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导学案及课件(通用7篇)
1.英语导学案及课件 篇一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编号:gswhywbx1----002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1
《雨巷》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李小玉
审核人:马艳东
编制时间:2015年8月28日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能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3、能积极面对青春的迷茫。
重点难点
1、能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能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认识作者: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1905—1950)戴,又名戴梦鸥。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州诗人。1928年《雨巷》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人。现代派象征主义。
时代背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潮坠入深渊。戴望舒此时才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友人的家里。此时他很傍徨、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在失望中写下了这首诗歌。
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丁香 :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二、自主预习
1、注音
彷徨páng huáng 寂寥jì liáo 彳亍chìchù 惆怅chóu chàng 颓圮tuí pǐ
2、听配乐朗诵,再自由朗读,从文本中找出能表达本诗情感的词,进而总结本诗感情基调。明确:彷徨、寂寥、愁怨„„ 感情基调:忧愁、苦闷
3、我们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 明确:低沉、缓慢、略带悲伤。
4、由各组排代表进行诵读,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诵读明星”
三、合作探究
1、一首诗就是一支歌、一幅画。有时,它还会蕴藏着一个故事。《雨巷》中有故事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充分展开想象,并描述这个故事?
明确:在寂寥、悠长的雨巷中,“我”希望逢着一位撑着油纸伞,如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她却似梦中飘过般的走近又远远离去,消失在雨巷中,徒留下“我”的惆怅。
2、四月天,梅雨时节,独自徘徊在雨中,这时的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氛围。
明确: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美,迷蒙
3、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主要由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请具体分析。
明确:六个意象——雨巷 油纸伞 篱墙 丁香 丁香姑娘 “我”
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迷蒙的特点。篱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4、为什么用“丁香姑娘”,而不用“玫瑰姑娘”、“茶花姑娘”?
明确:丁香姑娘在原文“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是美丽高洁,“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是哀怨彷徨。在原文中多次出的描摹丁香姑娘的词“美丽高洁;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怅;叹息,凄婉迷茫;静默,消散”。
5、雨巷仅仅是一条狭窄破旧、阴暗潮湿的小巷吗 ? 明确:雨巷象征着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6、在雨巷中,丁香姑娘最终是“静默,消散”,说明了什么呢?
明确:丁香姑娘——人生理想,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理想的美好,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7、总结本诗的艺术特色。
①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 ②复沓句式的妙用。③叠词的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刚才对诗歌的分析,诗人选取了油纸伞、雨巷、丁香花、篱墙等意象,通过朦胧、细腻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副雨天诗人独自彷徨于雨巷的情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在时代的孤寂中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迷茫心态。
同时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五、课后反思
《雨巷》节节过关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1、C(A.zhǎng-chēng B.méng-máng D.dìng-diàn sì-shì)
2、B(应在“自头”后断开,而不是在“我的”之后)
3、C(应为象征派)
4、C(“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
5、幽僻 阴沉、郁闷
6、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 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1
《雨巷》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能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3、能积极面对青春的迷茫。
重点难点
1、能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能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认识作者: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1905—1950)戴,又名戴梦鸥。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州诗人。1928年《雨巷》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人。现代派象征主义。
时代背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潮坠入深渊。戴望舒此时才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友人的家里。此时他很傍徨、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在失望中写下了这首诗歌。
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丁香 :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二、自主预习
1、注音
彷徨()
寂寥()
彳亍()惆怅()颓圮()
2、听配乐朗诵,再自由朗读,从文本中找出能表达本诗情感的词,进而总结本诗感情基调。
3、我们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
5、由各组排代表进行诵读,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诵读明星”
四、合作探究
1、一首诗就是一支歌、一幅画。有时,它还会蕴藏着一个故事。《雨巷》中有故事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充分展开想象,并描述这个故事?
2、四月天,梅雨时节,独自徘徊在雨中,这时的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氛围。
3、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主要由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请具体分析。雨巷: 油纸伞: 篱墙:
4、为什么用“丁香姑娘”,而不用“玫瑰姑娘”、“茶花姑娘”?
