算机网络的环境下就不能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学习,所以要对“慕课”教学模式实质性创新,采用移动学习的方式改变传统“一言堂”注入式教学模式,将会对“慕课”教学模式的发展赢得更大的上升空间。

三、基于移动学习的“慕课”教学模式研究

“慕课”已经发展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在学习课程时会受到网络的限制,在没有计算机网络的环境下就不能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学习,所以要对“慕课”教学模式实质性创新,研究基于移动学习的“慕课”教学模式。

1.O2O一体化教学的“慕课”教学模式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平台O2O一体化教学慢慢深入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O2O一体化教学改变了现有的“慕课”传统教学模式。O2O一体化教学是一种运用电子商务的O2O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本上改进了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回顾旧知识,重点培养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在线上设置专题讨论组或者老师学习者互动教学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强化教学,线上线下密切的配合,由优秀专业教师负责,在线回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并与他们进行充分探讨。在线上教学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线下教学,线下教学是监测学习者线上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将线上线下教学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高度体现O2O一体化教学的巨大优势。

对于O2O一体化教学,可以开发移动智能终端APP,学习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应用商店下载登录“慕课”APP,随时掌握课程信息和教学内容,还可以进行资源的在线下载及离线观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进行网络学习。这种基于智能终端APP的O2O一体化“慕课”教学模式弥补了“慕课”教育受时间、空间控制的不足,学习者能够使用移动设备随时获取学习资源,学习时间及学习进程完全由自己控制,迎合了学习者内在的知识需求。

2.微视频与交互式练习相结合的“慕课”教学模式

交互式微视频是指一种播放时间短的视频,一般介于5~20分钟,适合于所有移动学习智能终端浏览和交互。微视频与交互式练习相结合的“慕课”教学模式有助于给学习者自主思维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习者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励学习者对未知领域充满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交互式教学包括了网络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来往,将学习建立在师生知识和情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则扮演了组织和促进的角色,学习者就是要通过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在交互教学中不断提高。

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视频与交互式练习相结合的“慕课”教学,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QQ学习的平台关注“慕课”公众号、添加好友以及加入交流群,都可以轻松的实现“慕课”教学的优势,还可以使用云端服务,将“慕课”教学内容存储到微云进行资源管理和保存,还可以利用微信、QQ配套的印象笔记等应用,实现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也可以通过离线留言方式提出问题。学习者还可以进行微信、QQ的订阅推送,教学课程信息和学习内容的及时推送,支持学习者在泛在环境下进行主动地课程学习。

四、结束语

“慕课”时代的来临,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基于移动学习的“慕课”教学新模式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了学习环境,构建了新的“慕课”教学模式,为学习者的学习给予了帮助,同时大幅度提升了教学水平。全面发展推广基于移动学习的“慕课”教学模式,改革过去现有的“慕课”教学模式,致力于兴趣教学和个性化培养,大力推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协作,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的?f作学习模式,实现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对教学教育发展带来巨大提升,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楠.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5-228.[2]蒋蜀鄂.“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81.[3]王倩,夏青,张承玉.慕课-全球共享在线教育教学模式[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6,(38):122-124.[4]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22-26.[5]J.Daniel.Making Sense of MOOCs:Musings in a Maze of Myth,Paradox and Possibility[J].Open Education Research,2012,(18):1-20.[6]邓宏钟,李孟军,迟妍.“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8):212-213.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东北石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二

关键词:算法,数据结构,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1 引言

部分高校研究生院目前开设大类基础课《数据结构与算法》, 该课是计算机学院为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主要讲述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方式及算法的实现过程, 内容包括:数据结构部分的线性表、栈和队列、数组、树和二叉树、图、查找、排序和算法部分的递归与分治技术、动态规划法和贪心算法。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利用计算机存储、处理、传递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伴随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信息种类和信息量巨增, 如何有效组织、存贮数据, 高效、专业处理数据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数据结构与算法》一课主要研究数据的存储、组织以及相关算法, 它对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相关课程学习以及学生今后的科研、开发等工作存在着很强的衍射作用。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幕课的建设, 基于“非正式学习”的需求,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平台内的协作学习, 达到自我提高的学习目的, 学习方式可以随时、随地、随需要, 学习手段更加灵活、便利、高效。提供在课堂教学之外更加便利的学习平台, 与正规的课上教学系统互为补充。

通过基于幕课平台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 改变传统的 (课堂+作业) 的教学模式, 探讨 (课堂正式教学+慕课课程学习+课堂互动) 的教学模式设计, 解决课堂教学学时不足问题, 更重要的是为研究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平台,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国内外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2.1 慕课

慕课, 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2012年, 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 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 国外的慕课课程三大提供商为Coursera、U-dacity、ed X[1]。目前国内很多大学也引入和搭建了自己的慕课平台, 如大连理工大学的泛雅网络慕课平台 (http://dlut.fy.chaoxing.com/portal/) 。

慕课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微课, 慕课平台中的主要元素是系统化的微课, 并配以小测试和实时解答, 在系统完善性方面体现了慕课的特征。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设置了许多进阶式小问题、小测验;学生如果有疑问, 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 教师和学习伙伴均可参与课程互动。

