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2024-11-25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共12篇)

1.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篇一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智慧芯片”。命题人假设“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让考生联想或思考“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命题不预设任何立意方向,考生只要把握住 “智慧芯片”这个话题,或写议论文谈“智慧芯片”的意义与局限,或写记叙文,用故事曲折表达自己对“智慧芯片”的理解、看法,都会被视为“符合题意”。

【立意范例】一个人如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是幸福的。大部分人都会沉浸在这梦想实现后的美丽、惬意和幸福当中。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了“智慧芯片”,梦想也许唾手而得。但人们往往也会忽视了更值得让人珍藏、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东西,那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天津考生《幸福是一个过程》)

【技法借鉴】考生抓住材料的话题词“智慧芯片” 立意,指出“智慧芯片”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的同时,也会让人们忽视为追求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对“智慧芯片”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担忧。切合题意,观点清晰。

2.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篇二

一、隐喻型

隐喻型的题面是一个喻体, 我们必须找出相关的本体, 再写成文章。如果仅仅就隐喻型话题的字面义去立意, 角度狭窄, 立意单一, 思维受到束缚, 不可能有什么好作品。

典例精选:

“蚌壳里的夜, 有多长?/不再思量, 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 以“珍珠”为话题, 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步骤一:理解隐喻型话题和材料的深刻内涵

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 经受了无数的磨难, 但它没有沉沦, 没有被艰难困苦压趴下, 它摆脱了无数的痛苦、郁闷和“忧伤”, 终于成长为一颗晶莹的珍珠。“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 它告诉我们:生命离不开苦难, 只有经历了痛苦, 战胜磨难, 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步骤二:要找出与隐喻型话题相关的本体

“珍珠”这个话题, 命题者给出的不只是“珍珠”二字, 而是变成珍珠的过程特点和特殊意义:摆脱苦闷与忧伤, 生命才会闪光。这是一个事理。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 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直面失败和打击, 战胜困难和挫折, 勇往直前, 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我们的生命才会无比精彩。可见, “珍珠”对应的本体是:成功与磨难, 生命与挫折, 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步骤三:要根据材料的提示和限制恰当立意

“珍珠”话题前的材料决定了本篇立意必须从正面入手, 肯定积极勇敢的人生态度, 不能逆向立意。

二、定向暗示型

定向暗示型题目中有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 也就是写作的重点。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被修饰或限制的词进行深入思考, 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审题关键:抓关键词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 (广东卷)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该命题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抓住“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

该命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说‘不’”是个传统作文话题, “不要轻易说‘不’”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 但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色彩。

其实“不要轻易说不”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个就是永不放弃的意思, 另外一个就是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别人。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选。

三、联想增补型

本类题目往往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比较宽泛, 需要我们进行联想, 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 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 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引入题旨的目的。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 (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 树枝低垂, 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 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 你是怜悯地避开, 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 你是谦抑地让人, 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 绿灯亮了, 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展开联想, 思考如何对待自然, 如何对待他人, 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 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自定文体, 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 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审题时, 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 增补新的信息, 将短语补充成句子, 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 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 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甚至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四、形抽互换型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这时, 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 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

【典例精选】

2008高考上海市作文题目: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 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 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他们”是很抽象的概念, 在审题时必须首先明确“他们”的具体含义, 完成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

五、关系型

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特点, 应将审题的重点放在审读话题这一环, 在把握话题内部辩证关系上做文章。辨明了关系, 就掌握了审题立意的方向。

关系类型列举:1.对立统一关系2.是非取舍关系3.辩证关系4.并列共存关系5.条件结果关系

【典例精选】

2007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题:一步与一生

【审题指导】

3.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浅谈 篇三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我们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四.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至一两句问候语也没有。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大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

4.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篇四

某大学“纸质图书发烧友”协会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以及深入城市社区观察,对实体书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由于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的冲击,近半实体书店关闭或转行:一部分书店改变经营模式,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如“24小时书店”设有供“背包客”借住的小房间,“老书虫”书店每周举办朗诵会、读书会、艺术电影欣赏等文化活动:极少数书店坚守传统经营模式,走特色书店、专业书店道路,如那美书店精心打造中国最全电影文字书库,蒲蒲兰绘本馆专注经营儿童绘本……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有改动)

分析: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事实(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材料主要内容为“实体书店摆脱闲境的出路”。

材料含意可理解为“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立意说明:

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的多元选择主要体现在“出路(方式或途径)”上,在这一点上,材料体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但末尾的“省略号”淡化了这种冲突。材料对列举的三种“出路(方式或途径)"只是客观叙述,没有任何倾向,因此可褒可贬,同时也允许考生提出更多的“出路(方式或途径)”。

立意大忌:撇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泛谈坚守、与时俱进、创新、变通、舍弃等(建议评分不超过35分)。

立意参考一一

内容层面的立意:

(1)适应时代潮流,实体书店转行实为明智之举。(实体书店关张,并非识时务之举。)

(2)为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点赞。(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走出了困境,却失去了纯粹,淡化了书香。)

(3) 坚守传统经营模式,为纸质图书发烧友留一方净土。(固守一种与时代脱节的经营模式,非智者所为。)

(4)实体书店要走出困境不妨和网络书店“联姻”。

含意层面的立意:

(1)优秀传统行业(文化)岂能轻言退出。(不妨为传统行业的自然消亡唱一曲挽歌。)

(2)与时俱进,传统行业方能脱胎换骨,焕发生机。(传统行业融入现代元素不能以失去自我为代价。)

(3)坚守自我,走出困境,传统行业应有文化自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关于立意的层级

第一层:本材料内容范畴内,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出路;

第二层:文化学范畴,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5.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篇五

1.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2.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为,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

6.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篇六

一、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我们现在所说的新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后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

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从这一点来讲,我认为把它称之为命意作文或供料题意作文是合乎情理的。他给出材料,就是规定了作文的范围和含意。审题就是要解读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这是准确立意的前提

二、供料题意作文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

供料题意作文的要求与近几年话题作文的试题要求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提出“话题”。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料”为范围。没有了话题,就不存在有时话题与材料不一致的地方,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所以试题要求一开始就提出“全面理解材料”。其实,无论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理解”都是进入审题构思的首要条件,在供料作文审题时特别加上了“全面”二字,就是强调对这个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材料即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无论哪种材料范围,它都将作为衡量考生作文符合不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所以,在试题要求中,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内容或含意)之外就偏离题意。供材料题意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不一样,过去的材料作文往往是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一篇议论文。如果是没有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观点写一篇议论文,也仍然算是偏离题意。全面理解材料,依据材料范围作文,并非是为了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相反,试题加大开放性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应试作文有更多的多样性和更多的个性。所以,试题要求紧接着就提出“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考生“自

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三、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作

文命题的三种主要类型

1.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

2.理论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阐述道理)

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

五、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给材料作文,是命题者在命题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材料或条件,要求作文者按材料内容提炼论点,自己拟题或按命题作文。这些材料,从数量上看,有的是单一型,即材料只叙述一个正面的或反面的事实,它包含的观点一般只有一个;有的是综合型,即材料叙述的是几个正面的或反面的,甚至正反两方面都有的事实,它们包含的观点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一个事实就是一个观点。从内容上看,有的是同类材料,即综合型中只有一个观点;有的是异类材料,即综合型中有几个观点。从形式上看,有的给文章(包括故事、诗歌、童话、寓言),有的给人物实际或事情片断,有的给画面,有的给条件。这些材料,一般都有命题者的特殊要求。所以,审题时一定要吃透材料的精神实质,明确特殊的要求,避免偏离所给材料和特殊要求。

六、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3、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据此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当然,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寻找最佳角度的问题。如果给的是一则材料,要学会同中求异;如果给的是多则材料,那就要做到异中求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识庐山真面目”,定要深入“此山中”。

七、作文审题立意一例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讨论分析审题立意:

1、从等待的主客体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等待。作文时我们可以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写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同时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时我们可以写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中考、高考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待阿富汗战火的平息。

2、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年。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

3、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虽近在咫尺,有时却也如隔着万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远在天涯,虽远在天涯,有时却也可瞬息即至,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

4、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也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也可以是烽火岁月。

5、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6、从等待时的心情来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美丽的;可以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

7、从等待的结果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颜,抑或是泪水;可能是团圆,抑或是分离;可能是希望,抑或是无奈;可能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无限良机,抑或是“水中月,镜中花”,竹篮打水一场空。

7.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篇七

一、多角度立意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在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上, 命题者有时候会给出这样的材料类型让学生体会分析并准确确定立意角度写作,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内容中所包含的对象很多, 针对一件事或一种现象, 不同的对象及其行为代表着不同的观点。面对这种材料, 考生在审题立意时, 首先要有“多角度立意”的意识, 即选取材料中的任何一个对象或任何一个方面确定立意角度写作即可。在具体行文时, 也可以就选取的立意角度辩证地构思 (既有正面肯定和褒扬的内容, 也有反面否定和贬斥的内容) 。