5、雨巷仅仅是一条狭窄破旧、阴暗潮湿的小巷吗 ?
6、在雨巷中,丁香姑娘最终是“静默,消散”,说明了什么呢?
7、总结本诗的艺术特色。
五、课堂小结
六、自我反思
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1
《雨巷》节节过关达标检测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zhǎng)着 彷(páng)徨
凄(qī)清 巷(xiàng)道
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
颓圮(pǐ)迷茫(méng)
C、河畔(pàn)荡漾(yàng)
青荇(xìng)长篙(gāo)
D、斑斓(lán)沉淀(dìng)
似(sì)的 泥(nì)古
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课内阅读】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5~6题。
(一)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5、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6、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2.英语导学案及课件 篇二
一、明确学习任务
初中英语教材 (人教新目标版) 各模块都有相同的单元结构, 每单元由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构成。
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 Section A是该单元基础的教学内容, 包括词汇、语法、功能, 以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出为主要教学形式, 是体验和感知语言的阶段;Section B是在Section A的基础上对单元话题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尤其是词汇拓展, 在进一步听说训练的基础上, 重点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写作能力, 主要是语言的学习、巩固和运用阶段。每个单元这两部分都设计了从1 a到3 c的内容, S e c t i o n B部分的2 a、2b和2c都是已阅读为核心设计的。例如, Reading包括:2a是阅读前的预热活动 (几个问题或词汇拓展, 练习快速阅读) ;2b是阅读中的理解活动 (对话或短文, 跨两页) ;2c是阅读后的检测活动问题 (可以是关于文章的更多问题, 也可以是根据上下文猜测和理解词义;或根据课文意义完成短文, 综合理解, 或拓展延伸练习, 依据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开展讨论) 。此外, 紧跟在阅读文章后面的是Reading strategy。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以九年级Unit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中的Reading部分为例, 进行阅读教学导学案设计。
(一)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利用几个问题或词汇拓展, 练习快速阅读。
1.What are the mooncakes like?
2.What are the mooncakes made of?
(二) 学习交流与问题讨论:
Fast reading for general ideas
1.What is the story about?
2.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D e t a i l e d r e a d i n g f o r i m p o r t a n t information
关于文章的更多问题, 从细节到文章的深层理解。
Read the passage again.Put the events in the corret order
——Pang Meng tried to steal the medicine.
——A goddess thanked Hou Yi by giving him magic medicine.
——Chang’e refused to give Pang Meng the medicine and drank it all.
——Hou Yi shot down the suns and saved the people on the earth.
——Hou Yi was very sad and watched the moon at night, and wished his wife could come back.
——As a result, Chang’e became light and flew up to the sky.
——Hou Yi planned to drink the medicine with his wife.
Post-reading
根据上下文猜测和理解词义。
根据课文意义完成短文, 综合理解。
(三)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练习, 依据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或细节开展讨论。
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学习任务清晰,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教材中的任务设置, 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整合、删减或添加, 也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或学习形式,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把本学案的重点和难点呈现给学生, 并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师要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进行分类, 突出英语单词的词性、构词法、搭配等特点, 以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特征的掌握, 便于他们记忆和学习。对于其中重点词语, 如名词、动词词性的stop, 过去分词stopped, 现在分词stopping;第三人称
sth, 教师应把与该词相关的语言知识详细地呈现给学生, 而后根据语境进行练习, 突破其难点——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它。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其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正确运用英语基本的语言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 而只有突破这一难点才能培养他们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加强难点突破, 在完成对重点词语及其常见词语搭配识记的同时, 加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巩固和掌握。这样, 导学案才具有更高的价值。此外, 教师也能通过学生对导学案的学习情况,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使课堂讲解更具有针对性。
三、清晰的教学过程
导学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教师在设计的导学案应有清晰、完整的教学过程, 以便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研讨和课后反馈。清晰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具备以下几点:学习目标、重难点、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以及课后作业。在每个环节中,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课前, 教师先把导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 学生通过预完成教师所设置的学习任务, 对课堂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提出问题, 研讨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实现师生互动, 完成学习目标。
3.初中英语导学案 篇三
导学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用导学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建英语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初中英语导学案立足学情,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课改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前沿意识和探索价值。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的演变和改进