慕课课程充分体现了空间网络化、时间碎片化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需求。

2.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 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2]。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通过视频课程、微课、慕课课程等方式进行课下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负责与学生讨论和交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是其存在的基础, 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进行了彻底颠覆, 由此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由上表可见,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其与传统课堂各要素的相比, 角色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

3《数据结构与算法》基于慕课课程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

3.1 研究生大类基础课《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教学现状及特点

《数据结构与算法》有着很强的理论性, 研究问题对应的数学模型及其存储方式以及算法的实现;同时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要将抽象的思维变成具体的应用, 将设计的算法编码并上机实现。根据教学的需要国内外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材[4,5], 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以不同的深度介绍该课程的内容。此外, 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同时根据授课对象 (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等) 的不同, 人们探索了各具特色的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项目导向式教学等等[6]。

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进, 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该课程抽象性强, 算法的设计大多以伪码形式给出, 这让许多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畏难心理:看不懂伪码, 或者看得懂书上算法却不会自己设计算法。也有部分同学, 算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比较清楚, 不会用伪码表述;同时在将伪码描述的算法上机实践时, 出现错误不会调试, 直接放弃, 从而使得对《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学习热度大大减退。在课程的考核与平时答疑中, 时常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 不会灵活运用课堂知识[7]。

研究生大类基础课是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要求各学部、学院为外专业研究生开设的本专业基础课, 目的是丰富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 有利于交叉学科研究的开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重要的大类基础课, 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算法素养, 为其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提供算法基础。

同时, 由于研究生的主要工作是做学术研究, 用于课程学习的时间有限, 课程内容多且课时不足, 有必要通过网络辅助手段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通过上面有关教学现状的分析,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引入基于幕课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从而改变传统的课堂+作业的教学模式, 解决课堂教学学时不足问题, 更重要的是为研究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平台,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2 慕课课程的内容设计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内容包括:数据结构部分的线性表、栈和队列、数组、树和二叉树、图、查找、排序和算法部分的递归与分治技术、动态规划法和贪心算法。

考虑到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特点, 基本数据结构部分采用课堂讲授模式, 算法部分制作慕课课程。

具体各部分教学内容安排见表2。

根据以上课程内容的设计, 我们可以看出, 本文不是试图通过全课程的慕课课程进行数据结构的学习, 而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 将算法部分尽量独立地抽取出来制作慕课课程, 每一个算法作为一节相对独立的慕课课程。

算法部分是同学最难学但也是数据结构课程最重要的部分, 各部分算法制作成相对独立的慕课课程后, 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课下学习, 这样既可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激发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有效节约课堂授课课时。

3.3 基于慕课课程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文研究的教学模式是基于课上授课+慕课课程+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整个教学环节分为两种类型, 课下学习和课堂教学, 其中课堂教学又分为正常授课和翻转课堂两种类型。

(1) 正常授课

有关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的基本存储结构等部分 (见表2) 采用传统的 (授课+作业) 的方式, 此部分内容比较发散, 不适合精炼短小的慕课课程,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此部分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让学生了解课程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点。

(2) 课下慕课课程

根据课程特点, 将算法部分 (见表2) 制作成多节相对独立的慕课课程, 每节课程用一小段篇幅来衔接各知识点, 每节课程15分钟左右, 可以独立学习, 这样学生可以利用碎化片时间来进行课下学习, 有利于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3) 翻转课堂

教师根据慕课课程学生的在线作业和在线交流情况, 凝聚和提炼问题, 准备课堂讨论, 通过课堂讨论, 解决课程学习中的普遍问题, 并拓展知识点, 指导并提高同学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及学科交叉的能力。

4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学习已成为一种大趋势, 利用基于慕课课程的翻转课堂混合 (下转第47页) 式教学模式, 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对优化教学资源将有重大推进作用。

本文探讨的翻转课堂, 是对传统课堂部分内容的翻转, 而不是全部课程内容, 希望我们的探索能为《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87188.htm fromtitle=MOOC.

[2]百度百科, 翻转课堂[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45501.htm

[3]易庆竑,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 25 (4) :94-99.

[4]严蔚敏, 吴伟民.数据结构 (C语言)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5]Sartaj Sahni.Data Structrue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in C++[M].Mc Graw-Hill College, 1998.

[6]姜跃.《数据结构》课程的教改与实践探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31 (3) :71-73.

3.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三

【关键词】MOOC 微课程 高职教育

从2012年开始,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s)在国外如海啸般来势凶猛,在国内也风起云涌。目前,世界上主要的MOOC平台有Udacity、Coursera和edX,国内的清华大学于2013年10月份依托MOOC平台开通了“学堂在线”探索MOOC课程,还有很多的学校和教师也纷纷加入到MOOC课程的研讨。

一、MOOC和微课程

与传统的视频公开课不同,MOOC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一个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不但可以进行学习、参加考试,同时还可以拿到认证证书。2011年,塞巴斯蒂安·史朗教授把他的《人工智能导论》放在互联网上,吸引了来自全世界190多个国家的超过16万名学习者注册学习,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1)学习者个性化主动学习。(2)学习者高度自学。(3)信息即时反馈。(4)游戏化学习。(5)大规模协作学习。

