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祥的母亲

2024-07-25

慈祥的母亲(共17篇)

1.慈祥的母亲 篇一

那日母亲回来,面微带喜色,一定是遇上了甚些好事。我和弟弟一看她没了平时的`严肃脸面,便无所顾忌跑到她身旁小孩子家家地挑衅:“妈你今天咋啦?不骂我和姐了?我们今天又没收拾碗筷了。”

“不跟你们计较。”她嗔笑道,继续在那边独乐乐。“妈你今天捡到钱了吧!瞧你那模样。”我也开始出言不逊。

妈愣了一会,显然是有反应了,又开始一副惨不忍睹的样子,然后对我和弟弟眯着眼笑,接着就指着我,眼里迸射出几分敬佩,遂又拍手大赞:“啊薇聪明!今天,我在回家的路上捡了张一百的人民币。”弟弟也怔住了,不过又马上反应过来:“能让你拣着的肯定是假钞!”妈立刻反驳开了:“我找邻居张大妈拿来验钞灯验过,真的钱。”

这回儿换我发呆了,心中嘀咕:我家妈说来真好运气呦!“那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一百块钱?”弟弟抢着问开了,我也抬起头等待妈的答复。妈先瞅瞅弟弟,说了句:“咱家小强从小没个玩具使,咱就给他买个滑板吧!”我开始生闷气,又有点争风吃醋:“小时候也没见着我有玩具啊,你为啥不说我?我不同意给弟买个什么玩具。”说完,我脸使劲撇向一边。妈开始慌了,没手脚了,转过身,有用央求的语气说对弟弟道:“咱要不别买滑板了,给你姐买台复读机吧,她英语不好。”刚才还欢呼雀跃的弟弟,瞬间眼神变得黯淡。妈又开始左右为难,不像平常凶巴巴说一不二的架势。

那时,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歇斯底里地、开口就朝我妈大吼:“你到底明白我的意思不?这不是咱家的钱!我们用得心亏!我不要什么复读机!那一百块不干净!”说完就忿忿地踢翻椅子,跑入房间,还故意甩门甩得特大声响。我坐在地上,像个傻子一样喘着大气。缓下神来,才发觉刚才的一时冲动根本是自己学习太累的发泄。回想刚刚的那一幕,妈呆囧地望着;我分明看见她噙住了泪水,一个坚强的女人,就为了自己的儿女无可奈何……我开始懊恼地捶打着自己,后悔刚才自己那年少轻狂的不懂事。妈做了大半辈子的家庭主妇,事事都按紧了裤兜子讲究节约——天空只泛点鱼肚白颜色时她就早起做饭;只剩蝉儿聒噪鸣唱时的夜深人静她还在蜡黄的灯下为我们缝缝补补……

十几年来妈对我多好,一幕幕情景都好像村口放电影那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妈捡那一百块怎么了,老天爷也该回报她的无私难道不是?那双被岁月侵蚀爬满老茧的手失去了青春时的白皙,那一身背脊开始撑起雨伞而微驼,失去了青春时俏直挺拔的身姿……

这个奉献的过程,贪一百块的小便宜算什么?难道妈不是在岁月的蹉跎中开始细算了么?固执的我再也无法固执。心软、手更软,情不自禁地开了门,走到灶房,看见妈倚在门栏,浑浊的瞳子盼望着、期待着。我不由低下头而羞红了脸蛋。妈却大奔过来,搂紧我,嗫嗫地说道:“阿薇,咱不用那一百块了,那不是咱的,咱不能用……”

我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妈连拖带拉,哭得一塌糊涂的我跟着进了灶房,说是要给我烤红薯。她不用什么炉子,而是自己堆篝火堆烤。妈把两个地薯放入熊熊炭火之中,一边陪我说话,一边给红薯翻个,一边还偷瞄了桌上那百元大钞几眼。不久,烤红薯的芳香就袅袅地弥漫开来,直沁心房……

不知不觉间,被世事皱褶了的心叶,竟情不自禁地伸张、舒展、甚至有了新芽的模样,翠绿晶莹、不挂尘埃……

我咬了一口香甜的地瓜,不经意间妈迅速起身取起一百元丢向未息的炭火中,熠熠生辉……

我扑进妈温暖的怀,大骂着:“妈你怎么那么傻,拿拿钱给自己买双手套暖和啊……”说完又不争气地泪雨滂沱。妈恢复往日的肃穆,板起脸批评我:“那不是咱的钱!咱又怎么可以花?”明明眼中的珠水在打转转,妈却忍住不掉泪。年幼的弟弟跟着哭,也不知道要哭什么才好。那次**。

母爱,是慈祥的海,有时候,也会泛起小小的涟漪。

2.慈祥的母亲 篇二

读中学时第一次读高尔基的《母亲》, 感受到的是母亲由一名胆小懦弱、逆来顺受的社会底层妇女成长为一名勇敢坚定、不畏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巨大力量。前不久又翻看了一遍《母亲》, 对母亲此形象的塑造又有了很多别样的感受, 如母亲觉醒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尼洛夫娜的母爱提高和发展的过程等等。我感受到了身为革命先驱的光荣与伟大以及从事革命事业的骄傲与澎湃。总之, 读一遍《母亲》, 对她的理解便加深一层, 对她的喜爱更是增加几许。

母亲尼洛夫娜是那个时代俄国社会底层典型的妇女形象, 她有“一双工人区大部分女人所共有的不安而哀愁的暗淡无光的眼睛”, 受着丈夫以及生活残酷的欺压, 活得没有尊严, 没有地位, 甚至没有灵魂, 命运十分悲惨。她对待一切都是悲观且麻木的, 靠将一切希望寄托于上帝的荒谬想法愚蠢蒙昧地过活。

所以当母亲第一次听说儿子在读“禁书”时, 十分恐慌, 在她看来:革命是“一种神秘又可怕的东西”, 母亲觉得儿子成为了陌生人, 这让母亲与儿子的距离更远。但当儿子向母亲坚定且执拗的说:“我渴望知道真理”, 当儿子分析着母亲的痛苦根源:“爸爸时常打骂你, 爸爸是在你的身上发泄他的痛苦——他生活中的痛苦, 这种痛苦始终压在他的身上”;当儿子问母亲:“你有过什么高兴的事吗?”母亲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地触动与震撼, 使其产生又悲又喜复杂而矛盾的情感, 她觉得“儿子会把自己毁掉的”, 但出于母爱, 她又表示“我决不拖你的后腿”, 并嘱咐儿子“千万要小心, 对别人一定要提防点, 人和人都在相互的仇恨”。这时的母亲还胆小懦弱, 缺乏反抗精神。