我们之所以有了现在比较成熟和高效的导学案,正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慢慢改进得来的,比起我2010年刚参加工作时,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四年前,我们初中英语导学案尚且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首先,16K的纸张过小,不足以罗列详细的、每个步骤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与展示方法指导,即起不到真正的导学作用,预习课还是需要老师下指令来进行每个环节的学习。过小的纸张也使得文字间的行距过小,整体页面排版不够合理。其次,旧学案中没有“知识导航”和“疯狂背诵”这两个板块,这样学生在预习时抓不住重点,既耽误时间效果也不好。最后,在标题栏、目标栏、和指导栏中,缺乏英语指示语,取而代之的是过多的汉语,不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2012年,我们初中英语组的赵引琴老师赴安徽铜陵中学指导学习,她带回了许多先进的课改理念,特别是铜陵中学的初中英语导学案,让我们英语组的10位教师茅塞顿开,于是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的改进,经过一个月的研究和实践,终于确定了适合我们宜川中学校情和学生学情的学案雏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10位教师都感觉新学案得心应手,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成为了学生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教师实用的引导工具。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学情仍在不断的改进新学案,努力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导学”和“训练”的作用。下面我就初中英语组目前使用的导学案做一说明和分析。
二、编制英语导学案时应遵循的原则
⒈单元化原则。每一单元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⒉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可探究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的能力。设计的问题应做到:①问题要具有启发性。②问题要有实用性;③问题要有层次性;④问题要有可探究性。
⒊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使人人有参与的机会,人人有参与的热情,人人有参与的能力,通过参与来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有效的挖掘。
⒋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小组合作如何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熟识和掌握那些基本知识等,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⒌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要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的、符合各层次学生学习的认知方案。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编写英语导学案的前提是深刻理解新课标
⒈语言技能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听说属于口头交际能力,读、写属于书面交际能力。导学案必须设计每日听读,天天阅读,书面表达等题型。
⒉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个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的导学案必须设计单词的拼写,短语和句子的翻译,补全对话和单项选择等题型。
⒊情感态度目标的表述中指出,强烈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因此我们的学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⒋文化意识目标的表述中指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它包括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内容。因此,我们的设计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等题型,这些题型的语言材料必须是与某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即必须是讲述某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是充分挖掘教材
⒈要全面详实地解读教材的内容,使编写的学案没有知识点的遗漏。
⒉要读懂教材的重难点,使编写的学案在课堂导练的设计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⒊要合理組合教材,适当调整课时内容,根据自身课堂时间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增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与课时内容对口,增强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度。
五、不同课型,不同的设计思路
⒈Grammar(语法课)。语法课不是每单元都有的,只在需要的时候设计,旨在进行新单元前学生先将本单元语法点掌握到位,这样之后的课就水到渠成了。例如九年级上册unit3第一份学案就是Grammar,“知识导航”栏给出了含情态动词should的被动语态这一语法点,清晰地列举了它的用法、构成、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以及其他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并在“即学即练”用三道完成句子题加以巩固。
⒉Vocabulary(单词课)。单词课导学案主要体现在重点单词的拓展,把考试中出现的与该单词有关的高频短语和固定搭配罗列出来,学生对照单词表把这些重点批注在课本上,更能加深对单词的印象。在“我试身手”中,可让学生将本单元单词分类汇总或用重点单词造句,让学生用各种方式运用重点单词。
⒊Conversation(对话课)。将Grammar Focus和课本小对话中的重点句子整理,在“知识导航”中强调其中包含的重难点。另外,还将Grammar Focus中的重点句子放在“疯狂背诵”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在展示课以各种形式背诵。对话课还有一大亮点在于展示方法指导,可以设计两人小对话、组内编对话等新颖的和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流程,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只有编写出优秀的导学案,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研究和钻研,使学案真正成为学生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教师实用的引导工具。
参考文献:
4.英语导学案及课件 篇四
教学目标
1、感知斑羚飞渡的过程,体悟飞渡场面的悲壮。
2、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多重对话,通过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多角度探究作品的主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珍爱自然。
预习案
一、了解作者
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协理事。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宁波慈溪。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自主学习
二、初读课文,正字音、字形,解释词义。
1、(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悲怆()娴熟()逞能()肌腱()
恍惚()迥然不同()参差()眼花缭乱()对峙()湛蓝()苍穹()
(2)解释下列词语
娴熟:
恍惚:
进退维谷:
迥然不同:
一尘不染:
2、整体感知
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按要求进行故事情节复述。
飞渡前()——飞渡()——飞渡后()
3、合上书快速回忆课文内容 然后进行抢答 :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一句话概括。
4、当时斑羚身处怎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5、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他的三次叫声,请找出来分析其特别的含义?