在国内,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先行者、上海师大教授黎加厚给微课程定义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则对微课的定义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MOOC的教学内容通常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每段视频不超过10分钟,讲义也可以同步下载,视频同时内嵌课堂练习、自动批改等功能,课程讨论则可借鉴世界大学城、QQ群、微信、博客或其他社交媒介来开展。MOOC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基于视频,在10分钟以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从表述上看,微课程与MOOC的定位是不谋而合的。

二、将微课程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先教后练”,即课堂上由教师讲授各知识点,然后学生听讲,在课后完成作业、进行复习。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考虑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笔者在参考已有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拟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基于MOOC的微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以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导学一体化。该教学模式力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先教后练”为“先学后教”,该教学模式主要由学习资源的设计环节、课前自主学习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反思环节四部分组成。学习资源的设计环节主要是教师准备微课程课件、各种教学支持资源,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其中学习任务单应遵循“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设计原则,学习任务单主要应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思考与建议等内容。课前自主学习环节由教师根据设计好的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需在课前完成相关任务,达到预定目标。课堂教学环节,是指由教师利用微课程及与该教学主题相配套的各种教学支持资源组织教学。学生则个性化学习,观看微课,借鉴各种教学支持资源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师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后反思环节则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主要包括检测、作业、协作、展示等内容,在该环节教师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成效、布置相应作业,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该环节主要是内化、拓展知识,展示作品,或质疑问题,加强与教师的互动。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虽然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认为,目前MOOC课程教学建设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本来就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配合教师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因此有可能会影响该教学模式的效果。这是实施MOOC教学模式过程将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为了促使这种教学模式顺利实施,学校或者任课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高。MOOC的制作,需要教师学会并掌握专业软件的操作,同时不管是在课前、课堂中或课后,都要求教师为这一堂课付出很多的精力,像北大准备的第一堂MOOC,除了主讲,还配备了5个助手。因此,MOOC要求教师革新教育理念、加强团队协作,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充电,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高职能否提供足够规模的优质MOOC课程资源。开展MOOC教学关键不在于平台技术,而是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本来就紧张,MOOC又是个新生事物,MOOC要可持续发展,不能光靠教师的单打独干,更多地需要商业模式的运作。可以说,高职院校制作足够规模的优质MOOC课程资源,没有商业模式的运作的话,MOOC肯定将无以为继,因此,建议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运用商业模式开展MOOC教学,以确保提供足够规模的优质MOOC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

四、结语

总之,MOOC教学可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展,对于高职课程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应当革新教育理念,对MOOC进行认真探讨,使其更加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真正应用到我国高职教育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邬锦锦.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装备技术,2013.

[2]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4]贺志辉.微课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4.

4.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四

用研究

摘 要 本文提出了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平台的构建模式,以无线传感网络课程为例,建设慕课平台资源库,融入结合实际的创新实践项目,搭建慕课的翻转课堂平台,并在教学中开展了互动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借助创新实践项目,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

关键词 慕课 翻转课堂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高校教学中,教师在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每门课程学时有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往往只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阐述每门课程的基础内容。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构建了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创新实践项目教学平台,可满足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展开微学习的要求,更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1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换言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2年慕课研究浪潮席卷全球,获得了媒体的高度关注。慕课,即有组织的微课,配以测验、作业等内容,利用进阶式的测验将碎片式的微课有机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利用慕课平台进行答疑解惑,由学习伙伴或教师来解答。

翻转课程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地平线报告:2014年高等教育版》对翻转课堂的定义: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生的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关注度放在其感兴趣的项目上,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2创新实践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创新实践项目,将创新训练项目与实践相结合,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分析与实现。

“创新实践项目”通过设计结合实际生产、生活和当前前沿研究热点、符合时代发展的案例,以项目为载体,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研究成果”,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自主学习、讨论等手段学习课程内容,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在创新实践项目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我院依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无线传感网络,结合创新实践项目,构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平台,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为目标,以突出强化创新实践训练为手段。研究并构建一个规范、科学、完整、实用的无线传感网络课程的移动“微学习”平台,并形成具有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特色的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3.1搭建慕课的翻转课堂平台资源

无线传感网络课程技术含量高、概念多、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难度系数大,为方便学生学习与掌握WSN核心技能,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我们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难度大的理论知识(如定位技术、路由协议、数据融合等)进行精简,强调无限传感器网络的系统搭建、数据之间的无线传输等。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的交替循环过程;将每一个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微视频、辅助学习资料等组成完整的微课程教学和学习体系。从应用的角度入手,采用“任务驱动法”,把每个知识点制定成相应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与过程,方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每个知识点结合实际的应用,围绕系统组建过程,由浅入深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建立创新实践项目

将物联网应用技术大赛的相关题目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无限传感网系统的应用能力。例如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农业大鹏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把这些既是实际应用项目又是竞赛题目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现这样的应用系统,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对整个无限传感网的体系结构、系统搭建、数据采集、数据通信及数据处理等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实施效果

从师生应用的实施效果来看,这种自主式、进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移动慕课平台中的大规模知识库,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各种结合实际的创新实践项目,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促进了无线传感网络课程进一步发展。

5结语

我院通过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在创新实践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了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SJGY2017003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改项目《地方高校计算机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编号16Q122)、校级研讨式重点建设课程《无线传感网络》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5.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五