例举: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招聘一名管理人员, 总经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吃完饭要洗碗, 水太烫手, 该怎么办?”甲说:“等水凉了再洗。”乙说:“掺点凉水, 马上就可以操作。”丙道:“用筷子夹着洗碗巾洗。”经理选中了其中的一个, 后来这个人果然不负众望, 业绩辉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作文,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 不要套做, 不得抄袭。

【材料解读】这则材料中, 三个人针对一个问题而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他们的做法孰对孰错, 材料中没有明确呈现。

拿到此类材料, 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来立意, 即多角度立意, 自圆其说;或者也可以整体立意, 肯定与否定兼具, 即辩证立意。

相对而言, 选取其中一个方面立意比较容易操作, 在主题的彰显上更容易把握。

【立意角度展示】

1. 学会等待, 会历练出做事的沉着与稳重。 (也可以辩证立意)

2. 善于借助外界条件为自己赢得做事的一切便利。 (也可以辩证立意)

3. 讲求方法, 创造条件, 事半功倍。

4. 创新方能成就事业。 (也可以辩证立意)

5. 学会变通

二、整体立意法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抓一鳞而弃全鱼”。一些考生往往在材料作文写作中只注重了个体而忽视了整体, 此类材料中具备多个对象的多个方面, 但通过仔细推敲, 总能提炼出多个对象的多方面的共性, 这个“共性”或“相似点”, 就是确定此类作文的最佳立意角度。而在写作此类型的作文过程中, 立意方法上最忌讳的就是“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甚或“抓了一‘鳞’而弃了全‘鱼’”。

例举: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 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 这里没有对话, 没有微笑, 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他说:“清晨, 空气是那么清新, 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 没有灰尘。太阳升起, 金色的光辉斜射过来, 多么美好。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 精神抖擞, 可是, 如此美妙的清晨, 人们的表情如此严肃, 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 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指导】这是多则材料类的作文题, 并且没有主旨句, 审题难度较大。完成此类作文题目审题的基本方法是找到聚焦点, 即“相似点”或者“共性”, 然后据此将多则材料作文转换成话题作文, 进入我们所熟悉的步调。

题干要求“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材料的含意是什么呢?

材料一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 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一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 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 简单地说, 就是“笑容缺失”, 并且, 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转换成话题, 可以是“笑容缺失”或“微笑”。

8.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篇八

审题是写作者对文题进行的合理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弄清题目的范围要求和过程。任何文题都有一定的范围和要求。材料不直接向写作者交代,而是通过作者对文题中的字、词、句进行仔细的分析,认真琢磨,从中发现题目的指向和内涵,进而确定立意。没有认真充分的审题,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不可能达到文题的要求,要么脱离材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么全靠感觉,似是而非;结果就是我们常说的跑题,偏题。造成跑题偏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审题不清,随意立论

1.忽视整体,断章取义

如2016广东省六校联考材料作文:

日本西大寺古茶园素负盛名,但从不收门票,更不收小费。一次,游客的造访竞意外遭到了委婉而又断然拒绝。理由是什么呢?居然是:今天没有下雨。游客沉思半响才若有所悟:怕是只有在雨濛濛、湿漉漉之中,古茶园神韵方能完美呈现;寺里和尚不愿意让游客带着不够完美的观感遗憾而返,才会拒绝。游客诚恳请求参观,因为他实在不可能等到下雨再来。和尚终于答应,但是,必须在两个小时以后。也许和尚要午休,也许和尚要做功课,游客也不清楚。两个小时以后,游客如约而至。等踏入茶园,一切都明白了——和尚利用这两个小时时间用清水把整个茶园细致的洒了一遍,眼前的茶园俨然是雨后初晴美景。

这是一则叙事性的材料。材料给人们的主要启示是做事要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无论是个人成就,还是企业腾飞、国家发展,概莫能外。读完材料,也会促使我们对当下社会的许多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为何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的浮躁风气盛行,为何我们的百年老店凤毛麟角?寻求强盛之路的中华民族应靠什么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有的考生看到“日本”二字便将整篇文章建构在中日文化上,中日对待旅游的态度上,中日两国国情对比,全文中日对比,而忽视材料的核心,这是典型的忽视整体,断章取义。