探究案
一、细读课文,品读课文
(一)品读群体形象。
小组交流讨论:你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斑羚呢?请用“这是一群的斑羚,我从文中第段中句子可以看出”句式回答。
教师总结斑羚精神:
归纳主题:
(二)分析描写,品读个体形象。
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分析斑羚形象特点。)请用“的镰刀头羊,我从文中第段中句子可以看出”句式回答。
文章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重点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
归纳镰刀头羊的形象:
二、问题研讨:
1、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这些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3、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4、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悲剧?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5、思考:斑羚飞渡这一悲剧是谁造成的?()
四、合作讨论: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2、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要注定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板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波偷偷地溜到新生的那波去,但 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直老斑羚调换位置。
3、它走上去了,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句话中,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4、课文中多次出现“彩虹”,这“彩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呼兰河传》导学案及答案 篇五
一、目标导学
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重点)
2.在质疑中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难点)
二、自主预学
1.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①蚂蚱()②啸()...
③蚌壳()④溜平()....
⑤韭菜()⑥谷穗()...
⑦倭瓜()⑧玩腻了()...
⑨蚯蚓()⑩蝙蝠()....
(2)文学常识积累。
课文选自《》,体裁是()。作者(),我 国()代著名女作家。
(3)查资料了解女性小说及女性文学。
女性小说的发展及特点:女性文学的特点:
2.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1)文章回忆了哪些人和物?他们分别有些什么特点?作者又是用怎样的感情去回忆和描写这些人和物的?
(2)读完文章唤起了你哪些联想?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并质疑“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三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3.找出课文中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三)古人说“疑为学之始”。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通过阅读本文,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向全班同学提出来,大家共同来讨论解决。
四、课堂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来了风,这榆树先啸()。.
(2)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3)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
(4)采一个倭()瓜花心。.
2.课内阅读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花园之大?
(2)对榆树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它的不同情态,突出了作者对它的情感。
(3)怎样理解“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就冒烟了”?
(4)本文语言朴素自然。试品读这一句话: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5)试品味景物描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6)这几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_ 描写,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它的作用是
五、拓展阅读:
山的呼唤
琼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施与神奇。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环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竞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⑥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⑦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峰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天空。
⑧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枫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漂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流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⑨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1.如何理解第③段中:“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
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的含义? .......
2.文中⑤—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的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
⑪白天的玉山:; ⑫夜晚的玉山:。
3.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
4.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六、课后作业
复习整理本单元。
《呼兰河传》导学案答案
二、预学导学
1.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①蚂蚱(màzha)②啸(xiào)...
③蚌壳(bàng ké)④溜平(liū píng)....
⑤韭菜(jiŭ cài)⑥谷穗(gŭ suì)...
⑦倭瓜(wōguā)⑧玩腻了(nì)...
⑨蚯蚓(qiū yĭn)⑩蝙蝠(biān fú)....
(2)文学常识积累(作者、作品、文体、背景、国籍、朝代等)
课文选自《呼兰河传》,体裁是(散文体小说)。作者(萧红),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3)女性小说的发展及特点:
20世纪20年代初,“五四”时期开始相继出现一批女作家如庐隐、冰心、陈衡哲等;20世纪30—40年代,以丁玲、萧红、张爱玲为代表;1949—1966年,在战争、家庭一类社会性、革命性主题下,中国女作家作品呈现“中性化”;文革以后女性创作开始重新复舒。
女性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是女性作家充分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
一、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身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及社会的地位和价值;
二、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它加以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2.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1)文章回忆了哪些人和物?他们分别有些什么特点?作者又是用怎样的感情去回忆和描写这些人和物的?