随着儿子和他的革命战友经常来他家开会, 这些同志们的革命言行不断启发着母亲的觉悟, 触动着她的心灵, 而儿子和同志们对真理的执着探索, 震撼和激动着母亲的灵魂, 几乎要被这无形而有力的力量所征服。此时的母亲, 处在思想转变期, 她虽然可以为儿子及他的同伴们做一些革命工作中消息与思想的传达与传播,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她并没有真正了解儿子和同志们所肩负的伟大使命, 不能真正理解革命事业的深刻内涵;对于真理与革命, 既憧憬又迷惘。

而母亲思想真正觉醒的标志则是在“五一”节上与革命战士们一起在街上示威游行, 她第一次真正主动的直面真理。和同志们一起举起“理想的旗帜, 真理的旗帜, 自由的旗帜”, 母亲的手抓住了“劳动人民大旗的白色旗杆”。在示威游行中, 母亲毫不犹豫, 骄傲自豪地紧跟儿子的步伐。她也会主动的去激励鼓舞身边的人:“不必害怕, 这是神圣的事业, 如果人们不为保卫基督去赴死, 那也就根本不会有基督了。”尽管她对无产阶级的革命真理还包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但对于一个以前畏缩懦弱的母亲, 现在却勇敢地站在大众面前宣传真理, 为革命辩护, 已经实属不易。在巴维尔被捕后, 母亲勇敢的宣传革命的真理, 呼吁着“我们抚养大的孩子, 现在走向世界, 走向寻求真理的道路。他们为的是大家, 他们给自己选择了一条通向十字架的道路。他们走上了寻求光明日子的险途, 他们希望有真理和正义的另一种生活, 他们希望大家都能幸福。”母亲用最朴实的话语讲述着自己理解的革命事业的内涵, 诉说与宣扬着儿子的光荣, 这时的她, 母爱更加博大与宽广, 思想得到了提高与升华。

在巴维尔被捕后, 母亲离开了自己的家, 加入到革命者的行列, 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地下工作者, 投入到更加广泛的革命事业中, 她开始了“另一种充满新的悲欢离合的时光飞逝的生活”。她扮作各种形象到处奔波, 她表现的落落大方、自信飞扬、善于交谈、无所畏惧。它用自己高涨的革命热情与强烈的责任感, 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母亲不再单单的思念巴维尔, 而是“这种思念, 射向四面八方, 照到所有的地方, 不让她把思念停留在某个单一的事上, 不让她只是思念儿子, 为他担忧”。这种思想无疑是伟大的。母亲不惧怕任何危险, 总是主动地、忘我地、高度负责地完成上级交给她的任务, 她帮助雷宾运送书籍, 帮助农民传播真理, 她使农民信任她, 她用她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了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再回想起从前那个唯唯诺诺胆小软弱的母亲形象, 不得不感叹母亲的巨大蜕变, 不得不惊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神奇力量。

而在小说的结尾, 当儿子巴维尔的判决已下, 一切都看似平静, 母亲这时感到:“那个整天为儿子担惊受怕, 只想如何保护儿子的身体的她, 现在已不一样了。过去的她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使她感到轻松, 清洗了灵魂, 在心中浇注了新的力量。”而在最后, 母亲冒着生命危险, 自告奋勇地送儿子的演说稿这一壮举, 成为母亲性格发展中的高潮。在火车站, 她虽然已经感觉到形势的危险, 但“她心里忽然产生了一股尖锐而巨大的力量, 震撼着她的全身, 熄灭了那些狡猾而微弱的小火星, 以一种不容争辩的口气对自己说:别给儿子丢脸!他们谁都没有害怕过”。她十分坚定, 她严厉的驳斥宪兵对她的污蔑, 毅然打开箱子, 散发传单。她向“周围前后左右如饥似渴的人们迅速伸过来的手里抛着传单”, 她向人们宣扬着“我儿子和他的同志们为什么被判罪, 是因为他们给你们带来了真理”, 母亲向群众散播着真理, 在她的英雄行为和革命感召下, 群众更加渴望着真理。母亲和宪兵做着最后的对抗与挣扎, 用尽最后的力气喊着“老百姓们, 大家齐心协力, 团结起来!”面对恐吓与暴力, 母亲没有丝毫的退缩, 她激昂的宣称:“复活了的灵魂是杀不死的”、“真理是用血海也淹不灭的”。母亲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顽强地战斗。在小说的最后这一刻, 母亲已经真正的成为一名坚贞不屈、勇于牺牲、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至此, 母亲的性格变化、心路历程以及思想上的成长与蜕变完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尼洛夫娜的性格分为蒙昧——迷惘——自主三个阶段, 是当时底层女性自我解放的一个缩影, 完整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底层女性的心理态势和典型情绪。而尼洛夫娜这一形象, 并不是简单的“母亲”形象, 她是思想上的母亲, 儿子与母亲共同投身于革命、投身于创造新生活的事业中, 母爱的价值变得宽广与博大, 它不仅仅是对自己儿子的爱, 而是对所有革命者的爱, 对美好新生活的爱, 对真理的爱。

十分钟爱《母亲》这部艺术杰作, 因为在这部小说中, 我们看到了革命的激昂, 正义的光辉, 人性的伟大, 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 原来人也可以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发展与成长。母亲从自私的小爱到伟大的博爱, 从懦弱卑微的可怜底层妇女到坚强勇敢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这正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的觉醒, 也更加证明了无产阶级专政道路的正确性。高尔基告诉人们要坚信真理, 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 都来自母亲。”是的, 母亲指引着革命者们前进的方向, 鼓舞、激励着全世界的革命人民为自由、为真理而战。

