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

2024-06-19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共13篇)

1.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 篇一

探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标教材,是语文改革的一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在仍存在的问题,新课标倡导构建的“和谐课堂”,就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和谐课堂,是让老师与同学之间形成平等的学习关系,从而构建一个自主学习、思维活跃、互动性强的课堂,进而使“和谐”二字融入平常的语文课堂之中。本文将主要针对我国初中生的语文课堂,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可以对我国初中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和谐课堂初中

一、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改变教师原有观念

(一)语文,是一门极其特殊的学科。

中国五千年的光辉文化造就了语文极强的可变性和多重理解性。语文和其他学科不同,它就是大家都能看得懂,大家都能说得出的一种中国人思维习惯,可以说,语文是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学科。但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教师采取的方法都是在讲堂上灌输自己的思想,甚至有的只是按照讲义来照本宣科的讲解,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自己讲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

(二)抛弃原来的“现教现学”,改用“先学再教”。

传统方法是教师讲述一系列的作品出处、作者生平、段落分析,然后交代学生背诵下来,之后的就是朗读课文或者背读书下注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所需的“硬件知识”,在这之前则几乎不会预习或者学习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而“先学再教”这个想法的深入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这一问题。教师先布置下去一些或重要或有趣的问题,让同学自行在书本里寻找答案。也可以让同学们在这之前将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列出,在课堂上大家一起探讨。

(三)放弃“教师讲的就是对的”想法。

语文是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学科,在读过一篇好文章或评述某件社会事件时,教师要多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多去了解学生的看法,这样才会是学生有兴趣有热情的调动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自然会对初中的教学课堂有所帮助。

二、构建和谐课堂,其次要使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

(一)在课堂上,将所学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

语文,是门离我们生活很远但却又很近的科目。因为在文章或者诗词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这其中表达感情与自己的相似之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语文这一特性,采用“联系”法,将学生兴趣调动起来。比如:在讲述《荷塘月色》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仿照其中的知名段落去描写他们身边的景色,或者可以自行创作写景文章,如果必要的话,可以举办一个“说说我们的家乡”作文大赛。还有,像学习过那种描写游子思乡的古诗词之后,让班级内的同学去想一想假如自己以后考上了离家很远的大学,对父母朋友的感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办好了的话,很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有了这种和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语文上也会更有兴趣。          (二)加强课堂上的分组讨论环节。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了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差异的,而这点放在语文上而言,就更加合适不过了。你有一个好想法或者一个独特的想法,那么就说出来,说给别人听,再由对方提出附加方案或者反驳意见。因为灵感是不断碰撞出来的。在语文里,没有什么错与对,只有见解不同。在课堂上设讨论环节,在一定陈度上,是在形式上给予学生展现思维的肯定,让处在中考压力下的孩子们有个思维拓展的延伸面。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喜欢在一种宽松自由随和的气氛中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而在课堂上设立讨论环节不失为一种调动班级气氛的良方。气氛好,和谐课堂的潜质就展现出来了。

(三)多媒体的运用。

现在的初中教室里大多会有多媒体的存在,高科技存在于课堂上,那么就要好好加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的是动感、声画结合的,比单一的讲述有趣生动得多。利用多媒体作课件,会使语文课堂更加充满乐趣,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可以放映许多课外延展的知识,比如:想过电影、音乐、文献资料等。

三、构建和谐课堂,还要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一)时刻要带着问题学习。

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动脑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知识。教师要在讲课的同时,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插入适当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在高速运转形式,带着问题学习,会让学生以及老师产生自己的想法,但要主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根据所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问题,太难或太容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堂的尾声,要学生谈感想。

学过一篇文章之后,学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要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到讲台上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表达思想的同时,也证明了学生在这节课上真的有学到东西。有机会的话,也可让同学以书面形式写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不署名,这样学生的表达会更无障碍。

(三)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次辩论会或者谈心会。

语文是门基础学科,语文也会教给学生好多好多,这其中也包括分析问题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甚至是做人的准则。这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在普通教学上可能没办法表现,但语文老师可以给同学一个表现的平台,举办辩论会或谈心会,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人,使得课堂更加和谐。

明智的人都说:“用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在课堂之上,用少半的课下时间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这充分说明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也是一样。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堂,需要广大语文老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构建和谐课堂,使得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断攀升,使得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洪林,谈新课程理论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平台,(5)

【2】宋庆红,论初中语文课堂之美在于和谐[J],民主教学,2010

【3】丁艳梅,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师,2010(81)

2.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 篇二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写作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写的是记叙文,记叙文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一种文体,也是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的,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爱好以及教学的需要进行。鼓励学生积极的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意义,即写作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具体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此基础上通过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的和学生换位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地方,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事件,然后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积极的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初一上班学期,学生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也会有很多的不适,这一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在了解到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后,就可以及时的组织学生开展自我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照片等多种展示方式,让同学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同时,在这一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文章“说说我自己”,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无话可写的现象,而且写作过程就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过程,写出的文章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重视日常素材积累