2.不分主次,对象错误

如2016年深圳实验校内模拟卷作文: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显然材料的核心事件是学校将奖学金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附加事件是校方把取消的奖学金转到了助学金之中,事件的主要人物是学校,次要人物是学生,考生无论表达赞同与否都应针对学校的行为,而非学生,有考生全篇以学生为主要批驳对象,论述学生以金钱为目的学习的错误性。这是典型的对象错误,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作文的审题立意也是一样的,不分主次,选错对象是万万不可的。

3.忽视实质,关注表面

如2016广东省六校联考材料作文: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法律专家: 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材料中表面上看是大学生因为利益,一而再,再而三的贩卖珍稀鸟类,实质要探讨的则是众人法律意识的淡泊,法律普及的不足,人情凌驾于法律之上常态,舆论试图主宰法律的妄想,但是学生忽略了探讨法制的材料本质,而是只看到了表面,于是立意定为利欲食人心,看中利益的苦果,然后全文谈一颗颗利欲重熏的心,蠢蠢欲动,黑心房地产,食品苏丹红等例子贯穿全文,忽视实质,只关注表面,必然造就立意偏颇。

4.不明情感,选错倾向

如大学生捕鸟的材料作文中,虽然说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但材料是有感情倾向的,这则材料的三个角度中,其实暗含了出题者的感情倾向。人物的看法之中也是有最佳角度,最佳立意的!核心焦点在于判刑重与不重,那么判别重与不重的标准是什么?是严父所说的孩子喜欢鸟?农村孩子抓鸟正常?还是网友所谓的年轻?青春?年龄?学养?量刑与鸟的不对等?这些理由是否站得住脚?其实材料明显是丑化了严父,低幼化了网友的,他们的言论并不是出题者的倾向,法律是没有错的,法律就在那里,法律对事不对人,这件事的关键点恰恰是在如何建立真正的法律意识和弘扬法律精神上。最好的立意应该是:要维护法律的独立性,不受情感、公众情绪、犯罪者的文化程度、媒体以及不同罪行的对比的影响,这恰恰也是复旦投毒案的终极判案的意义。而多数考生被感情蒙蔽双眼,忽视了出题者的感情倾向,造成立意偏离。

5.突破限制,任意开放

如材料作文: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为人治学要谦虚,谈人论事切忌污言秽语。但不久后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绝”是否合理。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中有三个人物,学生可任选角度立意,但是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比如,有考生围绕治学写谦虚,这本来没问题,但如果文章只扣含义,泛泛地写谦虚,列举古今中外名人事例,谈谦虚的重要性,而不扣本材料的内容,忽视师生关系这个限制性语境,那么写出来的作文,看起来就像是坐“坐直升机”,看似源于材料,却远远高于材料,甚至于忽视材料的限制,脱离材料的语境,变材料作文为话题作文,肆意从材料中抽取关键词,构建文章,不仅会被列为偏题作文,甚至会被疑为套作。

6.转移话题,另起炉灶

如材料作文:

大学生张华路上突然听到附近传来呼救声,原来是一位六旬老农在化粪池边工作时,被毒沼气熏倒,掉落进三米多深粪池。这时正有好心人要下去救人,张华拉住对方,表示自己去救,但接着浓烈的沼气也把张华熏倒,随即眩晕而跌入粪水之中。当群众把张华救出来送进医院时,他因严重中毒,窒息时间过长而去世,时年24岁。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争议。有人认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去救老农,相当于黄金换石头,太不值。也有人认为,大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不应该去救老农。还有人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好比较,张华舍身救人,值得赞扬。请问你怎么看?

这是一则时评类材料作文,材料的讨论点在该不该救,值不值得救上,意在由这个话题,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思考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慈悲关怀,生命的价值不可估量,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正能量引导。有的学生却忽视众人的争论焦点,转移话题,另起炉灶,把眼睛放在材料刻意忽略的张华救人过程上,探讨救人方式的正确性,分析盲目救人的原因,甚至列举诸多可资借鉴的救人措施,殊不知,审题错误,只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审题遗漏,忽视任务

任务驱动是2015年新课标全国I卷“小陈举报老陈”中首开先河的,一反往常写议论文的常态,要求学生写一封信,这样一来,很多忽视学生作文思维训练,而常年训练议论文三段式,模板化写作的学校就考得异常的差,因为在经年累月的死板训练中,学生已经不知道跳出三段式如何表达自己想法,不会思考,将会是多么可怕的事。任务驱动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宿构,还思考的净地。

如2016深圳市一模材料作文:

浩瀚的苍穹里,有时繁星满天,有时月明星稀,哪一种景象更吸引你?辽阔的草原上,有时万马奔腾,有时一骑绝尘,哪种场面更震撼你?