摘要:《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 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高尔基笔下的母亲这一形象的刻画正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一个缩影, 母亲正是从一个软弱、温顺、悲观的传统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母亲》这部巨著, 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激昂, 正义的光辉, 人性的伟大, 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母亲,革命,真理

参考文献

3.永远的慈祥 篇三

斯霞老师在解放前,不顾家庭的反对,坚持当小学老师;在反右期间,不怕误解和牵连,照顾难中的右派家庭和胡风的亲戚;在全国批判“童心母爱”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顶住不认错,不写检讨;到了晚年,仍然担忧教育,呼吁减轻学生负担,救救孩子。

读到这些,斯霞老师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更加丰满,更加高大起来。然而,我还是想象不出她的金刚怒目,在我眼前,她依然慈祥。

“文革”期间,斯霞老师遭到残酷的批判,戴高帽、坐喷气式,在七八月的酷暑下,跪在小学操场上曝晒,墨水从头顶上浇下去,被批斗得几乎活不下去,子女们非常担心她的身体。斯霞老师说:“我不怕,我挺得住,因为我没有错。”文革后期,斯霞老师恢复上课,有人建议:“南师附小把你批斗得那么厉害,不如换一所学校。”斯霞老师坚持继续在附小,她对曾经批斗她的老师很宽容,和他们一道工作,她认为不能把责任归咎于一线的教师,使这些老师非常感动。

斯霞老师坚信邪不胜正,她用她的正义和慈爱,挺住了非人的折磨,化解了怨恨,而这一切在她看来,又是那样的坦然和正常,正可谓仁者无忧。

还有一个故事也很感人,“文革”期间,斯霞老师常常在校园里看学生写批判自己的大字报。一天在看大字报时,写大字报的学生正好路过。斯霞老师把他叫到自己的身边,对他说,你这张大字报有两个错别字,你要把它改过来。文革后,这位学生流着眼泪对斯霞老师说:“斯老师,对不起,当年我批斗您,给您贴大字报,您还指出我的错别字。斯老师,我太对不起您了。”斯霞老师却安慰他说,“你那时不懂事,你还小嘛。”

这淡淡的话语,是发自肺腑的真挚,是大仁大爱的慈祥。

斯霞老师虽是一个弱女子,却对理想矢志不渝,处逆境而不屈不挠,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可贵的气节。孙先生认为,斯霞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可能是比“童心母爱”更重要,更值得纪念的品质和性格。孙先生是有感而发,有着现实的针对性,我也赞成。同时,我以为,斯霞老师的母爱与骨气是连在一起的。你听她说:

“胡风问题同这位六岁小同学有什么关系?不能株连九族嘛。”

“我爱学生有什么错?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我这个小学老师为什么不能爱学生?”

“我爱学生没有错。”“不管是谁认为我错,我仍然坚持没有错,不写检讨。”

字里行间分明回荡着文天祥正气歌的旋律,叠印着闻一多、朱自清的身影。斯霞老师的执著根源于她的大爱,因为爱,为了爱,她无所畏惧。这是中国母亲的传统美德,水一样的柔情,水一样的刚强。这也是代表着中国脊梁的志士仁人的品格,仁者无畏,威武不能屈。

4.慈祥的母亲作文 篇四

暑假的一天,我一觉睡到10点钟,迷迷糊糊地起来吃了一顿中饭就坐在床上玩起了手机。时间悄无声息地从我身边溜走,一转眼我已经玩了两个小时的手机了。这时,妈妈推开了门,走了进来,训斥道:“还玩手机,都玩了两个多小时了,眼睛还要不要了?”我放下手机,不耐烦地说:“我就玩下手机,眼睛又不会瞎掉!”妈妈冲上来,一把夺过我手中的手机,气愤地说:“快去写卷子,不写完一张就不要玩手机了。”妈妈的一番话使我心中的叛逆心理被完全激起。我不以为然地耸了耸肩膀说:“不玩就不玩!”说完,便赌气地拉起了被子盖在了身上,撇过头不看妈妈。妈妈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走出了房间。

于是,我一觉睡到了晚上。

晚上,妈妈来叫我吃饭。我本想赌气不吃的,但想着“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便懒洋洋地起来大吃特吃起来了。

吃饱饭后,我一声不响地回到了房间,妈妈也紧跟着进了房间。我扭头刚想问是不是有什么事?只见妈妈拿出了手机,摸了摸我的头说:“晴雨,妈妈也不想和你吵架,也不想多说你。可是,手机玩多了,很容易近视的,妈妈可不想你变成戴眼镜的小姑娘啊!所以,手机要少玩。”我点了点头。妈妈又说道:“而且手机玩多了,成绩容易下滑的,你看哥哥玩手机成绩变得一塌糊涂。”我听到这,打断了妈妈的说话:“我绝对不会像哥哥那样的。”妈妈笑了笑说:“妈妈相信你。”

5.慈祥的母亲作文 篇五

有一次,我晚上一点左右,我告诉妈妈听,我不舒服,我妈妈摸摸我的额头,大吃一惊的说:“你发高烧了!”妈妈急来急去的走来走去。忽然,妈妈拿了一杯热水给我喝,我喝完水。我妈妈拿了一件外套给我穿,妈妈只穿着拖鞋,穿着睡衣背着我,冒着寒冷的冬天,背着我,往医院跑去。我那时侯还要打3瓶吊针。我那时侯,打到早上6点钟。我醒来的时候,我看见妈妈紧紧抱着我。那时候,我亲了妈妈好几口,妈妈好开心,比吃了蜜糖还要甜。后来,我们去拿药,然后我抱着我的妈妈和我回家啦!

我在这个家,很温暖,很安全,很开心,高兴,很快乐,很幸福!