写作教学不可能离开阅读教学和学生实际的生活孤立的存在,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要想能够一气呵成就必须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积累,这也是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要想写出内容真实且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要留心观察生活,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体会。首先,就阅读而言,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学生阅读的导师,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进行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确定教什么以及怎样教。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要认真的品读文本,而不是只是一味的依赖于教学参考书,通过教师的自读,然后再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和学生积极的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够和教师在平等的互动中进行交流,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得到拓展。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品读文本,如,在品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送进去读。“偷偷地”要读的轻一点,“钻”要读的稍微重一点,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然后再问学生“嫩嫩的,绿绿的”能不能够换位置,这时候,学生有的说能换,有的说不能换,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明确是不能够换的,“嫩嫩的”说的是小草的质地,“绿绿的”说的是小草的颜色。小草刚从土里钻出来是比较嫩的是黄绿色的,需要经过光合作用才能够变为绿色,这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隐含地联系,因此,是不能够换的。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很好的理解课文,而且自己在写作的时候也会注意到这样的逻辑表述,能够增强作文的逻辑性。其次,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并积极的记录生活,逐渐的培养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良好的习惯,进而提升整体的写作水平。

三、掌握常用写作技法

初中阶段要掌握基本的表达方式,这样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有的放矢,真正的提升写作能力。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抒情、描写、议论、说明五种,其中,前三种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熟练的掌握并运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用凝练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并且要通过随文教学这种方式让学生对这几种表达方式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的写作中这五种表达方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一篇文章中通常要用到好几种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的度,适可而止,同时又能够让学生会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常用的写组技法,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话可说,有章可循,进而逐渐的写出优秀的作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要重视学生书面能力的发展,这就是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自我,放飞自己的心灵,写出优秀的文章。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几点作文教学的方法,拟提升初中生整体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 篇三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法;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15-01

分层教学方式,适应了初中生因个体的知识基础不同、了解实践社会生活的不同、学习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所存在的差异性,而采取差异性的教学方法,层次分明,可以促进学生个体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又能整体提高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水平和语文理解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非常感兴趣,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就要好很多,但是有一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理解能力都很差,对语文的学习也没有什么兴趣。特别是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贪玩心都比较强烈,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这样就会在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对初中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之间的差异,这时实施差异性教学方式,对不同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有效、高效教学。

2、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学好初中语文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而最主要的就是,必须有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但是从这一方面来讲,同样的学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这都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导致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初中语文实施分层教学方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在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上的表现,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差异性教学,这样可以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3、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实施差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也是新课改之后新课标对初中教学目标的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方式,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可以促进学生差异性的发展,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精神。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培养出适应当前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专业化的人才打好基础。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1、确定初中语文教学的分层标准。初中时期对语文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以语文基础知识水平为主。根据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结合学生未来的学科学习重点和选择,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语文教学方式和要求。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做一个调查,这样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确定不同层次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对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加强他们的语文理解和鉴赏水平的培养。对于那些对语文的学习没有兴趣,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积极地鼓励和帮助他们,主要是对他们进行语文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训练。

2、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必须要求教师提高综合协调能力。由于不同的学生之间具有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就会导致那些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而那些基础较强的学生也会有骄傲的情绪。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协调好不同的层次之间的和谐。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更多地鼓励和肯定他们的进步,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让他们了解到自己还有很多的知识并没有学到,使他们了解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骄傲自大,而经老师的指导帮助获得更好的提高和发展。

3、在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时间多一个大体的规划和局部的调整。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也应该是分层次的。虽说应该给予初中生一定的学业压力,但是过多的作业也会导致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这样就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或者是不同要求的课后作业,实施不同的要求和评判标准。在对语文教学效果的考查中,对试卷的难度和题目的设定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用不同难度的试卷,可以分为A卷和B卷,这样就可以充分考虑到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可以避免由于语文水平不好的学生做较难的试卷,产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压力,最后失去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新课标之后对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一次较大的改革,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能力和要求。分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挥并发展他们的专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培养全面的专业化的人才。

4.浅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篇四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的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的阅读。

一、合理、恰当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第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认识到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第二,在实施策略的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在课堂上学生表现是否活跃?p兴奋、激动,作为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达成的依据。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真正的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二、在学生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抓住知识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构建

阅读教学是文本解读的过程。它是一个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过程,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词语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长期以来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一课时候,我让学生讲述他们知道、了解的英雄故事,并让他们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面向全体,让每位学生都能读有所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因材施教。让那些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让那些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让那些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教师都应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以充分的理解和赏识,让他们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文制宜,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拘一格,面向全体,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让语文的阅读教学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大量的阅读,学生自然见多识广,再加上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合作探究,因而上课的效果相当不错。

五、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与尝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乐于探究和勤于动脑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强调学生口语表达、阅读和写作训练同步进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1)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规范要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每一次阅读都要有具体的要求、任务和目标,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好阅读笔记本,“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时要做好记录,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读后感悟。(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全体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活动开展起来也生动有趣,学生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广泛参与,使阅读不至流于形式。(3)激发兴趣,结合口语,强化思维训练。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在认真研讨课标、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课堂口语表达,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4)拓宽阅读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生活中知识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完全可以借助除教材、图书室、阅览室以外的资料,如网上资料、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生活中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篇五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河北省永年县第十八中学崔国雷

【摘要】在新课标下,初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需要有所转变: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要不断学习进取;要精心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本文作者从教学实践出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民主;魅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132.6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04-01

在新课标下,初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需要有所转变。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实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认为要从如下方面做好:

一、要树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属于自己的教育优势。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许多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的信息,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

为此,语文老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平等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主要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师生之间更像一种伙伴关系,通过对话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教师做到:在学生倾诉时,是一个耐心细致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是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平等地和学生展开对话,达成相互理解。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身魅力

语文教师是语文的形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都该是语文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挚的感情,精妙的语言,和谐的音韵节奏,深刻的思想内容,都是语文教师的标志。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更要体现以上特色。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语文学科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在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上是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三、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产生浓厚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增强,创造思维才会活跃。所以教师要把兴趣作为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在每一节课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猜谜语、讲故事、实物演示等,还可以用电教手段、背诵朗读、抢答竞赛等多种方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头脑中的那盏探究之灯。

四、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引导

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氛围,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把课堂教育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其投入极大的情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高峰期,情感活动十分丰富敏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情感支持。如有些学生有很好的学习天赋和基础,但成绩却并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厌学的思想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与其多沟通,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再次要把握好基调。语文课本中选编的课文大多精致优美、脍炙人口,从各个方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领悟和感觉,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和人情美于一身。作为教学者,要抓准贯穿于每篇课文中的基本情调,营造和谐优美的课堂情境,控制教学过程中的感情传导,使学生接受正确的感情体验,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用真情打动学生稚嫩而单纯的心灵。在此基础上,学生会逐渐找回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找到自我、认清自我、校正自我、发展自我,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中,自由快乐地遨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完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高。

此外,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教师对学生很容易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因此,机智、幽默的语言在组织教学、控制课堂纪律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一名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看着窗外发呆,老师就提醒他,“那边那个男生看过来,书本上的东西更精彩。”上午第四节课,学生都饥肠辘辘,没心思学习了。老师就开导说,“同学们,让我们把这节课的问题研究完,然后再去做我们最想做的事情。”点到几个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时,底下一片哄笑,老师就替学生解嘲,“看来我们每位同学都是一位名人,因为在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片喝彩。”……

6.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 篇六

白臻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中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多地为教育工作者所考虑。加强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分层次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与方法,从学生需求出发的教学活动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教学活动。

一、科学分层,强化语文作文教学层次性

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前提。教师要根据语文作文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要将分层教学的方法与目的告知学生,让学生接受分层学习。对学生进行分组,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能力现状进行分组。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写作测试,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将学生分成基础组、良好组以及优秀组。

对于学生的分层标准,教师可以这样设置。基础层次的.学生要能够进行基本准确的立意,且能够用流畅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良好层次的学生要做到准确立意,能够利用一些修辞手法去修饰自己的流畅表达。而优秀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准确审题立意,利用更多形象的事例去充实自己的作文,表达真挚、有情感。教师为学生设置好科学的标准,让学生找到努力的目标,有利于初中生语文作文学习热情的提高。

二、利用层次化授课,强化语文作文教学层次性

进行分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中做到分层授课,这也是分层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部分。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以往复式教学的经验开展分层教学。受到实际条件的影响,教师不可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进行上课,因此,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内容与活动的安排,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每一个层次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提高点,对于基础层与良好层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写作,提高其写作独立性与准确性。而对于优秀层学生,教师则要监督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开放性。

比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我的生活小助手”这样的主题,让学生针对这样的主题进行自主拟题写作。教师给学生时间进行自主讨论,然后在纸上写出自己的题目。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引导,基础层与良好层的学生可能会写出“我的电脑”或者“我的饭盒”等题目,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构建自己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对其题目设置的平淡化进行批评。当优秀层的学生写出“生活小助手――互联网”这样的题目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选择一些特别的描述方式,像插述与倒述等,让学生在写作技巧上有所提高。

三、利用层次化作业,强化语文作文教学层次性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作文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层次化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层次化的课下练习。家庭作业过难,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家庭作业过于简单,则会让学生轻视作文学习,从而减少作文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作文实际水平,为学生量身设计一些作业,同时给学生选择的自由,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留作业。

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基础层的学生留一个以“我做过最愚蠢的一件事”这样的命题作文作业,为良好层的学生留下一个“一次愚蠢的____”半命题作业,给优秀层学生留下一个“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一个话题作文,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针对性提高。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要学会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作文教学,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技巧进行实施,从而加强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做好学生的分层工作,加强层次化授课,设计层次化作用,能够让每一个学习水平的学生在作文能力上得到一定提升。

参考文献:

黄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03)。

7.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 篇七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激励启迪学生,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既能丰富学生的词汇,也能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背诵实实在在是一项苦差事,是一项劳累的脑力劳动,必须下一番功夫的。但是,如果没有兴趣,一味的死记硬背,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对背诵不感兴趣,由此导致潜意识的抵触情绪。背诵教学,一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刺激、培养,引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背诵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的文字通过图片、动画等演绎出来,学生用视觉听觉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字变得有形有情,学生理解容易了,兴趣自然就来了。在通过老师有感染力的朗读,适当的讲解,学生自会多读,熟读、然后在背诵。初中课本里的背诵篇目都是些文采飞扬,脍炙人口的,学生一旦受到感染,就产生了背诵的欲望,甚至对背诵上了瘾。