论文关键词: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 模式 管理创新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践,从内外二方面详细阐述了发展和机制改革深入的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创新要点:并结合基层实际,对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重点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质监。同时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系列法规的颁发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依法质监的快车道。

但是,十几年来形成的基础、主体、竣工三步到位等级核定与巡回抽查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积淀了诸多影响发展的矛盾与问题,因此,对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与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转变思想观念,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全新理解

2.1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感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一是代表政府对在建工程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掌握本地区的工程质量状况,并及时向建设主管部门报告:二是督促各方责任主体的工程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三是认真检查工程建设中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四是树立好的企业典型,处罚劣质工程的质量责任人。

2.2 执法监督人员的工作质量标准化

不直接把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监督人员挂钩,而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多少来衡量监督人员的工作;以一个地区、一个监督科室所监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及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作为监督工作的成绩;以质量投诉的多少、投诉质量问题的影响来反映监督工作的成绩:以社会对质量监督机构的反映作为监督工作的成绩。

2.3 建立良好的内部工作

监督站内部应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程序要简化,办法要实用、有效,从而形成一个透明的监督工作环境,使监督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认真、积极的工作:形成一个人人为自己负责、人人为工程质量负责的良好氛围。

2.4 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检查环境

主动发挥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互动,相互促进工作质量。通过座谈、研讨、宣贯来相互沟通、理解、支持,使工程参建各质量责任人重视工程质量,并自愿干好本职工作。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从宏观来看,在新形势下,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人员不仅要转变思想管理观念,更应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以取得管理创新的实效。笔者认为,应从对内和对外二方面强化管理,具体如下:

3.1 对内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3.1.1 优化机制,打造过硬的质监队伍

将监督科室按工作目标进行分工,即分为主体监督科、装修监督科、商品混凝土监督科、检测监督科和监督督察科。各监督科对分管工程进行巡回监督,督察科对所有工程进行巡回监督。不定期地对各科所监工程进行调整,使每一个工程都将接受质监站人员的监督

管理,使质监站的每一位监督人员尽可能多地覆盖监督工程。

3.1.2 坚持集体执法检查

对施工现场执法检查,规定必须是三人小组集体行动,不得单人到工地进行执法检查。这样有利于公正执法,业务知识互补,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3.1.3 实行工程验收内部运行卡制

运行卡内容包括监督科室意见、监督情况、日常监督检查得分情况、验收小组的验收意见、站领导的结论。验收严格按承诺时间(5个工作日)进行,并且强调验收人员在现场提出结论性意见。

3.1.4 监督检查情况的定性、定量评定

每一次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都用“建设工程质量巡检问题通知单”提出发现的问题,按不同的问题分别要求整改、落实到位,并用分数进行量化打分。工程主体及工程竣工验收时,可以用日常监督分数来评价工程质量。

3.1.5 监督工作的量化考核

对各科的监督工作进行月量化考核,使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考核内容包括行风廉政、质量投诉、日常监督、监督到位、监督频率、发现并解决的问题及领导抽查情况等。

3.1.6 实行工程质量监督责任追究制

谁主管的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出现用户质量投诉,由谁负责处理解决,并根据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情节的轻重,对相关人员提出批评或追究其监督责任。

3.1.7 周例会制度

每周一上午可定时召开站务会,各科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发现的质量问题以及本周的工作计划。站领导通报质量验收情况,强调日常监督检查应注意的事项。

3.1.8 建立质量监督工作内部通报制度

每周将各监督科发现并解决的问题,监督督察科发现的质量问题,质量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工程停、复工情况等,用“工程质量信息”进行内部通报。

3.1.9 健全监督日志和监督档案的管理

监督日志记录监督人员每日的工作情况,主要是每天检查的工程、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目前的质量状况等。监督日志配用“建设工程质量巡检问题通知单”、“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停工整改通知单”,进行三级监督管理。监督档案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办公室每天将各监督科前一天发出的“建设工程质量巡检问题通知单”按工程归类存档,并进行内容,每周将统计情况报站领导。监督日志按月进行整理、归档。主体、竣工验收前,办公室在运行卡上填写日常监督信息。

3.1.10 质量监督工作的年度总结

每年年初,应对去年的监督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下一步监督工作的重点及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出台站文件,例如:《关于主体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关于住宅工程竣工验收的有关规定》等。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以从制度上减少管理漏洞,杜绝重大质量与安全隐患,从而对提高建设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发挥很大的监督保障作用。

3.2 对外应严格质量监督,提高监管效率,推进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3.2.1 质量监督的动态管理

将过去对施工“停工待检”的质量控制点检查,改为不定时、不告知的日常质量巡回监督。加大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随机抽查,实行质量行为与实体质量检查相结合,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增强了质量监督的威慑力。

3.2.2 质量监督管理的分级化配合取消质量“控制点”,对所监督的工程实行分级化管理。每一监督科室将所监督的工程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对好的工程进行表扬或召开不同范围的质量观摩现场会;对差的工程加大监督检查频率,召开工量分析现场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观好的工程。监督督察科对所监工程的单位领导进行督导,要求施工单位的总公司领导查看质量现场并到质监站交换意见,或质监站用文字寄总公司领导。