6.慈祥的母亲作文 篇六

这次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成绩没发下来时,我还自信满满;发下来后,我真的大吃一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数学99分,英语94分,语文你猜?不是93,不是95,不是97,不是92,哎,是91分。真是触目惊心,我的心突然颤抖了起来,好像有无数只拳头在锤击我的心胸,我心里发毛,我答应过爸爸妈妈语文一定要成为特优生。可这离特优生还有5分的差距,那成绩使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我的心里十分矛盾,脑子里一团乱麻,理不出半点儿头绪。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拖着两条灌了铅的腿,越走越慢。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我回到了家,却在门口犹豫了。生怕妈妈骂我,这回考得成绩不好,于是,我慢慢地敲了敲门。回到家,妈妈问我考了多少分,我一

言不发。妈妈又急切地紧紧追问道:“多少分啊?”我压低了声音,吞吞吐吐地说:“语文91分。”妈妈脸色立马转阴了,让我拿出试卷来,妈妈并没有责骂我的分数,而是俯下身子指指点点,一会儿左指,一会儿右点。她开始跟我一起分析错题,为什么错了,怎么断定是否正确,在我不懂的题前,她总会动笔写出解题思路,再细细解释,一遍一遍,从不含糊,直到我弄懂为止。这样一道道题过下来,花费了很多时间,我猛的发现母亲的额角,早已渗出了细密的汗水,汗珠滑过脸颊,滴在衣服上。但母亲依然仔细地讲着。讲完了,汗水浸湿了母亲的衣衫。“先去洗漱睡觉吧,孩子。”我躺上了床。可母亲并没有停下来,她还在分析我那份不理想的试卷。我百感交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涌上心头,眼睛里那种透明的液体挤在一起,忍不住落了下来。

7.母亲的萝卜丸子 篇七

那时, 母亲每餐都会准备两种饭:一种是干饭。煮饭的时候, 沿锅排放一圈红薯, 饭熟时, 红薯也就焖熟了。吃饭时, 大点的孩子盛半碗饭, 加半碗红薯, 只有小些的孩子才可以吃纯粹的白米饭;另一种是汤饭, 是大人们吃的——将孩子们吃剩下来的饭掺上水, 放在锅里煮, 沸了的时候, 再搁上一些青菜叶儿……

唯一让我回忆起来津津有味的, 是母亲做的萝卜丸子。一到秋冬季节, 萝卜长成的时候, 母亲会挑选出一些个大皮薄的萝卜, 擦成丝, 剁碎, 然后与煮熟的糯米放到一起, 搁上盐、胡椒粉、白糖、葱姜水和鸡蛋清, 搅匀直到有粘劲, 再挤成一颗颗圆溜溜的丸子, 放入锅里煮熟。大约几分钟, 将丸子捞起来放在盘里, 滴上一两滴香油, 美味可口的萝卜丸子就做成了。

母亲做的萝卜丸子色泽洁白, 放在阳光下, 你甚至可以感觉到它是透明的。含进嘴里, 松软可口, 香脆润滑。那样的丸子, 我一口气能吃十几个。

因为长期吃粗粮的缘故, 我的胃一直不好。高二那年的某一天早上, 胃突然出奇地痛。我没能坚持去上早自习, 躺在宿舍的床上休息。早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的时候, 天才微微亮。有位舍友跑到床边对我说:“门口有个妇女, 说是找你的。”我伸出头朝门外一望, 是母亲, 再一看, 便有些吃惊——寒冬腊月的早上, 她竟然赤着双脚, 裤管卷得老高, 浑身冒着热气, 一手提着鞋, 另一只手捂着肚子, 不知何故。

母亲也望见了我, 见我躺在床上, 喘着粗气就跑了进来:“双儿, 你怎么了?是不是病了?”我挤出一丝笑容宽慰她:“没事儿, 胃有点不舒服。”

“我说呢, 昨天晚上老做恶梦, 梦见你胃疼, 在床上打滚。”母亲一边说着一边将手抚在我的胃部:“好些了吗?”

我点了点头。母亲的额头挂着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汗粒儿, 头发上全是露水。

“瞧, 我给你做了些萝卜丸子, 对肠胃有好处, 快趁热吃。”她一边说一边解开胸前的棉袄, 从里面掏出一只罐头瓶子。瓶子里雾气氤氲, 朦胧中可以看见是一颗颗萝卜丸子, 我的眼泪顿时涌了出来……

至今我也没问母亲, 那天她是几点钟起的床, 又是如何在漆黑的夜里走了二十多里的山路。还有, 她那晚是否真的做过有关于我的恶梦。

但我知道, 母子连心!