2.变枯燥为趣味开展竞赛

好胜心强是中学生的重要特点,所以,教师在教背诵古诗文时,每学期定时举办“背诵对抗赛”。形式: 二人结队比赛; 男女生比赛,小组对抗赛等。背诵题目写成小纸条上,抽签决定背诵内容,最后在全班进行公开赛。 其次,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上背诵默写课文。背诵诗文是需要刻苦练习的,经过比赛的这种形式,把苦练变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经过一场竞赛,学生背诵的热情就涨高了,背诵容量大增。

3.重视巩固环节移花接木

在日记里,在周记里,在作文里,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引用,仿写。对做得好的同学,教师要表扬,肯定,对稍差的同学,教师要鼓励,激励。成功的学生满足欲望油然而生,不成功的学生会再接再励。这种积极的欲望将推动他们去背诵更多的语言材料。

4.身临其境组织角色表演

初中中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有一些角色分明,台词丰富,故事性、戏剧性极强。让学生先阅读,然后表演,在角色互换,学生情趣盎然。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课文的背诵还愁背不下来吗?

二、掌握——有效的背诵方法

初中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具有强烈的背诵欲望,欲望产生积极性就有了。这样,学生就根除了背诵浪费时间,不能有多大效果的悲观情绪。背诵到一定时候,学生就能掌握其规律,教师要指导背诵方式方法, 在实践中领悟其要领,真正驾驭起背诵。

1.分层法

背诵时必须弄清文章的行文层次,构成方法,写作思路,主题思想。例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段从攻城角度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从守城角度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第四段得出结论写治国之道。这样,了解了文章结构层次,分层熟读,边想边背,然后一气呵成。从而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2.诵听法

教学中,听人朗诵,自己背诵,齐声朗读有机结合,交替使用,多种感官同时使用,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背诵效果。一般程序是: 一组同学朗诵,其他同学静听,或互动式进行。朗诵时尽量不看书,酷似播音员。例如,对《曹刿论战》的背诵,课文的第一段最难背诵。学生理解了曹刿所说的“小惠” “小信”“忠之属也”分别指鲁庄公做的什么事,解决这一难点后,再抓住庄公之“鄙”及曹刿之“运谋”这条贯穿全文线索背诵全文,让两名学生对话的方式进行反复练习,因此,背诵的难题也就迎面而解了。

3.整分法

分层背诵和整体背诵紧密结合。背诵较长的诗文,一般是前边好背, 容易记住。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初始效应”,最后面的比较好背,也容易记住,也就是心理学上的“时近效应”,中间的最不好背,不容易记住,也就是心理学上的“中远效应”。所以,必须强化“中远效应”的训练,刺激学生。

4.选择法

背诵不同题材的文章,运用不同的背诵方法。记叙文用记叙文的方法; 说明文用说明文的方法。议论文用议论文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驾驭背诵课文。

5.提纲挈领法

俗话说: “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文章的脉络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时,必须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背诵的兴趣会大大提高的。

8.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作文 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处在一个成长期,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会陪伴学生很长的时间,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方式。初中作文的教学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教师一定要将作文和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综合发展,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本篇文章将简单地讨论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一、明确新课程中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新的课标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当注意多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他们的个性化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要做到在作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情感态度,教师应该注意首先关心学生的心路历程和他们的和成长体验,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是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作文的灵感和素材的。初中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个素质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出在一个主导的地位的,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引和点拨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知学、乐学、好学、善学,让他们在写作时能够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物,华而无实。首先,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摆脱陈腐的、落后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提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的教学理念,建立“教学互动、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将作文的情感和态度做到有机地统一起来,转变自己的写作思想,写出更有内涵、更丰富的作文;其次,教师想要更好地对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提升到更好的空间,教师自身就应当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优秀的写作水平,能随时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示范,起到一种带头作用;最后,除了教师应当改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之外,就学校而言,也应该建立良好的语文教学体制,可以成立作文兴趣小组,让语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沟通,探讨在写作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改进自身作文教学的效果。

二、优化作文课堂教学设计,创新作文教法

1.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而备课

想要做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设计每一堂作文课,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真正热爱上写作,做到“有所为而做”。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单调枯燥的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作文有一个良好的印象,然后才能做到写作具有真实情感、有的放矢,写作的内容也就自然地充实起来,且中心突出,重点明确,物理从结构上来讲还是内容上来看都是一个很好的作文。

2.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们平时的积累程度的,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重写轻读、重书面轻口头。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其实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听和读是从外到内的一个吸收,而说和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必须要重视将这些关系做到有机地统一,在进行作文训练时,以教材为主体,以读和写为中心部分,与此同时将听和说贯穿于其中,方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也要让学生在遇到优美的段落句子时进行摘抄、收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背诵,通过这种的方式,逐渐积累,最终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到大自然中去寻求“自然”

作文是来源于生活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人和物也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和体会生活,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这对提供学生的写作素材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感悟大自然的美,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灵感的来源,在社会百态中去观察人情冷暖,为自己的作文增添更多丰富的色彩。比如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到田野中去感受不一样的自然美,让他们去观察春天的小草、小花、麦田、梨园、花朵等等,然后让他们用自己语言对观察到的这些景象进行描述,写下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心中感受,这样,在学习心中就已经形成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另外,观察景物的时候也不一定要局限于外在的情景,要能透过表面看到内在的美景,紧紧抓住事物的内在特性。通过这种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的意义,从中感受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写作本身这件事上,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得不进行写作。

结语

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坚持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快乐,而不是对其感到枯燥无趣。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增加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树立更好的情感态度,写出更富有生氣与活力的作文,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要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和体验。

【参考文献】

[1] 毛月娥. 想象模仿实用——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2).