请以“‘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或“‘万马奔腾与‘一骑绝尘”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见解,不少于800字。

这是比喻型的材料作文,但其中有非常明确的任务驱动,第一个任务,是在“‘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或者“‘万马奔腾与‘一骑绝尘”中选择一组;任务二,这一组中,两种场景或场面,对比之下,哪一个更吸引你?是要观点明确的选一个,但前提是对比之下的选择,因为材料中有特别明确的对比任务,“哪一个更”。任务三,请以“‘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或“‘万马奔腾与‘一骑绝尘”为题目,命题作文,题目不可改变。任务四,议论文,文体明确,文体不可改变。

笔者参与了深圳市一模作文阅卷,阅卷的过程中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学生忽视了材料中的任务驱动,或肆意修改作文题目,或忽视文体要求,写成散文或者记叙文,更多的则是忽视了对比,直接选择其中一个展开文本。这样的立意都是审题遗漏,忽视任务造成的,在考试中只能拿到30分以下的偏题分数。

三、立意不明,缺乏深度

如在2015全国I卷“女儿举报父亲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的材料作文中,有学生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只能从个人安全和亲情关怀两个角度谈自己的看法,立意浅显,既没有上升到法制法规,也没有关注到伦理纠结,更不用说公民意识的培养,缺乏深度的立意,只能够得到基础分。

四、立意不准,词不达意

如在西北大学禁止过平安夜的材料作文中,有同学想要阐释中西方文化应在过节中互相包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却把标题定为遥远的旅行;有同学在大学生捕鸟的材料作文中,想要表达法不容情的看法,却把核心观点定为做自由之鸟,有的同学想要表达只重罚而不普及法律知识是无用的,于是标题取为“法罚?”这样立意虽然简短,但是晦涩难懂,词不达意,既不能精准的表达自己的立意,又没有很高的文学表达性,反而让阅卷者摸不着头脑,不能精准地把握考生的意图。

五、立意过高,抽象泛化

有媒体报道,12月24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并于当晚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并且在校园内挂出了“争做华夏优秀儿女,反对媚俗西方洋节”“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此举不仅引起了学生的争议,也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论。有学生发微博称“别的学校学生都出去过平安夜,我们为啥要待在学校看宣传片?”也有人士认为,是否过西方节日,学生应有自主选择权。而校方一名负责人表示,媒体报道有夸大,校方并没有“抵制”西方节日的意思,而是呼吁学生重视祖国传统文化,不要过度崇拜洋节日。材料的关键词是节日、洋节和传统文化。探讨的应该是洋节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学将洋节上升到西方文化,论述东西方文化差异,有的甚至拔高到文化,全篇大论特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问题,标题直接就取“该如何对待文化”,这样的立意源于材料,却远远高于材料,严重抽象泛化,也是偏题重要原因之一,谈论文化问题,也要从洋节切入,进而洋节所代表、所反映出的西方文化。

9.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篇九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一)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二)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三)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有的是单给材料,即专为写作而设计的材料;有的是试卷阅读语段。近几年不少省市都要求在完成阅读能力的测试之后,用同一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即看图写文。

(3)此外,材料作文还有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作文,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而话题作文相反,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样审题?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例1: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从所列出的审题结果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A、要有商品意识 B、要不知足

C、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例2: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三)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四、材料作文的应试技巧

应重点念好“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2.析。

粗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这是拟题立意关键性的一环,可运用如下方法: ①根据中心拟题立意。

主要用于意义明显、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据以立意的突破口。例3: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②根据条件拟题立意。

例4:“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结合你周围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③发挥想象拟题立意。

如续写的材料,想象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例5: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把村民叫来,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阅读上面的材料,把它扩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这种题型,发挥想象尤为重要,想象能使文章更生动,中心更突出。④提炼观点拟题立意。

例6: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四五个月不分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只能选用一个,否则中心就变得杂乱了。3.防。

就是防失误。要防止如下六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以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与原文意相去甚远,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④因重视材料而漠视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表达的中心; ⑤观点提炼不准确,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

五、怎样确立文体?