8.慈祥的母亲 篇八

可以让醒来的树梢、屋檐、鸟窝

在我的身体里,自由地受孕、分娩这春风和花

朵了

我喊出的每一个词,都是远处河流私奔的

源头

都是忙着恋爱、娶妻的少年和炊烟

一再催促,嫩芽和鸟鸣相继起身

时光不停地搬运着我的惊喜和灵魂

像一双手

不停地搬运着花瓣、小草和梦境

树木转身,抽出新枝的姿势

与我从体内,拔出长剑的姿势是多么的相似

腰肢扭动的河床、田垄

被远处歌唱着的桃花,点化后就顾盼生情了

以至,我爱上了这个日子

爱上了渐渐离我而去的青春、黑发、牙齿

在立春

树冠伸出了手指,湖水擦亮了铜号

我见到了,我和天空,相互纯洁的诺言和爱情

和这一天相比,我富裕了很多

我坐过的那把椅子,现在坐满了麻雀、黄金和

踏青的人

在立春面前,我又一次想起了

遥远的人间和慈祥

想起了,我抑制多年的泪珠和心慌

春分:穿过我闲置多年的

身体和手心

我赞美过的春天,大抵都是如此的美

倒春寒过后

大地褪去薄雪,天空画满风筝

暮色背起河流、鸟鸣和一个人的失眠

像背起刚刚醒来的泥土和春分

油菜花是枚种子,燕子是我掌心发出的芽

渐渐亮起来的树梢、麦垛、屋顶

翻身跃上柳叶,就成了一粒粒清脆的鸟鸣

野花抬起两岸,天空蓝得透明

最先知道河水暖起来的

除了远处那几只游来游去的野鸭

还有我的双手和双唇

在春分,我要与每一朵杏花,握手言欢

与每一株野草,拜堂成亲

我还要使劲地去爱

每一个与我擦肩而过的面孔和街巷

每一粒涌出我眼角的尘埃和雨滴

这些从上辈子赶来的春分

风一样,穿过了我闲置多年的身体和手心

炊烟茂盛、白发从容

今生,我已无任何非分之想了

只愿为一朵杏花煎药、酿酒,且旁若无人

9.小学作文:慈祥的母亲 篇九

重庆市涪陵区城七校 五年级一班 邓钰杰 指导老师:石继模有一种爱叫慈爱,不管时间的年轮怎样磨损,它都永远暖却儿女的心,像一条潺潺的小河,温柔和蔼,滋润儿女的心田。我的母亲一米六一高,披肩发。一束黑发中隐隐约约透露出几根银丝。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将第一缕阳光洒进我的卧室,母亲推开房门,轻轻地将酣睡的我摇醒,我睡眼朦胧地朝闹钟一看,呀!7点20分了,我猛地一个鲤鱼打挺,慌慌张张地穿上衣服,背起书包就往外跑。“别跑!别跑!吃了饭再去,现正在长身体,可不能耽误,害你终身”母亲一个箭步冲上来拉住我。我急得直跺脚,满脸愁道:“今天要歌咏比赛,现在都7点20了!”“没事,慢慢吃,等会打的去吧!”母亲边说边拽将我拉到餐桌边。盛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饭,母亲看着冒着热气的饭,生怕把我烫着了。于是拿出一个大碗,将热饭慢慢地倒在大碗中,接着又将大碗中的饭慢慢地倒回来,嘴巴还不停地往热饭中吹着气。“哎哟”一声,母亲的手指无意间被热气腾腾的饭烫伤,她猛地甩了一下手,又若无其事地凉起饭来。片刻母亲将吹凉的饭端上餐桌,我便立马抓起碗筷狼吞虎咽地吃着。“慢慢吃,慢慢吃”母亲又将一个煎蛋放进了我的碗里,“烦得很,看到这么晚了还要我吃煎蛋”我小声地咕噜道。母亲好似没听到似的,还轻言细语地说道:“多吃点鸡蛋,既能长高又能增加营养。”我猛的一个咳嗽,饭菜都差点喷出来了,母亲赶忙轻轻的拍打我背,亲切地说道:“慢慢吃,别噎着了”另一支手又夹来一大块胡萝卜。“真拿你没办法,1

我再也不要了”我苦苦哀求道。母亲又唠叨着“胡萝卜好,营养丰富,又能美容”。此时的我那听得下母亲的唠叨,便三下两下地吃光饭菜,匆匆地背起书包往外冲。妈妈连忙叫住我“天气预报说,今天天气突变,多添点衣服,小心着凉。”说着将外套轻轻披在我身上,又叮嘱着“慢点走,注意安全,别摔着了!”,望着临走的我,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0.作文慈祥的母亲350字 篇十

夜深了,每户人家都熄灭灯火睡觉了,唯有一户人家还亮着灯,原来一位慈祥的母亲还坐在草席上为她的孩子缝制一件又一件衣裳。

因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去很远的地方学习。想着孩子就要离开自己,泪水充满眼眶,心里既高兴又忧伤,高兴的是孩子有出息了;忧伤的是怕就要外出学习的孩子一年半载不能回家,身边没有人帮助孩子缝补衣服。于是,她就把针脚缝得很密,这样他的衣服就会穿得很久。想着想着,一不小心,就把针扎入了她那长满茧子的手。但她憋住了自己的叫声,因为她不想惊动正在看书的孩子。一阵凉飕飕的风吹了进来,母亲搓搓自己冻僵的双手,手上的针掉在地上,母亲捡起针想把线穿过针孔继续缝手上的那几件衣服,但是她的眼睛不好,线很难穿进针眼。“娘!我来帮你穿针。”“你去看书,看完书就去睡觉,明天还要赶路,这些小事我来干就行了。”母亲固执地说。多么慈祥的母亲,多么伟大的爱!

谁说幼小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谁又说孩子能够报答得了母亲的关爱?

11.母亲的村庄 篇十一

她的身影, 起伏的群山、蜿蜒的溪流、层叠的田土, 在四季轮回中见证。母亲认为, 川东家乡的丘陵是一片神奇的天地, 五谷杂粮养育了生灵, 希望的田野捧起了村庄。因此, 她始终默默地守望在那里。

母亲之所以挚爱脚下的土地, 是因为她与这里的村庄缔结着难解的缘分。上世纪30年代, 母亲出生于居无定所的佃户人家, 共和国一场改天换地的壮举, 让包括母亲在内的乡亲们当家作主, 分得了房产和田地。建国初期, 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平安生活, 父亲参加了征粮剿匪斗争, 接着被派到母亲的村庄指导农业生产, 与母亲结识、成家后, 又被先后调往县里各地管理农事。谁知, 上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灾荒, 使所有的村庄陷入极度困境。父亲第一批申请还乡, 母亲不愿意去父亲老家那百里之遥的起凤村, 父亲说起凤村能够听到凤凰鸣叫、看见龙凤呈祥, 没有上过学的母亲怀揣着好奇、跟着父亲跋山涉水来到起凤村里, 却发现受了诓骗, 此后一直埋怨父亲。随着家庭担子的加重, 母亲接受着现实, 认定父亲扎根的地方才是她真正的家乡。

村庄聚落构成了辽阔疆土上的乡梓面貌, 人们依赖山水, 肩挑背扛, 靠天吃饭。母亲跟村庄一样瘦, 父亲病故后她更瘦了, 她时刻把名声守成一座坚固的牌坊, 把炊烟送上天空, 把儿女送进学堂, 把日子当作衣服, 缝了又补, 补了又缝, 活得像一首土得掉渣的歌谣。

饱经沧桑的村庄, 终于在划时代的变革中被诗意地装扮, 盼来绿柳舒眼、春风浩荡。已不愁吃穿的母亲, 看到生机盎然的乡村感慨万千。然而, 年复一年的春种秋收, 乡亲们对于土地和粮食的珍视, 逐渐归于一种夜宴后的平静。人们成群结队奔赴城镇打工, 留守的妇女们挺起腰杆, 一肩挑起土地庄稼, 一手拉扯老人孩子, 在日渐寂寥的乡村, 用劳苦维持着正常的生活。