[2] 吴崇岳. 用对联促进农村初中作文教学[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6).

9.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 篇九

黄丽萍

(浙江省临海市桃渚中学)

10.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 篇十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改革与学生终身体育紧密地结合,因材施教,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不追求单一的标准动作和达到同一水平,而追求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从而达到良性教学循环,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本文采用实验法、文献综述法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探讨,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操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分层次教学法,心理。【正 文】:

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各年龄段的学生只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在具体教学当中,有些老师对涉及到具体教学班级、教学个体、教学课程时有时就显得无所适从,教学当中也就会常常出现学生运动参与意识不高,缺乏热情,没有上进心和自信心,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的涵义

分层次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及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素养、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成功的愉悦,以达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最终目标的一种方法。分层教学主要以班级教学,小群体教学,同时配合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主。分层次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有利于调动学生运动与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体验努力就有收获。我校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经过两年 “分层次教学”大胆尝试,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符合当前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具有广阔的舞台。

二、分层次教学的依据

1、身体素质的差异

我校学生的主体构成是本地区各个乡镇初级中学的毕业生,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每年新生入校体育测试成绩来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50米短跑:市区中学毕业生比乡镇要高0.2-0.4秒,球类项目学生熟悉球性市区学生比乡镇要较好一点。

2、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认识的差异性

A类:学生认为体育可以增强体质,增加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对体育课饶有兴趣。B类: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考就练,不考不练。特别是初中体育加试统考为了让学生能够得高分,在体育课上只对中考项目进行练习,使课的内容少,形式单调,常此以往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抱着应付的心态上课。

C类:学生无所谓态度。

B类和C类都是教师进行疏导的对象,提高他们的体育认识,以期来改变体育与健康教学分层次教学所带来不利因素。这表现在对体育课的运动技能学习积极性的不同,这一差异也影响着学生动作技术形成的快慢,影响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育课任务的完成。

3、学生兴趣的差异

高中生兴趣受竞技体育,老师,家庭以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人趣广泛,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有的酷爱足球、有的钟情篮球、有的喜爱排球,对同一项目的兴趣也可分出很大的层次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是体育师进行体育教学载体,因势利导,但存在着也很大的差异性,为我们的层次教学提供了可能。

三、分层次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全面细致了解学生的状况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这是一项比较繁锁的工作,在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我们只有做到对学生的性格,爱好,身体素质状况差异性了然于胸,我们是通过测试与试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这样在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时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2、合理划分教学层次。在对教学对象进行较全面细致的了解、分析后,就可以对教学对象进行初步的教学层次划分。教学层次的划分不是简单的教学分组,应充分考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产生明显影响甚至决定性影响的诸多因素,如性别、身体形态等。教学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它也会随着学生的素质的提高而改变,在练习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我评价和老师以及同伴的评价进行“升级”,进行更高的自我超越。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奔跑能力分成快、中、慢、三个层次;在力量练习中,又可根据学生的力量大小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又如:某个学生在快速跑中,他可能分在快的层次,但在力量练习中,他可能分在弱的层次。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综合考虑不同的教材、内容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因素进行教学层次的合理划分。

3、掌握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总体目标,合理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层次,制定正确教学目标。但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为了课程标准和教学总体目标服务的,全面掌握课程标准及教学总体目标,我们才能根据不同层次制定更为具体详尽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例如;在篮球“行进间双手低手投篮”的教学中,在教学的同时仔细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可据此把学生分成良中差三个教学层次。对优良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目标是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并能在实践中较合理的利用,完成考核优秀的任务。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目标是培养完成动作的兴趣和信心,较熟练的掌握动作,完成考核任务。而对于不合格层次的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动作即可。

4、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各层次学生的水平、能力相适应,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例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水平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来说,以培养提高无氧代谢能力的练习为和放松与加速的能力练习为主。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则以强化技术动作,发展快速成动作的练习为主。

5、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合理调整,强化激励机制。任何一个学生,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学生的水平,能力随着教学的深入应该会有一定的进步,而不是一成不变,不能将任何一个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中,更不能够以点盖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老师的评价,进行学生学习中的认可从而达到“升级”,让学生体育验成功,让体育学习充满活力。因此,在分层次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使每一个学生能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上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合理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分层次教学保持良好的连续性,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自终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鼓励学生进入高一层次学习。

四、教学中“分层次教学”设计例举: 1.1 跑的“分层次教学”设计跑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短跑是速度、爆发力等的训练,而中长跑是耐力与意志力的训练。跑在教材中站比重较大,而且一般学生都惧怕跑(特别是耐力跑),如何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要求呢?在短跑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团体迎面接力”“让距跑”等内容。在长跑的练习中,可以根据学生耐力跑的体质状况来分组,如1000米考核中3分30秒以上的分为优秀组,3分30秒到4分15秒的为提高组,4分15秒以下的为加强组。在不同层次中有可引进“竞争法“、”追逐跑“,激发他们运动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1.2立定跳远课的“分层次教学”设计