3.2.3 开展工程质量监督交底

第一次到工地现场主要是告知参建各方质监站的有关要求,包括站制定的文件内容、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质量月报、隐蔽工程施工时间的通知、日常监督检查的方式、验收的时间和程序等

3.2.4 抓参建方施工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

要求开发、监理和施工单位项目部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现场配有质量样板照片或质量模型,建立针对班组和人员的质量奖罚制度,并且在显要位置设立标牌公示。

3.2.5 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轮岗制和验收抽签制

为了增多质量监督人员发现问题的角度,把质量问题处理在施工过程之中,避免所监工程成为“自留地”,应不定时对工程的监督人员进行调整,使每一个监督科尽可能扩大工作范围,尽最大可能实现工程质量巡回监督。

对工程主体和竣工验收,采取定时(每周五)、不定人的方式,随机抽签确定参加检查验收的人员,增加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3.2.6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以往的工程质量初验制度,会使质量问题堆积到最后,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工程质量也不会提高,最终还会给质监站的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因此,应取消工程质量初验,将监督关口前移,改为既重视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也重视竣工验收。

3.2.7 加强对工程质量问题的专项治理和专项检查

专项治理工程质量通病。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质量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关于模板支撑体系的几点规定》、《关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检查要点的通知》、《关于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通知》、《钢筋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要点》、《关于高层建筑与相邻地下车库施工相关问题的规定》等技术性文件的执行,有效地防治了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水平。

预拌混凝土供应商的专项检查。一是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二是对搅拌站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特别是试验室的监督检查;三是施工现场抽检其坍落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四是施工现场抽取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和强度对比试验;五是对基础混凝土进行钻芯取样,检测其混凝土强度;六是对抽检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进行分析,确定其生产管理水平,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在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对观感质量、使用功能、可能出现质量投诉的地方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加强“结果性检验”,如卫生间蓄水试验、地面泼水检查、抹灰的“四角八线”实测实量、电器工程的“抽线穿线”等质量实行结果性检验,从而提高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

3.2.8 加强对施工质量信息的及时收集汇总分析

执行施工、监理单位的施工质量月报制度,要求其每月向质监站报告工程质量状况。强化参建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增进监督人员对工程质量状况的了解,及时调整监督管理工作。

执行检测机构不合格台帐“零报告”制度。目前,随着检测机构的化,不良的市场竞争,导致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值得怀疑,致使工程质量没有根本性的保障。因此,要求检测单位将不合格项目在24小时内报建设单位和质监站,每周向质监站报不合格台账,或“零报告”不合格台账。

3.2.9 定期进行质量大回访

通过质量回访发现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发现日常监督工作的漏洞和偏差,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检查。

4、新形势下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重点措施的思考

从微观来说,笔者认为,作为基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单位,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除了探索建立符合市场发展和建筑市场需求的监督和机制,对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之外,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也应抓住重点,寻求突破,从而落到更好地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这个实处上来,使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程序

质量监督机构应该负责宏观控制管理工作,通过抽查和巡查的方式对本辖区工程质量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管理制度,引导和规范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对突出的质量问题,可以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和纠正参建各方偏离基本的工程建设程序的错误行为。将质量的控制点的验收工作交给监理,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动态抽查来监督促监理人员忠实履职。通过违规查处,鞭策监理人员提高质量责任意识。

监督程序要规范化,就要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减少人为因素影响,避免不正之风的滋生。具体包括:a.加强监督机构及其人员资格管理;b.完善施工许可及监督报监;c.切实做到现场检查;d.改进不良行为记录的处理;e.提交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等等。

4.2 建立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的监督机制

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实行结构工程质量季度大检查制度。目前,质量监督机构是以行为监督为主、实物监督为辅的监督方式。

但实践中发现如果对实物监督力度不够,就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通过检查,促进各个责任主体工程质量意识的提高。

4.3 认真开展学习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质量监督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推进质量监督工作水平的提高

质量监督工作是由基层质量监督人员来完成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作的质量水平。因此,需要切实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两个方面。对质量监督从业人员的培训应当包含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且是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建立监督人员的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制度,打造一支技术精良的质量监督队伍,使其具有较强的技术判断能力和执法水平;上级质监机构要定期对下级质监机构、质监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的机构要进行整改,有关人员要调离岗位或降级、降职;就技术装备而言,还要加大检测力度,增添检测设备,以数据说话。

4.4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尊重建设各方主体地位,保障建设主体合法行使自身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职责

质量监督工作代表政府对工程实施监督,应当着眼于工程重点监督和宏观把关。监督工作重点在于审查各方主体的合法性,和监督各方主体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督各方质量行为的合法性和尽责性,以达到质量监督的有效目的。

切实建立工程建设质量的责任主体是业主、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理念,在质量监督工作中应当充分尊重各方的权力,明确工程质量责任由各方主体承担而不是质量监督人员或机构,督促各方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使各方主体切实履行其责任和义务,确保工程质量。比如,依照条例规定,竣工验收由业主单位组织各方主体参加,质量监督工作是在接到业主通知去参加验收,监督参加验收各方主体人员执业的资格和验收工程程序的合法性,如工程达不到国家验收标准,可以宣布验收无效且不同意工程备案和投入使用。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业主单位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指导和监督,因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业主处于中心地位,业主行为的合法性对工程质量是起决定性的。另外,质量监督要特别注意保护监理单位和人员的地位和职能,确保监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与监理单位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掌握工程质量状况。