参考:人物:“我”和爷爷(特点:“我”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爷爷勤劳、慈爱、通达。)
事物:大花园里的蜂子、蝴蝶、蚂蚱花、果、树„„(特点:自由而充满活力,充满童趣,洋溢着诗意。)
作者感情:喜爱、怀念、向往。
(2)读完文章唤起了你哪些联想?
参考:羡慕、向往等
三、课堂互动探究
(二)三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参考: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 也就不那么亲近了,很容易受情绪影响。“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提示:可以从以下语句体会祖父的形象:“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归纳: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3.找出课文中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提示: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四、课堂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来了风,这榆树先啸(xiào)。.
(2)它们闪烁(shuî)得和沙滩上的蚌(bàng)壳一样了。..
(3)当祖父下种(zhǒng),种(zhîng)小白菜的时候。..
(4)采一个倭(wō)瓜花心。.
2.课内阅读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花园之大?
答案:各种昆虫、花、树以及后文所写菜地等。
(2)对榆树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它的不同情态,突出了作者对它的情感。
答案:风中、雨中、阳光下。
(3)怎样理解“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就冒烟了”?
答案:风吹树叶,刷刷作响;雨落在树上,像笼起的烟雾。
(4)本文语言朴素自然。试品读这一句话: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答案: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5)试品味景物描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答案:作者笔下的万物充满了生机和孩子的欢乐,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孩子的笑声和欢叫。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我”对故乡和童年美好的回忆。
(6)这几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_ 描写,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景物 昆虫、树等 写出儿时所处环境,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五、推荐阅读:
1.如何理解第③段中:“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
最初的、童稚的梦”的含义? .......
答案: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2.文中⑤—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的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
答案: ⑪白天的玉山: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
⑫夜晚的玉山:鸟儿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
3.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案:童年登山是游玩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
4.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6.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 篇六
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 杨明杰
时间:2014.4
共计 2 课时 课题
:《短文两篇》
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作品形象的精神品质。【课件准备】
白板
【小组任务】
自学
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它们都是
(体裁)。
2、给加点字词注音。
夸父()
颛顼()()
水潦()....
3、翻译加点词(1)、逐走:
(2)、欲得饮: ...(3)、饮于河:
(4)、大泽: ..(5)、邓林:
..【合作探究】
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2、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3、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4、《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1)、《共工怒触不周山》中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2)、经过:(3)、结果:(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6、(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2)、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展示提高】课内语段阅读
(一)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加线字词
(1)、逐日()(2)、逐走()...(3)、入日()
(4)、欲得饮()()...(5)、饮于河、渭()
(6)、河、渭不足
()()...(7)、北饮大泽()(8)、弃其杖()..
2、翻译重点语句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追日”常用来比喻什么?
(二)、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解释加线字词
(1)、昔者()
(2)、怒而触不周山()..(3)、地维绝()()(4)、故日月星辰移焉()()....(5)、、地不满东南()(6)、、故水潦尘埃归焉()()....
2、翻译重点语句
(1)、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问答题: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巩固拓展】
(一)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⑴从师读()
⑵以袜实米()⑶负以致师()...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太宗论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⑴或请重法以禁止
⑵朕当去奢省费
..⑶轻徭薄赋
⑷安用重法邪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
⑴路不拾遗
⑵商旅野宿
3.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用原问回答)(3分)
【学习反思】
【板书设计】
【励志名言】
【组长签字】
【主任签字】
【校长签字】
短文两篇导学案答案 【自学质疑】
1、《山海经》《淮南子》
神话
2、kuā
zhuān xū lǎo
3、竞跑,赛跑。
想要
黄河
大湖
桃林。【合作探究】
1、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
2、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3、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5、(1)、争帝位(2)、败后怒触不周山(3)、日月星辰都是朝西北移动,涛涛江河尽朝东流去(4)、《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6、(1)、“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2)、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示提高】
(一)1、追赶
赛跑
落下
想要
喝水
到
黄河 够
向北
他的
2、(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2)、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常用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二)1、从前
撞
绳子
断
所以
这里
坍陷
积水
聚集(1)、共工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2)、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3、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巩固拓展】
(一)1、⑴跟从(跟)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
2、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
3、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二)1、(1)有人(2)去除
(3)减轻
(4)怎么(哪里)
2、(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7.英语导学案及课件 篇七
一、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小学校的课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地位有了空前的提升,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但是,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 学校情况不同, 教师水平存在差异, 学生素质也存在差异, 这些直接导致了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均衡, 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 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预习是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的有效方法, 通过预习, 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因此, 设计“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呢?