立定跳远是反映学生爆发力及协调能力的运动项目,在教学场地,可划四—六个立定跳远区域(不要偏离太开)2米、2.2米、2.4米、2.6米四个区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区域,跳过自己目前的区域后,可以再逐一提高一个长度去练习,可以随意增减,用这种方法联系,可以激发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一个成绩后,能瞄准下一成绩,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此外,在本教材教学中,还有正方形练习法、平行四边形练习法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运动参与,都学有目标,去努力拼搏。

1.3 引体向上课的“分层次教学”的设计

引体向上是体锻达标课中一个重点、难点的教材,每位学生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素质好的认为不难,且十分容易,而对一个也拉不起来的同学认为引体向上比登天还难!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能完成10个以上的同学编为一组,看谁能做本次体育课的“引体向上大王”。把1—10个的同学编为一组,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10个的练习。把一个也拉不起来的同学编为一组,看看谁做双臂屈伸的时间最长、质量最好,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同学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激励,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五、“分层次教学法”的教学成效分析及注意事项

1、我对我校06届高一5个班205名男生进行统计,初中中考体育考试成绩进行的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三项测定,按《国家体育与健康锻炼标准》评定,结果如下表:

优秀级

5人

占总人数2.44%

良好级

43人

占总人数20.98%

及格级

118人

占总人数57.56%

不及格级

39人

占总人数19.02%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发生了下列变化: 1.1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层次教学,是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贯穿始终。经过三年的“层次”教学,男生50m跑的平均成绩从学前是7′8,高二时达7′4,高三时达7′2,;男生的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从入高一前2.10m,高二时2.25m,高三时2.30m。以上例子看出,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能力),这与分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心态、建立起正确的运动观,了解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由以往体育课 “要我练”过渡到“我要练”,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学习的活力。

1.2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层次教学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极大的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愉悦感和成功感,避免了简单重复,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有了自由支配的可能,在互助互学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彼此之间情感交流,从面提高运动总体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以学习“篮球行时间上篮技术”为例对两上不同教学方法上课班级进行比较:

班级 教学方法 优秀率 良好率 不合格率 一(5)班 一般教学法 7% 82% 8% 一(10班 分层次教学 10% 84% 5%

我校在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实施“分层次教学”后,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高涨,提高了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运动水平,近两年来我校体育与健康课体质健康上报数据中,高一1100多名学生2007年平均分合格率达97% ; 2008年合格率达98%。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近几年明显的提高,学校运动水平得以提高,在近三年的市运动会上,各个项目争金夺银。

2、分层次教学与传统的同步教学,利大于弊,通过几年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1认真备好每节课,这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体质状况和掌握技术能力也都要有所准备。

1.2教案的设计中,目标明确,措施得当,难易梯度清晰,千万不可张冠李戴。1.3评价方法:改变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体系,并不断完善和提高各档评分标准。由单一评价方法向多层次立体评价改变:如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相结合。

1.4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多一分赞评少一分责备,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5分层次教学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对体育场地和器械等提出较高要求,教师要独具匠心,能够灵活创造出各种器材和道具,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工具和手段。

1.6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统计、整理。1.7多总结、多讨论,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特别是对今天的孩子们,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更好的经验和更好的方法,六、结论:

“分层次教学”符合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改革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方面具有较佳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体育新课改精神,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科学合理的运用它,让体育与健康课成为孩子们体验体育成功与快乐的同时,完成体育与健康课所给予我们伟大社会责任,培养充满活力新一代公民。

【参考文献】

11.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 篇十一

一、当前语文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当前语文作业的布置中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作业量大,缺少科学性。很多教师都推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学习方法,认为学生只有反复抄写、反复做题,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题海战术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形式单一、内容死板,严重存在着程式化、机械化倾向的作业布置方法,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心生抵触。

(2)缺乏创新。有些教师只是在课程结束之后,盲目草率地简单布置一些日常练习、课后练习作为当天的作业内容,抄写、背诵、写作成了作业永久不变的形式,或是将现成的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来完成,这些作业仅是课文内容的翻版,缺乏应有的创新性。

(3)各学科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作业布置方面,各学科教师都是自顾自的布置自己所教学科的作业,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所有科目的作业加起来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的具体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也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针对当前语文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作业布置的类型做了一番思考。

1.注重语文作业的综合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从2004年启用的语文新课程教材专门安排有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来,笔者在设计作业时尽量让学生多与生活相联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由于学生对寓言故事很感兴趣,因此,我便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后分别找一则寓言、童话和神话,次日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在讲台演讲。这样的作业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对寓言、童话、神话三者的不同有所了解,更能帮助学生积极地面对、有尊严的承担生活的挑战。

2.注重作业的探索性

学生完成语文作业也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而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靠学生独立地去探究问题与合作交流来完成,这样才能克服传统作业布置方式中因为注重考试成绩而出现的“强制性”、“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积极响应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些调查,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哪些自然景物或动物的变化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呢?科学家们是如何准确预报天气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设计一张调查表和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这不仅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也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3.注重语文作业的层次性