第一:要看你提炼的观点适宜用什么文体 第二:要看自己善于写什么样的文体

第三: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 第四: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

注意:无论哪种文体,格调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活力;切不可消 极低沉,阴暗晦涩。

写给材料作文要注意合理使用所给的材料,不能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 若拟写记叙文,则应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或‘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人’)„„”。结尾处,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用画龙之笔点明中心即可。★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使用:

1.从中引发观点,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有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的,所以往往可以从中得出观点(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不管怎样不同,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再围绕观点来阐述。由此可得下面的写作思路: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2.用做文章的论据。对于做论据的材料的使用,需要考生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的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将材料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3.用做联系实际的参照“标志”;

4.用做拟制标题的话题,如“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教会了我做人”、“论„„”等。

5.用做照应开头的结论,议论文要做到结构严谨,因此在结论部分有必要用所给材料内容来照应前文(包括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总之,写给材料作文必须“像捉毒蛇须打它的七寸一样”抓住“要害”即关键。写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选择,只有命题意图领会了,切入点找好了,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就不难了,当然运笔最好是在自己有经历、有体验、有感悟的内容方面进行。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1、读材料

2、找角度

3、联现实

4、立论点

5、拟题目

一、读材料

1、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批判角度:

1、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

2、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

3、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反面立论:(人褒我贬,人批我赞„„)

卖马人角度:推销也要讲技巧。(酒香也怕巷子深)

2、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⑵:“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于盲人摸象。

3、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清 袁枚

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善吃——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

4、反面列举型,例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

5、寓言故事型的材料。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材料字面上的含义是:大家都揭别人的短处。———七种鸟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优点,不是采取充分肯定、虚心学习的态度,而是采取污蔑攻击的态度。这种态度,于己于国都是有害的。因此从材料中可提炼的观点、角度不外乎“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以一眚掩大德”、“嫉妒心”等有限的几个方面,出此之外就属跑题。要扣材料来展开论述

1.通篇不引材料。有的考生,整篇文章,没有一处是扣材料的,这怎么能算是材料作文呢?这样写,即使 是立论正确的文章,也会判为不及格,立论错误的,就更不用说了。2.开头转抄材料全文或局部,然后,就一直没有再扣材料来写。3.写到文章的最后,才点一下材料,开头和中心部分,完全没有点材料 从《鸟的评说》想到的

【评:作者采用非论点式命题。这种命题方式,常用“从„„谈起”、“从„„想到的”一类扣材料的方式命题。它的好处是快捷稳妥,包容性广,易于统辖文章内容,能节省应试时构思题目的时间。若改用论点式命题,则除了要注意题目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外,还要注意推敲题目能否统领文章全部内容。如本文改用“ 嫉妒是前进的绊脚石”或“发展要博采众长”为题,则不能统领该文的两层内容,前者管不好第二层,后者管不好第一层。只有以“虚怀若谷,博采众长”为题,才能管领全文两层内容。以论点为题的好处是题目观点鲜明,突出中心】

例子: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评:本段仅两句,句(1)点材料引入。方法是简练转述材料内容。材料议论文开篇的弊端常见者有三:其 一,照抄全部材料。其二,根本不触及材料。其三,先空发一段议论,才绕回来引材料。该文开篇,没有这样的败笔。句(2)点出全文中心论点:“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立论准确,观点鲜明。材料作 文开篇段第二句的位置,是文眼位置,该位置的句子,应视为文眼句。应特别注意锤炼好。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水”和“木”就是材料的内容和立意。它又是全文的统领句,统领全文的论述。仅用两句话,足 以达到开篇咬材料入题。】

二、从“四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主要可从四个角度审视:横向、反向、延伸、类比。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现以下面的材料为例: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这一材料,就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四个角度来立意。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三、联实际。中考作文虽注重一事一议,也要求考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空发议论。在这方面,也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展开联想,找到与立意角度有对应关系的话题。如个人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目标理想、意志恒心以及对人对事的思想方法、观点态度;也可以由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联想到国家、集体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热点。还可以由现实想到历史,由中国想到外国,由个体想到整体,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现象想到本质,由原因想 到结果等等。总之,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角度,广开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这一步不但是立意所必需的,而且是选材论证所必需的。

四、立论点

1、扣材

2、准确

3、稳妥

4、鲜明

5、简洁

五、拟题目应为本文中应有之意,并作为审题立意的第五个步骤。可以这样说: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仔细阅读下文。

题目的类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比喻型、关系型、问题型等。如:《对<鸟的评说>的评说》、《我的评说》(范围型)•;《让我们换一种眼光看问题》、《如此“评说”要不得》、《嫉妒是进步的大敌》、《要正确对待别人》(论点型);《由•<鸟的评说>•想到的》、《读<鸟的评说>有感》(感想型);《我们不能做这样的“鸟”》(比喻型);《评鸟与评人》(关系型);《如此“评说”恰当吗》(问题型)。一篇文章拟什么的样题目好,这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