5、结语

6.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六

摘要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是学校、老师都不够重视,忽视了应有的创新实践能力,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我们要改变这一现象,遵循《科学》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校情、学情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 科学 现状模式

小学《科学》是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一堂《科学课》,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让学生进行一次真理的检验。简单点说就是对小学生能明白的简单“真理”进行一次自我动手的检验,从而从检验“真理”中获得“真理”的知识和运用“真理”的过程,从中养成探究“真理”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人生成长作好铺垫,为祖国的发展储备人才,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学教育至关重要。但在现在的农村学校,科学教学现状不尽人意,我们要认识这种现状并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在教学中能用新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有新型的模式可循,以此来提高小学科学

教学质量。

一、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1.观念陈旧。《科学》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对学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非常有益的学科,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领导和教师对此学科都当作传统中的副科目对待,领导在管理上不够重视,导致诸多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中都有不严格、不规范、不认真对待态度,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科学》此科目的马虎应付态度。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教学质的提高,从而造成学生在整体素质的缺陷。2.理念缺乏。国家对各课程的改革已实施几年,可以说国家各教育培训部门每年都进行了相关的各学科的课程项目的有计划的有系列的教育培训。实际,现在我们的诸多教师仍然被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旧观念严重束缚着,在小学都是把语文、数学当作主科目看待,其他的都是副科目。在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的培训时,也存在着这样的偏科严重心理,特别是某些学校的主管领导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偏科心理,致使在接受这样的“副科”教育培训时,教师马虎应付,甚至有些学校领导明知有这样的相关的“副科目”的教育培训,而没有派相关“副”科目的教师去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导致了教师在进行这样的“副”科目的教育教学中,观念难改,理念缺乏,教改无果,教育无望。同时,由于学生的考试分数在考核教师时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且科学科目的考试也和其它科目一样以卷面考试为主,因此为了应付考试,某些教师在上《科学》的课时,只是把课文念一遍,学生在下面听一下,再把要点让学生抄背,到期末时让学生考一个高分数,就算教学成绩优秀。至于其相关的实验、活动或某种探究,根本没有带领学生实践。就以“学校的条件有限”一句话把本来是非常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情给搪塞过去了。致使学生都养成了不爱思考、不想探讨,不善交流等的不良习惯。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性思维、独特的思考等能力都得不到应有的培养。这样学生就习惯了“饭来张口,衣到伸手”,于是,教师教得多“死”,学生也就学得多“死”。严重地为背了小学科学课程设立的宗旨——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资源缺乏.农村乡镇小学,特别是边远偏僻的农村小学,根本就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同时,在各年级的《科学》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严重缺乏,在教学中有许多都涉及到实验、活动或需要上网查询才能解决的各种问题,教师只能照书读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的一笔带过,把教学内容应付完毕就算“万事大吉”了。浪费了课本、人才等资源,耽误了学生的智力、能力等培养,影响了学生的一生。同时,也剥弱了教师的教学锐气与消退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

4、实验教学不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实事求是,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因为受前面所说的观念、理念偏差的影响,加之为了图省事,总喜欢统一的答案,不顾由于学生在操作过程、实验材料等方面的偏差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不是认真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而是对不同的结果就进行轻易否定,导致了学生科学精神的严重丧失,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以上农村小学科学的教育现状亟待改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管是作为管理者的领导,还是作为第一线的教师,都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实施课程管理纲要,切实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科学这门课程当做一门基础学科来抓,克服自身的局限性,把教学的着眼点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把科学教学工作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联系起来,自觉地遵循科学教学的教学规律,采用一切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改革现行考核制度和科学教学考试制度。对教师的考核应尽量地不与学生的考试分数挂钩,而是注重教师教学的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的能力是否有了提高。考试时,也要尽量减少理论考察死记硬背的内容,适当增加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限制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把科学教学落到实处。

三、增加师资和设备的投入。首先,加强师资力量的配备,设立专职的科学教师,同时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与检查;其次,结合科学课程配置相应实验器材,定期进行更替和添置,并定期进行对学校实验室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检查,同时检查师生对实验器材的的使用情况,不仅限于书面记录的检查,要随机实验课堂抽查。使科学教学的实验不在流于形式。

四、让教师树立甘于平淡的献身精神。

教师这一职业很清贫,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受功名利禄的影响,让教师们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因此,我们要让从思想上让教师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让他们甘于平淡,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甘于平淡,才会静下心来认真地进行教学工作,不为名利所扰,想学生之所想,一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进行教学,理解科学教学的实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课程,然后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让教师从观念和理念上有改变还不够,我们在提倡课堂改革的同时还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结合学情来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们有有法可循,有据可依。

当今的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而这一教学模式的亮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列夫托尔斯泰说过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那么科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这一改革呢?