传统的“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式往往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消化不了。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所以,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出作业的“因材施教”原则。例如在学习完《看云识天气》一课后,对于差等生,我主要是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如解释词语、指出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以及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如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用课文的原文回答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而对于中等生,可以布置些稍有难度的题目,如“课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谚语,请一一找出,并说说这样有什么好处?”对于优等生,则偏重综合能力的运用,如: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由于难易适度,同学们都乐意完成作业,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注重语文作业的延续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语文学习脱离了学生,使语文学习成了“读书人”的事,使本来很生活的语文脱离了生活气息。语文与生活同在。作为课堂教学外延的作业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能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而应该多设计些开放性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最终达到自身语文水平的再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新闻三分钟”、“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定期进行郊游、参观等,通过以社会生活为载体,让学生参与生活与学习。

12.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篇十二

(一) 基础知识方面

重视字音、字形、字意、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初中语文的学习还是处于基础知识储备阶段, 所以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仍然是重中之重, 不论课程标准怎么改, 这个是不会变的。但是相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 应该把侧重点转移到文学常识的积累上。

例如, 在学习初中一年级课本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陌生的字、词外, 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作者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及相关作品内容,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因为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 鲁迅先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伟人, 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常遇到, 所以, 要在初中学习的最开始就打下良好基础, 让学生记下笔记, 印在脑子里, 日后再遇到鲁迅先生的相关文章时, 只要再进行简单的搜索回忆就可以了。

(二) 文体知识方面

除了诗歌、散文类, 文章还是占了教材的很大比例, 所以, 不论是教师的传授还是学生的接收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结构和整体框架意识。清晰地讲解每篇文章结构和文体也有利于学生的写作, 让写作思路更清晰。

比如, 这一单元的整体构架是什么?这几篇文章的载体是什么?本单元侧重学习哪种文体?都要提前有个宏观意识, 让学生心里有个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如果学习的是议论文单元, 教师要让学生清晰地分析议论文的概念和分类标准, 论题、论点分别是什么?这些如何准确地分辨?常见的精彩的议论文的结构都有哪些?把精彩的结构让学生记下来, 日后自己写作可以方便运用。

因此, 在学习单元之前先渗透知识点, 再结合课文进行清晰的讲解。因为, 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都是学生应该明确掌握的。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语文教学优势

(一) 能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

生动形象的动画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初中学生心理还处于尚未成熟的地步,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 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已经累得口干舌燥, 中途还要分心想着怎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所以知识还只是停留在文化知识的静态层面上, 学生也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耗费教师的精力, 也逐渐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所以, 利用多媒体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减轻教师的讲解过程, 节省时间, 能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感受到无限的知识魅力。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增强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多媒体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将课本中原有的静态知识变得更加鲜活, 也可以使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加爱灵动, 好似音符欢乐而有序地飞进学生的脑海中。多媒体教学打破教师讲解的时空局限性, 为学生打造出一种轻松学习、欢乐教学的氛围。

(二) 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能够改善创新出新颖的更加适宜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方法, 从而达到优化课堂、使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相应提高的目的。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中, 想要完全讲明白一篇课文至少需要四节课时, 有些篇幅过长的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当中除了一部分时间要给学生文章相关的课外常识外,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板书, 时间耗费过长, 在教师写板书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实践就被缩减。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 就有效地减少教师板书的占用时间, 利用计算机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性,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即使教师没有太多语言, 学生也能了然于胸。

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师生都明白, 通过合作可以博采众长。这一方法主要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与小伙伴一起学习的快乐, 从而养成快乐学习的习惯。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 一切教学行为都建立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之上,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除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还能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与从中获得的收益, 让他们学会分享与付出。我这里强调的合作是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解答疑惑或分享见解, 这样就可以集中集体智慧, 在相同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

例如, 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 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这篇文章中所学到的精神, 大多数学生都会总结出主流的有毅力、坚韧不拔等正能量精神, 但是有一组提出问题:“如果愚公把家搬走不是更方便?把山移走既没有效率, 又耽误人力、物力。所以愚公精神并不值得提倡。”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发生分歧的时候, 我马上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讨论, 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需要强调一点的是, 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严格的把控, 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自主快乐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从全方位入手, 切实保证学生能学到实用的语文知识。关注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切勿机械教学, 影响学生心智正常发展。要双管齐下, 学生既要掌握必备语文知识, 又要具备文学素养, 只有这样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栋梁之才。

摘要:近年来,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课堂改革是必然趋势, 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 中心理念是不会变的, 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着力于提升语文的整体素质, 让学生接收到实用技能运用到生活当中。所以我们要注重语文学习的功能性,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提高文化品味与道德修养、发展健康品格、形成健全人格。下面笔者就浅谈一下新课标下的语文应该如何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毛红莉.初中语文教学整体设计的策略[J].文教资料, 2012 (12) .