“没有不会学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是英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就要在教的过程中去思考, 去想办法, 从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制订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质疑、思考,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去质疑, 去思考, 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预习的实施,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二、设计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
1.教师要吃透教材
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 要分析哪些知识是需要学生课前掌握的, 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够扫清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2.教研组统一备课
教研组要统一备课, 共同探讨学生需要课前预习的知识, 用怎样的预习方法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新课内容的不同, 预习方法也就不同。我们对预习归纳出八种方法:朗读记忆、听力训练、发现问题、排除障碍、准备材料、系统归纳、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这八种方法。例如, 对于阅读课文, 要求学生先粗略地看一遍, 划出不懂的生词、句子、段落。对于生词可先猜测。再利用书后提供的词汇表加以解决, 如果还不懂, 可借助字典。然后根据练习题和课文后面提出的练习, 细读课文, 结合新旧知识给予回答, 对于仍不懂的句子或段落一定要标出记号, 在小组讨论探究时, 先请小组解决, 如果还不能解决的, 再通过与学生、老师的研讨, 最终彻底明白。最后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篇课文, 归纳总结课文中心及知识点, 反复阅读, 并尝试按自己的思路来复述课文。
3. 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务和目的, 分清新课中已知的和未知的, 发现问题, 做好听课的准备, 这是预习的任务;加强听课的针对性, 提高学习效率, 这是预习的目的。预习任务要有层次、有梯度, 对于水平不同的学生, 要有不同的要求。首先在设计导学案时, 先设计一些全体学生要求掌握的内容;然后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设计一些开拓思维的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 并做出明确的要求, 要求学生预习到什么程度, 并对小组进行具体要求。对于较难的问题, 需要合作探究, 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呈现所得的结论。
4. 重视预习的检查
在检查中, 采用多种交谈的方式, 有师生之间的, 有生生之间的, 在交流中学生多有成功的喜悦, 常有新发现的感觉。在交流中, 老师明确重点、难点、易错点, 这就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是良好的习惯之一, 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主动的、自觉的习惯, 就是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为此, 在授新课之前, 一定先留出预习问题让学生预习, 如果课下没有时间, 课上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 使学生感到没有预习就不能上新课, 就如同指挥官在未侦查清敌情的情况下, 决不能下达作战命令一样。
6. 预习过程中要做好预习笔记
做好预习笔记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方法。旧的短语和表达方法一段时间不用, 很快就会生疏, 每一次复习都是一次有效的复习;二是摘抄典型句型, 这样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三要注意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记录下来, 以便听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四是预习笔记可以同课堂笔记合一, 使课堂笔记成为预习笔记的补充和延伸。
7. 课前预习要积极思考、大胆设疑
预习过程中要做到敢疑、多疑。如,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渗透了哪些语言现象?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课文是否有其他结尾或标题?这样的发散思维一定会加深我们对语言材料内容的理解, 并激发我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课堂上我们就一定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结合老师的讲解去获取答案, 从而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如何改善和提高预习环节
【英语导学案及课件】推荐阅读:
导学案在英语08-27
七年级下英语导学案08-14
导学案与英语学科教学07-29
英语的颜色课件07-24
七年级课件英语08-17
初中英语趣味课件08-31
ppt课件英语09-27
常用英语课件10-15
高考英语复习课件10-30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课件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