例作: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0.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法指导 篇十

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示例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事情的结果是小孩子切苹果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难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苹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颗好奇心。小孩的好奇心是发现果核而成无角星图案的原因。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引申就能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

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示例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敬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3、抓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示例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教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不足为怪了。

4、辨是非

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示例4]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骛”,“好事之徒”“趋之若骛”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1.浅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篇十一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是新课标高考材料作文的要求。虽在篇幅上、题材上、观点上作了限制,但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如果考生对文题的材料内容、范围和含意没能准确把握,虽是洋洋洒洒,却文不对题,造成审题失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步错了,整篇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以说是能否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但同时又是学生最感头疼的一个环节。.鉴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几种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在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上不被材料中的“浮云”遮住望眼,成功打开审题立意这道关键之门。从作文试题看,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主要分两种,即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这里分别浅谈一下不同类型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所谓单则材料,是指一道作文题中只含有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材料。对于这类材料作文,我们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一般可运用抓关键、辨褒贬、找因果等方法来准确地审题立意。

(一)全面理解材料,抓关键词句,明确重点

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的审题立意,必须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句子。抓住这些对题意起决定或导向作用的关键词语或句子,不仅要理解其字面义,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内在的深层义,分析其内涵外延。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如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过渡句、总结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从而正确立意。

(二)辨明褒贬,明确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或赞扬或批评,或肯定或否定,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三)理清因果,有的放矢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的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二、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多则材料的审题,就是从所有材料中提取共同部分,或是观点,或是话题,或是情感倾向……“求同思维”是多则作文材料审题的前提。它需要对几则材料都要关注,既要知其相同点,又要知其不同点,并从若干材料抽出共同的因素后,判断其性质,增强对材料内涵理解的清晰度,有利于整合,确定观点。对于性质相同的材料,寻求共性,辨出个性,立意时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如材料只有共性,没有侧重的个性,共性就是立意的方向;对于性质相反的材料,找共同点,辨区别,判断情感态度倾向,取正舍反;对于关系型材料,辨别材料的关系,在共同的话题范围内表述关系,并叠加论证。

12.材料作文怎样审题立意 篇十二

那么,怎样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呢?

材料作文可分为有提示的材料作文和无提示的材料作文。有提示的材料作文只要抓住提示就可以了,没提示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则较为复杂。下面就这两种情况做出分析讲解。

一、有提示的材料作文

有提示的材料作文往往由三部分构成:要求、材料、提示。

例1 2015年昆明市中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有人在评价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时说,生活就是这样,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才是兄弟。

[材料二]杨澜说,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但没有人阻止你的成长,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三]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

[分析]

上述作文题目,其中“阅读下面材料……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为题目的要求,“材料一……材料三”为题目中的材料,“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切莫虚度”为题目中的提示。

审题时,考生只要抓住“提示”中的“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这三个短句中任意一句进行立意即可。当然,根据提示,也可以有所扩展。

例2 2013年曲靖市中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朋友画了一幅画:一只鸟巢,里面有4只小鸟,巢外的一只母鸟正向它们飞来,小鸟们齐刷刷地张开着小嘴。

朋友问:“这些小鸟张开小嘴想要什么呢?”

“想要母鸟喂它们食物。”我说。而朋友说:“他的画所表达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那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问。

“小鸟张开小嘴,是想要母鸟吻它们。对生命来说,无论是鸟还是人,爱是另一种粮食,有时甚至是一种更重要的粮食。”朋友说。

[分析]

上面材料中“阅读下面材料……可发表议论”为“要求”,“朋友画了一幅画……朋友说”为“材料”,其中“提示”则是材料的最后一段“小鸟张开小嘴……朋友说”。

这一则材料作文,命题者把提示融进材料之中。审题时,考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心词)“爱”,围绕“爱”立意即可。

例3 2013年昆明市中考材料作文: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从画面的提示语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漫画:“人字”图

[分析]

这是一则漫画形式的材料作文,其材料为漫画。审题时,既要注意观察漫画,理解漫画的寓意,更要注意漫画上的文字,它往往具有提示性作用。

这则漫画作文同样由三部分构成,“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可发表议论”为“要求”,“材料”为“漫画”,“漫画上的文字”为“提示”。

审题时,考生只要抓住“提示”中的“相互支持”“脚踏实地”“积极向上”这三个中心词中任意一个进行立意即可。

由此看来,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漫画。材料作文中的提示,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融进材料之中。审题时需仔细分辨,只要找出提示,找出关键词或关键句,立意也就容易了。