13.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 篇十三

语文组

林红梅

本学年学校组织老师学习了简焕镇老师的《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概论》,读完后,感触颇深,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感想。

语文学科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日益逼近,各种现代家电及教学手段、资源的出现,丰富多彩的信息流已逐渐将学生注意力引向图书馆、网络、软件库等等,鉴于此,教育部结合国内外的教育改革成就及现代教育理论,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体系。很多大城市结合学生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的实际,根据高中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能力,构建了“高中语文分层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发展层次,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适逐步具有应当代社会需求的语文素养。

那么,“分层次教学模式”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呢?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要有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和目的

分层次教学要求在班组教学中,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应采取不同的具体教育措施、手段和教育过程,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个性不同、接受能力有别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

那么,教师要构建具有实际操作性、指导性的高中语文分层次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转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观念和做法。要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强化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同时改革教学内容,以问题情境、自由讨论、课堂操作和课外自行研究为主要教学形式,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使原来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为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能力、自主学习以至创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崭新需求。

在学生中培养和树立一种“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搜集、利用、加工现代信息,应用多种现代媒体手段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及自主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及动手实践能力。

作为“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语文知识教学及思维训练上要有层次性,即从整本书的知识与训练要求,到单元、课文,一直具体到语段和字词句,形成一个从小到大的语文知识要素及思维训练系统,通过一个个小层次的具体知识要素及训练着力点,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语文知识学习系统和思维训练系统,从而形成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其分层依据:一是根据学生语文水平、语文学习能力来划分层次,提出相应的学习指导意见

及研究性学习要求;二是在学习内容上,按照教材研读、教材的拓展性内容研读及语文学科相关的文学文化背景有关的专题式研读,通过有层次的层次学习来实现学生学习上的逐步开发、分层递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培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前期要有准备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语文学科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如指掌,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比如文字识别量的多少、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鉴赏分析能力、写作创造能力、文学素养等都应该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我们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可以分为几个组,每组至少要有8人,最大也不超过10人,要让所分的组内有一定的竞争态势,最好是势均力敌,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

当然这种分组是一种“动态”的分组,所谓“动态”即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调整分组,并且学生在学习中途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各小组的学习。

其次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课前预习指导,即预习案要有层次性。

学生在课前的自主性课文预习中,一定会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将学生的问题分类,然后综合为有挑战性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归纳形成预习案。

预习案里可以把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的问题,可以设计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巩固最基本的知识,即A层次;第二层次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即B层次;第三层次的问题,即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感知到理解、运用、分析,培养他们探讨到创新的能力,即C层次。

预习案上对A层次问题处理,要让学生个人能够独立完成。具体来说 A层次,精心设计好第一层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决这些问题。着力培养语文兴趣,注重基本知识的落实、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潜能的开发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一般地说,浅显简单的识记类(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理解类(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内容,比如语音、汉字、词语、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等,便于自学,一层问题就设计成自学导读题,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或判断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若是知识的前后联系紧密,适合让学生去发现的知识,可设计成“猜想、探索题”,即预习案里B层次问题。B层次问题按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个人借助自己所拥有的学习参考资料,或者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参考资料对问题形成独到的见解。

对于C层次问题的设计与处理,鼓励课前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的,未必打达到课前解决的目的,解决不了可以课堂上共同解决。C层次问题的教学要紧扣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设计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探索,从中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归纳出一般结论。

三、分层次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对教材进行研究,并作出准确的预见。预见到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哪些困难,会采取怎样的态度,然后教师制订出合乎实际的教学计划、目标和教案。

实行分层次授课模式要进行三步走,注意一个环节。

①第一步,简单的A层次问题要由学生的低层到高层解决。这样可以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回答的对,自己受到鼓舞,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更大激发;回答得不全面或不对,还有其它同学补充、纠正。

如在教授文言句式“介宾短语后置”时,一层问题设计为“介宾短语如何后置,现代汉语的正确语序如何,介宾短语后置有何特点”,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全部学生都可以做,都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方法归纳猜想,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与个体、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个与个、组与组之间也可交流、讨论。当学生思维陷入困境时,老师可加以点拨,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证明大家的“猜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猜想”是学生的兴趣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之后师生一起总结通过一层问题的解决,获得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重要方法。

②第二步,有难度的B层次问题先高层后低层。高层次学生示范性回答,中低层次的学生尝试回答。

B层次问题的教学在设计第问题时应把一些基本的解决方法、解题技巧融入之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巩固基本技能。再引导学生领悟、吸收、归纳这些解法的规律,从“是怎样做的”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概括思维的规律,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学的能力。

B层次问题主要是指分析综合类(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的内容。例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写作特色,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③第三步,有争议的C层次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求知,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或全班交流或辩论等形式中,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学习分析理解语文知识的能力,而教师则主要发挥教练或引路人的作用。

对于C层次问题的处理重在引导学生去变更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其创新的能力。这主要是指应用类(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

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和鉴赏评价类(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拓展能力的层级)的内容。

教师评价的层次性是实现分层次教学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标准适当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善于肯定低层次学生的进步,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但也要防止高层次学生的自满。所以每位教师评价学生的时候还要讲求评价的层次性和艺术性。

四、课后教师的指导和辅导要有层次。

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分组以后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辅导。分层辅导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适时帮助。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能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在分层辅导过程中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就感”。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大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和辅导。要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生和差生,分别给他们“吃小灶”。例古代诗歌赏析,要求优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等。如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上,A层学生只要了解词的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即可。B层学生理解辛弃疾风格并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比较。C层学生必须理解辛弃疾词风格,并揣摩词里用典的好处。课后作业布置上,A层侧学生重检查背诵;B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基础知识;C层学生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辛弃疾传”。这样,C层学生觉得作业有挑战性,趣味性,能提高自己。B、C层学生觉得作业力所能及,愿意做,及时交。

五、分层次教学的感想

上一篇:单身联谊会主持词下一篇: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