离开村庄20余年的我, 被一缕刻骨铭心的记忆所贯穿, 只有从村庄的怀里去喊醒母亲的呼吸, 去聆听母亲的脚步。

一场夜雨后的村庄, 披上了千树梨花织就的婚纱, 浪漫而温情。燃烧的油菜花, 骄傲地把春色铺满大地。母亲扛着锄头, 走向山坡, 走进菜园。她始终认为, 手中的锄头能刨出生计, 能开辟出一家人的未来;她用力铲埋杂草, 碎散泥团, 播下种子, 用汗水去浇灌禾苗、去茁壮儿女的梦想。

母亲在农闲时节偶尔进一趟城, 我们劝她定居城里, 她却总是沉默。有一次, 她说:“那些田土出产的粮果蔬菜, 养活了农民, 也养活了城市的人, 放弃村庄就是忘记根本……”母亲的这些说法, 好似总透着一种忧患意识。难怪, 她每次在城里住不上两天, 就会念叨起来:“柠檬树要施肥, 修村公路要帮忙, 幺婶满百岁要赶酒, 张家媳妇快生娃娃了要去照看……”母亲的唇齿间一旦跑出类似语句, 就是发出要离开的信号。我从母亲朴素真诚的言行中, 看到她时刻在牵挂着村庄, 时刻在惦记着乡亲。

村庄犹如烁古灼今的隶篆小楷, 千秋随乡入俗, 依旧平淡庄重。母亲不辞稼穑之苦, 企盼风调雨顺, 器重漫山遍野的禾苗。她置身收获现场, 盛满粮仓的渴望;抚摸憨厚的玉米, 把指间蹦跳的每一颗粮食, 看成珍珠玛瑙。她喜欢将玉米、花生送进嘴里, 悠闲自在地细细品嚼。麦田、稻浪和柠檬这些粮果, 让母亲滋生亲切, 让母亲静静谛听旷野山风的自由奔放。

村庄飘动着轻纱般的雾岚, 柠檬树摇曳成绿色的海洋, 母亲揽月入梦, 又在心灵深处捧出无限朝阳。她呕心沥血育儿养女, 是一位把黄连嚼出甜味的人;她积攒钱物新盖楼房, 是一位用勤劳拴住富裕的人。我们看到自食其力的母亲, 与乡村亲近不舍, 与庄稼默然对话, 掂量不准哪是历练的隐痛, 哪是含泪的笑意。

时代不断地刷新乡村, 母亲经常检阅那些掩映在飞花滴翠中的楼群, 欣赏穿梭往来的车辆, 感动于大学生回乡创业让全村人钱粮俱丰, 她觉得村庄在无形中应验了父亲从前所说的呈祥神话。因此, 每一组画面都在抚慰怀旧的母亲, 她深信村庄与城镇的表情在接近, 沐浴着阳光的山川田野, 会呈现出更加生动的景象。

我虽然身居城市, 却也割舍不了与村庄的血缘, 餐桌上的饭菜, 总是让我想起村庄, 想起母亲。我经常凭着一串电话号码与母亲传递亲情, 她说现在村里人能够领养老金, 看病拿药可以报销, 娃娃读书免费……大家已经知道的这些事情, 她每次都要津津乐道一番。每当听到母亲幸福的话语, 回首村庄的几度枯瘦丰盈, 她的声音总是牵动着我的乡情。

12.母亲,用慈祥的目光丈量人世 篇十二

秋天来了,刺骨的寒风刮着,刮来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浓浓的爱。

我坐在妈妈的电瓶车上,冷风飕飕地侵犯着我廋小的身躯。“吱,吱,吱!”我的牙齿因冷而一个劲地抖动着,单薄的衣服随着风摆动着,好冷啊!我只好往妈妈的背上靠。妈妈的后背热热的,暖暖的,可是她的前胸却是冰凉冰凉的。“妈妈,你泠吗?”我眨着眼睛问母亲。“我不冷,你穿我的外套吧。”说着,母亲停了下来,把衣服套在了我的身上。好暖和啊,我闭着眼睛,感到十分惬意。电瓶车继续开着,冷风依旧刮着,可我却觉得好暖和。到了家里,我下了车,看着母亲推着电瓶车往里走,我一下子惊呆了,母亲的脸色分外苍白,苍白得像被涂了颜料。当我用手去触摸母亲的手时,一阵凉意让我打了一个哆嗦,母亲的手冰凉冰凉的,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我问母亲手怎么这么凉时,母亲没有回答。一阵沉默之后,我终于明白了。

母亲用她的身体挡住了风寒,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温暖。母亲,用一句“我不冷”,带给了我无尽的爱。

13.母亲,用慈祥的目光丈量人世 篇十三

母亲给予我生命。当我刚刚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母亲就天天为我忙碌着。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她每天不厌其烦地教我说话,教我走路,慢慢地,当我学会说话的时候,说出来的第一个词是“妈妈”,那时妈妈是多么高兴。

我在妈妈的呵护下慢慢长大。感冒了,发烧了,妈妈带我去打针,晚上,没几家门诊开门,妈妈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一家小门诊,输了一晚上的液。第二天,妈妈的眼睛都熬红了,可妈妈说:“没关系,只要你退了烧就好。”

啊,母亲,含辛茹苦的母亲!您的爱,我用一生也报答不完。我曾看过一部电影,里面的情景我一直记忆犹新:有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在一个地方做苦工,有一天发生了灾难,一些人准备逃走。由于这位母亲行动不便,便乞求那些人带上她的孩子。最终,母爱感动了那些人,她的孩子得救了,可这位母亲……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我永远不能忘记,那就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那无私的爱吧!

14.母亲的宗教 篇十四

我们的肚子早饿了,平时母亲会让我们先吃,今天不。今天既不是观音菩萨的生日,也不是我爷爷的忌日,今天,只是吃今年的第一道蔬菜,过了一冬天 , 或者说又过了整整一年,菜豆子带着水灵灵的春意与清亮亮的阳气,奔赴母亲作就的盛宴。母亲说:要等父亲先尝,菜豆子才肯结的。母亲平时煮菜,总是要用筷子先尝尝,今天不,母亲相信她几十年的下厨经验,今天的菜豆子一定是咸淡合适的。谁先尝谁后尝,蔬菜们怎么知道?母亲说:怎么不晓得?天地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她们什么都晓得。

菜豆子是报春最早的蔬菜吧, 那开着红花黄花五颜六色的,是菜豆子,那一袭纯白的,是冬豆子。她们都是非常柔软的植物 , 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一株藤蔓,空心的藤蔓。母亲从山上砍来柴枝,一株豆子插一根枝条 , 把她们扶起,搭在枝条丫间,她们便扶着枝条,放肆地生长,开着蝴蝶一样的花。她们长得那么快,长得那么美,当然也有因由, 母亲厚待乃至厚爱她们,她们下地之初,母亲就烧了草皮山灰, 与大粪一起搅拌,母亲用手抓 , 一兜一兜散播,你知道,那山灰掺粪便多肥,你不知道,那味道有多重,三五天那手依然不可闻的,母亲曾经叫我抓,我找了一双手套,母亲一巴掌拍过来,你对庄稼这么不敬?