二、无提示的材料作文

无提示的材料作文由两部分构成:要求、材料。这类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大,考生往往不易把握,容易偏题离题。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大致分为两步。

第一步,分析材料,找出立意。

对待无提示材料作文,可分析材料中有哪些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他们各自有哪些经历,或者各自干了些什么,他们的结果怎样,对此,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这些启示就是你立意的内容。简单地说,先找对象,再找经历,后找结果谈启示(立意)。

例4 2011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材料作文:

认真阅读下边这则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某人捉住了两只猴子,打算训练它们来为自己挣钱。他先训练它们翻跟头,翻一个就给一个桃子吃。其中一只猴子翻得特别起劲,因此吃到了不少桃子。另一只则不然,既不翻跟头,也不吃桃子,即使用鞭子抽它,它也不翻。如此这般训练了若干天,翻得好的那只,由于桃子吃得多,就膘肥体壮,皮毛发光。那只宁可饿着也不翻跟头的猴子,却皮包骨头,无精打采。某人看着来气,就把它赶走了。于是,那只猴子一到野外就精神了起来,活蹦乱跳地爬树摘桃子和其他好果吃。那只会翻跟头的猴子只好让主人牵着走街串巷翻跟头。

要求: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分析]

这是一道审题难度很大的题目,乍拿到不知所云,全蒙了。但按照上面所讲方法进行分析,先找对象,再找经历,后找结果并产生哪些启示,在启示的基础上就很容易得出立意了。

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这则材料的对象有哪些?

2.它们分别有哪些行为?

3.结果怎样?

4.在此基础上,你的立意是什么?

[结论]

1.驯猴人。驯猴人为了钱,捉住猴子,使猴子失去天然的本性,他破坏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于是逆向思维,可以得出“保护环境”的观点。

2.胖猴子。胖猴子为了吃到东西拼命地翻跟斗,它真有点像汉奸,它没“骨气”,于是可提炼出“做人要有骨气”“做人要讲原则”的观点。再看结果,“只好让主人牵着走街串巷翻跟头”,前面得到主人果子吃,后面则失去了自由,由此可得出“得与失”这样富有哲理的观点。

3.瘦猴子。瘦猴追求山林,追求未来,宁可饿死也不吃驯猴人的果子,它不牺牲自己长远的目标,于是又可以得出“骨气”“原则”“目标”“追求”这样的话题,还可以得出“为了理想,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理想)这样的主旨。再从结果来看,瘦猴“先失后得”,同样可以得出“得与失”这样的观点。

例5 2015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材料作文:

看漫画写作文。

上边漫画,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意味。仔细观察,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得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分析]

这是一则漫画形式的材料作文,但与2015年昆明卷的漫画有所不同:昆明卷漫画中的文字提示属于直接性的,而漳州卷的文字则属于引语,需要进一步分析才能确定立意。

阅读漫画后思考下列问题:

1.这则材料的对象有哪些?

2.它们分别有哪些行为?

3.结果怎样?

4.在此基础上,你的立意是什么?

[结论]

《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猪八戒的故事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猪八戒和猴哥的本领大家也是熟知的。

这幅漫画中涉及的对象是猪八戒。猪八戒说:“就不相信,我就成不了猴哥。”猪八戒想成为猴哥,可以说,这是不可能的,猴哥的本领猪八戒无论如何是学不会的、学不到的。但是,猪八戒想成为猴哥,其信心、勇气可嘉,值得肯定。因此,这幅漫画可从正反两面进行立意。

正面立意:量力而行,比……

反面立意:做事要有信心,勇气……

由此看来,没有提示的材料作文,无论是文字性的材料作文还是漫画性的材料作文,无论是复杂的还是较简单的材料作文,采用抽茧剥丝的方法,找出其中的对象、经历、结果,思考获得的启示,立意也就容易了。

第二步,比较选择,确定立意。

上面分析得出一些立意,但这些立意是否符合命题者的意图,能否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是否适合自己写作,还需要遵循下面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确定的立意应与材料有密切的关系,关系疏远的、不易看出的、隐晦的立意就要舍去。

第二个原则,确定的立意应当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富有时代精神的。这样的立意极容易出新,又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第三个原则,确定的立意应当是自己有一定材料储备的,适合自己写作的。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根据上述原则分析,“保护环境”这一立意与例4材料的关系较远,也不是命题者的意图,因此把它舍去。其他立意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

上一篇: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应聘设计师助理个性自我介绍