一、以提出问题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

1、让学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问题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起点,让问题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因此首先要把学生引向自然事物,同时还要诱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自然事物中发现问题进行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诱发求知欲望、培养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解疑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历史经验表明,学生有兴趣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仅能够眼前受益,甚至是终身受益,还有学生头脑中的的问题,可能成为他日后成才的原动力。让学生自由使用实验材料,并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从而激发质疑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思,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优化提问的时机。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方式、时间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在扩展延伸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更应把握好提问时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只要能立足教材,把握好重点,精心设计问题,并选择好最佳提问时机,就能使学生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3、从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将概念具体化,深化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具体化是将抽象概括出的概念返回到具体实际思维过程。具体化不仅可以加深加宽对事物的认识,避免死记硬背概念,而且能在引导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思维得到发展,这是认识的第二飞跃。例如,“摩擦力”概念形成以后,教材中提出“下面这些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少摩擦力,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并附有鞋底、拖拉机轮胎、自行车、滑冰鞋等的图片。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应避免学生将作用力与摩擦力混淆,同时不局限教材中的例子,可提出“你们还见过哪些增大摩擦力或减少摩擦力大小的做法”的问题,引发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来思考。最后让学生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设计制作玩具汽车,坦克等。这样的制作设计,不仅巩固运用了摩擦力的概念,而且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大胆地提出对科学现象的假设。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假设”作为科学认识过程序中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诱发他们“我要学”、“我要发展”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教学的成功。确立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在教学《用纸造桥》一课时,与学生设定研究的假想目标,让学生自己思考假设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方法,进行探究。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他们在学习时也特别认真,思维十分活跃,神情也十分专注。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他们轻轻地商量同时进行修改实验获得成功,使每一个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提出假设就为问题的解决搭起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为此在脑海中即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的答案。即使学生提出的假设可能不够合理与深刻,但教师还是应给予肯定,因为这毕竟是学生源于他们已有的认识与经验而对其未知现象所做出的推测;当然,这也是从问题此岸过渡到答案彼岸的桥梁。即便学生走了弯路,可是这种体验与经历也是难得的,它将促使学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实现探究学习对孩子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使自主探究变得更主动、更生动。

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科学学科探究的重要一环,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帮助

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所以能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是由于他们对有实验过程的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得出来的。因此,提供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启发学生思路朝着建立某种概念,归纳某种规律方向发展。在教学《今天刮什么风》一课中,为揭示“风向”这一科学现象,教师充分带领学生制作风向标,并让学生多方式的进行试验观察验证,不仅使学生明白了什么叫风向,什么叫风力,什么叫风级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实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制作、实验、分析综合得出来的,因而是真实、生动、具体的,也是学生终生难忘的。对发展儿童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发展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可是有些实验难度较大,如果只让学生看图、看文字说明或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往往会因记忆不清造成步骤错乱,甚至操作失误等。在教学《显微镜下的世界》中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切片标本的方法等实验活动,操作步骤就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注意事项很多,如果把实验过程变成有计划地活动,学生就能够很快知道操作要领,这样,既增强了实验效果,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又能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实验方法,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

抽象与概括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在引导学生抽象与概括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知识、经验不足,观察精确性、坚持性较差,表达不够完整的特点让学生反复多次地进行观察,完整准确地表达。这样,不仅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有趣的食物链》一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出:“什么是消费者,什么是分解者,哪些是生产者?”的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继而引导学生这几种动植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三次引导学生思考画出所给动植物之间的联系图。经过以上由表及里地学生反复多次观察思考,最后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这种方法可以隐性地、潜意识地使学生初步了解概念与推理这两种逻辑思维形式的辩证关系,进而扩展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使科学的学习走出了课堂。

五、优化课堂评价方式,充分利用积极评价。

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试只是一个方面。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所以,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参与的过程。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学校可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含教学评价标准,在平时课堂中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通过实验、竞赛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这样对学生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7.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七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别强调“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将作为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高等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2011年我们组织了专业教师调研了北京安博教育集团,并实地参观了安博教育基地,邀请了企业做专题报告,进行了校企合作培养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广大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传统办学模式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的缺陷,深入了解了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切实转变了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固有人才培养观念。从而坚定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决心与信心。2012年秋季,第一届校企合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班正式招生入学。

1 改革并实施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培养方案

在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充分考虑到了本科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结合,按照现代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借、减、废、并、增等手段,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制定了校企合作(服务外包)培养方案,以下两点是方案中的重中之重。

2.1培养方式

校企合作专业本科生采用系统化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培养中贯彻理论基础坚实、科学思维敏捷、专业知识宽广、动手实践突出、工程训练有素等措施,力图实现学生基础理论与科学素养、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工程训练与职业素质均衡发展的培养理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式经过特殊设计,全面采用“安博教育体系”进行实施,安博教育体系是一种全新的、多维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是将“企业的内容”以“培养的形式”来“完成对人才的培养”的体系,是目前国内在人才培养领域系统和实用的研究成果,是国内较领先的实训系统化模板。

计算机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行学分制,培养阶段划分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阶段、专业技能课程教学阶段和专业技能课程实训阶段、校内阶段项目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和实习阶段六个培养阶段。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专业技能课程教学阶段前必须指定其修读的专业方向,进行专业深度培养。

2.1学期设置

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阶段包括4个18周的正常学期和企业在学校的实训。本阶段的设计思路是达到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目的,实现“基础扎实、系统级认知和应用能力强”三个目标。课程启动采取系统级认识和应用能力双优先的策略,本阶段要求学生完成全部公共基础课程、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公共指选课程的学习任务。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阶段为三年级。本阶段的设计思路是强调学生工程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实现“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技能、更完整的专业认知和掌握某一专业模块的相关技术”三个目标。学生进入本阶段前应确定一个具体的专业模块,修读该专业模块指定的方向指选课程。