我见过母亲抢肥,牛吃草吃饱后,后面会跟着好几个叔伯婶嫂,他们有的拿笸箩,有的拿灰斗,有的拿撮箕,虎视眈眈,等牛拉屎,牛尾巴一翘,一哄而上, 谁抢得归谁。那次我母亲没拿工具,一头牛要拉了,母亲一个箭步,拉起上衣,全兜了,脸上都星星点点,母亲以胜利者的姿态哈哈笑,一路兜着,倒在自家的菜园子里,那菜园子里正长着菜豆子,那一坨的菜豆子长得格外茂盛。菜豆子皮柔肉嫩,可做菜, 冬豆子皮老肉硬,只能成熟后炒着吃。

这些柔韧的植物,其内心坚韧无比,她们在大雪覆盖的严冬腊月,早早下了地,太阳照着积雪,问道春天消息,她们小小手掌天真地举起来,抢先回答:春天马上就到。菜豆子之后,便是土豆,便是蕃茄 ,便是青辣椒, 便是丝瓜、线瓜 、苦瓜 、南瓜 , 这些蔬菜们,像赶赴一场盛宴, 呼朋唤友,一拨儿一拨儿来了 。 母亲说:要是菜豆子说,那个铁道冲的刘家去不得,这些蔬菜们都不来了,你们到哪吃去?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她不笑,母亲平时说话,很爱笑,比如,别哭, 外面有老虎,我们噤口,母亲就笑了;比如,你闭眼睛不读书 , 你爷爷在神龛上看得到,我们就有点紧张,母亲就笑了。孩子都是狡黠的,看到母亲的笑,就晓得这是个有点破的神话。但母亲说到蔬菜,说到庄稼 ,她不笑。 这里,也许有神灵吧。

母亲不太信神灵。隔壁的三奶奶信,三奶奶时时刻刻手上都拿着一副卦,砌房子出远门这些大事,要打卦,就是扛只锄头去锄麦子,也要打一卦问神仙宜不宜动土。母亲从不打卦,父亲不在家,端午、中秋乃至元旦、春节,母亲都有可能不给祖宗上香。 母亲信另外一种神灵。母亲下红薯种,挑选阳光热烈的晌午,晌午时分,人都回去吃饭了,鸟们也回去午休了,母亲便领着一帮孩子上园子,闷着挖土,不说话。 总是有那么几个迟归的婶娘,这时节还在野外,碰到母亲总要喊: 刘婶子,还不回去啊?母亲不应, 母亲平时很热情的,此刻却装聋作哑,不应人。母亲说:不能应人的,一应,鸟就晓得了,鸟就来啄种了;一应,老鼠就听到了, 老鼠就来偷吃了。鸟是走世界走江湖的,它见多识广,它有本事到哪里都能活下去,话语能力肯定超人;老鼠是土著,祖祖辈辈生活在我们这里,懂得我们的方言不是一件很怪的事情。有鸟嗖的一声带着哨音飞过,母亲就举头打了一个手势,我到现在也不明白,母亲的这个手势与鸟做了一次什么交流?所有的宗教里头, 都会存在一些神秘莫解的东西, 母亲也一定会有。我们的红薯或者小麦在此之后确实平安无事, 都蓬勃生长。对门的伯母与屋背后的婶娘每次下完种回来没几天, 都会骂,骂老鼠偷吃了红薯种, 骂麻雀把麦子啄了个稀烂。母亲从来没这回事。这是超然于我们感官之外的神秘力量。

对门的伯母与后面的婶娘喜欢骂。她们喜欢在菜上做记号, 南瓜、冬瓜这些大家伙,她们在上面写莲1蛾2,莲是伯母的名字, 蛾是婶娘的大号,莲1蛾2是序号, 辣椒茄子不好写,她们就使劲记, 一个夜晚下来,莲3蛾4丢了,就拿一块虬树菜板,拿一把厚钝菜刀,砍一下,骂一句。母亲不骂人,我家的菜园子也经常失窃 , 母亲不骂。母亲说:菜园子是不能骂人的,那些恶话毒誓从口里骂出来,落到土里,会变成虫子咬菜。母亲的菜十分光鲜,毫无瑕疵,即或是天生“麻疹”的苦瓜,也比别人家的光滑。我老家有个说法,人太恶,养个崽都是 “实屁眼”。像所有的教徒一样, 母亲虔诚地修炼自己的内心。每一年新鲜蔬菜上桌,母亲都要请父亲先尝。鸡爪,母亲夹给父亲吃,那是因为要父亲扒财喜,新鲜蔬菜叫父亲先吃,是叫我们孝敬。竹子有上节下节,人有尊长晚幼。忠信孝悌,与人为善,那些蔬菜们大概在她们种子时节就考察了我母亲的品性的吧。开春的菜豆子也许这么喊:铁道冲的刘婶子家是个好人家,我们都去她家吧。菜豆子一声喊,蔬菜们便纷纷响应,结伴来了。我们家的南瓜都有一抱大,个个都像弥勒佛;我们家的冬瓜站起来有人高,一排排靠在屋墙上像十八罗汉;那豆角,一线一线地吊串串, 像春天密密麻麻的雨脚。年年都是这样,我家蔬菜大丰收。

我家的碓屋有个神龛,正中端坐着我的爷爷,爷爷是梨木雕刻,身上罩着一块红绸布,我家的祖宗都在神龛上,平时只有我爷爷值班,到我们供飨的时候, 他们都回来。我爷爷旁边有一只青瓷坛子,里头装的都是种子 , 辣椒种子,玉米种子以及南瓜、 线瓜、高粱种子,她们被母亲分门别类,用红布包裹,一层一层地放在坛子里。神龛的后面是我家的柴火灶,在寒冷的腊月,我家在这里煮猪潲,酿酒,蒸饭炒菜,天天有薪火燃烧,种子们在这里既享受春天般的温暖,又歆享母亲宗教般的供奉。这是母亲的宗教。

庄稼,是母亲的宗教,也是我们农耕民族子民的宗教吧。

15.慈祥的母亲 篇十五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祖国——我慈祥的母亲

昨天,这还是一间破草屋,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座高楼大厦;昨天,这还是一条陡峭的山路,转眼间,旧变成了一条宽阔的公路;昨天,大伯还为自己的那辆马车而自豪,转眼间,大伯就驾驶着“长风”汽车进称了„„

是谁让这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伟大的祖国。我从小就在祖国的怀抱中成长,是祖国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快乐。我是龙的传人,祖国就是我最亲爱的母亲。

您像太阳一样让世界充满了光明,让那些受到灾害和苦难的子女脱离困境,勇敢的生活,在疾风暴雨中得到温馨;您像春风一样让大地充满了温暖,让一切生命茁壮成长,在阳光雨露下把生命延伸;您像月亮一样默默的奉献,让我们宁静的入睡,把一个个美梦成真„„

我为有这样伟大的母亲而骄傲,我愿意为您的强大而搏拼。在您的哺育下健康地成长,增强本领,为把你打扮的更加美丽而献身。

16.慈祥的母亲的作文 篇十六

妈妈的脸胖乎乎的,脸上还有几颗青春痘。我希望妈妈脸上的青春痘立刻消失。如果,天上有流星的话,我一定给妈妈许这个愿望。妈妈不会打扮,不会跳舞,可她有一双巧手。妈妈的手纤巧、灵活,白净、细柔的手指更显眼。妈妈织起毛线来,那手指活动得穿梭一般,令人眼花缭乱,不大一会儿,毛衣织起了一大片。妈妈的后脚跟上多了一块骨头,不知道还有不?妈妈的衣服有很多。可是没有几件是上百的。

妈妈的性格有时好有时坏,我希望妈妈的性格永远是温柔的。妈妈我祝您永远身体健康!

17.我的父亲母亲 篇十七

我名字中的“石”,是母亲的姓。虽然后来有人说,这个名字隐喻了我未来要爬山的命运,其实非也。我的名字来得简单却郑重,将父姓和母姓集于一身,是一种由衷的宠爱,更是一种无言的期待。

我父亲生在安徽大别山地区,后来在那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他不善交际,沉默寡言,热爱劳动。解放初期,父亲已是处级干部,但他低调处事,不事张扬。工作之外,父亲最热衷的事情就是料理家里的小院子。一般家庭都喜欢把院子侍弄成一个小花园什么的,但父亲对花花草草没有兴趣,从农村出来的他对五谷、蔬菜最有感情,所以他把家里的小院彻底改造成了庄稼地、蔬菜地。我现在还记得父亲在院子里锄地时,用手抓着泥土的那种幸福和喜悦。

现在想想,我爱劳动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喜爱,都得益于父亲的影响。

我母亲是辽宁义县人,锡伯族人。锡伯族属于满族外八旗的镶蓝旗,是一个著名的铁血民族。也许是因为民族血统,我母亲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身为八个子女的母亲,她在家里拥有绝对的权威,她管教起儿女来,向来咄咄逼人,叫人敬畏。

我母亲是当时新女性的典范。她生长在辽宁的大户人家,后来家境不济,母亲高中毕业后,在县城非常时髦的电话局工作。

就在我母亲工作的第一年,母亲抱着不做亡国奴、保卫国家的想法,参加了共产党的军队,而我父亲正好在部队里负责招兵。就这样,两人相识了,后来组成了一个纯粹的军人家庭。

正是出生在这样阳刚气十足的家庭里,特别是有一个刚强的母亲,才造就了我今天刚强的性格。

母亲对儿女的管教向来很有气魄。我读小学时,就被母亲委派带着弟弟、妹妹,千里迢迢从郑州到东北去看姥姥。我对此至今印象深刻:在郑州火车站,父母把三个孩子送上火车,拜托了一下列车员,告诉他们这些孩子在哪儿下,转身就走了。我当时也就13岁,带着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摇摇晃晃就踏上了去姥姥家的旅途。摇到锦州后,要转一趟慢车,到下面的一个小站,等三个孩子一路晃到小站,两天时间过去了。可旅途还没有结束,小站距离姥姥家还有十几公里的野路。于是我领着弟弟妹妹,背着自己的行李,往姥姥家所在的旧林村走。

这真是艰难的行程,我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仅仅凭着上一次来过的记忆,还要一路赶时间,因为天如果黑了就麻烦了。当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信工具,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奋勇赶路!本来应该下午三四点就到姥姥家的,结果三个孩子一直走到深夜12点。我姥姥在家急得不行,唯恐村外的豺狼把外孙们给劫了去。这次行程实在要命,我一到姥姥家,就说困了,并且一口气睡了整整两天。

这次以后,母亲每个暑假还是放心地让我们自己回姥姥家,每次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

后来我登珠峰,家里人都很担心,唯独我母亲表现得非同一般。老太太泰然回答:“不担心,有什么好担心的!”

其实,这正是锡伯族女性的独特之处。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因为生活不安定,无论何种情分都不会用矫情的方式表达,粗粝的气候、恶劣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刚强的性格。

长大后,我当了兵,这很符合她的想法。但我在服役五年后不愿意留下,坚决要离开。父亲对我的决定没有表示反对,但母亲急了,她拿出自己雷厉风行的做派,从郑州一口气赶到我部队的所在地新疆,坚持要我留在部队。

但这一次,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母亲没能制止得了我。这以后,我读大学、开公司、登珠峰,这其中每一个阶段都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我从来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过,更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信念。因为,母亲以她一贯的坚强告诉我,人只要不被困难打倒,就一定能打倒困难。

上一篇:我爱五星红旗演讲稿下一篇:2016年广西注册城市规划师:水平交通空间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