基地企业实训和实习阶段始于四年级,本阶段的设计思路是借助具体项目工作参与实际项目训练,通过毕业设计与论文培养总结概括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技能与职业素质成长的目标。本阶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网络配置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士学位论文的撰写。

2 构建特色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利用企业在实践性人才,项目案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和经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而我们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以下几点达成双方意向。

2.1 双证——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将计算机科学技术最新的发展成果融入到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中嵌入企业执业资格认证的相关课程,将专业教学与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将学历教育与企业执业资格认证结合起来,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去向与行业、产业的全面对接。参加网络学院改革实验班学习的学生,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取得本、专科毕业证和相应的行业技术资格证书(双证)方可毕业。企业对取得“双证”的学生负责推荐就业。

2.2“3+1”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学生四年标准学制分为校内教学和校外上岗实习两个阶段。即在学校内学习三年,期间选择不同的课程,平均每年由企业教师(或经过企业培训的教师)进行多次企业化课程实训,一次7至10天;学校负责选择国内外该专业领域知名企业,学生毕业前半年在这些企业实习,接受专业综合实训。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整地参与企业某个项目或子项目的设计、实施、管理与应用研究的全过程,同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借以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与参加半年企业实习的学生签署合同,择优推荐就业。

2.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用人单位要求,选拔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企业具有培训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走进校园开设实训课程。后期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学生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训、实习和实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管理)工程实际需要、熟悉设计、实施以及管理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3 结语

高校作为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主要基地,探索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以人为本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符合当前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长期的重要课题。为贯彻落实教育十二五规划,及时调整高校工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培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而构建工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框架,有利于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将高校知识优势与企业市场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及时地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进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又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需要实践进行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修改和调整。虽然我们的校企合作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效果,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任重道远。

摘要:研究校企合作下工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力推动工科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合理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行业导向下的专业应用教育模块结构,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内蒙古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依托,就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的改革性成果加以论述,进而对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范剑波,于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的探索与实现[C].计算机教学研究与实践-2012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

[2]杨爽,王忠民.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高等教育研究,2009,26(4):46-47.

8.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八

【关键词】慕课 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应用

近年来,“慕课”、“微课”、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均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流行语,它们的出现带来了一场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近年来,国内顶尖大学纷纷推出各自的“慕课”课程,凭借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带来了网络时代新型的革命性的教育范式。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类课程,如何基于“慕课”理念,构建“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的高校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将“慕课”和翻转课堂两种先进教学要素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构建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效有所裨益。

一、理论概述

1.“慕课”的内涵。“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课程。慕课是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以每段视频不超过15分钟的微型课程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慕课最早提出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和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两位联合提出的。2011年,以美国“慕课”为典型代表“慕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正式崛起。随着“慕课”进入我国,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课程体系正在悄然形成,通过“慕课”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工具化和多自由化的学习,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学习,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同时也使学生可以更加便捷、高效的进行学习。

2.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结构的重构,对传统课堂局限的突破,是一种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颠倒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实现了通过课前知识学习、课堂知识内化、思维碰撞、知识运用、练习提升等方式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

3.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目前,高校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学习,在课堂与学生,与老师进行有效互动,具体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体现在: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学资源的传递与共享,便于学生随时查阅等方面。在“慕课”浪潮席卷我国教育领域的背景下,研究者看到了“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二者各自的优势体现如下:“慕课”的优势在于可以丰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大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丰富的课程;翻转课堂则优势则是实现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化,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

二、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1.准备阶段及课前练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前,学生依据老师要求注册“慕课”平台,通过观看“慕课”视频了解大学英语的基本知识点及一些关于英语的新知识。对“慕课”课程中找不到合适视频的知识点,翻转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制作“慕课”教学视频,并将大学英语教学涉及的“慕课”对应的课程概要、PPT作业、测试、试验PPT训练作业上传至“慕课”学习平台。

2.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结合个人需要自定进度、节奏、速度与方式自主学习。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在观看“慕课”之前进行整理,进而带着问题观看慕课,寻找答案。学生在浏览 “慕课”视频基础上进行PPT作业训练和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作业测试。对于未达标的,“慕课”系统会自动聚合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矫正性学习。在学习完毕后,学生可以针对自主学习进行相应的评价。

3.教学成果的反思。最后,学生需通过研讨成果的报告、质疑或评价等活动提升思维品质,拓展创新能力。教学的评价环节是对这个教学的反馈。通过最终的成果评价,教师可以反思慕课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实施环节存在的问题。而学生通过评价过程,可以提升自己对“慕课”的兴趣程度和利用“慕课”进行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随着“慕课”风暴席卷全球教育领域,其凭借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知识分享,实现学科教与学的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慕课”在效率和生命力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翻转课堂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教学,并结借助“慕课”的特点,发挥其在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和运用方面的推动力,实现大学英语在教學重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仇慧.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2]何文涛.翻转课堂及其教学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初级中学学校教学总结下一篇:安徽拓展培训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